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

课堂安全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安全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安全知识

第1篇

1 小学体育课的特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又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上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注意分寸的嬉戏打闹,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意外伤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出现危险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如上表所示,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运动的正常规则,占所有选项的34%,其次是思想麻痹大意,占22%。总体来说,任何时候,只有了解到有可能出现损伤的原因,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将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

第2篇

关键词:安全意识 安全行为 安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71-01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最本质特征是应用型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近十多年来,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加大对实训基地投入的建设、采取校企合一、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技能的实践与提升得到了较大的满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同时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实习、顶岗期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更多的担心和忧虑。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确保学生自觉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就成为在校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必要的、重要的课题。

学生入学教育初期,虽然有就业指导、现场参观、专题会议、图例展览等多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但职业安全教育只是泛泛而知,学生对此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概念。再有,安全意识、行为、习惯等安全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仅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由单纯学校教育转变到职业教育本身落差就大,更谈不上职业及职业安全概念的接受和深入了。再进一步讲,在实习时间和理论教学相差不多或实习时间相对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使学生做到职业安全,了解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防范能力,为实习顶岗做好充要的准备比较困难。另外,加之企业急需用人,出现了预分配机制。学生在还未完全毕业就在实习阶段视同正式工人投入生产中去。而生产一线往往由于工作紧、条件差等多种因素致使安全教育不能很好地落实跟进。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数据调查显示:多数实训和新顶岗学生对于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并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危险,无知无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达不到用人单位所期望的理想效果。这些都迫切需要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安全教育。那么,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如何想办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安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安全常识认知和提高其安全行为能力就成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先决环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首先,始终贯穿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尽可能将单纯的课堂知识展开并与专业紧密联系。例如,煤化工专业中氨性质的学习,要是仅仅靠文字的解释,学生很难结合专业深刻认识,更不要说在今后的专业实践中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了。但如果用氨泄漏事故视频引入学习内容。事故的标题、危害马上就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透彻了解氨的刺激性、燃爆性等性质,事故的处置和分析、危险的排除、又能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今后专业实践和岗位实习的生产安全注意,积累和普及了他们未来职业活动的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其次,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本位这一根本,实行开放性教育学习。不仅注意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如:火场逃生、触电、溺水等急救措施等方面训练、模拟、演练。另外,针对同一类专业加强安全教育。如:对所有井下工种进行“入井须知、粉尘危害与防护、自救器的使用”等井工安全常识、安全注意等方面的集中强化学习和训练。对所有机械类专业进行的“机械操作安全规则、电气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的培养等,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使其对生产安全管理、专业技能安全及自身劳动安全保护等具有了全面、概括、具体的了解。为即将步入的职业活动做好充要的安全准备。

第3篇

一、活动主题:小手牵大手,网络安全为大家

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问题甄别能力。

二、活动时间:9月17日下午

三、活动内容:以“净化网络环境,安全使用网络”为目标,普及基本的网络知识,使广大师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四、活动形式:学校党员志愿者和“小纽扣”课堂的学生走进永胜社区开展“网络安全”培训,由检察院的专业人员进行讲解。

五、活动安排:每一名党员志愿者带领两名“小纽扣”学生前往永胜社区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疫情防控期间确保每隔一米的座位。要求师生佩戴好口罩,每位党员教师要保证学生来回路上的交通安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