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旅行社管理思想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篇

2016年4月16日

2016年4月16日

2016年4月17日

2016年4月17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A020036-电子商务

00890-市场营销(三)

00888-电子商务英语

00041-基础会计学

00889-经济学(二)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0892-商务交流(二)

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893-市场信息学

00898-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020039-会计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57-管理会计(一)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成本会计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6-中国税制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020040-市场营销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消费心理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广告学(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公共关系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020041-金融

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货币银行学

04729-大学语文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4-中央银行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020042-工商企业管理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07-现代管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020044-工商行政管理

00109-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8-财政与金融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12-市场管理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10-企业法人登记管理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8-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

00107-现代管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0111-商标与广告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020045-旅游管理

00190-中国旅游地理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7-旅游经济学

00188-旅游心理学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2-旅游市场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95-导游业务

04729-大学语文

A020049-旅游管理(旅游商务管理方向)

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00190-中国旅游地理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7-旅游经济学

00188-旅游心理学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0192-旅游市场学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A020050-旅游管理(导游方向)

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1837-旅游资源学

00187-旅游经济学

00188-旅游心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95-导游业务

00192-旅游市场学

11321-广西导游

11322-广西景点导游词

01521-导游基础知识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旅游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方法

党的十八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党的十报告多处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旅游企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按照“大党建、大发展、大和谐”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为加速推进旅游企业转型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人才支持。

旅游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当前,随着旅游企业经营、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的难题,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使旅游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综合能力已走向系统综合智能型,系统综合能力的凝聚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人的能力具有较高逻辑起点的鲜明标志。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既能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进步,又能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构建和谐旅游企业的政治手段,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和渗透到旅游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是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实现切实创新的充要条件。

旅游企业的员工队伍分散在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流动性较强,管理空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困难较多。随着旅游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要不断研究探索,寻找对策和出路,使旅游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根据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强化领导干部自身示范作用

开展旅游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党的十关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抓好领导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为企业发展和广大游客的服务之中,在旅游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光靠政工干部的单兵作战,领导干部一千次的说教比不上一次的实际行动。领导干部带头心系企业,身先士卒,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材,远远强过空洞无味的口号和思想灌输。广大员工会以雪亮的双眼,分辨出领导干部身上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职工看中层,中层看班子”,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广大员工正是以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为依据来判断谁是员工利益的根本代表,从而真心实意地相信谁。一个富有强烈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怀抱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自省自律作风的领导层,必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他律行为转化为员工拥护企业、热爱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找准定位

衡量旅游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强弱,主要应当看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紧贴旅游企业员工思想实际,是否真正解决了存在的思想问题。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同志的十报告,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十报告精神树立“三个联系”,即联系个人思想境界,牢固树立胸怀理想,鉴定信念;联系本职工作实际,结合本年度工作目标,统一思想工作;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整治庸懒散贪,服务基层,服务游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新时期员工的思想脉搏,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信任和员工的拥护,使旅游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建立在有效服务之上。

旅游企业的员工大多数工作生活在旅游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的生产一线,按规定要求的时间、次数、内容、方式规范开展党内活动难度很大。把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停留在开展文体活动这样的具体表面工作上,是事关旅游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问题、员工权益问题等。在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对员工的影响比政治关系更加直接。

当前,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得较多,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则开展得较少,这是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薄弱环节。针对这一特点,做好旅游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并重,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职工既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良好作风。近年来在旅游企业景区、酒店和旅行社呈现出不比职位比奉献、不比利益比业绩、不比资历比能力的良好局面,同时涌现出许多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服务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

从旅游企业的实践看,要把典型示范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注重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来教育职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原则。只有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变化,善于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处理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旅游企业人员构成非常特殊,有外派到全国各区域、各省、市及境外的独资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管理人员,有从机关事业编制从调入到旅游企业的,有接收政府指令性部队转业军人分配到旅游企业的,还有旅游企业为了发展急需引入招聘进来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景点、景区生产岗位及酒店餐饮和客房服务岗位还有劳务派遣工,还有旅游企业各旅游服务景点临时聘用的实学生和应届毕业学生及非全日制工用工。长期以来,旅游企业员工都有三六九等之说,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旅游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旅游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工资分配方案、各项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要通过职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认真慎重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真心实意为职工谋利益,扎扎实实地为职工办实事,从而达到解决职工思想问题的目的,增强职工对旅游企业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与美好前程充满信心。

四、重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手段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员工几乎都会应用互联网,而QQ群、博客、微博等交互方式,使旅游企业的热点问题能够在一夜之间传遍企业所属各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会因为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无限放大。传统的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速度要求,必须创新手段,如视频会议、电子邮件、开办网站、健康短信、影像宣传等,都可以成为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或媒介,使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变得灵活多样,易于接受,摆脱传统的乏味说教。

五、以塑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现代企业的最高管理艺术是企业文化管理,人们常说:“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培训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为企业打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旅游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找准这个着力点,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舞台将更广阔。

旅游企业必须确立并深入贯彻“大德载道、亲贤尚功、勤奋务实、和谐诚信”的经营理念,使广大员工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总体素质和外在表现得到整体提高,使旅游企业“脚踏实地、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职业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旅游企业形象真正渗透到全体员工之中,营造“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寓教于乐不但是职工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新时期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更是做好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经常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诸如郊游考察、卡拉OK比赛、迎新春文艺汇演,大合唱、趣闻游戏活动等,把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参与意识,从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可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渗透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职工通过活动,既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焕发更大的劳动热情。

六、加强和改进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在旅游企业组织管理中导入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帮助组织成员克服工作压力,实现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是组织“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在员工方面该计划可以帮助员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实现自我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方面该计划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在劳资关系方面该计划还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尊重员工价值、关心员工困境的企业文化,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业务重组、并购、裁员等变革和危机,改善管理风格和组织、工作设计等,而这些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渴望达到的目标。

1ef6

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的做法是:把关心员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福利措施,将其制度化,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为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一线倒班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压力测试;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小规模心理辅导,并将员工心理管理工作延伸到了班组长综合能力提高、新入职员工心理调适和职工亲子教育等领域;通过心理咨询电话、QQ聊天室等方式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婚恋家庭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旅游企业面对进入后危机战略转型期,部分员工受多种因素影响思想情绪产生较大波动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人文关怀,积极引进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在旅游企业内的各大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中各个班组广泛开展“党政工团四合力关爱员工建设和谐活力班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进思想沟通,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在旅游业实现科学新跨越发展的同时打造“幸福工作”和“幸福家园”,实现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的智慧热情和投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的十提出“美丽中国”建设,传递出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标志着旅游业自此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旅游企业只有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民心、察民情、重民意,串百家门、问百家情、暖百家心,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办职工之所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职工乐于接受的文体活动,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促使党群干群亲和力的磨合,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旅游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剑飞.关于加强旅游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8(2):142-14.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行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当前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旅行社行业的总体状况并未完全摆脱“散、小、弱、差”的状况,即经营范围分散、规模小、经营实力弱、经济效益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旅行社内部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国旅行社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1、内部管理混乱、业务发展乏力近年来,国内旅行社的规模发展较快,但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层的知识和理论结构比较单一,重市场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个别旅行社“经理本人就是制度”,完全处于“人治”状态。在业务上习惯于观光旅游产品的经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漠视,而且不注重人才的培养,业务操作和接待服务质量不能令旅游者满意。

2、大型旅行社的规模经济优势得不到发挥.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然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原因之一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小旅行社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功能与大旅行社相同,产品也与大旅行社同质。然而,从中小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导致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他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4、旅行社管理手段落后。许多旅行社的业务操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作业阶段,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机就开展业务,对电脑网络技术的应用缺乏热情,内部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旅游电子商务交易。在管理人员的任用上,往往是家族成员担任重要岗位,外来优秀人才及其智力财富很难为旅行社的发展发挥作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规范难以落实。

二、改进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对策

1、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及业务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旅行社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提高业务素养,培养敬业精神,其中“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应是旅游业职业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用人文关怀来实现制度管理的目标,采用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可能要比单纯的制度管理的效果要好。通过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及考核,并与个人工资、奖金、奖励相挂钩的手段来促进员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也可减少旅游服务质量危机的出现。

2、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重点。拥有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体队伍,是每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奋斗的目标。旅行社所销售的产品是行、住、食、游、购、娱六大部门的服务相互组合形成的综合服务产品,这就决定了旅行社对团体协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更应该充分地体现在旅行社的日常管理事务中,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我们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4、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一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工工作职责;旅游业;引导提倡;服务

一、前言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抓好它是关键,也是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旅游行政机关的政治工程师,是指从事旅游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我们党为他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政治工程师职称,在众多的职称中,政治部门的政工师有一个自己的风格,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社会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旅游行政机关工作干部是维护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二、旅游行政主管单位政工人员的工作职责

旅游行政政工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决定,贯彻、督促、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监督实施各类旅游景区及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特种旅游项目的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指导旅游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旅游咨询与旅游投诉受理工作。同时也是旅游局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的宣导者。要利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生动和创造性的展开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宣教国家有关旅游政策、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中国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具有继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因为旅游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生产无污染等特点,一直以来,被各级政府所关注。但在中国,旅游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存在发展模式不完善,单一化现象比较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不健全;旅游法规相对不完善等,中国旅游业发展显示比较混乱。针对旅游行业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已经出台多种政策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政工人员的各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旅游政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良好的交际能力综合性素质能力和创新的业务能力。改革创新是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动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应大力推进。要善于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高度重视发展和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充分利用手机短信邮件、博客、微博、QQ群、论坛、社区等多种形式,为国家有关旅游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提升旅游者素质

外部原因是在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外部环境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做好旅游政治思想工作,旅游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技术,打造政治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政治工作者在发现旅游者一些不文明的言行还有化解旅游者的一些反面情绪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要注意把自己摆放在旅游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做好旅游政治思想工作,旅游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技术,打造政治思想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政治工作者有一个真实的感受,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朋友的姿态进行沟通,并把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说明事情的利害关系,从旅游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尽量用心去引导帮助他们。这样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旅游者自身的素质,引导他们文明旅游。

五、抓好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旅游政工工作者的工作具有领先性和主动性。人类社会生产需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结合,创造社会财富。然而,让从事旅游方面的人员自觉适应工作本身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以及在旅游方面的一些困难,并且能够克服它们,服务于社会意识形态。政工工作者就要主动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沟通,发挥实施主体的作用,抓好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尽量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做文明旅游的亲身实践者和传播者,及时的警告,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尊重目的地的文化习俗。[2]充分调动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政工工作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六、结语

要做好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加强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全面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握核心价值,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党、人民、国家利益时做到个人利益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还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社会评价。作为一名政治工程师,特别是一位高级政治工程师,时刻站在社会发展、广大干部员工的角度,尽我们所能地开展政治工作,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斌.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J].党史博采:理论,2010(10).

[2]王万新.浅谈旅游旅游行政主管单位政工工作者人才培养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5篇

陈光甫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将服务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他指出“: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5]81这表明陈光甫十分重视细节服务,而他制定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训就是“服务社会”。在旅行社的服务中,他提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在接待客人时,应“首当和蔼”,要用微笑表示欢迎,注重礼貌用语,不能用古代死板的礼数来迎接,这样才能使顾客感受到真切贴心的服务。第二,注意个人形象。个人形象代表着旅行社的服务形象,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穿着打扮,衣着整齐,面容干净,充满朝气,给客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样才能招揽更多回头客。第三,对待客人应一视同仁,客人不论消费多少,都应该真诚提供服务。陈光甫要求“顾客之生意,无论巨细,即百元以及一元,客即来往,则其惠顾之厚意已可感谢”[6]150,这就是平等对待客人最鲜明的体现。陈光甫还瞄准顾客的消费心理,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使旅行社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他指出“:现在旅社所招待者咸为头二等客人,而三等客人全未招待,殊觉失宜。”因此,无论是富有的资产阶级还是普通的平民阶级,都应服务平等化,不能只贪图利益。对于比较贫困的人群,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招待,如为在外餐风露宿候车的三等客提供比较舒适的卧房,安顿好饮食。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为旅行社谋得深远的发展。陈光甫在做好旅行社核心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发与旅游相配套的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如增设代办服务等。代办服务比较繁琐,且获利很低,如代买火车票,二等的火车票,有2%的回扣,而三等的票则是免费代买。但尽管如此,陈光甫还是坚持认为,必须做好与旅行相关的服务,才能使得旅行社不断壮大。正是这种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方便旅客之需,从而使中国旅行社遍及中国各个角落。至此,在陈光甫“服务优先”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旅行社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后来赢得了总理“你们中国旅行社是中国最好的服务单位”的赞赏。这是对中国旅行社服务质量的肯定,更是对陈光甫先进旅游管理思想的赞扬。

二、突出旅游业绩效重点:无形收入

中国旅行社在成立不久就面临着严重亏损的压力,为使中国旅行社能够继续维持下去,陈光甫将上海银行的巨额资金补充到旅行社。当时曾有人多次劝说他放弃经营旅行社,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因为他看到了旅行社潜在的利益和价值。在陈光甫看来,旅游服务业能够带动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旅行社的绩效不能像银行一样用金钱来算计,它远远大于金钱的魅力。所以,他有信心发展中国旅行社业务,有信心带动当时中国的旅游业前进。尽管面对初期的亏损,但是无形的资本摆在眼前,那就是通过旅行社服务大众各个阶层,获取无形的形象宣传,最终实现收益。在他看来“,有形的亏损”是可以向“有形的盈余”转变的,只要旅行社与其他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旅行社就能获得长远发展。1937年至1941年,由于战乱冲击,陈光甫旗下的旅游业遭受严重损失,关闭了很多分支机构,沦陷区只有北平、上海、天津这三个地方的分社还存在着。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由于陈光甫原先重视无形收入的战略,使得中旅社在这几年账面上居然是盈余,共盈利285512112元(法币)。陈光甫对上海银行和旅行社的坚定不移的管理,使他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正是他的不放弃,挽救了当时十分衰落的中国近代旅游业,使中国旅行社在困境中不但没有被扼杀,反而逐步走向了繁荣。陈光甫在发展旅游业时,将无形收入作为旅游业绩效重点,这是支撑中国旅行社走出困境的重要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不可低估的。在那个时期陈光甫就有如此胸怀和思想境界,确实难能可贵。

三、陈光甫近代旅游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刊年会;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11-0138-04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19

10月19日至23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主办,洛阳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洛阳举行。这也是自2011年开始,《旅游学刊》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性旅游学术盛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旅游学刊》创刊30周年。为探讨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及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梳理《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旅游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秉承“前沿・理性・责任”的永久会议宗旨,以“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为本届大会主题,对未来5年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进行展望,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研究与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遗址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等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前沿问题,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共商中国旅游及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的40余位旅游以及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 年会。

一、主题报告――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

本届年会期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Noel Scott教授做了题为《A Cognitive Psychology Approach to Tourism Experience Design》的演讲,介绍了他使用眼动感知、肌电感知等设备测量游客生理反应从而获得游客情绪变化数据的经验,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研究游客体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aniel R. Fesenmaier教授做了关于《Designing Tourism Places: Design Science, SMART Destinations and Big Data》的主题报告,深度剖析了旅游体验的本质,强调体验经济时代下支持旅游体验的共同创造,用智慧方法去设计旅游目的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潘冰副教授做了关于《Advances in Tourism Big Data Research》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数据研究、尤其是旅游大数据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旅游大数据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大数据分析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Brian King教授做了题为《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Capacity Building in Tourism Education: Hong Kong, China and the World》的报告,从香港、中国与世界三种尺度讨论旅游教育中的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讨论国际组织、学者、本地政府与社区在旅游教育建设中的合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做了题为《情感部落作为吸引物:从浪漫主义范式到部落主义范式》的报告,在旅游和休闲研究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学理论范式――部落主义,深刻对比剖析了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浪漫主义范式和部落主义范式不同的游客社会关系类型。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做了题为《旅游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与当代可能》的报告,戴院长谈到任何伟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践,除了思想家之外更要寻找需要思想并有能力转化为社会组织和生产实践的群体。旅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尤其离不开学者的自我认同、历史自觉和学术坚守。

二、对话论坛――思想碰撞、智慧火花

本届年会专设了“河南旅游发展”和“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两个对话论坛。

“河南旅游发展”论坛

东北财经大学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谢彦君教授、河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李宗军、上海财经大学何建民教授、北京巅峰智业创始人及首席顾问刘锋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副研究员参与了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主持的“河南旅游发展”论坛,专家们就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河南当前的旅游口号“老家河南”,从河南的历史文化、区位环境、产业结构以及河南旅游发展过程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其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分别提出“文化旅游”“旅游扶贫”“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旅游”“文化素养教育”等发展关键词,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论坛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马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李柏文教授参与了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旅游城市研究中心张辉教授主持的“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论坛。在体验经济及分享经济时代,旅游及其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专家学者们就分享经济如何颠覆传统的旅游商业模式、如何把体验经济完美引入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全过程,以及“体验经济”与“分享经济”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三、分论坛――百花齐放、深度交流

1. 第一论坛:旅游、社区与社会文化

本论坛由张宝秀教授主持,王宁教授、谢彦君教授评议。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副教授范莉娜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处于旅游发展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3个典型侗寨中526位居民样本进行个体对本族原文化及旅游者主流文化偏好研究。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讲师万蕙等以傣族泼水节的网络游记文字为分析对象,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游客在傣族新年泼水节活动中的旅游体验特征。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讲师张高军等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巨变催生的具有独特性的XX后,选择国内典型旅游目的地杭州为案例,进行不同群体目的地形象的比较研究。参与第一论坛的还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崔庆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后魏雷、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尹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张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汤利华。

2.第二论坛:旅游者与旅游消费

本论坛由蔡红教授主持,白长虹教授、谷慧敏教授、阎友兵教授评议。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蔡晓梅教授等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援引邻避与迎臂效应的相关理论,探讨东莞豪华酒店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试图探究东莞豪华酒店与社区的景观模式及其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解释资本、地方政府及其社区区民在这一过程之中与东莞豪华酒店所展演的关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季少军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近5年来经济背景下旅游与接待业的发展研究进行了梳理。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曾丽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基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过程的理论框架,通过中国公民赴日旅游购物消费探究中国出境旅游高消费现象。参与第二论坛的还有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周雪娇、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志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张建荣、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强生。

3. 第三论坛:旅游体验与社会发展

本论坛由徐菊凤教授主持,朱f教授、舒伯阳教授评议。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樊友猛从体验与经验相区别的角度,对体验的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语义学辨析,继而借鉴伏尔泰、梅洛-庞蒂和杜威有关体验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厘清体验的学术内涵,最后结合具体的旅游行为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旅游体验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梁增贤以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周边社区为例,针对同一研究群体于2014年和2015年开展两年度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自己认为值得的生活状况以及过去最好的生活状况是旅游地社区居民对自己目前生活质量评价的关键参考,而非未来期待的生活状况。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研究生韩静关注社会旅游对弱势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在对国内136名流动儿童进行旅游前后对比的问卷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旅游参与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正向调节旅游体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参与第三论坛的还有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贾一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余构雄、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苏衡、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林敏慧。

4. 第四论坛:旅游经济与社会发展

本论坛由王兆峰教授主持,冯学钢教授、 张辉教授、马波教授评议。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代姗姗以文昌东郊椰林为例,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剖析旅游地锁定在低水平均衡陷阱的表征与起飞机制,并构建了目的地脱离低水平均衡陷阱的起飞机制。浙江工业大学讲师赵磊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对旅游业和贫困缓解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等采用CFPS2014年的数据,选取与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相关的部分变量,使用定量研究的“一般到特殊”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解释了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是旅游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家庭旅游消费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城市居民家庭旅游消费多元化,进一步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与第四论坛的还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卢凯翔、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徐文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宁。

5. 第五论坛:生态旅游与气候变化

本论坛由章锦河教授主持,钟林生教授、张玉钧教授、王静教授评议。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旅行社 管理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前沿理论,在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80%都采用了这种理论。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通过对400家企业的研究,积10年的成功经验,提炼、总结出的一套完整的富有操作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新型企业管理方法。圣吉博士在学习型组织的领域里,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新技能汇聚起来,使其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容,这五项新技能被称为五项修炼。下面通过观照旅行社的日常运作和缺失分析,结合旅行社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将这五项修炼逐一运用其中,验证构建旅行社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并找出初步思路。

一、自我超越

对于旅行社组织来说,每个部门,每个层次的个人都必须学会自我超越。没有员工个人的提高,也就无所谓组织的发展,二者应是同步协调的。每个员工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期待和希望。这种情绪一旦浮现,就应受到关怀和尊重,这样才能体现这个旅行社组织的生命力,它是旅行社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也是组织的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在“自我超越”这一点上,旅行社的努力方向应注重建立一个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将工作观从“工具型”转为“精神层面型”。旅行社这样一个对“人”有着巨大依赖性的组织不应仅仅是在追逐利润,而应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作出贡献,提供给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让员工感受到工作不再仅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如今的现状是导游以一天的奔波换取服务费,带团的目标是劝说客人多购物多加点以挣得佣金;外联人员费尽一切手段拉拢客户从而提高自己业绩以争取更多提成等等。要改变这种情况,旅行社应充分关注工作在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模式――员工努力工作,公司付出公道的薪酬,转而用“人本组织”新理念让旅行社的存在变为一个员工自我实现的场所,而非借以赚钱的工具,才能避免目前诸如人才流失、中饱私囊、“穷庙富和尚”、各部门承包只顾眼前利益、投诉纠纷不断等现象。要让员工个人内心的自我实现得到真正满足,而不是抢夺利益,这样整个旅行社也能实现获利和长远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改变目前“散、乱、小、差、弱”的局面。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五项修炼中最实际最具体也是最艰难的一项。人的心智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体现。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否定和抛弃旧有观念和秉性,改变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建立一种全新的心智模式,绝非易事。旅行社的管理者及员工应该要不断的审视自己,包括自己的旧有思维方式、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有无成见、能否用开放的心灵容纳他人想法。

深度旅游策划管理公司与汇才人文机构在服务旅行社的过程中,运用学习型组织中改善心智模式的引导方法,让旅行社来自不同部门的经理和员工坐在一起展开深入讨论,大家惊讶的发现许多好的想法和创意源源不断从自己或身边的同事身上冒了出来,此前这些火花正是缺少了被激发出来的氛围和方法。旅行社是一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作用的组织,能够适时的汲取各部门员工的智慧,耐心接受各个层面的员工的反映和建议对完善旅游产品尤为重要。

三、建立共同愿景

在旅行社企业中建立共同愿景,可以形成全体员工真正值得长期献身奋斗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的动力,激励员工为了全旅行社的共有理想和目标而全身心投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与同事成为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旅行社应让各部门的员工都意识到:我个人的努力关乎旅行社的生存和兴旺发展,而旅行社的生存发展也关系我自己的价值实现。这种来自于员工自身的对旅行社的关怀会使旅行社更容易应对运作中的突发状况甚至困境。在此要注意的是,组织共同愿景必须在每个部门、级层交流,真正植根于员工的价值观和关注之中,得到自下而上的了解、认同,并时常做些反馈,不断调整全体员工的整体目标,做到劲往一处使。

在如今这个倡导诚信的社会中,旅行社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全社都以体现诚信、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信念,通过规范制度、规范服务、规范配套设施提供给顾客更值得信赖的服务。

四、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将团队这一整体作为主体来看待的。旅行社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习应包括员工之间互相学习、愿景共享、与同事真诚合作等内容,作用是发挥团队智慧,使学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系统思考

著名的“啤酒游戏”是训练系统思考的重要试验。大多数参加游戏的人所得到的最大收获,是深入认识到“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以事件思考为主的组织里无法继续。它需要一个结构性或系统性的思考架构,也就是找出行为背后所有结构性原因的能力。光有创造未来的热忱是不够的。”“啤酒游戏”在旅游行业中有很多与之相似的例子,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早年三峡游船“自杀式”的竞争。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理事物,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这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中最特殊的一项修炼。作为学习型组织的旅行社企业必须具备系统思考的方式,把它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由此作为构建组织创新体系的思想保障。为此,首先要做到在组织内营造系统思考环境,诸如在办公室内以挂图、表格、文字来表现系统思考,在部门会议、出团准备会等场合有意强调系统思考。再者要鼓励和引导员工运用系统思考的工具来描绘各种问题的本质,提高旅行社员工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至于身在庐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第三要鼓励和引导全体成员参与破解组织纠结的问题。这不仅是在演练系统思考,也是解决旅行社实际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员工都参与进来,结合上述四项修炼,对旅行社各个环节出现的各种纠结问题,用系统思考的方法破解,最后将自己的方法与已有的处理方法做一比较,进行讨论,以求整个组织及其每个成员的长期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8篇

1.1思想政治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素质在当前中国的旅游事业发展中,不只是要体现新型的经济产业属性,而且要发挥文化产业属性,需要承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的重要职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旅游发展对中国既是经济的重要承载体,又是文化的主要推进者,需要成为中国先进精神风貌的良好展现窗口,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决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1.2职业道德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旅游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属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体现出充分的内在服务属性.因此,旅游从业人员需要为旅游服务对象在食、住、行、游、购和娱乐等方面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在服务方面具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现代旅游业成为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为现代的文化和艺术先进元素的传播提供顺畅的渠道,也要求旅游领域的各层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说,为了全面诠释现代旅游不只是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更加便捷的物质服务,而且让大家享受文化之旅和艺术之旅的精神大餐,要求旅游行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现代服务意识和高水平的敬业精神,而这些都决定了职业道德素养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1.3文化知识素质是旅游专业学生关键素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需要升级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挖掘产业的内在价值.从这一角度出发,为旅游领域的现展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赋予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文化知识体系,才能为旅游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的市场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也就是说,旅游管理专业不只是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旅游知识,而且要促使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各类文化知识,例如,景观的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学生文化素质的增强,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价值强化的新需求,是现代旅游业品位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由此也可以判定,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也是旅游专业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1.4职业技能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素质旅游行业的运转和管理的顺利实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很强的处理技能.也就是说,无论是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还是前沿的旅游管理技术的落实,都要求现代旅游业的合格人才在职业技能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专业性[2].换句话讲,现代旅游业发展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必须有具备高水平职业技能素质的专业人才与之匹配,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具备宏观的研判决策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微观的细节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现代旅游行业对于专业人才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不但要体现职业技能的多面性、交叉性和应变性,而且在技能掌握上要求更加娴熟和精益求精,这就决定了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组成.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管理机构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综合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应当包括:1)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职责明确的专门管理机构,科学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一方面保证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保持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素质教育方案的推行状况的检查和监督机制,进一步保证素质教育工作按照预期目标不断前行.2)构建以教师队伍和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为基本依托的素质教育实施平台.发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使得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领域,营造全面参与的综合素质教育浓厚氛围,构建全面推进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3)实现专业的各方面力量在素质教育的合理分工.管理行政人员应当承担教学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政工作、体育和美育等综合素质相关教学内容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党支部和团委应主要推行学生的思政品德素质教育、劳动素质培养、以及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的计划、开展和提升;而教学人员则在落实素质教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专业教育的总体部署,具体承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内容.利用分工基础上的良好协作,使得综合素质教育既落于实处,又形成合力.

3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基于前面的分析,在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相应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3.1从强化入学指导开始,尽早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针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定位较为模糊的问题,例如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自己参加高职学习的领域时,许多学生并没有清晰的职业意识,选择专业的理由或依据非常简单,常常都用很单纯的“喜欢旅游”“曾经去过很多景区”说法作为自己选择基础.对于毕业后从事职业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虑,从而缺乏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思想政治修养的认识,在思想政治素质上的投入和成效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为了有效改变学生完全依据爱好和愿望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不利状况,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旅游专业的学习,及时修正将来从事旅游事业的态度,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从最初的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从最初的新生入学指导工作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指导人员就一定要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等作为重要的教学阵地,让学生们从了解旅游业、正确理解旅游从业意义等方面入手,全面而深入地准确认知旅游专业的学习,从而在带动学生从简单的专业思想进入到深刻的思考中,从一开始就促使学生们设计、制定以及落实职业规划,使得思想政治素质融入到学生们当前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去,激发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3.2从严格日常管理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旅游业的服务行业性质,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必要的位置上.其中,应当以推动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必要的基础.在这方面,主要应帮助学生们形成热情友好、耐心细致、乐观向上以及出众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正面的素养.考虑到这类重要的心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每一天的巩固中不断得到强化,才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思维和行为.鉴于此,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素养的平时教育和持续强化,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达到这项教育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力量一定要在日常管理中时刻体现职业道德引导的色彩,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该领域的工作可以体现为各类思想教育活动,也可以采取有效的目标鼓励手段,还应当全面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以及情感共鸣教育等,此外,还应当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纾解压力、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等,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具备优异职业道德素质的新时代旅游人才提供支持.3.3以加强理论教学为抓手,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在以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文化教学,不过主要局限在旅游主题上,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心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缺少.因此,为了健全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旅游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需要,应当在原有的文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旅游专业课程结构,在保证以往的旅游专业必修课的知识得到牢固掌握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逐步有效地扩展学生在文化领域的专业视野和运用能力.可以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安排的20余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相关的文化专业课程,进一步延伸教学链条,着重增加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思考,从而为学生们在文化素养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习惯性,保证他们拥有持续完善和提高文化素质的能力[3].3.4以深化社会实践为动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努力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长于动口,短于动手的不足,应借助于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推动学生在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和强化.利用社会实践的优良传统,发挥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等其他教育的优势所在,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长处变得更加明显.所以,一方面应当继续在课程教学中,继续为学生构建掌握旅游专业理论知识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发挥以往社会实践形式价值的同时,丰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不但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巧,而且能够在技巧方面体现自己的创造精神.此外,通过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能够验证素质教育成果和其他能力.为了有效推动社会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例如从外部引入旅游领域一些在长期管理中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和良好知识传授能力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实日常教学的力量,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演进之间形成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工作的客观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此外,也可以和一些旅游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前沿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信心,强化对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实战中快速进步.

4结论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9篇

一、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就业选择过于狭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将自己的就业范围限定在旅行社、酒店等专业性相当强的部门,而其实这些部门经常出现人才饱和的情况,需要的应届毕业生也不多。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紧缺人才出现缺口,而这正是企业所急需的,像高层管理者、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这些都是新兴的职业,需要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将自己的就业范围放大,积极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没有什么工作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二)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家长长期以来对社会上从事旅游管理人员的印象便是很体面的旅游主管、经理等高层职业。就旅游管理本身专业的名字而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职业白领、企业高管形象,这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认为本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必然是这样的高薪阶层,因此对社会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当学生走出校园应聘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时候家庭还是抱有原有的观念,学生心理上便形成巨大的压力,就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三)学生文化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够突出民办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公立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素质与这些大学的大学生相比也稍显欠缺,本身就造成了在就业时自信心不强。另外,由于学校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时展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实践经验少,操作能力弱。在实际的工作中,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策略

(一)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未来的就业方向、专业所需技能、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品质等。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进行就业的说明会,让家长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前景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适不适合从事此行业进行评估。学校也可以邀请旅行社等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宣讲,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对学生关心的就业择业问题排疑解惑。学校应注意将企业的详细情况调查清楚,对学生发展有利才可以签约,切不可儿戏。学生也应该提高就业意识,对企业进行了解,在慎重思考的基础上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签约。

(二)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受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社会发展影响,目前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譬如公务员热、教师热、国企热等。毕业生不愿去小公司就业,一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及家庭环境的限制,盲目随大流,拜金心理、功利心理较强。大学生已经是思想发育成熟的个人了,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争取先就业后择业,以后再进行创业,找准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克服不良的就业思想,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积极就业。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政府、教育部、学校等单位应该保持联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沟通扩散,共同构建毕业生人才信息网,尤其在毕业时应积极搜集、、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实现毕业生方便地在网上搜寻工作。同时,政府和学校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现场招聘会,让大学生可以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积极从互联网、亲戚朋友、老师等这些渠道中搜寻工作。

(四)企业应转变思想,积极接纳应届毕业生在历年的招聘会中不难发现,许多企业都对应聘者工作经验有限制,造成许多毕业生对心仪的企业只能敬而远之。实际上,应届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不多,但是却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创新力,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任何人都不是在一开始就有经验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作为企业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对应聘者尽量不实行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限制,试想如果所有企业都对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那么毕业生便基本没有出路了。

(五)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总的来说还是学生自身知识、实践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应认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寒暑假积极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0篇

(一)就业选择过于狭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将自己的就业范围限定在旅行社、酒店等专业性相当强的部门,而其实这些部门经常出现人才饱和的情况,需要的应届毕业生也不多。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紧缺人才出现缺口,而这正是企业所急需的,像高层管理者、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这些都是新兴的职业,需要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将自己的就业范围放大,积极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没有什么工作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二)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家长长期以来对社会上从事旅游管理人员的印象便是很体面的旅游主管、经理等高层职业。就“旅游管理”本身专业的名字而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职业白领、企业高管形象,这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认为本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必然是这样的高薪阶层,因此对社会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当学生走出校园应聘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时候家庭还是抱有原有的观念,学生心理上便形成巨大的压力,就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三)学生文化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够突出民办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公立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素质与这些大学的大学生相比也稍显欠缺,本身就造成了在就业时自信心不强。另外,由于学校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时展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实践经验少,操作能力弱。在实际的工作中,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策略

(一)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未来的就业方向、专业所需技能、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品质等。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进行就业的说明会,让家长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前景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适不适合从事此行业进行评估。学校也可以邀请旅行社等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宣讲,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对学生关心的就业择业问题排疑解惑。学校应注意将企业的详细情况调查清楚,对学生发展有利才可以签约,切不可儿戏。学生也应该提高就业意识,对企业进行了解,在慎重思考的基础上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签约。

(二)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受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社会发展影响,目前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譬如“公务员热”、“教师热”、“国企热”等。毕业生不愿去小公司就业,一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及家庭环境的限制,盲目随大流,拜金心理、功利心理较强。大学生已经是思想发育成熟的个人了,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争取先就业后择业,以后再进行创业,找准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克服不良的就业思想,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积极就业。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政府、教育部、学校等单位应该保持联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沟通扩散,共同构建“毕业生人才信息网”,尤其在毕业时应积极搜集、、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实现毕业生方便地在网上搜寻工作。同时,政府和学校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现场招聘会,让大学生可以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积极从互联网、亲戚朋友、老师等这些渠道中搜寻工作。

(四)企业应转变思想,积极接纳应届毕业生在历年的招聘会中不难发现,许多企业都对应聘者工作经验有限制,造成许多毕业生对心仪的企业只能敬而远之。实际上,应届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不多,但是却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创新力,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任何人都不是在一开始就有经验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作为企业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对应聘者尽量不实行“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限制,试想如果所有企业都对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那么毕业生便基本没有出路了。

(五)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总的来说还是学生自身知识、实践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应认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寒暑假积极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结语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1篇

    (一)就业选择过于狭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将自己的就业范围限定在旅行社、酒店等专业性相当强的部门,而其实这些部门经常出现人才饱和的情况,需要的应届毕业生也不多。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紧缺人才出现缺口,而这正是企业所急需的,像高层管理者、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这些都是新兴的职业,需要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将自己的就业范围放大,积极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没有什么工作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二)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家长长期以来对社会上从事旅游管理人员的印象便是很体面的旅游主管、经理等高层职业。就“旅游管理”本身专业的名字而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职业白领、企业高管形象,这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认为本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必然是这样的高薪阶层,因此对社会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当学生走出校园应聘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时候家庭还是抱有原有的观念,学生心理上便形成巨大的压力,就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三)学生文化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够突出民办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公立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素质与这些大学的大学生相比也稍显欠缺,本身就造成了在就业时自信心不强。另外,由于学校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时展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实践经验少,操作能力弱。在实际的工作中,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策略

    (一)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未来的就业方向、专业所需技能、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品质等。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进行就业的说明会,让家长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前景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适不适合从事此行业进行评估。学校也可以邀请旅行社等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宣讲,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对学生关心的就业择业问题排疑解惑。学校应注意将企业的详细情况调查清楚,对学生发展有利才可以签约,切不可儿戏。学生也应该提高就业意识,对企业进行了解,在慎重思考的基础上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签约。

    (二)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受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社会发展影响,目前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譬如“公务员热”、“教师热”、“国企热”等。毕业生不愿去小公司就业,一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及家庭环境的限制,盲目随大流,拜金心理、功利心理较强。大学生已经是思想发育成熟的个人了,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争取先就业后择业,以后再进行创业,找准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克服不良的就业思想,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积极就业。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政府、教育部、学校等单位应该保持联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沟通扩散,共同构建“毕业生人才信息网”,尤其在毕业时应积极搜集、、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实现毕业生方便地在网上搜寻工作。同时,政府和学校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现场招聘会,让大学生可以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积极从互联网、亲戚朋友、老师等这些渠道中搜寻工作。

    (四)企业应转变思想,积极接纳应届毕业生在历年的招聘会中不难发现,许多企业都对应聘者工作经验有限制,造成许多毕业生对心仪的企业只能敬而远之。实际上,应届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不多,但是却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创新力,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任何人都不是在一开始就有经验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作为企业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对应聘者尽量不实行“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限制,试想如果所有企业都对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那么毕业生便基本没有出路了。

    (五)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总的来说还是学生自身知识、实践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应认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寒暑假积极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品德培养;学校教育

自1979年我国第一所高等旅游院校建立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从业中各种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越来越凸显,各种旅游投诉案件层出不穷。虽然已有大量的学者在综合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但在实际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依旧不够。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承担着旅游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贯彻国家道德体系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在品德培养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品德的内涵及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品德的内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有时也把品德与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相等的概念,它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1]它主要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2]作为承载旅游人才品德培养重任的旅游专业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旅游从业人员。

(二)加强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1.加强品德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道德品质建设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优秀的道德品德有助于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可以说它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面。在旅游者体验旅游服务时,旅游从业者是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接触频率最高的人员,尤其是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道德品质示范者的导游工作者,这种特殊的身份对游客的品德形成会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导游人员良好品德的传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反之亦然。2.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一般来说,旅游是一种“高消费”的活动,旅游资源之所以能吸引游客,是基于游客对未知的旅游资源产生的一种新奇感。而鉴赏到旅游资源后,这种新鲜感随即消失,所以绝大多数旅游者“故地重游”的几率非常小。同时在旅途中,游客除了关注旅游资源本身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也会做出评价。因此,毫不夸张的说这种经历的好与不好,影响都是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试想,一次行程结束,游客对其的口碑宣传是“欺客、宰客、辱骂游客”等,旅游业将何以长远的发展下去。3.旅游业人才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我国自古非常重视“德”的培养,但“德”一直被作为立人做事的根本,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也一直在寻找“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仅是一个人自身成长的要求,也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成才发展的需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品德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道德认知模糊,易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有学者针对道德理想的价值取向以及大学生对道德修养与自身成才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在公与私的问题上,选择“大公无私”和“公大于私”的学生占51.19%,选择“真诚大于虚假、高尚大于卑鄙”的均不足一半;有近30%的学生是倾向于公私兼顾和真诚虚假、正直邪恶、高尚卑鄙各半;而更为严重的是有20%左右的同学以损公肥私、虚假、卑鄙作为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1.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虽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使得道德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其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2)市场经济过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容易产生拜金主义;(3)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加之,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普及使这些不良的思想加快传播,例如网络上的各种娱乐信息,往往是利用些浮夸的文字,浅薄的思想,碎片化的知识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学生又最易受其诱惑,长期盲从的关注网络信息,导致从学生时代起,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被错误的思想所引导及渗透,致使许多人的思想中完全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的行为。2.旅游从业人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无论是导游人员,还是旅游目的地的从业人员,其每天要接待和面对大量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道德修养的人群,而能外出旅游的人,在物质上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在思想上有着一定的超前性,他们中许多人很可能会带来不好的文化思想。如果导游品德意志不坚定,极易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同时通过自身的口耳相传,将这种思想传播至其他的人群。3.旅游从业人员薪资的保障性法律法规不健全建国初期的导游被称为“民间大使”,在人们的心中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现如今的导游人员成了欺客、宰客的“骗子”,各种投诉案件屡见新闻。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于旅游从业者的薪资缺乏法律保障。据调查,绝大多数旅行社支付给专职导游的基本工资为300-500元,大多无基本工资,迫于生存的压力,导游人员不得不去忽视自身的品德,产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各大高等旅游院校中关于道德品质的专门课程几乎没有,学生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之中,在专业课程中仅有《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开设类似的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旅游品德培养的教学方法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教授法上。据相关统计,“在旅游道德的教育过程中,传统的理论教授法占46.4%,案例教学法占39.3%,对于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讨论式教学法仅有11.8%的成分,能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情景的角色扮演教学法仅有2.5%。”[3]有限的品德教育课时,僵化的教学方法,难以产生使道德规范与标准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条件。

(三)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品德教育

一方面,旅游企业在人才的招聘中往往先看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虽然大多数的旅游用人单位反应,他们很在意“德才兼备”的旅游从业人才,但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并不像有没有能力那样容易判断,往往是发生了负面事件才会对从业人员的品德做出评价,因此用人单位会更多的关注应聘者的能力。这无疑给旅游院校的培养带来误导,将市场的人才需求定位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用性知识的培养上。另一方面,旅游高等院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致使在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过多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德育教育。

(四)教师队伍缺乏高品质的道德修养

师者,为人之师表也。教师的角色决定了其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同时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新时期受社会功利思潮的影响,高等院校教师职业行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在教学上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许多教师选择这一岗位的目的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或是因为工作的稳定,待遇的优厚。这些教师没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没有岗位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热爱,所以也就不会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更不会在意自身的德行对学生的影响,为人师表的示范有时传递的甚至是一种消极的负面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质建设必须予以重视。

三、加强品德培养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道德认知是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前提,正确且明确的道德认知使学生能够把握瞬息万变且碎片化的信息,从而对道德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加强道德认知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认知的模糊甚至是缺失,极易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学校要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收看社会新闻,关注重要时事,组织参加有益的读书、演讲、新闻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流信息的关注;推动校园网络建设,以主动姿态抢占网上阵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增强吸引力,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旅游行业人员虽然易受不同人群价值观的引导,但是旅游专业更容易接触较多的优秀文化知识,例如专业中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方面。可将名人之德行,优秀事迹渗入品德的培养过程,在知与行的双重作用下,加深学生对品德的理解与认识。如此,面对社会上林林总总的道德困惑、物欲诱惑等问题时,学生能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理性的思考。

(二)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保障体系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首先需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生存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基于此,政府首先要保证旅游从业人员获取劳动报酬的基本权利,由旅游行政部门出台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其次是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旅游从业人员交纳基本的社会保险。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尚在培养的道德品质取得实际的意义。

(三)完善品德培养课程及丰富教学方法

1.完善课程方面完善旅游品德的课程体系,加强思想品德中关于道德培养的课程,同样将品德教育纳入各门专业课程中;增加品德教育的课程学时,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道德行动评价以矫正并发展自己的品德。2.丰富教学方法方面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培养,需要设立相应的情景来体验,才能更好的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表现出良好的品德行为。传统的机械传授的品德教学,对品德的培养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及丰富的非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运用非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班会活动、社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校品德文化环境的建设,邀请一些优秀道德人物为学生进行讲座等,来培养学生运用道德标准,职业规范来分析评价道德行为的能力,形成道德情感,自觉调节道德行为。

(四)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品德培养的重视

学校应加强对道德品质的教育,儒家经典《大学》言:“德者,本也”。德,乃做人的根本,也是教育的根本。在我国古人的教育观中,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将德的培养先于一切。旅游教育要摆脱狭隘思想的影响,将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向重实践、高素质、复合型、富有创新性等方面。在此方面旅游院校与旅游用人单位应当明确旅游人才品德培养的重要性,良好品德素质对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重要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品德培养的教学内容,共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品德修养。

(五)加强师资队伍道德品质的建设

教师队伍品德的建设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院校单位要实施积极的、长远的措施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培养教师对本岗位的热爱与责任感;定期选派教学骨干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研修、交流,并聘请校外企业人员进行职业精神的传播。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4]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小到影响学生自身职业的发展,大到影响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就以上学生品德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希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视能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乔法容,胡隆辉.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学习十七大报告[N].人民日报,2007-12-24(9).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9.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人文旅游;旅游产业;和谐发展;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0806110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样,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旅游产业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完善人文旅游机制,构筑旅游业和谐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笔者就人文旅游在旅游产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谈点浅见。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从总体上说,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由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的统计排位,我国入境旅游过境人数位居世界第四,旅游外汇收入位居世界第六。我国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已居全世界第一位。出境旅游,已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客源输出市场。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总人数将超过1.2亿人次,旅游创汇将超过300亿美元,我国的旅游大国形象将进一步巩固。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将超过13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成为拉动内需的新亮点。出境旅游,总量将超过3400万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游游目的地已达132个。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000多亿元人民币。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一是全国乡村旅游朝气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黄金周假日旅游持续兴旺,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三是旅游产品体系继续完善。度假旅游产品不断增多,专项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四是旅游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旅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机制见到明显成效。五是启动了文明旅游的倡议行动。得到了广大旅游者积极支持和拥护,也受到了境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二、人文旅游的阐释

(一)人文旅游的定义

说到人文,首先就会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它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同时,人文主义也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先进思想。而这里所说的人文旅游,并不仅仅只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更重要是参与旅游所有人员的素质问题。大家都知道旅游专业包含方方面面的人文知识――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业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人文旅游就是要做到客体、主体、介体三者的内在的和谐统一,即旅游者、导游及景区管理者共同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一种理念。只有三者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的催化人文旅游的实现。首先,无论是为旅游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还是旅游者都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景区管理者和导游要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利;最后,旅游者也应做一个人性化的游客,对环境及名胜古迹负责。哲学中说:“任何事情都是由外因和内因构成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所以,在人文旅游活动中,人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三个团体齐心协力,那么,人文旅游就离我们很近了。

(二)影响人文旅游的主要因素

1、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人们将旅游作为求知的课堂,或观光名胜古迹,或欣赏山水风光,或考察异域风情,或探亲访友,或追故怀旧……通过寻求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感受来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高尚情操,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文化需要。旅游者的观光、游览、度假、消遣、娱乐、购物等活动对人文旅游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导游导游是旅游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为旅游者代办出镜,入镜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承办食宿,讲解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导游是与旅游者走得最近接触最深的一大群体,旅游者的所作所为与导游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光是教师要注重品德培养,一个导游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提向导,讲解服务及相关旅游服务中正确的引导旅游者。

3、景区管理者 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这时就需要有高素质高文化的景区管理者。旅游资源是为旅游活动服务的,它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而景区管理者又是影响旅游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人文旅游的重要作用

(一) 人文旅游思想的缺乏会直接导致旅游产品及其质量的不协调。

比如说,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这样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有时甚至因为山洪暴发,塌方挡路而导致毁景伤人;也会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而导致一些建筑毁景障景……这样会直接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不协调,破坏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二) 人文旅游理念的缺乏会导致旅游者的单一性和狭窄性。

旅游从业人员一定要有人文旅游的理念。因为旅游服务是一种行为。虽是以有形物质产品、自然物和社会现象为载体,但却是在存在旅游需要的情况下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所以,旅游需要是旅游者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前提条件。景区管理人员要尽其所能保持原滋原味的历史文化古迹,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这是给旅游者不可缺少的物质享受。另外,特别是各个旅行社也要做好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项服务。其中,售后服务也应包括旅游者回到家后的跟踪服务。这样做能给旅游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思想上真正地认可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为旅游是一种心灵释放的享受活动。那样发挥大众的宣传作用,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有更多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外出旅游。

(三) 人文旅游意识的缺乏会导致旅游业的衰败。

在旅游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的今天,对人文旅游更需要有深度的认识。要想真正使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就必须要旅游者、导游和景区管理者三者共同合作。旅游者越玩越开心,导游越讲越来劲,景区管理者越来越得心应手。达到“三赢”目标,一切都以和谐的态势发展下去,旅游业也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国这样一个疆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大国就能更好地吸引出国旅游者,让他们在旅游活动中认识到中国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还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情味的国家。如此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从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亲善的动力。

无论是旅游发达国家,还是旅游欠发达国家,旅游发展的实践都一再证明,旅游不仅可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康,而且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可以使旅游者加深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了解与理解,消除固有的无知和歧见,促进对社会多元化的认同;也可使旅游目的地居民通过广泛接触各地旅游者,增加对外面世界和外来文明的了解,逐步包容和理解包括不同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内的异质文化,逐步消弭狭隘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依存。可以说,旅游是促进世界和谐的伟大事业。

四、实现人文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和实施国务院对“黄金周”与带薪假期的调整,实现旅游者与环境的和谐。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带薪假期改为11天,并进行了合理的平均分配。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的人口压力,还能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给予了人民充分的休息权,受到了普遍欢迎。人们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假期外出游玩,这样也减轻了旅游环境所承受的压力,真正做到游客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实现人文旅游的基本要求。

(二)强化导游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级导游,实现导游与环境、旅游者的和谐。

作为旅游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导游。可以说是旅游活动的中介人员,被称为“民间的外交大使”。导游不仅要求专业性强,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当前我国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需求基本饱和,但导游从业人员大多数还处于低、中级阶段,国家高级导游相对较少。此外,中文导游多,一些小语种,比如说日语、韩语、法语等的导游人员偏少,这就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导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导游高技能人才多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这是实现人文旅游的必要条件。

(三)建立建全导游法规及旅游调解机构,实现管理者与环境、游客、导游的和谐。

我国旅游法规建设现在还比较滞后,严重不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为保障我国旅游业的和谐发展,我国就应加快旅游法制建设的步伐。同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总会有或大或小的矛盾,这就需要各旅游景区景点,建立一个“和解矛盾中心”,政府的经营者在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时就不会肆无忌惮。这样就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减少游客的干扰,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这是实现人文旅游的关键问题。

(四)培养人文旅游三大因素的团队精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旅游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活动,而旅游者,导游人员及景区管理者是要贯穿活动的始终的。导游要在带团之前熟悉了解每一个旅游者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要跟游览景区的管理者有一定量的沟通。主动争取各方的配合,建立友谊关系,特别是和游客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勇担责任。 集体力量大,只有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才能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愉快的旅游活动,也可以说是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的开端,这对实现人文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弘扬人文旅游,引领和谐发展

2008年是中国奥运旅游年――北京奥运,相约中国。服务人文奥运,共创和谐社会。人文旅游是决定旅游业保持又好又快的关键因素。人文旅游是旅游产业和谐发展中的内核和活的灵魂。只有真正做到旅游者、导游、景区管理人员与旅游环境的友好相处,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韩军,舒晶.旅游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喻晓航,齐善鸿.管理学原理[M].天津: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夏向东.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4篇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景区研学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和专业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从业者也已经在不经意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道德文明修养和内涵,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此外,我国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众多旅游资源,这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先天优势。

一、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旅游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再加上,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意味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旅游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从而促使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内涵,为有效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有效融合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很好地进行传播与渗透,进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体验领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此外,还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旅游业在选拔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这也直接体现了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融合,使研学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门且前景一片大好。如果将研学旅游全面推广,高校能大批量地培养高品德具有爱国情怀的研学旅游方面的人才,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能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在我国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景区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而形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旧址或标志性建筑等。而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游客参观革命遗迹,并向游客传授相关的革命历史知识,其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向现代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此来感染和激发现代人的爱国情怀,让现代人能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质。目前,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进行了创新,互动式游览、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江西,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系列动画片”《红游记》,大型抗战舞台剧《樱桃红了》等,都深受游客喜爱。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在体验式研学活动中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并了解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资源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感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形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职业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探索黑色旅游资源研学活动黑色旅游不同于红色旅游的革命意义,开展黑色旅游活动的景区主要指带有一些悲剧性质或者是恐怖性质的灾难事件遗迹或者是遗址,黑色旅游就是以这些类型的地方为主题开展的旅游体验活动。黑色旅游是近年来欧美旅游学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国黑色旅游产业的兴起是源于四川汶川大地震遗址的开放,不过由于我国对黑色旅游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研究成果与理论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黑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来说,包含有自然类遗址和人文类遗址两种,其中自然类遗址包括地震、泥石流、龙卷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形成的场所,而人文类资源涉及战争遗址、古代陵墓或者是刑事监狱和西安的兵马俑等。有些黑色旅游资源也会与红色旅游资源相重叠,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场所。黑色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反思战争和灾难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反思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所以,通过开展黑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此来促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提升思政职业修养,提高各学科思政融合学习效率除了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景区研学活动以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的有效渗透与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职业修养。例如,教师在《中国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中讲解“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讲述历史名胜古迹演变历程的纪录片或者专题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从而将这些旅游资源的演变规律和时代价值渗透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运用思政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世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旅游景观审美》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审美态度,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赞叹我国壮美河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比如以万里长城为例,教师要在学生感叹其壮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古国的伟大。

(四)加强文化传承精神,有效提炼景区研学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中,除了拥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遗址以外,在各别的旅游景区中还蕴含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以往大多数游客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承精神是实现思政课程与景区研学融合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旅游研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中形成自主探究与提炼文化内涵的职业修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传承精神的渗透与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易与可贵。

(五)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拓展模拟景区导游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有效融合,除了进行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渗透以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景区研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在模拟景区研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景区导游的实践活动,模拟导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职业缺陷,进而能够根据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在模拟导游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的有效渗透与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感受导游这项职业的魅力所在以及一名优秀的导游所应该必备的职业修养,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与激励,进而完善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思政课程有效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建议

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中的融合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并巧妙地将涉及各学科知识的思政课程内容渗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景区研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实践融合过程中可以发现,要想实现思政课程在景区研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是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体,也是有效落实思政课程融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思政课程的相关培训与研习活动,进而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修养,促使教师能够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实践教学时,能够有效挖掘景区研学中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元素,以此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各大旅游专业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景区研学活动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旅游职业岗位,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景区研学思政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修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融合的景区研学活动中对旅游业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第15篇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景区研学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和专业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从业者也已经在不经意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道德文明修养和内涵,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此外,我国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众多旅游资源,这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先天优势。

一、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旅游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再加上,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意味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旅游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从而促使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内涵,为有效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有效融合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很好地进行传播与渗透,进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体验领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此外,还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旅游业在选拔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这也直接体现了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融合,使研学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门且前景一片大好。如果将研学旅游全面推广,高校能大批量地培养高品德具有爱国情怀的研学旅游方面的人才,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能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在我国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景区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而形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旧址或标志性建筑等。而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游客参观革命遗迹,并向游客传授相关的革命历史知识,其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向现代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此来感染和激发现代人的爱国情怀,让现代人能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质。目前,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进行了创新,互动式游览、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江西,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系列动画片”《红游记》,大型抗战舞台剧《樱桃红了》等,都深受游客喜爱。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在体验式研学活动中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并了解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资源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感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形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职业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探索黑色旅游资源研学活动黑色旅游不同于红色旅游的革命意义,开展黑色旅游活动的景区主要指带有一些悲剧性质或者是恐怖性质的灾难事件遗迹或者是遗址,黑色旅游就是以这些类型的地方为主题开展的旅游体验活动。黑色旅游是近年来欧美旅游学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国黑色旅游产业的兴起是源于四川汶川大地震遗址的开放,不过由于我国对黑色旅游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研究成果与理论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黑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来说,包含有自然类遗址和人文类遗址两种,其中自然类遗址包括地震、泥石流、龙卷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形成的场所,而人文类资源涉及战争遗址、古代陵墓或者是刑事监狱和西安的兵马俑等。有些黑色旅游资源也会与红色旅游资源相重叠,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场所。黑色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反思战争和灾难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反思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所以,通过开展黑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此来促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提升思政职业修养,提高各学科思政融合学习效率除了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景区研学活动以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的有效渗透与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职业修养。例如,教师在《中国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中讲解“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讲述历史名胜古迹演变历程的纪录片或者专题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从而将这些旅游资源的演变规律和时代价值渗透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运用思政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世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旅游景观审美》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审美态度,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赞叹我国壮美河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比如以万里长城为例,教师要在学生感叹其壮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古国的伟大。

(四)加强文化传承精神,有效提炼景区研学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中,除了拥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遗址以外,在各别的旅游景区中还蕴含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以往大多数游客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承精神是实现思政课程与景区研学融合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旅游研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中形成自主探究与提炼文化内涵的职业修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传承精神的渗透与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易与可贵。

(五)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拓展模拟景区导游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有效融合,除了进行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渗透以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景区研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在模拟景区研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景区导游的实践活动,模拟导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职业缺陷,进而能够根据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在模拟导游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的有效渗透与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感受导游这项职业的魅力所在以及一名优秀的导游所应该必备的职业修养,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与激励,进而完善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思政课程有效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建议

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中的融合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并巧妙地将涉及各学科知识的思政课程内容渗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景区研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实践融合过程中可以发现,要想实现思政课程在景区研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是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体,也是有效落实思政课程融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思政课程的相关培训与研习活动,进而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修养,促使教师能够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实践教学时,能够有效挖掘景区研学中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元素,以此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各大旅游专业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景区研学活动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旅游职业岗位,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景区研学思政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修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融合的景区研学活动中对旅游业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