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人居家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居家;养老;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个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人口老龄化,无疑会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诸多问题,如:养老、家庭、环境、社会福利、收入保障等,但是,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是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福足的具体标志,同时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初级阶段,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仍然难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就医需求,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从而,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化、家庭化成了必然趋势,老年人将会是社区、家庭健康护理的主要受益者。
要做好家庭老年人的护理,必须了解老年人的特点:
1、老年人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是各种疾病的好发时期,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及时予以生活及心理护理,能不同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2、心理特点
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会发生重要改变,似乎已退出了社会舞台,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渐被忽视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如:自卑、孤独、固执、落寞、怀旧等。
3、生理特点
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外观形态的变化自然一目了然,如须发渐白,稀疏。老年人皮肤弹性减弱,皮肤松弛,眼睑下垂,面部皱纹增多,额头、眼角出现抬头纹、鱼尾纹.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褐色斑.反应迟钝,步履蹒跚等。
3.1代谢功能改变―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减少,结果是能量消耗减少。
3.2中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妇女更是严重。
3.3消化系统的变化,如牙齿松动、脱落,会影响食物咀嚼。舌上味蕾减少,使老年人味觉明显减退,对甜、咸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影响对食物的水解及消化。将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率降低。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同时增加了有害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
3.4心血管系统功能变化,由于老年人心肌细胞内有脂褐质集聚,胶原和纤维增多等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减退,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动,又因血管硬化,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
3.5视觉器官的功能变化,老年人眼球晶体弹性降低,眼周肌肉的调节能力减弱,视力减退。易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患。
3.6神经系统变化,老年人记忆力、听力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肢体动作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易发生意外伤害。
3.7 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伴随老化进程的进展,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使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伤害的应变能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更为敏感,整个机体的协调作用和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会减退。
3.8此外,神经与心理功能、肾功能、肝代谢能力均随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9老年人的体成分、新陈代谢、器官功能等的改变,是一个随年龄增高而缓慢的生理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因疾病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加速或延缓。老年人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加强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保健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及推迟生理功能老化进程尤为重要,在膳食营养方面的妥善安排与调整亦是重要措施之一。
4、 老年人需要的是安静、舒适、卫生、整洁的生活休闲环境,家庭的环境因素有:
4.1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当所处环境的噪音在50^60分贝时,会有吵闹感,并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长期停留在嘈杂的环境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此外,对于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优雅的环境,同时,老年人起居的房间,光线要比较好,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日光照射,可以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保持最佳的湿度一般在50^60%,给人以舒适感,有利于老年人修养身心,每日应开窗通风,新鲜的空气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4.2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饮食起居环境:
老年人的饮食,是老年人健康的保障,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牙很多失落,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所以,我们要争取老年人的意见,选择适合她们的口味,同时保证老年人的营养,老年人的床,以床垫不下陷为宜,床的高度应以小腿的长度相等,便于起居,必要时选用辅助器。
4.3保持老年人的卫生: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用药;合理性;原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5-02
党的十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应该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有效落实党的十的方针政策应该中着手应对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开发发生退化,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服药的机会自然而言的也会增加。对于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服药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方便,受到老年患者的广泛青睐。但是,老年患者在居家服药的过程中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患者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有效的消除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就成为了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2]。为了对老年人居家用药胡合理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方法和对策展开全面的研究,我院针对乡镇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病患者,随机的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老年人居家用药的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改善用药的合理性,现在将研究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需要常年服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71.3岁。患者的病史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13年,平均病史为4.5年。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服药治疗。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程度的最多,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还有少数的患者为文盲。大部分患者为农民,没有退休工资,靠享受国家给予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子女维持生活,所有的患者均参加了居民医保[3]。
1.2 方法
采用调查的方法老年患者的用药状况,医护工作人员通过亲自上门,为患者建立管理治疗卡,通过与患者沟通的形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服药情况、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同时,医护人员通过认真的倾听患者自己的主诉,了解患者在居家服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等。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理所获得的信息,总结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因素,并且很对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上门护理服务,认真的向患者讲述与其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服用治疗药物的各种性能,均衡服用药物维持其在血液中浓度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等。通过多次上门真诚的护理服务,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友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4]。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合理的服用各种治疗药物,在病情变化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电话咨询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护理人员再次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护理之前的对比,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护理前后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得到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
2结果
在对60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用药合理性护理之前,不能够合理用药的老年患者有54例,占90%,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护理之后,60例老年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性的问题,占8.33%,护理前后老年患者用药护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同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人各项身体的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减退,导致患者的视力、听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发生严重的下降,导致患者在日常的用药过程中出现忘吃、多吃等多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老年人尤其是乡镇农村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患者对于与疾病和治疗药物相关的一些知识无法理解,对于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较低的接受能力[5]。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患者为了节约会自行购买廉价的药物,降低了药物应有的效果。
(2)环境因素
患者居住的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宣传或者是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人为了赚钱,不愿意参与到村镇举办的健康讲座中,认为参与这些降低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推销药物,只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敷衍了事的讲解。患者在家中可能缺乏家人的相应关心和照顾,从本次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一半老年人的子女不知道父母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有的甚至都不知道父母最近在服用药物。同时,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同类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患者在村内可能会与熟人、亲人、朋友等交流自己的病情,同类疾病患者之间会相互分享自己服用的药物,采用的治疗方法,达到的治疗效果。通常对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就会被其他患者私自采用。但是,病人自己殊不知,这严重的违背了现在医学上讲求的个性化治疗。
(3)治疗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短期不能够确定明显的治疗效果,就会选择更换医生或者是医院再次治疗,由于频繁的更换医师,不同的医师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缺乏持续性。有的患者可能过于相信广告,认为广告中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只要贵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完全不听信医生的建议,私自到药店购买昂贵的广告类药物。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误导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一个因素。某些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给予患者错误或者是误导性的指导[6]。
3.2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用药不合理状况的关键。可以采用的护理对策有:
(1)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内容,应该自己核心准确了再给患者答复,防止给患者一些误导性的答复。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能够提高对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了解。
(2)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为了防止患者忘记药物的服用方法,制定一个备忘手册。手册一方面记录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患者每次按照具体的方案用药之后,就在备忘录上作出标记,防止漏吃或多吃情况的发生。
(3)加强患者自我服药能力的训练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记忆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种药物不能够很好的记住它的名字和服用量,医生为了方便患者记忆可以再药物的盒子外边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或者将药物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方便患者记忆。
(4)加强人文关怀和健康宣传
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对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关系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关心。同时,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进行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合理用药的好处。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在患者的村镇内举行相应的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人一同参加。
参考文献
[1]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8-319.
[2] 《影响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因素的回顾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4).
[3] 李海菊 ,郭春花 ,王嫒嫒 .影响我 院老年住院患者潜 在性 不适当用药 因素的回顾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33(14):11.89―1192
[4] 赵欢,薛鹏,刘建秋.基于 Beers准则的社区老年慢性病 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32(3):241-24
关键词 老年人 居家护理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25-03
Requirement survey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WANG Ying-li1,JIN Qi-lin2,CHUI Ming3,HU Dong-gen4,LU Gui-ping4 ,SHEN Ming1,LAO Jiaying4,CHEN Yuan-hong3
(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90;4. 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 of the nursing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elderly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model. Metho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the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requirement for the elderly for over 60 years old randomly selected in Bridge and Pingliang communities of Yangpu district was investigated. 5 00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and 4 032 ones were resumed,whose recovery rate was 80.64%;an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3 226 copies,whose effective rate was 80.01%. Results: Demand rate of the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was 63.05%,who had the various home medical nursing service items requirement. Among the elderly who had demand,80.63% were at home,74% were ill with 2 or more than 2 diseases and 9.29% could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Conclusion: The elderly demand the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largely,particularly the seriously ill elderly.
KEY WORDS the elderly;home nursing care;investigation of demand
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0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于197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20年。2010年上海常住居民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33.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10%[1],杨浦区1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5.00%,高于全市平均数5个百分点,养老负担尤其繁重。本课题借鉴日本“介护”理念,结合本区实际,分别在平凉和大桥两个社区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杨浦区共有11个街道,1个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杨浦、大桥两个街道为调查社区。
杨浦区平凉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2.3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为2.98万人,占总人数的24.10%;65岁及以上老人为2.63万人,占21.39%;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638人,占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6.22%。纯老家庭736户(969人)。
大桥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3.61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口为2.96万,占总人数的21.75%;65岁及以上老人2.01万人,占14.7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 95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9.74%。纯老家庭673户(1 346人)。
在每个街道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取2500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编制《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内容包括老年人居住、疾病、生活自理、家庭照护、卫生服务需求等。共发出5 000份,收回4 032份,回收率为80.64%;有效问卷为3 226份,有效率为80.01%。
1.3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应用EpiData 3.0数据管理软件,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老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在3226份的有效问卷中,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2034份,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需求率为63.05%。
2.2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人的性别、年龄构成比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2 034人中,男912人,占44.84%,女1122人,占55.16%。60岁~70岁为935人,占45.97%;71岁~79岁为697人,占34.27%;80岁以上为402人,占19.76%。
2.3 有居家护理需求老人的生活自理和照护情况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2034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比例分别是:行走为8.10%、做家务为13.70%、吃饭为5.70%、穿衣为5.90%、梳头为5.30%、刷牙为4.90%、洗衣为14.50%、洗澡为12.00%、购物为16.40%、上厕所8.00%、打电话为10.00%、理财11.70%(表1)。老年人照护者情况:老人自己照顾自己占61.69%,子女和配偶照顾为35.53%,社会照顾不到3.00%。
2.4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人的居住方式和疾病构成
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人目前居住情况:居家1 640人,占80.63%,养老院176人,占8.64%,护理医院77人,占2.16%,其他174人,占8.75%。说明我区老人大都以居家养老为主。
需求人群中疾病构成:居首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占86.82%,其次为糖尿病,占21.01%、第三位是脑卒中后遗症,占11.75%。同时患有2种及2种以上慢性疾病有1 505人,占需求人群的74.00%。
2.5 社区老人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需求前三位依次为配药、输液、测血压;基础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为更换导管、饮食指导和静脉注射;生活护理需求依次为洗头、擦身、洗澡;社区健康教育需求297人,占14.62%(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机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卫生需求[2],因此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人中,80.63%的老年人实行的是家庭养老,仅19.37%为机构护理或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63.03%的老年人有“介护式”家庭护理的需求;在13项生活能力调查中,有9.28%的老人不能自理;身边无家属子女的老人占2.78%(57人);基础护理、护理指导、护理治疗、导管护理四类19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
借鉴日本经验[3]。引入日本介护的理念,对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护助和照护,是本市乃至全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必然措施,它包含了自立生活的支援、基本人权的尊重、获取正常的日常生活及自我价值实现援助,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本区产业转型中,近60万产业的工人下岗和转岗,现在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高龄老人。部分高龄老人的退休金低、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家庭生活照顾产生困难,且大多数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特别需要社会各方的关心。积极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为行动不便且患有慢性疾病和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介护式”居家基础护理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措施。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5-3.
[2] 曹俊山,李建梅,葛昌瑞. 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完善保障制度的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04-405.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