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

微课的应用方式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微课应用设计方式

【基金项目】支持资金:西安医学院校级教改课题,2014JG-23,课题名称{以“微课”形式解决《内科学》学习难点的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52-02

内科学属于临床多种学科的根基,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和实践性,信息量巨大。经过使用微课教学学习内科学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及频繁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等基础知识,明确疾病诊疗的基本思路。因此,下面进一步分析内科学教学中微课应用和设计方式。

一、微课在西医内科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西医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整合,与科技进步巧妙融合,先进的诊疗设备,量化实验数据,优良的手术技术,方便快速的药片,变成了确保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力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已经无法在缺少西医的保障下前进,也不会接受那些不具备稳固西医基础的医学院毕业生。引进西医的成功理念,这是医学发展和进步提出的根本要求。而我国内科学教学也须紧随时代步伐,发展多种形式的授课,将微课教学模式引进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加强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微课十分有必要应用在西医内科学教学当中。

二、内科学教学中微课应用与设计方式

(一)构建微课平台

在构建平台方面,必须要构建西医内科学微学习平台,科学的设计并且开发有关微课和习题以及测试卷等各种资源,把西医内科学课程当中的微课学习课本和资源传送到网络上面,实现共享的目的,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强化学生学习的范围和知识。

(二)设置微课教学内容

西医内科学课程当中的微课内容设置,重点包含微实验和视频以及原理和探讨这四个方面。当中为实验重点是对于重点实践的核心知识进行实验教学,实验的过程一定要流畅和直观。而微视频采取视频的模式详细阐述概念。

例如,在讲解西医学内科学感冒这一课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演示几个经常见到的证型表现,比如风寒和风热感冒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而微原理重点实在原理性知识点的部分能够见到。微原理关键是经过师生或者是生生之间线上沟通和讨论的模式进行,其中还包含在线解决疑惑和调查这些,进而实现一起进步的目标。

(三)微课教学实践

构建西医内科学课程微课的教学方法,需要利用下面几个步骤:

1.想要明确授课的形式,微课讲课的模式和普通授课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应该把幻灯片教学当作重点的普通教学模式转变成,将知识点当作核心的微课教学方式。

2.丰富授课的内容,通过丰富授课的内容,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掌握以及理解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微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课程知识点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讲解,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3.采取多样化的练习和检测方法,在详细讲解完课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之后,让学生使用较短的时间在头脑当中回想一遍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增加设置课下练习和单元练习等多种方法,每周和每月分别进行一次测验,这种测验模式,能够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同时针对每次测试之后的结果,要将其准确的记录下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比较,观察学生在这个期间内学习的情况和波动现象。

4.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微课能够平台化,丰富西医学内科学教学资料,扩宽教学的地域以及知识范围。

微课教学模式属于医学教学当中重点教学方式和有效教学方式的补充,微课教学拥有教育资源不存在限制,能够不断重复放映,不限制循环的次数等优势。可以让接受能力不是很好,同时自尊性极强,不愿反复询问教师的学生,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让这些接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追赶上教师的脚步。进而解决西医学学生成绩极端化的问题,对于医学教学的改革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西医内科学教学中微课应用和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内科学教学当中,使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并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西医学内科教学微课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王珂等

参考文献: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字】微课;课内翻转;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7/08-0130-04

微课兴起的背景及概念分析

(一)微课兴起的背景

微课的兴起是有其技术背景和教育理论研究背景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社会进入了Web2.0时代。以美国“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课模式和“翻转课堂”理念在全球广受好评和追捧,国内也越来越多地开展学习和尝试,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发现、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分享便捷性等问题。随着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泛在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现代人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也让移动学习、随时学习、碎片式学习应运而生。微课成为支撑学习方式变革的一类重要课程形式,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微课在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增多,对于微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微课的概念定义、微课的设计、微课的管理、微课的应用等相关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出现一些成果。技术的进步,催生出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实践又反推教育变革,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

(二)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虽然风起云涌,但什么是微课?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微课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观点。通过学习不同专家的观点与教学实践,我们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出自己对于微课的理解:微课是指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以不超过5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附以微课件、微练习等资源,有教学设计、有学习任务、有反馈交互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在这个定义中,把微课首先定义为课,是有教学设计、有教学目标的课程,其在基础教育中以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内容,以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反馈交流等为资源,在有设计的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支持学习各个环节。

针对微课的理念,我们总结出微课的四大特点:

1.微课的本质是有设计的课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完整的课程学习资源环境。在微课的教学资源中,不仅要包含微视频,还应提供微课件、微讲义、微素材、微练习等教与学的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学设计的引导下,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微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为他们提供泛在学习的环境;微课的服务对象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给教师进行共享和研究。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也为了方便学生间的及时交流,微课程平台应该具有反馈交流功能。

2.微课要保持自己“微”的特色

微课具有知识点小、授课时间短的特点。我们认为微课应只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整个微课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让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有利于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建议为5分钟左右)。微课的“微”,不仅适应碎片化学习,也解决了共享中学生差异问题。在教师进行共享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对微课进行直接使用或者重新组合,同时根据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在此知识点的前后进行相关的补充补遗,就在共享微课时,用系列微课打造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

3.微课支持多种学习方式

从微课的起源看,微课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微课的制作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利用移动互联网,因而可以保障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以及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的可能。微课可以应用于多种教学场合,可以支撑多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没有网络,可以进行单机学习。微课除了应用于课下学习外,也可以应用课堂教学,它支撑学习的各个环节。

4.微课应具有系列化特性

微课不应是单独孤立存在,而是要成为系列化课程,即在统一的课程规划下,依据学科特点,将微课程建设为“有序系列微课”,以避免知识碎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某学科微课的设计之初,就要从课程体系的全局观点来考虑,将课程包含的内容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晰、离散而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识点。再按照知识点间的联系,让这些微课有机结合。微课与微课之间,要围绕每个知识点和其相关知识点的关系来设计微相关练习,进行微评价。再根据评价与反馈,为学习者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达到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环环相扣,过程完整,体系流畅。

微课的概念和特征清晰,是进行微课建设和微课应用的前提和保证。

“课内翻转”的特点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活动学习”理论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主要是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反思等相关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自主学习,课堂成为讨论、答疑、深化的场所。它符合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理念,能够进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终身随时移动学习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但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时,遇到了以下的实际困难: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或者家长不允许学生在非休息日使用电脑从事非考试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家中要完成十分繁重的主科作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支配的时间只有课堂时间。当发现完全的“翻转课堂”不可能时,我们积极进行探索,希望能够找到基于课堂时间的“课内翻转”教学新方式。通过对于“翻转课堂”、“微课”的研究,我们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包前置,通过学习任务单,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形成“翻转课堂”第一节;教师在明确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互动、共享成果、内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翻转课堂”第二节。通过以上安排,达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学生可以自主负责自己的“学”,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出现,增强其学习责任感。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可重复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在其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第二节之前,已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实现课堂的高效,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解放,他可以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交流与深化中,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教育理念的“翻转”,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可供应用的课下时间很有限,但我们可以按照“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校内、课内翻转。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内翻转”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课内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从时间点上讲,基本发生在课堂时间内。对课堂时间进行分块,以完成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

(2)学生的知识传授从以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转化为以网页为组织形式的学习资源。网页以其“超链接”网状分布、可跳转性、多媒体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进行有目的跳转,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把学习任务单内化到了网页组织形式中。

(3)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不仅仅包括知识传授资源,同时包括知识内化资源。

(4)“课内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为其理念依据,以发现学习为其核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所有设计的中心。

“课内翻转”教学方式把课堂时间进行了分块,把课下课上内容全部集成到了课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变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微课在“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们进行的“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还处于试验阶段,主要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国家课程的教学方式。微课在此方式下的应用如下。

(一)设计本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形成本学科整体知识逻辑

教研员及核心组成员根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考纲、本区学生基本情况等因素,依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把课程包含的内容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晰、离散而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识点。再按照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本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本学科整体知识逻辑,框架以本学科知识和能力为脉络,以知识点为节点,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为联接,形成本学科的知识逻辑体系。

(二)教师课前的微课准备

教师根据形成的本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根据课标教材等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两者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把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建立概念框架,设立支架。教师根据设计,完成微课制作。

我们提倡信息技术教师以网页形式构建,通过多媒体资源,形成非线性的学习资源。此学习资源包括知识传授资源和之后的知识内化资源。此过程是教师进行微课建设的过程。微课程中的各个元素,应该具有聚而为课,散而为资源的特征。微课程应以网页形式呈现。选择网页方式基于五个方面考虑:网页作为容器,可以容纳多媒体素材;网页具有超链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设计预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跳转,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的学习轨迹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跳转,网页可以实现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反馈收集;网页具有强交互性;网页的兼容性为日后的平台融合创造条件。

(三)学生通过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和知识构建

此过程相当于翻转课堂第一节,教师提供以网页形式组织的微课,学生自主进行非线性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有选择地学习教师预设的内容,即没有疑问可以跳过,有疑问可以进入学习,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节,让每位学生的学习轨迹是不同的,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小组内实时交流和非小组间同学在线交流,共享智慧,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主要以学生的已有基础为出发点,创设情境,通过搭设支架,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完成知识的顺应,即使用情境创设,引发认知冲突,形成认知不平衡,引发思考,进而完成新知的意义构建。在此过程中,从搭设支架,到撤离支架,使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晋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基本完成知识的传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练习、微习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把微练习、微习题等与数据库挂接,实时掌握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以方便对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调整,完成以学定教。

(四)学生通过巩固微课完成知识内化

在课堂时间的后半时段,形成翻转课堂第二节,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深化和延展。知识的内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应用内化、评价内化、创新内化。其中的应用内化和创新内化,微课依然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应用内化是指在学生完成知识传授后,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微任务的方式,通过从易到难的任务布置,通过从搭支架到一步步撤去支架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独立探索,支架的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完成任务。通过协作、情境创设、任务完成等,学生体验了知识运用的整个过程,遇到相关问题,可以回顾微课来寻找答案。

创新内化是指教师给出开放性、延展性的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创新,自由创作,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项目设计,经历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与现实紧密结合,实现了信息素养的提升,甚至是升华。

信息技术课的课内知识总是沧海一粟,课外内容浩如烟海,我们会在课堂总结后,首先为学生提供多个相关专业网站,供有条件的学生课后深造学习。再次完成个性学习。与此同时,网络上众多的相关微课资源就有了用武之地。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饲料添加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02-02

饲料添加剂学是动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基础课程[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2,3]。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每学年将近有200人参与该课程的学习。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点多、更新快和内容抽象等特点。然而,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模式下,未能将情景再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很难切实掌握课程内容。因此,有必要改进当前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如微课等,引入多样化授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饲料添加剂学中有些知识点比如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理论性较强,而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又较为抽象,这已成为该门课程授课的难点。虽然,授课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大量改进和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过程中缺乏实景再现。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讲授,为避免抽象模糊、不易理解的状况,需借助真情实景,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但目前饲料添加剂学课程讲授主要采用教师讲台授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忽视情境再现[4]。因此,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沉沉,一知半解。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也较为晦涩难懂,单纯书面式的讲授,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模式单一。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以讲授为主,每堂课的时间都在45min左右。有研究表明[5],多数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30min,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点,学生更是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疑问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上课瞌睡,影响了授课质量。

3.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也不利于自主学习。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能力不同、基础知识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授课很难面面俱到。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而课下也没有较好的教学资源供他们自主学习,不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二、微课的特点及其在课程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微课程教学模式正逐渐突现。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微视频记录着教师课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是开展精彩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微课主要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习题等内容,时间一般常为5~10min,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6]。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微课可支持移动式和个性化等不同学习方式。微课嵌入式教学具有的优势:

1.微课灵活多样,情境真实生动。借助现在教育教学技术,微课以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在其中补充一些辅助资源,形成真实、生动的情境和作用过程,有助于对抽象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的深入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的记忆[7]。通过微视频,可以将某些生产流程在课堂上呈现。比如饲料预混料的生产,可以通过一段预混料生产车间的生产流程动画或视频,再现真实场景,同时生产一线工人辅助讲解,真实生动。

2.微课短小精悍。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min,主要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点睛之笔。微课嵌入传统课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虽然微课不是课程的主题,只充当辅助教学方法,但其更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加深印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微课更具有针对性。微课内容主要对某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或实验开展深入讲解。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不需要面面俱到,更有针对性。学生也可以自己下载微课,自我学习某个知识点,便于自我学习、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微课嵌入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建议

将微课程嵌入《饲料添加剂学》教学活动中,增加了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实施建议如下:

1.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微视频的制作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单个教师很难完成这些工作。无论是访谈式视频录制,还是生产一线流程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剪辑过程。根据微课制作和教学的需要,应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反馈较好的教学团队,组织大家查找资料、录制微课,通过团队合作不断优化微课内容,从而保证微课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录制生产一线情境,增强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对于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制和加工工艺等部分,单纯讲解书面知识,叙述操作步骤,不利于学生理解。在征集学生意见和团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入预混料生产一线车间,录制相关视频、剪辑制作微课程并在课堂适时推送,将生产一线场景带入课堂,更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加工工艺流程,加深学生的认识度。

3.针对难点重点问题,尝试访谈式教学。微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嵌入,目的是让学生爱学习、愿意学习,能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知识。通过微课程的引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可借鉴电视或广播访谈节目的一些做法,尝试不同2―3名老师间或请教学名师针对某一个重点或者难点问题对话聊天,把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和举例说明。这种方式如同看电视一样,方式灵活,有一定的现场互动效果。避免过去单个老师长时间讲述的弊端,让学生换一种思维去接受知识,避免枯燥无味,调节了课堂氛围。

4.建立网络平台,便于学生获取微课资源。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材料,并请学生提意见不断修改和优化微课材料。之后,通过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将优化后的微课资源存放在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课下自主学习和复习,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之一。微课构建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针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对抽象内容情景再现,形成了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微课引入课堂,改变着以往主要以单个教师在讲台利用“粉笔+黑板+PPT”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利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微课嵌入式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当今和未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代文,吴德.饲料添加剂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王佳丽,史东辉.《饲料添加剂》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6(8).

[3]周根来,殷洁鑫,陈明,等.高职高专饲料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1(6).

[4]曹阳春,姚军虎,杨小军.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

[5]陆仁强.基于微课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4篇

摘 要: 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开发质量精良的微课、如何有效地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文章对微课的开发流程进行了探讨,以“三环四步”教学法为基础构建了微课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基于教学“靶向”问题的微课课堂应用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微课 “三环四步”教学法 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微”事物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课广为流行。

本文所指的微课主要指微型课程资源,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而又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

笔者拟就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发展对策及就微课微课开发和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微课的大发展。

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自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和众多省市连续开展了多次微课大赛,众多中学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少教师在大赛中获奖。本文以中国微课网搜集整理的具有典型性的中学教师的500多节微课为样本,并且结合教师问卷调查,对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

2.1中学教师对微课的认识现状

对微课内涵的认识。调查l现,目前老师们对微课的认识不尽相同,有资源说、手段说、课程说。资源说强调微课是一种资源组合的方式。手段说强调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课程说强调微课是传统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对微课特点的认识。较一致的说法是微课具有设计选题针对性强,主题高度凝练、视频短而精练,应用领域广泛、资源类型构成多样,应用情景真实的特点。

对微课时间长短的认识。较一致的说法是10分钟以内,最多不超过15分钟,大多数中学教师倾向于制作10分钟的微课视频,甚至有教师主张60秒微课。

对微课的内容构成认识。普遍认为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个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微课强调一个“微”字,不贪多求全,主张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主张解决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如何应用微课的认识。较一致的意见是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主要指导学生把握教材。课中学习主要解决课程重难点。课后复习主要进行巩固练习。

对如何评价微课的认识。微课评价可以分为微课课例竞赛类评价;课堂现场教学评价两大类;可以从形式、内容等方面综合考量。专门的微课大赛都制定了相关的评审标准,对于中学教师的微课制作有规范和指导意义,但仍有教师认为需要制定适合微课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

对微课的应用前景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微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有少数教师认为在很长的时间,目前的教师现场讲授的教学方式不会改变,微课只是传统授课方式必要的补充。

对设计制作微课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软件上看,要加强教师的培训,熟悉微课制作流程和技术;从硬件上看,需要开发制作微课的设备和软件;从内容设计上看,要选取有意义、值得探究的教学内容设计微课的内容;从流程上看,要遵循教学规律,注重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策略的侧重点的异同。

对微课与传统课堂实录关系的认识。许多教师认为微课对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2中学教师微课的开发现状

教师微课制作工具。调查发现,硬件设备不同的学校,教师开发微课的工具不同,常见的由免费录屏软件、DV、手机等摄像设备完成。

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是确定选题、准备素材、精心设计,技术录制,后期剪辑,应用教学,后期反思修改等。

教师制作微课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教师制作的微课的数量、质量各不相同,有制作精良的,也有质量一般的,多以零敲碎打的状况存在,质量上参差不齐。

2.3中学教师微课的应用现状

应用于课堂。较多数量的教师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制作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用于参赛。由于各级微课教学竞赛的开展,某些教师制作微课课例是为通过参赛获得奖励、获得荣誉。

总体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方面,微课普遍应用于课堂上较弱部分的讲解。

2.4分析与讨论

2.4.1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微课的认识不统一。目前关于什么是微课还没有一个较一致的说法,急需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对微课的内涵、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国内研究者,比较有名的如苏富强、杜鹏花等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微课的开发存在一定问题。限于条件,有些教师微课制作还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录制软件或过于复杂,或过于简陋,都影响了微课的制作,没有相对成熟的开发流程。

微课的应用存在问题。教师制作微课课例的热情处于参赛阶段,微课应用于课堂的频率还不高,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资源库建设滞后。目前微课制作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缺乏微课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的微课资源库,尤其免费、开放的微课资源缺乏。

微课的互享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可供微课资源的互享。教师微课资源的互享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微课的评价急需规范。目前微课的评价主要借鉴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和体系,缺乏符合微课特色的评价规范,并且微课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参赛微课课例的评价。

微课的课程开发和研制仍然是空白。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系统专业的微课程等应用资源被开发和研制出来,影响了微课的发展。

微课与传统课程的关系还未理顺。微课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说法占据主流,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4.2促进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发展对策[1]

微课制作的设备技术层面。要进一步开发简单高效的录制硬件设备,使得录制功能更完善,操作更简单、更智能、更人性化。

微课应用交流方面。要构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搭建交流共享的资源平台;鼓励教师提高微课应用的频率;建构微课课堂应用的教学模式,研发成熟的微课设计、应用模式,避免微课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加速微课的推广和应用。

微课竞赛方面。以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举办形式多样的微课比赛活动。

微课的教材、视频资源的开发方面。倡导编写地方性、校本性微课教材,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发微课资源。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微课可持续发展。微课建设要有长远规划,避免短期的急功近利,以做成一项事业的热情发展微课。

制定统一规范的微课管理和评价标准。只有评价标准规范了,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才能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3.微课设计_发流程和课堂应用模式

鉴于微课在开发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微课在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微课设计开发流程和课堂应用模式的角度,笔者尝试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以期更有效地发挥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1微课在中学课堂中的开发流程

3.1.1微课开发流程图

3.1.2流程图说明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前提。教师根据学情、课标、教学大纲等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设计短小精悍但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

录制视频是微课开发的关键。教学设计的实现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应用现有的录制手段,录制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观看学习的兴趣,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任务。

调试应用是微课开发的目的。教学设计和录制视频是前期准备工作,调试应用才是目的。通过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目标。

反思修改是微课开发的收尾。只有通过应用发现新问题,进一步对微课进行打磨,才会进一步提高微课质量,打造精品微课,以便在更大范围推广,发挥微课更大的作用。

3.2“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微课中的应用

“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是白银市苏富强、杜鹏花等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把一节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知识、能力、觉悟)置于渐进式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靶向”问题开展的。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在一个和谐、有机的背景下达到优质和高效,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2]。

“课前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在进入课堂讨论答疑阶段前,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领会教材重难点,通过视频习得一些基本的知识,达到要求的水平,是学生接受课本内容的重要一环。

“课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微课视频可以高效推动学生的课堂学习,进一步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全面透彻地掌握知识,主动生成知识。

“课后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指导学生高效复习,巩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内化、创造知识。

4.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微课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整合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尽快地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整合力量和资源,加快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建设。

微课正在逐渐地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它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种新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迎面而来。我们应该迎头赶上,热情拥抱和欢呼这个变革教育的机遇,创造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苏富强.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的发展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6(03):69-72.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5篇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主要针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分为如下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关键词: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模式

利用微课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可以使化学知识更为直观、形象、有趣的呈现,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除此之外,微课简短、精要的鲜明特征亦能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快速集中于较短的时间区域内,提高化学知识讲解效率。尤为值得肯定的是,微课教学方式更为自由、灵活,初中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运用微课的暂停、回播功能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观看、揣摩,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因此,近年来国内关于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多。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呢?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初中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对微课进行科学设计与制作。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学在设计微课时需遵循如下几点基本原则:选择与微课特点相适宜的内容;录制时间要严格控制;制作工具的选择要恰当;微课资源设计要完整;录制语言的表达要精准。初中化学微课的设计流程主要为:(1)前期分析;(2)确定微课主题,明确知识类型;(3)辅助资源设计,主要包括微课教案设计、微课课件设计、微课配套练习设计、微课任务单设计等;(4)微课视屏拍摄与录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化学微课设计的前期分析中,应对如下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初中化学微课的录制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摄像设备录制;录屏软件录制。在具体微课录制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灵活选用上述两种录制方式。在具体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发现,采用软件camtasiastudio7.1进行微课录制的效果较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软件具有如下两点重要功能:录制功能简单,使用方便;后期编辑处理实用,易操作。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可分为如下两种重要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嵌入常规教学模式。接下来,便对这两种微课应用模式进行简要论述: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我国得以广泛发展与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者变成主动探究学习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网络媒介(诸如微博、微信等)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混合式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以“氧气”教学为例,化学教师在课前可运用软件camtasiastudio7.1录制微课视频,进而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为检验学生微课视频观看成效,化学教师在微课视频后附上几道练习题:(1)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什么?(2)氧气的物理性质是什么?(3)氧气有哪些具体用途?(4)如何制取氧气?学生完成作业后,可通过微信评论功能上传答案,化学教师也可及时审阅,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待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可有的放矢地围绕微课视频及具体教材内容稳步实施课堂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此种微课应用方式可进一步推广。

2.微课嵌入常规教学模式

除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之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采用微课嵌入常规教学的应用模式。即可将微课嵌入至新课导入、新授内容、课堂练习等基本教学环节。例如新授内容教学环节,初中化学教师可将相关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诸如在讲授“溶解度”这一概念时,很多学生一时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该概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即可针对“溶解度”概念,专门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帮助初中生更为清晰的理解和把握该概念。又如在课堂练习环节,初中化学教师可将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典型例题录制成微课,通过微课教学帮助初中生理清习题思路。诸如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方法等方面,均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微课嵌入常规教学的应用模式是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应用模式,只要初中化学教师能够科学把握微课应用时机,微课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定然会发挥出越来越多的成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为提高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初中化学教师需在微课设计与制作方面多下功夫,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微课视频。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应有的放矢的选择微课应用模式,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嵌入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交叉应用,从而不断提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1]梅原寒,南俊民.中学化学微课教学讨论[J]亚太教育,2015(15)

[2]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3]王英.系统构建中学化学微课资源[J]出版参考,2015(06)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6篇

为了改变这种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首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竞赛形式——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作品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微课这种全新的资源类型及其建设方式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首届活动共征集到1700多节规范优质的教师微课参赛作品,内容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微课的教学形式丰富,类型多样,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佛山微课”一经推出,便成为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上的一个亮点,获得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省内外众多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2012年和2013年,佛山市又连续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市微课作品征集和应用大赛,目前基本建成具有一定规模(超过5000节,基本覆盖了中小学各学科的主要知识内容)和区域特色(符合本地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的佛山市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库,并全面开放,供教师和学生点播下载和交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在佛山微课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下,全国的中小学、中高职、电大系统、高等院校甚至一些教育企业、培训机构也陆续开展了微课建设,掀起了一股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

区域性微课资源的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周期较长、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系统工程。微课开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资源技术开发过程,还涉及微课的管理、培训、应用、评价、机制等多个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统筹考虑、协调运行,才有可能建成一个优质的微课学习资源库。区域性微课资源的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前期需求调研

区域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做好前期需求调研工作,重点了解区域原有资源的利用现状、教师的资源需求及应用方式、学生的学习状况、资源需求及应用方式等,为区域微课建设内容的规划和平台功能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2.微课平台开发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而不主张学校或教师个人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交流、评价和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评价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内容规划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基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资源组织和呈现方式,传统的基于教材章节或单元课时的资源组织方式和建设方式不再适用于微课了。因此,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相当于建设蓝图),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确定建设的先后顺序、重点建设的学科微课),形成建设技术规范和微课建设体系。各学校或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建设,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

4.开展技术培训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构成的一种交互式、情境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微课的开发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技术、视音频编辑技术、课件制作技术、交互网页技术等多个开发技术。其中,视频技术(包括拍摄、制作、编辑、合成、录制、等)相对于制作课件(主要以PPT为主)、教案和试题(均以Word编辑为主)来说,其技术难度更大一些。因此,有必要对教师开展微课设计(理论、观念、策略、方法、模式等)及微课技术(重点是视频的拍摄、录制、制作与编辑、上传等技术)的培训,排除教师的开发微课的技术障碍。

5.组织微课建设

微课的制作是微课开发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通过大赛活动面向一线教师征集优秀作品并进行评比,对获奖作品颁发证书或奖品)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科组或研究机构,以项目或课题研发的方法,承担某个学科、专题、类型的微课建设,其优点是促进微课建设迈向课程化、系列化、完整化,有利于学生学到完整的微课知识体系)。微课制作阶段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微课设计、视频拍摄或录制、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进入应用阶段。其核心建设流程如右图所示。

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流程图

6.共享、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要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通过组织各种应用活动(公开课、研讨会、教学大赛等)来促进师生广泛应用微课,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应用微课进行预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区域网上教研、“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各环节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互相关联、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都是优质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中重要的环节。

区域性微课资源开发的思考

由于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它的设计理念、建设策略、开发技术、应用方式等都不同于传统的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佛山市是国内最早开展区域性微课建设与应用的地区,目前已举行了三届全市微课征集与教学大赛,其核心的建设理念就是“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学到最重要的内容”。而对教师的要求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佛山市微课的建设经验、措施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微课建设(含大赛)要有时间保障。因为微课的开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选定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制作加工、微课上传等“建设”环节,还要包括微课展播、推广交流、教学应用、学习应用、评价反馈等“应用”环节;每一个微课的制作过程,就相当于一个微型课题的研究过程。因此,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一般要3~5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保证其质量。

2.重视对教师的微课设计指导与技术培训工作。微课的设计是微课开发的首要工作,是决定一个微课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大赛或建设活动大规模开始之前,就要聘请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开设现场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班;利用网络开展微课在线培训(提供技术帮助文档、录制培训视频、设立论坛交流、QQ群答疑、开通免费热线电话咨询等);同时,还要提供多种制作方式供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技术水平者、不同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最佳传递方式来合理选择,并提供开发建议,借助可汗学院的经验),提供微课范例和微课的开发软件工具。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帮助服务。

3.充分发挥微课评审指标体系的引导和评价作用。在开展区域微课建设(大赛)时,要同步大赛指南和微课作品评价标准。这样教师在设计开发时就能对选题依据、技术规范、活动流程和评审指标有个全面了解,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发而不至于偏离方向,这样容易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

4.合理规划与引导区域微课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一定要先公布各学科的知识点微课建设体系,供教师有选择地开发;同时,对上一年已建成的知识点微课,不主张或不组织学校再次开发,鼓励教师开发尚未开发的学科、单元或知识点内容,这样可以尽量扩大微课的覆盖范围,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引导到关键性知识点课程上,而不必重复开发,并在政策(文件通知)中规定,重复开发的(如开发与已有的课程章节或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微课不能参与评奖。

5.采取征集评审式和专业拍摄式相结合的微课开发策略。征集评审式是指教育局每年开展微课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从基层征集作品到市微课平台。其优势是征集的数量较多,涉及教师和学科的面较广,但存在制作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制作一批精品优质的示范微课,佛山市教育局是以项目形式外包,聘请拍摄制作公司和教育教学专家,从全市范围内挑选1000位各级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到专业演播室拍摄,专业公司从教师微课的设计、资源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加工、共享等环节,进行专业指导和操作。为鼓励名师积极拍摄,佛山市教育局为拍摄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学时学分、免费赠送自己教学的精美DVD光盘,并对所拍摄的微课进行评比评奖。教师参与微课拍摄与应用的积极性非常高。

6.开发“一站式”微课平台。佛山市教育局与专业软件企业合作开发了国内先进的微课管理与应用平台。平台功能可满足教师的微课选题、在线设计、作品报送、作品管理、微课、交流展播、互动评价、教学应用、课题研究等多方面的需求。教师只需实名注册后,微课的建设、管理、应用、评比、研究等工作都可“一站式”完成。

7.创新评审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微课建设与竞赛活动的有效激励机制之一。一是评审方式采用分布式专家在线评审和大众用户评审(根据浏览量、下载量、星级评价和留言反馈等指标),使评审结果更客观、公正、公开;二是在奖励机制上,在原来只对优秀微课作品的学科教师个人进行奖励基础上,为了鼓励教师团队合作开发高质量的微课,还对优秀微课作品获得市二等奖以上的教师团队(如微课设计者、课件制作者、视频拍摄者、教学实施者、撰写应用案例报告者等)进行集体表彰(把微课当成一个“微课题”研究成果来表彰);对于积极参与或组织微课开发的单位设立最佳组织奖;为鼓励优秀微课的创新与发展,佛山市微课建设在奖项设计上还借鉴奥斯卡电影的设置,从获得一等奖的微课作品中再评出一批最佳设计奖、最佳拍摄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效果奖、最佳人气奖等,广受教师的欢迎。

8.利用课题研究引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教师开展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为学校或教师个人的微课研究提供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2012年,佛山市教育局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并获立项。该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子课题申报活动,目前全国各地包括高校、中小学、特殊教育、幼儿园在内共申报立项了40多个子课题,涵盖了微课设计、开发、应用研究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推进了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中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相关概述

(一)概念界定

微课最早的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 Mc Grew教授和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分别提出的“60 秒课程”和“一分钟演讲”。“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的出现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提出的“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其核心理念是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一分钟内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国内的微课最早流行于 2012 年下半年的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录制的视频,目的是帮助学生预习新知识,辅助教师答疑解惑。本文的微课又称为微课程,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因此,将微课概念界定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以视频、文本、录音以及PPT等为载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围绕某个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而针对性解释的微小课程。

(二)微课特点

在深度剖析和理解微课后,可知微课一方面具有内容短小、有趣的特征,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微课内容形式多样,比较有趣,如一段关于英语学习的微电影、一个小动画都可以称作为微课;另一方面具有学习方式灵活,随着移动学习、无线网、移动数码产品以及在线学习的普及,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学习,同时课上课后都可以用,既能查漏补缺,又可以强化巩固知识,同时,其还具有教学目标清晰以及知识点单一的特点。

二、家长对微课的看法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以温岭市第九中学学生的家长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了108份问卷,收回102份,收回率为98.8%,因此可以看出本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本文试图从已收回的102份问卷中调查了解家长对微课程教学的认可度。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1个问题,分别为(1)你是否经常使用微信?(2)你是否会在课下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网上指导学习?(3)你对微课是否了解?(4)你最能接受的微课时长?(5)你对微课的定位是什么?(6)你认为微课最吸引你的是什么?(7)你对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见?(8)你认为微课能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师生交流吗?(9)在课前预习阶段,你更偏向于什么?(10)你对课后进行微课复习有什么看法?(11)将微课应用于哪一过程对你更有吸引力?其中每个问题下面都相应设置的有选项,并且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设计内容和题目类型较为客观。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相应调查问卷结果的整理分析可知,大部分的家长会经常或有时使用微信,微信普及率较高;由于孩子年龄偏低,很多家长较多关注的是习惯养成,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因此,较少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网上指导;对于微课,很多家长还较为陌生,尤其是对微课的定义和用途不了解,大部分家长认为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因此,还需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从数据分析来看,较多家长对“微课”的微时间主要集中在10分钟内;尽管很多家长对微课定义和用途不了解,但绝大多数家长赞同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乐于接受新的教学形式,同时,90%以上的家长认为微课程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师生交流,80%的家长对“微课”产生了兴趣,认为课后进行微课复习较为有效,且认为微课可以应用于新课导入、核心概念(知识)、新课讲解过程以及课程小结与拓展的任何一过程。

三、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由上述家长对微课的看法可知,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乐于接受,并且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注重课前预习,课中突破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拓展。

(一)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

随着高考竞争和压力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微课在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很多家长对此不了解。针对此种现状,学校和教师应该全方位、大力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可以通过开学前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对家长进行相应微课知识普及和相关视频的观看,也可以在平时与家长沟通时,进行相应宣传。

(二)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先教后练的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乏善可陈。而微课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观看,引发学生思考并探究,一方面,微课可通过歌曲聆听、微视频欣赏以及互动对话热身形式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绕口令、谚语俗语导入、词语接龙导入、问题导入、主题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微课的时间一般会控制在5至10分钟之间,这符合学生的10分钟注意力法则,能够让学生更容易集中学习注意力,教学效果较好,因此,在微课模式教学方式下,应注重课前预习。

(三)课中突破重点难点

微课授课过程中,针对某重点教学知识,应当采取反复播放,进行知识点细分,并相应突出主题、解决问题,做到课中突破重点难点。如,在进行听说练习时,微课模式下,教师可设计听说短片,学生在反复听录音、跟读后,有问题时,教师进行相应纠正发音,然后再观看视频,做到开口模仿、听说同步。又如,在词汇练习时,微课模式下,教师应设计动画视频,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让学生做到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找出与课本相同的词汇,教师播放微课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找单词,边找边暂停播放,并让学生在书本上做标注,进行句型练习时,微课模式下,教师应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齐读句型,教师再指出主要句型结构后,让学生利用此句型造句。

(四)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拓展

微课模式下,在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课前预习、课中突破重点难点,还要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拓展知识。尽管微课模式下,微课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师仍然是主导,但微课仍然有它独特的优势,传统授课模式下,如果学生忽略了某些内容的听写,可能会大大影响学习效率,但在微课模式下,授课结束后,如果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课堂中所学知识,课后,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掌握课堂教学中未掌握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全面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微课是教育应用上的一种新颖形式,尽管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应用并不多,但逐渐会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在未来教育教学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同时,微课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用,因此,面对新的教育模式,中学英语教师要在应对技术环境下,努力学习和研究课堂教学要求,成为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有益帮手。

参考文献:

[1]张春辉.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建议[J].教学研究,2016.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8篇

微课研究的重要目的是服务于教与学。首先界定了微课及英语教学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以温岭市第九中学为例,对家长对微课的看法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关键词:

微课;中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相关概述

(一)概念界定

微课最早的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和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分别提出的“60秒课程”和“一分钟演讲”。“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的出现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提出的“一分钟教授”(TheOneMinuteProfessor),其核心理念是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一分钟内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国内的微课最早流行于2012年下半年的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录制的视频,目的是帮助学生预习新知识,辅助教师答疑解惑。本文的微课又称为微课程,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因此,将微课概念界定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以视频、文本、录音以及PPT等为载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围绕某个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而针对性解释的微小课程。

(二)微课特点

在深度剖析和理解微课后,可知微课一方面具有内容短小、有趣的特征,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微课内容形式多样,比较有趣,如一段关于英语学习的微电影、一个小动画都可以称作为微课;另一方面具有学习方式灵活,随着移动学习、无线网、移动数码产品以及在线学习的普及,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学习,同时课上课后都可以用,既能查漏补缺,又可以强化巩固知识,同时,其还具有教学目标清晰以及知识点单一的特点。

二、家长对微课的看法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以温岭市第九中学学生的家长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了108份问卷,收回102份,收回率为98.8%,因此可以看出本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本文试图从已收回的102份问卷中调查了解家长对微课程教学的认可度。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1个问题,分别为(1)你是否经常使用微信?(2)你是否会在课下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网上指导学习?(3)你对微课是否了解?(4)你最能接受的微课时长?(5)你对微课的定位是什么?(6)你认为微课最吸引你的是什么?(7)你对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见?(8)你认为微课能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师生交流吗?(9)在课前预习阶段,你更偏向于什么?(10)你对课后进行微课复习有什么看法?(11)将微课应用于哪一过程对你更有吸引力?其中每个问题下面都相应设置的有选项,并且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设计内容和题目类型较为客观。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相应调查问卷结果的整理分析可知,大部分的家长会经常或有时使用微信,微信普及率较高;由于孩子年龄偏低,很多家长较多关注的是习惯养成,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因此,较少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网上指导;对于微课,很多家长还较为陌生,尤其是对微课的定义和用途不了解,大部分家长认为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因此,还需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从数据分析来看,较多家长对“微课”的微时间主要集中在10分钟内;尽管很多家长对微课定义和用途不了解,但绝大多数家长赞同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乐于接受新的教学形式,同时,90%以上的家长认为微课程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师生交流,80%的家长对“微课”产生了兴趣,认为课后进行微课复习较为有效,且认为微课可以应用于新课导入、核心概念(知识)、新课讲解过程以及课程小结与拓展的任何一过程。

三、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由上述家长对微课的看法可知,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乐于接受,并且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注重课前预习,课中突破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拓展。

(一)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

随着高考竞争和压力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微课在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很多家长对此不了解。针对此种现状,学校和教师应该全方位、大力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可以通过开学前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对家长进行相应微课知识普及和相关视频的观看,也可以在平时与家长沟通时,进行相应宣传。

(二)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先教后练的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乏善可陈。而微课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观看,引发学生思考并探究,一方面,微课可通过歌曲聆听、微视频欣赏以及互动对话热身形式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绕口令、谚语俗语导入、词语接龙导入、问题导入、主题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微课的时间一般会控制在5至10分钟之间,这符合学生的10分钟注意力法则,能够让学生更容易集中学习注意力,教学效果较好,因此,在微课模式教学方式下,应注重课前预习。

(三)课中突破重点难点

微课授课过程中,针对某重点教学知识,应当采取反复播放,进行知识点细分,并相应突出主题、解决问题,做到课中突破重点难点。如,在进行听说练习时,微课模式下,教师可设计听说短片,学生在反复听录音、跟读后,有问题时,教师进行相应纠正发音,然后再观看视频,做到开口模仿、听说同步。又如,在词汇练习时,微课模式下,教师应设计动画视频,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让学生做到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找出与课本相同的词汇,教师播放微课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找单词,边找边暂停播放,并让学生在书本上做标注,进行句型练习时,微课模式下,教师应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齐读句型,教师再指出主要句型结构后,让学生利用此句型造句。

(四)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拓展

微课模式下,在进一步宣传微课的定义及用途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课前预习、课中突破重点难点,还要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拓展知识。尽管微课模式下,微课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师仍然是主导,但微课仍然有它独特的优势,传统授课模式下,如果学生忽略了某些内容的听写,可能会大大影响学习效率,但在微课模式下,授课结束后,如果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课堂中所学知识,课后,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掌握课堂教学中未掌握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全面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微课是教育应用上的一种新颖形式,尽管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应用并不多,但逐渐会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在未来教育教学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同时,微课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用,因此,面对新的教育模式,中学英语教师要在应对技术环境下,努力学习和研究课堂教学要求,成为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有益帮手。

作者:赵灵兵 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春辉.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建议[J].教学研究,2016.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微课 高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引言

微课是一种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针对传统类型的单调整齐的教学形式有着一定的突破,相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微课更加的创新、灵活,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也更具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所具备的约束力也相对较小,更加的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高校教学中。而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行业至关紧要的一门学科,但是正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也较为落后,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致使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学习效果不满人意。而微课这一教学方式特点正好可以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所具有的一些弊端,更加具备针对性的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英语教育。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已经采取微课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英语教学,也取得了相应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微课在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和改进。

一、微课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近些年来,微课教学方法在众多高校都取得了相应显著的成效。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也采用了微课的教学方式开展英语教学,而在当前的应用教学中,微课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1.过度重视微课制作形式。当前所使用的微课教学方法是采用制作视频的形式,确定某一个主题,进而围绕所要表达的主题将教学中的知识点相结合,从而将教学中的疑点、难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简化的教学方式。微课的应用不等同于传统类型的课堂教学,把知识点分开讲解,微课的教学方式则是把知识点进行重新的规划,确定教学主题,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微课教学方式自身具备着体积小、内容少简便讲述的显著特点。绝大多数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课程时往往过度重视微课的制作形式,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也经常出现制作形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还往往只是注重文字与图片形式,对于视频以及音频应用过少,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无法深入体现英语课程的特性,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微课制作技术存在问题。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不仅是制作方式,还是知识讲解都是一种新型的突破性教学。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以短小精炼的知识点汇总视频作为依托载体的,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就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但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提出了微课视频制作及录制后期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自然影响了新型教学方式的教学质量,从而阻碍了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应用。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教学部分,教师往往只是通过简单、单调的传输方式进行讲解,比如图片、文字,却没有采用具有趣味性的视频、动画等更具多样性的直观方式来进行体现,从而使得微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微课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微课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所表现的多种问题,为了能够使得微课教学形式能够更好的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被应用,以下将提出几点针对性策略。

1.重视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对微课的教学形式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对微课内容即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此对微课的应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改变了原本微课的应用成效。那么基于此,应该改正教师对于微课的应用误解。微课是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部分知识点,或者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所应用的一种切入点较小、相对较为活跃的教学形式,将教学疑点、难点及重点进行逐步破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相较于其他的教学形式,微课不仅仅只是教学形式的转换,更多的是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微课的应用成效。教师也应当在设计微课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关注微课形式的基础之上,重视内容的设计。从而真正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

2.重视教师制作微课培训。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势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的。但是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之前都由于自身多方面的原因,对制作微课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正是由于教师的技术水平过于低下,即使教师知道如何讲解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微课教学方法解答知识疑点,但是在制作微课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制作水平,使得微课的制作成果不能够与教师的内心教学相匹配。以此,需要加大教师对微课制作的培训力度,比如聘请专业的人员来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培训,通过对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使得教师能够准确的将自身的教学目标完整的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文娟.微课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6):40-42.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校本“微课” 微课开发 微课应用

1高校校本微课的意义及价值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逐渐被人们所青睐。微课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近几年对微课的开发及研究的学者逐年在增长,它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为了更好地开发及推广应用微课程,相关的微课比赛也应运而生。自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首届“中国微课大赛”以来,类似的比赛越来越多,但现在微课更多的只是出现在比赛场合,适用于高校课程化、专题化、体系化的校本微课程仍亟待开发及应用。

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是微课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在,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巨大需求之下,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孕育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无论是对微课教学、微课的使用者还是微课的提供者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从微课教学层面来看,校本“微课”可以对微课的开发标准、开发成本、开发效果评估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体系,如此一来,微课的开发,教学应用将会更加规范化,同时能够带动教学模式的升级,使课堂教学不在像以往“一讲堂”式的枯燥乏味;微课可深化课前预习效果,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可提升课后巩固复习强度。从微课的使用者而言,校本“微课”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定制相对应的标准化微课课程产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除此之外,高校校本“微课”可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理解消化,以微课的形式教学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微课的提供者而言,通过高校校本“微课”的体系开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微课开发标准及开发流程,使微课的开发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使微课在高校教学领域中以一种新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校本微课的开发大多有参与实际教学的教师来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信息化的全方位发展。所以,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对高校现代化教育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2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策略

由于“微课”这一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目前对微课的开发建设也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得有一套完成的开发程序及策略。由于多届“微课大赛”的举办,到目前为止微课作品已有非常多,但这些微课作品都没有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规范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同时这些微课作品大多是以参赛为目的,所以其实用价值在某些层面不是很大。所以,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需建立在一定的机制体系之下,按照一定的开发模式,制作出规范化、适用于教学的作品。

2.1构建健全的校本微课平台,完善技术

健全的校本微课平台是高校校本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有力保障,在高校教学当中这点尤为重要,校本微课的教学质量及效率直接或间接被微课平台所影响。健全微课平台最终是要实现资源的完美共建共享,所以平台不仅需要满足教师上传、修改、微课以及对微课资源的评估、技术培训等基本要求,还需要从学习者与以学习为中心的角度出发,使微课平台拥有交互式功能,如在线测试诊断功能、师生交流互动功能和虚拟社区信息反馈功能。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校本微课平台应更好地兼容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使用,这样方便微课使用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微课平台需为微课提供者及使用者提供管理、应用、学习一站式服务,使微课充分发挥其作用。

2.2搭建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

高校校本“微课”主要面向对象是高校学生,所以针对面不同,需建设一套完善的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高校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应首先对各方面需求进行分析以明确目标,然后是对内容进行选择,在确定内容之后就要对微课的表现方式、结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再根据设计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制作,最后要关注微课资源的完整性完成配套资源建构。具体而言,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分类开发。第一步是知识点微课程,一个微课程只包含一个知识点,然后利用每个点都连接成某一系列知识的线,最后通过这些线来构建出这门学科的面,这样不仅层次清晰,同时又能够突出重点所在;第二步是习题微课程,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再来针对每一知识点来练习并讲解对应的习题,以此微课程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习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第三步是拓展微课程,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知识点;第四步是反馈微课程,针对教学活动的讲解,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以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

2.3把握校本微课设计原则

高校校本微课不同于常规校本课程,它从开始的思路设计到中间阶段的课程录制,技术实现及最后教学应用上都与常规课程在制作形式、原则及思路上都有差别。要开发出具有体系化的校本微课则必须把握高校校本微课的设计原则。首先,校本微课需把握住实用教育性原则,不同于参加比赛的微课作品,校本微课是以教学为目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或超出常规课程教学要求的效果,一次微课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一特定的技能点等一方面内容。然后,校本微课需遵守目的性原则,由于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那么这就必须要求单次校本微课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或针对某课程某一知识点,或针对对应知识点的习题练习讲解,或针对某次实践训练的试验操作,把握好每次微课的主题,以目的性为导向去开发校本微课。其次,校本微课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校本微课是近几年新兴的教学资源及产物,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在微课目的性明确、内容完整的基础上使其更加生动,具象化,否则它同普通课程的形式没有多大差别。最后,校本微课要有一定的应用性,开发校本微课的初衷是以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的形式去完成教学或学习任务,最终要应用于实际,所以这便要求校本微课突出其短小精悍、易于网络传播、在线或下载学习的特点。把握好校本微课的设计原则是其开发的前提要素。

2.4制定相应机制,健全开发体系

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需建立相应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开发管理机制来规范校本微课的制作,后期完善审核及评价制度,使校本微课从制作初期至线上共享阶段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相应的,为激发教师们对校本微课开发的热情,提高教师们信息化能力素养,可指定相应的鼓励机制,如对好的微课课程评优评先。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体制,完善开发体系,促使校本微课全面发展。

3高校校本微课的应用策略

高校校本“微课”开发的最终目的要达到和常规校本课程相同的效果,其核心价值即体现在了应用之上。高校校本“微课”主要应用于教学之上,它所带来的变化是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来体现。通过发挥微课时间短、内容明确、容量小以及资源结构情景化等一系列优点来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并不断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及方法。

3.1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由于校本微课的特点,可将其作为翻转课堂式教学资源。利用好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传统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里有一个预习阶段,与之相比,当微课作为一种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时,它可将预学习效果最大化,课前对某一知识点的几个或一系列微课进行学习,记录难点重点,然后予以一定的师生互动,这样在课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重点,同时更多的侧重解惑答疑,知识运用等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够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使教学更加有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3.2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章节模块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一,学习程度的差异性,那么校本微课可以在这种差异化教学模式中起到作用。在传统的校本课程教授及学习过程中,学习某一新知识关键是在那某一节课堂中,所以一旦学生在课上无法真正学会或弄清楚这一知识点,课下可能会花费不少时间去钻研琢磨。校本微课可解决这一问题,当某一知识点没弄清楚,可以在课下反复观课微课视频,直至消化吸收。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及概念,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3课后复习强化的应用

在前面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中提到,在开发校本微课时可分类开发,针对不同目的及需求开发制作相对应功能性的校本微课。那么,可以通过录制习题微课程、答疑微课程及拓展微课程等微课来强化学习。通过教学中的反馈及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制作目的性更明确的答疑辅助微课课程,这样能够帮助学习存在困难的自主学习的学生,对没有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及强化。

4总结

高校校本“微课”是在信息化教学时代下的新产物,高校校本“微课”的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在高校中的开发与应用正再从理论阶段向实践环节迈进。在我国,由于校本微课的开发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开发体系还有待完善及健全,在这个阶段应该以用促建,以高校教学需求任务及应用实践为导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好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与应用。高校校本“微课”的开发是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诸如微课开发的成本、效率及体系标准等问题都能够伴随着校本微课的开发而得到解决。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及教研的模式,校本微课为高校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导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 韩凤英.高职校本微课开发与应用探索――以C语言课程为例[J].职业时空,2015(06):40-41+44.

[3] 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4] 肖凤艳.我国微课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1):66-68.

[5]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5-13.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微课教学模式;高职设计类专业

1 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性强、互动交互性好、应用面广泛。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等。由于实践领域和研究背景的不同,不同研究者对微课定义、视频时长、组成资源、表现方式、应用目的等问题看法尚不一致。事物的表现形式不同,对概念的界定也没有既定的不可变性。笔者认为微课就是在适当微型的学习时间内使用的高效的数字学习资源,即“微型教学视频课程”。

早期的微课建设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单一化的资源,突出围绕某一个特定知识点,进行多种资源整合。后来,将对微课的认识提高到“微教学活动”并重视微课的应用与研究。这种结构性变化,强调了微课模式在交互式动态环境中具有开放性、变化性的,而不是静态不变的教学资源模式。

2 高职院校互动教学中的微课模式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其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沿袭了传统教育体系模式。尤其在高职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互动教学尤为重要,但高职设计类专业课程互动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

一般而言,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与相关专业行业相结合,在微课建设中应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教学与学习平台。在专业课程体系背景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立、教学平台搭建、学习情境构建、学习任务布置等方面,都可以为微课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得基础。

3 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中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自由性与开放性,“微课”模式能够使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达到“师生互动”“个性化课程”“生生交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叉学习”等多维互动教学与移动学习方法,完成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新转变。注重交流与应用是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微课模式通过集中展播、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新的流媒体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过程的完善与补充,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云教育理念。在微课教学的实际应用中,针对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可以从教学与学习的两个角度来分析:

3.1 从教学角度:建构学习平台,以微课资源特点设计教学

从微课资源设计为出发点来构建微课平台,一是基于已有课程资源,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制作短小精悍的视频学习教程,二是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技术和多种方法开发具有创意的新型微课资源。微课学习平台应该解决传统学习方式同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终身学习、随时学习等方面的矛盾。微课资源的设计一方面要突破时空的限制,保证学习者在任何学习空间、任意学习时间都可以发生;另一方面资源设计要讲究灵活性与个性化,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3.2 从学习角度:创建学习情境,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是微课教学的受众即主体,微课模式从形式上创建了一种泛在学习模式,让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终身学习变得可行。高职设计类专业的学习注重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以外,还要注重专业技能、市场及运作经验。从学习的角度创建适合情境、突出开放式教学优势、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以个性化学习方式为依托,根据每一类学习者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同时在平台中提供支持与答疑服务随时帮助调整学习进度,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微课模式在高职艺术类专业互动教学中的实践

对于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课程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是一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针对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在实际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项目实践为依托的微课学习模式和以移动学习为目标的微课学习模式为主。

4.1 以项目实践为依托的微课学习模式

高职设计类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设计人才为目标。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引导进行校企合作,教师以项目为主线开展教学,学生以完成项目作为驱动力进行学习。在微课程的设计实践中以项目实践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所以在进行视屏课程资源视屏设计制作时,除了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还可以多引用实际操作项目,让设计类专业的学习更具实践性和情境代入感。

4.2 以移动学习为目标的微课学习模式

微课的学习方式多样,其最大特点是就算离开课堂,学习者也能随时随地学习,即“移动学习”。在以移动学习为目标的学习模式下,针对设计类专业微课教学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其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在微课教授中,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设计类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面与相关知识点多且广。在进行课程资源设计时可以将课程资源按学习阶段区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深入阶段、拓展阶段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另外,根据学生感兴趣、关注程度高的资源进行再设计,以此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其二,与常规课程相结合。常规的设计课程有很多重难点及实践实训要点,通过微课设计形成良好的课程知识补充,课后也能反复学习实践。利用情境教学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进而深入理解与学习。其三,与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相结合。微课程主要依靠学习者主动学习,培养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的时效性以及学习效果也需要在资源阶段进行设计。比如利用何种考核手段?需达到什么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 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8-22.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应用模式

随着“互联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创新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重中之重。在推动新课程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既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实施。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应用微课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大力推动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领域的有效应用。

一、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就是短小的数字微课,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开展10分钟左右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微课模式可以更为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且确保了整体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微课的辅助功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具实效性。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将微课纳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可以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微课进行延伸教学,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微课的科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于推动“分类教学”“个性化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既有利于推动教学创新,又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更能优化和完善教学系统。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微课的制约因素

尽管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制约因素。一些教师受旧理念制约,特别是在应用理念方面缺乏创新,使设计的微课课件在应用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也没有将微课教学进行拓展;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方面缺乏有效性,导致微课的应用不到位。一些教师不注重应用体系建设,尽管制作了很多微课课件,但由于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应用体系,导致微课的应用受到影响。如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教学中,不能设计层次化、系统化、演示化的微课课件,在应用中也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微课的应用无法取得突破。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微课与其他教学结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方面不够到位,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微课的优化策略

1.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应用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计算机基础教学涉及面广,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坚持以人为本,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入手,将微课制作、应用、改进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微课的内容应当有引导性,问题的设计要不断深化,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在微课的应用上,除了将其作为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还要重视微课资源的系统性应用,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建设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微课资源的使用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微课课件,使其更加符合时展需要,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应用机制

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应用机制具有保障性。高校要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在优化和完善应用机制方面取得突破。为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微课应用方面更加便利,高校应构建微课教学平台,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微课资源进行“集中化”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使其除了能应用微课,还能对现有资源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在构建微课资源体系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努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有针对性。

3.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应用模式

在“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在创新应用模式方面取得突破,使微课具有综合性和拓展性。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制作微课,并将微课教学与分类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制作“问题式”微课,通过“对分课堂”的方式,前半段讲解基础知识,后半段通过“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重视拓展性学习,将微课与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网络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3篇

微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授课方式,其时间短内容具体、资源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些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应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应用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原则。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 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基础课;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41-03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例[1]。与传统的教科书、PPT、Word、PDF等静态电子教材相比,微课的视频是动态的,不仅仅有文字、图片等静态内容,还可以包括教师的解说声音、眼神和肢体语言,黑板或者白板板书过程,实验演示或者虚拟实验等多媒体内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认为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方式变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课程特色,以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药用物理学”课程为例,探索微课在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流程与应用模式,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一、微课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一)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起源,是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背景下,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趣味化的特点。作为信息技术与科学深度融合的典范,微课的出现得到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

在我国,微课最初是从中小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2]。大多观点认为,2011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的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开启了微课在我国应用的先河。2012年9月,在“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上,教育部领导决定在高校开展微课应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正式启动,微课开始走进高校,逐渐引起众多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实践。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微课”(Microlecture)一词缘起于国外的“微课程”。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最先提出“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把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课程压缩到60秒钟以内的五步建议,这对后续研究者制作“微课”视频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为此,戴维・彭罗斯也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

此后,国外掀起微课研究与应用的浪潮,并取得显著成效,如:美国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微视频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赢得全球众多学习者的青睐;TED在YouTube上推出的TEDEd,将课程与视频、字幕、交互式问答系统融合为一体,形成与全球用户分享理想的盛宴;英国牛津大学陆续推出时间短小的系列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推广,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方式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应用土壤。

可以看出,微课程在国外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大多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及非正式培训学习,不仅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发微视频资源提供极大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起到极大的启示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于2011年率先提出中文“微课”一词,此后,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学者围绕“什么是微课”、“怎么建设微课”、“如何应用微课”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于什么是微课的研究。主要介绍微课的背景、含义、特征、意义及影响等。例如:胡铁生(2011)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总结了区域“微课”资源库开发步骤及途径;焦建利教授(2013)分析了微课兴起的根源,认为“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黎加厚教授(2013)从教学系统要素的独特视角论述微课的发展,提出微课程教学设计的17条建议等。

P于怎么建设微课的研究。主要研究微课建设、应用及前景等问题。例如:胡铁生(2013)对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回答;吴秉健(2013)对国外微课视频资源进行了综述,将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的目标、内容、技术特点和相关的案例效果等进行了横向的比较,阐述了国外微课视频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策略对国内开发和应用带来的启示;梁乐明(2013)等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资源的设计进行比较,建构起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设计模式;潘丽琴(2013)阐述了音乐“微课视频”的实践价值、具体制作流程及创新之处等。

关于如何应用微课的研究。主要研究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比如:卓宽(2013)研究了微课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张灵芝(2014)研究了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问题;谭晖(2013)提出利用微课提高科技人才外语培训的效率;邵华(2013)从具体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就构建完整的微课教学环境和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搭建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了微课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3]。

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国内的研究逐渐升温并初见成效,但研究还相对缺乏,表现在文献数量少,研究范围窄,实证研究薄弱等方面,尤其是关于微课设计、应用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更为少见,微课与具体应用情景(如不同学科、不同群体等)整合的应用模式亟待进行系统研究。

二、微课在中医药专业基础课中应用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微型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

微型学习理论认为,若信息被拆分成为更小的学习单元,或学习以小步子进行,那么人们的学习就会更好、更有效、更简便、更加充满乐趣[4]。微型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意义建构。微课的出现契合了微型学习理论“微、小、轻、快”的意蕴,必然以微型学习理论做指导。依据该理论,结合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特色和定位,要求我们将课程的宏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微课程教学活动,与现实教学情境整合来呈现课程教学内容。

情景认知理论认为[5],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致的系列行为。实践不能独立于学习,意义也不能与实践和情境相分离,而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离不开情境的布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与具体实践应用相连通,把知识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二)现实依据:教学改革的迫切形势

中医药专业基础课在中医药大学处于辅助地位,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量大,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采用“一锅煮”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以“药用物理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中药学院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开设十多年来,学生普遍反映较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因为许多物理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二是课程对数学功底要求高,遇到复杂计算学生较为吃力;三是因为知识点间的衔接很紧密,学生一个环节没弄懂,后续内容学起来就犯难。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有: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遇到复杂计算时,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但经过教改实验,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我们尝试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三、微课在中医药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以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药用物理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课程教学团队先制定微课整体建设方案,然后按照分工设计开发微视频课程资源。微课建设方案的制定,要注意引入思维导图,从而避免学习者在碎片化知识学习中迷失方向。下面重点探讨微课的设计流程和应用模式。

(一)设计流程:严守“五个”步骤

根据微型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微课的设计开发应注重与现实教学情境的整合,围绕“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哪些素材”、“如何制作开发”、“使用效果怎样”等问题展开,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分析、方案设计、素材准备、开发制作、测试评价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以“药用物理学”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为例,微课的设计流程见表1所示。

表1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微课设计示例

(二)教学模式:“三备―四步―一复习”

微课应用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前,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和数字材料,完成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并进行课前测试练习[7],将自主学习时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登记。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测试练习和笔记疑难情况,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反馈进行设计。课中,教师结合互动平台的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课堂知识应用和课堂小结。课后,学生通^观看教学视频来复习回顾学习内容,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三备―四步―一复习”的微课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三备―四步―一复习”微课教学应用模式

(三)案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课堂实录

以“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为例开展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实录如下。

1.课前。首先,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在“学生自学”栏目中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视频和电子材料;然后开展课前摸底自测练习;最后学生将遇到的难点问题在课程平台的“笔记疑难”中记录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分析数字材料、测试练习和笔记疑难,在此基础上开展备课。备课的重点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反馈,这是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

2.课中。首先,播放香蕉球视频,引入课程内容;其次,开展伯努利公式推导。通过理想流体和稳定流体的概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功能原理建立物理模型,推导出方程公式,同时讲解公式的意义及适用条件;再次,讲解方程的应用。通过一个应用实例,给出水流的速度、压强、管的内径、水沿水管某一截面管的内径等参数,求该截面处的流速和压强。同时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演示文丘里流量计原理。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3.课后。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复习课程内容,教师对课前与课中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内容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

四、展望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和微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背景下,本文依托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药用物理学”,对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的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模式进行了细粒度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微课设计与应用理论,对微课在中医药大学中的推广,对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对促进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后期笔者还将从教学环境筹建情况、教学互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总结及交流研讨等四个方面,对微课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更加注重资源构建和教学的互动,形成有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后期的重点研究工作[8]。

参考文献:

[1]谢伟.微课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适用[J].学理论,

2015,(12).

[2]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4,(26).

[3]周青松.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

[4]许爱军.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动因分析及模

式构建[J].成人教育,2015,(4).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

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6]陈昭喜.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整合研究――

以《药用物理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12,(4).

[7]刘颖.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

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5,(8).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微课;高校计算机教学;意义;方式

微课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之上所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动画、图像、视频等加以合理利用,强化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与教学内容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并且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自主学习。将微课合理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切实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下就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开展具体分析。

1微课概述

1.1内涵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短时间讲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保证学习内容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及教学需求。微课教学实现了一个知识点的集中阐述,其阐述方式包括要点归纳、重难点突破以及知识解读等不同形式,便于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

1.2特点

微课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主题突出并且教学时长较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微课教学模式更具直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3微课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微课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丰富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教学模式虽然时间较短,却内容精炼而丰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枯燥教学氛围,真正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喜爱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同时也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点,为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高校中大力的使用微课,可以有效、全面的满足学生各方各面的需求。在开展微课的过程中,可以相应的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与特点,分层次的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在枯燥的高校计算机的学习中,加入时尚、新鲜、活力的因素。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微课具有丰富的内容、学习选择范围大的优点,可以相应的拓宽学生的学习的选择范围,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明确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深入的明确某一个知识点或者重点教学内容。微课教学模式的针对性特点,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内容,减小学生的困惑和疑虑,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教学内容,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2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

2.1微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应当将微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从而通过微课来引导或指导学生投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好微课教学内容,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与学生的兴趣特征相符合,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计算机微课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办公软件的基本运用方式作为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制作微课视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通过色彩辅助或卡通形象辅助,来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相结合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健康、完善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结束后,教师可以专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清晰且详细的解释,从而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3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考核制度相结合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以及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连接性作用和强烈的影响力。高校计算机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检验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考核制度的有机结合,能够组织学生总结并归纳计算机教学内容,表述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计算机应用类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微课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且在教育领域内受到高度重视,将微课合理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促进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陈一敏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永春校区)

参考文献

[1]曲本庆,马寅强,王忠宽,等.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方式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