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篇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函

市工商联:

中共佛山市委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收悉,根据《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发[XX]14号)精神,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就做好相关工作的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在我市全面实施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城市管理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加快实现三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也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日常管理与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法,稳妥推进、有效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为佛山创造优美的营商环境做出贡献。

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方便群众办事。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2篇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x月份,委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x—xx月,选择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实力逐年壮大。

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gdp的xx.x%;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xx.x万户,个体工商户xx.x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xx.x%。截至xxxx年x月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xx.x万户、个体工商户xx.x万户,分别较上年年底净增x.x万户、x.x万户。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比例xxxx年为x.x:xx.x:xx.x,xxxx年为x.x:xx.x:xx.x,xxxx年为x.x:xx.x:xx.x,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发展和向新型产业拓展的态势,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相继落户,一批重点民营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民营经济税收逐年增长,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xx%以上。xxxx年,我市民营经济税收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全部税收的xx.x%。xxxx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xxx.x亿元、,增长xx.x%,占全部税收的xx.x%以上。xxxx年x—x月份,民营经济缴纳税收xxx.x亿元、增长x.x%,占全部税收的xx.x%。

(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宣传、落实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并出台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领导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宣传政策、协调解决问题,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创新意识还不强。

一些部门和干部对民营经济重视不够,摆放位置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有的思想上存在顾虑,不愿意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不敢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重“清”轻“亲”,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一些民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缺乏拼搏奋进精神,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不浓,打工的多、创业的少,保守求稳的多、敢闯敢试的少。

二是企业数量还较少,规模还比较小。

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省市相比,我市非公经济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民营企业数量来看,xxxx年,我市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不到xx个,而全国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近xx个,差距明显。全市xx.x万户民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xxx家,所占比例仅有x.x%。无论是xxxx中国民营企业xxx强,还是xxxx年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我市均是空白、没有一家企业上榜。

三是产业层次还较低,质量还不够高。

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中,而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中则涉足不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以中药产业为例,与前几年相比,药业企业产值整体提高,但是主要产品仍旧是以饮片加工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仅有xx%左右,中成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中药衍生产品生产等规模比重较小,品种结构单一,利润及财政贡献率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是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还比较落后。

全市民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中级技能人员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总体很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差,没有现代管理意识,尤其是本土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发展的眼光。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完成股改和挂牌上市的企业数量较少,融资规模偏小,全市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仅有xx家。

五是营商环境还需要优化,为企服务还不够。

一些部门重政策制定轻贯彻落实、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部门仍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和“弹簧门、玻璃门”以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资信低,致使企业贷款难度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民营企业反映,政府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同样要有抵押物,而且手续同样繁琐,还要另外缴纳一笔担保费。

三、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更加关心民营企业发展、关注民营企业家成长,做到工作上亲切关怀、生活上清白交往,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模范。

(二)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民营经济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作用,及时和解读产业、财税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

(三)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扶持,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制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扶持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加大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的扶持,通过组织培训等途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着力解决融资问题。

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的不动产手续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盘活资源、提高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发展基金,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引导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股权、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等方面的业务,不断扩大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政策,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上市营造更优的环境。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把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xx市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以高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为xx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关系双辽市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城乡经济活力,实现双辽县域经济突破的战略之举。为此,在赴长江三角洲考察学习期间,围绕如何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私营个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认真解读和吸纳了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市的政策意见精华内容,结合xx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思

考意见:

一.放开政策,放开手脚。

可以说,哪里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哪里的经济总量增长就比较快,社会就比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因此,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突破、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民创业是掀起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高潮的基础。发展的关键是观念和行动。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硬件条件(资源、气候等)不差,差的就是外部环境(社会舆论、人们的观念等),在号召全民创业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率先行动起来,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要使各级领导从允许民营经济发展转变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来;使各相关职能部门从消极的“管”转变到积极主动服务上来;使广大群众从“小富即安”转变到积极创业上来。进而,使我市的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要通过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投资创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学生公寓、食堂等教育后勤设施;投资文化、体育产业化项目和科普、旅游、民政社会福利设施。建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市财政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提供创业辅导和服务、提供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接服务、提供教育培训及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等。加快形成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可安排部分财政性资金,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建立双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并对其他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打破现有归属原投资部门管理的界限。鼓励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切实解决担保机构的风险分但问题,贯彻银行、担保公司、地方政府(财政)三方合理分担办法。

三.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

要积极开展面向私营个体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把私营个体企业家培养纳入到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鼓励私营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私营个体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在调干、调工立户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流向私营企业的人员,原单位要按规定办理工作调动和有关保险结转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障碍。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4篇

──义乌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68万,外来暂住人口70余万,日均流动人口20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26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__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22个县级市首位。20__年,全市预计实现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去年同径统计,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0亿元,比年初增长2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

一、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纵观我市民营经济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1987年)。改革开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里两地自发形成了小商品市场,这是义乌民营经济起步的标志。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于1982年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并确立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1年)。全国经济过热,通胀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年-20__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至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四是接轨国际阶段(20__年至今)。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市民营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规模总量倍增,主导地位日益凸现。到20__年11月底止,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69780户,民营企业8831万家。浪莎、梦娜、新光、能达利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短短六、七年时间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占民营企业总数5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全市1/3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已成为义乌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市场成交额、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均来自民营经济。

(二)块状经济崛起,产业集群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制造业,“小商品、义乌造”的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工艺品、拉链、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等十四大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科技型民营企业69家,建立各类研发机构52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民营企业资本投入结构逐步优化,去年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全市累计引进意大利、韩国等先进袜机3万台(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引进德国布鲁克那BO薄膜生产线;百思得公司和威龙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开发氨纶新产品。创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共注册商标500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件(只)。

(四)主动接轨国际,发展空间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去年我市经济外向度为33.8%,比20__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64家,实现自营出口7.3亿美元。市场外向度达50以上,年出口标准集装箱货柜20万只,有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小商品采购,市场商品已辐射到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国外设窗口、办市场、建基地,形成了市场、商品、商人“三位一体”的对外输出格局。

(五)主体构成优化,整体素质日益提高。许多家族制民营企业已由“前摊(店)后厂”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全市现有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3家,年纳税超100万元的民营企业155家,年出口超5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20家,形成了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此外,经营者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去年我市组织外语、电脑等各类实用培训10多万人次。在民营企业家中有全国 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占35%、36%,外来务工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有11名。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促进了综合实力快速跃升。我市经济之所以在近年来国内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民营经济的先发和活跃。二是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推动了块状经济崛起。去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2:52.1:43.7。三是促进了城市化快速推进。近年来,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民间资本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去年100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到70%以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95年的15.8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45平方公里。四是促进了社会就业。68万户籍人口的义乌,为社会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吸纳了60余万中西部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统筹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加快义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市民营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于抓住了两个机遇,一是在计划经济日用品严重短缺的特殊环境下,凭借改革的“先发效应”形成的区域间、城乡间一系列落差优势的发展机遇;二是中央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中,致力优化“四个环境”。

(一)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放宽”(即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两个发动”(即发动千家万户发展种养业,发动千家万户发展工商业),“四个允许”(即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五项扶持”(即政治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法律上保护),到九十年代的“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强化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六项奖励政策”等,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在降门槛方面,在原有的宽松政策基础上,再实行“四个放宽”,即:放宽股东资格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法律法规限制除外),放宽注册资本到位时间、数额、出资方式的要求,放宽工业区新设企业和市外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条件。在筑平台方面,大力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加速义东北和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鼓励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促提升方面,积极实施“名牌带动”策略,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推动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建立部级研发中心,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和20万元。在强服务方面,我市着力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上下功夫,开辟了外商投资专窗,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欢迎。

(二)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场硬件”文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以各专业市场、专业街相支撑,以要素市场相配套,以国内外分市场相呼应的多层次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市正加快32.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建设,其中一期市场已投入运行,建筑面积达88万平方米的二期市场已结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场软件”文章。深入开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健全市场准入和重点商品监管制度,对市场商品实行划行归市,促进商品营销专业化;坚持打防结合,依法强化商品质量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2.9万余户(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62起;强化税收依法征管,大力推行建帐建证,全面推行银行网点申报纳税。广泛开展“打造信用市场、创建信用商位”活动,进一步完善信用登记查询、评价、监督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

(三)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在产权制度方面,不搞唯成份论,积极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民营化改造,在竞争性领域确立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义乌基本完成国有、城镇企业改制工作,除电信、供电、金融等国家专营领域外,公有制经济基本上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自1991年以来,共出让各类用地2.3万亩,筹集建设资金130亿元。在投资体制方面,建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市场化的新格局,在市场建设、旧城改造、社会事业等基础产业领域,确立了民间资本的投资主体地位。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义乌金融部门破除“贷公不贷私”观念,早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了个体信贷业务,允许个体工商户开立结算帐户,“成份”障碍基本扫清。目前全市60以上贷款流向民营企业。同时,积极筹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等,争取“借壳”上市,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四)健全有序的就业环境。我市从建立“三张网”着手,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首先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网。制定出台《义乌市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实施意见》,打破城乡就业壁垒,构筑起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制度。其次是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网。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年检,重点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发放工资、参加社会保险,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对“欠薪大户”由专人负责,实行实时监控;在劳动监察大队、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服务所建立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劳动纠纷;定期召开劳动纠纷处理联席会议,协调处理重大劳动纠纷;同常山等劳务输出县市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互动机制”,提高劳动者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观念。再次是建立了公正 司法保护网。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相衔接试点,构筑“大调解”格局。一季度,全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15起,调解成功率达99%。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对民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平等的司法保护。

三、推动义乌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民营经济的集聚化、科技化、国际化、规模化、股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凸现。这些矛盾和问题,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同时显现,标志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提升发展水平,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的历史性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市场长盛不衰为核心,以国际化和工业化为重点,强化三大意识,构建三大平台,不断增强我市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强化规划意识,构建大发展平台。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为目标,加快国际商贸城建设,大力推进市场现代化和经营国际化。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市场消费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兴行业,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境外专业馆和国内精品馆,吸引知名小商品制造企业到义乌直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为目标,建设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贸工联动”和“名牌带动”,加快义东北、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和企业,努力造就具有“小商品、义乌造”鲜明特色的块状经济。

(二)强化国际意识,构建大接轨平台。一是要完善“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国际物流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二是要提升义博会外向度。筛选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出口优势明显的日用消费品为参展产品,完善企业参展资格标准,提高境外企业参展比例,优化参展企业地区结构。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采购主体。积极引进国际采购商、连锁超市、外贸机构来义乌采购商品,扩大义乌市场份额。四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引导经营主体到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和商品专业市场,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增强跨国销售和经营能力。

(三)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大提升平台。致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对接,支持规模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一流生产装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心。致力制度创新,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致力管理创新,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高级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四、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当前,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应该看到,实现民营经济转型,现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民营经济的社会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但目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彻底消除。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与外资形成的经济成分相比,民营经济得到的仍是“次国民待遇”,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的两个标准、两套政策、两种待遇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促进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建设滞后。一些法规的某些条款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如《民法通则》中对民营企业法人解散或破产时“进行清算”规定比较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随着新型服务业不断拓展,如汽车陪驾业等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层出不穷。但因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审批、办证时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三是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有待改进。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审批手续繁、环节多、效率低、周期长,企业负担较重;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大,政府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公有制经济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民营经济也可以享受。进一步开放电信、能源、交通、文化等投资领域。改进企业登记管理,放宽民营企业审批条件,降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5篇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68万,外来暂住人口70余万,日均流动人口20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26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22个县级市首位。年,全市预计实现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去年同径统计,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0亿元,比年初增长2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

一、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纵观我市民营经济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1987年)。改革开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里两地自发形成了小商品市场,这是义乌民营经济起步的标志。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于1982年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并确立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1年)。全国经济过热,通胀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年-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至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四是接轨国际阶段(年至今)。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市民营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规模总量倍增,主导地位日益凸现。到年11月底止,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69780户,民营企业8831万家。浪莎、梦娜、新光、能达利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短短六、七年时间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占民营企业总数5%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全市1/3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已成为义乌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市场成交额、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均来自民营经济。

(二)块状经济崛起,产业集群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制造业,“小商品、义乌造”的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工艺品、拉链、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等十四大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科技型民营企业69家,建立各类研发机构52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民营企业资本投入结构逐步优化,去年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全市累计引进意大利、韩国等先进袜机3万台(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引进德国布鲁克那bopp薄膜生产线;百思得公司和威龙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开发氨纶新产品。创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共注册商标500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件(只)。

(四)主动接轨国际,发展空间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去年我市经济外向度为33.8%,比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64家,实现自营出口7.3亿美元。市场外向度达50%以上,年出口标准集装箱货柜20万只,有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小商品采购,市场商品已辐射到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国外设窗口、办市场、建基地,形成了市场、商品、商人“三位一体”的对外输出格局。

(五)主体构成优化,整体素质日益提高。许多家族制民营企业已由“前摊(店)后厂”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全市现有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3家,年纳税超100万元的民营企业155家,年出口超5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20家,形成了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此外,经营者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去年我市组织外语、电脑等各类实用培训10多万人次。在民营企业家中有全国

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占35%、36%,外来务工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有11名。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促进了综合实力快速跃升。我市经济之所以在近年来国内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民营经济的先发和活跃。二是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推动了块状经济崛起。去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2:52.1:43.7。三是促进了城市化快速推进。近年来,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民间资本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去年100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到70%以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95年的15.8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45平方公里。四是促进了社会就业。68万户籍人口的义乌,为社会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吸纳了60余万中西部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统筹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加快义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市民营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于抓住了两个机遇,一是在计划经济日用品严重短缺的特殊环境下,凭借改革的“先发效应”形成的区域间、城乡间一系列落差优势的发展机遇;二是中央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中,致力优化“四个环境”。

(一)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放宽”(即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两个发动”(即发动千家万户发展种养业,发动千家万户发展工商业),“四个允许”(即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五项扶持”(即政治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法律上保护),到九十年代的“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强化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六项奖励政策”等,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在降门槛方面,在原有的宽松政策基础上,再实行“四个放宽”,即:放宽股东资格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法律法规限制除外),放宽注册资本到位时间、数额、出资方式的要求,放宽工业区新设企业和市外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条件。在筑平台方面,大力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加速义东北和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鼓励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促提升方面,积极实施“名牌带动”策略,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推动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建立部级研发中心,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和20万元。在强服务方面,我市着力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上下功夫,开辟了外商投资专窗,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欢迎。

(二)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场硬件”文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以各专业市场、专业街相支撑,以要素市场相配套,以国内外分市场相呼应的多层次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市正加快32.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建设,其中一期市场已投入运行,建筑面积达88万平方米的二期市场已结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场软件”文章。深入开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健全市场准入和重点商品监管制度,对市场商品实行划行归市,促进商品营销专业化;坚持打防结合,依法强化商品质量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2.9万余户(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62起;强化税收依法征管,大力推行建帐建证,全面推行银行网点申报纳税。广泛开展“打造信用市场、创建信用商位”活动,进一步完善信用登记查询、评价、监督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

(三)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在产权制度方面,不搞唯成份论,积极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民营化改造,在竞争性领域确立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义乌基本完成国有、城镇企业改制工作,除电信、供电、金融等国家专营领域外,公有制经济基本上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自1991年以来,共出让各类用地2.3万亩,筹集建设资金130亿元。在投资体制方面,建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市场化的新格局,在市场建设、旧城改造、社会事业等基础产业领域,确立了民间资本的投资主体地位。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义乌金融部门破除“贷公不贷私”观念,早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了个体信贷业务,允许个体工商户开立结算帐户,“成份”障碍基本扫清。目前全市60%以上贷款流向民营企业。同时,积极筹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等,争取“借壳”上市,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四)健全有序的就业环境。我市从建立“三张网”着手,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首先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网。制定出台《义乌市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实施意见》,打破城乡就业壁垒,构筑起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制度。其次是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网。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年检,重点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发放工资、参加社会保险,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对“欠薪大户”由专人负责,实行实时监控;在劳动监察大队、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服务所建立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劳动纠纷;定期召开劳动纠纷处理联席会议,协调处理重大劳动纠纷;同常山等劳务输出县市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互动机制”,提高劳动者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观念。再次是建立了公正司法保护网。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与

民事诉讼相衔接试点,构筑“大调解”格局。一季度,全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15起,调解成功率达99%。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对民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平等的司法保护。三、推动义乌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民营经济的集聚化、科技化、国际化、规模化、股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凸现。这些矛盾和问题,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同时显现,标志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提升发展水平,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的历史性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市场长盛不衰为核心,以国际化和工业化为重点,强化三大意识,构建三大平台,不断增强我市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强化规划意识,构建大发展平台。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为目标,加快国际商贸城建设,大力推进市场现代化和经营国际化。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市场消费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兴行业,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境外专业馆和国内精品馆,吸引知名小商品制造企业到义乌直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为目标,建设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贸工联动”和“名牌带动”,加快义东北、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和企业,努力造就具有“小商品、义乌造”鲜明特色的块状经济。

(二)强化国际意识,构建大接轨平台。一是要完善“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国际物流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二是要提升义博会外向度。筛选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出口优势明显的日用消费品为参展产品,完善企业参展资格标准,提高境外企业参展比例,优化参展企业地区结构。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采购主体。积极引进国际采购商、连锁超市、外贸机构来义乌采购商品,扩大义乌市场份额。四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引导经营主体到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和商品专业市场,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增强跨国销售和经营能力。

(三)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大提升平台。致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对接,支持规模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一流生产装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心。致力制度创新,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致力管理创新,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高级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四、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当前,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应该看到,实现民营经济转型,现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民营经济的社会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但目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彻底消除。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与外资形成的经济成分相比,民营经济得到的仍是“次国民待遇”,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的两个标准、两套政策、两种待遇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促进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建设滞后。一些法规的某些条款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如《民法通则》中对民营企业法人解散或破产时“进行清算”规定比较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随着新型服务业不断拓展,如汽车陪驾业等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层出不穷。但因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审批、办证时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三是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有待改进。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审批手续繁、环节多、效率低、周期长,企业负担较重;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大,政府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公有制经济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民营经济也可以享受。进一步开放电信、能源、交通、文化等投资领域。改进企业登记管理,放宽民营企业审批条件,降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6篇

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县工商局深入贯彻全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对民营经济实施“催生、助长、扶强”,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搭建服务平台,畅通登记注册渠道。一是实施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工程,进一步加强一站式首办责任厅规范建设,坚持一个窗口对外,把企业、个体私营登记注册等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设立了绿色通道服务热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中实行预约办事制、跟踪服务制、联系制、企业联络员制,从而版权所有改进企业登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截止××年月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私营企业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私营企业开业注册登记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

二是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截止月底,共办理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余户,实现再就业岗位余人,减免注册登记费、管理费多万元。三是为方便企业年检,对户企业实行上门年检,对户企业进行预约服务,另外扩大了免审范围,对连续二年没有不良记录和设立不足半年的户企业实行免检,减轻了企业负担,节约了时间,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优化政策服务,引导健康发展。一方面落实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大力支持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做好企业组织改制的变更登记工作。

(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引导个版权所有体和私营企业提升规模档次,改变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认真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7篇

一是持续高速发展,实力迅速壮大。近几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去年则高达30%,总资产已达136亿元;据统计,去年产值或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7家;涌现了**商厦、科汇电气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

二是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约170.65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增加值72.42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总产值196.77亿元,同比增长29.07%。民营经济还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仅从这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看,累计安置下岗职工约11560人。

三是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传统的商贸、餐饮服务业有所下降,第二产业稳步增长,第一产业成为发展新热点,新兴三产迅速崛起,特别是生物工程、电子技术、网络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多,已发展到69户,出口创汇企业51户,43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累计利用外资6.1亿元。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截止去年底,全区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8.07%。民营经济正加快向区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区民营经济园区达到3个。

四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科技型民营企业109家,民办科研机构达到12家。许多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国际占据了领先地位。

五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明显增强。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区民营企业63.7%。民营企业共拥有注册商标408件,其中**省著名商标8件。许多高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国企员工、高校毕业生、回国创业人员纷纷加盟民营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区从事民营经济的有大中专毕业生共1.5万人。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我区民营经济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地位很不相称。一是我市民营经济规模总量明显偏小,户均注册资本72.2万元,不到全省77.9万元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在税收等方面的贡献较小;二是大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很少,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较低,设备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三是我区的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周边地区市场建设轰轰烈烈,交易异常火爆,对我区市场扩张造成了很大压力。四是思想不够解放,政策不够宽松,尚未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理想环境。通过对我区的分析和与先进地区的对比,充分感到,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活力、财力的旺盛和群众的富裕,新一轮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地区间经济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掌握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谁就取得了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优势条件分析

我区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企业众多,资产存量大,工业基础雄厚,传统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其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我区地处鲁中,交通便利,城乡交错,工农相依,对点多面广的民营经济来讲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区专业市场众多,市场框架较为完善,具有强大的市场依托。我区民间资本丰厚,尤其是民间的闲置资金更多,民间投资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区有优秀齐鲁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底蕴,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具有发展民营经济的人文环境,为启动民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我区民营经济必将取得飞速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和催动下,进一步加快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是解放思想,把握导向,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把握舆论导向,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企业的光彩业绩,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推动了全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准入、用水、用电、用地、用工、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各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民营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较好地履行了“规划、指导、协调、服务”职能,通过放宽准入、简化程序、缩小限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实施园区发展战略,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推进民营经济产业集聚和效益提升。着眼于集聚产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规划、发展了一批民营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园区化、科技化、规模化、产链化”发展之路。卫固镇建设傅山工业园一年多来,依托当地发电、铁路运输、铁矿等产业优势,与之相关的企业急剧增多,产业及其产品关联度高、效益好,全镇的国民经济生产部值由建设前的几千万元到**年的2个亿,2003年可达到8亿元,预计**年可实现20亿元产值。园区建设推进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是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培育强势企业群体,促进民营经济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从产业、产品、规模、纳税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选择一批骨干企业,通过领导挂包,部门帮扶,政策、资金、人才、管理方面的得力扶持,培植了一批“高、精、新”产品和骨干企业。科汇电器、得意乳业、通乾房产等10余家企业的膨胀和发展,从整体上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数量的剧增,带动了发展质量的提高。

五是强化保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机关、各职能部门,完善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力度,通过组织全国高校高新技术洽谈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银企洽谈会等,实现对民营企业更高层次的服务;以“两公开一监督”为核心,通过制定并落实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AB角工作制、“一条龙”、“一站式”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了社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内部原因分析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残酷的形式下,能继续保持其迅猛速度,甚至通过买断或租赁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国营集体单位来扩张其规模,必有其成功之道。**天乐园娱乐有限公司在买断原天乐园商场后,利用其有利地理优势,转型向娱乐服务发展,现已是**地区乃至**省娱乐业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目前,投资一亿余元的“双子座”综合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按照四星级规划和设计的酒店与客房,将为**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到底是何种因素促使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次调研的实地走访中我们找出了其中原因:

一是经营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大多数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的,并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包括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特征。国营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构臃肿、对市场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对政府“等靠要”等种种弊端在民营企业中很少见。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在经营机制上的优势逐步得以显示。

二是低负债运营。民营企业在国营企业与乡镇集体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基本上未享受过政府优惠的扶持,可谓是“生于忧患”。正由于有这种忧患意识,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更加注意成本、精打细算,在企业的发展上也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因此,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都比较好。我们调查的几家企业,都是靠自已积累滚动发展,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非常低,一般都在20%以下,有的甚至是零负债。这为他们在宏观经济紧缩的形势仍然保持良好的运行质态打下了基础。

三是产权清晰、管理严格。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民营企业对此体会更为深刻,他们的规章制度体系与国有企业差不多,所不同的更加细致、全面,考核严格。由于产权明晰,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更有权威性,执行起来也更加严格、彻底。**得益乳业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突出抓好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依靠管理抓质量,依靠质量打市场,企业内部还设立了党支部、团支部,企业文化气息浓烈。严格的管理制度带来了丰厚的企业利润,公司连续三年营业额突破两千万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可观。

四是注意市场开拓。不少私营企业主原先是国家(集体)企业的销售科长或外贸业务人员,手上都撑握着固定的客户群,再根据客户需求办厂,完全是以销定产。他们不仅熟悉市场,在市场开拓上也不遗余力,各显神通。一些高科技企业培养了专职的高学历、懂专业、会公关的销售队伍,有的还在国外建立了销售网点。在注意市场开拓的同时,把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作为市场开拓的致胜法宝,把做好企业内部管理,降低运转成本作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从调研中发现的已经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就有12家,正在申请待认证的达20多家。这表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已有大幅度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已逐渐成熟。

四、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资金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尚未打开,资金困乏是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紧张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近两年,企业资金的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并未真正打开。调查中有90%以上的企业认为资金非常紧张。有69.5%的企业认为国家信贷政策对民企不平等;近78%的企业认为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30.5%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过高;有49.5%的企业认为手续繁杂,附加条件太多,办理时间过长,贻误商机。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二是贷款抵押、担保难。初创时期的企业本来就没有抵押物,不管其绩效和潜力如何,都难以获取信贷支持;三是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阶段难以在短时间内甚至没有机会树立或表现自己的信誉,加之个别民营企业因失信影响到了整个民营企业群体的信誉形象,银行对民营企业产生惜贷、惧贷现象。

二是税赋相对偏重,使我区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双重征税、"低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打折扣等。"双重征税"即民营企业除了交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低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改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等,这些优惠政策都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税收政策不优惠"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培训补贴、技术创新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财政预算支持,在税收抵扣和减免、成本摊提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对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没有税费减免措施。民营企业认为,一是高税赋不利于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原始积累,抑制企业的发展;二是我区民营企业与广东、浙江等外省市的同类企业相比,税赋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使之竞争中处于劣势。湖田镇企业反映:广东一个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年定税缴纳税金20万元,仅相当于我市同类企业所缴税金的1/30;在很多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一些小企业开办

三、五年不用纳税。如此悬殊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势必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天壤之别,此外,民营企业对买发票必须先交税款或押金;出口退税政策不落实,退税款长期拖欠;年销售额不足180万元不能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等也反映十分强烈。

三是针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因素之一。民营企业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需要在政策咨询、人才引进、法律援助、技术应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支持。我区目前还没有一家综合机构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缺少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全区民营企业及时提供政策、人才、技术、产业、产品等实用的甚至是前沿信息。国有、集体企业的服务和信息提供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组织机构予以保障,民营企业则不能。不少民营企业不知道有什么优惠政策,因而谈不上用足用活政策;不知道哪里有企业需要的人才,因而谈不上有目的地去寻求人才等等。信息滞后和信息缺失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有的民企反映,政府制定的很多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都不掌握,希望政府部门发挥各类信息优势和公共服务渠道,多方面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信贷、市场信息、咨询、管理、技术人才和培训等各种服务。

四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部门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三乱"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主反映:没有人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人就是收钱。每年来收费的部门有20多家,不管收费是否合理,一般是交了钱再说,以防得罪了这些有来头的部门;由于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对民营经济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比较突出,职能部门的执法权限划分不明确,重复执法,重复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不合理负担过重,上边许多好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企业经营环境不够松。还有的民营企业反映劳动、人事部门还未把民营企业的用工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造成民营企业人员在人事档案、劳动保险、职称评定等方面管理缺位。许多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多而复杂,办事效率不高,在征地、办理许可证、用电、用气等方面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上没有明确的服务部门等。

五是信用缺失、无序竞争、多头管理,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一些企业抱怨政府说话不算数,出台的政策、承诺的事项很多没有兑现。如新世界步行街、湖田工业园区等专项优惠政策基本上没有得到落实。这种现象尽管发生在一些特定环境、特殊地域,但政府信用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同行业问部分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互相诋毁、竞相压价,使价值规律、竞争规律难以发挥作用,竞争秩序处于恶性循环态势。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市场运行中缺乏诚信制约机制,突出表现在不履行合同、互相拖欠债务的现象大量存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拖欠债务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濒于破产。无照、无证以及偷漏税费等非法行为的大量存在,相对削弱了对合法经营行为的保护力度。社会治安环境还不够好,有36%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改善治安环境。

六是思想上的障碍,主要是对个体私营经济仍然存在种种认识误区和社会偏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看法,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但“左”的思想和传统观念远没有根除。有的认为个体、私营经济是“私”字当头,搞个人发家,因而漠然置之,任其自生自灭。有的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发展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认为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争产品、争人才、争市场,会冲击公有制经济发展,因而心存疑虑。加之北方历来有“轻商”的传统,特别我区作为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一直在经济中占优势,所以一直没有形成从事民营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不仅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经常表现出歧视民营经济的倾向,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也以到民营企业为耻。因此,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仍任重而道远。

除上述以外,地理区位的原因、开放程度的不同、文化传播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产业结构上的异同以及政府实施的政策,都将在其外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

在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管理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产权单一引发的产权关系中的矛盾、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矛盾,都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是观念陈旧,管理模式滞后。许多民营企业观念有待转变,如对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有疑虑,不敢放手放胆经营。“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虽然部分企业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已经开始在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大部分私营企业仍未破除私有者狭隘的观念。一是在产品生产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投资开发新品意识;二是在经营上满足于自给自足式的传统经营模式,满足于无债一身轻,害怕举债搞发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习惯于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坊等形式,排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上述弊端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占26%,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企业缺乏会管理、懂技术的员工,高层次人才更缺。有68.7%的企业家对企业职工的素质不满意,民营企业中70%的从业人员只能应对简单劳动,管理领域、科技开发领域急需专业人才,但大部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其优势之一。但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性企业,大量使用的是家庭成员,致使许多平庸之人充赛重要部门,严重挫伤了外来人员的积极性,使外来员工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做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结果损失了大量的“千里马”。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外招聘人才时,往往只是以高工资来吸引来人才,而对于保险、福利却只字不提,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再次民营企业用人的随意性很严重,以致人才大量浪费,使得民营企业多年来形不成人才优势。

三是资本、风险、决策管理三权集中,民营企业组织机制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现阶段我市民营企业主要是家庭化管理模式,企业主不但有决策权,还都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民营企业始创阶段,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较高层次后,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上的缺陷。

四是民营企业法制意识不够强,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不规范,如偷税逃税、制假造假、违规招工、用工,故意拖欠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货款和职工工资等问题。另外,帐顶帐、三角债、连环债等拖欠帐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损害了整个民营经济的形象。

五是民营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缺乏创新意识,核心竞争力不够强。我市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只占26.9%,生产有特色产品的企业也相对较少,产品整体定位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工艺流程落后,环保要求低,基础薄弱,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科研条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弱,产业趋同比较严重,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品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65%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在有独立品牌的企业中有89.6%的企业商标未进行注册。

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我区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创新传统产业,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传统产业启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两翼齐飞,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五”末,全区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形成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全区经济发展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比江浙沪粤等先进地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最关键的是思想解放程度和重视力度上的差距。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始终是发展的先导。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就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发展就领先一步。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大进步。为此,必须明确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理念,将其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来抓。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大前提下,很多影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才会逐步解决。这是治本的关键和基础。也只有牢固树立了这种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社会资源有限、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土地等资源不能均等分配的情况下,不把公有和民营作为资源配置孰先孰后、孰多孰少、孰可孰不可的标准。

二是在工作重点上,强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的政策和环境。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度不够、氛围不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发展的环境不优,政策的吸引力不强。环境和政策的好坏是一个地方能不能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不仅体现在提高部门服务水平,杜绝三乱现象等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上、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上准确把握环境的内涵,从而构筑全方位的环境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是社会的、政府的,资源配置是企业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横向的流动方式,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只受环境的影响,不受政府的约束,哪里适合生存发展就去哪里。在资源配置流动的过程中,资源的各个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者等)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需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环境。因此,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舆论环境、经营环境和服务环境构成了环境的基本内容。可以说,人人、事事、物物、时时皆环境。为此,我们应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思想,对照发达地区,找出我区在环境方面存在的种种差距,从各个层面制定好相应的对策,并抓好落实,避免实践中虚多实少、有口号无行动、有政策无落实等问题发生,真正下决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全力构造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平台。在政策和环境的制定与取向上,应突出把握好"放宽、保护、扶持、整合、创新"的工作方针,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真正做到思想放开、政策放宽、管理放手、服务放活,通过在"放"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实现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

三是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以传统产业的整合、改造和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构筑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化工、建材、纺织、机械等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在这些领域,我们有基础、有资源、有人才、有市场。目前,我区70%以上的民营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我区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雷同,恶性竞争,产业扩张力不强,形不成规模优势,严重制约发展。为此,要把创新传统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作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计划地在全区选择一些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各产业中牵头组建一两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科技扶持,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使之成为传统产业的"领头羊",充分发挥其产业关联度高、资源聚集功能和产业拉动能力强的优势,形成高端带动、中间跟进、底部抬高的良性发展趋势。如此,我区就能够形成明显的行业优势、能够建立起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能够实现生产高新技术化、能够造就鲜明的产品特色,从而真正在全区形成传统产业启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两翼齐飞,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是在发展载体上,加快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工业园区和市场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不仅是解决民营经济布局分散、单体运行、信息闭塞、产业化程度低、效益差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推进区域经济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是改变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当前,制约全区民营经济园区建设的主要因素是特色不鲜明,管理机制落后,优惠承诺不落实,影响了进园企业发展。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分层培育、循序渐进的思路,把园区建设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措施,突出抓好**私营经济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在这方面,应注重产业特色,高起点搞好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功能;引进市场机制,推进园区的经营机制创新,按照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外向化的要求,坚持环境建设和项目开发并重,使园区尽快成为我区的外资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经济高增长区。市场建设是加快总量扩张,实现遍地开花的重要途径,对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临沂的一个板材市场带动了4000家板材加工企业。因此,我们应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加快规模膨胀,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培育建设上,应着眼于大开放、大贸易、大流通,以构建鲁中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龙头"市场,管好搞活现有市场,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全力构建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与我区城市功能相符,布局合理、结构健全,具有旺盛活力和发展后劲的市场流通体系,成为承接南北,辐射东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中心。

六、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一)加大领导和发动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上实现新突破。

建议今年召开一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思想大发动、大动员;组织各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在全区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推出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先进典型;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实行重奖,在社会上形成强烈震动和影响,促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在考核机制上,确立一把手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自上而下建立目标责任制,纳入对各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实现“三个转变”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主要依靠国有集体经济向依托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转变;在工作精力上实现由重点抓国有集体经济向重点抓民营经济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干预手段发展经济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运用调控引导手段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使各级领导切实做到嘴上讲,心里想,手上抓。

(二)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在实施政策和环境促动上实现新突破。

在政策促动上,建议在干部轮岗、用地、投资、贷款、招商、税费等关键环节上实行突破性更大的政策。一是坚持"三个凡是",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即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凡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凡是固有经济退出的行业,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军电信、电力、水利、桥梁、公路、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二是出台更加优惠的机关干部分流新政策,鼓励通过辞职、轮岗、停薪留职等形式从事民营经济,对分流、轮岗从事民营经济的,我区已经出台了政策,重点抓好落实。同时出台鼓励国有企业职工从事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尽快在全区实现机关干部、科技人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群众"六股力量"带动,人人想门路,家家搞经营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实行灵活政策,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税收上,建议按照保住存量,放开增量的原则,对新开办的民营企业在3-5年内都实行定税制,不再实行申报制,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精力来发展自己;对于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原则上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以提高企业运行灵活度。在融资上,建议由政府部分出资,吸纳民间资本进入,成立专门为民企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搭建更直接的信贷信息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洽谈会商制度,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运作机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个私协会经过探索建立的“企业贷款联保机制”已取得初步成效,**年通过联保机制,全区已有一家民营企业获得贷款万元,可以逐步推广。在优化环境上,要实现"三减一保",即减低税费,减少手续,减轻"三乱"负担,确保安全经营。为此,要实施"两手抓",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治理。在服务机制上,建议在全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行"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免手续,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对民营企业实行全方位贴身服务。在环境治理了,坚持"重典治乱",突出处理一批反面典型;对国家、省、市取消的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进行不间断的认真实地检查,对违反的,严肃处理;建议在区监察局设立专门投诉举报电话,配备专人、专车,及时、迅速整治各种吃商、卡商、欺商行为;取消或降低一批收费项目,设立"免费保税区",除照章纳税外,免交一切费用。积极督促政策落实,切实兑现政务承诺。凡是已经出台的政策和服务承诺,就要千方百计兑现,言必信,行必果。无法兑现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承担相应责任,以取信于民。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议政府开办一个民营经济综合网站,利用现代传媒将政府各部门制发、转发的有关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红头文件"向全社会开放,扩大个体民营业户的知情权;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大力倡导诚信,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每年在全区组织一次由个体民营业户参加的"下评上"活动,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评议差的单位给予公开批评,切实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全民参与个体私营经济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在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构筑产业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建议今后几年把扶持民营企业作为全区民营经济的一个重点,纳入全市整体规划,强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推行领导挂包、部门帮扶责任制。为提高骨干企业的内在质量和整体水平,发挥其在产业格局形成上的龙头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培植"三个一批",即一批科技龙头企业、一批创汇大户、一批纳税大户。同时要做到"四项扶持":一是科技扶持。明确把支持科技民营企业作为我区的地区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全国高校和科研所的合作,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尽快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百强"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人才扶持。每年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和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同时,采取"四个一批"吸收入才:利用国企改革的时机,从国有企业引进一批;鼓励从机关于部中分流一批;采取优惠政策从高校科研单位中聘请一批;与**理工大学等合作组建培训基地,为企业自己培养一批。针对民营企业人才匮乏和流动性大的问题,可以由个私协会牵头成立人才中介机构,建立民营企业会员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为民企提供人才。目前,**区个私协的民企人才信息库正在建设中。三是资本扶持。区县财政按上年民营企业上缴地方税收的5%列支出预算,纳入"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加快筹建担保基金(公司),努力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风险投资机制,培植风险投资公司,充分调动我区庞大的民间资本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在对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排查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面向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会",使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我区国有、集体企业沉淀的存量资产,实施低成本扩张;积极引导帮助实力较强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帮助做好上市的工作。四是管理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优化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步伐,形成所有权家族化、经营层社会化、股权逐步公众化的经营机制。加强我区的私营企业协会的建设,转变其职能,在协会内部建立各专门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8篇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__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石料建材业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到20__年底止,全区共有民营企业5425家,从业人员40132人,实现产值16.03亿元(90价,下同),缴税5061万元,分别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6.99、92.56、85.18和69.98。民营经济在__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从发展态势看,__区民营经济呈现四个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20__年底止,全区民营企业比1996年增长25.61,其中个体户4983家,私营企业386家,外商投资企业56家;去年实现产值16.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7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的85.18;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83.81;缴纳税金5061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69.98,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大部分镇(街)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如河口街有民营企业827家,占全街四级企业总户数的98.92;实现产值3.43亿,占全街社会总产值62.67;其中工业产值3.06亿元,缴纳税金1104万元。二是以石料建材业为主,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并举的格局。目前,全区有石料建材企业1534家,约占总数的28,去年实现产值18.89亿元(现价),创税2587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的82.85和61.6。__街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办石场、石材厂发家,现在已拥有12家石场、2家石材厂及城北大酒店、城北水上康乐中心、石材机械市场、机械车辆配套齐全的施工队等企业,资产超过20__万元,去年上缴各类税费超过100万元。三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和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及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云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市首个被省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石材产品已经由当初以规格小、档次低的大理石板材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七大系列、十大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250万套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全区民营经济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如位于初城工业区的立新威洋石材有限公司、力生黄氏石材有限公司、创业石材有限公司以及三和石材有限公司、中印石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

__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生机和活力,主要是抓好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__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要求后,将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之重来抓,纳入全区每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来通盘考虑,实行不限所有制、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行业产业、不限地域,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并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引导和加快发展的力度。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做好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真正做到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使以石料建材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壮大了全区经济总量。

(二)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不拘一格抓发展。__区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巩固石料建材支柱产业,搞好现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同时,鼓励投资者逐步向科技、文化、信息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先导性新行业拓展,特别是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取向,鼓励外来投资者原来的单纯向二、三产业投资转向三大产业并重,加大对城郊型

农业、基础性产业投资力度,出现了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仅1998年至20__年,全区就新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达14.77亿元,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三)以石料建材业特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__区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实际,实行扶优扶强,按照产业、行业进行分类指导,抓大活小,规模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引导和扶持石材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和“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等形式,逐步组建龙头企业和或企业联合体,促进石材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有效地带动其它行业走规模发展之路,使该区石材业逐步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云浮特色、有规模、多元化的石材群体正逐步形成,并带动了其它产业、行业的企业和业主不断拓宽其经营范围、增加经营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如__街的中印石材有限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合作互惠、相对独立、自由发挥、共享企业”的方式组建石材企业联合体,使16位石材业主有效地突破了“小生产、少规模、实力弱”的制约,实现了“双赢”。又如1999年才落户初城工业区的港资宝嘉制衣厂,目前已发展到有宝利图制衣厂、宝利图纸箱厂和永嘉鞋厂等多家企业的大型企业;市区“九记水果店”的老板走专业化的产、供、销之路,投资数百万在__街开办“南山农业生态园”,目前该园已被列入省重点培植的农业龙头企业。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__区的民营企业在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同时,着重消化吸收、推广各类适用技术,以科技进步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增强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使大批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劳动——技术密集、资金技术密集型甚至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创出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产品。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石材业。传统优势的石材业从过去只注重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向重视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挖潜、改造及科学管理;从运去单纯重视引进设备等硬件转向智力投资,开发引进技术、人才;从过去“船小好掉头”转向“船大顶风浪”,靠科技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五)政策扶持,做好服务。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__区专门成立了保护个体私营经济权益办公室、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办公室和招商引资办公室,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经常组织民营企业特别是石材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销售会、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交流会,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坚决刹绝“三乱”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各镇(街)和各级职能部门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调联动,大开绿灯,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从筹备、建设,乃至投产后的配套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服务和经常。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极发挥区工商联、区石材商会、区石材机械商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__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目前仍碰到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是:

1、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以石材企业为例,虽然近年来在数量上有一定改观,但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太大改变,称得上骨干企业的为数不多,真正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还是欠缺。

2、企业主素质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这对企业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缺乏只争朝夕、兢兢业业、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和预测、决策、创新能力,思维模式仍然带有小农经济痕迹;法律意识淡薄,不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热衷于投机取巧;有的奢侈腐化、纸醉金迷、一掷千金,而没有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等等。

3、融资渠道不畅,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仍处于与国有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信贷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的资本或高成本的代价来获取资金,这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益。而且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多,资金回笼难。资金短缺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导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4、人才缺乏。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高,技术、管理人才奇缺,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而轻视对人才的培养,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目前在全区民营企业中,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只有381人,不到从业人员总数的1。

5、市场营销面窄,品牌效应不足。以石材企业为例,普遍欠缺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产品推销组织和手段,石材产品的营销面比较窄,石材企业存在互相压价销售的恶性竞争。同时,企业创品牌成效不大,未能通过名牌效应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6、管理观念滞后,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__区的民营企业仍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时,企业并没有顺应改变,很少企业能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等,经营管理的漏洞多,特别是由于对企业家族成员的产权未能细分,造成产权不够清晰,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7、扶持、鼓励措施不到位,民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目前,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地方性政策,但有些政策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如收费管理不够规范,“三乱”行为屡禁不止;打击偷逃骗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等等。

二、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已成为全区各级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民营经济

的发展。要在观念上大胆创新,真正把民营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树立民营经济兴区的观念,按照“放开、放手、放活、放大”的指导思想,增大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地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表彰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典型企业,真正做到对民营企业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政策上给方便、经营上给支持、法律上给保护;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从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引导、扶持,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

1、从宏观上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确保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将民营经济纳入全区经济宏观调控的整体框架。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区GDP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对民营经济给予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重视。同时,理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或管不到底的情况,注重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政策的导向和力度,切实克服过去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强化体制上引导、扶持。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选择好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大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引导、推动其从家族式管理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模式转变,要鼓励、帮助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当然,对适合“家族式”管理的一般个体民营企业,也不应强调向股份制转化。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3、强化组织形式上的引导、扶持。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抓大活小,促进民营企业“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的民营龙头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促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增强民营企业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客观把握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要鼓励民营企业主大胆在组织形式上创新,使企业从分散、粗放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要借鉴外国依托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发展的做法,倡导、帮助民营企业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在行业标准推广、信息交流、市场开发、技术指导,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协助协作功能,促进同行业民营企业一起跃进。

4、强化科技引导、扶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首先,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创立打得响、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真正使企业以技术开发带动产品开发,以产品开发促进市场开发。其次,要帮助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再次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讲座、技术咨询会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同时,要在用人上放开放活,对进入民营企业的各类人才给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对高新技术人才给予特别优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小微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海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推动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海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然而,海阳市的中小企业2014年以来尤其是第二季度以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一是工业发展速度放缓。二是产品出口下滑明显。三是生产经营水平与税负状况不成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海阳市经信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下基层、访千企、送服务”活动,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109户小型微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各个方面获得的情况看,2014年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外市场景气度急剧下降,各种生产要素矛盾持续加重,海阳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位居产业链低端、盈利空间狭小等原因,纷纷陷于举步维艰的困难境地。调查中,不少企业主感叹,现在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初期要糟糕得多。如果说那时感受到的是寒气逼人,那么现在就是寒冬已至,风雪交加了。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其一,压力重重,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融资难进一步加剧且融资成本进一步上涨,而且又出现了大面积招工难、劳动力成本大涨、汇率持续上升等新问题,种种问题像一座座大山一齐压向势单力薄的小微企业。近两年来,海阳市有60%的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过贷款申请,但只有20%左右的企业得到过贷款。有15家小微企业的26个投资项目因资金紧张无法实施,近80家小微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处于半停产、停产状态。被调查的109户企业中,有60家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借贷资金总额1.2亿元,月利率一般在1~2%之间,最高达到3%。招工用工方面,用工荒已从部分行业、部分工种蔓延到各个领域并成为常态,大面积的招工难现象推动了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涨。据调查,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平均工资涨幅普遍在20~30%之间,部分企业提高50%以上。羊毛衫行业的编织工人工资由50元/天上涨到100元/8小时,还要车接车送、管吃管住。用工单位为了应对用工缺口可谓煞费苦心,除大幅提升工资待遇外,还相应降低了用工门槛,如不限制性别、不要求工作经验等。“一升一降”虽然吸引了部分求职者,但对于企业的大量用工需求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在受调查的109户企业中,有89户2014年计划招工1597人,实际只招到716人,需求满足率不到一半,其中有54户企业因招工不足辞掉订单6000多万元。能源原材料方面,2014年的原材料总体涨幅在20%以上,有的还伴随着剧烈波动,不但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加大了企业组织生产的难度,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成本上涨明显。如,天然橡胶,2013年底9000多元/吨,2014年一度窜至42000~43000元/吨;铜价从4万多元/吨上涨至近7万元/吨,10月份又下降至5万元/吨,11月份反弹至6万元/吨;棉纱价格2013年底是3.1万元/吨,2014年春节后涨到4.7万元/吨,5月份以后又大幅下跌;粉丝行业的主要原料豌豆、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等,比去年同期涨价25~32%;燃料煤价格同比上涨15%左右;汽柴油价格涨多跌少、涨快跌慢,柴油价格稍有下跌便出现了“油荒”现象。汇率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出口业务主要采用美元结算的中小企业利润不断被吞噬,受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和外需环境不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倾向于接短期订单和小额订单,一些接不到订单或无法承担亏损的企业只好关门停业。从2013年年底到2014年6月份,人民币汇率已上升了近3.7%,海阳市出口中小企业减少利润约2000万元。

其二,雪上加霜,税费负担仍然较重。在各项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税收和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也成为小微企业经营的一大负担。中小企业除了缴纳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还需要缴纳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教育附加费、价格调节基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工会经费、残疾人基金、社会保险费等,再加上其他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一些强制性的中介收费、垄断经营性收费,负担非常沉重。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的小微企业,其增值税税率虽然表面看只有3%,但由于小微企业一般没有增值税进项发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无形中就多交了增值税,其实际税负水平甚至比一般纳税人还要高。而且,目前税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对很多小微企业执行的是综合税率,增值税、营业税与所得税总算账,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即使亏损也要缴纳所得税。109家被调查企业,2013年1~6月份实际上缴税金913万元,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42.9%,有57家企业的实际上缴税金比利润高,大体持平的10家,部分企业各种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对于通常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市场上没有转嫁成本能力、利润微薄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负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虽然出台了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三五二”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划分标准苛刻,许多小微企业难以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据市国税、地税部门统计,去年,海阳市只有23家小微企业享受了这一优惠政策,减免税额仅为92万元。

这些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大批中小企业一时难以适应,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更是困难重重,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全市纺织服装行业由于订单不足、成本上升、经营亏损,很多小微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09户受调查企业,2013年1~6月份销售收入利润率下降的有54家,持平的20家,分别占总数的50.6%、20.5%;利润下降的有47家,亏损的15家,分别占总数的41.8%、13.6%。有近20家小微企业由盈转亏,7家小微企业停产停业或倒闭,占中小企业的15%。当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而且未来更加难以预测,企业家的信心正遭受严重打击。很多企业家坦言,自己已经萌生退意,但资产难以变现,员工不能不管,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压缩开支,维持不倒,拼命撑下去。

在海阳市的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这些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占全市中小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贡献的税收占一半以上,是海阳市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虽然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只是局部性、苗头性的,但如果应对不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更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停产或倒闭,并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对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帮助他们尽快化解危机、渡过难关,不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就全市来讲,建议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着力加强融资支持。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国家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十条”和补充通知要求,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税收减免、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鬲资担保能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任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担保机构授信额度和担保放大倍数。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抓好市、县两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大财政资金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市、县两级企业信贷周转金要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倾斜。建议进一步扩大市级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设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对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项目的新增贷款予以贴息支持。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0篇

按照区机关工委关于对全区××年党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要求,现将我局党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党员总人数为名,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局党组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把党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务工作,把党务工作放在统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政工的负责人靠上抓。落实了党组成员和支部委员党务工作责任制,落实了基础管理、先进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规划,对各项工作措施进行了完善,为加强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⒈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学习、业余自学、局领导辅导、党员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请党校老师讲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组织党员观看有关革命先烈及英雄人物事迹录相片等,接受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做到重温过去,把握现在,不忘根本,牢记宗旨,使学习真正入心入脑,强化了学习效果。

⒉做好结合文章。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立说立行,具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先进性教育同抓好机关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摸清底子,把准脉搏,掌握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严格按办事的自觉性。二是把先进性教育同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区民营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工作措施,重新进行理顺调整,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民营企业先进典型经验,制定民营企业扩大融资和减轻负担的具体方案,全局党员干部精神振奋,信心倍增,焕发了工作热情。三是把先进性教育同办实事、送温暖结合起来。针对我局离退休党员多,患病住院老职工多的情况,我局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到离退休党员和患病老职工家里走访慰问,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还落实了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王格庄镇张家村为贫困户送去了近千元的救助金和面粉、肉、蛋等物品,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党员和贫困户的家中。我局还积极帮助莒格庄镇落实“村村通”工程捐款总额达一万元。我局还积极改善办公环境,今年全局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为各科室每个人配备了电脑,对办公室进行粉刷,投资十万多元新上供暖设备,为干部职工创造了温暖舒适的工作环境。

⒊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搞好先进性教育最根本的在于建立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将原有的机关工作制度重新加以修订,制定了机关工作十九项制度,其中主要涉及党务工作的有六项:一是局党组工作制度。二是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行政接待制度。严格压缩各类宴请,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尽力降低接待费用。四是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区里出台的机关干部“八不准”要求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十条纪律要求。五是廉政和行风监督制度。为了搞好全体干部的廉洁自律,我们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企业征求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六是考核奖惩制度。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列入了机关考核奖惩内容,考核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上这些制度机制的引导、规范和约束,使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廉洁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三、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制度。我局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重要问题都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党组成员会议基本上每周一次,日常工作中重要问题都提交党组研究。党小组会议每月达到两次以上。主要是学习党内文件和上级批示,落实党组的工作安排;听取和接受党员思想汇报和工作汇报,党员互相交流思想实际,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局还坚持上好党课。党课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党员状况和工作实际,生动活泼、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党报党刊的订阅、党费收缴等工作。还积极参加机关工委组织的机关运动会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局所在的机关五团名列团体总分第二名。

四、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建设。我局党组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党组成员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同志们做到的,领导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领导成员坚决不做。对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事业上帮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全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真心实意为企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机关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围绕发挥好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⒈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到重点镇、街道办事处、部分民营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收费单位,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到本市××、××等县市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和搞好部门工作定位的意见。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经济待遇等工作意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1篇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部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2篇

我局党员总人数为名,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局党组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把党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务工作,把党务工作放在统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政工的负责人靠上抓。落实了党组成员和支部委员党务工作责任制,落实了基础管理、先进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规划,对各项工作措施进行了完善,为加强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⒈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学习、业余自学、局领导辅导、党员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请党校老师讲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组织党员观看有关革命先烈及英雄人物事迹录相片等,接受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做到重温过去,把握现在,不忘根本,牢记宗旨,使学习真正入心入脑,强化了学习效果。

⒉做好结合文章。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立说立行,具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先进性教育同抓好机关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摸清底子,把准脉搏,掌握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严格按办事的自觉性。二是把先进性教育同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区民营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工作措施,重新进行理顺调整,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民营企业先进典型经验,制定民营企业扩大融资和减轻负担的具体方案,全局党员干部精神振奋,信心倍增,焕发了工作热情。三是把先进性教育同办实事、送温暖结合起来。针对我局离退休党员多,患病住院老职工多的情况,我局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到离退休党员和患病老职工家里走访慰问,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还落实了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王格庄镇张家村为贫困户送去了近千元的救助金和面粉、肉、蛋等物品,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党员和贫困户的家中。我局还积极帮助莒格庄镇落实“村村通”工程捐款总额达一万元。我局还积极改善办公环境,今年全局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为各科室每个人配备了电脑,对办公室进行粉刷,投资十万多元新上供暖设备,为干部职工创造了温暖舒适的工作环境。

⒊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搞好先进性教育最根本的在于建立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将原有的机关工作制度重新加以修订,制定了机关工作十九项制度,其中主要涉及党务工作的有六项:一是局党组工作制度。二是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行政接待制度。严格压缩各类宴请,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尽力降低接待费用。四是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区里出台的机关干部“八不准”要求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十条纪律要求。五是廉政和行风监督制度。为了搞好全体干部的廉洁自律,我们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企业征求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六是考核奖惩制度。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列入了机关考核奖惩内容,考核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上这些制度机制的引导、规范和约束,使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廉洁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三、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制度。我局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重要问题都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党组成员会议基本上每周一次,日常工作中重要问题都提交党组研究。党小组会议每月达到两次以上。主要是学习党内文件和上级批示,落实党组的工作安排;听取和接受党员 思想汇报和工作汇报,党员互相交流思想实际,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局还坚持上好党课。党课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党员状况和工作实际,生动活泼、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党报党刊的订阅、党费收缴等工作。还积极参加机关工委组织的机关运动会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局所在的机关五团名列团体总分第二名。

四、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建设。我局党组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党组成员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同志们做到的,领导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领导成员坚决不做。对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事业上帮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全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真心实意为企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机关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围绕发挥好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⒈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到重点镇、街道办事处、部分民营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收费单位,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到本市××、××等县市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和搞好部门工作定位的意见。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经济待遇等工作意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3篇

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近年来,通过委、省政府先后实行的两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我省的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根据统计局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053.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8.2亿元,增长10.3%。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15.09亿元,增长9.8%,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5.60亿元,下降6.9%。

1.2民营企业贡献不断提高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2014年前三个季度,民间投资达到6193.59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2%,较2013年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随着恒大集团、统一集团、凯迪生物质发电等特色产业项目在延边落地生根,延边州实现了由小规模、低产出向大规模、集群化和产业化转变。白城市服务业实现提档升级。围绕“一线八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嫩江湾、查干浩特成功晋级4A级景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云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白城市获批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营经济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1民营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

到2011年底,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五省市个体私营企业市场主体总数分别为:454.79万户、305.66万户、460.32万户、114.27万户和324.99万户,而只有101.7万户,差距很大。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以营业收入总额为主要排名因素,仅修正药业上榜且排名为第69位。该项排名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统计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联合组织。

2.2民营企业人才短缺

与发达省份相比,目前的经济相对落后状况使得民营经济难以吸引并留住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直接导致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力量不足。人才资源开发状况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优秀拔尖人才和技能型急需人才十分短缺,机制不健全,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低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2.3民营企业融资难

(1)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金融创新产品匮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采取银行信贷方式,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主要是不动产抵押,形式单一。(2)融资成本偏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一般在8%—9%左右;担保公司担保费率普遍在3.5%—5%左右。根据金融机构贷款和担保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占企业融资成本的3%—4%左右。综上,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融资额的12%—18%之间。(3)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民营企业征信主要依托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只能提供历史信贷业务记录,其他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其他各个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3.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要不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新的突破与发展,其实质是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政府应发挥其投入对创新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带动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展科技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1)以技术创新引领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从而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有自主品牌、有优势产品、有发展潜力的重点科技创新型企业。(2)以产学研战略引导民营企业。很多民营企业并不具备科学创新甚至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应鼓励和促进其与科研单位合作,引导民营企业通过组建技术联盟、校企合作,加深产学研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创新载体,通过合作实现技术的突破和与成果的对接。

3.2加大培养、引进人才力度

人才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进更高、更多的人才。(1)以政府行为代替企业行为,增强人才到工作的安定感。提供专家人才廉租公寓和购房补贴或廉价房。给予一定的带薪培训学习时间和学习培训费用。对为民营企业作出贡献的专家、人才多给予一些社会荣誉,使他们以能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荣。(2)对到民营企业工作的高级人才,政府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让中小民营企业用得起高级人才,而高级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也能得到较好的收入。(3)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开发、发现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相关机制,吸引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业人才、技术人才和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4)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围绕熟练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切实抓好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所有民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民营经济创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监测、指导、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民营经济推进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创新民营企业党建群团工作机制,提升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企业活力。

4总结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4篇

市政府金融办

( 2020年7月)

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以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切实加大金融投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现将近年来我市金融领域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是强化信贷支持。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40.05亿元,贷款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年初增加258.01亿元,增长13.71%,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二是优化贷款结构。累计发放疫情防控贷款142.2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0.32亿元,较年初增加42.34亿元,增长1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9个百分点,贷款户数51196户,较年初增加5600户;制造业贷款余额1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4.55%;全市共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基金1.94亿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5.12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人数达4096人,带动就业人数15344人。三是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会同多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转贷(倒贷)基金贷款中间环节收费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依法查处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62%,较2019年末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机构严格执行3000亿元专项贷款优惠利率,辖内10家银行已向68户重点防疫企业授信,向其中49户企业发放了优惠利率贷款6.83亿元,发放户数占全省的12.34%,贷款金额占全省的7.35%,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累计为企业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全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充分利用5000亿元专用再贷款额度累计为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9.83亿元,办理再贴现业务0.85亿元,合计20.68亿元,占全省总额度210亿元的9.85%,节约利息成本1000余万元;全市累计发放续贷6.12亿元、展期8.16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续贷“过桥成本”约3000余万元。同时,在疫情期间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共2048笔,贷款金额合计16.64亿元,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的贷款户数130户,延期付息金额合计2290.43万元;全市政府性担保公司在疫情期间,累计为124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29亿元,担保费率由原来的1%以上下调至0.74%,为企业至少降低担保费用182.9万元,累计减免再担保费21.97万元。

(二)积极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抚州市银行业机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二是建立银行抽贷报告制度。为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抽贷,及时协调、稳妥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题,我市从2014年正式建立了银银行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地方政府倒贷机制、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四项制度”,坚决制止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抽贷、断贷行为,促进了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建立重点企业融资协调制度。会同抚州银监分局和有关金融机构,定期对辖内重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现场调度。先后调度了大乘汽车、金品铜科、海利科技、创世纪科技、智谷科技、卓朗科技等重点企业的银行融资问题,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融资帮扶力度。

(三)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金融业发展。一是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入股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目前全市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1家,每家村镇银行中都有民营企业股东,民营企业及自然人股东基本上占比都在40%以上。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典当行,目前全市已设立3家民营性担保机构、11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和10家典当行。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信社改制。全市所有县级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工作并全部挂牌开业。在改制过程中,每家农合机构都吸收了民营企业入股和自然人入股,占股比例达到40%。三是撬动民营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民营资本通过入股等方式与市金控集团、市城投、市文旅投、市工创投、市农发投、高新区高发投、高新区财投等市本级平台设立了多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近300亿元。

(四)狠抓资本市场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一是完善奖励政策。出台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挂牌上市的奖励力度。二是企业挂牌上市势头良好。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家(博雅生物、万向新元科技);志特新材已经在深交所进行首轮问询,灿辉科技正在港交所排队待审,施美制药预计三季度完成辅导验收。卓朗科技与壳公司基本确定股权转让协议,北斗变电科技已与壳公司签订并购协议,云时代教育启动纽交所上市事宜,老表互联科技已与合作券商对接赴荷兰加勒比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三是债券发行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发行债券50.01亿元,同比增长94.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市民营企业融资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虽然今年疫情期间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紧张的局面,但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企业自身规模小,效益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其融资还是面临较多困难。二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我市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还未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准备金。三是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出现反弹,贷款逾期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强化信贷投放,全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结合“两宣一帮”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六保、六稳”的金融政策宣讲。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用好央行1万亿再贷款(目前全市已经授信3.54亿元,办理再贴现金额2.37亿元);和全省首批22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政策(目前7家专项贷款资质银行已成功对接项目59个,授信44.18亿元,放款15.88亿元),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加对我市的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00亿元。结合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每月定期开展分行业、分产业链、分企业、分领域、分县(区)的政银企专场对接活动。

二是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全面加强企业融资服务。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帮扶专项行动,规范银行贷款收费行为,落实央行降息降准政策,推动贷款利率LPR的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续贷,收回再贷等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款安排,还本付息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

三是狠抓企业上市挂牌,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全力做好志特新材排队待审工作,力争年底前顺利上市,加快灿辉科技挂牌港交所进程,跟踪做好北斗变电、卓朗科技的并购回迁工作。加大债务融资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全市新增发行债券100亿元。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拓展“两山”转换通道。积极学习借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的试点要求,创新推出“两权”、收益权、养殖权、用能权、排污权等“信用+多种经营权”生态专属信贷产品,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五是全力以赴防范风险,切实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原则,落实好《抚州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紧绷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压实各方责任,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5篇

市政府金融办

( 2020年7月)

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以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切实加大金融投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现将近年来我市金融领域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是强化信贷支持。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40.05亿元,贷款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年初增加258.01亿元,增长13.71%,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二是优化贷款结构。累计发放疫情防控贷款142.2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0.32亿元,较年初增加42.34亿元,增长1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9个百分点,贷款户数51196户,较年初增加5600户;制造业贷款余额1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4.55%;全市共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基金1.94亿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5.12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人数达4096人,带动就业人数15344人。三是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会同多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转贷(倒贷)基金贷款中间环节收费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依法查处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62%,较2019年末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机构严格执行3000亿元专项贷款优惠利率,辖内10家银行已向68户重点防疫企业授信,向其中49户企业发放了优惠利率贷款6.83亿元,发放户数占全省的12.34%,贷款金额占全省的7.35%,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累计为企业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全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充分利用5000亿元专用再贷款额度累计为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9.83亿元,办理再贴现业务0.85亿元,合计20.68亿元,占全省总额度210亿元的9.85%,节约利息成本1000余万元;全市累计发放续贷6.12亿元、展期8.16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续贷“过桥成本”约3000余万元。同时,在疫情期间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共2048笔,贷款金额合计16.64亿元,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的贷款户数130户,延期付息金额合计2290.43万元;全市政府性担保公司在疫情期间,累计为124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29亿元,担保费率由原来的1%以上下调至0.74%,为企业至少降低担保费用182.9万元,累计减免再担保费21.97万元。

(二)积极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抚州市银行业机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二是建立银行抽贷报告制度。为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抽贷,及时协调、稳妥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题,我市从2014年正式建立了银银行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地方政府倒贷机制、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四项制度”,坚决制止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抽贷、断贷行为,促进了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建立重点企业融资协调制度。会同抚州银监分局和有关金融机构,定期对辖内重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现场调度。先后调度了大乘汽车、金品铜科、海利科技、创世纪科技、智谷科技、卓朗科技等重点企业的银行融资问题,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融资帮扶力度。

(三)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金融业发展。一是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入股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目前全市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1家,每家村镇银行中都有民营企业股东,民营企业及自然人股东基本上占比都在40%以上。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典当行,目前全市已设立3家民营性担保机构、11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和10家典当行。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信社改制。全市所有县级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工作并全部挂牌开业。在改制过程中,每家农合机构都吸收了民营企业入股和自然人入股,占股比例达到40%。三是撬动民营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民营资本通过入股等方式与市金控集团、市城投、市文旅投、市工创投、市农发投、高新区高发投、高新区财投等市本级平台设立了多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近300亿元。

(四)狠抓资本市场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一是完善奖励政策。出台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挂牌上市的奖励力度。二是企业挂牌上市势头良好。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家(博雅生物、万向新元科技);志特新材已经在深交所进行首轮问询,灿辉科技正在港交所排队待审,施美制药预计三季度完成辅导验收。卓朗科技与壳公司基本确定股权转让协议,北斗变电科技已与壳公司签订并购协议,云时代教育启动纽交所上市事宜,老表互联科技已与合作券商对接赴荷兰加勒比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三是债券发行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发行债券50.01亿元,同比增长94.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市民营企业融资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虽然今年疫情期间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紧张的局面,但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企业自身规模小,效益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其融资还是面临较多困难。二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我市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还未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准备金。三是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出现反弹,贷款逾期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强化信贷投放,全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结合“两宣一帮”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六保、六稳”的金融政策宣讲。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用好央行1万亿再贷款(目前全市已经授信3.54亿元,办理再贴现金额2.37亿元);和全省首批22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政策(目前7家专项贷款资质银行已成功对接项目59个,授信44.18亿元,放款15.88亿元),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加对我市的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00亿元。结合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每月定期开展分行业、分产业链、分企业、分领域、分县(区)的政银企专场对接活动。

二是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全面加强企业融资服务。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帮扶专项行动,规范银行贷款收费行为,落实央行降息降准政策,推动贷款利率LPR的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续贷,收回再贷等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款安排,还本付息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

三是狠抓企业上市挂牌,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全力做好志特新材排队待审工作,力争年底前顺利上市,加快灿辉科技挂牌港交所进程,跟踪做好北斗变电、卓朗科技的并购回迁工作。加大债务融资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全市新增发行债券100亿元。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拓展“两山”转换通道。积极学习借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的试点要求,创新推出“两权”、收益权、养殖权、用能权、排污权等“信用+多种经营权”生态专属信贷产品,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五是全力以赴防范风险,切实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原则,落实好《抚州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紧绷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压实各方责任,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