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篇

1.光在摄影艺术中的效应造型用光是电影摄影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没有造型用光的渲染和烘托,电影摄影艺术的效果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光线可以构造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使物体呈现出鲜活的立体感,细致刻画物体的微妙变化。光在摄影艺术中的视觉效应可以通过调节画面明暗配置,构造视觉反差,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剧情表达。对于摄影家来说,创新光在电影摄影艺术中的应用,就如同艺术家描绘精彩的书画作品,通过对造型用光规律的摸索和光线特征的把握,充分传达造型用光的视觉语言。

2.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造型用光是构造影视画面层次感、立体感,并形成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层次效果表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电影艺术创作中光线方向与太阳照射物体方向的差异性,可以从顺光、侧光、逆光等三个不同采光方向探索造型用光对摄影艺术的表现力。这几种光的组合和演变,使作品呈现了各具形态的艺术效果。如顺光以物体受光面的均衡多层次、多维度地再现物体的质感和艺术效果。侧光表现出鲜明的反差、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空间立体感和层次感比较强。逆光侧重于对空间深度和环境气氛的烘托,偏向于对物体轮廓的勾画。

3.光对色彩还原的要素光在色彩传达中的再现与还原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根据造型用光的特点,可以将光对色彩还原的要求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光的属性特征。不同的光在影像效果和色彩表达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如自然光和人工灯光的区别,成像效果也截然不同。从光的来源方向来看,直射光和散射光在影像摄影过程中的造型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直射光无论是线条还是影调都比不上散射光柔和;顺光与逆光的差异,顺光拍摄物体光线较为均匀,但缺乏相应的空间纵深感和画面质感。逆光曝光不充分,但在特殊的摄影场合,这种摄影手法反而更能表达摄影效果。从造型用光的光线强弱来看,强光有利于烘托画面的层次感,制造出绚丽的画面,弱光摄影往往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电影摄影创作中造型用光的技术处理和艺术表现

造型用光在影视创作中有着特殊而又关键的作用。光源在被拍摄物体的外观、立体空间、彩色构成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运用。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应通过光线调节和搭配,尽量呈现出被拍摄物体的艺术性和视觉美感,巧妙运用不同性质的光线,合理搭配自然光和人工光,深度融合到画面的意像中。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要智慧与技巧并存,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把握好造型用光的影像效应与“光感”,结合被摄物的影像特征,调和好画面气氛,增强被摄物的空间深度感和画面层次感,灵活运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自然光彩。造型用光的完美技术处理,既要求摄影师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水平,又要求他们能够发挥创意,创新造型用光在摄影创作中的巧妙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艺术造型效果。影视创作因为有造型用光的灵活运用,才会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摄影作品中传递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认识,体会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为了渲染影视作品中这一主题的表达,就需要确定好光线方位、光线强度、光线性质等综合效果的处理。当作品中的光线、色彩等达到一定比例时,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宛若仙境而又难以言表的视觉美感。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一般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创作理念。

加大造型用光技术处理在电影摄影创作中的应用,将会推动电影摄影创作艺术的发展,并将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电影摄影创作中造型用光的艺术表现是丰富多彩的。在影视创作中拓宽造型用光的艺术表现,有助于丰富影片的故事情节并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如电影故事情节中合理运用光线可以使画面的内涵和意义表达更充分,更能渲染出故事情节和环境气氛。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巧妙运用造型用光技术,可以充分传达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挚的情感表达,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造型用光在摄影创作中的运用也可以做为重要的情节因素,通过造型用光的动态展现和运动韵律营造出或紧张、或欢快、或恐惧的环境气氛,进面渲染故事背景,丰富故事情节。造型用光还可以提升人们的艺术审美效果,影视创作中摄影师引导被摄者调整姿态或笑容,或创造性地运用光线,让观众产生美的享受,阐释艺术美的主观认识。

三、促进电影摄影艺术与造型用光的良性互动

1.将电影摄影艺术视觉节奏与造型用光有效结合电影摄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能够超越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电影摄影艺术在构思、用光、色彩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有助于增强画面的视觉语言,产生足够的视觉冲击力,让欣赏者产生实实在在美的享受。而光是调节摄影画面效果的调和剂,将造型用光与取景构图、画面处理、题材创新等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或精彩绚丽,或动感有力,或意境十足的美丽画面。有人将造型用光看作是摄影艺术的生命,事实确实是如此。造型用光可以渲染出影视作品的画面气氛,突出画面的质感并不断提升画面的艺术造型水平。真正的摄影师都是善于全天候运用造型用光的集大成者,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总能够在复杂的光线环境中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将电影摄影艺术视觉节奏与造型用光的有效结合,还要注重画面的影调与色彩之美,通过调节画面中明与暗的布局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产生或具有强烈对比度,或柔和平缓的影调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造型用光与电影摄影艺术视觉节奏结合起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维度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艺术作品富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2.创新造型用光技术,增强电影摄影的艺术性影视作品中造型用光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空间位置等都会对摄影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为创新造型用光技术提供了可能。电影摄影中造型用光的应用和创新,不仅关系到影视画面的效果,而且关系到整个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达。如在塑造一个冒险者从黑暗的山洞中穿梭而过时,由外到里,由浅由深,由明到暗等,冒险家的身影由清晰变模糊,欣赏者或观众的整个身心随着画面的上动态光线变化而变化,神经也开始逐渐绷紧。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画面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呈现、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高度依赖造型用光并成为影响整个影视画面效果的核心要素。如果对造型用光技术加以创新和改进,就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难以言表而又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优秀作品。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2篇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唯有电影和电视可以追溯到它们的出生年月。它们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上的综合艺术,影视艺术作为“视觉艺术”,与传统艺术一样注重造型意识,这种“空间艺术”决定了造型性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与传统艺术最大区别是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运动性。造型性和运动性统一、动与静统一,时间和空间统一,共同构成了影视美学的重要特征。

一、影视艺术的造型性

电影电视首先是一门视听艺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表达意图。画面是影视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每部影片的内容和意蕴首先是通过画面造型来表现。正如法国哲学家马塞尔?马尔丹曾经说过“必须学会看一部影片,去捉摸画面的意义,就像去捉摸文字和概念一样,去理解电影语言的细微末节。”①影片中画面造型主要是通过色彩、光线、构图等元素来表现。

(一)影视艺术中的色彩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画面造型通过色彩来表现,影片中色彩比现实中更具艺术感,不仅可以增添画面造型的美感,还可以作为影片叙事功能存在。影片《红高粱》中花轿、棉袄等大片“红色”,在塑造画面造型的同时,也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另外,色彩还可以作为导演的一种表意手段,意大利纪录片《凯撒必须死》,讲述一群囚犯在监狱中演出莎剧的故事,影片只有在他们表演时是彩色的,而回到监狱生活又变成黑白,色调的转换就是导演根据囚犯心理所营造的一种表意方式,象征他们在监狱生活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而在演出莎剧时他们的生活才是彩色的、有意义的。

(二)影视艺术中的光线造型。光线也是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无论是早期的黑白片,还是后来的彩色片,光线都是影视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导演通过对明暗光线的运用,营造意境,达到自己的创作意图。影视中用光分为戏剧光效和自然光效,形式主义至上的导演们偏向于用戏剧光效来暗示情节发展,现实主义导演则侧重采用自然光增加画面层次、完善画面造型。光线还对整部影片中人物性格刻画、思想感情表达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教父》中,导演科波拉抛弃当时盛行的三点式用光,以暗黄色光线作为影片的主色调,影片开头,马兰度饰演的教父背对镜头,始终处于黑暗中,被镜头拉出后,昏暗的顶光看不清教父的神情样貌,给人一种威严、不可撼动的教父形象。

(三)影视艺术中的画面构图。构图是画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图最能体现出影视艺术的造型性,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以及导演意图各不相同,构图的手法也不同,从而形成多种风格流派,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几何图形的拼凑深受当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影响。

一般在影视作品中,为了整体布局,导演们会运用对称、均衡、和谐等美学原则来丰富画面构图。电视剧《琅琊榜》,在构图方面值得借鉴,整部剧中大量对称、黄金分割、框架式构图,被评为国产“良心剧”。构图在塑造画面的同时,也兼具叙事表意的功能,影片《公民凯恩》中,在凯恩儿童时期,撒切尔(抚养凯恩长大的银行家)和凯恩母亲正在商讨凯恩的未来,镜头中前景是凯恩母亲和撒切尔,中景是凯恩父亲,凯恩则处于画面后景中,并被窗户框起来,这个构图不仅表现出画面的均衡美感,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关系,母亲与撒切尔占满了画面1/2的空间,整个画面主导权在他们身上,中景的父亲相对较小,表现出他对妻子的决定无能为力,而小凯恩则被放置于画面最遥远的后景中,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决定权。

总之,影视画面的造型性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段,还作为一种叙事、表意功能存在,赋予整部影片美学内涵。

二、影视艺术中的运动性

影视艺术和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时间艺术,是“动态的”,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它成为真正、自由的艺术。运动性包括摄影机画面内外运动以及内外结合的运动。

(一)摄影机画内的运动。摄影机画内的运动是被摄物体的运动。在电影的早期发展阶段,大量影片都是真实记录摄影机画面内的运动,缺乏主体创造性,通过对技术的研究,摄影机画面内的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拍摄手段,同时也能表现出现实生活中无法察觉到的小细节。

(二)摄影机画外的运动。摄影机画外的运动指通过各种运动形式,使得摄影机机位和焦距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画面增添了绚丽的艺术形式,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长镜头理论,长镜头是很明显的一个摄影机外部运动的例子,长镜头是指拍摄时间较长,具有起幅、落幅完整运用过程的运动镜头。②导演根据现场布局,灯光设置,创作镜头的运动轨迹,来达到某种创作意图。

(三)内外相结合的运动。摄影机内外运动相结合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摄影机的外部和内部的物体同时运动,既有画面内主体的运动,也有摄影机的运动。内外相结合的运动比单纯的画内运动和画外运动更复杂,更能丰富影片结构。另外,影视艺术的运动性还包括蒙太奇的运用,将镜头的衔接转化为最自然的运动。运动性是影视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影视作为一种时空艺术,必须将它的运动性放在与造型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运动性不能脱离造型性存在,反之,也不能成立。

三、影视艺术中“动”与“静”的结合

造型性与运动性是影视艺术中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但是,它们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造型性注重镜头画面构成,运动性则注重镜头画面的变化以及画面之间的联系;造型性着重影片的空间意识,运动性更加关注影片的时间意识。影视作为一种时空结合的艺术,必须将造型性与运动性相结合。造型性与运动性的结合同中国古典传统美学中的动静结合相一致,动静结合,寓动于静,共同构成影视画面的美学特征。中国影视艺术家在创作时会自觉地把中国传统美学中动与静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运用于作品中,达到诗情画意的古典效果,赋予作品鲜明的民族特色。

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武侠电影中尤为明显,李安的《卧虎藏龙》主要讲述了江湖侠客李慕白交出青冥剑,退隐江湖,从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其中最著名的片段是李慕白和玉娇龙竹林打斗戏,画面造型不同于以往武侠片,主要色彩是竹林的绿和主角衣裳的白色,营造一种干净清新的视觉效果,镜头运动时,人物立在竹稍上不动,人物运动时摄影机则固定不动,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为这段打斗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

总之,影视艺术中的造型性和运动性相辅相成。重视造型性忽略运动性,或重镜头运动轻画面美感,都无法成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所有被人称赞的影视作品,既要关注画面美感,又要强调镜头外部的技巧运动,达到“动”与“静”的真正统一。正是这种区别成全了影视艺术的独特魅力。

注释: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结构方式;蒙太奇

影视艺术是当代最具群众性的艺术之一,是通过银幕或荧屏上的艺术形象进行思想熏陶、情绪感染的一种精神活动。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影视艺术是异于众艺而又博采众艺的综合性艺术

不同于文学。虽然它们同样通过情节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但是,电影电视人物形象的活动看得见,而文学却是靠叙述和议论。

不同于音乐。虽然它也通过音响构成和谐感、旋律感、节奏感。虽然它那画面的衔接犹如音乐的音符组合。但电影(视)既是丰富的音响世界,又是画面的旋律。

不同于绘画和雕塑。虽然它们都是造型的艺术,但电影电视是“真”的活动的造型艺术。

不同于戏剧。虽然它们都是综合的艺术,但电影电视是更高一级的综合,称为“第七综合艺术”。它改变了戏剧观众总是从一个固定不变的距离和角度看舞台的局限,改变了戏剧舞台固定不变的空间局限。它,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比戏剧有更大的自由。

电影电视的综合性,使得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它打破了现实时空和舞台时空的束缚,它既可以在空间上迅速转移,又可以在时间上自由转换。电影《牧马人》,一开始的画面是蓝天似盖、大地如盘的敕勒川草原,可第二个镜头一下子就转移到了北京饭店,许景由的秘书宋蕉英在向中国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谈寻找许灵均;北京饭店房间里许灵均在剥着茶叶蛋,想起了秀艺,场景一下子又跳到了敕勒川牧场到县城去的黄土路上。可以说,人物活动需要什么空间,就可以转移到什么空间。再看时间的转换,北京饭店,许灵均从楼上眺望着天空,是现在,而随着旁白“30年了……”一下子回到了30年前,时间转换也是很自由的。

电影电视的影像,只要符合生活逻辑,只要艺术需要,就可以自由分切,可以自由组合,任何画面都可以和其他画面并列,等等。

(二)影视艺术的结构方法和结构方式及核心内容是蒙太奇

电影电视,它通过蒙太奇手段组接画面,调度音响,创造银幕和荧屏形象。蒙太奇,是法语译音,原为建筑学上的一个常用术语,意思是装配、构成。在电影艺术中,它是构成方法与构成手段的总称。有人把它说得神乎其神,其实,它不仅指镜头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对电影的各种组成要素:时间、空间、运动、画面、音响、表演、光效、色彩、节奏等的组织和综合。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那段起义水兵炮击沙皇在敖德萨的司令部的戏,影片用垂卧的石狮、抬起头的石狮、跃起怒吼的石狮三个镜头快速闪接炮击场面,隐喻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沙皇残暴的专制制度,成为蒙太奇的典范。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电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完整地叙事,可以抒情与写意,可以表现同时的动作,可以创造独特的时空……蒙太奇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十分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要打开影视艺术的大门进行电影艺术美的欣赏,它是一把重要的金钥匙。

(三)影视艺术是造型性与运动性相结合的艺术

影视艺术是在电影银幕或电视屏幕上造型,靠画面的运动使得影视形象“活”起来。因此,造型性与运动性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造型性是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美工、摄影(摄像)、导演总体构思中的造型艺术部分,乃至演员的外部造型等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在电影电视中都是通过画面反映出来的,因而电影电视的画面造型集中体现了电影、电视造型的美学特征。画面造型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又通过造型展现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画面造型性可以通过色彩、光线、构图等来表现。

电影、电视有人称之为“活动的绘画”。运动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正是它区别于绘画、雕塑等其他造型艺术的根本所在。因此,连续的运动是电影电视的又一美学特征。影视的运动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它包括客体的运动,即拍摄对象的运动,也包括主体的运动,还包括主客体的复合运动,更包括蒙太奇剪辑组接的运动,将两个静止的画面衔接起来,造成时空的自由跳跃。这些运动的复杂组合形成影视中连续不断的多变形式的运动,构成了影视迥异于其他艺术的美学特征。

当然,造型性与运动性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造型性更多地注意了每一个画面本身;运动性则更多地关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同时,造型性又不能脱离运动,画面造型的叙事、抒情、传神、情节的发展等必须在运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而运动性如果离开了造型性,就无法达到运动的目的,运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四)影视艺术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影视艺术是一种给逼真地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可能性的艺术。它能真实精确地再现事物的一切特征。这是因为:

影视的逼真性来源于影视画面的照相本性,具有直观的记录性。声音和色彩的出现,更加丰富和发展了电影、电视的这种逼真性和纪实。

影视表现的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这种直观的真实,使得电影观众不能容忍银幕上的任何虚假。影视中的道具、服装、布景、表演上任何一个细节的失真,都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审美感受。

影视表现的应该是生活的本质。影视形象如果不能体现这种本质的真实,即使画面是逼真的也是不真实的,因此,影视艺术又应该是“本质的逼真”。

电影、电视的逼真性不排斥影视艺术家的主观作用,使得影视艺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努力更接近现实,更逼真。

综上所述,影视的逼真性与假定性同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影视的逼真性靠其假定性来艺术化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假定性又以逼真性为前提,这就构成了影视又一独特的美学特征。

二、影视艺术欣赏

为了更好地欣赏影视艺术,以上我们已将电影和电视的个性与特点作了大体的介绍,那么,在具体欣赏一部影视作品时,怎样才会更感兴趣、更有收益呢?换句话说,根据什么去判断鉴别其好差优劣呢?以下几点供欣赏者把握。

(一)要善于捕捉影视作品的思想光芒

一部精彩的影片或电视,一般都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光芒”。英国的雷纳逊在《电影导演工作》中说过一句话“影片就是思想”。感染,是认识上、感情上产生共鸣的一种反映。因此,在欣赏一部影片或电视剧的时候,最要紧的或者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全神贯注地致力于“捕捉”那“思想的光芒”;也就是说,要紧紧抓住思想感情上一瞬间出现的微妙的“共鸣点”,去发现、提炼蕴藏在影、视片之中的“思想内涵”或“思维价值”。电影和电视都靠形象思维。但它提供给人们的形象,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能够给人们以不同程度的启迪。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区别着一部影视作品艺术质量的高低、优劣、雅俗、粗细,检验着创作者各方面的功力。凡是看过《牧马人》的观众,可能都会感到有一股极其强烈的内在感染力量迎面扑来。影片里并没有任何爱国主义的说教,但是,那股浓郁的爱国主义感情却洋溢于片中,使人们可以具体而亲切地感受出来,从心底激起共鸣。这里所包含的内涵,是那么深刻;可以启发人们回味与深思的人生课题与哲理,又是那么丰富。

(二)要善于把握影视作品的艺术特色

“捕捉”影片“思想光芒”的过程,同把握影视的“艺术特色”是很难分开的。当我们在看电影或电视时,也常会有另一番“感受”:尽管影片的作者通过主人公之口,声嘶力竭,耳提面命地不断点示“主题”,或者说了许多看上去很富“哲理”和“诗意”般的“美”的语言,或者“大恸”“大喜”“大悲”,但观众却往往无动于衷,反映淡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说明,影视作品特有的“思想光芒”,是要靠而且只有靠影、视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靠电影、电视本身的艺术特色,才能“反射”出来。一部谈不上什么艺术质量的影片或电视,当然也就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思想光芒”。因为一部作品的思维价值与艺术价值,总是像水乳那样交融在一起而无法孤立分开的。

一部精彩的影视片,它的主题,它所企图表达的思想与意念,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有的强烈些,有的含蓄些,而绝不是靠说教和图解。好的画面所产生的银幕和屏幕效果,将通过观众的眼睛直接作用于观众的心灵。那些艺术价值优异像上面谈到的《牧马人》《巴黎圣母院》之类的影片,就能看了令人思维踢蹑,有一股魁惑力在促使欣赏者运用感觉的综合去咀嚼,去回味,去联想,甚至去想象,去补充。

一部堪称佳作的影、视片,还必须从视觉上为观众提供真正“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电影、电视也是写人。不同的是,电影和电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有目共睹的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回顾一下我们的“观影生涯”,脑海里活现着多少生动的银幕人物形象:林道静、聂耳、林则徐、李双双……《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这类影片之所以那么感人,不正是因为它们塑造了许灵均、李秀艺和梁三喜、靳开来等鲜明动人的形象吗?

可见,有没有塑造出闪耀着“思想光芒”的人物形象,是检验一部影视作品质量高低的试金石。此外,一部杰出的影片和电视,还应提供给观众十分清晰、真实而又浓郁的典型环境和时代气氛,使观众产生“如临其境”“亲与其事”之感,这也是影视欣赏中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三)要善于审视影视作品的整体格调

一部能称得上艺术精品的电影或电视佳作,必须是真正的综合艺术。它多种艺术成分的基调、风格在作品中应该是完全和谐、协调统一的,从而互为映照,互相衬托。而且每部影视片还应该像人物形象一样,有它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整体格调是个性产生的基础;个性则是整体格调的生动体现。整体观察、局部审视是影视欣赏中不可忽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 语

对一个影视艺术的初赏者来说,掌握入门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清楚片种分类,从性质分,有正剧片、喜剧片、悲剧片和闹剧片;从体裁分,有故事片、抒情片、惊险片、推理片、科幻片、动画片等;从题材分,又有现代片和历史片之别。就创作部门而言,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美工、化妆、服装、道具、剪接、特技、洗印等;就每部影、视片的结构分析,有片头、结尾、铺垫、展开、高潮、悬念、渲染等;演员的表演,则有主有次,有“正”有“反”……因为是综合艺术,从文学结构到音乐语言,美术造型,直到音响效果,每一门都是一类学科。概而言之,宽泛地涉猎影视的这些相关领域,大量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欣赏影视艺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阚莉莉,滑晓军.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影视艺术发展[J].电影文学,2007(20).

[2] 夏光富.论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J].新闻界,2007(03).

[3] 吴建新,赵伯飞,王彩凤.试析当代中国影视文化审美价值的实现[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影美术 空间造型 民族化 场景

一、影视美术造型设计是银幕感染力必须表现的重要读解

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作为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作为银幕形象剧作的一个重要作者――影视空间美术造型,在影片视觉解读中它又是相当重要的,有时是很关键的内容。因为它是银幕世界视听效果的有机组成元素,并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意义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它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涵。所以解读影片离不开解读影视美术造型的设计和构思,解读影视美术离不开解读在广阔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影视作品。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或者在影视圈内,只解读影片的剧作情节而忽略对银幕世界造型角色的解读,这只能说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理论现象,因为佳作离不开叙事,更离不开影像造型。

影视是一门时空和视听复合的艺术,同时包容着叙事与造型形象的融合。正因为如此,影视美术师在其创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影视思维对银幕世界的造型表现显得尤为重要。银幕世界的造型表现,首当其冲的是美术师的空间造型和人物造型设计――即造型语言的设计。因此,影视美术的造型设计是银幕世界的视觉造型基础。

论及银幕世界的视觉造型,必然涉及到影视美术的空间造型、人物造型、造型语言等方面的造型要素。而空间环境、人物化妆、服装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对比与变化、和谐与统一的构成关系,使造型要素具有一种造型语言的功能。我们知道,造型语言主要是由形语[景语,物语。人物形态及其化妆,服装造型等信息]、色语[色彩,色调语言]、时语[时间媒介,时间信息体等]、光语[光影,光调]、音语[音乐,音效等]、景语[情调,意境]、人语[个体或群体语境信息,非指人物口头言语]、图语(构图,画面]、动语(运动媒体,动势媒体]等要素构成。因此,作为影视语言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造型语言,其结构,气质便具有某种叙事性质的银幕影像剧作意义。

所以,从影视美术造型设计角度解读影片,如同从影视编剧,影视导演艺术,影视摄影艺术等角度解读影片一样。是电影美术家们理论研究的主要命题之一,同时也是有志于电影艺术发展的学者,通过电影美术之门步入电影艺术殿堂的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然,要通过影视美术造型之门解读影片。首先要认真理解影视美术,认识、理解影视美术概念和定义,了解影视美术设计师及创作任务,了解现代影视对影视美术设计的新要求等;第二,要全面理解银幕造型世界的“空间”概念、造型要素及其包容的诸如思想、文化、情感、心理等抽象方面的丰富蕴涵在银幕艺海里的多层面表现等等;第三要深入认识、理解“银幕影像剧作”的真正含义及其与影视文学剧作的区别,认识、理解影视创作上的主要艺术特点、银幕造型世界里剧作上的多元化结构和表现上的多重技巧。

二、影视美术造型必须服从银幕总体和有机统一的规划

一部影视作品的总体造型设计构思的形式与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创作思维方向的正确,还取决于影视空间美术师对空间造型构成要素的理解和选择,以及构成各个局部空间要素的多样有机统一。

所谓总体造型设计,具体讲,就是美术师从客观上俯视全局,对人物形象和空间环境等进行认真细微的全面分析理解,对影片的整体艺术结构形成一个总的构思,从微观上将总构思通过空间组织和构成,以及人物造型,道具形象的设计,转换成影视画面造型因素,形成一个总的设想。两者的关系:总构思是总设计的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设想是总构思的创作结晶和成品。

总体造型设计,既是影视美术师创造活动中统观全局的、系统的影视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过程,又是具体造型设计中的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系统立体的造型设计方案,宏观角度的总构思,是微观角度的总设想的造型指导,微观角度的总设想是宏观角度总构思的体现和延伸。由此可以说,总体造型设计是电影美术设计的灵魂,是未来影视效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不同题材内容,不同主题思想,不同风格样式的电影作品,构成总体艺术空间造型的内容、形式、特征以及构成方案的完全不同。一部影视作品总体艺术空间的设计构思的形成,往往取决于美术师对剧情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综合分析和对生活的强烈感受,取决于对剧作家和导演创作意图的深入细致地研究。美术师将感性素材通过理性思考的梳理,逐步导入影片整体空间造型的创造思维范围之中。

影视美术的总体造型设计要求成为影视艺术展示作品内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完美造型的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同时又要具备艺术空间造型形式的独特魅力。因此影视美术的总体造型设计原则是:艺术空间的整体性,影视时空的连续性,景人一体的融合性,造型语言的参与性,创造意识的大众性。

总体造型设计的构思完成,来源于影视剧本及其风格和样式。导演对未来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是美术师进行总体造型设计的导向性创作依据,但更为重要的是美术师的总体造型设计的构思形成,则取决于美术师对剧本和未来电影作品独特的艺术思维及对导演、摄影等创造意图的综合理解和共识。

很明显,一部影视片的总体造型要明确。具体来说,一是依据剧本的造型设计的指向性创造意图要明确,二是艺术表现的手法和方法要具体,构成大的块面和逼真的细节,不但要强调画面形式感,而且在总体造型设计上也要有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对人物个性的描绘内容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影片的外部形式风格。所以,美术师的总体造型设计是全片美术造型设计的灵魂,是影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因此,从影视美术的角度,参照未来影视片的整体,结合影片主题、人物、风格、样式等因素的需要所进行的总体美术造型设计,是电影美术师首要的和基本的创造任务。

三、影视美术造型设计必须构成银幕视觉大容量混融效果

在四维空间中,导演和摄影可在美术师提供的运动着的空间环境中和体现空间不断变化着的时间里,用多个角度自由运用各种摄影机镜头,采取推拉摇移、正反仰俯、加快放慢等手段,进行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电影画面的构图拍摄以及利用电子高科技手段,合成高妙的、异常真实的、扣人心弦的电影画面,也可简述为:以不同景象的视点。去展示视角的画面。

场景空间美术造型设计是在总体造型设计导引下的艺术成功,是人物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的综合体,它不但承载着地域、时代、历史、民族、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地 位、职业等各方面人文领域的重负,而且还包含着人物思想、情感、心理、心灵等方面的人本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它们还要承担起多元融合,突出重点的艰巨任务等。因此场景造型空间设计必须要有多义性。那种单一的造型空间的说明性、衬托性,是影视剧时代的任务,绝非现代电影美术师的高标准、高水平要求。

构成空间的多种造型元素,形成了银屏世界里的视觉语言信息环境,这个视觉语言信息环境,不仅含有物质空间层面的语言功能,同时也具有参与塑造刻画人物、参与银幕影像剧作情景,昭示影片主旨层面的多重语言涵义和信息功能。它和影片的风格样式是统一的、和谐的、相辅相成的。构筑具有某种艺术风格和个性特色的造型语言环境,就需要体现在总体造型设计中,有时体现在场景空间或场段空间之中,有时体现在全片的色彩配置和色彩基调的组织安排里,有时则体现在人物造型的细节表现当中。

四、影视艺术塑造必须产生银幕视觉感染中的精密逼真效果

在整套系统化的立体造型设计中,总体造型设计与分场空间造型设计在气氛营造方面的统合关系(场景的层次、气氛、色彩、基调、意境等方面的氛围组成内容),人物造型与场景空间环境之间构成关系,蕴涵上的一场景空间的单层面与全片总体空间的多层面的融通关系,区域空间和场段空间的构成关系等等,都要包容美术师的总构思和具体造型设计的设想之中。

系统化立体造型设计还要包容对电影画面的构成、银幕影像剧作等方面的造型思维,即景――人,景――画,景――言,景――剧的四个合一。这些方面,不仅是电影美术造型设计中的具体构思内容,而且也是美术师在艺术创造中不可缺一的造型设计的奋斗目标。

传统上被广泛认同的概念是,电影是照相式的物质复原,如美国的好莱坞的西部片,家庭,德国的言情片,法国的心理片,日本的警匪片,中国的历史片,意大利的社会片等。无论是空间环境的造型细节,还是人物的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都给观众亲临其境的感受,甚至是生理刺激。银幕世界里这些视觉冲击力经过调动观众的思维,升华为艺术上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认识人物,理解主旨的目标。

逼真的纪实效果,并不排除某种造型形式的追求、提炼和加工。因为银幕世界里的艺术造型不等于自然的复制,原始的抄袭,而是美术师对空间组织、造型设计的有机构成,而且也是逼真的,给观者一种艺术形式上的审美享受。

因此,现代电影对影视美术设计的要求逼真精密的意义并非是单一层面的,而是多层面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种重复原始自然的生活逼真,绝不是艺术上的逼真纪实。

五、影视艺术造型设计在银幕上必须展现的民族化文化倾向

虽然现实社会生活中涵盖了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但是不同的影视作品的银幕表现,文化主题的内容表现的侧重则有所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及其宗教文化,是美术造型文化的母体,电影人物的造型包括服装的文化信息来自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母体之中,加之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因此,美术造型是可视性的服装设计刻画人物,创造银幕艺术形象的重要媒介。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5篇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

1.绘画(l)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2.雕塑(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③造型性与表现性的融合。

3.摄影(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

(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①高度的纪实性;②主题的创造性;③光与影的结合。

4.书法(l)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线条与组合;②具象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三)实用艺术

1.建筑(l)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建筑的基本特征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洞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园林(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2)园林的基本特征①浓缩的自然2②综合的形式;③意境的追求。

3.工艺与设计艺术(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设计;②环境设计仍视觉设计。

(3)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实用与审美;②物质与精神;③技能与创造。

(四)表情艺术

1.音乐(l)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表现力的因素。

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以及高青、中音和低音;从歌曲角度可分为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等。器乐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器乐作品可分为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在演奏(唱)方式上有独奏(唱)、合奏(唱)、重奏(唱)、齐奏(唱)等。

(2)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①情感性;②想像性;③多义性。

2.舞蹈(1)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2)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动作性;②抒情性;③节奏性。

(五)语言艺术(文学)

1.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1)间接性;(2)广阔性;(3)想像性。

(六)综合艺术

1.戏剧与戏曲(1)戏剧是指以舞台演出为存在形式,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的艺术追求,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戏剧的分类,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主要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

(2)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2.电影与电视(1)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属于大众媒介,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电影的主要样式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其中作为电影艺术最主要样式的故事片又可作进一步划分。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影视;造型艺术;色彩;表征

影视艺术不仅是综合的艺术,也是造型的艺术。相比较而言,文学是以文字在想象中完成表意的,影视艺术则是“以型表意”[1]的。造型是指“在特定视点上,通过形、光、色等空间元素来表现人、景、物,塑造视觉形象。如果镜头是指影视画面创造的过程,那么造型则是指影视画面创造的成果。”[2]优秀的影视作品,造型形象的塑造即是对造型形象在时间、空间和运动上的协调,是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有效利用,也是色彩、光线和构图等方面的努力追求。色彩在影视艺术中是很重要的造型元素,其色度、饱和度、明亮度等影响着造型形象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功能表征。

1影视造型中色彩的功能表征

自人类发明影视媒介以来,影视艺术的发展足以佐证影视也是色彩的艺术。色彩对于影视造型的创造起着特殊的作用。色彩的运用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还原、复制,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此种表达和彼种表达相互塑造着影视艺术中造型形象。同时,影视中的色彩不是一种简单地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表现,而是一种自觉的审美元素,影视艺术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加工、处理来创造观众喜欢的造型,甚至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效果。色彩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影视艺术手段,作用自然重要。一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3]影视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途径是多种的,创作者既可通过情节、细节、人物动作、语言行为、解说及字幕等方式来塑造、刻画、生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情感状态,创作者还用色彩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取得同样的效果。陈冲导演的影片《天浴》中,从秀秀穿的碎花裙子和所戴火红的围巾,来表现秀秀单纯又热烈的性格,苹果、蓝天、绿草、雪地充满着向往和诱惑性的色彩,所有这一切色彩,都是作了符合秀秀身份的精心安排,在多重组合的色彩中,让人感受到年轻单纯。二是“表达人物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4]色彩既可表现剧中人物对环境对事件的主观感受,传达人物内在的情感和体验,又可用来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影片《英雄》中黑压压的秦国军队、黑压压的铁剑与大红的赵国服饰,色彩对比极富冲击力,似乎庄严而带歧视感的黑色和正义感的红色整传递给观众强烈的主观感受。三是“渲染特定的环境与气氛。”[5]这一作用是影视艺术中常用的手法。影片《黄土地》里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为表现生存的严酷、生命力的顽强营造了典型的环境氛围。四是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色彩是绚丽多变的,它的表现力又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色彩的运用也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在每一部影视作品中,它都应该带有一定的整体性,也就是所谓的色彩基调。”[6]五是表现创造作品的象征意味。不同的色彩有其不同的象征意义,既是同一色彩,在不同的作品中,甚至在同一部作品中的不同运用,其象征意味也可能完全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部曲:《蓝》《白》《红》,其中的三种颜色正是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象征自由、平等、博爱。蓝、白、红作为影片之名,寓示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总体基调,影片中的色彩采用了表现主义手法。不同的导演对色彩的运用也有着不同的感受。就像中国第五代导演在创作的总体艺术特色力蕴含着对色彩的充分运用,他们“执著地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追求构图的力度、意向的丰富和色彩的饱满,并通过突兀的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哲理思考、独特感受和艺术上的追求”。[7]

2色彩“两兄弟”:黑色和彩色

色彩包括赤、橙、黄、绿、青、蓝、紫以及由这些颜色相互结合而产生的颜色,体现在影视艺术中,就有了黑白电影和彩。由于影视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经历了长期的黑白时期。“虽然黑白可能被当成‘无色彩’,但事实上,它是各种不同深浅阴影的完整调色板或目录。就像景框的二维空间一样,黑白是一套有自己的意义的系统:它的限制正使其艺术成为可能。”[8]“黑白是一种具有想象力深度的色彩。黑的表现力充分体现在由黑至白的广阔的过渡色地带,即所谓灰。各种有浅至深的灰色在色彩造型上打开了一条别有韵味的道路。丰富的灰度构成了一个素朴且具变化的世界。”[9]和彩色相比,黑白似乎存在先天的不足,在还原真实世界上不如彩色那么逼真,但有人对黑白色情有独钟。费里尼说过:“烂片常偏好彩色,你可以想象那五彩俗丽的颜色如何把人的想象力窒息,你越想模拟现实,就容易陷入模仿的假象中。”[10]可见,黑白有黑白的优势,黑白影像的巧妙运用会更加逼近现象后的真实状态,对色彩的捕捉可以呈现深层意蕴。彩色,是根据颜色的色度、饱和度和明亮度来定义的。色度定义出特定颜色对基本参考色的关系。饱和度指示出一个特定的彩色颜色和最邻近的彩色颜色有多大的不同,与灰色有多大的不同。明亮度是散发或反射出多少光。彩色是五彩缤纷的,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再现,对现实更具表征作用。彩色技术的发明和进步使一些电影人试图把现实世界用彩色的影像表达出来。米•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十一个使用彩色的经典例子。影片中,导演用喷漆改变了许多景物原有的色彩,使之在色调上形成统一,并因此造成强烈的情绪意味。被改造后的彩色世界,一方面极为有效地表现出环境中的饥饿感;另一面作为人物内心世界外化的一种形式,对任务的复杂心理有力地呈现出来。米•安东尼奥尼曾就彩色的运用说过:“对色彩影片必须有所作为,要去掉通常的现实性,代之以瞬间的现实性”。著名导演张艺谋,被评论家评为视觉英雄,这种评论的主要依据就是张艺谋对色彩的极尽运用。从《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色彩成为最具标志性的表征手段。因此,黑白和彩色是两个相对对立的色彩系统,在不同的情境下,能成为影视艺术有效的表征,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不同审美需求。

3结语

影视艺术的造型形象是由各种造型手段共同完成的,色彩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影视艺术的色彩因其媒介的运动性、立体性、时空流转性等特点而大大不同。黑白和彩色“两兄弟”,独立运用会产生独特的韵味,也带给观众不同审美感受;两者的结合也同样具有塑造完美造型形象的力量。当然,能否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跟创作者的色彩观、题材类型、造型要求等有极大关系。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优秀的影视艺术创作者,如何在作品中运用好色彩,除了认识色彩的特点和功能外,在实践中探索色彩的规律才是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2]盘剑.影视艺术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3-44.

[3]陈卫平.影视艺术欣赏与批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12.

[4]王晓玉.中国电影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12.

[5][7][8][9][美]布鲁斯•F•卡温.解读电影[M].李显立,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17,225.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 ; 综合性 ;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82-01

影视的诞生与发展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出现电影、电视这两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就影视的技术性而言,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当这些现代科学成果不断地被迅速吸收到影视艺术的制作中,便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日益丰富,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媒介,经过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共同构筑起令人瞩目的影视文化,而影视文化本身涉及到传媒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各种社会科学领域,它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综合性文化,因此,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与人文科学、科学与艺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此外,影视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吸收各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并充实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上。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化、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当这些艺术元素进入影视之后,便被融合改造,形成了影视的新特质,使影视艺术成为了一种可独立的艺术,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将其他艺术的精华吸纳到自身的系统中,固然是由于影视作为最年轻的艺术种类,它必须向其他早已成熟的艺术样式学习和借鉴经验,更重要的是,影视本身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既是静态艺术,又是动态艺术,既是再现艺术,又是表现艺术,正是影视艺术自身的这种集大成、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影视艺术必须是一种集体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剪辑、美工、道具、服装、化妆、录音、音响等多种职能部门的艺术创造者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影视艺术还深受文学的影响,电影与电视从文学中汲取并借鉴了许多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故事片、电视剧和电影专题片深厚的文学底基。影视艺术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剧本在整个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继而,文学的各种体裁都对电影与电视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影视艺术向诗歌学习,产生了抒情性的诗电影,如美国的《金色池塘》,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我国的《黄土地》、《我们的田野》等。影视向散文学习,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电影、电视向小说学习,产生了小说电影和小说电视,如苏联的《战争与和平》,我国的电视连续剧《围城》、《雍正王朝》等。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8篇

新媒体艺术具有实验性、综合性和当代性的特点,它是探究思想理念与科技最前沿问题的学科;新媒体艺术借助当今最先进的科技、媒体手段,对哲学与文化提出问题,是对当下美学、社会学、观念、现象与存在等问题的探究。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新的学科方向,重新探索建构新的教学体系是我们的任务。

新媒体艺术是美术学范畴学科,但是以往的国油版雕等教学体系已经不再适合新媒体艺术专业的需要,因为时代和媒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建构的新媒体艺术教学体系是以造型语言转换为主体,对素描、色彩、雕塑、综合材料、装置与公共艺术以及互动媒体艺术等课程为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研究。我们的教学中心是实验影像,其中分为影像艺术和新媒体实验电影课程。影像作为流动语言的视觉方式具有独特性。

从我们的总体教学体系中,装置、互动媒体艺术、综合材料与流动影像的结合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概念“新媒体实验电影”。这样一来,流动语言中的影像、电影和互动、装置的结合,将出现新的可能性:一是视频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二是装置与视频相结合;三是多屏与多维画面以及虚拟画面;四是为视频加入了参与和互动的元素。

实验影像教学的基础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最大的培养电影艺术人才的基地,我们的新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电影教学平台中,所以我们的发展定位偏重“实验影像”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影像艺术和新媒体实验电影。

对实验影像的教学,我们有针对性的安排了基础课的训练,例如“造型语言转换”、“综合材料实验”、“装置与公共艺术”和“互动与媒介艺术”等课程。

造型语言转换

造型语言转换,是新媒体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一个出发点,此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考方式,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技能。在美术学范畴面临着数字与信息时代而迎来的新媒体艺术,我们从传统的国油版雕等造型语言中走了出来,今天的当代艺术主要通过造型语言的转换把传统的媒材以及视觉符号转换成当代的语言方式,从方法上入手,如:大与小、形与型、凹与凸、内与外等的转换;从材质入手,分为:自然物质和工业产品等。它不仅局限于视觉,而是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的体验与知觉发现一种新的审美视角。所以,在造型语言转换概念中,我们涉及到装置与公共艺术、 互动艺术、 影像艺术以及新媒体实验电影等等。

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各个课程里都将造型语言转换这种创作的理念融入进去,试图将学生们的基础训练和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造型语言转换”不只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的名称,更作为教学的理念深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就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新媒体艺术造型基础(素描)”来说,同样利用素描这种传统的手段,训练学生对“型”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型”本质问题,将创作的观念融入到绘画中,使作品从形式到内容具有全新的面貌。

例如:07级新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姜海洋的静物作业“新媒体造型基础素描课程”,他在静物素描中,利用造型语言转换的方法,将静物中的一个造型元素“陶罐”在素描中通过各种材质进行转换。如果按照传统素描静物写生的方法,我们在画面里看到的,会是在光源照射下的静物上,着重刻画物体的形态,并注重它的质感、体量感以及空间感。而姜海洋的作业,却是从观念上去进行创作,画面中的陶器与金属材质互换,在视觉上产生了既有质感,又将形体进行了表现。在理念上,画面反映的是时间上错位,也是时间、空间上的一种转换,两者都代表着时间的痕迹,一个是社会的,另一个是文明的,让陶器与金属互相转换。这样的素描作业,与传统的素描写生相比较,不仅融入了作者的创作观念,而且又使画面多了生动感和趣味性。

陈艺轩同学的新媒体造型基础素描课程作业,利用“造型语言的转换”的方法,将人物素描作业中的“人”作为一种创作的素材,作者在仔细观察模特的同时,考虑到创意上的表达和构图的需要,最终只选择了画人物的头像。在对她头部不断深入刻画的同时,虽然看起来有温柔唯美的一面,但生活在今天的信息与高科技时代,也可以说人也有机械式的一面,比如在生活节奏的一面,人们如同上了弦的机器一样忙碌。在作品表现中,既表现机器的冰冷一面,又表现了女人脸上的温和,它们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差性。这种训练将在今后的实验电影以及电影的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电影的视觉语言。

这样的作业训练既解决了素描基础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头部的体量感、比例、质感、画面的黑白灰关系以及空间感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又使作品在创意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综合材料实验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循序渐进的掌握不同材料、材质的特性,比如:自然物质中的石、土、木、水等材质,以及工业产品的素材,研究它们在视觉中的应用范围的可能性。举个例子,宋冬的行为作品《哈气》;哈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现象,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哈气产生的水分子也可以成为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比如它在不同的温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温度足够低时,呼出的哈气可以慢慢形成固体形态――冰;可当温度稍微升高,固态的“哈气”又转换成了液态,并最转换为其原始形态――气态。通过这样对物质、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学生们掌握它的性质。这样在新媒体实验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既能够将当代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加入到电影的创作中来从观念上提高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能够利用不同材质的物质,充分发挥其特性,为电影前期拍摄制作相应的场景和道具。研究生丁怡和马忠统共同创作的作品《墨相》,将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过程作为其影像作品中的主要元素进行表现,这正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特性;本科生张懿的作品使用空气的运动“风”作为其影片中的主要造型元素,甚至是影片的“人物”来帮助自己对主题进行烘托来表现作者东方理念的阐述。

装置与影像

在通过造型语言与综合材料的训练之后,学生们从思维上已经完成了转变,对各种材料也具备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在作品的创作上,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装置作品的能力。装置,是当代艺术中最常见,所占比重较大的艺术表现方式。装置艺术作品是利用空间,通过形态延展出多元的时空,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装置作品不但要考虑作品本身的观念性与创作材料的结合,还要考虑装置与空间的关系、装置作品与人的关系。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从静态到流动(影像到视频)语言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的创作将正式过渡到影像创作阶段,在进行影像创作的时候,能够用基础课学习到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甚至将“装置”的概念和方式同时引入到影像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使影像艺术更在连续与流动画面中,用独特的形态与视角充分的表现创作意图。

实验影像教学

实验影像教学分两个大单元完成,一是影像艺术(Video Art);二是新媒体实验电影。前者解决流动的视频语言方式,后者是在掌握流动语言之后对更高要求的视频语言的内在关系和它与装置和多屏的展演以及与观众的参与

和产生互动。

影像艺术

对影像艺术的研究应当首先了解影像艺术的基本创作语言和实践类型,同时了解和掌握影像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以及重要艺术家和作品。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才能在强化艺术理论常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眼界,并且在作品实践过程中去坚实自己的艺术技能。

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的视频艺术,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步入了数字图像时代,数字图像制作技术已逐渐成为当代视频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数年来的视频数字制作技术的实践和发展,特别在今天的创作中已经逐渐形成了数字图像制作体系。如数字平面制作、数字视频合成、数字视频剪接、3D数字图像技术、3D接景绘画、3D视频特效、数字视频调色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软硬件知识,以及采用数字化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进行影像艺术的创作,还要掌握影视后期的剪辑与合成技术,同时具备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8

新媒体实验电影

传统的电影或影像艺术,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单一屏幕对视觉的作用。装置艺术和影像装置艺术的兴起,也使多屏幕展示成为一种可能。多屏幕,让我们创作作品时具有了更多表现的可能性,将影像的内容和空间一同作为创作的元素,融入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多屏幕的视频展示方式,扩大了视觉的空间,并丰富了人类对多屏带多维的思考方式。

互动媒体艺术与新媒体实验电影是集影像与交互手段于一身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互动媒体艺术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当今社会在信息传达领域向简洁化、高技术化和更加人性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江扬创作的作品《延承》,是在人的参与中实现声音与影像的互动的作品,通过人的参与使图像产生变化。将来在实验影像艺术中,交互的元素语言方式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存在,从而成为促进实验影像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体验与知觉

传统的电影欣赏方式只是被动的看,被动地接受导演带给我们的视觉信息。然而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互动的要素已经开始应用与媒体艺术的创作。观众在观看互动媒体艺术作品的时候,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成为了引发作品开始运行的关键因素,甚至观者成为了艺术家作品的一部分,有些作品还会因为观者的行为而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或者是作品完成的“终结者”。不久的将来,我们预测互动的要素将会介入电影的创作当中去,通过观众自身的体验,从而带来不同以往的单一视觉体验,而达到全方位的知觉的体验。

艺术家Rafael Lozano-Hemmer的作品“Body Movies”(身体电影),利用投影仪投出的大型画面,在日本ICC媒体艺术中心与人互动。当人们走近投影灯装置区域,人的影子在屏幕中出现。这种特殊的拍摄与投影技术使影像中既有真实的人物形态,也有超大的虚拟影像,使影像具有特殊的魅力。巨大的人影使人获得和空间对话的权利。

新媒体实验电影的可能性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综合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2-01

影视的诞生与发展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出现电影、电视这两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就影视的技术性而言,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当这些现代科学成果不断地被迅速吸收到影视艺术的制作中,便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日益丰富,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媒介,经过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共同构筑起令人瞩目的影视文化,而影视文化本身涉及到传媒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各种社会科学领域,它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综合性文化,因此,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与人文科学、科学与艺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此外,影视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吸收各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并充实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上。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化、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当这些艺术元素进入影视之后,便被融合改造,形成了影视的新特质,使影视艺术成为了一种可独立的艺术,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将其他艺术的精华吸纳到自身的系统中,固然是由于影视作为最年轻的艺术种类,它必须向其他早已成熟的艺术样式学习和借鉴经验,更重要的是,影视本身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既是静态艺术,又是动态艺术,既是再现艺术,又是表现艺术,正是影视艺术自身的这种集大成、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影视艺术必须是一种集体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剪辑、美工、道具、服装、化妆、录音、音响等多种职能部门的艺术创造者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影视艺术还深受文学的影响,电影与电视从文学中汲取并借鉴了许多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故事片、电视剧和电影专题片深厚的文学底基。影视艺术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剧本在整个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很作用。继而,文学的各种体裁都对电影与电视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影视艺术向诗歌学习,产生了抒情性的诗电影,如美国的《金色池塘》,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我国的《黄土地》、《我们的田野》等。影视向散文学习,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电影、电视向小说学习,产生了小说电影和小说电视,如苏联的《战争与和平》,我国的电视连续剧《围城》、《雍正王朝》等。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流变;新媒体艺术;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电影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16-02

一、当代艺术流变

当代艺术形态在实现各自独立的语言和社会任务时,也在信息时代互相渗透影响和发生变化。当代艺术流变的结果是产生出一种新的影像艺术:它是以追寻自由价值的当代艺术、叙事性的影像艺术和高科技数字影像技术整合起来形成的一种当代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新传媒时代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它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传统和现代艺术媒介的界限,整合了造型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网络艺术等所有现代艺术形式,是一种跨学科、多媒介的综合艺术。新媒体艺术的雏形以活动影响为特征的录像艺术和电影实验短片两种类型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表现手法更趋多样化,很多艺术家将无意识流的表演和各种非意识流的观念通过电影胶片重新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景观,并将其特意选择在一个相对有联系的空间中放映,形成空间化信息,设法开发人的潜能,产生出传统电影和电视无法达到的表现力和体验力。这种新媒体艺术流变虽以电影影像的表现形式为开端和基础,但在很多方面又超越了常规电影。这种当代艺术载体的融入,多元混合的视觉表达,观念造型的直接叙事,以及前卫性的表现形式为当代电影的探索发展提供了诸多形态和语言上的借鉴,也启发了当代常规电影美术创作的美学思考和语言表达。因此,在新媒体艺术观念和手法的影响下,当代电影艺术语言有所转向和吸收融合。

二、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的表现形态

电影美术设计的美学思维既表现在一部电影的总体设计上,又体现在局部某个场景、道具、人物造型和镜头画面上。电影美术设计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中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将其设计美学理念进行宏观系统的分析总结,其设计观念和美学思考也遵循着当代艺术哲学思潮。当代电影美术和传统电影美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表现形态已经超越其视觉美学和空间美学的范围,它不再是简单的历史还原和造型游戏,而是将其设计化、象征化和寓言化,使其充分传达电影作者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美术形态游弋于再现与表意之间,创作思维徘徊于守正与反叛之间。摒弃、超越现有的形式成为艺术创新的追求目标,差异化的美学影响着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的审美结构,具有着艺术的时代创造性。

当代艺术的美学是多元性的,相辅相成的,因此当代电影美术设计不是单一的美学观,而是多种美学观的多元共生,其审美特征也从原有的美术模式分化出来,并对整个美学格局产生影响。人们可以看到,电影美术的魅力并不一定在为故事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背景,有时也存在于自由的表意之中;电影美术造型并不仅限于塑造典型的环境,有时更存在于情节冲突和精神内涵的表达之上,其所具有的时代精神蕴含于叙事和情感的内在性中,更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形式特征。

在电影发展过程中,银幕造型一直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作为构成元素,直线透视、镜头构图、光和色彩处理,在很多画面中能看见特殊视觉美感的绘画作品的影子。在卢米埃尔的影片《水浇园丁》是受刚丹画册中的漫画《浇水人》的影响并把其转换成银幕造型的;雷诺阿电影《法国康康舞》把法国印象派绘画手段和形式运用在镜头画面中;爱森斯坦在影片《伊凡雷帝》中,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悲痛》的构图,但在与《悲痛》截然不同的形象体系方面加强了镜头的情绪感染力;英国影片《哈姆雷特》、《孤星血泪》、《送信人》、《苔丝》等,继承了西欧古典绘画传统,画面以严谨、典雅、细腻的古典美见长;在黑泽明的影片《梦》的影像造型上运用了梵高的笔触和质感,让人分不出是在画作还是在景物之中;第五代导演的《黄土地》吸取了油画家尚阳的西北黄土地系列油画的构图元素;《罪恶之城》中给演员的不同的用光把演员从背景中抽离,还原原著漫画的黑白两色局部施加单色彩的风格;叶锦添在创作《夜宴》的美术造型时运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画面风格,强调明暗对比,把物体完全沉于黑暗中,再用集中的光把主要部分突出出来,使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形体结构厚重,加重其戏剧性的视觉光效;《潘神的迷宫》导演受西班牙画家戈雅的黑色系列油画影响,将其色彩风格采用到影片中,使电影充满着黑色和邪恶的魔力,甚至在影片的具体场景中,大厅的壁画直接挪用了戈雅的作品,使影片的反战主题得到深化;电影《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故事直接来源于荷兰绘画大师杨?维米尔的同名油画作品,影片中的画室、客厅、厨房、卧室、街区小巷、菜市场等等场景画面的构成,空间色彩的运用,影调的氛围等,都是直接运用的画家的造型意识与艺术风格,使影片充满了北欧的民俗风尚和特色,使静态与动态,绘画与影像、平面与立体的置换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电影《戈雅》取材于西班牙绘画大师戈雅,影片在表现戈雅生平中,直接把戈雅的油画作品的情节、造型换成舞台立体造型,再用镜头语言转化为电影,在如梦似幻的光、色、调的变化中展示画家的心灵世界;影片《弗里达》中,把弗里达的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和影片的超现实表现手法融合一体;格林纳威喜欢将不同的艺术门类纳入电影的表现形式中,善于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借鉴,在影片《画师的契约》中他探讨了电影与绘画的关系,在影片《厨师、强盗、他的妻子和他的情人》中,其中厨房小伙计采用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画中的姿势,看似是对古典绘画造型的模拟和照搬中,实质上使电影充满了关联性的可能,内涵更加丰富;影片《绿茶》中,美术师韩家英把平面设计思维和字体元素运用在电影美术设计中,酒吧的玻璃里重叠的残缺的汉字增加了剧情的迷离与恍惚气氛,把电影美术的视界从绘画延伸到了现代设计领域。

当代艺术的形式与流派更为多样性更为广泛。美国新锐女导演茱莉・泰摩的影片《提图斯》中,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解构,在古代的场景、道具、服装的设计中出现了许多现代元素,宫殿、服装、摩托车、枪械、可乐等现代用品,其中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造型素材,运用并置、对比、交错、渗透等手段,打乱时空加以重组,在造型上进行一系列非常规安排,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风格。导演蒂姆.伯顿在其影片《理发师陶德》、《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僵尸新娘》、《爱丽丝梦游记》等一系列影片中运用其一贯的手法,夸张的人物造型、幽默、柔情和恐怖混合的恰到好处,被人称为哥特风格。影片《狗镇》采用极端的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着重设计本身创造另类的舞台表现空间,最大限度的表现出一种简化美学和减少美学,通过对现实生活环境的重新组织、简化,达到极简主义的艺术风格。《秋菊打官司》的“偷拍”是纪实风格极化的一种表现,质朴的拍摄手法,营造出真实的气氛把现实主义造型引向极端。《发条橙》中“奶吧”的造型与《3 idiotes》中座椅的造型充满了波普主义风格。《弗里达》以人物活动影像和美国各地标志建筑景观的拼贴构成,更是波普主义的延续。《三峡好人》及《让子弹飞》中用一些象征性符号和大量沉重的现实隐喻,充满个人意愿和表现观念的随意性和戏性,为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表现。个人化叙事化设计也在延承传统电影美术理性基础之上进行探索,《那山,那人,那狗》和《暖》采用的极富诗意的自然空间造型,如诗如画的美术意象映像出普通小人物对生活的感悟;《双旗镇刀客》中西部小镇的简洁个人化的独特造型,使故事更惊心动魄、意境完美;《东邪西毒》中虚虚实实的空间造型虚幻诡异,超然于世;《卧虎藏龙》中尽可能挖掘中国古典异质视觉文化;《英雄》中色彩造型的双重译码,极色表意等等……这些独异的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突破了美学的专制和实现了多元化的创新。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数字特技虚拟电影美术设计还包含了当代技术美学,突破了传统造型手段和时空向度。影片《阿凡达》以虚拟的空间美学代替了实体的视觉美学,给观者带来在传统空间中难以获得的感官愉悦和精神享受。数字化模式为影像空间带来充满活力的新的技术品质和审美维度,这种新的美学冲力,将广泛的渗透到当代的电影美术创作中。

总之,艺术形式的创造和理论的形成与更替无法避免和拒绝世界变革的影响,在世界日新月异的现象影响下,在当代艺术领域里,艺术流变的各样化给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的艺术表现带来新的色彩。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的审美思维包含了文化、差异、置换、神话、分极等思维,它们为电影创作尤其是银屏造型设计带来了无限创造潜能和审美视野,也创造了造型审美,情趣审美和叙事抒情于一体的银屏新景象。

三、当代电影美术的发展意义

艺术是创造,是探索未知,是创造表现视觉空间的新方式。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锐变和发展。当今电影美术设计的主流依然是传统的写实的手法,但这并不能反映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的本质,更不能代表当代电影美术设计美学的发展方向。当代电影美术设计从传统常规的电影美术形态设计到新的差异性和解构性的超前设计,再到包容性的相互渗透的多元共存的状态,由此进入新的电影美术时代。新的美术精神使电影美术设计更富有深刻意义和内涵的艺术,更富有表现力和观念性的艺术,并将会超越电影本身。

在艺术创作中,先锋设计与主流设计之间存在的矛盾显示着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互补偿和平衡。当代电影美术设计与传统电影美术设计并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各种银幕空间造型形式和理念相互吸收、相互融洽,并最终丰富了电影艺术的面貌和文化功能,使当代社会中人丰富复杂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情愫在电影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和满足,其站在兼容并包的角度和对现时文化情愫高度整合的艺术经验和美学思维上,对当代其他领域的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视觉造型;艺术特性

引言

随着世界动画的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动画产业也呈现出发展迅速的态势。但是当前我国动画产业的视觉造型设计严重缺乏娱乐性和时代性,在最近几年中国的动画里,几乎找不出具有代表性的角色造型,究其原因主要是是大部分作品没有突出当今的时代性,角色性格设定不够鲜明,角色造型和动作设计显得低幼化,视觉审美效果和文化感染力较弱。如何提高中国动画设觉造型的水平,建立中国动画电影特有的视觉语言风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动画艺术诞生的主要魅力在于其娱乐功能。优秀的动画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寻常的乐趣和视觉体验,正是这些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动画形象,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一部动画作品如果没有鲜活的动画角色形象,它不会产生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动画造型创作的关键不仅仅是绘制出角色,更重要的是给每个动画角色赋予独特的活力和艺术魅力。如何实现中国动画行业整体的繁荣和蓬勃发展,是业界近几年以来一直争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动画从业者的想法都侧重于创造完美的动画产业链来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现在更根本的问题是提升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提升中国动画电影造型创作的水平。中国动画电影的视觉造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国产动画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1完善受众群体的划分

动画电影不应该简单地等于儿童电影,而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艺术类型,动画电影是通过特殊的叙事和动画角色来进行表演独特形式。中国动画片一直以来以儿童电影和赋予教化意味的电影为主,附有很大的说教意味,从而导致了受众群体范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当前收视率较高的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影片在角色设定和人物视觉造型的设计上都偏向于儿童观众,影片中的角色性格塑造和动作设计,也仅仅局限于儿童这一受众群体范围。当前,中国动画造型形象设定较为简单及动作概念化,忽视了陪同儿童观赏电影的成年观众审美的需要,忽略了更广泛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无疑将影响整部影片的商业和艺术价值。杜夫海纳曾说过:“只有当作品成为审美对象时,它才真正成为一件艺术品。电影所展示的各种系列审美现象也需要有审美知觉的参与,才能真正上升为艺术的审美现象[1]。”因此,我国动画电影在进行创作之前应该考虑到受众群体的范围,设计出为更广泛受众所能接受的动画角色造型和动作,这样才能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2创作题材多样化发展

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故事创作的主题延伸到、传统电影领域。例如日本动画影片《千与千寻》(见图1)、《借东西的小人》,美国的《超人总动员》、《疯狂原始人》(见图2)等在动画创作题材多样化的前提下,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形象.这些动画电影已经远远超出了儿童电影题材的局限,运用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来重新改写受众对已有常规动画作品的认知。因此,在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更应该改变动画片等于儿童电影陈旧观念,积极发挥动画电影创作主题多样性的艺术特色,从而扩大动画电影创作的主题范围和内容,提升动画电影创作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能更加快速的发展。对于创作者来说,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生活是非常有必要和非常有价值的,动画师是通过动画角色传达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的创造者,动画师创作情感是建立在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之上。当动画创作者创作动画形象时,首先要从现实中寻找创意素材,通过观察各种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分析欣赏对象的性格及特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题材的加工精炼,并努力用动画角色造型传达出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体验,最终以影视动画作品来满足观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造型艺术形式,具有娱乐、教育、商业等功能,这些功能的细化需要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美国动画创作者能够创造出经典的动画形象,因为他们非常注重观察自然,欣赏生活,从中寻找创意元素。例如在动画电影《狮子王》中,为了创造一个生动的狮子形象,美国动画创作者长期居住在非洲草原,与狮子一起生活,认真观察它们的行为,每一个动作和气质的情感变化,最终创造出一个形象鲜活生动的狮子形象。再如动画影片《功夫熊猫》为了体现中国特色,在影片的题材创意中灌输大量的中国元素:武术,大熊猫,风景,太极,寺庙,针灸等等,这一切都不是创作者的虚构,必须经过动画创作者深刻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加工,把经典形象如此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动画风格是带有明显的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情感的,动画创作者在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情感感受赋予动画角色形象,从而传达给受众。因此,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有助于创作者更加富有激情的创造,最终通过题材多样化的剧情和鲜活的动画造型来传达给受众。

3艺术表现形式的科技性体现

目前,全球化趋势已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发展中,在世界的动画行业中形成了新的国际化文化背景,这也意味着中国动画全球化的到来。但中国动画的应对能力显得明显不足。中国传统动画中的水墨动画由于其造型飘渺富有意境,曾多次获得国际赞誉,如《三个和尚》(见图3)、《小蝌蚪找妈妈》(见图4)等。而在当代整个中国动画电影形象中,有些动画电影在场景设计、人物造型和剧本设计中都展示出了对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模仿和剽窃。例如国产动画片《汽车人总动员》,因侵权迪士尼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经典作品《赛车总动员》,最终被告上法庭并赔偿一百余万元。没有创新和科技性的渗入中国动画角色造型很容易失去民族艺术特色,最终会使中国动画电影在造型和表现形式上的艺术多样性丢失。目前,3D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动画视觉造型形式创新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动画造型的艺术魅力得以新途径展示,激发观众的审美兴趣与观影感受。我们可以说:“文学和艺术与内容不可分割,最终是作者的审美感受;在形式上是不可分割的,最终可以感受到具体的形象[2]。”观众对动画艺术的关注是其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魅力,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文化背景,中国动画不仅要着力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要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视听艺术语言等,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4视觉语言的多样化

在动画作品中还需要发挥动画片的艺术特色,除了静态的视觉造型设计,在动画中还要体现运动镜头的流畅感和节奏。运动是动画中重要的艺术元素,体现了时间、空间、运动节奏、运动轨迹、节奏和光效等艺术形式的视觉造型,其视觉表现形式远远优于传统电影,具有视觉语言多样化的特点。在中国传统动画片《大闹天宫》中这种动画视觉语言的表现非常明显,特别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片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效果绘画意境的追求,同时还渗透了中国戏曲追求的节奏韵律,整体设计的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向往自由而不守规矩的角色造型。而目前国内动漫角色造型及动作设置僵硬,节奏感拖沓,运动不流畅生动是中国动画电影近期普遍存在的缺点。因此,只有更好地利用电影的视觉创作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动画电影艺术的特色和魅力,全面提升动画电影视觉语言形式和电影质量,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动画电影作品,这也是中国当代动画电影最紧迫的任务。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华所在,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享受可以感染全人类。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3]。”艺术无国界,只要是充满民族个性特征的东西都是可以打动人的,这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也有许多借鉴民族元素而成功的例子。例如,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花木兰》中,剧本设定和角色及场景造型设计都借鉴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元素,最终影片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全球化趋势已渗透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中,正全面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现状,建立起来了全新的文化语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全球化的形势转变意味着新发展的到来,为了使国产动画产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将新的环境下的挑战转变为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因素,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动画产业才能重获新生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正如法国艺术家丹纳所说:“完美的形式应是深入到内容并赋予内容以生命、而非给内容以外衣和修饰[4]。”我们要让国产动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不仅被中国观众所接受,而且受到世界大多数观众的喜爱。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现代视听语言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带入到新时代的文化语境当中。总之,通过各国优秀动画角色设计的视觉语言,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创作经验,借鉴优秀动画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将整理出的方法应用到国产动画创作中。

5结论

总之,建立全新的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思维,有利于我们国产动画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拓宽动画专业的创作视角,丰富视觉造型的表现形式。同时,动画角色造型的成功所衍生的动漫周边产品将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会带动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只有以动态有效的方法进行动画造型的视觉表达,为动画角色设计的展现方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才能提升国产动画影片的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7.

[2]王世德.影视审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82.

[3]鲁迅.鲁迅书信集(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46.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创新发展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1 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 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3 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摄影技术与油画艺术的联系

(一)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二)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的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四)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一)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二)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多样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一)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二)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三)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国电影;美术元素;运用

我国传统美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电影艺术却只有短短的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尤其在我国短暂的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美术元素参与了电影艺术的设计与制作,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随着我国电影艺术和电影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影艺术对于美术元素的运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美术设计元素通过电影中的布景、道具、服装、光影等设计,营造出影片的一种逼真而又虚幻的“意境”和“幻景”,通过美术元素参与设计,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反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精神与风采。中国电影中的构图与色彩、光影造型与时空营造,都具有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如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中国红”就被张艺谋广泛运用于影片的制作当中。中国美术与中国电影艺术的融合,促进了中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电影艺术走向世界抹上浓重的一笔。

一、中国电影中美术构图元素的运用

美术构图,是为了画面的美感,是为表达画面的主题思想和寓意服务的,那么电影中很好地运用美术构图这一元素,能够突出影片表达的主题思想及其影片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从观众视觉上造成一种视觉冲击力,给观众一种画面的美感,更好地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打动观众。很多中国电影都采用了美术构图元素,使电影画面的叙事性与造型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体现了一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为电影主题风格服务。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所导演的《黄土地》《红高粱》《老井》等优秀影片,都很好地运用了美术构图这一手法。如影片《黄土地》的开头:满眼的黄土高坡塞满了画面,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总是占据着影片画面的三分之二的空间,一位八路军战士爬过了一道道黄土高坡,走向生活在最为贫瘠的陕北山沟的乡村,收集民间民歌“信天游”,为抗日战争服务。这样的构图结合着哀婉忧伤的音乐,让观众全身心贯注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中,也为影片所要叙述的故事做好了很好的视觉和感情的铺垫。厚重的黄土地与信天游的音乐背景,为广大观众讲述了一个军民爱情故事。八路军战士看到一支迎娶的队伍在唢呐锣鼓的吹吹打打声中,行进在影片的画面之中,那构图几乎都是对角线构图,一是为了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力,二是也符合黄土高坡的自然地貌。在影片中,黄土地占据着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只是在画面的上端留下一线蓝天,这样的画面在影片中很多,一是表现黄土地的荒凉和贫瘠,二是表现了陕北人民生活的沉重,三是为女主人公最后偷偷参加八路军埋下伏笔。单说影片的开端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美观和印象,这就是美术构图元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无论什么样风格的电影作品,都离不开美术构图元素,通过美术构图把每一组镜头画面都设计得符合影片主题表达需要,通过画面虚与实、形与量的比较、比例的对比,营造出生动唯美的画面,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中国电影艺术中色彩元素的运用

色彩是美术作品离不开的重要元素,一幅美术作品通过不同的色彩基调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中国色彩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如白色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哀伤,白色也代表着纯洁;红色用来装饰喜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也有祈求平安和辟邪的寓意;黄色在人们思想当中就是权贵的象征,具有大富大贵的寓意;绿色代表着生命与和平等等。色彩元素恰当运用于电影艺术,可以为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服务,也更能增加画面视觉冲击力,很好吸引观众。在黑白电影时代,画面色彩虽然单一,但是画面通过不同黑白层次色彩也能表达电影的主题。在彩诞生之后,美术色彩元素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色彩语言,色彩元素被电影人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作用。尤其在中国电影中,色彩的运用更是精道凝练,运用不同色彩基调来表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影片很多,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大量运用了金黄色,反映了荒淫无度的宫廷中充满着诡异、恐怖和残酷的争斗,大片符号化的金黄色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在感官上刺激观众的视觉。导演张艺谋是电影运用色彩的高手,他电影中色彩元素的运用极大烘托了影片主题,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尤其“中国红”被张艺谋运用到了极致,在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中,那些红灯笼、红棉袄、红盖头、红嫁衣、红辣椒、红花轿、红剪纸等等,这些红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活力。影片《红高粱》中大片的红高粱象征着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顽强坚韧、英勇无畏、朝气蓬勃而又狂放不羁的劳动人民,他们敢爱敢恨,敢于同日寇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一盏盏大红灯笼像火一样温暖,与灰色的高墙大院形成鲜明的对比,冷暖对比营造出生活在这里的姨太太们悲催的囚禁生活,这些色彩的运用,都对突出影片主题思想和增加影片的文化内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形成电影的艺术风格重要元素。在中国电影中往往运用黑白与彩色进行影片故事回忆。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导演一反常态地运用彩色表达回忆的内容,象征过去的夫妻浪漫的美好幸福,运用黑白表达“父亲”去世后“母亲”现在生活的凄凉和忧伤。这种黑白与彩色对比手法的运用更能恰当地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也积极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当然除了张艺谋导演成功地运用了色彩元素,其他很多国内导演也是如此,尤其很多主观色彩的运用更能增加影片的艺术魅力。

三、美术造型元素在中国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电影艺术中的美术造型包括场景、人物、服装、道具、色彩几个方面,美术造型运用于电影艺术中甚至还参与到了剧本的讨论、后期制作,乃至于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等方面。美术造型元素运用于电影艺术中各个方面,对一部电影的整体视觉造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造型艺术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手段,电影作品通过人物造型、场景布置和色彩对比等美术造型设计来完成。电影艺术是一门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与时空艺术的综合体,美术造型元素被广泛运用于电影造型艺术当中,电影制作人运用电影手段和方法,创作出以造型语言为基础的并能充分发挥出电影特性的电影艺术作品。在电影场景设计上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要求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逼真地为电影作品创造出一个真实可信的社会与生活环境,把观众带入到一个逼真的时代氛围,仿佛置身于电影营造的那种情景之中。如电影《活着》,电影开头从福贵的场景、一路回家的场景、家中衰败的场景,塑造的都是那么真实可信。随着福贵一生的坎坎坷坷经历,场景也在不断变化着,这些场景的设计都离不开美术造型设计。

电影人物的塑造更是如此,美术造型的参与保证了电影形象的典型性和艺术性。如电影《手机》中主人公严守一的形象塑造,假话连篇,言口不一,居然还能主持《实话实说》电视节目。《天下无贼》中的傻根那种憨厚朴实的形象塑造,与奸诈狡猾的贼人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是同一个演员在不同影片中通过美术造型的塑造,可以扮演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电影《叶问》和《锦衣卫》,演员甄子丹塑造了爱国大侠叶问和青龙的形象,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影片中的服装设计更是需要美术造型设计,古装戏、现代戏、战争片、爱情片等根据不同年代和需要,要有与之匹配的服装搭配。道具上也需要美术造型元素,如电影《活着》中的道具瓷器在不同时期不同变换,显示了影片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生遭遇。影片开始输掉一切的福贵回到家中,高宅大院内摆放的都是一些实用的小瓷器,标志曾经辉煌富裕的家庭已经衰败不堪。气死父亲之后,福贵只能变卖碗、壶等生活必需品,可见福贵穷困潦倒到什么地步。通过一些电影道具造型设计揭示了社会与人生的风云变幻。

四、中国电影中时空营造与光影造型

电影艺术既是视听综合艺术,又是时空艺术,电影美术在塑造电影时空方面具有兼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电影利用美术的透视手段来营造电影的空间,通过一组组具有立体透视的镜头画面组合与剪辑,在播映过程中又具有了时间性。银幕上的造型形象通过美术透视法则营造出逼真的虚拟空间,播放过程中的时间因素和运动因素,就构成了电影艺术性的重要元素。电影艺术利用美术、蒙太奇、摄像、表演和光影等手段,营造出来一个四维虚拟时空艺术。电影美术师在场景设计上要首先树立运动观念,设计出来的立体空间一定要与剧情相符合,更要考虑到摄像机镜头的特性和拍摄镜头的运动变化,拍摄出来的场景空间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如我国的神话题材的电影《神话》《人皇伏羲》《白蛇传说》等都利用了美术透视营造出逼真的四维空间场景。另外,美术讲究明暗关系,通过明暗层次进行艺术造型的塑造,那么电影也利用了光影效果来营造画面的明暗。运用光影效果营造出来的电影画面的明暗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如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花样年华》。大部分画面拍摄都很暗淡,既符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符合生活的真实,这样的明暗场景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电影离不开光影造型,美术利用光影塑造明暗关系,那么电影利用美术光影造型因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五、结语

电影艺术需要很强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力来展现效果,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鉴赏。这就需要美术元素的积极参与。美术设计在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影艺术趋于成熟发展,电影美术参与程度与水平也是越来越高。美术元素渗透在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美术元素全方位、多层面、多视点渗透于影视艺术,因此要想提高电影艺术的视觉感召力,必须依靠电影美术的设计和电影本身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一部优秀的影片之所以取得成功离不开导演的精心策划,更离不开美术设计元素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赵涛.浅论电影中美术视觉造型的重要性[J].电影文学,2009(09).

[2] 胡佳佳.中国电影中美术设计元素探析[J].电影文学,2012(06).

[3] 刘传富.张艺谋电影中美术元素的运用[J].芒种,2013(06).

[4] 周鸣勇.中国电影中的美术设计探析[J].大舞台,2013(05).

[5] 关鹰.试析中国电影中的美术设计元素[J].短篇小说,2013(20).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范文第15篇

影视艺术是当代最具群众性的艺术之一,是通过银幕或荧屏上的艺术形象进行思想熏陶、情绪感染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精华,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本文从影视画面的精神意蕴,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影视艺术的现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同时阐述了影视艺术欣赏要善于捕捉影视作品的思想光芒,要善于把握影视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审美特征;审美作用

就人类艺术发展历程而言,影视艺术是最富有活力、创造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尽管影视艺术诞生得较晚,但无可否认,影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地位也不逊色于一些传统的艺术。影视艺术主要借助光和电来带给人们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不仅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也使得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为便捷。影视艺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必备形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去欣赏这一类艺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对于一个艺术作品,觉得作品好,需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对于影视艺术,要想领悟这门艺术的美,就必须把握住以下审美特征,才能对影视艺术进行全面的解读。

一、影视画面的艺术内涵

不同的艺术都很注重画面美的营造。诗歌艺术的画面美往往是通过营造特定的意境来表现的,散文则主要是通过文章的情韵来营造一个充满美感的世界,小说则可以借助一个个故事来表现现实生活里的美感,戏剧艺术主要是借助具体的动作来表现这一艺术的美感,而影视艺术则主要是借助影视画面来表现特定的美感。在影视画面里,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即一个个屏幕画面,这也是影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里的美感所采用的途径。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屏幕画面就如同诗歌的意境、散文的韵味、小说的章节、戏剧的动作一样,借助具体的屏幕画面,向观众传达出影视艺术的美感。影视艺术自身要表达的美也是贯穿于现实生活的,可以说,影视艺术借助的屏幕画面就是一种活动画面的表现,不同的画面将观众带到不同的场景里,通过连续性的画面变更,就创造出了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带有艺术元素的一个个画面,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爱森斯坦曾说,影视艺术领域的画面带有很深厚的情感元素,这种情感主要在于创作者自身情绪和心境的表达,是一种情感艺术的浓缩。影视艺术借助具体的画面,将观众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再试图将艺术本身的情感注入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那么影视艺术则是借助一个个持续性的画面来表现真实的生活,也正是借助画面,才成功塑造了影视艺术。倘若没有视觉上的享受,观众也难以领悟到影视艺术自身的美感。对于艺术,最主要的表达对象便是一个个形象,艺术形象自身的承载量是十分丰富的,能够将一些难以表达的定义生动地表达,也可以弥补艺术在传播交流方面的缺陷。然而,文学作品只能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形象,影视艺术则可以借助的画面来表达某个形象,这就使得这类形象更加直观和具有感染力,在形象的表现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影视艺术不仅能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还能对现实生活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从而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感染观众。影视艺术能够将生活直观地表现出来,此外,这门艺术的信息容量又是十分丰富的,作者往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作品里,影视作品就被赋予了具体的内涵,这也是作品由理性转移到意识层面的表现。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重视画面的构建,只有创造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效感染观众,才能充分展示出影视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追求,这样才能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门凝聚了现实生活元素的艺术。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1、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由很大的区别。尽管文学作品也有具体形象的塑造,也有具体的情节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概况,然而,影视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更具直观性,观众可以直接通过视觉来接触影视艺术塑造的形象,文学作品则必须依靠描述的语言来进行塑造。影视艺术和音乐艺术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影视艺术一个个画面的组成也是有规则的,如同音乐艺术里音符的衔接,但影视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画面和声响结合的情境,这是音乐艺术无法同时满足的。影视艺术和美术比较起来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尽管这些艺术都注重造型的塑造,但影视艺术创造出来的形象却是可以活动的。影视艺术和戏剧相比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这两类艺术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然而,影视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舞台视角这一局限,可以穿越不同的情境来突破时空的限制,不管是从艺术跨越的时间还是空间元素来看,都远远超出传统的戏剧艺术。影视艺术自身的综合性,进一步丰富了这门艺术的感染力,可以使得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随着屏幕画面的变化穿越不同的时空情境,表现形式上也是十分灵活的。以影视作品《牧马人》为例,节目开始时就呈现了蓝天与白云整合的完美画面,观众随着镜头仿佛一起进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但随后,影视作品的视角就变为了北京的饭店,让人们将自身的角色幻化成一个个旅行者,紧随其后的便是黄土路场景,带领着观众在短时间内体验不同环境的氛围。在影视艺术里,会根据角色的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情境,而且在时间跨度上也是十分灵活的,这部影片在画面情境变化的同时,借助旁白,让人感觉刹那间已经穿越了三十年。因此,影视艺术作品只要不违反人们生活的逻辑,根据艺术的需求,可以对作品进行主观的创作和重组,不同的画面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转换等,这都充分表现出了影视作品的综合性。

2、影视艺术的视觉性从形式上来看,影视作品是视听结合的,可以充分发挥多种艺术和手段,为观众创造更好的体验。影视作品的视觉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画面,这也是该类艺术的关键元素,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画面,才得以构成影视艺术这一整体。影视作品能够借助变化的画面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绪,这鲜明地体现了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征。戏剧只能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然而戏剧会受到实体舞台的局限,观众的视角也会严重影响戏剧表演的质量,所以戏剧在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方面存在很多缺陷。由于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观众的视角是较为固定的,演员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尽可能清晰地看到戏剧动作或情节,表演过程中往往都带有夸张的成分,对于一些细微的动作,则很容易被观众忽略。以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为例,主角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女孩子,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时,一路上跌倒了很多次,药包也散落在地,摔倒时主角还有一个伸手抓的细节,这一细节对于表现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逝世的悲痛有着显然的作用,在一细节在传统的戏剧艺术里就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在影视艺术领域,还可以借助镜头特写的模式来进一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例如可以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放大或细节的模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这也是影视艺术视觉性特征的鲜明表现。具体的影视作品里,镜头可以选取人物的面部表情,诸如眼神等,这就不仅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现实性,也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这也是影视艺术独特的优势。以国产片《归心似箭》为例,中玉贞将烟袋赠给魏得胜时,便充分运用了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所以,要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细节表现优势,更全面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可以极大地激起观众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地感染效果。

3、影视艺术的造型性与运动性整合特征影视艺术主要是依托屏幕上的画面来表现的,通过屏幕画面的活动来反映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另外,影视艺术的造型性和运动性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造型性涵盖美术、摄影以及导演等众多造型艺术,也涵盖了演员的众多外部特征,而这些特征都是通过画面来表现的,所以影视艺术的画面是体现美学特征的典型元素。画面造型又具体表现为美术、雕塑以及摄影等艺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自身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画面的造型性具体可以表现为颜色、光线以及构图等模式。影视艺术也被人称作运用的美术,运动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这也是和传统美术、雕塑等艺术根本属性的差异。所以,运动性也是影视艺术显著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仅涵盖客观事物的运动,也涵盖主体的运动,也可以将静止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时空的运动。但运用的复杂性也表现为连续性的变化,这是影视艺术和其他类艺术最大的差异之一。但造型性和运动性也是辩证统一的,造型性专注于画面本身,运动性则更注重不同画面内部的联系。此外,影视艺术的造型性又是以运动为基础的,画面涉及到的情节、情感等发展都是在动态的变化里实现的,一旦画面的运动脱离了造型性,画面的运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影视艺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整合特征影视艺术是集真实性和虚拟性于一体的一门艺术,可以对现实生活里的事物进行切实的表现,这一性能主要是借助该类艺术的记录性而实现的,从而影视艺术里的事物与现实生活里的事物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加上声音以及颜色等元素的充斥,进一步提升了影视艺术里相关事物的真实性。影视艺术涉及到的事物表现出的都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观众往往是难以接受屏幕上事物的虚假的,主体的美感也与艺术里事物的真实性密切相关。但无可否认的是,影视艺术所借助的事物都是一种形象,主要在于表现某一种本质,所以影视艺术里的形象更应该追求事物本质特征上的真实。影视艺术相关形象的创作也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创作者自身的努力也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可知,影视艺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是辩证统一的,真实性在于表现生活的本质,而虚拟性又是以真实性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这种虚实结合的特征便鲜明地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美学特征。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艺术吸取了多类艺术的精华,依托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密切。影视艺术不仅可以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工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审美艺术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影视艺术在具体的播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主体的情绪和精神境界进行感染,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和形象,鼓舞人的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教育领域,发挥影视艺术的效用,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避免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影视艺术还是一门审美性极强的艺术,主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古今中外的事件,都可以包揽于一体进行浏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加强了主体对外界的了解,还能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陶冶的作用,使得主体能够在一种比较舒缓的节奏里,得到身心的愉悦。由此可知,影视艺术不仅能培育学生的兴趣,拓宽其视野,对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情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能力。

四、影视艺术的现实性

能够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加以重现,正由于该特性的存在,赋予影视画面两大突出特质:首先,影视画面可被理解成事物所对应的一种单义再现,其仅是以现实为对象,抓住其在时空下一系列具体化的形态加以呈现,所以,单独审视某个镜头所给出的画面,其可理解成对事物的一种单义再现,而非文学作品那样泛意性十足。正由于该性质的存在,影视所呈现出的人物事态便脱离了普遍性的范畴,而是特殊情形之下的一个独有状态。所以,画面呈现给人们的物体形象以独立视角来看是单义性质的,然而当这个拥有独特个性色彩的单义画面和另外一个拥有独特个性色彩的单义画面有机组合一起时,两者便会在结合过程中产生火花,衍生出其他的、不同意义的、更具内涵的价值意义。此种以不同画面片段为对象,利用特有序列加以组合,形成新概念的方式便是所谓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能够深化单个画面所拥有的内涵,又或使其得以拖延,最终赋予影视画面以更高水平的美学价值。所以,在影视艺术创作中,蒙太奇思维得以广泛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其次,其始终保持为所谓的现在进行时态,因为画面通常是对现实的一种艺术化的片段性表现,因此,观众能够看到的是只能是“现状”,属于当境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影视艺术中,通过画面来描述现实生活,还表现在画面通常不是对现实生活生搬硬套、简单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渗透了不同程度的自我主观意识,所以,能够赋予画面以一定程度的感染价值,给人以不同观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世德.影视审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3]李鸿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J].电影文学,2013,16(7):18.

[4]吴建新,赵伯飞,王彩凤.试析当代中国影视文化审美价值的实现[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