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篇

【论文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稳定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问题。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高水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等,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高职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怎样救助等。学校应制订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较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在高职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3.心理健康档案完备化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萍、刘峰.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62-01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高水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等,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高职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怎样救助等。学校应制订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较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在高职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3.心理健康档案完备化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萍、刘峰.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稳定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问题。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高水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等,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高职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怎样救助等。学校应制订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较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在高职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3.心理健康档案完备化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萍、刘峰.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意义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生命才会光鲜靓丽,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如今,很多专家、学者对健康又有新的诠释:将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有很明确的规范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而心理健康的定义,由于受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量化的标准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如一本心灵绘本,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科学的数据,来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学习计划,管理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有效促进学生文明进步,校园风清气正;班级管理有序,学校安定团结;科学的育人依据让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总之,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小家,大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需要管理者认真、细致、耐心地一直做下去,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校的需要,更是每个中职生家庭、每个孩子的需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虽然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枚小小辅助分子,但它的科学参考价值、方便利用价值,一定会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得到更多挖掘和发现,来助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谌业锋.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J].人民教育,2002(08).

[2]贾建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薛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C].教育论坛,2001.

[4]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而在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学校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确立地位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把它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中,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提到议事日程,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做到统一规划,具体部署,专人负责。成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组建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队伍,明确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目前,学校还将加大人力物力的投人,在不断充实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心理研究课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扎实、更深人、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建立机构是保障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学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工作;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科、招就办、教研室、班主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明确任务是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拟订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②心理教育纳入教学大纲进入课堂。通过课堂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③建立咨询室,配备经过培训的专职心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④组建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并实施对队伍的学习、培训。⑤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辅导学生的指导意见。⑥运用心理调查手段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⑦通过校刊杂志《铁韵》和心理健康宣传橱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四、总结成果促提高

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绩:①掌握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部分资料,比较客观地了解到一些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热点问题及突出的个案问题。②缓解了校内人际冲突,改善了学生就业应聘的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③及时发现精神疾患学生,并联系家长积极对症治疗,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④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文章发表、科研成果论文获辽宁省十五计划一等奖。⑤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横向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正在完成课题《学生就业指导提前介入对学生心理成熟的影响》。⑥拓宽心理研究领域,探究师源性心理问题及研究教师心理问题。

五、具体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学校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搬进了教室,走上了所有班级的课堂。教学计划安排每个学期每周一学时。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富针对性,更能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更能有实效,心理咨询室都认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①开展课前的学生思想状况大型调查。为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课前学生思想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②本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心态的调查。在近几年毕业班离校之前,对他们的整体心态进行书面调查。③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坚持“三不原则”。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始终坚持不能“灌输”,不能“学科化”,不能“单向活动”的原则,尽可能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共点,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使本讲座成为学生潜移默化提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的一个操练平台,成为伴随其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良师益友。

(2)营建良好的心育氛围,心理咨询室的工作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展开。除接待常见身心问题的学生而外,心理咨询室还配合班主任、学生科、教研室、科任老师、生活老师的相关工作。先后对学校内一些较为特殊的行为偏差生、人格障碍生、心理疾病生进行了咨询辅导,对其它部门推荐的一些个案学生展开了心理疏导、跟踪调查,并将存有安全隐患的特殊案例报告学生监护责任方,以及早防患于未然,对较严重的心理异常、自虐、性别错位、人格障碍者,建议家长带学生及时到医院接受专家诊断、治疗。与此同时,对前来咨询的一般心理问题求询者,按其心理问题代表性强弱一筛选出典型案例,(严格根据保密性原则,隐去真实姓名等背景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用。这种贴近学生心理实际的代表性案例较之于书本案例更富有针对性、对疏导校园中各年级带共性的心理问题、集中的缓解群体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努力方向

(1)学生方面。回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轻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训练等方面;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会拓宽至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压力处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教师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载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专家们预测教师的传统功能“传道、授业、解惑”中授业的功能将逐一步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大大加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将成为教师自我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

总结: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高职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新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职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邝安丽.强化心理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学周刊:C》,2009年 第12期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6篇

一、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心理健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1.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存在着三个心理问题敏感期。一是新生入校的心理断奶期。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年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上有较多的矛盾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等。二是专升本的心理调适期。许多高职学生进校后,不满足现有的专科学历,想继续升本的学习。可是由于他们基础较差,竞争实力不强,在专升本考试中大部分学生落榜,这给高职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三是毕业前的择业期。现在有些企业、机构、单位在选用人才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再加上毕业生自身专业上的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使部分高职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找到单位的毕业生,有的嫌月工资给的少,有的对岗位不满意;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整天四处奔波,为找单位发愁。在毕业前表现出困惑、茫然、焦躁的情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职学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地段”。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是转制或合并而成的,建校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学校大都忙于生存和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又缺乏专业咨询教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致使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而被迫休学、退学以及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培养造就和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关注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及个性心理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四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如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科学、详细地用心理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就能准确地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将对学生的后续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连续完善的材料,为进入新的环境帮助新的教育管理人员迅速掌握了解学生并及时实施转换期的心理教育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权,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及相关档案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由专人负责保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袋,封面要写请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建档日期,并将其编上序号,存放于档案柜中。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能随意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借给他人,如学生自己要看,可在咨询老师的指导、解释下查看。

2.客观真实地设计档案内容。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简单的履历表,而是应较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下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应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等。(2)学生在校表现。包括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政治表现等。(3)心理素质及教育辅导措施、过程。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以及采取的教育、培养建议、心理辅导过程和就业指导等内容。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记录的是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要随着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断变化,特别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应定期测试、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育、辅导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档案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严重缺乏,必须走专兼结合的路子。学校可设2-3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专职人员,其主要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心理问题;二是对学校思政教师、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及时处理和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处理。另外,还可聘请社会上的心理医师在中心作兼职教师,他们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他们参与管理,一定能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实力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4.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关注跟踪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可经常邀请毕业生回校和在校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让毕业生谈谈他们心理成长、成才的经历和感受,同时对老师在学校给于他们的心理教育作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7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306-01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工作,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反思,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9-01

一、前言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他们是发生心理问题较多,但又往往被忽视的群体。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也被纳入推行素质教育的范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前提。

三、如何有效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明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即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师生的素质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健康发展。

(二)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代的中职学生大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秧苗,往往敏而不稳,脆而不坚,柔而不韧,经不起风霜雨雪,耐不住委屈挫折,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容易骄傲自满。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就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健全心理咨询辅导室或心理疏导工作室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障碍所引发的各类事故,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十分重要,因为心理素质档案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可以帮助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在学生刚一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测试,并且根据测试结果建立起学生的心理素质档案。同时,学校还应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动性和阶段性,适时在学生中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心理测验,以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鼓励教育心理学科组的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的学习,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承担对其他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术与方法的任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开展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发展思路。再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让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做到专业技能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韦松吟.试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创新, 2008,(3).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

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直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然而对于这一群毫无社会经验的少男少女来说,融入社会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考验他们的工作能力,处事能力,心理能力……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心理能力。心理健康指数及心理承受能力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学生的处事态度,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中职生心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阴暗角落,若妥善处理,便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但若放任不管,也许这个阴暗角落就会无限扩张,以致于学生从此迷失,从而失去自我,在消极、负面的状态下成长,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健康等方面。因此,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才能走出心理的阴暗角落,迈向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未来。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所需,其教育内容也是大势所趋,所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集体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首先,就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言。中职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而后,就学生学习效率而言。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实用技能的应用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最后,就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言。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职教育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项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最佳的能够广泛覆盖多数学生的方法。通过这个途径的心理知识传播,能够给学生指出健康心理的大概轮廓,使学生不会太过偏离健康心理的“轨道”,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部分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表示我们对心理疾病的预防程度还不够,因此有必要在种植课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帮助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能够健康成长。

2.开设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的面谈来完成的。咨询面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者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学生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心理咨询师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中职学校中开设心理咨询平台能够有效、及时地为学生排除可能危害学生身心的心理问题。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中职生所面对的社会中的考验较多,受社会影响也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随时都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对他们建立专属的心理健康档案,以随时把握每一个中职生的心理动态,便于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建立心理档案也是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以及管理者提供资料(包括智力、能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以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学生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扬长补短。可见,心理档案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好帮手。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从新生进校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今后中职院校的发展趋向也会愈来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广大人民教师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让心理学的“光点”闪耀在每一个中职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谢炳清,伍自强,秦秀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

[2]潘舟.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6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特色教育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地关注与重视,但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其理论研究、实践操作环节中,由于其对象和特征的特殊性,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限于一般学校教育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等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没有必然联系。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色教育模式的研究,制定出适合高职大学生需要,适应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环境,轻松走入职场。

1 研究方法

通过对2014年在校的2012级、2013级、2014级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3个年级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研究,探寻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特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版),由各个二级学院在网络机房统一组织开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及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简称:UPI),并使用心理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测量所采用的SCL-90量表为最著名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量表之一。主要针对受测人的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受测人是否存在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心理健康评价工具,能够直观有效的综合掌握受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UPI量表是针对已经被发现存在早起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制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该量表的测量对象主要为大学新生,对新生中存在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进行了解并填写调查表。该量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用方法简便,能较快地判断出结果,是当前各个高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的先进的调查方式。

本次2012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389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75人;2013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76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075人;2014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35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53人。

通过对以上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状态积极向上。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存在厌学心理,悲观,心理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为自己的毕业、就业问题深感忧虑,产生沉重的压抑感。同时,高职大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都存在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社会交往需求迫切,人际关系敏感,存在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敌对、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

2 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1 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特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学生录取成绩较低,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开设理论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程,播放心理电影、心理科普知识讲座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理论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防御心理问题的出现。

2.2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针对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如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发展性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团队训练、挫折考验训练等方法,通过早起干预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打消心理困惑,从源头上防止学生因此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2.3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新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体现时代精神,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要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在各种形势下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对出现的个别及集体心理问题进行引导。

2.4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运用丰富多彩,多层适度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精彩的方案设计与实践,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而是需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中,形成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援助体系。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求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基础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心理层面保证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适应高职学生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的方法,科学设计辅导方案,并通过实验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从而形成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援助体系。进一步探索多种有针对性地且无心理压力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理论研究及数据论证,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点、线、面”结合,使之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又具有可操作性。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SCL-90与UPI心理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J].中外健康文摘,2012(25).

[2]王清宣,赵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落实不力。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研究同时还发现,高职学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同学间相处不和谐(占47.6%),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而我们常常错误地估计”有心理问题者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常行为便难以被觉察。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实质性地疏导,导致问题积蓄越来越多,这无异于为日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实环节效果不明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单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风、学风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快的情绪。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同时,要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或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有趣的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首先,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在新生入学时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和心理咨询记录等,把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这不仅可以指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转化,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神经或精神方面有疾病征兆的学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异常心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全体学生。

(四)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逐步推进,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得教师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即时心理辅导成为可能;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开通网络咨询热线,运用QQ、BBS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院应积极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人心,营造大学校园健康活泼向上的心理气氛。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模式

作为心理教师兼辅导员的我发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在青年中期,学生心性比较浮躁,也是生理和心理矛盾的多发时期。有资料显示,50%左右的高职高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半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同时,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所以,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侧面反映了当前各个学校的心理教育体系有待优化和提高。本文主要从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三大体系:即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等进行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英团队。

1.在校领导、学生工作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成立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强化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这是做好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首先,组建心理咨询室,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设立心里咨询部门,隶属于学生工作处。其次,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如各个系学生主管、老师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提高领导和老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领导和老师更好的掌握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和制度的水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到广大的学生当中。例如,可以组建学生心理小组,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关怀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并能够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况及时反应给辅导员,以避免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强化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是司法类院校,针对我们学校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应该以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利用校园网系统对全校学生做心理普查,根据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分析和评定划分心理健康和亚健康和不正常的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建立好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时刻对比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也为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对于有自杀、暴力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第一时间预约并予以开导和处理,以便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保证周边同学的安全。

2.在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有了宏观的了解后,心理工作室为核心,学生主管和学生处一起研究打造适合学生的、高效的、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的思想道德课程,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忽视一方而重视另一方,只有将二者合理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在活动月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如心理 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电影 赏析、展板宣传、发放宣传单、广播、电视等,大 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再次,编写心理健康 教育教材,开设“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 系学”等公共选修课,并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 后,开展职业测评,使大学生了解自己。为了搞 好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与咨询,在二年级使用“霍兰 德职业能力问卷”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让大 家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即了解自己到 底重视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从而帮助学生在毕业求职择业时做出科学的选择。

4.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覆盖面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点,帮助学校做好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知识”、“咨询指南”、“校园心理”、“心理测评” 等多个栏目,是学生们乐意去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案,在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愿面对面咨询的学生的心理要求,他们可以往 咨询员信箱发邮件,由咨询员为他们做网上咨询。

三、建立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和干预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 学生管理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检测、评估和快速反应意味着对学生深入的关心和了解。

1.各班应选举心理素质好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并能够及时的将同学的心理问题反映给辅导员,是辅导员做出及时反应和对问题同学的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每个学生中去。

2.对于有自杀倾向、暴力倾向、抑郁症、精神分裂等高危人群的动态进行实时的关注,并适时予以管理和正确的辅导,主动预约同学进行心理访谈,对其给予有效有心理干预,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使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3.关注弱势群体,加强个别辅导 把降级和退学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失恋群体、 性心理困惑群体、特困生群体这五大群体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危机群体,给予重点关注。

4.要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存在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积极的予以干预。辅导员要联合心理健康委员,积极掌握和处理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准确的实施正确的心理援助方案,在各个班级形成早发现、早评估、 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面对高职生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工作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究竟怎么样了呢?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本课题组开展了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浙江省21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5名,高职学生75名。

1.2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问卷回收之后进行统计分析。浙江省有30多所高职院校,共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5所高职院校)问卷25份,回收19份,有效回收率为76%;发放高职学生(12所高职院校)问卷75份,回收70份,有效卷为68份,有效回收率为90.67%。

2调查结果

2.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或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开展了各项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见表1),如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配备严重不足、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了解不够(即宣传还不到位)、课外活动、实践调查等活动开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需求。

表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符合”的比例)

调查内容/对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学生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84.21%

83.82%

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100.00%

70.59%

配备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

52.63%

77.94%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94.74%

61.76%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必修、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89.47%

64.70%

成立心理协会、社团等组织

89.47%

70.59%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刊、宣传栏、广播、电影等)

100.00%

76.47%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践调查等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档案;大学生;互联网+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虽然各高校负责部门、组织体系,评估等方面各有特点,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确是都会涉及的,心理健康档案能科学指导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因此科学有效的建立和管理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因为目前数据收集和管理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瓶颈,让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运用“互联网+”战略,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重新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特别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能更加全面、深入的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有了新的方向。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心理事实,科学严谨的记录。

2.系统性原则。系统完整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注重所选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为数据的深入挖掘提供基础并能定期获取数据。

3.动态性原则。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注重资料的时间空间延续性。

4.多样性原则。常规收集和随机收集相结合,定量收集和定性收集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信息收集作用,将时时的测评结果纳入心理档案。

5.教育性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6.保密性原则。遵守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

7.经济性原则。经济高效的获得数据是实施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互联网信息化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心理档案测评软件化,手机APP,以自行测评为最佳推荐,减少耗时耗力的集中测评。

(二)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设计

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是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辅导的重要依据。因此内容设计是决定其有效性的的重要步骤,通过实践和文献综述设计规划如下:

1、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号、学院、系别、专业、年级、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籍贯、民族、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个人兴趣、身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近亲中有无精神病史问题。

2、学习与就业。主要包括学习成绩、有无挂科、学习态度和习惯、录取专业和自己的愿望的符合程度、上大学的目的、担任班干部情况、参加社团情况、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获奖情况、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

3、主要社会关系信息。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是否贷款、亲子关系、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宿舍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谐程度、是否恋爱、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状况。

4、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恋爱失败、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5、心理测量信息。主要包括能力倾向、人格特征(卡特尔16PF、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气质测验等)、心理健康状况(SCL一90,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学习心理分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困难的诊断等)、职业能力倾向类型(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潜在科研素质、创业素质等量表。

6、统计信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状态发展报告等。

7、动态反馈信息。心理咨询记录,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发展报告。

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如自杀倾向、重度抑郁或焦虑等。

2 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有效管理决定着心理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运用合适的技术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高效发挥心理档案的动态监测作用,一直是困扰很多高校心理工作的问题,借鉴互联网和大数据下的数据管理策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尝试,但要做到这些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组织管理框架。

(一)责任主体

在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明确管理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具体人员要求是既懂心理学又懂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制定管理条例,落实责任。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信息权限分配

心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反馈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不同主体享有不同信息的权限分配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模块而言,心理咨询教师享有的信息权限是:①学生的基本资料一②学习与就业一③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一④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一⑤心理测量信息一⑥统计信息一⑦动态反馈一⑧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心理咨询教师受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条例的约束,须严格保密)。学生本人可以拥有的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学生可以在①、②、③、④更改自己的信息,只能查阅⑤、⑥)。学校管理人员拥有的权限是⑤、⑥、⑧(按校、院等分别设置相应的权限,校级管理人员只能查阅相应权限等级下的统计分析报告)。

(三)更新

心理健康档案应该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要有新资料不断补充到档案中去。由于学生信息很难在入学时全面准确地一次收集到,这就需要学校心理咨询部门从多渠道收集,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园收集相关数据补充更新档案,例如,互联网上动态时时的测评服务,通过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随堂心理测试既辅助课堂教学环节,又能有效获得阶段性数据。

(四)信息分析整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起来会,更重要的是使这些数据产生1+1>2的效果,这就离不开对档案的分析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保存了大量的学生心理测试量表,在管理过程中要使量表数据能更直观、更方便的使用和分析。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考虑,一、保证一定时期一个学生各类量表的连续性。二、应该力争使其能够体现在同类一量表中,尽可能保证心理测评工具的一致性,使所得资料具有真实可比性。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心理数据的深入挖掘对建立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分析资料库是有利的,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大数据)来处理学生的档案材料。辅导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迅速查找某一学生的资料,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使测验后的数据处理更为方便快捷,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娟.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D].天津:天津大学,2010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5篇

 

1中职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1.1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同属一个年龄段,同处在青春成长时期,同样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因而存在看问题不全面,综合调节能力明显欠缺,个性心理倾向不够稳定,情绪化情感用事。而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跟不上,影响升学率而被过早地被划成“另类”的学生,因而得不到包括心理学意义在内的应有的教育。因此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起点较低、差异较大、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这是中职学生在心理上同普通高中生的一种区别。

 

1.2家庭因素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仅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且期望值过高,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几乎不予考虑。要求过高往往会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严重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

 

1.3社会因素

 

当前正是市场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求职困难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而求职的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中职生自入校到毕业,危机感等心理压力一直重压在其心理。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

 

1.4学校因素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向,而对学生心理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很难得到健全的发展。

 

1.5学科因素

 

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程较多,且专业性较强,教学方法和时间的支配也有异于普通中学,造成许多中职学生难以适应这一环境,所以学习、生活均感到压力很大。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学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抗挫折的调节能力,减少中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方向发展,即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完好的发展。进而为他们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做到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不仅是外在地向学生施以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认识性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意义的教育,促使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人格的形成 。在这过程中,可以说更多的是体现为德育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也可以说,这几乎已经成了学校德育过程取得实效的一种工作规律。

 

2.3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学科性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的认识心理和意向心理,如果教育者能使学生这二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就能有着好的学习心态和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目标和行动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自觉一致。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能根据学生个性的心理实际,能在适合的时间和空间,使用适当的方法,那就能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这便是心理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

 

3.1加强学校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各中职学校应根据需要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要在课题研究、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资金使用、工作奖惩、成果推广、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心理学教研室,设立专职教学与研究教师。各职业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要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2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档案

 

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使教师对每个中职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有全面了解,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中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中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中职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中职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其次是中职学生资料的搜集。搜集反映上述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最后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更为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