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代农业

0引言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作为必要的生产工具,对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也对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改革,政府部门对于农业生产工作予以了充分的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1]。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问题,对于农机推广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为了更好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农机推广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机活动的正常展开。

1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1.1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国内还有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并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现代农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农业机械技术来实现农作物耕种,减少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2]。但目前来看,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普及化还比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为此就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农机的推广。

1.2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在农业发展中农机设备普及和农机技术提升,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农机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机水平相对较高,对农机设备使用效率较高,农民通过使用农机设备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农产品的流通状态发生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也产生了明显的改善,提升了农村服务水平[3]。因此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还要重视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设备的推广,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及时引进先进的机械和农业技术,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1.3促进农机和农艺结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健康发展还要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才能促进农机事业得到合理发展和健康发展,让农艺事业发展的更加完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工具和新型农机技术,将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体系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部分地区已经采用了农用机械设备,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对农机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根据区域农机需求状况,科学的选择一些适合地区发展的机械设备,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在农机设备推广中通过不断调整,让农机设备更符合农业生产需求和要求,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4]。

2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分析

2.1农机技术推广不完善

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时,地方农业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提高起着直接影响,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部门应建立长效规划和发展机制,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对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进行积极调整,从而避免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阻力,提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效率。但现阶段来看,在农业部门开展推广工作时,推广体系建立并不完善,也缺乏完善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将机械化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导致地区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有限。

2.2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使用者,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农机技术缺乏推广意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技术了解程度较低,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并不能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导致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程度低[5]。另外,还由于受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影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能合理使用农业机械设备,而且农民自身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对于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抵触心理,进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产生阻碍。

3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策略

3.1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立项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和贯彻性的项目,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还要求地方农业部门和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予以重视,并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立项,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和计划,让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更加连续、有效的开展。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还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推广规划进行及时调整。

3.2加强农民科普教育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农业设备使用者,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设备操作能力,对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效率会带来直接影响,为此地区农业部门和基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通过科普的方式让农民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有更加全面的掌握,也更有利于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实施[6]。此外,农业部门还可以在地方农村地区开展农业机械技术试点工作,让农民更加直观的看到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才能充分调动起农民对于农机技术的学习积极性,让农民可以快速掌握农机技术的使用方法。

3.3加大地区推广资金投入

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推广工作并不顺利,农民对于农机技术的应用积极性较低,而且由于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差,农机设备购置费用较高,从而导致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能得到充分应用,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帮助农民购置农机设备。投入专项资金,提升政府部门对农机技术推广效率和质量,也吸引更多专业农业技术人才,加大对农村地区农业技术的推广[7]。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吸取社会中一些企业来推出优惠政策,或吸引企业投入专项资金,为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中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问题,对于农机推广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进步,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和要求,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的推广。地方政府部门及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重视程度,设置专门领导小组,设立推广专项工作,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与科普教育,并基于补贴政策和补助政策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真正的发挥农机技术优势和作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尔新•别金汉.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及推广[J].农家致富顾问,2020,(12):132.

[2]李军辉,颜秋艳.浅谈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推广政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9,(21):37-38.

[3]于海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南方农业,2019,13(29):152-153.

[4]田凤仙.关于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J].魅力中国,2018,(34):271.

[5]霍玲.微探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时代农机,2017,44(6):4-5.

[6]李东.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7):42.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重要性;培训;实施途径

1.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目的

农业技术推广以往我们认为就是指导农事生产的,把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及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通过近几年新形势的发展,扩充、延伸了农业科技推广内涵,由单纯的农业科技推广变成为农业推广。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推广是为更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示范户、指导并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扩大农民收入。它以农村社会为背景,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主、农头企业或者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构造和谐社会的时代元素。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已有的农业科研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去,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要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应用中检验其是否成立和有效。特别是农业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只有扩大其试验范围,才能验证其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范围,或应采取何种不同的措施方法,这就丰富了科研成果的科学内容。同时,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新要求、新课题,使科研部门充实、修改、完善科研计划,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样,农业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必须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数据、资料、验证理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不仅能促进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科技推广与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体现

2.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我们本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4.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途径

4.1推动现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建立新的激励机制,鼓励研发机构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可以使研发机构从农业实践活动的第一线直接获取信息,了解农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使研发的技术项目更直接地转化推广,大大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费用。

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研发机构与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项目,由企业投资运作,研发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

4.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业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它是各种研发机构、推广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建立有效联系的中介,在价格发现、信息沟通、市场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有着积极作用。在农业技术市场上,技术持有者向生产经营者提供他们需要的科技成果,生产经营者则根据市场价格、投资报酬率、风险可能等因素进行选择,由此技术市场就成为科技成果交易的有效渠道。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也有待完善。

4.3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

要紧紧围绕《决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强化公益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原则,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搞活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通过改革,尽快形成一个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研院所、教学单位、涉农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1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

1.1忽视市场导向。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没能有效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的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导致农业技术的市场适应性较差,农业技术提高的生产效率可能造成产品相对过剩问题。还有的农业技术与市场需求信息联系不紧密,没能充分的反映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存在着技术落后,市场适应性不足等实际问题。1.2忽视产业技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还主要局限在常规技术方面,现有的技术力量研究工作还没能围绕农业产业技术进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配套性不足,衔接性不强,仅有的几项技术难以融合到现代农业体系当中,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少的是成套的技术,只有能够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技术,才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1.3综合培训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紧密相联,当前农业技术培训还主要围绕着单一技术操作为主,没能通过必要的技术推广培训全面提高农业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这不利于农业技术的长期有效发展。当前农业技术培训的涉及面较狭窄,农民群众缺乏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了解,加上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风险,导致农民群众不敢轻易接受新技术,只有全面加强农民思想观念的教育,才能为农业技术推广打下良好空间。1.4缺乏风险抵御机制。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新兴的农业技术项目在生产投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很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风险,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还需要解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风险管控不足的问题。例如,有些农业技术推广没有必要的保险保障措施,一旦出现农业技术推广失败问题,后果往往由农业企业或农民承担。我国现有的保险体制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险种,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风险的管控,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风险问题。

2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2.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程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风险,必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序,注重采用合理健全的方式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应当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准则,在科学设定农技推广目标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力求从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布局。其次,全面加强基本农业技术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找准当前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农民和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研发,着力满足基层的实际需要。2.2注重加强技术服务。注重加强技术服务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农业户的技术需求,打消农业户的技术顾虑,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实施推广。首先,围绕着农业户的增收需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策略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着力通过对农业户田地、劳动力、现有劳动技术水平的综合判断来确定推广内容。其次,全面提高农业户的市场意识和技术意识,注重进行综合性的农业技术的普及,注重提高农业户的抗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农业户的畏惧心理,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2.3全面培养农业带头人。注重培养农业带头人对于促进农技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带头人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且有着极大的示范效应,应当注重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的工作。首先,注重创新使用农业技术推广形式,通过带头人的示范效应,全面带动农业户推广使用新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规模效应。其次,科学的选择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着力选择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着丰富农业种植经验的农户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2.4营造良好农技推广环境。为了提高农技推广效率,解决好农机推广中的问题,还要营造良好的农机推广工作环境,形成必要的农机推广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建立起相互衔接的农技推广机制,着力通过地方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农技单位,农业企业形成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其次,平时就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普及农业技术支持,使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建立广泛而深厚的联系。

3结论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市场体系,建立起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起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技术适应性,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实用推广体系。

作者:符忠聘 王宏 单位:郓城县武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谈到这部法律的实施时指出,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归根结底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明确推广服务内容。各地农业部门要坚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制度,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推广工作实际,分品种分区域遴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并向社会推介,引导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各级各类推广单位要认真做好技术推广的试验示范工作,确保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要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推广农业技术。

要立足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构建推广服务机制。要健全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机制,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面推行“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通道。

要发挥不同推广主体的职能,拓宽推广服务范围。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要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履行好法定的公共服务职责。要积极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模式,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发挥其科技和人才优势,到农村基层、生产一线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要通过各种鼓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广泛开展品种引进、农资供应、试验示范、标准化生产指导、农产品市场营销等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活动。

要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创新推广服务方式。要加强各类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配套组合和全程展示,引领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提高科学种养水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农技110、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推进农业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将先进农业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立法目的。各地农业部门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抓手,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组织全国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和70万农技人员,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在农村再掀“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自1993年7月施行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法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一些规定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需作出修改。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指出,此次农技推广法经过近20年实施后重新修正颁布,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农民和70多万农技推广人员的期盼,对依法治农、科教兴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基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一主多元”格局的形式,新法确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分类管理原则,规定“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构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确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是此次修改的重要内容。新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因地制宜设立区域性推广机构。新法增加了可设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规定。新法规定: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新法还进一步完善了乡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规定: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镇机构岗位全为专业技术岗。为有效遏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占用业务人员编制问题,新法规范了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咨询服务、培训、指导、示范和实验等各种方法,让种植户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将正确的、优秀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专业能力较低,意识认识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专业能力较低,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现了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2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1.3个别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资金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2.相应的对策

2.1农技人员素质目标化。农技人员的素质是事关农业技术推广质量、速度、成败的关键因素,农技人员的素质不仅仅指文化程度、职称、职务,而是对具体从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在目前农技人员大量精简的条件下,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必须能服从和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人员选择、调整应该以人员是否具备具体推广工作素质为标准,人员培训以高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目标为前提。为此,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完成现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必须有的放矢地强化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其自觉学习,加强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综合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以适应多种农业技术工作岗位和农业技术推广目标的需要。

2.2提升农民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农村青少年。所以要完善相关机制,有机整合各级农业科研、推广及教学等在内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教学部门、科技部门的联合优势,摒弃单纯的技术推广,而是以普及技术的方式来提升农民的科技技术和能力。以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和主要推广的农业晶种为中心,深入到农村和农户,以“面对面”和“手把手”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和技术指导,培养出一批精通农业技术的科技示范户,使其在提高自身科技文化水平的同时,发挥技术推广带头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现状

1.1农业推广服务流于表面,农户技能培训率低

农业推广服务要求的实践操作性较强,这就要求农技员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过程中主动进村入户,如农户普及推广农业技术[1]。然而这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却很难得到落实,农技员对实际农业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不主动进村、进田入户,推广服务流于表面,农户的农业技能得不到实质的提高,导致了农户对农技师不够信任,二者间信任的缺失也逆向造成农技员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困难,造成农业推广工作的恶性循环。

1.2农技员专业技能不足

在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农技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农技员团队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这直接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专业性不强、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同时,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农技员逐年减少,也造成了农技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下降,使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1.3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全

在实际农业推广过程中,其经费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短缺直接导致地区性农业技术推广设施设备存在其滞后性,资金与基础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直接导致大量的农业试验、农业示范都不能正常开展,配套的农业技术也无法引进、推广。农业推广整体工作难以开展,农技员也无法进行农业种植的科研创新工作,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创新受到了严重的制约[2]。

2农业推广服务的发展策略

2.1注重推广形式与推广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形式与推广内容的有机结合,不能将二者分离开来,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本质。基于农户视角考虑,农业推广服务过程中成果原本是最重要的,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然而立足于当前实际的农业情况,推广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推广成果的优劣,单纯注重推广成果的农业推广服务将难以满足农户对于成果的需求。因此,在农业推广服务过程中,应当并重推广形式与推广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农业推广效果[3]。

2.2农业推广服务要满足最基本的农业推广形式

农业推广服务要求的实践操作性较强,这就要求我国广大农技员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流于表面,应积极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满足最基本的推广形式,在保证具有一定针对农户的农业推广服务理论基础上,采用农户适用并乐于接受的指导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在关键性农时与关键性的农业生产环节,主动地、及时地入户到田、当面对农户进行农技推广与农业指导。

2.3培养农技员沟通能力,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

在农业推广服务过程中,农技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以及其沟通能力较弱都是影响农业推广服务质量的重要问题。有些农技员日常只顾钻研农业种植技术,不擅长与人沟通;还有部分农技员与农户缺乏沟通,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没有共同语言。这些都导致了农户对农技员的抵触情绪及不信任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农技员在农业推广服务的同时广泛地与农户交朋友,通过与农户沟通来构建彼此的信任,凭借农户的信任来切实推广农业种植技术。

2.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农技员的农业推广服务,要切实以市场需求与农民需求为导向,不能盲目空泛地进行技术推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农业技术实用内容,深化农业技术的内涵,根据市场需求抓住农业生产的关键,确保农业技术的有效传递与推广。

3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技推广现代农业 农业竞争 重要措施

农技的推广的含义是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中,从而让农产品得到更好的收成,提高农民的利益。所以,积极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不仅能让我国农产品的收入不断的提高,最主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目标,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1、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搞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1.1 要搞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基础保障工作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是关键,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是社会效益很好,但自身效益不佳,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需要以国家持续不断投入为基础。因此,应加大农技推广机构经费投入,适当增加农技推广的财政预算,加强农技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乡、镇基层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发挥才干,增强农村科技服务功能,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地位与待遇。

1.2 要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首要目标,特别是强调对农村青少年的培养。要建立有效机制,整合各级农业推广、科研和教学等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农、科、教部门联合优势,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围绕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对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和推广示范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扩散中的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

2、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需求,也暴露出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和问题。在实地调查了解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现状的基础上,我分析当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对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

农业科技示范场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千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平台和窗口,农技推广单位要按照以站办场,以场养站,示范与推广相结合,产业发展与自我发展共生存的发展思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引导农民群众学技术、用技术。

2.2 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

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建基地,农民积极来参与,农技人员搞服务。形成农民、企业和农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

2.3 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转化能力。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内部的推广潜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要鼓励高素质农民进入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中,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要采取优惠措施充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力量,各类农业科研、教育及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队伍培训力度。

2.4 农业技术推广应做到推广队伍多元化

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农村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3、农技推广的实施策略及建议

当前我国,要逐步完成利国利民的宏大目标,就必须对农技推广加深认识。针对农技推广现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人提出一些个人的有效策略及建议:

3.1 科学设立岗位

农业综合服务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创收来源,期待界定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增强充实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科学设岗。确保农技队伍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对在编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增强农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提高服务效率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0 引言

就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紧迫性。由于当前农业缺乏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可以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就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农业技术难以真正的被农民掌握。要想推广农业技术,政府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深度推广。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加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由此可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十分重要。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依靠,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突破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另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资源占有量少,民以食为天,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农业发展过程,就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以技术为指导,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含量,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要想使农业技术真实地运用到农业中去,就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根本没有农业技术服务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2 专业的人才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求较高。然而就目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工作,没有将农业技术真正地带给农民,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拈轻怕重,针对农民的提问,在回答的时候缺乏耐心,从而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3 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在尝试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养殖经验,对于农业技术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相信推广人员讲述的农业技术,农民的这种不相信使得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从而使得农业技术难以真正地进入到农民的手中,从而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 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对策

3.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要想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政府部门就必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政府要成立农业技术推广负责机构,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相关责任。同时,要整合农业推广技术相关资源,建立一个“一体多元化”的新型农业推广体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

3.2 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

宣传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让人们更好地接受新的事物。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要想让农民更好地接受农业技术,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的认识。要善于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电视等途径向广大劳动群众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增强人们的认知水平。同时要督促工作人员向人们亲自示范,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让农民真正掌握农业技术[3]。

3.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发挥着重大作用,他们的业务能力的高低、职业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养,要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农业技术,不断他们的R的芰Γ黄浯危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另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绩效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投入到工作中去[4]。

3.4 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门户网站,将农业技术罗列在门户网站,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互动平台,实现在线服务,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解答[5]。

3.5 加大投入

资金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保障,充足的资金是农技推广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而要想提高农技推广效率,使农技真正地为农民服务,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要在基层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要在基层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从而为农民提供二十小时的信息咨询和服务,促进农技的转化和应用,让农民真正地感受到农技带来的好处[6]。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一项立利农的重要策略,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各项工作还有待于完善,如专业人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等。要想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加大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平,孟俊杰.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7,05:61-64+67.

[2]欧壮矗徐祖荣,黄邦海,陈江正,邓红生,周伟华. 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7,11:5-8.

[3]曹国涛,马新苗.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3,08:33.

[4]罗大贤.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3.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示范和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农业技术推广适用于很多方面,例如农、林、牧、渔等行业。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提高种植产量、合理使用肥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运输。由此可见农业技术的使用范畴还是很广泛的,通过对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着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对能源的使用加以重视,同时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新型的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能源合理使用等技术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各级政府与基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2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农技推广对于农业、农村地区以及农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政策进行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水平,并且加快农业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给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意义深刻。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农技推广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够保证农村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小康的目标。

2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外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是屡屡受挫,这主要是因为其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农技推广问题的措施,本文针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探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2.1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支撑着农业经济继续前进。但是由于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农技推广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农村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直未能得到健全。当前我县、镇农技推广机构30个,基本涵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再加上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科研结果都付之一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完善和严谨的推广体系,而不得不被搁置。农民缺少好的技术,农村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效益,这就阻滞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农技推广人才较稀缺

除了以上叙述的几点原因以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稀缺成为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素质人员选择了待遇好、环境好的职位,而避开了技术推广人员这一行业。例如:我县核定编制数为260人,但实际在编在岗只有194人,受现行人才招聘机制限制,缺编名额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补充,导致农技推广部门长期缺编。而且科技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呈现学历高、职称高、年龄高的态势,后备力量不足,难以形成梯队,呈现“头重脚轻”现象。

2.3投资较少、基础设施差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都还欠缺。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不尽人意。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能力配备先进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科研和开发,自然而然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限制。除此之外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买,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被搁置,农村技术推广的热情严重受到挫败。

2.4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思想不够进步,总是安于现状并且习惯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农业技术的兴趣不是很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3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首先各级政府和基础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其次农机推广的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应做好对农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推广;然后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关键,尽管将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最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3.1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

政府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因此在这期间政府应给予农业技术推广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但稳固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同时为了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提高责任感,同时也要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只有充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为农民谋福利。

3.2加大对农技推广的宣传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应印发专门的宣传手册供农民去学习,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经常组织下乡“手把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提供给农民群众更多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最后媒体也应该对此类加以重视,多做宣传从而帮助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3.3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设备,都应该进行生产和引进。同时政府也应该拨出一部门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研开发,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4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对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文化着手,其次还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对农村的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其次要想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业科技,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下乡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4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一、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一)认真细化公益性职能。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意见》对此作了原则规定。各地要在《意见》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结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等行业特点,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在细化公益性职能时,既要防止把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简单推向市场,也要防止脱离实际任意扩大公共服务范围。

(二)科学选择机构设置方式。《意见》对县以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方式提出了原则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方便农民的需求,遵循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的主导方式。同时,要推进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整合各行业内分散的专业站,进一步提高其统筹县域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合理设置,确保公益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职能的履行。农村经营管理系统的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根据工作任务明确承担机构和落实人员。行政编制难以满足需要的,要强化行政支持类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保障各项经费,确保职能履行。

(三)强化落实管理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派出到乡镇和按区域设置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等方面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推广机构,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县级农业各部门要切实强化对乡镇综合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无论实行哪一种管理体制,都要明确县乡职责,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保障工作条件,落实经费和相关福利待遇,防止因条块分割、管人和管事分离而导致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缺位、经费无保障、推广工作受影响。

二、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四)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省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编制部门,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村庄和农户数量、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养殖方式和规模、农机种类和保有量等,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并落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在测算核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时,要统筹考虑基层畜牧和兽医人员编制。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统一核定,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在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数的三分之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允许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及其与经营服务人员混岗混编的现象。

(五)严格实行竞聘上岗。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人事部门,做好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竞聘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聘用,要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公布岗位、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前公示等程序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一般聘期为三年。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省级农业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上岗的具体标准。要严格把关,确保上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的合理比例。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仍不满编的可向社会招聘,并优先聘用长期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的编外人员。要分行业确定竞争上岗考试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应低于80%,并应有一定比重的技能试题。省级或地级农业部门要建立考试题库,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竞争上岗考试工作,加强对竞聘全过程的监督指导。

(六)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各级农业部门要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会同有关部门分层级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要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保障

(七)努力落实经费供给。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切实保证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将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要立足当地实际,积极争取将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动植物疫情和农情监控等所需经费列入县级以上各级财政专项。

(八)不断改善推广手段。各级农业部门要协同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的需要,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完善推广设施,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施装备不断更新,推广手段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要在财政重大支农项目和农业建设项目安排上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倾斜。“十一五”期间,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区域站和重点乡镇站的建设予以支持。要依托和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施重大农业项目,改善推广条件,锻炼推广队伍,培养推广人才,增强推广能力。

(九)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各地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要通过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充分理解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做好改革所需各项费用的测算,将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等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清理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关系,依法办理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手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分流人员落实经济补偿金,并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要把安置富余人员同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起来,为他们自主创业争取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富余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为他们从事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县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确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要积极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同时,要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确定其工资报酬,确保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浮动工资政策落到实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晋升晋级、续聘、辞退、公费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十一)积极创新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要利用“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三电合一”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流动服务车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要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五、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十二)积极培育多元推广主体。要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农业技术服务的信用自律机制,规范经营性农技服务行为,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都要加强自律,坚持依法经营、诚信服务、公平竞争。为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各级政府设立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实行项目招标制,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都可以平等参与竞标。

(十三)大力发展经营。积极稳妥地将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凡核心技术不易流失、利润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产品,应主要由农业技术经营服务组织去推广普及。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各类技术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部分公益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订购的方式落实。

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四)高度重视,主动协调。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主动协调工作,切实履行职责。要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专门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要加强与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摘 要]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形势,农机技术推广必须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拓宽大领域、实施大推广、服务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农机技术推广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关键词]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一、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的组织共同发展。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的组织共同发展。

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二、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二、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

三、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三、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

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应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等三个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应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等三个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

5.建设精干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

5.建设精干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是做好推广工作的根本。目前我国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文化层次仍较低。建设精干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一是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通过不同层次的脱产深造、在职函授、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以适应农机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纳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使更多的科技人员来从事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三是注重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企业家队伍。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及后备人员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并能应用高新农机技术的新型农民技术队伍,逐步通过示范、指导,提高广大农民的群体科技素质,捉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问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1农民文化素质与农业技术推广

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和物要素的内在积累和不断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如果物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人的要素也相应变化,只有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在生产中形成有效的物质力量。否则就无法合理地解决诸要素在结合上出现的种种矛盾或难以发挥应有的技术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向农民提供生产所需的先进物资装备和技术手段,但农民有效掌握并应用这些新成果的必要条件是必需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更多地强调推广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相互制约以及推广人员的素质等,这些要素对推广的作用固然是很大,但是农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者,向来都是被动地接纳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思农业推广过程,为了使推广的新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对新技术充分认可、掌握,并与当地自然、社会等各种条件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新技术。因此,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1]。而推广模式、推广员素质和水平等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剂”,没有农民思想深处认同和行动的趋向,推广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对推广起决定作用的是农民,农民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把握程度决定其运用科技的能力。农民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直接影响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上,也体现在农民所掌握的农艺流程和生产理念中,且后者更为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要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农民是农业科技成为生产力的物质载体。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2农村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以农民为对象,以教育、培训、传播信息、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向农民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改变农民的态度与行为,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团体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3]。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农业技术推广是多种内容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性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在目标和内容上都充分强调农民素质的提高,突出其教育属性。尽管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内容是实物性或技术性的,但其本质是面向农民的一种社会性农业职业教育,同时伴随知识的传播,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其直接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教育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脱离了教育与沟通,没有对新事物的原理、作用和使用方法进行传授,实物性农业技术推广便演化为一种商品交易,接受者对新事物不能有很好的认同与把握,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从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充分重视推广的教育属性,才能真正达到改变农民思想与行为、促进生产的良好作用。而忽视对农民的教育,只是向农民卖种子、苗木、农药、化肥或者生产技术,即便打着技术推广的旗号,其本质却仍是以获利为目标的商业行为,背离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因此,教育程度是实物性农业技术推广与商品交易的根本区别。

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是生产实践中某一特定问题的革新技术和信息,是一种片段式、局部的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内容包含了农民生产、生活等诸方面的知识,是一种广谱、全息式的推广。科技工作者不仅要重视“片段式”的推广教育,更应该重视“广谱式”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技术推广的基础,技术推广是文化教育的目标。随着农业生产由增产型向增收型转变,推广活动也正由单纯的传授农业技术向与农民有关的生产、经营、销售、决策、信息甚至家政、理财等诸方面拓展;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向咨询服务和决策指导拓展。新形势下,应将推广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进行技术性项目的推广,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而且进行长期的基础文化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只有将科技推广与文化教育同时并举,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农民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经验和知识技能总结积累、传播扩散、继承发扬的过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农业推广又是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4]。随着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反而更加强烈,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研究的超前性与生产方式的滞后性,在于农业科研人员与农民之间越来越悬殊的知识文化落差。如果生产方式与科学研究同步,研究成果就无需推广便可以应用于生产;如果农民的文化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基本相当,或者农民参与了科学研究,那么研究成果也可以直接得到很好的应用[5]。在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科研与生产的文化落差相对较小,推广也较容易。

科技工作者通常会重视工作的过程,但更应该注重工作的结果。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一种途径,农业技术推广自身的兴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与农业科技含量的切实提高,如果农民平均文化水平能达到大专以上,那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便不再步履维艰。因此,要真正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走科学兴农之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根本。如果只强调推广形式与手段,而忽视农民的作用,则难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事实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途径较多,农业技术推广也不是只有通过现有专业化网络体系才能实现,所有能够提高农民素质的活动都可以认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面对我国农村教育和农民文化水平落后的现状,科技工作者应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让我国各地各级农业院校、科研部门同现有国家推广体系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共同肩负起农业技术推广重任,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缩小我国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剪刀差”。只有加强国内外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才能真正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落后面貌,并使之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6-7]。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农技推广;瓶颈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0

众所周知,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的巨大进步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产量的提高、产品品质的完善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为保持我国农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农技推广的重要意义,找寻制约农技推广的瓶颈因素,正确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农技推广部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地服务于民。

1 制约农技推广的瓶颈

1.1 作用认识不足

只有对农技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位,才能加快农技推广进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少人认为农业的关键问题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可以缓一缓了,从而忽视了农技推广体系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防范农业危机、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少人对新型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如何定位存有片面认识,认为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是把农技推广机构简单地推向市场和社会,导致一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转制解体。

1.2 培训错位

不少农户在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商品时接受农技推广服务时,农资供应商大多追求商业利益,培训大打折扣;参加农技培训的培训方,大都认识不到位、走过场应付,农技培训大部分是在会议室进行;农技培训的内容都是固定的,培训人员照本宣读,很少有结合实际情况的实用技术,达不到实际效果。

1.3 财政支持不足

不少县级财政不宽裕,乡镇财政困难,可支配财力捉襟见肘;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也低于农业先进国家水平。投入不足造成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施设备更新缓慢,服务设施和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低下;农技人员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水平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制约农技推广部门机构公益性职能的正常发挥。

2 加快农技推广的科学举措

2.1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地方政府特别是主管农技推广的政府领导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农技推广的重要性,真正重视农技推广工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把农技推广工作纳入到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去;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技推广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统筹组织实施。农技推广部门更要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农技推广落到实处。

2.2 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科推广的关键所在,农技推广部门要提高农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打造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农技推广队伍。对老员工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定期招聘优秀院校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搞好农技推广岗位证书考核,新进入人员、现有在岗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农技推广岗位证书。

2.3 改变推广方式

农民文化水平不一,农产品种植多样化,单一的推广方式会影响推广效果,必须因地因人而,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向多样化发展,把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与农民的直接接触上,通过个别指导、试验示范等方式,向农民传达实用技术,强调农技人员与农民的无缝对接,保证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不变形;农技人员要向农户提前信息和产后的产品销售信息,使农户能够接受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

2.4 增加政府投入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工作和技术条件,加强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各级政府要确保对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的重要意义,找寻制约农技推广的瓶颈因素,正确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地服务于民,从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业忠.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3):313-314.

[2]徐晓东.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引发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0(16)97-99.

[3]刘志刚,李福,王秀杰.蛟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1).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组织,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2006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0号文件”),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展仍不平衡,特别是与基层畜牧、农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相比,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步伐较慢,职责任务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人员队伍不稳、技能素质不高、运行机制不活、条件建设落后等问题仍然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一大瓶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作出了工作部署。各地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改革与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二)基本原则。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化和完善,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要求,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因地制宜、鼓励探索;坚持公益性定位,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在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为农服务实效;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或区域性农技人员服务缺位和不到位等问题;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统筹规划,综合建设,全面推进改革与建设工作。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建设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机构建设,确保职能有效履行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任务。各地要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的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病虫害防治和植物疫情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推广和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和要求,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

(二)创新管理体制。各地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加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要明确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等方面的指导职责,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切实解决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管人和管事分离的问题。

(三)科学核定编制。根据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本着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村庄和农户数量、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科学测算、合理核定并落实乡镇或区域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确保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各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各县结合实际确定,按程序报批。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一)试行人员聘用管理。可以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制度。

(二)强化人员培训。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组织发动各级农业部门,推广、科研、教学单位,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乡镇或区域性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分期分批选送乡镇或区域性骨干农技人员到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继续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

(三)逐步实行农技人员准入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方可参与岗位竞聘。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技人员聘用条件,并选择改革进展较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并完善相关制度后,逐步全面推行。

(四)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下乡支农。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服务计划,创新用人机制,引导鼓励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涉农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服务,通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领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挥大学生知识新、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注入新生力量。

五、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活力

(一)全面推行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特点,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

(二)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积极推行由农民群众、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机制。要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考评结果要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挂钩。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12316”、“农技110”、“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有效形式。采用招投标制、政府订购、委托服务等方式,探索农业公共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

六、加强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加强设施条件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多功能、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加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实现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保证基层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与现有科研教学单位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场、示范农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结合,围绕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的学习基地、农情信息的采集基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基地。

(三)探索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模式。以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依托村级农技员、植保员、科技示范户等,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探索对农民的服务机制,使其成为连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点,党的农业政策的宣传点。

七、充分发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一)认真履行好公益性职能。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公益性职能,宣传贯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当地需求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并抓好防控措施落实,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质量监管,积极配合做好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开展农业公共信息的采集与,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

(二)强化桥梁纽带作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切实发挥上联专家、下联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联系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及时反馈农民的科技需求,切实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积极引进科技成果,扩大技术供给,协助专家与农民对接互动,促进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实现专家成果转化与农民科技需求的有效链接。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要认真履行农业技术推广职责,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三)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服务需要和服务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服务多元化发展。支持和帮助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指导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农业生产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销售服务,增强服务和带动能力。

八、切实加强对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农业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指导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工作。各地要把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改革与建设的重点环节明确各有关方面的工作职责。省级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工作。各地要把国有农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一并纳入区域整体工作规划,同步推进。

(二)强化经费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把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工作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把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加强设施条件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省政府文件

一、充分认识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技术引进、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农民培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二)我省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省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各级人民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建设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农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中心,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四)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五)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相分离,强化公益性推广机构建设,全面放开经营,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农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合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三、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六)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畜牧、水产、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技术推广服务的单位,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水土保持监督监测以及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等。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再从事经营。

(七)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流域、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情况,对县级农业、林业和水利行政部门管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分别进行梳理,按照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的原则,将职责相同或相近而重复设置的,予以重组;将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进行合并;将任务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的,或任务已作较大调整以及未配备工作人员的空壳单位,予以撤销;将条件成熟、单纯从事经营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要与乡镇机构改革和编制总量控制工作相衔接,已按照乡镇机构改革要求调整到位的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原则上维持现状不变,把重点放在明确职责和规范管理上。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等设置方式,也可以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机构按照国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及《*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15号)要求,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

(八)理顺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各级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九)科学核定编制。在合理界定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和综合设置机构的基础上,根据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各县结合实际确定。应确保在乡镇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三分之二,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不得与经营人员混岗混编。

(十)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通过公布岗位、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前公示等程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聘期一般为三年。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一般要具有竞聘岗位相应的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具备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高级(职业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具备竞聘岗位相应的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中级(职业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由县级人事部门会同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好对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

(十一)推行继续教育制度。各级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对在编在岗农技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继续教育;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农技人员的培训,市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农技人员的培训,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有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的农技人员的培训。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专项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

(十二)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远程传播手段和优势,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充分利用一切培训资源,以乡镇为重点,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入户率。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建立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其它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

四、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十三)放开经营。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分离出来,遵照国家法规和规定以及相关程序,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的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证书,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十四)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要规范推广行为,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类经营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

(十五)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支农民技术员队伍。每个行政村要有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农民技术员,每个村民小组要有1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支持在农村依法成立农业技术协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民自己的技术服务组织,发挥基层群众性技术团体在农技推广中的桥梁作用。

五、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

(十六)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和事业费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中,对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的森林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等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也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工作和推广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并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省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和贫困县的推广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统筹规划,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十七)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建立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遇到的问题。要引导和鼓励分流的农技推广服务人员自主创业,领办创办各类农业科技型或中介服务型企业(以下简称农业企业)。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门,对现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资产和产权依法进行清查与界定;对用于经营的国有资产进行剥离和依程序核销不良资产,允许领办创办农业企业的分流农技人员对其买断,原债权、债务由买断后企业继承;允许被分流的农技人员领办创办的农业企业优先租赁经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闲置的国有资产,租赁费用于同级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分流农技人员领办创办的农业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地方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自新的农业企业成立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1—2年;免收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资产占用费;对于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分流农技人员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符合《*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赣府发〔2005〕21号)规定的,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十八)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对这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的农业技术人员,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安置工作。各地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分流安置。在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此次竞岗落聘、需要分流的,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按规定足额缴纳医疗、失业、养老保险费用,纳入当地基本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体系。

六、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十九)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做好有关政策的衔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