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宝洁广告越来越中国

观点陈述:

从1988年8月18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到现在,宝洁公司利用其日益中中化的广告策略,在中国大陆日化市场七大业务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在其余三大领导取得市场第二的业绩。不可否认,宝洁是中国日化界的一个王者,宝洁广告的中国化进程正是宝洁魅力的体力。宝洁的全球战略和入乡随俗的务实眼光,是每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本土品牌的榜样。

观点支持:

论据一:宝洁广告带来中国市场营销业绩攀升

典型案例:全球董事会年会选址中国

案例分析:近年,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在30%以上。特别是2004至2005年,宝洁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指标为35%,而实际增幅则超过50%。为表示对宝洁中国的嘉许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2004年备受业界瞩目的宝洁全球董事会年会会址选在中国。这一切表明宝洁中国的广告投放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论据二:宝洁在中国市场注重广告调研的严谨性

典型案例:宝洁员工农村调研

案例分析;宝洁公司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以飘柔为例,最近一次配方改良之前,宝洁公司消费者市场调研部及专业调查公司对全国共16个大城市及乡镇的近2000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宝洁人从不坐等数据上门。例如在调研农村市场时,宝洁的部门经理化装成农民,到农民家里看其何时起床、怎么刷牙洗脸、看不看电视,从头到尾都去观察和了解。

论据三:宝洁广告创意不断融入中国元素

典型案例:润妍创意水墨画广告

案例分析:199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一种全新的展示现代东方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润妍”。首先是润妍广告把水墨画、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组合,营造东方气息。其次是为了方便中国消费者记忆其产品名称,宝洁还为其每一个产品都结合自身特点取了对应的中文名,如飘柔(rejoice)。潘婷(pantene)、海飞丝(head&shoulders)等。再次是在广告中宝洁采用中国模特,如潘婷使用章子怡和萧亚轩分别为不同类型洗发水做代言人等。

论据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日趋中国特色

典型案例:逐步夺取央视广告标王

案例分析:在中国市场,宝洁充分认识到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唯一部级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价值,在媒体合作网络中一直重视与央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至2003年,宝洁连续在央视翻番投放广告;2004年开始,宝洁蝉联央视广告标王。此外,宝洁常年保持在央视一套晚间《焦点访谈》前A特段投放2条15秒广告,占据了14条A特段资源中的七分之一。

论据五:宝洁中国公益活动传播良好企业公民形象

典型案例:宝洁的“最佳公益模式”

案例分析:宝洁进入中国17年来,一贯恪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原则,做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上世纪90年代至今,宝洁在中国累计捐款5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发展教育、健康、城建、环保、助残及赈灾救济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05年,“宝洁公益模式”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为“最佳公益模式”,同年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宝洁公司“捐赠荣誉证书”。

反方观点:

宝洁广告去中国化

观点陈述:

宝洁2004-2005连续两年夺得央视标王,欲将广告目标继续对准英视这块“巨芋”,无疑显示了其妄图通过英视叩开三四级乃至四五级市场之门的决心。我们认为宝洁斥巨资于央视广告开辟农村市场的做法并不可取。相反,其真正出路应当是对中国国情及农村市场加强了解,促进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观点支持:

论据一:中国消费者开始不买宝洁广告的账

典型案例:失败的润妍和激爽

案例分析:润妍和激爽虽然广告独特且又有杀伤力,但最终还是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类似激爽“振奋精神、舒缓精神”的沐浴概念在欧美已经十分普遍,但要想让国内普通消费者普遍接受还需要一段培育过程。宝洁这种企图通过强势广告来迅速改变消费习惯的做法损失,惨重。这从侧面说明宝洁广告对消费者的价值期望和产品定位的迷失。

论据二:宝洁广告与地面营销动作的配合越来越差

典型案例:宝洁与经销商的美国式离婚

案例分析:长期以来,宝洁公司与其分销商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十分紧张。2005年宝洁公司对其分销商痛下杀手,实施美国式离婚。宝洁一味坚持的“专营专注”的分销模式再次脱离中国国情。因为所有分销模式在中国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由此可见,宝洁公司虽然广告制作精美,投放量大,但其与地面营销生疏地配合必定会严重阻滞发展。

论据三:宝洁选择的广告媒体高处不胜寒

典型案例:2005-2006年宝洁的央视广告标王路线

案例分析:宝洁选择央视作为其广告主要的传播平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央视作为广告信息的平台是否能够代表商业信息方面的权威值得商榷。其次,网络、手机等非传统媒体已经逐步蚕食电视媒介受众。宝洁选择的央视广告平台已经受到分众媒体的强势挑战。

论据四:宝洁广告理念诉求仍然是“美国芯”

典型案例:广告中欧美文化的强加

案例分析:宝洁产品的广告中虽然通常采用东方女性的形象,然而其广告诉求的理念却一直在宣扬美国生活方式与个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的润妍,其所推崇的先洗发后润发的理念正是欧美生活方式的写照。因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80%左右的消费者都会在使用洗发水后单独使用专门的润发产品,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只有14%。除此之外,宝洁公司对中国区其他产品的广告也脱离不了其地道的美国牛仔风味。

论据五:宝洁广告存在欺骗和误导中国消费者的现

典型案例:SK-Ⅱ烧碱风波

案例分析:2005年江西消费者以使用SK-Ⅱ产品导致皮肤灼伤为由将宝洁告上法庭,导致了著名的宝洁SK-Ⅱ的烧碱风波。除去这场官司,宝洁广告里面出现的“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防止分叉,使毛燥的头发比以前顺滑70%”等这样看似科学的数字,也遭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质疑,使其信任危机进一步加重,并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擂台对抗:

双方观点PK

反方批驳

批驳一:宝洁销售虽然增长但广告边际效益在递减

分析:虽然宝洁在2004年销售再次达到高峰,但其利润水平已经大不如前。同时,宝洁日化产品在中国一、二线市场大幅提高的空间也不是很大,虽然更低级的市场还有空间,但这并不是宝洁的强项。宝洁公司在“激爽”上损失了10个亿的广告费用后,仍然选择以低价;中出重围,将汰渍、舒肤佳、玉兰油沐浴液等产品卷

入降价大战。宝洁公司即使有成功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其利润也已经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宝洁公司第三次选择央视为其摇旗呐喊,无异于进一步将广告的边际效益推向深渊。

结论;宝洁的广告效果在本土市场不断打折

批驳二:宝洁市场调研的严谨,背后是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巨大失误

分析:非常注重广告理性投放的宝洁公司,近年不仅在激爽等产品上连连败退,还在进攻低端农村市场严重受挫,这正说明宝洁公司过于依赖数据,忽略了对中国国情及消费市场特征的基本把握。轻视六神的激爽,忽略习惯的润妍,挑战农村消费文化的低端策略,都暗示着宝洁公司看似严谨科学的市场调研实则漏洞百出。如果宝洁公司能把钻研数据的精力转移一部分到较简单的宏观政治环境、市场环境、传统习俗的分析与理解上,就不会屡屡将自己埋葬在数据的坟墓中了。

结论;宝洁的严谨数据帮助宝洁广告远离中国百姓

批驳三:宝洁的创意内容本质上沿袭了美国广告的一贯风格

分析:美国广告一般比较直接地表现商品信息,并擅长使用比较的方法来宣传自己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其广告语言多力求简练、准确,乐于堆积数字。宝洁的广告也继承了这一美式风格,比如佳洁士牙膏喜欢与同类产品比较效果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官司缠身,SK―Ⅱ“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却被消费者抓住漏洞从而招来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这说明美国广告雷厉风行,数据至上的风格并不适合中国以情动人的文化氛围。

结论;宝洁广告创意实际是远离了中国百姓生活

批驳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的贵族化招致四五级市场销售的败退

分析:宝洁虽然夺得了央视第一个国际标王的称号,似乎在与广告贵族媒体联姻的路上越走越风光,但是其在中国四五级市场的失败却预示着企业广告战略的重大失误。宝洁采取央视黄金媒体的广告轰炸,似乎对其在四五级市场的酣战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缺乏深度覆盖的渠道,不清楚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广告媒体的选择没有跟上市场转移的步伐,仅仅凭几个老外来理解复杂的中国农村,是宝洁公司进攻农村市场的重要败笔。

结论: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正在远离中国最大的农村消费群

批驳五:宝洁广告并没有把中国消费者放在眼里

分析:2005年间,潘婷、海飞丝、佳洁士、舒肤佳四大品牌被浙江宁波鼓楼工商所以涉嫌虚假广告名义立案调查。目前中国消费者理性程度和维权意识虽然在觉醒,但与发达国家消费者判断和维权能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宝洁公司抓住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弱点,屡次设计不实广告、虚假广告,给中国日化品市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

结论;宝洁广告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关心是虚伪的

正方回应

回应一:宝洁广告提升了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度

分析:激爽等某几个品牌的失败不等于宝洁广告失败,宝洁的市场占有率和中国消费者对于宝洁品牌的认知度说明了这一点。宝洁在中国日化市场的七大业务上参与竞争,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已经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另外三大领域也取得了第二的位置。

结论:宝洁广告的本土化策略取得良好效果

回应二:宝洁有严格的渠道管理工作来配合广告投放

分析:宝洁的广告投放不是像反方所说没有地面配合,而是首先做好渠道工作。例如宝洁有一句话经典的话:“经销商即办事处。”这句话意味着宝洁公司的一切市场销售、管理工作均以经销商为中心,一切终端铺货、陈列等工作,也必须借助经销商的力量。它更意味着在管控了经销商之后,宝洁才大规模投放电视广告。

结论:宝洁的地面营销工作比这中广告更优秀

回应三:宝洁选择央视投放广告符合中国媒体规律

分析:通过对央视与地方台的CPM等指标计算对比可以发现,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是全国覆盖范围最广、收视率高。权威性强的两个频道,入户率在93%以上。在城市市场的收视占有率居全国榜首。因此宝洁广告首选中央电视台是符合中国媒体规律的。

结论:宝洁的广告媒体选择是贴近中国媒体实际的

回应四:宝洁广告诉求帮助中国人提高生活品质

分析: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句经典广告语,正是这句广告语,宝洁第一个教会了中国人真正认识并开始使用洗发水。此后宝洁的其他品牌在进入中国时均不遗余力地向中国消费者传授一个个高品质生活的概念。舒肤佳强调“促进健康为全家”,玉兰油告诉中国消费者要“惊喜你自己”,潘婷说“拥有健康,当然亮泽”,佳洁士则呼吁“健康自信,笑容传中国”。

结论:宝洁广告帮助中国百姓提高了生活质量。

回应五:中国本土企业广告违法的事件比宝洁多得多

分析:与2005年部分宝洁广告违例事件相比,国内企业的广告违例事件比比皆是,虚假广告更是屡禁不止。例如,2005年9月1日,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通报了报刊医疗广告最新监测结果,此次共监测医疗广告895条次,仅2条次符合有关规定,合格率为0.22%。

结论:相比之下,宝洁广告遵纪守法情况尚好。

中国广告评估研究中心(CCAE)专家点评:

正反方缘于视角差异有警示有启示

双方立论基础:

造成双方看待宝洁广告本土化与去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正方的传播视角与反方的营销视角的差异;第二是正方的战术视角与反方的战略视角的差异。另外,正方谈宝洁公司的广告本土化策略,实际是从战术角度进行的判断;而反方则从战略高度指出宝洁的上述策略实际是其全球化扩张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论启示:

启示一:本土化的广告策略不过是跨国公司全球广告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宝洁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广告策略是:重视广告的中国本土化,将洋品牌做“土”;另外重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重视高层公关等,从而适应中国的转型市场环境。他们在中国有一个共同的口号:“我们是中国公司。”这一点在跨国公司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内容和媒体投放上得到充分体现。然而,任何广告都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抢占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才是老外们的真正企图。因此,我们在称道其尊重中华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这批国际狼的野心。

启示二:学习宝洁的品牌广告与促销广告的和谐投放策略

促销广告与品牌广告作为企业营销的“双刃剑”,要统一而为。促销广告需要采取与品牌同步的单一诉求效应,充分结合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特点,提高产品在主要消费人群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扫除终端消费与识别的障碍。这点是值得我们向宝洁等国际企业学习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宝洁也有为促销而促销的时候,宝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也绝非真正的真诚,但比起本土企业的稚嫩和短视则要强许多。

启示三:借鉴宝洁广告管理的营销导向观点

宝洁的广告管理完全遵循了“营销公理”,就是要让消费者站到货架前的时候,立即想起其广告,而且立即明白广告中的内容并做出购买决定。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宝洁的广告那么“程式化”,甚至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都不爱跟宝洁合作,认为宝洁“抹杀”了他们的很多“新奇思想”,做出的广告根本不是“艺术品”。同理,我们也就明白了宝洁2005和2006年为什么会成为央视的标王。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广告教学 策略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告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社会学、营销学、文学及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精髓,兼具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广告学独特的学科特点对我们做好广告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和学以致用、以用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广告人才,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能动性的开发,包括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广告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完成预期目标。

案例教学法原型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问答式教学”。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主要是倡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启发学生运用课堂讲授过的理论知识对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思考,在研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对于广告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优点更为突出。它更有利于展示广告的艺术魅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广告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播讲者,而是案例研讨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课程学习中被动的旁观者、记录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思考者。教师通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案例研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教师适时加以总结引导。师生之间这种开放式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对于广告专业尤其如此。广告案例是市场分析、广告策划、作品制作、运营过程的真实再现,它能把大课堂中的广告实战引进校内的小课堂,通过展现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作出分析和判断,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参与广告策划及运营的基本过程,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将理论和广告实战结合起来,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运用中的模式选择

广告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广告学教学具体课程体系中,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但依据不同课程所侧重的不同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种运用模式,分别为理论知识讲授部分和实践技能培养部分,下面举例说明:

1、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知识讲授部分的运用模式

(1)导入式举例。在每次理论课程上课开始讲解之前,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案例导入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增强吸引力。导入时教师不必详细阐述案例的具体流程和结果,更重要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为此,教师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通俗易懂的案例。例如,在讲授“USP理论”时,可以举“七喜,非可乐”、“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以及“排毒养颜胶囊”的命名策略等例子来引入这次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2)佐证说明式举例。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在讲授相对枯燥的关键理论知识点时,穿插引入各种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并加以评析,说明、验证讲课的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和规则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如在讲授《广告道德与法规》课程中的“广告伦理”部分时,可引入近年来广告界有关有较大争议的广告在各国被屡屡叫停的实例说明加强行业监管和业界自律的重要意义。

(3)开放式案例分组讨论。在讲授《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等与实践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时,教师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综合性的鲜活案例,提前几天交给事先分好的学生研讨小组,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发言研讨甚至辩论,最后由教师作出点评和总结。例如:《广告创意》课可针对引发争议的恒源祥的“十二生肖系列广告”进行分析研讨。

2、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技能培养部分的运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运用模式可以考虑采用模拟实战项目法。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时量等情况,整体、合理安排此部分比重。在学生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就对学生进行分组化管理,可以由学生自由搭配或者以教师指定的方式进行组建学生模拟广告项目小组,规模以5―6人为宜。该小组一经形成,须保持稳定。在模拟项目选题上,教师可以根据经验指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本地企业项目,或者学生自选由教师把关,也可以是从各类广告大赛提供的策略单中选择一个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营销策划推广,完成市场调研、产品分析、广告定位策略、广告创意、广告提案、作品制作、形成广告策划书等一系列完整过程,在最后由所有小组进行项目模拟提案,并进行打分,形成优良中差,并作为最终课程考核的一个平时分数。这样接近于实战的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业务能力,形成团队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1、选择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教学的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根据所讲授课程的基本特性和教学方案及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广告实战案例,解释原理,例证结论,展现趋势,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具体说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尽量选择典型性案例。典型性案例指的是该案例发生的环境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选择贴切的典型性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也能够为学生在日后应对类似或相近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需要说明的是,建议尽量选取知名广告企业所制作的经典广告案例或获得过国内外广告大奖的广告作品。研讨这些案例和作品,分析其创意、策划、文案和运作手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熟悉广告业界动态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其次,教师应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案例。和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广告界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频率更快。为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时刻注意跟踪业界前沿,除个别沿用至今的经典性案例外,尽量选择代表业界动向和创作潮流的最新案例并注意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

2、教师适时调整自我定位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因素

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设计教学的各个流程环节。教师不单单是要承担理论讲授任务,他们还是研讨案例过程的组织者、发起者、引导者和评论者等多重角色。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广告理论功底,全面掌握广告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及时追踪广告业界最新发展动向,从中获取大量广告实战信息,在对信息的梳理过程中将广告理论和业界实践融会贯通,相互印证,从合适的角度提炼出适宜教学的生动案例并组织研讨。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既能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价和引导。

3、学生的组织与引导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和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反应和表现将成为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参考因素。为此,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组织与引导,获得学生的认可与配合。具体说来,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进行: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并预先将案例布置给各小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书本理论提出自己的认识与判断,形成书面提纲;课中参与环节,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当遇到不同意见时,应以恰当方式在恰当时机展开辩论,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课后反思总结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研讨之后,对照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其他同学观点和教师的点评,重新阅读思考案例,总结归纳收获与启示。■

参考文献

①吴伟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

②李斌玉,《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③肖建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④赵霞,《谈广告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北京教育》,2006(5)

⑤刘树奎、王祥翠,《谈广告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告案例 中职课堂 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7-01\

1.广告案例的内涵

广告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些广告图片、广告视频等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据调查表明中职生喜欢易懂、有用、有趣的课堂教学,而广告案例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形式多样,具备形象、直观、学生熟悉,易懂易得、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故笔者认为广告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值得探索和运用。

以《市场营销基础》为例,笔者进行了广告案例在市场营销课堂中的运用和探索,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

2.广告案例的课堂实施

2.1课题:市场定位(1课时)

课题分析:《市场定位》是STP战略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课题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仅仅要能够理解基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学活用,然而该课题比较抽象,对于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中职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在加上中职生普遍不爱学习,学习懒惰,所以文字式的案例学生基本都不看,老师教学也无法进行下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精选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广告案例,让课堂集声音、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1)广告案例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

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市场营销之前,其实已经和企业的营销活动亲密接触了。学生如果对广告案例很熟悉,则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大大提高。比如在课题引入的时候,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展示大家熟悉的学校附近步行街上著名的服装品牌,阿依莲、以纯、巴拉巴拉、李宁的专卖店海报图片,展示四种专卖店的衣服风格人物图片,让学生回答这四个品牌的服装各是什么风格,进行图片搭配,这些图片海报都是学生身边的,图片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眼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市场定位的涵义。

(2)广告案例要有代表性、有知名度、能充分体现营销理论要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广告不计其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适合于课堂教学,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出现文不对题,案例的分析无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而混淆视听,使学生出现误解的情况,所以在选择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广告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有代表性、有知名度、能充分体现营销理论要点的广告案例。

为了清晰呈现市场定位的策略类型,笔者选择了三个案例分别说明市场定位有针锋相对式定位、另辟蹊径式定位和重新定位三种定位策略。

第一个案例:步步高VCD

步步高做VCD机的时候,市场已经白热化了,当时爱多靠着成龙的“好功夫”篇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密集播出,一跃成为影碟机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而“步步高”的总经理段永平果断地推出李连杰“真功夫”篇广告。这两个公司几乎在同一时段、同一媒体,选择的明星代言上甚至包括广告词都是针锋相对,互相竞争,这个案例非常经典,能充分体现市场定位策略之一的迎头定位(针锋相对)。学生也非常熟悉,容易思考步步高的市场定位以及定位的策略,并在老师引导下探讨为什么采取这种定位策略。

第二个案例:王老吉

王老吉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在当时还是带有广东地方特色的饮品,其他地方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凉茶是什么,此外人们一直把凉茶当成药引,存在“是药三分毒”的顾虑,为了让全国消费者更好的认识和接受凉茶,并且把凉茶当成茶而非药,王老吉另辟蹊径打造预防上火的饮料。从这个广告案例和老师介绍的案例背景中,引导学生思考“王老吉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定位策略是什么?”自然,学生对另辟蹊径式的市场定位策略就非常理解且印象深刻,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第三个案例:万宝路企业

万宝路一开始是专攻女性市场的,尽管当时的吸烟人数逐渐增加,但是万宝路的销路始终未能如愿。为此总经理向一名当时在美国广告界很有声望的大师伯内特请求帮忙,伯内特提出,让原本专攻女性的万宝路香烟变成男士香烟,菲利普公司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万宝路以全新的形象“重生”了。以全新的外形、包装、西部牛仔的代言而令万宝路的销量奇迹般的在一年后整整提高了三倍!这个案例在营销界中是个典型成功的重新定位成功的案例,充分体现了重新定位的内涵。

经过笔者精心选择的广告案例,学生学习了之后,对市场定位的策略类型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得到提高。

(3)广告案例应该图文并茂,音像结合,让学生喜闻乐见

除了文字式的营销案例以外,广告案例的形式还有广告图片、广告影片等平面和立体表现形式。这些资料穿插在营销教学课件中,可以让课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的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从课题的引入到结束,课题的设计思路都是集图片、文字、影片于一体,课堂形式多样,活泼,受到学生的喜爱。

3.广告案例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发现把广告案例应用于市场营销教学时,还应注意:

3.1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2 精选、慎选广告案例

广告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并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3.3 广告案例与其他综合案例的结合

在教学中,产品的市场定位等问题可用一系列的广告案例来加以说明,如营销渠道策略等问题却很难找到相应的广告案例来分析的。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穿插一些典型的市场营销运作案例来讲解,这样结合的结果必然提高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之,广告案例生动形象易学易懂,适合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工作经验的中职生,通过看广告学营销,在欣赏广告艺术的同时掌握深奥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营销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商论,2006.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广告史教学 案例教学法 “史实”案例 “现实”案例

案例教学法经哈佛商学院推广完善,现已成为影响世界的现代教学法。1980年,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目前它已在管理学、法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MBA教学更是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有整套严格的教学程序,尤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见长。而国内所谓的案例教学更多为举例(范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多为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有研究者指出:“许多教师认为在教学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着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事实上,案例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目前的许多MBA案例教学,实际上仍停留在举例子阶段。”[1]

尽管如此,从案例教学法中提取“案例”却成为各学科教学普遍运用的手段,颇有“改良”的意味。以广告学科为例,运用“案例”可以说是广告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广告学是一门“以广告产业实践”为取向的应用型学科,广告业界实践产生的案例层出不穷,扩散共享,历久弥新,“史实”的案例成为经典,“现实”的案例成为前沿。可以肯定的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然具有某些普适性的特征,才会成为被各学科教学普遍运用的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普适性要求,并结合广告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探讨广告史教学中“案例”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1]。可以说“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2]。

但由于案例教学一开始就在不同的学科(如法学、医学、管理学)运用,不同的学科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要求不尽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有管理学研究者通过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的体会,总结出案例教学中成功“案例”的五大因素:教学上的用处;引发冲突;强制性的决定;案例的综合性;案例的简洁性。[3]这五大因素包括教学运用对案例的要求及案例本身的要求。有教育学研究者从理论上提出了在内容和叙述上的9条要求判断是否是“案例”的标准,其中在内容上“案例”的特征为:发生的事件;包括问题或疑问;典型性;真实性。[4]

“对于案例,大部分研究者把它定义为: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K.墨西思认为这一定义重申了案例的三大要素:(l)案例必须是真实的;(2)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3)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5]

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

真实性,这是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第一要求。任何虚构的故事或加工处理的陈述都不能称之为案例。

情景性,这是案例专业性的必然要求。案例不能剥离学科背景,更不能抛开时代背景。因此,同一案例可从不同的学科或视角入手,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冲突性,这是案例教学引发讨论的关键要求。冲突性表现为案例本身的冲突;案例引发观点的冲突。

二、广告史教学中“案例”运用的“三结合”原则

从课程属性来看,广告史属于广告学科三大分支之一的历史广告学范畴,“主要探讨、研究、总结人类广告活动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诸多现象和问题”[6],几乎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据早些年黄合水对全国322所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调查表明,六成以上院校均将广告史作为核心课程[7];崔银河对全国208所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调查表明,86%的院校开设广告史。[8]但对此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它的课程地位并不相称。

而且,广告史教学本身存在困境。有研究者指出:广告学原创理论与广告实践取向的困境及“大广告”时代的广告教育与广告行业之间的隔膜是造成广告史教学的两大外源性困境;广告史研究的不足及母体学科历史学教学的困境是导致广告史教学是广告史教学的两大内源性困境。由此可见,必须进行广告史教学的原创性思考。[9]

参照成熟的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结合广告史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广告史教学中“案例”的运用要遵循“三结合”原则。

(一)“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

广告史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母体学科——历史学本身存在的时空距离感,时空距离的远近取决于历史发生的时空与现实时空之差,差值越小,时空距离感越小。因此,广告史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史为镜,古为今用”,广告史教学首先要在大量“史实”案例中遴选真实案例,真实性是案例的第一要义。案例所描述的是实际情境,“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2]。

在广告活动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时期都会沉淀数不清的广告人例、事例,析出为广告时间长河中经典与前沿案例。但“广告史研究却无意忽略了对杰出广告人例及其事例的历史性综合研究,尤其是广告实战派的优秀广告人。这些广告人在广告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些鲜活的广告体验诉诸文字,出版了大量的随笔式书籍”[9],轶闻趣事亦散落其间。如何在案例真实性的要求下,去伪存真,辨析广告人的真实历史,导入广告史教学,呈现“史实”案例,是广告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应力图以中外真实“史实”案例为蓝本,找寻类似甚至相同的真实“现实”案例。广告的发生、发展、演变进程中产生的“案例”既具有“史实”的意味,又可以为现实的广告提供“镜鉴”映射,这就要求“案例”的运用既回归“史实”的时空序列,又以“以史为镜”的广告史眼光发现“现实”中类似案例,将“史”与“今”串联,再现“史实”与“现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阐释对应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原始口头叫卖内容时,我们可以将明代以来的北京原始叫卖、中世纪的法国国王特许叫卖队等“史实”案例与2010年三全集团凌龙舟粽全国叫卖活动的“现实”案例串联。

“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减弱时空距离感。这种结合的成功在于教师对案例的开发挖掘,教师需要创设一种广告史专业的情景,要从大量的“史实”广告中挖掘典型的真实案例,从鲜活的“现实”广告中找寻关联的真实案例。诚如“案例法的历史表明,案例的开发或编制应在一种专业情景中进行”[10]。“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开发,需要教师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案例横向分析与案例纵向分析的结合

广告史在不同的历史分期产生了不同的广告案例。在横向上,表现为同一案例对象在广告策略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较大的变动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同一类型的不同案例具有必然的共性又有显著的特性。

对广告案例横纵向分析,其实质是将各种广告案例置于同一广告史分期这一情景中,在广告史某一特殊的分期内分析同一案例对象在不同的广告史分期情景中的变动与不变;分析同一类型不同案例在同一广告史分期情景中的共性与特性。因此,广告史案例的横纵向分析具有明显的情景性特征,即是将案例置于广告史分期的情景中,既分析不同分期的同一案例对象,又探讨某一分期内的不同案例。例如,在讲授中国现代广告史90年代盛行的感性诉求广告知识点时,在横向上可以分析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孔府家酒广告、百年润发广告、丽珠得乐广告等广告感性诉求的共性与个性;在纵向上可以经典南方黑芝麻糊广告、2010年王力宏代言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及2012年全新黑芝麻糊广告为案例,分析人物、场景、广告语、诉求、调性等方面的不变与变动。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情景性。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11]这种情景性要求既是对真实性的回归,又是对案例涉及的时代背景及专业背景的要求。这意味着同一案例因为情景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视角。

事实上,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一个重要方法是讨论者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因此,对案例的横向分析是以调查分析的视角把握某一广告史分期广告的整体特性;对案例的纵向分析是以个案研究的视角掌握不同广告史分期同一案例对象的广告战略变化。从两者的结合,既可以看到广告的整体性,又可以看到广告的战略性。

(三)课堂案例讨论与课外案例分析的结合

广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产生了丰富的人例和事例。当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时,由于学生缺乏对案例的足够了解,单一的课堂案例讨论往往因准备不足而导致讨论的不深入。

因此,广告史教学要创造课堂案例讨论的条件。对案例的讨论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对案例本身的充分掌握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反馈、及时提问及仔细倾听,为课堂讨论营造氛围;课外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发、分析案例,为课堂讨论做足准备。

案例教学要求“案例”能够引发冲突,冲突即争议,案例的冲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案例本身的争议性极易引发论辩的冲突性。“争议性是对一个案例开展讨论的基石,它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辩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一个教学案例的必要条件”[3]。中国现代广告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冲突性的广告人及其案例,比如脑白金模式、哈药模式、恒源祥十二生肖模式,这些冲突性的案例具有显著的讨论空间,极易引发激烈争议。

案例的冲突性还在于案例的激烈讨论引发冲突。而案例冲突的引发需要课前课外对案例的分析归纳,结合课堂内对案例的热烈讨论,极易引发观点争论的冲突。因此,案例课堂讨论与课外分析的结合是引发案例及观点冲突,开展课堂讨论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成熟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积极的课堂讨论,需要培养教师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要多给学生布置启发其思维发展的写作作业,考试题目也要注意启发思维”[12]。本文试图从案例教学法的“形”提炼“案例”的“神”,但如何在广告史教学中运用,仍需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46.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

[3]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5(2):85.

[4]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

[5]凯瑟林·K.墨西思,许立新,张广武.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世界教育信息[J].2004(Z1):77.

[6]杨海军.三十年中国广告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学科平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8.

[7]黄合水,杨道俊,许蕾,等.中国广告教育状况研究报告[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5):89-92.

[8]崔银河,林莹,司徒丹东,等.广告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专业设置调查报告[J].中国广告,2007(6):163-167.

[9]李德团.广告史教学的困境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2011(3):189-192.

[10]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4.

[1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4.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2006年1月1日晚,宝洁旗下的佳洁士、玉兰油等产品广告相继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标志着宝洁的新央视广告标王年度的到来。作为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的先锋领袖和典型代表,宝洁在华的广告投放与市场动作隐射出外资企业的广告理念与入华企图。宝洁究竟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宝洁的广告究竟是越来越走近中国,还是越来越去中国化?通过对宝洁广告在中国市场的投放策略的辩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启示。

正方观点:宝洁广告越来越中国

汪佩伟  林婉君

观点陈述:

从1988年8月18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到现在,宝洁公司利用其日益中国化的广告策略在中国大陆日化市场七大业务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在其余三大领域取得市场第二的业绩。不可否认,宝洁是中国日化界的一个王者,宝洁广告的中国化进程正是宝洁折魅力的体现。宝洁的全球战略和入乡随俗的务实眼光是每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本土品牌的榜样。

观点支持:

论据一:宝洁广告带来中国市场营销业绩攀升

典型案例:2004年, 备受业界瞩目的宝洁全球董事会年会会址选在中国

案例分析:近几年来,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30%以上。特别是2004-2005财年宝洁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指标为35%,而实际增幅则超过50%。为表示对宝洁中国的嘉许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2004年备受业界瞩目的宝洁全球董事会年会会址选在了中国。这一切表明宝洁中国的广告投放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论据二:宝洁在中国市场注重广告调研的严谨性

典型案例:宝洁员工深入农村调研

案例分析:宝洁公司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以飘柔为例,最近一次配方改良之前,宝洁公司消费者市场调研部及专业调查公司对全国共16个大城市及乡镇的近2000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宝洁人从不坐等数据上门。例如在调研农村市场时,宝洁部门经理化装成农民,到农民家里,看人家何时起床、怎么刷牙洗脸、看不看电视,从头到尾都去观察和了解。

论据三:宝洁广告创意不断融入中国元素

典型案例:润妍品牌的水墨广告创意

案例分析:199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一种全新的展示现代东方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润妍”。 润妍广告把水墨画、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组合,营造东方气息。另外,为了方便中国消费者记忆其产品名称,宝洁还为其每一个产品都结合产品自身特点取了对应的中文名,如飘柔(rejoice)、潘婷(pantene)、海飞丝(head&shoulders)等。第三,在广告中宝洁也是采用中国模特,如潘婷使用章子怡和萧亚轩分别为不同类型洗发水做代言人等。

论据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日趋中国特色

典型案例:宝洁逐步夺取央视广告标王

案例分析:在中国市场,宝洁充分认识到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惟一部级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价值,在媒体合作网络中一直重视与央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以来,宝洁连续三年在中央电视台广告投放翻番; 2004年开始,宝洁蝉联央视广告标王。此外,宝洁常年保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焦点访谈》前A特段投放2条15秒广告,占据了14条A特段资源中的七分之一。

论据五:宝洁中国公益活动传播良好企业公民形象

典型案例:宝洁公益模式被中国青少年发基金会评为“最佳公益模式”

案例分析:宝洁进入中国17年来,一贯恪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原则,做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九十年代至今,宝洁在中国累计捐款5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发展教育、健康、城建、环保、助残及赈灾救济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05年,“宝洁公益模式”被中国青少年发基金会评为“最佳公益模式”,同年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宝洁公司“捐赠荣誉证书”。

反方观点:宝洁广告去中国化

戴鑫  张慧彬

观点陈述:

宝洁2004、2005连续两年夺得央视标王,欲将广告目标继续对准央视这块“巨芋”,无疑显示了其妄图通过央视叩开三四级乃至四五级市场之门的决心。我们认为宝洁斥巨资于央视广告开辟农村市场的做法并不可取。相反,其真正出路应当是对中国国情及农村市场加强了解,促进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观点支持:

论据一:中国消费者开始不买宝洁广告的帐

典型案例:润妍和激爽的市场广告失败

案例分析:润妍和激爽虽然广告独特而又有杀伤力,但最终还是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类似激爽“振奋精神、舒缓精神”的沐浴概念在欧美已经十分普遍,但要想让国内普通消费者普遍接受还需要一段培育过程,宝洁这种企图通过强势广告来迅速改变消费习惯的做法损失惨重。这从侧面说明宝洁广告对消费者的价值期望和产品定位的迷失。

论据二:宝洁广告与地面营销动作的配合越来越差

典型案例:2005年宝洁与经销商的美国式离婚

案例分析:长期以来,宝洁公司与其分销商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十分紧张。2005年宝洁公司对其分销商痛下杀手,实施美国式离婚。宝洁一味坚持的 “专营专注”的分销模式再次脱离中国国情。因为所有分销模式在中国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由此可见,纵然宝洁公司虽然广告制作精美,投放量大,但其与地面营销生疏的配合必定会严重阻滞发展。

论据三:宝洁选择的广告媒体高处不胜寒

典型案例:2005、2006年宝洁的央视广告标王路线

案例分析:宝洁选择央视作为其广告主要的传播平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央视作为广告信息的平台是否能够代表商业信息方面的权威值得商榷。其次,网络、手机等非传统媒体已经逐步蚕食电视媒介受众。宝洁选择的央视广告平台已经受到分众媒体的强势挑战。

论据四:宝洁广告理念诉求仍然是“美国芯”

典型案例:润妍,激爽等明显强加欧美文化于中国消费者的广告诉求

案例分析:宝洁产品的广告中虽然通常采用东方女性的形象,然而其广告诉求的理念却一直在宣扬美国生活方式与个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的润妍,其所推崇的先洗发后润发的理念正是欧美生活方式的写照。因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约80%左右的消费者都会在使用洗发水后单独使用专门的润发产品,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只有约14%。除此之外,宝洁公司对中国区其他产品的广告也脱离不了其地道的美国牛仔风味。

论据五:宝洁广告存在欺骗和误导中国消费者的现象

典型案例:2005年宝洁多则广告被查

案例分析: 2005年江西消费者以使用SK-Ⅱ产品导致皮肤灼伤为由将宝洁告上法庭,导致了著名的宝洁SK-Ⅱ的烧碱风波。除去这些官司,宝洁广告里面出现的“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防止分叉,使毛燥的头发比以前顺滑70%”等这样看似科学的数字也遭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质疑,使其信任危机进一步加重,并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双方观点PK

反方批驳

批驳一:宝洁销售虽然增长但广告边际效益在递减

分析:虽然宝洁在2004年销售再次达到高峰,但其利润水平已经大不如前。同时,宝洁日化产品在中国一、二线市场大幅提高的空间也不是很大,虽然更低级的市场还有空间,但是这并不是宝洁的强项。宝洁公司在“激爽”上损失了10个亿的广告费用后,仍然选择以低价冲出重围,将汰渍、舒肤佳、玉兰油沐浴液等产品卷入降价大战。宝洁公司即使有成功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其利润也已经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宝洁公司第三次选择央视为其摇旗呐喊无异于进一步将广告的边际效益推向深渊。

结论:宝洁的广告效果在本土市场不断打折

批驳二:宝洁市场调研的严谨背后是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巨大失误

分析:非常注重广告理性投放的宝洁公司近年来不仅在激爽等产品上连连败退,还在进攻低端农村市场严重受挫,这正说明宝洁公司过于依赖数据,忽略了对中国国情以及消费市场特征的基本把握。轻视六神的激爽,忽略习惯的润妍,挑战农村消费文化的低端策略,都暗示着宝洁公司看似严谨科学的市场调研实则漏洞百出。如果宝洁公司能把钻研数据的精力转移一部分到较简单的宏观政治环境、市场环境、传统习俗的分析与理解上,就不会屡屡将自己埋葬在数据的坟墓中了。

结论:宝洁的严谨数据帮助宝洁广告远离中国百姓

批驳三:宝洁的创意内容本质上沿袭了美国广告的一贯风格

分析:美国广告一般比较直接地表现商品信息,并擅长使用比较的方法来宣传自己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其广告语言多力求简练、准确,乐于堆积数字。宝洁的广告也继承了这一美式风格,比如佳洁士牙膏喜欢与同类产品的效果相比较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官司缠身,SK-Ⅱ“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却被消费者抓住漏洞从而招来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这说明美国广告雷厉风行,数据至上的风格并不适合中国以情动人的文化氛围。

结论:宝洁广告创意实际是远离中国百姓生活的。

批驳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的贵族化招致四五级市场销售的败退

分析:宝洁虽然夺得了央视第一个国际标王的称号,似乎在与广告贵族媒体联姻的路上越走越风光,但是其在中国四五级市场的失败却预示着企业广告战略的重大失误。宝洁采取央视黄金媒体的广告轰炸,似乎对其在四五级市场的酣战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缺乏深度覆盖的渠道,不清楚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广告媒体的选择没有跟上市场转移的步伐,仅仅凭几个老外来理解复杂的中国农村是宝洁公司进攻农村市场的重要败笔。

结论: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正在远离数量最多的中国消费群

批驳五:宝洁广告并没有把中国消费者放在眼里

分析:2005年间,潘婷、海飞丝、佳洁士、舒肤佳四大品牌被浙江宁波鼓楼工商所以涉嫌虚假广告名义立案调查。目前中国消费者理性程度和维权意识虽然在觉醒,但与发达国家消费者判断和维权能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宝洁公司抓住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弱点,屡次设计不实广告、虚假广告,对中国日化品市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

结论:宝洁广告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关心是虚伪的。

正方回应

回应一:宝洁广告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度高

分析:激爽等某几个品牌的失败不等于宝洁广告失败,宝洁的市场占有率和中国消费者对于宝洁品牌的认知度说明了这一点。宝洁在中国日化市场的七大业务上参与竞争,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已经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另外三大领域,也取得了第二的位置。

结论:宝洁广告的本土化策略取得良好效果

回应二:宝洁有严格的渠道管理工作来配合广告投放

分析:宝洁的广告投放不是象反方所说没有地面配合,而是首先做好渠道工作。例如宝洁有一句话很经典的话:“经销商即办事处。”这句话意味着,宝洁公司的一切市场销售、管理工作均以经销商为中心,一切终端铺货、陈列等工作,也必须借助经销商的力量。它更意味着,在管控了经销商之后,宝洁才大规模投放电视广告。

结论:宝洁的地面营销工作比空中广告更优秀

回应三:宝洁选择央视投放广告符合中国媒体规律

分析:通过对央视与地方台的CPM等指标计算对比可以发现,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是全国覆盖范围最广、收视率最高、权威性最强的两个频道,入户率高达93%以上,在城市市场的收视占有率居全国榜首。因此宝洁广告首选中央电视台是符合中国媒体规律的。

结论:宝洁的广告媒体选择是贴近中国媒体实际的。

回应四:宝洁广告诉求帮助中国人提高生活品质

分析: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句经典广告语,正是这句广告语,宝洁第一个教会了中国人真正认识并开始使用洗发水。此后宝洁的其他品牌在进入中国时均不遗余力地向中国消费者传授一个个高品质生活的概念。舒肤佳强调“促进健康为全家”,玉兰油告诉中国消费者要“惊喜你自己”,潘婷说“拥有健康,当然亮泽”,佳节士则呼吁“健康自信,笑容传中国”。

结论:宝洁广告帮助中国百姓提高生活质量。

回应五:中国本土企业广告违法的事件比宝洁多得多

分析:与2005年部分宝洁广告违例广告事件相比,国内企业的广告违法事件比比皆是,虚假广告更是屡禁不止。例如, 2005年9月1日,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通报了报刊医疗广告最新监测结果。此次共监测医疗广告895条次,仅2条次符合有关规定,合格率为0.22%。

结论:相比之下,宝洁广告尚属于尊纪守法的模范。

中国广告评估研究中心(CCAE)专家点评:

宝洁友善的广告外衣下是敛财的贪婪

双方立论基础:

造成双方看待宝洁广告本土化与去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正方的传播视角与反方的营销视角的差异,第二是正方的战术视角与反方的战略视角的差异。另外,正方谈宝洁公司的广告本土化策略,实际是从战术角度进行的判断;而反方则从战略高度指出宝洁的上述策略实际是其全球化扩张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论启示:

启示一:本土化的广告策略不过是跨国公司全球广告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宝洁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广告策略是:重视广告的中国本土化,将洋品牌做“土”;另外重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重视高层公关等,从而适应中国的转型市场环境。他们在中国有一个共同的口号:“我们是中国公司”。 这一点在跨国公司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内容和媒体投放上得到充分体现。然而,任何广告都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抢占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才是老外们的真正企图。因此,我们在称道其尊重中华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这批国际狼的野心。

启示二:学习宝洁的品牌广告与促销广告的和谐投放策略

促销广告与品牌广告作为企业营销的双刃剑,要统一而为。促销广告需要采取与品牌同步的单一诉求效应,充分结合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特点,提高产品在主要消费人群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扫除终端消费与识别的障碍。这点,我们是有理由向宝洁等国际企业学习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宝洁也有为促销而促销的时候,宝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也绝非真正的真诚,但比起本土企业的稚嫩和短视,则要强许多。

启示三:借鉴宝洁广告管理的营销导向观点

宝洁的广告管理完全是遵循“营销公理”,就是要让消费者站到货架前的时候,立即想起其广告,而且立即明白广告中的内容,并做出购买决定。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宝洁的广告那么“程式化”,甚至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都不爱跟宝洁合作,认为宝洁“抹杀”了他们的很多“新奇思想”,做出的广告根本不是“艺术品”。同理,我们也就明白了宝洁2005、2006年为什么会成为央视的标王。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广告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教学

AbstractThecaseteachingisthemainmethodinthemarketingteaching.Buttheaccuracyofthechosencasesaffectontheeffectofteaching.Atpresent,exceptthewell-knownenterprises’managementsuccessandfailureinthedomesticandforeign,therearemanycampuscasesthatarerelatedwithstudentinthemarketingteaching.Basedontheteachingpracticeandtheanalysis,thisarticlethinkstheadvertisementcasescanbeusedinthemarketingteachingbecauseitiseasytobeunderstoodandtobeobtained,atthesametimeitisalsoabletoaccuratelyreflectenterprise’marketingthoughtandstrategyroute.

KeyWordsAdvertisementCaseteachingMarketingteaching

一直以来,众多从事教学工作的学者对如何讲好市场营销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多数认为用案例教学方式在此课程的教授中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标。的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此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学生爱听、勤思考、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案例选取。因为案例的适宜性将影响教学效果,在颜帮全所写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到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案例的选择,他认为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冠以“市场营销案例”的书籍,但仍然存在着案例覆盖面小、缺乏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及本土化低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也感同身受。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营销案例多以文字出现且所编写的案例虽然是近期发生的,但由于学生的实践及对相关行业知识的缺乏,致使学生不熟悉或不能完全理解案例所发生的背景,这就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难度。如何选取合适的案例,将案例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是笔者一直在思考问题。笔者认为在案例选取的问题上应本着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为原则。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的广告。虽然广告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营销,但是广告却是市场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告中蕴含着大量企业市场营销的思想,可以说,广告是直接了解企业经营思路及市场策略的最好途径。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广告案例的引入既简单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仅得到提高,而且对营销理论要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利用广告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广告案例容易收集

与其他类型的案例相比,获得广告案例的渠道较多,而且也比较集中,一些广告杂志如《国际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广告》等期刊中不乏有许多文字形式的广告案例及相关广告图片,而最大量也是笔者采用最多的声像广告案例则是来源于互联网,在许多广告专业网站如疯狂广告、中国广告下载网等网站中收藏着数以万计的中外经典广告,同时这些网站中的广告均可免费下载,这为收集广告案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

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市场营销之前,其实已经和企业的营销活动亲密接触了,这就是广告。即使同学对广告持有厌烦、排斥的态度,广告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可以说广告已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与那些发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营销综合案例相比,学生对广告案例更熟悉,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大大提高,比如说,在讲解“态度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时候,营销理论中论述: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情感来改变其态度,具体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广告的重复播放在不改变消费者最初认知的情况下影响其对品牌的态度和购买行为,此时如果插播一则《脑白金》卡通版的广告影片,那么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

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学生喜闻乐见

与文字式的营销案例相比,广告案例的形式非常多样化,有广告图片、有广告文字、还有广告影片,这些资料穿插在营销教学课件中,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同时在教师讲解枯燥理论时,由于课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广告案例中所运用的营销策略显而易见,易于讲解营销理论要点

广告案例多属于单项知识要点案例,这对于讲解理论要点有一定帮助。例如,在讲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时候,可先播放蒙牛“早餐奶”及“晚上好奶”两则广告,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细分市场的现实性有所认识,然后在讲述如何选择市场细分标准的时候,可以有选择的插播几个典型的广告案例,如齐秦代言的七匹狼男式休闲装的广告影片,通过广告案例的展示,学生对市场细分的理论将会有直观的了解,使之深感市场细分的运作方式其实就在身边案例教学的方法易于实现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的方法一般有讨论法、质疑法、和提示法,应该说这些方法运用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问题是案例选择一旦脱离了学生所熟悉的市场背景,那么案例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冷场的状况,也许一些学者会说,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教师的善意启发或引导来加以解决,但是这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的知识,并熟悉市场环境,而事实是,专业教师并不对所有的行业及其运作了解深入,这是必会出现误导学生的可能,从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而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广告案例,由于广告的广泛性,学生对其并不陌生,引入讨论较为轻松,而就广告本身进行提问,有易于教师将一些学生日常认为表面化的现象结合营销理论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相关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讲到品牌战略的时候,笔者在教学开篇就引入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的2006年贺岁广告影片及广告图片,通过学生分析两者的广告异同点,使其对当今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加关注课堂讲授的内容。

当然,为保证教学质量,在运用广告案例于市场营销教学实践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精选、慎选广告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广告数以千计,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适合于课堂教学,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出现文不对题,案例的分析无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而混淆视听,使学生对知识一无所知,甚至出现误解的情况,所以在选择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广告案例时应尽量选择经典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能充分体现营销理论要点的广告案例。如,在讲授细分市场策略时,可选择蒙牛的早餐奶广告。

2、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广告案例结合其他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的方式。在教学中,有部分内容可用一系列的广告案例来加以说明,如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在此部分,可用的广告案例是非常多的,但是在课堂中如果所有的理论知识要点都采用广告案例来讲解的话,那么由于案例的单调和展示局限会导致学生的态度由原先的新鲜到厌烦的转变,同时会加强学生“营销就是广告”的错误认知。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营销理论知识要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广告案例来分析的,如营销渠道策略、产品定价策略等问题,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穿插一些典型的市场营销运作案例来讲解,这样结合的结果必然提高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

3、具备必要的教学条件。广告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案例教学,因为在此类教学过程中要展示的广告案例,可谓集声音、影片、图片、文字等为一体,如果教学设备仅限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话,那么教学效果是难以有所提高的,所以运用广告案例来进行市场营销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

广告虽然只是市场营销中促销的一种手段,但是它也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己营销策略和思想的一种传播途径,虽然广告不是营销,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看广告学营销,在欣赏广告艺术的同时掌握深奥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必然提高营销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 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反映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民法的需求和变动中的市民社会不断冲破法典的束缚,摈弃过时规范,认可新规范的事实。就中国而言,民事法律的法典化如火如荼,但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司法判例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判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判决预测,促进理论发展,促进法律完善,法学教育的辅助手段。因而建议建立中国自己的判例制度

一、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的相对性

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反映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民法的需求和变动中的市民社会不断冲破法典的束缚,摈弃过时规范认可新规范的事实。法典化和非法典化都是相对的,任何国家任何法系都不能实行绝对的法典化和非法典化。纵观世界各国,大陆法系以法典为第一法源,以判例法补充法典,判例为第二法源;英美法系以判例为第一法源,也辅之以成文的法律供法院援用。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在1986 年通过了民法通则,在20 世纪80 年代制定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基础上,通过了统一的合同法,1986 年制定了继承法,1951 年制定婚姻法并几经修改,20 世纪80 年代初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之后也几经修改,1990 年通过了著作权法,之后也作了修改,中国的物权法也在制定中。依照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制定物权法之后,还将制定侵权责任法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上述法律制定之后,中国的民法体系即形成,是否在此基础上编撰民法典,十届全国人大没有明确列入规划,学者间争论很大,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各民事法律单独存在,中国没有民法典,但有一个完整的民法体系;二是在各民事法律基础上编撰一个民法典。中国的许多民法学者,由于受大陆法系传统的影响希望编一个民法典,而中国独特的民法立法过程,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分别制定系列的民事法律,少数人主张这些系列的民事法律简单编在一起就是一个松散的民法典,没有必要再重新制定民法典。因此,在中国,存在一个制定逻辑严密的民法典与松散民法典的争论,如果说民法法典化是指一个民法法典必须体系严谨,逻辑性强,松散的法典就不是民法典化的思想,况且,松散地编到一起与不编到一起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 不编到一起不是也可以吗? 而且修改起来更为方便,这应经过实践检验一下。如果各个民事法律分别存在,但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一个中国完善的民法体系,虽然没有统一的民法典,这可能更类似反法典化的思潮,但作为中国民法体系中的各个法律,又分别为一个小法典,实际是将一个大法典化为若干小法典,这与民法法典化又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因此,我认为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都是相对而言的。

非法典化,不可能完全实行判例制度,不要成文法。美国是判例法的国家,然而就民法而言,判例之外也有律师协会在判例法基础上编撰的《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美国合同法重述》这样一些供各州法院选用的法典,因为判例必定过于浩繁,不便于人们掌握,而有的民事法律又不可能不是制定法,如西方某些国家,包括判例法系国家关于脑死亡、器官移植的法律、安乐死的法律、同性婚姻的法律以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都是制定法。法典化,也不可能完全施行成文法,不要判例。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之外均有判例,民法的许多规范只有通过判例才能明确适用于不同情况,通过判例弥补成文法典的不足,通过判例的法解释使法典成为有生命的法律,不断进化的法律。中国虽无民法典,但每出台一种民法法律,都以以往的司法案例为基础并通过最高法院的典型案例指导法律的实施。

二、中国的民事司法案例与判例法试点

(一)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法院就具体案件的请示所作出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法长期不完善,按照中国的司法制度,为保证司法统一,下级人民法院在解决案件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请示,最高人民法院就具体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批复,下级法院依此批复作出判决,但并不直接引用此批复。这种批复下发全国各法院,各级法院必须参照执行,因此,具有法律效力。在改革开放前和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这是中国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另一种司法解释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民事法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供法院参照执行,但不得在判决中直接引用。1987 年实行公布案例制度之后,加之民法不断完善,这种批复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出现,但仍是司法解释的形式之一。如民法通则实施之后,由于民法通则没有对死者名誉权保护作出规定,天津市中级法院受理了“陈××诉魏××、《今晚报》侵害名誉权纠纷案”,陈的女儿吉××(艺名荷花女) 生前从艺情况被魏某写成小说并在《今晚报》连载,小说虚构了荷花女多次恋爱并被帮会头目侮辱的情节,陈某认为损害了女儿的名誉权,提讼。天津市中级法院经天津市高级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荷花女死后其名誉权是否应予以保护,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天津市高级法院,批复“荷花女(艺名) 死亡后,其名誉权应依法受到保护,其母陈××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讼。”天津市中级法院依此批复组织调解,当事人达成赔礼道歉,赔偿问题双方自行解决协议[1]。此批复(最高人民法院1988 民字第52 号) 及案例(陈××诉魏××、《今晚报》社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下发或公布后(案例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 ,其批复具有法律效力,案例供各级法院参照执行。这种批复,虽非案例,但针对的是具体案例作出的,其就下级法院请示所作批复要点相当于判例的判旨,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二)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例

中国改革开放后,民事法律逐渐完善,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民法通则、继承法、三个合同法、修改后的婚姻法及专利法、商标法均已出台,而经济处于急剧变动中,即使刚刚颁布的法律,某些规定也很快显得与实践不一致,许多原则性规定也需进一步具体化,单纯的请示制度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于1985 年创办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及时批复、解释,并公布经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通知进一步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公报》,目的在于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也往往编辑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教学、研究单位也编辑出版供教学、研究使用的案例等。

中国的案例与国外的判例,有以下不同:

1. 判例具有法源性,案例不具有法源性。

判例在英美法系国家,是第一法源,成文法是其补充,为第二法源;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为第二法源,判例是成文法的补充,成文法是第一法源。前者如英、美,后者如法、德、日等国。判例的法源性,主要表现在“判旨”,即判例创造的法的规则,这一判旨或者是对法律漏洞的补充,或者是对适用一般法律规范的具体解释。判例确认的法规则,各级法院必须遵守,但以新判例取而代之者为例外。案例不一定是对法律漏洞的补充,不一定是对具体规范的创造法规则的解释,有的仅仅是直接适用法律的典型案例类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案例只具有参考指导价值,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因此不是法源。

2. 判例是经专门的组织机构认可的,案例无须经专门组织机构认可。

因判例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经专门机构认可以保证法律的统一。如,在日本,判例须经最高法院判例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案例,因不具有法律效力,无须专门组织认可,只要是在法院提讼的案件即构成案例;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虽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也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仅是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至于某些案例集,更不是司法解释机关通过的,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判例的约束力分为法律上的和事实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由于其正确性及指导作用,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

3. 判例可变更、撤销,案例无须变更、撤销。

判例的变更、撤销,如同法律的修改、废止,导源于社会变动引起的法律规则的不适应性,而案例仅仅是法院审判的个案,是既成事实,不可能像判例那样变更或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虽不是典型的判例,但多具法创造的成分,可以作为判例的素材进行研究。如《武汉市煤气公司诉重庆检测仪表厂煤气表装配线技术转让合同、煤气表散件购销合同纠纷案》,确定了因情事变更终止合同的规则;《王烈凤诉千阳县公路管理段人身损害赔偿案》确定了公路两旁的护路树属公路设施,树枝折断致人伤害适用民法通则第126 条工作物责任的规定,即护路树属该条其它设施的判旨;《王春林与银川铝型材厂有奖储蓄存单纠纷再审案》确认,转让有奖储蓄存单未对获奖财产权利作出特别约定的,该财产权利归存单受让人所有的规则,创立从权利随利转移之法理。[2]以上三例,实质上就是判例。有些案例,只是严格适用法律的案件,如教学中对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实例说明,就不是判例的素材,没有什么法创造成分。

(三) 个别地方法院进行判例制度试点

近年来,有的地方法院进行了判例试点,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判例制度的形成。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的经验是,先例判决仅起参考作用,由各业务庭报研究室,经初审后交审判委员会审定公布。判例可更替、废止。从效果看,判决错案少,质量高,效率也高,维护了司法公正。该院的判例仅限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经验是,就民商审判规定了判例的指导作用,判例由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规定判旨,作出评析,判例限于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不能援引,同类案件可作不同判决,但必须将结果、理由在一个月内报市高级人民法院,如果原判例与新法律、司法解释冲突则无效。[3]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的判例制度正在孕育之中。

三、判例(案例) 的作用

判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一) 判决预测

判决预测,是指对某种判决结果的事前预测。资本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根据其三权分立的理论,最为强调判决的可预测性。如孟德斯鸠认为,立法与司法不能归于一人,如果司法具有法的创造力,则判决预测是不可能的,必然失去法的安全性。依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英国的边泌于1827 年在其《证据理论》著作中提出“机械性判决”的主张,较为全面地论证了判决的预测理论。边泌在其著作中,适应19 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提倡合理主义的法原理,他的法律观念将“安全”作为唯一目的,主张法解释必须以法的安全为目的,法官应机械性地适用法律规范作出判决。依据法律和机械性判决,判决预测是可能的,判决结果是极其自然的逻辑性归结。[4]20 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自由法思潮,则完全否认概念法学的机械判决论及判决的可预测理论。自由法学主张,法官应从制定法中解放出来进行法创造,要求判决必须是可预测的是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自由法学主张的法创造是正确的,但完全否认判决的可预测性则是不完全正确的。法官的法创造,限于法律漏洞及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而对于多数判决,仍然是直接适用法律,无须法官的法创造,判决仍然具有可预测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虽仅具指导意义,不具法律强制性,不是法源,但其中某些具有判例实质的案例,因其处理的正确性,下级法院会依此对相同类型案件作同类判决,人们可以依此预测法院的判决结果。如再有护路树致人伤害、有奖奖券对受奖未作约定赠与他人、发生情事变更须解除合同等,人们就会根据前述相关典型案例作出判决结果的预测。[5]

(二) 促进理论发展

判例研究对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判例与学说的相互影响。判例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法官要经过专门培训、司法考试、就职后的继续教育才能取得或晋升法官资格,也就是说,必须进行不断的理论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法官,创造出判例或典型案例;同时,案件审判也以理论为基础,复杂案件,往往需要了解和参照学说。在日本,最高法院设有专门的调查官,负责向法官报告各种学说。[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法院往往召集学者讨论案件如何处理或分别征求学者意见。学者对判例正确性的肯定,有利于判例发挥应有的效力;对判例的批评,可以促进判例的变更。相反,判例也可以促进理论的发展,判例为理论研究提供具体的事例,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推进了法学理论的发展。有时,一个典型案例的出现,会引起学界广泛的讨论。比如《, 法学研究》等刊物设“判解研究”专栏,专门发表研究典型案例或司法解释的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门主办了以书代刊的《判解研究》杂志,其中发表较多的是关于判例评析的论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制建设中,需要借鉴国外的判例、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立法及理论研究,虽以大陆法系法律为基础,但须广泛借鉴英美法系的经验,对英美法的研究,重要的是对英美判例法的研究,因此,国外判例也有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理论繁荣的作用。判例研究,也包括判例批评,即对判例的不妥之处提出批评意见,为法院将来的判决提供学说,促进判例的更新和发展,促进正确运用法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82 年1 月23 日关于“李桂英诉孙桂清鸡啄眼赔偿”一案的函复,认为监护人未对小孩严加看护致眼被鸡啄瞎,鸡的所有人不承担责任,法院依此作出判决。此案,原告李桂英领其3 岁男孩在街道旁与邻居闲谈,该男孩独自玩耍,被告孙桂清饲养的白公鸡扑上啄伤男孩右眼,造成“右眼球外伤,角膜感染”而失明。一、二审法院认定被告的公鸡过去啄过人,本应该杀掉,而原告未看管好小孩也有一定责任,故判决被告负担原告之子治眼费用的70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法院以原告疏于看护小孩为由,函复被告不负担医药费。这一案例及司法解释,不符合混合过错条件下应分担责任的法理。有学者批评道,被告明知其饲养的公鸡有伤人危险而不加宰杀又疏于管束,系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原告对其小孩的看护虽未达高度之谨慎,但要求其对小孩被鸡啄伤有充分预见则未免过于苛刻, 故一、二审法院判被告承担70 %的医疗费损失非但未见过分, 而且似嫌不足。[7]这一批评意见是正确的,对于案件审理后出台的民法通则关于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规定有意义。民法通则规定受害人过错是免责事由,但这仅限于受害人过错是唯一损害的原因,如属混合过错,不能免除加害人的责任。这一批评纠正了原司法解释与案例的不当,再出现类似案件,就不应适用原司法解释,其案例也无指导意义。

(三) 促进法律完善

法律一经公布实施,其条文是固定的,法律依据判决维护其活跃的生命力,特别是对法律的模糊规定,往往是通过判例具体化。如前述民法通则第126 条规定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致人损害,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其中,“建筑物”好认定“, 其它设施”就很模糊,有的可根据一般经验作出解释,有的则须通过判例加以认定。比如,路灯依一般经验属其它设施,路旁的广告牌也属其它设施,无须判例认定。但护路树是有生物,与我们一般理解的非生物属其它设施不同,那么,树枝折断伤人,算不算“其它设施”,判例从法律意义上加以认定,这就使法条在实施中增加了新的含义,是扩大解释,增强了法律的生命力。因此,审判的运动就是法的运动。另一方面,判例往往又是修改或者制定法律的基础。这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漏洞补充意义的判例,这些判例确定的判旨,就是未来法律条文的雏形。如前述护路树的判例,不仅增强了民法通则第126条的生命力,也是制定民法典相关条文的基础,比如民法典草案就树枝折断责任的条文,就是来自于护路树的判例(当然,条文没有限于护路树,规定过宽,不甚妥当) 。还有武汉市煤气表散件购销合同判例,确认了因情事变更解除合同的判旨,成为合同法起草情事变更条文的依据。但情事变更的后果,不只是解除合同,或者说首先不再是解除合同,而是变更合同,变更合同的前提是有一方当事人提出再交涉,我们国家就没有出现变更、再交涉的典型案例,因此,在全国人大审议时,就提不出更确切的案例。这样的判例国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以创设。如果我们创设了各种情事变更的典型案例,在人大会议上一介绍,情事变更的条文就不致于取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界应继续努力的工作。当然,用国外的判例也可以说明。

再如案例《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上诉案》[8],其中案件事实为: 1993 年4 月5日、6 日、7 日,失包人朱晋华在天津市《今晚报》和《天津日报》刊登寻包启事,声称自己于1993 年3 月30 日中午在天津市和平区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将一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内有汽车提货单及附加费本,表示对拾得人送还后“重谢”和“必有重谢”。公文包被看同场电影的坐在后几排的李珉发现捡起,并与同去看电影的原同学王家平在现场等候良久,未见失主来寻,便委托王家平保管。朱晋华所遗公文包中的汽车提货单面值80 余万人民币,系其朋友李绍华委托其代办汽车提货手续。4 月12 日,李绍华得知失包后在《今晚报》刊登同样启事,声明: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 元。当晚,李珉得知此启事后告知王家平并委托其与李绍华联系。次日,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接,但在支付酬金上发生争执。李珉遂向法院,要求被告朱某、李某支付15000 元。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1993) 和民初字第440 号民事判决,认定李珉应将拾得物归还原主,但李珉未能依提货单及其它物品线索寻找遗失人或财物所属单位,反而在家等待“寻包启事”许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酬金,对其请求不予支持。李珉不服,上诉至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旨为:一审法院认定朱、李二人“寻包启事”中的付酬承诺意思表示不真实,缺乏充分依据。悬赏广告,系广告人以广告的方法,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付报酬的行为。只要行为人依法完成了所指定的行为,广告人即负有给付报酬的义务。因此,经调解,朱、李二人一次性给付李珉人民币8000 元。判旨理由是:朱、李二人的广告为悬赏广告;李某表示“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 元,是要约,李珉在1 周内送还公文包是承诺;依民法通则第57 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朱、李负有给付广告中许诺的报酬的义务;李某辩称给付报酬不是真实意思表示,事后反悔,违背民法通则第4 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上例的法创造就是确定了悬赏广告的定义及广告人应负给付报酬的义务。关于拾得人可否取得一定数额的报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中长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制定民法通则时就因意见不统一,未予规定,此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确立了在悬赏广告情况下,拾得人返还拾得物可向广告人请求支付报酬这一法律规则。此案,可作为制定民法典悬赏广告及拾得人可取得许诺报酬的依据。

(四) 法学教育的辅助手段

法学教育,应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但应随之以判例教学。在日本,除了民法讲义之外,还设有民法判例演习课,且有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多不单独设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有案例教材,也有全国统编的案例教材。将来随着判例制度的确立,应设判例研究课程。基本理论教学侧重于理论与法律的一般规定,判例研究课程侧重于实例及司法审判中法的发展,当然,两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法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法学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对法院判决的预见能力,后者必须通过判例教学来完成。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曾说:“学习法律的最佳方法是,先读一本简明的教科书,期能通盘初步了解该法律(如《民法总则》) 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概念。其后再以实例作为出发点,研读各家教科书、专题研究、论文及判例评析等,作成解题的报告。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抱着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反复阅读,口中念念有词,或画红线,或画蓝线,书本上琳琅满目。此种学习法律的效果,甚属有限,因为缺少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着你去分析法律的规定、去整理判例学说、去触发思考、去创造灵感!” [9]

判例来自于实际,它反映的事实真实可靠,不同于教学中的一般举例,尤其不同于那些想象出的例子,后者可能不合逻辑,脱离实际。比如,自学考试起初由各省出题,某省的一个考题是,一辆运送新兵的汽车在山路下坡时方向盘失灵,路的一侧是山涧,另一侧路边靠山坡有两个小学生。由于是拐弯处,如不采取措施,汽车直行,就会掉入山涧,为保护许多新兵的生命,司机猛一打方向盘,汽车撞向山坡,将两个小学生撞死,问司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题的本意是让学生回答这是紧急避险,许多学生也这样回答了。但此案是想象出的,不是实际案例,因为既然方向盘失灵了,怎么打了一下就转向山坡了,怎么又灵了,这就自相矛盾,不合逻辑,不是事实。还有,对生命损害,是否可以像财产那样适用紧急避险,用两个小学生的生命换取一些成年人的生命,是否违反保护儿童利益的原则,恐怕难以说清楚。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民法上还是要按损害赔偿处理,不会依紧急避险让受益人赔。所以,表面上符合紧急避险要件,实际上是侵权行为,司机的所在部队应赔偿,适用民法通则关于国家赔偿的规定。这个问题我们不多研究,因为它是假事。判例教学,就不会发生上述困扰。

判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事实认定能力。法律的适用以认定事实为基础,而事实认定既是事实问题,又是法律问题。许多案件纷繁复杂,如何准确认定事实,需要有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判例反映的事实,是经过谨慎分析、提炼概括的,读判例,可以逐渐形成和提高对事实的认定水平。对民事案件,又依举证责任认定事实,有的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因不能举证,法院也不能认定。因此,事实认定与事实不一定一致。比如,你借我1000 元钱,完全基于信任,没打借条,也无证人,后来我抵赖,你告到法院,没有证据,我不认,法院不能认定这个事实,法院不是认定没借,而是认定你说的空口无凭,不足采信,你就要承担不能举证的后果。也可能是有书面合同,打了借条,我还你钱的时候对你太信任了,让你自己毁掉借条,你没毁,事后我们关系不好,你拿借条再跟我要1000 ,告到法院,我说还了,但无证据,你有证据,法院就认定我欠1000 ,我还得还,这个认定的事实就与事实不符,但没办法,我就要承担不要回借条的后果。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违反诚信的人会受到良心谴责,失信的人,人们不愿借给他钱,也不愿向他借钱,他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但在个案中拿他没办法。现在有测谎机,说谎的人心跳快,但没说谎的人因气愤也可能心跳快,可能测不准,还得靠举证责任解决。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依举证责任认定事实的能力。

四、创立中国的判例制度

中国必须实施判例制度,这一点在理论界认识基本一致,但实施何种判例制度,存在不同意见。一个意见是将判例作为第二法源,实行法、德、日等国的判例制度,另一种意见是否认判例的法源性,认为判例不应有法律的拘束力,实际就是主张实行现在的案例制度[10]。否认判例的法源性,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认为判例法与中国的政治制度不适合。认为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明确规定法是中国当代唯一的法源[11]。二是认为先例拘束力原则在适用中容易造成法律的僵化,判例的拘束性规范狭窄,缺乏伸缩性[12]。三是认为判例法有许多固有的缺点: (1) 判例法是由法官创造的,是不民主的,而制定法可能是比较民主的。(2) 判例法是在适用时创立的,溯及既往,而制定法是适用未来的法律。(3) 判例法以个案为基础,具有片面性,制定法一般是以总的社会条件为基础的,针对的是一般情况。(4) 判例法不像制定法那样以精确的语言来表达。(5) 判例法是由一个或几个法官作出的,而制定法是经集体调研、审慎考虑制定的。(6) 判例法相当复杂,诉讼既费时又费钱。[13]这些意见虽不无道理,但总的看是片面的。中国宪法虽指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但人民法院创制案例属司法解释,我国宪法不仅没有否认法院的司法解释权,而且从广义上说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就包括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当然无权制定基本的法律,但对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作出实施细则的规定,就疑难问题作出解释、批复历来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职责,包括后来通过和公布案例。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许多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法院都创制判例,中国的人民法院,也应有创制判例的权力。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限于对现有法律的解释,法院不能以法无规定拒绝审判民事案件,而审判此类案件,法院就只能找出新的规则,这样的判决从性质上说就是判例。判例法在国外曾经有过僵化的现象,那是机械法学所致,后来的动态法解释理论提倡纠正过时的判例,创制新判例,僵化的现象就随之消失了,况且在中国,主张实行判例法是作为成文法的补充,是使成文法更具体、详细,也不会存在适用狭窄、缺乏伸缩性的问题。至于判例法的一些缺点,由于处于第二法源的地位,有些就自然被成文法化解了。判例法虽由法官创造,也是经民主程序产生的,诉讼中当事人及律师的辩论、法庭依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判决、判例需报经最高法院专门机构讨论通过,就是民主程序,是不同于最高立法机关立法的民主程序的。

判例的法发现问题不是溯及以往,而是以往的纠纷本该按此法解决,法官只是发现或找到了这一法规则,如同立法记载法规则一样,许多规则在之前早已适用于社会实际中。判例法以个案为基础,并不一定具有片面性,反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判例的法发现也可以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取决于法官的水平。一个判例的创造必须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法官应预想到对社会的影响,应承担起创制判例的责任。判例多了比较复杂,容易出岔子,中国施行作为成文法补充的判例,不会像英美法那样存在大量的判例,中国实行判例制度,实行严格的认定、更改、撤销程序,不会造成当事人诉讼的不便,反而会更加有利于当事人及时诉讼,节省诉讼费用。总之,实行判例制度,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势在必行。

实行民事司法判例制度,以相应的民事法律的存在为前提。若十届全国人大能完成中国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中国的民法体系就达到完善,不管是否编撰民法典,中国的民法典在事实上就已经形成。这大约是2008 年的事情。之后,面对相对稳定的中国民法体系,为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判例法的作用就将突显出来。中国应加快判例试点工作,进行司法体制改革,为最终形成判例制定创造条件。

实行中国的判例制度,不是现在试点中的地方法院的判例,而是指在全国有法律效力的判例和民族自治地区的高级法院就自治法律通过的在本自治区有法律效力的判例。在中国,判例应由地方法院逐级申报或者径向最高法院申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或设立的专门的判例委员会通过。中国的判例主要限于对现行法律适用于具体情况的解释,也包括对法律无规定而适用新规范的解释,总之,要将现行法律具体化或者有新的法发现,不同于现在公布的案例有些不具有法解释的判旨。中国应严格判例的数量,及时更改或撤销原有的判例。包括以新判例更改旧判例,判例的法发现已制定为法律条文时,应撤销原判例,发现判例错误时,应及时更改或撤销,使中国的判例真正具有并维持其第二法源的地位。

注释

[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典型案例和司法解释精选》第199 页以下,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1993 年。

[2]以上三例均选自最高人民法院编辑部编的《典型案例和司法解释精选》,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3 年。

[3]以上情况来自2003 年10 月20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的“判例研究与法学方法论国际研讨会”上郑州市中原区法院李广湖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副总编龚稼立的发言介绍。

[4] [日]齐藤秀夫. 判决预测与判例研究[A] . 渡边纲吉. 判例研究的基础理论[ C] . 学院大学出版部,1968. 73 - 75. 77 - 78.

[5] [日]齐藤秀夫. 判决预测与判例研究[A] . 渡边纲吉. 判例研究的基础理论[ C] . 学院大学出版部,1968. 73 - 75. 77 - 78.

[6] [日]中野次雄,等. 判例及其读法[M] . 有斐阁,1997. 112.

[7]王家福,梁慧星. 民法债权[M] .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526.

[8]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 典型案例和司法解释精选[M] .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 94 - 97.

[9]王泽鉴. 法律思维与民法判例[M] .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7 - 18.

[10]参见沈宗灵:《当代中国的判例》,载《中国法学》1992 年第1期。吴伟、陈启:《判例在我国不宜具有拘束力》,载《法律科学》1990年第1 期。

[11]沈宗灵. 当代中国的判例[ J ] . 中国法学,1992 , (1) .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广告策划课程 案例教学法 运用模式 保障工作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中。广告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培养目标就是为广告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与工作环境,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果断而正确地决策。那么,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他们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尤其必要。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广告策划是综合性、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一门核心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专业课程,它集信息传播、文学艺术、市场营销、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于一体,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与高科技传播技术密不可分,并被誉为广告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对于广告策划课程的讲授就应该引入案例教学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达到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广告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成形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哈佛大学。近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我国许多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对许多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授课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强调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也多是与具体社会科学相关的实际事例,是该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具体描述和抽象总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估与决策能力等高级智能。那么,在广告策划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什么样子呢?广告策划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广告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授课内容,采用与理论相对应的广告案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理论知识对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广告策划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形成能够进行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运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课程的应用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广告策划的积极性。

传统授课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根据传播理论可以知道,这种传播模式存在重大缺陷,它容易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一方只能是老师,另一方只能是学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湮没在理论的“洪水”之中而变得“麻木不仁”,体验不到学习乐趣。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性、互动性,能弥补传统讲授法的缺陷。我在讲述理论内容时,抛出一个具有代表性、时效性的案例,通过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下,让学生去分析、总结和提炼,使他们自觉进入广告策划工作的“现场”,从而掌握策划工作的要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学好广告策划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广告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重要缺陷。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广告学教学模式的“有限效果”怪圈,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从而强化学生的市场开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实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制作执行能力、效果评估能力、沟通推广能力、技术合成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完成实战案例的过程中把握广告运作的全过程及其精髓所在,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广告策划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主要运用模式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模式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科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式不尽相同。就广告策划这门课程而言,案例教学运用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知识部分的运用;二是在实践操作部分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在理论知识部分的运用模式。

1.引入式举例。在每堂理论课开始讲解前,教师应选取小案例导入。此时的案例,可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案例,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即可,点到即止,不用赘述。比如在讲述广告定位理论的时候就可以举“七喜,非可乐”、“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的例子来引入这次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2.示证式举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进度中的关键知识点、方法、程序的讲解选取有针对性的小案例。教师应从学生广为熟悉的实际广告案例入手,把枯燥的广告理论条文引入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中去,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穿插在各种案例的评析过程中进行讲解,亦即运用案例来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的广告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和规则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在讲述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时,教师就应该举一个企业因树立品牌形象而在市场中占领领先地位的案例,比如万宝路香烟因为成功实施品牌“变性手术”而在市场上一扫颓势。

3.总结式举例。每一章的学习内容结束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对一个综合案例分析讨论,从而回顾这一章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

4.开放式案例讨论。对于广告策划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章节,教师可以选择综合性的鲜活案例,在课程开始前两天交给学生。在课程开始后,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发言,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发言提纲,作为作业上交。最后,教师作总结发言,对讨论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点评。比如,在讲述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开放式案例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需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必须仔细地阅读该案例所提供的各种形势,并提供有力的观点。案例准备工作的最终目标应该获得如下东西:有很强支持基础的市场形势分析,建议采取的策略行动,有一系列经得起攻击的建议。第二,分组由老师安排或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6―8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同学都进行发言,避免陷入“一言堂”的尴尬局面。

(二)案例教学在实践部分的运用模式。

案例教学在实践部分的运用模式主要采用模拟实战项目法。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时量等情况,合理安排实操部分比重。在广告策划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让学生自由搭配或者以教师指定的方式组建5―6人为标准的模拟广告策划项目小组。在项目选题上,教师可以根据经验指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本地企业项目,或者从当年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等提供的策略单中选择一个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营销策划推广,完成市场调研、产品分析、广告信息策略制定、定位策略制定、广告创意、广告提案、广告作品制作、形成广告策划书等一系列完整过程,在最后所有小组进行项目模拟提案,并进行打分,形成优良中差,并作为最终课程考核的一个平时分数。这种模式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老师全程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困难。

三、成功实施广告策划案例教学的保障

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中要成功实施,还有很多前期保障工作需要教师做好。

(一)完善案例教学制度,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形成制度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尤其在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案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之中,科学设置案例教学的比重,保证充分的案例教学课时。另外,要加强所有专业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正确定位案例教学法。

目前,在广告策划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一时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对这种教学模式还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加大课程案例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改革广告策划课程的考核模式,目的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广告策划的创新活动,强化广告策划的实务演练。新的考核模式要提高实践性案例考核的权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案例讨论,以及项目小组形成的项目策划报告书分数占总评成绩的50%。同时,新考核模式下的理论性考试仍然采用开卷的方式,提高试卷中广告案例分析题和广告创意题等开放式试题的比重。这种考核方式可有效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更加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花大力气建设课程案例数据库,形成案例资源保障。

在广告策划课堂上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案例教学库建设。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广告策划案例库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案例数量有限,形式单一,案例教学活动难以成功开展;案例陈旧、实效性不够,跟不上广告产业的最新发展;案例指向过于简单,使学生仅凭案例本身即可分析出案例设计的目标答案;综合性案例较少,较多案例内容单一,综合性程度不够,分析过程仅需对照教材“按图索骥”即可,而对相关知识需要的较少;还有就是案例本土性较弱,不能够代表国内的广告产业发展状况。有没有一个门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优秀且符合我国广告产业发展实际的广告策划案例库直接关系到广告策划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因此,专业课教师要花大力气建设案例数据库。

1.成立案例编写小组。编写小组按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制定课程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案例编写规范并评审案例。最好可以借助学校及外部的资源,积极申报校级及省级教改立项,积极争取编写经费。

2.合理设计案例选择的标准。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案例的选编一般应遵循以下标准。

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概念框架和基本理论、为学生处理类似事件带来启示。但在实际的案例筛选过程中,由于每年中外优秀获奖广告层出不穷,从中挑选合适的广告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名”(即名牌、名作、名奖)策略成为选择经典广告案例的依据。名牌是指在案例选择上通常会选取知名国际品牌的广告作为赏析对象。比如国际排名500强企业的广告作品及其宣传资料;名作是指选取知名广告公司的作品,比如奥美、麦肯、达彼思、电通等跨国性公司的作品。只有学习广告业内一流公司的作品,审视和揣摩其创作思路和背景,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助于他们尽早熟悉广告界动态。名奖是指在案例选择上通常会选取在国际广告大赛上获奖的作品。广告界最有名气的广告大奖国外的有嘎纳广告节、莫比广告奖、纽约广告奖、克里奥广告奖、伦敦国际广告奖、One Show广告奖、艾菲奖、国际艺术指导协会年度奖、奥比广告奖、艾匹卡广告奖等;国内则有龙玺环球华文广告奖、时报广告奖、中国广告节、香港4A广告创意奖等。

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广告行业是一个讲求实效、瞬息万变的行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所以,广告欣赏在案例选择上一定要密切注意当下的业内动向和创作思潮,注意选择的案例不可过于陈旧。除了一些经典案例虽然年代久远却仍在被引用外,例如广告定位教学中甲壳虫汽车案例的采用,大多数所选案例要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广告运作情况,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综合性实例是指提供的事物发展变化相对完整、信息量比较充足,要对企业面对的问题、策划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作出完整的分析,而不是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说明。否则案例选择的指向性就过于明显,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伟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2]李斌玉.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问题分析法广告学案例教学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3.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b)-0203-02

1问题分析法简介

“问题分析法(problemanalysis)”的一种解释是:“科学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它是按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寻找出问题所在,并确定问题发生原因的系统方法。在管理中,通常把实际状况与应有的要求标准之间的差异叫问题”。在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中问题分析法都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研究思路,其要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分析法中提出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有人甚至说能够提出问题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在管理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常用的“5W1H”分析方法(Who、Why、What、When、Where、How)是一种很好的提出问题的思路。包括“5W1H”等分析方法在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分析法的成功关键是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

2广告学案例教学简介

广告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旨在使学生对广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初步选择判断各种各样的广告方法、广告方案。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是科学实证研究的重要方法,强调典型性、客观性、有效性。在具体案例分析时需注意背景条件、相关理论、不同视角、问题对策、总结评估(案例启示)等各个方面。广告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和其他管理类课程中使用的案例一样也可分为长案例和短案例、有问题案例和无问题案例(指案例材料中是否明确提出具体问题)等,不管是哪一类案例,提出适当的问题是都是案例学习和研究成功的关键。在广告学课堂上以对古今中外的典型广告实例进行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广告学实例教学就是常见的广告学案例教学方式之一。在广告学实例教学中,单个或系列的广告实例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课堂活力,通过广告实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广告学中的专业概念和具体理论,为未来的广告营销实践活动做好初步准备。常见的实例教学方式一般是采取与某个具體知识点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简单地说就是举例说明、就事论事。

3问题分析法在广告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要想在广告学案例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题,问题分析法如“5W1H”分析方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提出问题的思路。但“5W1H”分析方法存在过于抽象、针对性不够的问题,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会系统性的思考分析方法,需要针对广告实例提出更具体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广告学实例教学。考虑到要普遍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广告实例,提出的具体问题还应注意尽量简单并易于记忆和重复。

在广告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广告学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设计了九大问题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广告实例。具体问题如下:第一,这个广告广告什么?第二,这个广告广告产品或企业的什么特点?第三,你作为消费者看了这个广告之后是否会购买广告中(企业)的产品?第四,这个广告的广告定位是什么?第四,这个广告的广告创意怎么样?第六,这个广告是否符合成功广告表现的4个特征?第七,这个广告采用了什么样的媒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媒体?第八,这个广告是真实的吗?为什么?第九,这个广告的效果应如何评价?

在广告学实例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广告实例都可以提出上述9个问题,通过对上述9个问题的分析和回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告学的理论、对每一个具体广告的优缺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分析广告实例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进度来分组提出更多的问题,即针对未学习广告学理论的初学者,以第一组的第一、二、三这3个问题为主;在学生学习了定位广告学理论内容之后,加上第二组的第四、五、六这3个问题;在学生学习了广告媒体相关知识之后,加上第三组第七个问题;在学生学习了广告管理相关知识之后,加上第四组第八个问题;在学生学习了广告效果相关知识之后,加上第五组第九个问题。这样,通过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广告实例九个问题的具体分析,通过学生对每一个具体广告实例九个问题的自行思考、自问自答,广告实例和广告理论实现了紧密的结合,广告案例教学尤其是广告实例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考试命题中使用上述提问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对问题分析法在广告学案例教学中应用的改进建议

首先,是除了提出问题之外,还应注意研究如何具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尽量在提供标准化的问题之外提供标准化的分析和答案。其次,是应进一步研究在广告学实例教学之外的广告学案例教学中如何提供既标准化又有针对性的问题和答案。最后,是应对广告学案例尤其是广告实例本身进行标准化和系统化,并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实现广告学教学目标。

附:广告学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法的九大问题,即分析每一个具体广告实例时常见的五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思考、自问自答,括号中为注释)。

第一组:未学习广告学理论之前(或广告学理论的初学者)。

(1)这个广告广告什么?(广告的是企业还是产品,具体是哪个企业、哪个产品)

(2)这个广告广告产品或企业的什么特点?(即产品卖点或企业卖点)

(3)你作为消费者看了这个广告之后是否会购买广告中(企业)的产品?(指消费者的感性结论)

第二组:学习了定位广告学理论之后。

(1)这个广告的广告定位是什么?(消费者的购买理由)

(2)这个广告的广告创意怎么样?(是否新奇、独特、有趣)

(3)这个广告是否符合成功广告表现的4个特征?(即引起注意、注意广告中的最主要部分、是否容易记忆、是否引起预期联想和感觉)

第三组:学习了广告媒体相关知识之后。

这个广告采用了什么样的媒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媒体?(即回答具体媒体种类,媒体受众和广告受众是否一致等问题)

第四组:学习了广告管理相关知识之后。

这个广告是真实的吗?为什么?(即广告内容上是否实事求是、承诺是否可以实现、整体上是否会被误解?)

第五组:学习了广告效果相关知识之后。

这个广告的效果应如何评价?(主要是经济效果、心理效果、社会效果三方面的具体评价方式,包括如何选择评价指标、如何获得真实评价数据等)

作者:赵志耘

    参考文献 

[1] 王兰红.基于思维训练的个性提问+案例教学法探讨——以广告学概论教学为例[J].中国市场,2016(45):150-152.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0篇

典型案例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有与其他方式方法相同的功能,它对于探索人们的法学思想发展规律和法学教育规律,实施法学理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传授法学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觉悟等等。同时,典型案例教学分析也有自身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法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法学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并实现从灌输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思维主体结构和模式,具有较强的驾驭实践的能力。目前,典型案例教学已在法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法学教育必须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具有很高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能力。法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以大量的典型案例为媒体,向学生传输各种学术信息,通过反复的典型案例分析帮助他们增加和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解决问题的客观过程和教师的引导,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不断提高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典型案例分析能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因为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和规律。

3.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影响。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不仅要依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对教师的影响作用,从而使法学教育的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交互影响、两方面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典型案例分析,通过教师和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共同讨论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外在教育要求化作学生的主观愿望,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他们对教育目标的认同。现代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平等地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是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改变他们态度的重要因素。法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中以案论理、启发思考、教学相长等特点,综合了传统教育中讲授讲解、集体讨论、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功能,能够克服以往法学教育中存在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现象,改变那种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单方面影响或教师与学生相脱离的状况,促进二者的交互影响,提高法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法学教学中案例选择应体现“典型性”

在法学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力求选取那些能够透视时代特征、蕴涵事物本质联系、反映大学生成长过程主要矛盾及热点问题的社会现象,典型案例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从时间上来讲,教师选取案例时间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公开出版物中刊登的人物和事件。古代的或近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不是不可以使用,有些案例可以成为法学教育的典型素材。但是,一是这些案例人们可能比较熟悉,没有新鲜感,二是时间岁月的距离使人觉得没有时代感,所以案例使用的效果较差。第二,从选择的事件来看,教师应选取那些比较符合大学生接受视域范围的典型案例,如知识阶层、管理阶层、高等教育等范围,这些典型事件对大学生的示范效应明显。其他社会阶层,如农民、工人、军人、服务人员的典型事件对大学生来说,虽然也有比照教育意义,但因其思考问题的视角与他们距离较远,案例的使用效果不及前者。第三,从案例选择的典型人物来看,教师应选取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够引起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如: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社会中艰难玉成的典型等。另外就是选取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的、在大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

三、法学典型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法学教学中,选择了好的典型案例不等于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将典型案例通过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作用。笔者认为,典型案例的展示需要运用以下技巧:

(一)把握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1.第一步,准备阶段。教师任务:(1)选择案例;(2)提出分析思考题;(3)制定参考文献。学生任务:(1)阅读案例;(2)查阅文献;(3)拟定个人分析提纲。教学目的:锻炼独立思考、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第二步,小组讨论。教师任务:(1)划分小组;(2)指定小组负责人;(3)检查督促讨论。学生任务:(1)分工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交流;(2)形成小组分析意见并选出课堂发言代表。教学目的:培养分工协作的集体精神。3.第三步,课堂讨论。教师任务:(1)组织课堂讨论;(2)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学生任务:(1)概述案例事实;(2)案例背景分析;(3)案例主题分析;(4)案例启示。教学目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别人能力、自我提高能力。4.第四步,撰写书面分析报告。教师任务:(1)评阅书面分析报告;(2)评定、记载和反馈成绩。学生任务:撰写书面分析报告。教学目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以上4步教学环节,以组织课堂讨论为核心,经过充分准备,发挥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作用,达到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检查教学效果等方面。案例教学除了对教师提出上述一般性要求外,还提出以下4项特殊要求。(1)布置自学。它是通过为学生选定案例、提出分析思考的问题、指定理论参考资料和检查课外小组讨论等环节来实现的。这一要求看起来容易,实际上要求教师系统地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考虑通过此案例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涉及运用哪些理论、主要用于训练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等;需要教师进行整体设计,即突出每个案例的主题又把握不同案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生通过自学,系统地掌握法学学科理论。(2)组织讨论。它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把握讨论的时间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实施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对以下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希望课堂上都发生什么?怎样让它发生?哪些人应当在这次课上发言?什么是讨论的最佳顺序?讨论每一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对这些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它们与哪些课程理论相联系?本课应当抽查哪些人的案例分析报告?下一次课的思考题是什么?等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分析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写在黑板上,便于掌握讨论的思路和成果。(3)课堂小结。它要求教师在系统地分析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是对具体问题的一一回答,而是针对案例提出的主要问题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理论指导,是对一类问题的一般性回答。但是,教师的总结并不是问题的最后答案,只发挥参考、引导作用,必须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预留思考的空间。(4)成绩评定。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自学任务的情况、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和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评定学习成绩,给出考核分数。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全案例教学;能力提升;改革;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course team on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reformed and innovated for many year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centered case completely to organiz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so as to build the case library includes integrated cases, section cases and typical small cases by means of self-made, adaptation and the reference, and run though all knowledge poi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whole case teaching mode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decision-mak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the whole case teaching, increase the ability, reform, effect

互联网飞速发展、企业经营国际化、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许多新挑战,也对会计专业教学提出新挑战。如何改变会计教学中重记账轻管理,如何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是会计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也是现阶段会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沈阳工业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团队在会计专业本科生以及开设该门课程的工商管理专业、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中着力探索实施“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结合知识点建立包括综合案例、节案例和典型小案例的案例库,完全以案例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对145名学生学习过本门课程的调查表明,本门课程显著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本文对我校《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团队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成果进行总结,希望对讲授《财务报表分析》的同行以及可能使用全案例教学模式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一、案例教学方法及文献回顾

案例教学法围绕既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已经是教育领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MBA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基于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郎永峰(2016)等介绍了哈佛及其他国外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经验及其启示。罗照华(2011)、刘华(2015)、胡煜(2016)等从课程角度讨论在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已有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安排3-5个少量案例作为理论概念的补充,各案例之间缺乏联系,较少有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完全以来自于实践的真实案例贯穿全课程;部分教师引用现有案例库的教学案例,较少通过自编案例并应用自编案例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全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别于审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侧重于介绍某一领域专业技术和方法的课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课程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全案例教学模式改革,具体课程改革特色和创新体现在“全案例教学”的“全”。具体教学实践包括:

(一)选择和设计体现不同层次知识点的教学案例

本课程使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新民和钱爱民两位教授编写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该教材建立了“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战略选择――经营活动开展――财务状况质量评价――管理质量与静音该战略实施透视――发展前景预测”一体化的财务发表分析路径,强调项目质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教材共分为9章44节。课程团队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将44节教材内容按知识模块划分为32个知识点。根据各知识点课程团队设计体现各章主要知识点的综合案例,根据知识点设计体现具体知识点的节案例,为每一知识点下的二级知识点配备典型小案例。课程包括1个综合案例,20余个节案例,以及40余个典型小案例。

1.体现课程绝大多数知识点的综合案例。课程团队依托教材附录中提供的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等资料,收集了格力电器其他年份的年度报告、以及海信科龙同年度的财务报告等资料,编写了《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综合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和案例指导书。根据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综合案例中的对应资料进行分析,在绝大多数知识点的课件及讲授过程中都有涉及。综合案例的使用使课程各知识点的讲授形成内在关联。在具体知识点讲授后教师结合课上知识点讲授与分析情况布置各知识点作业。学生可以选择某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为分析对象,完成具体知识点作业。全部课程结束后,将各知识点作业进行汇总加以修改就形成了“某公司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可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依据。

2.体现节知识点的节案例。节案例设计应体现各节知识点,例如第3章“利润结构质量分析”这一知识点,课程团队开发了《广东华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在阅读案例资料后让学生分析四个方面的问题:1)该公司2005-2008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负数,简要分析原因。2)该公司2007年、2008年扭亏为盈的实质性举措是什么,对该举措进行评价。3)预测该公司2009年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是否会出现大幅增长,阐述理由。结合“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特点,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4)该公司2006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第3章“所有者权益项目构成及质量分析”这一知识点,课程团队开发了《海润光伏高派现股利分配方案》,通过案例正文提供资料,让学生思考:1)公司确定股利分配政策会考虑哪些因素?2)为什么海润光伏会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选择高派现?3)该公司选择不同股利分配方式对所有者权益及其他报表项目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节案例可以作为独立的案例课,按照案例教学的程序展开。

3.体现节知识点下二级知识点的典型小案例。典型小案例根据各节知识点下的二级知识点设计。例如在讲授“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项目质量分析”知识点的二级知识点“应收账款债权人的稳定程度分析”时使用“ST达尔曼三年前五大赊销客户变更频繁”这一典型小案例;在讲授“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质量分析”知识点下的“盈利性分析”二级知识点时使用“方正证券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典型小案例,加深对二级知识点的理解。典型小案例一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使用。

(二)引用案例为辅、自编案例为主的案例资源库建设

课程团队多年来从事MBA和MPAcc教学,课程团队所在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开发,包括资助教师参加MBA和MPAcc的案例教学研讨会,对自编案例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入选全国MPAcc教学案例库的案例给予奖励等。课程团队教师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全案例教学实践中历经引用案例为主、引用案例与自编案例并重、以自编教学案例为主的过程。目前课程团队已开发教学案例11个,每个案例有案例正文和案例说明书。其中《万福生科创业板造假上市第一案》等案例入选2013年全国MPAcc案例库。自编案例的开发使教师持续关注企业实践获取好的素材,使教学更接地气,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整体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全案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以及师生双向交流学习模式,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学成果显著,全案例教学某事培养了教师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每年对学校教师进行网上学生评教,评价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效果优秀。通过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小型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态度。2016年8月来自14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非常重要,18%的学生认为很重要,没有学生选择一般重要和不重要。70%以上的学生普遍认为本门课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实务,利用案例分析辅助知识点的学习,不但可以更好地领会知识点,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表列示了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各层次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评价。对于综合案例、节案例、典型小案例的教学效果评价分别为4.5分、4.49分和4.36分,介于很好和非常好之g。

四、促进全案例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财务报表分析》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和《税法与税收筹划》等会计核心课程的教学中,也可推广到管理学、市场营销等管理类、投资学等经济类以及其他与实务联系紧密的课程中。目前本门课程部分自编案例被《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审计》和《公司治理》等课程的老师使用,促进了校内其他本科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占用大量课上时间,建议课程团队可以借助公开免费使用的国家及各省的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幕课等网络资源,以及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的教学案例在本科层次教学中引入全案例教学模式,能减少课程建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案例教学改革。

[参 考 文 献]

[1]郎永峰,孙文远.研究生案例教学:美国商学院的经验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9-11

[2]罗照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选择探讨[J].财会月刊,2011(24):98-100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广告学专业 软件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ftwar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of Advertising Specialty

TONG Ruili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Advertising is a comprehensive and strong practical applied science. In software teaching of advertising specialty, not only software operation skill should be attached, but also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dopt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blen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Advertising p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teaching methods as follows, the case teaching, task driven, and project teaching, hopefu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ftware teaching of advertising specialty.

Key words advertising specialty; softwar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广告学专业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开设了大量的软件课程,比如平面广告制作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网络广告制作软件Flash、3dsMax;影视广告编辑软件Premier、After Effects等。广告学专业软件课程的目的是把广告创意通过软件技术的手段转化为可供欣赏的广告作品,实现广告创意的视觉效果。所以在软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软件教学和专业特点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讲解软件操作,而忽视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目前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专业特色弱化,教学方法单一以及与其他专业课程脱节的问题。

软件课程一般在机房上课,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讲授演示法,以教师讲、演示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教师讲授和演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软件操作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已掌握了软件的各项功能,仍不能解决实际广告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讲授法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问题的把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笔者认为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广告学专业和软件课程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制作典型的广告案例,不仅可以学习各个知识要点,还能在案例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创造出新的作品或引发新的设计思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1.1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确定案例。案例的选择除了考虑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尽量选取知名广告企业所制作的经典广告案例或者获得国内外广告大奖的广告作品,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创意、策划、文案和制作技巧,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广告制作的最新发展。案例的选择也可以在教师给定方向或指导性建议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设置。

其次,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阐明学习目标,并介绍实施案例必备的知识。在制作实例时,如果有多种操作方法,要尽量多介绍几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拘一格、多角度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多分析或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经典实例,思考它们是如何创意的、采用哪些软件功能进行制作的。

然后,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完成对所选案例的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评价。

1.2 教学实例

利用Photoshop软件制作房地产杂志广告。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案例作品,并分析作品的主题、艺术表现、版面编排等广告设计必备知识。比如本实例作品的主题是表现房产的高贵与典雅,以简洁清晰的图形,蓝灰色调为主,给人以高品质的视觉感受,文字采用居中对齐的编排方式,体现出一种欧式典雅的风格等。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有些制作效果,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出来,但对于部分效果的制作可能存在的困难,教师应适时引出新知识,并讲解。比如本实例的背景中星光的制作,学生会遇到困难,因为画笔工具的使用还没有学习过。教师在讲授画笔工具时,要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在今后的作品制作中,类似的效果可以使用画笔工具来完成,做到举一反三。

然后,提供案例制作所需要的素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获得的新知识,完成案例的制作。最后,师生共同评价作品。采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主题表现、画面美感、工具使用、图像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经过教学实践,把教学内容融入广告案例的设计与制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把教学内容隐含在具体的任务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多用于操作性知识的教学。教师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方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性。先设定一定的问题导出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任务。

2.1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定。在任务设定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学生兴趣点以及工具的实际应用环境等。并且任务应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而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完成任务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增强学生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此外,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但要把握好分寸,点到为止。任务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请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

2.2 教学案例

教师提出任务,运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国庆节的广告条。教师首先指明设计思路,以大量的气球图案作为背景,动画的效果是气球慢慢升起,并左右慢慢摇摆。画面上还有一些五角星图案和文字“祝你国庆节快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图像效果。任务提出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绘制气球和五角星图案,输入文字,并创建气球慢慢升起和摇摆的动画效果。经过分析知道已学过图形的绘制和变换、文字的添加及编辑。可是怎么使气球动起来呢?这时就可以引出新知识点:要想实现动画效果就要先学习创建补间动画,如果要使部分气球按照不规则路线运动,还需要学习引导层动画。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可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然后教师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上机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如果是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统一讲授,但是教师不应当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大体思路,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

任务完成后,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反思各自作品的优缺点,通过这种协作和交流,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知识。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广告软件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和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真实的或创设模拟的项目情境,根据项目需求来拟定教学任务,并安排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带着设计项目进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对软件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1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设定项目。设置的项目有时会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可以是真实的企业广告项目,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校企合作。也可以是一些广告大赛中提供的项目,比较有影响力的广告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元素大赛、金犊奖、金铅笔奖等。

其次,制定计划。教师对项目进行分析,使学生准确把握设计项目的意图、完成项目的任务、学习的新知识。学生分组,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再次,实施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开展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合作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按照教师认可的实施计划和已确立的工作步骤、程序开展工作。

最后,项目成果评价与应用。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先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应指出作品的评价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色和优点。最后教师对各个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时,除了肯定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应该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修改建议。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设计作品。把每个小组完成的优秀项目成果应用于实践中。

3.2 教学案例

影视广告编辑软件Premier的教学和广告大赛结合起来。运用项目教学法,把整个软件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影视广告比赛作品的制作中。

首先,学生分组,对广告大赛的策略单仔细研究,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项目。

其次,收集材料,前期调研,运用头脑风暴的思维方法,进行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写出文字稿本和分镜头脚本,由老师指导修改,并进行影视广告的拍摄。以上这些工作都是在课下完成的,因为课上是软件学习的时间。学生把视频画面拍摄完成以后,就进入了后期编辑的阶段,软件的学习也就开始了。教师讲解视频的采集方法,学生把拍摄的视频导入到计算机中。教师依次讲解素材的管理、装配和编辑、特效使用、音频编辑、字幕编辑、作品的输出等模块。在每个模块讲解后学生的练习素材就是拍摄的参赛视频。整个软件的教学内容学习完了,学生的参赛广告作品也就制作完成了。这个项目的完成综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既有广告学专业的理论课程知识,又有新学习的软件知识,实现了课程之间的融合和综合运用。

然后,进行作品的评价。各小组先展示自己的作品,从创意、画面、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作品。把修改好的影视广告作品提交给广告大赛组委会。

项目教学法在增加学生实战经验的同时,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能获取更多的设计想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软件教学课堂的互动气氛,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各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一节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因此以上所讲的教学方法是指以该种教学方法为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交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广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广告教学密切联系专业特点,培养出具有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露茵.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 花.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 高丽丽.改进的案例教学法在Authorware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计算机,2011.11.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3篇

相关热搜: 广告学  广告学教学  广告学专业

现代社会中,广告充斥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带给人们异常丰富的各类信息,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系统,直达心灵深处。但广告学毕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等特点。如何讲好这门课,使学生掌握理论,又能灵活应用于实践,这是每个广告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总结讲授广告学多年的经验,谈几点心得。

―、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丰富的综合知识

众所周知,广告学是在许多边缘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现象一信息传播现象,广告的本质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传达。传达信息是广告的基本功能,广告的本质功能是促进销售。用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的话说:我们的目的是销售,否则便不是做广告。现代广告业的任务要求广告不仅应该有效地促进销售,还应该在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门充满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核心部分属于经济科学,同时又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传播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涉及绘画、摄影、书法、音乐、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在广告制作中还要具体运用到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原理。作为一名讲授广告学的老师,如果不能掌握广告学核心理论,并积极拓展知识面,如果不能熟知传播学和市场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同时涉猎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那么如何能为讲好广告学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能切实地讲好这门课程呢?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使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市面上广告学教材很多,但是良莠不齐。作为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讲授,所讲授内容应具备相应的针对性。为此,笔者在选择教材时博采众长,并没有完全拘泥于一本书的内容。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理论能应用于实践;案例的讲解又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播放广告录像的同时进行评析,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广告作品。

目前广告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在讲授广告学这门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讲授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的把握更为准确。但是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利用传统经典案例教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及时从当前社会中发现新的典型案例。例如,广告创作一直是广告学课程中必讲的一个内容。在广告文案一章内容中,根据诉求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广告文体划分为三种:理性型、情感型和情理交融型。理性型广告文案又分为陈述体、说明体、论说体和证明体等几种类型。讲到陈述体广告文案时,不能不讲到一些广告大师的力作,如美国著名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的最值得称道的得意之作一《穿“哈特威”衬衫的男人》。它的神奇主要在于曾在市场上取得了神奇效果。究其原因,除了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戴黑眼罩的男人”为主要视觉要素的画面设计的创意外,朴实无华的文案,中肯、具体、实在、令人信赖的风格则是这则广告出奇制胜的关键。它可以称得上陈述体广告文案的上乘之作。笔者在对这则文案的标题到内容进行详细评析后,同时对当前我国本土文化滋养起来的优秀广告文案进行评析。其中之一是笔者介绍给学生“南京清水马蹄罐头广告”,它的标题:自然与新鲜正是你所需要的清水马蹄罐头。正文:这种食品罐头在国内生产的厂家还有不少,但南京市罐头食品厂生产的产品是你最好的选择。标题直接、醒目,内容诚恳、自信。正文上方马蹄状的罐头正敞着口,里面是鲜粼粼的清水马蹄,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

在广告策划和创意这一章节的讲授中,笔者除了对广告策划和创意的概念、内涵、特点、分类及实质进行详细剖析外,还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经典的中外平面广告供学生赏析。安排一至二次的录像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中外广告影视作品。例如:在介绍广告创意的发散思维法时,介绍的是国外一个Gale-rias百货商店的服装电视广告:左边是一群男女一个紧跟一个乘自动护梯上楼,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裸背,右边是他们从护梯下楼,这时他们已经穿上了各式各样、别致考究的服装。广告以“来,穿上衣服”的化外音结束。这则广告用裸体来映衬服装,巧妙的发散思维、杰出的创意,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们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言而喻,以上这些必须依赖多媒体教学来实现。电脑、放音机、功放、投影仪、Powerpoint、图片浏览器等硬软件的配备在广告学这门感性课程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将平时收集来的各种平面广告,如报纸广告、杂志广告以及DM广告展示给学生看;将一些包装广告、礼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实体广告也带人课堂,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认识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广告学案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广泛收集资料,把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售点等各种传媒以及编辑成册的书中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拷贝、剪贴分类汇总,建立起丰富翔实的广告学案例库;

其次,结合教学内容,精选案例。精选的原则在于第一要'典型,正面反面的例子都进行相应收集;第二要精练;再就是要新颖别致。

再次,围绕教学内容,介绍案例。结合所讲授内容,进行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介绍,一方面可以使讲课重点突出,另一方面使讲课更加生动形象。

特别强调的是: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应该时刻注意广告活动实务。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广告实践中抽象、概括和归纳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广告理论。同时,在广告学的研究上,做到既弘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广告表现手法和技巧,又能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

三、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主动动手的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不能只说在口头上,还要应用于实践中。

1.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讲授中,笔者会就某一个广告学的概念、内涵提起学生思考,使之加深对广告学概念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所授内容,给学生展示相应的案例。在笔者对案例进行评析前,通常都会先就这个案例对学生作出如下的一些提问:这个广告是实体广告还是观念广告?广告诉求点是什么?创意是否精彩,如果是,精彩在哪里?反之,失误在哪里?如果让之进行创作,又会如何进行创意?⋯⋯恰如其分的提问,就如溯水寻源一样,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

    2.组织积极的讨论与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讲授了相应的内容后,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等教师安排,学生们都会主动要求布置相应的练习。例如笔者总要在学期中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具有一定限制条件的平面广告设计以及相应的论文写作,学生表现都非常积极。通过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同时运用一些如Photoshop7.0、3D技术、画图工具等对创意进行较好表现效果比较理想,有一些广告作品经笔者推荐还被一些广告公司采纳,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笔者未尝不是一种可以称道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良好的教学模式。

四、针对不同学生,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笔者所教过的学生中,有学市场营销的,有学管理学的,有学成本会计的,有学计算机的,还有学公共关系的……他们中有成人学生,也有的是正规大学生;有的是作为选修进行学习,有的是必修课。无论怎样,笔者在教学中总会根据他们专业方向的不同,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讲授,努力作到重点突出,结合所学专业,结合所从事工作案例生动,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营销的学生,侧重讲营销方面的知识;对计算机的学生,侧重介绍如何把好的广告创意用计算机的各种软件更好地表现出来。每一次备课,都添加新的内容,注意添加新的知识,可谓教学同步。

五、注意采集信息,使讲课贴近生活

在广告学的讲授中,注意采集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广告作品,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将同时代的一些响亮的产品口号脱口而出,让学生感觉亲切,让课堂感觉到轻松,不可谓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4篇

12月4日由土豆网主办的“2009土豆网视频营销颁奖盛典”在北京极富文艺气质的竞园举行。 陈刚、黄升民、孙全胜、罗文杲等业内营销专家,诺基亚、飞利浦、三星、惠普、联想、宝洁、百事可乐、百威、娃哈哈、蒙牛、康师傅、中国电信等数百家知名品牌公司高层和企业代表悉数到场共聚一堂,就2009年视频广告领域涌现出的创新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和分享,并深入探讨了视频广告所显现出的专业化和娱乐性趋势。同时,大会主办方公布了代表中国视频广告最高水平的34个品牌案例奖。其中,诺基亚凭借“互联网百万富翁”整合营销项目从159个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问鼎“2009土豆网视频营销年度大奖”,盛况堪比网络视频界的“奥斯卡”。

土豆网创始人及CEO王微表示: 在以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主流化的今天,视频媒体凭借以原创内容为代表的精彩创意准确锁定了上升消费人群的价值取向,与电视广告进行着有效互补,彰显了自身独特的营销价值。土豆网本次举办的营销盛典将秉承记录辉煌、分享荣耀和促进共同成长的宗旨,不仅仅作为中国视频行业的第一届奥斯卡出现,同时它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走向也将具有指引性的意义。

2009土豆网视频营销盛典奖项围绕“四大标准”、“六大维度”展开。所谓“四大标准”:目标消费群的把握以及整体投放策略的制定、在传播和创意面运用网络视频的整合程度、投放活动的创意性和独特性以及包括品牌整体曝光量、用户互动性、整体广告受关注度、与内容结合度、产品兴趣等5项预设目标在内的营销效果。而结合中国视频广告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土豆网更是史无前例地提炼出“病毒传播类”、“剧情互动类”、“创新投放类”、“娱乐选秀类”、“转播报道类 ”、“征集互动类”等视频营销的六大维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数百个重点案例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层层筛选。

2009年,视频广告的热潮席卷全球。在国外,可口可乐、帝亚吉欧和联合利华等大公司都加入到了网络视频营销阵营中。在中国,视频广告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营销平台,鞋服、饮料、化妆品、IT、通信、汽车、快消品等众多行业领导品牌纷纷加入到视频广告阵营。作为中国最早和最大的视频网站,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土豆网已与国内外200多家一线品牌成功结盟,脍炙人口的经典案例层出不穷,创意使得土豆一直散发着其他不可替代的特殊魅力。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表示,未来三四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内有望达到10至15亿美元的规模,视频广告已经驶入成长快车道。以目前的观察来看,土豆网视频广告营收成几何倍数增长,合作伙伴和大客户数量同比例大幅增长,可以预见明年将正式进入冲刺盈利的阶段。而2010年,以土豆网为代表的网络视频行业,也必将史无前例地成为传媒行业不可替代的先锋部队。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5篇

近日,因在汽车广告中肆意篡改领袖形象,法国雪铁龙遭到了国人及众华侨的抗议和谴责;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森马因时尚服饰广告被指无社会责任心,而成为众矢之的,险些葬身于广告;就连IT巨头――英特尔的一则产品广告也被指传达了“奴役黑人”的联想,而遭到公众的指责……

广告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最便捷的桥梁,是众多厂商经常采用的产品推广方式,这一点是人人共知,无需过多分析说明的。但同时,广告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使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广告就变身成了企业的“命门”。在广告行为中,原本广告主――企业――是完全的主动者,为什么会在广告投放后陷身于被动之中呢?接下来,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发生的各类广告风波吧。

第一类:不良形象广告

除前文提到的“雪铁龙恶意篡改领袖形象”案与英特尔“奴役黑人”广告风波外,最近几年出现的各类不良形象广告风波也是屡见不鲜。

2005年,麦当劳因“中国消费者下跪”广告,遭受了国人的指责与反对,一时间企业声誉严重受损;2005年耐克的最新篮球鞋广告片“恐惧斗室”广受争议,最终被广电总局叫停;2003年,因在汽车广告中出现了“石狮礼让”的画面,丰田被指有辱中华民族尊严;与此案如出一辙,2004年的立邦漆“盘龙滑落”广告,也受到了国人的指责与抗议。

原因分析:

第一类,有损民族传统形象型。耐克篮球鞋“恐惧斗室”、丰田霸道“石狮礼让”与立邦漆“盘龙滑落”三广告风波,均是因为其各自的广告创意严重有损中华民族的传统形象,所以深受国人的指责与抗议,正因为这一点引起广告风波。第二类,不良广告印象与广告联想型。英特尔“奴役黑人”广告风波就是这一类的典型,因为在这一广告中,广大受众通过英特尔产品的广告画图,可以联想到“白人奴役黑人”的美国早期时代的社会顽疾,所以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与质疑。第三类,不严肃的恶搞型。虽然时下在网络与广告创意方面,各类型的恶搞可谓很时尚,但雪铁龙广告对中国领导人的恶搞,确实有些令人失望,至少对于华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规避策略:

首先,要全面了解主要目标受众群体的传统文化背景,这一点对于众多跨国品牌来说意义非同一般,耐克篮球鞋“恐惧斗室”、丰田霸道“石狮礼让”与立邦漆“盘龙滑落”三广告风波,均是由于广告创意严重有损中国民族传统形象所造成的,要避免这类风波的再次发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是前提条件。其次,广告创意与展现形式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正面的承受力,在广告中创意是必要的,但其展现形式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正面的承受力,正因为这一方面的不足,英特尔、雪铁龙两广告才遭到了质疑与反对。最后,有关广告主管部门,要加强事先的监管力度,以最大可能确保广告投放后的被认可度。

第二类:虚假误导广告

因近年来,化妆品、保健品、药品及建材等众多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各类虚假误导型广告真可谓是频频涌现。

在这一类广告事件中,欧典地板与宝洁SK-Ⅱ可以称之为“典范”了!“欧典,真的很德国”可以说是欧典地板自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在2003年欧典的好梦最终被叫醒,在央视的“3・15”晚会上,被指其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在国内也多是贴牌生产,欧典大厦一夜之间风雨飘摇,金字品牌轰然倒塌。2005年3月7日,江西消费者吕萍以相信SK-II“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结果使用后却出现皮肤瘙痒和部分灼痛,为此向法院提讼,“28天、47%”,如此精确的数字如何得来?宝洁SK-Ⅱ广告危机全面爆发。

以上两大经典案例只不过是近几年虚假误导广告的一个缩影,并非仅仅是个案。2004年,金龙鱼的“1:1:1”调和油广告遭到了众多媒体与专家的质疑。近几年来,铺天盖地的诺亚舟学习机广告中相继出现了明星陈鲁豫的身影和几位自称高考状元的学生的形象,采取“明星加状元”的宣传模式宣扬诺亚舟学习机的效果如何之好,由于其过分对产品效果进行扩大,2007年9月25日,上海市工商部门将此案认定为典型虚假广告案。

原因分析:

相对来说,虚假误导型广告风波的形成原因比较简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所在行业竞争过度,厂商想借助于虚假的效果误导来展现产品在性能方面的差异性;第二、借助名人效应与强势广告媒体等方式,通过广大受众的高认可度,过分夸大产品的效果与性能,以增加产品销售量,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

规避策略:

第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广告观。归根到底,虚假误导广告的根源在于广告主对产品广告的过度依赖。只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对广告作用的认识,才会从根本上杜绝虚假误导广告的出现。第二、广大消费者要增加产品购买的理性程度。之所以各类虚假误导广告盛行,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购买时的不理性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过分相信广告效果,成了虚假误导广告的“温床”。第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虚假误导广告的打击力度,以最大可能消除这一不良广告行为。

第三类:名人问题广告

其实,近几年发生的诸多名人广告风波均是源自于虚假误导,可以归入上一类,但是由于名人问题广告的集中性,笔者还是将其单独列出,以表现出问题的全面性。

在上文提到的“SK-Ⅱ事件”中,原告吕萍曾表示:“我希望刘嘉玲在3・15之际就SK-Ⅱ虚假广告致歉,刘嘉玲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由此足以看出名人问题广告的直接性,在名人推介背后则是虚假不实的产品性能,这就是“名人误导型”广告风波的根本所在。从2006年的刘嘉玲“SK-Ⅱ”事件到2007年发生的郭德纲“藏秘排油茶”代言风波,从唐国强、解晓东的北京新兴医院诚信案到“巩俐阿姨”盖中盖风波,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名人问题广告真可谓是数不胜数。

原因分析:

从化妆品、楼盘、汽车、手机、饮料、皮包、服装、药品、食品,几乎各类商品都在找明星进行宣传。明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代言某一产品,消费者就不自觉地把对明星的仰慕转移到商品上,很大程度上引领消费趋向。企业正是看中了明星的名人广告效应,明星代言给商家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一时间销售量大幅攀升;水涨船高。对于明星来说,在盗版光碟肆虐、电影电视市场连续低迷的行情下,拍电影、出唱片都只是赢得知名度的初级手段,而给商家代言广告的利润回报已远远高于其正业。从影星到歌星,再到体育明星……代言人群体不断膨胀,明星广告愈演愈烈。由此引发人们对明星代言的广告产品投诉量呈日渐上升的趋势。

除了对广大消费者的误导外,部分名人广告还存在很多不良后果:由于通过广告形式,企业的产品乃至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与代言名人具有了一定的绑定效果,这从产品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好的,但部分名星的行为与意外却会波及企业与产品。典型的例子有赵薇的军旗服事件及因此引起的“长沙遭泼粪”,让夏新手机赶紧把成都市内有赵薇形象的广告全都撤走;毛宁的同性恋事件则让浙江的开尔服饰,将一切赞助及广告活动叫停,已运到终端的促销宣传单也紧急召回,损失可谓惨重;高峰的突然去世,让浩男西服有苦难言。对于用体育明星进行产品广告的企业来说,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明星体育成绩给产品销售带来的意外波动。

规避策略:

第一、通过法律手段来对名人广告进行规范与约束,现阶段问题名人广告数不胜数,只有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规范,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第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形成名人广告问责制度,用广告后果因素来影响与改变名人的本职职业生涯,会对众明星形成强大的约束力;第三、形成强大的名人声誉监督氛围,用声誉力量来督促名人的广告行为。

第四类:社会责任风波

社会责任与广告,本是企业经营中的两个相关概念,但有时也会因为社会责任使得企业深陷广告风波之中,2007年发生的森马广告风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7年夏,森马推出了“全球变暖”篇广告中,画面上,一名年轻人戴着耳机享受音乐,“我管不了全球变暖”的广告词占据了显眼的位置。此广告在腾讯网刚刚不久,便因为其广告词内容体现出的对环保的漠视而遭到网民的炮轰。因为这一广告,森马一时间深陷社会责任广告风波之中。

原因分析:

客观地说,2007年发生的森马广告风波目前只是社会责任广告风波仅有的个案,但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责任因素在广告中不可忽视。就这一案例形成的原因来看,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真实心理需求与广告接受度,而一味强调衣饰的个性因素。

规避策略:

在广告创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广告接受度,避免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负面形象。

第五类:挑战型广告

从表面看上去,“挑战型广告风波”的概念比较生硬,但此类风波已经在国内发生过,并且涉及面非常广,同时其影响后果也很大,因此有必要提及。

说到挑战型广告风波,农夫山泉借央视广告平台发起的“矿泉水、纯净水健康之争”可谓是国内这类广告事件的开山鼻祖了。1999年6月,农夫山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衬衣篇广告说:“受过污染的水,虽然可以提纯净化,但水质已发生根本变化,就如白衬衣弄脏后,再怎么洗也很难恢复原状。”广告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同时挑起了天然水与纯净水的争论。娃哈哈、乐百乐等众多瓶装水厂商对农夫山泉进行了报复性行动。

继农夫山泉之后,非油炸方便面的先行者――五谷道场也推出了自己的行业挑战型广告,于2005年11月开始在央视以陈宝国为品牌代言人的“拒绝油炸”广告,开启轰炸全国方便面市场的战局,国内众多油炸方便面巨头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2007年底,这一类型风波又险些在家电领域出现,新飞借“杀菌冰箱”的标准推出来宣传自己的新品,这一行为无疑也刺痛了广大国内冰箱厂商的神经?

原因分析:

五谷道场与农夫山泉两品牌的挑战型广告风波如出一辙,均源于对竞争产品的“树敌”,而强调旗下产品的新特征。五谷道场的“拒绝油炸”广告,旨在表达自己的“非油炸”身份;农夫山泉则在强化自己的营养型“矿泉水”优势。两品牌如此极端、对立的广告方式,必然会遭到众多竞争对手的反击。

规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