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

[1] [2] 

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

[1] [2] 

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

[1] [2] 

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7篇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冰雪艺术;创新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中国古代雕塑特点 

(1)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2)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行。 (3)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4)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5)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6)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 

1.1.2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1.2当代雕塑现状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1.2.1 当代架上雕塑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1.2.2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1.1冰雪饮食 

2.2.2冰雪体育 

2.2.3冰雪文艺 

2.2.4冰雪旅游 

2.2.5冰雪艺术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2.3冰雪艺术的特征 

(1)自然基础(2)社会基础(3)文化基础 

3.雕塑造型给冰雪艺术带来的创新思维 

3.1雕塑与冰雪的结合 

3.1.1雕塑造型带来的种类及创作风格 

(1)素描、绘画基础。(2)表现手法上也分有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3)具象、装饰变形、抽象。(4)都通过造型手段来表达感情、意境。 

3.1.2雕塑造型带来的功能与意义 

3.2冰雪艺术中雕塑造型语言的应用 

3.2.1冰雕的艺术表现 

3.2.2雪雕的空间、体量造型 

3.2.3冰灯的形式语言 

3.2.4冰建筑中的雕塑语言 

4.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1)促进冰雪艺术不断创新,提高冰雪艺术的可观赏性水平。(2)冰雪艺术继续普及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审美水平,增强文艺活动的可参与性。(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25页) 

4.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4.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4.1.2日本的“札幌雪节”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4.1.3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4.1.4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4.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就冰雪艺术而言,它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两个价值,才使其有所广泛的传播空间。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与方式表达方面更加自由和非对称。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雕塑艺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国家规范城市景观设计蓝图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 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一)城市雕塑相关简述

21世纪是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和提高城市艺术品为逐渐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审美化和功能化是当前城市景观设计师们探讨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艺术环境方面。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国家雕塑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艺术文化已经逐渐与城市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将城市艺术文化逐渐深入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人类情感与城市雕塑的有效融合。

作为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城市雕塑,也是城市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在城市艺术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视觉艺术三维立体表现手法而言,城市雕塑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艺术语言特色。不仅加强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一个城市的雕塑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空间生命力。

(二)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

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还表现在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城市雕塑―方面装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美化环境和艺术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是人类情感和城市文化进行浓缩后的标志性作品,寄托着设计师们的情感。城市雕塑的艺术空间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三维视觉表现手法,而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激发人们对城市雕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调节城市空间场所的外部轮廓,注重城市雕塑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与沟通。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设计理念中融合了城市环境空间文化和人文文化。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可以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还可以透过城市雕塑看到城市发展的实质情况,即所谓的环境与人文的整体融合。因此,当孤立的城市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文化可以做到有效衔接,不仅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之美,还可以凸显出雕塑本身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生活增添了一抹情感色彩。

二 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与空间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相较于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而言,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雕塑艺术体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雕塑技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为现代城市雕塑在创作方法、艺术设计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丰富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进一步为现代城市雕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形式而言,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形式更具文化交流特征。传统城市雕塑主要通过广场、公园等建筑物凸显建筑雕塑的公共性,因此传统城市雕塑具有浓厚的景观性特色。但是现代城市雕塑在建造与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显示着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而且还代表着城市与公众之间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城市建筑、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雕塑作品将人类的情感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不应该在城市雕塑作品中存在与公众隔离、人类不愿意接近城市雕塑等现象。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参与性特征,以期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娱乐玩耍、触摸体验的公共场所,将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形式。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凸显出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表现理念,使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感。而且城市雕塑为现代城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文化基石,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城市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城市雕塑的主体性和层次感,进而扩大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范围。

相较于西方古典雕塑的主题范围而言,中国城市的雕塑在主题范围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人文文化和公共环境的认知等领域。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范围选择方面主要以山花、壁龛为主,其雕塑风格以具有浓厚的建筑风格为主。作为城市比较有代表型的广场雕塑,西方古典雕塑仍然以“歌颂君王”作为主题内容,雕塑的性质以碑柱为主。由此可见,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选择方面具有单一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主题范围的拓展。而城市雕塑在主题内容的确立方面带有浓厚的社会化和生活化特征,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了有效衔接,还将现代人文情感元素与城市景观背景进行了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城市雕塑主题逐渐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城市雕塑主题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文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只有将城市雕塑与现代生活从实施方面做到有效统一,才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家们站在社会公共的角度设计城市雕塑,并在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中体会社会公众内心对城市雕塑的认知与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极简主义”和“构成主义”为主,其外在表现形式以现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层次感作为灵感源头,将现代城市雕塑进而简单化和功能化。另外,城市雕塑设计师们在设计雕塑景观的过程中将抽象简练的几何知识与艺术设计表现手法的张力和美感有效整合,向社会公众传递城市之美。将几何知识与雕塑设计的机械之美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城市雕塑的创新型设计手法,进一步提升雕塑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和艺术审美观点的变迁致使社会公众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而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观点的不同导致雕塑创作手法的不同。现代城市雕塑还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革命性为主题的雕塑仍然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以革命性和祭奠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城市雕塑以营造庄严的气氛空间作为设计目的,多以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生态型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景观布局中得以广泛运用,以生态型和人性化为主的城市雕塑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更凸显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城市雕塑的艺术变现手法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手法逐步向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雕塑创作手法方向发展。既有小巧精致的城市雕塑景观,又有简单大气的城市化气息浓厚的雕塑景观。由注重城市雕塑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特点为主逐渐向非对称性和自由式为主的雕塑转变,打破原有设计师们传统的创作手法和思维观念,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手法拓宽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材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的表现手段之一,随着城市雕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雕塑对不同质感的材料要求亦不一致。影响城市雕塑材料质感的因素包含肌理感、色彩光泽度、光感等,设计师在设计景观雕塑是不仅需要全面向系统地了解不同质感的材质,还需要对城市景观空间和雕塑艺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

三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如何有效地将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进行融合的关键因素是全面了解雕塑功能和环境性质。就雕塑设计师而言,雕塑设计师们除了了解雕塑艺术设计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对艺术环境空间设计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够从根源上把握雕塑作品的动态美。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以创新性思维观念和情感理念作为理论基础,掌握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艺术特点和城市环境的空间层次感,进而为设计凸显城市环境和情感的雕塑作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进一步促进社会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国家需要加大现代城市的服务力度,将现代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提高城市雕塑的亲和力,加强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的广泛运用,城市雕塑不仅具备亲近性的特点,还具备娱乐性和服务性特点,进一步拉近城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最后,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拉近城市与人类距离的有效载体,国家需要转变国家职能,由主导型为主的战略决策逐渐向服务性为主转变,将国家关注的侧重点放在民生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树立城市亲民和城市文化形象。除此之外,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文化和发展特色建立生态型城市,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塑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与人类的和谐健康发展。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9篇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冰雪艺术;创新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3.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上接第125页)

3.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3.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3.1.2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3.1.3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3.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就冰雪艺术而言,它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两个价值,才使其有所广泛的传播空间。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0篇

1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密不可分

科技与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最高尚的部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科技与艺术的不断结合。科技与艺术的不断结合,使人类的思想表现不断升华,不断走向更高境界。寻求两者的相融相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国际知名的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有着精辟的阐述:“科技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李政道博士深刻意识到中国缺乏的是有艺术气质的科学家和有科技精神的艺术家,因此主动承担起推动中国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使命,他多次回国倡导科技与艺术结合,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对话与融合之路。

高新技术与雕塑艺术作为人类智慧与情感精华的代表。两者的结合,不仅曾结出科学大师李政道先生和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忘年之交,成就了科技与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还共同探索着科技与艺术以绘画、雕塑为形式的交流与对话。20年前,李政道先生讲述了人类可以通过重离子对撞探索宇宙的奥秘,李可染先生欣然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题为“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的不朽杰作。之后,李可染先生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将这幅寓意无穷的艺术瑰宝化为栩栩如生的三维造型艺术。借二牛抵角相峙、一触即发的瞬间动态,展示了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相知相通,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谱人类生命之魂。

2雕塑艺术反映高新科技生活

雕塑,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述说历史故事,展示时代风貌,勾勒未来蓝图,用艺术美去陶冶人们的情操,反映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历程,构筑现代文明的文化形象。故此,现代雕塑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是高新科技的灵魂象征。雕塑艺术不仅印记古老的岁月过往,而且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展示着时代人的风采,表达一种直面时代,憧憬未来的崭新风貌。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方式的便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巨大飞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观念,带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硕果。

在这个提倡改革开放、倡导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时代,雕塑艺术迎来了它发展的新契机。这些人类文明的飞跃都能够用雕塑艺术的形式进行激情展示,反映时代变迁与新气象。新的时代必然呼唤更多、更好的雕塑作品问世。和谐美好,和平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人渴望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一种幸福感与满足感。雕塑作品作为一种颂扬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真切的表达这一人类永恒主题。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社会深层次的变革必将带动社会意识与大众心理的细微变化。新的形势下需要新的反映科技进步与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艺术作品必须紧跟时代,紧跟大众的艺术心理变化与大众的艺术欣赏要求,广大雕塑艺术工作者不仅需要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与较高的科技和人文思想修养,而且需要在雕塑设计、雕塑材料、雕塑工艺上精益求精,大胆沿革,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捕获有价值的创作主题,有不竭的创作动力与源泉,才能触发更多的智慧火花与灵感。

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新兴学科和造型艺术就是通过把雕塑艺术和高新科技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反映高新科技生活的时代结晶,大量应用于高新科技产品的外观和造型设计。例如,CPU散热器、高速列车、现代飞机造型的流线型外观皆充分应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而成。

3高新科技推动雕塑艺术发展

运用高新科技张显雕塑艺术的无穷魅力,推动雕塑艺术的发展是21世纪的大势所趋,“放弃科技等于失去真正的艺术”,新的技术可以拓展我们的设计思维,艺术大师可以通过它们“无所不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美国设计师马克·德杰尔斯克对此认为它是“设计史上的黄金时代”。

3.1雕塑设计技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艺术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雕塑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数字化三维(五维)虚拟设计、数字化模拟、数控加工仿真等智能辅助设计方法和技术不断改善现代雕塑艺术设计的技术和手段,提高雕塑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再现力、竞争力。

3.2雕塑艺术材料

雕塑艺术在材料的使用上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触感。材料的触感包括材料的质地和机理。因为质地是由材料的自然属性显露出来的表面效果,质地所表现出的雅静、朴素、深邃、沉稳是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直接感受到的。材料的机理是指材料表面的效果,是在视觉中加入某些想象的心理感受,肌理的创造更强调造型性。质地之美是静的,肌理之美是动的。材料除了触感还有视觉感受,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质感,同一材料也有可能有不同的机理,材料不仅在形态上有区别,在材质、性能、肌理,色泽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在雕塑的立体构思中,要考虑到色彩与主题的关系,巧妙地应用色彩色相,明暗度、饱和等因素增加视觉趣味,强调形态空间为主题服务。

新型材料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为雕塑家提供了日益增多的新材料,除常见的有石膏、水泥、树脂、玻璃和玻璃钢外;越来越多的新材料、特殊功能材料可供雕塑家选择,如磁性材料、不锈钢、着色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超重材料、超轻材料、吸振材料、超强材料等等。头发丝细的玻璃纤维,能吊起360千克重物,既4~5人的重量,钛合金的比强度比高强度钢高出40%;强力粘结材料、透明材料、光学材料(透光、滤光)、吸波材料、长荧光材料(主要用于道路交通的夜间警示)、磁流体材料(通过磁场的控制,实现了固体和液体的快速转换)等,使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更加的开阔。

3.3雕塑加工工艺

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是,在相当程度上,雕塑艺术材料对于加工工艺有着更大的依赖性,在当代雕塑中,材料语言的研究已进入了雕塑家的视野,并且越来越成为自觉运用的手段。而现代科技的迅速崛起和高度发达,又为当代雕塑的工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例如热加工工艺由最初的单一翻砂铸造发展到整体精密铸造、整体石膏型精密铸造、树脂砂铸造、低压铸造、真空铸造,精确控温处理,快速激光成型、焊接等;冷加工工艺由传统的手工雕、刻、塑发展到采用现代数控技术的高速数控切削、磨削、钻削、铣削、铰孔等加工手段。

新的加工手段如激光焊接、水射流切割,可切割纸、布、木材(不可燃)、金属(不卷边、飞边、毛边))、机器人抛光(各种曲面)、五轴联动加工(复杂形状)、超大超小加工、振动加工(硬脆材料)等极大地提高了雕塑作品的加工效率与表现力;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树脂等特种材料通过镜面抛光、纳米涂层、离子镀膜、电镀、涂装、渗碳、淬火、堆焊等表面处理工艺可达到表面改性、装饰、耐磨、、防腐蚀的效果。

4促进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共同繁荣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雕塑;概念;发展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96-02

雕塑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自身的实体性及材质的永久性,使得其在时间的侵蚀中能得以长久的留存,所以我们在研究过往的历史及文化时,雕塑以重要的史料依据而存在着,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雕塑是一部记录人类活动的形象史。

一、雕塑概念梳理的迫切性

雕塑是什么,这个貌似妇孺皆知的问题,如果放在以前,可能会招来耻笑,但是,雕塑发展至今,真要尝试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专业并完整的回答,却显得无比困难,甚至在一些专业的雕塑家身上,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涵盖当今被称之为“雕塑”的准确答案;因为你将发现,当在试图用一些传统的概念理解来解释这一个名词时,很多被称之为“雕塑”的雕塑并不具备这些特征,这样一个在我们意识里面那么清晰明确的词汇,一瞬间变得模糊甚至混乱,难道是我们的概念发生了错误?

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艺术的发展,当艺术变得越来越多元,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直至相互交集,现今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方法和手段变得更加自由和丰富,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使用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进行表现,他们更愿意被称之为“艺术家”而不愿单单只是作为一位“雕塑家”或“画家”。那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是否还有必要来梳理这状如乱麻的现状呢,既然艺术各门类都已进入一种大融合的境况了,有这个必要在此纠缠不清么?

从现实的需要来看,越是如此,对雕塑概念的梳理愈发显得迫切。雕塑概念的含混,将会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定义我们的行为,在进行一些艺术活动时无法清晰定位。如前几年的一次大型的专业雕塑展览在筹备过程中,一些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专业人士就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因为雕塑外延的扩展导致其边界的模糊,而不得不提出了有待商榷的“泛雕塑”的概念。这种境况的继续发展将会导致我们的艺术理论及艺术史面临一种失语的窘迫,我们长期建构的史论体系将全面崩盘,无法延续,除非另起炉灶。当然,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宣告“雕塑已经死亡”或者“艺术已经死亡”,而这并非现实所愿,当真如此,那么现在的雕塑活动岂不成了见不得光的勾当,现在的雕塑家岂不是过的是行尸走肉的生活。

二、雕塑概念在各个艺术时期的变化及其背景

雕塑的概念,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在因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迭而发生着变化,总体来看是一种扩展的趋势,从最早的简单对泥、石材的加工,到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对多种材料的利用,雕塑的领域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对雕塑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传统的雕塑定义:制作技艺的总称。

雕塑的传统概念,那就是运用物质材料为视觉及触觉提供实体造型的艺术,它使用雕、塑、刻、镂、凿、琢、磨、铸、焊、堆积、编织、放大等技术手段把材质纳入审美活动。

雕塑的产生,先于其他艺术门类,这种观点在梁思成先生的《中国雕塑史》中得到了肯定,他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老者也。”雕塑这一概念,源自其制作的技术及方法,是“雕”和“塑”两类技术手段的合称,“雕”是指针对材料进行削减来得到我们需要的形态,包括雕、刻、削等等,我们常见的有石雕、木雕、冰雕等等;“塑”是指对具有可塑性的材料采用增加、堆叠等方式来控制材料的形态,以得到我们需要的形体,我们常见的有泥塑、面塑等等。其外延从最初的在石头上雕刻和用黏土捏塑,一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在不断的扩展,金属工具的使用让雕刻对材料的驾驭越来越容易和熟练,能用于雕刻的材料范围也就随之扩大,分类也就越来越多。而对于金属的发现利用,不仅促进了雕刻类的发展,也将塑造带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那就是青铜时代的开启。由于塑造的技术特性,只能是针对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来进行,而这些材料的定型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最初,只能是通过将泥烧制成陶的方式来进行材质的转换;当人类能将金属进行冶炼之后,浇铸成型的技术手段得以出现,金属铸造的雕塑出现了,也就使得使用塑造手段制作的雕塑作品能摆脱材料的限制,得以自由的发展;由于金属特有的坚固稳定的特性,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够看见大量的远古时期的璀璨的艺术作品。

在传统的雕塑时期,雕塑和材料是一种利用关系,雕塑家通过“雕”、“塑”这两类技术手段,改变物质材料的形态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形状和体积;材料仅仅是雕塑的体积呈现。并没朝向自己本位属性去发展自己的独特语言。

(二)现当代艺术时期的雕塑:概念模糊混乱的开始。

当艺术发展至现代艺术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艺术观念及思想的变革,艺术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雕塑领域,也同样的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有这样一则趣闻,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在1926年到1928年,被卷入了一场与美国海关的诉讼之中,海关拒绝承认他的作品《空间之鸟》是一件应该免税的艺术品,坚持要把它作为一块金属而课税;由此可见,传统雕塑的概念已经不能完整的涵盖雕塑的发展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带来了批量化同一化的产品;而工业化同时带来的材料的变化,也发展出了一些新的制作手段和技术;如金属型材的出现和切割及焊接技术的成熟,所带来的锻造技术的发展,导致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冷锻成型的雕塑出现;而这类雕塑的制作方式是利用锻压的方法对板材进行形态改变,再拼装成型,这里面已经不具备“雕”和“塑”这两类制作技艺的特征了;如考尔德用金属板材制作的雕塑作品。

随着艺术观念的改变,对视知觉所感知的形象的再现已经不再作为艺术家活动的直接母题,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精心制作的一种象征,它也许还保留了对感知客体的回忆或对这客体的参考,但不再寻求对视觉形象的忠实记录了。正如布朗库西作品中所显现的对宇宙的和谐和材料的真实,对简单和纯净的追求,在他这里,形成了现代雕塑进一步的特色,那就是“尊重材料的性质”;一些现成品被用于雕塑的创作中,如毕加索最初用自行车的车把及坐垫拼接所创作的《牛头》,到了马塞尔・杜桑用工业生产出的小便器创作的现成品雕塑《泉》;将现成品集合的雕塑势不可挡的推入了艺术史中,这类作品以任何意义的字眼来称他们为雕塑都只能引起疑问,如路易斯・尼文尔森《皇家潮流V》,这种走向最终将“装置艺术”推入了轰轰烈烈的当代艺术大潮,成为了主流的当代艺术样式之一,当代的许多雕塑家也在自己的头衔里加入了装置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而这也正是当代雕塑界限最模糊的地方。

三、雕塑的艺术特征浅析

既然传统的雕塑概念已经不能完整的表述,我们该如何来重新为雕塑定义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下雕塑的一些显性特征。

首先,雕塑作品始终是由一定材质构成的实体,实体性作为雕塑的一个显著特性是不容置疑的。实在体积作为可视可触的对象,是雕塑艺术语言中最基本的东西,实在体积需要由材质来得以实现,在这里包括对材质的借用和材质本身物理属性的突破。但是,仅仅具有实体性是不够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所以的物质存在都是具有实体性的,而我们并不能将其称之为雕塑。

其次,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中最典型的样式,那么空间性是作为雕塑的另一显著特性而存在的。这里的空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雕塑本身所占有的实体空间;由形体变化所围合的形成的凹陷或孔洞或间隙等,也被称之为负空间;雕塑所散射的空间,也可以说是雕塑的场域。那么,雕塑的空间性不仅是实体的,而且是虚空;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感性的。

再者,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从技艺出发来定义并没有偏差,它只不过是已经不能顺应雕塑的发展,不能完整的涵盖现今雕塑的多样性而已。所以,技艺仍是雕塑的一个显著特性,即利用制作的技术手段对材质的形态进行改造加工。如果雕塑失去了这一个特性,雕塑将会和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艺术形式失去界限而陷入混乱。

综上所述,雕塑实质上是利用实体占有空间,通过人工手段所创造的凹陷和体量、丰富和空虚来构造一个物体,即用这类对立因素相互之间的变换、对比和坚定而相互补充的紧张感来构造一个物体,而在最后获得的形式中,则必须表现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平衡。

四、结语

对于雕塑,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体验,这些不同的体验方式也就带来了不一样的理解,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雕塑历史,也有着大量的雕塑精品留存于世间,但是,对于雕塑的理论建设,却由于种种原因,远远滞后于雕塑的实践,而这种滞后也同时在影响着我国雕塑的发展。本文在这里就雕塑的概念所进行的一些尝试性清理,并不奢望给予雕塑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根据自己多年的雕塑经验所得到的一些个人见解,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热爱雕塑的人们能加入到雕塑理论建设的队伍中来,以使得我们的雕塑能有着坚实的基础奠定。

参考文献:

[1]王照宇.雕塑[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2篇

从女娲的捏土做人, 到中国现当代陶瓷雕塑的百花齐放,陶瓷雕塑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期。中国古代雕塑,种类繁多,雕塑手法丰富,雕塑形式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雕塑创作系以可塑或可雕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生命感的形体,因而其对材质要求尤为重要。材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雕塑作品的形式与风格。史前雕塑,在内容上多为依据实用器物,装饰生活或巫术宗教内容。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独立于物质生产之外的装饰品。新石器时代广泛制作陶器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陶塑艺术品。红山文化彩塑女神头像,造型准确生动,人物形象性格尤为生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雕塑艺术的一个方面,其制作是在陶范中完成,是陶装饰艺术的发展延伸。秦汉时期多陶塑与陵墓石刻,秦始皇兵马俑堪称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杰作。汉代陶塑在抓住真实对象主要形态基础上,运用洗练手法加以夸张变形,惟妙惟肖。雕刻艺术在唐代时风格多样、形象准确、技巧纯熟,可谓登峰造极。全国各地佛像、菩萨、神王已经形成典型的中国特色。著名的唐三彩,色彩艳丽,尽妍极态,充分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的盛况。汉代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期被人们真正接受,石窟雕塑佛像较普遍;寺观泥塑在五代两宋盛行,宋代瓷雕与元代瓷雕风格较为接近,宋瓷器物上多见刻划花装饰;元代雕塑尤其佛像受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影响较大。明清时期佛教雕塑陷于程式化、定型化,装饰华丽可惜缺少内在活力。

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的比较

瓷雕又称“陶瓷雕塑”,其历史悠久,约始自秦、汉,盛于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石湾窑、景德镇窑、洛阳窑、枫溪窑等。一般系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经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并经高温烧成。按制作方法可分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数种。按制品可分素雕和彩雕两种,包括陈列美术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制作时必须考虑到干燥和烧成收缩,防止翘扁变形及裂纹斑疵等。陶瓷雕塑不同于石刻、木刻、铜刻、玉琢与牙雕,也不同于泥塑和石膏塑形。瓷雕作品必须经过高温烧制。瓷雕制作工艺,其成型必需模印、镶嵌、镂雕、捏塑、堆雕等。所以瓷雕种类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堆雕、镂雕、镶嵌雕等。

陶瓷装饰系指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装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

本身进行。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方法,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其中可看出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均为陶瓷雕塑装饰技法,因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是密不可分的,陶瓷雕塑可采用综合装饰技法,后者也可将雕塑技法运用到陶瓷综合装饰形式中。从两者关系上看,陶瓷雕塑是陶瓷艺术中的基本,更是重要组成部分,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雕塑艺术发展一定阶段的陶瓷艺术产物,陶瓷装饰虽是陶瓷艺术技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能是采用陶瓷雕塑艺术手段,也可能是采用绘画艺术手段,但陶瓷装饰最根本的还是立足于陶瓷特定造型器物之上,这就意味着,陶瓷绘画装饰允许淡化雕塑艺术中的造型功能,而突出其绘画表现效果。

三、陶瓷雕塑地位不可撼动

陶瓷雕塑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其难于逾越的技艺,高超含蓄的技法表现特色,使得陶瓷雕塑成为其它艺术种类迥异的特色艺术技巧。其直白又含蓄,其出自泥土,熔身窑火,似土之淳朴,似玉之洁净,其三维造型与自然造物和谐,展示着无声而清晰的雕塑语言。陶瓷雕塑是对陶瓷坯体及釉面进行雕刻、塑造的装饰方法,在平面无法足够满足装饰表达情况下,艺术家想方设法都在寻找雕塑技法加以弥补。所以在众多的现代陶艺造型作品中,人们常常看到转折起伏的器型边缘,看到镂刻开光,看到浮雕刻划花,看到立体三维空间出现。在人类新石器时代第一件彩绘陶瓷艺术出现之时,其载体就是陶器。陶瓷雕塑是任何陶瓷器物的载体塑造,其今后亦将至始至终伴随着陶瓷。

在西方,一件好的陶艺作品,那意味着这件作品系从泥巴拉坯到成型、到彩绘、到烧成整套流程。而在我国许多陶瓷艺术作品,是工人师傅完成器型制作部分,然后由艺术家绘画或雕刻,这件作品严格上说应该是众人合作的作品,但社会却从不这样认为。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绘制任何作品前,首先想到的是借助于何种器型,是艺术家、收藏想到的,但确定后,却忘记了器型的制作本身就是陶瓷雕塑的基本功。更有甚者,现在的浅浮雕装饰陶艺,却从不被提及雕塑字样,而冠于模糊字样的“现代陶艺”。事实是:陶瓷雕塑贯穿于陶瓷艺术始终。

结 论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3篇

生态危机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克服和摆脱生态危机,世界各国陆续出现了生态哲学、生态文化等新兴科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生态观念、环保意识逐渐树立起来,生态思维在美学上,尤其是在雕塑领域,就出现一种全新的注入生态观念的雕塑类型——生态雕塑。

在人们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生态雕塑是个时尚的话题。作为公共艺术中的重要部分,生态雕塑以生态学为基点,将生态思维与公共艺术结合起来,所以,它既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生态现象。在公共艺术中运用生态雕塑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今天,对它的认识和梳理具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什么是生态雕塑

公共艺术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艺术概念,它强调艺术的公共性、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它所采用的具体表现手段可以不限,但它的核心价值观是让艺术回归于公众,回归于社会。公共艺术中的生态雕塑,它除了具备公共艺术的特性外,它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上,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态观念。由于生态观念的加强和得到空间重视,这使得它突破了传统雕塑的观念,进行了有重要突破性和积极意义的拓展,我们将这类新出现的注入了生态观念的雕塑命名为生态雕塑。

生态雕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哲学、美学原因,从哲学上说。它是生态思维、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伦理学诸种文化观念的催生物;从美学角度来讲,生态雕塑是生态美学的产物。生态雕塑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它与传统雕塑有着巨大的差别,它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和一个雕塑流派,更是一种在当代生态文化观念层面生长出来的与生态理念发生共振的思想方式,体现了生态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共生、互融与共享。

生态雕塑的特点

生态雕塑与传统雕塑在创作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生态雕塑在内容和理念上以生态和谐为目标,其艺术形式只是生态美内涵的一种符号隐喻和象征。生态雕塑必须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和谐一致,并且能充分传达出强烈的生态理念。它具有公众性特征,强调公众参与性。生态雕塑不但要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雕塑的主题、形式、媒介,同时还要考虑雕塑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雕塑的创作比较强调个人的创作理念,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与公众的关系上,艺术家处在主导、引领的位置上,相对比较难以形成艺术与公众对话、参与的局面。

与传统雕塑比较,生态雕塑最大的优势是在材料上的区别。生态雕塑的主要媒介有植物、水、冰、沙、石、木、盐、泥土甚至阳光和风,利用这些媒介做成的生态雕塑有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消融,有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解。另外,它强调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日常被抛弃的的物质材料常常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艺术的材料。传统的雕塑材料主要以金属、石材、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这些材料在开采时将对自然和环境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

在艺术史上,德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的《7000棵橡树》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雕塑案例。波伊斯种植橡树的行为不同于传统的雕塑,而采用的是生态方式。波依斯的行为他自认为是社会雕塑,如果从公共艺术的角度看,这应该是公共艺术中的生态雕塑,它埘艺术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了最好的诠释。从例子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列生态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方式和手段,它体现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开放精神,体现了交流、共存的态度。

生态雕塑的类型

公共艺术中的生态雕塑这个概念,不同于狭隘的雕塑概念,它是开放的,在生态雕塑的旗帜下,许多各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家现在都在自觉地运用它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根据创作领域及素材的不同,笔者试将其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植物雕塑:

植物为载体的立体花卉造型是园艺中常用的,它与其他形式的雕塑不同之处是它更讲究体现园林特色的文化内涵,要根据园林艺术规则进行布置。它最环保不污染环境,而且形、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它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贴近自然和生活。通过植物造型来展示世界生物多样性、城市文化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多样性的深刻内涵,融自然与艺术为一体,引导人类时刻关注绿色生态的家园。其作品的分布主要位于公园、绿地。

2.垃圾、废品雕塑:

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使用日常被抛弃的、不和谐的物体做素材,这应归功于达达主义的丰富遗产。在艺术家眼里,废旧报纸、剩烟蒂、旧卡带、旧磁盘也有它们独特的魅力;甚至垃圾堆里捡来的各种“破烂儿”,也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奇葩。艺术家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经过艺术的构思、整理和组合创作为雕塑,其主要目的是向公众传达环保的理念。

德国艺术家艺术家哈·舒尔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垃圾人”其目的是要提示世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垃圾时代,我们制造垃圾而我们最终也将成为垃圾。”他的作品以极端的方式对公众的感官和良知造成了震撼。

3.生态主题公园

生态主题公园,指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主张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活动及建立的场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青青世界就是典型的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主题公园。其特点是让游客真正融入大自然、体会田园之乐,通过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比利时五月春天艺术节是由比利时中部首府城市举办的提倡环保主题的活动。每年五月春季邀请十名艺术家到当地进行创作,作品的材料必须是当地的自然材料。作品安放在方圆百里的森林、田野、溪水中,形成一个广阔的生态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4篇

陶瓷装饰绘画与陶瓷文人绘画之间的关系也正如同中国画与文人画的关系一样,是区别存在,欲分还难,意会多于言传。事实上又怎么能截然分清呢,二者之间分明是“旧叶”与“嫩芽”的关系,同枝所生,而季时(时代)不同。

陶艺与绘画的融合

历史成因。人类在制陶之初所采用的方法是手捏成型,这与早期的雕塑手法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是同一个概念。原始人类不仅用陶土塑制器物之型,同时也用它来塑造自然事物的形象。二者相结合的情形在古代的器物造型中较为常见,它们常常被整个器身塑造成一个人形或动物的形象,把器物长长的口部塑造为人或动物的头部造型,或仅把器皿的盖钮、把手、装饰配件塑造人、兽之形。这说明陶器之初完全是一种“塑”的语言,后世的陶瓷雕塑如兵马俑、佛像,雕塑陶瓷如各类陈设、动物玩具等,正是这一语言的延续,不仅在陶艺史上独具一格,在雕塑史上也出类拔萃;而当陶器的装饰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认识与利用以后,用尖锐工具刻划或用毛笔蘸色料进行描绘的手法正与绘画的基本方法相一致,这在早期陶器和绚丽多姿的原始彩陶中有着完美体现。后来的陶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也是基本沿着绘画表现手法一路走下来,直到如今也没有分离过。由于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如中国绘画一样在民众中普及,书画观念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以陶艺与绘画的关系也就更加直接与深刻。无论是原始彩陶的装饰、长沙窑的釉下褐绿彩、磁州窑与吉州窑的铁锈彩,还是景德镇窑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绘,都与当时的绘画艺术密切相连。这自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整个的国民情趣使然。如果说在绘画与雕塑没有从古代工艺中独立出来之前,它们与陶艺之间的界线总是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而独立以后这种状态并未发生完全的改变。这就说明它们与陶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人为因素。陶艺从初始时就是与绘画和雕塑艺术分不开的,所以有人甚至称“陶艺是绘画与雕塑相加的艺术”。从传统上说,制陶是绘画与雕刻这两种艺术的结合,此外它还具有实用的特点。开一代陶艺新风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对陶艺领域的探索,也是通过绘画与雕塑艺术的语言来实现的。毕加索的陶艺被称作“是他整个绘画世界的延长”,而且他常常同时运用绘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语言。罗兰特•潘罗斯对毕加索创作陶艺的情景描述说:“……简单的卵形凸起部分变成了她的头,平稳地架在从形的底部挺起的又长又细的瓶颈上。花瓶的外形、上面所画的显示人物特征的线条,同内在的含义和谐一致,尽善尽美,令人惊奇。”

自罗丹起,美术大师们以自己对于艺术的深切理解和对于绘画雕塑艺术语言的把握给陶瓷艺术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形式风貌。即便是当代,在“纯艺术”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现代陶艺的表达方式仍然是以绘画与雕塑手段为主。无论现代陶艺如何宣扬和强调自身的“抽象性”与“表现性”,但二者最先是在绘画艺术中完成的。在当代的陶艺展览中,策展人常常会因为展览的命名与定性问题而绞尽脑汁,什么“实用类”了,“器皿类”了,“观念类”了,其结果往往是鱼龙混杂,很少能与实际相符。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脉络”的问题,如果按照陶艺自然的发展文脉分为“绘画类”、“雕塑类”、“工艺类”和“新材料类”,类别的分属就明晰多了。而如今“绘画性”与“雕塑性”已遭到现代陶艺的公开排斥,这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重要的是其宣扬者却并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事实上这仍然如对“实用性”的摒弃一样,也是“反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可以说,“绘画性”和“雕塑性”是支撑传统陶艺的两条粗壮有力的支柱,没有它们,也就没有辉煌灿烂的陶艺历史。然而在陶艺的语境里,二者已与它们在各自语境里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首先是“工艺的”,然后才是“绘画的”和“雕塑的”。也就是说,无论陶艺所呈现的“绘画性”和“雕塑性”有多强,它还仍然是“工艺性”的绘画与雕塑,它只解决“品种”问题,但不介入“类别”问题。宣扬者把“子”(品种)问题拿到了“根”(类别)问题的层面上来,以致把自己陷入自设的悖论之中。如“绘画性”和“雕塑性”也同样是现代艺术的主要表达方式,那么是否也要对其进行否定呢?

陶艺的绘画性表现

在表现工具上,现代陶艺仍然如传统陶艺一样无法脱离绘画与雕塑的制作工具。依据“生产工具反映生产状况”原理,它们所生产的“价值”的性质是相同或相近的。毛笔、颜料、塑刀、手指、刻刀、泥土等从古到今几乎没有变化,而陶艺之“艺”也主要是通过绘画和雕塑之“艺”来实现,所以发生在绘画和雕塑领域里的风格与流派的变革,也同时能够在陶艺领域里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现代陶艺也仍然没能超出绘画与雕塑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如此的“血肉相连”,以致现代陶艺的流派要借用绘画与雕塑领域的名称来概括,绘画领域各种的“主义”与“风格”居然几乎全部能够在现代陶艺领域“对号入座”。单就这种“继承贵族爵位”式的派头,也不由人们不对刚刚起步几十年的现代陶艺刮目相看。在艺术群体上,几乎可以分为“绘画”和“雕塑”两大阵营。现代陶艺家中,绝大多数从绘画和雕塑专业的“转向”,还有不少有如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一样是“两栖动物”,既便是瓷区的工艺美术家也以自修绘画或雕塑起家。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构成却硬是叫嚷着要摒弃现代陶艺的“绘画性”和“雕塑性”,煞有介事地做起“无米之炊”来。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雕塑、建筑、美感、装饰

现代主义雕塑出现后,雕塑摆脱了装饰作用的束缚,其自身的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雕塑艺术体系完整于对于自身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达,更多地融合了艺术观念与情感的内容,而建筑在现代主义出现后注重了对建筑本身意义的探究,在功能与形式的辩驳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体系与理论。雕塑更加趋向艺术语境的传达,装置与观念艺术的出现使雕塑同绘画的界限日趋模糊,当代艺术背后观念的注入使艺术形式划分不再重要,雕塑这个专业名称也逐渐成为古典艺术的划分,很难指代当代艺术中的某种形式了。建筑则从古典式样的探究转向对功能、技术、文化、美学形式、生态、等综合因素融合研究的综合科学,其体系面临着技术分解后的多元局面。

雕塑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去理解和研究:首先是雕塑与建筑的所存在空间的联系,它是一种共生关系。比如希腊神庙上的浮雕巴洛克宫殿中的拟人造景;第二个层面是雕塑与建筑的形式联系,是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的关联,体现在同一时代或风格形式下的共同表现。第三个层面是雕塑与建筑在精神与文化上的联系,即对社会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在这方面联系中人文形态的意义要超越形式语言的关联。比如解构主义的建筑与波普主义的雕塑,有机主义建筑与大地艺术,参数化主义与数字雕塑等。建筑与雕塑的关系表面看貌似相像,其实完全不同,尤其是在现代主义出现后。今天,很多的建筑研究依托于工程技术,建筑教育被列为工类学科,艺术修养成多为基础技能训练,素描与速写辅助手绘表现。随着计算机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简单的美术技能训练变得十分次要。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感获取演变为脱离美术的图像与理论关注。艺术与建筑之间的理论研究探索能够起到启发与互补的作用,这也是研究雕塑与建筑联系的实际意义。雕塑艺术在试图寻找具有功能、空间、技术类似的艺术形式时,一定会向建筑倚靠,用来满足雕塑对空间、形式、语言的拓展需求。建筑与雕塑都是以空间表达为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空间占有、空间视觉、空间影响、空间心理、空间审美等方面的作用。

雕刻是立体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建筑更是三维空间的代表,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对于空间来讲,一般情况下普遍意义上的小型建筑单体都要比雕塑大出很多,建筑空间主要是指内部空间,外部可称为形态,这相对与雕塑主要指向外部形态空间的特点来说不在同一范畴,建筑与雕塑的空间联系只能在空间划分与感受方面做比较和关联。雕塑的空间就是指雕塑的造型,雕塑是没有内部的功能空间的,雕塑通过造型的变化形成了空间形式。而建筑的空间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它是和建筑的功能紧密相联系的。建筑与雕塑都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占有来表现其存在性的,这种对空间的占有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是由人工创造而成的。建筑与雕塑对形状以外的空间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感觉层面上。不同的空间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空间效果,它直接影响了空间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和审美作用。在文化表达方面,雕塑和建筑作为文化载体,表现了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社会文化、审美价值等文化特征。在满足了物质功能的要求后,建筑与雕塑作为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在文化思想上的追求和理想。艺术创作和人类的劳动一样,都不是靠本能行事的,而表现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人类对美的认知来自于长期的自我意识觉醒中,从进化中总结有利于自身存在的形式到发现探讨自然和意识中的规律,美是从意识的建立当中逐渐确立的,美也由单纯的本能转化为思想的探究。当人们在建造和改变周边的事物时,总是希望满足对审美的精神要求,不管这种意识是本能的还是思考的,都是存在于人所创造的一切物态之中。在雕塑与建筑的形式背后是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起着主导作用,它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地域民族文化。这种形式是在具体的作品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表现的形式特征,哲学思想和文化运动在建筑与雕塑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它们的风格和形式。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一般总要有两个特点:一,独特性,它有易于分辨识别的形式特征和与众不同的性格,反映着它独有的思想和观念。二,一致性,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至到每一个细节,很少有芜杂的、迥然不同的异质。不同风格形式的产生不仅是同社会思想和文化精神相呼应,而且风格形式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风格形式之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影响状态,这种在艺术风格形式上特有的关系,是其背后隐藏着的各种社会思想和文化精神互相交织的反映。

当今,建筑与雕塑在特征上表现出物质功能的需求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少,思想文化和精神意识的表现却成为重要内容。建筑与雕塑成为文化表现载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精神诉求的寄托。它们一方面表现出人类对精神寄托的物化,另一方面表现出人对美的精神需求。精神信仰的具体化是建筑与雕塑运用它们独特的艺术语言,使人类所信仰的神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通过艺术的处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通过拟人化的塑造,满足宗教中神话人物的真实性认识,又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结合尺度和比例的运用达到神秘、威严的效果,从而满足对宗教的神话作用。在精神性方面,建筑与雕塑创造出来的崇拜、敬畏、纪念、宏伟等感觉为政治权力所运用。

雕塑与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创作是为了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精神生产,它们是物态化审美客体的典型形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不仅是某种技巧的产物,也不仅是有合乎人的感观审美要求的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经验。所谓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指的是艺术家的精神活动与心灵活动的成果,是人的精神性存在的集中体现。建筑与雕塑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传达方式,把自己的精神与心灵对象化或外化为可以直观的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以上的建筑与雕塑联系,他们是特征联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吴筱荣;论装饰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卢小飞;刘瑞;;论雕塑与建筑的关联[J];美术观察;2008年10期

3 肖玮;;论建筑形式的雕塑性发展[J];装饰;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