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

手术室护理概念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肠胃外科择期接受手术的患者20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20例以及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60岁,平均(43±4)岁,全部患者都行开腹手术,并且已经排除患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以及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保证每组中包含100名患者,确保2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1.2方法:对对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性风险评估,阐述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手术前12h适当禁食,并且在围术期适当地调节患者饮食以及功能性锻炼。对实验组则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来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行以正常访视,讲解健康知识以及手术流程、手术器械、注意事项、进食等常识,令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初步了解手术,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的情绪;②手术进行中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其体温正常,调节手术室的温度以及清洁,严格控制消毒规范,限制参观人员;③手术之后适当行以镇痛泵,令患者以及家属能够自控镇痛,手术之后1d,护理人员再次访视,协助患者尽快进行早期活动,结合患者的胃肠变化,可以在早期进行适当进食,按照患者的耐受能力渐渐加量。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做以记录。衡量指标包括: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并发症概率和住院时长。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以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则选择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上、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试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进行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可见表1。20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作情况:试验组:细菌感染1例,出血症状2例,溃疡症状1例,其他1例,总概率5%(5例);对照组:细菌感染9例,出血症状7例,溃疡症状1例,其他2例,总概率19%(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0,P=0.002)。3讨论本研究针对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展开的探究当中,对2组患者行以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在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上、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试验组(5%)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9%)。这一研究成果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大大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这一研究和赵锦芬[3]的研究成果保持基本一致,证实可靠。根据国内及国外的研究报道调查,我们可以认为,灵活地使用快速且有效的康复外科理念相关理念,可以显著地在手术之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添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大地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还有学者认为,在开腹手术当中使用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充分地调动手术的效果。从总体上来看,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主要的内容包括麻醉方式和手术之后的镇痛方式改良、患者在手术之前接受的健康知识的教育、手术后在早期阶段的进食、不行以常规性应用的鼻肠管缓解压力、降低在术前进食花费的时间等很多方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通常不会主张在手术之前尽可能地禁食以及禁水,可以让患者在接受麻醉之前的2h左右适当给予流质食物的进食操作,在接受麻醉之前的6h可以适当地给予固体食物的进食。不过由于在传统的护理当中,常用的做法就是在手术之前禁止饮食、禁止饮水,因此这种情况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顾虑和担忧,在这种时候作为医护人员就需要在手术之前和患者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详细地向患者阐述专业性较强的手术之前的评估,令患者能够体会到护理人员充分的重视和关心,防止出现过于激烈的行为[4]。在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理念当中,基本不会提倡在手术之前行以常规性的肠道准备,这是由于对患者而言,常规性的肠道准备可能会形成比较强烈的损伤,很可能会令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通常来说,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当中,主张的是在手术之后可以令患者进行适当的进食,并且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这是因为在手术之后,患者卧床的时间越长,就可能会令患者的肌肉强度逐渐降低,继而对患者的各项生理组织的氧化能力以及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5],甚至导致人体血液循环滞缓,因此在手术之后早期阶段,需要鼓励患者尽快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总的来说,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并非一种单一模式,它是由很多不同的模式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够实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降低患者应急反应和不良情绪的产生,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之后尽快康复。这一理念的实施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其中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在围术期阶段不会出现不良情绪。如今经济水平在飞速地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地进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必须要紧紧地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随时随地对自身的护理理念进行更新和完善,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非常优质且非常有效的护理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大大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使用。

作者:张亚利 单位: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参考文献

[1]单葵顺,邓晨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4):637-639.

[2]耿长辉,李鑫磊.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107-108.

[3]赵锦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5(17):192-193.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湖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质性研究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最近几年成为护理管理探讨的热点,自核心能力引入护理领域以来,迅速在各个专科发展起来,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也为众多研究者关注。国内对手术室专科护士定义并不明确,大多数认为固定于手术室专科工作者便是手术室专科护士,研究对象的含混不清可能导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和评价指标构建出现偏差。综合国内外文献和近年研究发现:国外将研究对象定为围术期手术室专科护士,注重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1]。国内研究对象一般为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护士,围术期护理近年来有所涉猎,国内外均对经专科护士培训后获得资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尚无明确界定[26]。作者于2016年7月参加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经历2个月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半结构、面对面访谈,提炼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为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手术室专科护士选拔、考核提供意见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手术室相关专家共纳入15人,其中女14人,男1人,年龄32岁~51岁;工作年限:11年~15年7人,>15年8人;学历: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2人;职称:主管护师11人,副主任护师4人。取Spe-cialist首字母S作为编码代号,编号为S1~S15。1.1.2手术室专科护士共纳入14人,其中女12人,男2人,年龄27岁~34岁;工作年限:5年~10年10人,11年~15年3人,>15年1人;学历: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1人;职称:护师11人,主管护师3人。取Nurse首字母N作为编码代号,编号为N1~N14。1.2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关键事件法[7]为指导,采用现象学深度会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在自然情境下收集手术室专科护士在职业岗位中所遇到的对其个人发展或所在团队有较大影响的事件[8]。本研究访谈依循“STAR”原则,从受访对象经历的关键事件中获取、提炼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要素。1.2.1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受访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采集手术室相关专家和专科护士的基本信息,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确定以访谈资料不再有新主题出现为度。会谈前与受访对象约定访谈具体时间和地点,访谈正式开始前向受访对象呈递知情同意书,并简要介绍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访谈。访谈时手术室相关专家以“您听说过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吗?”“您认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当具有怎样的核心能力?”等为主题,专科护士以“请谈一下您工作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3件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为主题,分别对手术室护理专家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访谈录音,观察并记录受访者重要的访谈细节和非语言行为,对表述不清、存有歧义的地方只做适当追问。考虑到访谈是利用其下班休息时间,为不影响正常休息和工作,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30min~45min。1.2.2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每次访谈结束后24h内反复听取录音材料,将资料逐字、逐句转录为文本资料,结合现场记录文本资料形成各研究个案访谈文字稿。对于访谈分析内容不确定之处对受访者进行补充访谈以核实相关信息,所有访谈转录文本资料均反馈给受访者进行最终求证,做出必要的修改。将29个转录文件导入QSRNVivo8.0中文版软件,对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提炼特征要素。1.2.3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定位手术室由于其专科特殊性,对护士身体素质和专科能力要求较高,工作年限较低的手术室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往往无法达到工作业务熟练水平,更无法在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手术室工作一定年限、积累足够经验后才能对手术室工作有深刻理解和体会。因此,访谈对象设定为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证书2年及以上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者。

2结果

经资料整理分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由4个方面构成,分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概念。

2.1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①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掌握专业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并熟练应用于手术护理工作中。S13:“整个手术的流程中无菌原则、消毒隔离制度都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到的。”②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应熟练掌握。S11:“手术室专科的手术无论对手术方式、病理、生理、药理这些内容都要熟练地掌握。”③相关法律、伦理知识。N4:“写护理差错事故记录单其实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是给自己权益的保障,保障以后有人追查这件事情的话有一个存根在那里。”④护理文书书写知识。S10:“比如说在填写护理记录单的时候我都会如实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安全核对单,特别是安全核对单上面的检查皮肤的完整性,还有三方核查相关信息。”

2.2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

①扎实、熟练的手术室专业操作技术与配合。S3:“手术室专科护士的业务应该比较全面,尤其是在综合性医院,对每个专科的手术配合要非常熟练。”②将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护理活动。N7:“根据病人的肢体情况、活动度或者营养状况保护其受压部位。比如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间可能10h以上,病人一直仰卧在那里,又不能翻身,可能会引起压疮的发生,所以我们就会在病人的骶尾、肩胛部以及足跟处贴减压贴。”③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知识。S8:“医院有针刺伤处理的流程,我们会按照流程处理,清洗、冲洗、挤压,然后再消毒、冲洗,这是指刀刺伤,然后再填写职业暴露表,适当地给予一些预防性用药。”④感染预防、控制知识。S6:“手术前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好消毒隔离,无菌物品一定要认真检查以后才能给病人使用,切实做好从源头杜绝一切传染源的措施,也要有一旦发生感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两手准备。”④器械及仪器设备使用技术。S11:“对先进的仪器设备怎么使用、怎么维护、一些故障怎么处理,这些都应该要会。”

2.3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具备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运用到实际护理操作中的专业能力

①专业发展能力。N4:“撰写论文方面我觉得是需要提高的,能够掌握自己科室科研方面或者是手术方面的一些新进展。”S4:“一个不断学习的能力,包括自学的能力,不光局限于以前课本上的那些基础理论。”②病人手术麻醉期间的相关护理。N7:“病人麻醉期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时候要进行一个深低温体循环,降温降到19℃以下,复温的时候可能要达到28℃,温度一定要控制好。”③人文关怀。S5:“不能说把病人一定作为亲人来对待,但是至少要把他作为一个人、完整的人来对待;我们要保护他的隐私,要尊重他。”④应急事件处理能力。S1:“我们从事的手术室工作当中突况很多,要胆大、心细,对于医生提出的口头医嘱反应要快,思维要敏捷。”⑤领导管理能力。S7:“病人术中的安全、层流手术室的维护都要学会管理。”⑥沟通协作能力。S3:“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也是医生,就是怎么样让我们在手术间里面做事的时候方便病人也方便医生,时时处处从服务对象去考虑,怎样让病人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同时)让医生做起事来也非常满意。”

2.4与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心理、行为密切相关的专业自我概念

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其职业领域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和看法,与护理实践密切相关,对维系其身心健康、引导其良好职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①个人素质。S5:“我觉得护士本身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内心)也必须要(坚)强。”②职业素养。S5:“要有同理心,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站在医生甚至是病人立场上来为他(她)着想,假设我是他(她)们,我会怎么想。”③评判性思维。N4:“手术室的人要善于观察,因为老师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带你,很多东西也不会手把手地教你,所以在工作中要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做才是一种更好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工作中一些小的细节。”N11:“其实察言观色就是观看手术的过程,(我们)去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事情会怎么进展,观察他是不是有并发症产生。”

3讨论

3.1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访谈过程中,专科知识、技能有很高的出现率,可能因为这些能力属于“公认的”基本技能[9]。由于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其核心能力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这便要求我们在提取特征时将实践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动态分析核心能力构成特征要素。

3.2手术室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是对工作中自身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概念作为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概念可作为护士在具体职业环境中感知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10],是预测护士的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离职倾向等的敏感因素[11]。探讨护士职业自我概念对专业护士的影响,有利于析出职业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专业自我概念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则主要体现其职业素养,将责任心移情、融合于日常工作中,而其中的批判性思维、工作态度对核心能力的影响有着内在的驱动力。以往研究中通常将心理特质[12]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内在层次的核心能力体现,往往无法使要素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此次访谈将心理特质与影响手术室工作的环境要素紧密联系,旨在提取的核心能力要素与手术室实际工作情景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参与访谈者年龄越大对职业态度越看重,随工作经验的积累将重点转移到情感态度方面,认为足够的经验是专科护士能够胜任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因素,并将工作中医生、麻醉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作为职业认同的主要依据。只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才能对职业的情感倾注越多,而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的舒适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工作状态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手术室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使手术室专科护士身心舒畅,而自我体验的良好感知有利于其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

3.3根据核心能力特征要素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访谈提取的核心能力特征要素并结合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制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3.3.1探索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相关影响因素对体系构建、专科培训的指导作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情况等人口学因素[1316]密切相关,也与组织文化、职业认同、自我认知等人格心理特征[1721]密不可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侧面了解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现状,将实际情况与理论指导相联系可用来指导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培训,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针对不同年龄结合适宜的继续教育、有效的职业规划等手段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各项能力,促进核心能力的持续、有效、稳步提升。3.3.2以科学、严谨为标准对构建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大范围实证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并没有完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并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说明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还未形成成熟体系,这可能与研究经费、研究人员不足、研究地域的限制有关。针对国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广泛构建但实证研究贫乏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地区核心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调查,推广有较高信效度的量表,进行大样本全国范围的指标信效度验证。

4小结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3篇

1心理韧性的概念

心理韧性,源于早期心理学上用以形容遭遇不幸而不脆弱的儿童。对心理韧性的定义,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

美国文化传统词典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从疾病、抑郁、变化或不幸中快速恢复的能力;恢复正常的能力;是一种物质特性,即在被弯折、拉长或压迫后恢复其初始形状或位置的能力;弹性。美国心理学会把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GailWagnild总结:心理韧性意味着内在力量、能力、乐观、灵活以及面临逆境时有效应对的能力。李海垒等总结大量心理韧性的研究文献,认为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tD理韧性,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

胡月琴等认为,目前国外对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看法:①心理韧性是个体经历高危后的积极结果;②心理韧性是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同时作用的动态过程;③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结果说、过程说、特质说都反映了心理韧性的本质属性,都应归人到心理韧性的概念范畴中。心理韧性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着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会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克服生命威胁、追求自我实现、维持精神和睹。心理韧性因情景、时问、年龄以及生活环境而水平不同。心理韧性也可理解为是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起初,心理韧性原本是指人格特征,而近年来,更多地将其重新定义为是一个动态的、可变过程。葛秀杰等认为,心理韧性的研究实质是关注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积极因素和过程。这样以心理韧性为基础的干预措施的发展,实施干预后结果的实验性研究都得以认可。心理韧性的概念虽然多年来已引起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兴趣,但在护理行业,也只是近十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心理韧性在不同临床护理领域的潜在价值.

2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

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心理韧性。多数研究者选择多种尺度和工具,包括自尊、道德品行、生活满意度、从属感等。Wagnild&Young于1993年发表的韧性测量量表RS已经作为有效可信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心理韧性的五项基本特征:毅力、镇定、人生有意义、自立自信和独立自由的品性是Rs的概念基础?.此外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CD—RISC、Friborg编制的RSA也影响很广。CD—RISC来自于临床治疗,包括25个项目,涉及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素。RSA包括43个项目,主要测量个体面对应激的保护因素,包括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家庭和谐度、社会支持、个人组织性5个因素.

3研究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背景及意义

3.1背景

手术室是一个复杂的特殊工作环境,手术的特殊性使手术室工作节奏快、负荷大、易变性强。地理性限制的区域内同时协作工作的人员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医疗、麻醉、护理、技师、工程师、保洁工等。手术室是一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人们因信息、价值观、信念、经验、角色、兴趣以及目的不同而常发生人际冲突。冲突的程度从小的争议、观点的不同、性格不合,到明显的敌视对抗,甚至身体对抗。国外文献报道,手术室护士不仅常常遭受暴虐手术医生的语言虐待,就是护士之间,也存在横向暴力,表现为欺凌、骚扰、语言虐待。

3.2意义

3.2.1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适应能力

心理韧性是在复杂环境工作的必要素质元素,是能够习得的重要品质,拥有韧性品质的人能将逆境转化为机会,能身处逆境直到情境变得和谐一致和得到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能适时应变多变的紧张环境,所以,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要求高。反过来说,没有心理韧性或心理韧性水平低的护士不仅不能适应、胜任手术室工作,不能满足手术患者护理需要,就其本身的生理、心理也备受折磨,甚至最终不得不离岗离职。

因此,研究手术室护士如何习得心理韧性对提高工作适应力具有现实意义。

3.2.2指导手术室护士遴选

心理韧性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心理韧性有其定义性属性或保护性因素,Marie总结6位研究者的结果发现: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自我价值感、自信、自我效能、幽默感、有理想、积极的正面关系、正面社会取向、非正式社会支持网、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力、内在控制力等。其中,前四项6位研究者均认可。而这些因素也能预测个体的心理韧性,通过认识相关因素预测个体心理韧性水平,从而可在遴选适合手术室工作性质的护士时作为参考.研究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可以在遴选手术室护士、培养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促进一个团结、稳定、上进的手术室团队建设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

4.1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如年龄、工作年限、T作经验、教育水平等能预测护士的心理韧性,这一点并未被很多人认可。

但不少研究已显示这些个人特征能影响护士对压力的应对和管理。Moore等通过对小样本研究发现,急诊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易感性与年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年纪较大的护士(>50岁)压力水平最低,提示年长护士比年轻护士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可能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 卫生行业,具有心理韧性特征。另外一些相似的护理研究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一些研究者测量了年龄和工作年限对护士稳定性的影响。这些研究中,护士年龄与工作满意和稳定心态显着相关。

也说明年纪较大的护士倾向于稳定,因为他们已经对服务机构有了承诺。不过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反驳这一观点。Adams等发现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与工作满意水平没有相关性。

4.2续聘计划

计划继续受雇是护士留下来的重要标志,可能与心理韧性有关,表明护士具有在临床环境中坚持的能力。就护士工作年限、教育水平与继续受雇的计划之间的相关性,也是有相冲突的研究结果。Chan等在一个114名新加坡护士的小样本随意抽样调查发现,工作年限长和教育水平高的护士倾向于继续雇佣关系。而Shields等对英国护士大样本概率抽样研究表明计划离开、教育水平与雇用期限相关,研究认为较高学历的护士比低学历者更有职业灵活性。

因为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不同,Adams等和Shields等的结果更易接受。研究测量个人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并不多。

而且其他领域的研究也反映了不一致性。测量老人心理韧性的研究推测年龄的增加与高水平心理韧性没关系。相反,Leipert等和Bowman等“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发展与年龄相关。样本量、抽样方法、研究方法可能是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这些不一致提醒将来的护理研究去调查这些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预见性效果。为描述和测量个人特征对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Brigid等对澳大利亚手术室协会成员进行系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应用CD—RISC心理韧性测量表测量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量化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这些相关因素预测护士心理韧性。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与年龄、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个人特征中只有工作年限可以预测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但是该研究同时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不一定依赖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而是可能受手术室环境文化影响。如那些经常与暴虐手术医生合作的护士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适应工作。手术室护士通过暴露于压力环境的经验,逐渐发展人际技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这种情形。其研究也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虽然与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实际工作经验,如经常配合难度大、复杂手术的护士与只是配合小手术的护士,仅靠年限为尺度的工作经验对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可能不一样,但这是目前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Waller提出,当个体遭受逆境挑战时,他们经常变得更强大,未知的、潜在的能力被激发使之能够克服逆境。所以,心理韧性是可发展的,而且不限于或不全依赖于个体的年龄或经验。其他因素如环境和特殊情况有助于增强个人发展心理韧性的能力。

4.3其他因素

研究者证实,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觉得人生有意义、具有平和的性情、自强、有恒心毅力以及能够独处;社会家庭的支持、与社会家庭的密切关系、内在精神力量、自我价值、同情心等有助于个体韧性的提高。这些对所有人共性的保护因素自然也是手术室护士的保护因素。另外,手术室护士的其他个人特征,如婚姻状况、工作经历也可能是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Brigid揭示,心理韧性是人生中任何阶段都能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而非生来具有的人格特征。而且,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和经验协同作用的基础上的。适应性强的个体认为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行动。这种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概念、希望和成功应对。

5前景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有效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24-01

1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外在与内涵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手术室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向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伤口的感染,为医护人员的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安全的环境。但是手术室也是一个充满高度挑战的工作场所,超负荷的工作量、高度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为手术室护理及工作人员交织成了一幅幅紧张的画面。

2手术室的概念

所谓手术室,就是指在外科领域中能够体现高度医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多年来,外科手术的功能性越来越强,并且逐渐朝无菌环境和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治疗环境。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高度挑战性的工作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质量必须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护理差错的含义及预防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

护理差错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过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阻碍了治疗的进行,延误了手术治疗及康复的时间,但并没有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器官受损的不良后果。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差错的发生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甚至造成一定的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1手术前的访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前,护士应该根据相关的知道要求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访视,调查统计98%以上的患者希望在进行手术前能有护士对其进行术前访视,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解。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前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这对手术的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访视能在极大程度上减缓患者的顾虑,避免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医院安排护士在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手术只是讲解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不适心理,使得患者在手术中能平静的接受手术,拉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他们的隔阂,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3.2对查对制度严格执行

为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医院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病历和手术程序单进行细致的核对,确保患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过敏史和术前用药等信息的准确,并在手术前对手术室设备、清洁度及功能状态灯进行检查,为患者进行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手术中,对患者手术中使用到的器械数量做好记录和签名,并对手术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通常情况下涉及到要对患者进行输血的手术,需要辅助护士和麻醉师都可对签名后才能进行。患者进行手术后,护士应该检查好患者所需的物品,并将患者及时送回病房。此外,医院还要建立科学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护士的手术室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3.3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为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就要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应该注意对手术室环境质量的控制,根据手术的分类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分区,确保手术时能及时找到所需药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室温度、湿度的稳定性,检查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无影灯、输液架等的良好。其次还要对手术室内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材的安全无菌。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汽、药液浸泡、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和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还要对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进行严格的区分,非污染手术只需要在手术后按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即可,污染手术则需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后再清洗。最后还要对手术质量和术后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手术铺巾、手术薄膜巾的清洁,避免手术中患者的伤口受到感染。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要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在手术后及时康复。

3.4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并完善规章制度

对手术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完善手术室护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医学护理的发展建立在法律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各级医院的相关规定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因工作不断变化产生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4结束语

在现代化手术室护理中应该特别注意护理差错的发生,意识到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医院应该及时开展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会议,耐心听取医生和护士的在职建议,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整合起来,制定出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并由医生和护士长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社会” 概念,功能空间,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医疗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及技术不断更新,各地医院建设项目亦需求日益增多。医院建筑不能再只以满足建筑一般功能空间需求,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华丽外表,而忽视以人为本,对“社会”概念(即病人和患者的心理、生理特殊性)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虑。

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就曾说道: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偃师市人民医院病房楼设计则本着以人为本,重视“社会”概念,从突出建筑功能空间组合,提倡可持续发展方面着重分析、阐述病楼设计。

设计依据:

双方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

根据甲方及各有关部门确认的建筑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

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项目概况分析及规划功能布局分析:

1.概况:由于原偃师市人民医院工作区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大,流程通道和路径不便捷,绿化面积小,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决定在拆除原病房楼处,新建一栋高层综合病房楼。

2. 规划功能布局:以人为本,考虑日照间距、视觉卫生间距,消防等与周边环境关系,采用混合式组合类型,临洛神路新建一栋高层综合病房楼,主体门诊楼综合建筑和新建病房楼通过一条风雨走廊连接,既保证各部分联系方便,又能保持其根据不同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设施各单独的出入口,使其满足人心理、生理需安静的需求。医院主出入口位于商都东路,次出入楼临洛神路,缓解人流、车流压力,沿地块内部2个主体设置环形消防道路,布置少量地面停车位,满足消防及临时停车需求。

建筑功能空间组合

临洛神路新建高层综合病房楼共10层,本着以人为本,重视病人和家的心理、生理特殊性和便捷就医的“社会”概念,从建筑功能空间上分析设计,将地下一层做为设备用房和基础设施,地上一层设置为供应室、药房及出入院办理空间,二至三层为手术室、产房及ICU重证监护,四层为病房和检验科,五至十层为各类病房。

地上一层,为方便患者及家属便捷就医,考虑患者和家属特性,南北通透设置,2个主次出入门口,分设若干单独出入口,合理组织病人及家属流线,并满足医学卫生和管理要求。

二至三层设计为手术室,产房及ICU重证监护。手术室平面布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分为无菌区、清洁区、非消毒区,主要为手术室、无菌手术室、洗手室,护士室,换鞋处、消毒敷料和消毒器械储藏室、清洗室、男女更衣室、男女浴厕、库房等。设计为单方向通过式,入口处设卫生通过区,换鞋处有防止洁污交叉措施,有推床的洁污转换措施;ICU重证监护是一个单独区域,包括三个区,a,ICU设置以护士站位中西,另设隔离室、电子仪器室、化验室、处理室、器材室、休息室、厕所等,组成护理单。b,恢复治疗区,专供患者在恢复与观察阶段使用,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到普通病房或回家治疗。c,手术区与医院手术部合用,且同层设置。

四层为病房和检验科。病房内病床平行采光窗排列布置,单排布置不超过3床,重病房为2床,并接近护士室布置,便于护理。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病房净高在3.2-3.4米,病房门直接开向走道,北部通道净宽1.4米,南部净宽2.3米;检验科设有临床、生化、细菌检验室等。临床检验室摄于检验科入口处,设立体检处理室,以免形成交叉感染。生化检验室设仪器室、药品室和储藏贵药物、剧毒药品设施,通风柜,防震天平台。细菌检验室设置在检验科尽端。

五至十层为各类病房。病房设除考虑一般硬性设计要求,此次设计着重从病人和患者家属心理、生理等的“社会”概念着手,从其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公共交流空间创照,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上,智能化的方面分析,以保证患者能远离外界干扰,维护个体的私密性。

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公共空间:病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同时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上,为病人和家属创造安静的康复、友好的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

可持续发展

1.建筑材料环保和复用,即:节能、不破坏环境、可回收复用。本建筑属于病房楼类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应应当取节能措施,由于三项指标符合相关规定,不进行耗热量指标验算;

体形系数:S=0.12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1.21W/(m2k)

外窗单框中空玻璃塑钢窗传热系数:k=2.5W/(m2k)

屋面传热系数: k=0.53W/(m2k)

外墙内保温采用30厚硅酸铝保温砂浆。

地下室顶板底设30厚聚苯乙烯保温板。

无障碍设计:设置部位,一层入口设计残疾人坡道,室内外高差15mm,并以斜面过渡,残疾人卫生间一部无障碍电梯。

2.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资金,即:使社会财富的使用处于高效、务实。

3.建筑空间可更改性,即:适应医院发展,不断完善功能;

建筑设备、设施及消防工程

本工程设五台医梯(其中两台为消防电梯),运行速度为1.5m/s,安装埋件每层呼梯按钮及井壁留洞机房留洞吊钩及吊钩梁位置均以建设单位所定电梯厂家提供的土建布置图为准。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operatingroom英文简称o.r)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提高,手术室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手术类型多样,按不同专科,手术类型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风险意识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医疗风险明显降低,具体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29±0.6)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5名,骨科手术患者20名,脑外科手术15名;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1±0.7)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6名,骨科手术患者18名,脑外科手术16名,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均为22人,学历均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护理人员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包括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具体如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每个护理人员人手一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每周医院通报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讲解,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练于心,而且将理论实践化,当医疗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娴熟应对。情景模拟手术室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参与,分为2组,护理人员以演员的身份,还原场景,并在表演结尾将模拟的风险事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这种模拟情景的方式既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讲座形式,又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慢慢得到提升。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好;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不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人数15人,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人数6人,概率为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风险意识护理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正确认识风险本质,风险是共存的,手术室风险与手术室技术的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也发生变化,手术风险也是不断变化的[2]。护理人员要转变以往害怕风险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风险。风险意识有效融入手术室护理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文化得到大力发展,风险管理理念得到普及,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有利于促进手术室发展[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手术室操作的每个环节,临床工作中,可能会因为护理人员操作的疏忽大意,而酿成严重的医疗风险事件,因此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刻不容缓。本文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本文观察组护理人员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方面进行工作开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风险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0-2001.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8):99-100,101.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手术室; 焦虑; 满意度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方式[1]。以往手术室护士只局限于单纯的手术配合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可以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非全麻下实施的手术,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若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配合手术治疗,增进患者康复的信心,手术室护士应全方位地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的整体化护理,以消除其紧张心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整体护理对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留存相关资料,对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在工作中积极运用整体护理观念来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2月择期手术的患者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20~68岁,平均37.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7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5例;普外科手术52例,妇产科手术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于术前和术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分,这个量表的标准总分≥50分者为存在焦虑,统计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于术后采用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1)提前调节室内温度至适宜的温度,以对待亲人的态度与患者打招呼,降低患者对手术间的陌生感,同时保持环境安静,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2)护士以得当的方式协助麻醉医生安置,鼓励患者配合以取得最佳的麻醉效果。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具体情况安置适当的,尽可能使患者舒适,同时要注意保护其尊严和隐私,避免过分暴露。(3)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尽可能陪在患者身边,随时注意病情,安慰患者。对清醒的患者,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护士应明确不良的语言可以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果术中患者出现不良的疾病信息,语言应谨慎,以免对其产生不良的刺激。如患者出现意外,应冷静处理,不可惊慌失措,要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顺利度过手术期。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7例患者存在焦虑,占22.5%;观察组有2例患者存在焦虑,占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麻

醉及疾病本身的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应“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在手术室率先试行了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3]。整体护理的实施,标志着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已从简单疾病护理提升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护理阶段。

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全新角度认识护理基本概念、人的健康概念及新医学模式理论。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减轻了手术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有利于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密切联系了护患关系[4]。通过整体护理的开展,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临床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实施,既要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为深度,又要以相关学科为广度,使知识系统化、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丰富现代护理知识,加强自身健康教育的责任感。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开展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督促护士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淑迦,巩玉秀.护理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2-38.

[2] 刘正良,彭望香.手术室护理管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86.

[3] 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102.

[4] 张翠.整体护理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医学文选,2005,24(2):104-105.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8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90-01

【关键词】手术室 整体护理 护士素质 完善管理制度

以往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只是依赖于麻醉师从病房将病人接进手术室后,一味地配合手术执行。巡回护士术中配合医生传递器械,而忽视了病人的一般情况,对于一些情绪非常紧张的病人,恐惧感强的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开展,我院不仅在临床科室开展整体护理,手术室也应用护理程序,深入病房开展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更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同时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1 改善护理态度,注重心理护理

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主要表现在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回访三个方面。在三个阶段中,护理人员除了完成基本工作之外,要深入病房,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1.1 术前访视 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语气温和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及、手术大概所需时间、大概发生的手术费用等。因手术室结构、环境的要求与病房不同,工作人员着装的差异,病人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回答。通过术前访视,主动与患者沟通后,患者会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手术完成提高质量。

1.2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是手术室正常进行的主要环节,护士一定要按照手术的要求和程序严格操作。尽管术前已访视,但患者亲眼目睹后往往变得更加紧张。可能会给手术带来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就存在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教患者如何配合手术,如清醒状态下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术中轻微疼痛,牵拉时出现不适等应告之患者,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1.3 术后回访 术后,手术室护理人员仍应对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之所想,使患者在术后保持愉快的心情,通过心理沟通,了解患者对术后担心的问题,如切口恢复情况,术后疾病是否会复发,乃至今后的健康等,并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患者看到为自己手术的护士仍亲切关心他的病情,心情自然放松,为病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了质量。

2 做好临床科室的配合协调工作

手术室工作是配合临床科室完成病人必需的手术治疗科室,所以手术室护士长除了领导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外,还要注意各科保持联系,定期向临床手术科室发放职工、病人对手术室工作征求意见表,不断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的工作,对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本着以“以人为本”的原理,实事求是、互相支持、保证工作协调。

3 手术室护士素质的要求

手术室护士也应具备有的护士素质,其中业务素质、体态素质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中更为主要,因患者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分工并未清楚,当术扩与病人沟通时,病人可能会产生谁为自己做手术的念头,并且手术室护士长必须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严、准、快的操作来适应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可根据科室人员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全科业务学习计划,每月指定人员讲课,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学习进行模拟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顺利开展,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①完善记录以往的手术,在手术中只需麻醉师填写麻醉记录单,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后,在手术中,为了进一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巡回护士术前与术扩清点并必须填写好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病人进入手术室的一般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术前的器械、敷料;术后再清点所有器械、敷料是否与术前一致等,严防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②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必须做到谁在岗谁负责。每月进行空气监测,使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范围内,坚持按时更换消毒液,并定期进行生物监测。③定期组织学习,分析讨论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借鉴其教训,完善制度,积极采拿临床科室有效建议,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 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 袁修银,任俊翠,尤雪莲.人文关怀理念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分析[J].护理杂志,2005,22(4):46.

[3] 魏革,胡玲,林华,等.术中护理记录与“举证责任倒置”的新思维[J].护理杂志,2004,21(2):71-72.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9篇

【摘要 】 手术室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的顺利实施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通力协作。建设一个技术水平高、效率高的手术室团队,是科室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病人在医院得到有效治疗的主要保证。

【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is one of the key hospital departments where the medical staffs conduct surgery treatment on patient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requires the wel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surgical doctors,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nurses. A high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surgery group is the premise for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关键词 】手术室 团队建设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team construction

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新医疗新技术的应用,手术的成功不再只单单依赖手术医生个人的技术,而是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以及技术性辅助人员的通力协作。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诊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需要接纳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类别繁多,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是医院重点管理的瓶颈科室之一。由于不同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操作流程、不同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手术器械;同时,不同的手术医生有不同的操作习惯,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引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整个手术室护理水平,以适应各科手术需要,是手术室面临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技术好、效率高、团结、协作的手术室团队对于一个医院和科室来说尤为重要,它是患者在医院取得有效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团队的概念最开始出现在商业领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有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公共体,它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目前在医院建设、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团队的概念和团队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

2 手术室团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手术室团队是由护士长、护理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在护士长领导下,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协助手术医生完成预期手术。围绕“高效完成手术”这一目标,所有的工作都成为手术团队的建设。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住院部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近20年手术室工作经验,从团队目标、团队人员组成、医院硬件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手术室团队的建设及其对手术室发展的积极意义。

2.1 团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手术室团队的目标是提供科室手术所需的手术场所、手术器械,并派出合格护理人员协作手术医生高效完成手术,并提供专科化护理。团队成员对于要达到的团队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团队成员做到合理分工与协助,同时对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权利、义务与职责以及与其他队员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定位。为了实现团队目标,需要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协同努力、包容和互相信任,切忌计较个人得失;要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团队目标,高效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免除患者的痛苦,重建或恢复身体的构造与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

2.2 团队组成:笔者所在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部手术室有20间手术房间,护理人员38名,需要接纳胃肠外科、脑外科、胸外科、肝胆科、泌尿科、骨科、乳腺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平均每日手术不少于30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服从于科室手术安排,每天面临着未知数量、未知种类的手术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与手术医生缺乏全面了解、相互信任,也会导致医护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病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根据医院专业科室的设置,将手术室38名护理人员划分为10个专业组,分别搭档各专业科室。每个专业组选择一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并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任组长,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固定的骨干组员,其余为流动人员,组长负责专业组手术器械的日常维护,以及组员的专业理论、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与各科室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几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专业组的划分让手术室护士能更多了解相应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手术室护士不再只是手术器械的传递者,而是手术医生的伙伴和助手。长期的专科手术搭档,让各专业组护士对本组手术操作更为熟悉,术前准备工作更加齐备;同时,相对固定的手术小组搭配也增加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手术医生与专科护士配合更为默契。术中出现受伤的几率大大降低[3]。

2.3 团队领导以及成员协作:雁行理论中,雁群主要由领头雁和群雁组成,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相互帮助,一起共同飞向目标。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工作。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组织者。护士长管理素质的强或弱、医学知识丰富与否、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下,都与手术室团队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她还必须是团队中的业务尖子,应当具有相当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跟随医学发展的步伐,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各类新型仪器设备;护士长要团结整个科室成员,善于调动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手术室团队的向着团队目标奋进[4]。手术室护士则在护士长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配合各科室手术。

2.4 医院支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再强的手术室团队,如果缺乏必须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也无法给科室手术提供基本的手术条件。手术室团队的建设要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保证起码的经费开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材。 人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经常派出手术室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最近的医疗技术,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技术水平。

3 总结

手术室的定位就是为手术医生提供手术场所以及手术中所需的一切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这也是手术室的主要目标。每台手术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才能保证手术顺利高效实施。通过团队建设,增加了手术室内部的凝聚力,笔者所在手术室护理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事亲如姐妹。工作质量也不断提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近年病人投诉大为减少。手术准备工作以及配合也得到了手术医生的肯定和尊重,医生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李桂兰,张贵智,吴波,手术室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1-62

[2] 冯天元,创新教学建设培养医学专业精英人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23-25

[3] 曾祥玉,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及管理与控制措施,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52―253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0篇

1. 概念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专业名词来概括麻醉医师实施于手术室外的各类麻醉(镇静)及镇痛工作。现有的相关专业名词包括:手术室以外病人麻醉(anesthesia at remote locations),主要指在除手术室及产科诊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诊断性检查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非住院病人手术麻醉(outpatient anesthesia),指的是为非住院病人手术实施的麻醉,最初仅仅指为内科医师诊所中简单的患者保健操作实施的麻醉,现在已发展为临床麻醉的一个庞大分支,包括实施于独立外科门诊中心及诊所的麻醉,1984年美国非住院病人麻醉协会(Society for Ambulatory Anesthesia,SAMBA)的成立及毕业后的非住院病人麻醉专科训练制度的建立为其发展的里程碑。诊室麻醉(office-based anesthesia,OBA),其概念的范畴极为宽广,包括在院内外科门诊、院外外科门诊、卫星医院、独立外科中心及内科医师诊室等场所所实施的麻醉。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此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牙科门诊,指运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意识水平产生轻微的抑制,以解除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减轻疼痛和其它伤害性刺激,提高患者舒适性,同时患者能保持连续、自主的呼吸和对物理刺激和(或)语言指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以便可以和术者配合。麻醉监控镇静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此概念最早由美国White教授于1997提出,后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接受。 Miller麻醉学(第五版)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为,在一些局部麻醉或根本不需麻醉的情况下,需要专业麻醉医师提供特殊的麻醉服务,监护控制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适当给予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由此可见,MAC既包含以往清醒镇静术(conscious sedation)的内容,又强调安全监测,已被广泛接受,然而,该技术的难点在镇静深度客观指标的确定及与之对应的给药方法的确立。

2. 指南及标准

2.1 美国麻醉学会代表会议于1994年10月19日通过《非手术室麻醉场所指南》(《Guidelines for Nonoperating Room Anesthetizing Locations》),并最后修订于2003年10月15日。该指南现在已被广泛引用和认可。指南内容如下:

任何实施非手术室麻醉的场所必须具备以下设施:

1)可靠的供氧源(推荐使用中心供氧系统),并应有备用氧供(包括备用氧气钢瓶);

2)可靠的吸引装置(建议应达到手术室吸引装置标准);

3)可靠的废气排放系统(如使用吸入麻醉药);

4)需备有以下设备:①在面罩正压通气的条件下能够提供至少90%的吸入氧浓度的简易手控呼吸气囊;②适当的麻醉药物、器材及设备;③适当的监护设备(需符合《麻醉基本监护标准》)。如采用吸入麻醉,需备有麻醉机。

5)充足的电源插座以便满足麻醉机和监护仪的需要,应备有备用电源。如需在“潮湿场所”(如膀胱镜检查室、关节镜检查室或分娩室)实施麻醉,应备有独立的绝缘电路及漏电断电保护器。

6)充分的照明设施,最好备有用电池供电的照明设施。

7)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放置必要设备及利于人员操作,同时应使麻醉医师在必要时可以迅速靠近病人、麻醉机及监护设备。

8)应备有装载除颤仪、急救药物及其它必要的心肺复苏设备的急救车。

9)应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以便辅助麻醉医师的工作,同时应备有可靠的通讯联络设备以便寻求协助。

10)应注意阅读该场所内的所有安全条例及设备操作规程。

11)应有安全合理的麻醉后处理。除麻醉医师外,应有足够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以及必要的设备以便确保病人安全的转送至麻醉后恢复室。

2.2 同时,手术室外的麻醉同样需要安全而严密的监护,具体实施应参照《麻醉基本监护标准》(《Standards for Basic Anesthetic Monitoring》),该标准最早于1986年10月21日由美国麻醉学会代表大会通过,并最终修订于2005年10月25日。该标准内容如下:

1)在实施所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麻醉监控镇静术(MAC)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具备麻醉资格的人员在场,以便针对病人瞬息万变的病情提供持续的监护和必要的麻醉处置。当环境内存在某些危害麻醉医师健康的因素(如辐射等)从而使麻醉医师不得不间断的远距离观察病人时,必须对病人采取必要的监护措施。

2)在所有形式的麻醉过程中,需对病人的氧合、通气、循环和体温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① 氧合: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吸入气体及血液中足够的氧浓度。

方法:a.吸入气体:全身麻醉应使用麻醉机,且应有氧分析仪以便监测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同时应具备可用的低氧浓度限值报警系统。

b.血液氧合:所有的麻醉过程中均应采用血液氧合定量监测,如脉搏式氧饱和度仪,同时应使麻醉医师(或麻醉小组成员)可以听到脉搏的可变声调及低限报警。病人应有适当的照明和裸露以便观察皮肤颜色。

②通气: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病人有足够的通气。

方法:a.所有全麻病人均应持续监测通气情况并加以评估。同时可根据一些临床征象如观察胸廓运动和呼吸气囊活动幅度及听诊呼吸音辅助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呼出气CO2监测。强烈建议使用呼气量定量监测。

b.对于气管内插管及使用喉罩的病人,需经临床证实其位置正确,并应由呼出气CO2验证。应进行持续呼出气CO2(ET CO2)定量监测(如CO2曲线图、CO2测定法或质谱分析法),直至气管导管/喉罩拔除或转入术后监护病房。如采用CO2曲线图、CO2测定法,需使麻醉医师(或麻醉小组成员)可以听到ET CO2报警。

c.当采取机械通气控制病人呼吸时,应有呼吸环路断开报警设备。

d.对于局部麻醉或MAC的病人,应通过连续观察临床征象和/或监测呼出气CO2以便评估病人的通气情况。

④循环: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病人循环功能稳定。

方法:a.整个麻醉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应持续监测心电图。

b.所有病人均应至少每隔5分钟测定动脉血压和脉搏。

c.全麻病人除上述监测项目外,应至少监测以下项目中的一种以便连续评估病人循环功能:触诊脉搏、听诊心音、直接动脉压监测、超声周围血管博动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⑤体温:

目的:维持麻醉过程中病人合适的体温。

方法:对于预计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体温波动或先期出现体温变化的病人均应进行体温监测。

3. 各类手术室外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3.1 放射学检查的麻醉

3.1.1 CT检查

CT检查为了取得高质量的图像,在扫描时要求病人保持不动。扫描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热量可能会使病人发生幽闭恐惧或被惊吓,儿童和部分成人需要镇静才能耐受检查。在CT检查时经常使用造影剂以提高图像质量,如果将造影剂注入麻醉(镇静)状态或饱胃病人的胃肠道,有发生误吸的可能。氯胺酮有大量唾液分泌,并有不可预见的不自主运动,可能会影响扫描质量,依托咪酯也有类似情况,所以一般不单独用于CT检查的麻醉。脑立体定向在插入固定架钢针时,常用局麻加深度镇静或全麻,疑有颅内高压的病人慎用深度镇静,因PaCO2增高可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操作期间由于对位和扫描仪机架移动可引起麻醉环路的扭曲或脱开,全麻或镇静时要注意监测气道管理和氧合情况。由于扫描室温度一般低于25℃,应注意监测体温。

3.1.2 MRI检查

MRI的麻醉处理的独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禁忌铁磁性物品进入检查室;2)监护仪干扰;3)病人压抑感和难以接近。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人文关怀理论;手术室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b)-119-02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更应该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把对患者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手术全过程人性化护理。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从“人文”入手,转变护士的工作理念,对6 200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了人文关怀,通过精湛的技术和安全、舒适、周到的服务,满足了患者的整体需求,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意度达到98.6%,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对6 200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了人文关怀,其中,男2 955例,女3 245例,年龄12~80岁,平均43.5岁。手术患者涉及普外科、妇科、产科、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经外科、骨外科、肿瘤外科。

2 对护士普及人文关怀的主要概念及若干理论

2.1 概念

所谓人文,广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狭义上通常包括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及历史等有关学科的知识群。护理人文关怀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加艺术层面之上的护理“灵性”。这种灵性是一种护理文化,一种充满人性关爱和艺术特质的护理人文思想和理念。

2.2 理论

与护理人文关怀比较紧密相关的理论是护理人文精神。

2.2.1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建立在人性论、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人文精神的基础在于人道的培养,在临床护理中所涉及到的人道主义包括尊重患者的生命、公正对待患者等。

2.2.2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护士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照护,这主要通过护理的软硬环境和护士个人的素养和品格来体现,这是一种实现人性化、人道主义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

3护士的理念转变

手术室护士工作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简单机械地在手术间内配合手术,而是在手术室地护理工作内容和程序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体现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强术前访视、术中关心、术后随访等工作,以适应和满足患者的需要。

3.1 术前访视

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等问题,因此,我们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在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手术患者,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然后到患者床前像亲友探视患者一样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术前的护患交流,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从而建立起手术治疗的信心。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热情、友善地迎接患者,并再次仔细核对患者,然后在术前访视沟通的基础上,边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患者说明手术麻醉与术中必要时需配合的注意事项并保持环境的安静。

麻醉师在给患者进行麻醉时,我们站在患者的身旁,并仔细观察患者的情感,针对手术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把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温馨和责任心融入到手术护理中去,使人性化护理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的多角色功能,扩大护理范畴,给患者提供亲人般的照顾和关怀,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获得满足感。

3.2术中、术毕关怀

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护士给予周到的关怀。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做到稳、准、轻、快,注意调节室温防止患者着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的通畅。同时对患者病情不得随便议论,保持患者的自尊心,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待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3.3 术后回访

第2天我们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针对患者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同时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宣教,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4 加强护理制度的建设

4.1 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为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培训。定期进行护理操作考核,要求每位护士考核必须通过,并定期进行操作技能竞赛,如穿针比赛、静脉穿刺比赛等,对取得名次的护士给予奖励。

4.2 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在与患者交流时,我们运用规范医疗活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语言,改变了直呼患者床号的不礼貌行为,养成了尊称患者文明称谓。我们以关怀性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地微笑服务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

4.3 要尊重患者

凡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病情,我们都严格保守秘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随便议论患者的病情,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对任何暴露身体的手术,在进行手术皮肤消毒之前,都应遮挡好,尽量避免暴露患者的身体,以保护患者的自尊与尊重患者的人格。

5 效果

将护理人文关怀理论贯穿于手术的整个过程,使手术患者得到手术室护士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让患者感到人性关怀的温暖,从而使患者及家属对我们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术后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到98.6%,护患关系也进一步融洽,医院的声誉进一步提,经济效益也进一步增加,同时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充分体现手术室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扩大护理范畴。

6 体会

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术后获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而且给手术室内外创造了和谐氛围,给护士提高素质修养带来了新的动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2]常青,肖水源,李思.人文关怀运用于手术室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6,9:60-61.

[3]左美玉.人文关怀理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5):491-493.

[4]赵可式.从人性化护理理论看当代临床护理[J].护理杂志,1994,41(1):21-23.

[5]陈一峰,陈丽津,郑秀如.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关怀照护的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167-168.

[6]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时间[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1.

[7]贾淑艳,王清风,刘淑敏,等.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打造一流服务团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13.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1―02

围手术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本医学文献中,之后在国际和国内被逐渐接受。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术前期可短可长,有的只有几分钟,例如急诊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要送往手术室手术;有的可能长达数周,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了解,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早日康复。

1 围手术期的护理理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开始增多,但是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准确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才对围手术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确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术后护理和康复,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等进行的整体护理,贯穿在病人手术治疗的始终”。国际上也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指围绕着病人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把护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这就与前面把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分阶段的概念区别开来。

2 围手术期护理的内涵

为了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优良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围手术期的护理比一般护理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康复的整体性考虑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围环境对病人疾病的影响、病人对手术的需求和心理准备、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特殊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只有整体性的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病人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手术的成功。否则,围手术期的一个失误很可能导致病人手术的失败。

2.1 手术前期的准备

2.1.1 心理准备

手术前期的心理准备不仅包括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准备,还包括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属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诊断结果、手术的必要性和方法、预后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恢复等,都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术的进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进行任何手术和破伤性的治疗。

2.2.2 生理准备

病人进行手术,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达到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手术后不能活动的患者要在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烟瘾患者要在手术前两周断烟。

根据检查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要在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准备

不让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在涉及胃肠道手术、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心血管手术、人工制品植入手术、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等要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2.2.4 胃肠道准备

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1~2天内要近流质饮食,在手术前要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防止术后感染。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了防止手术中呕吐,还要在术前用肥皂水灌肠。

2.2.5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手术前一周左右,经口或者静脉滴注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2.2.6 其他

手术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来潮,应当选择延迟手术。手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睡眠充分。进入手术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术前去掉假牙。

2.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手术中要科学配合和管理,保证病人和手术器械万无一失;麻醉患者意识清醒者要加以语言性保护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关心、语言安慰、抚摸等;术中要做好监测和常规护理;做好手术中意外情况的预防,发现和配合抢救工作;做好特殊药物的应用和护理。手术中护理的关键是确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术,并且保障手术的成功。巡回护士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和意外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3 手术后期

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巡房护士做好每天的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术后护理分为一般护理和专业护理,一般护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护理、擦浴、洗脚等功能锻炼,专业护理包括肺部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对于一些病人还要有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保证手术的成功率。维持病人体内正常的稳态平衡和良好的新陈代谢,如果病人术后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相关人员要做好仪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给家属和病人教授有关的康复知识,护士长要对患者的护理情况作记录,了解护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术后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利的康复。

3 围手术护理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围手术期贯穿病人手术的始终,要把围手术期的三个阶段作为整体来对待。护士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围手术期全程都需要护士的体贴入微的关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进展,同样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上也应当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01:5-6.

[2] 谢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03:236-238.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3篇

南丁格你作为护理的创始人,在她的著作中并没有明星地提出什么格式和理论,但通过对她护理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一些专业护理的理论性观点,至今仍然被反复强调应用于现代护理实践中[1]。南丁格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环境,她对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她阐明了护理与患者环境的关系。主要强调的物理环境。我科至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感染科协作下,运用环境理论、指导科室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手术室无菌切口感染率。现围绕南丁格尔理论与4个基本概念介绍如下:

1 人或个体:

是对环境有反应的、能应对疾病的、充满活动和修复能力的人体。门诊手术病人手术时间短,没有住院,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周期短,易被忽略。而当班护士不能省略这些过程,应快速地对病人作出综合评估,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护理是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运用的过程[2]。门诊手术护理,护士除应熟练准确地配合外科医生,还应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尽量排除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的影响。

1.1病人来到科室,护士要在及短的时间内,针对具体病人主动介绍科室环境、先进的医疗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主刀医生及麻醉方式。讲解手术中必要的配合,可能体验到的感觉与注意事项。安抚病人,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向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待手术环境,避免恶性刺激。

1.2门诊手术室大多为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病人的积极主动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护士应向病人介绍局部麻醉的方式、特点及手术中可能经历的感觉及不适。向病人讲解缓解不适的方法及自我调节心理紧张的技巧。并尽量陪伴在病人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状况,病情变化。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下的病人可采取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

2 社会或环境

包括能影响个体生命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情况。重点是通风、温度、气味、噪音和光线等物理因素。南丁格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环境,主要强调的是物理环境。在今天,除物理环境外,还应将注意力放在患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上。这三方面共同影响着患者的生理本能发挥作用。

2.1手术室环境整洁、安全,保持肃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噪音。区域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识清楚,流程符合要求,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我们每月对手术间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工作人员洗手效果每月监测一次,由感染科专人负责,并定时将监测结果通知门诊手术室。

2.2手术室空气净化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识》执行。

2.3手术中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区和台面应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消毒、灭菌,避免污染扩散。我们及时请本院感染专职人员到科室指导工作。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置于密闭箱内送消毒供应室统一管理。

2.4手术室使用的各种灭菌设备均严格按照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所有灭菌仪每月至少做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登记。使用的消毒剂、监测用的化学指示物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化学监测,浓度达标才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3 健康或疾病

主要指在趋向好转的修复过程,护士应对手术病人作健康宣教,告之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康复期注意事项,并留下电话备病人及时咨询。

4 护理

把患者置于最佳环境中通过改变环境使机体的本能发挥作用。即:将患者安置在有利于机体起作用的最佳状态的一种非治疗性活动。

4.1 门诊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同样包括三个阶段,因时间短,易被忽略。即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3]。术前,热情主动的接待病人进入门诊手术室。查对手术单,准备手术间及手术器械。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要仪器和用途。指导病人运用适当的放松方式。讲解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解释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主要过程、可能的不适等。术中主要是配合医生,并适当安抚病人,注意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4.2 术后护理 提供给患者相关知识和护理,促进术后恢复。局部麻醉和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即可按需进食。指导病人识别术后并发症,作好预防和护理。主要是观察术后出血和术后切口感染。

4.3 心里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护士要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及时稳定病人情绪,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引起焦虑等心理反应的原因,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告知病人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时随访并提供适时的帮助。

讨论:门诊手术室接待的手术病人大多为较简单的手术,不需住院。麻醉方式多为局部麻醉。怎样在极短时间内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切口感染率,是护理的终极目标。我们在医院感染科的协助下,运用南丁格尔环境理论指导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提高了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静平、唐莹、冷晓红。现代护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325-328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绿色绿色设计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国室内设计泰斗张绮曼说:“现代的发展趋势第一是多元化,因为是信息时代,手段也多了,各种文化潮流被不同人所接受,对室内样式的要求,室内设计的要求,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都会是多样化的,所以它一定是多元化的;第二是绿色生态设计,大家追求环保,绿色生态;第三是创新设计。这三个就能够概括现代室内设计发展主要的概况。”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道路,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我们简称绿色方向。室内设计中的绿色方向,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道路,指的就是居室中的健康环保概念。在空间组织、装修装饰方面、在室内陈设艺术中尽量多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倡在室内设计中尽量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通过设计开发资源和材料的再生利用,按绿色建材的概念去设计室内,改变人们现有的、世俗的审美判断标准,使室内能源利用和审美景观的创造都能达到新的高度,这就是绿色。

一、绿色设计的文化背景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上个世纪70年代初,西方科学家关于人类处境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的人口和资本“按照现在的方式继续增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灾难性的崩溃。”推动了绿色文化的形成和绿色运动的兴起。自此之后,发达国家先后成立了“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组织”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政党——绿党。世界各国也建立了生态和环境保护机构,出现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新学科,绿色理论不断深化。有学者把绿色理论分为“深绿色理论”和“浅绿色理论”两大流派。浅绿色理论认为,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并不可怕,只要政府“推行一些必要的环境政策和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便可以解决生态恶化的问题。深绿色理论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的价值观念和生产消费模式,人类的危机是无法解决的。

二、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是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由于其涵义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概念比较接近,都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因而在各种场合经常被互换使用。它是当今世界的“绿色环境”命题,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表现。

狭义理解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工业产品设计。广义的绿色设计,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的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等。

“绿色”的确是具体的,同时对它的体验是更抽象的。“健康、环保、自然是许多人在很长时间内对‘绿色’二字的概念认知,而对细部研究的室内设计师来说‘绿色’的理解可以更深、更广、更细。今天‘绿色’不仅仅象征生命,它是一个非常广义的问题,是对空间设计‘绿色’概念的外延,外延的包容度完全取决于每个设计师对‘绿色’本身的理解”。

三、室内绿色景观的概念

室内绿色景观是构成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室内空间并具有装饰作用。室内绿色景观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作与友爱的关系,不仅仅是利用绿色植物布置室内空间,而是要呈现出一种生态的室内空间,进而缩短室内外的差距,在室内让人享受身临其境的大自然。室内绿色景观设计贯穿于室内景观的整体、局部、微观细部设计以及实施管理的全过程,综合生态功能和环境美学以及人的需要,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美学原则,是一种塑造室内生态环境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渐进、不断完善及维护管理的过程。

绿色景观通常具有明显的室内路线标识作用和分割空间的作用。绿化不单纯是为了装饰,而是作为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因素。室内多层次的绿化一方面补充了室内地面绿色植物的不足,另一方面,将室内绿化与建筑通风设计、自然调节温湿的处理办法相结合,能大大地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通过现代技术把绿色植物引入室内,使之构成室内的景观,是目前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卓有成效的方法。

从美学角度来讲,绿色景观有着良好的景观视觉美,将绿色景观引入室内,不仅是为了生态意义上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因“过分”装饰而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在强调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创造的人工生态所具有的持久愉悦性,是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理念的绿色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将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兼顾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不只是物质上的设计,更重要的是理念的“绿色”,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延长每一个产品的寿命。

绿色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性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铺张,把“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目标。绿色设计注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可以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其既是生态美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

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空间其实就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回归,人们通过把自然的元素植入室内,代替过于秩序、机械的工业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行动,因为景观的构成要素大部分是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景观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通过设计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绿色设计不只是改变环境,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绿色”。人们在室内景观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绿色: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设计方案是否造成材料的浪费,设计功能是否合理,设计是否繁琐,观念是否新颖,设计体系是否是开放式的、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

五、材料的绿色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欧美国家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针对空间环境设计领域,要求人们不仅要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空间也要绿色。随之人们开始关注设计材料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开始使用经过简单加工的天然材料,运用新工艺技术手段,清除材料中的有害成份。同时人们开始开发对人身体健康无害的新型材料,逐步实现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这将是装饰材料加工生产今后发展的方向。

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和再循环利用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中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并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同时它们还要具备净化吸收、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功能。绿色材料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并被定为下世纪人类要实现的目标材料之一。绿色材料包括循环材料、净化材料、绿色材料和绿色建材。

绿色材料指洁净的能源如太阳能、风水能、潮汐能及废热垃圾发电等的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材料。绿色建材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其标准是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并具有节能、净化功能,有利人类身心健康。

目前绿色环保材料包括绿色墙材、绿色地材、绿色板材、绿色门窗、绿色家电、绿色照明、绿色家具、绿色整体厨房、绿色整体卫生间。绿色室内环境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以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与大自然、与其他生物保持和平友好的共生共荣关系。室内环境的艺术性与绿色原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处理生态因素经验的不断丰富,艺术性与生态性之间的结合也将越来越紧密。

六、材料的节能和再利用

“绿色室内设计的科技含量重点体现在节能化方面。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绿色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的家居设计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问题,要尽可能的选用节能型材料,如节能型门窗、节能玻璃、节水型座便器、节能型灯具等,要尽量利用太阳能和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材料节能首先是指所用材料能够达到生活节能的标准。例如水龙头材质的使用如果不达标,就有可能造成滴水、漏水现象,从而浪费资源。其次就是材料的重复再利用方面,在设计时要考虑材料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延长材质本身的使用寿命,这也是节能的表现之一。

七、现代室内景观生态设计

室内景观的生态设计是对景观各要素组织编排贯穿于设计—实施—管理的全部过程,这也是景观设计的必经之路。探讨从整体出发,物—人—空间共同作用的生理功能、美学功能所改善的空间质量、人们的生活品质,其间还要考虑到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一个塑造生存环境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的完善和管理。这也是一个当代人文、审美、习惯的缩影。

景观的生态设计一方面是对景观元素本身作为独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延长使用寿命,节约培育成本,重复再利用等方面的生态设计;另一方面是对景观整体的设计、组装、培育、管理等方面整体规划为产品的生态设计。因为,自然景观作为一个元素在室内出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节约成本、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临时使用都是要设计的问题。

综上所述,室内绿色景观设计包含在绿色设计之中,在设计中引入绿色设计,从理念的绿色到材料的绿色、再到设计的绿色,是室内设计一种新的创作思路,也是一种需求,在室内营造一个绿色、自然的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大林:居室呼唤绿色[J].家具与室内装饰,1997(2).

[2] 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89.

[4] 刘晓陶:生态设计[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5] 张绮曼、郑曙光: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40-01

1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 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 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2]。只有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才能更好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按四大步骤循环进行: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并落实;第四步是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2.1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例如: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找问题;根据检查反馈信息找问题;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找问题;根据送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带来的先进理念找不足 ;还有全科人员工作中、护士长每日五查中发现的问题。小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科室质控会讨论解决。

2.2分析问题:采用群策群力法。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预防护理缺陷或事故的发生、规范人员操作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讨论,找出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阻碍手术护理质量提升的问题,确定为优先的护理质量改进问题。内容涉及手术室分区布局、操作流程、医疗安全、手术配合、护理书写、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手术标本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3解决问题: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就要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确立改进目标。

2.3.1手术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首先护士长要对质控小组成员讲解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质量改进等,必须要得到小组成员的重视和支持,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2.3.2确定预期目标: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先要制定一个改进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更有动力。例如年内实现手供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改善基础器械的目标;实现专科化护理目标;改进标本送检流程的目标;加强专科培训目标;手术室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的目标等。

2.3.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原因分析及预期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落实质量改进计划,CQI计划包括具体改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流程、要求、实施者及完成时间等。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各种流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并实施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规范手术间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标准,实行责任制定人管理;制定各类常见手术配合程序及相关物品准备;质控小组定期调查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2.3.4实施:全员参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各质控人员严格落实督导本质控项目,建立质控手册,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总结。要着重对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人员仪表及操作、手卫生、文件书写情况、抢救车药品及抢救仪器的良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呈报科室质控小组,科室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2.4检查: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护士长不定期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标本管理、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器械清洗、设备管理、护理文书等通过定期发放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随时关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分析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及问题分析,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

3结果

融洽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CQI问题,必须全员参加,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加学习,更新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但又无法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不仅需全科室人员参与解决,有时也需要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协助。通过实施CQI,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

4讨论

4.1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护理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是一个循环的、永不停止、没有终点的过程。[3]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手术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

4.2信息反馈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决策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通过对各相关科室、各个手术护理过程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未来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4.3实施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必须强调全员参与。 医学在发展,手术方式在进步,病人要求在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发展要求。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目标,手术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手术室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要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保证手术安全。

4.4关注、预防差错的发生胜于监督问题的出现。手术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手术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手术护理安全的保证。任何一项工作成功与否,最后都是要追查过程。正所谓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医疗事故,过程质量控制重于结果。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好环节质量控制,则结果自然就好。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坚决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手术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任何补救措施都是无力的,甚至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各位资深护士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