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开始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模式;分析和研究

前言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其满足现阶段新课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要求,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保证了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一、教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主体教学

站在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说,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主要是把教师和学生、企业联系到一起,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性,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往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把自身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教师利用书本理论知识来单一的向学生进行讲授,导致教学课堂较为枯燥。案例教学的产生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关键位置,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主要是利用财务管理案例和资料来进行教学。把案例和资料为学生进行大致的讲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来找到案例和书本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印象,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联系的,其互动性较强,在教师和学生之形成一种立体形式的交流模式,保证了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1]。

(二)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次,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最大效果,也要增加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联系、由于一些财务管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有限,其主要是刚刚毕业就来到高校来任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量,不具备充分的案例教学经验,可能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高校要增加学校主体和企业的联系性,完善教学弊端,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与企业紧密相连,把业界知名人士请到高校内部来进行指导,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讲授,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学,和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其次,为了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高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去企业内部进行实习和学习,来增加对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了解,积累财务管理案例经验,把案例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和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实现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最大目标[2]。

二、书本知识、课件案例、网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我国来说,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经验有限,其在我国起步较晚,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较晚们对于理财的认识度较为浅显,导致了财务管理案例较少,对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带来消极影响[3]。面对这一发展背景,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全面性,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来说,不应该仅关注案例的选择,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步伐,关注业界的发展方向,来发现市场中和财务管理具有联系性的事件,把其作为案例教学资料,来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利用当下实时性的财务管理咨询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本知识和社会财务管理资讯的联系性,也增加了教学教材的丰富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为学生搜索优秀的案例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增加财务管理案例单位内涵,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主的利用网络技术来搜索案例,提高学生对不同案例资源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整理能力,间接性的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

三、方法、理论、实际操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理论知识是学生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内涵。来保证教师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学生可以对不同从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来深入剖析案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要掌握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要学会自主的建立案例决策和管理的模型,学生要掌握SPSS软件的运用方法,掌握LOTUS软件的运作方法,掌握EXCEL软件的操作方法,来保证学生可以自主的对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进行构建,增加对案例中不同数据和信息的了解,依据自身建立的模型,对案例的细节进行分析,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加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增加案例的直观性和视觉感,高校要不断完善实验室设备,增加案例实验室的功能,保证其具备网络化功能,具有综合等等,保证实验室不同操作流程的真实性,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财务管理学习积极性[4]。

四、学习、分析、运用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习的目的是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思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5]。因此,对于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案例的关注度,在学生利用案例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思考的理念,来增加对案例的分析,产生案例学习、思考和分析的潜意识,培养学生爱思考和人爱分析的良好习惯。我国古语有言:学习如果脱离了思考,那么就会使人迷茫,如果仅仅是思考而不同学习那么思考毫无意义。对于案例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关注对于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吗,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不利于科研活动教学没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假使可以利用创新学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并把学分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提高学生对思考的认知度。教师也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利用小组教学,和讨论教学等等方法来进行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五、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

案例教学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思考力,保证案例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现一个优秀的案例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述,把案例中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案例印象,增加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印象。在进行基础的案例教学后,教师可以在本本级中,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6-7人,给予每个小组一个案例和财务管理知识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度,了解学生对案例理解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发表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保证每个小组组员发表自身意见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班级内部进行观点的阐述,增加不同组别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案例教学的最大目标72]。其次,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保证小组讨论的教学效果,教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完毕后,来自主的进行案例条例和研究报告的构建,把不同案例讨论细节和财务管理教学重点知识点构建到报告中,来对报告进行研究[8]。

(二)教学评判教学

最后,在案例讨论教学和报告研究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进行评判,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弊端,增加对自身的了解,并不断的完善自身学习薄弱环节和不足。其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来进行评判,学习小组内部学生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点,增近学生之间的友谊,其三,教师要对本班级学生进行评判,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来增加对不同学生学习弊端了解,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案例教学语言、案例教学方法等等来进行评判,发现自身教学的弊端,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学能力[9]。其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进行评判,学生的角度和教师评判角度不同,学生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评判[10]。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案例学习接受能力的了解,来发现自身案例教学的不足,保证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有效进行,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性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学习环境。

六、结论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具有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书本知识、课件案例、网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方法、理论、实际操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案例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为学生营造灵活的学习环境,保证实现现代化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161-196.

[2]武永霞.《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实践——基于“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6,(30):165-166.

[3]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5,(04):39-200.

[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4,(06):26-200.

[5]王晶晶,唐亚琦.三维立体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4,(01):40-43.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或译为个案教学法,在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蓝德尔(C.C.Langdell)首倡,并于1919年受到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成为此两学院的教学特色和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一、《管理学》理论与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3)较强的综合性。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且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2.案例教学与管理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与管理理论教学在前提假设上是不同的。管理理论教学认为,只要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就会自然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案例教学认为,聪明不是由别人告诉得来的,管理实践的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管理学中固定的原理或原则,而是培养学生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创新能力。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二、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分析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管理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其内容在管理实践中可能无法应对多变的管理情境。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对整个企业管理需求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管理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管理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过程

1.管理教学案例开发

课堂教学案例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一般管理案例包括:(1)意外式案例。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2)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管理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3)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4)课题研究式案例。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

管理学教学案例的研制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1)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2)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3)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4)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开和案例的总结。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须突出三个要点: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突出主要学习步骤;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2.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讲究客观生动。真实固然是前提,但管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

讲究案例的多样化。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员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21世纪,案例和案例教学法能否成为教师在管理教学中的标准教学法,答案还不清楚,因为对它的基础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对案例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案例的不同使用情况的理解,要求人们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表达。研究者必须明了预期的结果,同时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群.浅议高职《企业管理》案例教学[J].职业,2009,(09).

[2]崇曦农.对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9,(05).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235-02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行政现象,揭示行政规律,为改进政府工作、培养国家公务员、提高行政效率服务[1]。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修订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便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的行政学(二级学科)归入新增的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公共管理“门下”,并更名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科隶属关系转变为:管理学(11)―公共管理类(1103)―行政管理(110301)。这一变革不仅是行政管理学科归属上的变化,而且意味着该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即由传统的学术型或理论型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或实务型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但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一直处于“粗放发展型”阶段,教学过程多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单项注入式”教学形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使得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出现结构性供需矛盾。一方面,许多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就业单位,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单位、企业却找不到适用的行政管理人才。针对这一窘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案例纳入到教学中,有的学校甚至设置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这一桥梁,培养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但由于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因此,及时科学地分析其问题所在,对于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对实践高度依赖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学科教学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科学运用理论,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如果单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讲理论,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具体、形象、生动、有情节、吸引人,通过场景化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引导他们“发问”、“思考”和“释疑”,促使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一个适当的案例“以其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的特点,沟通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在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生动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2],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描述向学生提供模拟性的情境,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身处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案例所处的内外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方法。案例教学能较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创新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为他们以后的行政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资料表明,哈佛大学两年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生要接受800个案例的分析与训练,案例教学法培养了众多商界精英[3]。

最后,有助于促进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唯一源泉,行政管理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来源于实践。行政管理案例往往是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典型事例,透过案例可以发现行政管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并能发现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推动行政管理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另外,行政管理案例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特点,采取案例教学能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一般与个别、规律性与灵活性的脱节等的问题,使学生在洞悉和掌握一般行政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国内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案例教学的“三多三少”直接影响实际效果。[4]所谓“三多三少”,是指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教学中所用案例的很大一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甚至20世纪80年代所撰写的,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由于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起步较晚,主要通过引入西方国家的成型案例来弥补本土案例的空缺。由于中西方制度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引入的案例大多脱离国内实际,适用性较差、针对性不强,有些案例甚至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

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普遍较弱。案例教学中学生往往起着主角的作用,学生的参与意识越强效果就越好。但国内高校长期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惰性,尤其是对问题讨论不愿主动参与,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羞于表达。

三是对案例教学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授课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案例教学的科学内涵,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课堂上举例子来说明和论证教材理论或观点,而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行政管理环境之中,对现实中典型行政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和讨论,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由于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许多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仅不善于担当引导者角色,甚至还经常会不自觉地越俎代庖,担当“演说员”角色,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提高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质量的路径

首先,转变观念、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许多高校教师已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担心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学生则因为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由自己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科学分析的信心不足。推进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促使师生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转换,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是一个引导者,只需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和控制好课堂讨论方向,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中的一些代表性的看法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总结或完善案例的教学分析。案例总结要富有启发性,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阅读、理解、消化案例内容),模拟案例情境,扮演案例中角色,积极参加讨论,结合所学理论设身处地解决案例中问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

其次,要精选案例,建设紧扣教学内容并能反映时代特点的本土化案例库。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5]。选好案例是进行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探寻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方式。比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试用以理论为主线贯穿案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案例为主线阐述理论。但案例选择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一要紧扣已经讲过的基本原理,其最大益处就是有助于学生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去分析案例,这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二要紧扣将要讲的基本原理,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导出将要讲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6]。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可以交叉使用。教师设计的案例答案要有伸缩性、可探讨性,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此外,选择的案例应尽可能本土化并能反映时代特点。本土化案例大多贴近国内现实, 特别是那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还要反映时代特点,只有选择那些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案例,才能通过教学实践起到促使行政管理学科知识更新、理论深化的作用。

最后,应将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国内高校所采取的案例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主导、学生主导、师生互动三种方式,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教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方法只是完成了知识的外化、强化过程,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方法,则以知识的内化过程为重点。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方法是教学的第一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转化,即将教师的知识向学生的知识转化;而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方法则为教学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即将学生知识向能力提升的转化。师生互动则集前两模式之大成,该模式中师生相互配合,学生虽为主角,但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老师的铺设阶梯、因势利导、积极倾听并及时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学生对案例问题形成共识的重要基础。这一模式中师生互为促进,双方素质都得到实际的提高,充分体现案例教学中“教”与“学”良性循环和互动相长的规律。以上三种模式是互相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教学中如果将这三种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江超庸.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0.

[2]崔宪宏.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J].太原大学学报,1999,(4:)64.

[3]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148.

[4]麻宝斌,郝彦辉.转换教学思维,改善教学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3):29-33.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行政现象,揭示行政规律,为改进政府工作、培养国家公务员、提高行政效率服务[1]。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修订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便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的行政学(二级学科)归入新增的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公共管理“门下”,并更名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科隶属关系转变为:管理学(11)—公共管理类(1103)—行政管理(110301)。这一变革不仅是行政管理学科归属上的变化,而且意味着该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即由传统的学术型或理论型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或实务型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但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一直处于“粗放发展型”阶段,教学过程多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单项注入式”教学形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使得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出现结构性供需矛盾。一方面,许多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就业单位,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单位、企业却找不到适用的行政管理人才。针对这一窘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案例纳入到教学中,有的学校甚至设置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这一桥梁,培养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但由于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因此,及时科学地分析其问题所在,对于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对实践高度依赖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学科教学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科学运用理论,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如果单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讲理论,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具体、形象、生动、有情节、吸引人,通过场景化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引导他们“发问”、“思考”和“释疑”,促使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一个适当的案例“以其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的特点,沟通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在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生动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2],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描述向学生提供模拟性的情境,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身处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案例所处的内外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方法。案例教学能较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创新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为他们以后的行政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资料表明,哈佛大学两年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生要接受800个案例的分析与训练,案例教学法培养了众多商界精英[3]。

最后,有助于促进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唯一源泉,行政管理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来源于实践。行政管理案例往往是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典型事例,透过案例可以发现行政管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并能发现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推动行政管理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另外,行政管理案例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特点,采取案例教学能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一般与个别、规律性与灵活性的脱节等的问题,使学生在洞悉和掌握一般行政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国内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案例教学的“三多三少”直接影响实际效果。[4]所谓“三多三少”,是指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教学中所用案例的很大一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甚至20世纪80年代所撰写的,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由于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起步较晚,主要通过引入西方国家的成型案例来弥补本土案例的空缺。由于中西方制度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引入的案例大多脱离国内实际,适用性较差、针对性不强,有些案例甚至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

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普遍较弱。案例教学中学生往往起着主角的作用,学生的参与意识越强效果就越好。但国内高校长期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惰性,尤其是对问题讨论不愿主动参与,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羞于表达。

三是对案例教学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授课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案例教学的科学内涵,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课堂上举例子来说明和论证教材理论或观点,而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行政管理环境之中,对现实中典型行政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和讨论,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由于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许多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仅不善于担当引导者角色,甚至还经常会不自觉地越俎代庖,担当“演说员”角色,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提高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质量的路径

首先,转变观念、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许多高校教师已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担心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学生则因为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由自己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科学分析的信心不足。推进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促使师生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转换,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是一个引导者,只需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和控制好课堂讨论方向,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中的一些代表性的看法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总结或完善案例的教学分析。案例总结要富有启发性,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阅读、理解、消化案例内容),模拟案例情境,扮演案例中角色,积极参加讨论,结合所学理论设身处地解决案例中问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

其次,要精选案例,建设紧扣教学内容并能反映时代特点的本土化案例库。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5]。选好案例是进行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探寻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方式。比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试用以理论为主线贯穿案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案例为主线阐述理论。但案例选择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一要紧扣已经讲过的基本原理,其最大益处就是有助于学生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去分析案例,这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二要紧扣将要讲的基本原理,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导出将要讲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6]。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可以交叉使用。教师设计的案例答案要有伸缩性、可探讨性,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此外,选择的案例应尽可能本土化并能反映时代特点。本土化案例大多贴近国内现实, 特别是那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还要反映时代特点,只有选择那些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案例,才能通过教学实践起到促使行政管理学科知识更新、理论深化的作用。

最后,应将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国内高校所采取的案例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主导、学生主导、师生互动三种方式,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教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方法只是完成了知识的外化、强化过程,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方法,则以知识的内化过程为重点。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方法是教学的第一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转化,即将教师的知识向学生的知识转化;而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方法则为教学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即将学生知识向能力提升的转化。师生互动则集前两模式之大成,该模式中师生相互配合,学生虽为主角,但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老师的铺设阶梯、因势利导、积极倾听并及时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学生对案例问题形成共识的重要基础。这一模式中师生互为促进,双方素质都得到实际的提高,充分体现案例教学中“教”与“学”良性循环和互动相长的规律。以上三种模式是互相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教学中如果将这三种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江超庸.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0.

[2]崔宪宏.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J].太原大学学报,1999,(4:)64.

[3]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148.

[4]麻宝斌,郝彦辉.转换教学思维,改善教学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3):29-33.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其初衷是发挥学员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的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作为使哈佛商学院在一般管理领域获得崇高声誉的基石,案例教学法使学员们获得了卓越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自信心。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教学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此外,还有我国自编的一些案例。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首次编写了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库。此后,不同的机构编写了不同的管理学案例。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的不断更新。

(二)缺乏优秀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管理学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跟我国现行管理学教学师资队伍的能力欠缺有关。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学生的素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加上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即使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十分重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同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呈两极分化趋势。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北美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针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让经验丰富的(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6页)教师承担部分管理学教学的任务,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学相关的案例所涉及的企业或公司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更新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引导。学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经验。

(三)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包括案例的选择,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等;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对错与否,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问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等。

此外,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或本校的实习基地开展短期实习,了解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2]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7篇

1、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而不是财务管理的毕业生掌握多少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普通高校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应该在对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财务管理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面临的困难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在现有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也不同程度地运用案例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财务管理案例来源缺乏

财务管理是一门发展性的学科,其理念与手段都存在很强的时效性,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从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案例来看,要么是直接从国外教材中引用,教师进行若干加工后让学生讨论,要么是使用很多年以前企业发生的案例。前者存在的致命问题是案例背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以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后者的缺陷在于案例的经验教训的现实有用性非常有限。虽然在报纸杂志上会出现一些有关的案例,但通常只是涉及一点点财务问题,大多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教师自己编写案例,则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期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又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相矛盾。总之,由于案例获取渠道的局限性,使得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面临尴尬。

2.2、学生参与性不强

案例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案例都会黯然失色,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却常常面临此类问题。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案例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观点,并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完整清晰地陈述出来。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法的使用,使得学生在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环节上存在严重缺陷,学生习惯了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因此有些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更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讨论的少,甚至有时还出现冷场的情况,甚至在分组讨论中可能会有人搭便车,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3、缺乏实战型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需要在财务管理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案例教学计划,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的教学时间、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等,而这都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

3、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引进到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后,由于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应该在更高的程度上认识案例教学在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该课程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

3.1、选取恰当的案例,建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

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难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理论性,必须与我国经济环境相适应。首先,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典型案例,其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其次,从案例的国别来看,应以国内案例为主,国外案例为辅。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案例。

3.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为优。教师应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并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时要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以免脱离案例主题,但要注意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除非观点出现严重错误,误导他人。

3.3、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要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就必须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为此,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展开案例教学。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案例教学研讨活动的主体;二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沉默时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与引导,在学生发生争执时又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

3.4、不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因其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每一个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实践,不断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全体学生都组织到讨论活动中为着眼点,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本论文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尹蘅.对高级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9(4).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 ChangeColn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声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号召和呼吁。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应用和操作性的管理学科,开展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授课型教学法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新途径。要实现财务管理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思维、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方法等进行全面统筹安排,本文拟从教学观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利弊及相应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内容描述

(一)案例、案例教学及教学风格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教学特点是;精选现实中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实务操作。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及其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案例是指人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依赖的环境、事实、意见等;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财务管理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具体可将多种形式的案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案例,描述成功或失败等一系列案例组织起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特定的管理抉择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外一种案例叫决策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当然,许多案例往往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和基本财务分析技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进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另外,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另一基本要素则是要培育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即使学生有正确答案,也不应轻易表态,而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和归纳总结。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让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角色模拟处境,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做出财务决断或决定,即决定作什么或不作什么。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阅读财务管理案例。分三步进行:粗读,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学生首先必须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精读,即彻底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进一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其次,角色转换。在组织和整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时,必须进行角色换位,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由谁来做出决策,决策后的结果如何,案例中的企业(公司)性质如何,从事何种业务,其战略目标是什么,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等。第三,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形成观点与方案。分析案例过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站在财务决策者角度,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前提下对案例做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第四,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因为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具有主动性,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与其他人观点共享,使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最后,写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并使自己的观点在大量数据和事实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提炼和修正。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需要适当引导、详细记录和组织学生的案例讨论。具体而言,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和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如每班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约10人,小组中一人执笔,一人做交流发言,一人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适当作些简短的评论,以提问的方式使讨论继续。当然,教师要避免成为案例讨论的中心,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在案例讨论时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予以记录,并时不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需控制课堂讨论,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相互尊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种交流、互动的立体模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结合社会现象来设计大量的全真模拟案例,运用“提出案例―掌握知识―分析案例―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教学模式,通过详细解读案例背

景资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找出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总结,并形成结论。因此,一方面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财务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知识的掌握不仅灵活而且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寻找、设计案例及案例教学;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有更多了解,并在师生的相互提问中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二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深化中,既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走向―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适应时展的层面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种思维的相互撞击,擦出“火花”,从而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在案例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认真、仔细地聆听他人意见,学会用语言去说服他人,有利于学生人际相处能力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缺陷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它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加快了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但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缺乏适应案例教学的师资。我国高校的教师普遍是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缺少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形成了以“我”为主的观念,在课堂上不愿意放弃“主角”,而甘当“配角”。然而,案例教学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对财务管理本身的知识要非常精通,对管理学、经济学、经济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教师还要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案例讨论前教师不仅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还要能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案例教学,不能为“赶时髦”而进行案例教学。二是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国外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针对的学生群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整理、分析能力,而在我国高校继扩招后,学生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其相关专业知识比较薄弱,适应案例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真正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参与案例讨论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其余学生则“搭便车”。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材的缺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一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为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遗憾的是,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并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本科教学,针对中国财务管理问题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更是稀缺。具体而言,有些财务案例教材要么直接从国外引进,案例背景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为财务管理要受理财环境的影响,国外案例虽是好案例甚至是经典案例,但却不符合我国实际;要么就是编写的模拟案例,或是例题的“改编”或“放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还有一部分案例直接来自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内容,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一部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融专业知识于一体的优秀案例教材是推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完善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质量 前文已述及,案例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案例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让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再回归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有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中最讲究有“活”有“动”,教学活动应是开放的、有序的、活而不乱的动态系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对起专业支撑的基础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先发放案例,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案例的熟悉和资料的查阅;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金融环境知识。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投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

(三)组织恰当的案例,撰写教材 为了撰写优秀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在教材体例、案例选取、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上应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对特定的理财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案例来源尽可能选取带有“中国特色”的真实案例,并以上市公司案例为主;在案例的选取和内容安排在尽可能反映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既要考虑全面,又要能突出重点,还要把握难点;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案例写作和体例上,每个案例内容有教学目的与要求、背景知识、案例资料、分析思路、思考题及小案例等部分,这样既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同时也能使学生能自主阅读,因为案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可供学生们分析借鉴和参考。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学会筛选、甄别,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也无形中培养、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 案例教学 问题 对策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向学生讲述一个基本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即教学案例),学生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后会从中有所收获的教学过程。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类行政管理人员思维”能力,即在面临各种压力的困境中,利用不充分的信息做出决策,解决公共问题,并依法行政与管理的能力。与国外相比,我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起步晚,虽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尚未充分发挥出公共管理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1 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经验以及其他教师的交流切磋等,发现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公共问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类的案例教学处于起始和探索过程中,课程教学主要还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案例只是用来说明理论的例证,案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且现在的公共管理课堂上,仍以传统的授课方式——“满堂灌”为主,案例则变成了证明观点的“例证”。并且对案例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表面上作些理论分析,对微观的细节和情节设计考虑欠佳,拿不出详细的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大多是理论对理论,对案例分析浅尝辄止,而且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与国外相比,如哈佛大学对于30个学时的课程,一般只有2小时的理论讲授,28学时为案例教学,而我国则在理论教学上所花时间过多,对案例教学所花时间较少。如公共管理学,54学时,一般老师最多安排4-6学时应于案例教学。

1.2在案例选择与编写方面过于粗糙,达不到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库中精选,或者亲自动手编写教学案例。国外一些大学的公共管理案例库的建设是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形成的。中国公共管理在短暂的二十余年发展中还没有建立公共管理案例库,所积累案例又是以国外的为主,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许多国家在使用商业案例上,模仿美国的做法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发现在公共行政管理方面使用案例困难大,很难成功。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是本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体现,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这些方面每个国家是不同的。因此所选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现实,使得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也更具指导意义。公共管理案例选编存在以下偏差:国外的案例过多,可控性差;案例主要来源于二手材料,真实性差;案例主题局限于琐碎小事,缺乏理论上的敏感性;案例可讨论性差,无法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论;案例描叙中夹杂着选编者的分析、评论、结论,缺乏客观性。

1.3教师的教学定位不准确

传统上认为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使用一两个案例,证实课堂上所说明的理论观点,就认为是案例教学。而且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讨论中的片面言论或错误之处急于纠正,严格控制学生的讨论与言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评点,导致学生发言有顾虑——怕说错话,致使即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不能使案例讨论自由地、充分地展开,另使学生过于关注教师的评论,不能很好的吸收他人长处,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而有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当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相互争论时,他(她)旁若无事,放任自流,不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与引导,对于学生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提出的错误言论一概避而不谈,使学生对于讨论的方向把握不准,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浪费狠多时间。

1.4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

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知识,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考试的机器。在我从事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有两个层次的学生,一是二本学生,另一个是三本学生。在开展案例讨论中,明显感觉二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高,而三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要差一些;同样,在一个班的案例讨论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力一般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欠佳。案例讨论一般采用分小组先讨论,后按小组上台发言的方式进行,结果每次都是几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上台发言,案例讨论的结果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得到锻炼,造成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差,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 提高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方法

2.1积极筛选合适的本土化案例

2.1.1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开展注意:一是所选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现实,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二是所选案例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在案例教学中,应着重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应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公共管理原理来分析问题,同时也应使学生关注同类案例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培养其应变能力。

2.1.2案例要尽量本土化

公共管理案例在我国没有任何积累,普遍使用国外教材,因国情不同,这些舶来品严重的“水土不服”,有些国外MPA培训教师带来的案例让中国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本土案例:一是学生必须熟悉国内组织的管理实践,积极地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去剖析个案,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管理技能,为日后主要在国内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国内公共管理与国外公共管理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首先明了国内的管理环境与实情,领悟了管理理论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外的管理实践并加以借鉴。所以,只有用中国自己的案例,走案例本土化道路,才能更好解决中国公共部门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中国的公务员。

2.2培训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加大师资培训投入,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从校外挑选优秀名师开展培训讲座,或挑选有潜力、有意愿的教师送出去培训。所以高校相关机构应开设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培训班或组织相关教师到其他高校从事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观摩活动,另外,政府部门要重视高校教师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本土化过程,要像2002年开始的中国启动公务员海外培训计划——“中国领导人发展项目”一样,培养熟悉我国公共部门管理运作的从事公共管理教学的教师到我国各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经过这样培训的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侧重选取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案例,而且在内容上会注意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涉及特定的公共管理实践进行案例的选取和阐释。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政府危机管理等案例,如亲身体验,就能将具有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高校公共管理本土化教学案例很好结合,这样创新出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方法,从而实现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施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统一,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者。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堂组织能力,增强案例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确定好案例讨论的形式,明确学生的认知和角色,并为其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且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活泼与秩序,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防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出现越位和缺位的情形,避免在案例教学中唱独角戏,或者不能接受学生不同意见,一味强调教师个人权威的现象出现。

2.3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意识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采用新鲜、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诱发其讨论兴趣。可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形式,讨论之前喝点啤酒让人兴奋起来,另外,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2.4研究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法

不同的公共管理案例有不同的案例教学方法。公共管理案例分三类:一是说明型案例,即主要用来记述和说明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政策和决策的全过程。这些案例强调它的真实性、系统性、全面性,并且是完全开放性的;二是政策咨询性的案例,它以政府决策者为服务对象和为特定的问题,提供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是突出问题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些不同的见解,并对不同的见解进行评估;三是理论发现型的案例,主要是提出理论假设,进行经验检验为其基本的内容,目的是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发展公共管理理论。对于说明型案例,主要是将学习者置身于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之中,使其体验到政府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复杂性;对于政策咨询性的案例,是提高学习者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的能力;对于理论发现型的案例,是使学习者通过对行政现实素材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已有的行政理论,并提出自己特有的对该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因此,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3 结束语

公共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通过采取积极筛选合适的本土化案例、培训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意识、研究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等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亚平,王骚.公共管理案例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9.

[2]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9).

[3]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309-02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方法[1]。它秉承了经验管理学派的理论假设,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管理案例的分析、比较和研究,从而抽象出某些有助于提高理论学习效率的一般性结论或原理。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具备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而不单是理论演绎,注重知识的综合性而不只是对某个概念、原理的理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正是促使工商管理教育由“书本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的有效实现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该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特点,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确定多维性的教学目标

案例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对象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法学案例向学生介绍过去的判例,是作为一种可模仿的范例来起作用的,并不要求学生如何自己去处理;工商管理案例则提供了认识、解决管理问题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一名管理者如何处理,以培养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因此,目标的明确是案例教学的前提[2]。

1.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带动理论教学。大学阶段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持续的学习能力是理论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现代高校纷纷实行“多课少时”的做法,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全面灌输”的讲授,教师和学生都会疲于奔命,而案例教学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虽然是单一的、具体的,但造成问题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要用到的知识是全面的。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去了解案例环境,查找资料,拓宽知识面,在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觉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开课之前针对课程的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布点”,从而实施“以点带面”的教学战略安排。

2.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悟,体现工商管理教育的特性。案例教学是促使管理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既符合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又紧扣管理学科的特点,具有传统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权变性,任何管理制度和方法都要在具体环境中结合具体的人和事来进行。因此大多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多的不是靠“学”,而是靠“悟”,实践感悟是工商管理教育的根本特性。而案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的管理情境,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分析环境,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一步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不同的管理人生。

3.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提升管理潜质。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工商企业实务工作,又已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者潜质。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冒险精神及诚信品质等,在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培养。而通过案例教学,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合作中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决策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日渐形成一定的管理者潜质。

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通常是指一个管理问题或管理决策的描述,提供有关存在问题及所需决策的各个事实与资料,再现管理者曾经面临的真实情景[3]。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一般不包含案例所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没有思考或分析某一情况的“确切”方法,没有唯一的“最佳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提供给学生争论、问题、选择以及信息,并希望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适合的行动方案。每个案例往往最后需要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面对案例中描述的环境,我将怎么办?”因此,在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几下问题。

1.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和关注学生的特点,针对成教生和硕士生,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融于案例中,而不必拘泥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强调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针对本科生,教学应在强调知识内容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画龙点睛,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

2.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阅历。对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开设较早的基础类课程案例的选择应更多地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将基础打牢,如果过多地涉及其他知识内容则可能使学生很难深入分析下去。而对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则可以运用综合性案例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3.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国情。有人提出管理无国界,一段时间哈佛案例曾经成为工商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首选,但不考虑国情的管理往往是无效的,管理方法、手段的运用离不开社会环境,针对本国企业编写的本土化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应对未来工作场景的需要,从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4.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内容的补充与调整。工商管理对象内容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工商管理案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不能一个案例多年使用,一成不变,对于已有案例应不断地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教师应主动编写工商管理类案例。相对而言,根据文献资料或实地调研、走访各类机构和组织而自己动手编写的案例更加具有针对性,编写的案例应将现实生活中各经济组织所遇到的市场营销、生产运行、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仓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问题以通俗易懂并引入入胜的语言,紧凑的结构,生动的情节形成故事描述出来,避免出现带有主观性色彩的评价。在案例编写中关键是搜集数据,可以通过查阅文件、档案资料,对编写对象的相关人员访谈,直接观察编写案例对象的运行状况。在选择数据搜集的方法时,编写者必须综合比较各种数据搜集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管理的不同流程和阶段进行选择。

三、强调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员参与、充分互动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1.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知角色,而是可以局外第三人的角色评判案例,或以辅导员的角色推进案例的有序进行,或以智库的角色不断地答疑解惑,或以企业最高利益代表者的角色居间协调内部的矛盾、冲突,也可以公司竞争者的角色寻找案例分析中的漏洞。

2.强调全员的参与,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案例教学应在学习型团队中进行,课下将教学班级划分为5~7个人的小组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表明观点;课堂讨论时以学生作为发言主角,鼓励小组之间展开争辩,教师则营造讨论气氛、引领讨论话题、进行必要的点拨,师生之间相互启迪、共同思考、分享体会,通过脑力激荡共同感悟管理真谛;课后学生撰写案例分析体会,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参与情况作出详细说明,作为评价成绩的依据。

3.案例教学处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可能会遇到节外生枝、偏离主题的情况。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方案的制定都需要一定的前提与假设条件,如果忽视了这些条件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合理地把握教学节奏,防止偏离主题。

四、强化案例教学的支撑和考核体系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与课程教学的整体变革密切相关,最为主要的即是支撑案例教学的硬件与软件环境以及完善的适合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应对班级结构进行变革。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学习,将行政班级改造成为教学班级,这是将案例教学引向成功的组织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由单向被动接受信息的场所变成群体性的感悟知识和分享体会的场所。其次,营造和推崇案例教学的校园文化和硬件环境。学校和教师应重视案例教学,互相支持,注重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推广,让搜集材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在硬件方面,图书馆资料建设、网络环境建设,便于分级讨论的课堂设施建设都应以跟进。最后,建立和完善案例教学的评估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相关课程的考试考核办法。以案例分析的综合情况取代传统的标准题型卷面考试作为课程成绩评价的依据。

通过国内外高校的广泛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已被证明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的教育中也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力推广已势在必行[4]。一方面,各高校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加大案例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案例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强调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时,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学生讨论情况,采用理论和案例实际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植根于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中提升自己的管理应用能力,让理论与实践高度地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华明,杨慧,马义中,钟晓芳.分时段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6):430-431.

[2] 马庆栋,孙慧娟.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与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10,(10):42-43.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1篇

1921年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最早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80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的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两年的学习中,必须解决800多个有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具体案例,通过接触、讨论大量的实际案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主要是以案例当教材,模拟现实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思考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我国的企业管理教育与培训中,一些高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管理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都已经运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能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管理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是很理想。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属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案例,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它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研究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是旅游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wwW.133229.cOM案例教学法的所有案例均是现实旅游企业经营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正如格柯所分析的,“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进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案例必须是实际生活中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真实情况,并包含有提供解决问题必需的各种细节,学生必须充当某个角色,亲自解决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训练性

案例教学虽然也传授知识,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运作,以及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课程任务,并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市场与环境分析调查;在小组讨论和课题讨论会上,要描述并解释自己的项目,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这个过程,无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锻炼。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阶梯。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个具体的旅游企业管理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管理角色和服务角色中,处理一件件旅游企业管理实务。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判断,找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给学生创造了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借助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其根本意义是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

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虽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安排什么样的案例,怎么样组织学生对案例加以分析都由教师来确定,但案例教学毕竟不同于讲授式教学,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并同教师一起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这就迫使学生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去处理若干个不同的案例,必须用特殊的方法处理不同的个案,因此,案例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一片新天地。

二、如何在我国旅游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

(一)加强案例的收集、编写和选择工作

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获得应付未来需要的应用知识呢?作为实践之浓缩的案例教学已成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组织案例教学的困境在于科学、详尽地反映中国旅游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太少,类似新闻报道的案例称不上有研究,因此案例的收集、编写十分重要。案例教学的关键是为了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学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也可以引进现成的优秀的旅游管理案例,还可以自行编写,而且案例的收集和编写也是高校教材建设、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由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本科专科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论基础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案例,对本科生可选择分析问题型案例,这类案例是综合性、跨学科的。案例的描述中隐含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理出头绪,拟定方案,权衡决策,培养学生综合的管理能力。对专科生可选择描述型案例和技能型案例,这些案例多展现某种成型的方案,要求学生以所学的理论为依据对案例进行评审、论证,分析其中利弊,以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

(三)把案例教学与学生的实习结合起来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在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外,都有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实习阶段完全脱离了课堂,一些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实际事例缺乏观察力,要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做有心人,注意观察收集身边实际事例和学习别人处理问题的方法,自行编写案例,使学生的实习阶段真正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运用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管理案例教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1924年,案例教学法被确立为哈佛商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从19世纪4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开始向外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此后,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案例教学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几十年,案例教学法在管理领域迅速发展,无论是MBA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以及成人本科教育,无论是管理教学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广泛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国开展案例教学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我国与美国商务部合作成立了案例教学培训班,并由中美双方教师组成案例开发教学小组,编写了《案例教学法介绍》一书和首批83篇自编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自此,案例教学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尤其是自我国开始兴办MBA教育以来,我国管理教育界对于管理案例,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案例的需求量猛增,在此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所建立的案例库,成为“中国三大案例库”。

2 我国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状况

2.1 案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首先在于教学主体的转变。传统教学的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学内容是事先确定的,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也是信息源,而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案例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参与者和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和争论,他们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身份也由内容的讲授者变为观察者、引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其次,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还在于它的实践性。传统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认知方式是从一般到特殊;而案例教学正相反,在具体的案例中,总结管理原理,其认知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以下表格通过对比分析,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2.2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

为了详细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文章选择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某本科班学生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接受程度和效果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81.2%的同学对管理案例教学法持支持肯定的态度;6.58%的同学比较反对采用案例教学;12.34%的同学对案例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

学生普遍认为:首先案例教学通过企业管理案例,将管理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理解及应用的目的。其次学生变为主动的管理知识的探讨者,管理问题的发现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的管理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以案例为鉴,有利于学生树立合格的管理者形象。再次,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今后的就业也具有指导意义。第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降低对于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培训成本,以便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就业环境。

附表:学生对管理学案例教学态度的调查问卷

下面列出的可能是同学们所持有或所感受到的一系列表述,请选择每句表述下的备选项之一,以表明你对这句表述的赞同或不赞同的程度。

以上问卷分三个维度,分别是“倾向性”(第1、9题)、“过程感受”(第4、6、8、10题)、“实施效果”(第2、3、5、7、11题),第十二题为总体态度得分。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

2.3 案例教学的效果

通过调查了解,在教学方面,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和责任感意识,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对本科生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

从国际MBA教学状况上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型很强的课程,首先MBA学员来自管理岗位,具有一线管理经验。其次,教学中主要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学员通过案例讨论,案例分析,结合他们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来认识、探索和掌握管理规律,提高管理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对某个典型事件或情景动态的客观描述与展现,再现事件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冲突,使学生融入角色、或扮演角色,并进行不同的角色转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分析,在讨论过程中了解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方法、管理技巧与管理艺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然而,我国本科管理学教学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还很欠缺。有些教育者认为本科学历教育的生源并不是来自管理岗位,他们从中学的学习生活,直接进入大学课程学习,另外有一部分学生从自然学科过渡到管理类等研究企业活动科学的学科,一方面表明本科生和管理学科对接的社会经历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涉及部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型,还有学以致用的困惑,这些因素都困扰着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也同样困扰着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已深入认识到这一点。从高中直升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来说,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管理学课程的短板。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上使用案例教学,出发点在于管理学本身的特点,即在于其实践性,原理必须和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是管理学的特征之一。

3.2 管理案例来源缺乏本土化特色

经典的案例是成功教学的根本,否则案例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调查的情况看,本科生管理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缺乏本土化特色。我国案例教学法起步较晚,案例取材多依赖于国外,大部分案例并不适合我国本科教学,不符合我国的企业机制。此外,由于编写机制的不完善,编写教师自身缺乏经验,并且缺少及时准确的初步资料,编写的案例存在质量不高,典型性不强,缺乏实效性等弊端。

3.3 教学方法仍局限于传统讲授模式,缺乏新意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典型的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从调查的实际看,在本科管理案例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讲授形式,案例呈现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引导,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性较低。案例讨论结果也被局限于教师给定的标准答案,使案例教学法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现实效果。

4 完善本科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对策

4.1 应改变“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现状

案例开发应推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我国案例教学方法起步较晚,其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应逐步使案例取材“本土化”,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案例资源,取其精华部分丰富案例素材,使我国案例教学法不断的趋于成熟完善与创新。

4.2 管理案例教学应体现思维开放性,答案多元化,教学互动性等特点

在管理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提供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突破传统教学法中的条条框框,有效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案例课堂的主人公,培养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的习惯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使教学内容、过程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全面的了解案例的背景及动态过程。

4.3 加强案例教学库的建设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现实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管理案例教学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一系列环节。素材的筛选与案例编写至为重要。

(1)注重素材筛选。注重本土化和时效性。素材的选取应放眼于国内外,但应以我国案例为主,这是由我国国情,社会文化和企业机制决定的,教学和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本土化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使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学为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些教师使用的案例年代久远,缺乏时代特征远离现实,很多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过时,不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知识的把握。教材编著应致力于研究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要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

(2)注重案例的典型性与实用性。使用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不能是材料的简单拼凑和堆砌,案例取材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典型的案例一方面易于学生吸收运用,同时能够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其次案例内容的连续性应与课本章节的递进关系相适应,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编者应深入企业了解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编辑出高质量的案例。

(3)案例编写的团队建设。案例库的建设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理想的案例库建设团队应该由第一线教师、研究生、管理实践者、教育专家、案例库维护人员和案例推广人员等组成,在团队负责人领导下,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知识互补才能高效地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案例开发带有很强的研究性质,它要求编写者深入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仔细分析案例素材,研究其中涉及的管理问题及管理重点。

案例库建设要首先要制定计划,进行全盘规划,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制定实施步骤;其次要收集素材,素材的收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编者要深入了解管理动态,多进行实地研究,按照素材选取的标准精心筛选;最后,备好第一手资料,编写案例并根据案例的试用结果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直至入库,并总结反馈,调整研究计划和方向。

管理学教学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已被我国许多高校所接受和采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教学效果以及案例库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探究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对本科管理课程教学以及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婷. 案例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7.10.

[2]周俊. 案例探究:登天的阶梯[DB/OL].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3篇

一、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曾为美国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概括来说就是以公共管理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公共事务具体管理中的情景描述和问题分析,从而根据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政府管理中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对原理的理解、概念的巩固、知识的深化、方法的巧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置身于现实社会的环境之中,使其真正能让学生体验到行政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局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效决策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够身临在社会现实般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重定义、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重传授、轻参与的“结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作为“黑板管理学”,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客观社会现实环境为前提,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实际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之策的理性思考。用于行政管理的教学案例,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决策导向或问题式案例,可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这类案例教学中,学生者是主要参与者,即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认定与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还有些评估性或描述性的案例,针对行政管理中已经作出的某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和思考,作出自己的评判,使学生要么从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要么对这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作出改进。案例教学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独立的理性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专业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开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行政管理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变被动为主动,老师由课堂主导变引导,这样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行政管理现实案例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能够得到更为灵活和熟练地运用,从而较为完美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就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来看,仍处于推广阶段,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尚未成熟,离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目标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相对于国外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状况来说,还有相当的滞后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教学缺乏理论系统性的研究,尤其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缺乏探索与创新;二是案例教学的教材大都内容陈旧、严重老化,没有及时更新;三是案例的编写与整理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新时期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1.在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对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对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使用不当;3.担任案例教学的教师本身素质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丰富的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4.案例采集渠道单一,教学案例实用性不强;5.部分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的讲授,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因而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密切配合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开展,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实践中特定事件的真实描述,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案例具有范围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行政管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教学适用性。案例要具有教学的价值,即案例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每一个案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的,而不能远离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或是极大的超越了学生的知识范围。2.案例争论性。案例一定要能引起争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目标就在于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管理专业案例一定要能引起“冲突”,激发出不同的观点来思考和争论。3.案例启示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能对决策分析起启示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决策问题来进行的,案例提出了行政管理人员或政策分析人员所面临的抉择困境,或者说必须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却不切实际的采取了什么行动或决策方案来告诉读者,进而需要迫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思考做出抉择。4.案例的创新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行政管理的理论和规律也在不断发展,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因此案例的选择除适用教学需要外,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过时、陈旧的案例,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当然,案例的内容即案例所描述和反映的管理情境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同时又是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而不能胡编乱造,以免使学生走入“误区”。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这包括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对教师来说,从事案例教学,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敏捷的思路,另外还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对要讲解和分析的案例,事先对其时代背景、演变过程、内在矛盾及贯穿其中的主题思想了然于心,同时还要对案例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分析、解决的思路作一番前瞻性的思索,以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胸有成竹”。对学生来说,学生首先要根据老师所布置的案例认真进行阅读,熟悉整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其次,要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的提纲或大致思路,做好讨论发言前的准备,而对于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共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只有教学双方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才能形成“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气氛,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对不同观点进行争论。实际上,一堂好的案例分析课就是一次小型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任课老师应当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探求真知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认真解决问题的治学态度。在案例讨论中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与社会现实有关的敏感问题,教师也不应当回避,但在原则问题上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问题分析上则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引导,以使其辨别真伪,鉴别善恶,坚持真理。如果遇到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任课老师应该对当今学术界相关流派的观点做一个相对详细地介绍,以便于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和对比,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能不能从中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形式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在形式上除了采取以上“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管理决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得整个案例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收到实效。比如可播放一些行政管理与公共部门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沟通等活动的影像片段,以深化学生对行政管理过程的了解;又如可以进行“外语原版教材汉语讲授”或“外语讲授,汉语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接触国际前沿理论,同时还了解国外行政管理中一些先进的方法与经验。还可组织学生去当地政府机关参观、考察,针对所学案例中的一些问题去与政府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以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理性认识。也可利用计算机房进行行政管理模拟决策和公共政策模型的分析,从而锻炼学生正确决策、制定计划、科学协调的能力,提高其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此外,还可通过设置专题讲座的方式,聘请一些有行政管理经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来校设讲座,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对一些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等。这样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由文字型案例到多媒体型案例教学方式,由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到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由课堂交流讨论到电脑设计仿真,由师生的双向沟通到公共管理团队的多向沟通,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锤炼作为未来行政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优化考核标准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其考核的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的考试成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1.分析能力。即对案例中所反映和描述的问题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案例报告的撰写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清楚、流畅。2.决策能力。即在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能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考虑的因素比较周全,决策的依据有一定的说服力,所拟定的方案切实可行。3.创新能力。即想象力的丰富奔放,简洁的精辟与独到,洞察力的深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较紧密,对所学原理、知识与方法运用娴熟,驾驭能力强。因此,案例考核评价的标准不应是“死”的,而应是“活”的,对行政管理案例应允许多解,但并不要求必须是唯一解。在对学生评分时,主要是看他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得出的结论是否前后呼应,看他在文字上的表述是否完整流畅,看他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上是否有所创新。当然,给学生考试用的案例不应是教材上现成的案例,而是通过老师搜集有关材料,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及考核标准,精心编写出来的,这也就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记案例、背笔记以应付考试的弊病,真正体现出了案例教学的宗旨和功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也对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挑战及未来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式等方面结合地方体制特点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做到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打造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杜.哈佛学得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余凯成.管理案例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阮平南,吴菲菲.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1993(3).

[5]华雪倩,等.管理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企业管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具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必须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案例教学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所以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在管理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可以称作为哈佛教学法或者案例研究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以此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加重于教学实践,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进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合理运用案例教学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最大程度发挥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作用。案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标题、背景、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反思和讨论,对于案例的选取,教师应该注意案例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具有问题性,同时应重点注意对问题的编制,保证问题与案例相符,进而满足教学要求。

2.2展开分析讨论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分析讨论环节,否则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在企业管理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保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向教师提出质疑,并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实现企业管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许多学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到总成绩中,特别是是展开分析讨论环节占总成绩的很大比例,这样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通常在课堂上积极展开分析讨论,进而加强企业管理的案例教学效果。

2.3强调讨论的质量

课堂讨论对企业管理的案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注重课堂讨论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模拟情境,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并选出小组组长;其次由小组组长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每个角色都应担任不同职务,同时还代表不同利益;再次由教师为每组设计利益来源,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析,确定保证自身利益的方案,同时教师也可以为每组成员制定不同的相关方案,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最终选出可以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方案;最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通学生阐述方案以及思路,其他同学可以针对该小组方案提出问题,并由该小组代表进行解答。另外各组方案讨论完毕之后,应编写总结报告,梳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通过对总结报告的编写,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督促自己不断发展进步。

3.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1准确定位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教师必须树立良好、先进的教学观念,认清自己在管理教学中位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教学水平。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避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使其能够在课堂上大胆的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并且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保障学生的思考空间。

3.2选择合适案例

在企业管理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案例,以此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编制案例时,应充分了解影响案例编制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案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等等。同时教师在收集案例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收集,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上网搜索新闻事件等,同时也可以根据一些具体事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改编,保证案例编制科学、合理,符合企业管理教学需求。

3.3掌握相关理论的知识

首先必须保证教师能够充分掌握企业管理的专业以及其它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除此之外学生还应了解与企业管理有关的课外知识,以此保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相应的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参加相关讲座,之后在课堂上与其它学生互相进行交流,以此提高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4.总结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管理的教学效果。所以开展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并且努力丰富学生的企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以此促进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管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问题;措施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更生动形象地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代表的管理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协调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讨论、分析、学习的参与者和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受到我国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二、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对人的管理是最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工作经历的在校生,对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能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是一种启发式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靠背诵、机械记忆获取知识。案例教学法则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开放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独立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有理有据的答案,使学生真正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前积累实践经验。案例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案例均来源于现实企业的管理实践,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撞击,并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模拟训练,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足,让学生提前在校园里接触并尝试分析大量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实施要点

(一)强调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很多失败的案例教学责任并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未能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角色定位和组织引导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好“主持人”、“导演”、“导师”、“信息库”和“催化剂”,决不能充当评论家、仲裁者和讲演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剧本”,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在学生的“表演”结束之后,要进行深入思考,做出合理的点评,在案例点评中需要综合评价学生问题分析、决策方案选择、逻辑分析、语言表达、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表现,点评语言力求中肯并具有艺术性。在学生的“表演”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案例的主题。因此,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和分析。

(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建设。笔者认为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案例内容具有针对性。案例内容必须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充分体现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2)案例形式多样性。应适当丰富教学案例的形式, 围绕相关的理论知识, 将文件篓、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融入案例分析练习中。(3)案例编排富有层次性。教学案例的内容要精心设计、编排, 遵循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将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合理搭配。(4)案例来源强调真实性。坚持案例应该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状况,不能选一些假、大、空的例子,误导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形成案例,指导学生对这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法。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各项准备。一是教学内容的准备,了解案例的事实及相关信息,掌握案例的情景和背景资料;二是教学重点、难点的准备,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有限的案例教学时间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三是教学实施方法的准备,提前准备好案例教学的案例引入与结束、提问名单、时间分配计划等。

(四)精心组织案例教学环节。(1)把握教学节奏。 教师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合理地对教学节奏进行微调,做控制整个教学节奏,体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过程,及时检查认同程度,并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2)注意课堂沟通技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通过有效沟通,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恰当地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充分尊重学生的分析,在发问中循序渐进,给发言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最后才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关键的信息要给出明确的指导语,讨论背离正题时要及时纠偏,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案例分析、讨论环境,进而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3)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由于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环境复杂多变,解决经济管理问题没有最优、唯一的方法,因此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主动、大胆提出不同观点,对问题进行多种解决方法的比较评估,从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满意方案。作为案例教学讨论、分析、学习的参与者和主体,学生应进行课前阅读,明确案例阅读的目的,掌握科学的案例阅读步骤和方法,提前做好分析准备,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又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