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

海洋工程论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1全球海工钻井平台全球现有海工平台1484台,较2012年的1373台增长8.08%,其中欧洲北海为主要市场。在这些海工平台中,有869台处于签约使用状态,利用率为58.8%,其中欧洲北海地区的海工平台签约利用率几乎为100%,北美的签约利用率为38.39%。据不完全统计和预测(见图3),未来几年亚洲/太平洋地区海工平台数量将强劲增长,西非和南美将成为海工领域主战场,北美和欧洲北海的市场份额将下降,东非和极地也有可能成为较大的增长区。

1.2全球OSV现状载至2014年4月,全球共有AHTS2885艘,PSV1935艘。在AHTS中,功率在5000~10000BHP的较多,占总数的49.8%;10000BHP以上的船属于紧缺船型,占总数的18.9%。PSV中,1000~2000载重吨、3000~4000载重吨为主力船型,5000载重吨以上的PSV近年增长速度很快。从表1~表2数据可知,未来3a全球AHTS新增订单186艘,PSV新增订单432艘,同比增长7.7%和38.2%[4]。

2OSV市场分析

2.1OSV市场相较传统航运市场的投资回报优势OSV市场最直观的表现是其造价与租金的比值,能明了地反映出资金回报速率,图4为AHTS(7000~12000BHP,2010年8月起为13000~18000BHP),PSV与传统航运市场的阿芙拉型油船、VLCC(31.5万~32万吨级,2003—2008年为30万吨级)和好望角型散货船(17万吨级散货船)、巴拿马型散货船、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类比。从图4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船舶的固定营运成本,AHTS和PSV的投资回报比率居于前列,年投资回报率在24%左右。因此在当期市场下,OSV有着明显的投资回报优势。

2.2OSV投资方式的选择船舶的投资方式一般有新造船、期租船、光租船、租购4种。1)新造船适合资本型企业和在海工领域经验丰富的船舶所有人,其具备较强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对于初入该市场的航运企业,不建议采用该投资策略。2)期租船方式更受船舶营运类租家的青睐,但这类企业必须具有成熟可靠的营运经验,有自己的市场地位,能灵活掌握市场动态。3)光租船、租购的形式对投资者的要求最低,只要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即可实施,适合新入场的投资者,其船舶管理交由专业的船管公司管理,市场则由业务区域的负责,但因其主要采用托管形式,因此要注意风险的管控,做好各项风险预案。

2.3OSV风险管控分析

2.3.1船舶营运风险管控OSV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某种程度上与其营运风险分不开。OSV的作业区域气候恶劣、水文复杂,其起抛锚作业、提油辅助作业、装卸作业等都是高风险作业,因此船舶所有人通常直接委托业内专业的船舶管理机构管理,将管理风险转移。此外,船舶所有人也有必要做好船舶各项保险的安排,以对冲船舶营运中所遭受到的损失。

2.3.2资金风险的管控由于光租、租购的投资方式对入场者的要求较低,因此未来几年可能会有许多投机者进入。为避免投资风险,投资者会非常关注二手船交易动态。掌握二手船价格特性,选择合适船龄或合适船型,必要时安全退出,也是船舶所有人采用的风险防范方式。

3OSV投资决策指标研究

3.1OSV需求供给关系(比率)OSV市场并非孤立的市场,其供需关系(见图5)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工钻井平台的数量。假设2007—2008年度为供求平衡年度(基准年度),则OSV数量与海工平台总量的比率为3.37:1,详见表3。在未来的3a,至少有30%的AHTS和22%的PSV会因船龄过大而被淘汰。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8—2011年OSV船队经历了一轮高增长,且由于钻井平台数量有限,其比率上升较为明显。但自2014年开始,因为船队不断更新及钻井平台数量显著增加,其OSV总量与钻井平台的比率下降,表示OSV近几年的需求量将重新趋于上升。

3.2OSV租金费率

3.2.1区域因素OSV租金水平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较大。[8]表4为欧洲北海日租金率,2014年4个月的AHTS(L)日租金均值36825美元,AHTS(VL)日租金均值64500美元,都超过去年;PSV船型:2014年4个月的租金水平基本与2013年持平。与东南亚地区租金相比,北海地区租金处于明显高位,但东南亚的船舶管理费用等各项成本支出较北海地区低很多。

3.2.2船型因素OSV的租金水平基本和船舶尺寸呈正相关关系,2006年、2007年是OSV市场最好年份,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租金水平基本稳定,其中10000~12000BHP、16500~22000BHP的AHTS租金近期持续领涨。

3.3OSV投资收益净现值船舶投资主要考察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可将净现值(VNP)作为各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船舶的年总成本包括资本费、船员费、保险费、维修费、燃料润料费、港口及运河费等,收入主要考虑航次数、装载率等因素,航线、货种不同,运价费率也不相同。[9]OSV一般由船舶所有人期租给承租人获利,船舶期租租金即为收入,成本包括折旧费、维修保养费、物料费、燃润料费、船舶保险费等,这些相对固定的费用可以合计看作固定成本。为简化运算,假设对各船型而言,t营为365d,不考虑税收和资金筹集方式,船舶折旧采用直线折旧,折旧年限设定为25a,船舶残值按照船舶建造价格的5%计算。结合图7可知,欧洲北海区域内,10000~11999BHP的AHTS船舶租金水平为约为40000美元/d,造价为6000万美元;甲板面积>750m2的PSV船舶租金水平约为26000美元/d,造价为4500万美元。对AHTS、PSV、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中的几种主要船型的投资净现值进行比较分析,当期市场(2014年5月)下各种船型的投资方案比较见表5。经计算,可得各船型的净现值见表6。由表6中各方案的净现值可知,投资12000BHP的AHTS型船舶在9%的基准收益率上能再获利6059万美元;投资4000载重吨的PSV型船舶在9%的基准收益率上能再获利4409万美元;投资110000载重吨的巴拿马型油船、310000载重吨的VLCC、75000载重吨的巴拿马型散货船、6800TEU的集装箱船在目前行情下NPV都为负值,表明无法满足9%的基准收益率,没有投资的经济可行性;投资170000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和9000TEU的集装箱船虽然VNP为正值,但其资金成本和工程建设期远远大于OSV,相比之下没有投资回报的优势。显然,在目前传统航运市场需求疲软、运力过剩的市场行情下,OSV船型的投资预期明显好于运输类船舶。以12000BHP的AHTS型船舶为例,当租金水平在±20%范围内变化时,对项目净现值、内部报酬率、静态回收期和动态回收期[10]的影响见表7。由表7中OSV租金变动的敏感度可知,其租金抗压能力非常强,在跌去46%的当期租金时,其VNP才归零,所以12000BHP的AHTS抗风险能力较强,是较好的投资选择。

4结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分承包方纳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项目组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直接深入分、承包方队伍。项目组对分包队伍负责的分项施工过程要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监控点,涉及到特殊、关键过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特殊、关键过程的相关程序、工艺要求进行控制,坚持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隐患及时提出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项目组应当要求分承包方设专人(质量监督)对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同时应针对质量控制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进行验证,定期向项目组质量管理人员汇报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这样,检查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再检查再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再实施再验证,形成良性循环,使项目施工质量呈螺旋上升趋势[2]。

2管理思路

根据项目中分包质量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结合在本人参与过的多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分承包方的质量管理过程总结出以下管理思路:

2.1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

正确看待传统管理和新管理体系的差异,从工作上正确处理习惯做法和新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不能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为负担,而要把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中。

2.2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

项目组从项目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但体系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需要基层领导(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带领作业人员来实施。

2.3加强信息的沟通

公司要提供在册分包队伍施工能力的信息平台,强调对经验的总结和交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及时掌握分包队伍的施工情况。

2.4培训工作应贯穿于对分包队伍管理的全过程

培训不拘形式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现场演练,培训内容可以根据施工内容具体而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任何内容的培训,都要讲究实效,注重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只重视管理层的培训,不重视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只重视对标准的学习,忽视对岗位技能的培训。

2.5强调对分包队伍记录的管理

项目组应及时的把握分包队伍对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它是对分包队伍进行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佐证。同时,应要求分包单位建立过程三检制度,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关键工程以及有较大的质量风险的作业在开展前,要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班组长作质量风险分析并在工程中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2.6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力度

监督考核制度不单是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自我完善体制,更重要的是一种强制管理措施,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考核工作,首先要指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细化,使考核工作做到有理、有据。考核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鼓励先进,处罚违规,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力保证。另外对考核结果的兑现是下一次考核的起点,在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海洋工程项目中对分包商进行监督评估表如表2所示。

2.7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对不合格品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分承包方项目经理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纠正和预防措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不应对不合格品放行[3]。

3结束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主要是对服务合同的签订前审批流程、商务谈判、技术澄清、服务合同变更及索赔等程序性文件的管理,及对服务合同条款规定、合同印章使用、合同评审制度等管理内容。

二、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

1.理论指导相对缺乏相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方面有质量管理体系、进度方面有传统进度计划、费用方面有全面的概算预算管理,海洋石油工程的服务采购管理缺乏比较完善的体系和理论支持。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服务采购管理还处于萌芽阶段,仅仅是意识到服务采购管理的必要性和优点,而服务采购管理的有关理论却相对较少,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的理论指导大大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

2.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现阶段的主要方法有:

(1)项目服务采购计划控制方法

此方法基本沿用企业服务采购运作方法,根据项目的进展和需求,制定服务采购计划。根据项目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调整计划内容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服务采购,未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具体需求,精度低、预见性差,对关键设备和物资的采购无保障措施。

(2)项目服务采购质量控制方法

对于项目服务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企业采购背景的前提下,项目服务采购的质量控制也仅仅限于项目交收后的检验。项目服务采购的人员仍保持着企业采购的需求方心态和作风。在质量控制方面,基本属于事后控制。未考虑项目服务采购需求受到项目生命周期的限制。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方法和控制手段较为落后。对项目服务采购的供应商或承包商的管理仍沿用企业供应商或承包商的传统管理模式,项目服务采购计划还仅仅是简单的费用及工期安排,对服务采购合同的管理基本停留在文档管理的初级阶段。在项目服务采购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和实施战略分析、动态跟踪、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工具和方法。

3.项目缺乏统筹兼顾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保障海洋石油装备与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是实现海洋石油工业经济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管理设备设施是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新挑战。加强设备监理,可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从而推动海洋石油工业健康发展。

2海洋石油工程特点

2.1工程质量标准严格

海洋石油工程与陆地石油工程相比更具挑战性,具有风险高、投入高的特点,如海底勘察扫描技术、大型导结构平台技术、浮式储油处理技术、深水海底设施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特点更加突出。因此,海洋石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施工和检验多采用国际行业标准或协会标准,如DNV(挪威船级社)和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海洋石油工程中大部分生产装置及设备对气候、环境等要求较高,而海洋气候多变,施工环境恶劣,再加上石油化工设备在运行时具有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增加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难度,这就要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更加严格。

2.2工程涉及专业广泛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设备监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了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形势,认为加强设备监理是保障海洋石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重要举措。

2.3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周期长,从初期的勘探设计,到中期的海管铺设、组织设备安装再到后期的生产运营,涉及的施工单位及人员数量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造成海洋石油工程质量管理产生较大难度。

2.4设备更新较快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被应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深水铺管船、特种作业船、双金属复合管、软管、智能检测设备等高性能船舶、高性能石油管道、高科技检测设备被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

3设备监理发挥的作用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大、现场施工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决定了设备监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工程前期严格控制设备、管道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为海洋石油工程建设打好基础。其次,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施工现场依照施工规范、标准现场监督设备安装质量、管道焊接防腐质量,保障海洋石油工程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备监理对生产建设中的施工安全进行现场监督,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4海洋石油设备监理

海洋石油工程的设备监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海洋施工设备和工程投资大、风险高,业主为保险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会为取得某船级社的船级而自愿申请该船级社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检验。这就需要船级社人员对海上石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监督,因此,形成了海洋石油设备监理船级社人员和设备监理人员同时进行监督管理的特色。船级社人员作为第三方,和监理人员共同对现场质量和进度进行把控。第三方人员以关键节点和重要施工程序的见证作为工作重点,监理人员则一般负责产品制造和安装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和进度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协调工作,在项目管理方面参与度较大。海洋石油设备监理单位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专业化设备监理和全方位项目管理两种模式,专业化的设备监理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是突出监理的监督作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从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的质量、进度等实施监督和控制,也就是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设备监理单位提供咨询、监督和管理3方面的服务。

5设备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5.1业主对设备监理作用认识不足

设备监理工作的范围主要是现场监造、现场安装、设备调试、试车运行等,而业主往往将设备现场监造现场安装等内容列为自己的工作范围,设备监理单位的工作范围被压缩,被仅仅局限在质量控制这一个点上,监理人员被等同于质检员,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保障作用。有些业主对于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设备监理活动不理解,他们认为制造过程完全是乙方生产单位的责任,只要乙方按照合同要求去做就可以按时保质完成设备制造,有无监理人员在现场并无明显区别,这种情况在成立时间越久的甲方单位表现越明显。但工程设备制造和施工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是由业主确定技术规范,制造厂根据技术参数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所以各环节的质量对最终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某些工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一旦错过就失去了验证的机会。所以,要保证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对制造及安装的主要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否则当设备或工程即将交付时才发现存在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5.2被监理方对设备监理的认同度不高

尽管目前有不少业主方已经认可了设备监理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有些企业还是没有真正领会监理存在的意义。很多时候,设备监理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并没有得到生产厂家的积极配合,造成监理实施的困难。在某些生产单位的意识里,设备监理的身份只是业主请来的质量检验员,监理人员只需要最终验货确认就可以,无需参与到制造或安装过程中去。甚至有生产单位会以技术保密为由,阻止监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域,使得监理工作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监理工程师有其按照法规和合同规定对被监理方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利,在质量安全方面承担监理责任。另外,如果由于监理方造成的被监理方技术、商业机密的泄漏,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同时,有很多被监理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既不向监理人员反应,对监理人员要求其整改的问题也不理会,认为只需和业主搞好关系就可以。实际工作中,确实也有部分业主认同这种工作方式,这就极大地削弱了监理人员的权威性,从而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效果。

5.3监理单位和人员对行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项目业主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不请监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业主方认为在这两个阶段实施监理的意义不大,并会增加一部分额外的费用,二是对监理单位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认为监理单位的业务素质能达到对项目的整个运行阶段进行监理。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监理企业的能力确实还不足以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因此,造成了监理单位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作用,影响了业务的开展。作为设备监理的直接参与者,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工作时,需要跟多个部门打交道,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要把参与设备制造项目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规范到设备质量和进度的总目标下。同时,设备制造和安装环节涉及的技术方面较多,各个工程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采用的工艺和标准门类繁多。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有部分监理人员对所从事的监理项目不熟悉,对标准和规范的掌握不如被监理方和业主方,造成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准确,进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这必然会造成业主方和被监理方对监理人员的不信任。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也造成了监理工作开展不顺利。作为被监理方,受到监理人员检查时,内心上多少会存在抵触情绪,所以,如果监理人员再不讲究沟通技巧对其指指点点、横加指责,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配合。有些监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发现被监理方的问题,不会向被监理方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有益的建议,认为问题如何解决与自己无关,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工程中。这种工作思路就将自己完全置于被监理方的对立面,长此以往,既会让制造单位反感,也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5.4监理制度未深入人心,法规不健全

设备监理是一个新概念,相对于工程监理制度,设备监理制度的推行延迟了近20年,设备监理制度尚未深入人心,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地方的立法实践虽然已有所开展,但由于高层级的上位法依据欠缺,缺乏系统性,制度也难以完善和统一,大大影响了地方立法实践工作的开展。设备监理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法律地位较低,监管部门职能缺乏上位法依据。

6结束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半潜式平台作为一种目前深海作业常见的平台类型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从出现以来其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一直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是:适用工作水深广,最新型的深水半潜式平台的工作水深已超过3000米,钻井深度超过12000米;同时能适应恶劣海况,抗风浪能力强,大部分半潜式平台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条件;其甲板面积大,同时由于其排水量较大所以装载量大。随着国内外油气开发向深水和超深水海域拓展,对半潜式平台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对于材料、操作、动力的要求非常苛刻,对于制造过程中的焊接、精度控制等技术也是要求极高,尤其其动力定位推进装置和系泊结构由于有操作的要求必须做到非常精确。半潜式平台通常由上部甲板、立柱、浮箱,以及立柱之间或者浮箱之间的横撑构件所组成。同时平台还通过锚链、立管与海底相连。,半潜式平台经过几代的演变,外形趋向规则简单。下浮箱提主要供拖航和作业时所需的浮力,目前主要的形式有双下浮箱和环形下浮箱两种形式,浮箱内设置舱室,可装载压载水、燃油、淡水、系泊等设备。立柱连接浮箱和上部甲板。作业时,浮箱和部分立柱沉入水下,大大减小了水线面面积及波浪作用在平台上的载荷,其较大的水线面惯性矩提供了平台作业时所需的稳性。考虑到破舱稳性和经济性,立柱的数量一般为4至8个,立柱内设舱室,可装压载水和工作设备。立柱截面一般做成圆形或矩形,目前在建的半潜式平台主要采用方形截面,这样制造起来相对简单,同时能增大舱容。上层建筑主要是存放设备、同时提供人员居住场所,主要的钻井器材和材料都堆放在甲板上,甲板中间开有月池,方便平台钻井采油。上部甲板有框架型和箱型两种形式。框架型甲板由承载甲板及其余甲板组成,箱型甲板则包括具有双层底的下甲板结构、一层或多层中间甲板和一层主甲板。

2立柱式平台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立柱式平台被开始应用于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各项工程中,承担了勘测、钻探、采油等一系列工作,它的出现被很多海洋工程企业视为未来海洋平台发展的方向。立柱式平台属于漂浮式平台的类型,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的时间已经超过30年了,但在早期,其一直是作为辅助系统,例如浮标、海上科研站、海上通信中转站以及海上装卸和储藏中心等结构物来使用。1987年,EdwardE.Horton设计了一种专用于深海钻探和采油工作的Spar平台,被公认为现代立柱式平台的鼻祖。1996年,Oryx能源公司委托J.RayMcDermott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水深588m的Neptune油田成功建造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立柱式生产平台,标志着立柱式平台开始正式应用于海上油气生产领域,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立柱式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平台形式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由第一代ClassicSpar平台,发展为第二代TrussSpar,以及第三代CellSpar平台。虽然不同形式的立柱式平台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现代立柱式平台的主体结构均为垂直于水面的柱体,主体为封闭式结构,用来提供平台所需的浮力,平台的底部需要进行压载,使平台的重心低于浮心,从而保证平台的稳性,对风浪的抵抗能力比较强。在操作过程中,平台的各向运动均能够通过压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此类型平台的作业范围比较广,作业水深范围也比较广,比较适合深海采油作业,一般来说,立柱式平台自身并无动力,需要通过拖轮进行拖曳移动。

3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洋工程结构物作为目前人类获取海洋石油的主要方式将来必将有更加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深海,由于深海的石油储量非常巨大,加上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未来浮式钻井平台将会大规模的使用,如目前的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立柱式平台都会在以后的海洋石油开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结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微型燃气轮机基本与大型燃气轮机相似,主要也由透平、压气机、燃烧室、控制系统及配套发电机等构成。工作原理是高压空气经压气机压缩,在回热器经与透平尾气的换热,然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多数微燃机直接驱动内置式的高速发电机,压气机、透平与发电机同轴,转子设置为空气轴承上的浮动运行,转速能到达5至12万r/min,发出的高频交流电先转换成高压直流电,再变换为50(60)Hz、400(480)V交流电,微型燃气轮机多以天然气、甲烷、柴油等作为燃料,进气压力约在350Kpa(50psig)~380Kpa(55psig)之间,最高一般不超过690Kpa(100psig),最高进气温度一般为50℃左右。它一般为电池启动。燃料气系统采用数控比例调节阀进行调节,主要组成部分有:电磁切断阀、比例调节阀和保护过滤器。燃料气流量大小由比例调节阀阀位调节,保护过滤器能起到防止杂质对系统部件的破坏作用,结合海洋石油环境恶劣的提点,建议在海上平台使用时在微型燃气轮机外另外安装一个主过滤器。微型燃气轮机的运动部件相对较少,结构紧凑、简易,所以可靠性好、制造成本与维护费用相对较低。国际上通用的制造指标一般为:

1)运动部分原件寿命要大于等于4万小时:

2)热耗为12000Btu/kWh~16000Btu/kWh(12660kJ/kwh~6880kJ/kwh);

3)污染物NOX等的排放小于9ppm;

4)安装与维护要简单、费用要低廉。

5)与传统柴油发电机组相比,微型燃气轮机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优点:

6)运动部件少,结构紧凑、简易;质量轻,一般为传统同功率机组的1/4;

7)可使用多种燃料,如沼气等,特别是使用天然气时燃料消耗率、排放率非常低;

8)振动小,噪音低,长寿命,运行费用低;

9)设计相对简单,备品备件少,成本低;

10)转速调节方便,故在非经济负荷运转时效率也非常高;

11)可实现远程遥控、诊断;可实现多台并联增容。

2微型燃气轮机开发与应用情况

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的微型燃气轮机厂家约5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国家以美国、英国、瑞典为主,知名企业有Capstone公司、Bowman公司和Ingersoll-Rand公司等,

2.1美国Capstone公司

美国加州的Capstone公司90年代初进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元件研发,1994年研制出了24kW样机,约两年后生产了几十台进行现场试验。样机为单轴、空气轴承,转速约96000r/min。整个机组用圆柱形排气壳包覆,距离10m外噪音能达到60分贝以下。在以天然气为主燃料时,氧化氮排放能低至9ppm,一氧化碳为25ppm。几年后进行了30kW样机现场试验。此后又逐步推出了60kW发电机组及45kW车用机组等,目前已发展到125kW~250kW规格机组。据记载,欧洲北海某油田的无人平台上C30为主电站运行良好,一般在8000左右更换空气/天然气滤器。

2.2英国Bowman公司

1994年成立的英国Bowman公司位于南安普顿,专门从事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研发,设计和制造了高速发电机与调节控制系统。几年以后逐步投放了45、60、80和200kW机组,下一步将研发500kW机组。Bowman公司微燃机采用了无人职守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可实现自动跟踪调节频率,安全运行可靠性高。其中,如选用配置回热器,可实现发电效率为25%~28%,排烟温度能达到300℃以下,热电综合效率能到到75%。不使用回热器时发电效率约14%%~16%,排烟温度为600℃左右。宝曼公司将回热器增加自动调节功能,以控制空气回热交换量适应热量需求的变化的特殊设计,改进了尾气利用,提高了效率,其开发的机组已实现单独运行,多台并联联合运行。

3微型燃气轮机在海洋平台上应用可行性

我国海域辽阔,沿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中边际油田占了相当部分比重。由于无人驻守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建造安装周期短、造价低、操作维修工作量少等特点,降低了初期投资及操作费,被证明是一种经济、高效开发边际油气田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近期几个油气田上应用的无人驻守平台,由于需要解决电负荷和加热负荷等问题,在进行方案研究时大多选用海底复合电缆给无人驻守平台输送电能,并且在无人平台上应用电加热器来防止水化物生成,这样的方案大大增加了油田开发成本。而根据实际电、热负荷选取微型燃气轮机为主电站的无人平台电站方案为高效、低成本开发边际油气田给出了有益探讨。下面以某中海油海上油田开发应用BowmanTG80机型为例论述方案可行性。某无人平台离综合平台7km,电能从综合平台向该无人平台供电,其中无人平台最大工况的电负荷为460kW。该平台为单层甲板,甲板上放置三台电加热器(防止水化物生成,负荷分别为80、80、160kW)、多路阀、电驱动吊机等设备,平台不设消防泵和应急机。若在该平台上应用BowmanTG80(透平生产水为80℃,其输出热量随回热器关闭程度不同在155kW~425kW变动)方案可更改如下:将电加热器更换为换热器,电驱动吊机改为柴油驱动吊机,此方案的电负荷大约为124kW(其中包括电伴热负荷80kW和照明24kW),那么可在平台上设置3台BowmanTG80透平(2用1备),取消海底复合电缆。3台BowmanTG80微型燃气轮机采办、安装、调试服务费用为40万~50万美元,而海底复合电缆的费用在200万美元左右,不考虑电加热器改为换热器(一般电加热器采用进口,而管壳式换热器国产)、海底电缆导致两个平台增加的变压器等输配电设备、保险费等相关费用,工程费将降低至少150万美元。从连续安全操作上,对于高压多相流加热,管壳式换热器要比电加热器安全得多。并且机组可实现稳定的远程遥控,维护、保养工作量小,能减少登平台次数等。综上,此油田开发的电站方案比选中,微型燃气轮机方案与常规通过有人平台通过海底复合电缆给无人平台供电的方案相比,无论是从济性还是操作维护工作量等多方面比较,都有很好的优势。

4结论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专业的第一位博士,朱庆林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海洋环境、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并作为骨干教师,先后主讲了《海洋管理概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自编教材)等本科课程,《海洋环境评价》(自编教材)、《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编教材)等研究生课程。他先后主持和承担各种海洋水文调查与评价以及与海洋管理相关的研究项目30余项,多次参加物理海洋学进展与展望、海洋与湖沼年会、中韩海洋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了多次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学科(平台)建设专家研讨会,为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行为世范,教研相长

多年来,朱庆林教授除了承担校内学生的教学工作,还积极为各种海洋管理机构讲授相关知识。他承担研究生教育中心组织的“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专业培训”中的“海洋管理概论”授课任务;为中国海监九期上岗培训讲授课程《海洋环境管理》,并被中国海监总队制作成录像作为中国海监远程教育网中国海监行政执法人员上岗资格培训课程,他还参编中国海监行政执法培训丛书《海洋管理概论》和《海洋权益维护理论与实践》;在上海为工程硕士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班主讲《海洋环境管理》课程,为这些人员掌握专业的海洋管理知识做出了努力。

凭借着在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环境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朱庆林教授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威海电厂二期工程海上水文观测;国家“973”项目黄河口地质演变和泥沙运移海上实测工作;莱州电厂水文方面可行性研究和环境评价以及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蓬莱电厂海上水文观测与数据处理工作;江苏燕尾港电厂建设及港口扩建海上水文实测;浙江舟山国家“863”项目地波雷达比测试验;福建罗源湾电厂及港口建设可行性研究;福建罗源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福建罗源火电厂数值模拟试验及海洋环境评价补充(主持);东营大唐电厂可行性研究;山东寻山电厂海洋环境评价;烟台污水处理厂排污混合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修编;江苏滨海港电厂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评价(主持);舟山成品油码头及配套设施工程海域使用论证(主持);石岛湾核电厂厂址环境影响评价;福州港江阴港区15#~17#泊位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主持);福州港江阴港区8#、9#泊位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主持);“辽海作业一号”平台改造作为人工鱼礁导航设施环境影响评价(主持);成山头海域建设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的论证及工程预设计;长岛海流能源资源调查分析项目;山东省长岛县猴矶岛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双岛湾区域规划泥沙冲淤及水动力专题研究(主持);国电潍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电缆路由论证(主持);青岛炼化液体化工品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主编);广西LNG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主持);青岛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配套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编制(主编);国家海洋软科学项目“海洋功能评估数学模型研究”(OSS2006)(主持);“海洋功能评价数学模型软件”(主持研发,国家专利证书号2008SR15187)等工作。

目前,朱教授正在进行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口LNG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主持),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配套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主持)等工作。

学术交流,相互促进

为了了解世界各国在海洋学领域的进展情况,朱庆林教授多次参加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了多次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学科(平台)建设专家研讨会,不仅促进了各国海洋领域评价技术的交流,同时也增进了相关知识的融合。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教材改革;海洋工程;工文交融

作者简介:刘珍(1982-),女,山东阳谷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讲师;嵇春艳(1976-),女,山东青岛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1年质量工程课题立项建设精品教材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29-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是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为迎接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大发展而新增的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该“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现代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学生应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

尽管20世纪初就开始有工程师从事海洋工程应用工作,但海洋工程学科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出现在一些大学内,所以,海洋工程教育相对来说是很新的领域。探索水下环境、发展近海石油及天然气工业、海岸保护和港口的扩展推动了海洋工程的发展。1947年在美国墨西哥湾建成第一座钢结构平台,从此海洋平台经历了从固定式平台到深海spar平台的演化,而目前所能达到的开采水域也超过了3000m。海洋平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与陆地结构相比,它所处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且恶劣,承受着多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随机荷载。海洋平台装备更新发展迅速,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深水化、信息化。以往的教材鲜少对深水中的海洋平台设备和系统进行阐述,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海洋工程装备最新进展的需求。为此,学校重点编写了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核心理论课程的教材――《海洋平台设备与系统》。本教材的编写以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专业学生的学习为目标,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而且增加了生产实践环节。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宗旨,紧密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培养人才,注重建设与改革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课内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考核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应如何与课程改革结合等问题的研究似乎还缺少深入,导致素质教育实践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实践中仍有失偏颇。[2]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学校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解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对于那些基于海洋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发展起来的高科学技术和前沿领域,教材着重从基础层面上去寻找和分析它们的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基础论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这个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做一些相对深入的分析和思考。[3]

一、培养目标的变化

教材旨在满足海洋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以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或制造管理型工程师培养为重点,以工程执业的基本资质为导向,借鉴国外优秀工程师培养的先进经验,探索并形成具有“工文交融”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工程教育”为重点,建立“工程”与“管理”、“工程”与“技术”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树立“现代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观念。专业建设目标明确,特色显著,要在海洋工程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水动力学性能等方面形成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能力突出,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背景,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卓越工程师;要求学生具备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特色,满足海洋工程领域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应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基础理论与海洋工程装备现场制造的专门知识和关键技术。

本科阶段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3+1”模式,3年在学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创设校内学科导师加校外工程导师的“本科双导师”制来配合完成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制专业的所有学生均按专业和兴趣组成学生团队,导师为团队建立档案和能力培养计划,通过实践项目来组织实施。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并逐步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政策和结构的调整

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建立海洋工程的整体知识框架,了解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流程,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形成专业知识复合,逐步形成从平台总体设计、结构设计、生产设计到海上项目运行控制、运营管理整个过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程第一章综合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概念及体系,总结了目前为止世界上主要海洋工程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正在向大型化、深水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等趋势发展。我国在海洋工程技术方面特别是深海装备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密切跟踪国际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是我国大力发展海洋开发事业必须先期进行的工作。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国内及国际海洋工程整体发展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攻克国内各项空白的海洋工程关键技术。教材从第二章到第七章详细讲述了包括固定式海洋平台和浮式海洋平台等各种先进工程装备的组成和特点,使学生掌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工艺和流程的基本原理、方法。最后一章以一个浮动半潜式平台为例,详细介绍了半潜式平台水动力性能试验。半潜式平台是目前世界上深水海洋环境中应用最好的一款平台,是我国海洋事业进军深海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针对该平台的水动力性能测试专门设置了一章试验课,使同学们充分了解模型试验的目标平台、环境条件与数值计算理论,还对目前海洋工程中应用较多的SESAM软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此试验在江苏科技大学实验室进行,学校实验室是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具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中心”。实验中心拥有大型拖曳水池、风浪流综合试验池、波浪水槽等重型实验设施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海洋工程专用软件SESAM、ANSYS、CAD/CAM等软件系统,完全能够满足本章的软件教学和试验教学任务。

为了配合教材正文,在每章中还插入一定数量的专题,介绍海洋工程前沿的知识和海洋动力学的新成果的短文,同时还列出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用于开扩学生的视野,了解当代海洋动力学家的思想。针对目前学生对理论理解能力和对现象的解释能力差这一实际问题,对教材中习题作相应改革,增大了习题量和信息量。习题分A、B、C三大类,其中A类题属于理论分析题,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B类题属于基本训练,题中含有丰富的海洋动力学及海洋工程类知识,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C类题属于综合性应用题,用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培养。

三、生产实践环节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变化,还增添了生产实践环节。江苏科技大学与国内知名海洋工程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联合办学,拥有多个海洋工程的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同时为了拓展合作领域、满足对海洋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与国内知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烟台莱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多个海洋工程方向的实习基地,为海洋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条件。

本专业学生在企业阶段主要学习海洋工程结构物制造技术、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海洋工程技术前沿等结合企业实践的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及平台总体设计、企业海工项目实践及海上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具有海洋工程领域企业实践经验,掌握海洋工程装备项目设计、建造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在海洋工程装备规划设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具有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形成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人力和资源来确保工作进度,能够胜任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及制造项目中的关键岗位,能够成为具有适应海洋工程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端性的卓越工程师及精英人才。

四、教材改革的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具有建立海洋工程装备结构的数学和物理模型的能力,得到海洋工程强度问题分析的训练;具有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形式选型和论证的能力,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及海洋环境可独立完成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形式选型及论证的全过程工作;具有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解决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管理、模拟仿真等;具有可以应用各种手段获取资料、信息,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收集、分析、判断及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本课程教材的改革,培养本科生具有不断获取知识,紧密追踪学科与技术发展动态的能力。通过深入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及制造企业工程实践,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实际应用问题。初步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具有至少1年的工程实践经历,能综合处理工程现场问题。同学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建立海洋工程装备结构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形式选型和论证、海洋工程装备初步设计、海洋工程装备强度分析与计算、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管理与控制、解决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等环节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钟志光.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J].娄底师专学报,1988,(1).

[2]宋素芬.大学生素质结构与工科课程改革[J].嘉兴学院学报,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96-03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世界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使我国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江苏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濒临黄海,辽阔的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江苏占有全国近1/4的沿海滩涂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然而,江苏省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却很低。为满足国家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和适应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扬州大学于2010年7月组建了海洋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并于2011年正式招收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已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

一、开设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的重要性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其中基因资源更是重点。我国“十一五”期间就启动了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863计划)“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工程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海洋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方面前景广阔。比如海洋中具有嗜热、嗜盐、嗜压、嗜酸的极端微生物(或植物、动物),它们在这些特殊环境中能产生极端酶,利用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从极端海洋生物中克隆表达特殊极端酶,进而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避免季节、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进行水产养殖的改进,主要是从生理学和分子层次探索鱼类、贝类的疾病和免疫机理,然后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提高海洋渔业的质量和产量。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开设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不仅可以将现代生物学概念引入到海洋生物学科,还能通过生物技术推动海洋生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对于培养高素质和掌握高技能的海洋科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目的基因经PCR扩增后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与载体DNA分子连接重组,再导入海洋生物受精卵、胚胎细胞或体细胞中,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定向改变海洋生物遗传性状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指导教材,教学活动实施难度较大。通过探索与总结,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1.选好教材。根据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的需要,本着强化基础,跟踪前沿,适合海洋生物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原则,我们选取了Benjamin Lewin主编的《Genes VIII》,吴乃虎编著的《基因工程原理》和徐晋林等编著的《基因工程原理》等作为教材。由于基因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发展速度极快,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国际前沿的进展和热点,除了认真讲授上述的教学内容之外,我们还要收集最新的科研成果,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把它们及时的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能够跟踪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选教学内容。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和海洋分子生物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虽然基因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在结合我校海洋科学专业的特点和江苏省对海洋专业人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本课程设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海洋微生物基因工程;海洋动物(鱼类和贝类)基因工程和藻类基因工程等四个部分。在具体章节上,设置了绪论、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所需的基本条件、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基因文库的构建、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海洋微生物基因工程、海洋动物基因工程、海洋藻类基因工程等十个主要讲授章节。

3.双语教学。纵观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均来自国外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同样国外海洋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基础比我们要强。因此开展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写好双语教案,要十分全面并且准确和详尽。此外,还需要教师阅读内容较新的外语参考专业书,并具备较为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既可以掌握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又能够应用正确、规范的语言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描述。

4.多媒体课件授课。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授课。在多媒体制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大量的文字,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表格、动画等方式,将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自己进行多媒体的制作,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多媒体内容,其他学生针对多媒体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进行相应的点评和总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媒体的制作和讲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教师教得相对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相长的目的。

5.启发式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一直对着电脑,按着鼠标键,一页一页地讲,学生不停在记录。这样的方式,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但学生可能喜欢这种方式,因为他们能够很轻松地接受到一些已成定论的理论知识。但问题是,学生很快会忘记这些理论知识,因为缺乏一个自己大脑思考的过程。启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始讲授课程之前,先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旁敲侧击,让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介绍质粒转化内容时,首先提问学生如何提高质粒转化的效率,然后让学生思考,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解释,最终引导学生主动找到正确答案。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应该贯穿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课堂始终,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地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

三、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之后,还需要通过实验课的训练,才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我们除采用了我国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开拓者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洵教授编著了《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实验指南》外,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搭建实验教学平台。由于我校已将“海洋科学”学科列为校重点建设学科,因此在多个方面给予了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科学研究平台与教学平台进行了紧密结合,并通过结合学院实验中心及扬州大学多学科的优质资源,构建了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目前海洋专业已经拥有包括凝胶成像系统、PCR仪、制冰机、电泳仪、超纯水、冷冻超速离心机等,可完全满足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实验课的开设需求,为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根据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实验课内容主要包括了海洋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目的基因的扩增,质粒的构建和转化,目的蛋白的表达等基础性实验部分,此外还开设了海洋动物(鱼类和贝类)基因工程实验及海洋藻类基因工程实验等应用性实验部分。这些实验内容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理论知识。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外,教师还要留给学生一些课后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和归纳,得出合理的、正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鼓励学生找出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结果较为理想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会给出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大海洋国竞争的焦点,但我国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所需的人才相对欠缺。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是培养海洋生物学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海洋生物工程学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适应海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涉及海洋生物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学的迫切任务。在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使他们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所需要的高质量、高技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见,靳翠丽,董昆明,缪莉,封克.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下的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70-171.

[2]林岳夫.我国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开拓者——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洵教授[J].中国科技信息,2004,(12):55.

[3]吴乃虎.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刘贵有.“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28-130.

[5]王海,宋青,张怀.基因工程双语优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9,(12):22-24.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英文名称: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英语

本:16开

国际刊号:0890-5487

国内刊号:32-1441/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1篇

我国在新时期适时推出了海洋发展战略,制定了海洋事业、海洋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为了对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各高校,特别是海洋类高校,纷纷设立涉海类专业及在其他专业设立海洋通识课程,扩展大学生的海洋视野。国内海洋类高校的学科布局一般都有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涉海类专业,另外还有行政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国内海洋类高校的发展定位一般都是国内或国际一流海洋特色大学,打出“海洋特色牌”,以期实现海洋特色定位下的理、工、农、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所以,为了适应海洋大开发的新形势及海洋类高校的特色战略定位,在涉海类专业、管理类专业乃至其他相关专业开设《海洋行政管理》通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而欲开出《海洋行政管理》课程,建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二、前期研究综述

通过期刊网以“海洋行政管理”为题名和关键词检索后发现,目前已经发表的论文有60篇左右,研究内容可做如下归纳:一是奠基于其他专业之上的海洋行政管理研究。探索在行政管理专业内开设海洋科技、海洋法、海洋管理等课程,把行政管理专业办成具有“海洋行政管理”特色的专业。二是作为特色研究学科的海洋行政管理研究。探讨海洋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外部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特征,并把学科体系归纳为海洋职能、海洋制度、海洋决策、海洋实施、海洋财政、海洋伦理等。梳理现有海洋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争论分野,并提出海洋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原则,如工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系统化原则、生态化原则,并对学科体系进行宏观架构,探讨其概念、理论基础、管理理念、管理主体、行为工具、管理实践等问题。提出以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为基础,在适应海洋实践活动规律、海洋行政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海洋行政管理学科体系。三是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研究。一些学者在分析了现有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的基础上,沿着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思路,建构了分散管理、统一执法,以及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和信息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海洋行政管理宏观体制。探讨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历史的路径依赖,职能配置交叉重叠与多头管理等问题及其克服。四是海洋行政管理某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倾废、海底电缆、管道、海域使用等进行海洋执法监察的研究;提升海洋行政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提升地方海域管理水平的研究;海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研究;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前期学者对于海洋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视角多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对于海洋行政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其内容体系如何建构?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分?遵循怎样的逻辑?这些问题尚无学者研究,本文的研究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尽管如此,学者们的前期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支撑。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体系的厘定,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法;(2)文献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头脑风暴法。在研究设计上,由于《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针对的对象为管理类和涉海类专业的学生,课程定位为涉海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海洋通识课,在学科归属上又属于管理学科,同时在研究题域上又具有海洋的特殊性,所以在研究设计上必须考虑两个维度,即“管理”的维度和“海洋”的维度。另外,由于海洋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所以还需要考虑一个维度,那就是“公共性”的维度。

四、研究结论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2篇

我国在新时期适时推出了海洋发展战略,制定了海洋事业、海洋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为了对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各高校,特别是海洋类高校,纷纷设立涉海类专业及在其他专业设立海洋通识课程,扩展大学生的海洋视野。国内海洋类高校的学科布局一般都有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涉海类专业,另外还有行政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国内海洋类高校的发展定位一般都是国内或国际一流海洋特色大学,打出“海洋特色牌”,以期实现海洋特色定位下的理、工、农、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所以,为了适应海洋大开发的新形势及海洋类高校的特色战略定位,在涉海类专业、管理类专业乃至其他相关专业开设《海洋行政管理》通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而欲开出《海洋行政管理》课程,建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二、前期研究综述

通过期刊网以“海洋行政管理”为题名和关键词检索后发现,目前已经发表的论文有60篇左右,研究内容可做如下归纳:一是奠基于其他专业之上的海洋行政管理研究。探索在行政管理专业内开设海洋科技、海洋法、海洋管理等课程,把行政管理专业办成具有“海洋行政管理”特色的专业。二是作为特色研究学科的海洋行政管理研究。探讨海洋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外部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特征,并把学科体系归纳为海洋职能、海洋制度、海洋决策、海洋实施、海洋财政、海洋伦理等。梳理现有海洋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争论分野,并提出海洋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原则,如工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系统化原则、生态化原则,并对学科体系进行宏观架构,探讨其概念、理论基础、管理理念、管理主体、行为工具、管理实践等问题。提出以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为基础,在适应海洋实践活动规律、海洋行政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海洋行政管理学科体系。三是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研究。一些学者在分析了现有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的基础上,沿着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思路,建构了分散管理、统一执法,以及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和信息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海洋行政管理宏观体制。探讨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历史的路径依赖,职能配置交叉重叠与多头管理等问题及其克服。四是海洋行政管理某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倾废、海底电缆、管道、海域使用等进行海洋执法监察的研究;提升海洋行政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提升地方海域管理水平的研究;海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研究;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前期学者对于海洋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视角多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对于海洋行政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其内容体系如何建构?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分?遵循怎样的逻辑?这些问题尚无学者研究,本文的研究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尽管如此,学者们的前期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支撑。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体系的厘定,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法;(2)文献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头脑风暴法。在研究设计上,由于《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针对的对象为管理类和涉海类专业的学生,课程定位为涉海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海洋通识课,在学科归属上又属于管理学科,同时在研究题域上又具有海洋的特殊性,所以在研究设计上必须考虑两个维度,即“管理”的维度和“海洋”的维度。另外,由于海洋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所以还需要考虑一个维度,那就是“公共性”的维度。

四、研究结论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3篇

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完成后应立即启动审核程序,尽快完成报告的审核工作,报批准人批准后对外。一般来说,监测报告的审核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工作环节。

1.1成立内部审核专家组由本机构具有一定资质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审核人员组成,也可聘任外单位的专家人员。

1.2报告审核根据监测报告性质和类型,一般可采取会议审核和咨询审核两种方式。对于监测内容较全、涉及专业面广的重要的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报告,采用会议审核的方式进行全面、详细和严肃的审查,会上充分讨论后最终形成书面修改意见,根据意见组织编写人员逐条修改,完善监测报告;而对于监测内容较少的小型监测报告,可采用咨询审核的方式进行内部技术审查,收集各审核专家的书面修改意见后,由报告编写人员按要求进行修改。

1.3报告批准与经过反复多次的慎重审核、修改和完善后,送报告批准人(一般为监测机构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对外或者提交委托人。

1.4监测数据审核程序监测数据是高质量的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的前提和保障,是监测报告编写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针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三级”审核程序。一审:由质量监督员(或科室负责人)对编制人员签字后的《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二审:由数据审核(或质控)部门对《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或者数据记录应附修改意见后退回,并要求重新编制,必要时则应重新开展实验室分析工作、甚至重新开展监测工作。三审:由监测机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进行最后审核,审核结果无误,签字后(并明示其职务)进行结果的报告。

2审核人员资质

审核专家组一般由3~5名具备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能覆盖监测报告涉及的各专业领域,如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质、海洋测绘等。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长期连续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达8年以上;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具备对监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监测报告批准人(授权签字人)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利;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实验室体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监测报告的审核签发程序;具备对检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判断、分析和推理能力;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等。

3审核内容

3.1监测工作的规范性

监测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和具有针对性,包括:监测频率、监测内容与项目、采样方法、站点布设、评价方法等;根据不同的海洋工程性质正确选取监测内容与项目,根据污染特征物正确选取评价因子。具体应以国家海洋局颁布实施的各监测技术规程为审核依据,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等。

3.2监测报告的数据

3.2.1数据的可靠性采样分析人员是否持有上岗证;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指定方法,如使用非标准方法(仪器说明书、自行研究设计),在使用前应经过方法确认。以上均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和提高监测数据出门合格率的必要条件。数据处理要符合方法标准规范的要求,按照规范进行数值修约和保留有效数字,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规定、名词术语应按标准规定的称谓。监测数据的计算公式、统计和评价方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监测项目有未检出现象时应按约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和计算,对可疑数据、离群数据和异常值是否按《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判别等。各项质控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空白值、精密度、准确度是否都在技术文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3.2.2数据的相关性结合现场采样情况,分析在同一站位、同一次监测中,不同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相互关系项是否吻合、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从而分析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如某些研究表明,在海洋环境中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生化需氧量(BOD)3项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同一水样中COD>CODMn,COD>BOD5,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和小于总氮浓度。充分利用各监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使数据审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临界性数据要进行详细的审核,即对环境标准附近的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查,防止由于小的失误,导致监测结果质的变化。

3.3监测报告的内容

各监测技术规程、导则等技术文件的规定均有具体的编写内容要求,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都对报告的内容作出了规范性规定。但是,依据海洋工程或者监测工作的特点和监测的具体内容,可对个别章节和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对于监测报告内容的审核,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审查,各章节内容必须严格要求做到与技术文件规定的报告内容一一对应,求全不缺;数据要翔实,分析要透彻,论述要求既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纵横结合,论证充分;各章节间应相互联系,前后不矛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文字表述要求做到,文字简练,意思明确,语句通顺。

3.4测报告格式的统一性

监测报告的格式应按照各监测技术规程、导则等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统一编制,审核时按要求执行。监测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封面各行文字间距应适宜,整体保持美观;封里1分行写清: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封里2一般为监测机构的资质证书彩印件(A4规格),《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等大型报告还应有封里3(各专题报告名称、协作单位全称、负责人)和封里4(报告各个章节的编制人、审核人)。监测报告最后还应有附件、附录、参考文献等。

3.5监测报告与合同规范的符合性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导言

作为社会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海洋社会学近年来展现出了日益旺盛的生命力,开始较为频繁地活跃于社会学的学术舞台上。海洋社会学在学科分类上属于应用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应用一般社会学理论、范畴、方法等对海洋社会的人类行为及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海洋社会学虽然有自己的理论框架,但和理论社会学相比,它没有自己完全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而是沿用理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和方法,针对自己独特领域进行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洋社会学取得了较为积极的学术进展,展现出了新兴的朝阳学科特征,开始进入到主流社会学的视野中。正如学术界所指出的:“在新兴的分支社会学中,海洋社会学理论研究势头迅猛、方兴未艾”。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与其他分支社会学不同,海洋社会学并不是由西方引进过来,在西方社会学界也找不到有关这一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及其理论的阐述。相反,它是由我国学者首先提出,并经由本土社会学者的建构而展现出学术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在当前“西方压倒东风”的东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中,这也给本土海洋社会学研究的“学术自信”构成了挑战。虽然西方社会学并未系统地倡导和研究海洋社会学,但是,临近的研究是存在的。比如,斯密斯(EstellieM.Smith)关于海洋人类学(MaritimeAnthropology)的研究、[社会学家弗罗伊登伯格(WilliamR.Freudenburg)和格拉姆林(RobertGramling)关于近海开发以及石油泄漏的研究,有关于此,笔者将在后续部分展开。此外,诸如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等大学设有海洋人类学研究领域,阿斯瓦尼(ShankarAswani)等人类学家设有海洋人类学研究方向。笔者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刻意与西方社会学和人类学有关海洋问题的研究接轨,但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对话意义重大。目前,海洋社会学还属于初创阶段。在学科初创阶段,海洋社会学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学科边界和学科体系模糊不清,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有待梳理。比如,关于渔村和渔民问题的研究,海洋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难分彼此;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海洋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亦不可分割。虽然说,在现代社会,学科交叉现象广泛存在,社会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对于一个刚刚兴起的学科发展而言,如果学科边界过于模糊,将是困扰学科发展的难题。二是尚未形成和主流社会学的对话机制。海洋社会学仍然游离于传统社会学和主流社会学的边缘地带,也未能与主流社会学构成真正的学术对话。就目前所搜索到的文献而言,海洋社会学方面的著述主要集中在几所海洋大学之中。换言之,在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话语体系中,海洋社会学尚未“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第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洋社会学学术成果鲜见。在主流或曰权威的社会学期刊,还没有发现海洋社会学方面的主题文章。与此同时,从社会学视角写作的海洋社会学著作和教材也十分有限。但从学科发展角度而言,这些还不是制约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制约海洋社会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中的学科范畴偏离和学科理论匮乏。这两大问题不解决,不但海洋社会学的“显学”地位无从谈起,就是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合法化(legitimation)亦将成为难题。而如果这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将有助于其它问题得到迎刃而解。本文旨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重点阐述的是处于初创阶段的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及其合法化议题问题。在此基础上上,笔者将梳理西方社会学有关海洋开发问题的相关研究,以期建立海洋社会学和主流社会学的对话平台。最后,就其他若干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二、制约学科合法化的根本问题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海洋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库恩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见习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一起,他们自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同一共同体成员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这对于新兴学科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中,学科范畴的偏离和学科理论的匮乏是影响学科合法化进程的根本问题。

(一)学科范畴“海洋社会学”一词最早由历史学家杨国桢提出。但在学科意义层面,杨国桢先生关于“海洋社会学”的阐述,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而言的,并不具有“社会学”学科属性。最早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海洋社会学”的文献是庞玉珍的《海洋社会学:海洋问题的社会学阐释》一文。她指出,海洋社会学以人类的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海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否成为一种互动关系,是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能否成立的基础。海洋世纪使海洋与人类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中,因此,改变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使海洋具有了显著的社会特征。随后,学术界展开了很多的理论争辩,其聚焦点是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内涵、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理论建构。但是,直到现在,海洋社会学尚未成为社会学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分支学科,也未能与主流社会学形成学术对话。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海洋社会学学术成果的参差不齐应当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而言,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具有社会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并不占据多数,就目前所搜索到的文献而言,海洋社会学著述主要集中在几所海洋大学,海洋社会学的科学共同体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组成的,其中的社会学者数量比较有限。其次,缺少社会学的理论范式,甚至陷入了“社会学味道不浓”的尴尬境地。不少文献虽然冠以“海洋社会学”之名或者主题,但并不是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因而称之为“海洋社会学”并不贴切。这种问题必然导致海洋社会学在社会学界难以获得学术话语权。近年来,崔凤从学科发展角度多次撰文,直陈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加强学科意识。他指出,我们要强调海洋社会学的应用社会学的特性,强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概念与方法对人类海洋实践活动进行描述与分析,这是海洋社会学发展的现实选择。同时,海洋社会学要有明确的学科意识,必须体现社会学的学科特性。只有明确的学科属性,海洋社会学才有立足之地。也只有这样,海洋社会学才可能融入主流社会学之中。这一呼吁的核心意义在于唤起科学共同体的学科意识。从某种意义而言,如果忽视了社会学的学科基础与理论范式,姑且不论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单就学科合法性而言,也将是严重的危机。明确学科范畴有两个维度。一是科学共同体要明确学科意识,强化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海洋社会学者也在对学术圈内既有的学术观点进行审视,并提出了真知灼见。比如,宁波关于“海洋社会”这一概念的建设性批判非常具有学术价值。二是海洋社会学需要主动加强与主流社会学的对话。海洋社会学研究不能限于几所海洋大学,科学共同体可以“海洋开发”为平台,就其中的前瞻性议题与主流社会学展开学术对话,这一问题将在第三部分予以具体阐述。

(二)学科理论海洋曾作为非领土(non-territory)而被建构,是一个抵制“发展”而难以掌控的空间。而随着海洋开发技术水平的进步,人类的涉海活动明显增强,和海洋经济学等其他海洋学科一样,海洋社会学也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产生的。但是,海洋社会学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范式。“海洋世纪”和“海洋社会”一度为科学共同体所津津乐道,但是,“海洋世纪”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用语,更不是一个社会学的专业术语。“海洋社会”具有明确的社会学学科指向,但是能否成立尚值得商榷。毕竟海洋社会中人群的共同地域仍主要是陆地,海洋社会还是陆地社会的一种延伸。而如果“海洋社会”难以构成,那么,“海洋社会管理”、“海洋社会控制”等次级命题的提法亦值得商榷。可见,在核心的学科概念层次上,海洋社会学尚存在不确定因素。鉴于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态势,我们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方向性的转向。首先,走出宏大叙事(GrandNarrative)中。目前,海洋社会学主要停留于宏大叙事。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论述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方向,等等。这对于刚刚兴起、正处于建构中的一门学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如果海洋社会学仅仅停留于宏大叙事,并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就现有的文献而言,近期的宏大叙事型的学术研究已经失去了早期的锐气和创新力,已经鲜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因此,海洋社会学亟待走出宏大叙事。其次,走向田野。理论不是臆想,理论的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验研究的严重滞后。海洋社会学可以围绕海洋开发展开深入的田野调查,形成扎实的研究报告和学术成果,进而建构海洋社会学的学科概念。当然,笔者需要澄清的是,海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非常丰富,绝不仅仅是研究海洋开发。而是说,学科发展需要把握一些结构性的因素,在海洋社会学尚未成为“显学”的背景下,通过“海洋开发”这样的国家战略性的重大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其获得学术话语权。再次,走向理论归纳。海洋社会学应从“社会人假设”出发,围绕人类海洋开发行为开展大力的经验研究。但是,仅仅开展田野调查与个案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个案的累积也没有多少学术价值。问题的关键是在经验研究中理解特定议题中的社会意义(socialmeaning),深刻地认识社会,并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学术概念与观点。这些学术观点与概念的演化、推理,则可以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就学科发展而言,我们也能从环境社会学这个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可资比较的经验借鉴。中国环境社会学也尚未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其影响力已经呈现出日渐上升的趋势,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学的广泛认可。这不仅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态势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议题契合,更重要的是,环境社会学家围绕诸如水污染、草原退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并提炼出了具有较大解释力的学术概念。海洋社会学在重视这一问题的同时,还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即重视经验研究中的“选点”,建立追踪研究与回访研究的基础,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海洋社会学的理论建设需要“理论自觉”意识,需要增进学术自信。即:中国社会学需要的是对西方社会学的借鉴,并主要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实际,结合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的丰富传统学术资源,进行原创性的或有原创意义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在西方社会学理论或社会理论的笼子里跳舞,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或经验研究成为西方社会学理论或社会理论的一个案列、一个验证。特别是,西方话语体系日盛,但往往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社会。因此,海洋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不能盲从西方的理论体系,也不要刻意套裁西方的理论范式,重点在于根据中国社会与区域文化的实际开展原创性的研究。

三、海洋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的对话平

台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是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时代契机。目前,研究影响海洋开发的因素以及海洋开发的后果已经在科学共同体内达成初步共识。但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海洋社会学不同于海洋经济学等其他学科,更不能包揽一切,而是重在研究海洋开发的社会原因、社会过程与社会后果。同时,需要关注区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等因素。海洋开发政策的底层考察、海洋开发中的生态破坏、低水平开发与石油泄漏问题值得海洋社会学的特别关注。原因有三。一是这些议题可以发挥社会学的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比如,自下而上地研究海洋开发政策及其实施绩效。二是这些问题正在进入主流社会学和其它分支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为海洋社会学与之对话提供了共同的话语体系。比如,海洋环境恶化也是环境社会学关注的重要内容。第三,西方社会学家在此已经有前瞻性的学术研究,在此可以开展中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比较研究。对西方海洋开发中经验和教训的研究也可以为中国的海洋开发的科学实施提供具有可资比较价值的借鉴。

(一)海洋开发的底层考察社会学的研究不同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更加重视“自下而上”的视角,特别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学术研究更需要“从下往上看”。正如斯科特所告诫的,忽视对底层社会和底层民众的洞察,那些旨在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往往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海洋开发固然是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引擎,但是正视海洋开发中的诸种问题并形成预防机制,对于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更为重要。就学术研究而言,海洋社会学需要走出“应然”的价值判断,走向“实然”的事实调查与呈现,进而提出前瞻性的学术洞察。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海洋开发战略的科学实施。尽管近海开发的历史悠久,但这种活动的社会评价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才出现。格拉姆林和布拉班特(SarahBrabant)指出,这种海洋开发活动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远远超出了当地的供给能力,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活动,进而带动了当地诸如如房屋、医疗、学校、公共救助机构事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税收,带动经济发展和新兴都市的兴起。所以,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在官方的话语体系中,这样的发展项目在推广过程中应该会得到积极的支持。但是,弗罗伊登伯格和格拉姆林的研究发现,在一个地区(路易斯安那)取得成功的海洋开发项目,在另一个地区(北加州)竟然遭到了社区居民的强烈抵制。甚至,有关开发提案的项目听证会都遭到了数以千计的社区居民的袭击。这种反差具有深刻的社会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特别是,1969年,圣巴巴巴拉石油泄漏事件将海洋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客观地摆在了世人面前,影响了人们对类似项目的态度。类似的问题在中国也已经显现。比如,在海洋开发热潮中,沿海城市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建设人工岛,但不少项目因为缺少整体的规划,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利益或者缺少基本的公众参与,往往为当地居民所抵制,并引发社会冲突。比如,2011年1月,海南文昌拟在清澜港的出口旁填海造起一座占地300多亩的人工岛,但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原来,填海会造成清澜港航道变窄,给出入清澜港的船只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当地渔民的船只都比较小,出入则会更加危险。同时,由于当地人口较为密集,人均耕地较少,不少人都是靠出海捕鱼和在海边捕鱼捞虾来维持生计,如果在此处填海建起一座300多亩的人工岛,势必会影响当地村民的收入。而最让村民担心的,还是填海可能导致河流入海口变窄,水灾时会加剧周边村庄的受灾情况。此外,村民还担心填海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在有数百名警察维持秩序的情况下,部分村民仍然越过警察设定的警戒线阻止施工,后来还砸坏了镇政府轿车。单纯官方话语体系下的“发展规划”在此难产,社会冲突与失序也因此而产生。社会学的特长之一是学术批判,当然,这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性的研究可以防范社会风险,预防可能的社会冲突,降低社会成本,进而有助于维系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正掀起前所未有的海洋开发热潮,这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但片面的、短期的的经济开发也存在很多的隐忧。地方老百姓在海洋开发实施过程中是否真的受益?那些利益受损群体的经济与社会补偿如何保障?部分村民为什么反对海洋开发?特别是,在已经有技术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村民为什么还反对政府的海洋开发项目?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社会和文化难题?整体上看,这样的民间声音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虽然中国社会的发育特征决定了难以爆发诸如前述美国加州那样的反对情形,但是,一旦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果也将难以预料。最近几年的已经在实践层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前述文昌案例也已经说明了海洋开发中忽视底层民众意见的严峻后果。通过对海洋开发政策自下而上的民间考察与研究,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未雨绸缪,建立健全相应的预警机制。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海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是技术专家和工程专家的思维,同样需要社会学家参与到海洋开发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中。

(二)海洋开发中的生态破坏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以来,新一轮的海洋开发就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展。近年来,国务院颁布或批准通过了诸如《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十多个规划,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等沿海省份的海洋开发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随着沿海开发强度的持续加大,对海岸带及近海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全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区。其中,高脆弱区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4.5%,中脆弱区占32.0%,轻脆弱区占46.7%,非脆弱区仅占16.8%。海洋开发活动是海洋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陆续获批的沿海开发战略将带来新一轮的海洋和海岸带开发热潮,同时也会给业已脆弱的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压力。海洋开发中的生态压力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中,以下两方面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首先,重工业布局沿海化的趋势十分明显,给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增加了新压力。比如,《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的五个重点发展区域均分布在沿海,其中有四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发展方向。从宏观的时空视角而言,这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产业的系统格局已经成型。由于重化工行业对“环境容量”需求大,往往分布于沿江、沿湖和沿海地区。而沿江和沿湖地区的生态压力已经很大,借助“海洋开发”这股春风,石油、钢铁等重化工产业纷纷向沿海集聚。即使这些重化工产业能全部达标排放,但也并不是“零排放”,势必给业已脆弱的海洋生态构成威胁。同时,那些在其它地方被关闭的重污染产业也往沿海转移。由此,海洋的生态压力和生态风险可见一斑。海洋社会学需要对重化工布局沿海化的社会机制、规律及其社会效应以及风险议题展开研究,为政府部门规避风险奠定基础。第二,所有的海洋开发规划均涉及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但各地区沿海发展规划对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重申了“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并没有明确相应的规划任务。再比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海洋污染防治方面仅仅再次强调了现有制度,但并没有提出针对北部湾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由此可见,暂且不论海洋开发战略实施中的“文本法”与“实践法”的分离,就是“文本法”本身亦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势必给环保不达标项目的上马以及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提供制度漏洞,此时的环境保护恐已沦为“稻草人化”的境地。在这一议题中,海洋污染中所产生的受益圈(benefitzones)与受害圈(victimizedzones)的关系、人们遵守或者违反规范的行为的公开的或潜在的规律性的原则、受害群体的环境抗争逻辑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国社会与区域文化特征非常值得社会学家的深入研究。同时,这种研究也可架构海洋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等分支社会学交流的桥梁,将有助于推动海洋社会学的主流化进程。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目标不仅仅是海洋经济发展。比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战略定位中,除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定位和目标的实现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从长期发展角度而言,“蓝色经济区”只是中介,最终目标是建设蓝色文明。但是,如果缺少严格的制度管制,海洋环境保护让位于片面的经济发展,那么,“蓝色文明”可能并未实现,“黑色经济区”已经形成。归根结底,这里的核心议题还是如何协调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低水平开发与“吉登斯悖论”在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及其技术含量、自然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等方面,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与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海洋开发不但存在无序问题,而且低水平、粗放型的海洋开发问题也十分突出。无论是在海洋专家的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但是,在实践层面,低水平开发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在运作逻辑层面,这与气候变化中的“吉登斯悖论”(GiddensParadox)颇为相似。“吉登斯悖论”是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的。即气候变化问题尽管是一个结果非常严重的问题,而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不直接,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不被认为是重要的。“不管别人告诉我们威胁有多大,正视这些威胁总是很难的,因为它们让人感觉不是太真实———同时,生活还得照旧下去,生活的一切快乐和压力也得照旧下去。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必须处理我所说的‘吉登斯悖论’。它表明,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然而,坐等它们变得有形,变得严重,那时再去临时抱佛脚,定然是太迟了。吉登斯指出,大多数公众认可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但只有少数人愿意因此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在精英当中,气候变化屈尊成了一种姿态政治———韬略听起来宏伟壮阔,但内容空洞。在我们看来,“吉登斯悖论”适用于低水平开发问题,并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关于低水平开发,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但是,海洋开发主要由沿海地方政府具体实施和操作,因此,高层的文件和规范性要求往往并不能实现初衷。其次,文本规范(政府文件、法律法规)的重视与低水平开发的现实并存。即使是地方政府,关于提高海洋开发水平的工作也可谓文山会海,但实施过程中并不乐观。归根结底,这还是地方政府的认识停留在暂时的经济效益层面所致。再次,即使在认识论层面具有前瞻性的思维,但对于大多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以及普通公众)而言,其行为都具有短期化的趋向。十项全能建筑设计公司负责人克里斯托夫来博鳌参加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设计竞标会时曾说:“海南不论怎么发展,都不要把这种和谐的自然风光破坏了。”他认为,发展一定要有计划,不能无节制地开发。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有太多的教训。比如,在希腊,许多小岛当初海水很蓝、鱼很多,但后来许多发展商到那里建别墅、建酒店,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以至于现在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去炸掉它们,重新恢复小岛的自然风貌。但是,克里斯托夫的忠告并没有唤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海洋开发已经踏上了“生产的跑步机”(thetread-millofproduction)上,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不但具有某种特定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因素,而且一旦踏上,就会形成惯性,短期内难以消除。海洋开发固然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冲动的发展模式及其后果的严峻性。

(四)海洋开发中的石油泄漏美国社会学家有关海洋开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项研究议题,即近海石油开发(offshoreoilex-ploration)和近海天然气开发。近海开发可追溯到1897年,1953年之后,海上能源开采活动拓展到了外大陆架,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近海开发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海洋开发中也有很多风险,比如,海上开采和海上运输中的石油泄漏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难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过度的近海石油开发会引发海域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Valdez)溢油事件为例,说明了海上溢油与海洋开发中的政治体系紧密相关。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的超级杀手,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泄漏的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石油泄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直接污染海域,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同时,受污染的海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的健康。2010年5月,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再次将海上采油与海上石油运输的生态风险摆在了世人的面前,并对我国海洋石油运输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中国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溢油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11年的渤海溢油事件,溢油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一事件暴露了我国海洋溢油中的环评体制、应急处理机制、信息、相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等诸多层面的问题,也说明我们需要对既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除了从管理角度分析石油泄漏的责任体系之外,还需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特定的政治经济格局。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海洋社会学在此具有较大的解释力。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海洋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98-03

一、引言

目前,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学科,在培养科教人才、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2]。海洋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浙江省,为加快海洋科学和技术专业建设,国务院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工商大学的海洋技术专业是在国家“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与“舟山群岛新区”战略发展规划下,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根据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政策下,通过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整合新成立的涉海专业,目前我们已经招收了三届本科生,但由于目前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机遇与挑战并存[3]。

二、我校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海洋技术专业以“近海环境保护与管理”为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及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处理能力,能从事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能在政府海洋管理部门、科研院校及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海洋技术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等工作,与其他学校的学科相比,我校海洋技术专业的发展存在以下情况:

(一)环境学科背景优势

我校海洋技术专业依托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而成立的。目前环境学院已经有发展相对成熟的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并具有环境工程一级硕士点,具有浙江省固废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和浙江省钱江人才特聘教授3人,专职教学科研岗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在环境监测技术、固废处理、膜法水处理技术、海水淡化、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教学经验和科研优势,依托环境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能为我院海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全面的支持。

(二)我校海洋技术系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浙江工商大学海洋技术系现有教师11名,正高2名,副高6名,讲师3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我们已经争取了多个省级、校级财政计划资金来建设海洋本科生教学实验室,如海洋化学、海水监测以及海洋技术综合实验室等。此外,本科教学实验中我们还设计了多套海水淡化、海水分离与资源化的中试设备,以方便实践教学。在科研方面,我系教师承担了多项部级、省级及校企合作项目,已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海水分离技术、海水淡化、膜分离以及海洋食品加工及监测等方面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这些科研基础必将为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等提供很好的支持。

由于我校海洋技术系与其他学校相比成立时间较短,如何使我校海洋技术专业在省内高校中脱颖而出,是我院师生奋斗的目标。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借鉴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高校海洋专业的成功教学经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定位与合理设计?如何依托浙江省海洋大省的资源优势,发扬我们在膜法水处理技术、环境检测及污染治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的海洋技术人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对我校海洋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在学生培养方面应该考虑到海洋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如从事教学、科研、海洋监测、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海洋管理等等),充分处理好课堂内传授知识与课外实践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海洋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计划的同时,系统地考虑知识教学与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的海洋技术高技能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1.优化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宽适应”的全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培养多样化、个性化、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构建好平台[4]。海洋技术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学科,海洋教育需要海洋学、化学、生物学、工学、数学以及经济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一是要加厚加宽基础课,以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要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是不行的,因此加厚加宽基础课是日后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二是整合和重组课程,创建新课程,重塑课程结构,形成内容先进、观点新颖、结构合理的新型课程体系[5]。三是注意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必修课又加强选修课,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四是注意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紧密结合,互为补充。

此外,课程设计必须以培养创新型、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未来5年和10年急需的海洋人才有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海洋基础学科领军人才和海洋环境保护人才等。由于我校的海洋技术专业是在环境学院的背景下成立的,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应着力培养在近海环境污染治理、海洋监测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人才,目前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将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课程设为海洋专业基础选修课。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课堂讲解为主,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较多,这在基础课的课堂上较为常见,学生课堂参与热情较低。且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甚至记录作业和重要的知识点都喜欢拍照解决,导致在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和思考,授课效果也大大降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问题互动教学法;(3)分组讨论,相互学习。

(1)采取翻转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浙江工商大学从201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获得了学生的认可。该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在海洋技术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中如海水分析化学、物理海洋学等,课程的难度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如果学生仅仅依靠老师的课堂传授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刻。如果通过翻转课堂,即教师先提前让学生通过视频或者PPT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在线学习,以起到很好的提前预习和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再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知识深化,这种方法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巩固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当然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可以多变,但不论怎样改革,都要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脑思考,自己的嘴去说。翻转课堂,不是“”而是重在“转”,转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总之,在课堂教学上谁能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6]。

(2)问题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翻转课堂还可以进行问题互动性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预留出三分之一左右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互动式教学,即老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即进行问题式互动教学,这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几乎每节课都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时保持高注意力,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做好课堂中的思考题。当然,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必须课下好好预习上课内容,对老师而言也是挑战,这既需要老师精心备课,使课堂授课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互动题目。问题互动式授课方法,很容易解决学生上课容易走神、不思考甚至是玩手机的习惯,而且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专注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授课效果显著。此外,通过老师问题的提出,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很多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问题,随堂解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下分组讨论、相互学习。在课堂教学之余,在课下也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学习。分组讨论学习,不鼓励学生进行封闭的独立学习,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此外,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进行组合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组的成员数可根据实际效果灵活调整。此外,每个小组就自习内容做好组内记录,并对所学知识的疑问之处进行标注和记录,以方便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知识是实践技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但理论知识无法代替实践技能的形成,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的海洋技术人才最大难度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验、涉海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是海洋技术专业最主要的实践机会,也是学生工程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平台[7]。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海洋教育专业中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能比较独立的完成一些简单的海洋调查和实践任务。要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涉海人才,由于我校海洋技术专业是在环境学科大背景下成立,培养方向是近海环境保护与管理,我们既需要培养海洋专业需要的人才,又要培养具有海洋监测、环境保护与海洋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创新型人才。在学生实践教学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具有设备完善的海洋综合实验室、海洋化学和物理实验室。此外,针对我们的特色,我们在海洋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海洋环境监测实验、膜分离与海水淡化以及海洋资源化评价实验等,以培养学生在海洋环境分析、海水监测以及海洋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系现在尝试导师制,即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给学生配备科学导师,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受导师的指导,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导师的课题,也可以申请学校、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和动脑的实践能力。学院每年大约都会有40个科研团队获得学院院或学校的资金支持,以本科生作为负责人进行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很多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本科阶段多次参加省级和部级的竞赛,并撰写和发表了科技论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获得了大大提高。

此外,我们还积极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主要由学院和教师出面联系,选定一些研发实力比较好、工艺流程合理、设备先进、工程实践机会多的涉海企业作为长期的实习合作单位,与其保持经常的广泛的横向联系,利用各种形式如聘请企业的专家走进课堂进行专题讲座、举行座谈会和联欢活动等,与这些企业的领导和职工进行感情上的联络。此外,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轮流开展相应的实验,如在实习时学生自己动手对海洋生物、海水指标、地质、水文、大气等数据和指标,在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师们的指导下,进行详尽的分析,直至操作熟练。提高了学生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海洋技术专业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与能力

海洋技术专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既能传授学生知识,又能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

1.通过学校实施的“大地计划”选派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到国家海洋局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涉海环境公司等单位挂职学习,并让有关单位做好对青年教师给予有效的“传、帮、带”。

2.采取“引进来”的办法,从涉海企业、科研院、设计所等单位引进所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

3.提高教师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社会迅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时刻把握工程前沿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工程人才。要不断派遣教师出国到国外一些著名高校进修,学习先进和前沿的专业知识;通过走出去这种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与国际社会的海洋专业教育环境接轨,时刻把握国际前沿知识,掌握领域最新动态,从而为学生传播新鲜知识,导入新的理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浙江工商大学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通过“蓝天计划”每年资助约50名青年教师出国去进修,以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接触国际工程前沿,提高国际化水平。此外,由于我校海洋技术系的老师均具有博士学位,这几年也在不断通过校级“蓝天计划”和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不断走出去,为我校教师的教学和实践增加了国际化的视野。

四、总结

海洋技术专业是理工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海洋技术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提出了优化课程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水平与国际化视野等策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的海洋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勇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2):42-45.

[2]杨松,李莉.海洋类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25-26.

[3]郑卫东.发展海洋经济,建立海洋高等教育体系.高等农业教育,2001,117(3):13-15.

[4]佟景才,徐晓玉,杨肇夏.构建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7-10.

[5]王丽平,雷健.高等工程教育应加强本科生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