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生源质量较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和一部分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甚至少数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读、说的能力。

1.2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不强,自信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学习热情不高,信心不强。高考后,看到中学的很多同学考上比较优秀的大学,心里上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而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则更会给高职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自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里,对学习和以后的就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1.3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较差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过去主要以职中和技校教育为主,由于较早的接触实践,故而相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较为成熟,独立性强一些。进入高职院校后,各种新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学生个性的成熟与发展,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立意识,甚至会以极端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些特点在中职里表现较少。说明高职学生在独立意识增强的同时,自控能力仍然比较弱,这需要高职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

1.4普遍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我国的高职教育刚刚起步,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导致社会和学生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了解,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没信心,担心所学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养成上网、酗酒滋事、逃课等不良嗜好。对这些问题,高职学校的管理部门应有早做准备,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2搞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注重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2.1.1完善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学生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一起合作。发挥学生处的指导和监控作用,其他部门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严抓共管。

2.1.2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一入学就能明确了解学校的特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要将高职的培养目标及未来的发展计划详细的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有一个较为实际可行的规划,便于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学习。在平时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多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同时要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1.3在教学上针对高职生文化基础较差的特点,突出能力培养。

与本科和专科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数理化等理科基础方面较差,而在社会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创造性等方面则表现出色。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方法。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性教育,注重实践实,使学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自信心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生活热情明显不足,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降低,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派专人负责,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且每半年对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正规的心理档案,对易危学生人群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着重培养青年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2.3以提高文化与职业素质为着力点,在综合素质教育的途径上创新

要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重点加强他们的个人品格的修养,而品格修养的提高的一方面除了靠教育以外,还需要从文艺作品中去汲取营养,在艺术的享受中得到真善美正确认识。学校管理部门要利用好广播、校网和院报等宣传文化平台,坚持正确的文化舆论导向,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科技和文体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强化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群体合作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

2.4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专职辅导员聘用机制。要广纳贤才,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学历层次。实行“优先”政策,吸引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优先推荐提升有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的同志担任党政管理干部。对于职称评定,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专职辅导员。

实行切实可行的辅导员考核和奖励办法。

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要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建立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与学生干部联系制度,学生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学生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必须在各方面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复杂、琐碎而繁重,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先进院校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并且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重视队伍建设,才能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洪.浅论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周德贵,甘超.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

[3]胡勇壮,李世伦.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初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

[4]韩大伟.建立普及式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12).

[5]张锡功.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7]赵彩秀.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内蒙古水利.2006.(1).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信息化为高职师生建立平等型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传道授惑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教育的对象,教学相长的局面始终没有形成,信息化环境形成后,教与学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占有资源,这样为高职生与教师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条件。

2信息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2.1影响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形的阶段,信息网络带来了很多的好穿,但是它的虚拟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网络间的交流毕竟远离现实,出了太多的不真实,又加上网络上的很多扥内容不负责任,容易引发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很多高职学生缺乏正确判断。

2.2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年龄一般就是15岁到21岁,这个年龄的特点就是思想单纯、生理发育成熟,但是社会经验缺乏,心理不成熟,对情感的需求日趋强烈,这样就让有些高职生接触网络后,便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产生孤独、离群、偏执、狭隘的心理。

3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条件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环境,丰富了内容,让高职大学生们享受到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又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产生了困扰。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所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加强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建设,善于应用现代传媒,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环境下的思想教育体系。

3.1加强校园信息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建设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思想引导阵地,引导高职学生从信息化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一是建立思想理论专栏,介绍国内外政治时事、介绍党的知识和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的精神。二是校园新闻栏,全方位的报道学校各方面工作和高职学生关心的事情。三是开设校长信箱,了解高职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3.2全力构建生生、师生双向安全互动平台

信息网络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由传统的客观世界,一分为二,使得大部分的交流变成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对这种新的变化,学生管理的工作为适应新的变化,应该创新管理方式,了解、掌握学生新的活动阵地,并融入其中,要求构建生生、师生双向安全互动平台,时刻了解、关注学生的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相应的引导。

3.3大力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旷课、上网吧、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违规违纪行为成为家常便饭,屡教不改。

2.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

五年制高职学生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年龄一般在15~16岁,录取分数在200分左右,有的地方录取最低分数为160分。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五年制高职学校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很费力。

3.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许多学生进入五年制高职学校学习是“无奈之举”,有不少学生是在家长的逼迫下才走进学校重新上学的,他们大多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因此,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只为应付家长。为此,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是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暴自弃,遇到挫折就更难以承受了。

4.意志力差。

许多学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地溺爱、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苦、工作累、工作时间长而经常炒老板的“鱿鱼”,不停地找工作、换工作,游荡于社会。也有部分学生遇到挫折干脆回到家里“啃老”。

二、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

依据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应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提高对学生的需求满足的重视程度,增强以人为本意识,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指饥饿、睡眠和性需求。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进一步激发高层次的需要。现在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宽裕的,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的;对于少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主动帮助他们申请享受到国家资助金,而且要从生活上、情感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帮助;还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自强不息,战胜困难。学校在教学安排时必须顾及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否则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疲劳、瞌睡、开小差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不妨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吃饭才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吃得更健康、更科学、穿衣打扮色彩如何搭配才漂亮、怎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自已精力充沛、为什么对异性有好感、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关注等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生理需求,学生才会更好的学习,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安全需要。

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安全的需要。作为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对安全需要的渴望更为强烈。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中学时期时被视为“差生”,自信心遭到挫伤,失落感较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更害怕在学习中犯错误,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产生了厌学情绪。可见,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学习的最起码的保障。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管理必须以教育管理观念变革为先导,树立“学困生”不是“坏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念。在教育中要识才、“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此外,客观环境的安全也十分的重要,尤其是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接二连三的校园安全事故(如黑龙江宁安学生遇难事故、四川通江县小学踩踏事故、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恶性杀人案件等)一次又一次地为学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首先,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使安全知识扎根于学生头脑,安全措施立足于学生生活,防患于未然。其次,确保学校硬件设施无任何安全隐患。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尤其是室内的电线、电器设备应定期检修,各种室内附属物应定期检查加固。同时还要警惕建筑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再次,保证班级同学不受外界暴力威胁,防止班内学生“称霸”现象的发生。

3.社交的需要。

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马斯洛曾说:“每个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都需要有自己的团体和集体,以寻求团体和集体的认同、支持和温暖,否则个体将无法生存和生活。”爱和归属这一基本需求是任何个体的成长都必不可少的,温暖的家庭、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的友爱、班集体的归属感这些需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师要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正视和积极引导班内的非正式群体,使其积极地融入班级之中;优化班级结构,把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融于和谐班级建设之中。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活动中里找到自己的定位,看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4.尊重的需要。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基础,站在平等的地位,倾听学生的想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不仅包括他的长处,而且包括他的缺点,尤其是尊重“学困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甚至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还要做到:首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才能。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肯定、表扬和认可。这些初中所谓的“差生”,有一天得到了表现其特长的机会,他将会非常珍惜,加倍努力。一旦他在某一方面得到了认可,找到了自信,这种情绪将会传染,会影响到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赏识和鼓励往往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班主任要经常换位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第三设立必要的奖励机制。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老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表扬和赞美。特别是班级“后进生”,“后进生”是班级管理的“短板”,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看到后进生的每一个进步,适时地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使其增强信心,迎头赶上,实现班级有效管理。

5.自我实现需要。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工作人员做好这些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锻炼。很多高职学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只提供理论教学,不提供实践方面的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往往会死板地按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行解决问题,不知道变通。或者面临新的工作状况,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另外,单纯学校里少量的实践课程或者活动是不够的。高职学校缺乏相应的部门或学生组织来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寻找实习机会。因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自己寻找实习机会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判断单位的状况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最终放弃。

2缺乏合适的教师资源

一方面,由于高职学校没有良好的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人才。高职学校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无力向教职工提供高工资和好的福利。高职的教师招聘往往是高校招聘的冷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综合型的优秀教师。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分清重点,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缺乏相应的机制来鼓励物流管理专业的任职老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积极地与企业合作,通过一些实践项目的锻炼来提升自身的教师素质。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途径

3.1改革培养计划

,实行分方向教学高职学校可以采用“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教学培养计划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合理的确认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基本的物流管理、仓储调度以及一些比较普及的物流管理软件课程等。另外,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例如,有的同学比较倾向于向国际贸易方向的港口物流管理发展,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开设相应的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商务英语、港口物流等课程。3.2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同时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而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学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设置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需要通过理论笔试和面试才能拿到学分。学校要增设实践课程,投资建设相应的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近似实战环境的模拟环境,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把一部分实践教学直接在物流企业进行。

3.3作相应的物流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物流的需求形式逐渐多样化,物流岗位对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的增多需要物流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些企业的仓储调度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材料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知识等。高职物流管理教育要想满足这些需求,首先需要明确这些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相应的培养计划。因此,高职学校可以做一系列的物流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合理地设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

4.总结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我国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基本是以“社会本位”价值观作为根基。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统一的价值取向,推崇师道尊严,认为社会需要决定个人需要,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认可教师的权威。在“社会本位”价值观主导之下,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缺乏主体性,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高校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思想的解放,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独立意识比较强,个性特征比较突出,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创新意识,富有想象力和热情。但是,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相互合作的意识较差,集体观念比较淡漠。在学习能力方面,高职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积极性较高,对内容枯燥的理论知识则兴趣较低。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完全注重遵循教育本质规律,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从其发端之初就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在高校林立、大学扩张、生源渐少、社会疑虑的局面中探索出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直都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与传统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那种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日益显露出它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茫然和无所适从”。学生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突出“能力本位”,以充满理性思维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行为来促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之构想

(一)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的是纲常伦理、师道尊严,推崇的是社会需要决定个人需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权威,具有整齐划一的价值取向。因此,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是以对学生的管理约束为主要手段和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循规蹈矩,严格遵守。传统学生管理方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合理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为高校的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种只注重满足社会需要和政治需要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特点和模式特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造成学生在接受被动管理方式上的逆反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渐深化,高职学生“个性化”、“主体化”呼声的日益高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与高职院校的现实状况越来越不匹配,学校的许多教育管理措施难以被学生接受,学生普遍不愿意配合学校的管理,产生对学校管理的抵触情绪,有些管理措施甚至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迫切需要更新理念,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以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学生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二)确立法治化管理模式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德主刑辅”思想影响,在高职学生行为的管理中,学校和家庭往往更重视道德教化,而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不足,学生的法律观念也相对淡薄。而且教育管理往往重义务、轻权利,以学生义务、学校权力为本位。这种教育管理理念对法治的精神尊崇不够,主观随意性大,在制定或执行规章制度时,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而忽视学生的权利,从而导致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学生管理应转变观念,以学生权利为本位,确立法治化管理模式。尊重学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对自身行为的判断力。同时,高校学生具有受教育者和公民的双重身份,由此决定了在校大学生权利的双重性。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应当对于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公民权给予同等关注。

(三)倡导隐性教育管理模式“隐性教育”是美国教育家菲利普•W•杰克逊最先提出的概念。学生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时,有时会意外获得“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这种学习结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气氛、学校的校园文化等息息相关。同时,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获得一些“非正式的课堂教育”之外的学习结果,教育家们把这种除正式课程学习之外,通过其他渠道收获学习结果的教育统称为“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潜在性。与显性教育的直接教授和集中灌输不同,隐性教育注重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渗透式的教育活动使人们受到影响,它的教育内容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强调主体选择性,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而一旦发生效果,这种影响将是长期性的。隐性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于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并将道德教育因素渗透到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之。它是一种教育的自然状态,注重自我发现和自我感悟。第二,广泛性。隐性教育通过环境和氛围作用于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它的教育效果涉及学生的言行举止、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能使学生全面的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注重道德修养的生活习惯,因此,它所发挥的作用是长久而广泛的。第三,长效性。隐性教育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营造道德氛围来影响学生,道德氛围一旦形成,它所发挥的作用将是长期的,它会给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所有人施加影响,使人们对环境中的价值观形成群体认同,个人如果偏离整体环境的价值观,将会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与群体保持一致性。

三、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主体,客体是自然”,“人始终是主体”。人不是机械地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约束的被动客体,而是作为道德活动创造者和体现者的主体。然而,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中,仍然习惯于将教师视作教育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导致了一个奇怪的教育悖论“一方面强调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塑造道德人格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被动接受道德灌输的对象(器物)”。我们在道德教育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充分体现。在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教育,要通过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增强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自主力、能动力、创造力等核心能力,并且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中辩证关系,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形成应有的道德品质。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学生主体观。在道德教育中,要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再仅仅是道德思想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成为道德思想的接受者,而是有选择权、有能动性、有创造力的道德主体。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并将教师传授的德育思想、知识原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并以此指导行为。学生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和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使道德教育中的教与学之间产生互动,以此促进教师调整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学生在道德教育中,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道德品质,推动社会整体的文明和进步。

第二,更新道德教育模式。要避免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唤醒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互动式和渗透式的道德教育,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自觉地产生道德实践的愿望。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第三,系统的组织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必须被系统的组织起来,围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展开,形成合力,对学生发挥作用,方能达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尊重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二)完善学校制度管理规范高校管理环境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土壤,强调公平、效率与秩序的法治环境能为高职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保障。加强对高职学生道德行为的规制,就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法律规制环境。学校制度管理规范的制定依据是法律、法规或主管行政部门的授权。在制定制度管理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制定依据、制定主体、制定环节、制定形式的合法化和民主化。首先,要注重程序的有序性。制度管理规范的程序要件是学生管理制度具有正当与合理性的保障。学校在进行制度的制定时,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其意志,而通过了某项规章制度后要将制度的内容告知学生,促使学生了解制度内容。制度管理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需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听取学生意见,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具备民主参与的制定程序才能保证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才能在实施中得到学生的配合与协作。因此,必须要保障制度管理规范制定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其次,要注重内容的正当性。制度管理规范的内容应当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合法性指的是制度管理规范之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并不得与其相抵触。除了要符合法律规定以外,还必须要符合法律的精神与原则。合理性是指制度管理规范应当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发挥育人功能。同时,合理的制度管理规范应当体现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合情性是指制度管理规范应当具备人性化色彩,体现伦理道德。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应当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与保护。制度管理规范的制定要从关爱学生和帮助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内容不得违背人之常情,要充满人文关怀精神。

第三,要注重形式的规范性。制度管理规范的物质形态必须规范,也就是说它应当拥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以书面形式呈现,并具有规范性文件的应具备的一切要件,如正规的格式、生效时间、机关署名等。最后,要加强监督。加强对制度管理规范制定的监督具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规范管理者行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对制度管理规范制定的监督,才能真正地全面的维护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使学生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现阶段,《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对学校章程的制定程序有相应的要求,规定学校的章程理应获得教育行政主管机关之批准,然而,管理学生的制度管理规范的制定却没有相应的监督程序方面的规定,这导致了一些学校滥用制度管理规范制定权。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行使对学校的监督权,包括其制定的制度管理规范也应当受到监督和审查。

(三)拓展隐性教育管理渠道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教师对学生所发挥的教育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体现在教师自身品行的影响上。好的教师不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还应当是道德品行的模范。教师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无意识的进行学习和模仿,无形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加强显性教育的渗透性。显性教育的渗透是隐性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隐性德育和显性德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学校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道德教育的目标以一定的载体渗透到高职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我感受和领悟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习惯。学校应当加强显性德育过程中的隐性渗透,尤其要注重显性教育课程和课外学术活动中的渗透。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严”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高职学校对学生“严”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即对学生上课的纪律实行严格的管理,对学生的考试纪律实行严格的管理,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惩处等等。高职学校课堂的学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实际操作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上课的纪律实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上课纪律的管理主要包括迟到、旷课、早退、睡觉和讲话等等不良行为。在对我国高职学校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严格管理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上课纪律落实不到位,学生迟到、旷课、早退、睡觉、讲话、不尊重师长、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现象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因。内因是造成高职学校学生上课组织纪律涣散的主要原因。这些内因包括:首先,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和迷茫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承担不起学生内心的雄心壮志,由此而引发的学生的自暴自弃、自我否定和缺乏存在感使得学生借漠视课堂纪律来寻找内心的虚荣感、盲目强大感和存在感;其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虽然具备分清是非对错的能力,但由于其自控能力较差,易受学生之间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影响;最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对课堂学习多采取应付的形式。第二,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导致学生课堂纪律涣散的外因主要是由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得学生为追求新鲜和刺激而尝试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的集中。高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纪律进行严格的管理,不仅是为保证考试结果的公正性,更是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培养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试纪律管理的过程中,某些学生盲目追求考试的成绩,漠视学校关于考试的规章制度,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和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制度不合理、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将考试的成绩看的过重、学生为给父母交代等等。高职学校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让学生吸取成长中的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心理掌握的不够和沟通的能力不够,使得学生出现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1.2“爱”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爱”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建设上。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充满干劲与热情,对事物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对学生的“爱”管有利于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自由时间的增多使得学生与游戏为伍的机会增多,失去高考的压力,学生在游戏的世界里激情四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学校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正是由于学校“爱”管措施的不当,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不明确,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制定清晰的规划才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加,使得学生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2改善高职学校对学生“严”与“爱”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严”与“爱”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在对学生“严”与“爱”的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使得管理陷入了瓶颈。为改善这种现状,下文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第一,针对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迷茫期而导致的课堂纪律被破坏的问题,高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分析课堂秩序遭到破坏的原因。从总体上看,高职学校的课堂秩序还处于良好的状态,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极个别的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大部分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企图用迟到、旷课或早退的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对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育,但这样做需要把握一个度,即应努力做到“严爱有度”,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不能与其他学生有区别,教师更不能对学生恶言相向,“受重视,被关注,有希望”是学生基本脱离家庭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最后,贯彻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比较有代表性、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荣誉感。第二,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第二个方面为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由于学校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其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与学生的利益发生冲突,这就使得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屑一顾,为防微杜渐,学校可以使用管理激励的手段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对沉浸于游戏世界的学生,学校采取的一直是严厉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此而造成的悲剧也时有发生。举个例子,某高校学生因打游戏失踪一周,学校将其找到后请来了家长,在家长将其带回的途中学生突然跳桥溺水身亡。“生命诚可贵”,学校在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合理的方式,家长应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不能恶言相向,说一些与教育无关的粗言碎语。

3结束语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使管理责任变得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真正做到尽职、尽责;要求管理者每天都需要对自己当天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纠正,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学中指出,当前社会科学管理共分为三个层次,一为规范化,二为精细化,三为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充分展现了人们思想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一“精”、二“细”、三“化”的基本原则。

(一)“精”

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方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以“精”和“细”为代表的文化建设,以鼓励创新意识为基本的核心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学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展开管理活动,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学生实际性格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相结合,以实际出发,明确每一个时间段中,每一个人的具体任务,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事物的完美,追逐期中包含的精神内容,使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的价值和作用。

(二)“细”

“细”即为学校管理工作覆盖环节的全面和细致。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不但人治,同时也需要法律的制约和学校制度的制约。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从小事出发,从细节出发,真正力求将每一件事情都能够融入于制度当中,真正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三)“化”

“化”指的是学校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重点强调将制度落实要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制度安排,保证自己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开展要保证“四个化”的原则。一“化”为数据化原则。以真实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事情的真相。二“化”为程序化原则。将工作任务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工作安排,使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整合和优化。三“化”为操作化原则。实施过程要有人监督,保证操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四“化”为标准化。统一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树立标准的规章制度,避免管理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创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日常工作系统化管理模式、将创新意识融入管理过程当中等几个方法来执行,以下为具体论述。

(一)创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之前,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发展规律、未来工作环境等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迈克尔•富兰曾经说过,“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来自于个人”。在制度设定的过程中,必须要牢记人是管理的重点和管理的主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制度的精细化。例如,在制定制度之前,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举办投票选择、设立建议箱等方法,广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使制度更加的完善而全面,也能够展现当前学生普遍在意的问题,为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二)建立日常工作系统化管理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之前,首先要建立日常工作系统化管理模式,理清当前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中心矛盾,将日常管理内容进行清晰化的整理,理清前后关系,将学生管理分项工作按照完整体系进行整合,确定事务处理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日常工作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模式设计。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培养方案,明确主要的教学监督内容和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并根据这些活动,产生教学档案,将这些内容视为基础材料,以此为开展教学日常工作系统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另外,在精细化管理模式执行的过程中,要将每一个任务明确的分配到个人身上,以至少2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工作任务的开展。在一项任务完成之后,要进行签字确定。一旦出现任何差错,直接寻找责任人进行追责,最大程度的保证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科学、有效实施。

(三)将创新意识融入管理过程当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必要保证。在高职院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将创新意识融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融入于每一件小事当中。在实施高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把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规范化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管理实施步骤是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基础,而创新性的方法、创新性的技巧和创新性的手段是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方法发展的保证,规范性是精细化的表现形式,而创新性则是精细化的方向和动力。在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使一个小小的改变,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内地高职藏族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共性,受地域文化、习俗影响,其又具有明显的特征。研究藏族学生的个特点,应结合藏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展开。

(一)个性鲜明,压力多重

首先,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藏族学生性格豪迈,喜好喝酒。高寒气候影响外化在藏族学生的体貌上,表现出皮肤较黑、头发卷曲、高原红等外貌特征。其次,由于内地与藏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很多藏区学生刚到内地时表现出头晕、“醉氧”等不适应现象。加之,内地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民俗餐厅、藏区同学必须习惯内地饮食。饮食和起居的不同,形成多重生活压力,让藏族学生缺乏归属感。

(二)法制观念较弱,安全教育存隐患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藏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风俗习惯具有非常敏感的特点,一旦藏族学生感觉自己的民俗习惯不受尊重时,易产生情绪波动。藏族学生普遍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具有高度的价值认同。习惯以民俗的视角去评判事物的优劣,法制观念淡薄,由此衍生出很多的矛盾纠纷。信息时代,分裂势力一直活跃,思想、分裂言论通过网络传播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在错综复杂的成长环境下,藏族学生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加之,藏族有佩戴刀具的习俗,给安全教育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隐患。

(三)基础知识差,深入学习困难多

进入内地高职学习的藏族同学一般多与汉族学生混合编班,部分藏族学生成绩较差。成绩差的表象是藏族学生无组织无纪律,经常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其根源来自藏族学生语言和人际交往障碍。虽然藏区已覆盖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大部分藏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感知能力相对较差。尤其在教学进度一致的高职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藏族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理解晦涩难懂的文字,学习难度的增大,让藏族学生无所适从。

二、藏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藏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是难点更是重点。如何在尊重藏族学生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提高藏族学生教育工作是所有教育者一直思索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

(一)尊重习俗、融入集体

藏族受宗教影响深刻,并外化在社会习俗中。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其及其衍生而出的社会习俗,借助宗教的积极的社会属性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尊重藏族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饮食习俗。了解藏族学生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对藏族学生特殊的民俗节庆予以关注。如藏历年、望果节、雪顿节等,并将相应民俗知识传递给藏族学生所在班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思想交流活动,让班级同学从正面渠道了解藏族文化、传统,禁忌,避免班级中同学由于猎奇心态过度关注藏族学生,给予藏族学生相对轻松的生活氛围,让藏族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增强其归属感。

(二)主动交流,敞开心扉

刚到内地高职学习的藏族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少主动找老师交流,当他们面对生活或者思想上的困境时,一般向本民族同学倾诉和寻求帮助。藏族高职学生入学时这一行为特点,要求高职藏族学生思想教育引领者,必须建立多种信息渠道,及时了解藏族高职学生入学初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藏族学生开始出现旷课、酗酒、夜不归宿等违反校纪校规的异常行为时,应及时联系学生家长,访谈学生,做好调查,对藏族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了解其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针对具体事件提出解决的方式方法,拉近与藏族学生的距离,构建起与藏族学生之间彼此信任的桥梁。

(三)积极引导,发挥特长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部分藏族高职学生在文娱、体育方面有一定特长。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藏族学生的优势,鼓励其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竞选学生干部。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提高藏族学生的积极性和班级主人翁责任感。当今形式下,党和国家对藏区加大建设力度,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内培外引。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藏族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回藏区就业。在就业方面,藏区也给予藏族同学广阔的就业平台,提供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让更多的高职藏族大学生参与国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大多综合素质较高,愿意为祖国边疆事业做贡献的藏族同学,都能找到一个好的就业归宿。教育者应熟悉地方积极的就业政策,及时引导藏族学生。选用藏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例,对在校的藏族高职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让藏族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四)密切关注,及时干预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党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学生党员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取向是扭曲的,是有悖于规定的。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是高考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这些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自律意识、进取心、学习能力等都有一定差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模糊不清的,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楚。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自进入高校后经过党组织的辛勤培养、教育,进步较快,但根基不牢,理想信念摇摆不定,经常出现消极情绪、消极言论和行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党员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的不足12%,对共产主义有理想有追求的占学生党员总数的52%,入党为了找个好工作的占72%,为面子而入党的占8%。可见,学生党员入党的目的、动机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学生党员最初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当作荣誉和对家长的任务,存在盲从心理,有些学生把入党作为搭建寻找好工作的平台,这部分学生党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违章规定的。为此,要求党务工作者要注重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党员的远大理想,教育学生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要坚信党的伟大,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其它任何政党无法取代的。要从党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成长的经历中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党员真正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事实激发和教育学生党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坚不可摧。

二、注重创新学生党员教育载体,转变学生党建工作方法

学生党员的教育载体创新是近几年党务工作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方面,以往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成长的需要,探寻一条适合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一)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党员教育渠道。主题实践活动是学生党员认知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的最好方式,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党员能够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增加对社会认知程度,对社会某一体系更加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可以利用各大法定节假日开展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共建和谐社会教育;可以利用帮助弱势群体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荣辱观和责任感进行教育;可以带领学生党员进工厂、进农村;带领学生党员进街道、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主题要切合实际、新颖、具有时代性,要和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相结合;主题实践活动要有可操作性和操控性,无法操作会有“调高曲难唱”感觉,无法操控,会使活动组织一盘散沙,无法达到教育效果,反而可能在学生党员心中留下走形式、走过场想法,活动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教育性,通过活动要在整个学生中传递正能量,通过活动传递给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之,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

(二)提高学生党员自身形象工程建设,增强学生党员的荣辱观。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基层党组织经过多年培养、教育,优中选优的先进分子,体现学生的先进和代表性。这些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是需要发扬光大、需要鼓励宣传的,因此,党务工作者要继续挖掘学生党员自身的先进性,在学生中树标杆、树形象,给学生党员展现自己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党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机会、科研机会、演讲机会等等。如在宿舍有党员床位标识、校园内有学生党员责任区,在教室有学生党员红旗班级,校园内形成学生党员的群众监督机制。

三、注重学生党员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基层党组织要建立高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人皆知、人人皆用的一种现代交流、沟通方式,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摆脱了以往慢节奏、低速度、低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当今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人们渴望拥有的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诉求。对学生党员来说,网络是一种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途径。往往每一个新生事物好坏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党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党组织的教育和指引,可以快速接收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形势,掌握国内、国外大事,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表达诉求,参与党的各种活动。另一方面网络也可以直接接受反面教育,国际敌对分子时刻争夺党的教育阵地,利用网络传播西方反华言论和思想,国内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败分子的个人自由主义等时刻影响学生党员,使一些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因此,通过网络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基层党组织当前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一项艰巨的任务,网络已成为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丢失的重要阵地。建立不同形式的网络教育方式,比如:建立学生党员微信,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转达通知;建立学生党员微博平台,及时更新微博信息,增强其吸引力,通过微博传达党组织的正能量,达到对学生党员思想行为的引领地位,通过微博有效地抵制国内、国外不良思想对学生党员的侵蚀;建立QQ群可以及时发现思想有波动的学生党员,可以直接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向和第一手资料;还要建立各种电子交流平台、建立网上党校等等,充分占领教育学生党员思想阵地,切实发挥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四、注重学生党员入党后续教育,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性

目前,高校党组织非常重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自身也非常重视入党问题。但是入党后的大学生由于疏于教育、管理,再加上自身学习和锻炼不够,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下滑,学生党员群体中出现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动机不端正,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的主体意识不强等,导致了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前积极要求进步,不断发挥模范作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对党性观念、党的宗旨、党的性质、理想信念淡化的现象,未能很好地在大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对学生党员再教育和管理的力量比较薄弱。已经发展的学生党员因为缺乏理论学习,缺少参加组织生活的机会,缺乏实践锻炼的环节。二是发展的学生党员的培养人大多数是教师党员,而所有的教师党员的时间和精力都忙于上课,作为入党培养人的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有所疏忽。三是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方法落后。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都是表现优秀的先进分子,入党之后,由于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教育方法单一,也仅仅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或者谈心等,没能有效地吸收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进行实践锻炼,致使学生党员仅是有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工作能力。一些学生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滑坡,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绩下滑,工作干劲不足,对工作考虑的少,对自己的学习和个人的事情考虑的比较多等等。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要严格学生党员的目标管理,确实从组织上制度上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约束和管理,教育学生党员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学生党员制定岗位目标,制定学业目标,划分学生党员责任区,要求学生党员定期到班级和寝室,联系学生并帮助普通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或困难。同时任课的教师党员对要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通过上课,了解学生党员的表现,随时找学生党员谈话,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完善学生党员的考核标准。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党员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平时成绩考核、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和评定;课下,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日常量化管理和考核,如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工作业绩、学生活动、为学生服务等等,考核结果进行公布,让广大学生随时监督学生党员;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服务,协助学生党员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发现学生党员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改正。三是从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党员发挥作用。学生党员不仅要在班级发挥带头作用,课堂上要积极发言,独立完成作业,协助老师做好课堂管理,而且要在各项活动中积极组织、带领广大学生参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校外实习期间也要起模范作用。在毕业实习和就业岗位上更要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定期和实习或就业单位的负责人联系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及时对学生党员进行就业岗位的指导,提高其工作能力,不断发挥模范作用。四是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在网上建立政治理论学习交流专栏,组织党的知识竞赛,听取广大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意见,组织学生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定期带领学生党员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定期选派教师党员到学生党员就业的单位进行跟踪了解,帮助学生党员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帮助学生党员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并受到一定程度群体性影响。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组织不同学生回答问题和畅谈,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带动性,开展热烈的班级授课氛围。对高职高专教育来说,可采用以下方式。(1)实践教学应该是教学重点,学生对实践动手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单纯枯燥的理论课程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1]。针对不同的情况,可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展现不同学生的性格魅力。(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1]。因为入校考分较低,很多人低估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其实,如果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分清主次,明辨是非,高职高专学生同样能够认真学习枯燥细致的知识,并较好地回答问题,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导人的行为和表现的重要原因。高职高专学生一般不考虑将来有多大发展,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实现多少社会价值,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生涯没有一定的设想或规划。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而且也随着家庭条件、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发展变化。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尊心和进取心。不仅仅在认识的人周围考上大学,还想能争取当上优秀学生或者干部,争取到更多的奖学金,既补贴家庭和生活,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另一方面将来去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城市,找到一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不止多挣点钱保证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更能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帮助。而一些学习困难的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3学习方式

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随着科技发展和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与人联络更为紧密,高职高专学生也开始通过网络途径增进课堂学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分析、专业实训等)提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

4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学习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入学后,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习活动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刚入学的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高专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教师应当适当支持鼓励少数同学,并提高后进同学的积极性。

5动手能力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高专学生更注重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都较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这样的体会,即“并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高职高专院校;单位选择的应是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2]。

6心理特点

2010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卢迪对天津市某高职院校的2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及其他(f10)10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工具,收回的211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偏执(f8)人数较高[2]。很多用人单位会瞧不起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容易出现自卑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1]。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树立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和带有主观意识地判断学生的行为。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讲课速度应当适应学生的反应速度。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7就各学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和变化

7.1第一学期特点和工作

(1)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2)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3)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4)疲劳感与适应感交织。安排紧凑的校园生活,与原先想象的轻松自在的日子有所出入,便会时常在课堂活动中打盹,不时地走神,答非所问。随着学习和了解的深入,突然感觉失去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参考管理方法:(1)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宣传和社团活动。采取各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比如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的活动中,要求每位新生写一封家信。(2)不畏难点,齐抓共管,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3)教育要认真,管理要严格。(4)培养和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工作中注意引导和保护他们,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队伍的中流砥柱。学生往往更能理解学生,让更多的精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提高学生管理的自律性。

7.2第二学期特点和工作

学生已基本了解和适应学校生活,同学之间已基本熟悉,开始认识和了解其他班级的同学、学校的风云人物,开始听说个别上进学生的事迹,并开始学习和模仿。通过榜样学习,树立坚定的信念。参考管理方法:(1)开展大量的群众性活动。(2)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4)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和注重横向联系,适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学生恋爱、暗恋及失恋的引导工作,使学生正确对待。

7.3第三学期特点和工作

随着各种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学生之间的来往增多,关系复杂起来。各种苗头和问题也发生并逐渐暴露出来。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活跃。所以,学生进入了矛盾的暴露和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兴奋的特点。参考管理方法如下。(1)启发学生思想上、政治上进步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努力纠正人生观的偏差。(2)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调整好各种冲突的关系,及时妥善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好团结工作。(4)充分发挥班干部、积极分子、党员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工作要有层次。(6)塑造教育和改造教育相结合。(7)对待变化中的学生,应给予理解和支持。第四、五、六学期,注重对学生校园实训实习、就业的指导,并进入企业指导学生的选择、工作和发展。(1)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现在学生对社会信息了解和掌握增多,选择更多,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教师应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出更适合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2)如何更高质量地实习。当学生进入医院和企业实习时,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更好地与同学、同事相处,并争取能够在实习单位留下。(3)选择就业方向。学生往往会有不止一个的工作机会,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好的工作单位。

总之,在网络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丰富化的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了新的特点,教师应当紧随时代潮流,把握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玲利.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相应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51.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背景下,管理者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最为基本的思想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学习很难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觀、价值观。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教会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增强面对困难的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因此管理者应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视野,从而不断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二、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做到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从生活中的小事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管理者应该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可以作用现代化的教学软件来让学生学习先进的文化,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管理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其次,管理者应该关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对一些行为不恰当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会有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管理者应该多深入学生课余生活区域,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比如不要对游戏有瘾。最后,在教学课堂上,管理者可以让任课教师将养成教育思想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比如学生不可以出现迟到早退、不可以不完成作业。管理者在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体系建立。

三、将养成教育延伸至课外

与高中生相比,高职生具有自己的时间,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多了起来。然而,大部分的高职生并没有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往往出现浪费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生的综合能力,管理者就要将养成教育延伸至课外,使养成教育思想与实际专业培养进行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到理论、实训、演练三者的时间比例。比如以舞蹈专业学生为例,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舞蹈排练室,使学生可以将舞蹈动作及时进行回顾。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与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对社会有所认知。

四、加大养成教育资金投入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性的行为习惯,还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资金投入较少,不仅不利于教学设备的建设,还不利于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一般会注重对专业课程的投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相对较少,这样就会让相关的实训教学减少。所以,加大对养成教育的资金投入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训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增加思想政治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从而调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养成教育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总而言之,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将养成教育延伸至课外,加大养成教育的资金投入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在养成教育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管理时,管理者一定要遵循养成教育的标准与目标,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制定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陈敏.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学校认同感的培养和提升[J].高校论坛,2015(03):18-20.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爱”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爱”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建设上。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充满干劲与热情,对事物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对学生的“爱”管有利于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自由时间的增多使得学生与游戏为伍的机会增多,失去高考的压力,学生在游戏的世界里激情四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学校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正是由于学校“爱”管措施的不当,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不明确,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制定清晰的规划才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加,使得学生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2改善高职学校对学生“严”与“爱”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严”与“爱”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在对学生“严”与“爱”的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使得管理陷入了瓶颈。为改善这种现状,下文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第一,针对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迷茫期而导致的课堂纪律被破坏的问题,高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分析课堂秩序遭到破坏的原因。从总体上看,高职学校的课堂秩序还处于良好的状态,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极个别的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大部分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企图用迟到、旷课或早退的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对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育,但这样做需要把握一个度,即应努力做到“严爱有度”,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不能与其他学生有区别,教师更不能对学生恶言相向,“受重视,被关注,有希望”是学生基本脱离家庭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最后,贯彻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比较有代表性、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荣誉感。第二,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第二个方面为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由于学校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其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与学生的利益发生冲突,这就使得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屑一顾,为防微杜渐,学校可以使用管理激励的手段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对沉浸于游戏世界的学生,学校采取的一直是严厉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此而造成的悲剧也时有发生。举个例子,某高校学生因打游戏失踪一周,学校将其找到后请来了家长,在家长将其带回的途中学生突然跳桥溺水身亡。“生命诚可贵”,学校在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合理的方式,家长应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不能恶言相向,说一些与教育无关的粗言碎语。

3结束语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师本管理是中国传统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对于教育活动的展开往往围绕教师来改进,期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生本理念作为对学生教育主体的凸显,更加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还停留在教师管理窠臼中,对学生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更不利于生本理念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传统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压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更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面对外界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对新思想的学习与运用,一方面要体现对人格的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要从理性思维中促进学生自己的成长。同时,在高职阶段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缺乏,有些学生缺乏对自我的客观理性分析,对自我优缺点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式的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存在的惰性及自我性,难以从内心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学习动力不足,自学能力较差都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要问题。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对素质的培养,而素质则需要从具体的能力来体现。对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对职业的期望态度、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等等,都成为学生成长亟待解决的职业发展问题。

2生本理念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必要性

随着市场化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导向,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带来具体冲击。多以文化及多元价值的追求,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更需要从生本理念的转变与实践中,全面整合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一是生本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学生的职业态度、气质、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要以人为本,成人、成才是教育的归宿,也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此,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生本理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传统师道尊严到以学生为主导的相互尊重与平等,有助于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上,激发学生的人格自由,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好的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中,促进自我的成长。

3生本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3.1师生关系的平等构建来促进善治模式的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善治理念与生本理念,从管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上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来转变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尊重和理解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双向性,走进学生,贴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积极通过聊天、对话等方式,从思想关心与现实关注中增进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平等、互动管理中以情动人,实现化人功能。

3.2注重对学生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学生管理工作及内容是复杂的,而要理顺管理关系,必须要从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上,来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与关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上,注重对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力下放,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中,适度的让渡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如组织由团委及学工会来参与到学生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能够从时间上增进工作弹性,自主的安排相关工作;赋予系部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提高系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强化辅导员管理及学生干部的选拔

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及辅导员队伍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从制度、机制的完善上,优化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水平。具体来看,一方面要从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上,强化对辅导员的选拔和考核,提升辅导员的语言表达力、知识结构及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从辅导员队伍规划上强化培训工作,开展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增强交流与学习,更好的促进辅导员整体水平。学生干部选拔上,要明确选拔机制,构建科学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促进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发挥其积极作用。

4结语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当物业管理课程进入高职学生的课堂后,我就听到有些学生对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理解很偏激,比如物业管理工作就是当保安,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地位很卑微而且收人很低等。虽然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还不够完善,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已经成为朝阳行业也逐渐深人人心,且人们对于物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逐渐成为了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新方向。

二、物业管理走进大学课堂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20世纪末兴起的服务性行业。在近几年,物业管理行业迅猛发展。但在物业管理市场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质量较差,内容简单,收费不规范等等,使广大消费者对物业管理公司意见很大。物业管理工作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物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性。因此,物业管理的课程走进大学课堂是有必需性的。从事物业管理人员在物业管理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来带领这个的新兴行业,让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迅速发展。

三、物业管理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及特点

物业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物业管理各个阶段不同业务项目、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这些物业管理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群所应必备的基本理论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物业管理行业有一个轮廓性地了解,能够对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范围和基本业务项目有一个概括地认识和把握,对于学生了解、认识物业管理行业,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有着重要的基础奠定作用和积极的指导作用。物业管理教学必须以法律为基础。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物业管理提供的主要产品——服务。它不像一般商品那样靠物质实体在当事人之间交割完成,而是依靠法律、法规和合同来完成。同时,物业管理活动涉及面广,几乎影响所有的组织和人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最大财富,所以国家为此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学习物业管理,必须了解与物业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让物业管理教学走向专业化道路,要求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建立自己的专业组织,设立一些培训机构,从而使物业管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发展。1933年在美国,一批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房地产管理协会(InstituteofRealEstateManagent,IREM),并作为全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的分会(NationalAssociationofReal?tors,NAR),刚开始他们只接受团体会员,从1938年起他们只收个人会员。现在个人要参加这个协会,必须满足这个协会规定的教育和经验方面的要求,然后必须通过这个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将被授予注册物业管理经理资格证书(CertifiedPropertyMananger,CPM),承认他们物业管理经理的专业地位并接受作为IREM的会员。这个协会还授予合格的管理公司“注册管理组织”的资格证书(AccreditedManagementOrganization,AMO)0国际大楼业主和经理协会资助了物业业主与经理的教育培训计划,这个计划是有独立的“大楼业主和经理研究会”于1970年设立,个人只要有数年这个领域里的经验和通过这个教育培训计划的7门课程,斡可以得到“物业管理师”资格。大多数拿到“物业管理师”的行业人士就业于办公大楼的管理工作,待遇已达到中上等水平。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师”也成为了毕业学生的就业考证之选。但作为一个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物业管理行业的相关法律知识;很好地理解房地产市场中起作用的经济力量;能够熟练掌握物业管理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与操作;同时,一个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还必须熟悉市场营销、管理心理学、物业维修以及财会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些对物业从业人员的资格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四、物业管理市场需求前景无量

虽然现在我国物业管理未被大多数人所认知接受,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物业管理的不断壮大和成熟,这一行业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接受。在物业管理行业走向成熟以前,如果某些物业管理企业已经树立好了自己的企业形象并有很大一部分目标客户和潜在目标客户群,那么市场将会被这些物业管理企业迅速占领。一个行业在刚走向成熟之初,人们对其评价会非常的盲目,不知该怎样去评价其好坏,这时人们会很期望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对其作出决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企业在这时已经拥有了很大一部分目标客户并在他们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时企业的目标客户会很乐意免费的为企业进行宣传引导人们作出决策。这样越来越多的市场将会被占领,企业的效益会越来越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收人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增加。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是指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依法治校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刚柔并济”的管理,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人性化关怀。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复杂,成千上万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管理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规。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全面、规范、可实践的管理制度。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自律性比较差,必须依靠严格的刚性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刚性制度并非硬管理,而是以学生为着眼点,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在具体管理时实行“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以生为本,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与育人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续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基于以人为本来开展。采用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种资源,如网络资源、心理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具有统一的标准,还要借助制度来规范。然而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经历、个性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等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灵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咨询保障和激励评价相结合

高职院校生源多数都是高考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比较不满,对未来比较迷茫,来到学校缺乏明确的长远规划。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这几年,并不是不让学生出事,而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的咨询机构和评价机制,为学校提供相关的咨询和保障服务。咨询可分为两类:心理咨询和就业咨询。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学生进行受挫训练、成功训练等多方面的指导。就业咨询是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自主择业等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及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建立保障助学机制,为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开展有效的护航。首先,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对学习迷茫的学生提供关怀和指导;其次,建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开通勤工助学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导向的需求,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储备和质量,引导学生今早对为未来职业进行规划。同时,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改变传统单一考试的评价模式,实施笔试、设计、实践等覆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四)注重人文精神与和谐环境营造相结合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的情感、意志及综合非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技能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逻辑、思维及认知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将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科研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为素养,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精神导师;第二,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构建全面的人为知识体系。可以在学校开展各种讲座或课程,如: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等,扩宽学生人为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的人文空间。第三,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加强技能教育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