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雕塑艺术;传统;特色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一、中国历代雕塑的代表及艺术特色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秦汉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昭陵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

“温柔敦厚”是中华民族气质,受生活条件及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雕塑艺术同样也具有含不尽之意于象外之感,没有创剑拔驽张的火气,而是像中国毛笔之用法:藏锋而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留有更多的余味。例如严阵以待的秦始皇兵马俑,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孔威武风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强猛历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狮,都具这种效果,现中国古代雕塑含而不发的美感特点。

中国的雕塑也同样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儒家尊天命,道家崇自然,则中国的雕塑及整个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典雅;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风格。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及很多寺院的佛像及人物造像都符合中国两派哲学所反映思想的风格的艺术特征。希腊古风时期的雕塑形式接近中国的古代雕塑但都是因为当时的艺术技巧的不成熟所造成,而中国的绘画雕塑却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的原始的美感,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这些追求或许是难于站在西方的艺术角度理解的。

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中国艺术家在学习摹仿的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深认识和理解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像造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中国雕塑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一定都是优点,但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一种艺术才有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中国雕塑的特点将会达成世界的共识得到承认和尊重,它也会以一枝独秀久立世界艺术之林。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视为太旧,太传统,但尊重传统意味着承认艺术史的连续性,雕塑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但任何创新都不是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创新也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当今传统艺术正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越来越强烈挑战,新的思潮要摧毁一切旧的传统,可是今天的艺术家为什么又纷纷回到被毁的废墟上寻找残存的传统文化呢?尘归尘,土归土。让我们踏上历史尘土,回味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魅力。

二、新世纪要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色

在本世纪末我们看待“西”和“中”这个问题,多少带有民族自卑感。现实中许多人将自己的艺术往西方靠,认为这是新的、现代的。这很危险。更危险的是,西方有些人企图利用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艺术,达到全盘西化,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我自己认为经过百年的实践,我们不应该是盲目的崇拜西方。特别是文化艺术,如果你没有自己民族的传统,是不能在世界立足的。文化之间是有差别的,不能因为它涉及到的是形而上,涉及到民族积淀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必然首先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应对这个问题。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许多国家起来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上真正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的中西文化交流有二次。一次在汉代,此后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彻底打破了当时的文化结构;一次就是这近百年西方文化的涌入。这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强行推行。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对雕塑艺术的要求,是逐步建立起立足于本土的雕塑体系,建立自身的雕塑艺术的观念方式和语言方式。中国雕塑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为外来样式赋予本土的、民族的内容,只有积极主动针对中国雕塑的特殊境遇,积极建构中国本土的雕塑体系,振兴中国民族雕塑,这才是中国雕塑家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实际上,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西方把中国文明看得很重,始终将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是我们自己不重视自己,我们应该在民族传统上下功夫。

中国当代雕塑在国际雕塑的格局中,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雕塑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际的交流和对话中处于弱势,无法平等地进行对话,而且,中国雕塑所面临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中国的雕塑如果不积极地参与到这种对话,在世界雕塑的舞台上,越是听不到中国自己的声音,会更加强化这种“他者”的地位,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中,对中国雕塑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又要在西方的规则中获得自己的自主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的影响和互动,雕塑家们应该以中国的方式,参与国际对话,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上,说出中国的声音,作品要表现出积极参与交流的愿望,又具有明确的中国问题意识。当代文化为中国雕塑家提供了具有多种可能性的视野,近年来中国雕塑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面对近几年来“雕塑热”的不断升温,雕塑的问题,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广泛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原始文化艺术来源于自然,随着宇宙思维、巫术礼仪的图腾和抽象艺术思维的出现,原始文化艺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儒家、道家和禅宗三股江水汇集而成的华夏文化长河。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对华夏美学做了概括,认为儒家“自然的人化”、道家“人的自然化”与“儒道互补”是华夏美学的特征。

走自己的路”,创立中国独特的现代艺术观。强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吸收各国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寻找传统艺术历史的积淀,思考未来雕塑艺术的发展,将中国雕塑带人光辉灿烂的新天地。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2篇

一、北方淳朴厚重的民风形成了北方民间石雕粗犷、大气、写意的艺术特色

(一)西汉民间石雕是北方石雕简约、概括、浑厚而充满力量的典型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社会由动荡逐步走向稳定,由割据逐步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简约、浑厚而且气势磅礴,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抗击匈奴的名将。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陵东北处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存石雕10余件,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民间艺人用极其概括的手法雕琢了一匹气宇昂扬、威风八面的骏马,用粗壮有力的四肢将入侵的匈奴踏在脚下。这件石雕用洗练的手法歌颂了霍去病剿灭匈奴的丰功伟绩,是对英雄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一种表彰和称颂。以此为代表的汉代石雕,大多依石而雕,在保留原石的基本型之后,略加雕琢,以突出雕琢对象的特点和功能。形成了汉代石雕的浑厚大气、深沉博大的风格特点。

(二)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凤翔县的一种民间雕塑艺术,陕西老乡喜欢称之为“泥货”。

凤翔,夏朝时称为“雍州”,是战国七雄之一秦王朝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凤翔彩绘泥塑源自距今600多年的明代。凤翔境内出土的古代墓葬均出现大量的陪葬泥塑,最早始于先秦西周时期,距今已逾三千年。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最具北方地域特色的民间雕塑艺术品。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极其夸张,色彩多用大红大绿,色彩对比强烈,广泛地汲取了西汉画像石、青铜纹样等纹饰。往往以黑线勾勒再加以洗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凤翔彩绘泥塑的取材与百姓息息相关,凡是百姓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艺术元素均可作为素材。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到传统吉祥图案,代代相传的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乃至乡俗生活无所不包。

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方法历经数代传承已日臻成熟。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化繁就简,使得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简单易行。凤翔彩绘泥塑巧妙地把纸浆掺入事先制好的模子,翻好的胎坯经过阴干脱水后,上白色的底粉,然后再涂以颜色。等色干后,最后刷一遍胶以保护画面。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泥玩具,以十二生肖为最多;第二种是挂片,以京剧脸谱、虎头等居多;第三种是立人,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为素材。

凤翔彩绘泥塑历经几千年传承,是陕西凤翔地区民俗文化的浓缩。粗犷豪放的陕西艺人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融入了作品。这些具有明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百姓淳朴厚重的精神气质。

(三)河北曲阳石雕

河北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西倚太行山脉,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县份。曲阳石雕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曲阳境内的庙宇碑刻上,有记载最早的曲阳石雕是西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在曲阳修行,号令众多工匠修建庙宇、雕琢神像。

曲阳石雕的兴起和曲阳盛产适于雕琢的石料不无关系。曲阳城南的黄山,又称少容山。方圆70平方公里,盛产大理石、花岗岩。其中以雪花白大理石为主,其次为金云母、汉白玉、及豆青大理石。曲阳当地汉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温润,易雕琢、耐风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世代曲阳众多的能工巧匠。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一是题材丰富,包罗万象。从雕刻的品种分为圆雕、浮雕和镂空雕;从产品的种类分为栏板、碑刻、动物飞禽、佛教神像、建筑构件等等。在封建社会,曲阳石雕多服务于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建造宫殿、王府、庙宇、陵墓。近现代以来服务于大众百姓的雕刻日益增多,凡是日常所需,在曲阳石雕中均可见踪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曲阳石雕艺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美化了城市、装点了百姓的生活。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源起于西汉的曲阳石雕,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自觉地将属于曲阳本地的宗教信念、审美情趣融入到每一件雕刻作品中。也就是说,曲阳石雕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物质载体,承载了曲阳地域内属于精神范畴内容的、造型及建筑审美等文化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曲阳石雕的造型特点也追随时代的审美而变迁。北魏时期,曲阳当地雕琢的石狮、人物等以写实为主,形体偏瘦,追求朴拙的古韵,但缺少神采。到了魏晋时期,曲阳石雕作品逐渐向丰腴发展,但仍旧古板而缺乏生机。盛世大唐时期,国力雄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佛教被作为国教而尊崇。随着各地大量庙宇的兴建,曲阳石雕获得空前的大发展。唐时以胖为美,因此当时的曲阳石雕无论造型手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无不体现大唐盛世的大国气派;以圆刀法塑造的佛教人物端庄丰满,气韵生动;走兽飞禽,花鸟鱼虫,刀法流畅,层次清晰,极具美感。宋元明清时期的曲阳石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逐渐世俗化。这一时期的曲阳石雕比以往更为精细,作品造型更加注重形式美,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二、勤劳聪慧的江南艺人创造了精巧细腻、意境悠远、极具观赏性的南方民间雕塑艺术

(一)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顾名思义,产于浙江东阳,相传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木雕自唐兴起,而盛于明清,宋代时期已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平。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极具南方的清秀隽永。从雕刻类型讲,传统的东阳木雕以装饰性的平面浮雕为主,分为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多层叠雕等类型。层次丰富,细致入微的东阳木雕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纹理,成为南方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在材质上讲,多使用银杏木、白桃木、香樟木、椴木等。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是“素面朝天”,不加彩绘,以清漆透明色罩染,使得木材的天然颜色完美呈现。没有颜色的喧宾夺主,雕工的高超技艺显露无遗。

东阳木雕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在题材和手法上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为主题。画面的构图和设计借鉴中国画的白描技艺,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在透视上,多采用国画的俯视和散点透视,国画中的“三远法”更是被广泛应用。

(二)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东南的大足县,大足石刻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比肩而立,是南方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由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艺术水准高,1999年被联合国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其一就是题材和内容集天下之大成。佛教、道教、儒教的题材在大足石刻中都充分得到了表现。三教在大足石刻中不再以斗争为主,而是互相融合。多教派和平相处,共荣共生的造像理念,使得大足石刻在内容和题材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二,大足石刻的综合规划布局极其巧妙。大足石刻的设计者把石刻与周围的山水结合,使人工美与自然美天人合一。大足石刻的提前规划,分批开凿使之不零乱,整体性很好。

其三,大足石刻的艺术形象是佛教世俗化的一个代表。大足石刻的佛教造像,已不像以往的威严,不拘言笑。佛和菩萨的形象已近于鲜活世人的景象。以菩萨为例,脸型逐步清瘦,双肩不再平阔,而是和真人一样消瘦,衣饰汉化,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融入到石刻艺术中。

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代表,在借鉴和融合前期石窟艺术优点的同时,在诸多方面均有突破,尤其以佛教造像世俗化为最。

(三)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艺术源于浙田。青田石在六朝时期已成规模,历经多展,已成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

青田石雕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纹理。色彩方面,青田石的色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青田石的纹理也是包罗万象。100多个品种的青田石所包含的色彩和纹理数不胜数。多彩的青田石雕创造激发了历代石雕艺人的创造灵感,创造了无数色彩斑斓的民间石雕艺术精品。

青田石雕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写实且写意,追求形神兼备。青田石雕艺人依据石材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尽可能掩饰石材缺点,最大限度地展现优点。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人手中,石材的缺点往往被转化为神奇的点睛之笔。青田石由于色彩丰富,使得青田石雕在造型物与自然界的相似感方面更是得心应手。在追求写实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青田石雕开始追求写意的境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作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青田石雕把精工巧做、形神兼备的雕刻技艺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经过对南北民间雕刻艺术的代表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南北两大区域内的雕刻艺术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的雕刻追求浑厚大气,往往大刀阔斧,直抒胸臆;南方的雕刻往往更加精巧入微,追求作品的意境。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隽永共同构成了中国民间雕塑艺术的秀美画卷,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薄松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孙建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3(课题号201303239)《美术鉴赏教学在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作用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4)《河北动漫衍生品开发转型思路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5) 《河北动漫衍生品地域性特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3篇

唐天复二年(902年),辽太祖于龙化洲修建了开化寺,自此迈出了契丹佛教起始点的大门。918年,“诏见孔子庙、佛寺、道观。”太祖天显二年(927年),契丹族攻陷女真族渤海部,太祖下令虏获了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为其修建天雄寺安置。为宣扬佛教,帝室经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饭僧等佛事,佛教的信仰逐渐遍布于贵族之间。太宗会元年(937年),辽取燕云十六州,此地原本就盛行佛教,所以逐渐发展为佛教文化中心,晚期时“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 会同五年(942年),“闻皇太后不豫,上驰入,侍汤药必亲尝。仍告太祖庙,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说明了佛教的地位。辽太宗及其后诸帝均采取保护佛教的政策,佛教大盛,并有了迅速发展,佛教艺术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契丹政权对佛教的优容远胜于同一时期的北宋。圣宗、兴宗、道宗三朝期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兴宗时“僧有正拜三公、三师皆政事令者,凡二十人,以至贵戚望族化之,多舍男女为僧尼。”佛教地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留传下来的佛寺、佛经及金铜佛像、彩塑数量也很多。

辽国的佛像极为丰富,各种用途、不同材质的佛像遗迹非常多,有寺庙供像、佛塔浮雕造像、石窟造像和其它散存的不同材质的造像。寺庙造像著名遗存有:山西大同的下华严寺主殿薄伽教藏殿内的三十一尊辽塑像,堪称经典。辽宁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宝殿是辽国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殿内“过去七佛”并列一堂,又称“佛祖道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世音菩萨塑像,是目前我国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雕有佛像的著名佛塔有:北京天宁寺塔,辽阳白塔,义县嘉福寺塔;内蒙古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巴林左旗林东塔、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宁城大明塔等。这些塔都在一层或二层,塔身各面以及基座周围安排有雕刻精美的佛、菩萨、佛弟子、护法天王、力士、飞天、法器、瑞兽等砖雕或石雕图像,是辽国佛教雕塑极其丰富的遗存。石窟造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巴林左旗一带,洞山石窟(有大小石窟100余个)颇多,召庙石窟即是其中较古老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些金铜、石、陶、木等雕塑的小型佛造像,散存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辽国佛像因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其自成一派的特色。风格继承了唐代造像生动妩媚、婉转活泼、端庄典雅的遗风,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契丹不仅吸收了宋代造像写实的艺术手法,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地区的审美情趣和技法。造像的风格更加贴近生活,世俗化味道更加浓郁,群众更容易接受。更特别的是很多观世音菩萨像那柔美的躯体和端庄的神情,竟然是由唐以前有蝌蚪形小髭的男相转变而来的,别具一格,具有世俗风韵。这时的佛教艺术,无论从风格还是手法来看,都已是地道的辽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辽国佛像就其风格而言,主要体现在佛像造型和衣着线条上。

在佛像造型方面,整体造型可以用“伟岸端庄、平易近人”来概括,但仍残存着唐末造像的浓厚风格,结合了宋代造像写实风格,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及表现技法,特征鲜明、独具一格。唐代的造像气势恢宏,充满自信。以其代表作品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为例,佛像整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面部呈现出唐代的审美标准,突出丰满圆润的面相,眉毛如同弯月,细长娟秀;眼睛半睁半合,目光慈祥如母爱,俯视着脚下孩子;鼻直宽厚与广额通连,嘴边微微露出的些许笑意,显出佛像内心安宁、胸怀博大、充满自信。其神态庄严典雅、温和亲切,一派大悲大智的心怀和气度;含蓄、似笑非笑的表情略显严肃而不乏慈祥,可近而不可亲,给人以端庄崇敬、神秘莫测、不可侵犯之感,是人性与神性完美的结合。宋代的造像以现实界对人入微的观察为基础,去捕捉每一位佛教人物的神韵,再用极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使佛教艺术生活化,以造型准确,形体动作多样,表情生动而著称。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大悲铜菩萨像,容貌端庄秀美,面庞丰硕,身材匀称,高19.2米,但给人的感觉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浑身散发着“人性”的精神,温柔、善良、慈祥。那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的眼睛微露,嘴角略带微笑,极其生动写实,体现了世俗化、生动化和人间情趣。她是宋代造像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用对称、均衡的眼光看自然,影响了契丹人的审美主旋律,逐步形成了粗犷豪迈、奔放自然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情趣表现在佛像艺术上,便形成了辽代佛像独一无二的韵味。如辽国玉佛完美展示了辽国特有的粗犷生动又精美写实的风格。辽国佛像造像肩部宽阔,胸肌隆起,体态丰满厚实,有北方契丹人特有的刚健气势。整体上身偏长不成比例,但造型优美,显得凛凛堂堂。坐立姿势有些僵硬呆板,坐像双膝紧收,站像两腿笔直。迄今为止最具典型的代表有故宫博物馆的释迦牟尼佛铜像。此外,大同的云冈石窟虽建于北魏等朝,但其最大整修规模在辽国,所以有辽的风格。据《金碑》记载:“辽重熙十八年(1049年)母后再修”“清宁六年(1060年)又委刘转运监修”。第13窟“修大小一千八百七十六尊”为辽国题记。本尊交脚弥勒菩萨和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及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与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佛像的主尊佛像非常相似,佛像面形皆为丰圆饱满,前额宽阔。诸佛像高大、庄严、俊秀。菩萨的造像最能显示出辽国审美的主题。菩萨像多是头戴类似于契丹贵族王冠的高冠或三叶形宝冠,据考,这种头冠是辽国契丹贵族的冠饰,在内蒙古和辽宁的辽国墓葬中屡有发现。可见,辽国弥勒菩萨的头冠是来自当时契丹贵族的头饰,反映了辽国佛教造像与契丹世俗文化的密切关系;再如花冠上垂下的宝缯,它在帽边绑有明显的花结,顺两肩垂下后又分段打结,这种处理手法也是辽国菩萨像上常见的特征。下华严寺的彩塑菩萨大多头戴宝冠,且形制不一、非常特别。冠面造型优美生动,很多呈高筒状,前高后低,上有精美花纹,或镂空或浅雕,栩栩如生。这种头冠与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筒形金冠完全一样。华严寺菩萨塑像是最具契丹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代表之一,完美地体现了辽国造像的整体风格特征。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雕塑艺术;公共环境;和谐统一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存空间,而雕塑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三维立体的空间结构,在美化环境、记载历史事件、进行思想宣传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雕塑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大亮点。环境雕塑涉足建筑学、雕塑美学、环境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强调将雕塑主体与公共环境的有机融合,讲究整体环境的审美效应。

雕塑的形式结构、颜色材质、内容题材等诸多因素与雕塑所处的公共环境和谐交融,是雕塑作品设计成功的关键。这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仅指所处场地周围的建筑景观和自然特征,还包括特定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大众的审美品味。雕塑艺术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自身与公共环境的关系。

1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1)两者的和谐统一是雕塑艺术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艺术的魅力,使雕塑的公共性、环境性、艺术性得以体现。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的结合,是公共艺术发展的一大表现,所谓的公共艺术,是指艺术家以艺术服务于社会公众为前提,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创作于特定公共环境相融合的艺术作品,并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雕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雕塑公共性、环境性、艺术性的完美体现。这就意味着雕塑已不再只是艺术家单单为艺术而创作的艺术品,同时在本质上雕塑已经日益发展为公众行为,雕塑是整体环境的一组成要素,处理好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的关系,雕塑作品的设计才能成功,两者才能相互依存、彼此受益。

(2)两者的统一有利于美化和改善环境,提高公共环境的质量。雕塑以公共环境作为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为公共环境增添了美感,给观赏者带来了极高的视觉美感。相反,如果雕塑设计者不考虑环境因素,甚至还会造成公共环境的视觉破坏。城市雕塑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放置独特的城市雕塑,来营造美景,点缀城市景观,平衡广场等偏实用性建筑的审美功能,美化环境。

(3)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实现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增强人文气息,提高审美情趣。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互为主体,空间环境为雕塑提供了展示空间,而雕塑又为空间环境增光添彩,具有艺术性的雕塑艺术记录着历史事件,承载着这一大背景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人们的思想及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影响。与环境相结合的雕塑艺术,通过表达特定的空间意境与氛围,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感共鸣。

2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及实例

2.1雕塑的形式风格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

雕塑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其形式结构和风格也是复杂多变,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艺术作品必须呈现出相应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结构与风格出彩的灵魂,同样的材料及工艺,却能创作出与环境和谐交融的不同优秀雕塑作品,优秀的雕塑艺术通过自身的形式结构及风格特征,与周围空间环境相呼应,以空间为依托,同时雕塑以其独特的审美影响力来维系空间环境,最终达到雕塑形式结构与风格设计与环境相融合。

比如中国传统的石狮造型的雕塑,应该放置在带有中国传统格调和庄严肃穆的建筑环境中,这样才能最好地凸显出两者威武宏伟的特点;而园林雕塑则应结合园林恬静闲适的特点,如意大利的《木雕群》,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再比如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里的《美人鱼》便是与环境完美融合的典范,美人鱼雕像倚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与礁石、天光、海水和迷蒙的倒影交相辉映,营造出美好恬淡的氛围。

2.2雕塑的尺度大小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

雕塑的尺度体积大小也是雕塑作品设计中的关键,如何将雕塑作品的魅力完美表现出来,同时又与周围的空间环境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是雕塑艺术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在尺度与体积的设计上都较为庞大,装饰性雕塑的形式则较为自由灵活,并无尺度和体积的限制。在设计雕塑的尺度与体积时,应与周围的建筑、地面实际空间以及观赏者的审美心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水平的美感。

四川的《乐山大佛》体积极其庞大,陕西《秦始皇兵马俑》规模超前,数量众多,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瀑布》雄伟宽广,这些雕塑作品都以恰当的尺度与体积,加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交融,给人以迫人的气势和宏大无比的气魄,鲜明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而如无锡的雕塑《小阿福》则以小巧的体积给人以可爱玲珑的审美感受。

2.3雕塑的材质选择应与环境相协调

构成实体的物质材料也是设计雕塑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雕塑本身的材质所具有的审美感受经由它的质感、色彩及肌理作用于观赏者的视觉,从而产生审美感受,如今现代工业的进步使得制作雕塑的材料更加多元化,为雕塑与环境的完美契合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雕塑艺术的材质,一方面要与雕塑的主题相融合,此外,雕塑的材质也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通过合理运用材质来与环境更好地交流与沟通,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奥运精神》这一雕塑采用不锈钢加工成具有强烈动感的彩色线条,不锈钢的材质与充满现代气息的北京体育场环境和谐交融,表达了体育运动的多姿多彩和生命的活力。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采用天然砂岩,这一材质不仅突出大写意风格,还与雄伟连绵的山脉和肃穆壮观的陵寝和谐交融,与环境充分结合的雕塑理念可见一斑。

2.4雕塑的主题内涵应与人文环境相协调

雕塑并非独立的艺术品,将雕塑放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必定有其人文价值。不同的环境,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环境下的雕塑,也承载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人们对雕塑的欣赏,不仅仅在于雕塑优美的外观和技艺的精湛,更应该从雕塑中了解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氛围。

雕塑《五月的风》放置在东海路五四广场,它是精神的象征,弘扬着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五月的风、钢铁的风,其火红的颜色和螺旋上升的造型衬托着周围的人文环境,与五四广场的环境和谐统一。

3小结

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内容,雕塑艺术对于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处理好雕塑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是雕塑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将雕塑的形式、尺度、材质、颜色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机结合,是推动雕塑艺术深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J].燕山大学,2010(12).

[2] 刘强.环境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J].美术大观,2005(12).

[3] 刘伟平.雕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亮点[J].现代装饰,2003(5).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主义 雕塑 绘画 影响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了当代艺术独特的发展道路。而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早自上世纪初期,艺术家开始把在绘画上实验的艺术形式运用到雕塑中。一批画家和非主流雕塑家开始了现代雕塑艺术的语言实验。

一 、现代主义雕塑艺术运动的肇始

现代雕塑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是在西方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其他的雕塑艺术形式,吸取了艺术营养,并在新的文化和艺术条件下产生的全新雕塑艺术形式。其与传统雕塑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论是艺术精神本质,还是具体实现形式,都有着全新的、更加多元化的新面貌。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个普遍的、处于主流地位的特征,就是其不再以一个单一标准(如体量)来衡量一件雕塑作品,也不再以一种单一题材(如人物)来表现。现代雕塑运动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一种从体量到空间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这种趋势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实现了由雕塑到绘画,甚至到表演艺术的众多艺术语言形式的大融合。

在上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即行为艺术。我们已经很难把它归属于哪一门类的传统艺术形式,而在当前一般的艺术理论中,有人习惯于把其归于雕塑艺术,但是它与传统雕塑、现代雕塑艺术都有着很大区别。在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绘画的运动和变革,以及许多画家对于雕塑艺术的参与,都对现代雕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从古代埃及时期到17世纪,在艺术发展史上,雕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后,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由于僵化的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使得雕塑艺术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其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甚至已经不能再以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了非主流艺术。因此,雕塑艺术要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变革和进步,就要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从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绘画艺术的现代变革中获取能量、得到启迪。一大批近、现代画家直接参与到现代雕塑的变革中去从事雕塑创作,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能够由一批画家来改变雕塑艺术的陈旧范式,由现代绘画艺术运动来影响现代雕塑艺术的变革,也是因为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绘画艺术本身得到了全方位的长足发展。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以及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绘画革命、立体主义运动等,都使得绘画的发展和变革走在了现代各种艺术形式发展、变革的前列,这是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发展趋势同样也是近现代艺术、文化、科学等各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又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融合趋势的反映。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它是一种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必然趋势与过程。赫伯特·里德说:“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而毕加索、冈萨雷斯、布朗库西、阿契本科、利普希茨和劳伦斯则是继承了塞尚,正是他们这些艺术家成了新雕塑艺术的创始人。”①这句话恰当地道出了绘画与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传承关系。

二、现代主义绘画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较早地由画家参与到雕塑艺术创作中,并具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应该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些画家兼雕塑家主要包括杜米埃、高更、德加、雷诺阿以及稍后的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人。另外,马约尔和罗索(印象主义雕塑家)两人在成为雕塑家之前也都是画家。在这些雕塑家(同样亦是画家)中,杜米埃的雕塑是现代雕塑伊始的雏形。②杜米埃和德加都对传统雕塑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杜米埃夸张的、直接的手法,对于光影的处理,以及德加的多种材料的直接拼合,如《小》直接用蜡和布料做媒介的制作等。德加系列的关于马和舞蹈者的作品中,对雕塑新形式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涉及现代雕塑的空间与运动等诸多形式因素。才华横溢而又生命短暂的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也积极参与了对于雕塑的实验与研究,而他则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从东方尤其是印度的宗教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同自己的艺术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雕塑创作的独立风格——原始、厚重、装饰性以及高度概括等倾向。对于罗索来说,在他进行雕塑创作时,则更加大胆地舍弃了传统对于体量的把握,而转向对于新语言形式的研究与创新,他把印象主义绘画的原理移植到雕塑中去,把雕塑的形式加以融化,使雕塑仅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同时,他也通过把场景移入雕塑,使雕塑变成了空间的艺术而非体量。

在这些早期的同代画家兼雕塑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位人物就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和西班牙裔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在其艺术生涯中做了许多有关雕塑新形式方面的探索,最初的雕塑作品之一《妇人胸像》是一件标准的印象主义习作,他用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笔触的表面处理构成了雕塑的模糊的头部,这个特点与罗索的印象主义雕塑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区别是罗索用了烘烤、揉抹腊稿的方法,而马蒂斯则使用了用雕塑刀处理表面的手段,仅此而已。马蒂斯时而也把目光投向原始主义和非洲雕塑,他创作的《两个女黑人》一个正面、一个背面,是对于雕塑空间形式的新探索,使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内省的意味,此作品和毕加索的一幅素描作品中的两个女性在构图上和风格上有着一定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惊人地相似。马蒂斯的这些探索终于使他完成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制作,这些制作主要体现在他1909年以后的《背面》系列,四个女性背面的浮雕,它们的尺寸几乎可以说是纪念性的,高达1.8米。这组浮雕展示了马蒂斯由相对概括、夸张到立体主义影响到完全抽象的探索过程。这也是在现代雕塑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组作品,其体现了马蒂斯在现代雕塑语言形式的探索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果说上述这些艺术家在现代雕塑运动中的影响是仅限于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话,那么艺术生涯长达四分之三世纪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对于现代雕塑的创作几乎代表了几代艺术家的探索方向,代表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发展趋势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毕加索主要是作为一个画家而非雕塑家在进行创作,但其旺盛的精力和漫长的一生使他广泛涉猎雕塑、陶艺、版画等领域并都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丰硕成果。20世纪初兴起的立体主义运动,就是最初在绘画领域里由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独立探索而引发的,而他们也一直是立体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立体主义运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它几乎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艺术传统。这场运动也几乎波及当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意大利形成了未来主义艺术;在俄国、德国产生了抽象构成主义形式;在荷兰产生了风格派等。这些艺术运动的最初原动力无不来源于立体主义,来源于绘画的立体主义革命。毕加索最早把立体主义的法则运用于雕塑中的作品是1909年制作的《费尔南德像》,这是由许多起伏的块面重新构成的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雕塑样式的雕塑作品,可以看到,后来意大利未来主义雕塑家波丘尼的作品《母亲像》(《反雅》)和它多么惊人的相似。立体主义的打散构成方法使现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真正开始了抽象化的发展历史。俄国的抽象构成主义在抽象的道路上则更进一步,在画家康定斯基那里,具体的形象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用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来表达艺术家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这一时期,毕加索制作了雕塑《乐器》,是由金属片、金属丝等焊制而成的。新艺术运动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时,出现了潜意识、直觉、梦境等形式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形式,主张表现人的本真。在这一时期,仍然有许多艺术家在画画的同时又在搞雕塑创作,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则很难被归于雕塑或是绘画,因为它们既是雕塑,又是绘画。在这一阶段,毕加索除了做上述类型试验的同时,也与雕塑家胡里奥·冈萨雷斯一起制作了一批“直接金属雕塑的问世之作”。毕加索的这些焊铁构成尽管大多仍存在着某些形象上的暗示性特征,但从基本形式上看,已经是抽象性的包围空间了,它已经完全抛弃了体量在雕塑中的影响,而使雕塑成为了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空间艺术。

绘画对于现代雕塑艺术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现代绘画对于色彩上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了雕塑中去。劳伦斯说:“当一件雕塑是红、蓝或黄色的时候,它就保持其红、蓝或黄色。如果没有色彩,在光影的变化之下,雕塑就要不断变化。在雕像上设色的目的,是要使雕塑有它自己的光。”③设色已经成为现代雕塑中另一个较为普遍性的艺术语言特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立体主义雕塑家作品《梅德拉诺》就是把玻璃、油布、油漆等非传统材料通过拼贴技术运用到雕塑中;劳伦斯的系列着色雕塑作品;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阿尔普的一系列着色浮雕;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类似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与雕塑的混合体的作品等。

绘画在现代主义的伟大运动中,一方面完成了它自己的现代主义变革,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对于起步较晚的现代雕塑运动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交织着,大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语言和形式,也体现了最为根本的现代艺术的精神要求。雕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去除了过多非艺术性的矫饰主义造做,从根本上改变了雕塑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以人物、人体为主要创作素材的状态,使现代雕塑融合生长为一种多元的、开放的,以空间为基本形式,以现代艺术精神和理念为基本精神内核的全新的艺术形式,使现代雕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复归于现当代艺术之林。里德说:“是一种改变了印象派绘画进程的影响改变了雕塑的进程。这些影响一部分是折衷主义或舶来品……一部分是革命——这项革命就是立体派革命。”④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现代主义绘画运动,没有一批现代主义画家从事雕塑的创作与研究,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现代雕塑的成就,至少现代主义雕塑的发展面貌将会与现在有极大不同。

注释:

①④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余志强,栗爱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17.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6篇

从女娲的捏土做人, 到中国现当代陶瓷雕塑的百花齐放,陶瓷雕塑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期。中国古代雕塑,种类繁多,雕塑手法丰富,雕塑形式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雕塑创作系以可塑或可雕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生命感的形体,因而其对材质要求尤为重要。材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雕塑作品的形式与风格。史前雕塑,在内容上多为依据实用器物,装饰生活或巫术宗教内容。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独立于物质生产之外的装饰品。新石器时代广泛制作陶器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陶塑艺术品。红山文化彩塑女神头像,造型准确生动,人物形象性格尤为生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雕塑艺术的一个方面,其制作是在陶范中完成,是陶装饰艺术的发展延伸。秦汉时期多陶塑与陵墓石刻,秦始皇兵马俑堪称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杰作。汉代陶塑在抓住真实对象主要形态基础上,运用洗练手法加以夸张变形,惟妙惟肖。雕刻艺术在唐代时风格多样、形象准确、技巧纯熟,可谓登峰造极。全国各地佛像、菩萨、神王已经形成典型的中国特色。著名的唐三彩,色彩艳丽,尽妍极态,充分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的盛况。汉代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期被人们真正接受,石窟雕塑佛像较普遍;寺观泥塑在五代两宋盛行,宋代瓷雕与元代瓷雕风格较为接近,宋瓷器物上多见刻划花装饰;元代雕塑尤其佛像受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影响较大。明清时期佛教雕塑陷于程式化、定型化,装饰华丽可惜缺少内在活力。

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的比较

瓷雕又称“陶瓷雕塑”,其历史悠久,约始自秦、汉,盛于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石湾窑、景德镇窑、洛阳窑、枫溪窑等。一般系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经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并经高温烧成。按制作方法可分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数种。按制品可分素雕和彩雕两种,包括陈列美术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制作时必须考虑到干燥和烧成收缩,防止翘扁变形及裂纹斑疵等。陶瓷雕塑不同于石刻、木刻、铜刻、玉琢与牙雕,也不同于泥塑和石膏塑形。瓷雕作品必须经过高温烧制。瓷雕制作工艺,其成型必需模印、镶嵌、镂雕、捏塑、堆雕等。所以瓷雕种类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堆雕、镂雕、镶嵌雕等。

陶瓷装饰系指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装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

本身进行。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方法,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其中可看出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均为陶瓷雕塑装饰技法,因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是密不可分的,陶瓷雕塑可采用综合装饰技法,后者也可将雕塑技法运用到陶瓷综合装饰形式中。从两者关系上看,陶瓷雕塑是陶瓷艺术中的基本,更是重要组成部分,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雕塑艺术发展一定阶段的陶瓷艺术产物,陶瓷装饰虽是陶瓷艺术技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能是采用陶瓷雕塑艺术手段,也可能是采用绘画艺术手段,但陶瓷装饰最根本的还是立足于陶瓷特定造型器物之上,这就意味着,陶瓷绘画装饰允许淡化雕塑艺术中的造型功能,而突出其绘画表现效果。

三、陶瓷雕塑地位不可撼动

陶瓷雕塑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其难于逾越的技艺,高超含蓄的技法表现特色,使得陶瓷雕塑成为其它艺术种类迥异的特色艺术技巧。其直白又含蓄,其出自泥土,熔身窑火,似土之淳朴,似玉之洁净,其三维造型与自然造物和谐,展示着无声而清晰的雕塑语言。陶瓷雕塑是对陶瓷坯体及釉面进行雕刻、塑造的装饰方法,在平面无法足够满足装饰表达情况下,艺术家想方设法都在寻找雕塑技法加以弥补。所以在众多的现代陶艺造型作品中,人们常常看到转折起伏的器型边缘,看到镂刻开光,看到浮雕刻划花,看到立体三维空间出现。在人类新石器时代第一件彩绘陶瓷艺术出现之时,其载体就是陶器。陶瓷雕塑是任何陶瓷器物的载体塑造,其今后亦将至始至终伴随着陶瓷。

在西方,一件好的陶艺作品,那意味着这件作品系从泥巴拉坯到成型、到彩绘、到烧成整套流程。而在我国许多陶瓷艺术作品,是工人师傅完成器型制作部分,然后由艺术家绘画或雕刻,这件作品严格上说应该是众人合作的作品,但社会却从不这样认为。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绘制任何作品前,首先想到的是借助于何种器型,是艺术家、收藏想到的,但确定后,却忘记了器型的制作本身就是陶瓷雕塑的基本功。更有甚者,现在的浅浮雕装饰陶艺,却从不被提及雕塑字样,而冠于模糊字样的“现代陶艺”。事实是:陶瓷雕塑贯穿于陶瓷艺术始终。

结 论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艺术艺术特色

江西景德镇市是世界闻名的瓷都,也是我国最大的产瓷基地。自元明清以来,形成我国制瓷中心。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景德镇的瓷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品种繁多,有茶具、酒具、咖啡具、中西餐具、烟具、文具、玩具、7501毛泽东用瓷等一系列产品,数不胜数。

一、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现状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WWw.133229.CoM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四、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五、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8篇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四、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五、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严维明.景德镇粉彩瓷艺的历史与现状,景德镇陶瓷.2008(4).

[摘要]景德镇陶瓷自古以“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的四大特点享誉世界,备受收藏家的青睐。文章论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色,以及景德镇现代瓷艺的收藏与发展。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9篇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四、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严维明.景德镇粉彩瓷艺的历史与现状,景德镇陶瓷.2008(4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景观雕塑艺术、新生

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景观”不仅是指代风景,同样也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景观雕塑艺术,这是属于雕塑艺术的一种,其表现的是当地的象征符号,一般常用在各处的园林景观以及城市景观等户外场所。景观雕塑不同于其他的摆件类的雕塑,它独属于一处景观,是为整个环境添上丰厚的色彩以及创造出环境的多样性文化。

一、景观雕塑与地域文化的现状发展

地域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传承,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文明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承载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景观建设开始从视觉感染走向人们的向心力,人民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开始向富有底蕴追求,这就要求建筑物不仅仅需要在审美上提升,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衬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二者完美的融合,去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雕塑,借助景观突出地域文化,从而让城市成为地域文化的符号载体。城市景观雕塑建设的主体以及理念设计都是基于地域的文化符号以及往昔的历史背景进行制作,这些浓厚的文化气息才是决定城市景观雕塑艺术的内涵意义。

(一)地域文化精神

地域文化也被称之为“区域文化”,这是由于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当中,并且在其中通过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生活和劳动形成的习惯,把这些称之为“区域文化”。所以说,地域文化其实是由许多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代表着当地的自然、经济、人文、风俗等等信息。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代表性符号,反应地域的自然环境、风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能够将人类文明与进步展示出来。简而言之,这其中靠山的地域有崇山精神,傍水地域富有尚水情感,宗教影响的地域有着浓厚的敬天精神,这些都是由于地域特色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1]。其中人们寄情于山岳,相信“万物皆有灵性”,便根据这些特色塑造出来富有独特崇山精神的文化景观雕塑,这样形成所谓的“人山合一”景观雕塑不仅仅是雕塑,更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符号。

(二)景观雕塑展示文化精神

景观雕塑的建筑是丰富多样的,根据这样的理念,不同的建筑理念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建筑风格。随着现代文明的百花齐放,现代化景观建筑已经逐渐讲究海纳百川以及融汇贯通,将各种理念可以自由地赋予不同的建筑物,进而迸发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雕塑。例如,长白山的“生命”主题,长白山讲求的精神属于崇山文化,在长白山各处的景观雕塑建设当中,我们随处可见长白山其自身的特有崇山精神以及表现出的当地人民对于生命的追求精神文化。这其中包含着生殖文化、精神文化、灵魂文化等等。虽然“生命”这一概念是属于具有独特的抽象性主题,但是建筑师在景观雕塑的过程中更容易创造,并且能够为此赋予更多的可能性以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当代景观雕塑艺术培养以及教育

在当代的社会教育当中,雕塑已经是美学当中最能够展现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2]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以及内外文化普及的交汇,国内的美学教育近些年开始逐渐的进入时代潮流,国内的各大教学开始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学生进行独具特点的地方特色的专长培养。

(一)政策支持

随着党的十八大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更加的重视,为景观雕塑的教育展开了新的教学方向,全国各大艺术学校纷纷对于教学进行深化改革,深挖地域文化精髓,努力发扬传承中华的地域文化精神,将其与景观雕塑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做出属于中国新时代的文化符号[3]。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符合中国高校的教学基本国情,这样不仅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进行传承中国文化交流,更能够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景观雕塑艺术时代拉开了新的时代帷幕。

(二)高校的不断改革

由于艺术新时代的到来,全国各个地区艺术高校需要更加的顺应时展,必须不断对于自身所处的地域文化展开更深入的挖掘研究,当代社会讲究的地方特色就是立足之本,应当顺应这个基础,在此次基础上展开景观雕塑的艺术创作,对于景观雕塑艺术的教学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4]。

(三)工匠精神的重新重视

在2016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工作中提到了“工匠精神”[5],这时候提出这个“工匠精神”,正好符合了党与国家以及全社会的要求。“工匠精神”讲究的就是认真仔细、专一投入以及百折不挠,这样优良的文化精神正好顺应时代的要求。当前“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各行业的必备要求,尤其是在景观雕塑艺术方面,我们对于所有创作者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和苛刻的,其中的“工匠精神”更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景观雕塑在地域文化符号下的新生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下,景观雕塑艺术处于飞速的发展时期,这个时候面临的挑战就是需要创造出独具中国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雕塑艺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代表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做出成果。为其能够更好的运用在景观雕塑当中,这不仅仅需要当代创作者拥有良好的创作技术,更要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对于时空观念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当中,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大上”理念,要明白中华地域文化本身就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总和,我们要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实用追求,使得创作的过程同时具有各个方面的总体价值。

(一)地域文化深入化的了解以及研究

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首先就要求创造者在设计景观雕塑构造时必须以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特性为主轴,以包含其他优秀文明特点为副轴,结合其他的当代主流手法去进行设计构造。这样将传统与当代结合,文化与潮流联系起来,利用时代文化的背景特性,跨越时间的禁锢,表达景观雕塑当中蕴藏的人文情感。前提要求是对于地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以及研究,中华的文化一定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容而不冲突,创造者可以在了解地域文化的过程中找到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平衡点[6]。景观雕塑不仅仅只是表达当前的人文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创造者所表达的超时空理念以及跨越了时间的时代感,以东方特有的传统特色美学为基础,将地域的文化特性表达出来。在景观雕塑建筑中,讲究社会的文化生态以及人文历史表达,体现出城市景观所拥有的鲜明的生命力,将整个区域的特性以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在推陈出新的新东方艺术形式上展现我们盛世繁昌的新文化景观雕塑与自然、人文的和谐。

(二)在城市规划时使景观雕塑突显地域特色文化

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将地域文化纳入景观特色总体建设当中,不仅仅将地域文化看作一种素材,更要求地域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物质,在其之上构造出新的时代城市景观。利用当代的艺术手法,将其科学性、有机性地融合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景观雕塑艺术文化不仅是高尚的格调,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它不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建筑,它是属于大众的文化特色,是全体人民的自豪象征符号,一定要做到用艺术形式表达的角度分析,突显地域特色文化来增强城市景观作品的层次感以及地域性。一件有生命力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在空旷空间当中进行对于城市的景观雕塑设计,而应当是从外形的设计到意境的提升,这是需要创造者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将使得艺术景观雕塑可以增加空间上的意境之美,还可以更直接地作为文化象征符号,而达到真正的艺术存在价值。

(三)能够借助地域文化升华景观雕塑艺术

对于现代景观雕塑艺术的新生代必须依靠时代文化背景进行重点突破,以文化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展开探索,尤其是在地域文化符号占比重大的当代社会,创作者在进行景观雕塑的形象创作当中,首先必须考虑是否有着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地域代表性,这是目前决定景观雕塑艺术传承特性的最直接因素,我们尽可能地借助城市景观去彰显我们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其打造成为当地最富有艺术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符号,在展现各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对景观雕塑进行内涵上的升华。当前的时代是属于景观雕塑艺术的新生代,这不仅是景观雕塑的历史性事件,更是属于传统文化发扬的新起点,在强调地域文化的今天,无论是做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传承发扬,我们都要积极地进行艺术文化交流以及融合,不能再次将之封闭起来。在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当中我们可以充分体验到城市厚重的生命力以及时代脉搏,这不仅仅是属于城市景观雕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容纳了地域文化的所有特色,让人们更容易地体会到其中的厚重历史感以及文化认同感。景观雕塑艺术的新生,是基于地域文化符号下的探索,但不仅限于此,这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以及社会的要求,我们体内流淌的文化血液要求我们在这种时候要对于文化的保护传承理念,将其结合在景观雕塑之中,这样是对文化的保护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表现。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雕塑公共环境意义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8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雕塑艺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纪念性、象征性及艺术性了。雕塑艺术既是城市环境中外在的、可视的艺术形式,又是蕴含丰富社会内容、精神内容的文化形态,它肩负着社会与艺术的双重职责,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中,成为社会大众沟通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区规划以及商业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全面快速地影响着城市中人们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雕塑小品的增设成为环境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当代公共艺术是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公共文化理想与文化实践。通过各种视觉造型艺术不但美化环境,同时为大众开辟具有亲和力的、可感知的、可识别的、可认同的舒适空间,为大众营造更多能得到身心休息与放松,得到更多文化熏陶,便于更好交往的公共场所。

一、城市广场上的雕塑

城市广场往往被叫做“都市客厅”,是市民进行商业、政治和文化活动以及休闲交往的场所,在城市广场中常有雕塑。例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这样的广场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营造严肃庄严的气氛,达到肃穆的效果。有的广场则以装饰性的雕塑作为广场标志,营造生动、舒适的环境,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现代广场标志性雕塑更多以“新语言、新形式、新面孔”出现,重视交流性,可及性和亲和性,使装饰性的,抽象的,突现生命力的雕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公共精神与公共意识。如长春市文化广场,中央是广场太阳鸟雕塑,前后又分别有一男子和一女子雕塑,成为广场的视觉中心和活动中心,市民以及游客会在此逗留、摄影,揣摩雕塑的意义和内涵。长春世纪广场的21根钢柱雕塑是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而设,强烈的纪念意义记录了有意义的历史时刻。

二、街道上的雕塑小品

一定数量的有特色的艺术小品装饰街道可以给那些便于人们游走滞留的街道和步行街增添浪漫的色彩和文化气息。市民在开放式、互动式的城市文化交流中,加强自信、自强、自律、自治、自爱的情操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雕塑艺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展为大众性、开放性,街道的雕塑更能实现这样的特性,更能为大众接受。艺术欣赏力需要长期的艺术熏陶,以往的雕塑被禁锢在艺术馆中,社会大众很难接触,所以雕塑被认为是不可接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难以理解的艺术产品。而街道雕塑艺术使人民大众最直接的接触艺术,最直观的感受艺术,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感染,提升艺术修养,提高大众道德修养。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街道雕塑可以创造特色文化街道。西安雁塔西路的“雁塔美术街”正式开街。这条街全长2300米,108座精美雕塑坐落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上,为古城西安增添一处艺术美景的同时也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城市的很多街道都可以通过雕塑艺术来美化,例如长春市文化广场到新民广场之间的新民大街中间的绿化带,作为可滞留和步行的绿化中间带如果适当增添雕塑小品,可以使这一路段更加具有文化氛围,同时与文化广场以及周围建筑相互对话,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空间。

不同形式的雕塑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街道氛围,例如石雕艺术体积感强,庄重;金属雕塑时代感强;植雕不但具有雕塑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绿化意义,是非常好的街道绿化雕塑形式。

三、商业环境中的雕塑小品

商业环境中设立雕塑小品可以营造个性商业环境,将商业环境提升为不仅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成为大众休闲与交往活动的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买卖需求,商业环境设计及其营造在经济生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不仅为了购物而来,甚至因为认同这个空间所传达的美学精神与哲学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们精神交流、观赏与休息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城市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文化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也是展现现代城市风貌和形象的重要因素。而环境中的雕塑品是整体环境风格体现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雕塑可以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环境空间,使人们在舒心购物的同时感受生活趣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补给。

四、雕塑艺术创造区域特色

现代社会高度工业化的发展使环境相应产生了异化,在人造环境中浸泡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自然化的状态,弥补和修正精神层面的失衡,讲究区域的个性特色的塑造与城市整体的协调,是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在冲撞中交融,在人、社会与环境的共鸣互动中交流,以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通过雕塑艺术来创造不同特色的区域空间环境。例如:

(一)工业区特色创造

雕塑艺术在工业区中在展现工业产品特色的同时还具有鼓励生产、调动工人积极性、宣传劳动人民生活等作用。把工业生产与精神文化结合,让劳动者享受物质生产基础下的精神满足。例如长春汽车厂开发区,作为汽车厂工业区,可以利用雕塑艺术品装点开发区街道、厂区及住宅区,展现汽车文化,提升区域特色。

(二)商业区特色创造

城市的商业网点往往是城市最活跃的区域以及城市经济繁荣最直观的体现。商业区的雕塑艺术景观配合区域特色设计,可以与其他城市区域协调共建和谐的城市整体环境。如长春市长江路商业地段、重庆路段、桂林路及红旗街商业区域,可以通过各区域商业特点和地段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雕塑小品,创造个性商业区,形成整体的城市商业网络区域。

(三)文化区特色创造

在现在的城市规划与布局中,很多城市有文化区域,例如长春的大学城――净月开发区。这样的区域用雕塑艺术来装饰是文化内涵最直观的体现。校园内的雕塑艺术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点缀,是校园景观的节点。而文化区街道雕塑设计可以将各个校园或文化单位联合为一个整体,扩大了区域文化空间范围,形成一个文化大家园。例如长春净月开发区博硕路两侧分别是东北师大、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警官学校和东北师大人文学院等大学校园。在这个路段的两侧绿化区如果设计雕塑来装饰街道,必将深化这一路段的文化氛围,创建宜人的交往空间和提供舒适的步行路线。

(四)居住区特色创造

在许多新建的小区中不乏雕塑小品艺术,这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到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积极作用后利用这个元素的结果。居住区的雕塑小品是最贴近大众生活,最能细细品味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的“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性质可以在小区景观雕塑中充分体现。在满足装饰的同时,这里的雕塑艺术是最具影响力、感召力和艺术熏染力的,因为每天人们都可能接触这些雕塑,也许每天看到这些艺术品都有不同的感受,通过这些雕塑小品使得遥不可及的雕塑艺术变得不再陌生、不再深奥,老百姓正在与艺术接近,与艺术同行。本来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而这种居住区的雕塑正是让艺术服务于生活。雕塑艺术还可以提高小区公共空间的交往密度,提升交往空间的质量,同时提供交往话题,促进邻里关系,创建和谐的生活空间环境。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公共雕塑;色彩;运用

色彩在环境中具有强烈的识别性,在公共雕塑中,往往材质色彩的识别性比雕塑的形体的识别更引人注目。公共环境的色彩主要由公共雕塑、建筑、道路、广场、人群、草木等多方面的色彩组合而成,其中公共雕塑作为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更显示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公共雕塑的创作中,应根据环境的需要,以及人们对于色彩的主观审美感受,使公共雕塑与周围的环境呈现出一种适当的和谐和对立,在对立中取得统一,在和谐中突出个性。

一、材质的自然色彩

材质本身具有的色彩感对雕塑的表现力具有较大的影响。比如在古代雕塑多采用天然材质,比如玉、石材、木材等。材质本身的色彩具有其独有的色彩和质地美,这种材质的自然的本色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审美,对于塑造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天然材质的色泽美具有其特有的视觉感和审美,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这样形容大理石:“因为它纯白无色,光泽温润,特别是它的颗粒组织和温和的反光,比起白粘土似的死气沉沉的白膏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大理石的质地细腻,在造型中能很好地表现形体表面的微妙起伏和变化;青铜的感觉就不同,适合运用于感情奔放的题材,特别是氧化过后,其色泽给人厚重、斑驳和沉静的历史沧桑感。许多雕塑艺术家擅长用材料的自然色彩,比如亨利摩尔就经常使用大理石和铜为材质进行艺术创作。材料的本色是一种最原始的艺术形态,它具有原始的生命力和张力。材质的天然本色在现代公共雕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公共雕塑材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材质的人为色彩

随着雕塑艺术家观念的转变,追求新方式和新手段成为一个趋势。艺术家不再拘泥于传统材质色彩,发掘和运用更多的现代手法追求材质色彩的更多特殊效果,或者把各种颜料于雕塑材质表面进行材质色彩的改变。多元化的创作手段与观念,极大地丰富了公共雕塑的色彩空间。公共雕塑中色彩的美是一种和谐,一个成功的公共雕塑不是盲目地搁置色彩,而是协调与环境、人的心理、地域特征相结合,运用色彩美的关系,无论是纪念性雕塑,园林中的小品雕塑,还是标志性雕塑,都要因地因人制宜。因为公共雕塑是环境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服务和服从于整体,在统一的周围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价值,使公共雕塑在环境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材质的色彩与雕塑主题

公共雕塑的色彩应与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契合。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作为具有精神价值取向的公共雕塑艺术,其色彩总要传递出其特定的信息,《罗丹论艺术》曾指出:“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则一无美处。”这就需要雕塑艺术家了解不同的色彩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在艺术创作中要注意雕塑材质的色彩象征意义应与雕塑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相一致。通常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同时红色也代表着危险和流血,又是革命的颜色,绿色给人一种平静和平的感觉,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冷静、理智和平和,让人联想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和一望无垠的宇宙,黄色让人联想到收获的季节,丰硕的成果,是一种代表着富足和快乐。例如日本新宿街头公共雕塑《LOVE》,造型以字母的堆叠为主,颜色采用红、蓝、绿这三种颜色,LOVE的意思是理想、爱和希望。作者藉由蓝色代表理想,红色代表着爱,绿色代表希望。雕塑的文字的意义与色彩的象征意义相和谐,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图1)。

四、材质的色彩与民族区域文化特征

色彩是雕塑艺术家所能运用的强有力的表现工具,它在视觉中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是公共雕塑设计中重要的视觉传达要素。各个地域的人都对于色彩具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因为各个民族和区域有不同的传统色彩文化,在公共雕塑设计中要体现传统民族文化。色彩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但能给人心灵的触动,而且能有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

《苏州干将路中国结》,使用中国结的造型,中国结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寓意着吉祥的手工艺品,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用它表达和衷共济的精神,体现着我国人民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加上中国传统最喜爱的大红色,传达出一种祥和、幸福和美好的气氛(图2)。

五、材质的色彩与观众的心理

公共雕塑的材质色彩应该照顾到观众的心理感受,由于色彩常常能对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人喜欢用色彩去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有时候甚至是信仰。日本雕塑艺术家野口勇创作的作品《红立方体》,在周围巨大而灰暗的建筑群中,放置了一个红色的立方体,红色给人带来了热情和兴奋,中和了由周围阴暗冷漠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压抑的感觉(图3)。

总之,对于雕塑艺术家而言,要充分发挥材质的色彩语言,使其与雕塑的造型和主题意义相融合,使公共雕塑彰显出强大的表现力,创造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黄耀志,赵潇潇,黄建彬.城市雕塑系统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研究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陶瓷艺术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需求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用陶瓷雕塑作为装饰。陶瓷雕塑之所以受到现代人们的追捧,是因为陶瓷雕塑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陶瓷雕塑既可以作为生活用具,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装点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我们通过研究陶瓷雕塑装饰艺术,促进陶瓷雕塑发展,增强人们对陶瓷雕塑的甄别和鉴赏的能力。

2 陶瓷雕塑的发展演变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从神话传说到现今,我国的陶瓷雕塑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雕塑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经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这几代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的陶瓷雕塑达到了鼎盛时期。自古以来,我国的陶瓷雕塑就具有鲜明的特色、种类丰富、雕刻的手法多元,在雕塑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注重材料的生命感。

陶瓷雕塑的材质直接与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性相关。在我国的史前时期,陶瓷雕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雕塑上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新石器晚期,陶瓷雕塑的装饰性逐渐增强,当时人们所创作的陶瓷雕塑逐渐开始与物质生产内容分离,同时,陶器大量的被制作,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陶塑品,例如:红山彩塑,陶塑通过生动的造型,对女神头像进行准确细致的刻画,使女神的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的鲜明;商周时期,陶瓷雕塑艺术主要表现在青铜器雕塑方面,这个时期的雕塑品主要通过陶范进行雕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秦汉时期的陶瓷雕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陵墓石刻,比如:秦兵马俑,汉代的雕刻加入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雕塑品的形象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惟妙惟肖;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的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这个时期石窟佛像更加的普遍化;唐朝时期,陶瓷雕塑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陶瓷雕塑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风格技巧方面都发展到了顶峰,唐三彩、菩萨像以及佛像等,千姿百态、风格多样,将唐朝时期社会经济一片繁荣的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到了五代两宋时期的时候,寺观泥塑处于盛行的阶段;宋元时期的雕塑风格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不过元代的陶瓷雕塑由于受到阿尼哥的影响更加具有尼泊尔艺术分割;到了明清时期,陶瓷雕塑依旧主要侧重于佛像的雕塑,但是与其他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雕塑更加的模式化,虽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但是总体上来看,他们在内在活力方面明显不如其他时期。

3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特点

陶瓷雕塑的装饰砖窑是指陶瓷雕塑在制作和成型的过程当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法使陶瓷雕塑具有装饰艺术性。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其装饰艺术特点,下面,对于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第一,陶瓷雕塑的制作工艺多样化。历史上制作陶瓷雕塑著名的地方有景德镇窑、德化窑以及枫溪窑等,陶瓷雕塑主要是通过模型印制――镶嵌――雕刻――成型,等一系列的过程烧制而成,为了保证制成品的完美无瑕,需要提前对烧制的方法进行选择,辨析干燥、制成所引起的变形和裂纹,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按陶瓷雕塑的色彩,可以将陶瓷雕塑分为素雕和彩雕;按陶瓷雕塑的制作流程,可以将陶瓷雕塑分为“圆雕、捏雕、浮雕、堆雕、镂雕以及镶嵌雕”。

第二,装饰手法多元化。为了更好的提高陶瓷雕塑的档次和装饰性,通常会在制作过程当中,对陶瓷雕塑的坯体、釉等进行加工装饰。对陶瓷雕塑的装饰可以采用多种手法,“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都是陶瓷雕塑装饰过程当中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多种陶瓷雕塑装饰手法综合使用,或者也可以只采用其中的一种进行陶瓷雕塑的装饰。

4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价值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今社会的陶瓷雕塑逐渐抓住人们的审美特点和时代风格,将极具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装饰艺术融为一体,使得现今社会的陶瓷雕塑并不仅仅只是一件立体造型,更多的是运用雕塑的语言,采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将简单的形体赋予生命,从制作材料到制作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陶瓷雕塑都凸显出其不同于其他雕塑形式的审美装饰价值。

陶瓷雕塑将质地不一样的坯胎与多样化的釉面相结合,制作出自然形象的带有不同色泽、纹理、斑斓的陶瓷雕塑形体,无论是从审美方面还是装饰方面都具有艺术价值。另外,后期我们可以对陶瓷雕塑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陶瓷雕塑的艺术气质更加完善。高超的手法、精湛的技艺,陶瓷雕塑艺术通过雕塑、绘画两种手法将陶瓷雕塑的形态和色彩进行巧妙地融汇,使同一件陶瓷雕塑作品具有不同的元素,从而进一步使陶瓷雕塑本身的艺术价值得到完美呈现。

5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地位

陶瓷雕塑是我国装饰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雕塑装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陶瓷雕塑本身技艺精湛、手法独特,是其他雕塑所不能超越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陶瓷雕塑技艺高超、种类迥异、特色鲜明,复杂中带着单纯,含蓄中包含直白,集质朴、纯洁等特点于一身,通过雕塑的语言将陶瓷雕塑的艺术演绎的淋漓尽致,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可以自豪的说,新石器时代所出土的那件彩陶作品标志着人类彩陶艺术的产生,陶瓷雕塑作为载体实现了对陶器的雕塑,并逐渐推广到其他雕塑作品当中。陶瓷雕塑的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流程细致,它是众人的劳动成果,也凝结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可以说对于陶瓷艺术而言,陶瓷雕塑可谓是贯穿始终。

6 小结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独具特色,人们将多样化的题材渗透到陶瓷雕塑当中,采用绘画和雕塑这两种形式把泥和火进行多元化的表达,正是通过这样,赋予了陶瓷雕塑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促进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增强对陶瓷雕塑的了解和认识,从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产生、发展、特点、艺术价值和地位这几个方面对陶瓷雕塑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在(下转第58页)新和完善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时代元素融入到陶瓷雕塑作品中,使陶瓷雕塑既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又能够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陶瓷雕塑和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明智.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与装饰作用分析[J].美术界, 2013(1):96~96.

[2]任斐祥.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釉上彩装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

[3]郭正济.浅谈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J].美术界, 2013(10):81.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城市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发展传播

【中图分类号】 J3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202-2

一、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雕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立体造型艺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它的范围也在不断地进行延伸,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结果。21世纪各艺术专业学科之间越来越强调融合,雕塑艺术也从简单的造型设计发展到了空间的设计,并且加入了很多环境意识,多种多样的艺术语言使得雕塑建立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伴随着众多艺术院校开设的雕塑课程,使得雕塑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广场、公园、街道甚至是高速路旁,随处可见展现着不同造型的雕塑艺术,它已深刻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空间。

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城市中的景观雕塑都具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和标志意义。比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世界闻名;布鲁塞尔的著名标志是撒尿的小男孩铜像;还有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罗马的标志“大皮拖里纳母狼”青铜雕像等等。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好的高品质的雕塑作品也比比皆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属于世界的,充分考虑并发掘出不同民族的地域特征,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等进行研究,设计提炼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形象,更具民族性的东西,也会越让人们感到归属感和地域的自豪感。

据《中国建设报》的报道,于2001年的粗略统计,我国全国的城市雕塑作品总数已近高达两万座,中国国内城市的雕塑建设已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再根据北京规划委员会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2004年在北京的城市雕塑就共有1836座,一直到2012年增长到2505座。而深圳在2012年的统计数据数共有543个城市雕塑点。于是现在很多媒体进行大胆的估计,在我国的城市雕塑,正以每年一万座的速度增长着。

这些数字是惊人的,可以说全世界的人们旅游和观赏的冲动首当其冲之一的理由就是为了这些著名的城市雕塑。这些城市雕塑作品,屹立于公共场所之中。不仅在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中,起到了缓解城市面貌呆板、单一的作用,而且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中起到增加平衡和增添美感的作用。在我们日益忙碌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城市雕塑已经成为我们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城市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

二、城市景观雕塑蕴含的文化层面

雕塑作品从古至今在人类发展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光辉印记。一座出色的雕塑作品,可以成为这座城市最具有吸引力的标志和这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发展的代言与象征。就曾有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各个城市中已然新兴了一大批城市雕塑,它们代表了城市公共环境的内涵,因此公共性是景观雕塑实现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拿成都这座城市来说,合宜的气候既适合旅游更加适合人们居住,是一座融汇文化、历史、现代、时尚等代名词于一身的大都市。而该市的雕塑种类繁多,在城市中的显要地域闪烁着光芒,让人们时刻领会着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同时感受着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追求。如武侯祠塑立着刘备、诸葛亮及其一些文臣武将的塑像;天府广场上的雕像、文化公园中的十二桥烈士头像、浣花溪公园里的诗歌浮雕大道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等,都体现着成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它们在颂扬着历史人物,也在展现着当代杰出人物,既缅怀先人又弘扬时代精神,是一种时代的朝气和精神气概,是一种品格的象征与文化传承的写照,反映了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化特征。

当然景观雕塑的文化层面不止这些,在宗教方面,西方的基督教以及东方的佛教等都是利用雕塑的形式来传播教义的。这种功能在史前图腾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人们认为这样古怪的东西能带来好运驱走灾难。随后历代的统治者们就将这种功能发扬光大,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宏伟的雕塑与建筑。但这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非凡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如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的雕像,都是那么的宏伟而威严,显示出无比的震慑力来,而矗立于世界各地的庙宇、石窟和神殿等,也都体现着人类的文化财富,凝聚着创建者们的无穷智慧与艺术才华。

可以说城市雕塑正是城市中人文关怀与境界最完美的体现。城市中的雕塑汲取最显著的人文特征加以修饰和美化,渲染和提炼,终将城市文化得以凸显出来。

三、城市景观雕塑具备的艺术特征

人类在不断创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着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美一些国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环境意识化”,第一次将人类和生存空间的关系提到了首位。而且近年来,很多艺术家开始注重环保创作,利用绿色植物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行处理,像这些“绿色雕塑”在一些园林中已开始应用,摆放在公园、绿地等地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种植物景观雕塑的色彩、形体等方面体现了自然之美,再以适当的尺度和配比,按照四季气候不同变化对其进行裁剪设计,进而保持了景色的协调性。植物景观雕塑这种与四季景色匹配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也为人类生存空间增添了更宽阔的视觉美感。

在我们中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出现城市雕塑,但大多都属于纪念意义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90年代开始我国雕塑艺术才真正进入审美的领域。其实中国拥有着许多独特的艺术历史遗产,这些都是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内的艺术家们应该要继承和发展雕塑艺术的风格,中西合璧,艺术交融,艺术再造才是城市雕塑艺术的本质要求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如我国近几年创作的景观雕塑“世纪之门”。它的基座是由五本书的具象形态组成的,表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与传承。主体的部分是用立交桥的抽象夸张手法建造的,从而呼应了主体世纪之门。同时雕塑的顶端又以具象的车轮来表达我国整体发展速度之迅猛。整个雕塑由具象与抽象手法相结合,既有稳重的一面同时又配以动感的效果,使得整个雕塑雄伟而又富有生气。

所以说城市景观雕塑的艺术特征是有别于室内雕塑或是架上雕塑的,它是一个新的某种观念的表达,它必须具备着高度的公众性,也必须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不光能带给人们以美感,同时给人们美得倾诉,让人们360度的欣赏,感受着最纯美的思想风韵和人文精神。调动人们的心绪,触动最新的视觉,启迪大众的思想。

四、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走向

大众的审美、文化素质和艺术的修养都直接影响着城市中景观雕塑的审美效果。既然这些雕塑是伫立于城市之中,并以广泛繁杂的社会人流为背景,那么就必须考虑民众对于雕塑艺术的接受能力。因为公众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介入,导致了景观雕塑的创作主体范围也开始扩大,艺术家个体作用在逐渐削弱。所以在对于城市景观雕塑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与艺术发展的规划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与最广大人们群众形成互动的审美效应,把多元化的审美方式带到景观雕塑的创作当中,实现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融合。只有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整体文化素质都得以提高,才能营造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公共艺术欣赏群体。也只有这样,雕塑艺术的终极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一座优秀的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中最醒目的标志,它会始终汇聚着文化和人们的真善美,给人启迪和鼓舞以及美的触动和艺术的熏陶。

其次,一座城市凝聚了人类自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其中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城市中雕塑无论如何的增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生态景观的设计。公共景观、城市雕塑融入着自然的气息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灵性与韵味。因此城市景观雕塑要服从周边的环境,恰当而和谐的进行布局设计,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有效利用材料自身的属性美感。从而使雕塑与环境之间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交融与互动。如近些年西湖景观雕塑展就举办的比较成功,它们着力注重于周围环境的结合,每一件作品都和环境产生了联系,形成了一幅幅完整的和谐画面。

可以说城市中的雕塑能够折射出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放映历史进程和变迁。雕塑艺术作为追溯城市发展史的文明承载者,是城市灵魂的铸就者和思想者,进而与城市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而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景观雕塑作品可以说是数量多、精品少,既雷同又缺乏个性特征。不但没有起到美化装饰环境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视觉垃圾。要想创造出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弄清自己身处何样的位置和文化语境,深刻研究城市历史发展状况,再结合本民族的艺术创作特点,不要简单的照搬国外模式。艺术是一个民族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各个国家之间要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杜绝艺术的复制与照搬。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保存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和突出的特征,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被物化了的象征、精神的凝聚,赋予和寄托了人们的怀念、憧憬和创造的力量。当这种公共的艺术营造出来更加舒适美观的公众生存空间,让城市不再变为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堡,而变成心灵可以休憩的场所。这时我们就会强烈的认识到,城市雕塑艺术带给人们生存环境的积极作用是多么的大,同时也展示着城市的品味和人类的追求。尤其是近年来各个城市逐步尝试用低碳材料运用到雕塑的设计当中,艺术家们运用独特的创造力和熟练的制作技法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品,使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自然。利用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既能够保护环境、节约生产成本,又体现了创新意义、新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创新发展方式最终使得城市景观雕塑向着更宽更广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2]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5篇

雕塑在千年发展中与色彩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到现当代作品,供人们选择的雕塑材质不断扩展。从古至今,色彩与雕塑相互依存从未分离,随着时间的流逝,二者间的联系越发紧密。用较准确语言来描述色彩和雕塑的关系,那便是色彩是附着于雕塑作品生命力的一种外部手段。总而言之,色彩是带动观者视觉激情的重要元素之一。

自古以来雕塑的功能性一直与“欣赏”这一词汇相互拥抱。欣赏的本质为通过外部构造看内在意蕴。对作品外部的欣赏建立于材料、形态和色彩。内部欣赏则需要看作品内涵和立意。雕塑主要运用的材料有大理石、铜和玻璃钢等。其材料分为固有色材料、铜金属和还原自然的彩色雕塑。材料原本的选择和相对材料的色彩语言都使得雕塑作品拥有了千变万化的艺术感受。

固有色材料――大理石、金、银

大理石为雕塑作品主要运用材料之一,大理石自身色泽明亮伴随其自身原本的固有色和各种纹理,这种固有色运用在雕塑作品上使得作品纯洁完美。大理石雕塑竖立于世界各地 ,其中古希腊大理石雕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雕塑以大理石为主要创作材料。贯穿整个西方雕塑传统,这个地中海国家因其独特的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气候和上天赐予的丰富大理石矿材,奠定了古希腊人对雕塑材质的选择。大理石所具有的固有色和纹理,使得雕塑作品更显纯洁与完美。

古希腊雕塑依照人的造型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丹纳曾经说过:“希腊人表现人体还有一种全面性的艺术,更适合风格习惯与民族精神的艺术,或许也是更普遍更完美的艺术,这就是雕塑。”大理石的白色赋予了古希腊雕塑至高无上的纯洁,乳白色也使得雕塑的空间感越发强大,并为雕塑整体张力的展现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米洛斯的维纳斯》,从观者的角度看,大理石雕塑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材质、色彩、作品形体。大理石作为雕塑表现力的主要载体,材料虽坚硬但在雕塑家手中敲打成形后,便由内而外透露出女性的柔美、形体的韵力和艺术的视觉效果。在其中大理石色彩为雕塑外表柔美与韵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大理石色的外表内蕴含着丝丝艺术气息。这个作品有着很曲折的历史,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的形体运动感。大理石的原色使得我们在观赏它艺术成就的同时,去分析大理石色对于这个雕塑的展现效果,淡色调使得雕塑的肌肤和肌肉的质感表现得更加充分,女性的知性美和雕塑自身的线条感与衣衫完美结合,深浅的层次感使雕塑更具有立体感和灵动性。

金银也作为雕塑的装饰品不时地被运用于众多的雕塑作品中。在古埃及、古罗马艺术中更成为常用的艺术元素。比如古埃及的法老像就以金色为其装饰,使其展现出高贵而庄重的仪态。

铜金属色

大多城市雕塑都选用铜为主要材料,铜的着色效果也影响作品本身的完整性。铜材料的使用已经延续了千年之久,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甚至古希腊时期。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铜作为雕塑制作的材料之一。青铜、红铜、黄铜各有自己色彩的特点,色彩的深浅、明度的强弱可以给予作品张力展现的空间。

罗丹的雕塑作品《加莱义民》,这件作品属于纪念性雕塑,描述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个悲壮故事。作品运用铜色使色彩斑驳的肌理效果从一个侧面提升了作品的色彩丰富程度,明暗效果更为明显,以突出雕塑本体层次感。铜着色处理为作品蒙上了一层悲壮的气氛,沉着的色彩从深层次刻画了六个人精神上的绝望和内心的抗议。这同时也便于观者体会作者的胸臆。

还原自然的彩色雕塑

我们生活在21世纪,受到当代艺术作品的熏陶和视觉感染,年轻一代的视觉习惯便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色彩对于雕塑作品是紧密相连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会考虑到作品完成后的效果,一个完整的雕塑作品不单单是泥塑本身。色彩与雕塑家的内心一直被雕塑创作情感所影响。玻璃钢是传达雕塑色彩比较好的载体。玻璃钢材质是现代雕塑作品中常用的材料。它轻便并且较容易和色彩结合,也不易失去雕塑本身的细节、塑痕和结构形状。这些原因使它成为了现当代雕塑的主要载体,还原自然现象的上色、仿铜色、大理石色甚至运用单一色彩进行肌理效果的处理等等。还原自然的彩色雕塑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秦王朝甚至更早。著名中国绘画研究专家德国人雷侯德先生著作《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一书中提到秦兵马俑刚出土时颜色尚明晰可见,但随着挖掘的进展,大部分的颜色却与周围的泥土而不是与俑身相粘连。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彩绘所附着的漆层就会迅速脱落。

作品的现代感除了从雕塑内在出发,更重要的是外部的色彩可以给观者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笔者的雕塑作品《走出忧郁》泥稿,虽然雕塑的本体线条、主次处理、雕塑感、形态都由笔者慢慢呈现给观者,但是从欣赏角度出发,它却缺少了作品的完整性。笔者的另一件作品《期盼》,在色彩方面更好地诠释了雕塑用色的重要性,色彩带给作品的不单只是体积的重塑,空间的再现更是雕塑作品的再创作。还原自然的上色效果与铜和大理石的固有颜色有着不同的色彩语言。在不打破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给予雕塑作品新的生命力,并与观者分享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