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

古典文学常识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古典文学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对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综合文化素养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尝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以提高技校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并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的意义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是传承古典文学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古典文学不仅包括汉族民族的文学瑰宝,也是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古典文学的核心构成要素。中国的古典文学一般指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包括先秦文学、楚辞汉赋、魏晋文学、南朝文论、唐宋诗词、元杂居、明清小说等。技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加上个人学习兴趣、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技校学生的古典文学基础非常薄弱。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已有发现。因此,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非常有必要,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以语文课程改革为突破,能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目前,技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以散文、说明文、小说、诗歌、古文等文学体裁为单元,每单元安排4~5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材。技校语文课程教学主要还是关注每篇课文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与完整性,忽视了历史文学脉络,这样以知识点为线索教课的方式,让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大多采用灌输式方法,教学评价简单粗放,进一步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笔者认为,现行技校语文教材显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门应重视语文课程改革,加大古典文学的教学力度,尝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逐步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能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虽不直接提高技校学生的操作技能,但作为新时期的高技能人才,只懂得技能而不熟悉一定的古典文学,会显得有点苍白。因此,在技校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古典文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形成对浅易的诗、词、歌、赋、曲、小说等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逐步养成乐学、自学古典文学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奠定基础。

二、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存在的困难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尚且存在不少困难。例如,各地技校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身科研能力有限,校本教材开发能力不足,导致无力开发适合学生需要的语文校本教材,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材便难以进入课堂。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够,也影响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古典文学素养参差不齐,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特别是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更是严重缺乏,导致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困难重重。

笔者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将古典文学教学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就可以系统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格局。将古典文学教学以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展开,进行古典文学阅读训练,将古典文学知识的讲解融入活动中。可以开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猜谜语、贴春联等语文趣味活动,介绍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过春节时,学生家里经常贴春联,如何辨别对联的上下联,上下联应贴在大门的哪个位置,是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在进行《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迁徙》的课内练习“对联写作训练”时,笔者重点介绍了有关对联的知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

三、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的途径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开发校本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1.发挥技工院校的作用,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

技校以往开展的古典文学教育,通常是教师根据各自的掌握情况,在讲课时自然开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课程整体设计。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教育,势必会影响原有教学计划规定的语文教学进度,且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大量的备课,在对古典文学进行提炼、梳理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开展古典文学教育。因此,应该从语文课程开发的角度重新梳理技工院校学生的语文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对古典文学的需求,并按照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组织人力对现有的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删除无关紧要的课程,为古典文学课程的开设留下空间,进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较为系统的古典文学知识的语文教材。

2.加强语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古典文学修养

无论是教学改革,还是课程改革,抑或是语文教学,其最为根本的因素就是语文教师。要能够顺利地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推行古典文学教育,拥有一支高素质、古典文学底蕴深厚的语文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语文教师的古典文学业务能力培训,结合各校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情况,以集中培训、自我学习、教研组集体研修等多种方式开展语文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古典文学研修和讲课的能力,为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古典文学教育夯实基础。

3.提升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古典文学的教学应树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为学生设立各种形式的古典文学学习情境。首先,对学生的古典文学知识积累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掌握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诗歌组、词组、小说组、戏剧组等多个兴趣小组,分门别类地开展古典文学辅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其次,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经据典,举一反三,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最好能将作者的经历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讲解,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中去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初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的诗词逐渐开始发展起来,到唐宋时期古典诗词发展到了高峰。在新的时期,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增加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方面的内容。但是许多教师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应试教育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学阶段,中考与高考都是指挥棒,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需要以中考与高考为目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具有大量的关于古典诗词的内容,但是从考试的考察范围来看,关于古典诗词的考察往往同时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即要求学生将古典诗词背诵下来,而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并不会过多的进行考察,这就导致教师认为古典诗词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将相关的古典诗词背诵下来就可以了,教师往往并不会过多的讲解古典诗词背后的文化内容,从而导致中学生虽然可以背诵大量的古典诗词,但是对于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却完全不理解,这对于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中缺乏古典诗词的元素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多元文化在社会中泛滥,对学校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前阶段在校园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内容在学生当中广泛传播,古典诗词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校对于古典诗词也没有积极的态度,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往往也不会注意到加强古典诗词文化的使用。例如在当前由于受到商业文化的渲染,到处充斥着许多具有一定的商业信息的内容,学校大力宣传一些商业巨子。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科技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学校文化宣传对于科学文化也较为关注,这些内容严重弱化了古典诗词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校园环境中古典诗词的元素不断减少。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改革策略研究

(一)正确认识古典诗词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古典诗词的重要意义,首先,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古典诗词的教学,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其日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该转变自己的一些较为功利性的做法,在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向学生讲述古典诗词背后所包含的知识细节与文化内涵,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认识。

(二)运用古典诗词建设校园环境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现阶段的中学校园环境中,古典诗词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学校在进行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古典诗词的魅力,使得整个校园的古典诗词氛围不断加深。首先,学校可以在宣传栏中宣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古典诗词知识,同时定期的进行更新,从而吸引学生前来观看。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古典诗词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从而使得古典诗词可以深入到学生的自学范围中去。

四、结语

当前阶段,我国中学在古典诗词的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使得古典诗词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人文素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古典诗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对应的改革措施。

作者:李佃忠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信阳中学

参考文献:

[1]游思源.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武晓蓉.运用意境理论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D]东北师范大学,2005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一、培养中职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鞑ビ敕⒄

古典诗词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的竞争。因此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在现代社会当中,经济发展成了社会的重要话题,人们对于古典诗歌这种文化形式并不是非常的关注。基于此种情况,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当中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同时在鉴赏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并不自觉地爱上古典诗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就会主动地进行古典诗歌的传播。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才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竞争。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走向工作岗位,直面社会竞争。如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只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而不接受相关的文化教学,则其在综合能力方面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根据“木桶原理”的内容,人的综合能力是由最欠缺的知识直接影响的,因此,做好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中职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于古典诗歌鉴赏的兴趣

当前阶段,影响中职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古典诗歌对于其日后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愿意主动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学习。另一方面,当前阶段中职学生的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一味地向学生传输古典诗歌鉴赏的理论,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而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古典诗歌的鉴赏当中。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古典诗歌鉴赏的重要性。此外,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

2.加强情景鉴赏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古典诗歌大部分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是基于某一情景的。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手段,将诗歌中的某些情景重新构建起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认识与了解,并保证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进入到诗歌当中去,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该诗歌的视频,从而使得学生受到一定的感染。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第一,有用意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进行古汉语学习的最有效工具,从终身学习来说,它对于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有用的;从近处来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解决文言诗文阅读中的许多问题。很多知识老师不可能全部教授,学生要养成多翻字典的习惯,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学会理解和归纳。

第二,有趣意识。

面对枯燥的工具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需要趣味作支撑。其实,在表面上看如此刻板枯燥的古汉语字典中,同样也有丰富多彩的典故和成语故事。例如“而”字的第一个义项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举出的例子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句子:“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是楚汉之争中,项羽以刘邦的妻儿、父亲要挟刘邦投降,扬言欲烹其父,谁知道刘邦竟然耍起无赖,说他和项羽是结拜兄弟,杀刘邦的父亲也就是杀项羽自己的父亲,项羽要是一定要杀自己父亲,刘邦让他记得分给自己一碗汤。一个是怒火中烧、率真正直的西楚霸王,一个是沉着冷静、机智老练的汉王,两者的不同性格在这一句话中突显出来。用这样富于趣味性的故事去吸引学生,相信他们学习古汉语会有更大的兴趣。

第三,归类意识。

古汉语字典中对于每个字都有详尽的解释,用序号做了明显的区分,但是,意义和用法较多的字词很容易促发学生畏难的情绪。很多字词表面上看意义和用法很繁杂,然而只要细加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都是同类的。比如“乎”字,字典中一共有如下4种解释:①介词,用法相当于“于”;②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③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④形容词词尾。按照词性来说,②和③可以合起来,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意义的位置都是在句末,也就是说“乎”在句末时,看它后面是“?”还是“!”就可以区分其用法了,这样归类之后,“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就清楚了许多,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记起来也更牢固。

第四,补充意识。

补充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义项的补充,二是对例子的补充。

1.补充义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某些词条的解释是不完整的,为了学习和复习的方便,应当以字典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例如虚词“而”字: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②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③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④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如,像。在这个解释中,②③④都是连词,只是表示的关系不同而已,第三个义项表示修饰关系,所以,第二个义项需补充上“递进”、“因果”、“假设”这几个关系。这样,“而”的所有意义和用法就完整了,便于学生系统而清晰地学习。

2.补充例子。这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文言文句子,一是成语。

补充文言文句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举出的例子很丰富也很经典,可惜的是教材年年变,不同地区又使用着不同的教材,学生对这样一些“经典”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因此,及时地补充上他们更为熟悉的例子,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文,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接受的难度。例如“竖”字在文言文中有一个常用的结合――“竖子”,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列举的例子出自《晋书・阮籍传》《史记・留侯世家》,而这些篇目是现在广东学生未曾接触过的,但是,在粤教版必修四文言文单元《鸿门宴》中,对放跑刘邦的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说了这么一句气话:“竖子,不足与谋!”在对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范增的这句话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补充成语:很多成语保留着古汉语语言习惯,现代社会依然广泛使用,所以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要小一些,而且一些成语中包孕了有趣的故事,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例如“爽”字中第五个义项是“违背、不和”,和成语“屡试不爽”的“爽”字是同样的意义,但这个成语比起字典中的例句要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精髓——经典古诗文,它精悍,琅琅上口,语言优美,堪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最好题材。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以提高诗文素养,这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读汉字,这样既认识了汉字,又熟读了经典,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经过近两年多来的实践,班上40人,平均识字量达到2360字。

一、教学生读经识字

刚入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我们花了7个星期把拼音学完,在学拼音的同时,每天我们坚持用清晨5分钟、课前2分钟、回家10分钟、假期一天10分钟等零碎时间来让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2分钟,也就是我们预备铃声一响起到正式上课的2分钟内,由班长负责带领全班同学读经。学完拼音后,我们把经典诗文巾重点认识的字,制作成带拼音的卡片,班长领读经典古诗后,由班长把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进行书写。学校统一印发“经典古诗文抄写本”,把所学经典古诗文抄写下来,我们认真批改,及时矫正学生的错别字,适当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和识字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字就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而且,因为经常背诵,所以加深了记忆。

二、把经典诗文引入课堂

如果只是学生诵读,教师没有参与的话,学生的热情容易消失。让学生重视,教师首先要重视,所以我们时常带到课堂中。如:讲到“忙”字,我们会问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答“闲”。问“你们在哪首古诗里见过闲字”?学生就会背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素质报告书》是我们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对这本小报告书我们每月填写一次,时常引用诗文给学生评语。如,某同学写字初见进步,则写“小荷才露尖尖角”,还要继续努力哦!老师写的评语学生看清字型,理解其意,印象深刻,对诗更加热爱。遇到衣着随便的学生,我就用《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来教育他学生出外玩,看到红杏出墙,他们会念:“一枝红杏出墙来。”久而久之,

学生受到熏陶,也会见景思诗。

三、举行经典古诗文诵读节

每年同一时间我们都会举行大型的“诵读千古诗文,弘扬中华文化”活动,为期两周。整个学校每个人都参与,包括学生、教师和职工。学生活动有班级诵读比赛,经典古诗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班选出“诵读经典古诗文小能手”。教师和职工也上台表演诵读经典古诗,并由学生当评委。教师精彩的表演使每个学生都很振奋,也有了一个好的榜样!各类比赛一浪接一浪,把诵读推向高潮,把诵读的热情传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四、营造读诗识字气氛

我们购买了大量有关经典古诗的光盘软件、教学VCD、录音带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像材料。我们还让每面墙成为经典诗文,成为识字的地方。我们还用假日时间,把一部分儿童喜闻乐见的唐诗根据内容画成画,然后提供图文并茂的古诗书和儿童读物。每月让班里的宣传委员组织同学出有关古诗的墙报。一走进教室,映入学生眼帘的是画是诗。课间课前,他们常在刊报、画、识字帘前停留,或背诗,或读字,对不认识的字、词,.他们缠着老师问,或同学之间讨论。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增强自学能力,我们提前教会他们查字典,让他们通过查字典认识不会的字。每星期我们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凑课,让学生看喜欢的课外书。他们认识字越多就越能在阅读中得到快乐,慢慢地,学生从“要我以字”到“我要识字”,从而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尝试写与讲

经过几番学习,孩子们在经典古诗中和书中认识了较多的字,借此我们引导学生提早写作。开始,我们用孩子爱老师的心理,在节日来临时让学生写祝福语,让学生写日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多评,把写得好的由教师读出来一起分享,把优秀作文给大家展示。而且多给他们荣誉称号,如“诗仙”“诗圣”“小诗人”,假设学生姓麦,我们称她为“麦诗人”或是“小作家”“大作家”等名字。讲故事课是丰富多彩的,有学生讲,老师讲,听录音带讲,汲取别人如何讲好故事的经验。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不断提高,会认会写的字增加了。有部分学生把我们看作好朋友,时常把自己高兴不高兴的事写下来给我们,我们也耐心给他们回信。我们也时常利用课文外延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如:讲到《诚实的孩子》一课,列宁写信给姑妈的内容没说,我们让学生当列宁、老师当姑妈写封信学,学生在此真正体验到写的快乐,也促进他们识字。

六、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40-01

一、高校古典舞教学的价值体现

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纷纷设立,其中古典舞教学在舞蹈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舞蹈教学内容庞杂,其培养目标在于既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知识,也具备舞蹈表演和研究的专业人才。舞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训练才能达到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价值非常重要。首先,中国古典舞在肢体形态动作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舞蹈是以人体为物质载体,以肢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因而肢体形态动作的训练非常重要,是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次,中国古典舞在舞蹈意识培养上也具有重要体现,舞蹈训练中要求学习者的情志和神韵专注在舞蹈上,体现舞蹈的感染力,深化和升华肢体动作。最后,中国古典舞训练对于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古典舞训练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古典舞需要以我国文化价值作为重要支撑,在舞台上彰显文化,在训练中沉淀文化。

二、我国高校的古典舞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优秀作品引起人们对古典舞的兴趣和关注。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课时量时非常有限的,通常一周只有两个课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学生学习时间较少,虽然学生自觉学习意识较强,但课程紧张仍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在古典舞教学中,教师水平也是影响学生古典舞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取得。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必须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教学。

三、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发展建议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古典舞教学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积累沉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深厚。中国古典舞教学要依托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丰富古典舞教学内容。我国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以仁德孝和礼为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方法。我国古代的祭孔乐舞就是儒家文化在古典舞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古典舞训练中可以借助道具体现我国古典文化,展现物我合一,内外合一的审美规范;在舞蹈中培养学生平和静穆的心境,将课堂训练中的兴趣爱好转化为信仰,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舞的热情。

(二)加强古典舞学科交流活动

交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如语言、文字、符号、动作等表达行为者的思想,是人类了解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古典舞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古典舞教学中的交流活动可以分为教学交流和学术交流。前者一般包括教学观摩课和演出实践等活动,后者一般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研讨会内容,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对古典舞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古典舞交流活动中,教学交流是师生间学习的最直观方式,师生从教学活动中不断审视他人和自我行为。学生在课堂内外可在教师和同学的知道下完善剧目,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舞蹈情节和动作符合作品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多维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三)创作古典舞剧目,培养古典舞人才

古典舞的发展离不开剧目创作,要坚持以优秀的剧目促进古典舞的发展,不论是原创还是二度创作都是古典舞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法。任何舞蹈比赛都需要进行创作,因此好的剧目对于舞蹈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剧目创作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编导能力,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古典舞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加强对高校舞蹈教师培养,不端倪提高教师培养人才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培养中培养,用人才塑人才。当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古典舞专业要注意培养舞蹈通识人才,调整教学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整合高校现有舞蹈专业。

四、结语

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壮大,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且随着国学思潮的发展,发展前景良好。我国古典舞在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根据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的现状,对我国古典舞从思想领域入手,思考我国传统优秀儒家文化和到家文化在古典舞中的升华和体现,加强古典舞学科的教学活动交流和学术交流。当然,本文提出发展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建议还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思考建立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健全,更好诶满足人们对舞蹈文化的要求,以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推进古典舞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浩.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4).

[2]苏娅.中国古典舞学术研究的历史启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4).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典音乐;欣赏;大学生;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3-01

古典音乐是过去时代流传下来的典范(或经典)的音乐,但特指以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音乐。就广义而言,该词在使用中常有几个层次的内容:1.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前追溯一至二个世纪,包括文艺复兴(1430-1650)以来所有欧洲著名音乐家的创作。在这个意义上,古典音乐是指19世纪初叶以前的音乐,区别于浪漫乐派的音乐。2.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后顺延一个世纪,将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以及有其他倾向的大批作曲家创作包括在内。在这个意义上,古典音乐是指20世纪以前的音乐,有别于20世纪以来现代乐派的音乐。3.将20世纪以来的某些音乐也划入古典音乐的范畴。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语言,也是人类灵魂的升华。从原始人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音乐,到现今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不能不说是一个文明的奇迹。古典音乐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包括交响乐、奏鸣曲、清唱剧、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曲、室内器乐重奏曲等。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成为同义词,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成相对的概念。古典音乐具有较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艺术形式上较为严谨完美,包含着较多的教育和审美意义。所以,欣赏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多年古典音乐的教学实践,总结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古典音乐的官能欣赏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知道:最容易进入古典音乐殿堂的就是官能的欣赏,即满足于音乐的直觉感受。也就是说你觉得旋律优美动听或者有振撼力的古典音乐,给学生以力量、振奋精神的古典音乐;或你认为是好的声音、好的音乐可不必考虑其他的内涵。如果有一套较好的音响,学生就更爱听,听得轻松,听得舒服,时间长了学生就很快跟着你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在教学中可以以这种基本意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古典音乐的欣赏。例如,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舞剧的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学生可以从该舞剧的音乐中感到轻松活泼,在聆听音乐时学生都能将“天鹅湖”优美、典雅的元素联系起来,把“天鹅”的美丽、活泼、天真的元素联系起来。所以说优美动听的旋律、有振撼力的古典音乐,刺激了学生的直觉感受,使他们的直觉感受得到了满足,这就是古典音乐的官能欣赏。长久坚持就能提高大学生对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古典音乐的情感欣赏

再进一步就是古典音乐情感的欣赏,也就是通过感受古典音乐的各要素,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主题加以了解分析。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奏是音乐中要拍弱拍强的周期性律的重复进行,基本的节奏所表现的风格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如慢三、慢四一般表现抒情、优美。在曲式表现上圆舞曲表现活泼;进行曲表现有力度等。

旋律也称曲调节,高低起伏的音乐是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发展起来。我们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过程中,要让学生思想跟着旋律走,欣赏感觉就容易找到,古典音乐的思想内涵就会清了,也可以从古典音乐的思想内涵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的能力培养。如水平进行时的旋律表现温柔和优美、宁静;级进和跳进时就是主题推向高潮,表现兴奋、激动和进取;下行时的旋律一般表现激烈转为平静等。

和声也称和弦的应用,一般古典音乐都是多声部的音乐,如果说旋律是横向发展进行,和声就是纵向进行的。如此一来,音乐就丰满起来,也有了气势。音乐力度、速度等这些要素我们可以适当学习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得以掌握。古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和声、主题是十分规范严谨的,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去体验理解。引导学生凭着兴趣进入古典音乐情感的欣赏也是不难实现的。要注意在教学中,学生应在学习一定音乐基础之上进行古典音乐的欣赏,才能全面的理解古典音乐的内涵,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古典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理解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将有利于提文化修养素质、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8篇

一、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种类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诗和闺怨诗歌、送别诗等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应该胸有丘壑,认真比较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务求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二、让学生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

意象大致分为自然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人造物象类和行为类五大类。意象是理解诗歌的钥匙,它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向学生介绍意象种类,概括意象特点,让学生在意象中探寻优美的意境,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如:“月”表示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益《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茫茫大漠中几十万将士同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如:“杨柳”蕴含送别离愁:无名氏《送别诗》中“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又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折杨柳》的曲子应运而生;李白《春城洛阳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就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被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如“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等等。

三、让学生把握古典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例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铺排、渲染、烘托、点化、用典、实虚结合、抑扬、叠词、互文、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表达技巧应加以系统化,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否则,只孤立地分析一首诗而不渗入共性的内涵,往往导致学生如盲人摸象,摸到大腿像柱子,摸到耳朵像扇子,摸到肚子像堵墙,这样是很难真正学好诗歌的。

其中用典是古典诗歌鉴赏的难点。古诗是很讲究用典的,它令诗歌更加丰富、生动、含蓄,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意蕴,能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如:李白在《行路难》中就采用了用典的手法。诗中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援引史实,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故事。吕尚90岁在溪钓鱼,遇到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李白化用这两个典故,不但使诗歌含蓄形象,而且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的心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中“乘风破浪”是借了宗悫迷志的典故。这个典故是指宗悫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用此典故,毫无因袭痕迹,似如己出,十分自然地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表现出来。一首诗,连用三个典故借以抒发心中情感,如果没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懂得“垂钓碧溪”、“沉舟日边”和“乘风破浪”的典故内涵,恐怕学生难以洞悉诗人的内心世界,难以了解诗歌的意蕴。

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很自然地发出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其中诗人借用“闻笛赋”和“烂柯人”这两个著名典故,怀念已故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和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如果当代学生不能很好掌握用典的内容和目的,就不能很好领会诗歌含义。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9篇

作者:赵静静

【摘要】我国的文学文化遗产里古典诗词是重要的部分,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中,如何提高高中在校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及注重的内容。本文就鉴赏古典诗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典诗词 鉴赏

1.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是每一个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都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语言与中心思想,这个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题,中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古典诗词视成洪水猛兽。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在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古典诗词、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古诗词情感及思想内容、了解古诗词描述的意象、欣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古诗词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能力。

2.掌握古诗词的意义

古代的诗词通常是运用丰富的内容、充实的意镜通过含蓄且简单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读懂古诗词,就不能正确理解古诗词所要描述的意境,造成学生在做有关古诗词的题目时难以下笔,错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因此,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是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基础,透彻的了解古诗词题目、解释的基本内容。每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接触过很多的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以一些著名的作者的具体情况、古诗词中经常见到的意境、古典诗词的特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怀古诗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功名成就或者将自己怀才不遇的不满用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送别诗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思乡诗是作者表达人在他乡思念故乡的思想。这些初步了解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同的古典诗词的情感及思想内容。

3. 培养学生赏析古诗词语言的能力

在高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古诗词中的含义和重点了解整篇古诗词要表达的内容,其次从作者运用的的语言艺术,了解古诗词的运用,教会学生根据诗词的表达方式判断古诗词是寓情于景还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有一些古诗词要通过文章的关键字下手,掌握古诗词中的色彩词及动词的运用,从形象性、生动性、准确性等方面了解诗词用词的妙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避免讲课方法太过深奥,指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掌握更多的典故,欣赏诗词时便能很快的了解诗词采用的典故,更快掌握古诗词抒发的感情。古诗词的感情隐藏在诗词的语句中,因此就要求学生要从不同的方向去了解诗词的技巧,还要掌握古诗词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整篇古诗词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4.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教师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熟悉古典诗词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比如通感、比喻、反复、夸张、互文、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判断古典诗词运用的抒情方式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等,然后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是烘托、象征、欲扬先抑还是渲染等,最后要教会学生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正确的判断使用怎样的手法后,结合古典诗句进行细致分析,运用这些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的诗词是将一切想要表达的思想融入到诗词的句子中。所以,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在了解古典诗词、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对学生循循善诱,指导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巧,寻找规律,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时效性的提高,引导学生找到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在诗词阅读中利用自己的感情去体验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情感 教学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然而一些老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总是对教材中的每首诗词按照介绍作家背景、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分析诗歌、背诵默写诗歌等环节按部就班教授学生,到了高考复习才发现,之前所讲解的知识除了积累一些诗词名篇之外几乎作用不大,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我国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学习存在兴趣不浓厚的现象,此外,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知识的积累不足。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将阅读古典诗歌作为爱好,很多学生甚至是被迫进行阅读,内心存在抵触情绪,从而失去了自主阅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就使得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时,学生普遍存在惰性,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很少同教师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迁移受到了限制。

(二)教师的教学目标功利。

近几年来,对于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几乎成了必考题,就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目标变得比较功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切都以教材和考试的重点为基础展开教学,只是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些知识记下来并且加以背诵,应付考试。通常都是考试考什么学生背什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怎么欣赏古典诗歌中的美,领略古典诗歌中的美。

二、提高高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诗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

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信息。这些提示性信息很重要,有的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例如:朱庆余的《近试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只看这首诗的内容,似乎只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中的“近试”,我们就知道是作者朱庆余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好友张水部比作新郎,从而含蓄地表现自己应试时内心的不安与期待,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考试过关心情。还有典型的例子,如张旭的《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是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是诗歌。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明确地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例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首诗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诗歌,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达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例如,严蕊的《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初中所学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苗描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超越世俗的感情。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1篇

一、古典诗歌教学的价值

古典诗歌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所处的朝代及当时社会的形势及民族精神等问题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古典诗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生活启迪,让学生深刻懂得诗歌、审美、人文素养之间的密切关系。

1有助于学生体味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

尽管大多数古典诗歌字数有限,但是其表达的主题及思想都非常完整全面。强化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古典诗歌中体会到单个字词在诗歌中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字词具备一定的锤炼能力,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满”字,表面上在说霜很多,其实也是在为作者愁绪的浓烈做铺垫。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古典诗歌往往因其内容传达出非常美的意境,或者传达出非常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美丽的意境,或者形成美好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实现大幅度提升,并通过自身的审美能力去鉴赏评价一首古典诗歌,从而更好地体会古典诗歌的意蕴,可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比如《忆江南》,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进而对江南的文化充满好奇,并积极去寻找资料探寻有关江南文化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可以趁机将“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

1主观方面

首先,很多高中生认为,古典诗歌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朝代因素、作者个人情感等元素的融入,因此,离现代社会很遥远。在现代社会里,古典诗歌没有适用的空间,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也是一带而过。

其次,古典诗歌语言艰涩难懂。如果没有语文教师的全面讲解,学生根本无法领会字词句的真正含义,无法拿捏诗歌的主旨思想、情感意境。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往往会偏离诗歌的主题和基调。

再次,很多学生从高考角度来考量古典诗歌的学习,他们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中古典诗歌的分值不是很高,因此,只要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弥补古典诗歌方面的不足。这样,他们就不会从审美能力、语文综合素质等方面去考虑古典诗歌的学习问题,必然对古典诗歌教学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

2客观方面

首先,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高中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各种快餐性的阅读现象比比皆是,比如青春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等。最终,学生在网络小说中寻求所谓的精神寄托,在网络游戏中寻求所谓的娱乐刺激,在网络音乐中寻找所谓的心灵妙药。相反,很少有学生对古典诗歌情有独钟。可见,高中生的文化品味不仅没有构建起来,而且缺乏建构起来的基础。

其次,有些古典诗歌在选用上存在瑕疵。比如《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但是文字很多,高中语文教材只是节选了一部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整篇诗文的理解。另外,由于时间间隔过远,诗歌的表现方式及语言风格都与高中生存在距离感,诗歌里的生僻字更让学生头疼。

再次,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讲解时,总是无法绕开高考,他们往往从高考的角度去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而且只是对诗歌中的字词句进行分析拆解,而无法照顾到整段或整篇的含义,古典诗歌的人文气息无法得到释放。

三、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

1知人论世,准确把握作品内涵

古典诗歌是作者内心情绪的宣泄,而其个人情绪往往源于对社会的看法、想法。古典诗歌教学应当从作者生平、作者所处的朝代、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考量,将古典诗歌背后蕴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利于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的有效融合,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水平。

比如,在学习《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中关键的字词句总结出来,继而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使诗文的内容形成一幅社会画面,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形势,体会百姓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基调。

2引向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

高中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些经历,尽管经历可能有限,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寻找契合他们内心世界的突破口,引导他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平和向上的生活心态,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比如,豁达的心态对于构建精彩的人生必不可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符合这种心态的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能激发出高中生的进取心,从而在进取心的感召下,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能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那种苍凉与悲壮,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可见,很多古典诗歌中的名句都能对学生的思想、精神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学会巧妙利用这些古典诗歌,让学生在诗歌里寻觅自己的身影,去品味自己想要追求的情感,去体味人生的百般滋味。

3从现代元素中发现古典诗歌,激发兴趣

当前,很多现代元素及环境为理解古典诗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使古典诗歌与现代生活的元素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因此,我们不要放弃在现代生活中去追寻古典诗歌的存在。流行歌曲就是这种显而易见的现代元素,因为,很多流行歌曲融入了古典诗歌元素,使得歌曲的内容更加唯美,创造了别致的意境。教师若能及时借助这些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典诗歌的整体教学水平必然能够得以提升。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2篇

一、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原则的思考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根据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小学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坚持以下的教学原则。

1. 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欣赏。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小学生自制力差、精力充沛,上课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小动作不断、走神的现象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集中教学,消除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

小学生处在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直观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再加上古典诗词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语法与日常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小学生对古典诗词接受上存在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授课时要热爱、关注学生,耐心地讲解知识。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诵读法”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声诵读,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诵读中强化创造性思维,通过小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最后,通过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使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2. 鉴赏法

“鉴赏法”是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和体会。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骆宾王《咏鹅》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感悟画面美。古典诗词韵律整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古诗新唱”,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3. 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差,需要教师耐心指导。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办诗词板报或小报,定期举办诗词填充大赛,激发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也可在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诗为文,既能增加对该诗词的理解,又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3篇

一.明确目标,提高素养

众所周知,职业中专是为社会培养初级人才的学校。职业中专学生语文素质、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职业中专学生的前途和终身发展方向。所以,在社会职场对职业中专人才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和教育教学对象,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尽量在职业中专语文古典诗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渗透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洁身自好的道德理念等素质教育理念,从而构建起美丽、高效、丰富、健康的职业中专语文古典诗词素质教育体系。

比如,教学时,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古典诗词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借鉴教材中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等向同学们渗透面对挫折时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精神等;借鉴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向同学们渗透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的人生观;借鉴唐代诗人柳永的《雨霖铃》向同学们渗透情感的真挚与美丽;借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向同学们渗透同情弱者、关爱弱者的人文情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国古典诗词因其具有优美的形式、凝练精辟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等美学特质而堪称世界文学之最。但是,由于其创作的时代与我们相隔久远,导致职业中专的同学对古典诗词的诵读、鉴赏等常常知难而退。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有必要创设与古典诗词内容、情境等和谐一致的教学氛围,引导同学们通过聆听、诵读、品鉴等方式达到理解古典诗词大意、鉴赏艺术形象及体味作者在古典诗词中寄寓的美好思想感情等,激发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情感体验及与古典诗词的作者产生近距离沟通的强烈愿望。

比如,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将敬酒》时,我曾借助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从网络中下载的曹灿深情诵读的《将进酒》音画配乐视频给同学们视听,当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飘逸俊美的李白画像、听到视频中传出的时而激越时而舒缓的古筝乐曲和曹灿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时,同学们都禁不住跃跃欲试,立即合着音画视频中曹灿的配乐朗诵抑扬顿挫的朗诵了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可见,在职业中专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创设与教学文本内容一致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激情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纵横延伸,拓展诵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规定:职业中专学生必须“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鉴于此,我们不仅要千方百计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还要学会以点带面纵横延伸、拓宽同学们古典诗词的诵读面、扩大同学们记忆中的古典诗词储存量的方法。其法,既可以将所教学的某一首古典诗词,与其同题材、同内容、同表现手法等的其他古典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也可以将同一作者的其他诗篇联系起来诵读,继之形成一个古典诗词接龙诵读链接。

比如,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我们既可以引导同学们诵读与“酒”相关的其他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也可以引导同学们诵读李白的其他诗篇,比如李白的《赠汪伦》《蜀道难》《静夜思》《西江月》等。

事实证明,采用上述以点带面、纵横延伸、拓展诵读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既可以扩大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强化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效果,继之激起同学们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4篇

【摘 要】中国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它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人文底蕴的积淀。让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本文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阐述古典文化对小学语文素养的影响,并提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文化;语文素养 一、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1.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了历朝历代名人志士的思想,还包括了世间百态和各项生活技能。历史积淀遗留下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小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容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文化精髓,不仅能体会到历朝历代以及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更能够体会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小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了解中国文化背景,触类旁通、相互裨益,形成丰富的文化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想深度和广度,可使历史传承使命的完成。2.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共识则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维系,小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民族意识,还可以形成爱国主义情怀。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家节日、民族节日、纪念日,面对日常生活中洋节的泛滥、本土节日消迹的现象,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如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来历以及礼节的了解,不仅有益于中国乡根情怀的形成,更能使学生知道中国文化的归属,避免文化遗产的流失。对婚丧嫁娶的礼节,对中山装、唐装、旗袍等各种传统服饰的了解,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共同生活习惯的培养,还可形成民族凝聚力,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老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完善学生道德品格的启蒙教育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小学生初涉世事本性未受染污,可塑性较强,对于社会尚没有辨别能力。小学教育作为人性初学的启蒙教育和垫脚石,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于环境的引导,所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典文化中有大量关于人性伦常、礼义忠孝的育人之道。如《弟子规》、《三字经》可以启蒙养正,教育后辈、明伦教孝;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是中华伦理的发展,价值体系的核心,教育学生做人的基本原则与道理;《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树立学生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的精神;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人向水学习仁爱不争的谦下之德;《了凡四训》以及佛教经典教化人们束心、静心、修心,注意德行的修炼,去恶扬善。二、小学语文开展传统古典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1.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1)阅读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时,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2)古诗学习,加强古典文化的熏陶。 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选编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一些优秀古诗,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离离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和《梅花》等。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的人文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传统古典文化宣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层次,积极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采取梯度教育的方式来开展古典文化宣传活动。(1)课前5分钟民族文化演讲,每月评选出“知识小博士”。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规定每天(或一周2-3天)实行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是各地区的民俗习惯,也可以是名人故事,亦或是山川、建筑、诗词歌赋、对联灯谜等的介绍。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分类进行,一段时间内介绍一种,从易到难梯度进行。此类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既了解了民族传统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2)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丰盈精神内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些经典的语录应该让学生常记常新,伴随终身。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于晨读,于课前,我们都可以举行“每日经典诵读”活动。综上所述,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古典文化教育,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需要。只有将优秀古典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语文素养,从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古典文学常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古典文献学》 叙事式教学模式 教学辅助手段 功利角度

因为古典文献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载体与基础,不了解古典文献就谈不上宣传国学与传统文化,所以是高校中文专业必定开设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但这门课程的说明特性太强,在教学中通常以说明的方式介绍文献学的一些基本常识,所以实际授课常常不免限于枯燥、单调,以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是很高,甚至连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都对《古典文献学》产生了误解,认为这门课程太冷僻了,与他们现实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我在普通高校承担了多年的《古典文献学》授课任务,数年教学积累与多方思索,认为要提高本课程的授课效益,引发学生对《古典文献学》的兴趣,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介绍《古典文献学》的特质、发展历程,以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基本知识。不少传统中文专业强势的学校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在梳理这些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教材都能忠实地围绕文献学这个中心,采用说明的方式全方位地介绍文献学发展历史,以及基本的方法、技能,直接明了,一如商品说明书,简洁高效,但同时也给人以琐碎、平淡之感,容易使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门课程比较单调而降低了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当下许多《古典文献学》教材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在实际授课中,很多老师也会补充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总体的授课框架和方法都没有摆脱围绕教材进行介绍说明的窠臼,所以授课效果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想让这门课程广为学生接受,提升这门课程的授课效益就必须改变以往说明性的授课方式,转而采用叙事式的教学模式,以多种手段丰富叙事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传道授业”的教学目标。

其实授课是一门叙事的艺术。叙得好,学生就会兴趣大增,从而认同这门课程,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文学性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本身就是教授叙事性的内容,稍加引导就能使学生自主进入叙事进程,从而不露痕迹地达到“如坐春风”般的授课效果。而课程性质趋向说明性的《古典文献学》显然不行,所以我们要刻意营造叙事效果,亦如好莱坞大片的叙事模式,以不一样的打破常规的方式来淡化本课程说明性的特质。

其一,将常识介绍与背景介绍结合起来,选择新颖特别的案例来减低说明性的课程内容,营造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关注。如在介绍古籍辨伪时,通常的例证都举东晋梅赜“伪古文尚书案”。这个案例涉及深奥的经学,学生对之兴趣缺乏;就“伪古文尚书案”本身而言:时代过于久远,现存文献载记不详,授课时无法详加阐述引申,授课效果当然不是很好。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授课中添加了“熊大木泥马渡江”案例。向学生介绍明万历年间刻书商人熊大木在刊刻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第6回“宋康王泥马渡江”中第一次煞有其事地夹批南宋高宗赵构的“泥马渡江”传说,把神话当历史写进讲史里头,导致有明一代所有讲史演义和时事演义彻底偏离了真实的历史成为真正的讲史小说,在商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当时编刻书者所校从,形成所谓“熊大木现象”。这样,从通俗的讲史小说入手,又是成功的商业个案,很贴近如今生活在浓厚商业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于是古人为利益名望而作伪的常识也就通俗易懂地为学生所理解,进而了解到历史中文献的作伪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文学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价值。

其二,授课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介绍避讳问题时,我随口问了学生一句:“在座有没有姓邱同学?”当得到肯定答复时,又问:“是丘处机的丘还是的邱?”随后告诉学生:在古代,邱即是丘,二者同源,为了避孔丘讳,于是丘姓改为邱。具体时间在清雍正三年,上谕云:“孔子讳理应回避……嗣后除四书五经外,凡遇此字,并加‘阝’为‘邱’。”[1]从此,无论官方民间,凡行文中遇到丘字,必须改为邱,或改为缺笔的“”或变形的“H”。刊印书籍当然也是照此办理。

知识点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通过刻意创造教学情节,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叙事式授课方法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献学的相关知识,授课效果远比说明性介绍好得多。当然对授课老师来说,付出的准备工作十分巨大。但不可否认,对《古典文献学》这类以介绍说明为主,知识点又琐碎的课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在注意叙事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提高古典文献学授课效益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手头的教学实施如投影仪、电脑、幻灯片,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如PPT、Flash、Science Press等,以直观的形式将知识点集中地显现在屏幕上,既能让学生获得直接感官映像,在避免琐碎介绍的同时,又能给学生以系统简练、重点突出的视觉冲击。

比如在教授宋元明清书刻的特点与风格时,我选取了国图所藏残宋本、中华书局所藏明南监本、清乾隆武英殿本、清光绪金陵书局本同一页《宋书》,以幻灯片的形式集中放在一起,然后结合教程所说的宋明清刻书风格,与学生一起讨论辨析,这样学生对历代书刻的特点、风格有了直观且系统的认识。随即又打出几张木活字清道光《康熙字典》图片,与学生一起从排版、墨色、字体、书法、装订等多个方面探讨雕版与活字印刷的区别。再通过纪录片播放雕版与活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雕镌书版时,是将一页之内的文字写成书稿,粘在版上进行刊刻。因此,在书写上版时,字体大小一致,且刻工一气呵成,上下字之间的撇、钩、竖、捺,交叉照应,因而版面简洁优美,但底版太多,工本较高。再及时提醒学生如经史子集等因面向消费水平较高的读书人,往往讲求美观,故多用雕版。而活字因选字入模板,因而排字应刷时容易导致字大小不一致、行列不整齐,甚至个别字倒置或卧(横)排,又因拼字排版,会出现版面凹凸不平,因此印刷出来,墨色就有轻有重,浓淡不均,所以版面粗糙,卖相不好。但活字印刷选字拼版,印完即可散版再拼,工本较低。此时再提醒学生像日历、医卜、童蒙之类量大而又不必讲究美观书籍,大多采用活字以满足消费水平较低普通市民的需求。这样图文并茂地扫除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自北宋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来,活字印刷术是古代印刷业的主流。实际上直至清末,雕版因其版面简洁、字体优美、着墨均匀、行气整齐等原因一直是印刷业主流。明示同学们:有时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是行业的主流。

再如介绍古代书籍装订方式的时候,在课堂上用纪录片或幻灯片等视觉动态的形式展现古代历代各种书籍装订方式的同时,我以几张白纸做媒介,直接从古到今,依次演示书籍装订的各种方法,将各种装订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让同学亲手演示书籍的各种装订方法,直接体验各种书籍装订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所在,这样枯燥的知识介绍变成了动手动脑的寓教于乐。

当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辅助手段多了,就带来选择的问题,选择得好能使教学效果倍增,选择得不好,即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本来就多而琐碎,所以才借助相应的教学辅助手段化繁为简、提纲挈领,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直观、简洁、重点突出是首要确认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做到新颖别致。

存在即是合理,没有无用的学问,只有用错地方的学术。《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中文专业的课程存在于当今的大学校园,当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发现其当前价值,学以致用,使其不再成为远离学生生活的所谓“老旧无用学问”。这亦是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增强授课效果的重要方法。

如适当介绍古籍善本的目前市场价值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具体的商业价值能够刺激学生的眼球,从功利角度引发他们对《古典文献学》的兴趣。进而介绍当前古籍的收藏形势: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姣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扬。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多。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要比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末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原状。清版书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直观的商业价值刺激与走俏的古籍收藏行情,使得学生觉得冷僻的《古典文献学》与当前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进而引发学生的关注:什么是古籍善本?古籍善本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破旧的古籍修复方法有哪些?当前收藏前景看涨,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让人难辨真伪,古籍作伪有哪些手法?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甚至能为学生的将来就业提供参考,如古籍修缮这个职业目前是一个热点,在法国、意大利大约有4000人从事这个行业,中国却仅约400人。从业人数很少,刚性需求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职业及其相关业务。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为我国文献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总而言之,对《古典文献学》这样说明性强的课程,我们应该积极减弱其单调的说明介绍,追求叙事式授课模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切入授课进程,为了提高授课效益,甚至可以添加人为的授课情节。同时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彰显教学重点,并佐以群体讨论辨析,寓教于乐。最后应将古典文献学与当前的古籍收藏市场相关联,展现古典文献在当代的价值与影响,从功利角度激发学生对《古典文献学》的关注。鲁迅先生在小时候讨厌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之类四书五经,南怀瑾先生在台湾讲授时听者如云,可见,正确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对课程的教授效果有着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