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篇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把农业作为根本行业的人口大国,为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农业、畜牧业必然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无不例外,岢岚县农作物的种植在农业中占有主要地位,畜牧业一直都是作为辅助业务存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各类食品的需求飞速增长,于是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几年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明显。某些畜牧业的发达地区,畜牧业带来的现金收入已经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50%左右,进而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岢岚县农村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人口约8.4万,境内有耕地78万亩,林地面积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9%,天然牧坡14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6.5% ,占地面积广阔,环境秀美,水源充沛,草地丰富,气候适宜,被称为“天然养羊牧场”,因此,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岢岚县有着悠久的养羊历史,于是有了“骑在羊背上的岢岚”“三晋绒山羊第一县”之美誉。

从改革开放到现今,岢岚县很多任任县长和县委书记,依据岢岚县的发展状况和地域优势,领导换但是岗不换,始终把养羊业作为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县农民致富之路的重要途径。在上世纪,80年代岢岚县提出了“抓住两个蛋蛋(山药蛋、胡麻)四条腿腿(养羊)、实现勤劳致富”,从辽宁盖县引进了绒山羊进行改良,迈出了养羊业里程牌的一步。90年代,倡导“举龙头,治山头,抓羊头”,使得养羊业进一步扩大,有了量的突变,全县饲养绒山羊的数量达到40万只之多,“骑在羊背上的岢岚”从此省内外闻名。21世纪以来,岢岚县很好地抓住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项目区建设的机会,很明确的提出了“生态先行、圈放结合、优化品种、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把畜牧大县的目标转向生态强县建设的目标。为了把岢岚县绒山羊品牌全国知名,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提出“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培育一流种羊、建设中国绒山羊第一县”的目标,大力开展绒山羊的品种改良,从原来的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畜牧业多项指标一直保持全省第一,成为实实在在的“三晋绒山羊第一县”。2010年,岢岚绒山羊改良整体效果明显,被农业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羊品种改良先进县”“畜牧产业化先进县”“生态畜牧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县有改良的高产绒山羊3万多只,饲养量达到50万只之大数,畜牧业总产值达3亿元之多,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成为了农民脱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进而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一县一业先进县”称号。

与此同时岢岚县委、县政府为了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将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推进岢岚绒山羊新品种认证工作。省市农业畜牧部门多次指导下,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下,把县种羊场作为主阵地,把辽宁盖县绒山羊作为父本,把山西吕梁黑山羊作为母本,采用高效育种、高效繁殖调控和平衡营养调控等技术,经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选育提高”三个阶段,新品种培育不断有新的突破。

在近三十年的探索实践中,特别是在畜牧业的转型中,岢岚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着“一县一业”的思路,依据 “科技兴牧,促农增收”的原则,推进科学技术、政策制度、山头龙头,文化产业四位一体发展,努力把养羊业做的更大更强更新。

二、畜牧业对岢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把“一县一业”作为加快全省特色现代化农业的切入点,对于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三十年来,岢岚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当作致富的主要突破口,从指导思想、领导精力、资金投入、物质保证、技术培训上真正转向畜牧业。目前,全县的畜收业已经由恢复性发展转向以效益促发展的新阶段,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

1.畜牧业是岢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农村经济涵盖了多个行业,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系统,,它包括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工商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服务业等多个方面的行业。其中很多行业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 农民只能生产经营部分行业,只有种植业和畜牧业能覆盖农村的家家户户。而种植业很大程度上会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以岢岚县农村为例,,岢岚县处于山区之中大部分耕地都属于坡地,种植现代化难度大,只能靠天吃饭,于是导致种植业收入较低。于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从岢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看,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来,岢岚县绒山羊饲养量约46万只,每年出栏17万只,以羊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1826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左右,真正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钱袋子”产业。例如,岢岚县高家会村的养殖大户徐荣贵养了110多只羊,一年下来能收入4至5万元,同时县里推广养殖的绒山羊已被列为全国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这就意味着徐荣贵的羊以后更加值钱了。

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肉类、禽类、蛋类、奶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畜牧业的前景非常可观。这些年来不少农民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来实现的。岢岚县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赶着羊群奔小康是农村很多农民的必选之路,同时畜牧业收入占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充分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然能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从古到今,农业都是中国人民的根本,首先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种植业、畜牧业必然是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首要行业。虽然随着我国畜牧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产业的兴起,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是很重要的。

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增长,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农业革命在全球开展, 使农业从资源型向现代化转变, 全球谷物年总产量50 年来增长了31 倍之多。农村种植业一直以来坚持着“种子、化肥、农药”这样的道路。在谷物总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上化肥必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土壤耕作层的结构因为过多地施用化肥而遭到了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受到影响。因此生态农业的时代必将到来,生态农业必须要育种、育土、育人相结合。除采取工程措施育土外,有机肥的施用非常关键,这时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就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畜禽粪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如果快速发展农村畜牧业, 实现人均一头猪,加上养牛、养羊的发展, 把青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还田, 就可以为粮食生产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有机肥, 这样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可以实现畜禽多、肥料多、 粮食多, 粮食多同时使畜牧业良性循环的发展下去, 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农村畜牧业劳动力投入少,收益大

一直以来农村都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活,在岢岚县这样的山区地带,地理环境不是很适合种植农作物,但是,种植业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些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农村种地相对较少,需要的劳动力也急剧下降,一家两口人种少量地的同时就可以大量的发展畜牧业比如养羊,特别是岢岚县大力推广的绒山羊,这样节省的劳动力就可以从事别的工作行业,从家庭收入来讲比以前只种地翻了俩三翻,同时多余劳动力还可以为家庭收入增加可观的一笔。这样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总结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农村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地方三农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基于农业产业化评价方法,设置了畜牧业产业化分析的内容,并对梨树县霍家店村的畜牧业产业化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畜牧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部分农村地区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和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研究人员对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但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对探索畜牧业发展规律,加快地区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1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1.1霍家店村畜牧业概况

霍家店村地处吉林省梨树县镇郊,现有10个自然屯、耕地面积762hm2[1],从1997年开始走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道路。该村先是认真规划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而后形成了生猪生产基地、蛋鸡生产基地。该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同时霍家店村还建成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培养了数名经纪人,为基地农户联系市场,保证销路。目前,该村重点发展的项目有养猪、养牛、养禽、交通运输等,推动肉食屠宰加工、皮毛加工等专业化经营形式。现在全村已有畜牧业专业养殖屯8个,其中养鸡专业屯3个、养猪专业屯4个,呈现出“一屯一品、一屯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1-2]。

1.2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方式

1.2.1大型企业带动

大型农牧企业具有拓展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具有较强的牵动力,既能把握好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生产规模,又能开拓产品的市场销路。霍家店村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带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当时四平市最大的饲料公司———吉林省正邦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之后吉林达鑫禽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兴旺集团、绿野仓储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入驻,极大地带动了相关畜牧产业的迅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速。

1.2.2专业基地带动

围绕畜牧业基础和大型企业建设,通过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形成专业性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霍家店村依托粮食基地和大型企业这两大优势资源,发展畜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养猪、养牛、养鸡等一系列产业在内的大型养殖基地,包括众多养猪大户、养牛大户、肉蛋鸡专业户,相关产业远销全国各地,商品化率高达90%以上。专业基地发展促进了畜牧产品的商品化,还实现了农民增收增富。

1.2.3市场带动

市场带动是依托畜牧产品专业市场,带动畜牧产品商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得畜牧产品专业市场与广大农户直接连接,同时使专业市场与相关的加工企业或营销公司紧密挂钩,进而带动整个畜牧业专业化生产。霍家店村专业的农贸市场主要贸易商品是牛,年交易1万余头,实现交易额上亿元,为本村创造了极大的利税收入,进一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2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分析评价

2.1分析方法说明

就当前可检索的文献看,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还很少,但有很多学者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研究,其中邸文祥等[3]的农业产业化评价体系实际操作性较强,能够对所研究的经济实体作出具体评价。邸文祥等以县域范围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研究对象,评价体系包括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情况、龙头企业情况、生产基地农户情况、合同与合作制关系、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7大项目的多个指标。然后根据这些评价项目的数值将我国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笔者拟通过借鉴和部分改变邸文祥等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方法,对霍家店村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尝试性分析评价,对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对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所帮助。

2.2分析评价过程

2.2.1指标选择

借鉴农业产业化评价方法,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选择10个指标进行分析,分别是畜牧产品生产总值(万元)、畜牧产品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值)、龙头企业收购畜牧产品总值(万元)、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龙头企业经营水平)、参与畜牧生产农户的比例、畜牧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合作制经营额占畜牧总额的比例(合作经营水平)、社会化服务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社会化服务水平)、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畜牧产业化经营占有率。其中畜牧产业化经营水映该产业的综合素质和水平,采用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合作制经营额占畜牧总额的比例、社会化服务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三者的平均值;畜牧产业化经营占有率是反映产业化经营的数量型指标,用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和畜牧农户占全村农户的比例的平均值来表示。根据综合分析,将畜牧业产业化分为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完善阶段。

2.2.2指标评价

邸文祥等[3]的农业产业化评价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笔者是以村域规模为调查范围,规模性指标数值应因地域规模大小不同而有不同评价。笔者首先对霍家店村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并与村民、村委会干部开展了座谈,获得了大量资料,后来又通过电话就相关资料进行了核实和反馈。依据计算方法得出了霍家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指标:畜牧产品生产总值10480万元,畜牧产品人均产值2.6万元,龙头企业收购畜牧产品总值7395万元,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畜牧业总产值的比例为70.56%,参与畜牧生产农户比例为60.34%,畜牧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为9.15%,合作制经营额占畜牧总额的比例为7.05%,社会化服务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为1.22%,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为9.25%,畜牧产业化经营占有率为85.45%。

2.2.3评价标准

邸文祥等[3]的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参照标准是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他同时也指出农村产业化数据会因我国各地县域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在使用评价指标数值时应注意灵活运用。笔者研究对象为村域范围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只可以借鉴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部分均值指标和比例性指标。基于此,提出农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参照标准来评价霍家店村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也为后续进行农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探讨提供参考。

2.3分析评价结果

2.3.1各项指标发展水平落差较大

从结果看出,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指标极不平衡,有的发展过快,有的发展过慢,没能形成很好的配套发展,出现了短板。各项指标分散在畜牧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和完善阶段等不同阶段,形成了一定的阶梯。其中,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合作制经营水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这些指标构成第一阶梯;劳动生产率、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等是第二阶梯的指标;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参与畜牧生产农户的比例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方面发展水平高,构成第三阶梯。发展水平的不同步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短板指标对整体发展能力、竞争能力产生了削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村畜牧业产业化的整体进程。

2.3.2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处于成长阶段

通过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与梨树县各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在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所占比例、参与畜牧生产农户的比例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方面非常突出,符合成长阶段的要求,某些指标达到了完善阶段的要求;在畜牧产品人均产值、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明显超出了初级阶段的要求,正在达到成长阶段;合作制经营水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等方面达到了初级阶段的要求;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低于初级阶段的要求。综合以上各项,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正处于成长阶段,发展较好的指标将会对其他指标项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牵引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3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3.1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各个部分的平衡发展

霍家店村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分发展水平悬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整体质量。要制订清晰明确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积极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即产品生产基地、基地农户、合作制关系、社会化服务、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部分。对整体规划内的各个部分进行“SW”(强弱势)分析,清楚认识整体规划内哪些部分是强势部分,哪些部分是弱势部分,再根据不同的发展需要确定资源使用的重点。

3.2坚持走畜牧业产业化特色

道路霍家店村的畜牧业产业化呈现出企业带动、专业基地带动、市场带动等三种类型,但每种类型的发展都没有达到十分充分的程度。同时,该村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化覆盖面比较窄,不利于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明确自身的强势资源,然后再根据资源的特点选择发展类型。该村的农业资源强势是粮食作物和禽、畜,包括玉米、肉蛋鸡、生猪等,这些都可作为加工业的下游产业,该村可以突出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市场+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4]。

3.3提高畜牧业专业化经营水平

霍家店村大型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制经营不够多,企业对基地农户的服务水平不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关系。畜牧产品专业基地要有专业的组织来统一组织生产、销售等工作,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基地。这种组织可以是农民自己组织的协会或中介组织,也可以是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的相关机构或部门,使畜牧产品基地形成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龙头企业要不断推进畜牧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要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同制与合作制经营项目的比例,从而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3.4完善利益连接机制

进一步健全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强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的资金、技术支持,包括良种、技术培训等服务,确保畜牧产品基地生产的顺利进行,使畜牧业产业化链条更加完善,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为畜牧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夯实基础。引入中介组织,对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管,这种中介组织由农户组成,可以有效地协调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可以形成适度规模的经济实体,防范和抵御风险,促进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维利,张妍.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魅力霍家店[N/OL].吉林日报,2012-02-01(12)[2016-06-03].

[2]佚名.霍家店村[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12:40-55.

[3]邸文祥,赵邦宏,赵慧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与评价指标初探[J].河北学刊,2000(5):47-51.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3篇

一、__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__市畜牧业随着规模化饲养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已成为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据统计,全市牧业总产值2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4%。20__年末生猪存栏77.99万头,年出栏肉猪115.02万头;__存栏4.63万头,其中奶牛存栏9971头;家禽出栏2694万羽。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因为集约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并影响到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市共有规模生猪养殖专业户7224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72个、养殖小区2个),奶牛规模养殖户376个,肉鸡养殖专业户792个,养殖场130个、饲养小区1个。据调查,全市全年畜禽粪便排泄量约130万吨,利用量约100万吨,利用率为89%;全年畜牧场污水产生量约420万吨,年利用污水130万吨,利用率约31%。这些畜牧场中共有173家畜牧场对排泄物进行综合利用,其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

(一)农牧结合模式。按照种养平衡的方式,充分利用农场周边农田及果园,干粪制成有机肥料,污液储存于储液池中,施肥时以专用管道连通还田。目前,全市共有91家畜牧场采用该模式, 占52.6%。通过该模式的治理,实现了养殖场排泄物合理排放,有利于提高土壤土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二)沼气处理模式。该模式通过预处理池、沼气处理池、氧化塘等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此类处理模式投入大,处理效果较好,适合大规模猪场适用。全市共有76家采取了此模式,占43.9%。

(三)生物发酵模式。通过生物酶发酵技,实现畜牧场排泄物“零排放”,以达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这种生物发酵模式在我市推广不久,全市共有6家畜牧场采取了该模式,占总数的3.5%。

二、制约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效益显著,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的畜牧业经济在实现持续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区域布局,资金投入,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源减少和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制约我市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困素有以下几点:

(一)养殖观念落后。养殖户生态养殖意识较低,缺乏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最近几年,农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许多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直排到周边环境中,在造成排泄物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基础条件薄弱。长期以来,畜牧业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困扰,各项基础设施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改观,畜禽良繁,动物防疫、畜牧科教等服务体系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加上饲养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下,不同程度影响了资源的利用,制约着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

(三)土地制约严重。__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均只有三分地。土地资源总量少,综合利用率低,对农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并且在此情况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为“经济人”,不愿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投向农业。如对畜牧业的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定就日趋严格,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或工商企业主几乎无法找到畜禽养殖用地发展循环畜牧业。

(四)区域布局欠妥。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加之农民缺乏科学知识,畜牧场建设随意性很强。一些畜牧场周边没有相应的农田、果园、茶园等,粪尿很难就近消化,畜禽排泄物难以大规模有效地利用。

(五)科技推广滞后。在科技研究与推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畜牧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还缺乏结合,传统畜牧业的精华与现代新科技结合不够等等。由于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技术没有全面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人员,素质偏低,使畜牧业新技术难以顺利推广,阻碍了畜牧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有较大投入作后盾,而由于目前各级政府的投入相对不足,生态畜牧业规模企业生产发展主要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农户畜牧业生产虽然可利用“小额贷款”,但要完全满足需求尚有较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较薄弱,直接影响了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

三、推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生态循环畜牧业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发展生态畜牧业要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注重畜牧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通过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 ,促使畜牧生态系统和经济效益的良性

循环。

(一)强化生态意识,加快观念更新。生态循环畜牧业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激发他们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畜牧从业人员真正认识到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广泛宣传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基本知识,提高畜牧业主体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畜牧业主体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进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

(二)抓好功能区划,实现协调发展。要结合农业功能区建设,按照种植业和周边环境的承载量,科学规划畜牧业的布局和规模,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用地规划,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有效突破畜牧业的用地瓶颈,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提升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渔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有机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推进小区建设,资源集中利用。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是畜牧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畜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已编制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在适养区内规划建设畜牧小区,积极引导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入小区发展养殖。加强对小区外散养户改建、扩建畜禽栏舍用地的监管,逐步建立用地申报制度。实施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对畜禽排泄物、养殖污水的监管。

(四)依靠科技创新,推广适用技术。加快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要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发展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和集约化畜牧业,重点推广节地、节水、节料、节药和节能措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农牧结合,提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步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农时的农牧结合的科学制度与规范。要根据农作物在不同农时对肥料的需求及土壤地力情况,研究科学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方法,努力做到既推进农牧结合,又节约肥料资源,既改善土壤地力,又保护生态环境。要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畜禽粪便工程处理技术、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有机肥与化肥复配技术,科学评估农牧结合对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等,为推进建设生态牧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科技支撑。

(五)优化政策导向,夯实发展基础。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推进建设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扶持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要重点培育农牧结合型的新型主体,对实施农牧结合的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组织和种养企业(场户)加大扶持力度。要对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所需的管网设施、沼液肥水贮存池、槽罐运输专用车等加强财政补助。要鼓励种植基地(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凡政府投入资金扶持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生态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低产田改造和沃土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茶园改造等项目和各类无公害基地(产品)认定等环节,都要把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畜牧业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各类项目提升综合效益。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4篇

政策引领,强力推进

如何有效地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潍坊市畜牧局局长王承策制定一切策略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他率先动员带领大家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出:要想富民,必须换位,必须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把畜牧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努力做大做强。

通过强农惠农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畜牧养殖场(户)信心倍增,全市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业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户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产业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著增强。

因地制宜,创先争优

在明确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后,针对如何推动畜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王承策局长坚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化,本质是市场化,方向是集约化,途径是产业化,产品是无害化,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基地,创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园区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结合潍坊集“三区”建设于一身,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王承策局长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潍坊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立了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动物,狐狸、水貂等特种动物和临朐黑山羊、寿光慈伦大鸡等地方特色禽畜品种;帮助企业引进、研发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搞好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兽药、饲料生产企业,采取重组、兼并等有效形式,整合现有的资源,减少数量,提高档次,组织有关企业产业技术升级,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等一些列有效措施,打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

身先士卒,布兵点将

在落实上级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的同时,王承策局长还身先士卒,以他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布兵点将”,统筹全市资源,策划全新战略,结合各乡、镇、县的特色,系统的划分出了畜牧养殖业、畜产品及畜牧投入品加工业、畜牧服务业三大块,且对这三大块进行了细化、量化,建立大型兽药饲料配送中心、畜牧产品物流中心和畜牧产品电子商务中心,规范完善优质畜产品和兽药饲料经销网点。

有效的把以往畜牧业中零散的、不便于管理的产业变成了现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城市品牌。各县市区之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却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养殖户赚足了钱。

抓住龙头,引导发展

市场解决出路,技术解决服务。为清楚的掌握和了解市场需求,王承策局长多次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镇的领导一起,到全国各地对畜牧专业合作社工作和下步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以农民为核心,以畜牧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培育100个畜牧合作社典型,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担保公司+养殖基地”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

同时,为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发挥惠民作用,市畜牧局局长王承策经常带领检查组到各县就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检查组先后到畜产品加工企业、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户)、基层畜牧兽医管理站等进行了反复调研,督促畜牧部门及相关实体把发展畜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采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畜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迫切需要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畜牧业科学发展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发展时期。

思路决定出路,现代畜牧业能不能快速的成长,就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思路。

新思路在哪里?结合自己多年对国内外畜牧业的观察和了解,王承策提出了三年打造销售收入千亿级畜牧产业链、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他认为,要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必须一二三次产业全面抓。畜牧养殖业要全面实现标准化、生态化、园区化;畜产品加工和兽药饲料生产,要整合现有资源,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高端畜牧产业集群;畜牧服务业要突出加强畜牧投融资、科技研发推广、电子信息、仓储物流和畜牧市场网络化建设,帮助畜牧企业将服务业从一、二次产业中剥离出来,使其聚集发展、做大做强。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把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做专、做精,强力推进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链式发展。为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王承策提出了建设“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和打造“千亿级畜牧产业链”的战略构想,并为之付诸不懈努力。

潍坊市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规划面积1236.5亩,总投资5亿元,以山东寿光慈伦大鸡有限公司为依托,由潍坊市畜牧检测协会牵头组织有关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建设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园区、优质畜产品供应示范园区、肉鸡和生猪示范园区、寿光慈伦大鸡保种扩繁基地、生态兽药饲料研发及生产基地等10大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区,构筑了一个千亿级畜牧产业链的缩影。为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通过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引进良种、良法和优秀畜牧兽医人才,促使畜牧经济增长由原来的靠人力、靠资源、靠数量,向靠人才、靠科技、靠质量转变,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5篇

一、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壮大畜牧业主导产业

传统农牧区通常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种植业比重大,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居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制约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因素,同时也是加大地区生态环境压力的根本性决定因素。传统农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畜牧业产业关联度强,抗御自然灾害的素质强,传统农牧区要以发展草原畜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培育符合地区实际、体现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一)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为牧而农、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应着眼于整合放大产业优势。传统农牧区种植业多属于旱作农业,靠天吃饭,弱质低效。农业种植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在稳步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订单农业的同时,确立“为牧而农、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的格局。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压缩旱作农业的规模,把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下来还林还草,将劣质的耕地资源转变为发展畜牧业的优质资源,优先发展饲草饲料生产与加工,立草为业,满足畜牧业加快发展对优质饲草饲料的需求。充分利用农区的荒山、荒坡等资源,加以改造植树种草,扶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饲养业。要建立畜牧业与农业种植业的良性循环,鼓励生产者把畜禽代谢废物转化为发展农业种植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做到农牧互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落实一定的补贴资金,引导、支持广大农牧民和企业等其它经营主体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畜牧业总量。要根据地区资源特点和市场导向,合理调整畜群结构,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饲养,因地制宜发展奶牛养殖、肉牛快速育肥、肉羊短期育肥,建设奶业大市、肉类生产基地。

(二)调整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传统农牧业经济发展总体上沿袭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缺乏基本保障,初级农畜产品供应季节性明显。这种依赖资源消耗进行数量扩张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按照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施农牧业集中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要以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和切入点,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在传统农牧区,遵循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园区化布局,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在广大农村牧区,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建设集约型的奶牛小区、专业化育肥小区,提高畜禽饲养规模,形成一定区域范围内农畜产品的规模化供应,吸引加工企业入驻,并做大做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政府投资主导,农牧民和其它经营主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强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础建设,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提高防旱抗旱能力。要改变传统畜禽因陋就简的散养方式,发展建设养畜,扶持饲养户建设标准化畜禽圈舍,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以牲畜“种子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加快牲畜良种化,提高畜群质量。草场是畜牧业生产的宝贵自然资源,要推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充分发挥和挖掘天然草场生产力,恢复草原生态。要依托农牧业科研单位和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强大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农牧业科技研发、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支撑体系,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牧业经济真正转入依靠科技发展的轨道。

(三)调整转换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传统农牧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畜产品多以初级原料或粗加工形态流入市场,农牧业的比较效益低,农牧民常面临产品卖难的困扰,收入增长缓慢。要跳出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维定式,以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促进农牧业长足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

要立足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实施工业反哺农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率,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成长性较好的重点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能力。围绕乳、肉等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加工企业,提高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千方百计启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以民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发展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要积极鼓励、支持市内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资农畜产品加工领域,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壮大加工群体。加大对农畜产品加工业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要适应农业国际化的新趋势,发展以牛羊肉、果蔬等出口创汇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牧业经济的外向度。

二、发展现代农牧业组织形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传统农牧业生产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主,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导致生产上的盲目性,生产与加工相互脱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牧业现代组织形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建设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

根据农牧区的资源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种养专业村、专业乡镇和特色旗市,变千家万户松散无序的小生产为有组织的集约化大生产。通过发展种养业的专业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特定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变农牧区农畜产品“少而全”为“精而优”,实现批量规模化,全面提高种养业的整体水平,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农牧民生产与经营从分散走向联合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农牧区要大力扶持农牧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化中介组织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衔接企业和农牧户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要采取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牧区广大科技人员、种养能手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把广大农牧民和农牧业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广泛发展生产与经营上的合作,提高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农牧民适应大市场的能力。

(三)发展“公司+农牧户”等组织形式

农牧业是从事自然生产与经营的产业,处于弱势地位的农牧民承担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扶持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分配新机制,降低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风险。各类中介组织要在企业与农牧户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促使农牧业生产经营高效顺畅。

三、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打造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

传统农牧区工业“三废”污染较少,农业受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污染相对较轻,生态环境整体优良,在当今绿色消费形成时尚的背景下,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农牧区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优势,打“生态”和“绿色”品牌,生产和开发品质优良的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一)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

要加快农畜产品标准化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农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品质标准、投入品标准和基础技术标准,不断改进和优化认定和认证水平。在生产环节,加大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及修订力度。以生产示范园和示范户为载体以实现优质优价为前提以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为手段,加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实施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保证农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抓好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带、龙头企业、出口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的扩散度和辐射面,开发大规模、整建制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

(二)推动产品创新

由于加工企业技术、设备和工艺落后,传统农牧区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缺少有较强影响力的名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要以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精深加工、创优质品牌为目标,重点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装备,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要加快农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要整合加工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优势,打造形成地区统一的知名品牌。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努力开发新产品,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和档次。引导农产畜品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深入开展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品种和功能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科技产量。

(三)完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要以实现品牌价值为核心,加快市场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吸引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采取多种渠道投入建设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专卖店。支持龙头企业在消费地区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专区、专柜,不断提高主打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信誉度。工商、交通、农业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建立并开通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跨地区营售运输的“绿色通道”,抓好系列产品的包装、宣传、推介,扩大品牌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政府有关部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积极组织加工、流通等企业参加农产品、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大商贸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订货会,全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增设专栏或辟建专门网站,经营好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网上销售。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一些科技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很低。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关于畜牧业与畜牧经济的概述

所谓畜牧业,就是指利用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利用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经济,就是指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畜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去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非常落后,依然采取过去的粗放型放牧的方式,坚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数量少,质量低,因此依靠传统畜牧的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与科技含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水平依然很低,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值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新型的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转化。同时,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不配套的,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短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主要是粮食,虽然粮食总产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增幅不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可以应用在畜牧业上的粮食总数开始减少,再加上畜牧业养殖用地的减少,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当前我国畜牧业饲料用粮的数量占据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的养殖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的农牧民还在延续以往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畜牧业发展处于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他们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受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的培训,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无法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四、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技术与水平;其次要转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生产观念,帮助农牧民树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畜牧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实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升人们对畜牧产品深加工的认识,各省市的农牧部门要从产业化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产品深加工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畜牧深加工商业基地,积极促进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三)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就要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收支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管理部门,全程监督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沁水县;畜牧业;发展措施

沁水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脉之间,具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和适宜的农牧业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畜牧业认识的逐步提高和各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沁水县到2016年底,全县畜禽存栏分别达到:猪61384头,鸡1546566只,牛3005头,羊287084只,兔20107只,蜂43596箱,畜禽出栏分别达到猪80501头,鸡6860426只,牛2026头,羊214372只,兔41095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8857t,禽蛋产量达到5501t,蜂蜜产量达到1092t。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0719.6万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1.6%。纵向比较,近年来沁水畜牧业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横向比较,沁水畜牧业仍处于落后地位,离现代农业对畜牧业产值必须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畜牧业在沁水国民经济和大农业中还处于弱势地位,沁水畜牧业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主席就指出“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畜牧业在的发展水平和在大农业中的经济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农业实现化,关键在于畜牧业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需求出发,重新认识沁水发展畜牧生产的战略意义。

1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可行性

1.1资源条件

沁水县是山西省畜牧资源大省,全县21万人口,拥有耕地45万亩,森林资源198万亩,天然草地174万亩,天然草地面积全省第一,年可产粮食1.2亿公斤,农作物秸秆3.6亿公斤,天然牧草10.6亿公斤,饲草饲料资源非常丰富,加之沁水地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无论发展大型集约化养殖,还是发展千家万户农户养殖,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条件。

1.2市场条件

“畜牧业是一个不朽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沁水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脉之间,境内环境优美,远离工业污染,是中国绿色生态示范县、中国蜜蜂之乡,生产的畜产品(蜂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深受顾客青睐。特别是沁水的黑山羊和沁水的蜂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国内更有竞争力。1.3政策条件畜牧业历来是党和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沁水县县委政府更是将畜牧业生产作为沁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2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沁水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体产业,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无工不富,无农不稳,近年来生猪供需与生猪价格对社会物价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证明了畜牧业在大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肉、蛋、奶等畜产品作为人类食品和菜篮子的最重要的组成,其发展意义更为重大。沁水地处山区,土地瘠薄,无灌溉条件,发展种植业先天条件不足。但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尤为重要。

2.2有利于沁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在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以玉米为主的主要粮食作物供过于求、价格的大幅下滑、农民种植效益大福降低的背景下,沁水县可以在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的基础上,改种粮为种草,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互相促进,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发展三元农业经济,实现沁水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3有利于沁水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是可以有效地促进粮食转化,减缓粮食阶段性过剩压力和提高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二是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农副产品资源、树枝树叶等林产品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对农业资源的多次利用,形成多层次利用农业资源的高效格局。三是通过利用荒芜耕地、边远耕作不便耕地、低质低产耕地开展人工种草发展畜牧业,做到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2.4有利于沁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畜牧业投资小,见效快,非常适宜贫困农民发展和经营。沁水县地广人稀,草地资源丰富,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移民搬迁政策的逐步深入,沁水有大量的山庄和土地荒芜,为沁水农民发展家庭小牧场和小规模养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土地资源、场地资源、饲草饲料地资源。

2.5有利于沁水生态环境保护

一方面,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绿化了荒山,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畜牧业生产为农业种植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即延缓了长期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达到了水土保持和增产、增质、增效多重目的。

3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3.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抓住难得机遇,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3.2结合沁水县草地资源丰富

市场对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产品需求旺盛的特点,依托沁水“中国蜜蜂之乡”、“太岳黑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沁水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优势,在适当发展猪、鸡等食粮型畜牧业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以牛、羊、蜂为重点的草牧业发展。

3.3大力培植龙头企业

积极推进沁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支撑,全面提升沁水畜牧业服务水平,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化饲养,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等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沁水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3.4进一步健全畜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8篇

(一)充分认识畜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都对大力发展畜牧业作出明确要求。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畜牧业产值已超过1.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各级畜牧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畜牧业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畜牧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畜产品进口调控,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加快制定和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发展状况,优化要素组合,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奶牛优势区域、生猪优势区域和肉牛肉羊产业带建设。

(四)大力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转变增长方式是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以转变养殖方式为切入点,进一步总结近几年养殖小区建设经验,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切实提高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五)努力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良种、良料、良法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良种是关键。各地要科学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畜禽良种建设规划。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场建设,有效保护当地的畜禽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要加强畜禽良种选育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适应本地发展需要的畜禽育种繁育体系。要加大畜禽良种推广力度,提高本地区畜禽良种的覆盖率。

(六)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各地要继续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认真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制定本地区种畜禽疫病净化方案,净化种畜禽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要继续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力争使本地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率达到100%。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

(七)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引导和鼓励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者协会及股份合作制联合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获利水平。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9篇

农村畜牧实用型人才是农村畜牧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于家园,活跃于农村,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经济发展,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实现,发展畜牧业,就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含义,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行畜牧业进程中。要从思维、方式和技术上积极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和紧迫。

2 加快农村畜牧业实用人才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迫切需要一批从事畜牧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同时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来带动畜牧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基地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实现畜牧业的重点。

2.2 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对畜牧实用人才的需要,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农村对养殖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烈需求。二是整合当地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办学、网络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发挥畜牧部门业务技术支撑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畜牧专业知识培训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

2.4 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2.4.1 学院培养模式,提高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共同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采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畜牧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培训,缓解基层畜牧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强化基层服务工作,同时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2.4.2 开阔视野模式,提高农村优秀畜牧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运用畜牧新科技从事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4.3 基地示范模式,增强畜牧技术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人才看,带着人才干,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更新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养殖的信心,做到靠典型引导提高畜牧生产。

2.4.4 政府培养模式,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各乡镇和重点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讲解,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不离土、不离家的条件下,边学习边生产,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二是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畜牧人才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2.4.5 现身学法式培训,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创业意识。把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进行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增强其创业意识,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2.4.6 共建合作模式,通过交流合作提高畜产品的流通贸易。成立畜牧学会和各种农村专合组织养殖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科技研讨会和会员互助活动等形式促进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养殖户与养殖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信息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弥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1978年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不断提高,东辽县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总产值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7.7%,与1978年改革开放相比增长16.8倍,虽然畜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目前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满足不了人民日常生活对高质量畜牧产品的需求,可见,东辽县畜牧业向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1.东辽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东辽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畜牧业的产量连年增长,其中禽类增长速度最快,2011年比2010年增长4268090只,是2010年的1.24倍;肉鸡是禽类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2011肉鸡总产量是12505980只,比2010年同比增长了7892730只,是2010年的2.71倍;猪的总产量从2001年465932头增长到2011年755737头,增长了61.7%;牛的总产量从2001年341164头增长到了2011年598642头,增长了57%;羊的总产量从2001年41991头增长到2011年57359头,仅增长了0.73%。

2009年东辽县,全县畜牧产品肉总产量就已经突破10万吨,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产片肉总产量是142882.92吨,比上年增长了22923.82吨,猪肉产量是34078.3吨,牛肉产量是51781.39吨,禽肉产量是55950.88吨,其中肉鸡产量是40883.61吨,蛋鸡产蛋量是46016.09枚。2011年同上年相比,每种畜禽的产肉量和产蛋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跟东辽县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有这莫大的关系。

2011年东辽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303384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是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7%,是2001年畜牧业总产值的3.58倍,农业总产值是115811万元,是2001年农渔业总产值的2.85倍;林业总产值是7121万元;渔业总产值是1691万元。在2001年的时候,东辽县畜牧业给人均带来的收入是450元,而到了2011年畜牧业带给的人均收入增长到了3500元,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养殖户希望看到的,也是增长东辽县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2.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和良种繁殖能力差

吉林省粮食产量由年产不足1000万吨上升到2500万吨水平,这和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农业也不开,但是吉林省在农业方面对畜牧业的投入资金和给予的政策都不能很好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

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的繁殖能力是仔猪年413760头、仔牛79353。但在选购牲畜幼仔的时候,很难购买到提抗力强,产肉量高的幼仔,目前东辽县牲畜幼仔繁殖大部分依靠散户农民的养殖,所以没有完善的良种繁殖体系。

2.2疫情防治无体系

在冬春和秋冬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是疫情的高发期,也是牲畜幼仔销售的好季节,但由于无合理的防疫体系,在收购和出卖的时候,使病毒进入养殖区域,致使疫情爆发;另一个疫情防治关键就是畜禽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不够规范,是导致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

3.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对策

3.1国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增加农牧业的投入,是提高农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迫切需要。当前要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三牧”倾斜,提高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资金投入。我国农牧业基础设施非常简陋,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牧业收入水平。

从东辽县几家规模化养殖场来看,每家规模化养殖场的贷款也就30多万元,而贷款利息高达9-11%,对于一家规模化的养殖场来说这点钱,和场子的实有资产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但为什么用养殖场作为资产去银行抵押,而贷不到钱呢?原因是多数银行受“家有万贯,带毛的(资产)不算”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养殖户在银行当中贷不到钱。

3.2合理运用“以草以饲兴牧”这一理念

“以草以饲”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养殖理念,用小草来代替现有喂养畜禽的粮食,这样以来能节约大量粮食,也能降低养殖的成本,而且吉林省是玉米种植的大省,每年都剩余不少秸秆,在农村是废弃物,垂手可得,取之不尽。东辽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粮食总产量每年在84万吨左右,年农作物秸秆126万吨,荒山草坡11万亩,每年草量可达30万吨,这种前提下东辽县更适合运用”以草以饲”这一理念。

目前我省“以草以饲”并没有推广开,因为养殖户受原有的思维影响,怕畜禽吃了草做的饲料,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出栏期延后,所以东辽县应加大对“以草以饲”这一理念的宣传,挨家挨户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和讲解,从而为农户带来更大利益。

3.3建设沼气池使资源循环利用

沼气池在南方的农村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在吉林省沼气池貌似还不太流行,农户还不太了解沼气给农业、畜牧业带来的利益,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沼气池给农户带来的利益是长远的。

建立一个8m3地下水压沼气池需要投资3000元左右,农户修建一个沼气池每年可生产350-450m3的沼气,可以满足3-5口之家农户的炊事用能,每个农户每年实用沼气可节约生活用能开支600元左右,所生产出的沼肥(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化肥,用于农业生产每年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500元左右,而且农户平时饲养的畜禽的粪便也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没有沼气池,畜禽的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4.结论

畜牧业在东辽县的今后发展中有这重要的地位,因为东辽县主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以农业为主,而畜牧业恰恰是带动东辽县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东辽县的地理位置因素,导致东辽县幅员内,自然资源不够丰富,旅游、矿产都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所以今后要想带动东辽县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要合理的利用这片土地资源,发展畜牧业,随之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大力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2001年——2011年东辽县统计局.统计年鉴.

[2]2001年——2011年东辽县畜牧管理局工作报告.

[3]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4]2001年——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 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5]张守莉.吉林省发展精品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4.

[6]刘丽红.吉林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6.

[7]张林国.延边畜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延边大学,2009.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畜牧业 发展战略 新疆兵团 84团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81-02

1 研究背景

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逐步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高档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从增强竞争能力的角度看,由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谁的单位成本低,质量安全水平高,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日本、欧盟对进口猪肉的检测指标已从过去的 25 个大幅增加到 410 个,一些新兴生猪生产国家和地区也悄然崛起,与我们争夺市场份额。从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要求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奶制品、鸡蛋等畜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我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便成当务之急。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十一五”以来,兵团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粗放、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团场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面对入世和畜产品市场以及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兵团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表现突出,畜牧业对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贡献率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十二五”期间,兵团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各畜种优势区域布局,依靠乳业集团和肉制品加工集团,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完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到201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较“十一五”末实现倍增,总体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但是目前团场对现代畜牧业认识还处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概念、内涵、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体系。如何结合兵团和团场实际,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加强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加强畜禽良种建设,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把生态保护、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结合起来。在当前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劳动用工及成本上涨,农业发展已处在一个发展瓶颈,难以提高单产的情况下,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团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因此,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这一关键命题开展深入研究,对实现兵团畜牧业倍增的目标,优化畜牧业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同时对促进兵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为兵团和团场决策、制定政策促进畜牧业提供参考价值。在掌握大量团场畜牧业现状资料基础上,选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提出团场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战略构想和建议。构想和建议都是根据团场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如团场畜牧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中如何促使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升级和加大专业要素促进团场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兵团和团场进行展战略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理论意义。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运用一般战略理论来构架文章的体系,同时结合产业的特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竞争优势理论,把团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作为构建团场畜牧产业竞争优势来进行研究,使文章在理论体系上和以往研究发展战略上有新的角度和视野,作为理论上的尝试,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模式。

现实意义全面系统地认识团场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团场畜牧业的基本状况与全国和全疆水平的比较,团场畜牧业发展条件都作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并区别不同畜种分别作了系统阐述,对团场畜牧业情况多个角度作了分析,对全面掌握兵团团场畜牧业的状况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3 研究目标

本文以第五师八十四团为例,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对畜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畜牧业发展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和建议,可以作为指导畜牧业生产的措施和方式。本研究拟通过对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后发优势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查,分析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前向联系、旁侧联系以及后向联系及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的分析对比,结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制约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找出兵团畜牧业后续发展中应具备的能力和基础。找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保障兵团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4 研究内容

4.1 八十四团畜牧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公司距离博乐市较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温度及草场环境优良,为牛羊养殖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怪石峪风景点相邻,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占地250亩,现有圈舍54栋(计划2014年新建圈舍15座左右)总面积7074平方米,饲草料库1栋,总面积418.5平方米,堆草场2000平方米,配套有兽医室、配种间、饲料粉碎设备等。

有天然草场总面积80.41万亩,其中:平原荒漠草场和平原荒漠草甸草场(春秋草场)38万亩;山地草甸草场(夏草场)7.4万亩;山地荒漠草场和山地草原草场(冬草场)35.01万亩。苜蓿饲草地14200亩,以及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为养牛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牧户225户,从牧总人口892人,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541人,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职工117人,全部分布在团场58公里的边境线上,肩负着牧业生产和护边的双重职责。

4.2 84团畜牧发展方向

天然放牧养殖基地:以畜牧公司为中心,发展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进行牛、羊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建成独特的优质牛羊基地。

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设施养殖主要为建设大型的养殖基地,将牲畜集中进行饲养,以牛、羊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和圈舍的建设。以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养殖大户、规模化饲养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水平。

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利用畜牧业天然草场优势,计划发展羊5万只。及我团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牧家乐”,将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

4.3 具体措施

4.3.1舍饲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是畜牧业发展必经之路。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传统畜牧业、放牧养畜延续上千年历史,使牲畜头数的增长,草原面积锐减和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草原生态遭到破坏。草原矛盾十分充分,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舍饲养畜。舍饲圈养不是简单的把牲畜圈起来,而是要充分考虑牲畜的生活习性,通过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实现精养增效。

第一,加强棚圈、运动场、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解决牲畜日常饲养、生产接羔和保育工作,才能解决好牲畜住的问题。

第二,加强秸秆转化力度,推进人工饲草料的种植。在饲养方式转变中,解决好饲草料是舍饲养畜的先决条件,我团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玉米制种、常规玉米、冬麦等秸秆作物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充分保证本团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 “既种又养,以农养牧”的思想,为舍饲养畜创造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4.3.2 牧家乐成为农牧民不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与饮食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牧家乐。一是民族风俗文化历史悠久;二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美味可口;三是民族娱乐文化精彩无限;四是84团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游客避暑游玩的好地方;五是84团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博乐市9公里,是游客往返必经之地,可谓游客中转站、休息室、加油站。

4.3.3 成立八十四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是目前84团新建的农、牧、副、织产品商务交易平台,是84团成立的一家辐射全团面向全师的以新疆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品交易平台。

依托84团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闲气候、生态环保的绿色空间、民族文化浓郁,特色民族餐饮的牧家乐、环境优美,菜系丰富的农家乐,在原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注入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度假、休憩、游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带动我团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产、供、销、消在交易平台的全方位对接,力求通过舒适的旅游环境、规范的交易规则和过硬的商品质量的优势,为本团特色产品交易双方构建一个具备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产品丰富,质量过硬,方便快捷的现货交易场所,全面助推84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4.3.4 畜牧人员分流促增收

对于不善于经营、管理、养殖、且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牧民职工,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牧民职工进入我团设施农业及昆虫养殖场、厂、烘干厂、建筑行业等企业,或从事畜牧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经过系统、科学、专业的培训,使分流人员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子。

4.3.5 转型规模

将我团原有“脏、小、乱”小型养殖户进行拆除、淘汰,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场进行统一管理、运行、销售。在原有达标的6座养殖圈舍的基础上,2013年新建48座标准圈舍,2014年扩大规模再次新建养殖圈舍15座,共计69座。

5 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厂,积极发展特色牛、羊养殖。

第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牧民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从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牲畜产能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牲畜养殖模式从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促进牧民增收,实现人、畜、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1、标准化养殖,真正“抓住”肉食品安全的“根本”,确保肉食品安全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2、通过本团优良的草场资源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形成合理行业集中度,通过“以农养牧、以牧帮农”的合理、安全、高效、绿色产业循环。

第四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提出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建议。一是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按照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的区别,就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升级提出结构调整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根据需求条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带动引领周边区域畜牧业发展,研究畜牧经济国际化战略,分析畜牧生产面对的国际国内二个市场。保证畜产品品质安全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根本,提出畜牧生产标准化战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战略。三是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在体制上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把畜牧业企业和职工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整个畜牧产业的竞争力。四是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发达的相关产业可以更好地带动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兽药、畜牧装备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五是调控管理战略。团场有责任调控、扶持、引导、保护畜牧业发展。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条件,行政手段进行辅助;通过加强对畜牧业投入进行扶持;引导职工进入市场;推行畜牧业保护政策实现。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2篇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文秘站:)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3篇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

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4、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畜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加入WTO后,希望畜产品能够增加出口。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难以形成加工出口要求的规模,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加工业和出口竞争。

5、疫病防治困难。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

6、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传统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变化,无法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对畜禽业的整个产业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在吃饭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粮食生产特别是满足十多亿人的口粮问题就是最大的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保证人们口粮供应的基础上,满足人们食物上的多种需求,就成为新的目标。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和更受青睐的食品,所以,在中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也将是我国畜牧业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的大趋势。

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与肉类产品和蛋产品相反,我国奶产品则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肉类、禽蛋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趋缓,在肉类结构中,猪肉比重继续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续上升。而奶类产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畜产品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城市有很少一部分人消费已饱和、甚至出现量的减少,但这只是食物之间的品种替代,而从整体上看,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的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潜力会更大。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4篇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定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决心不动摇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畜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发达的经济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而畜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是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发达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农业越是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世界上的几大畜牧出口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均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凡是农村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多的地方,畜牧业在农村三个产业中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在哈尔滨的各县、市中,双城、宾县的畜牧业产值都超过了种植业产值。到2006年,哈尔滨市正式宣布,整个哈尔滨地区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仅和哈尔滨地区相比,我们就感到十分汗颜,我们常常说自己是农业大县、粮食大县,但却是畜牧业小县,去年我县畜牧业产值只有6.9亿,只占农业总产值的23%,不及哈尔滨平均水平的一半,畜牧业是我县发展农村经济的弱项。县委、县政府在全面分析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觉得虽然畜牧业是我县发展农村经济的弱势,恰恰也是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巨大的潜力。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县委五次全委会招商引资、全民创业重大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招商引资重在富县,全民创业重在富民,畜牧业是富民的最重要途径、最有效手段,要在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的大前提下,把我县畜牧业推向发展的新高潮。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就可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作为整个大农业的完整内涵,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相互关联,缺一不可,而在三者之中,畜牧业最具活力,关联度最高,产业链最长,它是上接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发展畜牧业能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农副产品,增加农作物的商品率和经济价值,将传统种植业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转变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并为种植业提供优质低价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整个农业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其次,畜牧业在满足食品、毛纺、皮革、医药等行业原料供给的同时,还产生对饲料、兽药、畜牧机具和兽医器械等市场需求,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第三,发展畜牧业还能带动运输、营销、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繁荣城乡市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从全市来看也有现实的经验可供参考,双城市几年来一以贯之地走“大玉米大奶牛”路子,不但奶牛业发展起来了,而且带动了加工企业的发展。近几年双城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得益于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为食品工业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雀巢集团每年为双城增加财政税收3亿多元,二是哈尔滨肉联厂又落户于双城,既富了民,又为地方财政做了贡献。宾县多年来突出发展肉牛业,宾西牛业的落户对宾县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第四,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最有效手段。双城的雀巢集团,带动了整个双城的奶牛养殖业。雀巢每天所支付农民的牛奶款达500多万元。今天我们参观了5个现场,第一个现场是达连河红星兴达牧业。兴达牧业搞的是大鹅养殖,一年出栏8000只,纯收入可达十二、三万元;第二个现场是前程刘玉才肉牛养殖厂。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头肉年每年纯收入可达500元,养殖100头肉牛每年的纯收入就可达5万元;第三个现场是道台桥永丰村的绒山羊养殖现场。每只绒山羊一年的纯利润也可达500元。最后到的现场是顺翔牧业奶牛养殖现场。一头奶牛年平均产奶6吨,每吨奶的出售价格为3300元,也就是一头奶牛仅产奶的收入就可达到2万元。在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动员大会上我曾强调,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同志,不要死守自己的铁饭碗,我们给予优惠的政策,有能力的下海去试一试,像原畜牧局局长孙秉忠同志领办的兴达牧业,在创办之时我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支持,现在该企业已初具规模,把达连河、红星一带的大鹅养殖如火如荼的带动起来。

总之,从农业结构调整来看,畜牧业是基础产业;从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畜牧业是朝阳产业,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我们在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方式上要有新调整、工作上要有新举措,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培育畜牧业这一主导产业。

(二)正视现实,正确估价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历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大力实施“主辅换位”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各种畜禽饲养量明显增加。2008年一季度,全县肉牛、绒山羊、生猪、肉鸡、大鹅饲养量分别达到6.8万头、5.7万只、20.5万头、53.1万只和30.8万只,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9%、2%、0.7%、0.2%和7%。二是畜牧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预计到2008年全县畜牧产值可望达到7.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6.2%,畜牧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0%。全县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00元,比上年增长5.9%,畜牧业产值的增长空间相当大。三是畜牧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建繁育改良点30个,县动物卫生防疫站建成为省级标准化验室。四是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了以顺翔牧业、明达牧业、刘玉财牛场、万利养殖场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化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畜牧养殖大户,培养各类专业村22个,发展专业大户367个。

自己和自己比感觉有所进步,但放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大环境中看,我们的步伐明显缓慢,比例太小。目前影响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畜牧生产比较脆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生猪和肉鸡生产受市场和疫病影响严重,生产起伏不定。二是生产经营粗放,饲养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仍占较大比重。三是畜牧业商品化程度低,精深加工比例不高,我县畜产品还没有摆脱原字号的形态。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我们没有一家能对畜牧产业形成牵动作用的生产加工企业。四是畜牧业组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组织数量少,作用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缺少养殖大户和经纪人的带,这是制约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五是随着规模化饲养的发展,动物排泄物、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统筹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课题。六是动物疫病仍然威胁着畜牧业发展,各种疫病虽然没有大面积暴发流行,但有零星散发现象,仍未达到完全控制程度,动物食品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县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否则今天的会议就不会有效果。

(三)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在肯定成绩、认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发展畜牧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优惠的政策。200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提出“主辅换位”,建设畜牧业大省战略;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投入,尤其是对畜牧业投入的比重,并且继续实施对可繁母猪、规模养殖场的奖励和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将对畜牧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拿我市为例,双城奶牛大县今年得到国家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巴彦生猪大县2007年得到国家500万元的扶持资金,我们也应当抓住这样的机遇,从国家、省、市争取畜牧扶持资金,用于我县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二是有充足的市场。虽然我县还没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但我县交通便利,可以依托佳市金锣发展猪鸡、依托宾西牛业发展肉牛、依托尚志蒙牛发展奶业、依托北大荒鹅业发展大鹅,逐步把我县发展成为这些企业的养殖基地。基地建成了,加工企业落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道理很简单,有了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三是有丰富的资源。我县种植业以玉米大豆为主,农副产品数量多,质量好,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饲料。此外还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畜产品生产提供了人力优势。四是有良好的基础。全县肉牛、绒山羊、大鹅饲养量分别达到6.8万头、5.7万只、和30.8万只,已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以几位养殖大户为代表的经纪人队伍。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畜牧业可比的优势,为我县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畜牧业的突破性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发展肉牛、山绵羊和大鹅,稳定发展生猪、肉鸡、蛋鸡,适度发展特色养殖,努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类型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畜产品基地,不断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力争到年末全县肉牛、绒山羊、大鹅饲养量分别达到16万头、9万只和82万只,畜牧业产值实现7.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900元。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高产高效的优良品种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基础。必须把畜禽良种工程作为发展畜牧业的“源头”,加大畜牧良种的繁育、引进、保护和推广力度。一要加大黄牛改良力度。加快改良点建设,扩大良种普及面。年末全县黄牛改良点要达到40个。县繁育改良站要抓好优质肉牛冻精的引进,各改良点要实行统一供精、供氮,确保黄牛改良不出村。要建立黄牛改良系谱档案,防止近亲繁殖、提高种群质量。黄牛改良的技术不是新技术,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在搞,请畜牧局的同志认真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该技术一直不能够普及。二要完善生猪三元杂交体系建设。采取引进和自繁相结合的方法,加快生猪改良步伐,推进生猪生产良种化,依托良种扩繁场,积极引进大白、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纯种猪,繁育二元杂交母猪,确保全县商品猪三元杂交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降低饲养成本。三要引进优良畜禽品种。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认真落实国家良种补贴政策,鼓励群众引进优良畜禽新品种,建设畜禽良种扩繁场。

(二)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努力保障畜产品安全。搞好动物防疫事关畜牧业发展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发展畜牧产业,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如果动物疫病问题解决不好,其发展速度就难以加快,竞争力就难以增强,潜在优势就难以发挥。各乡镇务必牢固树立畜牧安全意识,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切实履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原则,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一方面,要抓好防疫工作。强化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各乡镇要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原则,搞好辖区内的畜禽检疫和免疫,确保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杜绝防疫空白和防疫死角,各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在全县范围内做到统一、强制、免费,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标识配戴率要达到80%。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补贴。另一方面,要强化检疫工作。强化疫病监测,实行疫病监测报告制度,重点加强禽流感和牛羊布病、结核病的监测。特别是牛羊布病检疫净化工作,各乡镇政府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支持乡镇畜牧站工作,要坚持做到出栏必检,有宰必检,流通必检,确保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和市场检疫率达到100%。

(三)加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建设,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发展畜牧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解决人畜混居、人畜共患、社会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养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并认真抓好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每个乡镇要发展5个以上养殖典型示范户。今年9月份之前每个乡镇都要结合当地养殖业发展的特点,规划出一个占地两公顷以上的畜牧业小区,可以招商建畜舍,也可以设计好畜舍标准,利用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在小区中按统一设计要求建舍。养殖小区要设置在远离村屯、背风朝阳、交通便利的地方,小区内要做到“五统一”,要把各村现有的专业户、大户统一集中到小区中发展壮大。县畜牧兽医局要搞好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县内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新农村帮建方案要求,积极扶持各村屯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各村屯要加快沼气池建设,有效改善生产环境。今天招集县直各部门的领导同志也来参会,考虑一方面这个会议是上次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大会的延伸,是整个全民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思考畜牧业到底怎么搞下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可能健康、持久的发展。各部门在包扶乡镇、村屯的过程中,能不能发挥本部门的优势,争取村里对土地、饲料的支持,利用我们手中的闲置资金搞养殖小区,资金一部分由职工出资,另一部分是单位的福利费用。养殖小区为本单位的职工提供绿色食品,一方面为本单位的职工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了福利待遇问题,另一方面对农业、农村来说,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也可以考虑和农村的养殖大户搞股份制,农户投入土地、饲料、饲养的人力,单位投入资金和管理,可能一个小农庄、小农场、小畜牧场就发展起来了。大家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积极探索新的思路。

(四)抓好流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当前,在畜牧产业化经营上,要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抓招商,建设畜牧龙头企业。坚持不懈地把引进畜禽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畜牧、招商、经贸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确保年内引进一户畜禽屠宰加工企业。从现在的情况看,引进肉牛加工企业不太现实,我们还不能满足县域东面北大荒、北面木兰、西面宾西、南面吉林皓月四大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哈尔滨周围大型大鹅屠宰加工企业只有北大荒鹅业一家,大鹅全身都是宝,从毛、绒、皮到五脏六腑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鹅身上分割出来的个别部位,甚至比整只大鹅都值钱,例如一个“法国鹅肝”可以卖到一百二十元以上,而一只鹅顶多卖一百元。我们要搞系列生产,将整只鹅分割集中卖鹅头、鹅脖子、鹅掌、鹅肝、鹅肠、鹅肉等,打出品牌,增加附加值。绒山羊要在绒的深加工上引进企业。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发展畜牧业不仅要发展养殖业,也要发展加工业,这是大型的产业链条。二抓协会和合作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要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规范现有专业养殖协会,引导其发挥好职能,提高其服务能力。三抓营销,实现农民当年受益。要挖掘和培育能人大户进入流通,鼓励他们加大畜禽产品的对外销售,拓宽畜产品流通交易信息平台。四抓市场建设,促进流通。今年,道台桥镇要恢复原有的家畜交易市场,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特色,建立交易市场,搞活流通,促进发展。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营造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宽松环境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范文第15篇

农村畜牧实用型人才是农村畜牧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于家园,活跃于农村,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经济发展,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实现,发展畜牧业,就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含义,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行畜牧业进程中。要从思维、方式和技术上积极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和紧迫。

2 加快农村畜牧业实用人才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迫切需要一批从事畜牧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同时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来带动畜牧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基地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实现畜牧业的重点。

2.2 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对畜牧实用人才的需要,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农村对养殖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烈需求。二是整合当地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办学、网络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发挥畜牧部门业务技术支撑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畜牧专业知识培训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

2.4 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2.4.1 学院培养模式,提高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共同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采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畜牧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培训,缓解基层畜牧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强化基层服务工作,同时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2.4.2 开阔视野模式,提高农村优秀畜牧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运用畜牧新科技从事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4.3 基地示范模式,增强畜牧技术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人才看,带着人才干,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更新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养殖的信心,做到靠典型引导提高畜牧生产。

2.4.4 政府培养模式,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各乡镇和重点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讲解,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不离土、不离家的条件下,边学习边生产,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二是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畜牧人才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2.4.5 现身学法式培训,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创业意识。把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进行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增强其创业意识,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2.4.6 共建合作模式,通过交流合作提高畜产品的流通贸易。成立畜牧学会和各种农村专合组织养殖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科技研讨会和会员互助活动等形式促进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养殖户与养殖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信息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