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

课堂安全知识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学 安全

一、要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1.新课程体育是建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切实贯彻与落实。而“健康第一”的先决条件是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现代家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我们学校来说可能只是上千分之一,对于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出现安全问题对每个家庭都是灭顶之灾,将会影响学生一辈子,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

2.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体育教学中活动是载体,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体育锻炼,使我们体育学科的任务得以落实。正是因为这样,安全问题才客观存在。我们对本组6名体育教师做过调查,他们中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最长的近30年(最少的3、4年),在他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曾发生过安全问题,自己都记忆犹新。因此,安全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更不能刻意隐瞒,而应该积极面对,去思考如何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使我们的课堂更安全。

3.教学安全问题不安全因素是什么?包括体育器材、学生不安全意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1.不惧怕安全问题,更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由于安全问题客观存在,部分老师还在这方面吃过苦头,因此,会有部分老师产生惧怕心理,进而导致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有人不敢安排一些激烈对抗的项目和一些体操类、投掷类项目,甚至有人出现只要安全不要内容的课。同时,从学校角度看,领导也害怕体育课中出现安全问题,不少学校出现了刻意删减体育课的现象。

2.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体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校方和体育老师对此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我们要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国家教育方针负责,切实安排好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严格执行相关教学规定,开足课程,要从面上认真落实工作要求,使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应有的落实。

三、如何保障体育教学中的安全

体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双边活动,保障安全,师生都有责任。

1.校方和教师方面:(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供选择,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在综合上述因素中,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想象,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充分了解学生。学期前,上课前,我们都要先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生情况,尽可能熟知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守纪情况等。这样,可以为我们备课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我们上课打基础。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体育教师应针对上课内容及学生情况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步骤。要加强预见性,预见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这样,我们可以较好地去组织、驾驭课堂,有效地实施教学,有效地防范伤害事故的发生。

(3)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好课堂常规。学生参加体育课,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另外,良好的课堂常规也是保证体育课安全进行的前提之一。体育课上,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并努力要求学生做到,切不可忽视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更不能放纵学生,要及时发现、处理违反课堂常规的人和事。

(4)课堂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且学生正是在这样不断适应中得到身体锻炼。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时,学生得不到锻炼;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专业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做到张弛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从这点来讲,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要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

(5)要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场地、器材是上体育课的必备条件,能否保证这块安全,将直接影响课堂能否安全进行。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场地、器材,避免场地不整、有障碍物等隐患出现。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小学体育课程逐渐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同时由于体育课是室外活动,也有极大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好现象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担心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受伤甚至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小学生安全意识较差,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更大,学生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严重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妨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活动,使因伤住院率、因伤缺课率大幅度上升,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潜在的精神和心理创伤是难以估量的,甚至可能给受伤儿童及其家庭带来终身难以消除的影响。目前关于小学生运动安全的研究很多,对体育课中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但是针对开展运动安全教育知识教材内容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岛市各小学的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找出适合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为科学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1 小学体育课的特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又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上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注意分寸的嬉戏打闹,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意外伤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出现危险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如上表所示,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运动的正常规则,占所有选项的34%,其次是思想麻痹大意,占22%。总体来说,任何时候,只有了解到有可能出现损伤的原因,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将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

4 小结

青岛市小学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等原因,实际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较少,频率较低。建议加强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并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安全的重要性,积极争取资金,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养护,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清除跑道和沙坑内的硬物,避免学生在运动时意外受伤;同时也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对体育教师责任心教育,引导他们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将运动损伤和运动安全知识课程编入小学体育课程大纲,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效促进体育课程走向健康、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3篇

1 小学体育课的特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又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上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注意分寸的嬉戏打闹,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意外伤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出现危险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如上表所示,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运动的正常规则,占所有选项的34%,其次是思想麻痹大意,占22%。总体来说,任何时候,只有了解到有可能出现损伤的原因,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将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4篇

摘 要: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加强责任心,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运动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四、上下求索,责任升级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5篇

近年来,儿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从儿童交通事故的一些事例中,不难发现许多人把事故原因归结于司机的卤莽与家长的疏忽。其实有某部分原因应该是儿童对于交通知识认知的薄弱,这让我们反思平时的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传统的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中对于儿童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传授的方法单一,没有结合到学生的真实生活,只是呆板的灌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只会口头表达,却失去了实践的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思品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去自主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去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让体验融入学习过程中,才能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况且,在一节的时间一下子也无法达到某一道德行为准则规范要求。以下以以《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为例,身为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从体育游戏遵守规则的教学中,得到了上安全教育课的启示;就本人6年的工作点滴体会,谈谈如何让体验融入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伊始,激趣为重。

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踏进校园,行为规范还没有达到要求,因为他们会在课堂中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讲话,搞小动作等等的行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伊始,插播了一首《上学歌》。《上学歌》不仅可以吸引到学生,并且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情景中:准备书包上学--家长接载上学--过马路--到学校。从歌曲中,学生会把上学的情景导入到脑海中,从而顺利地把学生引进了课堂教学的特定情景中--马路。学生的兴趣也因为歌曲而雀跃起来,都想看看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环节。

二、倒叙插播,设疑思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的设置中,我利用了倒叙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把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视频放到前面来教育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让他们在脑海中设疑--为什么出现悲剧?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怎么样防范该悲剧的发生?通过交通事故的视频,能让学生意识到"马路如虎口"的具体意义,之后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脑筋思考,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先教会学生交通规则让他们懂得交通规则,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最后再告诉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这样的教学顺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段太小,如果没有意识到交通安全后果的严重性,他们对于课堂的教学就觉得枯燥,没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现在把交通事故,也就是没有遵守交通安全的后果提前来让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的脑海得到冲击,激起他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来教学交通安全的准则,那么学生就更乐于学习,并会防范事故的发生。

通过交通事故视频学生思考并提出了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这个措施也就是思品教学的目标,通过措施的提出,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转入下一个环节:知识的传授。

三、知识竞赛,寓乐于教。

交通规则的传授,我利用了视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片》。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最好是运动多多媒体:音乐、视频、动画,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够更形象地进行教学,使课堂不枯燥,有生气。观看《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片》后,通过知识竞赛,通关比赛的教学手段了进行交通安全规则的反馈。

学生知识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反馈,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到知识,相得益彰。

四、真实场景,知识内化。

我们提倡把真实的体验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第三个环境就是:《红灯停,绿灯走》的情景设置。该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过马路的儿歌,然后在课堂中设置的斑马线情景中演示。

《过马路儿歌》

小宝宝,去学校,经过大路一条条。

十字路口很关键,一定要走人行道。

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你才行。

要过马路前后左右都要看。

交通规则要记牢,安全健康最重要。

在邀请学生演示之前,教师通过儿歌教育学生注意过马路的几点要求:1、红灯停,绿灯走;2、过马路时要左右都要看;3、确定没有车辆才过马路。之后让几位学生扮演马路上的车辆,一个学生拿着交通灯转换红黄绿灯。然后邀请学生上来表演过马路,并让没有参与的学生做小裁判,判断过马路的同学是否做到了以上三点。

通过把真实的生活场景放进课堂,学生都乐于学习乐于去表演,而且能正确判断出过马路的同学是否做到过马路的三点标准,通过真实场景的迁移,学生更能把课堂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中,进行课堂与生活的融合。

五、适当总结,强化知识。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启智生 体育课堂 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启智生与体育课堂之间的关系

1.1启智生

启智学生并没有什么另类,但是与外界交流甚少,有一些学生在沟通中也极易出现问题,因此,很多启智生在理解能力上存在不足,知识面相对较窄,因此,对于课堂中的纪律的理解和遵循有些偏差,或者即使知道相应的行为准则,但是没有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混乱很多,在文化课堂中,学生再怎么闹腾,也不会有大的动作,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别人,在人身安全上应该不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体育课堂就不一样,体育课堂上的学生规范更加不容易,学生不受控的因素太多,学生不在局限在教师,他们可以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首先外界环境的安全隐患比在室内大,其次体育课堂本身的课堂特征很容易在不注意的时候造成人身安全,综合上述,启智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做好这个预防工作,不仅仅需要教师提升自我安全意识,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给学生渗透安全意识,老师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细节处理的事例进行榜样宣传,激发学生树立努力拼搏,不怕吃苦,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1.2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我国慢慢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接纳学生之间的多元化和综合素养,素质教育的评判标准不像应试教育,它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育类型也就多种多样,比如有些学生体育方面表现优异,那么对于这类学生的素质教育则偏向激发其节奏感和肢体平衡能力,那么体育课堂和体育训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正的实力提升课堂,学习体育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独立,很有毅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很难去自我独立的完成学习过程,但是在一场小型的运动会却让学生充分体现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教育中夹杂对成功渴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肢体表达能力、身体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骄纵,不能吃苦,可是在体育的学习中,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本完成不了,除此之外,很多学身体素质很差,无论是在青少年学生人群还是成年人、老年人人群中,超重肥胖现象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大学生体质下滑仍然持续,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小学生在运动时难以接受高难度和高强度训练,稍有不慎,体育课堂就可能造成学生的身体和肌肉损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生自律性差,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加强体育安全教育管理让学生完完全全成为主体,利用自己的积极性和顽强的毅力完成的一项任务,最根本上就有安全的意识。

2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将容易形成安全隐患的问题着重认识并注意的思想,这种思想往往都是在对安全隐患进行预防性思考,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教师或学生在实际体育操作过程中受伤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较少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是急需解决的事情,要让学生主动性的去预防事故的发生比教师耳提面命的教育更加有效和直接,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安全意识进行简要介绍安全意识是保障教学、锻炼安全进行的前提,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体育运动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2.1提升体育教师安全意识

要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首先教师本身要对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的驱使下,也要深化自身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多阅读,通过报道、文献、报刊、网络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安全隐患的罗列和学习安全事故的有效处理方法,让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前瞻性眼界和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安全防范根深蒂固的成为自己的意识,通过意识指导行为的发生更加自然,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细节体现的更加深刻,对学生的标榜作用更加真实。除了自己增强意识,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与其他学校同等行业的优秀人才交流经验,参加各种汇报大会等等,全面的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做到在实际教学中严格预防,即使遇事,也有条不紊。

2.2提升学生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意识

2.2.1理知识要全面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要全面,体育课堂中要有专门的体育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比如运动生理学、医疗保健等等方面,并对学生实施相对应的考核作用,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的学生才能合格,也可以在体育课堂理论学习当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辩论赛的形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目标开展他们(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07页)感兴趣的活动和内容,建立其全面的体育安全教育课堂理论知识。

2.2.2深化课堂的安全防范

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接等特点,将各种安全事故忽略导致的事故事件进行播放,通过鲜活的例子来告诫学生对安全事故不重视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课前仔细检查、布置好课堂器材,选择相对干扰少、安全的场地来开展教学活动,准备活动必须循序渐进,有层次递进,课堂活动量大,就要相应减少持续时间,也要注意体质不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脸色,一旦发现不舒服,立即停止活动,在旁休息,课堂活动量相对较小,那么在课堂前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围着操场跑两圈,锻炼锻炼,总之,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最好以课堂为载体,潜移默化的进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主要有:

(1)因为奇才设备的问题导致的事故,比如很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喜欢去健身区域健身,很多健身器材长期风吹日晒,容易损坏,学生在使用前就容易摔伤或磕伤,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要对场地的器材和设施进行检查,为学生接下来的体育报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2)因为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导致的事故,很多学生对于运动根本没有概念,所以他们没有运动的习惯,那在体育课堂中若不进行课前热身,极易形成肌肉拉伤,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安排学生做好简单各个关节的课前热身等等;

(3)在课堂中明确告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问题,强调注意,课中要及时不断、细心的观察学生的动作,一但发现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立即终止;

(4)课结束后,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有安全意识的学生公开表扬,带领学生快走以缓解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和肌肉酸痛。

2.2.3着眼于生活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从小娇惯成性,生活随心所欲毫无规律,这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另一个诱因。体育活动或者高温高强度锻炼,身体不适,恶心呕吐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学生健康生活习惯是一个预防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前提,只有正确的生活习惯才能为良好的体育课堂垫定基础,所以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健康锻炼方法的传授者和指导者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规律作息、按时就餐、科学减肥、热爱体育锻炼等健康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航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69-06

一、引言

美国专业发展工程师会(ECPD,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的前身)定义工程学为是有创意的应用科学定律来设计或发展结构物、机器、装置、制造程序、或是利用这些定律而产生的作品,或是在完整了解其设计下建构或设计上述的物品、或是在特定运作条件下预测其行为,所有所做的都是为了其预期的机能、运作的经济性或人员及财产的安全[1]。工程学包括非常多的子学科,然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利用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针对工程学的传授和学习过程,我们称为工程教育,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的特性[2]。目前的大学阶段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育特别强调工程教育,这类院校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除具备一般高等教育人才的素质之外需要更加突出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素质既包含技术性素质,也包含非技术性素质[3]。一般来讲,工程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广博的工程知识、良好的思维方法、工程实践操作能力、耐心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培养的工科学生动手能力、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是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突出的问题。因此,以现代工程教育为导向,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实践为依托,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它的基本原理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简单说来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而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解决教师给出的实践性课题等,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同学交流,随时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工程学科的学习具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因为工程类学科的特点是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的能力,以至将来能够胜任工程师的角色,也就是在有了想法以后,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工程类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过程性知识不能直接陈述,例如可以通过实践作业来获得。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实践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也可得到教师的更多时间的补充指导。

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一种改进的针对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模型,其中融入了任务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的优势,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适航与航空安全》课程教授过程。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在工程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本科工科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其具备基本的工程能力,为日后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对未来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表述为三点:(1)具有宽广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2)具有大工程观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3)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知识与能力。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做到“在工程中敏锐的发现问题,深入的分析问题,快速的学习知识,准确的解决问题”。事实上,工程类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也就是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过程性知识不能直接陈述,只能通过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而且也不能像通过记忆来获取陈述性知识那样来获取过程性知识。通常学习过程性知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吸收知识。这是一个习得的过程,通过感知、理解和记忆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即陈述性知识),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这也是我们古人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第二阶段,转化知识。这是一个深化理解和知识转化的过程,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贮存于知识体系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第三阶段,应用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取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与陈述性知识相比,过程性知识的习得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如果长期运用过程性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许多经验性知识,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知识,而且还有个人的技巧,是一种个体性知识。

目前我们本科工程类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与概念和基本方法上面(如图1所示,基本属于陈述性知识),对于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属于过程性知识)却重视不够。在这样的教学内容驱动下,我们的授课方式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课堂上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为主,学生们则以听讲和背书为主要学习手段。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内容一天之后就会忘记大约74%的内容。然而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所需要的知识内化过程通常是在课后通过复习和作业来完成,这个环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薄弱点,所以经常导致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学生头脑中就已经没有多少知识的储备了,更不要说在毕业之后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了。另外,学生通常认为学习是学校内的事情,毕业之后就是工作,再也不用学习了,由此可见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方面是非常欠缺的,而这项能力恰恰是优秀的工程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它的基本原理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简单说来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而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解决教师给出的实践性课题等,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同学交流,随时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工程类科目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了课前。在工程类学科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可以获得许多优势。

1.有助于延长了课程的有效学习时间。

2.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三、融入任务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的引入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9]。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实施,因为在课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陈述性知识的自主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而在课堂上利用任务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自身能力参与和体验实际任务,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过交流与合作,解决任务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换为过程性知识的过程,而且有趣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案例式教学的引入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之后迅速成为一种为全球培训界为全球培训业公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案例式教学有效地促进了陈述性知识向过程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任务型教学一样,案例式教学非常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学生们在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会不断运用课前自主学习的陈述性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不断的将陈述性知识向过程性知识转化,力求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与交流。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极好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一种适合工程类课程的融合任务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learning Using Task and Case)。如图2所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课程的学习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

1.课前自学。课前教学阶段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原本一直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传授阶段翻转到了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来完成。根据工程类学科的知识构成,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这个阶段我们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资源、技术支持和学习方法与习惯。(1)学习资源。由于在这个阶段学生采用的是自学方式,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料。①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课前学习资料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它的形式可以是PPT加音频,也可以是视频短片,还可以选择网络上开放的相关课程视频。教学视频的内容、形式、时长等方面是影响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教学视频在内容上应该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个知识点录制一段视频,时长一般1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这样既可以保持学习注意力,又不会给学生构成太大的学习负担。另外每个视频还应配有相应的文字副本,方便学生查看,避免观看视频时忙于低头做笔记而使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学视频通常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目标是达到对基本概念的熟知以及对基本方法的深度学习。②辅助学习资料。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是工科类学习经常参考的资料之一,另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③课堂任务的准备材料。因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融入了任务型与案例式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以完成特定任务或者自主分析案例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前阶段将课堂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案例提前交代给学生,会让学生的自助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更高。(2)学习方法与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是工科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阶段恰恰是培养工科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和所学课程的自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建立自我学习的方法继而树立自我学习的信心。

2.课堂教学。翻转课堂通过课前阶段的深度学习实现了对课堂活动的时间的延长。由于课前已经把课堂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样也就减少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就多了。所以在课堂教学阶段通常会采用合作式和交互式学习方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了任务型和案例式教学。课堂活动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环节。(1)知识回顾与现场答疑。尽管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是在课堂上我们通常会首先进行本课内容的简单回顾,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疑问与困惑进行答疑。该环节的时间比重应该控制在整堂课的20%以内。(2)任务活动与案例分析。将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总结,形成任务让学生完成,或者将工程中的实际案例提供o学生供其分析,这两种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培养工科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素养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贯彻了翻转课堂所提倡的“做中学、用中学、体验中学”的特点。任务活动阶段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工作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课堂任务活动的实施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教师根据本讲的知识点设计出相应的子任务以及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的综合任务,每个任务都要设计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具体的任务成果;②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进行子任务活动,充分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充当参与者、监督者、指导者、或协调者的角色,实时把握活动的进程,并对活动进行动态调整和指导;③汇报交流。任务活动完成后各个小组选出一名或几名学生进行成果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报告、评审等。

课堂上案例分析活动的实施通常包含以下环节:①教师根据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并基于案例提出附加问题;②学生独立对案例进行分析,回答附加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惑;③教师随时解决和回答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疑惑,并适当地穿插讲解相关知识和部分提示;④完成案例分析后,教师选择部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结果汇报,并做点评。

3.考核评价。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通常我们将对学生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课堂考评,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一个是传统的期末考评,即总结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情况并结合在任务活动实施过程中观察了解到的各组的整体表现,对汇报的学生及所属小组在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参与度以及协商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意见。(2)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末会通过考试的形式完成本课程的考评,考试内容以课程大纲为主线,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及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实例

(一)《适航与航空安全》课程背景

《适航与航空安全》是系统安全性工程里面的一门典型工科类课程,该课程以系统安全性理论为基础,主要讲授飞行器的适航性与航空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航空安全的基本知识框架,掌握适航性与飞行安全相关的技术手段,了解相关的标准与法规,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的简单问题。

如图3所示,该课程内容围绕航空安全的核心展开,包括针对飞行器的适航和安全管理两个主要内容。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上述的课程知识体系,并结合航空安全工程的实际工作,制定出该课程的授课大纲,讲全部课程内容分为13讲,每次授课3个学时,共计3时。

根据3.3节中提出的教学模式,我们以“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这一讲来说明我们的课程设计,如下图所示。

“航空安全的人为因素”这一讲的翻转课堂教学主要须做到安排课前自学和案例式课堂教学。

1.课前自学,教师通过在公共邮箱或者是课程中心中上传航空安全人为因素讲义及相关案例视频,并给学生提供查找相关知识的资源,鼓励去寻找讲义中没有的知识,如查找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案例或补充讲义中覆盖不全及不详细的知识点,同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2.课堂教学先要回顾这一讲的知识,并解决学生仍存有的疑问,接着给出一到两个相关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案例,让学生分组根据目标任务分析,最后进行分析情况汇报。

对于课程教授完成时的考核评价是对整个课程而言的,因此在图4中并未体现考核评价这一部分;考核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形成性评价和总结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各组的整体表现,对汇报的学生及所属小组在逻辑思维、任务分析程度、活动参与度以及协商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意见,并放入学习档案袋中;总结性评价是通过期末考试的来考核,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及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在本科工程类科目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不仅符合工程类学科的学习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是一种值得研究与推广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工程类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尚有以下方面需要继续探讨与研究。

1.授课教师的思维转换与能力提高,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在课前阶段教师要录制授课视频,使得教师的授课方式需要有很大的改变,在课上阶段,教师与学生需要合作式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交流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教学方式的技术化支持,目前的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如何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捷的网络工具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领域。

3.评价考核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的教学特色在于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而传统的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和考核的方式显然不在适用,我们需要新的方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评价考核。

4.教学效果的长期观察与改善,翻转课堂的提出和使用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将其真正的应用于工程类科目的教学中还缺少案例研究与长期的使用观察,只有在长期(一个或两个学期以上)的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才能通过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来进行效果的评估和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https:///wiki/工程学.

[2]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6.

[3]张晓东.简论机电工程类学生工程素质培养途径[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4]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5]邱然锋,陈拂晓,张柯柯,郭俊卿.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R怠白吭焦こ淌ε嘌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C].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ICASSR 2014) Shanghai,China 2014.

[6]李燕.基于任盏某跫逗河锟谟锓转课堂教学模式[J].数字化汉语教学,2014.

[7]张永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106-109.

[8]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9]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1.

[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11]https:///wiki/%E8%BF%87%E7%A8%8B%E6%80%A7%E7%9F%A5%E8%AF%86.

[12]https:///wiki/%E9%81%97%E5%BF%98%E6%9B%B2%E7%BA%BF.

[13]J.L.Bishop,M.A.Verleger.The flipped classroom:A survey of the research[J].2013.

[14]Bates S.The inverted classroom in a large enrolment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a case study.[C]// HEA STEM Conference.2012.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8篇

摘 要:在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中,备课尤为重要,教师只能是备课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有序的进行。在对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未完成的教学工作则可以通过课后工作来加以补充。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堂内外所要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并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层面。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备课;课后工作;安全教育

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是一项严谨性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的环节来开展教学,而且做到认真、仔细、到位。在各个环节中,相应的要求不同,这就那教师就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美的胜任各项工作。

一、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准备是否充足。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和备课。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他们,没有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的话,那么他在课堂教学上是没有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就英语来说,涉及到了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等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此当中,所有的知识点大部分都归纳在语法的范围之内。老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以认真的、集中的状态来备好这一节课。如果光是依照课本笼统的提到的句型或词汇,表面的来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单调,学生会学不到系统性的知识,从而对课堂产生厌倦感,甚至讨厌学习英语。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英语资料,像课内辅导书、语法书和课外的英语书籍等。但前提就是,查阅的书籍要符合老师目前的教学阶段和水平,绝对不能以马代驴,滥竽充数。查阅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备课内容,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二、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之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的方案及内容来上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抽象的说,也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课堂教学的必要五个环节是:①自学,②议论,③点拨,④练习和⑤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检验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对此重视,配合老师,多做练习,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教学练习,可以是以课堂师生互动对话、提问与回答、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的形式来实现。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五个步骤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和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对话、思考、讨论、辩论等口头或笔头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来供学生在不同阶段活动时使用,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教学的目标要科学、具体、准确,切忌一般化和抽象化。

在课堂结束前的二十分钟,老师应开始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重新温习,在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巩固记忆。这种方式也符合孔子的教育主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课后工作

自然地,课后工作主要就包括作业的批改及对遗漏的课堂知识的查阅补充,最后是在学生课程结束之时的相关考试工作。在临近考试之时,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试卷的题型和题目数量,把它们输入电脑,做详细的排版并打印出来。排版是一项认真性的工作,排版不仅要校对试题是否有打字错误的地方,还要力求试题版面美观整齐。这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更要认真,绝对不能以一个“阅”字就带过,一定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来评分,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可以用诸如:excellent、good、so-so等来点评。必要时,评上几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业是学生自学、自我检查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并做好登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以便检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巩固,避免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课后辅导

辅导学习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的班级,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知道哪一些学生基础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好一些,以及哪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吸收和接受能力会慢一些等。那么针对后者,我们老师就要适时适当的加以辅导,而且要是跟踪性的,时刻观察被辅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心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该学生知识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巩固。那么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培优扶差。辅导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补课式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等。

五、安全教育

在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食宿安全,卫生环境安全等。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首要大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为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中心特别制定了一套针对学生及校园环境安全的封闭式管理机制,午休和晚修(休)时间安排教师值班,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及学校安全责任的充分保障。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9篇

首要教学原理是国际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理论家梅瑞尔(M.DavidMerrill)博士在总结了现代建构主义、干中学等教学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将诸多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和模式大体上都能支持的处方性的设计创新原理,在最大化充分利用和借鉴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五个处方性的首要教学原理。首要教学原理的主要功能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教师课堂教学中展现和运用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与实践相合理结合起来。首要教学原理核心观点为: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当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需遵循5个原理:教学内容是否在联系现实世界的实际客观存在的问题情境中予以呈现;教学过程中是否努力去实现激活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教学是不是展示了要学习什么,而不仅仅是陈述要学习的内容;学习者是否有机会练习和应用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教学能否促进学习者把新的技能和知识应用(迁移)到日常实际生活中去,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理论普遍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基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死板的理论知识的被灌输的对象,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是理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主体和刺激信息加工的主要人员;老师不应该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者、教育者,而应该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好、促进者。五项“首要教学原理”就是上述的教育思想理念的体现。首要教学原理将“问题-激活-展示-应用-整合”等环节教学过程中予以展现,在展现过程中充分整合了教学活动中“内容-媒体-学生”三个基本要素,通过运用媒体手段,实现将教学内容顺利传授给学生。首要教学原理将教学任务主要放到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中去完成,既强调学习是建构意义的过程,同时也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的社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同时教师作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实施者,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作和交互。

二、首要教学原理与安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结合方式

为了将首要教学原理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充分考虑安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特点,探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使用首要教学原理的结合方式。

(一)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使用首要教学原理的可行性

安全工程专业特别强调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专业课程理论性和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难懂,另一方面,目前还有很多一线教师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形式过于呆板,学生还没有相关的实践背景,单纯的教师灌输式讲授,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理论和技术的说教,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落后的安全工程的教学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质低效,最终也必将导致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安全工程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工程实际相互结合,它的很多原理、理论和模型都和现实的工程实际紧密相关。如:防火防爆课程要注重的是燃烧危险源的辨识,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灭火方法的灭火原理及使用场合,安全疏散的措施,爆破技术以及爆破现场应注意的问题等;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和安全管理学的有关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系统安全预防控制等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既涉及了课堂教学理论,又是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客观需求,为我们利用首要教学的原理进行教学提供可能性。在授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典型工程安全实际问题,将这些实际工程实际问题切入知识点传授中,运用首要教学原理指引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激活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时如何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首要教学原理的运用是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比如火灾、爆炸、工程热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等)的课堂教学时,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这一方面跟课程本身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的一些常规教学模式有关。与传统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相比,学生更希望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因与工程实际结合,学生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迫切需求的,首要教学原理正顺应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它具有学生有效参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显著特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从过去被动地听转变为现在主动地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首要教学原理通过发现问题,让学生参与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以前学到的旧知识和以往的社会经验被激活时,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就是围绕着一些关键的内涵概念而形成的网络型的组织,其中包括了一些事实性的概念,如果能够将学习者以前学到的知识成功激活,学习者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眼前的问题。

三、首要教学原理在安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

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是大学对教学工作永恒的要求,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针对安全工程专业性质,根据首要教学原理的思想,在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主要从知识的导入、旧知识的激活、新知识的展示、尝试运用和融会贯通等环节教学实践中的合理应用。只有当学习者去进入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够真正地将知识转化人自己的东西,也才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得到提升。结合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将首要教学原理与课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课程教学实践,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本文以《防火防爆工程》中防爆原理内容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先确定好教学中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基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先确定好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堂课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这里笔者先由目前最新的国内外重特大爆炸事故案例(例如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引入课堂,这样让学生在关注目前热点新闻的同时,开始思考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防范的具体措施。

第二步,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现有的基础状况是课堂教学传授的出发点,分析要涉及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机和自我的意识等方面,教学内容设计别需要注意的重点,主要关注背景信息、认知情感特征和初始能力。在课堂设计中,考虑爆炸发生的条件、演化过程和危害方式等,结合事故案例发生的现实背景情况和有关新闻材料,对上述理论进行实际对比,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第三步,根据学生特征分析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接近现实生活实际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由易到难的分解,并细致地分析问题序列中的各项任务,以确定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教学成分。在实际教学中,可将有关理论与事故案例结合的内容分块和学生分组来进行,在分组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兴趣自由组合,这样做同时也体现教学中的层次性。

第四步,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来安排教学环节和程序,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适配,包括媒体选择、适当举例、激活旧知、展示机会、学习指导、应用练习。对有关教学环节要宏观把控好每个环节的进度安排、人员参与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总结类似的爆炸案例原因等。

第五步,互动界面设计,目的使教学适配策略能够很好地投入实践。当教学内容已经被合理选择之后,教师就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程序,确定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信息传递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地激活、展示、应用、整合的策略;重视人际关系的良好营造、适当的认知工具和媒体选择等学习环境的设计。在课堂中,对有关爆炸案例讨论让同学自行先分组讨论,教师给予指导。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0篇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安全是学校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安全课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构建安全课堂可以从创设造安全的课堂环境、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来突破。

【关键词】环境 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 课堂安全 全面发展

课堂安全彰显教育价值,它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安全的课堂上学生会有一种稳定的、放松的、愉悦的、积极的、开放的心理环境。学生能够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担心被讥讽、被指责、被批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而不感觉到紧张、自卑、孤独;学生感到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而没有任何沟通交流的心理障碍;学生感觉到时常被尊重、被重视,而没有被伤害、被冷落、被歧视的感觉;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一、创设安全的课堂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安全的课堂首需要有安全的环境,包括完善的保障制度、安全的课堂硬件环境等,这些都需要师生共同创设。

1.完善的制度保障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主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参与课堂学习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生命在场的体现。这种课堂权益的保障,生命在场的尊重,也是课堂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

2.安全的课堂硬件

课堂硬件包括课堂环境以及课堂设备、用具。课堂硬件的选择建立在正确的课堂观念上,所有课堂硬件应该没有安全隐患,让学生和老师感到安全。

二、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安全是学生身心健康、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课堂安全还必须关注,如何为学生的良好学习和健康成长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各种表现,充分尊重学生,转化自己的角色,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随意评断学生。教师要摆脱知识本位、社会本位、教师本位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课堂的生命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拥有轻松、活泼、自由的学习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一)尊重,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和情感给予充分的尊重,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而且随时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发展,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二)关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课堂安全是学生在课堂上一种正常的、自然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学生才能以愉悦的心境参与学习活动。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加强烈,热情与激情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理解与记忆更加准确。在安全的课堂上学生才敢说、敢疑、敢问、敢写、敢演,这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中的动态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应该以真诚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时刻关注学生的独特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这稍纵即逝的变化,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见机而作,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

(三)欣赏,树立学生的自信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创设设被赏识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让学生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扬起自信的风帆。老师的赏识,可以是一句真诚的鼓励、一次小小的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还可以是一次温暖的抚摸。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就会获得自我价值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欣赏还包含了对学生的宽容、理解与体谅。课堂因学生的出错而变得更加真实,教师还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当学生表达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肯定学生发言的勇气,肯定其思考的过程,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责备、不嘲笑学生的观点,淡化错误,并善意地进行纠正或启发引导。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的心理场,使出错的学生不自卑、不焦虑、不害怕,春风化雨般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欣赏是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是融化坚冰的暖流,懂得欣赏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向上的动力。

(四)公平公正,塑造健全人格

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具有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还必须具有正义感,能够抵制课堂上由其他学生产生的对学生的各种伤害,包括嘲笑、言语伤害甚至身体伤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升华安全课堂。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课堂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有怎样的师生关系,就会有怎样的课堂师生生命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教主”,而变成了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平等与合作,教师的一切行为将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中,才会把老师看作是良师益友,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才能形成高涨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

课堂安全是课堂高效的基础和条件。安全的课堂能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我们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安全课堂,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获得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祖淑菊.浅谈构建高效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小学教育,2013(11)

[2]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

[3]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__(2)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 课堂管理 方法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就要管理好自己的课堂。笔者是一名数控车床方面的实习带班教师,专门负责中技生的数控车床实习。目前的中技生,大多部分学习基础及自觉性较差。另外,数控车床的使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在操作中要求学生要非常小心,只要有一点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撞坏机床,伤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得有一点马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好数控车床实习课,确保学生的安全,必须先要管理好数车实习课堂。怎样管理好数车实习课堂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小型社会,集学习生活、情感生活、人格社会化过程、互动竞争生活于一体。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组织教学。

二、数控车床实习课堂管理方法

参加数控车床实习的学生是需要经过学习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才能进行操作实习的,如数控车床编程基础知识、数车加工工艺知识、数车编程仿真加工等等,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先学习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及安全生产知识。虽然这些学生有些课前准备的知识,但在数控车床实习中还是不能独立有秩序地进行数控车床实习,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课堂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数车实习课前、课堂结束时的组织

在每次上实习课之前,最好先让学生集合。集合后可以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讲解并派发当天的实习任务,提示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知识等等。

在临近课堂结束前,也要让学生集合。集合后可以总结当天实习情况,可以先让学生代表总结,接着教师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当天的实习情况,如表扬当天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批评表现差的学生、简单讲解分析实习任务的加工方法、学生的安全操作问题、实习室的卫生情况、机床的保养情况等等。

2.数控车床实习课堂文明生产及安全操作技术

数控车床实习文明生产、安全注意事项必须贯穿于整个数控车床实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熟知。

(1)文明生产。文明生产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效果及寿命以及操作工人技能的发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工厂技术工人的后备力量,教师从开始进行数控车床实习时,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因此,操作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进入数控车床实习室后,应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格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由浅入深展开学习,不要擅自启动或操作数控车床系统,防止安全事故发生;②操作前,应该仔细检查车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③操作数控系统时,对各按键及开关的操作不得用力过猛、过大,应轻触慎用;④虽然数控车削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但不允许随意离开生产岗位。

(2)安全操作技术。在操作时,学生必须按照课堂规定,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条例,并认真做到以下几点:①刀具装夹要牢固,刀头伸出部位不要过长,刀具下垫片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刀体形状、尺寸一致,垫片应尽可能少而平;②装卸工件时,卡盘扳手应随手取下,不得留放在插孔上,避免开车时飞出,造成伤人及设备事故;③完成对刀后,要认真检查程序(或传真图形)才能加工;④在数控车削过程中,一定要关门操作,防止铁屑、崩刃、工件等飞出;⑤切削时产生的带状切屑、螺旋状的长切屑由于温度高,卷切力强,对操作者危害较大,应尽量改变加工参数、刀具角度等,避免意外发生。在清理切屑时应使用钩子及时清除,严禁用手拉拽。

3.强化数控车床课堂管理规范

在数控车床实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管理方法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关的纪律,并监督学生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1)纪律规范。实习也是课堂,所以实习课堂的纪律不能放松。上课时有以下的纪律规范:①进入实习室,衣着要符合安全要求,严禁穿拖鞋、背心入实训室。②在实训室内,学生要按照实习教师指定的位置入座操作,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有问题可以向实习指导教师示意,不得随意私自设置实习内容,如果不听指挥或违规操作而损坏设备者,除了需要赔偿经济损失外,还要停止下阶段的实习。③不得将食物或饮料带入实训室内,要保证室内整洁干净。④实训结束后,做好工量具、刀具的归位工作,要认真填写好设备使用纪录,并按要求搞实训室的卫生及机床的保养工作,班长及每组的组长要负责检查。

(2)操作规范。①工量具的使用与摆放。在开始每一次数控车床实习时,一般都会派发工量具,每台机床派发一套工量具。为了防止搞乱,每种工量具都要有标号,并按领取人的姓名登记在表上。每天在工具使用后,必须检查有没有损坏,如果有损坏要及时报告,并检查能不能及时维修,如果不能维修就要追究相关学生的责任;在没有损坏的情况时,要按要求将工具放到指定的箱子里。在测量工件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在测量完后将量具摆放在床头箱上,如果一不小心掉到正在旋转的机床主轴上就会发生事故,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将用完的工具摆放在工具箱里,这些习惯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②机床的操作规范。可以参考安全操作技术。

4.数控车床实习课堂分组教学法

实习过程要进行分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分成数组,每组大概5~8位学生,每台机床可以安排2~3位学生,每组选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他组织本组学生的实习。组长做完之后要帮助其他同学,纠正他们的错误,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加工方法。在实习中采用分组教学,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们的互助意识,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分组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技能训练,以分组竞赛比武的形式完成。有了比赛竞争,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他们能在比赛中体会到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也可以根据竞赛的结果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这更加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实践证明,采用好的课堂管理方法,是成功上好一堂实习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管理,没有规则,整个课堂将会是一盘散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先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黄丽芬.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广数“GSK980TD”车床数控系统[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课堂环境;安全性;自由性;信任性;情感性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2.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 !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3.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课堂环境的安全性。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2 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3.3 课堂环境的信任性。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验式教学模式;专科教学

1 课程性质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和独立院校纷纷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是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科学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的,其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技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就教学目标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技术性。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但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独立学院的专科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已经明显落后,效果不佳。

2 教学过程之中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传统,理论与实际缺乏联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问答法,侧重于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将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专科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课程理论知识非常枯燥,对课堂所讲授知识缺乏兴趣,进而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导致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2.2 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动力不足

本课程所面对的对象是独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科专业学生,这一类学生有别于本科学生,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课程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且不善于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2.3 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不能理解掌握专业知识

由于本专业学生大多的专科第二批次录取,录取分数普遍偏低,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接受课堂的理论讲解,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较大困难。

3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在教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能扎实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将每一小节的课堂教学分为4个步骤,分别是引入案例,激发兴趣――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分析案例,加深理解――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课堂中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案例相互联系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整个课堂教学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3.1 引入案例,激发兴趣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安全常识,掌握安全专门技术与故障应急处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小节为单位,课前教师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安全事故案例,通过多媒体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注意力。并且直观真实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事物、思考问题,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课程学习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在对案例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相关专业知识去思考问题,初步分析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3.2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通过对案例的初步分析,可以归纳出与该案例相关的运营安全的专业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怎样解答将是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所在。此时,进一步的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各小组成员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相互探讨,合作探究,共同去解决所面临的专业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这一操作程序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探究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解答疑问的方式是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的,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在已知经验的触碰下,共同合作探讨出来的,老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结论,也不用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他们不同的知识概念,只是让学生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1]。

3.3 分析案例,加深理解

这一阶段是对第二阶段的巩固,通过第二阶段的探究,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本节课程的知识建构,但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独立学院的专科学生,其在学习中还表现出来的一大问题在于学习能力不足,虽然第二阶段的教学已经能使其对本堂课程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往往其理解也仅局限于对本案例所归纳出来的若干问题的掌握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这一特征,在这一阶段,教师再引导学生由该特殊案例进行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一般性问题的归纳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的理解。

3.4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为了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次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课后巩固提高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一般仍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通过课后的练习来巩固提高课堂所掌握的知识。

4 结束语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体验式模式的运用使《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明显加强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对本专业课程的认识及学习兴趣。总之,《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是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及技巧并且积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至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师;初一英语

初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在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保障;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是相对艰巨的工作,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步骤。此外,作为教师,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为做好学生的工作而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一、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准备是否充足

就英语来说,涉及到了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等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此当中,所有的知识点大部分都归纳在语法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单调,学生会学不到系统性的知识,从而对课堂产生厌倦感,甚至讨厌学习英语。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老师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英语资料,像课内辅导书、语法书和课外的英语书籍等。但前提就是,查阅的书籍要符合老师目前的教学阶段和水平,绝对不能以马代驴,滥竽充数。查阅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备课内容,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二、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之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的方案及内容来上课。课堂教学的必要五个环节是:①自学②议论③点拨④练习⑤小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

一般在词汇、句型和语法上。他们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少、句型和语法也都简单,他们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对英语有初步的入门认识。

那么,教学练习,可以是以课堂师生互动对话、提问与回答、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的形式来实现。

在课堂结束前的二十分钟,老师应开始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重新温习,在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巩固记忆。 另一个方面,安排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之下把作业完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减少了把时间浪费在玩耍上。

三、课后工作

自然地,课后工作主要就包括作业的批改及对遗漏的课堂知识的查阅补充,最后是在学生课程结束之时的相关考试工作。 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更要认真,绝对不能以一个“阅”字就带过,一定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来评分,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可以用诸如:excellent、good、so-so等来点评。必要时,评上几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业是学生自学、自我检查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并做好登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以便检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巩固,避免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学。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四、课后辅导

辅导学习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老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知道哪一些学生基础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好一些,以及哪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吸收和接受能力会慢一些等。那么针对后者,我们老师就要适时适当的加以辅导,而且要是跟踪性的,时刻观察被辅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心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该学生知识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巩固。

五、安全教育

在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食宿安全,卫生环境安全等。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首要大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为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中心特别制定了一套针对学生及校园环境安全的封闭式管理机制,午休和晚修(休)时间安排教师值班,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及学校安全责任的充分保障。

在正常的上课时间,老师都要进行点名,检查本班同学是否到齐,有未到的学生要第一时间给家长打电话,确保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是否已到学校学习,有效的监督学生。

据悉,我国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家长和老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学生的安全教育被忽略、边缘化。家长的目标是分数,学校的目标是升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为了完成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学校应对此高度重视,设立专门的医务室,对教师及学生进行科学性、系统化的安全知识教育。在国外,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

其次,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操作性。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连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进行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及其防范措施。一些中小学业对此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规章制度。比如一些“不要”或“不许”等相关条例。但是,在这些规章制度制定之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真正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所以,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掌握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可以把安全事故和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这些问题,有三个解决的对策:第一、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第三、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六、小结

教学是一项严谨性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的环节来开展教学,而且做到认真、仔细、到位。在各个环节中,要求相应的就不同,那教师就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美的胜任各项工作。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有爱心,是要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比自己亲人还亲的人。有耐心,是要耐心的教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在吸收知识上会存在差异。

其次,教师应该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例如:教师的语音、语调、口语习惯、书写是否规范、知识点及运用语言的技巧等,都对学生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情感性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 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二、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 !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三、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堂环境的安全性

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充分暴露学生思维)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三)课堂环境的信任性

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四) 课堂环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义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