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海洋学专业范文

海洋学专业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海洋学专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海洋学专业

第1篇

关键词:海洋学专业 创新活动 组织方式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22-02

1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对海洋人才的需求和海洋学科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加强了海洋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活动已成为上海海洋大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把创造性的思维、理念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不但是知识传承的载体, 还是知识创新中活跃的群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针对课题进行探索,体现了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通过创新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自学、思维、观察、动手、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其创新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上海海洋大学是具有海洋特色的理综合性大学,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本科生大学生创新活动为例,对海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进行了思考[1]。

2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其定位主要是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创新活动应有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其潜能、培养其全面发展。针对海洋类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和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目标,我们从大学生创新活动团队人员组成和课题组织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2.1 团队人员组成

海洋类专业学生是未来海洋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鼓励专业交叉,因为科技创新更多在交叉学科、边缘科学中涌现。我们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负责人一般是海洋类专业本科生,例如海洋科学专业或海洋技术专业。通常三年级的学生担任项目主持人,负责创新团队的全面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二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是创新团队的参与者。团队成员也以海洋类专业学生为主,其它专业的学生为辅,这样才能和海洋类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形成互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由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所以要抓住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点带面,在整个海洋类专业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2.2 课题组织

(1)以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课题组织。

以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组织海洋类专业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明显。例如海洋技术专业有以“海洋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和“水下声学探测”和“空间测量”等为核心的专业实验室。相关的专业教师就会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野外实践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报名的学生中,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择优选择,发现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寻找适合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人选。由于很多创新项目所需海洋仪器设备存在于不同的专业实验室的,因此我们把创新项目安排到不同专业实验室中,充分发挥学校各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作用,使学生的研究条件得到充分的满足,例如海岸带遥感实验室、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让学生提前进入科研训练。在此期间,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进行文献检索,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2)以学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课题组织。

大学里有很多的学生协会,这是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学生协会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对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学生会以学生协会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的科研机构调研,收集在海洋领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协会的组成人员往往来自不同专业,我们会加强对学生多专业、多学科协同的引导,以海洋学科专业为主,培养同学们协同作业的意识。大学生协会骨干主要是大三、大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一般只学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因此需要专业老师的帮助,对创新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例如否有充足的活动经费,题目难度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能完成,具体的任务如何落实到每一个人。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其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源泉和动力。这类学生也是老师最欢迎的学生,也往往动员他们在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2]。

3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方法

3.1 以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指导方法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依托专业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好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在这些基地的学习和锻炼,了解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以及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研究现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求;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固定时间和分散时间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实验;通过鼓励学生,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通过创新活动,将来也可以推动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甚至整个世界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发展[3]。

3.2 以学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指导方法

由于这部分课题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协会。各个协会的科技活动,以学生自主管理和学习为主体,教师协调指导为辅。学校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各项创新活动尽可能以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组织来完成,从而实现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国家、省、市各类专业协会每年都定期开展各类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所以我们的指导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种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求展开,例如“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参加全国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争取好成绩来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以竞赛带动创新,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热情,也推动大学生科技协会的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该类课题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大二、大三年级要修读很多课程,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所以要加强过程管理,教师要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给予及时指导。由于学生协会具有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协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动态的过程和开放的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质量。通过大学生创新活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和优劣,只有社会的认可才具有价值和公信力。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活动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类专门比赛, 和国内外同类、同层次作品质量进行较量,使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创新作品具有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蒋侃,韦兆文,邓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4):129-131.

[2] 李泽,王巨丰,韦东梅,等.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2(31):108-110.

第2篇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课;教学方法

由于国内海洋科学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近二十多年来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海洋科学科技人才、教授及科研活动相对集中于历史悠久的名校及科研院所,然而高校新增专业从事教学工作活动的大多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有待于系统总结与完善。本文立足于海洋科学的物理海洋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结合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探讨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现代教学法

通常多媒体现代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而完成教学活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内容拥有丰富的表现手段,把海洋科学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表现出来。《卫星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等高度抽象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的海洋现象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海洋科学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大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掌握关于海洋现象有关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循序渐进,浅入深出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在用多媒体讲授《卫星海洋学》中相关的海洋表面现象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海洋上相关视频以及一些影视作品当中一些片段,了解海洋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多媒体现代教学法虽有很多优点,但也不可能抛弃或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海洋科学专业当中一些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必要有一定的板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才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科学实验法在教学条件下的运用,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设的条件下,根据教学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使科学现象再现其产生和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索能力和实验技能都有积极意义。

海洋科学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方面共有3种方式,首先是海上现场观测,这是海洋学的地学属性决定的;其次是实验室的可控实验,体现了物理实验方法在海洋学中的应用;第三就是计算机的使用即计算机实验。因此,在设计实验教学培养方案时,这几点是始终围绕的核心,培养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基本三个层次的实验技能,基本层次为大学物理的实验技能,计算机编辑、上网、资料查询等基本使用技能和Fortran等高级语言编程技能;专业基础层次为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海洋调查基本手段和方法、数据处理基本手段和绘图表达;工作层面为海上调查实践能力、物理海洋实验室实验技能和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由浅到深,每个层次的课程又都围绕着海洋科学人才培养要求设置的。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如《卫星海洋学》的教学过程中,串行一些卫星遥感资料的处理,增强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引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卫星遥感图像演示,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三、双语教学法

严格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以汉语和某一种外国语(特别是英语)为媒介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可分为不同层次:①双语授课(外文板书,以中文授课为主);②全外语授课(用中作业、考试和答疑);③全外语教学(全外语授课,用外语做作业、考试和答疑)。对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应用较多外语是英语。由于涉及较多专业词汇,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双语教学形式,采用中、英文混合式教学,如在《卫星海洋学》教学过程中,讲授海表面盐度、海表面温度、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等词汇时,采用中英文标注,引导学生阅读英文教材、网站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网络辅助教学法

计算机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网络辅助教学获得了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访问本地及全球各地的教育资源,并使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协作。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技术无疑给现代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使学习的资源更为丰富,学习的方式也更为灵活。这种形势下,海洋科学专业课程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可筹建专门的课程网站,也可建立局域网,如QQ群、BBS论坛等,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实习指导等相关资料都放在网络上进行共享,学生在课后通过远程方式,可以共享和继续学习,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拓展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地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01-03

海洋科学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设专业之一,在北京市70所高校中独树一帜为培养海洋学院专业特色人才提供坚实的平台。在近9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着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也不断对2004年制订的培养方案做了尽可能的局部的调整。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两个本科教学方向:海洋地质与环境专业方向和海洋油气资源专业方向,在近5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教学成果,学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5%以上。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利于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感觉修改和重新制订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学生对海洋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雄厚基础,在海洋地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方面彰显我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更要加强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将理论研究与海洋科技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相结合。培养方案的修改和重新制订,对我校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迄今为止9年了。这9年中海洋学院的本科教学在摸索中前进,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但是课程设置主要问题表现为:(1)2004—2006年,课程设置与学分存在矛盾,学院开设的部分课程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无法正常开设;有些选修课与本专业相关性太差。(2)2007年,我院培养方案做了较大的调整。随着2003级,即第一届从地质学院海洋中心分离出来的本科生的毕业,又暴露出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弊端,即海洋生物方向专业没有跟地质大学的地质特色密切结合,课程设置零散而无重点。学生专业优势不突出,用人单位产生很多疑惑而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3)2008年,增加能结合生物与地质环境,突出地质特色的专业课,如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矿物与岩石、海底构造地质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微体古生物课程。这次调整是海洋学院一次比较重要的调整,深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次学生座谈、教学研讨及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现行的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课程衔接。现行的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重复及课程衔接的问题有所显现。内容重复主要表现同一方向,专业主干课的课程与院定选修课的课程有部分内容重复,选修课中两门课程会有部分重复,同一位教师上的同一类课程会有部分讲课内容重复。如,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开设了某一门课程,在院定选修课中又有一门类似的。以海洋油气方向为例,专业主干课程中有海洋油气地质学,院定选修课中又有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同一位老师既讲全球海上油气区地质,又讲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会有部分内容重复。同时由于海洋科学专业包含方向较多,多年来学院根据国内所需并结合学院实际师资力量一直在对学科方向进行调整,导致课程设置、结构、内容等方面随意性较强。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含括面广、深度不够、专业课程主线不清、课程体系较散、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科方向等。

3.实践教学的问题。由于经费不足、学院底子薄、海洋科学专业特殊性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中最突出问题是缺乏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的连续性,具有“游击”式的实习方式。2005—2007年,我院实行一年级北戴河生产实习、二年级本科日照海洋科学综合教学实习,实习经费严重不足,每年东拼西凑。之后日照实习基地与我校的合作关系结束,我院的综合教学实习基地成了新问题。2008—2010年,考虑到海洋科学专业必须涉海,同时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将一、二年级实习合二为一在北戴河进行,并将实习时间延长至5周。即便如此,由于北戴河实习基底每年承担的实习任务较重,5周的实习时间也不可能完全保障,从实习效果上看也不明显,三年级生产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生产实习关系着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科研或其他工作中的第一步,但是原方案执行过程中有些不尽如人意。或是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连接不够紧密,或是实验条件有限,学生的实习效果为此大打折扣。

二、新教学培养方案调整情况及形成

1.根据学校新的总课时安排,调整专业基础课门数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校新的培养方案制订要求,课程分为“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和校内公选课”的分段组合方式,并进行了课程整合与优化,所选的课程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分清主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明确专业主干课,扩大校内公选课程的选择范围;明确各门课程和各环节的内容、范围,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重叠和断层。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以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探测为基本,新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增加了《地球科学概论B》,并且把三门原来分给一个方向上的课程提前到专业基础课里,即《海洋生物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矿物与岩石》。以突出我们的专业特色,强调以地球科学为坚实基础,通过对海洋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包容水-岩、海-气和海-陆交互作用等方面的系统学习,认识海洋的构造演化、海洋物质的分布及交换规律和海水的运动过程,服务于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强调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遵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方向。

2.调整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并确定主干课程负责人。新的培养方案中,海洋科学专业的两个方向确定不变,保持海洋油气与海洋地质与环境两个方向,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学时由各320增加各480;原方案中海洋油气方向的主干课《沉积岩与沉积相》打通到两个方向共同上。在增加专业基础课环节中地学和岩石学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地学专业基础更厚实。每一门主干课程,落实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合讲教师,保证每一门课程都有两三位教师共同负责,逐渐建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小团体,以保证本门课程的内容、教学效果以及保证在按照培养方案的时间内可以顺利开出。

3.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新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日常教学中注意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暑期实习我们保留了大一的北戴河生产实习,同时增加涉海内容的比例;大二的地质实习,我们首次加入了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并将实习放在了《地球科学概论B》和《矿物与岩石》课程结束之后。理论知识结合周口店大跨度的地质年代和丰富的地质地貌必将使我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大三的生产实习也做了相应要求,要求必须与知道教师的科研项目,及相关生产或科研单位密切联系,注意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结合,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科技活动,接受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

三、新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特色

在新的培养方案框架下,对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做了深入的讨论,细致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以及实验课时的安排,结合主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规划,逐渐形成了海洋科学专业的特色。

1.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强化“海洋科学”专业地学基础。海洋科学由于具有涉及面广、方向多等特点,早期培养方案(包括2004、2007年的培养方案)基于这些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课程。但从授课效果和教学体系上看,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含括面广,但深度不够;课程缺乏体系、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科方向等。导致这些不足的出现主要在于学院在课程设置之前尽管对海洋科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学科的方向凝练不够,或者目标方向一直较为模糊。基于上述原因,根据国内外海洋科学发展趋势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托我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雄厚基础,加强我院“海洋科学”学科中的地学知识的培养,沿袭并深化“海洋地质与环境”和“海洋油气资源”两个专业方向的构成。结合专业方向分别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打通一部分课程,如将原来只在海洋油气资源方向讲授的《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放到专业基础课中,将原来只在海洋地质与环境方向讲授的《矿物与岩石》作为两个方向共同的基础课程等。其次删减一部分与其他课程有重合或专业基础性不强的课程,如《海洋资源》、《综合地质学》等,同时根据专业需要将《海洋生物学》的课时进行了适当减少,由原来的80学时减为64学时。此外,根据方向需要新设置一部分课程,如《地史与古生物学》、海洋油气资源方向的《油层物理基础》等。

2.紧密围绕学科方向,加强课程衔接,制订并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内容。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人才加工的“工厂”,学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我院对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原则为: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向综合性发展;学科的发展走向前缘性;注重“实践性”人才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充分做到:(1)注重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前沿性。根据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配套教材,要根据海洋科学发展特点、国家关注重点、同类大学及院校专业特色、我院发展方向以及学院自身情况等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开设基础地学综合性课程,如《海洋科学概论》、《海洋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B)》等,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地质、海洋地质的综合培养和素质教育。同时在课程体系中也要设置反映学科发展和交叉边缘的课程,如《海洋微体古生物学》、《海洋地质微生物学》、《海洋生态学》。使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与生产实习结合起来,加强课程的现代科技内容建设,如针对海洋油气资源研究的前沿热点,学院提出了深水油气勘探的学科发展方向,结合深水油气勘探的特点和难点,学院重点加强了地球物理探测以及相应技术方法课程的设置。(2)注重课程体系的层次性、衔接性。在多种形式的讨论中,对早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课程衔接、重复等现象予以深入分析,提出了课程必须注重层次性、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等关键问题。以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为主干学科,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强调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遵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方向。因此进一步进行课程整合与优化,使得所选课程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分清主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明确专业主干课,扩大校内公选课程的选择范围;明确各门课程和各环节的内容、范围,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重叠和断层。根据上述要求和原则,首先明确每们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并分别编写课程的教学大纲;然后及时组织学院内外专家、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主干课教师,对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确定主要的知识点,同时根据整个教学体系的设定,考虑课程之间的承接及衔接关系进行各个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课时量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新开课程我们采取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专业特色和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调研,重点分析该课程在国内外高校授课现状、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与学院学科发展的紧密程度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老师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并进行全院范围内的讨论、修改和最终成型。(3)注重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注意到理论联系实践,在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结合,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科技活动,接受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必须要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做到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生产实践三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1]。对课堂教学和实验型教学要求具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衔接,形成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基础性实践教学,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及智力的开发。教师将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积累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融入教学中,科研实践中掌握的高新技术知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贯穿在教学中。培养方案的修改和重新制订是实现我校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学院长期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巩固教改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实施、力争使得我院本科教学在学校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亟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既是决定我院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基本标志,又是学院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加强课程建设、突破名师精品是重中之重。把优质课改为内涵更为丰富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些课程如《海洋地质学》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具备冲击精品教材或名师的条件,同时这些课程又将起到示范和牵动作用,以此推动学院其他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注意教材建设,明确提出建设基本原则是:重在质量,选用编写并举,突出特色,重点支持。加强教材质量和实用性的监督,学院每学期利用初期、期中进行教学检查、领导干部听课、督导团听课等方式,进行教材到位、使用的信息反馈,到期末进行评价的措施,确保教材使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教育观念的转换,改变思维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实施创新教育。要从片面要求学生学好对口专业的知识转变到素质教育价值观;由强调统一、刚性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加重视学生差异和个性特点;由奉行“专业中心论”,转向让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逐步转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2]。因此学院当前教学重点工作将根据现有师资力量情况,提出实施教师培训的“三项工程”,即: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以老带新的素质提高工程和名师示范工程等。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将对深化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宏涛,曹丽颖,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48-50.

第4篇

关键词:海洋渔业;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31-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海渔专业)是上海海洋大学的传统核心专业,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该专业在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天津农学院、集美大学等均有开设,但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海洋科学、水产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管理、高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养护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可持续开发、养护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专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海渔专业的学生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本文根据海渔专业近十年的毕业生就业资料,结合调查信息和咨询,拟对海渔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等提供参考。

一、海渔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海渔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不像计算机与金融专业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行业和企业,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需要会计,也没有哪一家公司会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而海渔专业则不同,并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所以就业范围肯定比金融、计算机等专业要窄。但事实上,海渔专业的就业范围也不像大众理解的那样狭窄,仅仅是养鱼、捕鱼、出海等。也正由于海渔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学生不仅接受航海技术、海洋渔业调查与评估和海洋渔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训练,还强化学习数学、物理、海洋科学、水产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所需掌握学习的知识非常多,因而海渔专业的就业范围也相对宽泛。根据上海海洋大学2001~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可大致分“升学深造”、“专业对口就业”、“其他就业途径”三大类。

1.升学深造。由前述可知,海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能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部门、水产部门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新技术推广与新产品开发、懂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就能达到这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并不多,这时候继续升学深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据统计,每年有20%~30%的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其中约有10%~15%的学生选择在本专业深造。在升学深造时可以考虑国内高校,诸如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学校的海渔专业开设时间早,师资力量强,海渔专业的博士生在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本校或应聘到其他海洋类学校从事教研工作,即便是不能留校,应聘到其他海洋类高校或研究所也是很好的选择。在升学深造时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海渔专业或者选择相关涉海专业诸如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等,因为本科期间海渔专业学的知识比较多,为攻读相关涉海专业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今研究生推免面向全国招生,如果本科阶段表现足够优秀的话,保研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几届海渔学生就有顺利保研到厦门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对海渔专业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尽早决定跨专业考研,对往届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进行统计时,发现有不少人跨专业考研考上诸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也许四年的海渔专业学习并没有增长很多的专业知识,但一定培养了能吃苦、能坚持的品质,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自大二开始就为考研而做准备,毕业时,在拿到学位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心仪学校理想专业的硕士生录取通知书。而跨专业考研成功自然也就跳出了海渔专业相对狭窄的就业范围。

2.专业对口就业。进入相关的渔业部门、公司工作可以说是海渔专业最佳的对口就业方向。每年海渔专业的毕业生中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的选拔考试,以公务员等形式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浙江省象山县海洋技术研究所,以及各省、市、县级别的海洋渔业局或海洋水产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工作。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一些远洋渔业公司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例如海洋渔业仪器和装备的采购销售、海洋水产食品的物流和营销等。据统计,专业对口就业的学生每年约占10%~20%,但这个比例近几年还在减少。

3.其他就业途径。除却升学深造和进入对口专业工作的,就剩下从事其他行业的选择了,而这个比例很大,要占到50%~65%。如今这个时代,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已经是常事,所从事工作与就业岗位毫无关联的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海渔专业学生来说就业时从事其他行业也是很普遍的,海渔专业学习的课程非常多,因而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牵涉到,也为海渔专业的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往届海渔毕业生中有进入航空公司工作的,有进入软件公司、食品公司的,也有进入房地产行业、物流行业的。如今是数字时代,有人仅仅是利用一门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分析技术,对这门技术进行渗透,毕业后就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二、影响海渔专业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分析

由上可知,选择对口就业的学生比例一般在10%~20%,即便将选择在本专业读研究生的学生也纳入对口就业,该比例约为20%~35%,相对还是较低的。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大众对海渔专业的误解、学校对海渔专业未能有效导读,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冲击。

1.大众对于海渔专业普遍存在误解。海渔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当时报考这个专业时并不清楚这个专业是要学什么的以及以后毕业了是做什么的,报考本专业以及被本专业录取纯属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而学生家长大多教育程度不高,对专业的个人理解较为狭隘、片面,在得知自己的子女被本专业录取时,因为其非热门专业,认定不会有前途、没有好出路,对海渔专业本身的理解存在非常大的误解。而学生在学校未对此专业进行正确解读时,受家长影响,先入为主的意识也对专业本身产生了误解。

2.学校未能对海渔专业进行有效的导读。大众对于海渔专业普遍存在误解,而学校也未能进行科学的普及以及正确的导读。大学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而在海渔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并没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专业。虽然也开展了专业老师见面会,但老师有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因为老师在面对了大众长期的误解可能心理上已经疲倦了;或者是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认可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于海渔专业的误解,他们想做的也就只是适当地减轻或矫正那些误解,而没有想过抛开那些误解与偏见不论,为学生重新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认知。校方未能对海渔专业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导读,这也是导致学生误解海渔专业的一个原因。

3.现代社会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他们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诸如“眼高手低”,喜欢“坐享其成”,遇到困难就放弃,怕吃苦,与崇尚“实干”、“务实”的“70后”、“80后”不同。“90后”的海渔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遇到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就会害怕畏惧,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脚踏实地,在校没有形成较好的专业素养,到了找工作时,需要出海的辛苦工作不愿意做,而其他要求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工作又因自身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胜任,在就业时自然就成了就业难的一个群体,更谈不上或不具备去从事相对来说较为艰苦,专业技能却要求颇高的对口专业。

三、对策与建议

1.正确引导,积极加强管理。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海洋知识的推广,对学生开展有效、正确的专业认知导读,教师应当积极乐观地面对来自社会的误解,努力地探索如何为大家建立科学系统的认知,不能放弃,不能懈怠。学校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也应积极探索,寻求让学生真正对海渔专业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了,才有可能热爱以后将要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

2.端正心态,客观正确对待。海渔专业学生要从旁人以及自己对海渔专业的根深蒂固的误解中跳出来,对海渔专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要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渔专业在21世纪是一个朝阳专业,发展前景远阔,国家急需海渔专业的人才,而学生自己要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最好能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从心底里喜欢这个专业。

3.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大学是可以将一个人变得优秀的最好的时光,一定不能荒废这段时光。海渔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文化课程,积极参与课程实习实践。在重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不能轻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当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总结、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自己。

4.积极就业,了解多方信息。在毕业季、求职季正式到来之前,就应该提前为就业做准备。应当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关注相关的求职网站。对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感兴趣时,可以凭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估,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应积极就业,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程图学 课程

船舶工业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产业,但在船舶的设计建造中,支撑先进造船模式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造船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工程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不足[1]。作为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等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浙江海洋学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以适应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形势,以及对创新科技人才的需求,是一个相当迫切的现实问题。

现代船舶工业中,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都离不开工程图样。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交流语言”,是设计者表达船舶的设计思想和意图的主要工具,也是进行船舶建造和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工程图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启蒙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要求学生运用各种绘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产品构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制图能力等,是每个工科学生所必须具备。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2]。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等,进行教学改革,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一直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非常希望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开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将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图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思考,根据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该课程的绪论课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更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运用图学知识来表达设计思想,培养船舶设计的基础能力,为浙江省的船舶工业培养出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高等应用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上好绪论课,做好专业引导

工程图学作为第一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该课程的绪论课教学安排尤为突出。要做好学生的专业引导,围绕学生自主获取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素质,为大学本科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教师要将传授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发展创新能力为己任,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指导课程的“教什么”和“如何教”[3]。

绪论课为该课程的内容、学习的要求和目的、学习的方法、该课程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等。课程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图学课程,了解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基础地位,方便学生进行整体的学习安排。课程的学习要求和目的,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通过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目标,并且分阶段地进行检验。课程的学习方法,是绪论课的关键内容之一,要引导学生改变高中时的“强制学习”方式,而变为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并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课程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发展趋势,专业的前沿知识,主动地去探求更多更远的知识。

另外,要考虑到授课对象是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的新生,学生的问题往往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不懂”,很少有经过自身反复思考后的提问,所以“不懂就问”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可以通过教师指定适当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百思而不得其解”后的提问与答疑才是教学双方受益的一个互动过程[1]。大一的新生,往往有“大学是轻松的”、“只要高中时努力了,到了大学就好了”等思想,这是高中老师和家长一直在诱导高中生的话,从而造成不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较差,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有所松懈;其实“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的生活也并不轻松。所以在进行大一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时,在绪论课上就要做好的学生专业导向工作,建立专业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合理取舍授课内容,强化专业特色

根据船舶行业发展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要求,教研室经常会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工程图学课程要构建一个宽口径、重基础的统一的图形表达、图形思维平台。但由于该课程总课时的删减,目前课程的总学时仅是40+8,40个是理论教学,8个是实验教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近机类专业,后续有表示船体结构和形状的船海工程构造与制图等专业课程,所以在工程图学的课程教学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好课程的内容组织,以及与后续课程的关联知识。

如何根据船舶专业的发展,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确定合理的比例,增补反映船舶及海洋工程研发现状的新内容,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主要矛盾[3]。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反映专业的、现代的、前沿的知识,必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压缩,所以就要求我们对学生有能力自学的内容,不应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可作必要的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在减少教学时数的前提下,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三部分内容。画法几何部分学习用正投影法来表达空间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投影基础,是看图和画图的基础;机械制图部分学习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建立图形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介绍国家标准对机件图样表达的规定,介绍与产品相关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要求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计算机绘图学习用计算机绘图软件CAD来完成图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图形处理技术。

对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除了讲解教材上的正投影法和中心投影法以外,还要补充标高投影法的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船体知识做个铺垫,因为这是表示船体线型的一种投影方法,是绘制船体型线图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图学教材往往被精简掉了。可以把点、线、面的内容融入基本体的投影理论知识中去,利于内容的完整和连续性;简化降低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教学内容,采用近似绘制的直线或曲线代替;把轴测图与基本体、组合体的表达相结合,建立空间模型,帮助学生读图和绘图;去掉一些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少的内容,如投影变换的换面法等。

在机械制图部分的内容,在讲解了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和标准件等内容,可以适当地删减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适当地补充船体结构中的节点视图的一些内容,引导学生对船舶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探讨。虽然计算机绘图已经普及,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利用图板和丁字尺进行尺规作图的训练,锻炼学生掌握制图规范,强化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正确运用,培养学生绘图技能。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制图基础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绘图[4]。

计算机绘图目前是学习AutoCAD的软件,虽然在本课程中所占的课时不多,有时也不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但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绘图基本能力,在后续的船体设计、螺旋桨图设计、船舶设计原理等课程设计中将直接应用。在现代船舶工程设计中,计算机图形的快速生成,可以缩短船舶设计的周期,同时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形体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更容易让学生建立起船体的立体空间结构,掌握船体结构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CAD技术,CAD的理论教学也放到机房,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中用CAD的绘图软件完成平面图形、投影图的绘制,并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的图形练习来锻炼其熟练程度,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船体设计,表达船体结构的特点。

三、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手段,体现了它无比优越的性能,它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图片类的,节约教师的画图时间,加快课程的授课进度,动态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优点。但从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工程图学教学经历来看,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不宜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学手段。要结合专业的特点、课程的特点,注意适当地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

从工程图学的课程特点来看,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分析各种不同图形的特点,从而掌握不同的绘图技能,特别是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言,通过PPT可以把船体的一些结构立体地展示给学生,把复杂繁琐的船体结构问题简单化。但如果在课堂上过分依赖幻灯片,即使是动态的,也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而且学生也只是看到很多线条的投影而不了解其绘图规律,特别是现在很多新的老师,基本上一节课下来,板书是空白的。

从《工程图学》课程的内容来讲,特别是在讲解点、线、面、组合体等作图方式时,教师最好把作图方式用板书演示一下,用作图工具(三角尺、圆规等)在黑板上进行线的从一端点连接到另一端点、三视图的投影连线等,让学生看到作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作图方式和步骤,再结合幻灯片,加深学生对几何线条的理解能力。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绘图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复杂的船体结构图的阅读和绘制。所以,在进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程图学》教学中,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是最好的选择。

四、做好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个性,提倡八仙过海。在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船舶专业和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做好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和辅导工作。我们不要把大一、大二变成高四、高五,要帮助学生树立自觉的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在工程图学的课程教学中,要避免只注重图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越讲越细,而导致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在少学时的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一般难以实现,而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工程图学课程特别强调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能完成这一点呢?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对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因为后续又更复杂的船体结构要表达,所以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绘图能力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结合三视图等概念培养学生主动设计的能力,并结合口头+书面的方式启发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以往的船舶专业的学生对工程图学课程的学习情况来看,有些同学的空间思维能力很好,可以较短时间地完成三视图等较难的作业题;但确实也有部分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有时一个晚自习做不了几题作业,其实这就是个技巧问题和时间问题,对这些同学,不能急于求成,要多提供一些图形和物体之间的对比图,先从比较直观的物体到图形来完成,然后在进行图形到物体的空间想象。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最后的一个分数,而是要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并能在后续的课程中做到灵活运用。教师采用合理有效的考核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更能反映课程教学效果,可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5]。“淡化分数,注重考核”,避免成为分数课堂。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要及时认真的完成,作为老师也要及时认真地批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上课来,下课走”的模式,为了更好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之余,要充分利用课程的网络平台。把图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电子教案和课件放到平台上,方便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巩固和提高,开通习题解答、在线测试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而展开的,在《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中,强调结合船舶专业的专业特点,强调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培养想象构形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船体图样的设计和绘制能力,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掌握最基本的工程图形的表达技巧,结合后续的船舶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仍是供不应求。最后,希望学生能在工程图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是对他大学学习生活的一种指导。

参考文献:

[1] 高高.关于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船海工程,2008,37(4):153-155.

[2] 王秀英,白海英,张秀芝.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图学综合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48-152.

[3] 童秉枢,高树峰.谈工程图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工程图学学报,2008(6):1-6

第6篇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改革;毕业生;就业率

一、概述

一个专业是否值得建设,主要看这个专业是否有市场,即学生和家长是否愿意报考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简单地说,一个好的专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专业,就是学生招得来,毕业生分得出去的专业。这个专业,也就是社会急需的专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专业。也只有这样的专业,才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能建好一些好的专业,也是一所大学生存的基础。一所大学具体办什么样的专业,除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外,又受这所大学的历史、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决定。所以,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社会竞争力,这所大学就该办社会最急需的专业,办自己最有特色的专业,办自己最有优势的专业。只有这样,这所大学才会立于大学之林而处于不败之地,并经久不衰。但是,大学建设一个专业,及大学停止一个专业的招生,都将涉及到大量教师和教学资源的配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该所大学都是一件大事,并不是说建设就能建设,说停就能停的,事。所以,一旦一个专业在一个大学已经存在,总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到万不得已,随便地取消一个专业是不可取的。一个专业建设后,这个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及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又强烈地受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影响。所以,一个适于社会发展的专业,或一个有潜力的专业,为了提高其生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进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

二、社会的发展对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大家公认的海洋世纪。人类发展至今,主要从事大陆的开发和利用,而占地球大部分表而积的海洋,除人类对其有限表面的开发利用(如航运和渔业捕捞及养殖)外,人类对大洋及深海知之甚少。其实,就算渔业和养殖,也只是在大陆周边的极其有限区域里进行。人类数量的剧增,大陆资源的匮乏,使人类不得不加速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有关海洋科学专业方面的人才。只有贮备大量海洋科学方面的人才,才能使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将来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占得先机。

中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域广阔,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虽然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低。所以,21世纪开发和利用海洋,中国的任务比其他国家更急迫。在21世纪或在不久的将来,为了使中国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中国必须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具有海洋特色的大学及具有海洋历史的大学,就应该建设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大量的海洋开发和利用人才。

三、当今毕业生就业对海洋科学的影响

虽然大家公认21世纪为海洋世纪,也深知海洋科学的重要性。海洋学科为一个未来学科,海洋专业,是一个未来专业。受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历史的影响,海洋科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仍为一个潜在市场。要把这个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造成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真正从事海洋科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仍不多。但是,我们从事海洋科学的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的确是海洋世纪;大规模、大范围地进行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必然的。真正的海洋世纪的到来,不是等来的,而需要我们投入大景的时间和精力。这其中,大量的海洋学科人才的培养,是真正海洋世纪到来的前提。我们必须清楚地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没有大量的海洋学科的人才,海洋学科就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目前海洋学科发展的现状,又不可能消化大量的已有海洋学科方面的人才,即不可能给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大量合适的岗位。解决的办法是,为了将中国这个海洋大国转变成海洋强国,大力培养海洋科学方面的人才;同时,通过海洋专业课程的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增强海洋科学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四、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海洋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虽然某一个涉海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并不太多,但涉海行业涉及面广。就目前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量的涉海工作岗位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时,就必须考虑这个现实,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适应面。目前社会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在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所以,在进行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时,就应加强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主要的基础课程教学。

本科毕业生,既不同于高中生,也不同于研究生。高中以前的学习,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而研究生学习,除进行一定的知识传授外,主要是进行知识生产,也是一种职业训练。本科教育,介于高中和研究教育之间,既要兼顾基础教育,同时也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为毕业生直接就业服务。虽然加强基础教育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面,但仅有基础知识,而缺乏较具体的实践能力,就将增大单位或企业的用人成本。这可能就是一些单位要求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原因。所以,为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而,又能尽可能地降低单位和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对海洋科学专业进行分方向培养,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通过学习海洋科学不同方向块的相关课程,能使学生掌握较为具体的专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海洋科学专业分为不同的方向块,也能减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撞车,便于毕业生就业分流。

五、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改革。对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本科),创建于1999年。广东海洋大学是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在广东海洋大学创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是学校发展的必然。凶为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是在原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的。所以,该专业创建之初,具有浓厚的水产养殖特色。当然,由于是以原水产养殖系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为基础组建,也就决定了其主要以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为专业的基础。由于创建之初的课程设置,水产养殖的特色太浓,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和水产养殖毕业生来比,具体的养殖技术学得较少,养殖能力稍有欠缺。找与养殖有关的单位或企业就业,竞争力就肯定比水产养殖的毕业生差。而和纯粹的生物科学或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比,水产养殖的特色太浓,水产养殖方面的教学内容占了较大比例,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肯定受到挤压,毕业生就业时,和海洋科学或生物科学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也较弱。所以,本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初次就业率(当年9月之前统计的就业率)仅为44.93%,总体就业率(当年12月之前统计的就业率)也仅为86.96%。为了提高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自2001年开始,逐步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

通过改革,我们规范和加强了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教育,拟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我们将海洋科学专业分为海洋生物科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三个方向块。

通过改革,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从最初(2003年)的44.93%,提高至2006年的86.57%;总体就业率,从最初(2003年)的86.96%,提高至2006年的95.45%;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均走上了正轨。详细初次就业率见表1,总体就业率见表2。

六、学科今后的发展及改革方向

社会是发展的,学科是发展的,专业也应该随之发展。在今后对海洋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主要考虑社会的发展、本校的历史、已形成的特色等三个方面。

大学,最终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的。一个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不能为人类进步服务的大学,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大学。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也必须为社会服务。不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将是没有前途的专业。社会在变化,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个学科或专业,要能跟上社会,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及时改进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服从已变化的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服务于人类进步,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也是学科和专业存在的根本。

第7篇

实习地点:东方海洋保税库

实习内容:水产品加工--加工真鳕鱼切块

实习原料:大西洋真鳕鱼

实习工具:刀,剪刀,镊子,去鱼外皮机,盘子,塑料膜,塑料筐,消毒车

仪器设备:制冰机,钢带冷冻装置

实习单位简介:

东方海洋保税库是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海水苗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及保税仓储业务,是一家集海水养殖、冷藏加工、科研推广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火矩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几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日益增强。目前,公司辖设烟台开发区分公司、冷藏食品加工厂、名贵鱼养殖场,拥有海阳市东山海珍品有限公司、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

公司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不断追求卓越绩效。先后通过欧盟卫生注册、haccp认证、is09001认证、is014001认证、ohsms18001认证、brc认证、ifs认证、eti认证、主要养殖产品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业"的发展思路,拥有一流的自主研发团队和雄厚的科研基础设施,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技示范实验基地。几年来,先后完成科研推广课题33项,取得国家专利2项,申报国家专利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

目前公司承担部、省、市各级在研项目共10项,其中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承担的"海带紫菜等经济海藻种质库的建立及其利用"被列为国家"863"计划。

食品加工厂主要从事水产食品精深加工及进出口业务,主要产品有鳕鱼、红鱼、真鳕、鲐鱼、鳗鱼、比目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食品加工厂的冷库是经青岛海关批准的自用型水产保税库、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的进境水产品备案存储冷库,冷藏能力达xx0吨/次;冷藏食品加工厂拥有水产品精加工车间10个,总面积达21800㎡,无菌加工车间全部按国际标准设计,分别具备独立的解冻、半成品加工、成品包装及更衣室、洗涮消毒间等,可同时进行10个品种的加工作业。

冷藏食品加工厂从原料进口、冷藏、加工、检测到出口,各个环节都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其中:单冻机6台、速冻间5个、平板冻结器15台、脱皮机4台、金属探测器7台、真空包装机6台及蒸汽、热水、板换、消毒、水处理等配套功能设施。

第8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38-03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兴起,国内众多海洋类高校纷纷开设更多海洋类专业,培养与海洋开发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一些与海洋相关的工程类专业,诸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传统归属农科的海洋类院校已扩展成为理、工、农多学科、多专业并存的高等学校。但是对于原有的一些普通、地方海洋类院校来说,其学校的原有特色与专业优势并非这些工科专业。如何保证这些新兴的海洋工程类专业高质量地发展,为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海洋类工科专业具有应用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实践能力培养有多种形式,其中,毕业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本文以浙江某海洋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该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期望对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起到一定借鉴与参考作用。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浙江某海洋类院校共有工科类专业约15个,涉及船舶、海洋工程、机械、电信、港航、土木、石化等相关行业。每年毕业班级约20个,共约930名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进度安排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并进行工作布置。学校层面成立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院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工作计划,保障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与过程监控。通常在第七学期中段启动毕业设计,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师生互选,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分派给各个学生。学校教务部门规定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对大多数工科专业教师来说,指导学生的人数在10~13人之间。学校无固定用于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场所,因此,对学生毕业设计进程的监督与检查只能靠指导教师自主掌握。从提高学生就业率考虑,在第八学期,各专业通常只安排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大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方式,不统一组织,因此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基本很少接触到与本专业毕业设计有关的实习工种或内容。绝大多数学生在第八学期就已联系好就业企业或公司,并进入企业、公司进行工作实习,但可能工作实习的内容与正在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关联度不紧密。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时间通常安排在5月份上中旬,但整个毕业设计期间中,学生真正花在做毕业设计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毕业答辩过程中安排有多轮次的答辩,为毕业设计完成差、答辩成绩差的学生提供多次答辩的机会。近些年来,全校很少有因为毕业设计答辩不合格而不能毕业或推迟毕业的学生。

二、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体会,总结出目前该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是造成目前毕业设计环节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提倡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实际操作不多,许多教学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落实、实施。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养成了“等、靠、要”的惰性心态。学生这种平时课程学习时养成的习惯在进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后,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指导老师不指出具体的毕业设计步骤或方法,大多数学生就会表现茫然,根本不知毕业设计工作如何下手,如何进展,不知自己下一步工作要做些什么,缺乏主动思考、主动设计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素质。

2.指导教师与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问题。一些指导教师自身对毕业设计工作就不重视,缺乏责任心。这种思潮也对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部分指导教师的课题多为虚拟假设的课题,同一课题多届学生使用。教师把毕业设计看作是学生主体一方的任务,只管开题结尾,不管中间过程的跟踪指导,指导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指导教师中也存在“答辩不会不通过”的思想,学院缺乏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有效监督机制与管理办法。而近几年基本没有学生因为毕业设计答辩不通过而不能毕业的现实,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无压力、对答辩无敬畏,采取随意应付,认为反正无论如何,最终都会通过答辩的态度。甚至有部分学生收集前几届的毕业论文,直接抄袭与剽窃。

3.学生过早准备考研、择业、实习带来的问题。一些上进的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准备考研,忙于学习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导致部分专业课学习不扎实,学习重心本就不在毕业设计工作,更加不会投入时间与精力,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进行。部分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忙于求职而精力不能全部投入校内学习,从而影响毕业设计工作正常推进。

4.指导教师与学生师生比不当的问题。学校教务部门规定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但现实是平均一名教师要指导10多名的毕业生。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受到限制,不能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很好的传达给学生,更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过程管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5.毕业设计场所欠缺的问题。受校内硬件条件制约,学生无专门从事毕业设计的固定场所。学生只能在自己寝室上网查资料、做图等。这样导致指导教师无法监管和跟踪指导。特别是学生在寝室中很难专心学习,大部分学生还是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看新闻、玩游戏等方面。

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与创新

面对前述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表现出来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改革的实践措施。

1.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优化调整与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的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注重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的实效性关注不够,对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不足。应当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大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力度,既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传授,也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理念。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拓宽知识面,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对知识、问题的讲授,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查阅资料,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为学生日后自主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打下思想和能力基础。

2.毕业设计形式的多元化。目前的毕业设计基本都由指导教师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下达给学生。一方面,这些题目缺乏新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选题中无自,导致对毕业设计表现不积极。鉴于此,笔者以为,可以将毕业设计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简言之,可以将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的学科竞赛、科技作品竞赛、设计竞赛等相关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在完成相关竞赛后,可以以其作品作为毕业设计成果。此外,目前该校多个二级学院都实行“学生科研助理”制度,相当一大批学生在二、三年级就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可以在低年级时就为学生设定一个毕业设计题目,这样,通过2~3年的科研训练可以为其进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时间段的调整。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段提前,即在学生第三学年末的生产实习开始之前,就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完成师生互选和设计选题。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企业或公司实习。毕业设计答辩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进行,在规定的毕业设计时间段内,绝大多数学生都还在校内,方便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设计工作。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对一些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毕业设计前期投入精力不足,在第七学期末如不能完成设计工作,可以在3~4月份再安排一次答辩。解除学生的顾虑,使其能安心投入设计,不因时间紧而应付了事。

4.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作为一所省属海洋类院校,目前该校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因而在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方面往往“纸上谈兵”。同时,毕业设计对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和创新激励。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参加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5.将社会力量引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针对指导教师不足的现状,可以利用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和省级、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通过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地,建设多个开放性、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实验室,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或其他实践创新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之前,就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鼓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到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在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同时,可使学生受到正规的科技开发训练,提前完成由学生向企业科技人员的角色转换[3,4]。

6.强化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与控制,实行答辩淘汰制。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的检查与监督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学院层面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确保了解每位学生的进度,并且不定期进行抽查,从而让学生消除侥幸心理。对于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免除(部分)学费、免还贷款等奖励;对于毕业设计表现差的学生,一定要有惩罚措施,要让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有紧张感,绝对不能再延续“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以往普遍存在“答辩肯定会通过”的思想,导致出现“学生不急老师急”的现象。因此,在答辩阶段,坚决实行淘汰制度。若连续几年出现由于毕业设计不认真、不合格而延迟毕业或不能毕业的情况,学生才能对毕业设计重视起来,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的好坏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海洋类院校的工科专业的办学历史较短,专业特色不显著,导致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较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模式,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舒赣平,卢瑞华,吴京,范圣刚,叶林,刘小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2]马力,李杞超,陈立.工程类学生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10-112.

[3]王文红,葛仕恩.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11(4):58-60.

[4]周梅,张晓帆,白金婷.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士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

第9篇

1、交通运输类: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城市轨道、航空服务。

2、财经商贸类: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保险服务。

3、旅游服务类:酒店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旅游、中餐烹饪、美发与形象设计。

4、教育艺术:幼儿教育、工艺美术。

第10篇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现场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

一、现象分析

笔者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不高,多数家长和学生把读职业学校作为最末的选择。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厌学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职业教育仍然按照“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和“两年在校上课一年下厂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第二,实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职校学生到了第三年,就直接送到生产厂家顶岗上班。这期间的学生往往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实实在在成了工人,理论知识和实践得不到有机联系。

第三,专业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践。教师长时间不接触生产实践,所授知识往往与生产实际不符。

二、模块教学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满足以培养初、中级人才为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方式,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采用模块式教学,而海水养殖业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模块教学的实施必须结合生产实际。根据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实施模块式教学法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修订内容如下。

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习《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语文》 《数学》 《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化学》《海水化学》《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德育》《就业指导》《公关礼仪》这些课程。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学生个人修养素质的培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利用实验室认识几种常用的单胞藻,并能够进行小型培养。

第三学期:7-10月份学生下厂见习海带育苗,11-12月回校学习。主要学习《海藻增养殖》文化基础课与综合素质提高课。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接触到海带育苗生产的同时给学生授以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海带育苗生产技术。

第四学期:下厂见习贝类育苗,主要学习《贝类增养殖》和《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两门课程。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接触虾夷贝育苗、海湾贝育苗,初步掌握贝类育苗技术;掌握单胞藻培养技术,会自己培养单胞藻。

第五、六学期:9-11月学生在校进行职业资格证考试,12月至下年5月顶岗上班。学生在校期间要全面复习《贝类养殖》《海藻养殖》《养殖水化学》和《鱼虾养殖》课程内容,顶岗上班主要根据学生将来就业意向,学生可以选择进行鱼类育苗、贝类育苗或海参育苗实习。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细心观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毕业就业做准备。

现以南美白对虾的育苗为例阐述一下模块式教学法的具体实行。

虾蟹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课,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对虾及蟹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将来可以从事水产育苗和养殖方面的工作。从生产的实际出发,笔者把这门课分成三大模块,即饵料培养、亲虾培育、育苗生产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生产的特点,分成若干个项目任务。饵料培养包括动物性饵料(卤虫和轮虫)培养和植物性饵料(绿藻、硅藻、金藻)培养两个项目。亲虾培育分成育苗前的准备、亲虾的选择、催产与孵化三个项目,育苗生产分幼体的培育管理、出苗及计数、苗种的运输等项目。每个项目都结合生产实际,在生产操作前给学生讲明操作要点、注意问题,再请工人给学生演示操作,然后学生实地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予以指导,最后在生产结束后教师组织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施模块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实行模块式教学,可以将部分理论课(如《贝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放到实习工厂进行现场教学,使部分专业理论课、实习课合为一体,教师边讲理论边指导学生在现场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素质是实施模块式教学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既能给学生授课,又能服务于生产。

第11篇

一、专业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音乐艺术素质,掌握音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或部队、企业文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或在各类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学制四年,学费实行学分制收费,约9000元/年(如有变化按山东省物价局当年批准的最新标准执行)。

本专业拥有一批包括博士生导师在内的高水平专业教学人员,同时还长期聘请中央音乐学院、国家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青岛民族乐团等单位的专家承担演奏、演唱等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设有“音乐文学”硕士点,有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理论三个研究方向,在文化产业管理博士点设有“艺术(音乐)文化管理”研究方向。

本专业除进行音乐理论教学外,还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开设丰富的音乐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须参加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参加年度音乐会、毕业音乐会,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等。

二、招生计划

本专业文理兼招,2017年面向全国招生计划为60名,招收项目包括:

1. 西洋管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西洋打击乐(马林巴、定音鼓、小军鼓)、竖琴、萨克斯。

2. 民族乐器:

二胡、琵琶、古筝、古琴、扬琴、阮、柳琴、笛子、笙、唢呐、民族打击乐(排鼓、大鼓)。

3. 声乐: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4. 键盘乐器:钢琴。

注:(1)我校根据教育部和有关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招生计划,根据生源情况,各专业计划可适当调整。

(2)各项目分省计划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校考合格人数确定,具体以省级招生部门编印的招生计划手册为准。

三、初试

(一)网上报名

1.符合国家及考生所在省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规定的考生;对实行音乐统考的省份,考生还须取得所在省份专业统考本科合格证。

2.所有考生必须进行网上报名,不接受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17年2月4日12:00。网上报名地址为教育部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gaokao.chsi.com.cn/yslbm/,点击进入“网上报名”)。

3.考生按照系统要求完整、准确地填写各项报名信息,上传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彩色照片(需为证件照,参照居民身份证照片样式),并下载系统生成的《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艺术类申请表》;选择报考我校志愿,并缴纳报名初试费120元/人。

(二)材料寄送

1. 报名材料接收截止日期:2017年2月6日。请务必使用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寄送,并保证于2月6日前寄到(以收到邮戳为准)。

2. 寄送内容:

①《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艺术类申请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

②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到一张A4纸上);

③考生所在省份统一发放的艺术类专业报考证复印件;

④考生个人艺术作品的音像光盘(请务必按照我校对于音像光盘的要求进行准备,并事先确认能否正常读取,音像光盘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正常读取的不予受理)。

所有寄送材料除光盘外均用A4纸打印,并按顺序装订。以上各种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材料请考生自留备份,恕不退还。

3. 寄送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532-66782426,邮编266100;

请在信件正面醒目位置用黑色记号笔注明“艺术类报名”字样。

(三)对于音像光盘的要求

我校2017年音乐表演专业招生初试采取审核考生寄送的音像光盘的形式。对考生录制音像光盘的要求如下:

1. 内容要求:

所有项目均要求背谱演奏、演唱。

器乐:演奏乐曲一首;

声乐:演唱歌曲一首。

2. 录制及刻录要求:

(1)使用DVD光盘刻录,视频格式限定WMV、MP4、AVI、RMVB、3GP,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

(2)考生可自选1首作品,录制时间不超过5分钟,曲目较长的可选用复杂、的章节,须体现娴熟的表演技巧;器乐类考生不得使用伴奏,声乐类考生可使用钢琴伴奏或清唱;

(3)录制开始时,请考生面对镜头报曲目,音像资料全程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中学等提示性信息;音像资料录制时只能采用一个长镜头,不间断录制,声音和图像需同期录制,期间不得转切画面;画面应清晰、完整、连贯,不得采用视频音频编辑手段剪辑和修改;

(4)请考生在光盘非刻录面用黑色记号笔写明如下信息:报名号(系统自动生成)、姓名、报考项目和表演曲目。

(四)初试结果

我校将于2017年2月13日前通过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web.ouc.edu.cn/bkzs/)公布音乐表演专业初试结果和复试通知。

四、复试

1.现场报到

考生需按我校复试通知要求的时间进行报到,经身份核查无误后领取复试准考证,并按照准考证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乐理笔试和主科考试。

(1)报到时间:2017年2月16日(上午8:30-11:00);报到及考点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逸夫馆。

(2)报到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①本人身份证(无身份证者需携带户口簿原件,并由当地派出所开具带有考生本人照片的身份证明,在照片上加盖户籍公章);

②考生所在省份统一发放的艺术专业报考证;

以上材料均需原件。

2.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为2017年2月16-17日(2月16日下午为乐理笔试,2月17日为主科考试,具体考试时间以复试通知为准,届时请关注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最新公告)

(1)主科(占总分的80%):

器乐:

钢琴:演奏乐曲三首(其中练习曲一首、复调乐曲一首、中大型乐曲一首,中外作品不限);

管弦乐器、民族乐器等:演奏练习曲一首、乐曲两首。

声乐:

演唱歌曲两首(中外作品均可,考生自备乐谱,建议为五线谱,学校统一安排钢琴伴奏)。

器乐、声乐的考试均背谱演奏、演唱;并分别抽签进行视奏、视唱。

(2)辅科(占总分的20%):

笔试:乐理常识、听音记谱各占总分的10%。

考生参加考试的路费、食宿费自理,考试文具自备,除钢琴外其它乐器请自备。

3.专业考试合格证的发放

我校根据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和我校各艺术项目需要的人数,按照考生的复试成绩从高到低确定专业考试合格名单,并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上公布,同时按考生登记的地址寄送专业考试合格证。专业考试不合格者,不另行通知。

五、录取

1. 对高考总分超过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投档分数线的考生,根据其报考志愿和我校各艺术项目招生人数,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分项目择优录取。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录取的艺术类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学习。

六、其它

1. 我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工作,受理举报或投诉(电话:0532-66782733)。

2. 对在考试过程中违纪、作弊考生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测试违规处理规定》执行。

3. 我校将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严格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4. 我校艺术类招生的所有事宜均由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答复。考生和家长因轻信其他人员的许诺而造成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5. 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我校有关音乐表演专业招生考试的最新信息将及时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浏览查询。

七、联系方式

电话:0532-66782426 66781723

第12篇

1.1培养方案尚未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对于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培养模式,各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基本是参考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并结合学术型学生的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在第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毕业前分别进行了学生座谈、导师研讨和用人单位调研,学生对培养方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学校先后组织了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多方调研结果反映,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和学术型基本相同,偏理性、研究性,与工作实践结合太少,对提高学生和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帮助不大;教学方式上,授课方式缺乏具体方法和案例,互动交流不够,案例教学应用不普遍。实践环节落实不够,有些实习企业因为工作订单太多,在安排实践内容上大打折扣,学生无法充分进行实践,走马观花。

1.2教师队伍需要锻炼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势必要求导师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目前导师队伍中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数甚少,同时,导师观念误区,由于学制原因,导师不太愿意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以学术型的形式进行指导[2]。

1.3管理制度缺乏一方面,学校面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的管理,从国家层面寻求不到具体指导文件,仅有一些临时性的文件;另一方面,学校对专业学位学生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从学术型和在职硕士的模式中寻找新的管理方式。

1.4实践环节落实有困难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有半年左右的企业实习,从目前的培养情况来看,学生企业实习环节仍旧很难落实。一方面,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学业,实习过程除了完成实践工作还得进行论文写作,强度比较大;另一方面,船舶相关企业订单比较多,安排学生长期在企业实习比较为难,学生实习过程必须安排一名企业导师指导,有时还会牵涉更多员工,一般来说,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生学习后基本不会留在实习单位就业,从企业用人角度来讲,他们更愿意要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实习。

2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2.1加强招生宣传力度经过两年的培养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改变招生策略,从2012年开始,学院加大招生宣传,组织学院各研究所导师团队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招生宣传,侧重向学生讲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趋势,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看法。

2.2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新开设多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课程,并在船舶设计、流体、结构方向各新增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专家来校为学生讲课。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队伍建设学院从2008年开始,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进行至少半年的企业实践培训,同时,学院每年在相关船舶、海工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工来校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学院还定期和企业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进行合作,增强校企联合。学院目前所有青年教师均完成了一轮企业实训环节,每年有十名左右的企业高工被聘为全日制专业学位企业指导教师。

2.4实践基地建设在学校已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实践中心建设。与工程实践中心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乙方建设甲方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目前已经与13个造船企业和研究所签订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并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其中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共建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学习源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13-02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标志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改革全面展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已经由传统的单纯的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能力的获取;2010年6月,世界海事组织船员培训和值班标准(STW)分委会第41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新公约),重点突出海员的有效交际和沟通能力,并首次提出高级船员应具有运用英语语言进行管理、领导、协调、团队合作和决策的能力,用英语进行船舶信息交流和决策共享的能力。2012年,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航海教育质量有机地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继续自主学习英语,提高职场竞争力,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1.现状。根据个性化教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的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新生入学后即进行英语分级考试,根据成绩筛选出25%,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口语测试,达标的学生,将留在英语实验班(航海轮机各四个,每班30人),一学年完成180课时;其余学生被随机分入普通班,两学年完成180课时。除此以外,所有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部分包括:大学英语读写课本里的选读文章;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本里的部分听力材料;校园广播英语听力以及21世纪英语报。英语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有专门的实验教材,可在网上进行在线学习和评估测试,每周有固定时间去自主学习教室,可以提交和反馈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老师进行答疑。

2.不足。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于:(1)学生水平差距较大。大学英语课对于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太简单,“吃不饱”,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方面基础较差,要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有点吃力;(2)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教育不能很好地对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了家长以及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即陷入迷茫,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完成学习。

而认知主义心理学强{: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建构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正如Johnson & Morrow(1981)认为的那样,教师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帮助、建议和引导,学习的任务必须靠学习者本身去完成。因此,从这层意义上看,大学阶段可以被视为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被动学习到工作以后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入校后,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专业的特殊性和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水平的高低可能直接影响到将来工作的优劣,所以,他们有学好英语的目标和潜在的源动力。但很多学生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考海员证和求职,一旦签下工作协议,就可以不学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跟课堂教学效果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引领作用以后,学生是否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必须要依靠自主学习。其次,要从接触行业前沿、展望学科发展前景等方面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自豪感;也邀请优秀的学长来分享就业、创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内心的源动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制订短期和长期的英语学习目标,使之贯穿学生整个求学和职业发展过程。

2.创造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改进评估机制。航海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英语实践练习,因此,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完成听、说、读、写的练习。同时,继续为学生提供校园广播听力、英语角、21世纪英语报刊阅读等现有的资源和条件,[8]还应向所有航海类专业学生推广网络学习平台,引进适用的航海英语学习软件以及航海科技、法规、礼仪等等方面的英语学习资源。

笔者对大学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2014级1200名学生抽取了两个实验班和六个普通班共240名学生分别在2014年10月和2016年7月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计算出采用各种自主学习学生人数占接受调查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两年的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各个方面,较两年前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更为全面的评估机制以及教师监控系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答疑和评估,学生通过师评、自评、互评,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对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的训练。Holec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通过自然途径或专门途径的正式学习才能获得,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学习策略分为三类:一是记忆的方法,用来诵读课文记背单词等;二是精细加工的方法,用来将学习资料深化理解,包括外语的总结、笔记和提问的策略等;三是组织的方法,整合已学知识,变通运用,和原有知识相联系。这三类策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不仅要介绍这些方法,还要训练学生对策略的运用,鼓励并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策略。比如,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总结英语学习的经验,学会用评估体系去评价或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另外,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参考书、工具书以及各种网络媒介等资源。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并组织配音、唱歌、辩论、短剧、演讲、经典小说阅读、模拟创业等活动或比赛,结合多样的课外实践来运用并检验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记住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航海类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以履行STCW新公约为契机,从老师的引导中逐渐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无论在校还是走入社会,无论从事哪种岗位,都能游刃有余,终生受益,由此实现人才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Johnson,K. & K. Morrow.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M].London:Longman.

[2]Holec,Henry.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陈海燕.高职航海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李艳辉.浅析高校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5).

[5]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第14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海洋科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00-02

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海洋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他们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1, 2]。细胞生物学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3]。如何能让学生在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将学到理论知识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做出创新性成果,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如何根据学生专业开展有效地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并增强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能力,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各种教学方式的不断尝试。

一、基础理论与海洋科学专业相结合

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性很强,研究对象多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层次,信息量大,又缺乏直观性,如果单纯的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印象不深,甚至难以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4]。如果将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所了解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一些海洋生物学现象,即可以增强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如在讲到主动运输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个基本的海洋生物学现象,即海藻细胞内碘的浓度比海水中高30万倍,再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引入主动运输这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正是由于主动运输方式的存在才使海藻细胞能够不断的从环境中吸取碘。这种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从被灌输知识者转变成为获取知识而积极主动的思考者,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精细设计启发式的专业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来。

由于海洋生物相关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欠缺,并不是所有的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都能找到理想的海洋生物教学模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查阅文献了解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如在讲信号转导时,我们通常以肾上腺素调节糖原分解的级联反应来介绍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cAMP-PKA的信号转导过程,在模式生物中该信号通路已研究的较为详细,那么在海洋类非模式生物中是否也存在这种调控方式呢?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查阅文献来去求证。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学生使了解对细胞生物学在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进展。

二、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大学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阶段,想要培养大学生在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独立地去从事研究,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高校教师需要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研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科研研究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通过研究容易产生新的观点,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美国教育家梅兹就提出: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研究[5]。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让学生成为研究者的思想[6]。所以,高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细胞生物学教材的基础理论,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并进一步指导他们做研究工作[7]。如在讲授主动运输时,书本中对主动运输的三个特征(逆浓度转运物质,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了很详细的描述,但关于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主动运输的这三个特征并没有说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来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思维。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有意识的提高科研动手能力。为达到这一效果,除了安排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课时内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到目前海洋科学专业老师和研究生们的研究课题以及实验内容,安排他们分组跟随本专业的硕士生进行实验学习,在学习实验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这种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并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授与学生主题汇报相结合

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是我们比较传统也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传授的知识量大,但容易使学生养成学习的依赖性,且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8]。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综合的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与实验技术都在不断更新,鼓励学生参加大大小小的科研论坛,去了解科研发展的前沿。并指导学生根据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拟题目和查阅文献,并以主题汇报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述。在准备主题汇报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查阅科研动态及最新科研研究进展,所以该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前沿科研信息,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另外,准备主题汇报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从而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的合作能力。

当然,主题汇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主题内容的选择,在选择主题汇报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真正找到感兴趣的命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平台等可利用资源。在汇报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并对学生做出的努力做出肯定,同时对于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并给出相应的意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海洋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洪武, 刘志媛, 刘均玲. 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J].内江科技2011:1-2.

[2]廖永岩. 进行海洋科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J]. 新课程 2012:30-31.

[3]黄芳, 李拴明. 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91-93.

[4]张晶, 陈江宁, 华子春. 谈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进[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3:4-6.

[5]夏锦文, 程晓樵.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中国大学教学2009:25-28.

[6]陈勤, 姚媛媛. 试论《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231+229.

第1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海水养殖专业 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海水养殖专业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重点学习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增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以点带面,强化关键知识点的学习

众所周知,海水养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以点带面,对于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强化。第一,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抛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对于一些大型的海藻、海虾蟹类、海贝类、海鱼类和海珍品养殖,挑选的品种都是在生物学上具有代表性和养殖技术研究较成熟或相对成熟的经济养殖品种。比如,带来我国海水养殖业五次浪潮的品种是海带、凡纳滨对虾、扇贝、大菱鲆、海参等,它们也是引领蓝色经济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这五种养殖品种的相关生物学和养殖技术等知识点为依据进行讲授,就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与之对应的藻类、虾蟹类、贝类、鱼类和海珍品五大章节的内容讲起来就轻松自然了。第二,要求在对关键知识点进行传授时,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因为同一大类的不同品种的生物必然存在差异性,所以育苗手法和成体养殖技术也必然存在差异。如果仅仅以这五种养殖品种为例进行授课,一旦教学不当,会出现以偏概全误导学生的现象,所以,我们还要寻找参照品种进行对比教学,对一些较为关键的生物的习性、养殖过程和操作技术的差异性要明确阐明。相应的选择有紫菜、中国对虾、梭子蟹、牡蛎、石斑鱼和鲍鱼等,可以作为参照。

二、着眼应用,使用案例进行教学

海水养殖的一些相关企业反馈给学校的信息不够全面,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缺乏基本的操作能力,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情况而定,对生产应用中的一些具体细节要进行详细说明,比如构建养殖池塘、布局设置增氧机、设计进水排水和育苗池的形状,注意圆形或椭圆形育苗池对幼体是否形成伤害等细节问题。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生产活动中的具体事件进行讲解,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具体分析、讲解、讨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深化课堂理解。比如,教师对育苗过程中出现幼体畸形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对于亲本培育、投喂饵料、育苗的用水等关键点要一步步地分析,最后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在养殖过程中还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变化水温骤降,周围海域赤潮爆发影响养殖用水的水质,缺乏外源病毒的预防手段和病原菌的切断手段,也会引发疾病等,这些都会造成养殖失败。

三、纳故引新,关注热点与前沿话题

在海水养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做前期知识的回顾,因为教学过程会涉及到很多前期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所以要纳故引新,以涉及的前期知识点为基础,再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例如,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是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养殖工程与设备的更新与发展,抗风浪、数字化网箱设备为多种名贵鱼类的离岸养殖提供了方便。

除此之外,学生对海水养殖的相关热点问题和发展动态的关注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要及时掌握科学研究所产生的新成果与新技术。比如,海水养殖业所造成的环境压力问题的出现,就促生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低碳健康养殖的理念和相关的养殖技术;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微生态制剂与生物絮团技术的产生,在对虾与鱼类等的集约化养殖生产中进行应用;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抗逆性品种和新品种的繁育与养殖;病毒病理学的研究使得中草药制剂等多种防病手段进行了不断更新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海水养殖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