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

老年疾病护理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300例老年患者,男158例,女142例。

2护理措施

2.1保证有效通气有效通气的前提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结构退行性改变,自净作用差,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加上老年人常无力咳嗽、咳痰,特别容易加重通气功能障碍,因此,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应用呼吸机期间的气道护理,以保证有效通气的实施。对老年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选择原则,除考虑患者经济、家庭及本人的意愿外,更重要的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老年人行机械通气常发生导管阻塞、痰痂阻塞、出血、呼吸肌疲劳、呼吸机依赖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对此,需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副损伤为原则[1]。

2.2咳嗽、咳痰护理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咳嗽无力或方法不当,导致痰液排出不畅。护理时应注意:加强翻身、叩背,如有吸入行性肺炎,应根据肺炎部位,增加叩背次数,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痰。病情允许时,多取坐位或侧卧位,减少仰卧位时间和次数。对老年人的咳嗽、咳痰护理要兼顾患者省力和舒适原则[2]。

2.3吸痰护理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由于老年人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导管气囊护理,在拔出气管插管或放气囊前要彻底清洁口腔,吸净咽后壁残留分泌物,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拔管边吸痰。对老年人吸痰,时间不宜过长,要控制在10 s内,以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对经鼻气管内吸痰者,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3]。

2.4氧疗护理

2.4.1吸氧浓度的选择老年患者吸氧要从低流量开始,切忌突然加大吸氧浓度,即需采取控制性吸氧,从低浓度(24%)开始,使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低于20%~30%。因老年人神经发射功能减弱,呼吸系统化学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和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功能减弱。吸氧浓度过高,可导致患者缺氧刺激呼吸中枢的作用下降,而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

2.4.2在停止吸氧前应注意逐渐减低吸氧浓度,或间断吸氧数天,再行彻底停止给氧。停氧后,要密切观察紫绀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再度出现紫绀和PaO2

2.5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治疗处置的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配合注意事项。对于偏执心理状态者,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疑虑。对焦虑或恐惧者,要指导其心理放松技巧。

2.6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院外教育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等,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极易转为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功能不全、COPD、肺心病等。因此,老年患者院外教育的重点是预防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2.6.1保持空气新鲜,维持室内适当温、湿度,冬季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70%为宜。定时开窗通气。

2.6.2预防感冒老年人极易发生感冒,且多合并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多发。应教育老年人随季节变换增减衣着,避免和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家人有感冒需及时进行隔离。

2.6.3及时观察病情,对老年人要定时进行测量体温和脉搏,因老年人对各种应激反应不敏感,应经常观察老年人精神状态、发绀、水肿、尿量、睡眠、呼吸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如出现咳嗽症状时,切忌随意给予止咳药;咳痰不畅时,及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多饮水,稀释痰液,以利于咳出。

2.6.4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在于刺激呼吸肌群运动,增强呼吸肌力度,增加肺泡的换气量,改善肺功能。对老年人要有耐心,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使其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有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胸前,一手置于腹前,深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空气,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用口呼出,做吹口哨状,尽力内收腹部,呼吸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比为1∶2或1∶3。吹气球、吹瓶子训练,先吸足气,然后尽量把肺内气体吹入气球或瓶子内。

2.6.5指导戒烟吸烟时对呼吸系统的即刻影响为暂时麻痹肺脏纤毛清除机制,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粘液分泌,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长期吸烟可使纤毛清除机制永久性丧失,呼吸道巨噬细胞数目减少,肺组织抗感染能力进行性降低,粘液细胞分泌增加,增加肺部疾患的危险性。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吸烟的危害,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如戒烟有困难,应指导患者避免在吃饭或活动后吸烟,并尽量减少每天吸烟量,并减少被动吸烟。

参考文献

[1]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2篇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1]。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更为艰巨。我们根据患者高龄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812—200906月间,清华大学校医院共收治住院老年病人233人,平均年龄为(73.1±4.2)岁;其中60~70岁94人,占40.3%;70~80岁102人,占43.8%;80岁以上37人,占15.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人,占36.1%;糖尿病患者78人,占33.5%;呼吸道感染患者54人,占23.2%;其它患者17人,占7.3%。

2 护理措施

2.1 强化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各种病痛折磨,加上此阶段生理及心理的变化,极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与害怕、孤独、寂寞等异常心理反应,不利于配合治疗和疾病的康复[2]。清华医院内科的患者几乎都是退休老教授老职工,多数人的子女在国外定居或工作,回国与父母见面机会甚少,清华医院的患者更显得孤独。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有信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使其内心的情感得以倾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3]。褥疮在老年卧床的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危害很大。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我们对高危人群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床单,保持其皮肤清洁卫生;对营养不良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其皮肤抗压能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我科住院患者半年来无1例发生褥疮。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对疼痛的定位能力下降,痛觉不敏锐,即使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出现体温升高。如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时很少见到像成年病人那样剧烈的心绞痛,而只有轻微的不适感,有的还可完全无疼痛,经常是在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后或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有心肌梗塞。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4]。

2.4 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滑且不易固定,再加上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着重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以使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小。另外,我们尽量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保护了血管,一举两得。为了提高穿刺准确率,我们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水肿患者进针前先按压穿刺部位,暴露血管后迅速进针;血管扁平、较细患者穿刺前进行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必要时选用细小针头。切勿用力拍打,避免血管破裂出血。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自己正在输液,故应妥善固定,必要时使用夹板。

2.5 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这些老年患者同时并存几种疾病,用药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影响治疗效果。故我们严格按医嘱,严格定时发放口服药,并监督服下,必要时给病人喂下。不同时间的口服药,如餐前、餐中口服的药用不同颜色的药碗盛放;特殊用药如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单独放置,并设有显著标识。切勿将口服药整盒发给患者自行服用,以免遗忘、漏服或多服。静脉给药时加强巡视,观察患者输液速度、输液是否通畅、有无不适主诉。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嘱咐患者切勿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意外。

2.6 同时要重视合理的饮食及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经常对治疗失去信心,环境的改变及远离亲人经常使他们感到孤独,情绪不稳定[6]。因此,我们视病人为亲人,同情和关心他们的痛苦,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高度的事业感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环境;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护理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经过我们专业的护理、细心的照顾、精心的呵护,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真正达到了零投诉,零纠纷,使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9%。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Z].2006.45

2 顾燕,薛素梅.非语言行为对提高老年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6(6):15991601

3 周凤云.浅谈老年病人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9(11):1781

4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2006,5(19):6768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1-01

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加快了踏人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期的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随着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出现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出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心理因素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在提倡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时,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情需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干预计划。人性化的护理,是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加强医患沟通首先对疾病造成病人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同情,鼓励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要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的过程、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1.2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忧虑心理,绝望心理,猜疑心理,应激心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防病防伤、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由于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医护人员应注意耐心劝导解除其精神压力,患者遇事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

2生活护理

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

2.1皮肤护理 要注意皮肤的变化,保持床铺平整、勤翻身,认真细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2.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口腔护理,鼓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4做好基础护理 心血管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心理康复,正确对待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

2.5夜间护理 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加强对病人的巡视,还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和饮食情况,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准确、连续、完整。 对病区患者要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对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更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对于行心电监测,要详细做好记录,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氧流量的调节。 及时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失眠的护理

3.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对老年患者要减少陪护,嘱咐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护士在凌晨时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适当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3.2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的更高境界的新的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影响饮食、睡眠,心理烦躁,不利于康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轻了患者的一些应激反应,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提升精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紧密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应在心血管内科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3.3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失眠原因还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导致睡眠不稳。加之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让患者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162-02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饮食习惯的变化提高了糖尿病的患病率,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临床上在给予积极的治疗之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研究中,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了优质护理干预,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观察对象主要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且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成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7、23例;年龄在62~86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78±8.67)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7例,糖尿病性肾病15例,糖尿病足8例。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6、24例;年龄在62~8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45±8.13)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1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6例,糖尿病性肾病14例,糖尿病足9例。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其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案,主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纠正其错误的生活行为;对其负性心理情绪给予疏导,使其保持身心轻松,减轻精神压力;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并及时处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其中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护理基础、提高细节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如下:①加强护理基础: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结合专业护理基础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基础服务。严格按照护理分级制度,给予患者生活、健康指导。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以及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服务。②提高细节管理:对于病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室内的温湿度调整以患者舒适度为主;摆放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手册、杂志以及糖尿病食物模型等,便于患者学习;走廊、宣传栏可张贴糖尿病的教育展板,以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病房内应具备微波炉、针线盒以及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接待患者。③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全方位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告知其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改善的意义,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遵医行为。④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完成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将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划入考核中,并实施奖惩、评优政策,以激励护士的自觉性,提高其护理质量和工作责任。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评分。

1.3.2 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进行评定。每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理健康M行判定。主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种。护理满意度即为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之和。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数据,并用t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并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为(76.64±2.36)分、运动依从性为(64.25±3.58)分、用药依从性为(60.57±4.85)分、自我监测为(68.97±6.47)分;对照组患者的的饮食依从性为(61.22±1.25)分、运动依从性为(58.39±3.47)分、用药依从性为(55.64±2.01)分、自我监测为(60.57±4.56)分。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其中非常满意37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5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非常满意30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3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激增[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明显较青壮年患者更为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加大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传统护理方案具有较大的机械性和片面性,护士仅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缺少主动性和人性化。优质护理不仅可从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呵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不仅如此,通过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克制不良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的疏漏,提高了护理质量,进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做到了“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该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萌.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2.

[2] 张美丹.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5):181-182.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82-01

1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主要的流行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长,60岁以上老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也成为老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的临床护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不仅要熟悉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征,还要准确把握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优先的照顾和健康指导,做好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

2基本资料

根据医院对心血管患者的医疗记录,我们选取一个时间段的资料进行分析,在两年的时间里,医院收录了多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5岁。这些患者在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病情确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所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3临床护理要点

根据医院的收录医疗记录和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我们对心血管的老年患者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病情提出了临床护理的四个要点。

3.1一般护理要点

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在安排住院和住院护理当中,护理和医疗人员的态度应该热情,仪表要整洁,举止要文明优雅,这样的服务态度才能得到老年心血管病人的信任。要及时的根据每个病人的详细病情安排合适的病房,病房必须布局合理,干净整洁,舒适度良好,给老年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让病人详细的了解整个病房的结构和设施,要向病人合理的介绍病房的注意事项,在询问病情和身体状况时,要用和蔼温柔的语气,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护理和治疗,让病房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让病人平静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3.2心理护理要点

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所以心理护理也成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关键,患者刚进入医院,处在的病房环境是陌生的,而且,得知病情的老年病人会对心血管疾病产生多多少少的恐惧心理,难免会有焦虑情绪,这样会引起病人情绪的不稳定,会产生焦虑、愤怒、抑郁、冲动等精神的激烈反应,这些过激或者不正常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有些时候情况严重会导致情况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根据患者的表现研究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合适的对策,要主动的去找患者谈话,倾听患者,了解患者的病痛,并且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时间安排,在日常的检查前要向病人交待好检查的目的,也要让病人了解医院的治疗手段和方案,乐观的介绍病人的诊断和检查结果,要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要让患者对疾病进行乐观的认识,消除悲观情绪。推荐相关的励志书籍,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要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情况,让患者在最佳状态上进行治疗和护理。

3.3生活护理要点

生活上的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患者在饮食上的护理的要求是苛刻和严格的,处于病痛的老年患者需要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含有粗纤维的食物,要切记老年心血管患者不能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另外,老年人牙齿不坚固,多数的牙齿已经松动,不能咀嚼硬的食物,应该给患者提供软的食物,而且要容易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关注患者的排便,由于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能用力,所以要时刻防止大便秘结,要定期告知患者不应该用力排便,以免患者的病情加重。当患者发生便秘时,可及时的适当的使用缓泻剂,也可以用在肠道内灌入肥皂水进行,也可适当使用开塞露。心动过缓的患者要切忌排便长时间屏气,防止心动过缓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的患者的洗漱,入厕和饮食都必须由护士进行协助。定期对患者的口腔粘膜和皮肤进行检查,进行预防,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叮嘱患者不能吸烟喝酒,避免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

3.4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在临床护理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引诱心血管疾病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要加强观察和护理。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体温、血糖的变化,要关注患者主诉,如胸痛,呼吸困难,观察病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的通知主治医生,而且要及时的采取医疗措施。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科学用药,避免药物副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与中年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排泄能力进行剂量的严格掌握,要对患者的血压、排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做好每天的三查七对,在日常护理中,要将强对病房的巡视,严格控制输液的滴速,针对老年患者要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护理,这样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护病人的血管。

4结束语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死亡率很高,而且患者多为老年人,这对护理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思维敏捷,有深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技术也要相当精湛,也要求护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要想做好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做好患者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为患者减轻病痛,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伶俐.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2:601-602.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0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care

FAN Rong

(Sichuan Yaan City, Sichuan Yaan People's Hospital, the county days 625 500 )

【Abstract】Objecti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09 -2010 in January were treated patients with 35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data. It th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179 cases.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using only conventional means of treatment car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car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to be targeted for psychological care.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e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bnormal emotional compar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elderly psychological care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更深入的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时本病也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死因[1]。心血管疾病通常病史较长,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由于发病后常常出现多种不良的心理情绪,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5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患者358例。其中,男205例,女153例。年龄58~82岁,平均68.9±5.7岁.本组患者均符合WHO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心律失常129例,房室传导阻滞47例,心绞痛发作86例,心肌梗死56例,心力衰竭40例。将其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7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使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心理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的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患病后的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情绪进行记录[2]。对于不能自主作答的患者,由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进行。

1.3 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心理情绪反应、以及客观条件等因素,对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 焦虑心理型的心理护理

对于此类患者可以引导他们加强和住同一病房的病友之间的交流,减轻心理压力以及对医院环境的不适感 [3]。生活中,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应该以鼓励为主,稳定他们的情绪,向患者耐心解释每天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意义,并让他们能够愿意配合并坚持持续治疗。护理人员还要及时把患者的治疗效果反馈给他们,消除其焦虑心理。

1.3.2 悲观绝望型的心理护理

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应该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患者沟通,在沟通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尊重患者的个人看法,,给予精神支持,解除他们的疑虑,让患者树立的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3 忧郁心理的心理护理

对待忧郁型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态度要和蔼可亲,逐步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详细的向他们仔细解释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意义。此外,也可以让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减轻其焦虑心理。

1.3.4 多疑型的心理护理

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对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既要灵活机动的向患者汇报病情,又要向患者积极介绍此类疾病的最新进展。一定要让患者明白,心血管病不是不治之症,只要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的[4]。这样可以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主动的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且P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在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

本组患者在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在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

2.2 两组患者于患病后的异常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异常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于患病后的异常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异常情绪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情绪均有一定好转,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于患病后的异常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异常情绪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明显改善例数及住院时间, 见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明显改善例数及住院时间, 见表3。观察组在不良心理改善例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的异常心理明显改善例数及住院时间

3 讨论

结合本组研究,我们发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但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还有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配合,增强患者的信心及机体免疫能力,为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并出院提供前提基础,故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玲,任梅,鞠卫星.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01).

[2]贾赫.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6).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7篇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杀手。作为经常接触和护理老年心血管病人的护士,我们要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求,保证老年人患者的身体健康,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老年人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口增加对护理专业的挑战与要求日趋显著。心血管系统疾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年人主要患病之一。心血管疾病发生后常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如忧虑、紧张等。作为经常接触和护理这些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护士,不但要掌握老年心血管疾病特点,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同时还要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根据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呼吸困难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动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阻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因根据病症综合分析,以便对症用药。

1.3紫绀紫绀是体征,具体表现为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紫绀出现的原因是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瘀滞。紫绀有中心型和周边型两种类型。

1.4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是指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眩晕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5晕厥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1.6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2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常见的瓣膜改变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硬化或纤维化。

3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3.1做好普通护理工作从患者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己开始,到患者出院才结束。对于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应该用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容、文雅的举止及亲切的关怀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舒适、整洁,在感官上给予患者良性的刺激,让患者从心理上感到放松,放心地接受治疗。待患者安定下来以后,经常用和蔼的语气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并且尽可能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家的温馨,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2加强心理护理患者从住进医院开始,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导致患者情绪的失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包括冲动、抑郁、暴躁和焦虑等心理状况。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及时向患者介绍他们的病情,传达一些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和时间安排等信息,解除患者的情绪干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沟通的深入,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我们还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人或亲属多抽时间来陪伴,使病人感到生活的暖。

3.3重视生活护理,对于各种病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在饮食食物上,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做到“四低”,即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饮食习惯上,避免老年患者暴饮暴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除此之外,老年人牙齿稀疏,容易脱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给予一些柔软、易咀嚼、易消化的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还应控制饮食结构,防止患者便秘,特别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叮嘱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造成病情恶化。对己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使其粪便软化,容易排出。当采取这一措施后,患者的便秘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用内使用甘油灌肠剂进行强制性的排便。对吸烟嗜酒的患者进行劝诫,有利于心血管病的控制,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诱因。随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变化,及时进行预防,护理,对一些特殊患者,还应注意禁食要求。对于丧偶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除协助生活和巡视外,还要加强对其生活上的照顾,主动与他们交谈,了解其思想状况后做好耐心解释和诱导工作,通过交谈解除病人的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病情进行护理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诱发而加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如胸闷、气短,发现不正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措施。还要掌握用药情况,了解药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心血管药物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剂量上有所不同,因此,要严格掌握剂量,促使患者的身体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8篇

1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主要的流行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长,60岁以上老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也成为老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的临床护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不仅要熟悉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征,还要准确把握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优先的照顾和健康指导,做好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

2基本资料

根据医院对心血管患者的医疗记录,我们选取一个时间段的资料进行分析,在两年的时间里,医院收录了多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5岁。这些患者在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病情确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所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3临床护理要点

根据医院的收录医疗记录和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我们对心血管的老年患者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病情提出了临床护理的四个要点。

3.1一般护理要点

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在安排住院和住院护理当中,护理和医疗人员的态度应该热情,仪表要整洁,举止要文明优雅,这样的服务态度才能得到老年心血管病人的信任。要及时的根据每个病人的详细病情安排合适的病房,病房必须布局合理,干净整洁,舒适度良好,给老年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让病人详细的了解整个病房的结构和设施,要向病人合理的介绍病房的注意事项,在询问病情和身体状况时,要用和蔼温柔的语气,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护理和治疗,让病房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让病人平静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3.2心理护理要点

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所以心理护理也成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关键,患者刚进入医院,处在的病房环境是陌生的,而且,得知病情的老年病人会对心血管疾病产生多多少少的恐惧心理,难免会有焦虑情绪,这样会引起病人情绪的不稳定,会产生焦虑、愤怒、抑郁、冲动等精神的激烈反应,这些过激或者不正常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有些时候情况严重会导致情况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根据患者的表现研究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合适的对策,要主动的去找患者谈话,倾听患者,了解患者的病痛,并且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时间安排,在日常的检查前要向病人交待好检查的目的,也要让病人了解医院的治疗手段和方案,乐观的介绍病人的诊断和检查结果,要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要让患者对疾病进行乐观的认识,消除悲观情绪。推荐相关的励志书籍,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要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情况,让患者在最佳状态上进行治疗和护理。

3.3生活护理要点

生活上的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患者在饮食上的护理的要求是苛刻和严格的,处于病痛的老年患者需要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含有粗纤维的食物,要切记老年心血管患者不能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另外,老年人牙齿不坚固,多数的牙齿已经松动,不能咀嚼硬的食物,应该给患者提供软的食物,而且要容易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关注患者的排便,由于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能用力,所以要时刻防止大便秘结,要定期告知患者不应该用力排便,以免患者的病情加重。当患者发生便秘时,可及时的适当的使用缓泻剂,也可以用在肠道内灌入肥皂水进行润滑,也可适当使用开塞露。心动过缓的患者要切忌排便长时间屏气,防止心动过缓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的患者的洗漱,入厕和饮食都必须由护士进行协助。定期对患者的口腔粘膜和皮肤进行检查,进行预防,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叮嘱患者不能吸烟喝酒,避免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

3.4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在临床护理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引诱心血管疾病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要加强观察和护理。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体温、血糖的变化,要关注患者主诉,如胸痛,呼吸困难,观察病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的通知主治医生,而且要及时的采取医疗措施。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科学用药,避免药物副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与中年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排泄能力进行剂量的严格掌握,要对患者的血压、排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做好每天的三查七对,在日常护理中,要将强对病房的巡视,严格控制输液的滴速,针对老年患者要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护理,这样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护病人的血管。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患病特点;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出生率下降,人口迁移等使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生病后如何及时就诊并获得及时救治和护理,如何安全用药,都与疾病能否被尽早治愈和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延缓衰老、延长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年限,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如何针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就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探讨如下: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 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身体各器官损害加重、致残率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到各种诱因激化,病情易恶化。

1.6伴发各种心理反应 老年人患病后,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虑为主要表现,当病情有波动时患者主要 表现为恐惧,如果疾病长期未愈则患者又会表现出抑郁、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心理、精神问题要给予重视。

1.7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化使机体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迟缓,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药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镇静剂、强心剂、利尿药等,一般成人常规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药物。

在对老年患者评估时应尽量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注意个体差异,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与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老年人的治疗方面应尽可能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使医嘱的执行能力下降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和频次,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2 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独特特点,护理方面也与成人护理有所区别。除了要做好疾病护理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尤其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评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时,要注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体格检查、量表筛查、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料,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为老年人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2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2.2.1要有责任心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反应不敏感,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掩盖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科护理技术,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 判断能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2.2.2注重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2.3增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专业老年工作人员常常想到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资源。老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逐渐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强化、巩固和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严。

2.3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种心理变化,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倾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护理的普遍性 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做到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信息。

2.5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因老年人器官衰退,解毒和代谢功能降低,故对药物治疗反应各异,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护士应尽快适应广大老年患者的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健康宣传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用药观念,使老年患者的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护士还应熟悉药理知识,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护理程序,确保老年人用药安全。

2.6护理的科学性 护理工作除了缺损功能护理外,应注意老年人残存功能的护理,鼓励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功能,减轻老年人依赖心理,维持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护理;疾病预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余年,从中体会到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的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病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使之健康的目的。

1 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尽可能给予满足和照顾,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药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解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 饮食调节

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要多食蔬菜、豆制品等。

4 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般都不愿住院。因此必须动员他们即使疾病未复发也要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用药,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1篇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30d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让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缓解患者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总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人最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而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治疗中要加入优质的护理,有利于缓解他们不安的情绪[1]。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效果十分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实验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为65~80岁,平均(68.8±1.1)岁。对照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为66~81岁,平均(69.1±0.2)岁。两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每隔4h对病房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同时嘱咐患者按时的进行服用药物,医护人员对患者服用的药物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让患者对药物的治疗作用能够更清楚,从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时间和经济投入的治疗,所以,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激动、焦虑、恐惧和紧张的情绪,这些情绪对治疗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加剧病情的发展。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的心理干扰分为忧虑心理、绝望心理、抵抗心理和应激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的消除,很容易让患者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因此,医护人员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注意患者的语言、行动,及时的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抚慰,多和他们进行语言的交流,可以与他们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疾病特点的游戏,让他们更加的信赖自己,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有效的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

1.2.2失眠护理

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一直不佳,尤其是在住院后,对于居住的环境不能马上的适应,加上疾病的因素经常会出现失眠的现象。当患者出现难入睡、入睡后容易醒都是失眠的特征,加上心血管疾病具有易反复发作、夜间神经兴奋和冠状动脉收缩的特点,就直接的导致了患者睡眠不稳。医护人员当发现患者出现睡眠不佳的状况时,要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在患者睡前放轻缓促进睡眠的音乐,保持病房的安静,病房内的环境要随时保持整齐干净,另外还可以让患者睡前30min用热水泡脚。

1.2.3用药情况

医护人员要定时的检查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另外还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用药时产生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老年人患者都有排泄能力较低的特点,所以要根据患者实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来选择服用药物的计量。医护人员要详细的记录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血压、心率和排尿量,同时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1.3总满意度评价标准

两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护理30天后,医护人员给予每一位患者一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5~85较为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5例,较为满意的3例,不满意的2例,总满意度为93.3%。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0例,较为满意的9例,不满意的11例,总满意度为63.3%,实验组的总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在老年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类疾病的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严重的影响治疗的结果,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消除这些不良的心理,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最有效的就是优质护理,与贺轶锋的研究结果相近,均有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的作用[2]。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让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缓解患者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总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红娟 孟翠娟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参考文献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范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2-01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内脏器官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 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 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弱、病情反复、 久治不愈等特点。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特点、 病程长短等, 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进行分析, 并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男性73例, 女性47例; 年龄61-86岁, 平均(69.5±1.7) 岁。 本组病例中,慢性支气管炎67例, 阻塞性肺气肿39例, 两者兼而有之14例。 病程: 慢性支气管炎15-34年, 平均(20.6±1.2) 年; 阻塞性肺气肿6-15年, 平均(8.3±1.6) 年。 同时, 本组病例中合并冠心病25例, 高血压18例, 糖尿病8例。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本院实验室检测, 本组病例中, 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高29例。 在进行动脉血气检测的37例患者中, 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在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22例患者中, 血红蛋白数量均用不同程度下降。上述几个病例的患者在入院后, 均给予祛痰、 平喘、 抗感染、 解痉、镇咳、 消炎等治疗与护理措施, 患者均在11-23d内好转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2 规范化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面对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健忘和唠叨的心理特征, 护理人员应予以谅解, 并且以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情绪。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后, 会产生消极、易怒、 孤独等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老人,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因此, 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

2.2 呼吸道护理:当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1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 护理人员迅速使用吸痰器, 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在使用吸痰器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 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

2.3 饮食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中, 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提醒老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油腻、 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患者还应保持每日的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 以及病变黏膜的自行修复。

2.4 用药安全护理:在本组病例中, 患者普遍存在药物少服、 漏服、 用药过量等现象,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护理人员采取定时送药的护理服务措施, 并监督患者在规定时间将药物全部服下, 以免患者出现漏服的问题。 另外, 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17例患者, 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 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2.5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规范化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进行体力训练、 缩唇呼吸法与耐寒锻炼等康复训练方式, 以利于患者增强肺泡的换气功能, 改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出院前应嘱咐他们或家属注意冬季保暖外套,严格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控制和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应用动物皮毛制品和接触温血宠物,包括啮齿动物和鸟类,因其产生的皮屑、唾液、尿液和粪便均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总结

据国内相关医学研究部门统计: 老年人出现单一或多个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几率约为85%以上, 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退行性变, 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减弱, 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3]。 由此可见,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中, 必须注重对于各种感染源的消除, 以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 症状等, 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同时, 护理人员应从老年患者的生理、 心理、精神、 文化与环境需求等方面出发,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完善, 从而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 2006,5(19):67-68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3篇

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呼吸困难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动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阻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因根据病症综合分析,以便对症用药。

1.3紫绀紫绀是体征,具体表现为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紫绀出现的原因是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瘀滞。紫绀有中心型和周边型两种类型。

1.4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是指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眩晕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5晕厥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1.6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2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常见的瓣膜改变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硬化或纤维化。

3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3.1做好普通护理工作从患者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己开始,到患者出院才结束。对于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应该用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容、文雅的举止及亲切的关怀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舒适、整洁,在感官上给予患者良性的刺激,让患者从心理上感到放松,放心地接受治疗。待患者安定下来以后,经常用和蔼的语气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并且尽可能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家的温馨,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2加强心理护理患者从住进医院开始,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导致患者情绪的失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包括冲动、抑郁、暴躁和焦虑等心理状况。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及时向患者介绍他们的病情,传达一些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和时间安排等信息,解除患者的情绪干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沟通的深入,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我们还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人或亲属多抽时间来陪伴,使病人感到生活的暖。

3.3重视生活护理,对于各种病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在饮食食物上,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做到“四低”,即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饮食习惯上,避免老年患者暴饮暴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除此之外,老年人牙齿稀疏,容易脱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给予一些柔软、易咀嚼、易消化的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还应控制饮食结构,防止患者便秘,特别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叮嘱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造成病情恶化。对己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使其粪便软化,容易排出。当采取这一措施后,患者的便秘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用内使用甘油灌肠剂进行强制性的排便。对吸烟嗜酒的患者进行劝诫,有利于心血管病的控制,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诱因。随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变化,及时进行预防,护理,对一些特殊患者,还应注意禁食要求。对于丧偶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除协助生活和巡视外,还要加强对其生活上的照顾,主动与他们交谈,了解其思想状况后做好耐心解释和诱导工作,通过交谈解除病人的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病情进行护理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诱发而加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如胸闷、气短,发现不正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措施。还要掌握用药情况,了解药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心血管药物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剂量上有所不同,因此,要严格掌握剂量,促使患者的身体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 专科知识 护理 语言沟通 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10-02

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出现衰老现象,象老年心血管疾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对老年人生命危害最大,该病病程较长,症状多不典型,易反复,难以根治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病程增加,易产生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中用药比较复杂,易发生较多不良反应。做好对病情和用药的临床观察,应及时发现并熟练掌握有关急救技术,做好心理工作,对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要做好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认真观察药物的反应及相互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用药品种较多,病情愈复杂,用药品种愈多。护士就应该留心观察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可能出现的症状,要做到心中有数。

1 专科技能护理

熟悉专科专业知识,强化专科知识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是做好本科护理工作的核心所在。

1.1 掌握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心内科护士除掌握“三查七对”最基本的操作规程和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外还应熟悉本科的专用药物。如洋地黄类药,其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使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增加,由于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相近,每次给药前后,要求护士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同时禁用钙剂注射;心肌病与肺心病患者对洋地黄类药较敏感,应慎用药;地高辛与尼莫地平合用可使前者血药浓度增高1倍左右。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与电解质变化,用扩血管药物时应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血液浓度与使用速度,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等。

1.2 注意配药的化学反应

心内科常选用玻璃瓶装液体配药;配输肝素液时要加入0.9%生理盐水,不能用含葡萄糖的溶液,因葡萄糖溶液的pH值均<6,肝素在溶液pH<6时会很快失效;有些心血管药物在配药和输注时应避光并定时更换,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

1.3 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固定放置位置

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平时勤练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的使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 心理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病人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一些心血管疾病危急事件的发生常与患者的心理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我们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擅于做好思想工作,讲清要害,帮助病人走出心理困境。通过以上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总结要做好以下几点更有利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恢复。

2.1 首先,对入院的老人热情接待,解除其思想顾虑。根据病人的病情,文化程度,身份以及病人的兴趣,爱好,适宜安排病室。病室内整洁,舒适,整齐,布局合理,感官上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觉。

2.2 其次,护士的工作要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病人尽快进入角色,使病人能够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护士还应认真细致的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同时用心倾听病人的述说,理解和同情病人。我们还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人或亲属多抽时间来陪伴,使病人感到生活的温暖。对于丧偶,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除协助生活和巡视外,还要加强生活上的照顾,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心理状况,做耐心的解释和诱导,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基础护理

3.1 生活护理

老年心血管患者要减少各种刺激,保持床位整洁,给患者提供充分休息环境。协助严重心律不齐、急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心肌梗塞等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重症患者每两小时换,帮助其肢体活动,作深呼吸运动,可避免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低脂、低钠、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新鲜的多样化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吃油腻、刺激食物。

3.3 排泄护理

每天记录及观察排便情况。由于心血管患者活动量相对少及精神紧张等因素,极易导致便秘并成为一大杀手,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合理干预。指导患者掌握排便要领,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卧床患者指导其进行腹肌和盆底肌肉运动并提供患者适当的排便环境,指导其经常进行腹部环形按摩,严重时使用轻泻剂。便后协助患者用热水清洁,增进其舒适度。

4 语言沟通的技巧是护理工作的切入点

4.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所传递的信息包括思想、知识、观点和情感等。在工作中护士离不开人际交往,要经常与我们的服务对象以及共同工作的医生、同事等沟通,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护理任务。所以,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病人满意。

4.2 和老年人沟通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亲切,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在和病人谈话时习惯称之“某某大爷,某某大娘,您哪不舒服,我是您的负责护士您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您去解决”等等,一些既体贴又关心的温和语言,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的老人,直称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也不可以用床号来代替,这样使老年人感觉到我们就是他的亲人。在和病人交谈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尊重病人,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回答病人的询问时,语言要用同情、关心、热情、有礼的话,避免 冷、硬、粗俗。

4.3 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 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性。和病人交流时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地和病人交谈。护士讲话时应通俗易懂,同时,还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就是形体语言的艺术,如手势、姿势、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和眼睛运动。如握手、轻轻拍肩等,可使病人感到护士对他的关怀,减轻孤独感或帮助病人。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字】老年患者;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72-0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疾病的患者也日益增长,对老年患者疾病的护理要求一定要体现出一名白衣天使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全身心的护理好每一位患者,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在我国,关于老年分期的规定是45~59岁为老年前期(或称初老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为长寿期,老年前期的人称为中年人,老年期的人称为老年人,长寿期的人称为高龄老人。老年疾病特点及护理有以下几方面:

1 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呼吸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对疼痛的定位能力下降,痛觉不敏感,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出现体温升高。

2 病情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老年人神经反应迟钝,发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当症状明显时疾病已发展到晚期,老年人体力衰退,康复能力差,某一脏器遭到侵害时,对已衰退的其它脏器也会产生某些影响,并导致发生其他并发症。

3 急性发作期发病急、易误诊

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病情发展较迅速,容易出现危象,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对机体出现的病理状态不能调节、代偿,由于对疾病的反应性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发展,易发生的危象有:

3.1 水和电解质紊乱人到老年,体液系统常发生一些改变,总体液量在青年人中占比重的60%,老年人反占50%,明显低于青年人,故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的失衡。

3.2 易发生意识障碍其原因为老年人神经系统衰退,如神经细胞与脑重量的减少,尚存的神经细胞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尚有脑体积缩小、脑回变窄、脑沟增宽和脑室增大、神经纤维变性、老年人色素和淀粉样物出现,以及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等。老年人脑神经有了以上改变后对外在的或内在的一些病变或功能失调的适应能力降低,导致意识障碍。

3.3 易发生心律紊乱的心脏外因素甲亢、药物、电解质紊乱、感染、缺血、缺氧等。劳累、用力过猛、情绪激动、饱食、烟酒或浓茶等也是诱发因素。心脏本身的原因有心脏内的传导系统明显老化和二尖瓣有钙化,心室肌、心肌纤维间有纤维性改变,心肌纤维内有脂褐质蓄积。由于老年人心脏的代偿能力下降,当患急性病时,心脏增加了额外负担,有造成心力衰竭的可能。此外,一些慢性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在较长的病程发展中,可使心脏受累。当这些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心脏也出现相应类型的心力衰竭。

3.4酸碱平衡失调老年人由于神经中枢系统和肺、肾等器官功能降低,对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下降,因此在患病时,易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较多见。

4 同时并存多种疾患

老年人患一种慢性疾病者很少,多数并存多种疾病,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患有脑血栓、心肌梗死或糖尿病等有相互关联的疾病。有时同时患有胃溃疡、心力衰竭、肺炎等没有关系的疾病。无论哪种情况,由于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使预后不佳。

5 用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