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

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和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做老师的,都愿意听名师讲课,听好教师讲课,听完后常常是余兴未消,意犹未尽,然后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模仿,可是,我们总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原因在哪里呢?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可以移值、模仿、复制的,但是,名师们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没有学到手,那就是他们的组织教学能力,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组织教学的软实力,这种看似很软的能力才是课堂教学中取胜的通行证。

组织教学换言之也叫“驾驭课堂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当然了,教态、语言、板书、运用教具的能力,我们90%的老师们都能驾轻就熟,不在话下,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发现,有的老师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板书设计与写字质量不是很多,运用教学具的手段也很一般,但是其教学效果却并不差,有的成绩还相当好,也很受学生爱戴和家长欢迎,那么他们赢在何处?赢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

在听课中看到我们常用的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口令法,如:“一、二、三,快坐好。”目光注视法、语言表达法、停顿呼吸法,有时也有“惩罚”法。“刚才老师说的什么内容,你复述一下”,或者“××先站起来”这些方法都是维持严密的课堂学习秩序的有效法宝,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课堂中告状的学生,就很不明显,怎样使我们课堂更有吸引力呢?我想从三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之抓住学生的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那么我们的老师就要做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每节课都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举止优美的动作,得体整洁的服饰,都是组织教学必要的条件。

二、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

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很少的时间”。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好以下几个因素:

微笑面对学生

声情并茂的语言

激发学生兴趣

合理分配时间

调节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机敏处理偶发事件

确保课堂的高潮

放开学生的手脚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名师的课,好教师的课,他们在一节课中,话语不多,但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只在适当的时候,自然诙谐的点拔,使课堂活跃并充满生机。

三、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忽略课堂的结尾,认为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我们的课堂大多是虎头、猪肚、蛇尾巴,明代文学家谢榛说的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好的结课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绕梁三日的回味。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着容易,干着难,教学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超的课堂教学来体现的,所以说从教案设计到课堂引入,到精妙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到精彩的结语都需要我们下番硬功夫,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常教常新。

[参考文献]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2篇

1.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高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提出,在新课改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也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等,都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的这一改变,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统一,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也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教师掌握的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的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表现为教学行为的策略理性认识方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学识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必须在课堂上讲的多十倍、二十倍。如果我知道的比我传授给学生的多十倍,我在课堂上表达的思想和语言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教师的‘创造的痛苦’没有打扰学生,学生就能一点都不紧张的接受教材。” 可见要使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从容而镇定的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增强管理意识,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老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学历高的教师不一定教得好,学历较低的教师未必都教得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教学管理能力不同。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要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3.课堂组织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互动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目光注视法、声音控制法、行为控制法、情感暗示法、表现形式变换法、设疑吸引法、竞赛刺激法等等,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因此,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3篇

一、教师要重视上课开始时或课前的组织教学。我在每堂课响起第一道上课钟后,都能准时到达教室门口,做到站几分钟,环视一下整个教室或在上课开始时再重复一次。这样可以了解教室内学生的动态,便于督促学生取出教科书、练习本、笔等上课必需的东西;从课桌上收去一切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擦好黑板,停止一切与上课无关的活动等。从而使学生能迅速地从课间那种活跃、松懈的气氛中转变过来,为上这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快地造就一个安静、严肃、认真的学习气氛。

二、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熟悉教材内容,仔细备好课和写好教案。因为整个课的进程,应具备高度的计划性,如什么时候讲、何时练、何时提问、何时板书、板书在何处等等,都应妥当安排,做到心里有底。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进行得井井有条。由于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工作较为充分,所以讲起课来能够脱离教案和教科书,得心应手,从容自若地讲授知识。也不致于在课堂上学生出现消极反应时,惊慌失措,而是能够较快地驾驭、调整课堂气氛,使课的讲授得以继续进行。

三、上课时,教师应仔细注视着整个教学的进程,随时环顾着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把组织教学贯穿课的始终,使课堂教学有良好的秩序,紧张的思维和饱满的情绪。

(一)教师对组织教学应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它有助于创造真正认真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效果。但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就较欠缺,他们只顾自己讲自己的课,而不环视学生的动态,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致使讲话的学生继续讲话,玩小动作的继续玩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从而影响到整堂课以至以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教师应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培养自己遇惊不乱、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有良好教学艺术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听讲,积极思考。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学生打瞌睡、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看其他书籍、做怪脸、提问不哼声等等。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便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威信扫地,于是沉不住气,会大动肝火,训斥、挖苦、体罚学生;或干脆不上课或中断讲课来专门整顿纪律,表现出愤怒不满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会影响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时还会造成师生间的严重对立,伤了师生间的感情,这显然不是处理消极状况的最佳方法。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这种消极的反应呢?

1、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克服易怒的毛病。随时告诫自己:不要发火,忍一忍,常言道:“忍字当头,百事可解。”

2、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教师的任务是既教书又育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其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老虎屁股摸不得,动辄发怒,训斥挖苦学生。否则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产生对抗情绪。

3、教师应冷静的分析原因,随机应变,作出恰当的处理方法,使课堂教学得以持续进行。

比如:某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玩小动作,或看其他书籍,或交头接耳等,注意力分散时,我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改善课堂气氛:骤然提高声音或停顿一下不做声,并用眼神注视开小差的学生;或悄悄地走下讲台,来到他们的课桌旁,或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提问等等,从而使学生感到惊奇,受到震动,让他们重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好好听课,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组织者 生本 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27-02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在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中,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高度的目标责任感、敏锐的发现意识、极强的时效观念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共同演绎生命的课堂。

1 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高度的目标责任感

做人做事都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目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对整堂课起到导向、评价、调节、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部分给出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教参中又给出了单元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的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要断章取义,胸中要装有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要清楚知识的前因后果,设定的目标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其次,要根据目标的设定选取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换句话说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考虑到设计的趣味性、连贯性、层次性及实效性。有了这样的思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不会为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取舍犹豫不决了,该留及留,该舍则舍,取舍有度。以往听到的一些课环节很多,一堂课热热闹闹,每个环节都走过场,每个环节都平铺直叙,这样的课教学效果并不好,问其原因,老师们会说每个环节都很好,不愿意舍弃。古语言: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们设计的核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再次,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统一的,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目标。前不久,听了一节北大附小王老师讲的《3的倍数特征》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3的倍数特征的三维目标一般会定为:(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发展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3)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而王老师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到了学生绝大都数都已经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再按部就班的探究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再有也很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针对学生的学情的特点,王老师将教学目标调整成探究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有关系,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利用在方格图上圈一圈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样的目标设定完全是符合学情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敏锐的发现意识

现在的课堂不是一潭死水,教师照着教案进行下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课堂是变化的,思维是动态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不断的碰撞建构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演绎生命的过程。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发现意识,悉心留意来自学生的反馈,发现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发现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度的做出调整,当好“调度员”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是教师要树立差异即资源的意识。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特长、知识、独特的思维方式等,这样的差异正好会在课堂上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教师不要压制、不要抱怨,换个角度看,这是难能可贵的资源。

二是教师要树立错误即资源的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常会暴漏出学生的一些问题,一些错解,这些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财富,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让学生在纠错、评错中明晰思路,汲取教训,深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三是教师要树立生成即资源的意识。教师要注重引导性提问。通过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障碍、错误、疑问,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去发现、尝试、探索,避免无意义的时间浪费。如: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中,E品牌的矿泉水销售量为65瓶,若在原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中绘制出现了格不够的问题,当学生想出的办法仍不是绘制横向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指向性的提问:“大家想想,横轴表示的只能是矿泉水的品牌吗?”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思维更加快捷,很容易想到横轴除了表示矿泉水品牌,还可以表示数量,由此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应答。允许学生的解答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交流;教师要善于质疑问难。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会分析,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调控自主学习方向。如:在教学《找质数》的过程中,教师提出“2的因数有1和2两个,4的因数有1、2、4三个,12的因数有1、2、3、4、6、12六个,那是不是数越大,它因数的个数就越多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再如,1是不是质数的问题上,学生想法不一致,教师适时的让不同观点的学生争辩缘由,使得问题在争论中愈现明确;教师要适时评价反馈。即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师生的共同评价相结合,拓展反馈评价的空间。以往的课堂更多呈现的是教师的评价,现在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从中认识自我、不断改进自我。学会生生互评,互相鼓励,促进合作,互相欣赏,激励进步。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的调控,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3 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极强的时效观念

我们的课堂只有40 min,我们的课时每周也就固定的那么几节,而我们的教学任务每个学期是固定,我们要树立时间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甚至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珍惜40 min的每一分钟。在以往听课的过程中,经常有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造成拖堂、占课,学生还不买账,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的时效性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要从备教材、备学生上着手。

备教材,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好的问题,学生就是在不断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智,发展能力的。课堂的问题要清晰、明确、指向性强;问题要开放;问题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备学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一堂课在上课之前,我们教师都要做好准备,打好主动仗。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其一,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整体,包括年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等,就知识储备而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随着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新知识与前与后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以便新知识更好的为学生而习得;其二,我们还需要了解他们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认知方式、自己的选择能力、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些在备课之初,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在此建议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做好学生前测,了解学生哪些内容已知、哪些内容一知半解、哪些内容未知、哪些内容想知,通过了解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此外,教师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40 min之内都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并将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

4 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首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理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梦人的高度,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次,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借助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教学实践,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最后,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坚持依法执教。

参考文献

[1] 于发友.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小学教师[C]//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17-18.

[2] 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37.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5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采用一定的组织方式、方法、措施及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学生的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才能有效的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行为习惯,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的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活动平台。有时的场地是多方位、或半圆形的、梯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景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好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是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3)安排练习时有趣味性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期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派即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较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时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这是体育教学的根本。

(2)教给学生的练习的方法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有效组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83-01在一些低年级老师的课堂上,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开始还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渐渐地就混乱嘈杂了,有的摆弄东西,有的自言自语,东张西望,有的和同桌你捅我一拳,我还你一脚,课进行到一半就失去了控制。

的确,有效组织低年级的课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缺少方法,不善于组织,那么孩子们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说,课堂上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孩子们才能上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互动问答,引起注意

课堂上发现学生精神涣散时,用上师生间的口令式对答,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尽快回到课堂上来。如,老师轻声喊:"小兔子们--"学生便会齐声回应:"哎--"。师喊:"一二三!" 生回应:"快坐好,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回答的同时,学生也会检查自己是否坐端正,眼睛是否看到老师了。师喊"小眼睛--"生答"认真看!"师喊"小耳朵--"生答"仔细听!"培养学生认真看和倾听的习惯。师问"小火车,哪里开?"生答"小火车,这里开。"学生立刻坐直了,因为已经成为规定,哪一行做得最端正,老师就会请哪一行的学生发言。师喊"卡片,卡片快回家!"生答"我把卡片送回家"。于是,学生立刻开始行动,将学具收到书包里。学生到黑板前领读生字词,发出口令"我是小老师--"其他学生便会齐答"我来跟你读!"师生这种口令式问答,经过训练形成规矩后,远比强制执行的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很快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唱读儿歌,活跃气氛

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左、右"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唱读儿歌:"握握你的左拳,握握你的右拳;举举你的左手,举举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向左点点头,向右点点头,一二三,快坐好。"再如,写字前利用儿歌规范行为,强化习惯。"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活,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端正又漂亮。"

3.做个游戏,激活课堂

在课堂上合理设置游戏,能够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这样的课堂也会由此变得生动活泼。

如,用"猜字"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指一名猜字的学生到台前背向黑板,看不到黑板上新学习的生字,然后教师指一个生字让台下的学生们都看到,但示意不能出声,让台上的学生去猜。游戏开始了,这位猜字的学生接连指黑板上的字,问台下的学生猜得对不对,如,"是'早晨'的'晨'吗?"如果指错了,台下学生会回答"错错错,不是'早晨'的'晨'。"生再指其他字再问"是'早晨'的'晨'吗?"指对了,生会回答"对对对,是'早晨'的'晨'"。这样直到猜对了,再换其他学生接着做猜字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边玩边复习巩固了新学的生字。应该说,游戏中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在喜悦的心境中全心身地投入学习。

4.课中活动,调节身心

一节课四十分钟,低年级孩子们需要中间休息放松一下,才能以更饱满的精力继续学习。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和课上内容紧密相连的歌曲,拍手说唱等形式的休息活动。如,学习告一段落该写字了,领着学生做做手指操,边做边唱读:"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敲敲,三个手指捏捏,四个手指挠挠,五个手指爬上山,叽里咕噜滚下来。"学习累了再活动活动身体,学生和老师一起有韵律的唱读:"闭上小眼睛,和我一起做,闭上小眼睛,摇摇小脑袋,向上抬抬头,向下点点头,摸摸小鼻子,碰碰小耳朵,撅起小嘴巴,做个小猪脸。"

这样有情趣的课上活动,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对下一段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5.语言强化,适时调整

有时,课堂上也需要教师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如"听老师讲完要求再动手。"再如"请同学们轻轻地快速地翻到第58页--非常好,老师只听到了翻书声。"教师板书时可以这样说:"看看谁的小腰板挺得最直,比比谁看得最认真。"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7篇

一、讨论内容的精心组织

小学课堂讨论通常只是教师有意识的安排几分钟而已,对讨论效果如何,不作探究,讨论内容的组织更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而不去探讨组织什么样的内容,进行讨论才有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不管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展开讨论,这是值得教师们细细探究的。

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数学在小学阶段概念教学比较多,学生是不会产生好的印象,认识也就肤浅了。如:教学“自然数和整数”时,当一组自然数(1、2、3、4、……)出现后,我设计了以下的自学讨论提纲:(1)这些自然数是如何安排的?(2)最小的自然数是几?(3)有最大的自然数吗?然后学生开始活动,结果学生对最小的自然数是1还是0展开的讨论最为激烈。我在巡回时加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也从中理会最小的自然数是1而不是0。这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有些知识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这时应舍得花时间 组织学生去讨论 。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只有充裕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从容去组织语言,去选择表达方式。因此,即使是讨论也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时空,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

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组织的不好会出现冷场现象或偏离中 心议题,变成拉呱杂谈,貌似热闹,但无成效,讨论的遗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讨论题的设计从以下各方面去展开:(1)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展开。要使课堂讨论能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而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如:学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大家展开辩论,同学们兴趣高涨、各抒几见。有的脱口说:“书上没有提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说:“有存在,因为不论对那些自然数最小公约数都为1,没必要求。”也有的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数也没有最大公倍数。”课堂气氛趋向高潮,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辩论,大家对结论更加清晰了。又如在教学“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时,在学生自学例3、例4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互化的方法中两处都用了“通常”,这是为什么?我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活动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纷纷举手要发言,这样一点便解决了。但在发言时,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给予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教师要给予表扬并中肯地提出建议,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讨论中。(2)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展开。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从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与定目标,不同的难易度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转贴于

二、讨论时机的把握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1、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例如,一次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课堂中,我为了让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能作更深层次和更进一步的发展,出了如下一道判断题,“甲数比乙数多30,乙数比甲数少30 。”,“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5%。”有部分同学认为二句都是正确的,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第二句话是错误的,但也有部分同学觉得难以确定。这时,我要求同学们从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含义去讨论。自然而然,讨论后学生明白了为什么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磨练。

2、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是有当堂解决不了的,也为教师课后提供了素材。教师要对学生 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 问题时,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如:数学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一位体育爱好的学生提出:“既然可以把比化简,为什么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比赛时的比分,不是把20比16、9比6、45比75等比化简成5比4、3比2、3比5这样的比呢?”这就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所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也是必要的。

三、讨论的策略和导向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还要重视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方向。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也接收到其他同学的信息,做到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求在讨论是必须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让他们多几次发言的机会,从他们的意见中捕捉闪光点来引导,鼓励他们坦诚相见,互帮互学。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教师尽量做到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对于有争议或尚未察觉的重要问题,教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还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8篇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个易于亲近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常言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寻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学生自信,给学生鼓励,从而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进而将这种满足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力量,迸发出无穷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自是事半功倍。与此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课外多接触、多关心学生,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了解他们的爱好、性格及对课堂的喜好程度,以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交朋友,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亲切的微笑可以使他们愉快地投入课堂,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激发他们参与互动。

一个精于设计的老师是学生迸发学习热情的保证。一节有声有色的优秀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所授课题的理解、把握和设计。作为设计者,关键是要抓住过程与方法这个把手,把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要素整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个性特点、学习程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比如同样的一节英语课,对那些程度较好,又比较大胆的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课堂形式,比如采取辩论、小组探讨小课题、学生做专题报告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充分而深入地展开,从而在融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组织好课堂,服务好学生

组织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设计、安排和组织直接相关。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注重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特点,英语课堂一定不能是照搬书本的课堂,而应是一个铺设了语言环境的模拟社会交际的课堂,因此这一课堂一定要具有实效性,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要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怎样把学生引到那里去、怎样知道是否把学生引到那里去了。作为组织者,教师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1.三分钟复习。对于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复习。对于课文,既可用问答式,也可用复述式,穿插单词的听写或造句练习,还可通过检查上节布置的作业来回顾要点,或者解答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

2.三分钟热身。主要是让学生的口脑都动起来。比如,让学生做一次值日报告,内容包括一两条新闻或就某个话题的看法或讲述一个故事等。还比如进行随意地师生交谈,像是如以学校即将举行的运动会等学生关心的校园热门话题为“导火索”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情况又让学生开了口、热了身,一举而多得。

3.设置情景,进行趣味性教学。在课堂中,教师组织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的互动效果。教师应当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状态对已设计好的课堂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删减,决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我们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时刻都有情绪状态等主观上的变化,这就要求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有缜密的心思、敏锐的观察力及应变的能力。譬如,在高三第三轮复习期间,因为考试压力、复习疲惫、大量做题等原因,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即所谓的“高原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调整了复习内容和复习形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做某类题的心得及成功做法,在课堂上穿插跟重点词汇语法点有关的谚语或笑话,调剂课堂,帮助学生重新振奋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4.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散发出来的各种“学习信号”,及时对其给予帮助和服务。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与否,听懂与否都能在师生互动中一目了然。而作为组织者同时也是服务者的老师,就要在捕捉到这些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比如,碰到较难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有所气馁而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老师就要适时给予提示或讲解,从而化解难点,增强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保证师生互动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激活集体合作的主体意识,满腔热忱地给予学生积极的有指导意义的评价

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是不容忽视的。中学生大都喜欢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教师不仅对于课堂中的个体积极分子予以夸奖,更应多采用集体性奖励方式,鼓励学生合作,这样既可使基础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好评,也可排除竞争气氛带给他们压力而更加退缩的现象,进一步树立其集体合作意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适时、恰当,抓住每一个闪光点,捕捉每一点小进步,哪怕一个简单的“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都能让他们心里兴奋,从而调动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参与问答活动的积极性。

提倡激励机制并非主张回避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比较集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诊断,看问题出在哪里,是某一个词的用法还是某个语法点掌握得不好,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纠正,达到去伪存真、共同提高的效果。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9篇

实践的理论依据

所谓“自组织”,是指能够从环境吸收能量和信息,以补偿自然增熵失去的有序,无须外部指示便使系统要素产生共同行为,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低级程度到高级程度复杂组织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动力来自于他对外的开放性和内部的自组织性。“复杂性科学”认为“自组织”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提出“复杂性科学”的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用“自主的――通过环境――反复进行的――组织活动”公式把生命的自组织特征进行了概括。以此为引领,目前,自组织理论在课堂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运用,可以说“不胜枚举”。专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正是我们的前进动力。

所谓“组块”,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操作单元。这种操作单元不是简单的教学步骤或环节,而是由多种要素优化组合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操作系统。

由此,教师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与儿童认知机制相适应的组块,结合“自组织理论”。我们研制了以下教学组块,来建构“自组织”课堂。这些组块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生命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为性等特征。

课堂实施策略

组块一:课前预习,尝试自学,实现自我激活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组块,也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是学生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尝试自学”是根据已有知识或能力水平,自主开展的学习。这两个学习“组块”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也是学生自组织学习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与“尝试自学”达到“自我激活”,营造自组织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铺垫。

组块二: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实现自我定向 在自组织学习中,学生从“自我激活”阶段迈向“自我定向”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主过渡,但课堂上也需要教师这一“外力”,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统一并引导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上来,完成更高级、更准确的“自我定向”。教师的组织、引导、或肯定或否定和随后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课堂生成”,一起继续推进学生的自组织学习。因为“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说,混沌系统中所有的运动轨线都有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向,但各个运动轨线之间又存在着干扰、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并都向系统的某一局部空间聚集”。

教师的组织、引导以及学生的参与,就是这一系统中的“竞争”与“协同”的因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这时候要备好“组块导学案”,并印发给学生。课堂上分组讨论、展示等就是学生自个儿的事,老师扮演帮扶、监控、考核的角色;分组既考虑同质也考虑异质,老师重点去看错误,收集整理分析后,或进行个性化指导,或引领组内指导。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组块三:学会倾听、多元对话,实现自我挑战 学生学会学习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表现是“自我挑战”。因为知识的获得不是单靠教师的传授,而是学习者“自组织“的结果,是学习者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信息的过程中完成的。又因为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告知,是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内化,通过与教师,与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辨别中得到的正确的感悟、理解和表达,直到运用。学生只有通过倾听、对话,表现出或理解或认同或正确表达运用,教师才能判定学生学会了和会学了。

组块四:学会品赏、自信展示,实现自我超越 “品赏”与“展示”是学生展示环节,用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方式或形式,以实现自己对学习的“自我超越”。学生的学习具有自反馈的一面,可以将自己和来自自己以外的知识进行比较并接受正确的结果。这正是自组织理论强调的,学生的自组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从外来的反馈中获取调整自己行为的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接受信息过程中还具有不断进行自我修复、检测、评价、内化和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超越”,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他人交流评价中,获得使自己更准确、更丰富、更智慧的体悟。

组块五:自我反思、自我整合,实现自我调适 把“自我反思”和“自我整合”作为一个教学的组块,是促进学生实现自组织学习的“自我调适”的过程,是学生实现学习自我修正,自我吸收的主要形式。有效的课堂,“教”与“学”过程都伴随着“自我反思”,反思即要“去伪存真”,需要通过“整合”获得新的认知。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0篇

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活动激活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状况

当下的英语教学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吞水。由于一般普通中学缺乏必要的英语语境,学生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多年还是不能流畅地用于交流。教学母语以外的英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浸润在英语语境里才能快速掌握英语。当下的英语教学仍然脱离不了“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人为本,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用机械、单一的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造成“哑巴”英语的现状。

二、组织课堂活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之实践

(一)课前5分钟演讲激“活”学生思维

一场音乐会,精彩的前凑是一曲吸引人们观看的重要部分,一堂课的开场白恰如一曲的前凑,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到上课的氛围中,因此,课前的5分钟演讲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前5分钟的演讲,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演讲内容,让他们利用这5分钟展示他们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这5分钟的演讲里,学生们运用所学过的词组和句子用英语来讲述小故事、谚语和身边发生的小事件等,以轻松的心情、活跃的思维进入英语课堂的学习。

一次,我们组织学生们去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一个上午下来,学生既疲倦又兴奋,并且,对看到的乱扔烟头、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很是愤怒,课堂讨论的时候纷纷发言,既使学生们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升了学生们听、说的实际能力,学到了新的词汇。

(二)课堂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的转型期,好奇心强仍然是他们的性格特点。而讲故事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使用的是大量的词汇、活泼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词汇,逼真的语言环境,真切的语境感受。课堂教学中,把文本内容和讲故事运用起来后,我想,如果能让学生也能参与进来,那岂不是效果更好?为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接龙比赛的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比如,学习who、where、when、what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将who、where、when、what 四个部分让每个学生各承担一个,分头用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内容写成句子,然后组合起来,造出很有趣的句子。例

S1:Liu Xiang?S2:swimsS3:in the kitchenS4:every Sunday

然后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句:Liu Xiang swims in the kitchen every Sunday.

接龙活动每组分人数可以不限定,由一个学生先说第一句话,后一个学生根据前面那句话的意思接着往下编,我还要求一个学生和下一个学生之间不得停顿,速度不能太慢,这样一来,学生们越编越有兴趣,既学习了词汇、句子,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句子的印象,令他们不会忘记。例

A: If I get up late,I’ll be late for class.

B: If I’m late for class,my teacher will be angry.

C: If my teacher is angry….

(三)教师自编顺口溜,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英语语言富于节奏感,动听的语音语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学生读起来有乐感。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别出心裁,把那些枯燥的、不易记住但词和词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小诗,教师或充满激情、或诙谐幽默的朗诵、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举止,都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词语印象深刻,那些枯燥、晦涩的词语都不攻而破,让学生牢牢记住,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名词的复数时,先让学生巧记以-o结尾加-es的词:

A.两人两菜(hero,negro,potato,tomato)

B.一句话Negroes and heroes like to eat potatoes and tomatoes(黑人和英雄喜欢吃土豆和西红柿。)

C.有生命的加es,无生命的加-s.

再让学生巧记f(e)结尾的名词复数:f(e)ves(wife,knife,wolf,thief,shelf,leaf.)

编成顺口溜: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编顺口溜虽然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课堂活动使艰涩的英语文本内容变得简单易记、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课堂上,教师生动、夸张、声情并茂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们自己也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编口诀,写顺口溜来强化单词、词语的听说能力。

(四)格言警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在汉语文章中通常会引用格言、警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论支撑。英语文章中,同样会引用格言、警句,精辟深邃的格言、警句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前人先辈的智慧,启迪后辈,陶冶情操,激励上进。因此,英语教学中加强格言警句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文素养,激励学生努力勤学。

例如,学习单词“time”时,我引用了这几个警句:Time is money(时间是金钱).Time is life(时间是生命).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既让学生记住了time这个单词的用法,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刻苦勤学的教育。为了扩大学生对英语的知识面,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收集了有关时间的谚语,配合英文诗“I try”和“Do my best”,使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

(五)玩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

玩游戏是孩子们最乐意的一件事,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转为少年时期,玩游戏他们同样喜欢。在游戏中,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兴致勃勃。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几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寓教于乐。

比如,猜身上的五官部位是孩童时经常玩的小游戏,教学eye、nose、ear、mouth、hand、face等单词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起了“Touch your head”的游戏。游戏开始,教师先说Touch your nose.学生边听边点自己的鼻子。同样,老师说ear、eye、mouth、hand、face时,学生点自己的五官,为增加游戏乐趣,我设计了小组比赛,并且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当学生听到“Polly says,Touch your ears”时,学生才可以用手摸自己的耳朵,小组违规最少者得胜。由学生自愿轮流当发令官,相互竞猜。生动夸张的游戏,点燃了学生的快乐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创设表演语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们接触不到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的语境,学习英语只能靠自己硬背。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的英语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文本中描述的情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单词、词语所包含的意思。也因如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英语的这些特点,利用、挖掘教材,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英语语境,让英语学习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我把课文中涉及的角色分别让学生扮演,在角色表演中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birthday”这个主题时,我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分成At home、In the supermarket、At a birthday party几个系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课堂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复习了有关food、drink、fruit、color、number等单词,对句型“How much are they?”“When is your birthday?”熟练掌握了,最后,在Happy birthday的歌声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在学生们意犹味尽的回味中,既巩固了学生所学词汇,又拓展了语言内容,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作为英语老师,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活动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语境,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课堂成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1篇

一、讨论小组的划分

分组时以前后两排相临的四人一组为宜。这是一种随机组合,避免了纯合的单一性,使小组成员具有多向性。自由组合的小组虽然相容度提高,但由于组合的互选性,可能有人出现多次组合,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势必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组合上。况且,自由组合的成员,往往有一定的默契,或性格相似,或爱好相同,或认知水平接近……有时甚至出现纯性别组合。这有可能使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具有同向性形成一孔之见,甚至群言堂。发言不能包括一定范围的知识和见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自由组合也可能组合掉个别学生,这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二、讨论问题的提出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讨论也应做到“不愤不议”。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也认为:学生的认识水平分为两个阶段——目前认识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能独立理解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达到的认识水平)。因此课堂讨论就应该杜绝表面活跃热烈的教学作秀。问题的提出就必须做到有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封闭性的课题。如果问题是封闭性的,这无异于重蹈传统预设性教学的覆辙,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显然,这将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所讨论的问题应是开放的而且有较深层次,符合篮球架高度原则。在讨论之前,学生应该对题目的内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但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切合实质的看法,离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三、讨论气氛的控制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疑课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对话平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载体,带着富有个性色彩的经验感受、见闻知识、思想灵感,兴致勃勃的参与活动,他们在相互的心灵沟通、思想交流、智慧碰撞中,得到各自的吸纳、丰富和提升。因此,小组成员就学习的意义来说,其地位是平等的。我们鼓励各抒己见,欢迎创新思维。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避免那种尖锐的对抗性活动,使他们坦诚相待,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大家学会倾听别人发表的意见,学会批评,尤其是自我批评。让学生懂得:苹果与苹果交换,双方得到的仍然是一个苹果,而思想与思想交流,双方得到的不仅仅是两种思想,还有他人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思维逻辑等。

四、讨论方向的稳定

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其目的是为了出色完成学习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示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正如叶澜教授说的那样,“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新思想、新创意”,“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正是教育者所期待的,无疑是积极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如果讨论目标转移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同学关系协调的小组,讨论比较随便,很容易转移话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闲聊,天南海北的侃大山,或者是肤浅的讨论。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约束。如有时邀请别组一人参加讨论,讨论后陈述别人的发言。或者在时间上加以严格的控制,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看法,但不一定是统一的意见。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20

一、背景和特点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通常是根据教学单位的规模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来划分教学组织形式。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合班教学):按照师生交往的程度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等)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算机教学等)。

从表现于外部的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参与或形成了特定的组合形式。师生的活动必须适应一定的时空条件,并形成一定的“搭配”“组合”关系。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和“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二、教师组织课堂活动中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原因

1. 教师控制提问,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非纸笔型评价手段,也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最普遍的方式。教师通过不断循环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掌握新知,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但在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反馈”环节中,发现大多数的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主导和控制着的,越是精彩的公开课,教师对提问的控制越严密。提问由教师来主导,反馈也是由教师来进行,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上阅读课时,教师一般会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开始提问,每个问题提问一名学生。如果该学生不能回答,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再提问第二名学生,直到得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如此提问完所有问题。无论是听说教学还是阅读教学,许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这种“教师控制提问法”。而在有五六十人的班级中,这种组织方式的直接后果是:教师提问时,只有个别学生得到了回答的机会,其他学生则只是旁听,课堂教学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

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多样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效果,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在备课时,仍致力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考点,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心理、认识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考虑,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学生参与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教学实效性很差。

3. 小组构建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参与度低

在许多英语课上都会看到这样的合作学习情景:当教师说:It is time for pairwork/ groupwork或discussion时,学生便条件反射似地迅速回头,上下桌的同学就开始讨论了。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似乎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有中文有英文,却不知道学生具体在讨论什么,徒有一些热闹罢了。这就暴露出了两个问题:(1)对于小组合作采取何种方式,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往往含糊不清,最终只能人云亦云。(2)教师往往忽视编组策略,造成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表面上是全体参与,实质上是好学生说了算,程度差的学生只能袖手旁观。

三、解决方案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小组活动,笔者尝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以下几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

1. 教室座位形式

(1)传统的秧田式

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最为普遍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仍然被我们学校广泛运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①它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一定的规模效益。②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的学习系统完整。③它能保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相处,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方法。⑤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和管理,从而可以赢得教学的速度。⑥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态度与情惑,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秧田式有其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全体学生被迫接受同一个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而缺乏灵活性;单纯的言语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秧田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对于那些班级人数较多、教室面积较小的学校来说,秧田式是它们的唯一选择。它最大的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

马蹄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马蹄形状,与半圆式、双翼式相似。它的优点是:留出的空间大,可以开展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左右两个大组,便于开展一些对抗性的教学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和分组比赛等。马蹄式既有助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也便于教师走近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这对于教师监控整个课堂也没有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安排形式。

(3)席地式

席地式,顾名思义就是教室里没有桌椅,学生可以席地而坐。席地式的优点是,由于没有桌椅,教学场地相对扩大,教学活动的空间可以随时变换。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变换姿势,如站、坐、蹲,还可以根据要求改变活动方式,如全班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学习,没有拘束、没有负担,轻松自如,仿佛又回到了幼儿园。

2. 活动式,小组合作式

(1)同桌合作

由自然班级中异质搭配的同桌两人组成。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所占时间不长,易操作,特别适用于低级学习任务,如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检查作业等,也可用于难度不大的问题讨论。

(2)“邻居”合作

由邻座4-8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这种编组形式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教师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与全班学习进程同步。通常在小组合作之后,可展开组际之间的学习竞争与合作,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3篇

课堂教学是是学校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必需经过充分准备、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多以机械识记为主。其情感表现得明显,自尊心强,喜欢得到老师表扬等。教师怎样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在英语课堂上认真组织好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笼统而言,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前和课上两方面来把握:课前,要有效备课。备课是为课堂服务,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备课,包括:

一、备学生

成功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成功教学的充分条件有三个,即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良好人格为目标。成功有效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师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减小难度。其次,要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知觉类型来分,学生有“听觉型”、“动作型”和“综合型”。按思维类型来分,有的是“冲动型”,有的是“沉思型”,有的是“独立型”,有的是“依赖型”,还有的属“分析型”和“综合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觉类型、思维类型,并以此为特点,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真正有效。第三,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

二、备教材

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制定适应于学生发展状况的教学目标,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有前瞻性地预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事件等等。有了充分的备课教师就能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

三、备自身

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教师心理状态稳定,情绪高昂,自然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之亢奋,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能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和真诚的情感体现是其基本素质。要调整好教师自身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教师只有具有心理优势,才能临变不乱,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化解不利因素,巧妙地驾驭课堂,创造理想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有效组织、调控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另一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而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形象气质和语言魅力。教师的形象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爱屋及乌,喜欢老师,就喜欢上英语课。教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在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起到难以遗忘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良好的仪容,饱满的精神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带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也会带动学生对学英语产生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最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起课来语言流畅,大到对每一个知识点该怎样展示、讲解,小到对所说的每一句语言该怎样表达,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是否能接受等等,都要做到准确、清晰、恰当,还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有适当的幽默感。越生动,学生就越易于接受。其次,善于设置精美的导语。精美的课堂导语,能像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用非常简单,很实际的一个问题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大胆地回答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学生的日常活动或是学生爱好的话题,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又进行了听力的练习,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再次,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教师要善于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过程的可控程度,常取决于信息的交流畅通程度,特别是取决于反馈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反馈方法,随时收集从各个渠道来的反馈信息,才能针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调控。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组织管理;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

公共选修课程是为通才教育而设置,旨在培养适应未来变化的、个性和共性两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目的明确为达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不同学科交叉,在研究性大学这点表现较突出。但对应用技术大学层次的学生,公共选修课程考虑实用性与趣味性要比学科的交叉性及全面性显得更实际。应用技术大学,尤其是民办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差,自律能力较弱,学习公共选修课程目标模糊,只求完成毕业学分。因此,公共选修课程逃课的现象严重,原因:1)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面对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2)学生人数多考勤难度大,教学组织管理很难到位,提供了学生逃课的机会;3)学生与任课教师不在一个学院,教师很难了解和认识所教学生,逃课不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也成为学生逃课的又一因素。这样导致选修课程从满足学生拓展知识、开阔眼界的需要,实际成为不良学风的滋生土壤,改变这种现状对职业技术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重点研究应用技术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方式,以广东白云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形象设计》为例。

1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在授课时间学生能够专心听讲,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下课后学生围着教师不肯离去,这是大学正常的学习状况,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比专业课程这一愿望不难实现。而公共选修课,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基础差的学生选课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只是为了一个学分,能够不上课又能够获取这个学分,是很多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普遍现象。如何让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从只求学分不求学习,从完成学分到实际需要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必须对不同学校、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公共选修课程。对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开设应用性强的公共选修课程,是重要的改革途径。如《形象设计》课程,从提高学生的素养角度,选择实用性强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课程,可以普及非艺术生的美学修养,使《形象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受益于更多的学生。白云学院把这门课程列为公共选修课程后,出现难得的蹭课现象,选课的学生很多,不少学生为自己能够选上这个课程备感幸运,没有选上的感到遗憾,证明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在应用技术大学层次的学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开设应用性强、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课堂组织管理加强考勤是值得研究的方式。传统的点名方式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太多,改变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是关键,教师督导作用显得特别必要,考勤是重要手段。但一般公共选修课程是大班上课,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是关键。如《形象设计》课程面对120多人的教学班级,采用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成绩考核小组共享。即减轻了学生购买(化妆用品)学习用具的经济负担,又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便于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便于考勤。每六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一堂课宣布小组名单,以组号重新安排座位,帮助学生加强联系记住组号,后面上课老师只叫组号不点名,小组同学举手示到,发现人数不齐,在点名册上做个记号,下课后要求缺到的小组与老师联系,缺课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这样即使是上百号人的班级,每次考勤不到一分钟就完成,缩短了考勤时间,提高了考勤效率,杜绝了以往老师抽检学生侥幸不被查的心理。看上去第一次上课考勤所占时间较多,但是学生的侥幸机会没有了,后面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增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有效教学时间增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里充分体现出来,为良好的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学生每次上课的出勤率有了很大改观。最后并举过程考核,考勤分纳入平时成绩,明确缺课三分之一不给成绩。平时成绩占考评成绩一半以上,最后的随堂考核只占一半,改变以往公共选修课程有的学生一头一尾露面,只拿学分不上课的不良风气。

2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前言后语

课程教学的前言后语是教学管理的又一具体方式。精确简明,针对性强的前言后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谓前言,就是课程开讲的第一堂课,也包括每次上课前几分钟的教学组织管理。在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所占比重不大,但处理得好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能起到提纲挈领的引航作用。学习动机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前言》的内容准备到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一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到推动作用;二是对未来活动起到准备作用;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起到促进作用。以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其中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是维持学生对学习孜孜不倦进行的原动力,如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情感、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愿望、信念、理想等。外部条件对激发学习动机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前言》是教师作为外部条件,把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考核方式阐述清楚,提出非常明确的学习要求,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成绩考核突出过程以比分显示,达到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的那样“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如缺课三分之一就没有成绩,这是让学生克服上课与其他事物发生矛盾时的动机,其中启发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生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所以,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才能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1]。这是课程《前言》的重要任务,相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选修课程只是为了一个学分,上课是混日子,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注重艺术的讲解,形象的演示,根据学生的专业、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课程目标教育,是前言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后语是指课结束时教师简短的小结。当代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是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是激发这一心理特征最有效形式之一。组织管理有效纳入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努力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形成。每堂课结束时,从出勤人数、课堂发言、小组配合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小结,教师对学生过程中的整体表现,给予种种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还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又能通过这种信息反馈了解学习的不足或弱点,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缺点,战胜困难,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拚搏努力。对个体表现突出的学生也要重点鼓励。同时不够好的方面也要及时批评,引起学生重视,争取克服和纠正。[2]总之,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的前言后语是非常关键环节,所占时间不用多三言两语即可,但一定要客观、正确。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目的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虽然看上去“前言”、“后语”与专业知识内容关系不大,但同样体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情趣共享社会资源

公共选修课程大班教学,教师讲课的内涵和形式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像《形象设计》,让学生掌握形象设计中的化妆技巧,提高形象的审美水平,使学生掌握不同服饰装扮的妆容表现技巧,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以往这样的课程,只重技能忽视美育,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手把手地示范教学,不适合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形式,现代多媒体为这一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扩大示范视觉效果的媒介,利用化妆视频录像教学光盘,借助化妆名师的技艺,解决大班课程时空教学的限制,即便是上百号人的大班教学,学生也能清晰地看到化妆技能的示范教学,而且在学生实践练习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示范,使学生能够突破难点,克服影像与实际操作脱节的远程教学缺点,配合视频录像讲解化妆造型课程的概念及基本理论,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化妆和头发造型与服装整体搭配的基本方法及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美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艺术设计理论中的美学知识在化妆技术中的应用,配合技能教学作为一体,按小组以项目带动整个教学。改变传统的技能课程照葫芦画瓢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克服了学生人数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弊端。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兼顾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教学组织管理的需求,保证大班的教学质量。及时购置时尚流行的化妆录像视频光碟,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示范技术下,可视面增加,教师的精力放到课堂管理,帮助学生解惑疑难环节,抓住重点提示学生,克服了单纯放视频学生无人管理的以多媒体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的缺点及局限。利用现代多媒体集成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超越课堂空间,形象直观的演示化妆技巧,能够突出重点排除难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技术大学公共选修课程中,从课程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设计,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甚至普通高校的本科有所区别。从学生实际要求基础出发,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方式为主展开教学活动,使课程内容丰富,学用结合;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纳入项目开展竞赛,为学生与教师创建愉悦的氛围,使公共选修课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教学组织管理研究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课堂组织教学范文第15篇

一、交流小组组织策略

1.交流小组组织策略的应用

交流小组组织策略顾名思义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分配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团结、共同协作的精神。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中采用交流小组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针对教学任务制订小组分配方案。该过程必须针对教学计划和班级内部学生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醉翁亭记》文言文语法学习和翻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作者的心理情感进行教学方案设定,将学生分为注重情感分析组、注重语法分析组、注重翻译语序分析组,利用小组内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分解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学习心得交流教学。

第二步,实施交流小组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计划,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教学。

第三步,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成果交流。由每一个小组选取代表就其组内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

2.交流小组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交流小组策略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单方面地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交流小组策略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组织教学还能够在传统的合作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合作教学对学生团队力量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改进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通过交流的方式打开学生的策略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探索组织策略

1.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

过程探索组织策略主要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建立已知、未知、合作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构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其应用的详细内容为:教师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已知内容的分类;其次,根据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梳理程度进行未知的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构对学生展开合作教学。

例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根据《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调查,从而掌握学生的已知知识内容和未知知识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将他们分为两组进行课堂教学,两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最终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最后,根据组与组之间的学习成果,由教师对《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的关注点和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结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和强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整体、全面进行知识内容的梳理。

例如,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过程探索组织策略合作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更加有效地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历史背景、中心思想、古典知识、文字技巧等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分析,与传统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相比,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和分析。最终,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