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

课堂讲授方法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 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比如:高中生物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明确了以上内容,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如上面所述,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

二、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

即: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复制和增殖利用的是细菌的原料,能量。我这样描述:噬菌体某种东西进到细菌体内了,它要“吃饭”,要“穿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产生后代要能量吧?那又从哪里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三、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上述方式,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数理统计教学 极大似然估计 点估计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整理数据,并由数据做出决策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中的数理统计课程中主要介绍了统计学中基本理论模型,为将来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后,即可学习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中由数据推断总体信息时,推断总体未知参数的真值的取值为多少,这样的问题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参数估计,具体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往往是点估计加减误差形式。可见,点估计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常见的点估计方法有频率估计概率法,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其中前两个方法主要应用大样本理论给出的估计值,对于小样本的情况,估计值的误差比较大。而极大似然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其估计值也有很多优良特性。但是由于其方法实现起来比其他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学生有时不能有效的掌握此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数理统计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授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提出一些心得与探讨。

一、介绍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想法极大似然估计中的想法非常自然:就是最有可能事情最容易发生,或者概率最大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因此,在看待任何一组随机试验结果时候,都可以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而最有可能这个想法在数学中实现其实就是函数的极值问题。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5个球,有白色和红色,除了颜色不一样以外剩下都一样。有放回的任取3次球,结果是:白球、红球、白球,请估计一下袋子中有几个白球?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直观,向学生提问以后,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估计白球有3个,或者一部分学生会回答:估计白球3个或4个。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估计,学生一般会回答:这样最有可能。此时就可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非常自然质朴的,每个人可能在不自觉中就使用了极大似然估计。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种思想转换成数理统计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解出来,这也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来,并会分析解答。

二、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上一例题中,试验结果可以用服从两点分布随机变量来表示,

三、容易出现的理解误区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中,在求似然函数极大值时候,由于似然函数是边缘分布的连乘形式,因此在对似然函数直接求导讨论其单调性时,其求导结果较为复杂,不容易直接讨论。往往需要先对似然函数取对数,把连乘形式改成连加形式,然后再求导,求导结果相对简单,利于讨论单调性。这样做只是数学上的一个处理技巧,因为对数似然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外层对数函数是单增函数,不改变里层似然函数的单调性。而同学们可能对这个数学处理技巧理解出现误区,把极大似然估计理解为一套算法,一组公式,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没有印象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应用此方法解决问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相反的是,应让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牢固,并且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本身也很自然直接,而求似然函数的极值问题只不过是数学上的处理技巧,各种手段都可能用上,多加锻炼几次即可。如果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理解透彻,不拘于具体数学解法,则有助于长时间和进一步地理解更为深刻的知识点,为将来学习和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总之,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点时,主要的是对知识点基本思想的理解,让同学理解记忆知识点的内容,最后达到灵活地应用所学内容,拓展思维能力,锻炼解决技巧。

参考文献: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3篇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整理数据,并由数据做出决策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中的数理统计课程中主要介绍了统计学中基本理论模型,为将来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后,即可学习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中由数据推断总体信息时,推断总体未知参数的真值的取值为多少,这样的问题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参数估计,具体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往往是点估计加减误差形式。可见,点估计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常见的点估计方法有频率估计概率法,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其中前两个方法主要应用大样本理论给出的估计值,对于小样本的情况,估计值的误差比较大。而极大似然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其估计值也有很多优良特性。但是由于其方法实现起来比其他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学生有时不能有效的掌握此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数理统计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授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提出一些心得与探讨。

一、介绍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想法极大似然估计中的想法非常自然:就是最有可能事情最容易发生,或者概率最大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因此,在看待任何一组随机试验结果时候,都可以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而最有可能这个想法在数学中实现其实就是函数的极值问题。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5个球,有白色和红色,除了颜色不一样以外剩下都一样。有放回的任取3次球,结果是:白球、红球、白球,请估计一下袋子中有几个白球?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直观,向学生提问以后,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估计白球有3个,或者一部分学生会回答:估计白球3个或4个。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估计,学生一般会回答:这样最有可能。此时就可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非常自然质朴的,每个人可能在不自觉中就使用了极大似然估计。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种思想转换成数理统计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解出来,这也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来,并会分析解答。

二、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上一例题中,试验结果可以用服从两点分布随机变量来表示,

三、容易出现的理解误区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中,在求似然函数极大值时候,由于似然函数是边缘分布的连乘形式,因此在对似然函数直接求导讨论其单调性时,其求导结果较为复杂,不容易直接讨论。往往需要先对似然函数取对数,把连乘形式改成连加形式,然后再求导,求导结果相对简单,利于讨论单调性。这样做只是数学上的一个处理技巧,因为对数似然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外层对数函数是单增函数,不改变里层似然函数的单调性。而同学们可能对这个数学处理技巧理解出现误区,把极大似然估计理解为一套算法,一组公式,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没有印象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应用此方法解决问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相反的是,应让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牢固,并且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本身也很自然直接,而求似然函数的极值问题只不过是数学上的处理技巧,各种手段都可能用上,多加锻炼几次即可。如果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理解透彻,不拘于具体数学解法,则有助于长时间和进一步地理解更为深刻的知识点,为将来学习和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总之,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点时,主要的是对知识点基本思想的理解,让同学理解记忆知识点的内容,最后达到灵活地应用所学内容,拓展思维能力,锻炼解决技巧。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形式;变革

作者简介:陈萍(1979-),女,湖北广水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雪飞(1975-),女,湖南益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1年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GJZD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28-03

这里所谓的“教学形式”主要指本科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从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研究趋势来看,教学方式方法已经取代教学内容成为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关于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关注也日益增多。然而,就高校人才培养的痼疾来看,现有的旨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未深入、聚焦课堂教学内部,尤其是关于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力度还相当不够。最近,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换届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高教界即将迎来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大变革。教育部主管高教的杜玉波副部长也在一些公开场合明确表示:“要来一次教学方法大改革。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创新才智的火种。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1]即将来临的大学教学方式方法大变革必须要撼动普通高等院校的主体之地方本科院校,才能称之为“大变革”(虽然“运动式”的变革运用于教育领域早就遭到学者们的抨击,但一直以来大学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进度如此之小、力度如此微弱,似乎非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变革不足以引发其内部积聚已久的爆发力,人们也只好期待即将到来的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运动)。

一、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主流教学形式的概况

调研发现,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政策引导以及相关培训下,多数课堂教学都已经具有了“教与学互动”的意识,教师能够及时对课堂状态进行管理,但主导地方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形式依然是传统的三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这从某地方本科院校校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和学工信息期刊中可见一斑。

这里首先呈现教学督导组听课情况阶段小结中“教学亮点”的部分内容:信管学院×××老师在讲授“信息系统基础”课程中,授课内容充实娴熟、课堂信息量较大,能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教学,随时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调整讲课节奏。对课堂上个别表现倦怠的学生及时以不同方式进行提醒和警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再看看阶段小结中反映“薄弱环节和问题”的部分内容:

有的教师缺乏教学方法和经验,也不注意加强学习,讲课仅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讲”课一言堂、一鼓作气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期,该院校的另一份《学工信息》刊物中也反映了一些类似的课堂教学问题。刊物登载了一位学院的辅导员按要求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进行听课后撰写的关于学风建设的思考。文中指出,导致该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堂学风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存在误区,突出表现为三个“滥用”:滥用大班教学、滥用大教室和阶梯教室、滥用PPT。他指出,在大班教学中有些教师就是在展示和朗读PPT而已,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课堂秩序往往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上课期间学生从教室后门随意进出,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玩手机的、交头接耳的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学督导简报对该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肯定,还是两份内部资料关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几乎都没有脱离“讲授”一词。这说明,讲授法依然在这所地方本科院校中占据主导地位,区别仅仅在于讲授效果的好与坏。

以上虽然只代表一“校”之言,但结合“当前,研究性教学在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践行进展不大,仍然处于部分教师、少数课程的“单打”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2]大致可以断定:讲授法依然是当今地方本科院校最为盛行的教学形式。

当然,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是讲授,并不意味着在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讲授法存在,而没有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研究性教学,只表示多数教师在多数课堂主要使用讲授法。

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主流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全盘否定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而是研究现行的地方本科院校课堂讲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求解变革策略。

讲授法之所以在当今地方本科院校甚至中央部属院校成为最盛行的教学形式,与它本身的功能和优势密切相关。所谓讲授,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3]从对学生学习的功能或作用上来讲,讲授实际上主要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学习对象的教学行为。[4]从讲授的定义可以推断,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致、越清晰、越透彻,单纯从记忆式地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就越多、越快、越轻松。这就是讲授法的效率优势。其次,相较于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讲授是最便于教师掌控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只需系统地呈现先前的教案就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如此,教师在学生面前系统讲授的过程中更容易领略师道尊严。这是讲授法之于教师易接受性的优势。再次,一般而言,学生不需要经历思维的过程就能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所以课堂讲授也是最让学生感觉舒服的一种学习方式。此外,课堂讲授的信息输入能在当堂课结束后让学生产生一种“这堂课有收获”的成就感,而其他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就体验往往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很难产生即时效应。这是讲授法受学生青睐的优势所在。最后,教师讲授所能呈现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也非其他教学方式所能比拟。以至于在其他非教师讲授的课堂,无论是代表个人还是小组发言的同学的陈述观点,始终不足以让在座的其他同学信服,多数学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方式后仍然期待教师条理清楚的、覆盖全面的讲授。这里有一个典型例证:一位高校教师不满足传统的、以教师讲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肯定教学方式创新的同时反馈了更多的问题:这些教学方式虽具有许多好处,但不宜常用,因为耗时过长,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能保证完成一定的知识量;他爱听老师讲,听其他同学讲简直是浪费时间;上这样的课经常要主动动脑筋,要面临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心理压力太大。有些学生甚至请求别再提问,直接讲授即可。[5]这个例证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课堂讲授法的依赖与青睐,也从反面证实了课堂讲授法的顽强生命力之所在。

尽管讲授法在大学课堂有充分的存在理由,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有些教师能够将课堂讲授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教师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听得酣畅淋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种陶醉,这样的课堂充分焕发出生命力,让参与其中的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课堂的个体生命价值。[6]这种境界的课堂讲授当然无需变革,因为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但在地方本科院校,能达到上述境界的课堂讲授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依然不能忽略现行的地方本科院校课堂讲授中常见的严重问题,不能忽视讲授法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局限性。

在地方本科院校,课堂讲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单纯使用讲授,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死板。这一方面与现行的高校,包括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制度对教学任务或内容的硬性要求有关:一直以来,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等院校对各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规定。教师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更倾向于在课堂上采用颇具效率优势的讲授法。这反映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单纯使用讲授法时的观念误区:因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学习,甚至都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授。另一方面也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大班教学环境有关:如上文所述,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大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上课相当于在展示PPT或宣读讲稿,与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课堂管理也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为什么大班上课效果明显不好却还在继续?这里除了教学资源紧缺的原因外,还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薪酬制度密切相关。比如教师的课酬与所授课班级学生数之间有一个正相关的系数关系。这就表明,同样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大班比小班的课酬丰厚得多。因此,很多教师更愿意大班授课。

单纯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讲授法所带来的根本问题是制约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学生旷课、上课迟到、课堂上开小差之风容易蔓延,最终影响整体学风。其次,单纯使用讲授在很多情况下使学生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却不需经历思维的过程,这几乎成为讲授法的二律背反:教师讲解得越细致越透彻,学生越容易掌握所教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讲解得越清晰越明白,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越不费脑筋。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公认的有三点: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在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使用讲授法、过度讲授相当于教师代替了或抹杀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只会抑制学生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主流教学形式应有的变革

1.大学教学方式方法应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适当作出调整

自近代课堂教学方式被引入我国以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先是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后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相对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现代教学论,这二者后来均被视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早已化作超稳定的结构深深扎根于我国学校教育实践。在过去的精英高等教育时代,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知识的获取路径比较单一,学术性、理论性人才比较重视逻辑性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开阔学生视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与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论指导下讲授法的特性有较高的契合度。

然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要求人才培养分流。即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多元化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培养高精尖的学术精英和岗位技能型劳动者,更需要培养大量将理论转化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在思考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问题后大多选择定位于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对这个时代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一定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再继续单纯使用讲授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学教学方式方法必须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适当作出调整。

2.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推进力度,提倡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以研究性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又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还能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在当前的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法在本科生课堂中并非绝迹,只是总体上而言推行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只有极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尝试,课后进一步进行相关的行动研究;多数教师并没有为推行研究性教学而进行充分的学习研究,以至于他们误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在课堂讲授中增加提问、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事实上,研究性教学需要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师从整体上设计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评以及全体学生纳入系统规划。根据进度计划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的),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进行微调和修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习过程对学生充满挑战与吸引力,而且尽可能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一门课程收获良多。

毫无疑问,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确有难度。首先,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师生互动”,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整体上与这一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其次,对教师而言,一方面那种尊教师权威、有规范套路可循、教学过程具有确定性的教学理论早已经转化为他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教学观念与行为。要变革传统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几乎等于要教师改变他们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大学教学领域,研究性教学还没有发展成熟,远未能提供一套包括学校组织、考试评价、作业设计、教材教案等在内的缜密的策划和精细的落实之举。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群体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不自觉地会回到既定的轨道上去。

然而,万事开头难,“路走对了,就不怕远”。在地方本科院校加大研究性教学的推进力度有三个突破口:第一,鼓励专任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共同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第二,结合具体制度建设,如教师薪酬制度、教师评教和学生课程考评,在全校营造提倡研究性教学的氛围;第三,利用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期待心理和相对较强的学业成就动机定下研究性教学的基调。

参考文献:

[1]向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抓大不弃“小”[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2]佘远富,王庆仁.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4.

[4]陈佑清,吴琼.为促进学生探究而讲授——大学研究性教学中的课堂讲授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艺术性

一、讲授法的含义

讲授法多是教师根据新课标内容和要求用讲述的方式传授教材中传统的知识内容,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认知能力并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要求教师打破这一传统的讲授方式的教学方法,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讲授法使用的还是较为普遍。

二、讲授法的作用

从其根本上讲,采用讲授法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学生传授较多的大量的传统知识。另外,教师运用讲授法授课时可以通过艺术性和情感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受益者,一方面老师的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得以传授,另一方面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得到内化。

三、讲授法的类型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根据讲授法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划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类型。

讲述:是指教师以连贯的语言来叙述和描绘教材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和所举典型英语对话例子,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与知识相关联的概念,掌握英语句式的变化规律,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英语“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单元时,首先通过讲述来告诉学生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学会用more,less,fewer表达数量和学习一般将来时的表达方法。需要掌握的句型是(1)There will be less polluion.(2)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Yes,there will.(3)There be...doing sth.

教师通过举出一般将来时的英语句式来讲述用法,句式如下:What do you think Rose will be in three years?你认为罗斯在三年后会做什么工作?I think she will be a teacher. 我认为她会当老师。

四、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也以听课为主,在进行教学改革后,我们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在课堂的所有时间内都由自己讲完一堂课,这样的授课效果并不好,而是应该在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下来传授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要准确无误

这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最根本的思想,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而思想性是科学性的内在实质要求。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时应保证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而不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向学生传授有误的认识、见解和知识内容。

2.不论以什么方式授课教师都要以启迪的方式打开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灵之门

这一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接受,而是要开动脑筋,培养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在老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下拓展自己的思维,形象的记忆和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自己积极好学的精神。例如,在学习本单元一课时,用图片讲解(图片讲解既直观又形象生动)和学生上台进行英语对话本课内容的方式(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完成知识的记忆)或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开始本课的知识传授。有的教师会在每堂课前要求学生背诵英语课文或在课下做本单元知识的预习,也可要求学生在课下写一些简短的英文小对话并拿到课上通过同学之间的演示来练习英语对话知识,这些都是英语教师所总结的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3.注意讲授时间

大多数学生在听课时难免会因时间过长而注意力下降,学习效果降低。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抓住学生听课的黄金期,在黄金期内教学完成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待学生注意力下降时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和消化吸收的过程来完成系统知识的内化。

4.注意教师讲授时的语言要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并得以应用。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一些文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的教学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由于受其自身特点的限制,在其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讲授法为主,其稳固的地位不可被其它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讲授法,即讲授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根据其在课堂中讲授所占的时间多少比例的不同,讲授方式即可表现为主导方式又可表现为辅助手段。

本文所指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式,同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共同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一种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应用最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有人批评它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其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批评有其片面性,原因在于是否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由此可见,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讲授法所受诟病也并非是其本身固有的,而多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当或是教学内容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讲授法,那么它的确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亦是如此。

一、讲授法是《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讲授法在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

1.讲授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主要是介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史,目的在于帮助准新闻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行业史,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其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并为后继的学习做铺垫,而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虽不排除某种创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批判求新。因此,学生听教师讲授,即进行传授——接受式学习,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讲授法适用于班级教学。至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导教学方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在高等院校采用大班型授课更是普遍现象,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形式将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虽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些专业技能训练课采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但是象《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这些理论课的教学还是采用大班型集中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节省资源,而且教学效果也不错。

3.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具体的、从没涉及过的知识,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的专业知识也有学习的需求。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前人已获得的知识成果,确保学生形成清晰、稳定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这样能够突出地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反映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

4.讲授法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时间等方面要严格控制,从而使教学工作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讲授法可控性强,是保障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二、讲授法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讲述、讲解和讲演这三种形式。

讲读这种方式应用不多,它主要用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如语文、自然、社会等科目的教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讲述和讲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把中外新闻事业史的发展轨迹看做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线就由无数个点组成,一个个的点就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等。我们在画线的同时又要描点,所以说讲述和讲解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述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的时候,对于其涵盖的重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说讲授美国新闻事业史这一章时,在讲述美国这个国家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轨迹,还要重点讲解一些新闻事件如“曾格案”、“掏粪运动”等;一些突出的新闻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戴”、“普利策”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如“五大报纸”、“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两大电缆电视网”、“两家世界性新闻通讯社”等以及美国的新闻制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讲演还是时常会用到的。当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比如说讲到“新闻自由”、“新闻体制”等一些问题,可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专题,教师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有时介绍某位杰出新闻工作者也会采用讲演这种方式。比如介绍萧楚女,用讲演的方式介绍他的生平、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评价和他的一些趣事,不仅用语言帮助学生在心中塑造了萧楚女这个光辉的形象,也让学生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凌驾于教材之上。《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学内容,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教师的讲授内容还要凌驾于教材之上,不仅要讲出本门课程的精髓,还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授课教师的个人学术见解,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要紧扣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讲授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重点突出。比如在讲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时,教师要“轻画线”(简要介绍该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重描点”(精讲该国的新闻制度,发生的新闻事件,出现新闻人物,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等)。教师在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要善于选择精当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3.教师要提升讲授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陈述式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准确,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尽量讲得生动鲜活,但并非离开讲授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变化,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授水平,不断钻研,不能停滞不前。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不能“满堂灌”。一般史类的课程常被学生认为枯燥、无趣,《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也不例外。教师讲授时要注意启发性,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把讲授法运用得当,不能把讲授变成“满堂灌”、注入式。

5.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外新闻事业史》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虽稳居主导地位,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比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等等。这样才能弥补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才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更加合理,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在的高校教育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在本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讲稿的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精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电子讲稿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稿(教案)直接“上墙”。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本课程和本专业学习的网站网址。授课教师还可以与授课班级的学生建立起沟通平台,如Q群、本门课的公用邮箱等,随时向学生提供一些业界和学界最新的动向、研究成果等学习资料,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这样既便捷,省时;又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讲授,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不足。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教学不好。《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授课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尝试,多实践,发挥讲授法的长处并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7篇

从好奇心中激发探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特质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这也形成了初中学生独特的心理倾向:好奇心强烈、持久性不足、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渴望成功,但又惧怕失败等,历史教师要顺势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质,优化历史课的讲授法,使其真正发挥出重要功效。

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展和所接触的社会面的增多,他们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和疑惑,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既是课堂的重要契机,也是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关键点,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讲授法在课堂上的神奇功效,推动课堂进程,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巧用讲授法于点睛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间不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如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点,在点睛之处巧用讲授法,让学生爱听、想听,这样的历史课堂讲授法,就应该加以推广应用。如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内容时,笔者先讲授了历史上出现的关于朱元璋的两类画像:一种是方面大脸,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种画像却是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黑麻子,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这样的讲授让学生惊讶不已,好奇心马上被激发了出来。随后笔者出示了朱元璋的这两类画像,并讲授道:“到目前为止,史学界认为这两张画像都是朱元璋”!此语一出,学生纷纷侧目,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听后直摇头,有的甚至在座位上叫了起来“这怎么可能”?随后笔者抛出了如下两个问题: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朱元璋?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关于同一个人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画像?这为接下来引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的生平内容做了铺垫,朱元璋登上皇位前后,及后来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铁腕措施,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本堂课的学习,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自然好。

借用讲授法,满足学生好奇心,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提供支柱 初中历史教材由于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全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且限于篇幅和课时限制,教材内容往往仅摘录历史长河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一些典型事件和重要人物,且对于这期间的具体细节和过程阐述也是非常简略的。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更喜欢细节性的描述,过程性的叙述,而历史教师就可以借用讲授法这一传统教法,通过对历史史实细节的描述,将历史过程具化,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同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论证,此墓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这些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和各大媒体,学生对于隋炀帝及其在位期间开凿的大运河也进行了解,但在经过了解后却发现对于大运河的评价观点出入很大,学生非常好奇,到底应该如何去看待历史上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笔者于是准备借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前收集了史学界对隋朝大运河评价的几种观点,并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听。课堂讲授如下:观点一:胡曾在《汴水》中的评价:“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观点二:宋元鼎的《炀帝冢》“帝业闪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这两个观点基本上都是从隋朝大运河导致隋灭亡角度去批判大运河的。而观点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观点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评价角度相似,都是从大运河开通的利弊两个角度去评论的。通过材料的整合与教师的讲授,学生将课前接触到的内容与课堂教师讲授内容进行了整合,既满足了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也为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求真欲望与勇于质疑、求证的精神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

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讲授法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处于需求理论金字塔中顶部的第二层级,它是否得到满足将激励和影响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而作为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初中生,他们更渴求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倾向,在课堂上优化讲授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讲授法为基础,用问题做引导,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历史知识充满着许多的精彩场景,历史教师要学习《百家讲坛》里面老师们的讲功,用精彩的讲授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历史人物赋以血肉、将历史场景再次呈现,在这样讲授的基础上,创设富有梯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跳起来摘到他们心中的那个“苹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与赞扬,使学生在课堂上被认可、被尊重。历史教师在实施这项措施时,尤其要关注平时的学困生,使他们在历史课堂上也有享受成功的机会,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进而萌发对历史学科的喜爱。

在讲授世界近代史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内容时,经过课堂上精彩的回顾和讲授,笔者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六个问题:第一,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实行的两种制度水火不容,请问南北方分别实行什么经济制度?第二,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第三,内战初期,北方军队一再失利,它的原因是什么?第四,黑人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兵源,并由此扭转战争局势的是什么?第五,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为美国人民作出了哪些贡献?第六,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谈谈南北战争的意义。在这六个题目中第三、四题属于基础题,都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到,而一、二、五题是需要经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思考总结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第六题的前半问甚至需要学生之间讨论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设置问题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能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和学习历史的热情。

学生讲授历史,自觉参与课堂,展示自我,收获肯定 一堂课,不可能也不应该都由教师来讲授,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应该而且必须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而以往很多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方式往往是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这些方式笔者认为更多的会在公开课、评优课中被采纳,而在平时常态课中应为历史教师普遍采用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来“讲”历史,即用讲授的方法来阐述和学习历史,而这一方式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成本”小,而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学生在认真聆听教师讲授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内容“讲授”出来,这要求学生经过自身的理解、思考、内化、语言的组织等程序的转化,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变成自己的内容,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这种历史课堂讲授法,既可以在一堂新课导入时的旧知回忆环节,让学生来讲授上一节课的主要知识,学生能讲授出来、讲授清楚,那么对于上一课所学内容的掌握,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这一做法也可以贯穿在整堂授课环节中,对于教师讲解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历史事件名称、历史人物、历史专用名词等,教师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复述;这一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恐怕是在一堂课的小结部分了。让学生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心得、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评论等等。通过学生的讲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参与课堂、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被满足,在此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对自我肯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习难点图解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夸奖,但同时他们对于遇到的困难又有着惧怕和畏难心理,尤其是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失败。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有不少对于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尚不足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初三世界史部分的内容,教师在学生学习难点之处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化解难点,这远比探究教学更符合实际,也更能被学生接受。

如笔者在讲授世界现代史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对于经济领域内的知识储备甚少,而书本中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等内容大字、小字交叉进行,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主要应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笔者主要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具体过程如下图:

学生在听取这一过程性的讲解后,对经济危机为何爆发这一原因就有了一个相对详细的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讲授法成功破解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消除了学生对于难点的惧怕心理,在聆听中获得了新的知识。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对于在现代教学中被逐渐抛弃的课堂讲授法,如何在现今的历史课堂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教师在充分了解和合理利用学生心理倾向之外,还应该不断创新讲授法,并与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发挥出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

[2]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8篇

一、讲授法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形式

学习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活动。学生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而讲授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师讲好了,学生学习的其他环节像看书、复习、练习、实验等就能事半功倍。再看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山东教育频道的“名家论坛”节目等,主要是通过名人、学者、教授等人的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二、讲授法并不阻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课堂讲授被一些人批评为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的教学方法。其实,有效的课堂讲授总是以学生主体为前提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首先会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兴趣爱好等内容,并且教师会考虑到讲授时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古代的文学家、诗人、科学家、政治家等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无一不接受传统的讲授法教育。近现代的鲁迅、、郭沫若、华罗庚、钱学森、季羡林等人也都受到过传统的讲授法教育。

反观当前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等一些新的学习方式中,有些教师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在课堂上或者让学生前后结合,或者让学生进行空泛的、不切实际的小组交流,课堂气氛看起来相当活跃,但收获并非如理论上说得高效实用。

三、对学生学习英语而言,教师的讲授必不可少

一切学习都是接受性学习,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没有讲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对外国的风俗文化一无所知。所以只有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及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为以后的学习打牢基础。

四、要充分认识讲授法对学习的局限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讲授法与其他的任何方法一样,也有他自身的不足和适用范围。针对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我认为讲授法应重点体现在以下教学内容中:

1.讲授学生不了解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差异。中西方风土人情、文化习惯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语言本身又体现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作为从未出过国门、从没有同外国人交流过的初中生来讲,既具有一定的好奇性,又具有一定的难理解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与此相关的内容,激发其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兴趣。

2.要准确讲授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对音标的掌握,只凭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学生很难读的标准。同样,由于初中生自身知识经验所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的理解并非全面和准确,这也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正和拔高,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心理上得到充分体验和发展。

3.要给学生讲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管哪一门学科的学习,总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告诉给学生。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21-01

一、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家对中职教育予以了很大重视,同时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的改革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然而,当前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理论消极影响严重

从现实来看,中职中职学生受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影响较严重。一方面,影响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心。每位中职学生均对自身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而言,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既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息,又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实现,而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只会削弱中职学生参与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未来规划产生迷茫,从而影响到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心。

另一方面,影响培养中职学生开发思维的好奇心。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过于从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及学科上的统一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由于中职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以致中职学生对待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好奇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如此既难以实现中职教师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高效率、高水平目标,又不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

2、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

对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而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一种有效课堂讲授手段,对促进课堂讲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实际课堂讲授过程中,存在部分中职教师课堂讲授态度差,以致多数学生对其产生畏惧感,不愿意主动与中职教师互动。

3、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

中职教师运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等课堂讲授方法,让中职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功底,如此虽可以让中职学生短期内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但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直接造成中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这样中职学生必然无法发现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价值,以致中职学生失去对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学习兴趣。可见,过于注重中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4、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性

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模式下,中职教师开展课堂讲授时始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时中职学生虽可以掌握雄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致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从而造成所培养出的中职学生大都呈现“纸上谈兵”的状态;另外,课堂讲授方式枯燥单一,缺乏创新。中职教师所采用的课堂讲授方式死板单一,难以充分调动起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致使课堂讲授效果不佳。

二、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策略

针对传统理论消极影响严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与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教学理论体系

事实上,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原理、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及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注重对中职学生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求落实好课堂讲授模式改革,剔除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简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课程,由中职教师负责明确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切实做到突出重点,透彻讲难点,以便中职学生更高效开展学习活动。

2、加强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好开课绪论,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中职教师应正确运用口头语,加强与中职学生的互动,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即当中职学生回答不上来或答错中职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时,中职教师应以和蔼、温情的话语鼓励中职学生努力深人钻研,只有这样,才可以拉近中职学生与中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便有助于集中中职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学习中来。

3、运用模块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运用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活动,其中该模式原理在于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依托于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可以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中职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专门化训练。由此可以让中职学生更深人掌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知识,对培养中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增强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具有显著积极的效应。

4、创新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

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模式下,中职教师开展课堂讲授时始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应创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方式,如驱动课堂讲授法,中职教师落实好角色转换,将灌输转化为引导,台上讲授转化为进人中职学生中间讨论交流以培养中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中职学生日后更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提示实践能力的角度加强改革力度,希望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小强.试论创造性教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4,18:266-267.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0篇

课堂讲授的最大优点是节省时间,教学效率高。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是可以广泛地使用讲授法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用甚至必须用讲授的方式来进行传导。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的时候,由于使用得不恰当,导致效果不理想,这并不是讲授法的缺点,而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掌握讲授法的技能技巧。本文中,拟就课堂讲授中“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简要谈谈个人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1)课堂讲授中讲什么

①讲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用的,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将会后患无穷。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优化和高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和受到尽可能多的训练,这就必须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教材的重点上。对于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当然,要讲清楚教材的重点,教师首先必须弄清楚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重点是由学科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②讲知识的引发点。所谓知识的引发点,就是从某一个知识点可以引发出许多知识的地方。实际上,许许多多的知识都是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发出来的。就是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把能够引发其他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地讲解清楚。

③讲知识的衔接点。知识的衔接点,指的是,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地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如同河流上的桥梁或者船只。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它们来学习新知识。知识的衔接点讲解得清楚明白和深入透彻,学生才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否则,学习到的知识就可能是零散的,他们也难以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准确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并且采用恰当的方法将其讲清楚,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引渡”工作。④讲学生的疑难点。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指的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地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地方难以理解和掌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二是教材编写不够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深入地理解了疑难点,才能够把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

(2)课堂讲授中如何讲

①找准讲授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总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的。课堂讲授的中心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问题中心和原理中心两类。

a.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讲授。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讲授,就是教师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在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后结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进行讲授的最终目的。以问题为中心的讲授,教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其一,作为讲授中心的问题必须是真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b.以原理为中心组织讲授。各个学科中的基本原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应当把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以原理为中心来组织讲授时,教师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准确地弄清楚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二是安排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三是构思好列举哪些例子来进行实证。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提高课堂讲授的艺术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互动、可视化各种考核结果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看法。

都说日语是越学越难,有人用“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来形容它。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

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语语言知识的繁杂。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更有效

地将这些繁杂的日语语言知识传达给学生呢?笔者根据自身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対日语教学的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1提高课堂讲授的艺术性

语言的教学离不开课堂讲授这一环节。基础日语的教学也不例外。不论是从单词还是语法知识抑或是课文内容等任何一方面来看,都离不了这个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讲授的艺术性呢?所谓提高课堂讲授的艺术性并不是指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有多高深,方式要有多夸张艺术,而是指讲授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问题。做到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并应用所讲解的知识。因此,在基础日语课堂讲授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必须好好思量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转换效果。课堂讲授要做到深入浅出,并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同步思考及积极灵活应用。可以配合直观的图像等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授水果、动物等相关单词时,可以同时展示直观的水果、动物图片,在讲授比较句型时,可将比较的事物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比对并进行说话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课堂讲授的艺术性,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深相关词汇、句型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又能带来新鲜感,活跃课堂。在讲授文章时同样可以利用直观图片来辅助讲授。同时,也可以创设相应的生活、体态、游戏等情境,让学生在聆听讲授的同时能置身于实际的情境当中,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动宾表现,助词“を”的用法时,可将情境设定为“私の週末”,让学生们叙述或互相询问周末经常做的事情。将课堂讲授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能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生动,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各有着不同的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尤其是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是发挥的比较到位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却难以充分发挥。多表现为被动地接受,填鸭式地被灌输。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显然不容乐观。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便举足轻重。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是一种不错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新学期开始一段时间后,笔者根据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座位、住宿情况等对所带基础日语课程班的学生进行了分组。31人共分成7个小组,由各小组成员自行推选组长,要求组长起好带头作用,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在发音学习阶段,部分同学有些发音掌握不太好,尤其受到方言母语影响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纠正,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显然是难以做到的。而学生的分组管理正好解决了这种矛盾。由组内发音标准的同学在课后负责纠正辅助了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同时也避免了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面被纠正时的尴尬。另外,在设置情境练习或创作会话时,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也能帮助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纠正发音或语法错误。同学之间易于讨论,更容易加深知识的印象及应用。组与组之间也会产生互推作用,不同的方式能互相引导,启发思维,让学生互当自己的老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で”表交通工具这个知识点时,曾布置学生每人造2个句子在之后的课堂上发表。有个组的学生想到了用会话的方式完成任务,这样就使得与安倍枯燥的造句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更容易运用,其他组的同学也相继效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之间必须有互动,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基础日语的课堂也不例外。

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应用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讲课时要做到讲解有抑扬顿挫,用声音与学生做互动。融入学生当中,适时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份子,比如在练习“~をする”这样的动宾表现时,可以问学生,“週末、いつも何をしますか。”在让学生进行回答之前,可以先讲述教师自身的情况。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自己有共同话题。适时地走下讲台,站到学生中间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要注意互动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日期的说法时,可以结合大学生中流行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以及同学们的生日等等。课堂上问一句“难道没有人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我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反应情况、与实际生活的对应等来积极引导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日语过程充满乐趣。

4 可视化各种考核方式下的考核结果

任课教师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上都会向学生详细说明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例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期末测试等各占多少比例等等。但大多数情况下考核方式的说明只停留在开学初,学生只能在期末测试结束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且是最终成绩。之前的各部分考核项的具体情况并无从得知。如此一来,学生对提前设置的各个考核项目并不关注,而只专注于期末测试。因此,笔者建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适时向学生展示各考核项目的阶段得分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课堂上当场展示各组会话发表的得分,既能鼓励表现好的学生,也能给其他学生压力与动力,让他们找出各自的差距,上课自然积极努力,并能加强课后的学习、练习。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化抽象刻板为直观生动、化被动接受为主观能动,帮助学生找到扎实掌握日语学习的好方法,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也能增添学生学有所获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林文虎.好老师在这里.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邓亚晔.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基础日语教学.学理论.2009(18)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2篇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立校之本。高校好比是工厂,人才好比是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人才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而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又取决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的核心环节[1]。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加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导致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下滑。那么,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究竟怎样,还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改进?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1 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不高

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首先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态度有关。态度决定行动。良好的教学态度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全心投入和认真对待上。当前我国高校一些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自身因素有关,也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高校的某些政策导向有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够强。这些教师往往把授课仅仅当成了一项为挣课时而不得不做的工作,对课堂教学敷衍塞责,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后不批改学生作业,不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不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对授课的得失进行反思。授完课就万事大吉,没把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核心工作来做。(2)授课经验不足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一些教师,特别是那些非师范专业院校毕业的理工科教师,由于未经过教学理念、教师语言、授课方式方法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其授课水平往往不高,也妨碍了其授课的积极性。(3)高校不合理的政策导向也影响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一些高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而轻视教师的教学成绩。在职称评审时,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所占的比重过大,往往重点关注受评教师拿到过多少科研项目,拿回了多少科研经费,发表了多少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等。这就使得许多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跑科研项目和进行科学研究上,导致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4)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态,学习的热情不太高,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太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即使人在教室,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往往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在下面做其他事情,或讲笑话、或玩手机、或看英语四六级考试资料、或睡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授课的情绪与积极性。

2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强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必须下一番苦功不可。只有不断加强授课内功的修炼,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应有的授课魅力,课堂教学过程才有艺术性可言。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方方面面。目前,一些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强,主要表现在:(1)教师授课的语言不规范,或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或吐词不清,或口头禅过多,或地方口音过重,或语言乏味等。(2)教师对讲授内容未进行优化与整合,讲授时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讲义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多年一成不变,知识陈旧,未及时加以更新或补充。(3)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高,PPT 上往往只有文字和图片,而缺乏音频、视频及动画效果;即便是文字与图片,也没有经过精挑细选,文字照搬教材,幻灯片的文字过多,字体过小,对比度差,图片东拼西凑、杂乱无序或模糊不清等。(4)教师授课时肢体语言不丰富或运用不恰当。肢体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等。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注意或考虑肢体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随意走动的授课、斜倚讲台的授课、站着一动不动的授课、面无表情的授课、双目紧盯电脑显示器的授课等不良的授课状态时有所见。(5)授课过程中未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只顾自己讲课,缺少与学生交流互动。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够

教学方法的先进与否也会影响到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必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存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要么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要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讲授加黑板板书模式,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对一些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也未进行认真研究与实践,使得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审美疲劳”,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高校课堂教学的改进之策

1 加强对教师授课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下滑,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教师不良的教学态度有关。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高校教师。课堂则是高校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施展教学才能的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其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首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如何改变高校教师不良的授课状态,提高其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强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热爱教学工作,把教学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来做好。(2)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与探讨,让教师经常观摩或参加一些讲课比赛。这对于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当然,对于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如有些教师为了比赛而精心准备课件,一旦比赛结束,就又回到了原来不佳的教学状态;有些教师在讲课比赛中明显带有表演的性质,讲授内容不多而表演成分却不少。对此必须加以纠正。(3)完善职称评定政策。改变职称评审时重科研绩效轻教学成果的不太合理的政策导向,增加教师教学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激励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其授课质量与授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 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高校教材五花八门,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教材一般5 年更新一次,但也有教材长时间一成不变的情况。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教材内容的讲解与知识的更新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涉及到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利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每个高校教师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精彩与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对讲授内容进行优化、归纳与整合,对教学课件进行精心设计。一些高校教师常常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讲授时生怕打乱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对教学内容也未做必要的取舍。如果是这样,那就没必要让教师来讲授而由学生自学就行了。事实上,要想上好每节课,高校教师非花费大量的心血与汗水不可。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高校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社会实际,认真思考教材中哪些内容应该详讲,哪些内容应该略讲;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泛讲。要对教学内容吃透、吃准,将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处理。要探讨所授内容与补充内容之间的协同关系。要明确课堂上并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越多效果就越好,补充的内容越新就越受学生欢迎,而应该切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增加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对于教学课件的设计,要根据信息时代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特点,采用新技术,提高课件制作质量,使课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3 鼓励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值得改进与创新的地方。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这种主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并以PPT 展示出来的教学模式,尽管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青睐,具有明显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如课件信息量大,幻灯片切换速度快,不利于学生记录;课件内容的深浅不易把握,太浅不能吸引学生,发挥不出其优势,太深学生容易忽略教学内容,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使之既不失现代教法的前卫又不失传统教法的实用,这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方向。

PBL 教学法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所热衷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整合,对隐藏的临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探求和学习,能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自主学习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2]。这种教学法由国外引入,但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显示,它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还需加以改良与创新。理由是,这种教学法仅适合小班上课,而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一般采取大班上课,一个大班往往由2~3 个小班合成,学生人数常常在100 人左右。每个PBL 教学内容需要2~3 幕才能完成,每次PBL 教学需将大班分成小班,每个小班需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一名教师来负责。在我国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且教学时数又有限的情况下,要让各种课程都实施PBL 教学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那么,高校教师能不能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结合各学科的专业特点,创设出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呢?

总之,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优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师辛勤的工作,而高校教师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工作之中。加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则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讲授教学;地位和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但讲授式还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被广泛使用,还是因为它独特的教学价值。我们不能把讲授教学和“注入式”“满堂灌”相提并论,而应重新认识其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讲授教学的认识误区

1.单向信息传递使学生缺乏主动性。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讲授教学就是注入式教学。在他们的眼里,学生接受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而只有发现式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当前,不少教师不敢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有怕被人斥之违背课改理念的顾虑。

2.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有关专家论证后说:每堂课上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为15分钟,之后所讲知识学生很难记住,可见讲授法的不利因素确实是挺多的。但是这些不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为什么不能穿插有效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疲劳,又训练了学生能力。

3.教学方式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动”。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完全以“满堂问”“满堂动”取代了必要的“讲”,使新课标所提倡的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当然无法牢固掌握。

可见,我们必须走出认识误区,重新认识讲授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二、讲授教学的优缺点

讲授教学一直存在于课堂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拥有一些其他教学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能有效排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甚至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

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挖掘、吃透教材的深邃内涵。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进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对教师而言,讲授不仅是其知识和能力的输出,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展现;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也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镜子,成为学生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三是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的角度看,任何教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教法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可以认为,讲授法是其他教法的基础。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教法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从学的角度看,接受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法,其他学法大多以接受法为基础,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当然,讲授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三、讲授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讲授必须讲究有效性。讲授知识、技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其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在阐述过程中,应尽量将其生活化、实际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言之有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2.讲授要注重趣味性。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甚至枯燥的原理寓于生活事例中。

3.讲授必须讲究融合性。讲授是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与新课改中倡导的各种新教法并不悖逆,二者在客观上始终处于相融、合作的状态。对以认知、记忆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知识,教师应实施讲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组织

在我国,各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上升,青年教师和那些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相比具有较高学历,很有发展前景,但由于很多青年教师一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在教学意识、教学艺术与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青年教师即将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所以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对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也是教师诠释师道风范的场所,更是教师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主要平台。因此,课堂教学组织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组织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锤炼教学基本功的重要途径。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仅要把握好课堂上的90分钟,还要在课前做精心的准备,以及课后做细致的总结。

一、课前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要想讲好课,首先必须重视课前的备课环节。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其次,对所要讲授的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授课策略等,精心进行设计和编排,编制出高水平的教案才能为课堂讲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象分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做过教师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用同一本教案,同一种授课方法,对于不同的授课对象,授课效果会相差很远。这是因为由于授课对象的不同,其培养目标的不同,授课对象的群体的特点不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高等教育中,各专业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明确所授课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以及该学科在这个专业所处的地位(例如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是考试科目还是考查科目),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在课前要了解授课对象群体以及个体的特点,包括生源渠道、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组织纪律、学习风气以及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已经给这部分授课对象上过课的教师,或通过其它活动主动接触授课对象,力求在课前掌握较多的信息,使得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在内容选取、讲课手段、授课方法的运用时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

(二)教案编写

首先,教案内容要规范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是形成教案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依托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思路、特长和兴趣谋篇布局。因此,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消化教材的基本内容,吃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是编写好教案的关键。当然,教案作为教员备课的文本形态,不同于讲稿,更不能是教材的“搬家”。任课教员要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选用先进、适宜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特点和才华,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

其次,教案内容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然而,教材内容与建设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往往滞后于时代科技的发展,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最新的时代精神,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为此则要求青年教师编写的教案中,必须包含能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青年教师编写的教案中,除了贯穿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覆盖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还应根据本学科及交叉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动态,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创建有特点的教学体系,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性与个性化特色的高质量教案。

二、课堂讲授

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与设计之后,就要进入课堂讲授阶段。虽然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就告诉我们,课堂讲授的效果和质量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然而课堂讲授决不等同于“满堂灌”,为此,要求青年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贯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思想。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角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与学必须同步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不善于把握好自身所担当的角色,把“主导、主讲”变成“独导、独讲”,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向与反映,满堂灌到底,自然收效不大。这里的核心是角色的分权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想权、参与权和话语权,让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当然,教师绝不能放弃教学“主导与主讲”的地位和作用,盲目地让学生充当“小先生”,必须对学生参与的时机与内容等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通过“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与思想启迪。

(二)授课内容

这里有该讲与不用讲,详讲与略讲之分。第一,课程中的重点和问题的关键。如基本的概念、原理、结论和规律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这部分的内容要提纲挈领地讲。第二,学生易产生误解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如课程中的难点、疑点,这类问题要结合案例想方设法详讲。第三,要向学生介绍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为学生提供课后复习乃至今后读书的“钥匙”和“地图”,这方面内容必须精讲。至于那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则不宜在课堂上浓笔详讲。

总之,对于学生遇到的无法拓展、难以深入的问题,教师就要“雪中送炭”,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通过精讲点拨,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之功效。而对于那些平铺直叙的问题,则留给学生在自学时解决为宜。

(三)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教姿教态

首先,教态一定要端正,守时、准时是一项基本要求。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教师,经常迟到、拖课,必将损害教师的威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激情勃发,以感染和激发学生,带动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

2.语言及非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决定课堂讲授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讲授时的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能力。开讲、施教、设疑、举例、应变及结课等口头语言,一是要连贯流畅;二是语气和语调要灵活多变,抑扬顿挫体现节奏感;三是要幽黙风趣,幽黙风趣的语言是营造课堂气氛的至宝。教师除运用生动、简洁而流畅的口头语言组织教学外,还要借助一定的表情、手势、姿态等外部动作向学生传递各种信息,如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期待等。

3.潜移默化、深入浅出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进而通过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案例剖析、拓展思维的讲授法,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在展示教师广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4.精选设问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主动求知欲望是教学互动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如何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多样,其中,设疑解疑、以疑引趣应用广泛,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提问环节,把握好针对性、启发性、递进性、鼓励性等原则,通过“以疑引趣、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在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和求疑、解疑的求知过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拓展和提高。

三、课后总结

对于一个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上完一节课,在某种意义上说,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一半就是课后的总结与提高。应做到:

(一)回顾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二)客观地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三)找出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办法。

具体而言,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满意;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讲得不好;概念、定义、公式、理论是否表述清楚;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阐明,是否遗漏了某个方面内容;语言表达是否科学、准确等。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中听取意见,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的反映和建议。只有不断地总结提高,不断地扬长避短,才能不断地提高完善。

四、总结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第15篇

李培琴

[摘 要]大学课堂的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研究根据(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性质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将小组授课法作为教改新途径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关键词 ]小组授课法;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73-02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学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中来,而目前的大学课堂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学生出勤率较低,或者是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或是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笔者在《园林植物保护》教学中,尝试将小组授课法引入该门课程的理论课讲授和实验课的学习,通过两年的实践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组授课法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本文结合实际授课经验及教学效果展开论述。

一、小组授课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中的实施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两届园林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该课程的开课时间为学生的大二下学期,其中2011级本科生90名,2012级本科生155名。学生S-6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组员分工合作,由组长全权负责。

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中,小组授课法的实施采取如下流程:确定小组——确定选题——课后备课——“小老师”授课——教师随堂点评——学生课后总结。首先,在该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由任课教师给学生展示往届授课小组制作的课件,借此阐明小组授课的指导思想、学习目标及执行意义;其次,确定小组之后,公布选题范围,由于该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开展小组授课法也是出于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和病虫害案例过多,所以会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一定的指导,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的并且危害严重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整个过程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每个组员的兴趣及特长分工合作,通过学习讨论、采集病虫害标本及咨询相关教师,最终完成PPT的制作,期间可随时与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再次,由“小老师”登台讲述小组制作的PPT,在讲述的过程中可带上自己采集的病虫害标本,让台下的同学加深对台上“小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最后,进行随堂点评,先听取台下学生对台上以“小老师”为代表的小组的点评,再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一致认可的,只做归纳与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或集体判断错误,教师须通过分析推理,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加以精讲,对容易混淆的问题加以澄清,对错误讲解的给予更正,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之更具条理性。每个小组在听取了台下学生和任课教师的点评后,课后总结授课的经验与教训形成总结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

在实施小组授课的过程中,有些环节是作为组织者与辅助者的任课教师必须予以注意的。首先,学生在选题设计时切记过大过多,应该选择某一个点重点讲解,而不是平铺直叙,没有重点,并规定每组只能花10-15分钟讲述。其次,关于小组职责分工,任课教师要督促小组长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分工情况(如材料收集、PPT制作、讲述等).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潜能,并在课件首页中注明每个组员对本组授课的贡献百分比,以此作为每个组员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

实验课中的小组授课与理论课程不同,应该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动手能力,完成实验内容的情况,做完实验后对实验相关标本、仪器及试剂是否物归原位等情况进行考核。

二、小组授课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为了了解小组授课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中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课程结束的最后一周进行了问卷调查,综合两届学生共240多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于“你如何看待小组授课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回答“非常好”的约占32.5%,回答“好”的约占54.3%,回答“一般”的约占13.2%;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中最喜欢之处”这一问题中,85.3%的学生都选择了小组授课法,其表述主要包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由学生来讲解课程中的某些知识点,讲解方式更贴近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小组授课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接纳与肯定。

2.学生的课堂表现。除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小组授课法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小组授课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表现在“到课率”和“抬头率”的大幅度上升。推行小组授课后,每次上课前学生都翘首盼着新“老师”的登台亮相。好奇心使他们不愿错过任何一次欣赏和学习的机会。对于听课的学生而言,积极性大大提高,因为大家期待着同学们的精彩演讲。如此一来,令人头痛的“到课率”和“抬头率”就迎刃而解。

3.学生对待本课程的态度。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每个小组都想在讲台上得到最佳的表现,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每当“小老师”登上讲台,台下就会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他们利用图表、动漫、视频剪辑等辅助手段进行讲解,相互配合,声情并茂,有的小组甚至是由两位“小老师”登台讲课,这足以看出学生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随着合作小组的不断成功,受其触动与鼓舞,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小组授课法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4.学生的心得体会。在学生对小组授课的习作总结中,大部分学生都对PPT制作的过程感受颇多,主要有“在PPT的制作过程,你不由自主地学到了许多东西,因为要展示、要吸引观众,必须是写新鲜的,所以得大量搜索资料完善PPT,获得听众的好评”; “以前从没有上台讲述,第一次登台讲课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会出丑,但是不管我们在讲台上讲的好与差,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内心受到了鼓舞,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成长”; “老师鼓励我们自己制作PPT并讲授,这一创新型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各方面查找资料的能力”; “这种新颖的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让给学生,让我们真正主动地去学习,这种方式可以锻炼我们的选材、采集、总结、制作、演讲等方面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