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

网络传播优势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媒介 大众传播 优势 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达受众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而且越来越个性化。正如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所揭示的,不同传媒的特性带来了人们接触媒介方式的变化。在这样一个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相融合的时代中,传播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信息流动的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信息社会中的受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更富有独立的个性。

今天,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已经能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在加速调查的网民中,有82.6%的网民表示,网络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其他依次是电视,占总数的64.5%;报纸,占总数的57.9%;杂志,占总数的18.8%;书籍,占总数的18,7%;广播,占总数的14.4%;其他,占总数的6,9%。这样一个排名充分表明,网络媒体在发挥传媒的功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不输于其他大众传媒途径的程度。可以肯定地说,网络媒体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传媒形态。

这表明,网络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发展迅速,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的崛起、崛起的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部分为结论,即网络媒介的优势。

二、网络媒介的崛起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经历了几个阶段。而其中之一便包括网络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并逐渐为受众所广泛接纳。

1.以微博为例看网络媒介发展的迅速性

从1994年博客面世,到2005年的“博客热”,博客使网络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博得了无数用户的青睐。而如今大火的微博,更是真正使网络实现了大众化,迅速占领市场。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随后,微博本身也成为了新闻发生地。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在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了简要说明。目前已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关注了微博云南。“微博云南”开设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并评论说,“现场直播”不一定只在电视上 才有,突发事件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应对突发事件要 “边做边说”,才有主动。

根据事件发生当天每秒钟网友的相关微博的数量,网络上评选出了2011年度Twitter微博上的十大热门事件。“碧昂丝在2011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上宣布怀孕”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站的统计,8月28 日这一天,每秒钟有8868条微博在谈论碧昂丝怀孕。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其影响力渗透到了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两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两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一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根据相关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影响力排位极有可能升至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面对微博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主流媒体也争先登上微博这辆大彩车,南方人物、凤凰卫视等均开通了官方微博。

由此可见,微博的草根性、即时性、便捷性,是它迅速发展并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特性也集中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点。

2.网络文化的形成

关于网络文化,中山大学常晋芳下的定义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网络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实现多样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

在互联网上,人们能够利用各种软件设施进行各种活动,诸如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资料上传或下载服务、各类信息查询、网上聊天室、新闻网、BBS公告栏、免费个人空间主页、网上游戏、网上炒股、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短信服务、网上教育、网络电话、网上支付、视频会议、多媒体娱乐等。几乎过去的各种社会性、日常性的生活与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

网络文化以技术为基础,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体现了更多的传播自由和平等。在网络交往中,传播主体可以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绪,甚至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网络带给人们更为广阔和自由的交往范围,任何人都能找到一个发言的平台,获得一个发言的机会。

三、原因及分析

网络媒介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网络媒介具有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吸引受众的优势,且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新闻传播发展现状。它能充分满足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信息反馈更为便捷。(二)传统媒体意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纷纷登录网络,在网络上开通了自己的传播平台。从最初主流的传统媒体开通博客,到今天的微博,包括报刊电子版,官方网站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介对网络媒介的利用也大大推动了网络媒介的发展。(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媒介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的支持,是网络媒介崛起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四)人们思想观念上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看报看电视。网络媒介最初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随着90后的成长,对网络的接受和认识逐步提高,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便捷,加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的优越性。上个世纪末计算机专业热,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意义。也带动了更多人对网络的接受和认可。直至今天,几乎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从网络媒介获得信息。

由此可见,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自身的优势的到发挥格外重要。美国新媒体专家杰夫·杰维斯(Jeff Jarvis)认为新的媒体规则是,首先,让人们支配媒体,受众或用户会使用它,否则这种媒体自然要失败;其次,低成本的媒体制作与发行,必然会导致小众,这样媒体成本越低,如果人们参与制作,信息的供应将是无限量的。

四、结论: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络可以囊括以往传统新闻传媒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迅捷。互联网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表明了其信息传播速度之快。网络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传上网络的瞬间便可以同步地到达用户手中。因此,最近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尤其是随着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日臻完美。研究表明,利用光纤,每秒钟几乎可以传送万亿比特,也就是说,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可以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每期报纸的所有内容。网络传播的这种快速性使传播方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传播信息的实效性。当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之时,正是网络传播走在了传播媒介的最前面,最快捷地向世界进行了报道。

(二)内容的海量性。网络传播凭借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快速传播的优势,使自身的传播容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播媒介。一个9G的硬盘可以储存45亿汉字的信息量。同时,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以有十年的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数据库。

(三)良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互联网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除了商业型以及新闻性网站需要进行审核以及注册才能运行外,很多学术性的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的注册基本上是放开的,门槛很低。也正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它才真正发展起来,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四)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是对互联网的很好概括。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五)兼具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网络传播可以进行同步与异步的传播与交流,体现出传播功能上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所谓异步性是相对与同步性来说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就是指传播的过程需要传播者与受众同时参与。而网络媒体则脱离了这个限制,信息的者将信息到网络服务器上则完成了他的工作,受众在此后随时可以上网查询该项信息,信息的发送与接受过程不需同时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性。此外,网络同时又可以进行如网上直播或网络会议等多种方式的同步信息传播。这样的特点,使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满足不同传播形式的要求,使传播双方摆脱了时间的局限性,同时可以即时性的参与其中。BBC的新媒体主管阿斯里·海菲尔德(Ashley Highfield)说,现在媒体的发展正趋向于用户点播和用户制作内容。2008年,BBC用户制作内容占网站内容的2%,但是预计会增长到10%-20%。

(六)自主选择性。对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不管如何增强互动,受众大部分仍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在接受信息。并且,信息内容都是由传播者决定的,虽然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会考虑受众的需求,但是受众仍然只有接不接受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内容的自由。而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直接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七)具有多媒体特征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匡文波认为:“所谓多媒体,就是使电脑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来传送信息。”我们知道,网络媒体是基于INTERNET WEB网页技术存在的一种新型媒体。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WEB网页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因此,网络媒体实际上也就是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型媒体。多媒体的表现力将大大超过单一媒体形式。这是网络媒体先天优势。美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硅尔认为:“真正的‘传播革命’(communication revolution)所要求的,不只是讯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分布上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以往,是技术(technology)。”

(八)网络媒体的信息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网络媒体的运营成本很低,小而灵活。

 

 

参考文献:

【1】       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中国传媒大学,2008(6)

【3】       常晋芳,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2)

【4】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报纸;电视;网络;突发事件;王立军事件

在经济与社会双重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各类突发事件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参与突发事件的总人数呈大幅增加的趋势。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对各类突发事件中,我国不同新闻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其新闻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如何定义突发事件,众说纷纭。学者赵振宇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提出:“突发事件,是指人们难以预测,或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某种客观情况或事件。”[1]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钱小芊的观点是:“突发事件是有重大影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安全事故,重大的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社会群体式事件,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以及重大的涉华外交事件,比如中美撞机。在实际工作处理中,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案件,在社会上比较敏感的案件。”[2]虽然各界对突发事件的概念各持己见,但是在突发事件的特点方面却达成了两点共识:一、突然发生,不可预测;二、带有严重的社会影响性。

在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突发事件所具有的新闻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及时性。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性,没有及时性,新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但突发事件报道对新闻及时性的要求更加严格。突发事件总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就会形成快速传播的结果,相关的新闻资料也就很难还原和收集。突发事件要求媒体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以最快、最短的速度和时间,挖掘出事件本身应有的新闻价值,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如新闻报道常见的重大事件、各种事故、突发的自然灾害等,都要求最佳的时效性和报道的最佳选择、策划。

(二)不稳定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总是伴有较强烈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人与事之间的。例如,“王立军事件”发生后,我们不能准确地判断事件的发展走向;日本海啸之后我们更无法判断是不是还有次生灾害的发生,国内发生的抢购食盐就是灾后人群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的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不能持久,但能体现出复杂性,使得突发事件报道的不稳定性更加突出。

(三)极大的影响力。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日本海啸之后,很多民众就担心灾害之后会引发核安全状况、环境污染、金融走向等一系列问题。当今社会已经连成一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都会上升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所以,突发事件的影响力非常广泛。

二、传统媒体对“王立军事件”报道的分析

2012年伊始,重庆市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出人意料地滞留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之后他被相关部门人员带走。在流言四起之际,国内对此事件的宣传也很耐人寻味,重庆官方率先在新浪微博上宣布,王立军因工作劳累不堪重负,正式接受休假式治疗。模棱两可的说法使人很难相信,但“休假式治疗”一词却迅速走红,成为政府含糊其词的代名词。三天后新华社通报称“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紧接着央视的新闻频道也对此进行了通报。

(一)报纸媒体对“王立军事件”的报道分析。报纸对“王立军事件”的报道,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先机。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新闻的及时性使报纸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不能做到最快、最新、全面、互动,因此,事件一开始报纸就失去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上的关注。“王立军事件”发生后,2012年2月6日网络媒体开始报道相关内容,而报纸直到2月9日才开始通过新华社对外报道,虽然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报纸所受的限制性无疑严重影响了它的时效性。与电视、网络相比,报纸只能在对事件的报道深度上做文章,并且报纸与受众几乎是没有互动的。

(二)电视媒体对“王立军事件”的报道分析。由于“王立军事件”的敏感性,电视媒体和报纸一样,从一开始就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了报道先机,不如网络媒体表现得全面、积极。与报纸媒体相比,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将事件发展实况以声画形式直观地传递给受众,将新闻的真实性演绎到极致。

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不如网络媒体自由,尤其是面对尚未定性的突发事件,电视媒体几乎无从着手报道。另外,由于电视限时限段播出的特点,导致它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必定不如网络媒体全面、完整。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要想制胜,就要有一批政治理论丰富、立场坚定、素养高的专业队伍,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通过不同方式正确引导舆论掌控大局的能力。

三、网络媒体对“王立军事件”报道的优势

从2012年2月6日开始,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网站的微博24小时滚动更新,充分体现了网络传播的三个基本特点:全球性、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方式。“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3]不同文化层次的网民通过对“王立军事件”的关注,将政治高度娱乐化,从各个角度、每个细节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既有事态的最新发展和客观的分析,又有各种主观的推测。与传统的报纸和电视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不同,网络传播再次体现了它独特的优势。

(一)信息多元化。微博的兴起,使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的同时感受网络的感官刺激。网络信息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通过微博不仅可以平等地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虽然报纸可以通过开座谈会来展开讨论,电视也能提供访谈类节目供群众参与,但报纸和电视的这种参与形式是有限制性的,不能随时随地地畅所欲言。但网络不同,它提供的平台几乎可以使参与者的言论达到最大的自由化,并将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出去。2012年以来,通过网络这个载体,不断有爆炸性的新闻发生。如“表叔事件”“雷政富事件”,如果不是网络具有的独特优势,很难想象这些事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

(二)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在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理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与报纸和电视相比,网络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闻空间及阅读范围,一方面,网络媒体通过对内容的编排、对结构的组合等方式,使受众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新闻;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借助自身技术的优势,让受众参与其中,受众的所思所想可以随时反馈给传播者,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立体效果得到了更为深刻的演绎。

从“王立军事件”来看,事件一开始,就注定了网络新闻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传统媒体报纸和电视已经失去先机,除了丧失技术优势这一客观原因,传统媒体不能像网络媒体那样,及时满足信息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网络媒体通过信息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媒体多年不变的新闻传播方式,把新闻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层次化。

(三)传播互动化。网络媒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体现了网络传播的优越性。而报纸、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处于极大的劣势,它们在双向互动传播方面不能像网络媒体一样及时、有效、平等、自由。双向互动式传播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信息的传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伙伴;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平等地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震荡中不断放大,具有无比的威慑力量。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造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四、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的重构

“王立军事件”所带来的信息采集、传播、聚合、论证等,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模式,并在不断突破既有的言论限度。网络媒体通过自身的优势,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使受众可以从各个角度了解整个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与传统的报纸和电视媒体相比,受众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不但是一个旁观者,而且是一个参与者,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和电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无形中会形成信息的荒漠和死角,信息的不公开或延迟公开、不透明会使整个社会流言四起。而网络媒体综合了各个角度的观点、大量的线索,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事件。由此可见,“王立军事件”传播的报道模式,是中国传播实践中一个伟大的进步,官方默许民众对政治事件的围观和评论,用民众分散的智慧,完成一件敏感事件的碎片拼图,促进了舆情风向和公众意识等。

显然,“王立军事件”是新媒体崛起与扩张以来,传统的阅读方式与传播得到了解构和重建的表现。我们来分解一下整个事件的传播步骤:人际传播――隐喻式网络流言――微博现场报道――传统媒体跟进、扩散,对事件进行深度整合与传播――重庆官方回应――美国国务院问答――新华社通报――事情得到解决。在“王立军事件”传播的整个过程中,网络媒体首先做出反应,占尽了新闻及时性的先机,进而传统媒体跟进,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以其固有的权威性将事件无限扩散传播,最终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整个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全新的传播方式完全颠覆了突发事件传播的模式,传统纸媒、电视媒体虽未完全缺席,但已大大失去了报道先机。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德杰.论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的完善――以突发事件的处置为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0.

[3]田发伟.崛起中的中国网络媒体――现代传播评论圆桌会发言摘要[J].国际新闻界,2000(6).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3篇

如今,绝大多数的人们正处在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的电子信息化的生活空间中。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局限,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包含了之前所有传统媒体的一切特征,且它的传播范围和规模又是巨大的,它可以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极小的信息传到全球。这就让网络媒体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提升空间。网媒在新闻传播中究竟有何明显优势呢?

一、多维传播优势明显

网络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有机结合多感传递,提供读、听、看写等功能,同时在触屏终端上亦可应用。其中,音视频文件的引本文由收集整理入,对营造传播氛围、增强感染力作用显著,使传播变得丰富而立体。

案例呈现:“鼠肉事件”。2013年2月,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此消息一经网络传播,立时引起大量热议,一时间,网络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留言、微博、博客等都给予关注,此事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种违法造肉事件也纷纷被快速查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新闻的影响之大。在信息传递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新闻尽管真假不一,但是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网络给了人们一个发表言论的平台,让人们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

二、海量存储优势明显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网络的信息也变得丰富起来。这既表现在整体数据存储上,更体现在个体新闻传播中。网络新闻的传播范围是全球性的,无论人们身处何地,都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信息。基于网络搜索引擎,人们在网上搜取信息已不再是一个难题,查找新闻也变得十分容易。使用搜索引擎,人们可以准确而迅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网络新闻的传播,打破了时区的限制。整体而言,数据保存载体具扩展性,安全性,更可靠,管理成本上也更节约。个体新闻传播活动与报纸受版面、电视受时间段等限制相比,网媒有着非线性传播的优势。

三、时效性与交互能力明显

网络新闻24小时全天发稿,任何时间段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新闻报道。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实现了第一时间报道的可能性。网媒通过滚动新闻、弹窗新闻、实时报道,文字直播等方式传播最新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最新报道。在互联网中,新闻的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同步互动。网络新闻的传播已实现了“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受者的互动,新闻接受者之间的互动等。在互联网上,滚动新闻全时性、全时性知晓,新闻量大、单位页面承载新闻量多,形式醒目易被受众察觉。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不同,在线提交、留言、评论、即时通讯等功能使互动迅速便捷。

案例呈现:“遵化狗女事件”。2012年7月8日上午10时42分38秒,一条没有拴狗链的白色宠物狗在商场内狂追一名小男孩,小男孩急跑出10余米后,重重地摔在了监控区域的边缘位置,随着小孩摔倒,白色宠物狗停步后折返。不过3秒钟的时间,宠物狗再次从另一边跑向摔倒男孩,这时,监控区域边缘处能看到一名老妇挥舞着手提包,将肇事宠物狗赶走。老妇刚往前没走几步,一身穿白色上衣、牛仔短裤的年轻女子快速地从对面过来,遭驱赶的宠物狗则跑至其身边,年轻女子走到老妇面前,突然抡起胳膊,一巴掌打在老妇脸上,两人随后扭打在一起,摔倒的小男孩也紧拽着老妇

的胳膊。半分钟后,两人被围观市民拉开,就在老妇俯身捡手提包的时候,年轻女子挣脱劝架者后又扑在了老妇身上,并用力撕扯着老人的头发,暴打老人,两人很快消失在监控区域内。半分钟后,老人倒在监控区域内,侧躺在地上不再动弹。年轻女子捡起挎包后,指着倒地的老妇一番言语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宠物狗扬长而去,直到7分钟后视频结束为止,年轻女子再未出现在监控区域内。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什么样的狗能比人还值钱?有些网民也就此纷纷进行评论。有人说:“离得近的兄弟可以去把她的‘珍贵’的狗弄来烹了。”还有人说:“我怎么觉得这个女人还不如狗呢?说她是狗还真辱没了狗!”面对这样的“良心丧失”,各种评论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然而“狗女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说是网络新闻的一大胜利。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经济信息 传播 优势

新媒体下的经济信息传播包括网络中的财经新闻和商业广告、证券的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网上货物的买卖,以及商业银行定期发送到客户手机里的理财产品广告、理财信息和信用卡信息,还有一些电子期刊和手机报中的财经信息等等。

新媒体打破了印刷与广电模式的限制:(1)使多对多的交流成为可能;(2)使内容的同步接收、交流与再分配成为可能;(3)使传播行为脱离于国界、疆域之间的关系;(4)提供实时性的全球接触;(5)将现代或后现代的主体置入网络性的工具中[1]。由于IT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普遍应用,为经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提供了一个快捷和成本相对低廉的平台,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依靠互联网而存在。

一、网络广告针对性较强、分众化程度较高

媒介是广告的载体,随着媒介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告市场也在悄然起着变化。在广告的投放过程中,若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力量,那么就可以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广阔的覆盖率。

网络媒体中广告信息的针对性要比传统媒体的针对性强。网络广告一改受众被动的接受模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让他们主动地选择广告信息,这样就提高了网络广告的针对性和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在新媒体广告中,受众不会像在传统媒体中那样无目的地、毫无准备地、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他们在打开电脑想要了解相关广告信息的同时,也在有目的地搜罗着与其购买目的相关的信息。不谈专门的广告网页,就拿最普通的某一网站页面中的广告信息来说,当你点开这一页面时,网页中的广告只会占据很小的一个空间,并且有的网页还可以将广告窗口关闭,你扫一眼,当发现是你所感兴趣的信息时才会点入页面进行进一步地查看,若不感兴趣,则随时可以关闭,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受众主动选择广告信息的优点是传统媒体现在无法比拟的。

在我们的传统媒体中通常可以看到一种产品的广告,不管我国的地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在全国各地各家电视台纷纷播放,这样做是某种程度上资源的浪费,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而网络媒体中的广告则较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在一些针对性较强、分众化程度较明显的网站上,就会出现同样针对性强的广告。比如:在年轻人都爱去的人人网或某个时尚论坛网站,广告信息会偏向于新颖奇特,比较时尚或当下较流行的内容。鉴于网络投放广告的高效率,麦当劳和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在近几年缩减了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转而增加了在多媒体市场的广告投放比率;再比如,中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公司也准备将自己的电视广告业务与Google网络搜索业务结合起来[2]。

二、权威网站中经济信息比其他信息可信度高

网络中的经济信息包括权威网站中的财经信息、财政政策和网络商务交易方面的信息。而网络中经济信息较之文艺或娱乐信息来说,可信度要强许多,这是因为经济信息的过程中没有类似于文化信息的刻意炒作,水分较少。而且网络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买卖双方也都秉承着诚信和互惠的原则正逐步走向正规化,网络买卖的可信度也随着这几年网上的“淘宝热”而逐年递增。

由于网络具有高度渗透力和接触重要的消费市场的潜力,因此网络也面临更多管制和管理的风险。它越来越像商业媒介(销售货物和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必须达到财务上的安全性[3]。可见网络经济信息的安全性对于网络商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商务平台无疑已经成为其日常商业运作中的普通一环,那么在这样一个没有现金流却有着成千上万实际资本进出和交易的平台上,经济信息的可信度就尤为关键了,无论卖家或是买家都会无比重视这一环节。拿淘宝网举例,截止到今年初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店铺就有5090家,2008年我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其中淘宝网2008年的交易额为999.6亿元,占网购市场的80%。真正想经营网络店铺的商家是十分重视诚信的,这其实跟传统商业中以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一样的,唯有以顾客为上帝、诚信经营才能在商海中得以生存发展。网络店铺的商家一般会长时间在线,以便顾客随时“光临”,一旦你有意询问老板的货物,不管最后买卖成不成,老板的“口气”永远是客客气气的,让你感觉到荧屏背后是一张笑脸;而同时老板也会在网页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他的货品,从款式性能再到颜色搭配等等,甚至照片的颜色与实物颜色有差别时卖家都会以文字形式表明出来,以防买家收货后说老板不够诚信;买方在看中货物准备购买的同时,会较详细准确地填写其收货的地址及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一般都是真实的。在利用网上银行交易时,买家会更加谨慎,这涉及到其资金的流向问题。总之,网络交易的买卖双方都会较严肃地看待网络经营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商业经营现象。

但是,不容否定的是现在网络经济信息中也存在着一些欺诈的虚假信息,也就是说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营方面的漏洞,因此要加强网络经济中的风险防范,完善涉及网络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认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地位,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并防范和打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肃清一些网络“毒瘤”。

三、网络经济信息传播具有直接性、可再生性和全球性

网络作用于经济,对经济施加重大影响的途径是提供便利和廉价的信息交换和处理手段,降低经济信息的成本。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4]。网络经济的直接交互性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商业活动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几乎零成本地获得各种信息,对商品的品种和价格进行充分的选择,获得更大的消费者剩余。从广义上说,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机环境”上,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全方位高效应用。它渗透到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环节,节约了资源,加快了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如果说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直接经济,那么,当今的新经济则是建立在网络上的更高层次的直接经济。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经济形态的一次回归。直接经济理论主张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减少传统的中间商层次,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益[6]。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机器大工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标准化、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各种商品的能力,那么网络经济的生产力则表现为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7]。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这一特点与实物显然不同,一般实物商品交易后,出售者就失去了实物,而信息、知识交易后,出售信息的人并没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了出售者和购买者共享信息与知识的局面[8]。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零消耗和可复制的特点,使得依托网络平台的传受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得以发展和普及,这是不同于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模式的。网络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资源――信息资源――是可再生的,同一个信息,你消费了之后仍然存在,别人照样可以消费。一条信息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同时共享。正是由于因特网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限,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9]。同时,在网络中信息的接受者也将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才会使信息传播者的范围呈几何级增长,信息的到达率越来越高。

网络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因特网中,经济活动与空间距离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任何一家企业一上网便可以面对全球用户,产品通过因特网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向世界”[10]。网络经济是对市场发展变化高度敏感的速度经济,这也就意味着要超越时空的局限,使各个金融中心的即时经济信息的与接收零时差。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网络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社会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顺利实施,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1]。然而,网络经济在打破空间限制的同时,也引来了全球化的竞争,整个世界在成为你的客户和朋友的同时,也变成了你的竞争对手,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网络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增强了,全球化只有在网络时代才真正成为现实[12]。

参考文献

[1][3]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00页,第115页

[2]程浩,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浙江大学学报,2009

[4][5]路桥,网络经济的核心价值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6][8][11]魏兆连,国外网络经济发展及经验借鉴研究,吉林大学,2009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5篇

一、国际传播的新形势

2006年,美国广播理事会主席汤姆林森谈到,美国之音对外广播的44个语种,目前有24个语种同时兼顾电视传送,而且这44个语种都开发出了自己的因特网网页。并称,因特网对外广播是21世纪的新型“短波放送”。2008年,美国报业百强100%拥有网络视频的内容,平面的报纸全面走向了立体的网络。近年来,英国广播公司BBC全力打造BBC网站,投入两亿英镑.从用户角度相关性八手,主推个人定制首页,让每一个用户都感到方便快捷。瑞士国际广播电台集中精力发展九种语言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推出手机版,扎扎实实的落实自身的传播效果。从以上事例看到,世界多数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在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求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国际形势。

在国际传播新形势中,为构建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广播体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确立了自身的应对之策.一手抓好无线广播,一手抓好互联网的在线广播,并力求在对外宣传上发挥更大的、独特的优势。自2007年以来,国际广播电台明显加强了在线广播的发展力度。目前,国际在线网站共有53种语言的页面,乌克兰语,克罗地亚语的网络电台成功开通,日语,德语,法语,英语等语种的在线广播全面增量扩容,这都显示出我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全新理念。与此同时,国际台还坚守住无线广播的主阵地,对外广播每天播出节目1200多小时,继续加强对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的无线广播业务。境外调频整频落地工作稳步进行,澳大利亚,老挝,肯尼亚等国都能在调频中收听到来自中国本土的精彩节目。《世界新闻报》通过提升内容品质、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手机广播和手机电视的开播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新媒体业务已成为拓展事业发展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字电视频道《环球奇观》的开播,填补了视频媒体整频道播出的空白。目前国际台已经可以提供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多种服务,包含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的各种形态。一个结构齐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正在形成。

二、互联网在新形势下的独特影响力

21世纪的巨大变革当中,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对媒体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据最新统计数字,仅中国的网民数量就达到3.15亿人。互联网的普及让报纸行业出现了危机感,全面推行电子版:让电视行业受到冲击,全面升级网络视频;也让广播行业受到影响,各种网络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广播爱好者们在网络上就能听到最动人的声音。实践证明,在全新的国际传播形势中,互联网是决定性的因素.广播与互联网融合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1 对于广播来说,利用互联网广播信息数字化技术和高速度、高容量的光纤通信技术及交互技术等高新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广播波段分配的有限性和易受干扰等缺陷,有效扩大了传播范围,改变了传播方式,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2 由于数字化的应用,广播不再是听过就完,而可以存储于网站,因需要随时调用重播,甚至还可以复制。这样也就提高了广播媒体传播信息的使用价值,延长了这些信息的“生命”。

3 弥补了广播节目仅有声音。而无图像和文字的缺憾。听众不但可以在网上听节目,还可以看以文字和图像形式提供的节目材料及主持人介绍,通过超链接手段获取背景资料,与其他网友达成在网上的信息交流。视觉比听觉的信息保存率高,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广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4 使受众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听什么节目而不再受限。每个人都可以安排自己的节目表。爱听音乐节目的人不必再耐着性子等待,想听财经消息的人也只需一次选择,更有效的突出针对个体的服务特性。

5 极大地扩展了广播的传播空间。传统广播的传输手段受到地域的限制,特别是音质较好的调频广播发射范围很小.短波虽发射范围大,但信号不稳定,收听效果差。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可突破这种地域的限制。从理论上说,通过网络任何一个地方台的广播节目都可以流向世界各个角落,听众也能通过从网上收听到外地广播,获得那些通过传统媒介难以获得的信息。以国际在线克罗地亚语网络电台为例,在每月11万次的点击量当中,最大的点击量来自澳大利亚,其次是美国。第三才是克罗地亚国内,可见使用克罗地亚语关注新闻的人群中大量都是克罗地亚的海外侨民,只有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网络传播,才能达到如此好的传播效果。

总之,正是由于广播与各网络之间强烈的互补性,使得广播电台上网成为大势所趋。除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广播的50多种语言的在线广播之外,仅国内范围而言,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国际台怀旧金曲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银河网络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青檬网络电台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互联网这一关键点,广播电台上网,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巅峰体坛网络电台的运行和发展

鉴于广播与互联网融合的多重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国内第一家体育资讯网络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巅峰体坛网络电台()在这些背景下于5月18日正式开播。巅峰体坛网络电台将依托体育运动独有的魅力以及互联网络聚集人气的强大力量,在后奥运时代不仅打响全中国在线广播资讯类节目的第一炮,而且填补了目前体育媒体市场的一块空白。其特点是集传统广播节目、在线互动点播、精美图片、视频节目等各种媒体形式于一身,提供的是全方位、新形式的在线资讯及互动内容:通过使用巅峰体坛网络电台论坛,广大网民和受众还能够第一时间加入整体节目的运行和制作过程,成为巅峰体坛网络电台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参与的乐趣将给受众全新的感受。巅峰体坛网络电台第一阶段每天从上午9:00到中午13:00直播4个小时,每个时段精彩内容是:第一时段“热闻大点击”带你浏览当下最重要的体育资讯,让新闻无所遁形i第二时段“巅峰麻辣烫”、“Girls’Talk”从最新鲜、最独特最有创意的角度和网民一起探讨最热门的体育话题。第三时段的“巅峰搜索引擎”将全力体现网络特色,带领受众浏览各大体育论坛、各大体育名博巡礼,并将邀请体育名论坛版主、名博博主做客直播间,让网民可以“听”到他们真容;最后时段的节目将突出服务性,为网民、受众提供健身场 所,健身运动项目,健身注意事项等生活信息,还将邀请专业的健身教练直接跟网友互动。为了丰富和提升电台的品牌内涵,发挥专业化、精品化优势,打造强势的网络电台。作为巅峰体坛网络电台的主持人,我深感肩负的重大责任。目前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一位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更能以其特有的风格、独具的魅力赢得听众。如何形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鲜明个性,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应该成为每个广播播音主持人追求的目标。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6篇

利用微博传播新闻的优势

作为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信息媒介,微博的影响力显然已成规模。以《南方都市报》入驻新浪微博为例,报网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具备的以下独特优势。

第一,利用微博传播的新闻能满足个人定制的要求。这一优势可以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的话来总结。范教授指出:微博可以轻松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舆论的聚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大家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及其动态,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什么。微博是一种个性化的动态媒体,使用者可以自行确定其微博的风格和特点,且其个性化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而不断优化。

第二,微博的传播范围广泛。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个人关系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这也就意味着用户人脉越广,他所共享的信息传播的范围就越广泛。以去年的欧洲冠军联赛为例,在2011年12月8日的阿贾克斯对战皇家马德里上演的当天,腾讯微博上的原创信息数高达2405361条,同时被转发的评论高达1405361条;仅针对这场两个小时的赛事所产生的微博数达3619603条,峰值超过了4000条/秒。

第三,微博使得新闻传播具备部分的自由。微博上有你想知道的任何关于中国发生的事情,这是当下在中国为人们所信服的一个事实。这句话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相对于准时收听中央电视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阅读报纸以及登录新闻网获取新闻来说,国人更愿意利用微博来了解国际国内时政。这是由于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让普通群众参与到新闻的传播中来,甚至能相对自由地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人们有了一个相对自由言论的平台,即使最终的结局可能还是被屏蔽掉。

第四,微博丰富了新闻来源的途径和内容。用户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观点以及想法,实现信息的共享。无论用户所发的微博是原创还是转发,其内容大多是表达不满、世间百态、娱乐八卦甚至是人肉搜索。这一特点也使得微博由一个用户共享信息的平台进一步衍生为曝光台、爆料处、聚焦点。基于微博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利用微博传播新闻改变了传统媒体途径单一的缺点,新闻来源的途径得以多样化,新闻内容更为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新闻报道更为真实和鲜活,吸引力得到加强。2011年7月25日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的最早信源来自于网友“Smm_苗”于当日20时27分所的信息,这条信息迅速引发网友的关注,这条信息在其第二条有关事故信息公布前,被转发两万多次,评论达8000多条。包括中国青年报在内的许多媒体都引用了“Smm_苗”的相关消息和图片。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南方都市报》入驻新浪微博是出于以下原因:第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看到了新浪微博的力量,将新浪微博定位于其自身推广的新的平台。只需在新浪微博上提供相关新闻的链接,简短摘要,便可以吸引潜在顾客点击,有可能提高其纸质媒介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可以肯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紧随的步骤为入驻其他微博,如腾讯、雅虎等等;第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微博作为获得新闻素材以及传播新闻的重要途径。人们一般希望了解事件的始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是利用受众的这一特点,通过简短的摘要报道新闻,而相关后续报道只能通过其纸媒或电子版的媒介才能获取的方式,使得对这一新闻感兴趣的群众去购买当期的纸质媒介或订购当期的电子媒介,达到提高发行量和影响力的目的。第三,《南方都市报》入驻新浪微博后,记者只要拥有手机或上网工具,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采访,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素材的时效性,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这一特点更为明显。

移动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价值体现

基于上述分析,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传播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达到的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传播界认为,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第四媒体的新闻传播,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任何传统媒介。移动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价值体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解释:

第一,移动互联网使得新闻传播的方向朝互动、交流的方向发展,即互动交流式。在移动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之前,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统新闻媒体所的信息,而无法参与到新闻的中来。而移动互联网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受众可以参与、质疑甚至自己有关某一事件的新闻。

第二,移动互联网丰富了新闻信息资源,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是记者新闻资料库。新闻的采编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撰稿记者不再需要为资料的获取而四处奔波,头痛不已。查阅相关资料只需在网络上输入关键词,便能获得海量信息。传统的新闻报道若涉及相关人物的采访,采访可能由于被采访者等原因而无限延期。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记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远程视频等多种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

第三,移动互联网使得当今新闻传播呈现多媒体性。利用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传播新闻,其所能使用的传播符号和所能承载的内容单一、有限。而移动互联网依赖其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同一新闻内容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甚至是集上述方式于一体来表达同一内容。可以说是真实地表述了新闻原本的面目,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易于为受众所接受和信任,提高新闻传播的综合效率。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7篇

按照罗伯特・希斯的观点,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成本最小、最经济也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方法。① James认为,在虚拟环境发生的危机最适合在相同的环境里解决,也即以网络对付网络危机。②所以,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要想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就是必须根据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建构一个完善的网络预警机制。

从网络传播的规律中寻找危机预警的机会

互联网结构具有复杂性,互联网信息传播同样具有复杂性。但从复杂科学的角度去看,网络世界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在无序中潜藏着有序。这些有序的因素正是网络环境中危机传播的新特性产生的基础和危机管理的依据。③

网络传播的参与,确实使得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更加复杂、多变。但是,当我们深入探讨危机事件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发展时,我们也会发现,不同于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危机预警留下了一些可资利用的空间。

首先,网络的层级传播、多级多次的传播形式为有效监测发现危机信息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机会。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广容性、信息范围的无疆界性,超文本链接方式组合而成的网页,使得网民在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路径呈现跳跃性的非线性特征。④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承担着“社会预警”的功能。危机信息到达大众的方式,是直接通过这些显在的大众媒介实现的。而在网络参与的方式下,众多原来不容易被媒介传播的危机诱因都纷纷通过网络传播得以放大,最终发展为大规模的危机事件。这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在很多情况下,由原来的“信息源――传统大众媒体”发展为“信息源――网络媒体――传统大众媒体”。危机信息的传播,在被传统大众媒体传播之前,大都有一个在网络媒体上酝酿、发酵的过程。只是因为危机事件的性质不同,酝酿、发酵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这种传播规律的存在,为我们进行危机预警和预控,实际上留出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时机。对于危机的传播和管理来说,时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只是在于,我们该怎样利用好这一段宝贵的时机,加强预警的力度。

其次,网络的双向互动传播为危机的预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危机预控是根据监测、预警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先的控制和防范,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或者减轻危机发生后的危害。也就是对危机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并作出较为科学的危机评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预控措施。其实质是为了防止危机事件发生,在危机预警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和防范措施。危机在网络上的酝酿、发酵过程中,危机信息以各种方式进行着传播,常见的如BBS、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组等。一旦我们监控到危机信息并作出预控的决定,就可以根据危机信息的传播方式,及时采取相应的发帖、跟帖、新闻、回复邮件、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有针对性的提供真相、解疑释惑、辟谣、引导舆论,以更好的时机和更灵活的方式,实现杰斯特的危机处理“3T”原则。传统媒体不能提供这样的双向交流机会,但网络媒体天然提供给我们的这些机会,却并没有在危机的预控中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网络推手和网络打手何以有存在的空间,并且日渐大行其道,其实质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

再次,按照危机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触网络之神经末梢,携传统媒体之手。一系列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说明,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危机信息只是在网络上传播,那么其影响力终究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众多危机事件中,基本的传播规律是,先在网络上传播、酝酿、发酵,形成一个网络热点。然后,传统媒体介入,使危机事件开始升级。最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一起,共同设置议题,吸引受众,形成舆论漩涡。这种传播规律,也再一次强调了传统媒体在整个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这也给我们进行危机的预控提供了另一种机会:当危机信息的传播还在网络上进行时,我们即可以未雨绸缪,除过在网络上进行预控,更重要的是尽快做好和传统媒体的沟通,以更有效的应对手段,提前介入到危机的传播和管理当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媒体更早地将危机信息显露出来,能够比传统媒体更好地承担“社会预警”的功能,给我们留出了更多的预警机会。

网络预警信息的获取

综前所述,网络的参与,使得现代危机事件更加多发、多变、网络风云更加波谲云诡,但是,网络传播也给我们进行危机事件的预警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机会。随后的问题,在于怎样利用好这些机会。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则在于怎样及时发现那些可能会引起危机的信息,即完成网络预警信息的监测获取。

网络危机信息具有隐蔽程度高、获取渠道分散、积聚性、难辨识等特点。⑤要想在浩如大海又随时海量更新的网络信息中获取到特定的最新信息,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除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必须依靠各种先进的技术力量。比如,有研究者即针对网络危机信息的特点,致力于智能元搜索引擎的研究,以期实现网络传播危机预警信息检索的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使预警搜索绩效更加理想,能及时发现网络传播中的危机信息。⑥

从更为专业的信息获取的层面来说,可以有专门的信息获取方案,进行目标信息的深度挖掘、抓取、过滤,形成较为直接的操作使用方式。比如,慧聪公司2003年推出的中国搜索新闻中心,覆盖国内4500家左右的新闻源;方正智思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能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自动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决策分析依据。⑦

而对于大多数组织机构来说,具备这样信息获取的方式恐怕有一定的门槛限制。那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多地按照一般通行简易的方式,来达到危机信息的监控和获得。比如,利用常见的搜索工具,进行关键词的定期搜索;定制相关的电子邮件和新闻信息;利用RSS聚合新闻;对一些重点的高相关性的网站、博客、微博客、论坛、BBS、MSN和QQ等进行人工监控。譬如,有人认为,面对每日海量的网络信息,企业可以建立一套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和即时电子传输、警示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员监测的方式,全面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将监测范围从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向下级网页中的BBS、论坛、热点博客延伸,从中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关键信息,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⑧

在这种信息的监控获取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危机信息传播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将各种技术的手段和传播规律的使用结合起来,才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可以总结分析一些重点的网络信息区域,可以根据危机信息的传播效果,对混杂、淹没在大量无关信息中的目标信息进行甄别选取和关注。譬如,近几年来,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猫扑、强国论坛、发展论坛等等网络社区和论坛,频频成为危机信息的传播、讨论集散地。这些地方的信息自然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格外关注。将网络危机传播规律和数据抓取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为获取目标信息精确制导,可以更好地鉴别信息的“质量”。

当然,获取到各种信息之后,如何解读、研判信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工作。

网络预警模型的建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套信息的分析测评模型。以便对所面临的信息可能发展为危机的机会作出准确的评价。也就是从监控环节转入到预告环节。

危机预警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把全部检测到的警报信号量化,提高预测警报的严密程度。但是,预警系统有时会发出错误的警报。有的错误警报经常是由于对入侵的危险信号或者危机爆发的阈值设置的不合理引起的。在不同的条件下,针对不断变化的内部组织网络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阈值设置,加强对入侵危险信号的识别和监测。所以对于危机预警系统来说如何动态地对错误的报警和正确的报警产生反应很重要。⑨网络信息预警模型的建构,其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严密的信息处理方式,达到准确判断、预告危机等级的目的。这种模型的建构具有排他性,不同的危机事件类型和爆发因素,都可能需要不同的研判模型来进行信息的处理。

从信息情报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经验和统计的方式,设定相应的阈值和计算模型,分配权重,最终得到一个测评结果。这是一种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方式,对于那些影响因素众多,发展过程复杂的危机事件来说,这种预警模型的建构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更多的组织来说,则可以使用简单的分析比照和经验判断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有研究者提出三种方法:1.综合评分法,各项指标均采用五级记分法,按照分值1、2、3、4、5,进行赋值,总分为30 ~150分;2.分类评分法,各项指标均采用五级记分法,根据警源、警兆、警情三类,按照分值1、2、3、4、5,进行赋值;3.权重评分法,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分值,然后进行综合分值计算。⑩对于一般的网络预警模型的建构,需要经过系统、科学的计算,经过多次拟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最终的判断过程中,还必须将测评数据和经验判断相结合,而不是纯粹依赖某一方,这样的结果才更加可靠、可信。而对于经验判断,则需要结合各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利用归纳法,从其中的传播规律,获知对于危机信息的判断标准。譬如,有研究者分析认为,网络危机的引爆,常常有3个临界点:1.信息经过层层过滤后,出现在网站首页;2.信息从线上转入到线下,也就是传统媒体开始介入;3.形成网络热帖。类似于这样的结论,在对危机信息的分析中,也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余论:发展专业的网络危机信息监控机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危机事件的高发阶段,怎样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有机的危机预警体系,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事情。目前的办法,是首先普及这种危机意识,然后使各个区域、行业、单位、组织都建立起自己的危机预警体系,分别监控自己辖域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领域的危机事件,如此,则可以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危机应对体系。

同时,不惟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一系列新媒体,也应该进入我们的讨论范围。比如,针对危机信息的监控,短信运营商能够依靠现有的通讯技术搜集、监控,向联通、移动、网通手机用户发送群发消息,对那些短期内流量偏大的短信联系也能予以监控等。这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文的讨论重点之内,只顺带提及。

当然,具体到实施层面,在目前情况下,每个组织都花费相当的人力、精力每天去完成危机信息的监控,进行信息的研判还不是很现实。那么,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就是将这些业务外包给专门的机构去完成。应该发展一些专业的网络危机信息监控机构。

注释

①张小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7期第14页

②James, D.(2000). When your company goes code blue. Marketing News,34,23,15-16,转引自吴小冰《近年来危机传播之研究综述》,《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年第3期第68页

③参见薛可、熊文霞、余明阳:《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 5期

④杜俊飞主编:《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87页

⑤李文静:《企业网络危机信息预警中内容分析法的应用》,《现代情报》,2009年第5期第181页

⑥参见王战平:《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预警智能元搜索引擎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2月号第128页

⑦赖明忠:《论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8页

⑧同上

⑨刘浪:《基于危险识别的企业危机危险识别模式研究》,《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第48页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8篇

信息及时

传统的消息写作是一次性完成的,而网络新闻由于时效性的需要,写作过程便成了开放、动态的过程,文字直播是最充分的体现。在赛事报道上,各门户网站都采用弹出信息提示的方式,可使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奥运资讯。如腾讯、搜狐分别采用QQ和搜狗输入法客户端软件弹出信息提示,新浪、网易则采用了网页弹出提示。51个金牌详讯中,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抢先发出快讯,再推详讯。

为实现“无时差”报道,新华网提前一个月就进入演练阶段,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8点开幕式开始,新华网发出100万份手机报,6种语言的消息、图片同时播出;开幕式结束20分钟后,2000万份手机报“号外:北京!北京!”向全球发出,这也是全球的第一份奥运号外。③

第29届奥运会官网、新华网、腾讯、新浪等网站有对各赛事进行报道的专题页面,用户可以及时得知比赛情况,网友还可通过腾讯网的QQ视频浏览器、PPLIVE等在线观看奥运,新浪与央视合作,将部分录像制作成视频供网民观看,为不方便看电视又很关心奥运赛事的用户提供了便利。

内容海量

“海量信息”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体育赛事的报道上,各网站的报道除了体育赛事情况,还包括赛场花絮、幕后挖掘、体育八卦等,内容丰富多彩。腾讯、新浪等网站对奥运每一个比赛项目都设立专题页面或专栏,新闻、评论、图片和视频等。

央视网作为新媒体的平台,根据北京奥运会全部28个大项,开设28个主题的直播频道,即每一个大项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直播频道。除此之外,还提供全部3800个小时的赛事视频,以及所有CCTV奥运栏目的点播。根据视频点播制作的所有内容,形成一个奥运的视频数据库,提供奥运会赛事的视频搜索服务,网民可以通过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④

各网站不仅自己采集新闻,而且与其他媒体合作,充实新闻量。新浪与北京奥组委官方数据提供商INFOSTRADA合作,可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奥运数据;网易联合14家电视台打造由胡紫薇主持的栏目《奥运大中国》;腾讯网除与新华社合作推出新华-腾讯奥运快讯外,另与全国11家都市报合作,共享新闻资源、共建新闻中心。

方式创新

在北京奥运的互联网报道上,最突出的就是创新。新华网采用文字、文图直播、图表、音视频、同步快评、评书、播客、彩信、手机报、电子滚屏、网上调查等30余种报道形式滚动不间断播报,聚焦开幕式直播、访谈等专题页面,形成规模庞大的奥运报道“矩阵”;特派记者搭乘直升飞机进行了连续三小时的航拍报道,首次实现了网络航拍北京;在直播报道中实现了主新闻中心与场内场外100多个报道点、7个承办城市、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世界30多个国家的连线报道;借助新媒体手机,在奥运会开幕瞬间以零时差向100万用户发送手机报,并在开幕式结束后立即发出手机报号外;推出“奥运书场”,首次以中国传统评书的方式对奥运会进行文字、视频多媒体报道。这些都是奥运互联网报道的创新之处。⑤

搜狐作为第一个奥运会互联网内容赞助商,整合各种传播形态打造“搜狐奥运战略”并推出实时互动和参与体验项目。搜狐还推出“SO奥电子杂志”,用国际视野与中国角度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奥运,一共出版了18期,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正如搜狐所宣称的,让用户感受到了“体育之美、中文之美和普世价值之美”。

腾讯网推出了奥运搜索服务,有效整合SOSO现有信息资源,形成了独立的搜索频道。腾讯网融合新闻和图片搜索,为用户提供实时的赛事播报以及第一时间的热点信息;同时,融合地图搜索服务,提供比赛场馆的路况和交通换乘线路。

互动性强

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后,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网民成为报道的主体,他们可以写博客、播客,上传图片、文字等。央视网征集“我家的奥运会”有关视频,新浪开辟专门的互动板块,举办“我记录”百万网友同观奥运有奖征文活动,近百万新浪网友参加;推出“奥运比赛边看边聊”,增强网友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网络社区;在新浪论坛里,网友还自发参加了“绿丝带护圣团”、“绿丝带观战团”和“绿丝带报道团”。刘翔退赛后,由新浪发起的调查24小时内吸引了60多万用户投票,新闻评论更是在12小时内一举突破25万条大关。⑥

网易策划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系列活动,针对“和平”这一世界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为期60天的网民签名祝福活动;向网友征集全国所有乡镇的体育表情;举办“不拿奖牌的巨星”活动,号召网友上传他们所知道的英雄的图片和故事,让用户能认识到更多奖牌背后的英雄;推出了“网易・全国高校2008观方站”活动,报道华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等七个地区的高校学生看奥运、参与奥运的点点滴滴。

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互联网的视频直播,互联网与电视、报纸等媒体,一起承担起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可以说中国的网络媒体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操作经验和大型报道的运作水平,及时、全面、互动、技术领先的实力让世界瞩目,中国网络媒体所提供的奥运盛宴,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和资讯体验。

注释:

①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互联网略高于电视 总体满意程度超过9成》,2008年9月1日

②冯晓芳 周丹丹:《蔡名照:互联网广泛参与将使北京奥运令人瞩目》,新华社,2008年4月28日电

③⑤虞宝竹:《新媒体大放异彩 报奥运书写华章――访新华网副总裁白林》,《中华新闻报》 2008年8月20日

④虞宝竹:《新媒体大规模传播奥运会》,《中华新闻报》,2008年8月26日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9篇

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

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从传播的方式还是从传播的内容、范围、对象上看,广电传播与网络传播存在着共性,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明显。特别是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不可或缺,认清并把握好这一优势,广电传媒仍可在局部形成竞争优势。

优秀的视听节目,决定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除丰富的图文外,视听节目的传播是其最大亮点,在网络传播中地位十分重要,决定着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视听节目的来源除从市场上的制作公司获取外,更多的来自于广播电影电视专业的生产制作团队。其选材的广泛、制作的精良、包装的到位是一般商业公司所不能提供的,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音视频节目就更没有竞争力了。所以,高品质的音视频节目的生产与,是广电传媒与网络媒体竞争的制高点,把握住了这个节目源的生产流通环节,广电媒体就能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

多样化的视听节目生产,可以增强网络媒体对广电媒体的依存度。掌握了网络传播中的视听节目源并不等于保证了其传播的吸引力。广电视听节目要在互联网上获得传播效果,需要在广播影视节目生产的多样化和特色上下功夫。在这方面,中央、省、市广电制作播出机构要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地方优势各展所长,为网络媒体提供丰富多彩兼具专业化、个性化特色的广播影视节目。只有这样,广电视听节目才能在网络音视频节目传播中形成行业优势,进而增加网络媒体对广电视听节目的依存度,获得竞争比较优势。

在视听节目的流通领域,广电传媒要依据法规和行业管理优势,严厉打击视听节目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净化视听节目流通环节,确保竞争的公平性,捍卫广电传媒自身的核心利益。因为高品质的广电视听节目影响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决定着网络媒体对广电传媒的依存度。所以,广电传媒更应该从保护知识产权和自身利益出发,按照行业规范,严格控制视听节目许可证的颁发,严厉打击视听节目流通环节中的侵权和盗版行为。只有这样,广电传媒的优秀视听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吸引力和决定性作用才能得到凸显。在这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节目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通畅透明的节目流通渠道,加大市场执法力度等尤其关键。

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广电传播渠道,

形成新的竞争力

面对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战,广电传媒不应该把这种竞争视为威胁,而应视为机会。因为在现代传媒竞争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优势、互动优势和时效优势,着力拓宽新的传播渠道,就会为广电传媒提供一个新的竞争平台。

依托视听节目优势,构建自身的网络视听传播平台。既然网络的互动、开放优势十分明显,网络的传播速度又难以抗衡,那么广电传媒为何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巨大的网民市场来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发掘自己的影响力?事实证明,凡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并能有效依托广电传媒的视听节目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的广电传媒,不但没有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反而为自己平添竞争优势,形成了新的传播影响力。在这方面,广电传媒主动精选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进入网络媒体视听平台,形成庞大的视听节目数据库,供网民浏览、下载、保存,这样不但不会削弱自身的影响力,反而会获得更加广泛、及时的视听传播效果。因为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和时效性成就和强化了广电传媒的优势。

加快建立广电传媒网站,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的媒体格局,在传媒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广电传媒中,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广自身的视听节目已属多数,并取得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竞争手段单一的缺憾。但这远远不够,广电传媒要从竞争全局的高度考量,依托强大的广电资源,组建隶属于广电旗下的网络媒体,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播手段的限制,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综合性的媒体力量,参与媒体竞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网络媒体的优势嫁接于传统的广电传媒,为广电传媒插上了新的翅膀,其效应不可低估。

强化在线点播的优势,用好广电媒体节目源。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只能依靠节目预告确定收听收视时间,而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视听节目源的日益丰富,为受众在线点播广播影视节目创造了条件。在线点播视听节目不仅为受众接收广播电视信息创造了一个崭新平台,而且也为广电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覆盖面提供了契机。如何经营和发掘好这一优势,关键在于对网络传播平台的有效利用,这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视听节目的上传和更新速度要快,上传质量要高;需要建立广电节目源的庞大数据库,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节目源的管理流通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全国性的节目联盟,形成一致对外的业界优势;利用网络舆论压力,严打视听节目的侵权行为,捍卫自身核心利益。

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克服广电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陷。一般来说,广电节目都要经过采制、审定等环节才能播出。这种传统的播出方式的优势在于质量保证、导向正确、权威性强,但也导致广电节目时效性差,难以取得先声夺人的传播效果。而网上同步直播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播出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现场感强,既满足了受众对信息和画面的渴求,又提高了广电传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现今广电的网络视听直播一般仅限于综艺节目、文体节目、民生节目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其播出内容往往被网民高度关注和热议,但对于谈话类节目和专题节目的直播,其难度和风险性仍是对广电传媒的一大挑战,尽管如此,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仍然是形成广电传媒新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

中D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9-002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 1 ]。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2]。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

2)提高编辑的效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 3 ]。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4]。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鉴于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总之,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普及已经不可逆转。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将受众范围、信息传输速度、传输质量不断提升,有效利用资源。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娱宁.浅析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6(24):27-28.

[2]孙本望.网络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探究[J].视听,2016(8):216-217.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竞争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23-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楼宇电视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往日无需面对的严峻挑战,受众和广告收入日益缩水,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媒体在深思,信息技术具有先天强大的优势,网络媒体可以依附这种开放的技术优势,广播电视媒体同样也可以将其为我所用。因此,许多大型的广播电视媒体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板块领域,通过网络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于是,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在所难免。

1 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1.1 广播电视媒体的两大优势

1.1.1 承载的信息权威,媒体公信力强

广播电视媒体相对于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位于传媒业价值链的上游位置,其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品牌影响力和忠实的受众群体。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的建立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也是网络媒体无法可比的。因此,广播电视媒体一般都具有“忠诚受众群体”,这是积年累月的财富与优势。

1.1.2 传统的阅读方式让年龄偏大的阅读者更感亲切、舒适

数据显示,广播电视媒体给读者带来的视听舒适程度要比网络媒体高得多,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亲切和熟悉。传统媒体受众的一大部分是年龄偏大的高级消费人群,这也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这些优势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相当可观的市场空间。

1.2 网络媒体的优势

1)传播和更新速度快。网络媒体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以及实时更新,速度快,时效性较强;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通过数字化处理,将汉字处理为“比特”,网络的信息量就相当可观;

3)可检索、可复制。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检索一般靠的是人工,但是网络媒体的检索完全凭的是新技术,只需要关键字的输入就可以完成海量的检索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将所需要的信息快捷迅速地进行搜集;

4)多媒体。网络媒体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因素,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

5)低成本、高效益。网络媒体能够方便迅速地对读者状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与掌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3 网络媒体的劣势

1)版权得不到保证。广播电视媒体之所以抵制网络媒体,不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淘汰,也因为网络媒体近乎免费的转载传统媒体花不少心血换来的内容,相对立的行为使得二者的地位就相当尴尬;

2)浏览成本高。使用网络媒体必须借助于电脑或者手机,并且需要联网,整体的消费要比广播电视媒体高得多,这也是口袋书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对身体的伤害。网络媒体必须借助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辐射是现代职业病产生的一个根源,例如对眼睛的伤害就比较直接,视力的下降在所难免;

4)网络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美女图片不少,但是色情信息也不少,一些负面的信息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真正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很少。

2 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和谐共融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是势不可挡,广播电视媒体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两者在共同的领域中存在必然会进行激烈的竞争,一味的对抗只能使双方内耗极大。重要的是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要透过纷争,不断去谋求发展的新道路,为新媒体时代的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资讯,这才是二者竞争的真正价值所在。

广播电视媒体凭借自身的力量与网络媒体进行艰苦的竞争,倒不如退而求其次,或者向网络媒体转型,或者与网络媒体联合。进一步分析,网络媒体转载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实际上也在为广播电视媒体提升其影响力,特别是网络媒体只是转载广播电视媒体的标题或者内容提要,读者对某条信息感兴趣,就会直接去广播电视媒体的网站或者直接购买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内容。但是,这些前提必须是网络媒体要给广播电视媒体一定的转载费用。

据了解,除了少数的商业网站之外,我国目前的新闻媒体机构,部级新闻出版社、通讯社、电台等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传统媒体在借鉴和学习网络媒体,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就必须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优点来开发自己的网络版。这样,二者在竞争的环境下,网络媒体可以分得新闻传播的一杯羹,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借助网络魔力来提升自己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在竞争的同时有合作,这样的竞争才是良性的竞争。

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例如,美国在线和华纳公司的合并,从而成就了地球上最大的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这是媒体新时代网络营销商和和内容供应商的首次结合。这样的合并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出全球的传媒巨头,有人形象的说这是“内容与发行的完美婚姻”。

由此可见,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而且还有无限的机遇和商机,广播电视媒体在这场浴火中再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正视网络媒体的社会地位和传媒地位,既要将其定位于竞争者,也不妨将其定位于合作伙伴。

3 结论

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关系,不是一个去带领一个的模式,而是各自发挥自身的优点,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竞争和协调机制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植物群落式的传播文化结构形态。一方面他们会互相竞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的传播系统更加丰富、更加完备,从而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翟学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方略[J].传媒观察,2007.

[2]王建.建设网络新媒体促进广播电视与网络联姻[J].中国有线电视有线广角,2001.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络广播 多媒体性 社区电台

在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兴起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催生了新的广播传播方式——网络广播。网络广播是网络多媒体传播形态的重要体现,它一方面展现了网络平台的自由性,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广播媒介得以延伸,内容与形式更加多元。

一、网络广播现状与对策

网络广播目前的呈现方式有直播和点播。直播是电台实际播出节目的网上传输形式,时效性强、生动,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点播则是将节目根据内容做成一个个片段,用户可以根据标题或分类来选择自己关心的片段来收听。

1.网络广播的类型

根据开办主体不同,目前我国网络广播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传统类广播电台延伸版

即指传统电台开设的网络广播。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陆地方电台中除、甘肃外,全国29个省级广播电台、总台,以及123个地市级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共有325套广播频率实现了网上直播。此类网络广播依托传统广播电台自身的网站建立,有较强的专业性。内容上一是把整套的广播节目原封不动地在网上实时广播或在线点播;二是重新编排整合优质音频节目,分段式供网民点播;三是配合音频内容提供文字、图片信息;四是把广播与因特网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内容。此类网络广播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发展得最为成熟。

传统广电媒体拥有丰富的音、视频信息,为发展网络广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正因为是把电台的节目拿到网上,相当于只是多了一个播出的平台和方式,因此也暴露了它的弊端。节目内容上会有局限性,没有新意的缺点渐渐显现。

(2)商业网站开办网络广播

即商业网站中的电台频道或专门的商业电台网站。具有代表性的如QQ之声、猫扑电台、网易虚拟社区电台、萤火虫网络电台等。商业网络广播数量庞大,定位清晰,目标人群为年轻网民。商业网络广播依托强大的商业网站背景,整合音频服务资源,逐步形成独立的音频服务品牌。商业网络电台在品牌定位、用户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许多探索,为时下中国网络广播的市场运营积累了一定经验。

(3)个人和团体创办的私人网络广播电台

此类网络广播电台多以个人播客的形式出现,代表的是一个人、几个人或某个兴趣社团等,数目难以统计。从最初广播发烧友把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至互联网与网友分享,发展到今天具备一定制作水准、制作能力的所谓“独立广播制作”。

个人播客有的以个人网页的形式出现,有的在各大论坛和视听网站以注册会员的身份出现。此类网络广播的节目形式以主持人脱口秀为主,节目设置偏重“娱乐”和“音乐”,也涉及情感、心理和社会问题等,风格上较为张扬,体现个人个性,但个人网络电台的权威性、持久性难以保证。

2.网络广播的优势

网络广播是一种网络流媒体,它的传播具有以下长处。

(1)传播技术的优越性

传统广播的信息容量只能局限于实时的播出,而网络广播是采用一个节点同时向同域中的其他所有节点传输数据包的过程。传统广播覆盖面由于受无线电波距离约束,受众的分布只能局限于电台周边地区。虽然,借助于高科技卫星传输达到了覆盖全球的目的,但是,卫星投资之巨,只能靠国家的力量,目前通过卫星传播的,只限于省或直辖市以上广播电台。网络广播则克服了传统广播的种种弊端,借因特网达到了其覆盖全球的目的,实现了麦克卢汉“地球村”的说法,使信息真正实时地传播给受众,较之传统广播有很大的优势。

(2)接收方式的便捷性

网络媒介在收听的同时,并不需要借助收音机等收听工具。通过网络,受众可以随时获得信息,有时还可以采用手机上网等更方便的终端获得内容,符合信息社会信息一体化的接收模式。

(3)广播资源的无限性

对广播电台而言,网络广播的优势在于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即使受众在国外,也一样能收听国内的节目,因此电台的经营范围与影响力,以及广告的收益都可以通过网络而拓宽,甚至可以将电台信息全球联网。另外,网络丰富的资料库可以储存许多节目资料,受众可以在网上重复收听,这点超越了传统广播。

(4)传播载体的多媒体性

网络广播出现后, 节目内容表现可以更加丰富。网络广播可以配备文字、图片甚至整合视频图像播发,真正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的多媒体传播效果。受众不但可以在网上听节目,还可以通过超链接方式获取背景资料及其他更多延展信息。视觉比听觉的信息保留率高,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广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5)网络电台使广播窄播化

对媒体来说,受众的接收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选择行为。随着信息产业的繁荣,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受众的小众化、分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的发展,迫使网络广播更需要具有比较突出的“窄播化”特点,比现行广播的内容更加细分化和专门化。网络广播以此来吸引不同受众的需求,使其最大限度得到满足,也使其内容更具针对性,最终达到内容的高品质、专业化。同时,受众的选择可以更多元化,改变了传统广播的内容以及传播渠道的局限。网络广播是传统广播在新时期加快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6)受众反馈的及时性

网络电台的受众比传统广播更加具有主动性。受众在接受网上广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即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见解、看法、评论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论坛、手机短信、聊天室等及时,参与到节目中来。微博是近两年来网络技术的又一进步表现。传播者通过微博这个大的平台进行前期宣传,方便快捷,并在节目播出的同时进行互动,更可以让受众在后期进行反馈,从而更好了解受众的喜好,形成固定的受众群。

3.现阶段网络广播电台的局限与对策

网络广播也存在着不少发展局限与困境。

(1)突破传统模式,善用网络优势

目前,主流媒体网络电台总体水平不高。除京、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媒体网络广播运营较为成功外,国内绝大多数广播媒体网站还处于网上占位阶段。他们不熟悉网络媒体的特性,依旧以传统广播模式为主题,忽略网上受众的需求,把新媒体当传统媒体办,采取简单复制的形式,网络媒体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这方面,主流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存在差距。

(2)严格把关节目格调,提高节目原创能力

商业网络电台和个人播客面临监管和法律风险。首先是内容安全和格调问题。许多网络电台开办者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舆论把控和引导能力不强。如一些主持人对风格个性化理解片面,言语随意低俗,在边缘话题上把握失当;网站管理人员对话题、论坛等疏于监督,极易引发舆论热点。更有少数网络电台不惜以低俗音视频内容和图片信息吸引网民点击,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其次来自境外的文化和意识渗透也不容忽视。网络广播传播无疆界,西方一些不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扩展,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挑战和威胁。第三是节目资源和版权问题。虽然网络电台的进入门槛较低,但由于人才、经费匮乏,报道资源有限,真正形成品牌很难。更由于缺乏足够的投人,原创能力不足,使用他人的音乐及各类节目大多未经授权,如此大范围的侵权盗版行为,时刻面临被追究的危险。

(3)建立监管机制,遵守行业规则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未按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较高的入行门槛和进出自由的现实状况形成反差,如何针对网络电台发展的现实状况制订符合实际的实施细则,疏堵结合,以管理促发展,这是政府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因此,总体上来讲,对于我国网络广播还没有一套成型的法规政策,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既大力提倡优质水平节目的制作和传播,给相应的节目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发展,鼓励个性化节目的传播,也要保持主流媒体的喉舌形象。

二、网络广播未来发展趋势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当代,媒介如果仍然以其单一的传统的方式生存必将失去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如何利用网络高质量、高科技、高速度、高互动性的优势是当今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新课题。电视、报纸等媒体已经融合网络传播渠道进行发展,当然,广播也一样,未来的网络广播将会以以下的发展趋势呈现。

1.网络电台数量理性化增长,规模体系日渐成熟

网络广播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将逐渐步入成熟期。很多拥有大量采、编、播人才,业务融合性强和资源优势的网络广播电台也将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抓住当前时机,积极探索网络广播市场运作规律,将有力地促进网络广播成熟化市场的形成。

2.网络广播向多元化发展

首先,节目内容应当更为丰富。如今网络广播的节目还比较单调,其中音乐广播占据了网络电台的很大比例,信息量相对较少。其实,网络广播所具有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以及传播主体的个性化等特点都为它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有利条件。其次,节目形式也应该多元化。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也将集电视、广播、网络优势于一体,形成声音、图像和文字多媒体同步传播的巨大传播效应。网络广播不仅要提供音频节目,还应提供文字、图片、视频,并不断消除信息内容档次的单一性。许多网络广播的网站都是综合性网页,就是为了满足受众视觉信息的需求。受众可以按照自己个人的兴趣和知识水平,各得其所地找到信息,并随时反馈接收的信息,实现多模式的互动娱乐。

3.网络广播收听人数将稳步上升

目前,很多网络广播都已经实现了手机下载和在线收听。可以想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移动、便携、伴随等需求的不断增强,以及通讯资费的下调,将有更多的手机用户来关注网络广播,直接成为网络广播的受众。

4.网络广播品牌栏目与节目将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广播电台尤其是市级电台、县级电台等对受众有影响的品牌栏目与节目较为缺乏,尤其是新闻类、社教类、经济类、生活类、科普类等节目,虽然在本地区有些影响,但在外区域受众中没什么印象。特别是在网络广播的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容量之大、覆盖面之广、受众“全球化”的环境下,尤其需要更多精品广播节目问世,这样也能够使受众选择性更大,使网络广播更加全面化。

广播通过与网络强强联合,将增强广播的立体化程度,而网络会变成一个专业的技术平台,内容产业则会出现策划、信息采集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广播与网络的联合,可以走出一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声播”和“网播”互相结合的新格局将不再遥远。

三、结论

网络广播的前景虽好,但目前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情况还很不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网络化的广播将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和喜爱的网上尤物,也会成为网络传媒重要的传播手段。网络广播会继承传统广播的优势呈现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而这今后的道路怎样规划,美好的愿景如何呈现,仍需我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网络广播的发展历程及表现形态》,。

2.黄为群 何波 《网络广播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中国广播》,2009年第4期。

3.王泽华 姬米刚 韩春秒 《我国电台网络广播的特点、优势与发展趋势》,载《广播电视信息》,2007年第5期。

4.刘育闻 《网络电台潜力将被唤醒传统电台欲全面复苏》,载《全球财经观察》,http:/ / .cn/ i/ 2005- 06- 05/ 1553626935.shtml。

5.陈莉 《3G 时代:对广播发展的思考》,载《中国广播》,2009年第4期。

6.连新元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华传媒网。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3篇

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到今天,作为一个行业已经正式被官方认可。按照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2007年底联合下发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互联网视听节目作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型传播方式,它符合网络媒体的公共定义,即以网络为传播载体,通过视听节目形式来进行个人、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这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呈现出了异军突起的趋势。最直接的体现是,互联网视听节目市场整体规模在迅速扩大。由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视频点播/直播市,场营收规模达到8亿元。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预测,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

网络视频的传播模式

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速度缘何如此迅速?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由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体现为一种多维的复合传播,因而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这种复合的传播模式体现在媒介形态、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方面。

在媒介形态上,互联网视听节目融合网络媒体的时空特性与广电媒体的视听特性,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信息,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计算机,只要与互联网接通,就可以获取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网络媒体让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力。

广播电视作为次于报刊媒体之后出现的电子媒介,第一次将信息传播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广播电视媒体兼具声画结合的视听特征,直观生动的视听传播形式天生具有吸引受众的魔力。

在媒介形态的演变过程中,新媒体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兼容旧媒体的既有特性,互联网视听节目从媒介形态的本质上讲,仍属于网络媒体。但它既具备网络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又融合广电媒体丰富表现形式的视听特性,因此是目前为止最具复合性的媒介形态。

在传播主客体上,互联网视听节目汇合“点对面”的扩散特性和“点对点”的长尾特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从主体到客体,是一个“点”到“面”的过程。传统大众媒介机构这个“点”,向受众群巨大的“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着“面”的不断扩大,而使成本不断降低,收益则随之不断增加。“点对面”的最佳传播效果是“点最小,面最大”,这符合传统媒体所属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长尾理论”取代以往的“二八定律”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规律,长尾上不显眼的传播主体,也能对应数量庞大的传播客体。因此,互联网视听节目在传播信息时,两头都是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基本的传播结构是从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到另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当很多人关注到同一个事件时,这些独立的点,将自主地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面。

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主客体,一方面具备“点对面”的扩散特性,另一方面更多具有“点对点”的长尾特性。前者如新浪网的播客,借助于具备强势传播优势的门户网站这个“点”,力图使更多的人能看到播客内容,形成更大的“面”。后者更多表现为垂直网站,例如视频分享网站、各种专业论坛、影视类网站等,受众群为各种小范围的共同爱好者,网络视听节目到受众群的传播过程为典型的“点对点”传播。

在传播方式上,互联网视听节目结合单向传播的即时特性与互动传播的反馈特性。平面媒体和广电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即新闻机构向受众传播,而不能即时接收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传统媒体由于“单向传播”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因素导致了反馈渠道的微弱,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沟壑无法填平。

互联网在传播方式上的“先天优势”就是互动传播,即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受众可以直接进行信息反馈。网络视听节目在上传至互联网后,受众即可在第一时间内看到视听信息,同时即可发帖留言,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互联网视听节目结合了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电视两者的优势,将互动传播与单向传播的优势结合,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传播内容上,互联网视听节目整合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个人媒介的原创性。借助于互联网,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将大大扩展,任何级别、任何大小的电台、电视台都可实现全球范围覆盖;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将得到弥补,受众可随时点播,自主选择收听、收看、复制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具有专业水准的视听节目,将不局限在电台、电视台这样的平台上,受众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获得。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原创空间,尤其是个人播客的出现,使得网络的原创性优势得到了升级。原创的网络视频需要摄制人员亲自赶赴现场,这更加突出了原创性,同时也增强了其个性化程度。

在传播内容方面,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由传统影视的专业机构制作发展到草根类个人网民短片制作的大量涌现;在平台形态方面,网络视听节目的展现从传统面向用户单向点播平台,转化到用户互动分享为特征的播客形态。因此,互联网视听节目既具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又具备草根时代所需要的原创性和个性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网络视频的产业价值链

互联网视听节目因其复合传播模式而成为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在给公众增加通过在线视听形式发表个人意见的同时,还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要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视听节目新产业必须建立新秩序,形成可循环的产业价值链和健康的生态系统。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2.1 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

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3.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

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

3.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

互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网络数字化背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必须要实现最大程度的更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需要各自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共同促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闫城榛,宋迪.“大数据”时代或将引爆传媒发展新格局[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64-65.

[2]吴剑海,周华东,王卫成.广电向全媒体转型的思考[J].电视技术,2013(2):8-10.

[3]陈亚然,梁宇,曹三省.基于大数据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4(7).

网络传播优势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地方广播;融媒体;网络资源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是政府传达党政方针、架起与百姓沟通交流桥梁的主要方式,曾经风光无限。但新兴媒体出现之后,与图片、文字,画面、声音立体传播的新兴媒体相比,广播线性的传播方式显得单一,地方电台的生存都存在压力。20世纪80年代之后,地方电台一直在积极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开展各类对外宣传的活动,办“看得见”的广播;利用广播传播速度快、投入成本低的特点,开设新闻热线直播节目,广泛关注民生新闻,尤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迅速传播、表情达意,为广播在新闻宣传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同时结合广播私密性强的特点,情感类夜话直播热线节目,也成为广播的优势节目,省台与地市台都曾有叫得响的晚间谈话节目,在疏导情绪、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媒体宣传、引导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私家车规模的不断扩大,私家车受众是广播受众中的优质人群,他们喜欢收听与经常收听的节目内容较为相似,同样集中在交通资讯、新闻资讯、天气预报和休闲娱乐节目中,这也成为广播电台在节目设置时,充分考虑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网络的兴起,又使三大传统媒体均受到强烈冲击,近年来,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阅读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在“第四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怎能独善其身?融合共享、向网络“借力”是大势所趋,各地方电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效果显著。首先,传统媒体借用网络及手机移动终端之“红利”,谋求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具有可行性。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互联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信息量大,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涉猎广的独特优势,地方电全可以“借力”。对比新媒体,传统媒体依然保有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公信力,来自现场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专业规范的新闻从业人员。例如,咸阳广播电视台的《看咸阳》手机客户端,实现了全台资源整合,提供直播、点播、资讯推荐等服务,继续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让手机这个移动终端,通过它搭建的广阔便捷的输出展示平台,把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得更远。解决了现代听众、观众在收听收看时间上的局限,以及发射功率跟不上、地域上的限制,地方电台在此方面都做出了有效的尝试。第二,“货源充足”的网络内容资源的应用,极大地丰富包装了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象。网络新闻中的海量信息,庞大的涉猎范围,都会在网络上呈现,浏览、摘选、编辑成适合收听的广播新闻,以达到资源共享。另外,目前地方电台均设立自己的微信订阅号、公众平台,通过“相关链接”可以让听众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广播作为线性传播有其稍纵即逝的劣势,但其相应的后台支持的网络广播、微信播出就弥补了此不足,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下载或在线收听广播全天候节目。受众还可以将个人观点、评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对节目的意见,通过电台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与节目工作人员互动交流,这要比早期通过新闻热线电话、短信交流更为方便快捷。第三,自媒体时代,共同打造“融媒体”平台。在这个人人都可以随手拍、人人都可以对外传播的“自媒体”时代,受众可以通过微博以及微信,随时随地将所遇突发新闻第一时间对外传播,人人都能成为第一新闻传播源,快速传播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人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呢?传统媒体恰恰可以开展新闻线索的有奖征寻,建立新闻交流互动微信群,随时对社会热心人士、普通受众传递来的所见所闻进行筛选、调查、深入采访、编辑采用,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内容。与受众经常性地互动交流,也宣传树立了广播电台的对外形象。网络新闻故事性、碎片化的特点,使得网络新闻的传播更短、平、快,新闻传递效果更生动有趣,而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成本相对较低,对新闻的浏览自主性更强、空间更大,这一人性化选择也对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很大压力。那么,传统媒体的编辑、主持人还有无用武之地?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挖掘、解读的竞争。对普通受众来说,信息消费只是业余生活的一部分,跟踪世界的发展变化,了解并理解其背后的意思和深意,自然会选择专业权威的节目来收听收看。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传播的路径,而真正有见地的摘选和解读还是靠媒体人来完成,所以传统媒体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利用网络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观点和理解,搜集其对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观察与剖析,丰富节目内容,传递自己的认知见识,互联网就是很好的传播工具和共享平台。第四,网络技术资源的应用,拓展广播发展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