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

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源优势;绿色产业链;生态保护

1引言

松嫩平原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发展,应该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转换发展动能,推动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三业)结构优化,形成绿色产业链体系。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三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个世纪,工业,依于地缘政治优势、政策资源优势,较早地实现了区域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引领国家工业化的基地。进入新世纪,农业,需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依于地域和自然生态优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农产品、畜牧产品、食品工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生产、加工、升值系统,从土壤环境、农产品、牧草、畜禽养殖、工业生产工艺、销售可以形成资源—产业—产品—价值全过程绿色链条。科学开发区域优势,合理保护资源,主动防治污染,建设绿色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一体化的链式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优选路径。

2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2.1区域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亟需发展工业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择铁路交通发达,江河水量充沛的东北地区,集中投资沿江、沿铁路建设了大工业体系。东北工业基地成功建设,对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有些项目不仅当时填补国内空白,至今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发展,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和制约,领路人不仅需要埋头苦干精神,更需要抬头看路的智慧。寻求、顺应、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做到产有所需、物有所值、转换增值、可持续发展。当前,农产品、畜产品、食品消费升级,给松嫩平原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也是新体制下多元化投资者奔向“黑土地”的良机。土地经营规模化、农畜产品绿色化、食品加工精细化,农、牧、工产业链式绿色发展,能够助推松嫩平原伴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2.2区域产业发展必须发挥资源优势

松嫩平原的天然禀赋、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明显。广袤的黑土地适合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大面积种植;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致使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优良;草原平坦宽阔,适宜于发展规模化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城乡电力充足、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捷,发展食品工业条件优越。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产出优质农产品、畜产品,能够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质的基础原料。这些有利条件叠加,形成比较优势。以齐齐哈尔市为例,依托生态资源,抓住“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有利契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的先天条件。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总体定位,多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与耕地总面积比能够稳定在40%左右,在全国处于高位势。

2.3食品工业为龙头,引领种植业、畜牧业绿色发展

当今,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完美结合,才能够生产出产业链的高端产品,满足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优质的原材料增值往往取决于加工过程和市场需求变化。以优质玉米为原料,加工食用酒精、燃料乙醇、味精、谷氨酸、赖氨酸等产品,可以实现农作物经过工业加工增值。农业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生产非转基因大豆,经过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乳制品行业创优质品牌需要优先注重鲜奶质量,奶源质量又依赖于牧草、青贮饲料。牧场必须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产业链的基础。乳制品产业应该积极推广从牧草种植——奶牛饲养———鲜奶加工全链条绿色化。

2.4建设资源深加工全链条项目

加强产品精深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长度,出精品、高端产品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附加值的主要途径。工业产品由简单功能发展为多功能,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智能化加工,由物美价廉发展为物美价高,吸引了新生的高消费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农牧产品要有自己的合理定位,适宜的消费群体,满足中高档群体需求。查哈阳灌区高品质水稻经过精加工,打入北京市场,质优、物美、价值高。这种符合人们心里需求的创意产品,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后提升了价值,赢得消费群体的欢迎。

3高效利用资源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1坚持规划先行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重要活动越来越依赖于预测,选择决策方案,优化时间、地点、投入方式、力度,谋划实施路径。规划、计划,设计蓝图———路线图———施工图,使主观意志符合客观规律,避免在实施中出现大的失误、反复、损失时间,特别是失去时机和信任。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县(市)区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生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注重耕地保护,科学实施林地、湿地、草原的高标准规划保护。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畜禽养殖区。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污染物排放情况,重在项目选址,防止不合理建设后再停产、搬迁、关闭。

3.2保护黑土地等生态资源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开发利用保护一体化推进。我国农产品产量连年攀升,农业污染物排放也对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目前,农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和1/3。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划定红线,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促进黑土地实现循环发展,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制定系统规划,建立有效机制,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加大保护性耕作力度,实施黑土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3.3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对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玉米高产区可以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将农产品转化为工业品,转化过程可以使“废物”连续产生价值。玉米粒经过加工成为淀粉、葡萄糖,再转化成抗性糊精。玉米芯和秸秆加工木糖、木糖醇,秸秆废渣加工燃料乙醇,最后的废渣加工成沼气。这种加工转化过程,形成了对物质的链式开发利用,提升了资源价值,极大地减少了废弃物产生,从根本上保护了资源和环境。

3.4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近几年,在“大量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全面振兴奶业”的思想指导下,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万头牛、万只羊、万头猪项目形成了集群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畜牧业快速发展,污染治理措施跟不上,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部门必须强化对养殖场动物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养殖企业要切实按照环评要求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杜绝直排偷排污染物发生。在场地与河流之间应该有沟塘间隔,避免发生污染物直排江河,造成污染事故。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经过微生物加工,生产有机肥,用于青贮饲料种植。通过饲料的转变和循环,构建种植———养殖业绿色产业体系。

3.5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治理污染源

绿色生产是绿色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绿色原料在加工转化过程中,同样能够产生污染物或废弃物,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依靠科学转化、污染防治来实现产业链的系统绿色化。玉米深加工为苏氨酸、赖氨酸、结晶葡萄糖、味精等类项目,需要大量的蒸汽,有的项目需要配套安装240t/h×4台循环流化床锅炉,选址一定在城区的下风向,避开居民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一定建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下游,距离江河湖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水,必须经过物理生物化学法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到适宜的环境。

4结语

构建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绿色产业链发展应该贯彻新发展理念;引进具有开发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的农、牧、工技术;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建设链条式企业;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助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新华社:北京,2017.02.05电.

〔2〕鞠昌华,张慧.多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国环境报,2017.08.17.

〔3〕孙珅.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鹤城碧水蓝天.齐齐哈尔日报,2017.08.23.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宁城县;食品工业;发展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与河北、辽宁毗邻,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区位优势突出,食品工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宁城县铁矿、非金属矿等工业迅猛,致使食品工业的发展迟缓,但食品工业仍为支柱产业之一,并在产业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宁城县“十三五”期间加大力度发展健康绿色食品工业,致力于打造全市乃至全区、全国闻名的食品工业基地。

1宁城县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1.1发展现状

宁城县到2016年底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7家,实现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8%,主要集聚在肉制品、酒类等行业。建成食品类工业园区3处,分别为:以食品工业为主的中京工业园区,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宁城康健生猪加工有限公司、宁城县燕京啤酒(中京)有限责任公司、亿豪肉羊有限公司、腾达芦笋农业科技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为宁城县规模最大的食品工业园区;塞飞亚食品工业园,以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的集肉鸭育种、祖代种鸭繁育、父母代种鸭扩繁、商品鸭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羽绒加工、冷链运输、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农牧结合的产业链,形成了年3000万只肉鸭养殖加工产业体系;八里罕酒业园,主要集聚了宁城县白酒企业,以内蒙古顺鑫宁城老窖为龙头,入住企业9家;建成小微企业园1处,集聚了志勇米业、一家香蛋糕等一批小微企业规模化发展,以带动、吸引更多的食品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新行业领域中的龙头企业。

1.2主要特点

宁城县食品工业发展具有中国食品工业的一些普遍特点,如产业关联性强、就业乘数高等[2],此外还具有自己的优势。

1.2.1农业基础好,规模大,农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设施农业及基地建设发展成效显著,特色作物发展稳步推进

到2016年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6万hm2,位居全区之首,建成千亩日光温室园区39处。果树经济林总面积达1.19万hm2,建成万亩林果基地5处、千亩林果产业园35处。火龙果、大樱桃、芦笋、有机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面积达0.28万hm2。家畜出栏156万头(只),其中肉牛出栏28.8万头、肉羊出栏55.8万只、生猪出栏72.6万头,发展禽类养殖4000万只。已经申报宁城茄子、宁城粉条和宁城草原鸭(鸭雏)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待国家商标局批复;正在申报宁城尖椒、宁城黄瓜、宁城番茄、宁城茄子绿色制品认证。

1.2.2肉制品、酒类行业龙头企业多,品种全,对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宁城县生猪、肉牛、肉羊、肉鸭、白酒、啤酒、保健酒产业不但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了名优品牌和产品。例如:塞飞亚肉鸭产品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塞飞亚及图”和“塞飞亚草原鸭”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化项目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示范工程,速冻分割牛肉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和国家驰名商标称号,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宁城康健生猪加工有限公司为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赤峰市A级企业;宁城老窖开创了中国绵香型白酒之先河,宁城老窖“宁诚”品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赤峰市神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芦笋酒酿造工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561504号)等等。

1.2.3产品市场前景好,效益优

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部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已进军国外市场,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塞飞亚肉鸭产品已在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定量销售,内蒙古东方万旗有限公司已在澳洲注册公司,视国际市场发展情况,将逐步发展国外市场。

2宁城县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宁城县食品工业生产粗放,初级产品多,档次低、包装差,整体工业化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2.1.2食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

宁城县食品工业缺乏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食品装备问题突出,许多食品加工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经济效益差。

2.1.3食品工业结构、企业结构不合理

宁城县食品工业主要集聚在肉制品和酒类行业,果蔬、土特产等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规模以上企业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占食品加工企业的主体。

2.1.4食品工业企业与农业资源不够协调,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宁城县农畜产品原料基地、食品工业和食品市场等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存在有资源、没龙头;资源多、企业少和企业大、资源少等现象。

2.2发展对策

2.2.1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

食品加工业的基础是原料,宁城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的果蔬、生猪、肉牛、肉羊、肉驴、鸭、杂粮杂豆等农副产品资源,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使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密切关系。

2.2.2扶优做强优势产业,创建名优品牌,发展地方特色产品

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通过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打造宁城县优质特色酒系列、饮料矿泉水系列、米面杂豆系列、糕点系列、蔬菜菌类系列和肉制品系列等食品品牌。

2.2.3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走技术创新之路

加大对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参加多种形式的食品新技术博览会等,引进食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向企业推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2.4拓展“互联网+”经济效应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2.2.5加强监督,高度重视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

食品卫生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卫生执法工作,提高监督执法能力,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誉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志雄,胡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前景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食品工业与安全),2009,(1):17~21.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3篇

2008~2012年河北省食品工业和全国食品工业的行业新增(本年)固定资产投资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河北省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长较大,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最多,有7100077万元。从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系数看,2008~2012年河北省食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平均值为5.57%,四个子行业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5.93%、5.66%、4.93%、2.73%。河北省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最多,有4014528万元。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现阶段性上升的趋势,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最多,有1855789万元。饮料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最多,有1202849万元,占制造业的8.87%。烟草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高值112577万元,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为26911万元。

2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不得不指出河北省食品工业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品种单一,结构优化度不高产品结构方面,输出大部分都是初级粗放的低端产品,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太少。产品附加值低,它的价值也就不高。产业结构层次方面,以食品加工业为例,它的结构单一,多年来主要是由饲料加工业、淀粉制造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构成的,急需进行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2.2大中型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偏小河北省食品工业缺乏大型深加工企业。河北省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食品工业“十强”,但是河北省是“十强”中规模企业数量最少的,与规模企业数量最多的山东省相去甚远;除了规模企业,龙头企业也是如此,2012年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有2700多家,河北省只占35家,而食品行业的只有12个,所占比例太少。全国食品工业及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数2008~2012年变动情况见表3。国家统计局规定,大中型企业指的是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工业法人企业。由表3可以看出,广东省大中型企业最多,这是因为广东省借由改革开放的机遇,经济迅速增长,同时带动了对食品的巨大需求,从而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巨大发展。山东省与河南省是河北省的近邻,拥有相似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河北省的大中型企业数量明显少于两省,大规模的集团或企业偏少,导致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不显著,行业竞争力不强。

2.3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一是技术水平低。河北省食品工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中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不明显,究其根本,是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河北省食品工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缺乏食品工业技术的创新,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品种单一,市场占有率低。二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河北省食品工业企业具有部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只有一个,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19个,同食品工业强省山东、河南相比,差距较明显。山东省食品工业企业中具有部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8个,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41个;河南省食品工业企业中具有部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5个,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37个。这也说明了河北省食品工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

2.4投入力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任何一个产业的长足发展,都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后续投入,食品工业也不例外。河北省食品工业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项指标占全国比例偏小,说明河北省食品工业增速缓慢,发展后劲不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河北省食品工业投资明显不足。上述表2介绍了河北省食品工业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所占全国比例。河北省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其占全国的比例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其增速缓慢,投入力度不够。

3促进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分析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河北省发展食品工业献计献策。

3.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如果主导产业选择正确,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选择错误,则会事倍功半。所以河北省首先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选择出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然后发挥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有序转换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要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食品工业的其他子行业,促进各个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同时,重视食品工业的地区协调性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间的流通,互通有无,引导河北省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

3.2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规模效应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政策、资金等的扶持,培养名优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和名牌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促进食品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企业自身也要提高管理水平,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标准化生产,促进规模化经营。要抓好项目

建设,实施名牌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河北省著名商标”的产品,省及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3.3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上述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缺少技术的支撑,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更新滞后,缺乏创新。所以河北省应该加大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并促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技术工艺,发展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的扶持。下级政府和行业、农业、金融部门认真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其次,突出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和引进各种专业人才,以促进行业创新,构建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4篇

山楂加工制品

山楂不仅药用价值高,因其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开胃消食,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山楂果肉酸甜的特殊口感及具有血压、降血脂、柔和血管、促进消化等功能,是动脉硬化、消化不良和缺少胃酸患者的理想食品[12],各种山楂制品深受人们喜爱。山楂的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很大。在市场上出售的以山楂为原料的产品有很多,销售的食品类有150余种,如糖葫芦、山楂汁、糖水山楂罐头、山楂酱、山楂果脯等产品。

山楂提取物的保健功能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1强心降脂降压作用

山楂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的作用。山楂黄酮、山楂浸膏、山楂水提物均可对蟾蜍在体、离体、正常及疲劳的心脏有一定程度的强心作用[13]。其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具有较强抗癌作用的药物。山楂提取物对癌细胞体内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山楂不同提取部分对不同动物造成的各种高脂模型均有较肯定的降脂作用。山楂中的乙醇提取物能够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14]。王云彩等人以山楂总黄酮做动物实验,通过高脂饲养使大鼠血脂普遍升高,18d后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16d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总量(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T-C),并计算HDT-C/TC和TC-HDL-C/HDL-C[15]。结果表明,山楂总黄酮无明显降血脂作用,但可降低TC-HDL-C/HDL-C,这说明山楂对大鼠血脂和血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良好调理作用,可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李贵海等人研究表明,山楂中的雄果酸和金丝桃苷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和提高血清SOD活性的药效作用,这些作用对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血管内皮损伤、阻止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16]。山楂加糯米制成山楂粥,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淤、收敛止痢,适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腹痛泄泻患者食用[17]。

2抗氧化作用

山楂果实中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和原花青素等[18]。山楂果实中富含天然植物抗氧化物-栎皮酮,属于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19]。金宁等研究表明:山楂原花青素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氧化的能力,在脂质体系中,山楂原花青素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远大于维生素E[20]。山楂水煎剂可提高D-半乳糖致衰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红细胞内SOD的活性及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并能降低脯组织中Ca2+的含量[21]。山楂水煎液组增强正常小鼠小肠运动,说明山楂有机酸部位及水提液可以促进胃肠运动,并对其有单向调节作用[22]。山楂提取物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山楂提取物分别与维生素C和槲皮素复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且山楂提取物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强于山楂提取物与槲皮素[23]。在使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的同时,灌喂山楂叶提取物,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R)活性增加,LDL-C中维生素E消耗降低,荧光物质的产生减少,说明山楂提取物可对LDL-C的氧化修饰具有抑制作用,增加了抗氧化酶的活力[24]。

3抗菌消炎作用

山楂果实及山楂的叶子均有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山楂果中所含的果胶、黄酮类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对于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表明山楂取鲜品可治疗冻伤感染及溃疡,疗效非常好。山楂果中提取的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炎症可起到很好的改善症状作用。未处理的山楂果实对多种杆菌和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焦山楂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山楂叶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山楂叶乙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还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李刚等用25%山楂提取液作用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99.9%以上,该液54℃储存14d对杀菌效果无影响,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25]。

4增强肠胃消化功能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等功效,常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较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26]。山楂果实含有VC、VB、胡萝卜及多种有机酸,日服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山楂中同时含有胃蛋白酶激动剂,能使蛋白酶活性增强;另外,还含有淀粉酶,能增强胰脂肪酶活性,达到消食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27]。山楂水提取物还能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作用,山楂水提取物在5~20mg.ml-1浓度范围内可增强大鼠正常离体胃、肠平滑肌条的运动,且具有显著剂量依赖性;山楂水提物可加强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的强烈收缩[28]。

山楂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及前景

1现代山楂在食品工业的发展

山楂树体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易于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卫生有营养的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山楂能加工成多种产品,并且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山楂加工品也越来越多,其加工制品营养丰富、色泽艳丽、果香浓郁。其中果醋是以水果或果品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经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性调味品,它兼有水果和食醋的营养保健功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山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是生产天然保健食品较为理想的添加剂。可通过高新技术如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有效成分提取后可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获得粉状产品。另外,山楂经过预处理后,可通过超微粉碎得到山楂粉,可作为医药、食品工业主料、辅料或添加剂应用。随着酶制剂工业、均质机产品和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果的加工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水果类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山楂产品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山楂毒性小,副作用少,有望成为以各种有效成分参与临床治疗的中药。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人们将山楂单味加红糖制成独圣敞,可活血化淤、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适用于产后淤血。山楂果核及叶片等都含有丰富的保健成分,目前开发的产品有山楂核淄馏油、山楂叶减肥茶、山楂叶红色素及黄酮针剂等。

2山楂制品在食品工业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麦芽;发芽;酶活力;食品工业;应用

小麦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我国小麦年产量均在亿吨以上[1],居世界第一位。但通常人们对小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限于常规的加工方法,如制粉、生产面食等,而对利用小麦发芽产生的变化进行加工则较少见。小麦来源广泛,小麦芽的生产原料易得,生产新型小麦芽食品,不仅可以拓宽小麦的应用范围,还可以提高小麦的产后附加值。对近年来国内外小麦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1小麦芽的主要成分

小麦发芽过程中多种酶活力激增,呈现出谷物萌发所特有的酶类活力的增大,这也是影响小麦芽应用品质的主要因素。小麦经发芽后,还原糖、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含量均大有提高,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1.1小麦芽中的酶类

目前,对小麦芽中酶的研究是小麦芽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发芽小麦中酶的研究主要涉及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和脂肪酶等。小麦芽酶类中,淀粉水解酶是目前食品行业应用研究较多的。小麦发芽后淀粉水解酶含量丰富,可作为一种很好的酶源。目前,在淀粉、制糖及焙烤工业中,小麦芽粉已作为酶来源开始应用。小麦芽中的淀粉水解酶类主要有α-淀粉酶、β-淀粉酶以及极限糊精酶等,有研究表明,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淀粉的彻底降解。目前,在超高麦芽糖浆的生产中已有使用三酶糖化法,即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协同作用进行糖化。在小麦啤酒的生产中,利用小麦芽中三种淀粉水解酶的协同作用,可使淀粉糖化更彻底,从而提高小麦啤酒的质量。小麦芽拉开了酶制剂在焙烤工业中应用的序幕。小麦芽应用于面包中,可以补充面包粉中α-淀粉酶活性的不足,使得面包体积更大,感官质量也得到改善[1]。路茜玉[2]指出,α-淀粉酶只有在小麦发芽时大量产生,正常小麦籽粒中缺少α-淀粉酶。谷芽、麦芽在我国民间是常用的助消化健脾胃的保健药。《本草纲目》记载,谷(麦)芽有“健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之功。据文献记载[3],麦芽助消化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淀粉酶。兰云贤等[4]指出,干燥植物种子中的植酸酶无活性,只有在种子吸收水分开始发芽时才被激活并水解植酸,其研究表明,小麦随着发芽天数增加麦芽中植酸酶活性增加。Bohn等[5]的研究也得出,发芽小麦中植酸酶活性增强。小麦发芽后脂肪酶含量增加也很快,并催化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导致脂肪酸值升高。吴玮[6]的研究表明,小麦随发芽程度的加深,脂肪酸值升高,这也说明了脂肪酶含量的增加。此外,余江[7]等的研究表明,在小麦发芽过程中,外切蛋白酶活性也逐渐增加。

1.2小麦芽中的糖类

正常小麦淀粉质量分数为66.7%~75%,随着小麦发芽,少部分被水解成糊精和还原糖,属于天然变性淀粉。麦芽糊精就是一种葡萄糖当量值小于20的淀粉轻度水解物,跟原淀粉相比,它的水溶性大大增加,同时具有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它可以做成脂肪模拟品,部分或全部替代脂肪,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小麦芽中淀粉含量逐步减少,路茜玉[2]指出,发芽小麦中淀粉在高活性α-淀粉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低分子糖类,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还原糖含量增加,这与民等[8]的研究一致。

1.3小麦芽中的蛋白质和脂类

发芽后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减少,并随发芽程度加深,蛋白质含量递减。余江[8]等指出,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在小麦发芽期间,氨基酸含量增加,这可能是蛋白质在小麦发芽过程中被蛋白水解酶分解生成了氨基酸。小麦芽粉中蛋白质含量与干、湿面筋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董召荣等[9]研究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干、湿面筋含量逐渐降低。王丽娜等[10]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小麦发芽时间的延长,面团中湿面筋含量明显下降。在小麦发芽过程中,其总体脂含量逐渐降低。不同类型小麦的总体脂含量以不同的速度降低,在总体脂含量减少的速度上,强筋小麦比中筋小麦减少得更快[6]。小麦发芽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这是由于脂肪酶含量的增加而引起脂肪水解。

1.4小麦芽中的矿物质

小麦被认为是人类摄入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小麦芽中也含有丰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铁、锌、硒、钙等人体极易缺少的元素[4,11],是矿物质的宝库。植酸能与矿物质元素结合,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兰云贤等[4]和Bohn等[5]研究均得出随着小麦发芽进行,植酸酶活性增强,分解植酸,因而发芽提高了小麦中矿物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小麦芽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矿物质,碱性程度比蔬菜中碱性最高的菠菜高近一倍,是适合酸性体质的最佳食品。

1.5小麦芽中的其他成分

发芽程度较高的小麦芽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小麦芽中的叶绿素与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很类似,能快速溶入红血球使人恢复活力,也能进入组织中清除残留的药物和毒素,中和不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有清肝、活血、强心脏、降血糖、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所以小麦芽被称为“绿色的血液”。小麦芽中叶酸含量丰富。Hefni等[12]用不同品种的小麦做实验,得出发芽可以使小麦的叶酸含量增加4~6倍,即使随后对发芽小麦进行烘干(50℃)磨粉也不会影响叶酸的含量。因此,可以将发芽小麦作为制作高叶酸含量面包的原料。全谷物中富含多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多酚类、γ-氨基丁酸等。张钟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芽小麦籽粒中多酚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因而发芽提高了小麦的抗氧化性。γ-氨基丁酸(GABA)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GABA也是一种胰岛素,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发芽可以增加谷物中GABA的含量,Hung等[14]和Donkor等[15]研究均得出小麦发芽后GABA的含量升高。Liu[16]研究发现食用全谷物中的混合生理活性物质要比单独吸收各种活性物质更有利于健康。因此,可以将发芽小麦用于功能性食品生产。小麦发芽后其膳食纤维含量得到提高[4,12,17],Suhasini等[18]的研究也得出,小麦芽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要比未发芽的小麦高得多。另外,小麦发芽后其维生素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小麦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和E等。

2小麦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发芽使小麦的化学成分有所改变,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物含量得以提高,并可形成独特的风味及口感,有的还增加了一些药用成分,有的经发芽处理后可降低或消除有毒、有害或某些抗营养因素,这为发芽小麦的利用提供了思路。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对小麦芽在食品行业中的开发利用做了许多研究。

2.1小麦芽应用于啤酒生产

目前,国内小麦芽主要用于生产小麦啤酒,这主要是由于小麦麦芽富含各种淀粉酶,特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含量丰富,糖化力高,有利于糖化进行。小麦芽还适合应用于低度啤酒[19]和干啤酒等的生产。河南维雪啤酒集团公司研究生产了小麦芽及全小麦芽啤酒[20]。小麦芽干啤酒是以小麦芽代替传统外加酶制剂糖化法,选用特种酵母,优化发酵条件研制而成,解决了因加入酶制剂使啤酒带有苦涩及小麦蛋白溶解不良造成的啤酒稳定性差的缺点。小麦芽作为啤酒添加剂使用,啤酒原料中添加10%~20%的小麦芽能显著提高啤酒的麦芽香气,使啤酒泡沫如牛奶般洁白细腻。在啤酒酿造中,部分小麦芽替代大麦芽不仅可以弥补大米等辅料的氮源不足,提高麦汁收得率,还可改善啤酒泡沫性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21]。

2.2小麦芽应用于饮料生产

小麦芽可作为制备谷物饮料的重要原料,开发多种饮料新品种,如类咖啡饮料[22]等。张剑等[23]研制了在乳液中添加适量小麦芽粉,进行乳酸菌发酵后生产的具有双重保健功能的麦芽酸奶。国外也有将发芽的谷类、豆类粉碎后进行乳酸菌发酵,制得了风味和营养具佳的酸奶饮料。邹德庆等[24]在复原乳液中添加适量的小麦绿麦芽,并调酸制成了调配型绿麦芽酸奶饮料。笔者也进行了小麦芽乳酸菌发酵乳饮料的研究,利用小麦芽中的α-淀粉水解酶水解自身的淀粉产生单糖和低聚糖,省去生产中的加糖工序[25]。张平安等[26]采用发芽小麦与豆浆混合,利用小麦芽中的酶除去豆浆的豆腥味,麦芽中的α-淀粉酶又促使小麦淀粉糖化,制得麦芽豆浆以及各种富有特色的发酵豆浆饮料。

2.3小麦芽应用于面制品生产

目前,对于发芽小麦粉对面制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开展的比较多。武传欣等[27]在实验室发芽小麦,探讨了发芽时间对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以及热处理、酶活性豆粉等添加剂对发芽小麦烘焙品质的改良作用。张剑[1]等在面包生产中添加少量的小麦芽粉,结果表明,小麦芽粉补充了面包粉中α-淀粉酶活性的不足,使面包的体积和比容达到较好的指标,同时面包感官质量也得到改善。Fogarasi等[28]研究了小麦芽用于面包生产后对面包和面团特性的影响,当较多的小麦芽粉添加到面包中,会导致面包心发黏并且粗糙,但是可以降低面包在保存期内的老化率,延缓面包心的硬化。张剑等[29]对小麦芽粉的添加量对面包品质及对面团粉质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麦芽面包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并按照最佳添加量进行铁、锌、硒的强化实验,结果表明,含铁、含锌与含硒的麦芽粉分别按比例加入面包,面包中有机态的铁、锌、硒含量均大大提高。赵艳丽[30]研究了发芽处理对高筋小麦品质的影响,并探索了发芽小麦粉在面包生产和家常饼中的应用,确定了相应的最佳配方工艺。张剑等[17]向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小麦芽粉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小麦芽粉的添加,对面条品质影响并不明显,而且还会使面条中的还原糖、膳食纤维、氨基酸、多肽及铁、锌、硒、钙等微量元素得到丰富,面条的营养得到强化。

2.4小麦芽应用于奶制品生产

Szwajgier等[31]研究了小麦芽添加到牛奶甜点后对其流变性能和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发芽后酚酸含量,特别是阿魏酸含量增加,小麦芽可以作为牛奶甜点的有效抗氧化剂;而且对牛奶甜点的硬度和黏附性没有影响,因而可将小麦芽作为牛奶甜点的抗氧化剂的来源。

2.5小麦芽在食品生产其他方面的应用

小麦芽还可加工生产小麦酱,小麦酱[32]是应用小麦芽发酵制成的调味品。高震[33]对小麦等种子进行培育作菜芽,发现这些种子发芽后均味美可食。张平安等[26]研究发现,在豆浆中添加小麦芽粉,可以脱除豆腥味和异味成分,口感较佳。赵萍等[34]研究了小麦对硒的耐受能力富集特点和小麦种子发芽富硒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小麦在发芽过程中可以将80%以上吸收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这可为生产富硒麦芽产品提供指导。张荣泉等[35]以硒麦芽粉为原料,制备出了具有补充有机硒和增强免疫力的硒麦芽颗粒保健食品。

3展望

综上所述,发芽谷物是一种对健康较好的天然食材。发展小麦芽类食品,使用等量的粮食经简单工艺加工即可获得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和更高的保健效能的食品,又改进了食物结构,属于应大力发展的项目。将小麦芽用于食品行业作为酶源、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或进行小麦芽类食品生产的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而要达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程度,今后还需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未来小麦芽的直接利用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剑,李梦琴,艾志录,等.小麦芽粉的应用对面包品质影响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12):8-9.

[2]路茜玉,金跃军.芽麦蛋白质变化的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2(2):1-10.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

[4]兰云贤,林鹏,王宝全,等.小麦在发芽过程中植酸酶活性变化探讨[J].饲料工业,2001,22(4):31-32.

[5]BohnL,MeyerAS,RasmussenSK.Phytate:impactonen-vironmentandhumannutrition.Achallengeformolecularbreeding[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2008,9(3):165-191.

[6]吴玮.对芽未突破种皮小麦品质的分析[J].西部粮油科技.1999,24(4):49-50.

[7]余江,管军军.芽麦中酶的研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广东饲料,2010,19(2):28-29.

[8]民,魏雪芹.发芽对小麦及面粉品质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30(6):39-41.

[9]董召荣,马传喜,姚大年,等.不同发芽状况对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0,15(3):1-4.

[10]王丽娜,卞科.添加不同阶段的发芽小麦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J].农业机械,2011,20:92-96.

[11]ChenLH,WellsCE,FordhamJR.Germinatedseedsforhumanconsumption[J].JournalofFoodScience,1975,40(6):1290-1294.

[12]HefniM,WitthóftCM.Effectofgerminationandsubsequentov-en-dryingonfolatecontentindifferentwheatandryecultivars[J].JournalofCerealScience,2012,56:374-378.

[13]张钟,缪莉,张玲,等.发芽对小麦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12):22-25.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01 ― 02

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

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更是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具有充分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机遇,其绿色产品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具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和加工优势,已经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支柱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点。在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将是推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提升绿色食品的发展潜能,促进农民的就业与增收,拉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其产值不断地增长,对于促进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提高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增收,为齐齐哈尔市的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此外,齐齐哈尔市继续继续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与扶优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力量和配套资源,进一步实现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群体,不断提高加工转化水平,稳步推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优势,拓宽加工领域与加工技术,提升绿色食品的附加值与科技含量,提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现有的规模与数量,拓宽销售市场与销售渠道,从根本上推动了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齐齐哈尔市在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立足现有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前提,加快夯实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基础建设,提高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投入,努力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食品深加工企业的增值与增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齐齐哈尔市谋求新的福祉。

二、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现存问题

多年来,齐齐哈尔市始终加大力度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努力提升绿色食品深加工的能力,加快提升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拓宽销售市场与销售规模,使之成为拉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据目前来看,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由于大部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生产规模较小,无法吸收或集聚更多的社会投资,致使其融资方式主要过多的依赖于银行贷款,严重制约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力和潜在优势,无法做到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使之更好地促进企业利益的增长。同时,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更多注重逐利的思想,缺乏融资风险的意识,造成银行与投资者缺乏更多的关注度,使得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比较困难,致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无法进行技术创新,转变企业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扩大加工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加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成长环境比较困难,致使中小型企业无法形成资本的有效集聚,造成加工企业的融资相对困难,出现投资弱的局面,致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无法更好地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技术与管理水平相对薄弱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效果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缺少与之匹配的技术与管理的支撑,造成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率较低、市场发展空间狭小等现状。尤其是表现在技术设备方面,由于加工企业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着质量差、成本高、档次低等问题,致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无法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严重阻碍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上,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较发达地区相比还是相对较弱,多数加工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以及制定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呈现出正常良性的运营态势。

此外,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更多的注重产品数量的增加,而缺少对科技含量的投入,造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等问题,从这一层面上,深刻地反映出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投入技术研发的力度偏低,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的战略研究,致使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缺少精细化的技术,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严重削弱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

(三)品牌理念意识不强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发展与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过多的专注产品的生产数量,而忽视了对产品本身的设计与包装,没有将产品与品牌进行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在更深层次上无法突出产品的品牌理念,增强品牌的主导力量,发挥品牌的优势作用,使之充分有效地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提升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企业产品的推广上,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致使在培育品牌意识的速度上发展较为缓慢,无法进一步的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品牌,从而使之更好地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动力的对策分析

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拉动了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拓宽销售市场与销售规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一)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立足齐齐哈尔市加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地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使之进一步地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在外部环境上应加强政府机构的扶持力度,充分解决齐齐哈尔市中小企业因融资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适度地提高优惠政策,充分带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拓宽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在政府的扶持力度上,尽量做到平等对待,不仅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高度关注,也针对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加工企业进行大力扶持,提高投入成本与力度,使其在外部因素上能够健康稳步的成长,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创收,使之更好地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

努力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加工企业自身的整体实力,提高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使之能够充分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为推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助添强劲的动力。因此,齐齐哈尔市应当在内部环境上,进一步地加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的技术、设备以及相关的科技人才,逐步提升加工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使加工企业自身能够充分实现改造升级,强化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内部建设,使之从根本上进一步地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链条,使之形成具有深层次的精深加工的能力。

(三)“互联网+”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

齐齐哈尔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源,针对目前的绿色食品品牌进行科学地规划和整合,对具有影响力较广、知名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绿色食品品牌进行加大宣传力度与推广力度,强化品牌的意识和理念,提升品牌的发展空间,使其形成具备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转变传统的绿色食品营销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下的绿色食品营销模式,加快与国内知名的电商进行合作,由传统“卖商品”的思维转变成“卖品牌”的发展思路,促进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使之进一步地加快培育一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知名度较高的绿色食品品牌,加快拓宽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销售规模,提高品牌的意识,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此外,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齐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地推进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建设,将产品与品牌意识紧密联系,通过建设品牌理念,搭建绿色食品营销平台,使之进一步的开拓市场。

四、结语

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产业将是齐齐哈尔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通过进一步地开发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地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拓宽绿色食品销售的规模,增强加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之成为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鞠爽.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模式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税制改革;食品工业;经济发展;影响性

食品工业是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我国整个工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促进了中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增长。现今中国的食品产业每天平均生产和加工10亿公斤以上的食品,每天创造的价值是240多亿元。从2009年以来整个食品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还创造了近31%的增速。在食品产业发展中,税务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食品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在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食品行业需要做好影响因素的把握,以此为基础促进食品工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改革背景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逐步进入发展新常态,食品工业总体增速稳步回升、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全国40909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0.7%。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减税与完善税制并重。2019年又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确保改革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2016年5月,我国的食品工业领域正式推行了税制改革。从国家层面而言,对“营改增”政策推行的目的,即是为企业减轻税负,对之前在征收营业税当中存在的重复征税情况进行改变,以此起到降低企业税负的效果。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营业税是我国食品工业另一税制缴纳当中的主要形式,在该政策环境中,企业在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的重复缴纳税务问题,并因此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营改增”实施后,能够实现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企业税负的降低。在抵扣层面,新税制政策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完善抵扣链条。当我国食品工业正式推进“营改增”政策后,之前不同产业链当中的抵扣层则不会出现重复情况,使得我国食品领域当中的相关企业联系更为紧密,以此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在对我国食品工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势必改变企业发展的现金流、盈利水平以及资产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具体影响

(一)抵扣效应影响

在抵扣效应变化的情况下,将对食品企业发展水平和盈利水平产生以下影响。

1.企业发展水平

在我国对“营改增”税制政策全面推行后,经营成本的可抵扣部分以及新增固定资产部分则成为了增值税当中可以税额抵扣的重要部分。新增固定资产抵扣效应方面,其在企业发展当中所具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对增值税正式施行后,对外采购的相关规定资产,在进项税额形成前,在现有的政策当中能够抵扣,而对于该种情况来说,在税制改革之前,在营业税缴纳当中是不允许的一种行为,對于新采购固定资产成本,也将具有较大的削减作用,使得对应投资回报期限存在较大的缩减情况。对于该种来说,其对于企业生产建设当中的投资回报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会使企业在发展当中能够更加坚定决心加强投资,以此获得更多的报酬,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新的税制政策背景下,食品工业企业在相关投资决策活动进行中,也会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能够应用抵扣的情况纳入到统筹范围当中进行考虑,该部分因素的存在,也使得企业总资产投资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更高的比例,使得企业内部对于相关食品生产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从长期角度来说,能够以此帮助企业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经营成本抵扣方面,在新税制政策实行后,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的抵扣项目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主要为企业应用在经营活动以外的服务以及产品当中,该部分抵扣情况的存在,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税负变化情况。如在行业发展当中,可抵扣经营成本将占据更大的比例,进而增加可抵扣税额。同时,企业对应的增值税税种也将因此发生变化,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获得减税资金后,将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有利于增强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2.企业盈利水平

在对食品工业“营改增”政策正式推行前,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基础征税点以及营业税起扣点即是全部的营业税总额,对应进项税额不能够进行抵扣。在新的税制政策当中,增值税扣税基础方面,即是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增值部分的额度。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单纯对进项税额是否能够抵扣的影响关系进行考虑,则可以对其余税负影响因素进行忽略。在经过简单数学推理后即可以了解到,增值税税额基础,即是在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在发展当中承担的税负将随之减少。在现今全面对“营改增”政策推行的情况下,经营成本可抵扣部分以及新增固定资产部分则成为了能够抵扣税额当中的组成部分。

(二)税负变动影响

在税负变动的情况下,将对食品企业产生以下影响。

1.企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已经对“营改增”税制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推行,也将因此对食品工业发展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具体影响方面,对于改革前后的两种税制政策来说,其在计税基础以及计税方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将因此影响到食品工业企业的利润。在新的税制政策当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具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栏目,这也是专门计入增值税的内容。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会对利润表当中原有附加项目计税以及营业税负担进行大幅度降低,以此实现食品工业企业利润的有效提升。在“营改增”税制政策全面推行的情况,我国的税务部门也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一定的免征门类进行制定,在该背景下,食品工业企业即能够根据自身的经营布局以及产品情况做好该部分门类的申请,以此实现缴纳税额的有效减少。

2.企业盈利水平

在我国社会发展当中,企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纳税的义务,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2016年5月开始,在食品工业中进行“营改增”试点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首先,在新的税制政策背景下,食品生产在不同环节费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对投入到食品当中的费用进行降低,这对于产业利润的获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次,在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食品领域企业即能够根据对应食品在税负差异性方面特征的存在,即能够联系实际做好针对性经营行为的开展,在新的政策环境中,则能够帮助企业在降低税负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营利润。同之前的税制制度相比,“营改增”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计税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的范畴。在该种情况的存在,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获得。在“营改增”实施之前,食品工业在发展中应用的为营业税,具体的税额,体现在利润表的“营业税及附加”栏目当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核算。在“营改增”实施后,在体现的栏目上则存在差异,即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当中体现。在食品领域中,在现今增值税替代营业税的情况下,不仅是在税种方面存在的变化与差异,也将因此對企业的生产利润产生变化与影响。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8篇

1.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N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N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中的很多企业是一些跨国企业。如荷兰著名的CSM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业务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其子公司普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经验的乳酸盐生产商,普拉克公司的工厂分布在巴西、西班牙和荷兰,同时它具有一个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再如,乳业第一巨人法国的达能公司其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帕玛拉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到60亿欧元,雀巢公司的年销售额为133亿欧元。

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如豆类加工,经过初级加工可得到豆油、色拉油,色拉油加工比普通豆油加工精深些,所以其增值程度也高一些。大豆还可进一步精深加工出大豆磷脂,其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若年产100吨粉磷脂,可创产值500万元。在国际上,玉米可被精加工成为 3000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加工产品——各种氨基酸类等等,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倍,有的可达上千倍。这表明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全球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出现了有钱无闲的现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其他现代企业一样,经历着现代管理的冲击。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那些国际性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高。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主题的层次较高。当前,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主题已经跳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生产管理,逐渐转向侧重于企业外部的战略管理,竞争也从低层次的价格战转向了高层次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方面的较量。企业在前瞻力和判断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企业的产品优势。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所以他们拥有品种繁多的产品系列。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的开发、生产都非常稳定,质量可靠,成本较低,他们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都拥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雀巢、康师傅、达能、上好佳、百威啤酒、米勒啤酒等,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食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创汇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早、程度高、科学技术进步快,因而食品工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2.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占据优势 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食品加工机械部门,不断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间接实现了先进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食品加工机械产品品种齐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不仅使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统一、可靠和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发达国家食品加工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食品加工的原料利用率高,如美国能利用废弃的柑橘榨取32%的食用油和44%的蛋白质;从橘子皮、苹果渣中提取和纯化果胶质或柠檬酸;淀粉糖制造设备加工能做到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

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企业注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研发和创新活动:研发技术创新。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都比较注重研发投资,企业投资一般占销售额的2%~3%。同时,政府鼓励食品研发投资。加拿大政府就有专门的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发达国家食品加工过程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检测和调整。食品加工技术革新体现在包装技术、新式产品、高效加工控制系统、自动分级系统以及新产品的说明中;产品品种创新。根据消费方式改变,方便、健康和多样化的产品大量涌现,使产品创新的速度加快。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食品加工业一方面引入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出便捷食品,如“保鲜餐”“全餐配备”“速配餐”“即食汤”等以及健康食品:包括低脂、低盐、低糖食物,瘦身特餐等;食品包装创新。食品包装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保护和保存作用,进而成为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包装不仅更加注重美观,突出品牌与个性,符合环保要求,而且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设计;采购和销售渠道创新。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因特网技术来提高购买效率。例如,一个由美国50多家著名食品公司组成的“TRANSORA”网络市场,就是一个企业间的网上交易市场,其联合采购能力为4000亿美元。这个网络除了用来采购原料外,还能用来监控库存和管理工厂。通过这个网络采购,食品公司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发达国家完善的互联网络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食品销售网上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

2.2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食品加工企业自身不断根据全球市场变化,进行结构调整、联合、购并和合并。一些国内小型独立食品加工企业逐渐被大型全球性食品加工企业所取代。这些大型食品加工公司积极向国际市场延伸,到境外寻求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20世纪末期的10多年,跨国食品加工公司的全球重组十分活跃。另一方面,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重新定位,寻求适宜自身发展的市场;食品加工企业从各方面改进生产模式,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据世界食品零售市场需求进行内部生产调整。尤其是一些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来改进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从原材料筹备、运输、工厂加工到产品营销,都是管理与质量的密切结合;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逐渐树立新的经营理念。食品市场全球化不仅表现在世界贸易日益自由化,而且包括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因此,建立全球性的零售网络和链条势在必行。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网络化发展机会,依据全球标准进行产业重构,重点是品牌改变和建立。品牌信誉好的跨国企业在产品分配和营销网络的构架上都做得十分完善,以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强营销和巩固品牌,从而以更加雄厚的实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发达国家跨国食品加工公司在全球知识经济浪潮和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推动下,研发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纷纷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控股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而且国外研发中心的研发支出在总研发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国际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产业化经营管理越来越成熟;加工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越来越高;产品的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

3.加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建立部级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 为了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议对分散在各部门有限的农产品加工研究力量予以整合,在部级农业科技系统中建立精干的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并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统一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该研究机构,协调组织全国农产品加工研究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研究与示范,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3.2建立部级农产品加工工程中试中心 建议建立部级农产品加工工程中试中心,解决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技术组装和技术配套等系统问题,开展技术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3.3加大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专项投入 建议应在各级科研计划中单独立项,而不应依附于其他学科领域。国家应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研究项目的支持,特别要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专项支持,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食品工业 思路 对策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部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2、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2008年,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2006年的7.17亿元提高到9.35亿元,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2008年产值不到10亿元,占开发区同期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8%,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为5.71亿元),超过1亿元的也仅有四家,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3、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4、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家队”大企业。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5、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6、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1] 娄源功、戚建永:信阳市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市场;绿色科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类生存和生产中追逐的亮点,也是人类消费观念的主要指导形式。但是就我国的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可谓是有好有坏。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问题不断的曝光,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新兴起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也提出新的看法和认识。

一、食品饮料加工现状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多大45万家之众,食品饮料加工企业也比比皆是。但是就这些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工作进行分析,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机械化设备落后,技术滞后,管理制度不善,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现阶段,我国不少食品饮料加工企业都是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机械化设备为主的,在工作中都是以国外成功经验为参考进行的。但是在引进国外先进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中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而未曾考虑到我国社会现状和国情问题,这就使得整个工作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缺陷,严重的影响着该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市场特点

自从全球经济危机过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迅速的回升态势,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也出现独有的特征,这也为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在当前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发展中,其主要的市场特征如下:

1.稳固的市场经济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家,并且仍然有着稳步发展态势,大有朝着第一国迈进的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尽管国民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但是人均生活水平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得人们在生活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存消费观,追求舒适、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新理念,这就为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2、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才的供给可谓是极为充足,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就业,且城市化发展不断的加快的今天,大学生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基础,也为当今市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理念。

3、资源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落实,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恶化带来的生活与生产影响,逐渐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这一理念的落实为我国的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其发展提出了新方向。

三、我国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局势的发展与变化,我国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也迎来了相应的改变与发展。截至今日,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综合的市场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受到消费者生活观念的转变要求,我国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在发展中也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健康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位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食品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于食品的便捷也越来越重视。饮料作为便捷食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的生产可谓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对于食品安全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愿意为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付更高的价格(通常>5%);淡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分配不均导致供不应求,企业对节水节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技术革新日益突出,科技应用和创新将兼顾GDPI曾长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科技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饮料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消费潮流消费的亮点和热点。但是, 纵观我国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 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既有欢迎又有忧愁。21世纪是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近10年来中外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的快速发展,表明绿色市场在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收入消费增长,与消费意识和观念的转变,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

1、应用原则

绿色食品饮料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饮料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饮料,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又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饮料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饮料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饮料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饮料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2、应用要点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绿色食品饮料资源丰富,绿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现有的绿色食品饮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为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检测手段落后、品牌保护意识谈薄等,比如,工业“三废”正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使粮油出口受阻;有许多质量较高的食品,因不能及时申报领取“绿色商标”许可证而被别人抢注。 当然,中国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优势。

五、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对卫生及健康的认知度也不断趋于成熟。与此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水等资源的相对紧缺所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污水排放、污水排放限制、能源消耗、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环保、资源利用、符合法规等多个方面。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市场趋势与绿色科技的重要发展进行探索,为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覆盆子;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32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未成熟果实。覆盆子味道酸甜爽口,性温,主要含有萜类、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医药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1覆盆子的化学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

覆盆子黄酮类化合物是覆盆子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覆盆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从覆盆子中提取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椴树苷、黄酮苷元、黄酮苷等种类。

1.2萜类化合物

从覆盆子中发现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是二萜(苷)及三萜(苷)类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主要成分,目前已对20余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道了60余种三萜(及苷)类化合物。其母核主要为乌苏烷型和齐墩果烷型,少数为羽扇豆烷型。图1和图2分别为乌苏烷型果核和齐墩果烷型果核。二萜类成分相对较少,只有双环二萜类成分,分别属于半日花烷型二萜和贝壳杉烷型二萜。

1.3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覆盆子中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杨晓虹等从覆盆子中测定出17种氨基酸成分,其中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较高,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3.63%,这些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

1.4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郭启雷分别从覆盆子果实中分离出了β-谷甾醇(β-sitosteriol) 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这两种化合物都属于甾醇(苷)类化合物。

2 覆盆子的药理生理功能

2.1抗肿瘤功能

研究表明,覆盆子及其所在的悬钩子属植物中的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24-甲酯-28-O(6分-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酯和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24-甲酯-28-O-β-D-吡喃葡萄糖酯两种成分对人体肝癌细胞和人白血病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较强。

2.2抗衰老功能

覆盆子含有多种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和调整物质代谢等作用的成分。朱树森等通过小鼠实验研究了覆盆子对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心、脑、肝脂褐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盆子能使反映衰老程度重要指标之一的脂褐素明显降低,即可以延缓小鼠向衰老发展。另外,覆盆子能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延长正常小鼠持续游泳时间。由此提示,覆盆子具有抗衰老和强壮的作用。

2.3抗氧化活性

陆维克等人对9个品种覆盆子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测试。9个品种都表现出较高的ORAC 值,最高达到351.30 微摩尔/克,表明覆盆子具有较高的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2.4其他药理生理作用

陈坤华等人研究发现覆盆子的四种提取组分:水提取液、醇提取液、粗多糖和正丁醇组分均有明显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覆盆子水提取液能降低下丘脑 LHRH, 垂体LH, FSH 及性腺 E2 含量, 而提高胸腺 LHRH 和血液T水平。

3 覆盆子在食品工业的开发利用

覆盆子属于可以药食同用的植物,不仅在临床上应用于抗瘤消炎,其果实在食品工业中可以用于酿酒、制作果酱、果汁、饮料等,覆盆子叶可替代茶,做甜味剂、茶饮料。

3.1覆盆子酿酒

覆盆子可以直接发酵酿酒,也可以和其他原料复合酿酒,李雄等人以覆盆子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枸杞,以葡萄酒酵母为发酵生产菌,通过发酵作用生产出一种覆盆子枸杞营养型保健酒。

覆盆子枸杞保健酒工艺流程:

通过实验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2%,枸杞添加量2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为7天。

3.2覆盆子啤酒

覆盆子的提取液色泽呈与啤酒色泽接近的琥珀色,香味与啤酒花的香味接近,且覆盆子的抑菌作用可以延长啤酒的货架期。朱会霞等人对覆盆子啤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覆盆子提取液的最佳添加量为3%,加入覆盆子提取液的啤酒呈淡黄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持久;具有覆盆子清香和酒花特有香气,口味纯正,且覆盆子啤酒中粗三萜、粗多糖、黄酮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均高于普通啤酒。

3.3覆盆子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唐民民等人以大豆、牛乳、覆盆子为主要原料研制凝固型酸豆奶,确定了豆乳替代牛乳的最佳添加量;同时对凝固型覆盆子酸豆奶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优化参数:发酵温度为42℃,接种量为3%,覆盆子果汁添加量为5%。生产出的凝固型酸豆奶不但口感细腻爽口,酸甜适宜,而且有浓郁的覆盆子香味。

3.4覆盆子饮料的开发

覆盆子可以制成饮料,也可以和多种饮料复合制成复合果汁饮料。由于覆盆子果汁略带涩味,且具有香味不明显和色泽暗淡等缺点。孙汉巨等人利用橙汁具有和覆盆子相类似的颜色且具有色泽鲜艳,香味浓郁,滋味纯正等优点,将橙汁和覆盆子汁制成复合果汁,并对此复合饮料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覆盆子汁含量7% ,橙汁含量2% ,白砂糖添加量12 % ,柠檬酸添加量0.1%。生产出的复合果汁呈橙黄色,口感酸甜适口,且具有覆盆子果实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汁液澄清,呈半透明状,流动性好,无浑浊沉淀。

梁魁景等人将覆盆子提取液与养元核桃乳按不同配比进行混合,获得具有覆盆子营养物质的核桃乳。选择最适波长为680纳米,观察不同比例核桃乳的稳定性,最终确定核桃乳和覆盆子提取液的最佳配比为20∶5。提取液与核桃乳混合而成的复合饮料,不仅使核桃乳风味独特,而且增加了覆盆子的营养成分,丰富了饮料种类。

4 结语

近年来,覆盆子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第3 代水果进入消费市场,我国覆盆子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研究覆盆子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高档的覆盆子制品,对引导食品消费,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7),10-218.

[2]甘露.粗叶悬钩子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6):361-363.

[3]Takashi Tanaka,et al.Ent-Labdane-type Diterpene Glucosides from Leaves of Rubus chingii.Phytochemistry,1984,23(3):615-621.

[4]杨晓虹.覆盆子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测定[J].人参研究,1995,3:32-33.

[5]郭启雷.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3):198-200.

[6]王振华,等.菰帽悬钩子三萜糖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3):163-164.

[7]朱树森,张炳烈,李文彬等.覆盆子对衰老小鼠模型脑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1998,26(4):42-43.

[8]陆维克,张蕾.覆盆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 广州化工,2011,39(18):82-84.

[9]陈坤华,方军,宫斌,等. 覆盆子提取成分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及与环核苷酸的关系[J].上海免疫学杂志, 1995, 15 (5) : 302-304.

[10]李雄,刘争艳,李新社,等. 覆盆子枸杞生态保健酒的研发[J].中国酿造,2013,32(10):146-148.

[11]朱会霞,孙金旭,魏淑珍,等. 覆盆子保健啤酒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07,10:154-156.

[12]唐民民,颜繁龙,李岩,等. 凝固型覆盆子酸豆奶的研制[J].大豆科技,2012,6:42-45.

[13]孙汉巨,高韩玉,钟昔阳,等. 覆盆子功能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8):131-134.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2篇

(安徽大学 经济统计专业,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我国许多城市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产业占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减少,经济衰退、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必然会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转型.淮北市作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是安徽省煤炭资源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淮北市以食品工业为转型突破口,取得了较为良好转型成果,但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发展问题,本文立足淮北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淮北市的产业发展转型中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持续发展;食品工业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98-02

1 淮北市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方式占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在淮北市煤炭城市产业的建设发展中,主要的产业特征有以下两点:

(1)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简单粗犷,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有机性较差.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中城市的应变能力变差,无法应对诸如煤炭国际市场变动、资源逐渐衰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也成为煤炭型资源城市随着矿业开采强度加大而经济逐渐衰微的原因.

(2)产业资源依赖性过强,同时产业群体构造方式主要为单一递进式.构成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群关系密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单一链条”式的产业模式的矛盾也变得日渐突出,不仅资源供给出现一定的危机性,同时一旦其中某个链条断裂,就会引发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衰退危机.

1.2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淮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多以“煤”为主,采矿、选矿、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尖锐,在追求GDP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绿色GDP的相关指数.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形成了城市内部的“塌陷区”,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环境与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大量煤矿的焚烧引起空气中S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的含量增加.

1.3 煤炭产业已成夕阳产业,产业经济出现负增长

2000年以后,淮北市煤炭产业迅速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8年普通混煤含税价由不到200元/吨增长至650元/每吨,煤炭产业荣极一时,成为了淮北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受国际经融危机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剧烈变动以及国内天然气等技术的普及推广等因素的影响,自2008年8月起,在短短的半年内普通混煤的价格由650元/吨跌至300元/吨,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资源的推广,煤炭产业已然成为夕阳产业,煤炭产业经济增长也时常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仅仅依靠煤炭产业来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行不通.

1.4 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开采导致资源日渐枯竭

淮北市建市可以说是“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但目前淮北市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近十年内,先后有4对大型国有矿井、10对地方小煤矿倒闭.预计到2015年,现有11对国有大中型煤矿中的9对狂进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地,前期大量、无节制、不科学的开采模式导致的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瓶颈的日益显现,因此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 淮北市食品工业持续发展转型的现状

2.1 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趋于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形成

淮北市全市已经初步建设相山区凤凰山食品工业园、濉溪县百善矿粮油工业园、口子集团工业园、杜集区六和工业园等食品工业园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食品加工集群基地,这些集群地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食品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

2.2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据统计,淮北市全市共有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50余家,年销售过亿元企业8家,全市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截止2012淮北市共建成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82个,其中辐射力较强的专业批发市场25个.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近年来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食品市场体系的初步建成也给淮北市的食品工业转型道路起到了示范和带领作用.

2.3 食品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的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淮北市煤炭税收同比下降27%,但非煤产业增加值为284亿元,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占全市全部工业总增加值的56.2%,,其中食品工业增加值的份额占大部分,产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食品工业也已初步转型成为全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所占全市经济总值总份额仅次于传统的煤炭产业.

3 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足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优秀的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其中的能够发挥指导、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却十分稀少.截止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平均只有6000万元左右,缺少像双汇、思郎、曦强这样规模大、品牌响、效益高、有较好的龙头带头效应的企业.食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良好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不仅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深精加工,也可以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缺少龙头企业的现状使淮北市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缺少引导和示范效应,使经济发展转型进程有较大阻力.

3.2 产业链条较短

在淮北市的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食品加工业的形势趋同,商品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同时产业链条较短,多为面粉、速食、饲料等,而类似速冻食品、熟食、特色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链延续不流畅,企业间业务和技术关联性较差.产业整体链较短且单一,不仅不利于新企业的出现,也不利于企业创新竞争氛围的形成.

3.3 利益机制不完善

食品工业在淮北市的发展已经有一定时间,但相关的利益机制尚且不明确完善,例如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未能和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生产合作关系,一家一户的分散型生产方式使农民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原料在品质、品种、数量、质量方面远远不能与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例如,淮北市重点打造的榴园村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榴园村主要以种植石榴及石榴深加工为主,目前拥有石榴种植面积8万亩,为全国6大石榴产地之一,年产石榴1000余万斤;拥有石榴深加工企业一个,年加工石榴600万斤,年产值150万元,这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对其他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淮北市榴园村的石榴栽植面积和品种均居于全国前列,但石榴的主要是以鲜果出售,并没有形成深层次的食品加工市场,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缺少企业与农民的共同利益机制.

3.4 农业开发与食品工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出台大量政策支持食品工业转型,但就全市范围来看,食品工业发展处于起步时期,加工技术与设备仍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存在例如食品工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学历素质较低、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机制、配套设施产业成本过高、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

3.5 食品安全问题不受重视

在淮北市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淮北市的对外形象.除了一些企业法制观念、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外,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转型问题,政府应发挥本职职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如通过产业、信贷、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培育一批产品新颖、资质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市场前景与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促使其快速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强势企业,为全市食品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2 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创新在城市转型与食品工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食品工业基础上,着力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如建立研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提升食品工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4.3 加大投融资力度,完善产业利益机制

产业发展不仅依托于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投资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发展食品工业的城市转型中,应用加大项目投资、降低银行信贷条件、加强政银企联合等方式,促进形成市场引导的投资机制,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同时政府与企业以及农民可考虑发展新型合作组织,积极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

4.4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以高质量换取高效益

必须抓住制约全市食品安全的重大瓶颈因素,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相关技术、方法、设备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以高质量换取高效益,才能保证食品工业发展的持续盈利与城市转型构想的成功.

4.5 加大品牌宣传,实施品牌推进战略

可借全市食品工业博览会、煤炭机械博览会等大型会议为宣传平台,大力宣传食品工业发展的建设和招商政策,为发展食品相关产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弥补企业资金来源不足的相关问题.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和品牌推广力度,实施品牌推进战略,促进产业知名度.

参考文献: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3篇

食品工业固有的特征、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着河南省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十分必要。

1.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需要食品工业具有产品非标准化、品种多样化、产品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永不衰落的基础性产业。食品安全始终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而食品非标准化与品种多样化的特点又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近年来,常有因为某一个食品安全事件而致整个产业发展受阻的情况发生,如“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都给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个发展质量良好的产业必定是极少发生安全事故的产业。河南省作为食品工业大省,固然需要注意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但提升发展质量才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本之策。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食品工业是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环节繁多且相互影响的产业。基于这一特点,河南省食品工业提升发展质量不仅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而且可以辐射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食品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从而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从河南省食品工业内部构成看,河南省农副食品大多是粗加工的,深加工食品较少,仅占10%,相比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中70%为食品深加工,亟需提高深加工程度,优化产品结构;同样,河南省肉类食品加工量只占全部肉类食品产量的5%,蔬菜加工量只占蔬菜总产量的30%,远低于发达国家分别为25%和90%的比例,且存在产品结构优化问题[3]。从河南省的整体产业结构看,由于食品工业关联度高、行业跨度大,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必然会促进相关产业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3.应对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变的重要时期,社会有效需求不断释放,居民食品消费需求进入结构不断升级的新阶段,表现为农村食品的多样化、城市食品的丰富化、家庭膳食的社会化、食物结构的健康化。发达国家加工食品已占到食品消费总量的70%~80%,我国目前只占到20%[4],相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加工食品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食品工业作为居民消费的基础行业,作为最典型的消费品产业,将从这些变化中直接受益。当然,这需要食品工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及时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因此,作为食品工业大省,河南省必须根据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不断提升其食品工业发展质量。

4.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目前,河南省正在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这三大战略既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又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三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均有赖于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其原因在于:一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需要通过多种战略举措实现农业现代化,以使粮食产量稳定、质量提升,而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二是中原经济区“两不三新”建设目标需要食品工业通过提升发展质量来引领新型工业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之一是把河南省建成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基地,实现这一功能定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三是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定位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高地与现代产业中心,这一定位有助于吸引聚集更多高端生产要素,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反过来,河南省食品工业也只有更快地提升其发展质量,才能更好地实现港区的发展定位。

二、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在产业规模、企业集聚、产值贡献、环境营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从效率改进、结构优化、功能提升、潜力挖掘等方面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规模较大但效率不高规模与效率可以反映产业发展的综合实效,是产业发展质量评价的基础性指标。以工业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年平均从业人员人数来度量食品工业产业规模,河南省食品工业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2。据计算,2011年,在全国31个省市中,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产业规模排名第2,饮料制造业产业规模排名第3,烟草制品业排名第6[5]。同时,苏静[6]的研究也表明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因子排名全国第2位,仅落后于山东省。但是,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效率并不高,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年均从业人员)、资本产出率(工业总产值/资产总额)、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三个指标来度量发展效率,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业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资产利润率位于全国第15名,其中烟草制品业的效率更是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位居第20名。同时,苏静[6]的研究还表明河南省食品工业效率因子排名全国第15位。可见,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虽较大但效率不高。

2.集聚初显但结构不优产业集聚与结构状况是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产业集聚反映产业空间发展强度状况,而产业结构则反映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构成状况。近年来,河南省食品工业日益呈现集聚态势。郑州、漯河、鹤壁、周口、商丘、许昌6个地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61.2%以上;同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汤阴食品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遂平县产业聚集区、新郑薛店食品工业园区、郑州马寨食品产业集聚区、永城面粉产业集群、淇县禽肉加工基地等享誉省内外,临颍县、淇县、新郑市等县(市、区)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食品工业集聚效应在这些地区日益凸显。但河南省食品工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据计算,2013年,河南省食品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在全省食品工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8%、20.3%、14.6%、17.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较大,而代表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业、高附加值的饮料制造业和高税收的烟草制品业占比偏低,相比于上海(占比为18291241),内部结构不优。从主要产品构成看,河南省生产的小麦粉、速冻米面、方便面、饼干等食品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7%、72%、27%和31%,居国内首位;味精、饮料酒等食品产量居全国第2位;鲜冷藏冻肉、白酒等食品产量居全国第3位[7];但这些产品均属于粗加工食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从企业结构上看,2011年,河南省食品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仅有5家、超50亿元的仅有10家,其他90%以上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企业规模整体上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从企业品牌数量看,河南省食品工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家、中国名牌产品15个[8],而山东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8家、中国名牌产品62个[9]。相较于山东省,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品牌结构不合理。

3.贡献较大但开放度不够产业贡献与产业开放程度也是衡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产业贡献主要体现在就业带动与税收方面,而产业开放度主要体现在产业对区域外的影响。就产业贡献而言,河南省食品工业贡献巨大。据统计,201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3.7亿元,上缴税金428.8亿元(烟草制品业占其中的55.2%),食品工业用占全部工业140%的销售收入创造出17.3%的利润和21.8%的税金。不仅如此,食品工业带动能力日趋增强,直接安置就业人数达70多万人,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达300万人,2000万农民从事原料生产,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0]但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开放度不够,对区域外的影响较小。一是主要产品走出去的少,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业出货值为66.4亿元,仅占工业销售值的1.0%,远低于山东省的1101.5亿元(占工业销售值的9.4%);其中,具有规模优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出口占比分别是0.6%、1.8%、1.7%,远低于山东省的10.1%、10.4%、4%。二是产业利用港澳台与外商资本的较少,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资本构成澳台资本与外商资本合计为67.7亿元(占实收资本的比例为9.7%),远低于山东省的222亿元(占实收资本的比例为21.4%)。其中,具有规模优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利用外资占比分别是139%、5.6%、6.4%,远低于山东省的19.4%、297%、24.8%。由此可见,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

4.环境良好但创新不足产业发展环境与创新程度是反映产业发展质量的潜力指标,环境良好与创新能力强表明产业发展质量高。近年来,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环境良好。一是农产品资源丰富,作为粮食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具有原料与劳动力成本优势。二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工业发展一直比较重视。从“十五”以来,连续三个五年规划对食品工业进行重点培育,食品工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出台的《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未来十年河南食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实现路径。三是对产业发展予以资金支持,通过设立食品工业升级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每年安排近1亿元资金支持食品工业发展。但是,河南省食品工业创新能力不强。首先,从创新投入上看,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业科技研发强度为0.28%,远低于山东省的0.49%,尤其是代表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业,研发强度仅为0.31%,仅是山东省的1/3;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的研发强度分别为024%、0.50%、013%,均低于山东省(其分别为036%、0.95%、041%)。其次,从创新产出看,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业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之比)为4.12%,低于山东省5.7%的水平,尤其是河南省具有优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新产品销售率分别为1.99%、3.75%,远低于山东省的419%、7.48%的水平。此外,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仅为430个,仅接近山东省843个的1/2;具有优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更少,仅为163个,远低于山东省386个的数量。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而创新能力弱,使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缺乏后劲,潜力不足。

三、河南省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的建议措施

尽管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在产业规模、产业集聚、产业贡献、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仍存在效益不高、结构不优、开放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未来提升河南省食品工业质量必须在产业链、品牌、开放、创新等方面采取大战略、大举措。

1.实施产业链带动战略,提高发展效率产业发展效率受结构、开放程度、创新等多种因素影响。基于食品工业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提高发展效率首先应加强产业链整合。河南省食品工业可在发挥规模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的发展效率,重点打造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和白酒产业四条产业链,培育和发展食品装备制造链。一要完善面制品产业链。应通过加速对现有部分骨干面粉厂的技术改造,提高面粉单厂生产规模,重点发展各类小麦专用粉;依托郑州金苑面粉、郑州海嘉面粉等企业,积极开发麦胚制品、小麦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二要完善肉制品产业链。应依托双汇、大用、众品等知名企业,巩固扩大猪禽肉优势,积极发展牛羊肉及其他特色肉类品种;着力肉制品深加工,通过发展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与冷鲜分割肉制品,延长产业链;着力中高端肉制品开发,通过发展酱卤、熏烤、腌腊等肉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三要完善速冻食品产业链。应依托三全、思念、科迪、胖哥等知名企业,着力提升速冻汤圆、水饺、粽子等产品的品质和档次;通过提高速冻加工技术,探索开发馒头、菜肴、面条、炒饭等多规格、多口味的新型速冻产品和微波套餐食品;积极构筑以郑州为核心的速冻食品物流节点网络,强力推进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四要完善白酒产业链。以豫酒六朵金花(仰韶彩陶坊、宋河粮液国字、杜康国花、宝丰国色清香、张弓度之度、赊店青花瓷)为重点,扩大中高端白酒生产规模;依托杜康、仰韶等知名酒厂,提高原酒生产能力;加强啤酒行业整合,着力提升金星啤酒的品牌影响力;鼓励葡萄酒、保健酒、黄酒等企业扩大发展规模。五要培育食品装备制造产业链。考虑到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依托河南省食品工业庞大的市场需求,应重视培育、发展食品装备制造业,重点研制可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智能化食品加工与包装设备,包括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包装新材料、数码印刷和数码标签、发酵设备等。

2.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有多种措施,包括品牌建设、产业链整合、名企引进、创新推动等。但就河南省食品工业而言,宜依托现有优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与产品链延伸相呼应,集中培育发展一大批食品工业名牌产品,以品牌效应开拓市场、推动结构升级,增强产业发展质量。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应依托现有知名品牌,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巩固提高一批知名品牌;结合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嫁接拓展一批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地域文化为特色创建提升一批知名品牌;鼓励同类中小企业合并重组,加大营销组合与市场创新,优化整合一批知名品牌。二要以品牌效应驱动转型升级。应鼓励知名企业品牌延伸,开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引导高端需求,抢占中高端市场;鼓励企业加速研制功能化食品,研制开发针对“三高”群体、抗衰老抗疲劳群体、美容需求群体、提高智力需求群体的保健食品;鼓励开发时尚化、娱乐化食品,开发一些可以吃着玩、吃着炫的时尚化家庭休闲食品;探索开发具有中原特色的概念性食品。

3.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升产业价值食品企业“走出去”可以扩大对外影响,而“引进来”则可以增加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应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生产要素,在提高开放度的同时,提升产业价值。一要大力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应充分发挥河南省成本优势和市场辐射优势,以现有食品工业体系为基础,重点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要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积极承接高端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的转移。要结合产业链带动战略,重点引进食品装备制造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对现有产业链缺失环节的“补链”;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金融与营销等高级专业人才,实现对现有产业链科技、管理、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强链”。要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奖励政策,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二要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应借助航空港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结合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鼓励省内食品企业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宽食品销售渠道。要大力扶持一批行业地位领先、规模优势明显、经济效益突出、综合实力强的骨干企业到省外投资建厂或建立生产基地,扩大产品或品牌影响力。要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展销会,加强与各地大型卖场、行业组织的合作,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4篇

食品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发展纲要》全面回顾了“十五”食品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食品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行业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进入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一是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344.8亿元,比2000年增长97.2%,年均增长19.4%;工业增加值63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87.8%,年均增长17.6%。二是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大米、食用植物油、肉类、啤酒等食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是产品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四是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五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六是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七是食品科学技术较快发展,加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八是食品工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工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总体而言,我国食品工业尚处于粗加工多、平均规模小、综合利用差、能耗高、效益低的初级发展阶段,食品工业在整体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食品安全、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方面亟待提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在新的发展时期,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对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向更加富裕和更加丰富多彩的全面小康生活过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协调产业发展、打造循环经济、繁荣城乡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根据关系国计民生、食物资源丰富、农产品转化量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以及出口增值和创汇能力强的原则。《发展纲要》确定了“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制糖工业等8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结合上述行业的布局现状,《发展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按照非均衡梯度发展理论,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异化发展,坚持产区与销区并重的原则,建设一批食品加工基地,培育食品工业产业带(区),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第15篇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

近几年来,我市食品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到20*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销售收入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到10%左右。拥有九个“中国名牌”产品,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啤酒饮料、面粉加工、烟草等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市食品工业还存在规模总量相对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外向度较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食品工业强省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适应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新要求,以“创新、优化、升级”为核心,以“产业支撑,龙头带动,打造品牌,壮大规模”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创新能力,支持项目建设,推动集聚发展,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构建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带动明显,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产业新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国家名牌达到12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个;部级行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以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食品工业强市和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食品工业大市。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速冻食品,方便、休闲食品,面粉、粮油加工、啤酒,烟草行业

1.速冻食品行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改良配方,改进工艺,继续做大总量,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巩固全国冷冻食品生产基地,加快行业国际化进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2.方便、休闲食品。加快方便食品新产品开发,向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扩大现有市场占有份额。以满足休闲、旅游、嗜好为重点,开发各种风味、强化营养的焙烤食品;加快发展糕点、果脯、肉脯、糖果、干果等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

3.面粉、粮油加工。采用面粉改良、保鲜防霉等新技术,加快专用面粉与传统主食品的融合,大力发展各种专用面粉,培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挥我省花生、芝麻、油菜籽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精制油、专用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郑,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面粉生产和粮油加工基地。

4.啤酒行业。进一步拓宽市场,加大研发力度,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建设全国啤酒生产基地。

5.烟草行业。扩大一、二类卷烟生产规模,提高新产品、精品等优质烟的比重,进一步做大品牌,加快年产高档卷烟150万大箱生产项目,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显著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二)培育壮大饮料果蔬加工、乳制品、添加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1.饮料果蔬加工业。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大枣等名优果蔬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2.乳制品行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纯奶、酸奶和含乳饮料等主导产品,开发高端产品,做大品牌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高标准优质奶源基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产业整合步伐。

3.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大豆蛋白、骨素、木糖醇等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剂,开发生产与高档方便面、方便汤、调理菜肴等相配套的膏状、液态方便调味料,提升具有优势的干粉复合调味料的产品档次。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酿造产品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4.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以满足畜牧、水产养殖为重点,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管,为畜牧、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安全的饲料。

(三)加快发展食品机械、包装印刷业,食品物流产业,食品观光旅游产业

1.食品机械制造、包装印刷业。立足技术创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加快发展高生产率、自动化、单机多功能的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业。

2.食品物流产业。加快规划建设符合食品保质、卫生、安全要求的冷链物流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

3.食品观光旅游产业。充分发掘我市食品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把食品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龙头企业

1.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选择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上市融资,扩大规模,尽快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挖掘一批传统品牌,推进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2.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食品龙头企业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迅速扩张,壮大规模。

(二)创建知名品牌

1.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及省、市名牌。每年组织评选“*市十大食品名牌产品”,对入选企业给予表彰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和国家名牌评选;对获得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食品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1%予以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300万元。

3.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食品展销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不超过参展费用的70%。

(三)推进技术创新

1.加强食品工业创新体系建设。瞄准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品开发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

2.鼓励企业新产品开发。对食品生产企业研发并认定的单项新产品,自认定之日起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A级、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和30万元。

3.鼓励企业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改造,加大设备和食品安全、节能环保设施投资,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对食品企业新建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经审核,财政按照其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贴。

4.支持食品企业节能环保生产。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食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5.鼓励企业创建人才培训院校。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所)联合创办行业专用人才培训院校,或单独创办行业人才培训院校。

(四)推进集聚发展

1.科学制定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加强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配套协作,实现集聚共赢发展。

2.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对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加快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印刷、包装、食品物流及食品企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建成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区。

3.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前端延伸,通过联合、租赁等方式,稳定企业与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创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对日处理50吨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的标准化奶站,一次性补贴20万元。

(五)健全食品安全体系

1.推进食品标准化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推广食品行业良好作业规范。

2.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农业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3.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的覆盖全面的检测体系。对购买先进食品检测检验设备的企业,经审核,按购置设备款的10%予以补贴。

5.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宣传、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六)建设现代食品物流和市场网络体系

运用现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围绕食品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市场,建设一批设备齐全、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辐射功能强的全国性综合食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符合食品保质、卫生、安全要求的冷链物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搭建工商对接平台,推动我市食品进入城市商超和连锁超市。

(七)营造良好环境

1.加大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每年设立3000万元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产业发展。

2.优先保障用地。优先安排和保障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设用地,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利用土地。

3.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简化重点企业新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手续,对重点食品企业建设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流向食品工业。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5.鼓励企业增加就业。鼓励食品生产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裁员。对稳定就业岗位的食品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其劳动力增量部分,给予适当补贴。

6.开展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建立食品工业统计和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分析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强化组织推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