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社区;老年护理教育;伦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空巢化的加剧,日益增加的护理需求与滞后的老年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文献从伦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快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

1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养老服务、老年护理及教育等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不同形式的养老结构发展迅速,福利养老、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较为健全,已经达到了老年护理教育科学化、老年护理队伍专业化,服务质量标准化[1]。美国护士协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发展老年护理专科护士,2010年全美共有6741名老年护理高级实践护士,持有美国护士认证中心或美国护理科学院证书的研究生学历老年开业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各有3972人和574人,其就业资格近年来开始过渡到临床护理博士学位[2]。国外老年护理高级实践护士,其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及老年护理实践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特别是老年人综合社区护理(integratedcommunitycareforolderpeople,ICCOP)护理模式不仅能满足患病老人的整体需求,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和资源,不断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3-4]。

2国内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生理机能退化、行动不便、慢性病增多,护理需求增多,并受文化、环境、经济、慢性病影响,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明显,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加速了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5],但现阶段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还远未成熟和完善,从事老年护理人员的学历和综合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①老年护理观念滞后,老年护理被认为主要是生活照顾[6];②专业设置空白,各层次的护理教育中均没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7];③老年护理学课程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8];④老年护理职业培训教育欠规范[9];⑤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10];⑥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介于较低水平[11]。

3发展老年护理教育的伦理学思考

综合国内外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老年护理教育与国外相差甚大,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笔者认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加快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不仅是医学教育问题,同时涉及社会伦理学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和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如下。

3.1从老年护理伦理学角度出发,加强老年护理道德教育,增加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的老年护理需求与滞后的老年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专业设置空白,各层次的护理教育中均没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另一方面我国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待遇低、工作累、缺乏社会保障,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向低。因此,在现代护理教育中,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探索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途径,规范老年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针对目前不同层次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如护士、护工、保姆、家属和志愿者等,加强老年护理道德教育。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学术讲座、专业培训等形式强调老年护理是一种更具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历来奉行尊老、养老的美德,对待老年病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始终贯穿诚心、爱心、细心、耐心的原则,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仔细、审慎、周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忠实于老人的健康利益,不断提高老年服务质量,维护他们的健康。对于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增加养老院、社区护理见习实践贯穿老年护理道德教育,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部门工作。

3.2从社区护理伦理学角度出发,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满足社区老年人群的差异化、多元化护理需求

通过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养老方式的分析,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社区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模式成为各界学者的研究热点。社区护理是集预防、保健、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服务,由于我国各地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全、居民收入高低不均、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使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化、多元化明显[5]。从社区护理伦理学角度出发,要满足社区老年人群的差异化、多元化护理需求,开展综合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组织、管理能力等人文素质修养。因此在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中,不但要培养老年护理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老年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一方面课程设置中要开设老年人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护理社会学、临终关怀与护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人文课程[8];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老年护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问题讨论、情景演示、综合性实验等教学方法,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加强了学生对老年服务对象的理解,更好地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互动,体现社区人文关怀,做好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让老年人获得身心的双重照护,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3.3从生命伦理学角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生命伦理学是人类出于对生命的热爱,以实现人的自由与和谐为目标,关照和反思现实生活的一门学科[12]。从生命伦理学的观点出发,对老龄人人格、尊严及其生命价值的尊重,不仅要重视生命时间的数量,还要重视生命时间的质量[12]。老年护理不仅是生活照顾,还要注重老年人情感及精神的需求,提供社会支持,维护好老年人的人格及生命尊严,满足老人“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因此,要教育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现代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按照护理程序针对不同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知识结构、信仰、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环境及病史等进行详细评估,制定切合老年人实际的护理计划,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才能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10-11]。同时遵循生命伦理学“公正平等”原则,对高龄、贫困、失独、优抚、三无、残疾老年人等弱势老年群体,要一视同仁,让这些老年人有尊严而又体面地与其他老年人一道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AuerhahnC,Kennedy-MaloneL.Integratinggerontologicalcon-tentintoadvancedpracticenursingeducation[M].NewYork: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2010:1.

[2]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Recommendedbac-calaureatecompetenciesandcurricularguidelinesforthenursingcareofolderadults2010[EB/OL].[2011-01-30].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pdf/AACN_Gerocompetencies.pdf.

[3]EnguidanosS.Fromhospitaltohome:abriefnursepractitionerin-terventionforvulnerableolderadults[J].JGerontolNurse,2012,38(3):40-50.

[4]WillisR,EvandrouM,KhambhaitaP,etal.Socialcarefordiversecommunities:Howcurrentresearchattheuniversityofsouthamp-tonaimstoimprovetheuserexperience[J].GenerationsReview,2013,23(2):10-12.

[5]彭兰地,陈四清,王海荣.差异化养老与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25-4727.

[6]刘宇,孙静,郭桂芳.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3-26.

[7]李春玉,刘姝,陈宏吉.试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14,29(3):1-3.

[8]彭兰地.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经验及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展望[J].护理研究,2011,25(5A):1132-1134.

[9]陈四清.对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护理学报,2011,18(6B):27-29.

[10]王凤卿,王苏梅,陈红,等.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49-452.

[11]许加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3241-3243.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富有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老年人群体在中国社会当中享有非常大的福利。因此,在现代医学的教学体系中,老年护理教学向来是备受大众关注的热门科系[1]。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老年护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从根源上着手,认真研究和分析现代老年护理教学的现状,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

1老年护理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

1.1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护理学科在整个现代医学教学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其所享有的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学生所能接触的知识面范围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各有不同,这就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教学的质量也会有所减弱[2]。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误解和迷信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内心深处对于护理学科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老年护理学科,认为对老年人的护理会给自己的健康和生活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就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抵触情绪,缺乏主动性。

1.2教师及学校因素

教师是知识的传导者,尤其是在老年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护理学科的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师德医德不能作为学生的楷模,人格魅力不足以让学生对护理学科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对这个教学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3]。另外,学校对于老年护理教学的重视还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教师的选拔不严谨,对学生的管理不系统,对学科的设置不科学,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怠教惰学的状况。

1.3教学方法因素

护理学科向来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具体案例的剖析和学习,教师的手把手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4]。但是目前我国在护理学科的教学当中,大部分学校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老年护理教学,由于缺乏对实际案例的情报搜集,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以理论为主,教具简单,对于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器械没有好好加以使用,未能结合实际案例实施案例教学,不重视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形象的实践教学,教学考核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进行理论考试的结果。这就容易导致教学双方在长时间的枯燥教学过程中无法专心专注,整体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解决对策分析

2.1激励学生教书育人

由于护理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过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老年护理教学,更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用心学习,结合实际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在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5]。同时,通过科学的引导,消除学生对于老年护理的心理障碍,破除迷信的思想,使学生心里的抵触情绪逐步化解,从而能够保持健康明朗的心态进行学习,并通过实际的学习过程更加深入了解学科,掌握更多科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本学科的肯定,获得更大的进步。

2.2注重师德专兼并重

学校要注重对老年护理教学学科的建设,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确定德高望重的学科带头人,同时选择优秀的任教教师。在选择制度上,不能仅仅以专业知识的优劣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还要考核教师的师德、医德,选拔深具人格魅力的教师,注重师德专兼并重,在学业上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能作为学生的楷模,在人生道路上能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与学生共同进步。由于老年护理教学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加强对实践案例的剖析,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素养,奠定为人师表的专业和道德基础。

2.3教法多样灵活运用

现代医学教学体系中,学科的分类已经非常细化。老年护理教学随着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视在护理学科的分类中备受重视。老年护理教学课程的设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更加科学和系统,但是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应用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目前,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手段仍然比较单一,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工具和器械的选择上,都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时展。另外,教学方法刻板,不能进行灵活运用也是当前老年护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教师和学校都要迅速转变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善于和敢于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更多先进的护理知识,更适应当前老年护理的需求。

3结语

老年护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较高的学科。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老年护理成为现代社会民生领域与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老年护理教学则承担了这一重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使老年人作为被护理的对象获得更高质量的呵护。尽管当前老年护理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必将在全社会的关注下迎刃而解,老年护理教学也将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谈学灵,蒋小苹,庄红等.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204-1206.

[2]孙梦霞,姜娜,廖桂香等.案名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2140-2141.

[3]张扬,王燕.老年护理专业我科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过程及学习风格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43-44.

[4]XiaoL,DongX,沈军等.发展性案例讨论法在中国老年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358-5359.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前景;展望

一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上世纪中期,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世界经济较为稳定的发展,全球人口暴增,人口老龄化问题现已成为各国密切关心的问题。据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那么就可以认定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自2000年开始,60岁以上的老人数已达1.3亿,是全国人口数的10.4%,到2025年老年人口数将会超过3亿。据世界人口组织统计,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籍老年人数约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四分之一。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居民生活水平不够富裕,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老龄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二我国老年护理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政府对老年护理一系列产业链表示出极高的重视。早在世纪初,国家就下达文件表示社会机构在进行福利事业时,享有和政府福利机构同等地位的待遇。2011年,中央又出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新规。2014年,国土资源部积极出台政策,提出但凡是用来提供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的用地,连续经营一年以上者,五年内租金不可上调。最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如火如荼地进行,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老有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唐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6)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强大的老年护理需求和专业护理人才的紧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著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使老年护理专业在高校专业设置中应约而生。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减轻众多独生子女的负担,另一方面又提供给老年人一个健康的多元化养老生活。本文梳理了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现象,分析了老年护理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服务体系的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等阻碍因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对策,指出发展我国老年护理专业是社会所需,前景广阔。关键词:老年护理;前景;展望所养、老有所依也被纳入和谐社会的目标,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我国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会和谐温馨的养老环境,使他们在老年时期可以感受到新中国的强大。

(二)社会需求大

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显著降低,导致家庭结构相对我们的上一代有着显著变化。现如今我国的家庭模式大多呈现“421”倒金字塔形,甚至“8421”的家庭也很常见。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出生的子女现大多数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面对现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传统单一的家庭子女养老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极为不现实。独生子女既是这个时代的“挑梁柱”,又要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温饱。因此,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符合时代的特点,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的需求、人们对高质量老年护理的追求、各种老年福利性场所的建立催生了老年护理专业的产生。

(三)产业价值渐显

如今现代化的社会不同于以前的传统的社会,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老年护理产业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可以在晚年享受高层次、多元化的生活,缓解独生子女的压力,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过去的几十年,作为体现政府主要职能的养老事业占用了财政支付的相当大的比例,老年护理产业作为我国社会的朝阳企业,一旦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就能发挥极大的社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无论是服务进门的家政服务、老年照料,还是医疗保健、老年旅游等,都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在为老年人带来更好服务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使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三阻碍我国老年护理学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思想束缚

自古以来,养儿为防老的思想就渗入中国人民的血液中,在老一辈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做法。调查显示,当今社会中仍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把老年人送到养老机构享受晚年生活,他们认为这是不孝的做法,是对老人的不尊重,同时也担心同事因此会嘲笑自己的不孝。“百善孝为先”,他们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现实确实,30左右的年轻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又大多数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对来自社会上的种种压力,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陪伴老人。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也觉得子女把自己送进养老机构是一种把自己往外推的做法,觉得是一种羞耻。这种来自双方的心理障碍,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现象。突破这种传统的老思想,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又可以让老人“走出来”结交更多的朋友,是一件双方受益的事情。

(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当今的中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而我国的老年护理产业链刚刚起步。目前开设的养老机构只能满足小部分老年人的需求,老年护理中心“一床难求”的现象随处可见。另外,上规模、有档次的公办老年护理中心更是少之又少,一旦老年人需求稍高,只能进私人护理中心,昂贵的费用更是让现在的年轻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促进着老年护理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级地方政府建设了大批老年护理机构。这些机构可谓为老年人颐养天年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护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既定的事实。现在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为一些下岗职工、农民工,他们在照顾老年人起居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综合护理能力十分欠缺。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约79.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专业的医疗照看和应急预防。但国内目前的老年护理人员很少是专业的护理专业毕业,专业护理知识极度缺乏,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求。

四我国老年护理业发展方向

(一)政府科学规划

养老问题是体现政府智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也是政府积极响应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未来几十年,我国老年护理产业必然会刮起一阵狂潮。虽然政府在养老问题上做了一下举措,但仍旧改变不了现在养老难的现状,养老机构的缺失、专业素质人才的匮乏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种种挑战。鉴于政府的能力有限,必须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主导、民间扶持的科学养老体系。政府要对未来人口趋势深入了解,均衡地区之间的差异,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宣扬养老问题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突破传统的养老观念,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人们意识到机构养老的双重益处。科学规划老年护理机构的资金投入、土地规划、税收政策等,加大科学管理的力度,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产业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积极培育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

人才是发展老年产业链的生命线。高校及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仅仅在形式上增设老年护理学专业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要重视对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的缺失会使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老年护理人才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年护理的服务水准,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老年护理行业的发展,保证老年护理行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之前,需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现状来确定方向,根据不同等级的社会护理机构可以培养不同等级的护理人才。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需要增加一些相关的专业,通过高校的系统化教育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知识丰富的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现今存在的社会护理机构对老年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一般较低,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待遇来吸引大量的人才来参加老年护理工作。

作者:唐萍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周绍斌.老年长期照料需求与我国护理学专业的应对[J].中华护理杂志,2009,04:327-329.

[2]赵丽娜.老年护理学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137-139.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痰培养;采集现状;护理措施

痰液培养是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因的重要方法,痰液培养致病菌后进行菌种鉴定,得出病原菌,致病菌应高于污染菌,从而对痰液进行定量培养。目前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治疗的8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0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32例进行痰培养病原学检查,男420例,女412例,年龄在57-86岁,平均年龄为(76.4±1.8)岁。

1.2方法 收集83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培养资料,建立数据统计表,分析痰液培养结果。

1.3判断标准 痰培养合格判断标准:痰液由下呼吸道咳出,鳞状上皮细胞较少、白细胞较多,量约3-5 ml,置于一次性无菌带盖痰杯中,1 h内送检,检验科不退回、不重留取则为合格。痰培养不合格判断标准:痰液中含有唾液、鼻涕,盛痰盒未进行消毒、清洁,痰量过少或痰液被污染,留取1 h内未送检,或检验科退回则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痰标本采集不成功原因 参加本次研究的8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28例培养标本采集不成功,其中15例因患者无痰或痰液处于气管深部且黏稠,占比为1.74%,8例因患者烦躁不安而不配合采集过程导致采样失败,占比为0.93%,5例因患者病情变化临时转院,占比为0.35%。

2.2痰标本不合格原因 832份痰标本中,140份不合格,占比16.83%。其中9份因采样时机错误,占比1.08%,16例口腔未彻底清洁,占比1.92%,48例标本量不足,占比5.77%,45例样本水样或唾液样,占比5.41%,22例为非肺深部的痰液,占比2.64%。

3.讨论

痰培养属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常用病原菌诊断方法,痰培养标本采集管理工作不足,使痰培养标本质量不高、阳性率偏低,导致病原学诊断准确率不高,难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出现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且因临床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医生错误诊治疾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1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分析

3.1.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护理医院多为老年患者,对痰培养、疾病治疗等的了解不够正确、全面,且痰培养增加个人经济负担,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患者无痰、痰液处于气管深部且黏稠等,使得患者无法自主咳嗽而获得痰液标本,导致痰液标本采集失败。

3.1.2护理人员因素 痰培养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未向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指导,使患者未准确掌握留痰方法,导致标本内混入鼻涕、唾液等,降低痰液标本质量;标本采集前准备工作不足,未彻底漱口、刷牙,导致标本污染严重;患者及家属任意摆放标本盒,使标本受到污染,降低标本质量。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采集痰标本也会影响标本质量。采集标本一般在清晨6-7点,取患者的第一口痰,但护理人员需在病房交班后再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标本检查质量。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drugs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medication alone. Methods: we selected 76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medication pl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trol group treated only with drugs. Results: six months to 2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comparison, blood pressure and weigh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derly hypertension drugs add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better than pure drugs

[key words]older hypertension;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现有高血压病人2亿人,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6%[2]。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最佳的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是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3]。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实施者主要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4]。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对高血压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的综合社区干预现状如何尚不清楚,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找出其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一、老年离血压病具有以下特点:

(一)血压波动较大,同时易受变动的影响: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性病变,体内各种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波动明显。因此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侧血压,随时调整药物计量。老年人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功能减退有关。因此应镇用能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

(二)隐蔽性及假性高血压现象:由于有些老年人高血压常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没有太多不适,因此很少去就诊,或者是由于血压本身并不很高,患者自身也未引起足够的孟视,往往到了病情严重时患者及家属才意识到高血压的存在.老年人间接测压法测盆血压时,由于气囊压不住任硬的胶动脉,有时可造成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的太低,同时应每日或每周多次检测血压变化.

(三)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见: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件更大,易发生心力哀竭也易发生脑卒中.另外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心、脑、肾等靶器官在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下,病变逐年加重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脑部可发生出血、梗死、脑萎缩等病变;心脏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由于冠钱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亦可导致心梗的发生,在肾脏则由于肾动脉狭窄,肾小球动脉硬化等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眼部可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等导致视力的下降。

二、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2005年1月,我们随机抽取了社区范围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均BM(I体重指数)≥25,BMI=体重/身高的平方,BMI≥24是超重,BMI≥28是肥胖,BMI是用于判断人体超重与肥胖的重要生理指标。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提示心、脑、肾等器官损害,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岁~70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0岁~74岁。2组血压入选条件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2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药物治疗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1、成立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由社区医护人员及街道、居委会和家庭组成,社区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理论和知识培训。

2、收集社区有关患者的资料由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通知和调查表,到患者家中调查、摸底,对患者的血压和主要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制定服务计划、个人血压档案。

3、进行无偿护理干预干预患者的主要生活方式,自编患者监测记录卡,包括姓名、年龄、体重、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每周定时测血压1次,测血压前患者都休息10min,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取3次平均值,每季度对记录内容整理;对照组只是按上述测量血压方法,每周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季度对记录整理。

4、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mg/片,1d1次,1次1片;北京降压0号1片,1d1次,1次1片。

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三、护理干预方式

(一)健康教育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5],教育形式为观察组38例患者每人1本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每月组织1次例会,宣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监测血压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饮食干预

控制热量摄入,主食以谷类、大米为主,每天250~300g;早晨60g左右燕麦粥,中、晚餐以大米为主,多吃青菜、芹菜,可选用鱼类、瘦猪肉、兔肉、豆制品、牛奶,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高、维生素高的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对于吸烟者制定戒烟计划,在家人的配合下,采取全部戒烟或逐日递减,对饮酒者特别是饮酒量在150ml/d以上者,开始3个月内控制在50ml/d,第4~5个月控制在30ml/d,以后逐步全部戒酒。

(三)运动干预

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运动锻炼以有氧训练或耐力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降压体操等,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以稍累为主,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一50分钟,每天1一2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四)情绪干预

避免患者受到任何精神刺激和创伤,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保持愉快心情,多听音乐、看报读书,禁止熬夜,保证每天8h睡眠。

(五)体重干预标准

体重(kg)=身高(cm)-105。对体重超标者因人而异,制定减肥计划,根据体重、工作性质,估计每日所需热量,三餐热量分配2/5、2/5、1/5。对肥胖者增加运动量,每天增加1~3个单位运动强度,每日测量体重并记录。

(六)心身放松训练[6]

肌肉放松训练,患者静坐一舒适的位置,闭目,双足分开,两手放在双腿上,尽量放松所有的肌肉,从足开始直到面部,呼吸时默念“一”字,持续20min,每日清晨1次;音乐疗法,让患者聆听指定的治疗乐曲,接受感受式音乐治疗,每天1次,每次1h,音乐选用当地老年人较熟悉的曲调;气功,通过调意、调身、调息,排除杂念,达到高度的入静,以放松紧张情绪,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min。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打太极攀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家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

(七)血压监测

每周测量血压1~2次,并告之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血压的重要性,如有不适及时随诊。对照组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高低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决定高血压药物及剂量,并建立数据登记,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熟悉各种降压药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法和用药后不良反应。

(八)心理支持和疏导

原发性高血压是长期慢性的疾病,患者在克服疾病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懈怠放弃的情绪,从而导致不遵医行为。因此,护理干预应从心理需求出发,有目的地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精神负担,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十分关键,发挥家庭支持和督促作用,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护理中指导家庭成员在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健康的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充分发挥家属在遵医行为中的支持和督导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九)食盐干预

本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中食盐量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向患者说明食盐量高引起疾病的危害性及程度,使其主动配合降低摄入盐量,饮食摄入≤5g/d,禁食盐制品、蛤贝类、皮蛋及含钠高的饮食。

(十)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人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降压药物应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防止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在劳累、激动等情况下,又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嘱病人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盆缓慢。

四、结果

6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压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2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压比较(x±s)

项目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体重指数(BMI)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55.32±5.04 138.50±5.30 75.43±5.70 85.67±5.40 27.45±2.02 24.01±1.76

观察组 154.78±5.08 144.90±7.41 95.22±5.60 92.11±5.14 27.44±1.98 26.11±1.78

t 0.3849 3.8478 0.1439 6.5321 0.0190 5.137

P >0.05 0.05 0.05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五、讨论

表1显示,干预后2组血压、体重指数均有显著下降(均P

单纯护理干预治疗老年临界高血压,在理论上也不难找到依据,据有关文献报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嗜酒等因素有关[4]。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发病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者,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入过多的镉和烟碱可致高血压[5]。饮酒者酒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释放,前者致钠水潴留,后者使小动脉收缩,长期饮酒使血管阻力增高[6]。体重增加,因肥胖致全身总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脏绝对排出量上升,循环总量增多使心搏量增加,引起高血压[7]。膳食中钠盐摄入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有关资料表明钠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Na+的滞留循环血量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小血管痉挛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目前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早期预防比高科技的医疗手段更为有效,通过护理干预,使高血压高危人群明确了引起高血压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效地使血压降低。综上所述,采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

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作用,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设立许多在街道、地段以帮助居民解决基本健康问题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应运而生[8]。大型综合医院应联合基层医疗单位、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形成护理干预服务网络,以提供全面医疗护理服务。改变我国现存“三高”“、三低”现状,应从高血压的预防抓起,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络的力量,把有关预防知识普及到学校、家庭和个人[9]。

六、建议

(一)应加强社区护士培训

社区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重于对高危人群的管理。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旨在帮助居民主动地改变社会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所以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由于目前社区护士都是从医院护士转岗而来,开展病人护理的意识较强,但针对人群开展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社区护士对转岗培训中预防保健方面内容培训的认同率仅46.6%[10]。因此,一方面,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仍要加大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理念、模式的教育,积极开展预防保健相关继续教育;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逐步建立社区护士工作规范,把护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保健上来,从而强化社区护士的防病意识,使护士能注重并有能力开展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关注社区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而且病程长,患病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故心理调控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护士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病人有意识地完善个性,同时利用放松、心理疏导等技能,帮助病人调节情绪。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对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另外,脑卒中、心脏病、眼底病变等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社区护士需要认识到并发症的危害性,督促病人维持血压稳定,定期体检,并且了解并发症出现时的表现以及早治疗。对于已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社区护士需要配合康复治疗师加强病人的康复锻炼,尽可能减少残疾的出现。

(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意识

调查显示,社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实行全员规律管理的最主要原因是居民不配合。居民不配合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居民不知晓社区卫生服务及经济方面的原因,缺乏健康保健意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一方面护士要善于利用健康教育理论,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另一方面,帮助居民获得把握与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社区护士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应特别关注教育高危人群关于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及可预防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纠正;对患病人群教育的重点放在自我监测技能与家庭护理技能上[11]。健康教育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对用药知晓率低、不重视高血压病的病人,随访时让其观看通俗易懂的电视、录像、宣传画报和读物,且进行重点宣传教育[12]。

(三)加强政策支持

调查显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做到全员规律管理的原因中,护士人手有限分别占89%和85%。我国社区护士数量不足,有研究对上海3家医院10个社区调查显示[13],每名护士服务的社区居民平均为15706人,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为2600人,由此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同时,调查显示,资金有限也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做到全员规律管理的重要原因。可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医疗系统的支持,培养更多的社区护理人才,给予足够的资金补偿,让社区护理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好地促进居民健康。

(四)建立系统的随访规范调查显示,已经开展的高血压随访内容和随访形式过于随机,缺乏健康教育效果的反馈,同时关于心理状况的了解和三级预防中预防残疾部分的内容做得不够全面,不利于高血压社区护理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随访规范,其中对随访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应有具体要求,以利于社区护士开展工作,同时,也需将随访的效果量化,利于社区护士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护理的效果。

七、老年高血压护理进展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是诊断高血压的必要条件。Campbel.lN.R.C进行的研究中[17],由家庭医生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确定107个病人的高血压分布状况,由经过训练的高血压研究护士利用标准化测量完成的初始记录或动态血压监测,与通常血压升高时临床病房血压测量相比较,通常临床读数结果比由研究护士所取得的结果要高。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的解释,通常临床框架内正常血压读数,与标准化护士读数的差异是42%。所以他们的结论为:遵循标准化的技术,对于病人血压状况的正确分类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或偶然技巧导致的结果比标准化或动态血压读数要高,因此,改善血压评估方法,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最佳治疗非常需要。

他们认为,在临床实践中血压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给予发展。

在GiraveJ.W.进行的研究中[18],105个成年人参加研究,在高血压的诊断中,通过有训练的护理师完成的有限性(6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每小时收集6次读数,经过参加者同意,另外再连续测量3次病房血压,整个过程是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标准由一个高血压护理专家用一个不显影装置完成的,结果显示:由限制性动态血压监测的平均收缩压是137.9±14.2mmHg,平均舒张压为81.5±9.7mmHg,而由护士测得的分别是137.9±20.1mmHg、74.3±11.9mmHg,两种方法间:收缩压相差0.03±12.5mmHg,舒张压-7.2±8.0mmHg。利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2]卫生部.2008年高血压日主题:家庭自测血压[EB/OL].(2008-10-08).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8455/200809/37705.htm.

[3]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

[4]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52-254.

5林丽琼,蔡美琳,杨聪玉.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1.

[6]张芸,张刚.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3.

[7]蔡建伟,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健康[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1(8):47

[8]王书臣,李浩,魏明,等.老年高血压防治与调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1-33.

[9]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48.

[10]石湘云,朱智明.高血压与肥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15(3):2327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

[11]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4,9(4):356

[12]张芸,张刚.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3

[13]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4.

[14]李燕,黎顺芝,谭颖媚.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8(15):2980-2982.

[15]杨桂芝.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8,15(8):79.

[16]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工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6-877.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及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培训需求情况。方法: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发放培训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725份。结果:老年病房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比例是91.40%。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较大的是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解决工作疑难问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最受认可的培训方式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培训压力最大的是担心各种工作检查。结论:老年病护理学科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病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加强培训更好适应人口老龄的护理服务需求。

关键词 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01

截至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776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化问题会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根据调查,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其中,昆明市人口为6 432 21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 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 231人,占8.37%,说明云南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而目前我省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起步晚,观念落后,院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不适合,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临床教学尚未建立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岗人员亟需加强老年专科护理专业培训。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省发展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思路及对策;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使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完整、系统地学习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尽快培养老年护理亟需人才;研究和分析现行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根据研究成果来指导我省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规划,并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老年病房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人力资源和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首先与被调查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对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理解与配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处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以及是否参加培训、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或希望带来的影响)、培训方式、培训压力来源等5个关于培训的内容。发放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调查的对象自我独立完成,调查者不做诱导等不利调查目的实现的处理,回收时间为1周。

1.2.2评分标准(1)对所有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根据Likert 3级评分法进行赋值,其中4分为非常需要,2分为需要,0分为不需要。(2)培训对自身影响的认知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小”到“非常大”分别赋值1~4分。(3)对培训方式重要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到5分,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5级,重要性逐渐增强。(4)对培训压力来源的评价,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设置分值和对应级别分别为: 1分=极小部分,3分=部分,5分=大部分。

1.3统计学处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效问卷的筛查,并统一编码,所有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45份,其中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97.32%(725/745)。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42±8.53)岁。平均工作年限(10.69±9.34)年。中专占43.50%,大专占31.8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24.70%。护士占152名,护师298名,主管护师274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龄结构小于1年82名,1~3年153名,4~6年92名,7~9年116名,10~20年174名,20年以上108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时间小于1年107名,1~3年203名,4~6年39名,7~9年146名,10~20年160名,20年以上70名。

2.2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调查对象中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占91.40%,一般8.40%,没必要0.20%。具体见表1。

3讨论

3.1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不足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现行体制下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各临床科室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能力,自学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院校老年专科护理教育又存在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我国人口老龄问题的日趋严重,急需一批合格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目前我国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从2010年起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本科生,两年来在招生、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2]。因此,集中老年护理专科现有资源,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建立规范的老年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组织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体系,是解决医院临床一线培训急需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关键。

3.2专科护士在临床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91.40%的调查者认可老年专业护士的培训,并认为培训是有必要的,也是愿意接受的,此结论与李婧[3]研究结论一致。根据推测,2025年老龄化在中国的程度将近20%,到2050年可达25.50%,这种老龄化快速提高所带来社会管理问题将日益突出。要更好地解决此矛盾,需进一步增加老年人专科护理的供给,满足此需求,上述情况说明,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较多的护士认为培训能够对自身带来有益影响表2调查显示,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能力对护士的影响最大,而后是对工作疑难问题及老年人护理的专科技能的影响均比较大。常规护理往往会根据自我的经验来对老年人护理进行评价,主观性比较强,而专科护理则是一个系统的、制度式的评估体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首先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最后反馈和修正,不断提升监督和强化作用[4]。实现自我价值、组织和管理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晋升和发展也是临床上专科护士迫切需要,且可以通过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来加强。

通过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老年患者有关问题是有权利进行指导和提出护嘱,且能够让责任医师和护士一起完成护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强了专业护士与医师等团队的沟通作用,增强专科护士的责任心,更能够实现医师对专科护士的期望和认可程度,为专科护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5-6]。

老年专科护理对福利和工资待遇的影响,护士认为影响力最低。主要是与我国现行的专科护理发展的背景有关,作为起步阶段,专科护士的概念认知程度很低,而培训准入资格、工作岗位设置、工作体系、资格认证标准均无统一的概念和认知[7]。对于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重新改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需要护理管理者转变观念,将专科护理的专业技能全面发挥,让专科护理人员得到相应的待遇和职业发展,包括在工资待遇和福利等方面,内外部全面展现专科护士的价值。

3.4培训方式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授课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护士培训作为护理人员有关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而实践中,以上3种方式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中多媒体教学和示范练习是常见和最容易操作的培训手段之一。不同职称的护士认为培训对自身影响上也有差异。科研和创新能力培训以及护理工作难题的解决培训,是护师及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认为比较重要的培训内容,据此,实践中可以考虑和规划重点针对他们培训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科研和创新能力。护士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难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提高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管理者需要有所侧重点,针对需求进行培训。

3.5关注与缓解学员压力来源,提高培训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压力最重要来源于日常工作检查,其次是考试和论文答辩。现实工作中,护理日常工作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检查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压力,是当前背景下,对护理人员乃至从事医学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许多人员面临着没有做过科研工作,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因此,压力比较大。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压力排解措施,首先,针对日常检查,严格要求,更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其次针对科研等有关需求和压力,进一步落实针对性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和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老年专科护理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专科护理发展和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要贴近临床和学科需求,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19.

[2]胡燕,王燕.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78-79.

[3]李婧.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1):33-36.

[4]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 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2010,45(5):454-456.

[5]石英,杨磊,吕明慧.老年病房护士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4,28(4):242-245.

[6]李华,黄惠根,黄碟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08-610.

[7]顾桐语,宋红玲,陈志红,等. 南通市老年护理院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4,28(34):112-113.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5-03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护理论文事业的发展与快速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但是养老机构里存在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等问题,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要解决好老年护理发展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在发挥护理学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与养老产业对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及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来提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本文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人口快速老化下的养老护理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在民办养老机构中约有15%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随着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二是大多数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三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薪水相对偏低,护士离职率较高。 

201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强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拓展,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贯彻“基层普及、高层突破”的战略,即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课程或探讨式地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专业,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硕士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 

二、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基本的学历要求是初中毕业,并要接受相关职业教育。在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业的护工服务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其从事的职业热情有限。而且,护工大多是没有受过老年护理正规专业培训的外来打工人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因此,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19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现有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虽然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目前,国内有一些院校率先探索性地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自主办学型 

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联合举办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此培训项目只针对比较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训。 

2013年9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专业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文理科毕业生50人,学制三年。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根据“浙江省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定:2013-2015年,凡是入职浙江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高校、专科(高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入职满5年的,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其中专科(高职)生26000元/人。 

(二)校企合作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市养老院、鹤童养老院和天同医养院机构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的老年护理专业。2014年,首批毕业生共有48名,但只有7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除了1名同学保研外,剩下的40人大多选择二甲、三甲医院。 

目前,国内卫生职业学校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报道比较少,但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职业学校培养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及实习基地。 

(三)联合办学型 

2014年,北京城市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共同成立“老年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老年学科领域跨国合作项目。丹麦VIA大学与北京城市学院进行教师交流和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相关项目。两校专家共同研制专业病种老年护理标准,编写专门的老年病家庭护理手册。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与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拟合作共同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双方拟定在上海大学高职专业中增设老年高级护理2+1专业,即学习理论基础知识2年,赴日本进行技术实训1年。上海大学高职学院负责招生、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发引进、协调,组织赴日本实训等事项。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提供部分办学资金,主要用于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建设等。 

三、国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老年护理的市场日益扩大,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的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老年护理的专业建设及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国外护士协会制定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主要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水平。基础性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把老年护理技能纳入到注册护士的培养课程,纳入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年护理高级实践护士除了具备专科知识及熟练的技能,必须同时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并获得老年护理专科执照。

泰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泰国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是专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服务而培养的高级护理人才。泰国护理司于2003年开设了高级执业护士,其中包括了老年护理在内的9个领域。老年护理硕士毕业后,可参加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考试。通过考试的护士,完成短期培训后可拿到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资格证。获得老年护士执照的护士可以在医院及其他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由于泰国护士拿的是国家阳光工资,所以养老机构留得住老年护理人才。拥有部分处方权的老年创业护士及老年护理专家,只针对硕士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开设单独老年护理专业课程。 

四、中职卫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探讨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职业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建设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护理学教育及办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护理学专业设置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来说比较单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细化,可以增设如老年护理专业、社区护理专业等。 

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更能培养出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面对迅猛发展的老年事业,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对接养老产业,创造出新的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实用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进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是值得探讨的。 

(一)老年护理人才定位 

职业学校可考虑与民政、卫生与教育部门联合定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以较高学历的2+3高职为主,开设定向培养实用性养老护理专业。由于2+3高职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长且可塑性强,在校4年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教改试点。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可考虑在2+3高职班中选一个班来做教改试点班。 

在目前三大类型的老年护理专业创办模式中,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本科层级和高级养老护理管理型的人才培养。自主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就业率没有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比较适合中职学校,如与养老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定向培养。此模式比较适用于中档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并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老年护理课程设置 

1997年版的护理教育计划中首次出现了“老年护理”的选修课程,2007年版的护理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临床护理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医药卫生类2010年新目录中首次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规定下来,这标志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将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1990年代以后自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院校也相继在专科、本科层次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老年护理学》课程在所有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过于统一,不同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培养目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老年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有效观察及管理,老年人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其实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实验、实习锻炼的机会。 

老年护理专业设置要根据目前养老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制订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及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模块结构。根据湖南省岳阳市、山东省多家医院及医学院校调研结果,目前老年护理专业有21门核心课程。从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可考虑增加一些老年护理的核心课程,如,老年心理学、康复训练与指导、营养与膳食、老年医学、疼痛护理与临终关怀,并在实践课程模块中增加老年病房及其养老机构的实习时数。 

在老年护理专业教材上,可借鉴国外和香港地区老年护理教育经验,把现有的老年护理专业外文教材翻译为中文后整合使用。还可考虑咨询资深国内外教授及临床护理专家,编写适用于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教材。 

(三)人才培养质量定位 

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人才除了要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具备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老年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老年护理员资格证。 

学生毕业后能在择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就业岗位可定位于: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形式的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等。 

(四)老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 

老年护理专业的创办需要一个团队及各部门的协作来完成,可考虑建立一个老年护理教研室,由教科及教研室主任来统筹、协调专业各项环节的工作。目前,学校需要把全面提高护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的目标,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老年护理专任教师定期到临床进修,加强教师临床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使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如每年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已开设老年护理的院校参观学习等。此外,通过多渠道引进专业发展必须的高素质人才,如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年护理专家、技能型临床教师参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老年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环节,需要强化养老护理实践操作。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缺乏定点的养老机构实践基地,学生的实践及见习受到了很大限制。卫生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特殊的专业护理技术建设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并与其他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及见习的机会。 

面对迅猛增长的老年人口,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龄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分析我国养老护理现状、国内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有利于适合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2-24).http://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2]吴玉韶.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310/20131000534003.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R].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2011 

[5]谢凤香.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14) 

[6]练玉春.中国—丹麦老年研究中心成立[N].光明日报,2014-09-01 

[7]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J].社会福利,2009(4) 

[8]田素芳.国外老年护理模式于我国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9]刘宇,孙静,郭桂芳.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 

[10]李菲,莫新少,Wanapa Siritanyarat.泰国孔敬大学老年护理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J].护理教育,2013(12) 

[11]李婧,董茂江,邱桂红.老年护理专业建设[J].2012(4) 

[12]李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 

[13]付朝阳,李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 

[14]陈四清,王海荣.老年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压疮; 社区; 独居老人; 慢性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的发生率在医院、社区和家庭都不一样,在家庭护理的长期卧床患者,发病率最高。老年人是慢性病的最主要人群,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共同特点是,疾病迁延、久治不愈、长年卧床,由于护理的不及时到位,很多老人患有压疮[2]。目前,压疮的预防及其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疮的发生率和现患率已经成为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社区独居老人,处于少人照料的现状,护理往往不及时,独居老人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本文就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分析这些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老人压疮的发生和护理情况,便于社区的管理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顺德区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独居慢性病老年患者172例。其中男99例,女73例。年龄68~89岁,平均(72.10±3.22)岁。平均病程(20.33±6.27)年。主要原发疾病:脑血管病41例,骨折26例,老年痴呆23例,肿瘤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骨关节炎、风湿免疫病9例;心血管疾病31例,肝脏疾病4例。大部分老人是多种疾病同时伴发,同时还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1.2 方法

设计评估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自理能力的评估等。家庭情况有单独的表格,包括家庭成员组成、成员关系、主要的照顾者、收入、营养情况。压疮的调查包括:压疮发生部位、数目、分期。采用Braden量表对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内容有六项评定标准,包括患者感官知觉、潮湿、摩擦力、活动度水平、营养情况、运动能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轻度危险18~22分,中度危险14~17分,高度危险10~13分,重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2-3]。社区卫生院有专门护士到患者家里进行调查,由社区护士采用向患者或其家属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填写调查表格。

1.2.1 护士培训 使用Braden评分量表前,由专科护士对社区医院老年病管理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讲解每个项目中具体分值所代表的临床情况,并用实例说明。培训后,在临床开展试评估2周,并经过专科护士的复评,评分的一致性达到91.5%,表明本院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可信度达标。

1.2.2 评估的频次 评分大于18分,评估一次后,如果病情未出现变化,可以不再评估;15~18分者,每周评估一次;13~14分者每周二、周五评估;10~12分者每天评估;小于9分者每班评估。评分为10~14分者,如果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周评估;评分小于9分,连续评估2周,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天评估。由于社区护理难度比较大,虽然应用Braden评分,但是不能够达到住院患者的看护标准,所以对于小于9分的患者,不能达到每班测评,采用每日评估的方式。

1.2.3 评估的质量监控 2周试测评期间由专科护士审核,达到可信度之后,14分以上患者不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对社区护士评分在14分以下的患者,仍然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并决定是否更改评分的频率。

1.3 评估后措施

对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以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行压疮护理干预后一个月的评分和最初的评分进行比较,观察评分变化。

1.3.1 健康教育 让患者、家属及看护人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性,教给直接照顾老人的看护人(家属或雇用的人员)对压疮防止的基本方法。对于评分小于14分的患者家属要求患者家属签字。

1.3.2 营养 加强补充蛋白可以明显减少压疮发生。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营养餐谱制定,指导看护人员进行配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压疮危险度的比较

经社区护理干预两周后独居老人Braden量表评分好于经社区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172例独居老人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例(%)

时间 低危险 中度危险 高度危险 重高度危险

干预前 68(39.53) 53(30.81) 31(18.02) 20(11.63)

干预后 84(48.84) 37(21.51) 27(15.70) 24(13.95)

2.2 压疮发生情况

120例老人出现压疮,所占比例为69.77%。其中发生一处压疮27例,占压疮发生人数的22.50%。两处及两处以上93例,77.50%;发生在骶尾部压疮最多,发人数为89例,74.17%;其次为臀部、足跟、髋部、肘部、踝部及其他。压疮分期:Ⅰ期106例(61.63%),Ⅱ期44 例(25.58%),Ⅲ~Ⅳ期22例(12.79%)。

3 讨论

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为院前压疮发生的主要人群,尤其是独居老人由于无人照料或少人照料,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的程度更是居高不下。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短缺,大多数患者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长期住院的费用而居家养病[4]。本研究一般资料显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在20年左右,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营养差,很容易引起压疮。

根据本研究评估表进行系统的分析原因如下:(1)经济收入有限: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加上老年患者月收入较低,甚至有人无经济来源,只有低保或者社区的救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照顾者的知识有限:由于长期住院或建立家庭病床护理需要费用,老人一般支付不起,照顾老人的亲属或者其他看护,不能经常照顾或者照顾不到位,不懂得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甚至压疮发生后,由于对压疮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压疮的危害,不懂得及时就医,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家中发生压疮,还有的老人压疮已经发生很久,甚至出现并发症,看护人员都没有发现,可见看护人员的不细心和知识匮乏的程度。(3)居住环境较简陋:大多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室内环境差,部分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控制,导致居住环境恶劣。(4)家庭关怀不足:许多独居老人有子女或者亲人,但是并没有起到照料的义务,在精神上独居老人有极大的空白,加之患有慢性疾病,自己去医院治疗都成为了困难的事情,压疮的发生就更没有办法处理。

压疮发生的位置统计:本研究显示发生2处以上压疮患者占压疮发生患者的77.50%,Ⅱ期以上压疮患者占38.37%,说明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严重压疮的比例大。因此,早期干预是压疮预防的关键,本研究使用Braden量表,提高了护士对发生压疮危险的早期判断能力,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根据量表的评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首先增强了主动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一些潜在危险。节约劳动成本,使护理人员有精力放在一些严重的患者上,避免了人员的浪费。通过量表评分制定护理标准,降低了老人压疮发生的情况[5]。

压疮护理的要点:(1)对家属和看护人员的教育:首先让家属和看护人员明确什么是压疮、压疮如何形成的、危害有多大,引起家属和看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往往独居的老人,家属和看护能照顾老人的时间比较少,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对老人的影响意义不是很大,更多的是需要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2)如何让卧床老人翻身:减少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最有效的解除压力的方法就是适时的变换。中低危患者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高危患者每隔1小时翻一次身;患者的骨隆突及支撑区最容易受压,要选择合适的缓解局部压力作用工具,如软枕、棉垫等。高危患者最好睡气垫床,避免出现剪切力[6]。

没有卧床的老人,自我护理的能力也很差,主要表现为:老人记忆能力差,不能按时服药,加之经济状况差,不能有效的治疗慢性病,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展和并发[7]。一旦疾病恶化,很容易产生老人卧床的情况。这样的老人,及时目前评分危险程度低,但是也不能忽视其突然变化的病情。对于这类老人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从疾病的治疗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告知老人家属和看护人员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目前社区独居老人的压疮发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本研究中,社区干预老人的护理之后,危险评分分布显示,中度危险以上程度的老人比例下降,干预护理对降低危险评分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素文.对院外压疮留院观察患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9,26(7):70-71.

[2]邹德凤,章金媛,毛祚燕.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6):639-640.

[3]舒红文,周川芬,严仁华.Braden量表评估准确性对压疮风险预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A):355-356.

[4]周玉兰,刘雪梅.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49-151.

[5]黄秀容.不同疗法在压疮愈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78-80.

[6]佟金谕,王建秀,郭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我院压疮管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8-80.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9篇

资料与方法

采取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选择奎屯市3个社区300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②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③经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后,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调查者。

排除标准:①非常住人口;②存在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者。

方法:⑴调查内容:①社区居民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患何种疾病、家庭所在社区、联系电话等。②家庭护理评价表:调查表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和本社区医护人员及当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1部分为老年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医药费用来源、慢性疾病种类、生活自理能力等条件。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以KATZ指数作为评定标准2,才有较好的信誉度。第2部分,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度调查,总分50以上的,为高度护理需求,总分40~49分的中度护理需求,总分30~39分的为低度护理需求。第3部分为居家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其内容包括:称呼的满意,对时间的满意,倾诉的专注度,与您关心细致、耐心、周到,对您的帮助度,健康教育指导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知识讲解,饮食的关心,个人卫生的协作护理,减轻痛苦,解决问题,尊重意见等内容。⑵调查方法:调查前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标准,采用入户提问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就调查内容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排除干扰,根据社区居民回答的问题在相应的格式内认真填写。

结果

社区居民一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300位社区居民中,年龄60~90岁,平均75岁,其中男140人(46.7%),女160人(53.3%),独居老人4.3%,所调查的300位社区居民中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95人(31.7%),糖尿病48人(16%),心脑血管系统103人(34.3%),风湿性关节炎29人(9.7%),各类腰腿痛200人(66.7%),其他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胆囊炎、慢性骨炎、慢性肠炎、痛风、前列腺炎等疾病130人(43.3%)。

社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需求程度: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群体生活中退出。在我国80%的老年人身心处在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经济情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小病不愿意进医院,导致评估老年人的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护良好的生活健康习惯以及健康教育和指导,确认患者与健康人的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系统科学的正确指导,特别是孤、寡、残老人身体与心理往往感觉不到依托感,更得不到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和怎样预防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的方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流动频繁,家庭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及精力急剧下降,无法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欠完整,这就使得老年人更加需要及早的接受社区卫生提供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家庭护理。

社区居民对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社区居民对家庭护理服务的不同项目满意度存在差异,如对社区服务人员访视的时间、护理操作及用药注意事项说明,对护理知识、宣教的广泛性、全面性,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关注度满意度比较高。而对护理人员留有充分时间与居民交流、实际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比较低。

讨论

社区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分析:随着老年化社会的不断深入,社区老年比例逐年上升,因而老年人患各种慢性病的概率更大,因此更需要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其预防保健与用药,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把被动变为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护理要求。

社区家庭护理现状分析:⑴社区家庭护理存在的问题:①社区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社区护理任务。如:为辖区内居民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患者并根据病种分类排序,一旦老年人生病住院就会迅速得到关于老年人病情的详细资料与治疗方案,预后及家庭状况的信息,及入户随访和平日宣教,还要进行简单的体检,和家庭访视,进入家庭为需要照顾的居民进行健康保健等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患者做全面周到的护理照顾难度较大,因为护理人员太少。②社区护理人员对所管辖区社区居民的情况比较熟练,能适时地给予治疗和照顾,便于达到最准确、最实际的沟通,只因人员紧张,有些更实际、更具体的事情无法完善。⑵大多数居民反应社区服务机构药品不齐全,社区硬件设备不完善,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不确切,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①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认识不同,给社区家庭护理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②大多数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全,治疗环境差,医疗服务质量欠满意,他们认为有不舒服去大医院比较可靠。因此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是很了解。有些老年人独自居住,无人照顾,使得他们性情怪癖,不愿与人沟通,使我们居家护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老年病;抑郁症;心理护理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标志着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日渐显现。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弱、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尤其随着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越来越频繁地在老年人口中出现,老年病患者成为极易并发抑郁症的群体之一1。老年性疾病与老年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务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深入了解和分析老年患者的疾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积极探寻有效的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生理与心理健康,为我国健全医疗保障奠定基础2。

1 老年病与抑郁症分析

随着社会因素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逐渐成为严重困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高发病症,对老年人生活心态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老年性疾病具有顽固性强、病程长、难根治等特点,患病后就伴随老年患者终身,加之我国当前老年性疾病的医疗及护理技术尚不发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治疗老年性疾病,也不能为老年病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极易诱发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老年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减弱,在忍受漫长的疾病折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焦虑及恐惧心理。若医务人员没有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老年患者会在漫长的疾病治疗过程及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演化为抑郁症。

2 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

老年性疾病有顽固、病程长等特点,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的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改善和营造,注意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清洁、安静、优雅。在清净、优雅的环境下,还要认识到老年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情况对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清淡、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对于食欲下降的患者,应结合患者情况相应调整饮食配比,尤其注意对拒绝进食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拒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消除患者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恢复进食3。

医护人员应及早对入院的老年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在之后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对老年病患者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及探访,深入了解老年病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况,对出现抑郁症状及抑郁倾向的老年病患者,应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及精神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安排专门的、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心理护理人员对并发抑郁症的老年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面对面地与患者亲切交流,了解患者心中顾虑,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和疏导,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一切要求。对于情绪严重不稳定的患者,应协同患者家属预防患者自伤、自杀行为,避免患者作出不理智的事情。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将患者抑郁程度进行分级,依照患者精神状况对治疗及生活护理作出一定的调整,同时应及时组织患者家属及社会力量调整患者精神状态,让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深厚的理解与支持,加强社会对老年病患者的关注,为患者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放下心中顾虑,逐渐建立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够自我减压、自我疏导,并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接受康复治疗,提升老年病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3 总 结

老年性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一些医院的相关调查及研究中,发现入院的老年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占到全部老年性疾病患者的半数。大量的研究及调查表明,老年病已经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超过半数的老年病患者在对自身健康状况担忧之余,逐渐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可见,对老年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老年病患者医疗服务水平。医务人员应协同社会及患者家庭,改善老年病患者医疗质量及心理护理水平,帮助老年病患者放下心理负担,积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史洋,崔文静.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50—351.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1篇

1.1对象民政部福利公益金资助项目贵州省“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第一、二期学员,来自贵州9个地区市、县、乡级养老机构。

1.2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基本情况问卷对我国养老护理员进行现场调查,自设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6项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水平、是否受过职业培训、有无职业资格证书、是否签署劳动合同、有无社会保险、养老机构性质等8项从业情况资料。由黔南民族医专护理系教师担任调查员,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发放、讲解,学员自己填写,调查当日收回。发放问卷188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应答率93.1%。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u检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结果

2.1一般资料175名我国养老护理员,男55人,女120人,年龄<30岁43人,30~49岁120人,50~59岁12人。汉族106人,少数民族69人。未婚32人,已婚130人,离异12人,丧偶1人。小学1人,初中43人,中专或高中47人,大专58人,本科及以上26人。健康167人,患慢性病8人。工作年限<5年123人,6~10年21人,11~15年12人,15年以上19人。管理岗位77人,服务岗位98人。月收入<1000元37人,1000~2000元55人,2000~3000元55人,3000~4000元20人,40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2人。受过培训54人,未培训121人。有职业资格证11人,无证164人。签订劳动合同88人,未签订87人。办理社会保险118人,未办理57人。养老机构性质:公办135人,集体14人,民营26人。

2.2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国养老护理员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常模。SCL-90总均分为(1.53±0.39)分,与常模(1.44±0.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75,P<0.01)。

2.3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2.3.1SCL-90各项因子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SCL-90量表9项因子分别作为因变量,以14项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情况、劳动合同、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进入方程。

2.3.2SCL-90总均分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以14项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劳动合同进入方程。

3讨论

3.1我国养老护理员一般特征与同类研究比较与黄菲等研究比较,相同点有女性为主、培训率及持证率低。与前者研究所示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同,参与本调查的我国养老护理员以青壮年为主,没有文盲,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约占75%,收入相较于黄菲等研究显示相对偏高。这是由于调查对象为贵州省“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第一、二期学员,是各养老机构选派的骨干、机构负责人等,另有少数的民政部门管理人员,管理岗位人员占44%。

3.2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成人,与张静的研究结果相似。我国养老护理员比普通成人更容易产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心理问题。影响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水平、劳动合同、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在本研究中我国养老护理员年龄在30~50岁的青壮年120人,约占67%。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是栋梁,在单位是骨干,承受家庭和社会压力最大,繁重的工作和家庭付出常让这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出各种身心症状。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中患慢性病的约占4.6%。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与疾病相关的心理反应,带病工作及亚健康状态也会出现相应心理反应,影响心理健康。工作年限的长短会体现在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上,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业务不熟悉,会给工作带来压力,影响护理员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在一线的我国养老护理员工作压力大,为失能、半失能、临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稍有不慎,老人可能发生噎食、跌倒、骨折等意外,风险极高,护理临终老人还要面对老人去世,协助做好遗体料理及后事服务等事宜,因此,我国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收入和劳动合同是影响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占54.3%,未签订合同的占49.7%。赵崇偲等研究显示,收入水平低是抑郁症状的高危因素。我国养老护理员工资微薄,福利待遇低,使得我国养老护理员难以产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劳动合同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未签订合同让护理员缺乏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经济的窘迫和缺乏职业安全感使我国养老护理员易产生抑郁、焦虑。职业培训是影响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养老护理员服务对象是特殊的群体,老年人有其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这要求护理员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职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民政部2013年6月30日颁布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护理人员应当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本研究中,接受过职业培训者为30.1%,有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者仅占6.3%,低于10%的全国水平。现实中我国养老护理员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极少,这极大地影响了护理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胜任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有利于心理健康,而培训机会的缺少影响工作能力提升,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护理分析;老年脑梗塞;后遗症;心理状态

脑梗塞是一种起病急、恢复时间较长、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的疾病。脑梗塞患者尤其是老年脑梗塞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病的预后不好,日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给老年脑梗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好的影响[1]。本次主要研究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随机选取60例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分随机分为对其加强心理护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58~89岁,平均年龄为(69.4±9.8)岁,身高(160±5)cm,体重(60±8.4)kg,病程时间为0.8~12年,平均病程为7.62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57~87岁平均年龄为(68.4±9.8)岁,身高(165±5)cm,体重(50±8.4)kg,病程0.89~11年,平均病程为7.12年。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临床治疗,而观察组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临床治疗,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每个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指数,结合医学的心理理论学,对每位老年患者都需要耐心对待。②护士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对患者需要用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多加关注,对于患者的一些日常生活需要应该尽量去满足,使患者充分享受到护理的服务。应该耐心地进行解释和解答,提高音量,尽量放慢语速,突出强调其重点内容。③患者应该积极地减少不良影响,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而此时护士应主动对患者进行开导,如果患者是因为想念家属,护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知家属尽早安排时间来探望,以免因为想念过度而影响康复的进程。④要适当开展娱乐活动,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好,尤其是患病时的老年人的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以增加患者的生活的充实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 SPSS19 统计软件,利用t检验的检测方法对两组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疗效实行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一段时间护理后,发现观察组的3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较好,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其心理情绪时常波动较大,而且会出现心理的阴影,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如悲观、抑郁等,这些心理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康产生是有损害的后果[2]。回顾性研究分析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护理的措施,许多临床试验证明,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患者焦虑情绪的程度,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很好的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开导,在一定程度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等[3]。

本次就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发现对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采用加强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康复治疗,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方法来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比对照组的好,两组间存在差异。所以加强心理护理的方法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佳,是一种可以广泛性使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柱兰.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79.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3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

结果:82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有明显优势(P

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心理状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5-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老年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位,占其住院人数的20%以上[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不典型,反复住院率高,病程长,老年患者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信心,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2]。所以本文就我院81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订本》,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40.7±6.2)岁;平均住院时间(25.2±1.7);平均文化程度(5.26±3.54)年。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8-66岁,平均年龄(43.6±5.7)岁;平均住院时间(26.2±1.3);平均文化程度(4.78±3.54)年。

1.2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变化、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无胸闷、头昏症状;好转: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在活动时有头昏或胸闷表现;无效: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均无明显好转,有明显自觉胸闷、心慌、头昏症状。

1.4护理方法。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忧郁型患者,以疏导治疗为主,得到患者亲属的配合,加上安抚,态度温和地向患者解释治疗护理的好处与目的,并且对于患者的心声耐心倾听,从而缓解患者的忧郁心理;针对悲观型患者,由于该类患者说话少、自我封闭,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所以与其交谈时,要保持轻松的气氛并且热情,尊重患者的心里感受,向患者进行乐观的解释病情,使其减少担心缓解疑虑,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疑虑型患者,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积极暗示和鼓励患者,并且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主动介绍已治愈的病例,缓解该类患者的消极情绪;针对焦虑型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以鼓励为主,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对其心情加以理解,有足够耐心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向患者反馈好的治疗效果,消除该类患者的焦虑心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在P

2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受肥胖、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与患者的年龄、职业、疾病状况、身体素质、社会经济因素等相关,甚至有研究发现,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3]。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4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高达95.23%(40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33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老年病;特点;护理;体会;人性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4-02

老年病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病情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和复杂性,且病程长、难根治、不具典型性,老年病患者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普遍减弱、减缓,对老年病发现较迟,致使老年病科多重症、危症患者,大大增加了老年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难度及复杂性[1]。老年病的护理工作已经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2]。我院近年来针对老年病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全面的、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老年病特点分析

疾病综合性高。老年病患者年龄较大,免疫功能及脏器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多有下降,当前的老年病患者普遍存在一体多病的特点。很多老年病患者都是多个脏器、多个系统同时存在病变,或同一脏器、同一系统存在多种病变。另外,老年病患者还有病情相互掩盖的现象,很多疾病难以及时发现,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当前的老年病患者平均患有7种疾病,最多可同时患有25中不同的疾病。

老年病多为功能衰竭或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群脏器及身体系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若出现中毒、感染、错误用药或慢性疾病,极易发生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及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老年人群患上慢性疾病之后,会引发体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会引起后遗症与并发症,进而引发复杂性的功能衰竭及功能障碍。多种功能衰竭及功能障碍难以治愈,加之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普遍减弱,治疗及护理难度更大。

老年病致病因素及影响因素多。年龄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身体机能的下降、心态情绪的变化等都会直接引发和加重老年病,加之老年人群由于没有工作,家庭因素不稳定,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忧郁、恐慌、失落等心态,很有可能出现情绪失控,更易引发疾病。

老年病以引发心理问题。老年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难根治等特点,患者极易在漫长的治疗与反复发作过程中产生恐慌、抑郁、悲伤、焦躁等情绪,进而引发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严重精神失常,发生意外事故。当前的老年病与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具有紧密的联系。

2老年病护理体会

我院在对老年病进行深入分析与调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了老年病特殊护理措施,针对老年病患者采取了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优化日常护理。改善老年病康复护理环境,保持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清洁、安静、优雅,同时认识到老年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情况对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清淡、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对于食欲下降的患者,应结合患者情况相应调整饮食配比,鼓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进食[3]。

严格控制感染。在充分认识到老年病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易感染性的基础上,我院医护人员积极对老年病患者的感染情况及免疫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合理安排患者病房,适当进行分散护理与治疗,同时加强病房及治疗区域消毒净化,遵医嘱慎重使用抗菌药物,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优质的心理护理。对我院老年病患者精神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及早对入院的老年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在之后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4]。及时对老年病患者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及探访,深入了解老年病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况,对出现抑郁症状及抑郁倾向的老年病患者,应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及精神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安排专门的、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心理护理人员对心理状态欠佳的老年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面对面地与患者亲切交流,了解患者心中顾虑,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和疏导,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一切要求。

3总结

老年病科多重症、危症患者,治疗及护理具有极大的难度及复杂性。很多老年病患者都是多个脏器、多个系统同时存在病变,或同一脏器、同一系统存在多种病变,另外,老年病患者还有病情相互掩盖的现象。应针对不同的老年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通过预防感染、加强日常护理、改善护理环境、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提升老年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牟彩芬.老年病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417.

[2]董丽丽,魏严秀.浅谈老年病人的特点及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24):160.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5篇

>> 刍议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及成因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浅析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研究 南昌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谈我国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关于加强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现状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分析 我国部级以上手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研究 加快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及方法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困境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④ 杜国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10-12.

⑤ 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护理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7:322-324.

⑥ 唐万琴,丛晓娜,徐波,等.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6:33-35.

⑦ 王若维,杨庆爱,王桂云.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2:81-83.

⑧ 徐晓玲.北京市养老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1-2.

⑨ 黄菲.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1-2.

⑩ 徐晖,赵燕利.河南省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的调查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