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6篇

时间:2023-03-31 18:41:40

手术室工作汇报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第1篇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自年月份以来,面对手术数量激增、手术任务重、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全体医护人员更是齐心协力、精诚合作,给医院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更是彰显了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坚持手术前、手术后的访视。当病人入手术室时,医护人员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主任、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三、规范整体管理,争创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入及社会的监督。积极进行技术大练兵,开展各项医疗护理讲座,充分发挥医生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还开展手术医生对手术室麻醉师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麻醉师和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

四、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培养一流人才

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一支文化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的队伍。首先我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高各种专业理论水平,做到每月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操作考核和“三基”理论考试,不仅如此,医护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在百忙之中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自学、成人考试,从中使大家的思维方式、文明礼貌、风度气质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明显提高,在医院组织的“”护士节汇演中和各项技术操作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五、工作业绩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第2篇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医.学教育网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汉寿老百姓义诊、送医送药、体检、捐款等,并有多人多次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三、规范整体护理,争创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入及社会的监督。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加强术中关爱、术后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医.学教育网从而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科为了使整体护理做得更加完善,多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及人性化护理、循证护理、舒适护理等新理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狠抓了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半年手术切口感染率<0.5%.

四、提高护士素质、培养一流人才

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一支文化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的队伍。首先我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高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做到每月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操作考核和“三基”理论考试,不仅如此,医.学教育网护理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在百忙之中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自学、成人考试,从中使大家的思维方式、文明礼貌、风度气质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明显提高,在医院组织的“七.一”汇演、“5.12”才艺表演和电脑打字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县优秀护士”。我们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全体护士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五、工作业绩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第3篇

一:工作制度方面:

建立和健全了手术室各级人员的职责,参观制度,进出入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以及20项工作制度、操作常规与手术流程。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与操作流程。

二:消毒隔离方面:

1、无菌物品专柜放置,离地面20cm,距墙5cm,柜内每日擦拭保持清洁,无积灰,并有相应的明显标志;无菌物品清洁、干燥,保持在有效期内,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位置固定并有明显标签,无菌包外有物品名称,有效期的起止时间,包内有3m指示卡。包外3m胶带贴在封口处。

2、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定点专柜放置,包装无破损,均保持在有效期内。

3、灭菌物品的盛器均有侧孔,消毒后侧孔与下孔均已关闭,储槽开启后有开启日期,时间并签名,开启后的有效期均保持在24小时内。

4、无菌持物钳缸镊配套,消毒液面按规定高于镊子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干镊子罐有有效期,保持在4小时内。

5、手术间每日用XXmg/l有效氯擦拭物体表面,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台手术毕均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无影灯,桌面台面与地面,连台手术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进行总消毒,房间通风,消毒液擦拭手术床、各桌面、地面与物体表面,乳酸熏蒸房间,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并有登记。紫外线灯管累计时间不超过1000小时,强度定期监测。

6、各种消毒液配制正确,标识清晰,并每日测试消毒液的浓度,各类物品浸泡时间、浓度,方法正确,浸泡物品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关节打开,消毒液定期更换。

7、每月进行空气培养,无菌物品、物体表面与手术者手的细菌监测,合格率达100%。

8、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放置。拖把有标识并悬挂,定期进行浸泡消毒。

9、腔镜按灭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定期进行检测细菌培养并记录。

三、药品物品管理方面:

急救物品与药品定放置,湿化瓶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吸引器用后及时进行浸泡消毒后擦干处于备用状态并保持功能良好,抢救车保持清洁,急救物品药品与示意图相符,定点放置,专人保管,数量统一,药品均在有效期内,用后及时补充,每日清点登记。各种仪器设备专人保管,定期进行监测,及时进行维修。

四、护理文书书写方面:

按要求填术护理记录单,手术所用器械与敷料均两人核对认真记录,无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术前,术中,术手均有清点并记录。各种登记本及时登记。

五:业务培训方面:

每月组织学习院感知识,输血制度与相关知识,各种手术的配合与新知识,新技术。组织操作练习并考核,定期与手术医生沟通,紧密配合。并及时参加院里组织的各项学习与培训。

六:存在的不足:

1、尚未建立与手术病人,手术科室的沟通的制度;

2、术前,术后病人随访不及时;

3、缺少手术院感控制的制度。

七: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与手术病人,手术科室的沟通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第4篇

一、总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以普查表为直接处理对象,采取国家、省、地市分级数据处理模式进行。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负责完成本级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按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接收)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是: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及封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及封面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表”)及封面的所有信息录入、编辑、审核、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汇总、资料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整个数据处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研制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设备采购及工作环境准备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组织完成地市级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工作;组织完成光电录入数据的加载、审核、校正和上报等工作。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人口普查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第四阶段为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阶段,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数据处理工作模式

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地市级集中组织光电录入,国家、省、地市三级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地市的统一组织下,将数据处理的光电录入工作延伸到县区级进行,但县区必须保证充足的数据处理人员和必备的数据处理环境。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求: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统一组织数据上报。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一)对普查表短表和封面、普查表长表和封面、死亡表和封面的所有信息全部采用光电录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生成以县为单位的普查表图像文件和数据文件。

(二)对光电录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审核、错误修正后,生成净化后的数据文件。

(三)将光电数据、净化数据、普查表图像文件,按要求分批逐级上报。

(四)国家、省、地市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汇总。县区级由地市级汇总后反馈数据。有条件的县区,也可自行完成普查数据汇总工作。

(五)国家、省级要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市也可以考虑人口普查数据库的建设。

四、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各省、地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组的主要工作:

(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制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

2、组织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编写操作手册。

3、组织部级数据处理试点。

4、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检查。

5、组织光电录入、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培训。

6、负责对省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7、负责对上报普查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8、完成部级数据汇总。

9、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

10、组织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的总结、评比。

(二)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地区的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2、组织本级和下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培训、数据处理环境准备。

3、组织本地区的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下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及时反映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

5、负责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6、将本级审核通过的数据,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7、完成本级数据汇总。

8、负责建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库。

(三)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上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相关要求,落实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人员和数据处理环境。

2、组织完成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数据加载和审核编辑等工作。

3、将普查表的数据文件、图像文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要求和时间,报送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4、完成普查数据汇总。

5、负责向县区级反馈普查资料。

五、人口普查数据的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间上报普查数据。

(一)数据报送的有关规定

1、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报送普查数据文件、普查表图像文件的同时,还需要以文字和报表形式报送以下资料:

(1)由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签字批准并加盖公章的上报资料清单及说明。

(2)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数据检查表。

2、数据报送要安排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报送期过后20天内,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安排有关人员值班,及时解决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上报数据提出的查询问题。一般应在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查询后三日内予以明确的答复。

3、在规定的上报期后,未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同意,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得自行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4、数据报送的方式:数据文件以网络方式报送,图像文件以磁带方式报送,相关信息文件通过网络和传真方式报送。

(二)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的时间

1、原则上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11年1月15日前,向本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各省普查办也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地市数据的上报时间另行规定。

2、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六、安全与保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以统计信息网络为依托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安全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据处理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已在公安部门登记备案,各地必须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应按照所报备的相应等级的要求执行。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所用计算机要保证专机专用,安装补丁管理和防病毒系统,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七、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

(一)普查表印刷与填写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电录入。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把印刷、填写质量关,做好普查表的印刷和填写的检查工作,确保进入光电录入环节的普查表印刷质量合格、填写符合规范。

(二)普查表包装、运送和交接

在普查表的包装、运送和交接时,应严格遵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包装、运送和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严格普查表交接手续,明确责任,确保普查表完整无损。

(三)光电录入

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以保证普查表的“不错、不乱、不重、不漏”。

(四)数据转换

光电录入后的普查数据需要加载到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人员应对加载情况进行记录检查,确保加载数据不重不漏。

要严格按照数据编审规则进行数据审核,对发现的错误,由同级或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核实订正,并做好记录。

(六)数据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报送数据,报送的数据要完整,手续要齐全。

(七)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是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保证软件的安全、稳定、可靠、易用,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补丁下发。

八、数据处理工作环境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印发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数据处理环境要求》(国人普办字[2009]5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方案,做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工作。

(一)数据处理系统环境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统一组织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统一规定数据处理各类标准、软件运行环境,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本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准备和集成工作,确保统一下发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数据处理系统分为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可分开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也可以在同一服务器上部署。

(二)计算机设备环境

1.地市级环境

(1)网络要求:千兆以上的局域网、带宽10MB以上的与省连接的广域网,实现网络管理、病毒防治及补丁更新等功能。

(2)独立的光电扫描工作机房,具备不间断UPS保障。

(3)每25万户~30万户配套1台光电扫描仪,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4)每台光电扫描仪配套6台以上的专用数据处理PC机。

(5)每台人普图像管理专用服务器支持2台光电扫描仪。

(6)2台专用PC服务器用于数据处理。

(7)建立2TB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用于图像管理。

2.省级数据处理环境

(1)省级编审汇总系统需要两台专用的小型机服务器。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支持三层架构的数据处理软件有效运行。

(2)准备一套与地市光电录入系统相同的环境,用于光电磁带的接收与验证,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等。

(3)8T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

(4)存储介质等耗材配套。

九、技术培训

数据处理技术培训采取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办法。国家负责培训省级数据处理骨干;各省组织省级及以下单位的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教材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编写印发,并下发电子版教材。

主要培训内容:

(一)光电扫描软件培训;

(二)光电扫描仪技术培训;

(三)数据处理软件应用及师资培训;

(四)存储与图像技术培训;

(五)小型机系统培训;

(六)数据库技术培训;

(七)应用服务器管理技术培训。

十、数据处理经费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数据处理经费保障,以确保数据处理任务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经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旧经费,如:二农普光电扫描仪维修和维护费;

(二)计算机及设备补充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三)数据处理消耗品费;

(四)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购置费;

(五)数据处理试点费;

(六)数据处理培训费;

(七)外聘数据处理人员工资及劳务费;

(八)人口普查工作中使用的网站建设费和网络运行费;

(九)人口普查数据库开发、运行管理以及数据存储介质管理费;

(十)数据处理工作方案、软件使用手册、培训教材等资料印刷费;

(十一)办公、差旅、会议、电讯、宣传、交通工具等办公费;

(十二)其它不可预见费用。

十一、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2010年6月20日前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二)2010年7月31日前分别完成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试点版的研制,并完成试点工作。

(三)2010年8月31日前完成数据处理综合试点和培训版软件,并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和培训教材。

(四)2010年10月下旬完成数据处理各项培训。

(五)2010年11月10日前下发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正式版。

(六)2010年11月20日前完成地市级光电录入和数据编审汇总环境的准备。

(七)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级、部级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

(八)2011年1月15日完成地市级普查表短表的光电录入。

(九)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的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到国家。

(十)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编审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到国家。

(十一)2011年3月25日前完成普查表短表的部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十二)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光电录入。

(十三)2011年4月15日前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报送到国家,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十四)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部级普查表的图像归档。

(十五)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部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第5篇

我院于2004年开始应用计算机对医院感染监测进行管理。2004年以前,上报省监近代网的资料均是手工统计汇总,不仅要耗去大量的工作日,而且数据容易出错,每月疲于完成这些繁琐的数据归类、汇总、统计分析工作,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与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医院内部网络的迅速发展,经过计算机管理人员研究、开发,医院感染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医院感染监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

1.1感染病例监测。

1.1.1数据录入。医院感染病例的录入完全采用代码与数字,所有项目(姓名除外)均可通过鼠标点击选择输入,不需输入任何文字,操作简例、快速。感染病例录入表内容分为医院感染情况、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查与药敏结果4大块。疾病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码》标准设计,可录入三个诊断。感染部位分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胸膜腔、泌尿道、胃肠道、表浅切口、深部切口、皮肤与软组织、血液、其它等17类。危险因素包括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机相关、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或放疗等,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及时发现苗头,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资料。医院感染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医院病案管理系统端口对接,出院人数的录入只需按月导入病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就会自动生成按科室、疾病分类、常见疾病和本院科室4个部分的出院人数。

1.1.2数据查询与统计报表在确定时间范围后,可根据编号、姓名、病人编号、科室进行查询,所有数据统计均可按医院或科室范围统计任意时间段的资料,即可统计“科室与感染部位”、“疾病类与感染部位”、“常见疾病与感染部位”、“科室与侵袭操作”、“病原体与感染部位”、“抗生素与病原体”等六大类统计。统计报表可根据设定的时间段进行统计,方便快捷获取月、季、年报表。

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方法从过去的回顾性调查已经逐步过渡到前瞻性调查。

1.2环境物品的监测。将每月监测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项目监测的结果录入,系统自动对各科室的各时间段的合格率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及时了解全院各科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等情况,为考核各科消毒灭菌措施落实情况提供依据。

1.3细菌药敏监测。将微生物实验室收集的各种阳性标本结果及试验结果录入,可以汇总和统计任意时间段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状况,了解全院及各科室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准确预测细菌耐药状况和流行趋势。定期汇总并反馈,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避免盲目投入和节约开支。

1.4手术感染监测。录入主刀科室、手术名称、主刀医生、切口分类、麻醉方式、手术性质等项目后,可显示任意时间段内外科手术操作的手术人数、感染人数、感染部位及某一手术科室或某一主刀医生的感染专率和调整感染率。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调查是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监测,定期反馈切口感染专率,是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

1.5ICU病人感染监测。录入ICU感染病例、ICU病人日志、ICU病人等级,了解每月ICU病例感染率、病人日感染率、调正日感染率、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

1.6打印与上报。系统通过自动汇总、分析、统计,可以对各种内容的报表进行实时打印,并可与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比较,形成所需的线形图、直方图、圆饼图,真正做到图表清晰、美观、图文并茂。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使用计算机管理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及数据,具有操作简便灵活、监测范围广泛、数据统计准确、信息反馈迅速、查询资料快捷、管理科学规范、打印方便直观等优点。使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从繁琐的统计汇总工作是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临床进行指导。

1.7系统维护。

1.7.1科室代码维护。

1.7.2数据备份。数据库的资料可备份到软盘或硬盘上,避免计算机出现故障等问题时导致数据库损坏。

1.7.3数据恢复。当系统出现问题或数据丢失时,可以随时将备份的数据恢复,保证了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应用中的不足

2.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从过去的回顾性调查已经逐步过渡到前瞻性调查,前瞻性调查的感染病例不能及时得到出院日期,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录入界面如果出院日期是空白的话,系统就不能对录入资料进行保存。

2.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可自动生成“科室与感染部位”、“疾病类与感染部位”、“常见疾病与感染部位”、“科室与侵袭操作”、“病原体与感染部位”、“抗生素与病原体”等六大类统计报表,报表只能打印不能以文件形式导出,不便于网络上报信息资料。

2.3细菌药敏监测中缺少耐药类别一栏。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是引起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原因。加强特殊耐药菌株的监测,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PPSP(耐青梅的肺炎链球菌)、CRPA(耐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ESBL(产超广谱β)。

2.4ICU目标监测自动生成缺少各种导管使用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

2.5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只能打印,上报资料只能以备份或软硬盘保存,但不能以文件形式导出,不便在内网共享已成资料。

手术室工作汇报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化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to high-speed information flows, massive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the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more and more, it will becom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orld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s a family planning technical service unit,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be imperative. It is a family planning technical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internal procedures simplified, jam flaw, would be a practical necessary means.

Key words: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建立方案。

科室登记及病例记录计算机网络化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科室登记分为手术室登记、门诊登记、化验室登记、优生监测登记、B超室登记、孕期保健登记、斯利安登记、生殖健康登记。手术室登记又分为上、取环登记、人工流产登记、中期引产登记、男、女结扎登记。同时还要分别填写病历记录。目前,接待一个受术对象需要先到女性科门诊开具处方、填制化验单、B超单、心电图单、X光单,再到相应科室填制结果。然后重新到女性科填写病历记录、门诊登记、手术室登记,出具证明,每一个环节,都要填写记录单;从病例记录到门诊登记、手术室登记需要写三次,重复登记,耗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有时人为的出现漏登、重登。安装一套病例软件程序,可减少不必要的手续重复,输入最原始的病例记录,自动生成各种登记,然后打印,装档保存。简化环节,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实行网络化资源共享,领导可以足不出户,就可看到每天的工作量,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药房管理计算机网络化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药房存有药品上千种,数量零星,品种繁多,药品进出手续繁琐,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可以设定最高库存限额,最低库存量警戒点。药品入库,在计算机上输入产地、品名、金额,即可打印出药品入库单;药品销售时,计算机自动减少库存,期末自动生成药品库存表,便于库存盘点,达到帐实相符。

传统的药房管理经常存在帐实不符现象,盘点时工作量更大,库存药品实行零售价记账,销售药品时,入库由药房管理员填制入库单,财务直接按零售价记账。但销售药品时,很容易出现划价与应售价格不符问题,另外,还有替换药品现象,使账面与实际不符,财务只控制总金额,具体品种及数量不能掌握。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单位领导及财务就可以掌握每天的出入药品情况及库存数量,并起到监督作用。

门诊收费计算机网络化

实行计算机开票收费,设置了“门诊收费员结账”菜单,在药品字典库按收费项目分成11类。每日终了,点击收费员结账,即可按项目分类打印出收入日报表。一是提高速度、缩短时间;二是便于分类汇总,减轻工作量,避免编制收费日报表时,烦琐的手工汇总;三是避免人工开票收费漏洞,虚开发票,大头小尾,票据流失,为可乘之机之人,提供温床;四是便于单位整体管理,查阅数字,督促每天的收费金额及时准确存入银行,防止有私人借款,不合理占用资金;五是便于财务部门审核记帐,将每天的收费日报表按月分类汇总,省时快速准确。

会计电算化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使会计工作从传统迈向现代化,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为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络化财务具有远程处理和适时处理功能,可以实现数据传递的电子化、集中化,从而使主管部门宏观监控和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主管部门可以对分支机构的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包括记账、算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集中处理,集中调配资金。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网络化财务可以实现财务管理集中化,使财务管理从局部走向全部。

财务核算化软件常用功能:

(1) 系统管理:操作员设定、权限审批、日志管理、更改口令、数据备份/删除。

(2)帐务处理:帐务初始化、制证、审核、汇总、明细账、总帐汇总、对帐处理、期末处理、帐目管理、数据查询。

(3)报表管理:数据输入、单位设置、报表分类、报表设置、汇总核算、报表打印。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初始化、卡片类型设置、分类设置、折旧放法设置、项目运算设置、卡片期初数据设置、资产帐户关系设置、资产变动放式设置、查询打印。

(5)工资核算:选工资帐套、起初设置、工资数据处理、数据查询。

(6)远程服务:上报报表、收集成报表、信息查询。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单位职工的要求

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职工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求职工跟上新形势,面临新挑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