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患者坠床 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手术室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4-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中国医院协会所提出的“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的8项目标中,就有6项目标与护理工作直接相关,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1]。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强等特点[2],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1例手术室患者坠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护理对策,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1岁5月,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011-5-19在手术室准备手术时不慎从手术台上坠落到地,当时可见前额部肿胀、青紫,哭闹不止,无呕吐,瞳孔无改变,经医生检查全身无骨折及其他脏器损伤,随后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嵌顿松解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瞳孔等大等圆,直到2011-5-26出院,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沟通不到位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护士未向医师及其他人员作任何交待,把患儿一人放在手术台上,就去作自己的护理工作,与此同时各类医师也在做自己的本质工作,二者未互相了解,互相配合。

2.2 护士操作流程错误 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未及时做好术前准备,等到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后,才去准备相应的药物,用物,造成患儿无人陪护。

2.3 手术室护士人员配置不够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1台手术仅有1名护士。

2.4 护士责任心不强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注意力不集中,对护理工作随心所欲。

2.5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不强 一方面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安全和法律问题。另一方面护理管理者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6 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无预见性 手术患儿进入手术室无任何保护措施,就将患儿放在了手术床上,从思想上就没认识到患儿会从床上摔下。

3 对策

3.1 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 有研究报道,美国JACHO收集1995-2004年2966个预警事件中,沟通不足是所有严重差错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2005年的582个预警事件中,沟通不足再次列在第一位[3]。在临床工作中医护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体,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双方应互相沟通,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在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达成一致,可以减少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沟通意识,并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学习。

3.2 严格按护理工作流程操作 作为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应立即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药品、器械、仪表和各种设备,做到心中有数。手术患者一进入手术室,要采取保护措施,保证至少一名工作人员守护患者,如为小儿、昏迷、麻醉病人必须妥善固定,防止患者坠床或发生其他意外。

3.3 合理配置手术室护士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根据我国卫生部1978年关于《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3∶1。护理管理者应当结合实际为手术室配置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每台手术至少需一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及外勤人员等。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证,有一年以上手术室科室工作经验,工作踏实,具有主动服务意识及团队精神。

3.4 提高护士责任心 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如果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掉以轻心,马虎从事,随心所欲,会给手术患者带来致命的威胁,给手术室造成重大损失。对于不负责任的护士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其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3.5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护理管理者针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要召集人员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对大家容易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必要时给予全院通报和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3.6 增强法制观念 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增加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从而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又保护了自己。

3.7 重视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因素,都可能构成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随时都存在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压疮、坠床、摔伤、自杀等,护士必须对你所管理的病人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找出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结果

我院通过对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护士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三基三严、安全知识等的教育和培训,其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严格按护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手术室近期来无一例此类事故发生,大大提高效率,避免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分析;管理措施

手术室在医院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主要为患者提供抢救,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场所[1],也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它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无论是对于医院而言还是对于患者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护工作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其操作流程也相当的复杂,而且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非常广,导致在对其进行具体的管理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工作难度,这样就加重了安全问题的出现[3]。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问题不单单会对临床患者造成影响,而且也会为医院的长远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要加以管理,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在本研究中,我院为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也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特对我院在2011年到2013年所出现的手术室风险事故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一共出现了60例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7,女性患者23例。主要的安全事件包括有四个方面,①对手术人员的安排和为患者安排的手术时间相重叠,对于手术当中所要用到的器械、敷料、药品和血液等准备的不够充分,保管的不够妥当,以至于出现了安全事故;②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压伤和灼伤等安全问题;③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管道断裂、管道脱落或者管道重叠等安全问题;④在手术室护理当中因为与患者交接不清或院内感染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手术室护理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因为医护人员工作的粗心大意所导致的安全事件最多也最为严重。除此之外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护理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也导致一些安全事故放生。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当前有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中等专业护理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来说,其学历较低,业务知识理论掌握的不熟练,知识面范围不宽,实际操作能力不熟练,不具备必要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手术室的常规护理而言,一般都是机械性的操作,按部就班。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差错护理而引发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此外,因为手术室科室是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之一,由于护理人员对于我国的医疗事故相关的处理条例认识不足,存在法律知识不清的情况,所以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知识来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也不能通过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没有做到按照护理的常规进行操作,也不能准确的按照医嘱进行发药,有时候甚至会发错药,打错针,这些现象都可能会引起病人及其病人家属的不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不必要的纠纷。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当中,很多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病人家属沟通不良的情况。如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和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在沟通上面存在着误解,或者护理人员没有耐心的对患者讲述病情,在回答的时候态度不好,而且不能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和及时的回复患者都可能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上升,最终引发医疗纠纷。

3.2 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措施研究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并且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考核。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护理人员,在对其专业技术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有目的地对其操作进行指导。而且年轻的护士或者实习护士需要安排资格老的护士进行带教,可以安排其每周都进行一次必要的业务学习,从而提高其临床的操作水平。护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必要的法律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护士养成必要的责任感,必须让护士了解在护理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应对措施,使护士不断地提升自身各种能力。需要组织手术室护理的护理人员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来真实地体验患者的心理,从而达到理解患者的目的,这有助于建立起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落实相关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院需要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可以成立护理风险防控小组,要倡导安全护理,在科内形成一种安全护理的氛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面进行考虑。而且每月需要召开安全护理分析会,对本月内所出现各种安全风险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提出预防办法。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要想保证手术室护理的安全,就需要强化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更新,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要定期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统计,针对高危的因素进行措施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降低手术室的风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玲琳,姚冬利.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护理研究,2012,01(36):114-115.

[2]鲁海蜃,胡丽君.手术室应用医用瓶装气体的风险评估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12,15,(11):698-699.

[3]陈灵,张婉婷.手术室药品管理与风险防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10(05):64.

作者简介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防范;医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R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21-01

1 正确认识医患关系

社会医患矛盾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和医疗改革的推进,我国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医疗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同时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医疗结果期望值增高,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经济对医疗行业的冲击;在关于医疗纠纷的报道中,舆论和媒体的报道偏重于患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公众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产生的信任危机以及消极负面情绪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事件逐年增多。

2 导致手术室医患纠纷原因

2.1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

个别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消极,被动,责任感不强,未完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不能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意。

2.2法律知识淡薄,未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侵权诉讼的增加,使手术护理记录单成为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依据。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准确,术前访视和准备工作不到位,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甚至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在治疗和护理中产生医疗差错,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就将导致纠纷的发生。[1]

2.3语言行为不规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

手术室工作繁忙,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时间较少,加之患者对手术室环境陌生,恐惧与不适感极易使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和不信任感。少数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不分场合和同事说笑,对患者冷漠,指责,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一旦病情有变化,患者和家属就认为是医生和护士造成的,从而引起纠纷的发生。

2.4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与经验不足,术中负损伤的发生。

手术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损伤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因护理措施不当,不到位或不及时而导致术中负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常见的负损伤有:(1)神经肌肉损伤(2)皮肤压疮(3)灼伤(4)坠床(5)感染。

3 防范医患纠纷的措施

3.1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3.1.1手术室护士应严格要求自身的护理行为与形象,行为应符合护理规范要求,如自身形象应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衣帽整洁符合手术室环境要求,手术中不谈论和手术无关的事,不窃窃私语讨论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当患者进入手术间时,通过亲切的问候,简短的、友好的交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放心。

3.1.2护士要熟悉患者、了解病情,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待清楚术前的注意事项及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怎样配合、术后怎样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并介绍术前、术中、术后有可能发生和注意的事情,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性,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预防方法,使不属于医护人员技术原因所造成的纠纷得到了解决。

3.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

3.2.1术前按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充分准备。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断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是正常护理工作的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是护理行为的可靠保证。要求护士要做到十防[2]:一防止接错病人或弄错手术部位。

二防止摔伤或压伤病人。

三防止器械不足延误手术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

四防止用错药。

五防止异物遗留在伤口或体腔。

六防止烫伤或灼伤病人。

七预防院内感染。

八防止输错血。

九预防褥疮。

十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

3.2.2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3.2.3手术室的设施、物品、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必须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施、器械、物品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决定着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术后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2.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七对”是护理工作基本的核心制度。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从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科室,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从病人,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并且将查对结果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的书写。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力度,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降低护患纠纷。

3.3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纠纷

3.3.1医患之间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尊严和人格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尊重患者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有效地避免有意或无意的侵权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3.3.2建立及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防止发生产生法律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应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等,坦诚与病人沟通,并注意换位思考,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为手术病人提供高质量的身心护理,获得病人的理解与支持,减少法律纠纷的产生。

3.4严格管理医疗相关的证件

包括手术同意书,手术期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单,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历记录单,特殊耗材的使用登记单。对各种文字性的资料要求书写时字迹要清晰,不得涂改、缩写、简写,记录要全面真实,准确无误,规范合理,由专人保管,便于核查。同时护士也应明确,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如果护士明确按照规定实行各项护理操作,但没有详细记录,一旦产生法律问题,便没有确凿的证据为自己辩解。

3.5加强安全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学习

3.5.1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增强责任感,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5.2强化法制观念。作为护士应强化法制观念,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掌握其内容及要求,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并将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依法从事护理服务,准确履行护士职责。

3.5.3规范护理行为。护士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及所在工作单位的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要求,并不断学习,以掌握最新的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法律纠纷的发生。

3.5.4选择安全的工作环境。安全而有保障的手术环境是达到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应根据手术的大小安排相应数量及资格的护士,有正规的法令、政策和操作规程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仪器设备良好,为护士提供介绍继续教育机会,能够掌握新技术,新仪器的操作,并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手术室护理标准及要求。

3.5.5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经常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方法。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必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严格管理医疗相关的证件,加强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用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提高患者及社会的满意度,从而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红.分析门诊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3):2202.

[2]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手术室安全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79-280.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4篇

为了保证手术治疗和护理安全,防范手术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有关的诊疗护理常规,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医疗责任罪的内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使自己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律意识上不断增强,从而充分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并经常检查落实情况,把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关,培养手术室护士的“慎独”修养,工作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大意就会造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手术室护士在接送患者、术中护理、访视患者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及治疗护理的问题有告知的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注意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隐私,更不能恶意传播。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是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3手术室查对的法律问题

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核心工作制度之一,包括患者查对、手术部位查对、物品器械查对、输血输液查对。手术室护士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医疗纠纷,如手术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前、离开手术间前由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师共同进行三方核查;器械物品由当台手术护士进行四次清点;输液应三查七对一注意;输血应三查八对等。

4手术中患者物理损伤法律问题

手术中常见的物理损伤包括:手术安置不当导致损伤、患者坠床、摔伤、气囊止血带及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导致损伤,因此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

5手术标本管理的法律问题

手术标本病检结果确定病变的性质,关系到患者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护理、预后,其留取保存送检等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术中取下的任何有价值的组织均应保留,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进行处理,未经医师许可,护士不可私自丢弃,术毕由手术护士亲自与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由医生填写检验单,送检人员核对无误后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详细交接登记双方签字。

6术中医务人员语言的法律问题

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都处于清醒状态,对手术进展情况,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交流十分关注。有些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忽视患者的状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不顺利或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讨论;有些带教老师在带学生上台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大声呵斥;有些医护人员在术中用急躁、粗暴、恶劣的态度对待患者;在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时不慎重,过于武断,这些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引起患者对手术质量和医生技术产生怀疑,一旦术后效果不好,成为患者投诉的依据[2]。因此医护人员应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提高语言的审慎性,不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证手术进程的严肃性。

7手术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

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遗漏记录已实施的护理措施;记录内容欠准确;护理记录有涂改;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符。手术护士应组织学习手术护理单的书写规范,加强理论学习,强化规范用语,应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楚工整,不得漏项、涂改、刮贴,加强与医生沟通,保证医疗护理记录一致,并由多级人员严格把关,以免由于手术护理记录的缺陷引起法律纠纷。

8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法律问题

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室布局不合理;防护意识薄弱;屏障隔离缺陷。因此手术室布局应合理,采取手术室和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及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手术所用一次性物品和无菌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用后必须毁型,做到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而导致疾病传播;加强手术污物的管理,对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手术器械、医用垃圾应严格消毒处理。

9手术中患者突然死亡的法律问题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缺陷;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7-01

手术室护理因其专业性强、操作流程相对复杂、工作流程涉及临床众多科室, 临床对手术的配合、管理难度较大,加之手术室护理人员任务重,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工作时间长,比较容易出现如下护理缺陷问题:①术前准备:错接患者,或错进手术间;手术安放有误;器械准备不全或有误。②术中:仪器使用不规范或临时故障造成烧灼伤;输血、用药有误。③术后:物品清点有误,器械、纱布遗漏于患者体内;手术护理记录未及时或与医疗记录不符;丢失病理标本、患者资料或其物品;接送患者或手术时未固定患者坠床。④手术前后由于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失当,造成患者心理负担等。⑤术后健康宣教缺乏等。手术室一旦出现上述护理缺陷问题, 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更会给医院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形成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成因分析

1.1制度管理方面的因素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增加了人员流动性。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经验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责任不清、分工不协调、工作强度大、培训制度落实不足、物品设备管理不当、手术室消毒灭菌用品存在漏洞、标本管理不善等。

1.2 护理技术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外科手术的专业化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疗法不断创新,新术式得到广泛开展,有大量高科技仪器应用到外科手术中,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如对护理人员培训制度落实不力,就会导致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技术水平低,器械设备不熟练,对护理问题的认识不够,以及业务不熟悉,和手术医生配合不够好,应变能力差等,这些都容易造成技术方面的护理缺陷。

1.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意识的提高,就诊人员增多,工作量加大,造成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工作超负荷,精神紧张,服务态度差,另外,一些刚入院的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作风不严谨,操作规程不认真,常在手术室互相说笑、嘻哈、打闹或谈论与手术无关话题,无形之中增加护理缺陷的可能性。

1.4护患沟通因素

因工作超负荷,护理工作量大,和患者接触时间短,缺乏沟通,甚至有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非常不好,回答问题刻板,生硬,冷漠,从而造成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阴影。

1.5 护理记录方面的因素

手术室中,患者情况变化不定,抢救时经常执行口头遗嘱,而抢救结束后未能及时补充,造成护理记录有一定程度的不真实性。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字迹不清,有涂改现象,而且与交班报告记录不一致,自相矛盾,签字,导致责任不清,影响其真实性。

1.6 用药方面的因素

药物更新快,通用名错综复杂,药品存放不规范,用药记录不完整,用药风险意识不足,造成用药风险增加。

2 管理对策

2.1 重视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要合理布局,区域分清,定期进行消毒,并作空气细菌培养,设施要齐全,对于特殊的手术,术前一定要核对器械和设备是否完好,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遵守无菌原则。

2.2 制定健全的手术室规章制度

手术室专业性强,护理人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定,并规范相应的操作,要做好“三查七对”,医嘱要确认无误后才可执行,手术前和术后要进行手术物品清点,术中标本要做好标记,仪器要建立档案,使用登记本。

2.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手术室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注意休息,保证充沛的精力。作风要良好,学会关心和体贴患者。

2.4 加强法律意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病历的书写要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也要根据法律规定来书写,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防止护理纠纷发生。

2.5 加强护患沟通

术前要和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爱护关心患者,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患者存在对手术的心理恐惧,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访视,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联系,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配合手术治疗。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手术室护士长应该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每天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护士的作息时间,实行洗手护士术中不换班,以免因为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加班时间可累计,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多关心护士日常生活,既要满足工作需要,又要让护士得到休息,这样才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

2.7 加强手术室护理专业课程学习

护理人员要学习手术室相关专业理论,护理管理以及消毒灭菌技术,还有手术室专科知识与技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对于新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做到得心应手,灵活应对。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

2.8 手术室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手术室要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要分开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用品要严格消毒,保持清洁干燥。

2.9妥善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室备有一张随时命的急诊手术台,急诊手术需在通知后半小时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往手术室,急诊手术较多时,要求护士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急诊手术,避免因人力的原因贻误手术时机。

2.10 严格进行清点制度,认真记录护理记录单

术前要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目,术中增加器械或者敷料,都应该清楚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上。对于轴节器械,要注意使用是否良好,关闭体腔前要再次清点所有物品,并做好记录。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的护理缺陷的形成因素,一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是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学习,三是严格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彻实杜绝了手术室的护理缺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台手术顺利完成,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廖冰野,丁丽英,谢卫珊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7. 6( 2) 42-43

[2] 白红丽.浅谈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201-202.

[3] 王群.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及防范措施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2013,04,第6 卷第4 期上128-129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11~2014.12之间我院的15名手术室医务人员,共包括医生6名,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护理人员9名,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参照相关文献及文件[3~4]自拟《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器械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认知调查表》,问卷内容共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务人员的职称、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为医疗器械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认知,共设15个条目,均为多项选择题,以完全正确统计总体正确率。

2结果

本次问卷中问题正确率最高的分别为“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设计的医疗器械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能否用于患者治疗”、“我国共将医疗器械分为几类进行管理”、“某医疗器械处于消毒灭菌的有效期但注册证已失效,是否属于合格器械”,正确率分别为93.3%(14/15)、80.0%(12/15)、73.3%(11/15)正确率最低的题目为“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正确编排方式”,仅为13.3%(2/1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医疗法律法规问题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如何在现行制度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工作中的重点[5]。手术室属于医院的特殊科室,是进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医疗活动的必要场所。而随着近年来新型手术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微创医学的高速发展,手术室治疗的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骆伟娟等人[6~7]的报道显示,手术室发生的医疗风险事件中,与器械相关的占75%以上。贺学龙等人[8~9]的调查研究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掌握程度差,百分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评价分值仅为32.4±9.6,与60分的及格分相差甚远,37名护士中仅1名及格。这些报道都充分显示了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正确率前三的题目分别为“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设计的医疗器械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能否用于患者治疗”、“我国共将医疗器械分为几类进行管理”、“某医疗器械处于消毒灭菌的有效期但注册证已失效,是否属于合格器械”,正确率分别为93.3%(14/15)、80.0%(12/15)、73.3%(11/15)正确率最低的题目为“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正确编排方式”,仅为13.3%(2/15)。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7篇

一、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众多:(1),常用的或是必要的医疗器械消菌工作不规范,直接导致患者手术伤口的感染或是针口感染发生;(2)手术医疗器械准备工作不到位或由于未能定期保养设备导致其性能不良,产生手术风险;(3)物品清点不细致,或不能够及时做好相关登记,特殊物品在手术护理记录表中未做详实记录,导致物品清点失误影响手术进程,尤其是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状况的时候,需要填充大量的纱布止血,如果不能及时做提醒记录,很容易造成纱布存留体内风险的出现;(4)其他不安全因素,如手术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错接手术患者现象、输入血型不匹配、手术护理记录单不客观、不全面等等。

二、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相关分析

(一)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护人员行为都应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这是所有医护人员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要求必须严格予以执行,要求医护人员树立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单薄造成的护理纠纷不胜枚举,成为手术室护理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同主治医师之间默契配合,共同顺利完成手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高新医疗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医疗设备或器械,需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管理操控,一旦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难以区分掌握新的手术器械,将会对整个手术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医院手术室部分护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学历较低,同时还存在着个别护理人员其专业技术未达标的现象,这就容易导致在同病患及家属的沟通工作方面不够专业,或者沟通不到位、出现表达失误等现象,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笔者发现,个别护理人员在同病患沟通上态度粗劣,不严谨,行为散漫,这些都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四)相关护理资源配备不足

医院手术室护理资源出现配置不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护理人员,特别是经验丰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匮乏,护理人员连续加班接台致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二是必要的手术护理设备出现匮乏现象,影响手术正常开展等。

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注重护理人员法制意识与责任心的增强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紧密的联系,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科学全面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坚持病患安全护理为先。医院要定期带领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开展法律培训与安全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真正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避免护患纠纷的出现。

(二)实现手术室护理服务行为的规范化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的护理人员,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技能的考核等,从而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奠定必要的基础。针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培训计划,对于经常出现的护理失误要及时预防并纠正,避免下次发生。同时,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还能够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手术通知单的信息核对到术后病患的康复记录等全过程均实现规范化护理。

(三)实现手术室各项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而言,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有相对齐备的医疗护理设备作为物质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同于寻常的护理工作,由于病患对于护理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要有相对完备先进的护理医疗设备等资源作为支撑,这也是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医院理应做好手术室护理环节各方面资源的配置工作,一方面为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配置要科学合理;再就是医疗器械资源的配置,以满足手术病患对于护理的不同要求,进一步提升护理品质。

(四)加强手术室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法律问题;安全防患

【中国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34-01

随着《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先后实行,为依法行医,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益保障。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起医患法律纠纷的因素很多,现就如何避免手术风险和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做一探讨。

1 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1 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了手术中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具有法律证据意义,在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中,医疗护理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从而造成医疗纠纷后,对医护人员自己辩论过程中的被动。因此,认真填写好手术护理记录单,必须做到内容全面,客观真实,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亲自并签全名。

1.2 接送手术病人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对手术病人的责任,从接病人开始到送回病房结束。在接病人时一定要依据手术通知单定项查对,不能接错病人。同时注意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随身的贵重物品及全身皮肤情况。对手术前病人有皮肤异常的要由手术医生或病房护士签字证明,对术前准备不充分的要及时向病房提出,否则责任由手术室承担。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2.1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止错误的手术患者和错误的手术部位。接患者时,应与病房护士进行认真核对,以主动沟通的方式确认患者,应由患者主动告知其姓名。对意识不清,智力不足,重病,幼儿等患者,可以通过家属或陪伴者确认患者。目前我院采用腕带标记核查。另外,在做任何操作前,均应反复核对患者姓名和手术部位。在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之前,要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再次核查,且也应与手术医生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

2.2 加强术中用物的管理,防止用物丢失或不完整。《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应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共同参与,在术前、术中、术后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正确及时地核对手术所有的器械,敷料,并认真确认其完整性,巡回护士及时,正确记录。有深部填塞止血时应记清楚用物数量,及时提醒手术医生取出。手术台上所有用物要求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唱点,两人确认后,由巡回护士立即记录。术中添加或减少用物时,必须两人共同清点确认,立即记录。特别是手术途中交接班时,交接人员必须共同清点,并签名确认。

2.3 严格规范的执行查对制度。往往手术中出现用错药或输错血,均是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或药品摆放错误,标志不清,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因此,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禁使用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的药品,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双人核对供血者与收血者的信息,禁止一个人同时取两份血制品,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禁止用一个注射器抽取多种药物。

2.4 术中安全正确地使用设备。科室应有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术前巡回护士先检查设备各部件并保证其正常使用,尤其是在电刀的使用过程中,正确放置电极板,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接触金属物质,而引起患者灼伤。

2.5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对一些特殊感染手术,如乙肝阳性病人、艾滋病感染者、淋病和尖锐湿疣等病人,术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决不能麻痹大意。如手术病人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病人类似感染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6 防止术后弄错、弄丢病人的病理标本。一般要求病人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交给主管医师,并将标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注意,器械护士在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师是否要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

3 更新观念、依法施护

3.1 更新观念,改变服务意识。强调护士必须转变观念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1] 。

3.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依法施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必须自觉地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执行《护理法》。《护理法》是关于护理人员的资格、权利、责任和行为规范的法律。它对护理工作有约束,监督和指导作用。因此,护士首先必须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学习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地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服务,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4 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护理行为

4.1 规范护理行为。手术室护士应严格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与自身形象,行为应符合医疗护理规范要求,手术中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对患者的病情窃窃私语,尊重患者的人格。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通过亲切的问候,简短而友好的交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患者感到安全和放心。在进行护理操作前,要向患者讲明目的及注意事项,对患者的要求要尽量满足,进行必要的解释。

4.2 实施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缺乏手术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术前、术后访视,介绍手术的环境,术前须知,患者进出手术室的过程,要求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还应介绍术前、术中、术后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特别是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性。使患者在术前对有关情况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医疗并发症有充分的

5 总结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在自己实际工作中与法律相关的潜在性问题,在维护病人权利的同时,能够懂法、守法,用法律、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以帮助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玲. 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6):184.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6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01-02

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性强[1]、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是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为此,现就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与对策做如下介绍:

1.护理风险原因

1.1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基层护理人员在当前医患关系较差、少量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的错误导向作用下,导致法

律意识缺乏,在工作中因手术护理记录不完整、说话不严谨等因素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2缺乏工作责任心。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三查七对不严格:在接手术患者的查对中,只喊床号,不喊姓名,不查对科室,致使接错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护士按常规查对床号及名字,未查对手术部位,造成错误手术;在医嘱查对中,外科医生下达的都是口头医嘱,由于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致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

1.3专业基础不扎实。一些年轻护士由于刚参加工作,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其理论及专业知识相对不熟练,技术水平不太好,没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不能及时和正确的处理或对该问题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

1.4设备准备不充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对术中仪器了解不全面,器械准备不完备,持针器、血管钳没有检查自习,有可能有吸引器通道阻塞和电刀电极固定不妥的情况发生,导致手术室无法顺利实施手术,贻误手术时机。1.5预防感染意识淡漠。由于个别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单独值班时对工作存有侥幸心理。有时会有护士接送患者时没有更换外出鞋和外出服;值夜班时护士没有戴好自罩帽子就进入无菌区进行操作;有时候会出现给患者做静脉穿刺时忘记用碘酒消毒,而错误的直接用酒精等情况的发生,这都是一些很严重的隐患。大家都知道,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高危区之一,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都必须严格进行,如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医源性感染;在大中型医院,由于手术时参观人员的过多过杂,有可能会导致消毒难以全面和严格。在操作特殊感染的手术时,如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手术,由于护士在术前检查不全面和完善,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交叉感染,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6长期超负荷工作。手术室是医院的感染高危区域,所以手术室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手术室的护士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广泛的知识储备、灵敏的思维反应、集中的注意力是对手术室。所以说手术室的护士既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又被要求体力和精力的充沛,但是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不够,再加之手术室的工作任务量非常繁重,护士长期加班加点工作,过度疲劳,容易发生差错事故,进而影响到护理的质量,降低了护理的安全系数。

1.7手术标本保管缺失。手术中取下的组织未询问医师而自行处理或丢弃,影响术后确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对策

2.1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缺编,能值夜班的护士少,而新生力量培养的年资又没有及时跟上,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手术工作量不断增加,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制定手术室青年护士培训计划,从基础抓起,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以尽快为科室培养出新一代的接班人。作为护理管理者,关键自己在管理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带小、能带差,一些重大手术要培养好接班人,以免给工作安排带来一定难度。2.2完善手术护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医学资料,具有法律效应,比如切除标本后处置的相关记录、器械数量清点的记录、消毒灭菌的记录、输血的记录、抢救的记录等。正因为这些记录的重要性,科室应建立相应的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安排。手术室护士必须注重相关证据的收集整理、加强保留和保护的措施。比如说在处理病理标本的处置时,经手的护士每个传送时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并签字确认,以便有效的防止标本丢失的发生。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平时的记录就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对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防范差错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2.3规范手术标本送检。必须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的送检原则,患者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护士都要询问医生是否应该留取标本,绝对不可自行处理或擅自丢弃。若术中要求标本做冰冻切片时,必须由专门的护士送检,在送检的过程中,每一位送检人和每一位接收标本者均应及时做好登记并签名确认;在手术过程中,常规标本由器械护士先妥善保管,待到手术后亲自交给主管医师,主管医师将标本放入容器内,密封好并贴上标签,及时填好通知单,最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交给病理科检测医师,并由其做好交接记录。对护生及进修生单独洗手时尤其注意,做好带教工作。

2.4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定期学习、考核护理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培养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内心信念和自觉性,做到高度负责。

2.5组织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年轻护士的“三基”培训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利用业务学习和晨会、护理查房等多讲、多问、多考,对不同职称和不同学历的人进行不同的培训和考核,因人施教,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实习护士,要指派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人员来进行专门的带教,要求学生在操作现场都必须有护士老师亲临指导,在手术室中一定不能由学生单独操作。

2.6增强法律意识。健全规章制度,护士长应知法、懂法、维法。并注意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如组织护士学习国家颁布的法律规范,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在执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要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条款,及时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规程: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针对各种易发生纰漏的操作薄弱环节,多多练习,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护理人员自觉自愿的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以此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2.7严格查对制度。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首先核对药名,检查药品质量、浓度、剂量和有效期限;使用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前,应核对病历,明确患者对该药是否有过敏史;用过的药瓶,应放在指定地点。

3.小结

手术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环节,只有科学预见护理风险、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并认真贯彻卫生部《手术室(部)卫生管理规范》和《手术查对制度》,是降低护理风险和差错事故,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确保手术病人的手术护理安全。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生;带教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其护理专业性强,专科操作多,工作节奏快,而护生在手术实习的时间较短,一般为4-6周,因此带教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我院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护生带教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方法

1.1选拔合格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要求带教老师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科室设带教老师4-5名,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医院定期对其进行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核。护士长负责监督教学与总体协调、定期组织交流,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意见,及时解决带教中出现的问题。

1.2熟悉期:护生到手术室时由护士长热情接待,指导更衣。介绍各位带教老师,并请其作自我介绍,尽快消除陌生感。由带教老师带教其熟悉手术室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

1.3操作期:护生进入手术室第一周跟着带教老师参加巡回工作。熟悉物品摆放位置和手术流程,掌握常规器械的名称、使用和保养方法及常用手术体位的摆放和物品清点细则等。并组织外科洗手法、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掌握穿针和传递器械的正确姿势。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操作,要先演示并详细讲解每个细节,使其理解,培养护生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让护生有机会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从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就开始[1]。带教老师还须组织护生学习一些手术相关知识,如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她们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经过一周的适应期后,护生可先跟台几天,再独立进行一些中小手术的配合,给其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老师可以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帮助分析原因并给予具体指导。

鼓励护生多提问题,每台手术后及时总结,内容包括术前物品准备是否齐全、术中的无菌操作是否规范、术中配合是否积极主动、术后整理是否到位。根据护生的能力有计划地带教,使其掌握手术室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1.4综合评定:在手术室实习结束前对护生进行综合评定。可根据平时成绩如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工作是否有主动性、协作性;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评估的能力;手术配合笔记是否按目标进行等,并结合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的分数给予综合评定。

2体会

2.1加强与护生的沟通: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多采用正面引导方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心理活动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对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及时给予肯定,对发生过错的应耐心帮助分析原因,并主动关心她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她们缓解心理压力,鼓励她们多动手、多交流,使她们顺利度过学习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期,尽快自信地进入护生角色。同时征求她们对手术室带教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带教教师对带教工作进行总结归纳,不断改进带教工作方法。

2.2增强护生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常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等因素的多种影响,带教教师应指导护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3严格带教制度,做到放手不手眼 带教教师在护生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手眼,避免因带教教师思想的麻痹而放松对护生的管理,埋下医疗安全隐患。

2.4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带教教师在护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都必须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刚刚开始,如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2]。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教会护生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常可能出现不经意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违反操作规程,护理记录不确切或不请带教教师签名,因语言或不良行为侵犯患者的生命权、知情权等涉法问题。带教教师须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为将来的护理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1篇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一共出现了60例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7,女性患者23例。主要的安全事件包括有四个方面,①对手术人员的安排和为患者安排的手术时间相重叠,对于手术当中所要用到的器械、敷料、药品和血液等准备的不够充分,保管的不够妥当,以至于出现了安全事故;②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压伤和灼伤等安全问题;③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管道断裂、管道脱落或者管道重叠等安全问题;④在手术室护理当中因为与患者交接不清或院内感染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手术室护理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因为医护人员工作的粗心大意所导致的安全事件最多也最为严重。除此之外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护理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也导致一些安全事故放生。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当前有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中等专业护理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来说,其学历较低,业务知识理论掌握的不熟练,知识面范围不宽,实际操作能力不熟练,不具备必要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手术室的常规护理而言,一般都是机械性的操作,按部就班。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差错护理而引发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此外,因为手术室科室是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之一,由于护理人员对于我国的医疗事故相关的处理条例认识不足,存在法律知识不清的情况,所以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知识来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也不能通过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没有做到按照护理的常规进行操作,也不能准确的按照医嘱进行发药,有时候甚至会发错药,打错针,这些现象都可能会引起病人及其病人家属的不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不必要的纠纷。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当中,很多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病人家属沟通不良的情况。如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和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在沟通上面存在着误解,或者护理人员没有耐心的对患者讲述病情,在回答的时候态度不好,而且不能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和及时的回复患者都可能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上升,最终引发医疗纠纷。

3.2 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措施研究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45-03

手术室是实施麻醉、开展手术、抢救治疗急诊手术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1]。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在眼科患者中,手术病例占到总病例的93.2%[2]。眼科手术具有精细、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的特点,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3],且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沟通困难、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因此,眼科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制定能有效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护理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护纠纷发生。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提出对策,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18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90例、女963例,年龄2~92岁,平均(66.1±12.3)岁。其中白内障摘除术1050例,玻璃体切除术51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外路)61例,斜视矫正术50例,抗青光眼术168例,眼外伤手术121例,其他眼科手术3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3例患者眼科手术期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期间安全事故统计结果

1853例手术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经立即维修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器械遗失2例,经重新清点查找,核对无误,未影响手术;出现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1例,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完成;出现眼心反射1例,因紧张、尿急致血压升高2例,经

对症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缝针刺伤1例,术中医护人员接手机谈话引起患者不满1例,经耐心劝解未引起纠纷;出现术后感染2例,术后患者撞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影响。见表1。

2.2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结果

回顾性分析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

2.2.1 护理人员方面 (1)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2)护理知识和技能单一。眼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眼科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多数是被动执行医嘱,科学、独立、变通处理眼科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眼科手术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其往往伴有其他合并症,或部分患者经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引起心率加快、高血压、胸闷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多种合并症的处理方式,而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因知识和技能单一而无法独立处理。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手术室护理是单纯性配合医生的工作,缺乏积极学习新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主动性,一旦需要综合处理新术式和新仪器时,往往会束手无策;(3)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多发地,且随相关法制规章的不断健全和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关注,患者的维权意识和医疗护理要求不断提高[4-6],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2.2 管理方面 (1)缺乏手术室人员间相互监督意识。手术室的各项操作均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尤其是眼科手术室,眼睛生理功能特殊,解剖复杂,需严格遵守术前术中各项操作的规范。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主导观念较强,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会威胁到护理安全。(2)后勤保障欠缺。手术室工作的联系范围较宽,需要多科室、多人员共同协调完成,尤其对于手术量大的眼科手术室,器械和布类等物品需要及时灭菌处理和补充,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虽经及时维修后没有影响手术进行,但是术前检查工作不够到位,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

2.2.3 医疗制度方面 旧有制度没有及时修订,灭菌消毒制度、手术患者接送和交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等新制度没有及时添加,使得实际护理中的一些活动缺乏有效依据,从而引发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3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规范化管理

2.3.1 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加快医疗配套改革,明确护理人员分工,重视护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综合培养护理人员反应力、眼力、体力,使护理人员从超负荷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全方位保证眼科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2)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理论、新的医疗器械以及新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7],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医疗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拓宽知识面,并积极参加各种仪器操作学习和讲座,同时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各种类型的医护知识培训和比赛,增加医护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8],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权益,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处处以护理质量为中心,时时以患者安全为己任,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在处理眼科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因基础疾病恶化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3.2 护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9]。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2.3.3 完善制度 施行眼科手术患者的视力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行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听力、运动、感觉等功能降低,连台手术时容易出现错答错应、混淆排号等情况,因此要建立和执行术前七查、十二对、三到位制度[10-12],术后患者需敷料包扎术眼,因此安全制度的建立对降低术后意外伤害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医疗法规,结合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眼科手术室运行的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洞察缺陷与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各项职责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 小结

眼科手术高、精、难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适合我院眼科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和后勤保障力度;同时完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瞿静文.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5,4(3):63-64.

[2]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 谢斌.基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57-2858.

[4]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5] 李会娟.浅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2):116-117.

[6] 赖丽君,刘荣.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47.

[7] 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1-112.

[8] 李莉燕,万明玉,肖育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5):87-88.

[9] 黄雪玲.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17-718.

[10] 曾木兰.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56-157.

[11] 唐秀花,张军红.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3):69.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质量改进;手术室管理;防范对策

手术室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术室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评估科室质量管理监控的现状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缺编,根据等级医院手术床位与护士比例为1:3,我科现有手术间七个,仅有护士17名,完成每天15~20台次的常规重大手术与急诊抢救手术,平均每台手术需要5~6h,每天护士工作长达10h左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护理过失。

1.1.2 护士“慎独”精神欠缺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大多数是一个人进行,无其他人监督,能否按照操作常规保质保量地进行工作,完全靠护士个人的约束能力与自律精神,而个别护理人员“慎独”修养不强,未能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为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1.1.3 护理基础知识 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精,由于多年来护理教育体制的滞后,导致护理人员绝大多数只受过专科教育,且大多数是自学大专,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级护理人员还未普及。低学历的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临时应对能力较差。随着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新手术的开展,医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及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业务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对一些重复杂手术心里没底,难以适应手术需要。我们是专科手术室,医生对护士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手术的机械配合,还需要懂得与专科相应的疾病理论等等。护士们的理论知识还远远达不到医生的要求。

1.1.4 重视护理记录单的记录不够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手术护理记录内容增多,且要求详细、准确、规范地记录,有些护士并未对手术记录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现象,或记录模糊不清楚,如植入性产品的名称、规格及合格证等,导致疏忽大意而留下后患。

1.1.5 法律意识淡化 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司法解释出台后,新的规则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趋增强,而护理人员的意识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举证倒置”认识不清,对由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

1.2 科室客观因素 (1)手术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手术时间长短不好把握,且经常有急诊,手术间调整变换比较频繁,手术护士对变换的病人不了解,易导致病人弄错。(2)科室多为脑内肿瘤,95%以上手术需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时间长,一般一台手术需要5~6h,有的手术甚至需要更长时间,且科室老人、小儿居多,从而增加压疮的几率。(3)进修生在科室为干活的主力,手术消毒铺单缝合大部分为进修生所做,进修生基本功比较差,操作不规范,较容易造成感染。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医德修养,培养其“慎独”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前提。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慎独”修养,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自律能力,使护理人员知道在具体工作中无论是否有人监督都要按照操作常规去工作,用制度约束自己,保证操作符合规范。每月业务学习安排一次关于护士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护士的素质,加强护士自律。

2.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 对于外科手术的发展,新仪器设备的不断出现,新手术的不断开展,这就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技能以适应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科室引进的新仪器设备,请工程师讲课,使每个护士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对于开展的新手术,请教授讲课,关于手术的入路,解剖,手术步骤等。坚持每月一次手术护理查房,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利用晨会学习手术室的基础知识,每次提问两个小问题,加深护士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从全国护师考试书上每月选40道题,让每位护士做并记住,注重从平时知识的点滴积累,以强化护士的知识。我科护士通过以下途径不断完善自己:(1)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现95%取得了大专文凭,30%又拿到了本科文凭。(2)每年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新业务、新技术。(3)资深护士人员分配一项操作技能,通过充分准备,定期全科讲授,然后由护士长进行操作技能考核。(4)利用晨会时间对前1天新开展的手术或复杂手术进行回顾性讨论,指出手术配合要点,以利下次更好地配合。(5)科室订阅了现代护理与解放军护理报刊杂志供大家阅读,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还将优秀护理论文、经验制成幻灯片,组织全科人员一同学习。

2.3 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书写护理记录单时项目应填写齐全,术语要规范,字迹清楚,数据统一,不得涂改、漏项、添加。准确记录术中止血纱布、添加的器械、银夹、钛夹等的数目;植入物标识必须贴于护理记录单上。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分别对记录单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2.4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根据科室人员紧,手术任务重的局面,今年我们又增加了3名新护士,在人员数量上有了缓解,现在新护士正在培训。了解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同时根据手术量合理调配,注意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手术排班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老少结合,使年轻护士有充分学习机会并得到锻炼,保证手术配合质量,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 建立以科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组成的护理安全监控系统。科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及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加强沟通,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为了调动全科护士的积极性,人人争做科室的主人,今年我科实行了组长负责制,即科室的各项工作分解成若干种,根据每人的能力分管一种,即感控,业务学习,教学,手术间,各种仪器,无菌辅料房,消毒房,保洁员的管理,污物间,护理文书等等的各项管理,组长对各自管理的工作定期检查,记录,并在每日晨会上将检查的结果宣布给大家,对于做的不好的及时点名,护士长对每日的常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与督促,及时对质控内容反馈和分析,督促护士完善自己的工作。通过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管理科室的工作,护士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使科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4篇

【摘要】手术室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在手术室临床带教过程中对护生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选派优秀带教老师、规范带教内容、增强护生心理应对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等几个方面谈论了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理安全;体会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缺陷、障碍、损害或死亡[1]。从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和广义的角度来讲,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也就是说护士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不良因素的损害和影响。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手段[2]。因此,高度重视在此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科在临床带教中加强对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报告如下。

1 选派优秀带教老师

1.1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带教老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对患者细心、耐心、热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其在仪表方面要稳重朴素。在工作中和蔼可亲、举止端庄,正确的引导护生,使其能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

1.2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护理带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带教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这样才能适应带教需要,才能将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护生。因此,带教教师参加各种考试、培训以及学术会议等,书写文章,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是自己拥有过硬的技术。这样在临床带教中,他们才能给护生做出更好的示范,正规的操作,从三查七对到无菌操作,每一样都不能少,必须让护生他们充分了解并学会它。

1.3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选用年资高、临床工作时间长、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为带教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会教给护生许多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将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2 规范带教内容

2.1 进行入科前培训,重视岗前教育

2.1.1 入科环境教育: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与病房完全不同,实习护生首次进入手术室通常都比较紧张而好奇。首先带教老师应向护生介绍手术室整体布局、设施,洁污流线及手术病人与工作人员出入通道的划分,使其尽快熟悉手术室的环境,消除顾虑。

2.1.2 手术室规章制度教育: 手术室有其严格的工作制度、各级人员的职责分工及各班的工作程序,通过制成流程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并强调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如物品清点制度、病人接送制度、查对制度等,帮助护生了解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2.1.3 专科技能教育: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手术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也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带教老师应结合实际通过示教讲解常见无菌技术操作,如外科洗手、穿脱手术衣、取无菌物品、术后器械的消毒灭菌要求等。要让每一位护生反复练习、强化记忆,并在工作中对其随时抽查。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是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

2.2 护理安全意识贯穿于护生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在带教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预防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老师带领护生在接病人时应认真核对病人携带的标示卡、病历、手术通知单。在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确认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3]。在手术中,增减的物品要及时点数并准确记录。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执行,采取“三项完整、双签字、一对一”的方法[4]。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前,应复诵一遍,在双方确认无误的前提下才能执行。对护生进行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培训,要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必须遵循其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科学性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5]。

2.3 加强护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临床护士,尤其临床带教老师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刑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结合发生在手术患者中的典型案例为护生进行讲解分析,加深实习护生的印象,使其感受到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肩负的重大责任,减少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所导致的护患纠纷。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法律观念,对安全护理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加强意识,依法办事,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7]。要向实习护生强调手术室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手术患者,手术室发生差错事故将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使护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2.4 重视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以及来自病人的多种微生物,受感染机会比较大。因此护生在处理这些污物时,应提醒护生戴手套操作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还有手术室的器械大多数是用戊二醛浸泡,还有的用甲醛浸泡,手术间的紫外线灯管的射线、术中拍片的的X射线等,对人体都有很大的损害,因此,护生在认真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

3 提高护生心理应对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在手术进程中存在很多未知数,所以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护生由病房转入手术室实习后,他们都存在相同问题就是心理素质低,表现为过分恐惧、紧张、胆怯,甚至有的人还出现晕针、晕血等现象。面对这一现象,带教老师要用细心了解每位护生的心理状态,因人施教,耐心地为护生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操作常规,使其逐步熟悉手术的过程和氛围,消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工作学习中的表扬和鼓励等,使其不断增强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应对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手术室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防止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发生差错从而造成事故,在其临床带教中加强贯穿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将在其脑海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为其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2] 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做法及成效[J].护理杂志,2002,19(4):65.

[3] 李菁,李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1,(14):463-464.

[4] 张红.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 2009,(01):171.

[5] 石文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患纠纷及防范[J].全科护理,2008,6(10A):2607.

[6] 张鹭.论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10):182.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医嘱;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一(20:1.0)05-67-02

医嘱是连接医生和护士最重要的纽带,及时、正确的执行并监督医嘱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手术室作为患者接受治疗的特殊场所,有大量的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何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规范护士行为,降低医患纠纷产生的风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在执行医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执行医嘱中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1)口头医嘱执行过后,不及时督促医生补充记录,造成收费项目与治疗内容记录不符;(2)个别护士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态度不认真,导致出现医嘱签字和执行时间缺失,代替签名或医嘱未执行提前签名等现象;(3)不注意把执行与自己承担的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患者治疗,造成护理差错”’;(4)“证据意识”缺失,如对术中所用医疗器材等资料不注意存档,当术后医疗纠纷发生时,使自己处于举证困难的境地。

1.2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职业素养不强

(1)对术中用药记录不重视,记录不完整。如对某些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或抢救时,护士连续、大量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药物的安剖不保存,在补记医嘱时,不能准确,完整地记录当时的用药。(2)在执行医嘱中主动性不强,只是被动地按照医生所下的医嘱去执行。

1.3护士在执行医嘱中,不能主动沟通

(1)医护人员缺乏沟通。如有的医生将术中口头医嘱回病房补记,不及时通知手术室护士签字,导致医嘱单签名和执行时间不符;部分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手术室护士在感到疑惑时不及时与医生沟通而凭自己的理解去执行。(2)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如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不注意提醒患者,使本已十分紧张的患者因突然疼痛而受刺激。

2对策

2.1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产生

(1)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联系。因此,要加强护士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在医嘱执行中用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2)明确认识“医嘱”的法律意义,加强护士对医嘱签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护士长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业务学习,早交班等,不断强化护士在执行医嘱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引导护士恰当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高度注意手术资料的规范记录和保存,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后,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及时提示医生书写医嘱内容,以适应目前法律规程中“举证责任倒置”的需要。

2.2加强管理,完善医嘱执行中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