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分析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化工类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但由于生源基础水平整体不高、学生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教学中应用性强调不足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本文主要对高职分析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改进方面进行了浅析。

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类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专业课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的作用首先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于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抓好分析化学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分析化学教学的现状,然后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改进方面进行了浅析。

一、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实验观

高职院校分析化学教学主要问题首先在于学生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认为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理论研究,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影响不大,学习它没有实际意义。

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实验课,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不高,认为实验课上可上可不上,实验做得好坏都一样,课前对实验内容预习不充分,对教师讲解的实验基本不懂。虽然写了实验报告,仅仅是抄书,没有真正理解实验内容。实验时敷衍了事,实验操作不规范,对常用定量分析仪器如:分析天平、吸量管等的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和结果也不规范。

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分析化学这门课中有一些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而高职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弱,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对分析化学产生了恐惧感,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听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填鸭式的教学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事先将实验项目、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写在黑板上。由于实验课对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感到做实验就是机械性的操作,每次都是按早已设定好的步骤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变得懒惰,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课程结束时,学生感到没学到多少知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没得到明显提高。

3)教学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课程与生产实际的衔接,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

现有的教材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目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较少;基础实验多;过分重视书本上的知识验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有些差距,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改革

1)以“用”促“学”, 建立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它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特别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是相辅相成的,要以“用”促“学”, 建立一种全新的能力培养型实验教学模式。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要求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应当成为实验的构思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我们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重在“导”,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改变了传统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验方法得到规范,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及时归纳和总结,将实验现象与结论和理论的相关内容做链接,强化和加深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2)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过去的讲授法不能适应现在课程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容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授课,而不是多媒体通过教师的嘴在说话。多媒体在教学运用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方便而去使用多媒体,应当针对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多媒体也有局限性,我们要用让其与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地掌握分析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的教学训练,特别是加强分析方案的设计训练,并规范化操作,主要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验证分析化学理论,培养观察能力阶段。通过实验课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其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地方。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还有不断补充和完善的空间,只有坚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和化工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保持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课堂学习中,共同探讨、积极参与、做到教与学共同进步。本文就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希望对广大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1):24~26.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目前,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二十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分析方法和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这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例如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由于氧气的量不同,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再如催化剂的量的不同,导致了反应速度的不同;反应温度的不同,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溶液浓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周期表,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这就为化学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量变引起质变,量变质变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化学变化是千变万化的,而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样会遇到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何定性和定量的问题。

化学变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新物质,即不一样的物质,这可以从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角度来分析,属于定性分析问题。例如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量,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其中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就是生成白色固体,产生了新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其微观解释是: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这一些又属于定量分析的问题。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蓝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有区别的。首先是手段不同,定性分析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定量分析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例如在研究溶液的酸碱性时,采用了酸碱指示剂,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用水冲了一下,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不过有趣的是,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变红色,碱能使它变蓝色,这就是最早的,波义耳把它称作指示剂。其次是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例如用酸碱度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是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相关的考题有: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虽然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气氛;提问;互动;讨论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科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1]。其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理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分析化学内容复杂,仪器繁多,抽象难懂,难以熟练掌握,学生学起来相对较吃力[3]。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有相应的更好的教法。

采用灵活的教法,避免教学枯燥乏味,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方法,应做到“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4]。而听课的注意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如果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感知、记忆,更谈不上思考了,因此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就无从谈起。分析化学这门课程逻辑性较强,上课走神就不能明确课程的思路或主线,课后自学时就会感到课本上的内容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发现其中的相互关联,因而学习效果就较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5]。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重要手段。

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课堂心理气氛,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工作集体中的情绪”状态而言,即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心理学指出,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课堂气氛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6]。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的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而言,如何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达到提高其教学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探讨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一、恰当的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钥匙

教育心理学揭示,疑问是引起学生思维的第一步。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更好更有效的理解学习内容。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气氛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问题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以及生活性,最后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恰如其分的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钥匙,是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的心扉。有了疑问,学生即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的情景展开猜想,通过猜想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求知的心理定式[7]。例如,在学习《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及分布分数δ》时,可以将其内容与实际生活中酸碱度的应用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你们是如何选择饮料的呢?”有的学生是说是根据营养成分选择,有的学生是根据品牌选择,大部分学生没有跟本节课内容联系得起来,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急需教师予以点拨:“同学们知道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也就是pH是多少吗?”这一提问使得部分学生迅速反应过来,回答道:“6.5―8.5”。教师进一步提出:“那你们应该如何选择饮料呢?”这是同学们猛然醒悟,异口同声道:“选择pH 在6.5―8.5的饮料,”从而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已有知识来解答问题。如果教师不采用提问的方式,而是由教师 “一语道破天机”,平铺直叙地讲解,则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学习效果就会很差。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刺激下,就会产生浓厚的参与意识。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让学生觉得分析化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分析化学是一门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二、教学相长的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妙药”

互动的理论来源于以美国芝家哥大学为中心的一批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各种观点的总称,包含象征互动论、拟剧论、俗民方法论和角色理论等,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互动论者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冲突关系,课堂便是一个充满冲突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要达成的目标或想法,师生各自都力图发展各种策略以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特殊的情境定义。互动论者还认为教师有比学生更多的权利,不过这种权力一直处于威胁之中。因此,“策略”和“磋商”出现了,而课堂秩序则被认为是磋商性的产物。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往往是与这种磋商的结果相对应[8]。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快速拉近二者间的距离,让课堂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气氛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的,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充分条件,而教学相长的互动则是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必要条件。想要通过师生互动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教师必须先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比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创设一个真实、特定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从而培养学习者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形式[9]。例如在学习《红外吸收光谱法》前,可以利用案例:“2006年4月下旬,某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因肾衰竭而死亡”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请学生分析此案例中死者的死亡原因,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可知:“问题主要出现在厂家误把二甘醇当作丙二醇。丙二醇是一种药用溶剂,而二甘醇则是一种工业用溶剂,具有很强的毒性,可致人死亡。”教师将其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如何区别丙二醇和二甘醇呢?”学生会迅速联系到本节课内容:“利用红外光谱来鉴定丙二醇和二甘醇。”进而提出红外光谱的定义及其产生原理,其在药物鉴定分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完成对本章的预习。这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来,通过课前预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师的问题,进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迅速提高教学效果。

三、如火如荼的讨论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必要手段

课堂讨论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当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讨论中碰撞、反馈时,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从一个教学中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翁,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于分析化学这么课程来说,由于其应用性较强,一般可以采用任务式讨论,任务式讨论来源于各种与分析化学有关的任务,讨论是为任务的解决“方案”而展开的。其中心思想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看待事先的任务,引导全班学生参与寻找任务的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正确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10]。例如,在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时,可以任务:“寻找三聚氰胺奶粉的检测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恰当的教法是学生学好分析化学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气氛是当堂教学效果的一个信息反馈。通过对这种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以便从教学内容、教法、教态等方面加强,改进或变更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本文从提问、互动和讨论三个方面,对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作了一点探讨。

参考文献:

[1] 白淑琴.分析化学(上)(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松栋,周激,吴跃焕,张翠红,张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10: 90-92.

[3] 吴明侠,史会齐.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172-173.

[4] 江忠远.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1,45:171-172.

[5] 郑燕英,罗蓓,葛兴,苑嗣纯,蔡红.浅谈“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22:108-110.

[6] 浦春雄.调节课堂气氛的艺术[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2007.

[7] 王淑亭,杨森平.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7.

[8] 赵仁.“互动论”对营造课堂气氛的指导作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 20(3):16-18.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4篇

    常听到教师有这样的怨言和无奈:这个问题我们做过多遍,也考过多次了,为什么还是错呢?比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很重要,它反映了物质的性质,透视了物质变化的机理,教师常常会要学生去死记下来,而学生往往解答不到位,更不能举一反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教师讲了的东西,学生不一定就会了。其间的道理就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要让知识活起来和动起来,让学生习得内在的原理和方法,让学习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

    1.注意尝试运用

    化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落在应用上。学生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自主尝试运用中“学”会的。现在的课堂,教师比较注重文本性的教,把太多的时间放在知识的讲授上,留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太少。教师习惯了“先知识讲授,再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教”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各种套路,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对问题的认识是教师预设好的,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变“先知识讲授,再习题训练”为“先尝试训练,再知识整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那么,上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在拓展或延伸的知识上,采用“先尝试训练,再知识整理”的教学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初中化学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于复分解反应类型以及反应物的状态的要求等拓展内容,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或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避免简单地、文本性地堆积知识。

    2.注意类题演变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模仿、尝试运用和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开始于模拟活动,在模拟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领会知识内在的机理,培养知识运用创新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能关注到要学生回答“是什么”,却不重视去思考“为什么”,更没有去想过“还有什么”。学生常常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脑袋里没有形成问题解决的过程思维模型,再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是困惑。所以,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把钥匙,教会学生会开面前的一扇门,还要教给学生开门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具备打开类似门的能力。如何训练学生开类似门的能力呢?那就是学习中要注意迁移演绎,多开展类题演练和变式训练。以初中“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学习为例,教师要把“转化法”、“除去法”和“提取法”3种化学方法讲透彻很困难,而要让学生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理清晰就更难,我们以“除去中某杂质气体”一个问题情景为主线,从杂质分别为CO、和进行变式训练,引出对3种化学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从理解达到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3.注意归纳总结

    要把学习的经历、体会上升为经验、规律和方法,并在学习整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就要养成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如果说把知识分解后学习,这是一种学习方法,而要把分解后的学习进行整合,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了。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缺少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意识,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水平只是处于初级水平,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还没有形成。我们要调动学生积极做好学习整理,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如:初中“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只要求学生能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简单使用元素周期表,但元素周期表有着丰富的内涵,鼓励学生主动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和提炼盐的有关知识,在学生认知中构建盐的知识体系。

    二、要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基础知识在学习中很重要,但孤立地抓基础知识也不科学。如:在新授课上,教师花大量时间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基础知识的运用不被重视,花的时间很少;在复习备考上,教师把基础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复习分成前后两轮,使知识复习与能力培养分割开来。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从知识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水到渠成,不可分割。“三维”目标把“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维度,而不分割成两个维度,也正是这个道理。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伴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多向学生提问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要把学习认知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就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课堂教学中,通常教师不注意以问题来构建学习活动,只是一些比较零碎的提问,问题的思维空间很小,多是一问一答的简单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真正训练。所以,如何设计问题就特别重要了。首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形成的问题链要成体系。再者,问题设计的数量不要太多,不要显得零碎和散乱,要使问题的解决朝向教学目标。还有,问题设计要有内涵,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大,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如:“酸”的学习,可以设计“酸在组成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常见酸的物理性质怎样”、“酸能跟哪些物质反应(化学性质)”、“酸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个探究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了,知识也就掌握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多调动学生讨论

    学识是越辩越明,越辩越透彻,学习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我们的课堂,有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常常是一问一答,或者是教师自问自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有些教师临时组建讨论小组,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分工,配合也不默契,常常只是表面轰轰烈烈;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讨论的目标不明确,讨论针对性不强,讨论显得非常盲目;有些教师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活动在课堂中满天飞,讨论只是流于形式等。上面这些情况反应的是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讨论的意义,不能明白讨论的真正内涵,所以讨论的质量和效益打了折扣。要真正开展好讨论活动,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组织(或称学习小组),小组内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计划和规范;讨论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开始讨论之前要布置讨论的任务,提出讨论的要求,明确讨论的目的;还要对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调动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励小组内各成员间互促发展。

    3.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通过汇报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还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说,学生汇报展示是学习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培养学生思维整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多只注意学生汇报的答案,追求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学生不能讲出正确的答案,教师马上就把答案公布出来,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的由来。这样的学习汇报,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能发挥交流和研讨的作用。要开展好汇报展示活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的结果能反映小组内的学习情况,使学习汇报的面更宽;学习汇报要讲明白“是什么”,更要求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让学生把思路和方法说出来;学习汇报要鼓励学生思考“还有什么”,促进思维碰撞,调动全体参与等。学习汇报有着很大的空间,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

    三、要让学生掌握化学思维

    有些学生认为化学难学,有些学生认为化学容易学。难学的学生认为化学涉及千万计的化学物质,还有变化多端的化学反应;而易学的学生认为化学学习是有方法的,把握方法去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就是因为化学中隐含许多思想、规律和方法,从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章可循。因此,在化学学习中,要让学生领会其间的化学思想,把握其间的化学规律,掌握其间的化学方法,逐渐形成正确化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1.领会化学思想

    在化学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些化学思想,还要用好这些化学思想来学习化学。如:“实验验证思想”,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结构决定性质思想”,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所以认识元素要先研究该元素对应原子的结构情况(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而认识物质应遵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知思路;“守恒思想”,质量守恒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电荷守恒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情况,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情况,溶液中离子的组成情况,而能量守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变化的情况。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对于初中生学生对于语文的学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来实现的。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语文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要善于挖掘研究性W习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事实上学生只关注书本里的知识,不断关注周围的“语文”知识,这严重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研究出可行初中教学中的多元化的方法。

1、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特点分析

所谓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或者系统性的拓展学习和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来说,与小学语文相比,不在是简单的读写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拓展和补充,包括知识面的拓广、注重情感熏陶、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语文见解能力的培养等等。

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特点主要有(1)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只是进行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老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发挥;多元化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等等。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

多元化的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上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初中生主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但是语文知识具有非常广泛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广泛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等,这些与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同等重要。对于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制定应该具有全面性,比如在阅读理解这一语文知识点中,具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如下;首先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大致内容,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分析,让学生多方位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分析,能够让学生从正面分析也能够从反面分析。在写作上,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语文作文中的题目,在同一个题目的基础上,不一样的学生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就是多元化思维。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拥有多元化的思维习惯,以更好的提高语文成绩。

3、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和教学方案制定以后,那么下一步进行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这需要老师在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通,以更好的使语文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3.1 师生间相互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上,首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活跃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和拓展离不开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组织一些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社会作为实践和学习的大舞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不断体验社会中语文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乡村,不断拥抱自然,贴近自然,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在自然中不断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加强课外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3.2 合理分组,促进学生间互动性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划分小组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在同学之间学习一些知识,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共性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优劣生互补的行为进行分组,可以让学生共同进步。

3.3 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导,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多元化教学方法

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会干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时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指导。(1)老师可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直接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去了解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2)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3)老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纵向思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到融会贯通。

3.4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情感表达

这一点上,主要是进行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中难易程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特别是学生不理想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要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和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学生的成功和乐趣,这样可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满足感,不断提高语文成绩。

3.5 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老师多引导学生与学校外的人打交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人交流,不断归纳出自己的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些在课堂上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更好的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柏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134-135.

[2] 赵亚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J].科普童话,2014(30):16.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分析方法 选择 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O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53-01

化学分析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和促进,产生了大量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保证了生产和科研产品的质量,还尽可能消除分析过程中影响分析的主要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但是,日常生产要怎样选择和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避免在分析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造成生产材料的损失,减少实验的误差,是现在人们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在此就这方面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处理的方法。

1 理解什么是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最早起源于贝利蔡乌斯的原子量的测定,化学分析就是对物质进行化学分子或化学反应角度分析的一门技术[1]。化学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典型代表。化学分析一般被分为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在现代社会,化学分析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它在医药、环境监测、航天、生物、地质等各个领域都有极广泛的应用。例如,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根据分析,得出不同分量的药品搭配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又比如说空气质量的检测,通过化学实验,测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等。

从理论上来说,化学分析是根据定量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是一个在测试中不断的过程。化学分析过程经常会有许多繁琐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如果发生偏差会产生许多连带的效果。同时每一次化学分析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操作步骤,为了得到化学分析的测试数据,每一步都要细心把关。这个过程中,分析方法的选择,如何准确把握分析过程,保证仪器与试剂的精度,还有现实的实验条件等方面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这也是造成误差的基本原因。化学分析既是未来发展选择的需要,也是提高化学技术的关键。该选择哪一种化学分析,保证化学结果的准确,是我们面临的重点问题,因此,要十分重视。

2 合理选择化学分析方法

2.1 选择分析方法前,要明确分析的目的

分析目的不会只有一个的,明确分析的目的,了解需要达到的实验的准确度,才能更好选择化学分析方法。比如说很多分析一般采用仪器分析,选择什么样精度的仪器,对分析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随意选择,这对实验的结果也把握不住。

2.2 选择分析方法时,要先确定方法的准确度

这个一方面是可以通过用标准物质来确定的。有些人认为标准物质不好得到就直接采用加标回收法,但有时加标回收法不可靠,因为回收率为100%只能说明加入的标准测定无系统误差[2]。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的准确度是不好把握的,容易出现偏差。

2.3 从各方面分析物质的物料物性

种植方式能够帮助你选择合适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一个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先查找文献或化工词典来了解其物料物性,和这个物质所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甚至是它的化工用途,这些都是对分析人员的分析有帮助的。如果你都不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又怎么能说你的分析数据可靠。也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个物质,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4 了解化学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化学分析方法,不仅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最根本的还是要了解化学分析方法。首先要了解有多少种分析方法,再学会并且掌握每种分析方法。有时候分析工作中需要使用两种乃至更多,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灵活的运用分析方法。很多时候,化学分析法适用于常量分析。在进行微量分析时得到的数据比其他分析得到的结果准确度较差,在和常量成分的分析比较时,这种化学分析方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比如在滴定过程中,由于反应进行得不完全,所得到的结果就会和预计的数据不相符合,或者由于条件没有控制好,又或者发生副反应等原因,都会引起一系列的测定误差。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为了减小误差,更要选取适用的样品。

2.5 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人员要正确理解方法原理,在实验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一方面要求分析室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分析人员在经过专业培训的前提下,能熟练进行日常分析项目的操作;另一方面不可以局限在死板的规定上,学会灵活变化[3]。在对质量的控制上进行严格把关。

事实证明,任何一类分析方法都存在问题,也都有其优点。所以,没有任何一种分析方法能在所有的分析工作中使用。每一个标准的分析实验室都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的设备,以便在分析时使用。选择时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分析成本和分析室技术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要学会比较,确保最后选择的方法是最合适的方法。

3 选择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际意义

(1)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工作的速度与效率越加重要。如果进行无意义的分析工作,会浪费大量的成本,同时也让自己失去了抓住机遇的机会。合理的研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时间,节约生产的成本。因此,分析人员要做好分析工作,选择合适的化学分析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用了判断研发的合理性。选择了错误的分析方法甚至会使工艺研发走向误区,导致研发工作得不到预期的成果,使企业陷入困境。

(2)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化学工作者只有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才能使研发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增强。通过比较研究,也更容易得出新的结果和方法。社会在进步,任何老旧的数据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化学分析让实验者通过数据的直接比较,得出最新最优的方法,是现实世界最需要的。

4 结语

化学分析方法有很多,工作者在选择时很难选到最好的方法,因为选择方法更多的是靠实践中经验的积累。但任何事都是有规律的,该文对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做了一些论述,提出了一些选择的方法,希望能给分析人员带来帮助。总之,化学分析方法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每个分析工作者都要学会并运用于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邓勃,王晨庚,汪正范.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1.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化学分析;水电工程勘探;经济发展;效果

引言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基本贮藏于岩土中的地下水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环境因子。在地下水的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其自身会不断地与周围不同的质体发生运动的、不断地发生离子交换、氧化还原与溶解沉淀等各种过程,各种变化复杂的反应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将地区之间的气象、地质以及水文等详细的记录了下来。通过研究地下水的相应资料,我们可以准确的提取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等特点。据悉,要想充分利用好地下水的相应资料,那么水化学分析法无疑是分析地下水水文地质的最好途径。

1水化学分析法概述

水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和演变过程的学科,其研究的天然水分布涵盖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及水质评价、监测、预警等方面。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水化学分析法主要结合地质的裂隙资料来分析水化学的类型和成分以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就水流的方向以及岩性变化特点展开研究,对不同水型的特征也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2水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原则

(1)水化学方法的现场观测。实践表明,至于地下水,由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可以存在对其环境特性产生直接反应。因此,在利用水文地质勘探手段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时,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一是监测地下水温度。在自然界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许多化学变化,水的化学元素的温度和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次,监测水的电导率。地下水的电导率是其反映不仅离子在水中的强度,而且还反映总离子的组成和溶解的无机物质的组成的能力的主要反映。此外,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做功。溶解氧浓度是其环境状态的直接反映。最后,水质对PH值的科学有效监测。地下水的pH值很容易受地下水中H浓度的影响,化学元素的迁移是影响pH变化的主要因素。(2)水化学特征的实验分析。水的矿化度。在水的化学表征中,矿化度是水中所有化学成分(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总和。矿化度差异反映了不同地下水性质的差异。当矿化度测试结果在0和1000mg/L之间时,表明水质是淡水。盐化程度超过100000mg/L,这表明它是盐水。测定水质盐度,需要在水中分析各种化学元素,地下水中的化学元素是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浓度。阴离子和阳离子不仅反映了水质的化学成分,而且可以很好地显示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对水体的影响。

3水化学方法在水电工程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下面,我们就某水电站进行分析,据悉,该水电站属于高山峡谷地貌,水流的流向为S45°E~S62°E,在水电站下游约1km转向S45°E~S62°E,河流两岸的谷坡坡度在40到50度之间,河流常年有水且水流量比较大。水电站所属的气候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720mm左右,年平均气温在9℃度左右。(1)研究地区的地质特征。在研究区,印山花岗岩砂岩变质砂岩异质岩主要发育于地层。地下水类型是松散覆盖物中的多孔堤和基岩裂隙水,所有这些都提供有降水。基岩岩体的含水或储存条件主要受风化,卸荷和结构断裂的控制。该区域的花岗质裂隙水主要发生在风化裂隙和成岩裂隙中,变质砂岩裂隙水主要发生在构造裂隙中。孔隙水主要发生在斜坡,残留物和河岸带的冲积层中。(2)研究分析方法。水电站位于河流右岸,勘探平硐有高层平硐P6、中层平硐P7和低层平硐P5和P4,高程分别为2001、1687、1563和1571m,硐深分别为113.6、579.4、418.6和208.3m。我们在实际勘探过程中主要采用离子比例分析法、统计学方法和同位素分析方法等研究措施。平峒显示有花岗岩,变质石英砂岩和变质石英砂岩的接触带。中高层主要是花岗岩,而低层含有更多的砂岩玄武岩,如滴水点。通过收集研究区域地表水,通道水和出口水点水,进行常规水化学分析和D18O同位素测试,得到地下水中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大部分地表水温度小于14℃,pH值高,通常在8.5以上。地下水主要是指普通的水,即在隧道不同深度的地方采取水或滴水。主要测试化学成分(Ca2+,Mg2+,Na+,K+,HCO-3,SO2-4,Cl-)和矿化度。具体的水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离子比分析是利用水化学成分,两种成分或a2和几种成分的比例来研究一些水文地球化学问题。在具有类似水化学的类似TDS类型的水样品中,水样品的比例可以用于反映水样品中的差异。计算并分析Ca2+/Na+和Ca2+/Mg2+,研究区Ca2+/Na+比地下水中Ca2+/Na2+大得多。Mg<2+一般是地下水以下的地表水。而Ca2+/Na+比值在中层水平径流方向最低,而Ca2+/Na+比值在低水平径流径向上较高;/Mg2+在地下水的砂岩和接触带中低于花岗岩。G2的Ca2+/Na+比较高,与表面风化裂隙区相通,地下水径流快。灰色关系分析用于分析判断系统中主要行为因素与相关行为因素之间的接近程度。为了确定不同水样和水体之间的相关程度,19个水样(HCO-3,SO2-4,Cl-,Ca2+,Mg2+,K+,Na+)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因素行为数据如表1所示。从径流区采集的地下水样品G4和排泄区的地表水样品S13具有良好的相关度,为0.867,表明中其研究区域的径流条件较好,速度较快;地表水S14与降水P19的相关系数为0.90,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主要为降水;地下水样品G9和地表水样品S17之间的低水平面度的相关性为0.875,这表明在低水平地层的地下水和雷声通道的地表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液压连接。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河溪右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受径流方向岩体风化程度的影响,地表水具有不同程度的接触。

4综合讨论分析

高,中,低层地下水中宏观组分的分析反映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随岩性变化,裂缝发育,地下水交替和水岩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水分析的结果可用于描述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连接,为后期场地断裂渗透率的模拟提供定性依据。水的化学成分和离子分析方法主要与断裂测量数据结合,分析水中化学成分和TDS的变化,揭示径流方向的岩性变化特征和地下水径流条件。可以区分不同水质的特点。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河溪右岸地下水水化类型受径流方向岩体风化程度的影响,与地表水有不同的关系。基于地质调查和地质条件的断裂测量,结合研究区典型地质条件下水分布,水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隧道裂缝补给水,径流和排泄条件,并对这种缺乏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山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0-74.

[2]王建付,张军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5,(06).

[3]张百福.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4,(06).

[4]尚攀,陈玲.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4,(21).

[5]周慧芳,谭红兵,张西营.江苏南通地下水补给源、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J].地球化学,2011,(06):56-57.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法;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跨文化教学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不管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旅游爱好者之间掀起的出国旅游热、还是出于爱好主动学习第二语言,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正因为有交流的需要,相对应地跨文化教学及其研究也应运而生了。为此,我国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跨文化相关的各种课程,教师们也结合教学经验采用了诸如讲课、小组讨论、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素材,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在这诸多方法中讲课仍然是最主要的,因为它对于传授知识的作用最明显,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而案例分析,尤其是对影音资料进行的案例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跨文化教学中去。

二、案例分析法的选取途径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当时是通过采取真实情景或事件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取得教学的成功。这种方法受到重视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了。下面着重选取了三个途径来具体介绍一下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真实的生活场景

生活是最好的舞台。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充分挖掘特殊的生活场景,多方面多角度利用外教提供的资源,多和外教交流,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可以组织一些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各国之间文化差异、各种西方节假日庆祝方式、以及赴外企进行实地参观等等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外企的实训和上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面对面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然后把他们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冲突,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以消除摩擦和误会,从而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这些生活中真实具体的案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

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西方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到的。因为它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文字材料,使读者在阅读中对于西方文化进行有血有肉的了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在社交场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目的语使用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条件,从而间接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校里,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空闲的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 多媒体技术的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用于教学,尤其是跨文化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和特点。因为电影电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且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它比别的教学手段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因为电影电视比起教学课本和其他书籍更戏剧化、动态化。而且它也能更加直观化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特点或是社会文化习俗,也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随着电影科技的发展,将呈现给人们更丰富、更具体的观影体验,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长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意识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西方优秀的电影情节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电影情节案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的优势

案例主要是提供了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而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案例情境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了解人物的行为,评价其对错,进而告诉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应对。在跨文化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案列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案例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

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学习者来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不是很多,对一个国家的学习只能依靠书本和电视等,书本上面的东西都是死的,仅仅可以用来积累知识,但生活是活的、流动的,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如此便导致很多人往往书本上功夫很到家,学得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为其所用。然而,跨文化案例它本身就是生活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演绎,里边不仅涉及了语言知识、行为动作,还涉及了为人处世、文化习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形象的场景往往给人更深的心灵感触,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案例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为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工作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二)跨文化案例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力

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约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则占70%。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外国人的非语言表达特别丰富。而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将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呈现出来,学生能根据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增强对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理解力,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三)跨文化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文化的人看法肯定也不一样。通过对跨文化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知道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不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对多种文化的了解,逐步学会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促进多元化视角的形成,这种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这样,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避免误解、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国家、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及对异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9篇

问题是化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识上的矛盾,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只有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如教学酸碱反应时,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大胆提出问题。总之,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会问。

"探索是化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其次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人生态度。指导观察。重点观察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实验现象;指导设计,由实验原理设计合理安全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只有按正确步骤进行合理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总结反思,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总结反思,既有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能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对失败的实验结果处理,寻找原因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指导学生积极完成家庭小实验和力所能及的实验,通过自制器具,自己设计实验,能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积极性。

化学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化学知识零碎繁多,杂乱无章,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知识点不会或遗忘,就会牵涉甚广。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可能已经掌握,但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要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收集起来,从不同角度总结归纳,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概括,形成知识网络;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形成规律后,就会在应用时有针对性的随心所欲地从大脑中索取,将知识作最优化的组合,形成清晰的思维通路,达到条件反射效应。化学推断、实验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思维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准确,或者新旧知识不能建立联系,就会造成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解上的偏差,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出现思维不够严密或者不够灵活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优化思维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联想对比、归纳推理的方法。逆向思维法,就是利用原有的知识,从知识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现象推理得出原因,是化学解答问题常用的方法;联想对比法,就是通过已学知识,通过联系和区别来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应用经常利用该方法:归纳推理法,就是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根据逻辑推理去提出相似,类似或相反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解题中提高了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氮、磷、钾; 化学分析方法

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按国家行业标准ny525 —2002 的要求, 氮采用全量蒸馏滴定法、磷采用磷钒钼黄光度法、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对普通复混肥料厂来说, 一是测氮的时间过长; 二是因为这些厂一般都没有购置分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 不便于磷、钾的测定。为了解决厂家都能分析测定有机肥料中氮、磷、钾的问题,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适宜厂家使用的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快速测定的化学分析方法。方法的要点是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样品制取待测液, 分别测定氮、磷、钾。测氮用nc - 2 型快速定氮仪, 在10 min 内可完成氮的蒸馏、吸收、滴定全过程, 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测磷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钾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在温度120 ℃的条件下, 将磷、钾的沉淀物一起烘干115 h , 可以同时测定磷、钾, 大大缩短了操作的时间。此方法用于生产实践, 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普通的复混肥料厂不须增添分析仪器, 便可应用本法测定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含量, 达到指导

生产的要求。

1  方法原理

有机肥料在硫酸溶液中加热, 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使有机质迅速消化, 制备氮、磷、钾的待测液,然后用nc - 2 型快速定氮装置测定氮、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

2.仪器与试剂

盐酸标准溶液01025 mol/ l ; 混合指标剂: 称取溴甲酚绿015 g和甲基红011 g溶于100 ml 乙醇中, 用氢氧化钠溶液(约011 mol/ l) 和盐酸溶液(约011 mol/ l) 调至紫红色(ph 约为415) ; 中性硼酸: 20 g/ l 加入混合指示剂, 用上述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至紫红色。喹钼柠酮试剂、四苯硼酸钠溶液(均按参考文献[ 4 ] 配制) ; 四苯硼酸钠洗液: 用10 倍水稀释1 倍四苯硼酸钠溶液。

3  分析步骤

3.1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215000 g样品于250 ml 三角瓶中, 加入15ml 浓硫酸, 盖上短颈漏斗于低温电炉上加热冒硫酸白烟数分钟, 样品消化成黑色糊状后停止加热, 稍冷后取出小漏斗, 用滴管吸满过氧化氢, 慢慢地从三角瓶壁滴入直至溶液由黑色转变为无色为止, 继续盖上小漏斗重复上述操作, 使有机质完全分解,停止加入过氧化氢, 继续将溶液低温加热至冒硫酸白烟15~20 min , 冷却, 加水至75 ml 左右, 再冷却, 将溶液移入100 ml 容量瓶, 定容混匀。将溶液全部干过滤, 滤液留作测氮、磷、钾用。

3.2  氮的测定

吸取样品待测液10 ml , 用图1 所示nc - 2 型快速定氮仪测定氮的含量。该定氮仪采用边蒸馏边滴定的方式测定氮, 在10 min 内便能完成氮的蒸馏、吸收、滴定全过程, 且接着进行第二个样品的测定不用更换器具, 是目前国内外常规定氮仪测定氮速度最快的仪器之一。它是用水蒸气加热的方法, 在碱性溶液中将铵态氮蒸馏出来, 不需使用冷凝管流水冷却, 用中性硼酸溶液吸收铵态氮。当吸收液吸收氨呈碱性后, 混合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绿色, 立即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维持溶液为紫红色(具体操作参看参考文献[ 1 ]) , 同时做空白试验。样品氮含量以氮(n) 的质量分数表示, 按

下式计算:

w (n) =c ( v2 - v1) ×0101401/m ×10/ 100

式中: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 l ;

v1 —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

v2 —测定试样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

m —试样的质量, g ;

0101401 —氮的摩尔质量, m (n) = 0101401 g/mmol 。

3.3  磷的测定

吸取25 ml 待测液于250 ml 烧杯中, 加入(1+ 1) 硝酸10 ml , 加水至100 ml , 加热煮沸, 慢慢加入35 ml 喹钼柠酮试剂, 加热煮沸1 min , 冷却, 用已恒重的4 号玻璃砂芯坩埚过滤, 用水洗净烧杯及沉淀。将坩埚置于恒温180 ℃的干燥箱中干燥45 min (如果磷、钾一起测定, 则在恒温120 ℃的干燥箱中干燥115 h) , 取出坩埚, 于干燥器中冷却, 称量。样品的磷含量以磷(p205) 的质量分数表示, 按下式计算:

w (p2o5) =( m1 - m2) ×0103207/m ×25/ 100

式中:

m1 —磷钼酸喹啉沉淀的质量, g ;

m2 —空白试验时所得磷钼酸喹啉的质量, g ;

m —试样的质量, g ;

0103207 —磷钼酸喹啉质量换算成五氧化二磷质量的系数。

3.4  钾的测定

吸取待测液25 ml 于250 ml 烧杯中, 加入edta溶液(400 g/ l) 40 ml , 加入酚酞指示剂(4g/l 乙醇溶液) 2 滴, 用氢氧化钠溶液(400 g/ l)调整至溶液呈红色, 再过量1 ml , 加水至100 ml ,低温加热至沸, 保持30 min , 加热过程根据水分蒸况, 随时补充水维持100 ml 左右, 取下冷却,将溶液过滤, 用水洗烧杯及沉淀3~4 次, 滤液加入四苯硼酸钠溶液(加入量为每1 mg 氧化钾加四苯硼酸钠溶液015 ml , 并过量约7 ml) , 搅拌1min , 静置15 min 以上。将沉淀过滤于已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内, 用四苯硼酸钠洗液洗烧杯并沉淀5~7 次, 最后用水洗2 次。将坩埚及沉淀置于恒温120 ℃的烘箱中, 干燥115 h ,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称量。样品的钾含量以钾(k2o) 的质量分数表示, 按下式计算:

w (k2o) =( m1 - m2) ×011314/m ×25/ 100

式中:

m1 —四苯硼酸钾的质量, g ;

m2 —空白试验时所得四苯硼酸钾的质量,g;

m —试样的质量, g ;

011314 —四苯硼酸钾质量换算成氧化钾质量的系数。

4  结果与讨论

4.1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本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氮、磷、钾, 相对仪器分析方法来说, 称取样品的量较大, 其准确度较高, 因为有机肥料的均匀性较差, 称取样品量小, 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就会差些。同时取样可以用同一样品待测液测定氮、磷、钾, 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4.2  关于氮的蒸馏、吸收、滴定

笔者于2000 年装配nc - 2 型快速定氮装置,至今已有很多复混肥料厂和分析测试单位使用该装置测定氮, 它集蒸馏、吸收、滴定于一体, 不用冷凝管(即不用冷却水) , 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在10 min 内便可完成蒸馏、吸收、滴定的定氮全过程。

4.3  关于磷的测定

本法用氮、磷、钾共用的待测液测定磷, 提高了分析的速度。由于很多复混肥料厂没有购置分光光度计, 只能采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重量法测定磷准确度、精密度高, 相对光度法来说只是灵敏度较低一些, 这对复混肥料厂影响不大, 因为含磷011 %以上的样品就可用本法测定, 低于011 %对生产厂家来说意义不大, 可不加考虑。在进行磷、钾的测定时, 经多次试验, 在120 ℃干燥时间115 h 的条件下烘干磷、钾的沉淀物, 对磷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即与180 ℃干燥45 min 条件下测磷的结果是一致的) , 可以同时进行磷、钾的干燥测定。

4.4  关于钾的测定

对钾的测定也是根据复混肥料厂一般不配备火焰光度计的情况出发, 采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测定有机肥料中钾是采用酸溶的方法, 溶出的金属阳离子较多, 虽然在待测液中加入足够量的edta 溶液, 当待测液调至碱性时煮沸15 min 后,仍会有少量氢氧化物沉淀产生, 但这并不影响钾的测定, 只要将这些沉淀过滤除去, 再用四苯硼酸钠沉淀钾, 对钾的测定就没有什么影响。本法适用含钾011 %以上的样品的测定, 亦可满足复混肥料厂配方生产的要求。

5  分析结果对比

本法已多次用于生产实践, 其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于复混肥料厂指导配方生产, 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对比, 测定偏差符合要求。表1 和表2 分别是测定同一样品(烘干粉碎至通过0115 mm筛的有机肥料) 使用本法不同化验室的分析结果对比及本法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

表1  本法不同化验室的分析结果对比( %)

检验单位w(n) w(p2o5) w(k2o)

玉林施得富化肥有限公司1.14 4.10 1.98

南宁植保复合肥厂1.06 4.13 2.13

崇左雄狮复合肥料厂1.164.12 2.02

表2  本法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 %)

分析方法w(n) w(p2o5) w(k2o)

本法1.14 4.10 1.98

ny525 —2002 1.20 4.10 2.10

注: ny525 —2002 法测定结果为玉林市科学实验中心测试所的测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  刘长风, 许裔湘. 利用快速定氮装置测定氮[j ] . 分析试验室, 2000 , 19 (4) : 93 - 94.

[2 ]  谭建活. 利用快速定氮仪测定废水中的氨氮[j ] . 磷肥与复肥, 2005 , 20 (2) : 69 - 70.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25 一2002. 有机肥料[ s] .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1篇

    一、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观原因

    1.思想放松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思想易松懈,而高中物理的难度远非初中物理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2.忽视基础

    一些天赋甚高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只对难题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也很严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被动学习

    一些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习惯跟随老师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比如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主动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

    4.学不得法

    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抓不住重点难点,不能体会物理思想方法,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 “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三、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1.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必须认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且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物理教学中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让学困生大胆地把生活实际抽象概括为物理语言,要求学困生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使他们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的应用。

    (2)加强思维品质强度、广度的训练。为了克服不足,提高抽象思维的强度和敏捷性,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进行如下训练:①进行限时达标训练。对于作业或课外练习不能没有时间约束,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时间界限,譬如一节课中要完成、二十分钟完成等等;对于稍难的、比较优秀的试题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练习。②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有利于克服学困生思维呆板、思路多年来狭窄的缺点。 “一题多问”、“一题多思”、 “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办法。

    3.循序渐进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人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人分析连接体问题。

    4.化解分化点

    高中物理知识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知识,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物理难学的这道坎。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经济学 教学方法 优化 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后,我国对经济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我国也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的教育阶段进行实施,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收效甚微,文章就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一、我国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守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对我国的经济学教学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思想还是十分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教学主体的地位,主观性过强,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经济学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的传输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兴趣的方面,在经济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济学课堂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的经济学教学一般都包含在大学教学内容中,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课堂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只注重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却忽视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以及“纸上谈兵”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学生经济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也只是通过卷面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而已,并且卷面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掌握能力,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经济学教学的全面进行,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学生对经济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结合高新技术进行经济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当今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媒介进行经济学的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更立体的有关经济学的案例和图表,使原本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被学生们接受吸收,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课堂下的沟通,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疑惑。

(二)借鉴案例式教学方法

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与之相关的尺度问题,而通过借鉴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经济学的学习时就可以有更加立体和清晰的认识,使经济学教学生活化,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中有关经济学的问题,但是,案例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的驾驭与案例有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以往不断的实践,锻炼出教师对教学尺度的掌握,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模式对学生们进行经济学知识的传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经济学中有很多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诉,学生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枷锁,致使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出现的疏忽,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经济学知识。

(四)在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开展与经济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实地参观等方式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总结

总之,我国在进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我国当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用能力,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输送专业的经济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中美经济学课堂教育的比较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华中科技大学为案例[J].高教探索,2011(12).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3篇

“学困生”的困境是由内外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作为一类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应该被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此,笔者希望结合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就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学困生常见的不良心态和形成原因分析

学困生转化过程复杂,必须先了解他们主要的心理困惑和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使此项工作取得成效。通过日常的教学实习发现,学困生有许多常见的心理特征,如:应付心理、自卑心理、矛盾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消极心理都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困境。

在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前,有必要分析导致其形成的原因。日本学者北渥伦彦、桥本重治等曾列出12 项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包括情感、认知有偏差、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环境的不良影响等。下面具体论述之:

1.懒惰。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弱点,依据兴趣主动学习的学生是少数,多数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应付心理出现就不足为怪了,只是这种情形在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有的则不明显。

2.分心。导致学生分心的事物为数不少,因人而异。比如,体育运动、过早恋爱、电子游戏、课外读物、追星潮流、电影电视,等等。分心必然导致投入学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如果程度事宜,并不一定对学习造成危害,反而可能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学困生都没能把握好这个“度”。

3.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压力可能造成学生和前两者关系紧张。过大的压力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业是家长和教师对其施加的负担,从而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压力还可能来自同学之间,这种形式的压力不易察觉。同学间在学业上的竞争,可能会让始终落后的一方心灰意冷,从而退出竞技场。

4.迷茫。对学习的目的、功用不清晰同样会产生厌学情绪。现在许多中小学校的运作,实际上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考试本身只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而现实中却成为了教学目标,无形中也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惟分数论”使学生不能认识到现阶段学习的真正意义,助长了他们的迷茫。

5.干扰。社会上一些消极负面的存在对学生危害极大。例如,因影视行业管理不完善而造成影视中一些暴力、色情的内容影响青少年。再如,对于未成年学生的犯罪活动,使受害者以及其他学生等间接受害者的心理上的阴影难以消除,还有其他一些无形的不健康的思想意识的影响。

归结起来,导致学困生的出现,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如因毅力、个性、认知等方面的欠缺而引起的学习障碍。

二、教育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学困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述不良心理障碍所致。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转变他们的心理,帮其恢复自信心,激发其潜能,形成良性的心理状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困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身。对于“学困生”来说,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是转变自己和采取行动的前提。若要客观评价自己,关键在于对自己的现状有正确的归因。学困生普遍具有的自信心不足可能是他们将不良的学习现状归因于自身能力差的结果。假若一味地将自己的学习困难归因于自身能力低,就容易导致自卑情绪的产生,从而造成厌学、应付等消极心理,甚至积重难返。教育者和家长应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素,鼓励其通过调整自身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取得的进步,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心。此外,还要帮助学困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在接纳自我的同时,努力地完善自身。

2.帮助“学困生”建立积极心态。转化“学困生”,突破点在于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处着手:

(1)教师要持有积极心态,并使用科学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要帮助学困生建立积极心态,教师首先要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教学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除了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以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其良性心理状态的形成。如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知识梯度,使学困生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动机,并掌握学困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要优化育人环境,并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重大,学校要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文明上进的文化氛围。还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并举办有关的讲座,帮助学困生正确地了解和调控自我,从而健全学困生的人格。

(3)家长要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孩子的心理需要。要与孩子积极沟通,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健康发展。家长要与学校及时交流孩子的各方面的情况,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教育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4)学困生自己也要学习自我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促进自我健康发展。要多与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沟通交流,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自信心。

3.帮助“学困生”采取切实行动,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通过成人的帮助、集体活动或者模仿,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介于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研究的焦点虽是儿童发展问题 ,但笔者认为,它对于学因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无积极启示。

该理论从儿童的发展角度肯定了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这为转化学困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该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具体来说,教育者要在全面了解学困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客观地分析其潜力和可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现有的和未来可能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为他们制定现实可行的阶段发展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鼓励学困生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师要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需求,付出情感和智慧,帮助他们构建良性的心理发展态势,从而逐步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要将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当代教育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教学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纠正错误的大致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则被动的接受学习,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合作教学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1]。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选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短跑中需要注意的动作和事项交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践、去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互相帮助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掌握短跑的要点,提高短跑的速度。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短跑动作,如:起跑、冲刺等,了解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学习效果,针对于学生在短跑中的不足,进行课堂的总结,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对学生的优势之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不仅在学前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意义和作用也受到其他教学阶段工作者的关注。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长足发展有很大帮助。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行为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安排一定有针对性的游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普遍会觉得田径项目教学枯燥乏味,这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折返跑、接力跑、带球跑等教学游戏,不但能有效避免学生对单一运动产生的厌倦感,还能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综合能力。另外,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拉网捕鱼、警察抓小偷、抢球占座等游戏都是他们非常乐于进行的体育游戏。教师可将这些游戏同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终实现体育兴趣和体育素质双双提升的理想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间,教师还应扩展思路加大游戏教学法的适用范围,探索、创新更多、更好的游戏方式,以更新颖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初中体育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法无论是对学生还是体育课堂教学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的课外实践的课程比较多,而课堂的教学主要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导向,理论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着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体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的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功能,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足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播放关于足球比赛或者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足球训练中的知识和技巧。在视频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对视频中的动作进行回放,并分析动作要点和难点。第一遍的教学视频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关于足球的整体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对足球的兴趣。第二遍的视频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足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帮助实践课的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

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技巧或体育理论,需要现场示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注重实践观摩的教学方法就叫做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但实施过程仍不规范化、科学化。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步骤开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亲自认真分析需要进行案例教学的体育内容,同时选择出最佳的案例,这样能够使教学内容安排得更为合理、科学。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现场示范的案例进行讲解,示范时应当准确、具体、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在示范完成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行适当干预,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对他们的模仿进行耐心指导,这样就能确保案例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乒乓球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授学生动作的要领,包括握拍的方式、扣球的力度等,教师进行亲自的示范之外,还应该将世界冠军孔令辉等的教学案例应用到乒乓球的教学中,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快的学会打乒乓球。

五、结语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论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多样化发展的必然以及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并用化来展开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与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界相关同仁提供更多、更科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日泉.试析21世纪体育教师的时代特征[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2).

[2]顾晓宁.浅议中学体育运动会改革[J].青年与社会,2012(2).

[3]叶志锋.体育游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多样;化教学

游戏化体育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动作能力,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员,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竞争力和身体素养等方面,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教学理念,体育游戏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的态度,进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径;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要制定一定的原则和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一游戏化教学提倡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创设有趣的活动氛围[1];二是运用游戏教学法改善传统的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体育课堂变得丰富,让有趣的游戏教学形式开展新颖的体育教学活动;三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关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体育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许多学校在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中蕴含量极其丰富,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灵活的学习方法;受到初中老师的喜爱;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首先可以将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进行演变,体现出教学的主题,让教学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教学风格变得有趣,进而提升教学课堂的效率;其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突出重点,合理教学安排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改变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印象,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力,进而让学生在新时代体育教学中提升参与度;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大多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以体育训练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系统教学很难做到,无法提升教学效果;经过长时间的体育教学,学生会对体育教学产生错误的理解,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现代教学中以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为目的,促使科学合理的改进教学的方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调整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促使学生多方面的学习体育知识[2];这里以理论教学为例,教学内容要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能够让理论知识变得切实有效;比如在《如何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这一节体育教学讲解时,体育教师可以从两点进行讲解,第一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要根据体育训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服饰,在进行体育训练之前要进行热身,避免在猛烈的运用中造成损伤;当身体出现不适状况时,要及时的报告给教师,停止体育锻炼,如果不适状况继续加深,可以向教师提出去医务室检查;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讲解在运用时出现损伤的情况怎样处理,进而减少学生在运用时受伤的几率;其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检查体育设施是否有损坏情况,二是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太热或太冷是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要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在保证学生健康和安全的情况下开展。

四、开展分层教学

初中生的体育训练中国出现较大差异的因素有先天身体素质的差异、生长环境的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等多方面,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提升对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初中体育教学中将分层教学融入进去,第一点考虑的是学生的先天身体素质的差异,创建合理的教学计划,再从学生的体能情况,承受能力等角度全面分析,可以保证分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第二在以体能分层的基础上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使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改善身体素质,缩小体能差异,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3];第二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估指标,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学生的多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锻炼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每位学生的体育素养都能得到提升,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分析[J].考试周刊,2020(7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