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篇

1.实现对教育组织各方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目前,各类教育组织相互分离,内容重叠,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若采用连锁经营,有经验和有品牌的在职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可以得到整合。欠缺经验和品牌的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连锁经营来吸收先进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技能,实现质的提高。

2.好的教育机构的连锁经营能带来规模效益。实施连锁经营的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快速复制,扩大规模效益。这里的规模效益来自于共享教育资源带来的单位成本的下降;统一管理带来的单位固定管理费用的降低等。教育机构连锁经营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低投入下的快速扩张,并且能获得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直接拥有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品牌优势,一个知名品牌的连锁教育机构比新创办一个教育机构更容易取得受教育者的信赖和认可。

3.给行业外资金投资者机会。投资教育行业感兴趣的行外人士或组织,但是成功者却非常少。究其原因,行外人士或组织对教育体制和行业运作不熟悉,缺乏掷地有声的教育品牌。而通过教育组织的连锁经营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二、推进教育组织连锁经营的思路

1.选择合适的连锁化经营形式。选择这种方式的教育机构直接拥有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资产投资和经营管理,便于日常管理并保证教学质量。但这种方式容易使总部教育机构的控制权过高,有可能会削弱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管理积极性。对于资金短缺或需要拓展资金规模、办学规模的教育机构,可以选择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的方式。选择这两种方式可使总部教育机构控制程

2.选择适合采用连锁化经营的教育类型。在进行连锁经营时应该选择其二三线的教育类型来实施连锁经营,即教育机构的夜间部、业余部、函授部和技能培训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本机构的品牌获得效应,同时也保证了万一连锁经营失败时,对其品牌破坏程度的最低化。

3.通过提高教育机构的规模来降低成本,扩大教育市场占有率。但如果连锁规模过大的话,总部教育机构的控制力会减弱,教育资源总量会不足,生源质量会下降;如果连锁的教育机构扩展过快,总部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对有意向连锁经营的下属机构考察不够严

4.设置强而有力的训练系统和实时监控体系。教育连锁经营需要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的质量进行符合连锁经营的再造。即要建立一个培训系统,为教育连锁经营培训高标准人才。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即建立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尽可能量化教学效果;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教学质量、收费、服务的检查,保证受教育者获得好的教育待遇;要及时对连锁教育机构的不足实施处理;推行督导员管理,定期评估分支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不受侵犯和滥用等。

三、以企业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

1.以直营连锁办好自己的学习中心。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投资建立并直接管理有多个这样的“学习中心”,即北京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TCL惠州学习中心等。在这种学习中心应采取纵深式的管理方式,直接管理所有的教学点或教学班的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各教学点也毫无疑问地必须接受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指挥和管理,一切按制度行事,确保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办出特色、办出品牌,确保教学质量。

2.以特许连锁理顺与44所省级电大的关系。中央电大对于各省市级电大在人、财、物等方面,目前是没有直接决策权或领导权的,二者仅是以“五统一”联系的松散型的教学系统。我们应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充分考虑二者的利益,整合其教育资源,或帮助投资教学资源,或让渡部分经营效益,将二者联系在“命运共同体”认同所产生的团结力量上,同时也兼顾地方电大的“生命共同体”,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经营及管理自。这种以契约关系为特征的特许连锁,即国家开放大学必须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作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势,从而系统指导,分层管理,让地方电大(或分部)能很快地运作,并尽快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改革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念正植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论证了市场营梢战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一套运行机制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在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时策。

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正经历一次新的洗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类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其运作可以像营利组织一样运用市场营销理念。而站在市场营销战略视角的高度尤其作为一种机构运作战略,高等教育如何去“功利化”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持特有的人类高深学府的精神殿堂,不至于丧失大学的“自我”,已成为制约当前高等教育行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瓶颈”。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抉择和挑战,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使高等教育贴近市场,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战略管理的内涵及在高等教育机构的运用

l.1战略管理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是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首先提出来,他指出运用战略的思想是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随后,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最为突出是3个基本学派。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战略规划学派,他们主张: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过程,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制定的战略计划。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竞争管理学派,他们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为代表。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主要来自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两大因素。三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的战略管理学派。在1990年以普拉哈德和哈梅尔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为标志.兴起了战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学派”。企业能力理论指出,企业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基于此理论脉络,笔者认为战略管理的内涵就是实施、控制及产品竞争、整合的系列运作过程,尤其战略作为一种重大的、长期的甚至是全局性的组织决策和方案,在制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借鉴不同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中,我们应该善于根据管理环境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加以有效的分析及运用。

1.2市场营销战略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运用

自现代市场营销学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基于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反映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战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必须定位精确,保证营销目标与策略的协调。对于高等教育改革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目标需求和创造需求所作的战略规戈9,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就是在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寻求市场机会,了解环境威胁.把握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机构在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时,主要基于4个因素: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市场需求及综合环境。当这4个因素聚合在一起时,既能生成强大合力,推动整个高等院校的运作机制,又能根据每个环节分化出各矢力进行相互作用,进而更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直

至促进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见图1)。从图1中读者不难看出,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运行机制过程中,营销目标与营销策略和市场需求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综合环境并不游离于其“三角关系”之外,却貌似成为一个独立体,控制着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位置,并也直接作用于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各个要素之间都具有独特的功用,但彼此又发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效应。

综上所述,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目标及策略,并尽可能地分析自身整体运行的综合环境的前提下,重组、再造高等教育机构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目标的、互动的及协调的市场营销。

2中国高等教育对市场营销战略所作出的响应

2.1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根据市场价值取向的指引,以战略的眼光实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有效地利用有形和无形资源,理顺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市场,加强政府、高等教育市场、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在竞争和合作中.推动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论在营利组织中经过50年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观念、工具、程序及经验,这些系统的架构和机制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引进市场营销战略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营销理论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高等院校及其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市场机制的潜作用而自发地引人营销观念和营销管理手段来提高自身发展的适应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这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

2.2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1)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从1998年的9.8%跳跃到2004年的19%。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水平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基于此背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要在市场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效输送合格的产品,必须制定积极的营销日标,运用一定的营销策略,解决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危机,例如高校的经费筹措、生源市场的抢占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市场调节机制的宏观环境,高等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好市场中的教育价值规律,才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培养人才。而当前我国教育服务买卖双方地位的变化,又在客观上促使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内部体制的改革。为此,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成为众多高等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开始在教育市场领域内兴起了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及互派留学生的开放格局。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深层次、多角度的国际竞争,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还很低,有必要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很有必要运用营销理论与方法,加强对宏观环境和自身现状的合理定位,制定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3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困境及对策

3.1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困境

第一,观念上的偏见及对高等教育属性认识的误区。一方面,市场化的营销战略不可避免地助长了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造成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怀疑和排斥,他们往往认为营销只是商业的专利,高等教育开展市场营销战略只会破坏高等院校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把高等教育场所涂抹成商业化色彩的推销“集中营”。另一方面,有些人始终认为高等教育属于非营利性质,因而不适用营销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高等教育旧有体制惯性作用的制约。虽然,高等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和改革,但是高等教育旧有体制依然保持强大的惯性作用,诸多弊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顺利开展。在现有体制上,依然能看到政府包办高等教育各种权利,无法落实高等教育的自主权,以及引领国际教育的“自治”理念,导致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第三,高等教育市场培育不健全,缺乏能动性。高等教育市场在管理和微观运行机制上一直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缺乏灵活应对市场的价值规律。例如如何使高等教育在需求市场中找到多样手段,有效控制教育产品的供需平衡;如何在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中,协调好政府、市场、高校三者间的利益与冲突;以及如何克服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高专有性和垄断性。从我国高等教育现有水平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市场培育还有待于完善,并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市场准人的弹性力度。

3.2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对策

(1)改变观念,增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意识。首先,高等教育要纠正高等院校是知识殿堂和非营利组织不需要营销的认识偏差,正确认识市场营销理论对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性。其次,高等教育教育要以面向世界为前提,树立开放式办学的生存观,以其广泛的人才、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来进一步促进本国高等教育未来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再者,要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主动适应市场,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连锁经营 教育产业化 资源整合

据统计,世界各国教育行业的增加值分别占本国GDP的4%-6%。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了全日制、电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资格和证书考试、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

我国教育产业发展背景

社会对人口素质要求的提高

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科技投入、知识投入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往往在生产成本中占到90%,而劳工成本只占10%。而发展科技的关键是教育。

居民接受教育的消费能力及意愿

我国居民具有较强的投资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国家统计局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储蓄现已超过8万亿元,而准备用于教育支出的比重大约占10%左右,教育成为储蓄的主要动机之一。

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

经济合作组织所提出的理想教育模式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所谓的回归式学习方法。我国现在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者对这种回归式学习方法的接受度不高。随着经济的进步,各类教育资源,教育时段,教育服务应能够广泛适应回归式学习的要求。

推行教育产业连锁经营的优势

目前,必须要解决教育需求急速扩张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当一个单独教育机构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受到市场空间、地域条件、资源管理和地方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而达到相对饱和。此时,开展教育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是教育机构根据教育需求对资源做出的合理配置。

实现对教育双方资源的整合

要从提供教育机会者的角度看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问题。目前,各类教育相互分离,内容重叠,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若采用教育连锁经营,有经验和有品牌的在职教育和职前教育可以得到整合。欠缺经验和品牌的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连锁经营来吸收先进资源和管理技能,实现质的提高。

好的教育连锁经营带来效益

扩大规模效益连锁经营的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快速复制,特许教育机构获得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规模效益。这里的规模效益来自于共享教育资源带来的单位成本的下降,统一管理带来的单位固定管理费用的降低等。

低投资高回报的效益传统教育经营的扩张需要大量消耗企业内部资源,包括资金、设施、土地、人才等相对稀缺的资源,而教育连锁经营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低投入下的扩张,并且获得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直接拥有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品牌优势,一个知名品牌的连锁教育机构比新创办一个教育机构更易取得受教育者的信赖。

行业外资金投资者的机会。目前不乏拥有大量资金对投资教育产业感兴趣的行外人士,但是成功者却非常少。究其原因,行外人士对教育体制和行业的不熟悉,缺乏掷地有声的品牌。通过教育连锁经营则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推进教育连锁经营的思路

教育行业有着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是培养人的。在教育连锁经营的具体操作中,笔者的思路是:

选择合适的连锁化经营形式

连锁化经营有三种方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根据教育产业特点,三种形式有不同的运用。

对于资金量充足的教育机构而言,应该选择直营连锁的形式。这种方式的教育机构直接拥有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资产投资和经营,便于管理并保证教育质量。但是,这种方式总教育机构的控制权过高,可能会削弱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积极性。

对于资金短缺或需要拓展资金规模、办学规模的教育机构而言,可以选择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总教育机构控制程度较轻,下属教育机构拥有较大程度的自。尤其是自由连锁,各连锁机构在产权上是完全独立的,有利于调动积极性。采用自由连锁方式的教育机构之间因共同的利益而联合,其合作的项目往往只局限于教育活动的某一个课题或某一个专业或职业培训。

选择适合采用连锁化经营的教育类型

连锁化经营,在效益规模化的同时,如果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也可能会导致损失的倍增。

对于已经具有良好的品牌声誉的全日制教育机构而言,在进行连锁经营时应该选择其二线、三线的教育类型来实施连锁经营,即教育机构的夜间部、业余部、函授部和技能培训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本机构的品牌获得效应,同时也保证了万一连锁失败时,对品牌破坏程度的最低化。

对于具备相当知名度的培训机构而言,由于这类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基本是唯一的竞争力存在于其培训的某些项目中。因此,必须以其核心竞争力实施连锁经营,否则将失去其吸引力。

注意控制连锁化经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连锁经营可以通过提高机构的规模来降低成本,扩大教育市场占有率。但是,如果连锁教育规模过大的话,总教育机构的控制力会减弱,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同时过多常见的品牌也就很难被认可为名牌,导致品牌效应稀缺。

如果连锁教育扩展过快的话,则总机构对有意向连锁经营的下属机构考察不够严格,进而导致不具备连锁条件的机构鱼目混珠从而影响整体声誉。

建立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体系

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无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运作,势必造成连锁机构之间各自为政的松散经营,阻碍了整体教育机构发展。在连锁经营中,要学管理模式,教学理念等。在多个“统一”中做到规范化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连锁经营管理运作程序和手册。

设置强而有力的训练系统 教育连锁经营要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的质量进行符合连锁经营的再造。这要建立一个培训系统,为教育连锁经营培训高标准人才。

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尽可能量化教学效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教学质量、收费、服务的检查,保证受教育者获得好的教育待遇;及时对连锁教育机构的不足实施处理;推行督导员管理,定期评估分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不受侵犯和滥用。

在教育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只有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引导一部分和一些类型的教育机构向某种特殊形式的方向发展,才可能带动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高潮的到来。连锁经营在其中将凭借自己规模经济、知名度高、扩展能力强等优势发挥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4篇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开始与互联网紧密联系,教育也没有例外。之前传统教育机构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当面授课,而今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线上教育公司运用互联网授课,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能够适应网上授课这种方式,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优质教师资源匮乏,远没有一线城市教师资源优质,促使家长非常渴求一线城市成熟完善的优质师资进而选择网络授课进行知识的传递。因此现阶段传统教育机构如何对待线上教育机构及线上课程,如何将线上机构与线下机构业务更加合理的调配组合就显得非常关键。

如今中国为了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及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向好,一系列改革举措已经开始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周期,经济发展良好,投资者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金融及?V石等领域;当世界经济发展疲软时,投资者会将目光更多的聚集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教育产业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即使经济发展不在高位,教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可以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众多投资基金瞄准了教育产业,孵化及投资了一批批教育机构,导致教育市场机构竞争非常激烈。

除了互联网大环境的高速发展及投资基金大力追捧教育产业之外,教育改革也正在稳步进行。教育部之前进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不断研究未来教育改革方向。今年刚刚颁布的教育改革方案也正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决心。中国经济改革一系列举措正在逐步发力,未来产业变革终将成为趋势,新的产业格局形成,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必然发生改变,因此教育改革的方向最终与日后产业变革需要形成一致性,为国家人力资源培养做出努力。教育公立机构的改革对于大多数依靠课外辅导业务为主的培训机构更应当高度密切关注。

二、现阶段教育机构转型过程面临的问题

1.宏观层面判断是否正确,集团战略是否经得住市场考验

转型阶段非常痛苦,除了投入时间,大量成本,精力去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也需要随时承担战略失误的风险。宏观层面战略调整的变动,机构主营教育产品也将随之改变,产品线的长度与宽度也会随之调整,产品架构变动势必引起组织架构的变动和人员培养方向的调整,而这一连串的连锁变动是由宏观层面的判断决定的,因此宏观层面判断至关重要,也是决胜非常重要的一环。

2.产品设计是否极致与完美

教育产业从2000年之后发展迅猛促使教育市场格局竞争愈加激烈。行业发展初期,市场竞争小,消费者能够选择的教育产品有限。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演越烈,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教育品类和产品有很多,通过全面比较和考量,最终会选择最优质的教育产品进行学习。因此市场竞争愈是激烈,对产品设计愈是要求极致与无可替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众多在线教育机构,而教育产品的设计能否很好的考虑消费者市场环境的改变,能否很好的考虑在线教育机构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创新性,能否很好的符合市场预期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思考与考量的。

3.市场与销售的协调性如何

在线教育机构运营方式与传统教育机构不同,更多通过网上流量转化进行课程推广销售。随着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涉足教育市场,传统教育机构如何提升市场活动的转化率及缩减成本,销售人员如何清晰全面掌握在线教育产品的优势,如何保持留存率、续班率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市场与销售模式,如何探寻最佳市场与销售模式是取得竞争关键的一步。

4.组织结构的灵活度

组织机构能否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能否面对不是非常明朗的宏观战略,依旧保持架构的灵活度。组织架构一方面伴随着产品或者产品条线,一方面伴随着执行产品流程人员的分配及培养。一旦组织架构面临宏观战略调整而无法及时调控,势必会造成公司架构的混乱。无法迅速调控或者更改公司教育产品,公司运营会遇到困难,恰逢公司综合财务状况不良,会对公司短期运营雪上加霜,很可能导致经营失败。

5.教学质量的保证程度

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教学质量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教育机构口碑的关键因素。对于留学机构而言,文书老师的文书质量是机构竞争的重要环节。很多教育机构盲目激进扩张校区数量,招进大批年轻教师,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削减职前培训,导致新教师入职前无法得到正规培训及后续工作定期培训,因而教学质量一路红灯,无法赢得口碑及后续学员家长的认可。教育机构上市后每年为了保证收入利润等一系列财务指标的增长,很难同时兼顾高速扩张后的高品质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平衡两方面也是需要等待解决的问题。

6.对教师薪酬及福利待遇的把控

教育机构上市后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追逐短期利益,片面追求业务利润而压低教师薪酬。教师薪酬的压低导致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老教师出走,独立进行授课或者办工作室、办学校,不仅与原有教育机构形成竞争,同时更多抢夺当地的教育市场份额。未来对于不满意机构薪酬待遇的教师离开机构后会有很多选择。优质教师资源是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留住优质教师才是重中之重。

7.运营管理人员的商业素质与能力

运营团队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运营机构业绩的好坏。民营教育机构运营人员教师背景居多,对于教学技能、教研具有丰富经验,但对于财务知识、销售技能、市场营销了解较少,即使项目运营阶段能够很好协调各部门,但无法从宏观层面给予项目运营及发展意见。外资教育机构运营管理人员销售背景居多,对分支机构销售业绩能够很好把控,但对于产品开发完善及新项目无法具有甄别力。留学机构综合管理人员基本较少,职务以销售总监、市场总监、文书总监单一岗位负责人居多。

三、如何积极解决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及运营困境

1.宏观层面多方面积极关注

新技术出现必然导致新商业模式出现,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也会引起产业变革及升级发展。密切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新商业模式发展、国内外最新产业变革方向,?e极思考、验证机构转型正确性与否,并以此做为借鉴。

关注经济金融发展。对世界经济及国内经济走向、各国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导向等外部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了解能够对自身业务发展部署及资源配置具有很好的预警及前瞻性。

经济改革推进、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及新技术蓬勃发展将会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产业的变革,对于日后人力资源需求将会改变,继而影响教育改革及培养方向。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及变革趋势,尽早进行教育产品研发以满足未来产业变革对人力资源培养及需求的转变的前瞻性部署。

2.密切关注财务状况

宏观战略调整、试错纠错进程中,请密切关注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外部投资机构,股东对公司业务发展最简单直接的了解。

现金流是公司需要密切关注的指标。现金流一旦断链,机构面临破产的危险及失败的境遇。现金流从会计做账层面是收付制,不容易进行造假及粉饰。因此比较具有可信性。

公司资产负债率及偿债能力各项指标需要密切关注。同时应当关注公司融资渠道是否通畅,融资能力及应对突发现金流不足等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对公司营运能力各项指标,盈利能力各项指标,盈利质量各项指标,成长性各项指标应当密切关注,上述指标近几年变动趋势应该密切关注。

建立公司财务预警指标及模型,通过财务基础数据及财务比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预警,找出问题,迅速修正,保证公司运营问题解决及公司财务指标持续向好。

3.产品应当具备极致性及前瞻性

产品的极致性是考验产品经理及产品运营团队整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产品运营者是否具备不断完善不断进取性格特质的一个侧面体现。产品设计是否极致直接影响公司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及销售额增长的幅度等。市场竞争越是激烈,产品极致度越是关键。竞争机构众多不是主要威胁因素,主要威胁因素是竞争机构的产品是最极致,竞争机构的产品具有无穷的活力及创新点,这是最激烈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教育机构产品经理,产品项目负责人未必能够关注除了产品之外的宏观经济及金融发展,世界教育产业变革,教育改革趋势,技术改革趋势等宏观层面,因此导致产品经理考虑产品设计无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创新性,只能凭借工作经验及自己固有的教育经验进行产品运营等,势必无法做出极致及前瞻性的产品。而产品的前瞻性直接决定公司的产品条线,公司产品架构,公司组织架构,公司宏观层面战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产品环节是关键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产品应当具有灵活性

产品设计完成后所在产品条线架构的确定是具有可变性及可调整的灵活度。每个人知识层面的有限及对产品判断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根据未来宏观战略层面的调整,产品是能够随时进行更改、调整进而配合新的战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争夺中,第一时间调转车头,驶向正确方向的关键。

5.组织架构的灵活度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结点,逐步引进了西方的科学化管理。随着机构的发展,有些组织机构复杂厚重、办事效率低下、机构官僚化严重、部门间壁垒重重、组织文化不具有灵活变通性及创新性,这些都会制约转型阶段的发展及自我突破。组织机构透明、办事具有效率、组织架构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层级沟通透明直接是非常有利于转型期间机构的运转。转型阶段会根据外部宏观发展趋势去判断未来公司组织架构,产品类型,而战略转变也会引起组织架构的调整。组织架构若无法灵活变动,无法短期迅速调整恢复,整体就会影响机构转型的步伐,也会打破组织整体架构,不利于机构短期运营。

6.教师教学质量的保障

教育机构最关键是产品执行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知识领域的完备、教师师德都会直接影响机构的运营、销售额、满班率、续班率、回头率和机构的口碑等运营指标。留学教育机构,文书老师经验丰富程度、文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留学申请的成功率。

7.教师工资及薪酬福利待遇的保障

教师人员授课经验与知识技能是教育机构的核心资源,也是教育机构主要竞争力的体现。教育机构上市后若一直追求高利润率,压低教学成本,削减教师工资,必会引起大批老教师不满,导致优质教师离开机构,开办新工作室或者学校,对教育机构无论从市场竞争层面还是人才流失层面都是非常不利的。教师离开教育机构或者因为工作待遇过低或者因为心受委屈,因此教育机构一方面应当提高优质教师工资待遇,一方面给优质教师创造良好轻松工作氛围,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能短期片面追求业绩,利润率,收入等指标而忽略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8.运营管理人员的全方位培养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办教育 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 网络运营模式

一、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综述

(一)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国民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矛盾的关键。职业继续教育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高等教育仅靠公办高校的支撑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靠继续教育来缓解该矛盾。

(二)民营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低起点的滚动式发展以后,积蓄力量后发赶超,正在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现在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还是政策问题、资金问题和办学的模式问题。”(别敦荣等,2006)

(三)继续教育运营模式

继续教育的远程网络化运营模式的选择是针对传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与调整,以传统教育资源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使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我国继续教育的网络化势在必行。

二、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继续教育运营中的问题分析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继续教育网络系统在五年的发展运营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运营主体性质及组织形式的定位不清;(2)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不合理;(3)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育资源竞争乏力;(4)对市场分析不够,产品质量控制不好;(5)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盈利周期长。

三、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

(一)贵州城市目标市场的定位

(1)目标市场细分后为:职业继续教育学历市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2)目标客户主要包括:在校大专学生、亚泰毕业学生、企业职工;(3)目标客户需求:基于跨时空的互联网远程职业继续教育服务需求。

(二)贵州城市组织架构定位

(1)管理团队: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采用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组建管理团队;(2)网络系统架构:自主研发系统程序、美工和运维;(3)产品和服务架构:先做课件、主要做平台。

(三)贵州城市商业模式的定位

(1)盈利模式:免费输出自有教育资源,通过平台和可观的客户数量再吸引更优秀师资和团队投放教育资源,平台后续提供增值服务后开始进行收费;(2)运营模式:网络运营。

四、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运营模式选择与评价

公办大学的继续教育工作通常是按照处、科、室的行政层级来运行和管理。民办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采用以下运营模式满足社会需求。

五、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运营发展对策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继续教育的网络运营模式正朝着可持续的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在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当下,如何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调整体制与机制,积极探索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继续教育运营模式和发展对策,通过本人的整理和研究具体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明确运营主体性质,优化组织结构;(2)提升网络系统技术,建立教学资源质量管控体系;(3)细分产品和市场,注重产品质量控制;(4)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六、结论

贵州城市继续教育发展中心在网络运营过程中,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来运营,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校外远程输出教育资源,跨行业借鉴并采用的B2B和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运营上立足的现有办学基础和资源,在二级学院中创新性以专业和行业类别来划分事业部的组织形式,打造B端教学资源并提供客户服务;按区域和产业类别用项目部制打造C端客户,整合生源。该研究丰富了民营教育企业管理和职业继续教育运营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为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民办高校在探索网络继续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值得借鉴的运营模式的参考。

参考文献: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终端学习中心;运营管理;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052-03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对象、手段、方法等与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相比,无论是教的过程还是学的过程都在时空上分离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是在校外分散进行的,学校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它担当着协助学校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辅助管理,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重任,它的服务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支持服务实质上是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终端学习中心作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最前沿,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远程教育服务体系运营管理的效果。

一、影响终端学习中心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运营管理(OM)是指:“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和改进。”(理查德·蔡斯)终端学习中心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利用有限资源(人、财、物)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高效的运营管理。笔者认为,影响终端学习中心的运营管理有以下三个关键要素:

(一)运营战略

终端学习中心的运营战略是决定终端学习中心的运营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因为它决定了学习中心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如何发展实现的策略规划等。学习中心能否实现使命,关键就在于对运营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战略服务于使命是学习中心及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

(二)组织机构设置

终端学习中心的运营战略确立后,接下来要考虑什么样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权责关系、内部制度和流程才能支持学习中心的运营战略,这是组织机构的内容,是学习中心实现有效运营和治理的基础。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完善及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和有效率,直接关系着学习中心运营的效果。学习中心应该思考自身的运营战略,以确保效率和资源上的高效配置。

(三)人力资源

人是学习中心各项活动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如何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并分配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是使各项活动得以最佳完成的重要保证。终端学习中心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包括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包括能力的配备,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实现更完美的结合,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在企业进行快速膨胀规模和业务外拓时会无暇顾及人员的合理配置,终端学习中心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迅猛发展下的终端学习中心,经常是新员工匆匆上任,甚至来不及岗前培训,上岗后边工作边学习,或是边工作边自己摸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的服务质量。

二、提高终端学习中心运营管理的思路分析

(一)运用SWOT法有效分析、确立学习中心运营战略

战略是终端学习中心的核心方向价值,因此如何分析并确立有效的运营战略成为关键的工作。分析制定学习中心运营战略可以采用“明确使命、对环境和自身进行SWOT分析、确立目标和决策内容”等三个步骤。

1.明确使命:通常终端学习中心在制定战略目标前首先要明确远程教育终端学习中心的使命,为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对环境和自身进行SWOT分析:终端学习中心应在确立使命后,进行外部运营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对中心现有业务进行审计,运用SWOT法进行分析。

3.确立目标和决策内容:经过分析评价,针对学习中心进行战略业务的设计和财务类比,科学规划学习中心的未来发展,制定出适合本学习中心的战略目标,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策略规划。

(二)立足服务、基于成本,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

目前,远程教育终端学习中心主要有直属学习中心、依托电大的学习中心和依托其他单位建立的学习中心,其中,以依托电大建的学习中心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这类学习中心的组织机构最为复杂,但多为机构重叠,运营的效率、人员的配置、成本上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学习中心秉承着发展和业绩的使命,当学习中心的学员达到一定规模时,为保证教学服务的质量,应对竞争,满足客户需要,最好以目标、使命、绩效为核心,成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三)以能力为核心,准确匹配工作人员

学习中心需要加强对于人员招聘与配置的管理,应根据学习中心内部的运营战略、业务流程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做到人岗匹配。同时建立和维护完善员工档案,详细记录和跟踪员工结构、经验、知识水平等,为进行人员调整和配置提供有力的依据。学习中心还应定期调查各部门对现有员工的满意度及岗位需求趋势,包括数量需求以及素质需求,充分做好员工的储备工作,培养和建设梯队。

三、中山电大奥鹏学习中心运营管理改革案例

中山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山学习中心)为奥鹏公共服务体系的终端学习中心,于2007年正式开始招生,由于其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近些年发展迅猛,但由于超常规发展,使得学习中心在表面欣欣向荣的景色下隐藏着一定的危机。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业化就是顺应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改革现存体育教育体制,使体育教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体育教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高校体育教育社会化、系统化、结构合理化,按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和合理化的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教师自身知识和素质,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切实向素质教育迁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既是我国高校体育事业适应市场经济客观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新时期深化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产业化进程也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僵化教育制度的制约, 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一直未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展, 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此,本文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的现状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之内,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大部分高校的场馆与师资力量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在课余休息日、节假日造成极大的浪费,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市场取向动机不强,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使其得以充分利用。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

高校体育产业化,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化理论规范化,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化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市场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3.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所以获得的企业赞助只是单纯建立在广告的基础上,去掉广告因素,就是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

4.缺乏市场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管理、经营的人才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不仅要熟悉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能力。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现状来看,由于学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以及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培养与提高,使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5.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体育产业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体育产业路线而制订的行动准则。它是国家规范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也是国家宏观指导、调控、优化和监督体育产业发展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它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政府行政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许多方面如资金、税收、土地等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6.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必须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要素按市场法则流向能产生更大效益、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多年来,由于体制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管理者和经营者不能适当、适时地对高校体育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和转变,无法做到产业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流动性,出现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7.产权关系不明晰,缺乏体育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教学部门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两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约束不到位,科学管理失去条件,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市场结构、层次、技术、服务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管理。高校的体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未能开发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没能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

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才能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以体育教学部或学校后勤产业开发部门为核心,坚持“以教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明确经营的责、权、利,在学校监督体制下,经营者有自和决策权,施行独立方式运作,避免学校的行政干预。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依照市场规律不断拓展经营空间,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

2.积极探寻适应高校发展的产业项目

首先,应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师资力量搞培训,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社区体育干部、体育辅导员、健身指导员、裁判员及各类体育项目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培训与培养等。高校还可通过开设函授班、进修班、自考班、远程教育、留学生班等形式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其次,应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依托,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及运动竞赛器材等。高校要抓住运动器材设备项目的开发生产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实现高效益。充分利用高校人力、科技、场地、器材等资源,大力开展高校和社区健身活动,并建立相应机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性、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这样,高校体育不但可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要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加强体育院校体育管理、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体育系、经管系、中文系和美术系等专业相互间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建立新兴的体育广告、体育新闻、经济体育等专业,培养互补型的人才。

4.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根据区域体育人口的现状和不同消费结构特点,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区域群众的生活习性和消费层次结构,及时而科学地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发展的结构。按不同地位的产业层次合理配置体育资源,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在产业结构的市场运行中不断完善产业功能,不断调整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为高校体育教育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6.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拓培育体育市场

高校集高知识、高学历的体育专门人才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于一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在完成正常教学、训练、工作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实现教学、创收的双赢之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实行企业化管理,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的能力;与社会建立协作机制,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组织承办大型文体活动和比赛,增大体育的文化含量,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利用图片、板报、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站及社会媒体做好高校的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技术及市场运行机制的综合调查、研究,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开拓市场提供发展依据。

7.明确产权关系,理顺高校体育市场秩序

体育产业管理有其自身特点,高校决策者们应划分清楚体育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明晰对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及受益权,避免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同时,随着高校体育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得以全面开发,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健身娱乐市场、竞技表演、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的产销等,将会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高校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体育商机。因此,围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必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综合配套,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调节机制,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理顺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政策,避免体育经营活动的无序竞争,保证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高校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三、结语

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为世界各国所强调和重视,高校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必将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东:体育产业开发政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2 , (3)

[2]徐本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

[3]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于军: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产业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1,157:19220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等学校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教学科研独具优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将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非学历继续教育所提供的“产品”,是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教育服务活动,以“项目”的形式体现,与市场需求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高等学校运用现代教育市场营销理论对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进行经营管理,有助于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教育营销思想的起源与内涵

市场营销学思想产生于企业管理领域,最初是以研究盈利组织如何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随着营销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与营销理论研究的深入,其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产品”的营销,逐渐扩大到了非盈利组织。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成功的营销不仅能够创造可观的利润,而且是提升组织知名度、扩大组织影响力的有效工具,能为组织未来的发展创造机会。教育市场营销行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领域[1]。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与凯伦EA・福克斯教授共同合作对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们认为:教育市场营销是指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学校计划,使学校与目标市场进行自愿的价值交换从而实现教育与教学目的的管理过程。[2]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现代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国内学者认为:教育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是教育领域运用企业管理的理念与市场规则来经营教育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如引入营销观念,把教育视为服务产品,顾客需求成为教育机构提供服务的中心,满足顾客需求成为教育机构管理的重要目标等[3]。各级教育机构通过创造提供可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教育服务,以实现教育的目的,维持教育机构生存发展的市场管理过程[4];高等教育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市场营销学与高等教育管理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被视作为公众提供的一种服务,具有商品的属性,可以用于交换,但其使命和组织的非盈利性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营销”对教育而言,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而非教育的目的所在。市场营销理论之所以在教育领域得以运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营销理论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与认同;二是有利于解决教育机构所面临的市场问题,对协调教育机构与教育消费者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有效补充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机构的管理绩效。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市场营销的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有效地探索顾客的需求和欲望,识别有价值的教育活动,确定组织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开发设计适当的继续教育项目,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第二,通过营销策划,向社会公众广为宣传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唤醒人们的认同意识,以获得政府、社会机构及公众的支持与合作。第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仅依靠学校提供的经费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往往会因力不从心,难以实现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而市场营销可以有效加速资金筹措,减少继续教育机构对学校的依赖。第四,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教育资源,调动继续教育教学机构与人员的积极性,发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可以帮助继续教育领导者、管理者明确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促使继续教育机构主动追求教育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并履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

(一)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

1.市场环境分析

对继续教育市场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是做好继续教育的前提性工作,它涉及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基本定位。市场环境是指影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包括人口、经济、竞争、技术、政治、文化等因素。按照系统论和生态学的观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必须经常对自身系统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正像生态学中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关系一样,也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市场环境的变化,既可以给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带来市场机会,也可能形成某种威胁。任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项目营销都是处于一定的市场环境之中,市场环境的优与劣,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项目开发与营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上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或波特模型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预测继续教育市场的发展趋势。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品牌维护

一、绪言

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以非学历教育作为主要业务给非学历人群进行充电。他们不同于传统型学历教育,较多采用现代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因为其运营管理的日趋复杂使得教育培训机构无论是在声誉、人才、信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压力与危机,使教育培训机构的形象、品牌、人员、设施、资源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品牌形象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有效地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危机管理,如何维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关系到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死存亡,有必要高度重视并探寻其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和品牌维护概述

(一)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危机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的一个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消除可能出现的危机给组织所带来的威胁与损失。”“危机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学科,他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危机事件或者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到最低点。

(二)什么是品牌维护

品牌维护指的是一个企业针对外部环境可能引发的变化而对企业品牌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维护,主要是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尽量避免品牌的负面影响,消除品牌的负面影响给品牌所带来的损害,维护该企业的品牌的市场地位与品牌所具有的价值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使该企业于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地位。因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也需要经营和维护。

三、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类型

(一)品牌上的危机

首先,缺乏品牌带来的危机。因为有些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在教育培训特色上有出众的品牌,再加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起步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教育培训品牌,这些因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缺乏品牌,而其带来的危机是缺乏知名度、缺乏大众的认同感。

其次,虚假品牌带来的危机。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费主要是自己筹集,所以他们在践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为了效益的最大化,难免出现失衡,导致社会公众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负面印象。往往缺乏战略性思考,导致对培训机构里的师资鱼龙混杂。并且对该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认识不到位,总是在宣传单上虚假罗列名师,往往忽视培训机构师资对教育质量的对应性,使得该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及地位下降。

(二)经营上的危机

首先,规模太小带来的危机。规模小的教育培训机构资本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旦遭受到经济危机或者市场变故,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会导致停产或倒闭,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一时难以抵御风险,难以恢复元气。

其次,管理粗放带来的危机。其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缺乏科学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经营管理上往往带有个人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环节、步骤、程序,这就导致了教育培训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其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旦该培训机构遭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大冲击时将出现严重的经营管理危机。

(三)诚信上的危机

首先,师资以次充好带来的危机。例如,在一对一的教育辅导中,有些本应该配置专职教师,却配置了普通大学生,这就造成了客户对师资的不信赖等问题的出现。其次,教材粗制滥造带来的危机。教材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事关民族的未来。现在教材中虚假的东西参差不齐,有些根本找不到出处,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有些东西是东拼西凑,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最后,教学偷工减料带来的危机。 例如“教学过程偷工减料与粗制滥造”、“敷衍学生”、有时出现收了钱之后不负责等现象,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机构的诚信危机的出现,人们对此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四、如何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管理和品牌维护

(一)强化危机意识

有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来于教育培训机构所面临或者发生的危机,通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部分人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公关”或者危机出现了才需要管理等,这就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所以不管是宏观上还是细节上都应该两手抓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意识。尤其在组织教育培训活动时,需注意细节,居安思危,对教育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危机隐患要坚持“预防为主,惩治结合”的方针,及时做出预案,进而使危机防患于未然,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构建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管理机制,消除不和谐的因素。

(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的理想状态是把一切具有可能发展成为危机事件的情况消灭在潜伏期,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将“危机预警体系”引入到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营管理上来,通过教育培训机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实现不定时或定时地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控,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且结合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状况及时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展开预测、分析、评价,并启用预警方案来应对危机,尽可能地把问题遏止在未然状态。可以尝试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由领导班子领导负责并设立协调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完善日常危机管理工作机制,对每天培训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危机评估、筛选、识别、及时报告、初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者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此外还要做好危机信息反馈,防止负面舆论向谣言和事实背面转化;加强危机管理的预案与流程的健全,熟练掌握应对媒体报道的方法等。通过完善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从而提高应对危机的意识。

(三)协调情感、利益与价值的关系

一旦危机发生了,大家通常会重点关注到利益、情感、价值三者身上。首先,及时协调好利益关系。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本着诚信的态度,多想想公众的利益,并且能够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心态,重新挽回公众对其的信任。在利益纠纷上,教育培训机构应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权衡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实现双赢效果。其次,及时照顾好情感。对于情感问题,教育培训机构对公众表示安慰,并通过一定渠道对其公开道歉,从而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的问题,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教育培训机构也不宜过多追究,应该宽容一点,消除公众的误解。最后,及时体现好价值。对于价值问题,教育培训结构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培训机构的公益性与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适当对公益性做出贡献,并且能够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将更有利于教育培训机构价值的实现。

(四)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加大对整体运营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监管,需要完善其运营方案,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制订有效的监管配套措施,建立扶优限劣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经营、规范教育培训等,最终确保整体运营的有效性。其次,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对教育培训机构的重点、主要教育培训项目加强监管,防止危机的出现或者降低危机对主要、重点业务的危害。可建立预警机制,重点加强监管,充分了解权责以及风险,明确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加大对品牌业务的监管力度。要真正形成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坚决维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遏制弄虚作假的宣传、以次充好的师资、教材东拼西凑等行为,并且在与第三方合作时,避免因合作关系处理不当而对教育培训机构品牌产生伤害。

参考文献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学历教育 发展 创新

一、发展理念的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高职教育若想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其中理念的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打破旧思想,转变新观念,开拓新视野,适应新潮流,形成新理念;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新理念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扶植等方式加以有效应用,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优势条件,对非学历教育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结构重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结构上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对非学历教育各办学单位都是分散式管理,仅存利益关系,缺少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导致各办学单位“各自为政”,不利于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因为缺少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管理混乱。

对非学历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已成为非学历教育创新管理体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完善组织结构,建立非学历教育领导机构,由领导机构负责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日常管理实行统筹安排,例如对非学历教育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等等,从而保证非学历教育各项工作都能够在学校有效监督管理之下进行,形成一体化层级式管理体系。

三、运营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现行的非学历教育运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规章制度体系的约束。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虚假宣传、恶意竞争、胡乱收费等现象。另一方面缺少规范化运营程序。学校与办学单位之间缺少层级式的管理机构,双方责任与义务不清,运营过程中管理严重缺失,出现问题时极易造成不良影响。

高职院校必须对非学历教育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人财物等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双方互利的前提下,建立起全新的适应于教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运营模式。要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首先应遵循准入制度。学校设立非学历教育办学基本条件(包括办学方案、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各办学单位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才准予进入。其次,应加强市场引导。非学历教育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引导,针对各办学单位实行切实可行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目标管理,力争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再次,应统筹管理。高职院校要针对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制度统筹管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权利和利益,但非学历教育必须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下运营,接受学校的监督管理。 转贴于

四、资源机制的创新

诸多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资源的投入、更新和管理等方面完全依靠各办学单位自行解决,这对学校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和发展非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非学历教育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起一套资源管理新机制。可以通过资源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有效利用好非学历教育现有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挖掘资源优势,促进非学历教育良性发展。

五、发展平台的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社会非学历教育也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获得社会认可和政策支持,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眼前的一件大事。

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平台,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国际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要站在国际角度,密切关注国际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例如培训课程、教材、管理模式等,尤其要率先引进信息、旅游、现代制造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具备国际国内认证资格、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国际化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心。二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非学历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同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推向良性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郑义寅 论高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五项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大学继续教育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与继续教育终身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是一致的。这要求大学继续教育在创建特色并推进市场化发展策略的同时,在吸取和融合市场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础上,要趋利避害,预防继续教育市场化的负面作用。在此从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属性分析入手,全面探讨和研究大学继续教育市场机制建立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并对大学继续教育机构推行企业化管理和加强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思考,以期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新路径。

一、继续教育市场化属性分析

市场化就是对市场地位和市场作用的强化,主张以市场方式解决交易产品的供需问题,强调市场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通俗地讲,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叫市场化,其实就是市场扩大,内容开放。

大学继续教育管理突出市场性是大学继续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办学主体的办学行为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能对市场变化作出敏锐反应,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导向的市场性要求办学主体要注重开发继续教育市场,引导市场需求的发展,在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尤为如此。

随着大学继续教育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要求大学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在管理思路上要更加重视办学的整体效益。教育具有公益属性,但大学继续教育要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要注重对办学资本的经营,追求兼顾办学使命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使每一份投入都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法则,大学继续教育市场的发展也要突出竞争性。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建立办学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使办学主体可以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使办学主体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对办学主体来说,要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通过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管理机制把能力最强的人选聘到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去,建立专家型的管理队伍,体现专业人做专业事。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中心任务。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健全法制的保驾护航,大学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完善的法制环境。大学继续教育要健康发展除了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大学继续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外,大学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自身还要加强制定和建立健全与市场对接的政策与机制。

继续教育的市场化特征还表现在: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办学方式的开放化和生源结构的市场化,招生计划相对自主,专业设置更灵活,教学经费市场化、就业市场化。

在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中,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必须迎接市场化的挑战与洗礼,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按需办学、走市场化的道路作为其发展的立足点。

二、继续教育市场化机制建设

实践证明建立市场化机制己经成为目前拓展继续教育发展空间和渠道的重要措施。

必须摒弃原有的思维定式,建立完全市场化的科学严密的组织结构,为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是大学继续教育走向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市场信息、需求信息、学员信息、招生信息、管理信息等大量的最新信息收集,能够使继续教育在项目策划、学员招生、市场营销、质量监管等重大决策上,抓住机遇,为继续教育实体办学求得发展,做大做强。

继续教育在市场经营中,从项目开发、推广、营销到教学实施、质量监控等,必须形成环环相扣的适应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做到职责到位,责任到人。从而使办学的管理机制科学高效运转,保证继续教育办学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活力必须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有效激励机制,创造公平、合理、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创造奇迹。

大学继续教育办学要接受市场监督、市场制约。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实行会计报告制度、办学信息公开制度等,加大监督制约力度。

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大学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生源战”中,单一的办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要求。市场化运作下的大学继续教育应该着手在校外设立函授站、办学点,积累办学经验,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海外设点,提供全球性教育服务。

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通过人才的竞争获得发展,而要想形成人才竞争的优势,岗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培训投入具有高回报率,短期培训能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能给企业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企业又能给高校一定的物质回报。因此,校企联合前景看好。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是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素质的客观要求。社区教育已向满足社区成员多元化终身教育需求方向转变,这也必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中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因此,开拓社区教育市场是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主渠道。

一是要优化组织结构,按照市场化机制的要求进行职能调整或重组重构;二是要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紧紧围绕继续教育核心业务来配置师资,实现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三是要整合其他各类办学资源,如基础设施设备、网络平台和各类教材等,以适应市场化机制的要求;四是要善于运用外部资源,善于借助“外脑”,实现与社会优势资源的共享。

三、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模式分析

如果说全日制大学学历教育均是严格按照权威部门既定大纲和相应规范要求进行的,且部分办学经费纳入政府财政渠道,操作上显得严肃、固定和程式化,大学继续教育经费除少数专项培训由政府资助外,一般无财政拨款,操作上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大学全日制学历教育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计划运作模式,大学继续教育则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即市场化运作模式。

大学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如教育对象的广泛多样、教育内容的无所不包、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教育层次的完整齐全等,决定了任何政府都无法包办大学继续教育事业,无法全面满足如此复杂多样和个性化的大学继续教育需求。因此,大学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必须从行政运作转变到市场运作,转变政府职能,由大包大揽、高度集中统一转变为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宏观指导,给予大学继续教育机构足够的办学自,这是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的前提。

大学继续教育机构要提高其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必须首先实现自身观念的转变。一是危机意识和开拓精神。二是市场意识和企业思维,以提高市场反应力和成本效益意识。大学继续教育要面向市场办学,就必须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服务对象即谁是自己的顾客,准确进行自身市场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大学继续教育项目、设置专业课程。三是服务意识和质量理念。大学继续教育机构必须明确大学继续教育的服务特性,倾听学员心声,方便成人学习。四是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大学继续教育机构只有充分树立起竞争意识,才能在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激烈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同时,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教育机构己经开始抢占中国继续教育市场,中国的大学继续教育机构不仅要在国内同他们进行竞争,有实力的大学继续教育产业化集团还要“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项目运作制不仅推动了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实体内部实施企业化,也是对人力资源实行优化管理的有益途径,以项目为载体组成的运作团队,具有便捷、责任明确、运作灵活等特点。项目负责人拥有一定范围人、财、物管理支配权,对项目运作在一定范围内有决策自主、成本自负、分配自定的权利,能极大有效地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心和成就感。

市场化运作,包括从专业设置与课程标准、项目策划与营销、社会需求调研与学员招生、教学实施与质量监控等环节都应当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化道路,到现在已有较成熟的做法。

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推进的主要途径包括:建立办学的专业化团队;形成办学的标准化流程;坚持办学产业化发展;实施办学规模化经营;打造办学品牌化营销等。

四、推行继续教育企业化管理

实施企业化管理,必须建立绩效管理模式,进行以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继续教育企业化管理创新。

企业化管理是把企业管理中一些适合于事业管理需要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合理的移植和借鉴。它是以实践对象所提供服务的商品性或有偿性为前提,以经济办法为调节手段,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一定目标管理的形式,确立实施对象与隶属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实施企业化管理,并不改变实施对象的事业性质,只是按照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重新调整实施对象与隶属主体的事业关系和经济关系。

因此,大学继续教育内部企业化管理具有商品性、目标管理制约性、行为的专向性、非盈利性等特点。

大学继续教育企业化管理是指继续教育机构和部门通过参照企业管理的运作方式来管理事业单位,将事业单位置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通过出售自己的服务而获得收入,取得更大社会效益。

大学继续教育实行企业化管理是为了壮大办学单位的自身实力,增强办学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在实践中,如何科学地实施企业化管理则必须以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确立内部企业化管理单位与隶属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确立职工与所属内部企业化管理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合理地确定内部附属生产单位在实施企业化管理之后与其它各内部单位在相互提供服务或劳务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化管理的实质是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目的并不主要是去盈利,而是为了谋取更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对继续教育办学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一方面以最大限度地为本单位增收节支,增强单位自身的经济实力,弥补资金的不足,为国家减轻学校负担;另一方面以通过单位的外部扩张,实现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壮大办学规模,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化管理,大学继续教育还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把握末来发展先机。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鉴于大学继续教育机构资产的特殊性,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办学实体的资产来进行核查和产权的界定,确定用于继续教育办学的资产数额,明确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委托继续教育办学机构承担日常管理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同时,明确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从继续教育办学实际需要出发,改革内部组织构架,建立科学的岗位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实体单位模拟企业化运作,其主管机构履行协调职能,而办学单位则独立核算,相互监督制约,形成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协调高效的运作机制。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可通过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评价等及时准确地获得职工的工作信息,为薪酬调整、奖金发放以及员工的升职、降职、调岗、培训等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对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谓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指组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定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打破身份职称界限,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人事关系及双方义务和权利。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要求,依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竞争激励”的原则,把职工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加强聘用管理,健全考核制度,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后,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健全聘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是人员选拔任用、培训、进修、人员奖惩、工资报酬等的主要依据,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员考核的约束激励作用。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推行岗位固定与岗位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鼓励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按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的不同,合理拉开工资报酬的差距;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按照岗位责任定年薪,年度业绩定奖惩及特殊贡献定奖金等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重视人才,工资报酬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建立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

继续教育企业化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具有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实践基础,需要在继续教育办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深化。随着继续教育办学实践的发展,其企业化管理这一改革形式,将对促进大学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财务风险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论

所谓的高校财务风险,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广义来说,财务风险是指实体经济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面临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从狭义方面来看,指的是实体经济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包括资金、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财务风险,多指学校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受到资金波动而给学校经营带来的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由于高等教育机构多数为非营利性的组织,所以一般都是从狭义角度来看待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也集中于资金周转方面,包括资金链断裂、基建成本过高难以为继、商业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等。

无论是经营性企业还是高等教育机构,其财务风险都存在类似之处:两种组织都可能面临资金链带来的问题。不同之处是,企业资金周转是为了控制成本和实现企业盈利,而教育机构的由于一般不涉及经营问题,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又呈现出以下特性:一是受到政策影响较强;二是其经营产出不具备即时的盈利能力;三是其开支无法通过日常运营来补充;四是资金缺乏周转的灵活性。

二、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风险类型

与企业财务风险不同的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由于一般存在收益与亏损,其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筹集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财务内部管理失序等方面。

1、资金筹集的风险

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筹集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筹集阶段和资金偿还阶段。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进一步放宽,高校规模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而一般学校拥有的资金储备很难满足基础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所以多数学校都要通过从银行贷款来满足其建设的需求,如果无法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学校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其社会影响力无法进一步提升,生源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学校的收益降低;如果学校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学校建设,由于风险控制意识不足,导致到期贷款无法偿还,将对学校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

2、投资方面存在的风险

高等教育机构的投资一般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办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一方面,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影响力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升,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收益一般都体现在扩招带来的学费上,但是学校规模扩大带来的扩招不一定给学校带来大量的学费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增长,高等教育机构的生源增加与学校规模的关联度正在进一步的降低。另一方面,高校的校办企业一般都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产物,学校为了促进教学内容向具象化转变,同时缓解资金压力从而开设校办企业,但受到高等教育机构经营经验不足等原因影响,多数校办企业都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与约束,还大量存在诸如经营资质不齐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经营成本控制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学校资金的浪费与流失。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校办企业不具备独立法人,如果因为经营管理的不足导致亏损甚至破产,这部分责任主体要由学校来承担,这将给高校带来不确定性的高财务风险。

3、内部财务管理失序

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失序多体现在高校长期的财务状况混乱造成的失序情况。具体的表现多集中在:入不敷出、净资产亏损、流动资金不足等方面。受到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性影响,一般高校财务机构依靠财务收付实现制来完成会计成本核算,资金流动的主要形式就是现金的收入与支出。财务机构为学校的日常经营、学科研究等方面提供资金,在当前学校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各项支出进行科学的分配,在确保学校日常运营的前提下进一步支持科研的进行,是摆在高校管理层的一项重大课题。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容易造成学校资金的周转问题;如果资金情况进一步恶化,则容易造成学校的财务失衡情况,即使由于学校的非经营性特性造成其破产风险较低,但也不能忽视相关问题的存在,长期的财务失衡会导致学校教职工薪资无法正常发放,正常开支出现困难,学生由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而抗议,将会给学校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带来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大量能够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数据和指标构成的,该体系的作用是衡量高校在资金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要实现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坚持财务风险评估的一般性原则,又要从高校特殊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的来说,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条。

1、整体性原则

高等教育机构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作为具有独立法人的机构,能够开展的业务类型日趋多样化,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把日常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学校后勤服务以及校办企业的运营等诸多财务要素结合成为统一的运作整体,全面评价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状况。在此设想之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建立既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财务评价指标,从而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高等教育机构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更真实地反映出财务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的原则主要是指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评价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和指标体系具有完整性,要求指标之间不重复、不遗漏,即相互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要求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体现高校财务的特点,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3、可比性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原则。在建立评价指标时,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将其归纳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中,并进行能够量化的指标评价标准,原因是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为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测评的,只有通过指标的体现,才能进行充分的对比,找出其中的风险项并加以清除。

4、实操性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因为相关的指标要在体现科学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具备相关的实用性。所以说在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讲究所选取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用性,相关的指标需要能够精确的展示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核算资料,并通过财务数据的利用来提升量化标准的可操作性,从而降低财务量化考核的难度。

5、动态性原则

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情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建立在动态的评价指标之上,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反映学校在某一经营时刻的财务运作情况,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和考察,并通过长期的跟踪实现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在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修正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才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对财务评价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偿还能力指标

高等教育机构偿还能力如果不足,就能够判断出该学校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无法及时地对财务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反映,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高,因此,通过对偿还指标来衡量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风险,同时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偿还能力指标有如下三种。

(1)自有资金负债率。通过该项指标,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有资金以及负债资金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自有资金负债率=贷款/自有资金*100%。

(2)年终借款总额占有率。该指标能够体现出高校获得单位资金需要承担银行贷款的比率,结果数值与银行借贷金额成反比。计算公式为:年终借款总额占有率=借款总额/年收入*100%。

(3)已获利息倍数。这是最常用的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其计算数值结果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偿还能力成正比。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企业税前利润/贷款利息*100%。

2、运营效率指标

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使用目的是为维系学校的日常运营以及科研事业的推动,如果这两项目的无法达成,则说明高校的财务工作出现了重大问题。一般说来,评价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运作效率,通常使用如下评价指标。

(1)收支比率。该指标计算结果以1为标准线,高于标准线说明高校的当年财务收入大于支出,从财务角度来说是处于较为安全和稳定的状态,反之则说明高校收不抵支。计算公式为:收支比率=当年收入/当年支出。

(2)总资产收益率。相关指标能够体现高校资产的综合利用率,数值计算结果与资产利用率成正比。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均额*100%=(年终总收益-年初总收益/[(年初资产+年终资产)/2]*100%。

(3)招生计划现金转换率。该数值反映出高校资金管理能力的高低,以1为评价标准,高于1说明学费收缴情况较好,所有学生都已经按规定交纳学费,学校财务管理能力指较高;低于1说明还有学生尚未缴纳学费,学校财务管理存在风险。计算公式为:招生计划现金转换率=实际交纳学费/应缴学费。

【参考文献】

[1] 孙建成:从风险防控视角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会计,2010(10).

[2] 张丹枫:基于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J].时代金融,2014(27).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3篇

2015年01月11日(星期日)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A020105 金融  00041 基础会计学  A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41 基础会计学  A020203 会计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A020207

市场营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A020215 电子商务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A020228

物流管理  11178 物流管理基础  08094 仓储学  03997 采购与供应管理  07802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A030301

行政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82

公共关系学  A040101 学前教育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86 幼儿文学  A040103

小学教育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A040106

教育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A050102

秘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A080777

通信信息管理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06032 电信业务与管理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2394

房屋建筑学  A081208

应用化学  02070 微生物学

02483 工业分析  02173 无机化学(二)  03475 环境化学  08220

定量分析化学  A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041 基础会计学  A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6958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  06960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  A100701

护理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C030112 法律  00261 行政法学  00245 刑法学  C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C050207 英语  00596 英语阅读(二)  G020106

金融  07250 投资学原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8390 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G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7250 投资学原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60 审计学  G080806

建筑工程  02446 建筑设备  06568 房屋建筑概论  060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2394 房屋建筑学  G081707

铁道与道路工程  06086 工程监理

06287 结构设计原理(本)  02407 路基路面工程

05497 基础工程

06528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06523 线路工程(本)

07259 土力学及路基工程  06519 工程流体力学

06527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07258 结构设计原理(三)(专)  G082231

工程造价管理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898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04624

工程经济学  0422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06958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06960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  Z020140

财税与金融  00041 基础会计学  Z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Z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Z020207 市场营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Z020209

旅游管理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4 旅游法规  00190

中国旅游地理  Z020211

饭店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4 旅游法规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Z020212

企业财务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Z020215 电子商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Z020228 物流管理  11178 物流管理基础  08094 仓储学  03997 采购与供应管理  07802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Z020242 会计电算化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Z020260

工程财务管理  07103

现代企业管理法  00041 基础会计学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05289 项目投资管理  Z020313 销售管理  Z030112 法律  00261 行政法学  00245 刑法学  Z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Z030301

行政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82 公共关系学  Z040101 学前教育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86 幼儿文学  Z040103

小学教育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Z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Z050207 英语  00596 英语阅读(二)  Z050220

商贸英语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Z050442

服装设计与工程  00677 服装材料  Z050444

环境艺术设计  00673 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 色彩  00688

设计概论  Z050445

动漫设计  00673 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 色彩  04744

网页动画设计  Z071601

信息管理与服务  02115 信息管理基础  02118 信息检索  Z080704

电子技术  02595 高频电子线路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Z080725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03785 创意图形设计  04342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  0519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  05918 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  Z080744

数控技术应用  05787 数控编程  05789 数控机床操作  04068 机械制图及AutoCad  02561 机械工程材料  Z080752

电子信息工程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Z080777

通信信息管理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06032 电信业务与管理  Z080786

移动商务技术  Z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2394

房屋建筑学  Z080802

道路与桥梁工程  06279 道路工程制图  04624 工程经济学  02405 道路勘测设计  02411 道路施工与管理  Z081208

应用化学  02070 微生物学  02173 无机化学(二)  03475 环境化学  08220

定量分析化学  Z081305

烹饪工艺  02528 烹饪营养学  02527 烹饪化学基础  02525

烹饪原料学  Z081306

应用生物技术  02070 微生物学

02537 发酵工艺学  02533 普通生物学  02072 生物化学(一)  12521

酿酒工艺学  Z081701

交通运输  05105 民航货物运输  04570 民用航空法  05106

民航旅客运输  Z081716

铁道与道路工程  06528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07259 土力学及路基工程  06519 工程流体力学

07258 结构设计原理(三)(专)  Z081717

交通运输管理  02571 铁路站场

02575 货物运输组织

07267 道路运输组织  02573 旅客运输组织

07263 运输企业管理  00365 交通工程

02569 运输设备  02570 铁路行车组织基础

07266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  Z081725

汽车维修与检测  06921 汽车机械基础  0587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06904

汽车保险与理赔  04442

汽车概论  Z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041

基础会计学  Z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6958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  06960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  Z082230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  03894

施工项目管理  03887

建筑工程基础  0389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合同管理  Z100701

护理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Z100801

药学  03027

植物化学  03026

药理学(二)  03034

药事管理学  Z100803

中药学  02972

中医基础理论(一)  03037 药用植物学  02974

中药学(一)  03040

中药鉴定学  B020104

财税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233

税法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20106

金融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20110 国际贸易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B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B020208 市场营销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20210 旅游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99 中外民俗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00200 客源国概况

06124 旅游文化学  B020216 电子商务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B020222 物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5674

物业信息管理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20229 物流管理  07725 物流规划  07114 现代物流学  07726

物流经济学  B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261

行政法学  B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B020279 工程管理  06086 工程监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B030302 行政管理学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320

领导科学  B040102 学前教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399 学前游戏论  B040107 教育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40112 小学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B040302

体育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0501 体育史  00495 体育保健学

00499 体育游戏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502 体育管理学  00497

运动训练学  B050104 秘书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20 领导科学  B050140

对外汉语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840 日语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B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5424

现代设计史  04489

室内装饰材料  04026

设计美学  B050418 数字媒体艺术  07219

数字摄影技术  07227

电脑动画  07231 数字影视合成  09537 动态网站编程基础  B070102 数学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2009 抽象代数  02013 初等数论  B071602 信息管理与服务  02133 信息政策与法规  02134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09537 动态网站编程基础  B08030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213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02204

经济管理  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B08061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1005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8182

自动控制原理(一)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B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B080709 计算机网络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B080713 信息技术教育  01263 数据库VisualFoxpro及学校应用  01265 Photoshop图形处理

07227 电脑动画  02115

信息管理基础  0313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B080738 电子信息技术  07874 信息技术导论  06169 电子电路EDA技术  07871

多媒体应用技术  B081209 应用化学  02483 工业分析  02066 有机化学(二)  02471 环境生态学  05082 波谱学  B081311 营养、食品与健康  05766

新型食品概论  B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B082231

工程造价管理  0898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04624

工程经济学  0422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04231 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  B082232

汽车服务工程  08587

汽车服务工程

1005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49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6906

汽车运行材料  02576 汽车构造  04946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B090614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  02685 园林病虫害防治  02831 林业企业经营化管理

06505 森林游憩概论  06509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06503 特种经济植物生产技术  D030106

法律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33 税法  D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D050201

英语  00840 日语  00600 高级英语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D050305 新闻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Y020106 金融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Y020110

国际贸易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Y020155

文化产业  04140 知识产权概论  04125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04139

应用写作(本)  Y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

管理学原理  Y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Y020208

市场营销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Y020210

旅游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99 中外民俗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00200 客源国概况  Y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60

审计学  Y020216 电子商务  08395 网络金融与管理  08674 计算机网络基础  Y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06088 管理思想史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89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Y020221

建筑经济管理  02460 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  02204 经济管理  01564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Y020222

物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5674 物业信息管理  00054

管理学原理  Y020227

资源经济与管理  02560 资源经济学  06726

资源政策与法规  06728 资源信息管理  06734

财政与税收  Y020229

物流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7725 物流规划  07114

现代物流学  07117 铁路运输组织学  07726

物流经济学  Y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Y020256

项目管理  11880 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  05061

项目成本管理  05059 项目管理学  05060

项目范围管理  Y020261

工程财务管理  06072 企业财务审计  05293 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  Y020263

现代商务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947 国际商务管理学  Y020279

工程管理  06086 工程监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Y020302 酒店管理  08424 酒店管理  04929 旅游市场营销  06126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6124

旅游文化学  Y020314 销售管理  Y030106 法律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33 税法  Y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279 团体社会工作  00285 中国福利思想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0282 个案社会工作  00283 社会行政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Y030302

行政管理学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320 领导科学  Y030405

侦查学  00382 刑事侦查学导论

08027 侦查措施与策略  08031 经济犯罪侦查  08028 审讯学  08030

毒品犯罪侦查  Y040102

学前教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399 学前游戏论  Y040107 教育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40112 小学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Y040302

体育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0501 体育史

09479 健身理论与方法  00495 体育保健学

00499 体育游戏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502 体育管理学

09480 学校拓展训练  00497

运动训练学

09478

休闲体育学  Y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67 马列文论选读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538 中

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Y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Y050140

对外汉语  00840 日语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Y050201

英语  00840 日语  00600 高级英语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Y050206 英语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0600 高级英语  Y050218

商务英语  05959 外经贸应用文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Y050305 新闻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Y050310

播音与主持  00504 艺术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Y050311

广播电视编导  01181 电视节目导播  01183 电视文艺编导  01184 电视艺术片创作  01179 非线性编辑  Y050408 音乐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9471 舞蹈教学法  04805 声乐教学法  Y050410 美术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5424 现代设计史  04489 室内装饰材料  04026 设计美学  Y050418

数字媒体艺术  07219 数字摄影技术  07227 电脑动画  07231 数字影视合成  09537 动态网站编程基础  Y050437

艺术设计  05424 现代设计史  00709 室内设计  00755 广告设计与创意  04026

设计美学  Y050443 服装设计与工程  03908 服装材料学  01014 针织服装设计  Y070102 数学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02009 抽象代数  02013 初等数论  Y070405

生物技术  06708 发酵工程与设备  02066 有机化学(二)  06648 生物技术概论  06705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Y071602

信息管理与服务  02133 信息政策与法规  02134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02140 信息咨询  Y080105 石油工程  01135 油藏工程  06340 油气开发地质  Y08030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213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02204 经济管理  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Y080338

机电设备与管理  08300 机电设备管理  02204 经济管理  02115 信息管理基础  02561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高卫东(1966-),男,陕西佳县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17-03

近年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达到3600多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轰轰烈烈地成立起来,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就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一是从集团紧密度的程度来看,由于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身份,成员单位加入集团或开展某种合作,都是由成员单位与牵头组建方单位之间签定协议,构成一一对应的契约关系。这类协议的甲乙方关系不是成员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是难以界定的,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的紧密度受到局限。二是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大多是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的,在集团对外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联合招生与企业缔结校企合作协议时,只能以某个成员单位的身份而不是集团的身份来行使权力,导致权利的局限。三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了运作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强化其管理与运行,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2]。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

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集团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的健全。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一些组织机构的建设:

(一)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办事处)

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是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的重要行政机构。集团秘书处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决定着集团工作的好坏与集团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有相当多职业教育集团的秘书处设在集团牵头学校内,与牵头学校的相关机构合署办公,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集团秘书处的工作由牵头学校的相关人员兼职负责。由于牵头学校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集团秘书处的工作,导致集团秘书处形同虚设,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派专人负责集团秘书处的工作,以便使集团秘书处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健全各类专业性委员会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要使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的这些潜在的功能和好处转化为现实的合作行为和效益,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下设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由这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筹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专业性委员会的建立也为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搭建起广阔的组织平台,有利于调动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成员单位领导的事情,而是广大普通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的事情。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内已建立起了若干专业性委员会。例如,河南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成立了两个专业性委员会,一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企业用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3]。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职业教育集团还没有在集团理事会下建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负责承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集团的大量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由集团秘书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保障集团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集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成立若干专业性委员会。这些专业性委员会隶属于集团理事会,主要负责就集团内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向集团理事会提供咨询建议,并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经营性实体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本身还是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组织自身既没有公章,也没有账户,更无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就给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上的这些困难,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个隶属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营性实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些经营业务由这个实体具体承担。以这个经营实体经营利润所得作为职业教育集团日常经费的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隶属于集团管理的经营性实体——北京市酒店旅游管理培训学校,该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这所培训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面向集团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非学历培训,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经营实体,首先使集团成员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上,加入资产联系,这有利于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关系,使职业教育集团由松散的联合体走向紧密的联合体。其次,也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经济往来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实体的有效运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经营性实体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多个法人机构联合建立起来的多法人办学联合体,集团成员在职业教育集团这个组织平台上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办学合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集团章程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制度,相当于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多法人办学联合体的“宪法”。但是,集团章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专门性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都制定了集团章程,但是保障集团章程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还尚未形成以集团章程为基础与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协调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一)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

(三)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四)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捐款和赞助,作为集团运行经费的补充性来源。

五、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组建起来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对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我国许多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专门性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性质与职能、组建原则、组建形式、组建程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有效地推进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快速、规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文件主要规范的是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原则、形式和程序,对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后,如何规范地运行管理还缺乏细致、具体的规定。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方面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基本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职业教育集团的独立法人身份,以使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法律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正规的社会组织。

(三)出台并落实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河南省教育厅2004年的《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职教集团发展,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同时扩大职教集团相应的统筹权和管理权。允许职业教育集团自主制定集团内各层次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制订教学计划,自主选用教材,自主开发课程。对职教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为了保证“3+2”分段制高职培养质量,“3+2”分段制高职招生计划仅限于安排在省教育厅确定的具有“3+2” 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积极鼓励、优先支持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上海市教委2007年的《关于本市推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对运行良好职业教育集团提出了5条鼓励性政策:1.支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在安排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优先考虑集团内的职业院校;3.对于集团内的成员单位优先给予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4.凡符合有关条件的集团内高等职业院校可被列入高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5.对于在集团建设中成效显著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然而,据我们的调查了解,上述这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扶持性政策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四)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专项评估检查制度。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专项评估检查制度,可以给职业教育集团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促使其不断改进内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发现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胡颖蔓.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08).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近年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达到3600多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轰轰烈烈地成立起来,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就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集团紧密度的程度来看,由于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身份,成员单位加入集团或开展某种合作,都是由成员单位与牵头组建方单位之间签定协议,构成一一对应的契约关系。这类协议的甲乙方关系不是成员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是难以界定的,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的紧密度受到局限。二是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大多是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的,在集团对外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联合招生与企业缔结校企合作协议时,只能以某个成员单位的身份而不是集团的身份来行使权力,导致权利的局限。三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了运作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强化其管理与运行,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

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集团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的健全。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一些组织机构的建设:

(一)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办事处)

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是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的重要行政机构。集团秘书处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决定着集团工作的好坏与集团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有相当多职业教育集团的秘书处设在集团牵头学校内,与牵头学校的相关机构合署办公,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集团秘书处的工作由牵头学校的相关人员兼职负责。由于牵头学校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集团秘书处的工作,导致集团秘书处形同虚设,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派专人负责集团秘书处的工作,以便使集团秘书处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健全各类专业性委员会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要使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的这些潜在的功能和好处转化为现实的合作行为和效益,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下设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由这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筹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专业性委员会的建立也为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搭建起广阔的组织平台,有利于调动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成员单位领导的事情,而是广大普通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的事情。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内已建立起了若干专业性委员会。例如,河南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成立了两个专业性委员会,一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企业用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职业教育集团还没有在集团理事会下建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负责承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集团的大量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由集团秘书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保障集团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集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成立若干专业性委员会。这些专业性委员会隶属于集团理事会,主要负责就集团内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向集团理事会提供咨询建议,并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经营性实体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本身还是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组织自身既没有公章,也没有账户,更无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就给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上的这些困难,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个隶属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营性实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些经营业务由这个实体具体承担。以这个经营实体经营利润所得作为职业教育集团日常经费的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隶属于集团管理的经营性实体——北京市酒店旅游管理培训学校,该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这所培训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面向集团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非学历培训,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经营实体,首先使集团成员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上,加入资产联系,这有利于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关系,使职业教育集团由松散的联合体走向紧密的联合体。其次,也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经济往来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实体的有效运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经营性实体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多个法人机构联合建立起来的多法人办学联合体,集团成员在职业教育集团这个组织平台上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办学合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集团章程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制度,相当于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多法人办学联合体的“宪法”。但是,集团章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专门性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都制定了集团章程,但是保障集团章程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还尚未形成以集团章程为基础与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协调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一)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

(三)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四)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捐款和赞助,作为集团运行经费的补充性来源。

五、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组建起来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对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我国许多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专门性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性质与职能、组建原则、组建形式、组建程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有效地推进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快速、规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文件主要规范的是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原则、形式和程序,对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后,如何规范地运行管理还缺乏细致、具体的规定。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方面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基本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职业教育集团的独立法人身份,以使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法律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正规的社会组织。

(三)出台并落实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河南省教育厅2004年的《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职教集团发展,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同时扩大职教集团相应的统筹权和管理权。允许职业教育集团自主制定集团内各层次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制订教学计划,自主选用教材,自主开发课程。对职教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为了保证“3+2”分段制高职培养质量,“3+2”分段制高职招生计划仅限于安排在省教育厅确定的具有“3+2” 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积极鼓励、优先支持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上海市教委2007年的《关于本市推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对运行良好职业教育集团提出了5条鼓励性政策:1.支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在安排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优先考虑集团内的职业院校;3.对于集团内的成员单位优先给予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4.凡符合有关条件的集团内高等职业院校可被列入高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5.对于在集团建设中成效显著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