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

营销文化的含义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营销;指导意义

[DOI]10.13939/ki.zgsc.2015.40.027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她包含了多民族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周代开始奠基的,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统一汉民族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研究也主要是集中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

1 “以人为本”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尊重人的价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精髓。这一观念体现在现代营销过程中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追求“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即:突出以消费者为中心,切实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尊重顾客需求。作为企业营销人员来说,对于自己的要求应该是加强自我修养,强化自我管理,将心比心,强调民本、民心、民意的重要性。即使在企业、商家和消费者发生矛盾之后,坚决不能做出违背消费者意愿的事情。应该换位思考,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愿望,为他们创造方便,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就是“以人为本”观念在现代营销学上的反映。始终将“消费者至上”作为首要观念,要有主动为顾客做导向的观念,将消费者作为中心,同时应该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应该是满足消费者一切合理的要求和欲望。首先,企业要将消费者置于核心地位,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以满足顾客的欲望和需求为出发点,企业必须要熟悉顾客、了解顾客。由企业去发现和定位顾客,再通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去影响和引导顾客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现代营销理念的要求。这一理念要求企业要理解顾客的需求并创造出良好的需求实现过程,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包括从战略决策到营销策略的全过程的面向顾客机制。其次,给消费者提供购买产品的便利。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更注重消费的感觉,看消费活动是否能为自己带来舒适和美感,更注重购买的便利性。因此,企业要完善自己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和方便顾客。最后,企业要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企业通过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和差异性的需求,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了解到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新产品,开发和完善新的服务。

2 “天人合一”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

“天人合一”在现代语言中即为“和谐”,古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下一家”等均体现出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现代营销中,“天人合一”不仅仅指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和谐,广义上来讲,更是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和谐共存,互利发展。一个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要放长眼光,深远考虑,追求企业自身的长期利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从“一锤子买卖”向长期黏滞客户转变,这样,客户会更加忠诚于企业,为企业和产品做免费宣传,建立良好口碑,向企业和产品及服务提出合理建议,交易成本由于惯例化而得到节约;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从向社会索取转变为为社会付出,这样,企业会获得社会对其诚信度的提升,树立良好的品牌,在客户选择企业和产品或服务时,增加“印象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从高压严惩的管理理念向关怀员工和发掘员工优势转变,这样,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会成为提供和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员工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也会提升,其潜能优势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从互相牵制,互相打压向互利互赢,开放学习的方向转变,这样,企业之间才能互通有无,长久发展,使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开拓市场,成为战略伙伴,从而使竞争优势得到提高,更好地服务社会。

3 “信则人任”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

孔子曰:“信则人任焉”,“民以诚而立”。诚信是中国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伦理范畴之一。所谓“诚”,主要指诚实不欺,诚实无妄。所谓“信”,一般指讲信用、重信誉。要诚实守信用,反对失信和欺诈。在现代营销理念中,“诚信营销”的地位极其重要,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守信。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现代营销中,守信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守信就是要求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讲究信用。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信誉已成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守信,才能为企业和营销人员带来良好的信誉。谁赢得信誉,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损害了自己的信誉,谁就将被市场所淘汰。守信就必须要信守承诺,不仅要信守书面承诺,还要信守口头承诺。口头承诺虽然无法律的约束力,但却是营销人员帮助顾客建立购买信心的重要工具。聪明的营销人员都不会冒着丧失信誉的风险违反向顾客许下的口头承诺。此外,承诺还有明确的承诺和隐含的承诺之分。明确的承诺是合同、协议等明确规定的应履行的义务。隐含的承诺则没有明确规定,它是隐含着的承诺,如“合格产品”本身就隐含了承诺对该商品所应具有的质量负责的含义。一旦营销人员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履行承诺,则有义务做出解释,请求顾客的谅解,必要时应主动赔偿损失,接受惩罚。第二,负责。负责即要求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对自己的一切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承担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道义上的责任。任何逃避责任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并且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人员一般独立地做出营销的决策,因此他要对自己独立自主的营销活动及其可能带来的一切短期和长期的后果承担责任。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不仅要对企业和社会负责,而且要对顾客负责。因此,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应向顾客讲实话,如实地为顾客介绍营销产品的优点和不足,向顾客提供能真实有效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千方百计地为顾客排忧解难,赢得顾客的信赖,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社会效益。坚持负责原则,要求营销人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必要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

4 “兼容并蓄”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君子以厚德载物”等海纳百川的非凡气概,使儒家思想能够涵容异质,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整合。“兼容并蓄”在现代营销理念中即为“整合营销”。所谓整合营销,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重组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全面的、一致化营销。简而言之,就是一体化营销。整合营销主张把一切企业活动,如采购、生产、外联、公关、产品开发等,不管是企业经营的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还是具体的实际操作,都要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的各个环节达到高度协调一致,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组合化营销。“整合营销观念”将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将企业营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种策略加以系统的规划和整合。使之前后成线、上下为经、左右为纬、纵横成网,其优势在于,一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及其对企业市场营销所提出新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优化企业组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从观念到行为的整合;五是有利于企业上下各层次的整合;六是有利于企业各个部门的整合;七是有利于营销策略的整合;八是有利于企业长远规划的整合;九是有利于企业开展国际化营销。

5 “以礼治国”在现代营销中的意义

“礼”是儒家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其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儒家的这种以建立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来引导民众“克己复礼”,以礼治国的思想对于现代营销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营销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礼”,现代营销中的“礼”可以内化为企业人际关系、精神风貌、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也可以外显为礼仪、品牌、服务、荣誉、公众形象等。两相对比,作为“礼”的这些要素与现代营销文化的主要构成恰恰不谋而合。由此不难想到,在中国开展企业营销文化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民族文化优势,发扬中华民族重“礼”的思想,深入挖掘其合理内核,形成有本国特色的企业营销文化。如:儒家重视礼节仪式,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正规企业都有举行特定仪式的习惯,开业、庆功、表彰、竞赛等,并以此作为特定的宣传推广利用公共关系策略,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在营销服务别要注意不以富贵而为之,不以贫贱而不为,潜在的顾客可以变成现实客户。欧美的一些奢侈品牌早期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消费者有限,但仍然做好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活动,逐渐扩大战果。

纵览古今,许多华夏子孙以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人处世,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现代企业营销管理方面,同样有很多企业家借助儒家思想建立起特有的企业营销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奠定了深厚的企业营销文化基础。例如,把这种文化应用到品牌文化策略中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品牌、甚至是一套系统的营销管理策略与理念,在全球经济界进行推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营销思想体系,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营销理论,深入探讨现代营销实践活动,更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吸取其营养。

参考文献:

[1]陈文武.文化营销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33-34.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2篇

Abs trac t: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concep t culturalmarket" in China, and pointed out the differ ences in its categories, inherent character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attemp ts to give a definition of constructive concep t "culturalmarket" in a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with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tific app roach,and suggest the research change from the" concep tualized" dialectical to the " operational" emp irical.

文化营销作为营销策略中的一种营销方式,已被广泛运用在具体的营销实践中。自文化营销概念提出至今,其概念的界定一直困扰着研究者,数百篇的相关文献在文化营销的类别归属、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方面出现较大的分歧,未能统一认识。对文化营销概念作出更为科学的界定对深入探讨文化营销的功能作用、实施策略以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营销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对文化营销概念界定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综述,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将文化营销确定为特殊类概念———构念(即研究者依据研究的需要所仔细建构或“发明”的一种概念) ,重新对文化营销构念作出了文义性定义,并建议对该课题的研究应从“概念化”逐步过渡到“操作化”,以便对文化营销作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更好地提高其实用性价值。

一、“文化营销”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文化营销”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叶,伴随着品牌形象概念( Symbolism andlife Cycle)的诞生,美国学者利维( Sidney levy)首次提出文化因素在品牌形象塑造中具有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用。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经典名著《营销管理》中进一步强调:“品牌能表达出六层意思: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 1 ]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 Smith)也在其市场细分理论中提及文化因素对市场细分的影响作用。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 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Marketing)一书中创建4Ps营销理论,再一次明确了文化因素在营销中的巨大作用。随后出现的买方行为理论将文化因素列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之首。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企业文化研究热潮,推出一种崭新的理论观点,即把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并将其确定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由此不难看出,文化营销的思想在市场营销理论中已初露端倪。[ 2 ]然而,国外营销学界并未就文化营销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更未对文化营销这一新的营销现象作出理论上的建构,只是将研究重点集中于跨文化的营销研究,阐述文化的区域性对营销的影响,尤其是区域性文化对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营销组合的影响作用以及所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二)文化营销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理论于20世纪70 年代传入我国。国内各高校陆续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随着教学与科研的推进,一大批营销学教材、论文及专著相继问世。由此,我国的营销学理论在借鉴西方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市场营销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自张志华在《上海商业》1995年第4期上发表的《从商业营销到文化营销》中首次提出“文化营销”概念至今, [ 3 ]已有400余篇有关文化营销的论文问世。“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理论贡献奖”获得者王方华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营销学的研究。他与伏宝会、肖志兵于1998年合著出版的《文化营销》,标志着文化营销理论在我国市场营销领域真正确立。该书是第一部系统性研究文化营销的理论专著,作者主张在企业的营销理念中注入文化因素, 以更好地实现市场营销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4 ] 2005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本存的《文化与市场营销》,进一步论述了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5 ]同时,一批卓有成就的硕士、博士也对文化营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400余篇有关文化营销的论文及专著,从最初尝试性地提出“文化营销”这一概念,到进一步探讨文化营销的功能意义、文化营销策略及文化营销的应用性研究,这一过程的推进,使得文化营销的概念渐趋明晰,文化营销理论逐渐被建构,进一步充实并完善着市场营销学理论。

二、我国关于“文化营销”概念研究的现状

(一)对“文化营销”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国外营销学界虽然对文化与营销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尚未明确提出文化营销这一概念,更未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国内对此也没有较统一的界定。目前在国内营销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较具代表性并被人们引用较多的定义有如下几个:

1、文化营销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营销方式。1998年,王方华教授等提出“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 6 ]

2、文化营销是“企业(组织)经营者通过对表层文化(文化载体) 、深层文化(文化规则)和核心层文化(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将文化的因素渗透到营销的整个过程中,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增强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 7 ]

3、文化营销是一种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营销方式。它是在营销活动中,企业运用文化造势,建立起一种新的产品———文化需求联系。从产品开发到商标命名、广告宣传等渗入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消费者在获得产品实体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注重它们的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价值。[ 8 ]

4、文化营销是一种协调营销活动中文化冲突的方式。它是“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营销与文化、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营销活动适应和融合于当地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 9 ]

以上四种观点将文化营销概念归属同一类别,即营销策略中的一种营销方式,但在各自定义的界定项中对文化营销特征的述及却各有不同。第一种观点体现了时代性(“发现”) 、区域性(“甄别”) 、导向性(“培养”) 、独特性(“创造”)特征,但将文化单纯界定为核心价值观而忽略了文化与消费者、文化与产品、文化与营销的辩证关系。第二种观点涉及文化有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用,但单纯地强调营销者的主观性,遗漏了文化的时代性、区域性特征,未能突出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以盈利性顾客为核心的营销理念产生了冲突。第三、四种观点抓住了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核心和协调文化冲突的特征,但定义显得单一而不够全面。

5、第二类观点认为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活动。“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和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手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一种战略性营销活动”。[ 10 ]将文化营销划入“营销活动”类别显得宽泛而不具体。定义中涉及文化营销的一些特征,但同样忽略了文化与产品的关系及对文化内涵的界定,有失偏颇。

6、第三类观点认为文化营销是企业文化的营销,是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核心是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 11 ]该类观点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界定文化营销概念。

(二)对“文化营销”概念界定的主要分歧

对“文化营销”概念的已有定义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将“文化营销”归入“营销方式”,在这一类别下又有不同的特征说明,如“构建核心价值观”、“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等;第二类是将“文化营销”归入“营销活动”,特征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和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手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第三类是将“文化营销”归入“营销理念”,特征是“以文明取胜的竞争意识作为指导思想,以企业文化为传播手段来沟通消费者”。这些定义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文化营销”概念的类别归属及其本质特征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文化营销”概念类别归属的分歧主要在于:“文化营销”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中究竟如何归类? 是一种营销理念,还是一种传播方式? 是一种营销活动,还是一种营销方式?

“文化营销”特征方面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上:一是文化营销的“文化”含义,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道德、习俗、思维方式,还是指与外部消费者价值观、道德、习俗、思维方式等的沟通? 二是文化的作用问题。它是一种营销的工具手段,还是作为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价值构建活动? 三是文化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它仅仅是满足一种文化需求还是应具有更高的价值取向? 四是现已归纳出的特征,如时代性、区域性、导向性、独特性等几个方面是否已包含“文化营销”概念的全部属性? 等等。造成“文化营销”概念的认识分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营销学本身发展的历史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市场营销”的概念本身也处于不断地修订与完善之中;

二是“文化”概念尚无定论,分歧较大,有影响的“文化”定义就有200多个;三是“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出现概念混淆,造成认识误区;四是“文化营销”在市场营销学理论体系中的归属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未能达成一致性的认识;五是“文化营销”的适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等。如果造成“文化营销”出现认识分歧的上述原因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要想对“文化营销”作出科学的定义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三)对“文化营销”构念的文义性定义

“文化营销”是一种社会现象,涉及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属社会及行为科学范畴,学科归属为管理学。社会及行为科学主要探讨个人或组织在社会或其它情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即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为宗旨。根据社会及行为科学关于概念分类的理论,“文化营销”属于概念类别中的关系概念,反映着“文化”、“营销”及其属性之间的关系,也是科学研究者依据研究的需要所仔细建构或“发明”的一种概念,即构念( construct) 。每一个构念都是一个概念,但是一个概念却未必是一个构念。与概念相比,构念在科学研究中常常具有更大的用途和意义:

( 1)要能用做科学研究上的概念,构念的界定必须以能加以测量为原则。例如,研究者可用顾客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测验文化营销的功能作用。

(2)为了进行更有效的科学研究,人们往往将构念放入某种理论架构,以探索其与架构中其它构念的关系。[ 12 ] 如,研究者可以探索文化营销与销售业绩的关系,而得知前者是否为后者的决定因素。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用一个词来代表。语意学理论认为,定义是指有关所用之词的认知意义( cogni2tive meaning)解释,即对该词的用法解释。定义有很多种分类,如约定性定义( stipulated definition) 、真实性定义( real definition) ; [ 13 ]也有文义性定义( literary definition)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等。[ 14 ]科学的构念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文义性定义的特点是在定义中直接述及被界定项所指事物的性质或特征(有时可能是假想的) 。由此推断:现有关于文化营销概念的定义多属文义性定义,即直指文化营销的性质或特征。综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文化营销”的特征可归纳为时代性、区域性、导向性、独特性等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将“区域性”特征改为“对应性”特征更合适些。理由是:“对应性”特征既包含“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存在文化需求差异) ,也包含层次性特征(相同区域的消费者同样存在文化需求的层次差异) ,这样更能体现现代营销理念所倡导的“顾客中心论”思想。

笔者认为,在对现有相关文献和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推断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理论,对“文化营销”构念可作如下文义性定义:是营销者(个人或组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和培养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将相应的文化因素渗透至营销过程,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更好地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

这个定义包含了前述四个本质特征:“发现”,体现了“时代性”特征,因为发现的对象就是当时代的消费者,其文化需求必然体现其时代性特征;“甄别”,体现了“对应性”特征,不同区域的顾客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需求,相同区域的消费者同样存在文化需求的层次差异,甄别其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文化营销策略,就可避免细分市场时出现文化冲突与摩擦,从而正确确定相应的目标顾客;“培养”,体现了“导向性”特征,文化营销的导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用文化理念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二是对某种文化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引导与培养,达到影响消费者文化消费观念,改变其消费行为以及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的目的;营销主体“个人或组织”,体现了“独特性”特征,营销者属多元变量概念,无论个人或组织在“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判断及实施行为,这些行为由于营销者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形成差异化的结果,具体体现为不同的企业文化品牌、产品文化特征所表现出的产品品牌等表征。

文义性定义将“文化营销”这一构念放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架构中,归入“市场营销策略”,其“种概念”属“营销方式”类别。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含着下列四个互相联系的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活动管理。策略是用于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市场营销策略就是用于实现营销目标(即交换目标)的方案集合。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复数,由多个单数构成,文化营销只是这个“集合”中的一种。其它诸如概念营销、服务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等都应归入这个“集合”种概念之中。从营销的操作方式来看,营销早已不再是单一的传统营销方式,而是当代各种营销方式的高度融洽,如时下流行的网络营销、媒介营销、电话营销等。这些营销方式,作为企业一般都会与传统营销方式有机结合灵活地选择出最适合的营销方式。总之,文义性定义首先将“文化营销”确定为科学研究者依据研究的需要所仔细建构或“发明”的一种构念( construct) ,归入“营销方式”种概念,其表现为时代性、对应性、导向性、独特性特征。主要功能为增值作用,即通过文化因素的渗透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以实现更好的营销目标。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统一理论、现代营销之“顾客需求中心”理论,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促成了生产和营销过程中的文化渗透,使二者实现互动共融、各取所需、物我所欲的交换目标。

三、“文化营销”构念研究的发展趋势

迄今为止,对“文化营销”构念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对“文化营销”的本质特征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文化营销”专题研究的成果丰富并完善着市场营销学理论,同时也说明“文化营销”这一社会现象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从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对营销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学者们从众多具体的文化营销实践案例中归纳抽离出一些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营销”这一科学构念,并定位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架构中。

“文化营销”这一社会现象萌芽于营销实践,在实际运用中被发现、总结并逐步归纳上升到理论研究领域。由于“文化营销”是一新兴的社会现象,从发现其功能作用、尝试性的运用到理论研究至今,只有短短10 余年时间。“文化营销”的理论研究可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继续拓展和深入,尤其是“文化营销”的类别归属、本质特征、“文化”内涵等问题的研究应逐步取得一致认同。市场营销学属应用性学科。

在对应用性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理的主要是实证性的概念。而一个概念是否为实证性者,视此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opera2tional definition)而定。不同于文义性的定义,操作性定义在界定一个概念时,并不直接描述被界定项所指事项的性质或特征,而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用它来界定一个名词或概念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明确而客观的标准,可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和争论,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文化营销这一类概念不属于物体概念和事件概念,而是属于关系概念类别。这类关系概念的品质并不是可以快速被观察到的“事实”。更确切地说,如果要研究它们,就必须把它们变成可操作的项目,就是把它们变成具体的和可测量的形式。

所有的实证性研究都必须有测量,并且所有的测量都必须把一般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的行为指标。“文化营销”属市场营销学这门应用性学科中的一个多元变量,对其概念的研究应从“概念化”逐步过渡到“操作化”,让文化营销来之于实践,上升到理论建构,再用建构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尽管操作性定义如此重要,但在科学研究中,文义性定义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当一新概念或变量出现时,文义性定义能起到帮助人们了解所研究的变量或事项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以便更好地明确其操作性定义的方向。因此,对于文化营销这种新概念,在目前的研究初始阶段采取文义性定义来探讨其本质特征是与实证性研究的要求相吻合的。

众所周知,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即科学概念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无条件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条件的。概念总是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的过程或是原有概念的内容逐步递加和累进,或是新旧概念的更替和变革。文化营销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补充的发展的概念。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应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 1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M ]. 梅清豪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67.

[ 2 ]孙锦连. 论基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营销[D ].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1.

[3 ]张志华. 从商业营销到文化营销[ J ]. 上海商业, 1995(4) : 8.

[ 4 ] [ 6 ]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 文化营销[M ].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76, 36.

[ 5 ]周本存. 文化与市场营销[M ].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4.

[ 7 ]张正林. 文化营销简论[D ].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 6 - 8, 8 - 9.

[ 8 ]苏 勇,陈小平. 文化营销寓无形于有形[ J ]. 行为科学, 1998 (10) : 24 - 26.

[ 9 ]崔 霞. 论中国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商业研究, 1998 (9) : 64.

[ 10 ]钟 诚. 文化营销研究[D ].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 4 - 6, 3 - 4.

[ 11 ] 姚钟华. 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J ].佛山科技学院学报, 2000 (7) : 46.

[ 12 ]杨国枢,文崇一,吴聪贤等.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M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12-13.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3篇

摘要: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关键词:和谐营销;和谐社会;本土化营销理论

一、和谐营销的定义

(一)狭义的和谐营销

狭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将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与营销部门系统地有机地无缝地连接起来,通过简化、固化、优化各部门内部的操作流程及合作流程,提升组织结构的科学运作来达到整个营销过程顺畅、高效、快捷、和谐的目的,大大减少因企业内部问题而阻碍营销目标实现的事情发生,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必须以营销为中心,即各部门要以营销定位、营销速度、营销部门的决策为中心;和谐营销要求各部门无缝连接,即各部门为营销部门服务,按照营销部门的计划去及时准确地配套出相应的资源;和谐营销必须简化固化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做到这“三化”要求各部门先把自己内部的操作流程设计好,接着再与其他部门把合作流程设计好,然后再来检测本部门的操作流程是否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流程相适应,最后把这些流程定下来去执行。

(二)广义的和谐营销

广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及文化条件下,企业营销主体所进行的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发展的竞争博弈行为及过程。这一概念包含四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是企业营销主体的竞争博弈行为。营销各方通过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争取“双赢”、“多赢”的格局,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营销是一定制度及文化约束下的反应性结果,是在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环境友善等社会制度及文化的基础上约束、导向的结果。和谐营销的内容是协调发展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包括和谐生态、和谐组织、和谐竞争、和谐公众、和谐消费等。和谐营销是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统一的过程。制度及文化的约束并不扭曲竞争,反而有利于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有序的竞争格局的形成。所以,和谐营销的过程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绩效最大化相统一的过程。

二、和谐营销的产生背景

和谐营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竞争性营销策略,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导致盲目的价格战,不切实际的虚假的广告宣传,企业诚信缺失,失信于消费者,甚至带来某些行业的停滞或倒退,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条件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本身的消费不成熟和弱势地位等,使得当前中国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了诸多误区。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和谐营销应运而生。

三、和谐营销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营销的思想实际上是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奉行的行为准则。仁所强调的是以仁德、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义所强调的是合宜、合理地行事、行为;礼所强调的是遵守社会制度和秩序;智所强调的是洞悉社会规律的智慧;信所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诚实守信。

2、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思想里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说人离不开天,天也离不开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人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界的和谐,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3、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自身不和谐就不会有良好的道德,也不会有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所以儒家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那么每个人必须注重道德修养,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历代商人以及近代以来的企业,大都秉承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晋商、徽商之所以领袖商界、富甲中华,与他们的和谐营销的思想密切相关。

(二)信息非对称理论

信息非对称是指营销活动参与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容量等不同。其中一方受信息限制不能判断对方的信用状况,这就为营销活动主体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信息非对称性是导致出现失信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失信行为会导致营销出现不和谐,营销主体要实现和谐营销就必须避免失信行为。所以说,信息非对称理论是企业与消费者、与营销活动参与者进行沟通的主要依据,也决定了和谐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需要靠沟通来避免或者说减轻信息非对称,以沟通来消除信息传播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非对称带来的失信行为,为和谐营销奠定基础。

(三)“社会人”理论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经济人”,“利己”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企业和消费者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无可厚非,但企业和消费者也不能完全利己而不利人,因为企业、消费者以及营销活动各参与方都有其社会性,还必须充当“社会人”的角色。在和谐营销观念中,充分的把“社会人”的责任引入企业营销活动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企业和消费者只有在看到自身的经济性的同时也看到其社会性,才能让自身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四、和谐营销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推动中国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和谐营销理论的兴起是西方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它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容易为广大的营销人员学习和理解,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更加贴近中国的国情。它要求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法律与道德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由于和谐营销涉及市场营销行为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竞争者也提倡要和谐竞争,这种坚持全面和谐的营销思想使市场营销观念自产品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关系导向进入到和谐导向的新阶段。

(二)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营销倡导构建一个在公平基础上使双方满意的交换均态的机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营销鼓励企业在进行产品、价格、促销等策略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营销要求企业以和谐共处的发展战略视角,采取措施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推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谐营销要求企业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要求企业避免短视行为,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核心技术创新,并使之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完美结合,同时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反之则予以限制,从而实现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和谐营销与宏观营销的关系

武汉大学教授甘碧群在她的著作《宏观市场营销研究》中指出“宏观市场营销,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通过宏观市场营销活动,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手中流转到消费者手中,可以有效地调节商品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的发展目标,提高社会及广大消费者的福利。”从甘教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宏观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而和谐营销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必须站在一种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去发展营销理论,开展营销实践。因此,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参考文献:

1、聂元昆,吴健安.论和谐营销[J].商业时代,2007(17).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和谐营销;和谐社会;本土化营销理论

一、和谐营销的定义

(一)狭义的和谐营销

狭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将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与营销部门系统地有机地无缝地连接起来,通过简化、固化、优化各部门内部的操作流程及合作流程,提升组织结构的科学运作来达到整个营销过程顺畅、高效、快捷、和谐的目的,大大减少因企业内部问题而阻碍营销目标实现的事情发生,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必须以营销为中心,即各部门要以营销定位、营销速度、营销部门的决策为中心;和谐营销要求各部门无缝连接,即各部门为营销部门服务,按照营销部门的计划去及时准确地配套出相应的资源;和谐营销必须简化固化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做到这“三化”要求各部门先把自己内部的操作流程设计好,接着再与其他部门把合作流程设计好,然后再来检测本部门的操作流程是否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流程相适应,最后把这些流程定下来去执行。

(二)广义的和谐营销

广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及文化条件下,企业营销主体所进行的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发展的竞争博弈行为及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四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是企业营销主体的竞争博弈行为。营销各方通过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争取“双赢”、“多赢”的格局,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营销是一定制度及文化约束下的反应性结果,是在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环境友善等社会制度及文化的基础上约束、导向的结果。和谐营销的内容是协调发展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包括和谐生态、和谐组织、和谐竞争、和谐公众、和谐消费等。和谐营销是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统一的过程。制度及文化的约束并不扭曲竞争,反而有利于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有序的竞争格局的形成。所以,和谐营销的过程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绩效最大化相统一的过程。

二、和谐营销的产生背景

和谐营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竞争性营销策略,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导致盲目的价格战,不切实际的虚假的广告宣传,企业诚信缺失,失信于消费者,甚至带来某些行业的停滞或倒退,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条件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本身的消费不成熟和弱势地位等,使得当前中国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了诸多误区。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和谐营销应运而生。

三、和谐营销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营销的思想实际上是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奉行的行为准则。仁所强调的是以仁德、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义所强调的是合宜、合理地行事、行为;礼所强调的是遵守社会制度和秩序;智所强调的是洞悉社会规律的智慧;信所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诚实守信。

2、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思想里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说人离不开天,天也离不开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人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界的和谐,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3、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自身不和谐就不会有良好的道德,也不会有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所以儒家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那么每个人必须注重道德修养,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历代商人以及近代以来的企业,大都秉承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晋商、徽商之所以领袖商界、富甲中华,与他们的和谐营销的思想密切相关。

(二)信息非对称理论

信息非对称是指营销活动参与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容量等不同。其中一方受信息限制不能判断对方的信用状况,这就为营销活动主体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信息非对称性是导致出现失信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失信行为会导致营销出现不和谐,营销主体要实现和谐营销就必须避免失信行为。所以说,信息非对称理论是企业与消费者、与营销活动参与者进行沟通的主要依据,也决定了和谐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需要靠沟通来避免或者说减轻信息非对称,以沟通来消除信息传播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非对称带来的失信行为,为和谐营销奠定基础。

(三)“社会人”理论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经济人”,“利己”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企业和消费者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无可厚非,但企业和消费者也不能完全利己而不利人,因为企业、消费者以及营销活动各参与方都有其社会性,还必须充当“社会人”的角色。在和谐营销观念中,充分的把“社会人”的责任引入企业营销活动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企业和消费者只有在看到自身的经济性的同时也看到其社会性,才能让自身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四、和谐营销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推动中国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和谐营销理论的兴起是西方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它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容易为广大的营销人员学习和理解,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更加贴近中国的国情。它要求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法律与道德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由于和谐营销涉及市场营销行为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竞争者也提倡要和谐竞争,这种坚持全面和谐的营销思想使市场营销观念自产品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关系导向进入到和谐导向的新阶段。

(二)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营销倡导构建一个在公平基础上使双方满意的交换均态的机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营销鼓励企业在进行产品、价格、促销等策略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营销要求企业以和谐共处的发展战略视角,采取措施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推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和谐营销要求企业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要求企业避免短视行为,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核心技术创新,并使之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完美结合,同时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反之则予以限制,从而实现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和谐营销与宏观营销的关系

武汉大学教授甘碧群在她的著作《宏观市场营销研究》中指出“宏观市场营销,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通过宏观市场营销活动,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手中流转到消费者手中,可以有效地调节商品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的发展目标,提高社会及广大消费者的福利。”从甘教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宏观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而和谐营销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必须站在一种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去发展营销理论,开展营销实践。因此,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参考文献:

1、聂元昆,吴健安.论和谐营销[J].商业时代,2007(17).

2、柳思维,尹元元.中国本土化营销理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4).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营销;和谐社会;本土化营销理论

一、和谐营销的定义

(一)狭义的和谐营销

狭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将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与营销部门系统地有机地无缝地连接起来,通过简化、固化、优化各部门内部的操作流程及合作流程,提升组织结构的科学运作来达到整个营销过程顺畅、高效、快捷、和谐的目的,大大减少因企业内部问题而阻碍营销目标实现的事情发生,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必须以营销为中心,即各部门要以营销定位、营销速度、营销部门的决策为中心;和谐营销要求各部门无缝连接,即各部门为营销部门服务,按照营销部门的计划去及时准确地配套出相应的资源;和谐营销必须简化固化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做到这“三化”要求各部门先把自己内部的操作流程设计好,接着再与其他部门把合作流程设计好,然后再来检测本部门的操作流程是否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流程相适应,最后把这些流程定下来去执行。

(二)广义的和谐营销

广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及文化条件下,企业营销主体所进行的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发展的竞争博弈行为及过程。这一概念包含四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是企业营销主体的竞争博弈行为。营销各方通过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争取“双赢”、“多赢”的格局,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营销是一定制度及文化约束下的反应性结果,是在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环境友善等社会制度及文化的基础上约束、导向的结果。和谐营销的内容是协调发展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包括和谐生态、和谐组织、和谐竞争、和谐公众、和谐消费等。和谐营销是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统一的过程。制度及文化的约束并不扭曲竞争,反而有利于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有序的竞争格局的形成。所以,和谐营销的过程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绩效最大化相统一的过程。

二、和谐营销的产生背景

和谐营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竞争性营销策略,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导致盲目的价格战,不切实际的虚假的广告宣传,企业诚信缺失,失信于消费者,甚至带来某些行业的停滞或倒退,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条件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本身的消费不成熟和弱势地位等,使得当前中国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了诸多误区。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和谐营销应运而生。

三、和谐营销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营销的思想实际上是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奉行的行为准则。仁所强调的是以仁德、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义所强调的是合宜、合理地行事、行为;礼所强调的是遵守社会制度和秩序;智所强调的是洞悉社会规律的智慧;信所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诚实守信。

2、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思想里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说人离不开天,天也离不开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人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界的和谐,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3、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自身不和谐就不会有良好的道德,也不会有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所以儒家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那么每个人必须注重道德修养,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历代商人以及近代以来的企业,大都秉承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晋商、徽商之所以领袖商界、富甲中华,与他们的和谐营销的思想密切相关。(二)信息非对称理论

信息非对称是指营销活动参与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容量等不同。其中一方受信息限制不能判断对方的信用状况,这就为营销活动主体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信息非对称性是导致出现失信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失信行为会导致营销出现不和谐,营销主体要实现和谐营销就必须避免失信行为。所以说,信息非对称理论是企业与消费者、与营销活动参与者进行沟通的主要依据,也决定了和谐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需要靠沟通来避免或者说减轻信息非对称,以沟通来消除信息传播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非对称带来的失信行为,为和谐营销奠定基础。

(三)“社会人”理论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经济人”,“利己”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企业和消费者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无可厚非,但企业和消费者也不能完全利己而不利人,因为企业、消费者以及营销活动各参与方都有其社会性,还必须充当“社会人”的角色。在和谐营销观念中,充分的把“社会人”的责任引入企业营销活动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企业和消费者只有在看到自身的经济性的同时也看到其社会性,才能让自身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四、和谐营销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推动中国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和谐营销理论的兴起是西方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它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容易为广大的营销人员学习和理解,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更加贴近中国的国情。它要求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法律与道德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由于和谐营销涉及市场营销行为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竞争者也提倡要和谐竞争,这种坚持全面和谐的营销思想使市场营销观念自产品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关系导向进入到和谐导向的新阶段。

(二)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营销倡导构建一个在公平基础上使双方满意的交换均态的机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营销鼓励企业在进行产品、价格、促销等策略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营销要求企业以和谐共处的发展战略视角,采取措施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推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谐营销要求企业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要求企业避免短视行为,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核心技术创新,并使之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完美结合,同时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反之则予以限制,从而实现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和谐营销与宏观营销的关系

武汉大学教授甘碧群在她的著作《宏观市场营销研究》中指出“宏观市场营销,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通过宏观市场营销活动,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手中流转到消费者手中,可以有效地调节商品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的发展目标,提高社会及广大消费者的福利。”从甘教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宏观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而和谐营销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必须站在一种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去发展营销理论,开展营销实践。因此,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参考文献:

1、聂元昆,吴健安.论和谐营销[J].商业时代,2007(17).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营销英语;词汇;语体特征;翻译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门学科。这门以大市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所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和世界接轨,营销学的理论和知识引起了中国企业经营者、实业家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现代英语逐渐成为国际商业社会的通用语言的今天,营销英语(Marketing English)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理解营销学最直接的语言也是国际经济交流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营销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的一个分支,一种变体,它有着普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以下简称EGP)的语体特征,即使用英语词汇,遵循英语语法,体现英语思维,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专业特征。为了规范市场营销英语翻译,首先应了解其词汇、句子及语篇特点。

一、营销英语的词汇特点

(1)词汇的专业性。营销英语的词汇具有比较明显的专业特征。营销英语语境决定或者制约着部分词汇具有其特殊的营销语义。例如:普通英语中“promotion”“distrbution”的通常含义分别为“提升”、“分发”,但在营销语境中,它们分别是“促销”、“分销”的意思。补充:a. Congratulations for your promotion.(EGP)恭喜你升职了。b. Promotion plays a crucial part in a company’s marketing efforts.(ESP) 促销活动在一个公司的市场营销行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a中的promotion表达的是升职、升迁的意思,而b中的promotion指的是促销活动,是促销组合的一种,与广告、推销、公关等并列。

专业词汇是指那些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中所专用的词汇,这些词汇一般意义比较单一,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少,一般借助于专业词典都能解决,而且这部分词汇的重复率较高。由于营销活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状况、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营销英语与经济英语享用很大部分的专业词汇。营销英语中的专业词汇在整个文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营销关键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限制和提示作用,如: franchisee 特约经销方 Price Index 价格指数 Follow-up 售后服务 broker 经纪人 market share 市场份额 fluctuation 价格浮动。

(2)词汇的跨学科性。营销学涉及的面很广,不仅包含生产、定价、促销、分销等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人口学、地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等,因而其词汇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如demography(人口统计学),regional population(区域人口),population shift(人口流动)aging society(人口老化社会)等。而由于营销学与经济学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营销英语中最常见的是经济学上的术语,如supply(供应),demand(需求),revenue(收入),Price Index(价格指数), fluctuation(价格浮动),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等。所以各个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夹杂在营销英语中是营销英语的一大特点。

(3)词汇的美语化特征。营销学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并加以发展和完善的,目前大部分营销学著作是由美国或加拿大营销学家撰写的,书中所列举的营销实例、对营销现象的阐述和分析、对营销规律的归纳和总结等等在语言上具有很明显的美语特征,如:

Am E. Br. E

Labor labour劳工

Objectives aim 目标

Impact influence影响

Attribute feature特征、特点

(4)词汇的专业意义特征。营销英语中常使用一组表示矛盾、对立词语来描述各种互相对立的营销活动的性质或进展,这就是营销语言中的对义词,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者关联。例如:Revenue /expenditure 收入/支出;supply/demand 供应/需求;increase/decrease增长/减少 ; shortage/surplus短缺/盈亏;inflation/deflation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另一类对义词是利用构词法,如加一定的前缀表示反义或词义对应,如:durable goods /nondurable goods耐用品/非耐用品;tangible/intangible 有形的/无形的;differentiated marketting/un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无区别的营销手段,即将消费者看作是一个整体不区分对待/有区别的营销手段;profitable organization/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

营销英语中还有一类对义词称为关联对义词,指两个相互对应的词在词义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但在含义上有明显的联想意义和对比意义,表示着相互关联的概念,如:wholesale/retail批发/零售; rented goods/owned goods租赁商品/拥有商品;net weight/gross weight净重/毛重。

二、 句法特征及其翻译

(1)英语与汉语句子上最大的区别就是长度上的区别,英语句长,汉语句短。在营销英语的长句子中,为了保持结构上的合理、平衡,往往将句子中的中心词或词组前移,而由于汉语更加注重语言结构的节奏感和逻辑性,往往在翻译时侧重于语言的经济效用和逻辑效用,如:One way of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marketing in our economy is to consider how we would live if there were no mrketing facilities.

一种解释市场营销对我们的经济的重要性的方法是去考虑一下如果没有了营销的便利,我们该如何生存。(原译)

要解释营销对我们的经济的重要性,方法之一就是考虑一下如果没有了营销的便利,我们该如何生存。(现译)

原译虽然严格遵循了原文的句子顺序,但内容显得臃肿繁杂,读起来不但毫无节奏感,而且还有种气喘嘘嘘的感觉。

此外,为了保持句子结构上的平衡,在汉译的过程中还将原文的张句子拆分成几个短句,以增强汉语的节奏感和可读性。Now people are going to worry more about inflation,crime and interest rates, and less about keeping up with the neighbours in cars,dress and houses.现在人们更多的担心是通过膨胀、犯罪和利率,更少的是担心自己的汽车、衣着和住房能否和邻居的媲美。(原译)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担心通货膨胀、犯罪和利率,而对于自己的汽车、衣着和住房能否与邻居家的媲美,这一担心则越来越少。(现译)

原译虽然用词数量较少,但结构单调单板,改译时增加了一个倒装结构,是该突出的部分在译文中恰到好处地得以强调。

(2)语态翻译过程中的叛逆性。专门用途英语文体中的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为频繁,这是因为这类文体着眼于理论,需要使事物、过程和结果处于句子的中心地位,而被动结构正好能突出说明的对象,再者,客观的表达往往不含有任何的感彩,这二者的不相容性在被动结构中能够得以合理的解决。在汉译的过程中,由于汉语语言习惯及结构的要求,常常出现一种叛逆性,即将被动结构主动化。下面有一个例子:Because of the trend toward impulse buying, greater emphasis must be placed on promotional programs to get people into a store.由于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冲动性购买,销售人员必须注重促销计划,易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入商店。(现译)

由于语法结构的改变,句子的成分也随之有所增减,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当被动语态变为主动语态时,主语就成了必要且重要的句子成分,而原文中没有主语,根据原文的语境准确推断出句子的主语是汉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营销英语的词汇及句子翻译的特点可以总结出,营销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其翻译既受一般翻译语境因素的制约,又受营销英语体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语境因素的制约。

参考文献:

[1]Philip Kotler.Principles Of Marketing:An Asian Perspective [M]. Prentice Hall ,2005

[2]姚暨荣.论篇章翻译的实质[J].中国翻译,2000,(5)

[3]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专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4]莫莉莉.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5]叶玉龙.商务英语汉译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6]谭正华.英语隐喻词语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2,(4)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7篇

一、和谐社会与市场营销的基本含义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实现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加强依法治国,发展社会民主;有助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高社会稳定性等。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市场营销的基本含义

市场营销主要指销售人员面对市场向顾客开展销售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创造、沟通、传播等行为,能够为顾客、自身、社会带来经济、社会价值。当今社会,市场营销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朝着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关系领域、绿色环保领域、文化审美领域等均充满了市场营销的身影,它的存在极大的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市场营销行业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逐步实现自身观念的进步,不断完善和谐营销理念,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市场营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建设的五个层面决定了市场营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五点作用。

(一)市场营销对个人自身和谐发展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社会的创造者和管理者,人的自身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只有人自身发展和谐了,集体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和谐。要想实现个人和谐发展需要做到尊重个人、爱护个人,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开放自由、公平公正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个人能够得到发挥自身潜力,提升自身能力的权利。市场营销行为是个人实现自我和谐发展的途径之一。市场营销理念强调个人或集体自身要求的满足应当以客户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甚至强调个人需求的满足是在满足客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市场营销是一个残酷而又公平的行业,不是根据一个人的年龄资历而是根据他的能力决定这个人是否可以得到重用,因此不论是谁,在这一个行业中都应该遵循行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学会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实现自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脱颖而出,受到客户的青睐,实现自身由外到内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市场营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作用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对等的权利和公平的义务,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没有复杂的利益冲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指社会中处在不同地位的人权利越大义务越大,不能出现权利大义务小或是权利小义务大的现象。人与人之间能够享受包含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的平等关系。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的建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只有经济发展和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谐。市场营销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其中的双方实现了在平等自愿前提下的物品交换行为。市场营销过程需要不断的协调参与双方的利益关系,保证交换双方地位平等、交换的物品价值相当,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另外,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个人或集体要能够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根据与客户关系的亲密度,将两者关系划分为基础型、鼓动型、负责性、能动性、伙伴型五大类,并根据这五大类关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促进关系类型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场营销行业中,经济利益驱动企业不断强调人际关系的优化,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市场营销在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包括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能够让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寻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存在能够让人更加积极地生活,勇敢的面对各种困难。和谐的社会生活能够为单个的人提供追求幸福和成功的空间,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处在和谐社会中的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实现个人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在不断的相互影响中,构建更加广泛统一的社会。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研、生产与供应、销售等若干环节。这些环节的实现需要企业能够与市场进行充分的交流,对市场进行系统性分析,完成市场定位任务,在对市场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获得对社会更加充分科学的认识,并能够将自身的特点与社会发展特点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到一起。另外,在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发展中,市场营销同样能够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各群体及子系统可以以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应用市场营销中人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手段,实现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随着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谐发展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市场营销在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过去几十年内,为了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大量掠夺环境资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被重新重视起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有美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建立补偿机制,维护生态平衡。市场营销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绿色营销是以绿色环保主义为企业产品生产价值导向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产品生产要迎合消费者绿色消费心理,以绿色文化的宣传为媒介向消费者进行产品推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一切工作的方针,而绿色营销理念恰好符合这一方针政策,在它的指导下,企业在实现自身利润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的保护,实现企业利益、客户利益、环境利益三者的协调。绿色营销实施时,首先要树立绿色营销理念,迎合客户消费习惯;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对企业产品进行升级包装,使用绿色环保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设计绿色文化文案宣传企业产品;最后还要根据需要确定绿色营销组合。

(五)市场营销对我国社会和国际环境关系和谐发展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决定了一个国家不可能独立于世界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在经济领域,社会、文化、教育等其他领域也存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趋势。因此,要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不能忽视我国社会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这层关系和谐了,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社会与国际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可以从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手段中寻找灵感,我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往来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其次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全面的策略,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共赢。市场营销理念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系统的思考在当前国际大背景下如何向其他国家展开积极的营销活动,根据世界大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产品研发和行业发展,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处在优势地位,赢得更多的国际信誉和投资,创造良好的国际关系,为国内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如何发挥市场营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市场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极大,要想发挥这些作用,将理论价值转发现实价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在西方产生,到今天已经实现了超百年的发展,理论体系相当成熟。但是在我国,由于理论引进时间较短,因此营销行业的发展还赶不上世界发达国家,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积极开发新的营销手段,使市场观念、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更加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同时,国家要为这方面研究投入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有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才能实现理论向现实的良好过度,真正发挥市场营销手段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二)传播和普及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市场营销就是实现盈利的手段,这种手段一般只有企业这类营利部门使用,但是根据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来看,这种观点存在偏颇,全面的市场营销理念应该还包括公益性的纯支出,这类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样是直接性的。因此,要想发挥市场营销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就要积极传播和普及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将理念的应用范围由企业扩大到政府部门。在政府部门推广市场营销理念并不等同于“政府经营”的做法“,政府经营”只是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政府营销”则注重政府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使政府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在建设政府的同时还要转变人们关于市场营销即是营利组织营销的看法,增大对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扶持,一般来说,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社会团体,他们以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目的,不进行营利活动。这一类团体的存在为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有效的调动了底层群众的积极性,弥补了市场和政府服务的不足之处。

(三)推动市场营销立法进程

市场营销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全的法治环境。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是法律的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网络营销、直销、绿色营销这些新兴的营销方法缺乏健全的法律约束,行业内部存在巨大缺口,许多不法分子就会利用这些法律的空白为自己牟取利益,损害他人权益,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完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营销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使企业的各种行为都处在监控之下,建立一个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营销更好的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8篇

购买推荐

图书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介绍了多种网络营销策划的形式,适合网络营销人员阅读。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当当网的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电商会议:“2011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峰会”火热报名中

10月20日,由、中国服装网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峰会暨中国服装产业电商采购会”将于宁波举行。届时还将《2011诚信服装电商企业宁波宣言》(详见会议官方网站:/zt/fuzhuang/)。

目前,已确认演讲、参会的部分电商企业包括:凡客诚品、银泰网、乐酷天商城、走秀网、PAYPAL、玛萨玛索、瑞金麟、易合信息、中邮快购、上海商派、新百网上商城、森动数码、中国服装网、衣服网、蓝团科技、敦印、T100趋势网、童装加盟网等,还有数百家传统服装企业。

上篇 网络营销战略与组织

第1章 网络营销战略

1.1 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1.1.1 网络营销环境概述

1.1.2 网络营销微观环境

1.1.3 网络营销宏观环境

1.2 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

1.2.1 网络消费者行为概述

1.2.2 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过程

1.2.3 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析

1.2.4 我国网民网络生活分析

1.3 网络市场定位分析

1.3.1 网络市场概述

1.3.2 网络市场细分及差异化

1.3.3 网络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及市场定位策略

1.4 网络产品分析

1.4.1 网络产品概述

1.4.2 网络产品策略

1.4.3 网络产品研发

1.5 网络营销定价

1.5.1 网络营销定价概述

1.5.2 网络营销中的定价策略

1.6 网络营销渠道分析

1.6.1 网络营销渠道概述

1.6.2 网络营销渠道建设与选择

1.7 网络客户关系营销分析

1.7.1 客户关系营销概述

1.7.2 客户关系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第2章 网络营销组织与岗位设计

2.1 网络营销组织架构与岗位说明书

2.1.1 部门职责描述(含组织设计)

2.1.2 网络营销综合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

2.1.3 网络广告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广告投放、策划、制作、评估)

2.1.4 网络活动策划岗位说明书范本

2.1.5 网络新闻营销岗位说明书范本(新闻营销、公关、新闻编辑、论坛、博客)

2.1.6 数据库营销岗位说明书范本(病毒式、数据库)

2.1.7 搜索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排名、优化)

2.2 企业门户网站管理组织与岗位设计

2.2.1 部门职责概述(含组织设计)

2.2.2 网络编辑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

2.2.3 网站技术支持岗位说明书范本

2.2.4 网站推广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推广、公关、链接交换、与网络活动的配合)

2.3 企业产品网络销售管理组织与岗位设计

2.3.1 部门概述(含组织设计)

2.3.2 在线客服岗位说明书范本

2.3.3 跟单交易岗位说明书范本

2.3.4 产品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含产品编辑描述)

2.3.5 促销管理岗位说明书范本(含价格管理)

下篇 网络营销策划与执行

第3章 网络营销策划的形式

3.1 网络市场调研

3.1.1 网络市场调研综述

3.1.2 网络市场调研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1.3 网络市场调研中具体方法的运用

3.2 网络市场分析

3.2.1 网络市场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3.2.2 适合小企业的市场——微利市场

3.3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

3.3.1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的意义

3.3.2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的步骤及方式

3.3.3 网络营销效果的价值

3.4 网络口碑营销

3.4.1 网络口碑营销的含义

3.4.2 网络口碑营销的运用

3.5 网络病毒营销

3.5.1 网络病毒营销概述

3.5.2 病毒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

3.5.3 病毒营销的步骤

3.5.4 病毒营销的误区

3.6 网络数据库营销

3.6.1 网络数据库营销概述

3.6.2 网络数据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3.6.3 网络数据库营销的意义

3.6.4 网络数据库营销的关键

3.7 危机公关营销

3.7.1 危机公关概述

3.7.2 危机公关处理

第4章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

4.1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一——某美白护肤产品

4.2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二——某保险公司保险产品

4.3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三——某品牌新款车

4.4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四——某知名品牌的饮品

4.5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五——某化妆品牌的品牌营销

4.6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六——某品牌薯片

4.7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七——某品牌沙发

4.8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八——某品牌红酒

4.9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文案九——某品牌女性用品

第5章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

5.1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一——阿迪达斯与百度的携手双赢

5.2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二——百事可乐网络宣传总动员

5.3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三——可口可乐火炬在线传递

5.4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四——MSN成功的借势口碑营销

5.5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五——三一重工“无心插柳”,“网”得最终喝彩

5.6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六——教你如何吃垮必胜客

5.7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七——百度更懂中文

5.8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八——贾君鹏让魔兽再度出发

5.9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九——你想要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吗?

5.10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奥迪A3隐形登录市场

5.11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一——耐克与“鬼妈妈”的跨界合作

5.12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二——“大白兔”跳出“甲醛门”

5.13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三——小鱼带你游星座

5.14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四——“悦活”越开心

5.15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五——立顿玩味茶文化

5.16 网络营销策划综合案例十六——别“妆”了,汤唯与你做 SKⅡ晶莹素肌美人

第6章 网络新闻营销

6.1 网络新闻的力量

6.2 网络新闻PK传统新闻

6.3 制造网络新闻的经典法则

6.4 网络新闻营销实际案例

6.4.1 网络新闻营销实际案例一——“神舟五号”搭载蒙牛一飞冲天

6.4.2 网络新闻营销实际案例二——爱尔康教你如何护眼

第7章 博客营销

7.1 博客营销的意义

7.2 如何通过博客“博”来商机

7.3 博客营销实际案例

7.3.1 博客营销实际案例一——超微与老徐的牵手

7.3.2 博客营销实际案例二——博洛尼盖网络中最高的楼

7.3.3 博客营销实际案例三——耐克的足球迷博客社区

7.3.4 博客营销实际案例四——“石头”也疯狂

第8章 论坛营销

8.1 论坛营销的意义

8.2 论坛热帖炼成术

8.3 论坛营销法则

8.4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

8.4.1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一——“出身”论坛的“天仙MM”

8.4.2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二——摩托罗拉L6的“锋利”出击

8.4.3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三——I Chocolate U,LG情浓巧克力手机

8.4.4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四——暴风雪中的温情故事成就了“飞利浦”

8.4.5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五——“康佳号”一飞冲天

8.4.6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六——汇源让你快乐过节

8.4.7 论坛营销实际案例七——上下起舞,激情青岛啤酒

第9章 电子邮件营销

9.1 电子邮件营销的意义

9.2 电子邮件营销宝典

9.3 电子邮件的传播

9.4 电子邮件营销实际案例

9.4.1 电子邮件营销实际案例一——力士焕然新生的邮件营销

9.4.2 电子邮件营销实际案例二——BMW3 VIP之夜

9.4.3 电子邮件营销实际案例三——电子邮件打开清扬的一片天

9.4.4 电子邮件营销实际案例四——思科公司的“一对一”电子邮件营销

第10章 搜索引擎营销

10.1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10.2 搜索引擎优化

10.3 搜索引擎营销实际案例

10.3.1 搜索引擎营销实际案例一——兰蔻360度搜索引擎营销

10.3.2 搜索引擎营销实际案例二——奥巴马的搜索引擎战

第11章 网络视频营销

11.1 网络视频营销的意义

11.2 受欢迎的网络视频

11.3 选择适当的渠道传播视频

11.4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

11.4.1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一——上海彪悍的的雪佛兰MM

11.4.2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二——后舍男生与护舒宝结缘

11.4.3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三——没有搅不烂的东西

11.4.4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四——百事我创,周杰伦和你一起拍广告

11.4.5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五——“空军一号”涂鸦事件

11.4.6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六——诺基亚联手刘谦创造手中奇迹

11.4.7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七——网络放送曼秀雷敦的“追女秘籍”

11.4.8 网络视频营销实际案例八——与“绯闻女孩”一起享受时尚

第12章 网络广告营销

12.1 网络广告的意义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9篇

业界、学界一直努力去寻找这些答案。寻找的过程中,便有了国家广告研究院主导的这样一项研究:精众营销研究。

什么是精众?

在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显词。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数据是否完整。在面对茫茫人海,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大数据已经解决不了营销问题的时候,数据的完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追求完整的数据,精众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精众聚集的场所和平台,是获取完整数据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大数据时代,如果大众消费80%的行为可以预测的话,精众人群,毫不夸张地说,90%的行为是可预测的。

那么,精众到底是什么?

首先,精众是人群;第二,精众不仅仅是人。精众是什么,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既是人又不是人,它是一个场所,同时它又是一种感觉,它还是一种氛围,一个圈子。实际上,今天对这个概念的准确定义也还在探讨当中,但是这个探讨已经基本上有了轮廓。至少我们可以说精众是一个区隔于大众消费的空间,它具备示范性和引领性,它能够拥有话语权,它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同时,在消费层面上来讲,它能够主导潮流,引导趋势。

事实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存在着等级,也有“血统”的基因。消费不仅是一种需求满足,也是一种“阶层”演练。精众和大众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但并非对立的人群。二者有差异,但并非对立,用区隔和融合来界定更确切。富裕阶层、中产阶级、精英阶层所有的做派,一举手投足都会滴入到大众人群,影响大众人群;反过来,大众人群通过观察、模仿、努力,逐步接近精众人群。这两个群体不是这山和那山,山顶和山底的遥望,而是扩散和融合的关系。但融合不是搅合在一起,而是找到不同的位置和价值。

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形态,正在经历着一个从“分化”到“重聚”的演进过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物质产品的丰富为人们多种形态、多种层次的消费选择奠定了基础。此外,与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相对应的表现是食品消费层次的提高,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升级和文化消费领域的扩大。与此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消费正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由于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所呈现出的族群化、碎片化消费,而在“碎片化”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又会因为价值观、行为方式、消费需求等层面的近似而重新聚合,再次形成规模化的消费市场,像依托于消费者兴趣爱好和新的生活方式潮流等平台形成的类似健身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等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消费者重聚的形态,是对以往大众消费时代以地理特征、人口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传统指标为标准进行消费细分与区隔的颠覆。

精众营销

在消费者的分化与重聚过程中,营销也已从分散的大众营销,走向聚合的精众营销时代,首先,分属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某一消费共同点上交流与融合,形成精众的聚集和消费群体规模化;其次,重聚后的精众人群,涌现出消费的品质化和精致化需求,消费需要从物质层面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从仅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升到更加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

精众的出现,在推动营销的转向,也在影响着媒介形态和传播趋势,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消费者定位,重新定义消费者、挖掘高价值的精众人群,同时,媒体也需要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消费者行为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切割,重新聚合受众资源,打造精众化营销平台。

这种情境之下,应该如何理解“精众”?精众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群概念或者传播概念,而是一个融合了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和传播学的概念,可以分解为不同层面的内涵,这些内涵也在进一步地影响未来企业营销和媒体的价值。第一层含义是“精彩”或者“精选”,精众一定是消费者在某一消费共同点上的重聚,因此,消费人群的含金量较高,“精”代表的是价值的聚集,例如,健身会所的人群,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健身会所的商圈和地理位置的筛选,付费会员资格的二次筛选,在这个场所聚集的消费人群,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精众,企业如果可以影响到他们,就能抓住最闪光的消费者;第二层含义是“精当”,指的是传播的“适地适媒”,即精众传播,一定是合适的地方出现合适的媒体,非常恰当的传播,媒体与环境相互辉映,广告融合到消费者的环境中,消费者可以自然地融入和接受媒体的信息;第三层含义是“精致”,对于精众来说,品牌更重于产品,符号更重于物质,文化更重于功能,无形更重于有形;第四层含义是“精明”。从消费的角度讲,精众是精明的消费者,与精明的人打交道,你要真诚、精心、实实在在;与精明的人打交道,要能体验;与精明的人打交道,要能深度互动。

从这个含义上来看,精众营销是企业和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精众营销可以更好地结合消费人群的生活形态和消费符号,将关系营销、共鸣营销、参与式营销、场景营销、整合营销及全方位营销等进行统辖;同时,精众营销更有助于表现企业文化、特质、态度、精神等元素,以及品牌元素、品牌资产、品牌价值在更大范围的长远构建。并且,精众聚集的传播平台上的消费者,对于大众又具备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0篇

体育作为企业营销的一种媒介和载体,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体育活动、体育项目本身作为一种产品进行营销;另一种含义是不是以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作为产品进行营销,而是某一企业以体育赛事为媒介进行的企业自身的推介和品牌宣传活动。后者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营销活动,常见的有冠名、赞助、合作伙伴、指定产品等形式。其中冠名、赞助和合作伙伴通常是国际知名品牌、资金雄厚企业的首选,而广告与体育明星代言已经成为体育营销的普遍形式。从营销理念上来讲,只要是借助体育平台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品牌的营销活动都应当算是体育营销。营销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的经济发达国家证明,体育营销蕴含巨大的魅力和投资价值,它是树立和打造企业品牌的一件法宝。然而,任何营销手段的优与劣不在于市场的评价和有多少成功经验,而在于营销手段对企业的实用性,在于企业的把握。而在现实体育营销选择、实施的决策中,很多企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一般投入营销的成本很高,但营销的效果却差距较大,所以体育营销这种投资存在很大的效用风险。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在营销决策与选择中存在误区所致。应当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体育营销常见误区的分析与防范。一般来说,常见的体育营销误区有:

其一,企业缺乏与体育特质的联系的评估。成功的体育营销活动,是企业抓住了自身与体育特种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或存在某种价值上的相似或趋同。也就是说应当借助企业及其产品与体育相关内容为载体,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常见的汽车与足球体现出的“快捷、高速”的相同联系,使得汽车企业常常以足球赛事作为营销媒介。而有些企业没有明白这一点,不事先对自身企业和体育活动的特质是否有密切联系和价值趋同进行深入的分析,不对眼前的体育活动进行可行性评估就盲目的投资,这必然导致营销的失败或效果不佳。

其二,没有将体育营销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体育营销是针对某次体育赛事活动的营销活动,所以很多企业将大量的投入赛事期间的营销活动,并希冀获取立竿见影的效果。岂不知体育营销策略应当是企业发展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不但需要进行适应性评估,而且在营销措施上要做好长期的铺垫和准备,还要在赛事结束后进行相关的推介活动。再者,那种认为通过一两次的体育营销活动就可活动产品快速、大幅度销售量提升是一种臆想,是错误的认识,作为一种营销活动,尤其是作为体育营销活动,其效果是长期的、持续显现的,不是一挥而就的。

其三,在营销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与体育文化内涵的准确链接。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吸引人们的最大之处是体育文化的魅力,如果体育赛事所释放的体育文化内涵气息被浓烈的商业化气氛所冲淡,那么体育赛事就失去了看点和意义,就不会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不但体育赛事失去了活动的价值,而且体育营销活动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很多商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不能巧妙地、隐含性地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渗透到体育赛事中,而采取直接宣传企业的方式,造成了赛事受众的心理排斥和情感厌烦,这种效果往往很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实现体育营销的效果必须走出体育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失衡的误区,采取间接性、持续性和公益性的营销方式,实现营销的目标。

企业不自觉地走进营销误区是可怕的,它不但造成营销投入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带来由于营销效果不佳,而失去的市场竞争的有力机遇。因此,应当从防止走进误区,防范营销风险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体育营销的选择、实施策略,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应明确以下三点:

一是进行营销投入前的可行性评估。企业应在决定是否实施体育营销前进行体育赛事和自身情况的深入分析,自己对比自己与体育赛事之间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上的联系,或是否有特质上的趋同点和一致性,如果相关度和一致性越高,体育营销投资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是进行体育营销模式的选择。体育营销模式的选择应当基于企业的服务群体,应着眼于产品的消费人群。在考虑自己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划分和消费者群体定位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明确的营销对象,并根据预期的营销或传播目标,采取不同的体育营销模式,实施相应的体育营销战略和战术。具体预期目标包括是提升品牌,还是单一的促销等;具体的营销战略战术,即营销的模式包括冠名、赞助或媒体、渠道和终端配合等系列手段。比如,如果以提升整体品牌为体育营销战略,把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力量与企业竞争力源泉的品牌价值提高到世界水平,就要在统一的品牌形象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和各业务领域的策略,可以采取赞助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形势开展体育营销,以获得对消费者巨大的美誉度和亲和力,大幅度地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会展文化 文化会展业 会展企业文化 会展文化营销 会展旅游文化

现代会展业自1851年诞生于欧洲至今,已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欧美为龙头,以亚太地区为强大新生力量的全球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会展活动也己成为一种主要的人类集体性物质文化交流方式,并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其中会展文化概念的提出无疑为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由于我国对会展文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会展文化本身的内涵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拟就会展文化的概念,以及与发展会展文化有关的几个概念做一简明剖析,以期为会展文化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一、会展文化

我国会展文化概念的广泛应用是从2005年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开始的。陈泽炎在该年《中国会展》第14期上对会展文化概念做了如下界定:一是“会展文化”是以会展活动为载体所直接展示、代表和反映出来的关于文化的内容;二是“会展文化”是指当把举办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产业经济活动时,其总体上所表达、展现和凸显出来的会展产业在精神、理念、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第三,“会展文化”是指在某一个具体会展活动项目的层面上,由于其作为一种经济的和社会的活动方式,其组织者就必然会在筹备和操办的全过程中对所依据、遵循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东西有所体现,从而表示其文化的内质。按照这一界定,会展文化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它既可以是指直接或间接的对某种特定文化的展览,也可以是具有强烈消费文化特征的文化节形式的展览,甚至可以是对企业文化的展示。

笔者认为,上述概念尽管完整地表述了会展文化各个层面的含义,但在分析会展产业发展时也容易出现“文化泛化”现象,即:把所有的会展活动都和文化挂上钩,从而出现文化庸俗化倾向,这反而有悖于举办“会展文化节”,提升会展产业文化品位的宗旨。会展文化最简单的表述应当是指:在会展活动中总体上所表达的会展产业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就是上述三层含义中的第二层。

之所以如此界定会展文化,是与文化本身的概念有关。对于文化概念演变的研究由来已久,对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不下百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们都承认: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征,是人类群体的精神财富,尽管由于时空的变迁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都被一部分群体所认可并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鉴于此,基于会展产业的会展文化作为文化母概念中的一个子概念,应该是指人类通过会展活动所表现的具有会展产业特征的文化内容,包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意识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上述概念中的第一和第三层含义显然不具有这种特征。

二、文化会展业

和上述概念相关,在会展文化的名义下,文化会展业的发展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实际上,文化会展业是和会展文化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化会展业是指文化产业办会展,即各类文化机构借会展产业大发展的契机,通过举办各类艺术节、戏剧节、电影节、电视节、书展、影展、文物展、画展、教育展等等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活动中各类文化展尽管体现并提升了会展文化的内涵,但并不能说这就是会展文化。即上述三层含义中的第一层含义不应算做会展文化的内涵。

诚然,我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促进了会展文化的进步,而且也必将继续为会展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但两者毕竟不是同一概念。我们看到一些大型的国际会展中举办的各种文化性展览的确提升了会展的文化品位,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只要文化机构参与了会展活动,这个会展就变得“有文化品位”了,实际上有些所谓的“文化节”或“某某书画展”之类完全变成了文化产品大卖场,并无文化品位可言,这正是研究会展文化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展企业文化

在会展文化概念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会展企业文化往往也被认为是会展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企业独家展示会活动”或“展会中的企业展台”。在一些专业的展览中,设置上述展台或举办类似宣传企业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会展文化内涵的体现,但毕竟这仅仅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展示,不能等同于会展文化本身。如果把会展活动中参展企业的企业文化展示理解为会展文化,那么只会将会展文化内涵狭隘化,最终把会展文化建设推向死胡同。

四、会展文化营销

和会展文化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会展的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会展活动的特殊性,会展的文化营销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营销活动,它包括会展公司、参展企业乃至参观者共同营造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成功举办会展的目的。会展的文化营销从最终结果上不一定会涉及市场交换,但从广义营销的角度看,正是文化营销理念在会展活动中的贯彻和体现丰富了会展文化的内涵。从另一角度看,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营销手段,而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展会活动更是文化营销的重要方式。故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节之类的会展营销活动是提升会展文化品质的主要手段。

五、会展旅游文化

会展业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往往会直接促进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型节事活动的开展,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就更加明显。会展和旅游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非常相似的功能,即都存在着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而会议旅游、节事旅游等专项旅游项目的开展也使得会展本身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起来;同时,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会展活动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进而文化旅游的概念也随着旅游者素质的提高开始流行起来。在讨论会展文化问题中,会展旅游文化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综上,在讨论会展文化发展问题上,应该充分理解这些概念间的差异和联系,把握会展文化的准确内涵,真正为会展文化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泽炎:会展文化概念辨析[J].中国会展,2005,(14):25~26

[2]林坚:文化概念演变及文化学研究历程[J].文化学刊2007,(04):5~16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2篇

一、文化牌的重要性

文化科学虽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关于文化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年克鲁伯$&’()*、。-*。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中统计,./,(,*$,年的.,年中出现的文化定义有,01种,这些定义包含的内容有多个方面)文化是一套价值观*文化是众多的规范*文化是习惯*文化是文化特质的结合的丛体*文化是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总和,而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们共同形成思想模式,即指导行为的原则、规范,在行为规范准则,规范指导下形成行为模式。狭义上讲的文化指特定人群的知识,观念,准则体系,是精神方面的。广义的文化是特定人群的社会文化系统,既有内在的观念性的东西,也有外在物质行为。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环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文化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市场营销。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划定了一个消费范围,市场营销者摸准文化走向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就可打入消费者的范围,实现营销目标,也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减少营销挫折,压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益。提高营销者的文化品味,打好文化牌,是营销者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需求在高水平上得到满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供求平衡的内在要求,打好文化牌具有很大的收益性和外部性。

二、文化牌包含哪些内容

,,诚信文化。诚实信用是消费者对市场营销者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营销者通行市场的通行证。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基础。纵观历史,成功的企业无不与诚信联系在一块。沃尔玛曾经以。,*.’,。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成为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强企业的榜首,它总结成功的.大要素中,都与其诚信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直接相关。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也主要通过利润大小来判断,但是,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其有价值观(((诚信的观念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审美文化。商品的审美价值在市场营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消费者需要的角度讲,需要可以分为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两大方面。物质生活需要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的产品必须着眼于产品的有效性,,,使用价值,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促使人们用审美眼光去*观照$产品。只有当产品的功能结构&使用价值’和外观形式&审美价值’达到统一时,才可能与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相吻合,此时,商品方具有畅销不衰的诱人魅力。大量营销实践证明,消费者对同样实用而外观不同的商品有强烈的选择性,人们出于改换新款样式的审美要求,常常置较为陈旧式样的商品于不顾,而青睐于具有更高审判价值观的新式样商品。,(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是科学共同体所认同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制度(科学活动方式的总和。科学精神是科技文化的核心,它包括追求真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怀疑精神(破除迷信和不为教务条所束缚的精神(理性思维的精神(创新精神等。科技文化对于营销者技术创新(合理有效地用资源环境进行生产开发起支撑作用,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工具。所以企业离开了科技文化,离开了创新,就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文化,同时,还要不断开拓进取,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一个没有科技文化武装的企业,是一个没有取进动力和进取实力的企业,是一个在市场竞争中软弱无力的企业,注定要在竞争中失败。,(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了消费者独特的生活学习方式,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密集的人与人交往的生存空间,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往往会自觉地去归属于其一个亚文化群。所谓亚文化群是指,在每一种文化中,往往存在着具有文化同一性的群体。亚文化群中的文化具有同一性,亚文化群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可以根据很多标准对文化进行划分,如可以分为地理亚文化群,家教亚文化群,民族亚文化群,种族亚文化群等。某一亚文化会形成一个特定的消费氛围,属于某一特定亚文化群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深深打上该氛围的烙印。特定群体有特定的禁忌(嗜好及其他风俗习惯,在该环境中,布满了营销商机和威胁。顺应独特文化的要求,避开文化中的禁忌,是营销者明智的选择。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3篇

引言 营销策略创新研究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强劲营销牵动力的有效方式日益受到制药企业的青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制药企业营销管理者必须科学认识前沿营销理论,而从目前来看4R营销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仍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1.4R营销理论概述 1.1理论来源: 营销学界对于4R营销理论的表述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整合传播理论创始人、著名的营销学家唐•舒尔茨提出的,包括关联(relevancy)、反应(re-spond)、关系(relation)、回报(return);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学者艾略特•艾登伯格在其著作《4R营销》中提出的,包括关系(relationship)、节省(retrenchment)、关联(relevancy)、报酬(reward)。不管是唐•舒尔茨的解释还是艾略特•艾登伯格的说明,他们都认为4R理论是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倡导企业与客户的双赢互动,在与客户建立关联的同时不断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该理论不仅要求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更要针对市场消费者积极地创造需求,让企业与客户需求联系在一起、将成本与市场回报进行联系,全面体现了对营销活动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1.2理论解析: 1.2.1密切联系客户 企业应通过采取有效的营销措施在业务及需求等各方面与目标客户建立关联,使得自己与客户能处在一种互助互需的联系状态,增加客户群体并增强已开发客户的产品忠诚度,从而赢得稳定的市场地位。 1.2.2加快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馈速度 企业在了解客户呼声的同时,要积极对市场的呼声给予反馈,也就是说要在及时倾听客户希望、需求的同时做出积极的反应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吸引客户的关注,才能赢得市场的稳定发展。 1.2.3强调与客户的互动、共赢关系 与传统营销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企业要把与客户的市场交易变成了一种责任的,企业在卖出产品的同时应该让客户感觉到自己也获得了应得的收益,即企业营销要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共赢,只有这样才能使客户长久地忠实于企业的产品。 1.2.4回报是企业的终极营销目标 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营销目标来进行,一切市场活动必须要有回报。也就是说,企业针对客户开展的关系营销、为客户提供价值必须要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并愿意为之购买企业的产品。 2.医药营销应用4R营销理论制定营销策略的操作要点分析 药品营销的特殊性,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规范营销流程,企业营销策略的开展必须符合国家GMP管理文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推进,医药营销市场已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这使得4R营销理论在医药营销中的应用成为必然。我认为医药营销中应用4R营销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使药品于客户(消费者)建立有效关联: 4R营销理论的第一层含义关联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要通过开展有效的推广方式使得自己的产品与消费者建立一种互助、互需、互求的关系。药品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医药企业必须通过开展多元化宣传推广活动,包括软文宣传、大篷车推广、中断柜台促销等多样化的市场宣传措施使消费者对企业药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知。同时,企业在使消费者认知自己药品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准定位,即要明确使用药品对消费者所带来的功效。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实现企业药品与消费者的有效关联,才能扩大药品的潜在消费群体。 2.2医药企业必须要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4R营销理论的第二层含义反应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相互影响的今天,企业最需解决的市场难题是如何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与角度来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并根据这种需求来调整企业的产品及运作模式。药品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基本产品,企业的生产及销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的调整而调整,如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必须砍掉多余的产能,如市场需求旺盛则企业必须及时足量生产。我记得在2011年3月份的时候,全国各地大范围地出现了鱼精蛋白注射液缺货现象,而且这种缺货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当年年底。为什么一个普药产品会全国范围内缺货9个月之久?我认为就是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过缓,现实中大部分的企业不会及时抓住市场需求机遇,在漫不经心中浪费了产品销售的绝佳机会。 2.3医药企业必须把关系营销作为营销工作的法宝: 4R营销理论的第三层含义关系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要把与客户的交换关系发展为相互依存的互惠关系,同时也要将与竞争者的敌对恶性争夺关系发展为协调共赢关系。为此,我认为医药企业开展营销工作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出发点: 2.3.1企业为市场所提供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GMP生产工艺要求,必须要保证所出厂产品合格有效,并能对消费者的病患带来实质性的治疗效果。企业只有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获得的自我感觉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采购成本(这种价值比较的主要参考因素就是疗效),才能让消费者为企业的产品营销持续买单。 2.3.2医药营销市场上恶性的市场竞争太多,使得有些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去使用劣质假冒原料来生产假药、劣药,而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而且也严重制约了个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蜀中制约的原料造假、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等负面案例都告诉我们,医药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要最走协同发展、和谐竞争的合作之路。只有建立了这种和谐竞争关系,自己和竞争者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整个医药产业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p#分页标题#e# 2.3.3药品作为特殊产品,尤其是一些临床用药风险较大的产品,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讲,轻微的药品不良反应属正常现象,具有不可避免性。然而,在大众看来,药品是用于治病救人的,如果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人会认为企业的产品存在严重瑕疵。如果这种片面的理解与认识借助媒体传播开来,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医药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为此医药企业必须建立与政府及媒体的良好沟通关系,及时有效地将正确、科学的产品特性告知他们,以防止片面事件放大化。 2.4医药企业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所得: 4R营销理论的第四层含义回报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营销必须追逐利润,必须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回报。而客户的回报是通过增加顾客购买的总价值和降低顾客的总成本,提高顾客让渡价值而实现的。为此,医药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疗效确切的药品,而且也要能够从消费者的认可中获得必要的利润空间。我们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让渡价值就应该高于让渡成本。制药企业只有获得了必要的利润才能用于开展新的产品研发、市场耕耘,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 总结 4R营销理论具有很深的理论含义,医药企业营销管理者必须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去全面分析每个“R”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理解透彻了才能应用它来指导我们去创新营销策略。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营销;营销模式;开发探索

“审美营销”的基本出发点是艺术的设计要对产品、服务和营销传播以及营销的环境创造出审美,它要能够揭示出美在营销中的重要地位,整合审美营销的系统,创建艺术设计对营销产生影响的模型以及企业的审美营销的模型,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艺术设计能够推动审美促销,艺术设计在审美营销模式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营销的概念和提出的背景

“审美”的定义最早是经鲍姆加通提出来的,他曾经用“aesthetica”来命名他所创立的这一新学科,但之后在英文中,通常使用“aesthetic”来命名他所发现的学科,目前,我们通常将它译为“美学”,而“审美”则是它的另外一种翻译方式。但是,“审美”和“美学”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美学”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学科或者是一门学问,而“审美”就不同了,它注重的是对美的事物的参观、考察和识别的这一过程,同时更是人们源自于完整的而又圆满的经验才体现出来的一种身心愉悦的、和谐静谧的、自由自在的心理活动以及生存状态。而“审美营销”正是基于上述的“审美”而创建出来的一种适用于现在这一代人的营销模式,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创造出不一样的、突出的美来供人们欣赏。20世纪90年代左右,由两名外国人提出,将组织或者品牌赋予美学的特殊意义,能够激发大多数消费者产生某些审美的体验,还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概率。对于“营销美学”这个名词,人们很容易理解成“美学”的一个分支,而实际上,创造者所强调的是美学在组织和品牌中所发挥的巨大的识别价值,也就是身份的象征。在提出“营销美学”的基础之上,他们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首先提出了“体验营销”的说法。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谈及“营销美学”,但研究的不是很透彻,最近这些年来,国内外对于“审美营销”的探索越来越清晰,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的审美营销越来越受重视。

二、审美营销的内涵以及关键所在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审美营销的内容是由企业、市场以及客户三个重要要素组成的。而从美的源流的角度来讲,审美营销的内容便是由创造美、传播美和审视美这三个连续的环节组成的。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就是企业要不断地创造美丽的产品以及服务,再通过进入市场将所创造的美丽传播出去,向用户展示企业所创造的美丽,以便用户可以被美丽的产品、服务、营销传播以及营销的环境而感染,从而达到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本品牌的忠诚,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行为。审美营销的模式可以轻易地被企业应用到生活中,而这一应用的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基于艺术设计,只有艺术设计符合用户的口味,艺术设计能够让大众满意,才能达到审美营销的效果。

三、艺术设计对审美营销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艺术设计是为满足大众对美的需求、对文化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门技术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众多原本纯粹的领域开始与经济挂钩。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设计的经济化,恰恰相反的是,通过将艺术设计引入营销环节中,不仅为产品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促进了艺术的大众化推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所谓的艺术设计,是科学和美学、工艺和艺术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兴的复杂学科,它不仅具有创造设计方面的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方面的美。这其中包含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企业设计、形象设计等诸多方面。所有艺术设计的种类都是为了审美营销服务,这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艺术设计对营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艺术设计可以利用本身潜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组成营销模式的每一个元素造成直接的影响。比如,艺术设计可以直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营销产品、手段、环境和知名品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企业的形象等。第二,艺术设计有提升营销力的能力。营销力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最主要手段,它包含了价值、销售和后期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营销的竞争力上。第三,艺术设计能够创造出富含美学意境的营销文化,进而为企业创造出品牌化的文化标志,其本质是艺术设计为人类创造文化活动,既包含物质文化的创造,又包含精神文化的创造。艺术设计通过上述方法创造了种种“美”,而这些“美”恰恰对审美营销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语传统营销模式注重对产品价格和实用性的宣传,然而在当下社会,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正在上升。我们通过对“营销美学”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审美营销”的概念以及定义,发现了艺术设计对营销模式以及企业的审美营销模式的模型。我们更应该结合体验营销、整合营销等重要方法,更进一步增加美学和营销之间的研究,获取更多的审美营销成果,加快市场营销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林蔓.“休闲”概念中的“美”质因素分析.美与时代•城市,2012.10

2.黄炳贺,汤重熹,姜慧.广东省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7.z1

3.冯梦暄.论审美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金陵望(教育),2011.1

4.孙启玉,蒋晓.浅析工业设计的研究领域.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4.5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第15篇

症结词:电子商务 企业营销

二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对于人类糊口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创造着使人线人1新的新天地,信息技术对于传统商务流动的影响即是如斯。电子商务这1新兴事物正在以难以估计速度突起,了传统的商务模式。依据网上购物钻研讲演显示,如今我国网购用户已经达八七八八万以上,范围呈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经济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但C二C电子商务却逆经济而上行,增长率高达九七.九%,交易范围到达八一二.三亿元。[一]跟着世界经济1体化以及经济全世界化过程的加快,电子商务正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的经济贸易领域。从长远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是不可估计的,电子商务终究会扭转企业的经营模式。

1、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征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1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前驱IBM公司在一九九六年首次提出了Electronic Co妹妹erce(E-co妹妹erce)的概念,后又于一九九七年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E-business)的概念。事实上,公司、社会组织以及学术界都对于电子商务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对于于电子商务尚无1个能被各方广泛认可的、拥有权威性的定义。总结目前有代表性的定义(一)广义上的电子商务EB(Electronic Business):各行各业,包含政府机构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各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可称为电子业务。(二)狭义上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妹妹erce):人们应用电子化手腕进行商品交流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流动,也可称作电子交易。(三)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队电子商务的定义:采取电子情势展开商务流动,它包含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介入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同享非结构化的商务信息,并管理以及完成在商务流动、管理流动以及消费流动中的各种交易。(四)加拿大电子商务协会给出了电子商务较为严格的定义:电子商务是通过数字通讯进行商品以及服务的买卖和资金的转账,它还包含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内部应用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流、文件传输、传真、电视会议、远程计算机联网所能实现的全体功能。总结上述的定义,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有两个核心概念,1为商务,2为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工具,进行商务流动是目的,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应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数据的收集、交流以及处理,终究应用虚拟平成商务流动的行动。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

(一)虚拟性

电子商务的最大特征就是其虚拟性,电子商务的虚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经营的虚拟化,电子商务使患上企业再也不需要现实中的厂房以及店铺就能够实现其经营流动,例如大量网店的呈现,商家可以在网络上开店,顾客也不用到商场中去就能够在网络上阅读选购商品,这1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经营店铺的门坎,商家再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去租用实体店铺,也省去了各种复杂的手续,另外一方面降低了顾客的搜索本钱,顾客只需要点击鼠标就能够阅读商品。其次,是交易进程的虚拟性。贸易双方从商量、签订合同再到支付等,不需要见面就能够完成这1系列的进程。可以说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降低的交易本钱,提高了经济效力。因而,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不是说电子商务完整是虚拟的,电子商务的终究完成必需要走入现实,而是说电子商务提供的虚拟平台省去了良多的交易环节,简化了交易进程,提高了交易效力。

(二)不受时空限制

电子商务的第2个特征是不受时空的限制,电子商务可以应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全天候交易,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即可进行电子商务。同时,电子商务还逾越了空间的限制,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在全世界规模内寻觅适合的商品以及服务,空间的距离再也不成为问题。

2、传统企业营销的局限

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营销带来的是巨大的变革,无论是营销理念仍是具体的营销方式,因而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下传统企业营销的局限性表现患上愈来愈显明,具体

首先,营销中间环节过量。在传统企业营销中,出产性企业通常不会直接面对于终端消费者,而是通过中间环节如经销商进行商品的营销,将商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而且中间环节常常不但1个,经销商还有可能把商品销售给其他经销商或者者零售商,最后才通过后者销售给消费者。营销中间环节的过量,1方面会增添商品的本钱,从而抬高商品的价格,中间环节越多,最后层层加价,转嫁给消费者的负担就越重,商品的价格就越高;另外一方面,中间环节的存在使患上出产企业不能与消费者直接面对于面,没有办法将消费者的需求直接转达给企业,企业也没有办法及时通晓市场的变化,从而采用应答措施。中间环节的存在,增添了交易本钱,降低了企业营销的效力。

其次,营销的时空限制。传统市场营销处于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环境中,着眼于物流,主要从相距的物理(地舆)位置及相干内涵来斟酌营销流动的实现。传统营销方式遭到的时空限制尤其显明,很显然在传统营销方式下,企业不可能进行二四小时的营销。企业的营销也很难突破地域的限制,在传统营销方式下,企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阅历1段漫长的时间,可是在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下,即便是小企业也能够走出国门与世界各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企业进行商务来往,电子商务让小企业有了大舞台。

3、电子商务对于企业营销的影响

一、对于营销理念的影响

传统企业营销下,企业营销更多的是渠道的营销,即对于中间商的营销,企业其实不直接面对于消费者,在这类营销模式下,企业关注的是产品自身,产品的质量、价格和赊销政策是能否吸引中间商的症结。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下,企业的营销理念必需要转变。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下,企业更对于的是面对于直接的消费者,能否知足消费者的需求是营销胜利的症结。在这类营销环境下,仅仅关注产品自身是没法吸引消费者,因而在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搜索产品的本钱极大的降低了,消费者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够在短期内阅读大量的商品,传统的产品差异化以及低本钱战略已经经愈来愈不可行了。与产品相干的服务,愈来愈成为抉择性的因素,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关注的不但是产品更是服务自身。

与产品相干的服务,包含售前服务、售中服务以及售后服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获得胜利 就必需做好这3方面的服务。售前服务,包含这个网络平台的建构,使患上消费者能够及时、快捷的获知产品的信息;售中服务,包含全方位、形象化地展现产品及相干服务,对于于顾客的咨询,能够及时给予解答。对于顾客的订购信息,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尤其是要确保网络支付环境的安全;售后服务,包含1流的物流配送体系,使患上产品能够在许诺的期限内投递顾客手中,和其他售后服务的便捷性,包含产品退回及质量方面的问题。

二、营销区域的全世界化

传统企业营销下,企业的营销,尤其是小企业的营销,常常遭到地域的极大限制。企业的发展,1般阅历地区性企业到跨国企业的进程,这类发展路径需要企业阅历1个极为漫长的进程。但是,在电子商务营销下,依托网络媒介的通达性,小企业也能进行全世界营销,小企业也能走出国门,面对于国外的消费者。目前,国内某知名网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平台与国外进行贸易。因而,在电子商务营销下,企业的营销就要着眼于更为泛博的地域空间。企业要拥有全世界市场的目光,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全世界营销。固然,这类全世界规模内的营销其实不象征着企业要投入极大的本钱进行漫无目的的营销。在电子商务营销下,企业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以及目标群体,要针对于目标市场以及目标群体进行营销,只无非企业要知道在进行营销的进程中可以应用网络这1平台使其通达全世界。

三、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传统的企业营销,大都是1对于多的营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知足目标群体的同质性需求而没法知足个别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类营销方式在消费者需求差异和变化愈来愈大的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1旦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异动,企业的产品就有可能面临滞销的风险。电子商务营销可以匡助企业降低这1风险,电子商务使患上企业能够知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同时,因为电子商务营销下,企业能够面对于终端消费者,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动更为敏感,能够及时采用措施应答消费者需求的变动。

参考文献:

[一]陈坚,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二0一一年第五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