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25:20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第1篇
我院近两年来共进行剖宫产手术3000多例,经给予心理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术前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剖宫产患者由于她们个体的素质不同,对待手术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当产妇入院后听到要做剖宫产手术时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与恐惧,表现有:①怕疼痛难忍;②怕花钱过多负担不起;③怕开腹丧失元气;④怕医生水平低,不认真;⑤怕留有后遗症;⑥怕婴儿有畸形;⑦怕腰椎麻醉致人瘫痪。于是患者总是希望有个认识的人,找技术又高、责任心又强的医生为她做手术,使其有一种安全感。故在术前访视中,要给产妇精神上以安慰。对高血压患者,要给予降压及镇静药物,以解除其不必要的顾虑与恐惧。
手术前,有针对性向产妇介绍医院有关的先进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的高超技术,可以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先进的麻醉器械、科学的麻醉技能完全避免手术时的疼痛;各种先进的急救措施和抢救手段,可使手术避免意外和后遗症的发生。这样做,能够解除手术患者的悲观、疑虑和恐惧。同时,让同病室手术后的产妇将其亲身经历对患友进行讲解和劝导,谈手术过程中的感受,谈手术前后的比较等,可使产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2 术中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多数产妇在进入手术间时,她们的恐惧感会更为剧烈,血压升高,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均十分敏感。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一言一行都应特别慎重,对术中神志清醒的产妇,护理人员要随时进行必要的安慰和劝导,不可边手术边谈论一些与手术不相关的话题,因为这样会使产妇误认为医护人员对手术不够重视而失去安全感,对配合手术的进行不顺利。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分级护理;腹腔镜术后;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97-01
手术固然重要,但术后的护理必不可少,如何把护理做得更细致到位,确保手术的整体成功,这和术后对患者的分级护理实施密切相关[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级制度是重要护理规章制度,它能对病情观察、有效及时分类、处置患者情况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指南,然而随着护理工作范围扩大,医患矛盾的加深,患者及家属法制意识的增强,分级护理的实践操作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和隐患,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地完善和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使其得到有效落实,应对腹腔镜手术后分级护理实施进行干预指导。
1 概述
1.1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是用于腹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其实质上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包括腹腔镜、能源系统、光源系统、灌流系统和成像系统[2]。在完全无痛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外科患者,只需在患者实施手术部位的四周开几个“钥匙孔”式的小孔,无需开腹即可施行精确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治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速,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涉及肝胆系统手术、脾胰疾病手术、胃肠外科手术及妇科疾病手术等等[3],由于实施两孔法创伤很小,而且手术为单刀直入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粘连机会变小,加之患者负担费用大大减少,在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受到患者欢迎,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改进创新,腹腔镜的施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1.2 分级护理概念及分类 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特级护理适用于生命垂危、病情多变,随时需要进行应急抢救的病员以及大面积灼伤,大手术后病人,24小时专人守护。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重或较大手术后病情不稳定的病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或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三级护理适于一般慢性病、轻症及各种术后恢复期病人,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者。
2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
①由于医护人员在护理级别认同上的偏差,加上医师对病情判断不准,导致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②理论与实践的脱钩。护理实践中,重视基础护理内容,忽略专科护理的指导和评价,使得一些护理计划未能完全落实到位,要么缺乏连续性,应付检查流于形式。③操作项目不明确。对于一些腹腔镜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对病情缺乏了解,观察病情不细致,多以主观判定为依据。④分级护理内容不够完善。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一些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有着较大弹性目标的制度充实到分级护理中,但实践中依然走老路,按照老一套进行,很多细则得不到落实,一些分级护理还处在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上。
3 分级护理的解决对策
①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院常态化进行分级护理制度培训与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②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③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④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⑤腹腔镜手术患者由于疾病类型所限,大多病情不属危重级别,因而重点放在二、三级护理上,实施时一级护理用红色标记,护士每隔每1小时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二级护理用黄色标记,表示病情无危险性,适于病情稳定的重症恢复期病人,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动的病人,每2小时巡视1次,并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级护理不做标记,每3小时巡视1次。根据医嘱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⑥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患者治疔与康复的关健所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当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利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受到损害,影响到患者、医院及护士三者的利益,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分级护理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分级护理工作。
4 讨论
新型的腹腔镜手术是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用电子、光学等先进设备原理来完成的手术[4],腹腔镜手术的适应人群和疾病较广泛,包括泌尿、肝胆、胃肠等等系统,患者病情千差万别,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不同,为了对不同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和照顾,需要“分级护理制度”来落实实施,由于确定护理级别的主体为医生,而实际分级的依据为病情[5],但最终的操作实施者为护士,这就为分级护理实践中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根源,基于上述问题的产生,应对腹腔镜术后患者分级护理进行干预,力图在源头、操作中使之更加完善落实,最大化地降低不利因素影响。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6]。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现代护理理念贯彻其中,使患者感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分级护理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7],并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为解决定级不准和医护沟通的问题,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而最终的护理级别由护士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8]。
综上,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核心制度之一,针对腹腔镜手术后分级护理实施中的问题,采取干预分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它能真实反映患者病情和护理要求,将分级护理制度落实到位,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病情,推动护理质量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仪.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68.
[2] 王秋韵,陈娴洁,张维.分级护理常规公示制的实践与探讨[J].上海护理,2003,3(1):42-43.
[3] Kudaiberdieva A,Kangeldieva A.Predic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outcomes in tubal infertility[J].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2005,45(5):460-461.
[4] 邵爱仙,黄丽华,胡斌春,等.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6-39.
[5] 王帮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9):111.
[6] 靳亚勋,卢国庆,赵文彬,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2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2):279.
[7] 王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7):1587-1588.
[8] 秦德芳,唐红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外科杂志,2006,7(5):34.
[9] 马玉叶,石贞仙.分级护理在综合医院临床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6(04):291-292.
[10] 戴艳萍.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8(12):144-146.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问题调查;手术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 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 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 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 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 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2] 杨婧,张莉,张金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1,4(13):978-979.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b)-015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oot cause analysis method in reducing adverse events in operation room.Methods 40 cases of the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were selected.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not used in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and it was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used in the period from Januaryto December 2016,and it was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 room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ot cause analysis.The adverse event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nursing adverse incidence rate of operation room 1.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Operation room;Nursing;Root cause analysis method;Operation room nursing adverse event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的特殊医院内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护理效果对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如手术器械数量不对、设备损坏、药液外漏、药品准备不全等)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改善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关键。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结构法问题处理法[1-3],通过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来制定解决问题的处理措施,处理问题不是单单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找出根本性的处理解决方案[4-5]。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就是找出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问题,通过根本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6]。据此,观察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我院手术室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室护理人员共40名(其中1名是男性护理工作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年龄21~46岁,平均(35.1±6.7)岁,学历分布:本科学历17名、专科学历20名、中专学历3名。所选护理人员均愿意参与本实验研究,并能够完成实验中所及项目和操作。其中2015年1~12月为没有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手术室护理干预,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手术室护理干预,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没有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根据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手术室消毒、术前访视、手术中护理、术后手术室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手术护理干预。①清楚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如手术器械数量不对、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药物器械摆放不规范、药物外漏、药品仪器标识不清等。②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用时间轴和事件流程图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描述,描述时要体现发生的相关人员、时间、地点及如何发生的,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确认,列出可能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程序、护理操作执行过程,对上述执行情况和已经建立的制定进行对照,了解符合情况,同时列出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及其他不可控因素。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相关原因,找出原因并探讨解决上述因素的方法。③确定导致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对已经收集到的相关治疗通过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环境设备等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出导致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如设备保养不到位、维修不力、工作责任心不够、不能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护理等。④根据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和修改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强化手术室安全护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知识、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班等形式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7-8]。
1.3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实验期间分别抽检400次,记录抽检中不良事件(手术器械数量不对、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药物器械摆放不规范、药物外漏、药品仪器标识不清)发生次数。评估两组实验期间的护理质量,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药品和器械四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每项质量评估总分数为100分,评估两组各项得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不良时间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6.5%,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19,P=0.0000)(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药品和机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商业企业、工厂等方面应用较多。根本原因分析法是结构化处理问题方法之一,是通过找出发生某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它不是单纯解决问题的表象,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把根本解决问题实施系统化,及早预防,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9-10]。随着医护技术及理念发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来查找医学中的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问题也逐渐有所应用。把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医学就是对产生的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方法,提高医护质量。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问题;对策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一个特殊的部门,肩负着为患者实施手术的重要使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手术的难度不断增加,手术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减少或杜绝手术护理问题的发生,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接下来对我院2000年3月到2011年12月间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1手术室护理常见问题
1.1医护言语及行为不规范通常进行手术的患者,除去一些全身麻醉的患者外,大多意识清晰,医护人员在其面前的言语和行为不规范,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
1.2护理水平不达标由于一些手术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有限,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精神和物质负担,甚至导致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
1.3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往往漫不经心或是三心二意,经常出现违反护理规范的护理行为,直接导致了各种医疗事故、护理纠纷的发生。
1.4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纠纷案例中,很多都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所致,比如说手术器材、纱布等遗留患者体内的护理纠纷时有发生。
1.5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往往工作忙碌,护理人员大多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精神和体力消耗巨大,一些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从而导致了很多误伤事故的发生。
2对策和方法
2.1更新自我护理观念,严格按照法规进行护理
2.1.1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护理观念,工作中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2.1.2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学习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在工作中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
2.1.3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探视和安抚工作,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的基本过程,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并增强他们术后恢复健康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整个手术步骤以及需要的医疗器材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有备无患。
2.2严格考核,按职上岗
2.2.1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一些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职责的医护人员相互顶替,所以,手术室狐狸热源应该严格按照自己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只能由护士来进行。
2.2.2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在进行相关班次的排列时,应该充分考虑洗手护士以及巡回护士工作的时间和次数,尽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护士的身心疲劳状况。此外,还应该针对第二天手术的安排情况,对相关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整,在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医护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2.3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2.3.1接送手术病人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对手术病人的责任,从接病人开始到送回病房结束。在接病人时一定要依据手术通知单定项查对,不能接错病人,更不能做错手术部位。
2.3.2术中查对签名制度手术室《术中护理记录》单是对病人负责和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依据。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填写。(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须由上台、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再次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项目后做责任签名;(2)术中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线轴、各类引流管以及钻头螺丝等物品并认真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3)关闭休腔前后必须要由上台、巡回护士仔细清点物品,无误后签名。
2.3.3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对一些特殊感染手术,如HBsAg阳性病人、艾滋病感染者、淋病和尖锐湿疣等病人,术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决不能麻痹大意。
2.3.4 防止术后弄错、弄丢病人的病理标本一般要求病人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交给主管医师,并将标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注意,器械护士在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师是否要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
3结论
在现代的医院治疗中,“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是其核心内容。针对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严格规范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水平,保证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室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妇科手术;尿潴留;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在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是一种新的理念,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 [1]。本文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策略,达到了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最佳护理目的。
1、循证护理的方法
1.1 研究策略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护理问题,结合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每一个妇科手术的患者,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决策。通过循证护理策略,达到了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目的。在循证护理的理论指导下,针对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决策,决策的重点是心理护理、妇科手术前护理、尿潴留的护理。循证护理小组每日1次例会,就每天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研究对策。
1.2 研究题目 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为指导,通过循证护理策略,将妇科肿瘤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的护理对策作为研究题目。
1.3 循证支持 通过文献的检索,分析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护理问题,以及护理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素,结合所观察的结果和护理体会,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后,做出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护理问题最有价值的判断,针对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护理问题实施最佳护理。通过文献的检索,综合相关文献后认为,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要素主要是三大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心理护理、妇科手术前护理、尿潴留的护理。这三大问题是影响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主要问题,处理好这三大问题是妇科手术后尿潴留成功护理的基础。
2、循证护理的实施
2.1 妇科肿瘤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心理循证护理
2.1.1 心理护理的循证问题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文献的检索和临床观察,提出妇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在心理上有较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对导尿和保留导尿的恐惧感。
2.1.2 循证的依据文献的检索和临床观察发现,妇科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和疾病而感到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情绪。因尿管给患者带来不适造成患者的抑郁,对今后是否能恢复正常排尿的担忧,从而对尿潴留产生恐惧感。
2.1.3 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心理焦虑、抑郁以及对尿潴留的恐惧感,分别制定相应护理对策:(1)进行心理护理宣教时应热情主动,以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做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不同时期,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需求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并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2)让患者对宣教产生信任感,消除患者顾虑,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具备较好的心理状况,患者能配合临床的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制定早日康复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3)循证护理小组要安慰和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要,避免患者穿衣过紧,采取舒适以稳定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列举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认真解释操作过程、术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2.2 妇科肿瘤手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2.2.1 尿潴留护理的循证问题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文献的检索和临床观察,提出妇科肿瘤因手术范围大、对患者损伤重、盆腔内操作累及膀胱、麻醉和镇痛的应用以及术后长期卧床,而影响膀胱的收缩力、反射性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