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

餐饮行业的规则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篇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一: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

餐饮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机构,这一组织结构必须与经营管理体制一致,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为餐饮企业建立组织结构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模本。这种机构应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以动态的调整来确保企业达到经营目标。餐饮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根据组织的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程度,根据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组织的规律及组织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来判断规划或再造组织结构。只有这样,组织结构的功能和协调才能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组织结构,是在遵循企业组织理论的一般规律和企业组织设计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餐饮企业自身特点而进行的。该系统下的组织结构应遵循任务、目标原则,精干高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原则,管理幅度和层次原则,权责对等和才职相称原则以及相对平衡原则。该系统下的组织结构应遵循科学的设计程序,以使餐饮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总之,经过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整个餐饮企业组织应达到如下标准:①有直接的、明确的权力和职责路线;②有连续的业务流程;③组织中各个层级向上、向下和横向传递信息迅速而协调;④对每一岗位的工作能进行客观的评价;⑤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胜任工作,并有良好的士气和高度的工作满足感。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二:明确管理的基本准则

餐饮企业现代化运营管理应具有的基本准则具体如下:

(一)系统化

按整体组织原则管理餐饮企业。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餐饮企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而餐饮企业运营管理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外联系。针对其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餐饮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对象,并在动态中把各环节联系起来——在建立并处理企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保持与外部的协调发展,使各方面都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

(二)规范化

按标准规范管理餐饮企业。企业是与内部各方面和与外部方面相联系的整体,只有各方面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发展。按标准规范组织经济活动,是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有力手段。组织经营活动,要根据有关的标准,如餐饮产品的质量标准、服务标准、卫生标准、定价标准以及餐饮设备设施及场地规划标准,并根据有关的规章,如有关的法规、纪律、制度、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制等,进行管理活动。

(三)信息化

根据信息组织现代餐饮管理。在现代社会,信息是一种资源。对信息的收集、利用和开发,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餐饮企业要建立信息中心或市场开发部,并广泛收集行业、地区、国家和国际的信息。企业要利用市场信息,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利用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检查等管理活动。企业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和通信设备来利用和开发信息,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为现代化。

(四)市场化

按市场供求关系经营餐饮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切经济关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餐饮企业要通过市场取得生产要素,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要通过市场调节经营活动,实现效益目标;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并存的方式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监督,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三:提供创新经营的途径

餐饮企业经营要求有目的地系统探索,创新经营。在这一点上,我国的经营情况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其不仅表现在设施和设备上,而且还表现在经营观念上。但是只要勇于探索,就能开发创新,使经营成果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创新已成为餐饮企业成功经营的突破口,这是因为:

(一)创新是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原理可知,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尽可能延长产品的成熟期,才可能持久地保持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餐饮企业,如果固守一种特色,一成不变,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但随后就会被更具吸引力的其他企业超越或替代。

(二)创新是餐饮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若想在菜品品种、质量、价格、服务上占有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很难吸引更多的客源。

(三)创新是餐饮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餐饮业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环境差、质量低。这种状况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客观上也要求餐饮企业不断创新。要想在经营上取得突破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离不开创新。

餐饮企业经营创新有时候来自于同行业经营成功的企业或者是竞争对手的成功之处。餐饮企业运营系统浓缩了餐饮业众多成功经营企业的精华之处,并将其提炼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模本。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目前餐饮企业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餐饮企业运营系统针对餐饮从业人员低素质的弱点,提出了对餐饮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餐饮服务是由餐饮部的服务人员提供给宾客的,是使对方得到以享受为实质内容的特殊服务,并且随着现代饭店服务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宾客对餐饮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餐饮从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的服务态度、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等。

(一)思想素质要求

餐饮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其基本素质的根本,对于提高其他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餐饮从业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乐业的精神,要树立较强的纪律观念。

(二)身体素质要求

餐饮从业人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餐饮服务工作的基础。餐饮服务在满足宾客饮食的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宾客的精神需要,使其感受到美的愉悦。因此,餐饮从业人员应具有优美的体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业务素质要求

1.服务态度要求

服务态度是指餐饮从业人员在对宾客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其好坏直接影响宾客的心理感受。因此,从业人员既不要妄自菲薄,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差役奴仆一般,’也不要无所谓,马虎大意,而应牢牢树立起职业意识。服务态度的表现取决于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和责任感。餐饮从业人员正确的工作态度可简单概括为“真诚的服务”,即要用热情、主动、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去接待每一位宾客。

2.服务知识要求

餐饮从业人员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这是其个人专业素质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餐饮服务水准最基本的体现。具体包括:①基础知识,包括员工守则、饭店意识、礼貌礼节、职业道德、饭店安全与卫生、服务心理学、外语知识等;②专业知识,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运转表单、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的使用与保养、饭店的服务项目与营业时间、沟通技巧等;③相关知识,包括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法律、各国的历史地理、习俗和礼仪、民俗与宗教知识、本地与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及交通等。

3.能力要求

餐饮服务既需要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同时又离不开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高。因此需要餐饮从业人员具备各种不同的能力,如语言能力、应变能力、推销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律能力等。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五: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经营机会与经营风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存在于经营环境中的一对孪生姐妹。经营风险,是指餐饮企业在为赢得某一个经营机会,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经营环境的客观变化是经营风险产生的源头,而真正使企业遭受风险威胁的原因却源自企业本身。

餐饮企业在利用经营机会,不断开拓经营领域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为此,餐饮企业在利用经营机会的同时,要正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保证餐饮企业不断壮大。

目前,不少餐饮企业对风险的预测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为避免餐饮企业在创新经营过程中遭受损失,餐饮企业运营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两种避免风险的方法。

首先,餐饮企业应认识到在经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新经营过程具有较大的风险,一次性投入有可能会使企业全军覆没,应该采取投石问路的态度,分期分批根据经营结果逐渐投入。就企业创新经营的整体方案来说,也不宜一次性全面铺开,而应分段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般来说,对于刚刚起步或初次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的餐饮企业,应特别重视这种方法。尽管目前的利益不大,但权衡全局,它可以使餐饮企业脚踏实地地向经营目标推进。

其次,要多观察和注意同行业企业的所作所为,当发现同行业其他企业在产品、服务或经营措施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并可借鉴时,就要进行彻底的调查与研究。如果其中有优点,就要研究自己是否在此基础上有更好的方法;如果其中有缺点,则首先观察他们有什么改善的方法,然后再根据其实施的结果,自己再拟订一套超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行动方案。这种模仿同行企业的方法的实质就是把别人当作试验品,无论其成功与失败,本企业都能根据它们的经验或教训来制定策略。

同时,餐饮企业运营系统通过预警机制和运行控制系统的建立,为餐饮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运营风险的防范与规避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路,能够有效地降低餐饮企业各种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餐饮企业的运营处于健康的良性循环状态。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六:构造标准的作业流程

餐饮业的标准化包括材料的标准化、食物处理的标准化、店面布置的标准化、人员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各种行政作业的标准化等。标准化工作是餐饮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国内许多企业却常常忽视此点,以致产品及服务的品质难以控制。

餐饮企业作业流程的规范设计,其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餐饮企业的整个组织系统的运作进行流程规范设计,这是部门流程规范设计的前提,也是餐饮企业能够统一协调运营的基础。它包括餐饮企业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营和一些主要的有关餐饮企业全局性工作的作业流程设计。另一方面是对餐饮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运作进行作业流程设计,这些部门的运作构成了餐饮企业运营的主体,也是餐饮企业作业流程规范的主要内容。

餐饮企业组织系统流程规范设计是指对餐饮企业组织整体的运作和关系餐饮企业全局性、战略性的业务工作进行规范化的流程设计。其目的是确保餐饮企业整体组织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为餐饮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正常运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功能支持。流程贯穿着整个餐饮企业的运作,促进着餐饮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组织功能的不断丰富。

对餐饮企业的作业流程规范,遵循的思路是“针对重点,提炼共性,示范设计”。餐饮企业的规模、所处的环境、具体的营业类型、企业的风格、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等都各不相同,使得餐饮企业在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也互不相同。因此,在对餐饮企业进行作业流程规范时,主要是根据餐饮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功能界定的一般共性,提炼出餐饮企业作业流程规范的主要设计方面的共同特点,为各个餐饮企业提供一个较为规范化的参考模本。

 

餐饮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目标相关文章:

1.餐饮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2.餐饮企业运营系统的设计原则

3.2017餐饮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2篇

餐饮业是食品和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对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年全国的餐饮业数量(不含食堂)已达400万家,实现销售额约7500亿元,预计*年将超过8000亿元。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企业规模、卫生条件、管理水平、经营品种、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餐饮单位因加工操作不当、食品贮存条件差、餐饮具消毒不合格等原因,导致餐饮单位和集体用餐单位食物中毒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为加强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我部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范由总则、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工操作卫生要求、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及附则组成,共6章43条。

《规范》在总结以往餐饮业卫生管理和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细化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项技术要求更加具体,起草中注重可操作性和企业自身管理的实用性,方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组织实施和自我检查,也体现了公开透明的监督原则。

《规范》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分类提出管理要求。考虑到餐饮业的种类繁多、规模相差悬殊,本《规范》在部分加工操作的硬件要求、专职管理员的配备、检验室的设置等方面,根据其不同种类、规模的情况,分类提出了管理要求。

二是基本要求和倡导要求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食加工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别。本着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规范》将提出的要求分为基本要求(用词以“应”表示的内容)和倡导要求(用词以“宜”表示的内容)两种。用“应”表示的内容,作为卫生准入的必要条件和日常卫生监管的内容,凡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核发卫生许可证,并对违法行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

用词以“宜”表示的内容原则上要求大型、连锁、规模化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也应该符合。

三是指导企业自身管理。本《规范》有附录7个,除附录A外的其余6个的内容则都是指导餐饮企业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推荐的正确加工操作程序及如何开展自我检查等。这些内容对于指导餐饮企业(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是有助于餐饮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对一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了解《规范》的有助于对于消费者在就餐消费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规范》规定:加工经营场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25米以上;从事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佩戴口罩;(裱花操作卫生要求)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等。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3篇

餐饮业是食品和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对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年全国的餐饮业数量(不含食堂)已达400万家,实现销售额约7500亿元,预计20*年将超过8*亿元。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企业规模、卫生条件、管理水平、经营品种、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餐饮单位因加工操作不当、食品贮存条件差、餐饮具消毒不合格等原因,导致餐饮单位和集体用餐单位食物中毒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为加强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我部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范由总则、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工操作卫生要求、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及附则组成,共6章43条。

《规范》在总结以往餐饮业卫生管理和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细化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项技术要求更加具体,起草中注重可操作性和企业自身管理的实用性,方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组织实施和自我检查,也体现了公开透明的监督原则。

《规范》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分类提出管理要求。考虑到餐饮业的种类繁多、规模相差悬殊,本《规范》在部分加工操作的硬件要求、专职管理员的配备、检验室的设置等方面,根据其不同种类、规模的情况,分类提出了管理要求。

二是基本要求和倡导要求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食加工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别。本着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规范》将提出的要求分为基本要求(用词以“应”表示的内容)和倡导要求(用词以“宜”表示的内容)两种。用“应”表示的内容,作为卫生准入的必要条件和日常卫生监管的内容,凡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核发卫生许可证,并对违法行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

用词以“宜”表示的内容原则上要求大型、连锁、规模化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也应该符合。

三是指导企业自身管理。本《规范》有附录7个,除附录A外的其余6个的内容则都是指导餐饮企业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推荐的正确加工操作程序及如何开展自我检查等。这些内容对于指导餐饮企业(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是有助于餐饮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对一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了解《规范》的有助于对于消费者在就餐消费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规范》规定:加工经营场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25米以上;从事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佩戴口罩;(裱花操作卫生要求)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等。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4篇

第一、国际著名品牌的竞争和挑战。国外大型餐饮公司以其丰富的菜品样式进入中国,他们比中国餐饮企业更了解外国人的胃口。国际品牌既快又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必将给中国餐饮业带来极大的冲击。与国外餐饮行业标准相比,我国餐饮行业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国家缺乏直接适用于餐饮业活动的行业法规,标准的不完善和缺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水平。

第二、人才流失将是中国餐饮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外资餐饮企业,将会以各种手段、优惠条件、雄厚的资金实力、宽松的工作环境吸引餐饮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第三、行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餐饮业两极分化加剧。主要是部分企业仍存在卫生与安全隐患。与国际行业相比,我国餐饮业整体缺乏先进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的运作体系。在从业人员中,低素质就业人口多,高素质人才缺乏,餐饮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和专业培训工作滞后。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餐饮企业将会加速衰亡,特别是国有企业,如果不改制,势必衰退;而一些民营餐饮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则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第四、产业化程度水平低。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档餐馆数量众多而符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餐馆却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人力、物质和技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产业技术不规范,生产技术以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为主,缺乏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生产经营分散、封闭,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中国餐饮业普遍是中小企业,很难同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著名品牌相比。肯德基在中国境内的连锁店已经开到五百家,中国的餐饮企业要达到这种水平还有很长的路。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于2008年7―8月期间开展,共调查本市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113家,从业人员565人。

1.2 方法

重点调查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的生产流程布置、消毒工艺、从业人员健康与操作规范、餐饮具的材质及包装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卫生安全角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现状

各企业餐饮具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去渣粗清洗精洗烘干冷却包装配送回收。一般可以分为回收清洗阶段、烘干阶段、冷却包装阶段、配送阶段。

2.2 各阶段操作方式

2.2.1 餐饮具回收清洗阶段 各企业将回收后的餐饮具首先进行去渣处理,人工擦洗餐饮具为主要的去渣方式(表1)。

去渣与粗清洗步骤一般同时进行,清洗处分流动水池、超声波池或者直接在回收时装餐饮具的周转箱中(表2),清洗餐饮具主要使用洗洁精(表3)。

表1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去渣方式

去渣方式企业数百分比(%)

人工擦洗5750.44

高压水枪喷淋1614.16

超声波去渣1614.16

高压水枪与人工擦洗结合1513.27

超声波与人工擦洗结合97.97

表2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清洗处

粗清洗处企业数百分比(%)

流动水池5649.56

周转箱 3430.09

超声波池2320.35

表3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粗洗方式

粗洗方式企业数百分比(%)

洗洁精11097.35

不放洗洁精32.65

消毒液8070.80

不放消毒液3329.20

101家企业在粗洗后将餐饮具放入洗碗机进行精洗,另外12家企业根本没有洗碗机或者有洗碗机但为了节约用电省去了机器精洗的步骤。进入洗碗机后的精洗方式见表4。

表4 集中消毒餐饮具的精洗方式

精洗方式企业数百分比(%)

清水6254.87

机器自带药水1311.50

自行加入药水3833.63

2.2.2 餐饮具烘干阶段 各企业均采用机器烘干,设定的烘干温度一般在100℃~380℃,根据季节、气温等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夏天设置的烘干温度不超过200℃,冬天会适当调高。各企业的烘干时间也不尽相同,短则20 s,多则8 min,没有固定的标准。其中103家企业烘干后的餐饮具是干燥的,仍有10家企业机器烘干后的餐饮具带有水滴。

2.2.3 餐饮具冷却包装阶段

102家企业的餐饮具清洗区域与冷却包装区域有一定的隔离措施(表5)。

表5 集中消毒餐饮具包装区域的设置情况

包装区域设置企业数百分比(%)

包装区不封闭但与清洗区有隔离措施4539.82

包装区仅封闭3329.20

包装区封闭且有二次更衣、紫外灯87.08

包装区封闭且有二次更衣1614.16

清洗区与冷却包装区不分119.73

共调查包装间工作人员565人,其中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的人数分别是467、423、427人,分别占82.65%、74.88%、75.58%。113家企业中45家采用一次性用品,其余企业均采用棉质的手套、口罩。

烘干后餐饮具的包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将整套的餐饮具装入包装袋中进行机器热封口,然后放入热缩机中加热紧缩完成包装,采用这种方式的企业有102家,占90.27%;另一种是采用包装膜机器自动包装,使用的企业仅3家。108家企业使用的包装材料是食品级的POF热收缩膜,占总数的95.58%,有5家企业使用不适用于食品包装的PVC膜进行包装。

2.2.4 餐饮具配送阶段 83家餐饮具消毒企业采用的送货方式是同一车辆配送当天的餐饮具同时回收昨天使用过的餐饮具;另有30家企业是先将需要配送的餐饮具送完再同车返回收取昨天使用过的餐饮具。有100家企业会对送货车辆进行定期清洗。

3 讨论

3.1 生产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流程分析及存在问题

3.1.1 企业的流程布置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的生产流程应该按照清洁等级分为一般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和清洁操作区。

餐饮具的去渣、粗清洗在一般操作区进行,该区域内应设置清洗餐饮具和周转箱的专用水池,且大小和数量必须满足餐饮具和周转箱清洗的需要。不少企业直接在周转箱中进行餐饮具的粗清洗,缺乏流动水源,影响粗清洗的效果。有的企业缺乏对周转箱消毒用的设施,这样装载消毒后的餐饮具容易导致二次污染。

餐饮具的精洗、烘干在准清洁操作区进行,准清洁操作区与一般操作区应有必要的分隔。不管是用洗碗机精洗还是在超声波池中精洗,绝大部分企业都将这两个区域混在一起。

餐饮具的冷却、包装、保洁于清洁操作区中进行。该区域应该相对密闭,并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洁净度要求达到10万级。操作人员进出该区域需要通过二次更衣室,更衣室应有非手动式的洗手水池、消毒设施和更衣柜等设施。烘干后的餐饮具应通过物流窗进行传递。不少企业的清洁操作区人流、物流未分开,缺乏二次更衣室等设施,这些人为因素将会增加餐饮具被污染的机会。

3.1.2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消毒工艺 餐饮具的消毒环节是决定其成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因素,消毒工艺的科学与否直接导致了消毒效果的好坏。《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1994)中消毒方法与卫生要求规定: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等。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 min;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 min;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 s以上。用于食(饮)具消毒的洗消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 mg/L的浓度,食(饮)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 min以上。

各企业对于餐饮具的消毒并未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企业在粗清洗阶段加入消毒液进行清洗浸泡,但此时的餐饮具表面上仍有大量油渍,消毒液对餐饮具的消毒效果将受到油渍的影响而减弱。正规洗碗机进行消毒应使用该洗碗机配套的消毒液及催干剂,但大部分企业在洗碗机内不加入任何消毒液或是自配的消毒药水,很难达到正常洗碗机的清洗消毒效果。

对于餐饮具企业普遍宣传的“380℃红外线高温消毒”其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企业的烘干温度在100℃~200℃之间,远没有达到广告宣传的温度,同时该烘干环节也仅仅是电阻丝加热然后热风传送,机器内的环境温度以及餐饮具的表面温度都没有达到机器所设定的温度,同时也没有红外线的发射装置,并非红外线消毒。烘干的时间也是长短不一,短则20 s,多则8 min;有些企业烘干后出来的餐饮具甚至仍在滴水。至于上述烘干温度和时间与有效杀灭大肠杆菌以及致病菌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有待验证。

3.1.3 从业人员健康与操作规范

无论是餐饮具的清洗或是包装,都要经过从业人员手工操作,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餐饮具的卫生。由于操作者手上不同程度带有细菌,加之人的口舌、鼻腔、咽喉等处也都带有细菌,在对消毒后的餐饮具进行包装时,通过呼吸、打喷嚏、说话等都可以传播到餐饮具上引起污染。因此,要求从业人员上岗持有健康证,并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止餐饮具成品受到污染。

3.1.4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材质及包装 大部分企业使用热收缩的POF膜作包装材料,但仍有部分企业使用不适宜用于食品包装的PVC膜进行包装,其加热后产生的毒性对于盛放直接入口食物的餐饮具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集中消毒餐饮具的外包装上还应标有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清晰标识,但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标注消毒日期和使用期限。

3.1.5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配送 运输餐饮具的车辆必须专用,不能装载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容易造成车辆污染的食品或物品。但是调查发现仍有小部分企业使用租借的社会运输车辆,这对于车辆卫生要求的控制就比较困难。即使是专用的运输车辆,也应该每天进行清洗消毒。

配送餐饮具的过程还应做到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餐饮具分开存放,但许多企业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在同一个车厢同时放置这两种餐饮具,增加了交叉污染的机会。

3.2 监管措施

3.2.1 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卫生管理规范,明确具体监管部门

集中式消毒餐饮具是个新兴产业,目前为止既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管理细则可以参照。作为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保证餐饮具消毒卫生质量、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共餐饮具集中式消毒行业不仅具有社会公益服务的特征,同时也按市场规律进行运作。因此,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社会公共餐饮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明确具体监管部门,制定针对餐饮具消毒企业的卫生管理规范以及配套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施监督管理细则,从根本上保证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消毒质量。

3.2.2 监管部门实施监督执法的同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

在对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卫生许可制度,对消毒餐饮具的洗消、仓储、中转、运送、交付等全生产过程建立一套卫生规范以外,还应对企业的消毒餐饮具进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检查结果。对于不合格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对于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或监督检查不符合有关规定且拒绝整改的企业,取消其生产经营集中式消毒餐饮具的资格。

监管部门还需通过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卫生培训,提高负责人及消毒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法律观念。针对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负责人重效益、轻卫生及消毒人员卫生知识贫乏等现象,在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消毒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餐饮具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疾病传播,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正确理解餐饮具的卫生状况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消毒知识,掌握操作规范和技能,以提高餐饮具消毒的合格率

4 参考文献

[1]朱院利.加快餐具集中消毒产业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湖南农机,2007,(9):102-104.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6篇

基于上述的理论思考,在时代迁移、社会变革、产业升级、饮食转型、竞争加剧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必将成为餐饮业的中心议题。下面就中国餐饮业的创新必然、创新原则、创新体系和创新对策四方面加以探讨。

一、中国餐饮业的创新必然

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餐饮业创新的历史必然性:

(一)社会变革需要创新:由“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这可从两方面说明:

一是,知识经济将引发全社会的重大变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了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从21世纪开始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其中,特别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中叶的技术革命,分别使人类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逐步地解放出来。高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包括餐饮业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并将引起社会价值观念、产业结构、分配理论、管理科学、营销策略、资本构成、饮食方式、生活节奏等一系列的深刻而全面的变革。这就要求餐饮业要不断改变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东西而加以创新。

二是,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一些高新技术在餐饮业的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管理、市场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市场的推动作用和调节作用明显上升。基于上述的内外两种原因,将会推动餐饮业更快的发展。创新是餐饮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守业必衰,创新必兴”是时代的逻辑。惟有全面创新才是中国餐饮业的惟一选择和必经之路。

(二)行业提升需创新:由“服务业”“服务产业”

社会,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行业的社会地位是由它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肩负的社会责任大小来决定。餐饮业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入,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时代,餐饮业只为社会少数人服务,是附属社会的服务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表现在人们饮食上,社会上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实行饮食服务社会化;家庭饮食也日益更多地依赖社会供给。这样一来,将逐步形成饮食生产由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分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形成饮食产业(饮食产业是从原料的生产和初步加工、供销渠道、营养研究、销售供应,合成为配套运转的集团或企业),饮食生产的社会化将主要由餐饮业来担任。饮食社会化也要靠饮食产业化来实现。餐饮业由“服务业”向“服务产业”的转化,是历史性的、产业性的升级。这一重大的变革和产业升级,向餐饮业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要求餐饮业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三)饮食转型需要创新:由“生存型饮食”“健康型饮食”

人们对饮食的需求,是一个层次性的、递进的需求体系。在消费水平或生活水平较低阶段,即解决温饱时期,人们的饮食需求主要体现在数量和感性方面,即以热能为中心的生存型方面;在消费水平或生活水平较高阶段,即解决小康时期,人们的饮食需求,主要体现在内在质量方面,即以营养为中心的健康型饮食。

这种由数量到质量;由感性到理性;由盲目到自觉;由生存型饮食到健康型饮食的转变,是饮食历史和饮食文化发展的飞跃,是历史性的进步,是继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16世纪、18世纪、20世纪中叶饮食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饮食革命。这次饮食革命的深度和广度超越已往任何一次革命。因为这次革命使人们对饮食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更理性化,不仅注意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而且还注意饮食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更加注意饮食的安全性、科学性、经济性。面对这场饮食转型的深刻革命,对传统式的中国餐饮业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更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餐饮发展需要创新:由“传统餐饮”“现代餐饮”

餐饮业同其他事物一样,向前发展是不依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定势。由以手工操作、单店经营、经验式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餐饮,向以手工机械生产、连续经营、科学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餐饮的转化,是中国餐饮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形态。

传统餐饮主要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尽管经过现代社会的渗透和改造,但其思想观念的保守性、生产方式的作坊性、企业规模的狭小性、经营管理的经验性、产品质量的表层性、人才培养的师徒性等等,无不是自然经济的历史印迹。这些劣根都是与现代餐饮的生产要素智能化、资产投入无形化、餐饮市场国际化、企业决策知识化、生产组织集团化、经济发展持续化等各项要求相悖不一。因此,餐饮创新是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发展的必然举措和客观要求。

二、中国餐饮业的创新原则

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创造,是对现有东西的超越。无论是否定、创造和超越,都不是任意的、随机的、主观的,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原则是人们行为的标准和不可逾越的规范。

概括起来,中国餐饮业的创新要遵循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独特性四项原则。

(一)餐饮创新的科学性原则

所谓创新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创新应当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而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因为,创新是以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为基础,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更深入的把握和能动的作用。因此,科学性应成为创造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样,中国餐饮的创新,无论是餐饮产品创新、餐饮管理创新,还是餐饮市场创新,都必须相应遵循各自学科的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否则,违反客观规律的“创新”是盲目之举。

(二)餐饮创新的先进性原则

所谓创新的先进性原则,是指创新不仅要反映时代意识和满足时代要求,而且要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因为创新是一种对传统认识的超越,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创造。创新的目的,是推进餐饮业的前进、发展。只有先进的东西,才有创新价值。因此,先进性应成为餐饮创新另一基本原则。那些反映旧意识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创新、饮食菜点创新等,都不是真正意识上的创新,最多算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运作策略而已。

(三)餐饮创新的适用性原则

所谓创新的适用性原则,是指餐饮创新的成果,不论是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必须具备有适用性、可应用性。创新的适用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要为消费者所接受;二是,创新要为餐饮企业所接受。因为,餐饮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意市场供需双方即买卖双方的各自需求。因此,适用性应成为餐饮创新又一个基本原则。

缺乏适用性的创新,是背离创新宗旨或创造原则的无用“创新”。如有的菜肴创新名称,消费者听起来或看起来不知何物;有的在烹饪大赛中荣获金奖、银奖的创新菜点,好看不好吃或好吃不卫生而被消费者拒绝;有的工序繁杂,工时过长或原料浪费过多,成本增加而被企业拒绝经营,造成获奖产品不上桌,“金奖”不赚钱,银奖“不收银”的现象。这些无为“创新”应当加以避免。

(四)餐饮创新的独特性原则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标准化一直是中餐企业发展、扩张的瓶颈。本文通过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理论的思路,从理念、行为、视觉标准化三个方面对餐饮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进行阐述,并依此对中餐企业标准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餐企业 标准化 CIS

问题提出

多年来,我国餐饮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但数据显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比例,百胜集团则以绝对的优势高居榜首(丁玉勇等,2009)。究其原因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在标准化方面,中餐企业存在明显不足。

第一,总体管理制度缺乏标准化,效率和效益低下。中餐企业多以手工操作、单店作坊式经营和经验管理为主要特征(李晓黎,2001),经营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而标准化能够将最优的实践经验加以固定并推而广之,利于优化企业经营各环节和流程,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餐饮产品制作方法缺乏标准化,品质难以持久(李健等,2006)。在中餐企业中,技术的传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为主,产品质量完全依靠厨师经验把握。而餐饮产品制作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标准化使良好的操作方法能够被推广,并大大降低厨师个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企业难以“复制”,扩张之路困难重重。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体系,许多中餐企业难以保证各分店的一致,严重影响企业的扩张。可见,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式餐饮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式餐饮标准化发展是中餐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CIS理论,对中餐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基于CIS的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模式

餐饮企业标准化是一个概念体系,涉及餐饮企业经营的多方面活动。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理论中理念、行为和视觉的分类思路比符合餐饮企业标准化的内容特点,可借以用于对这一标准化系统进行分类。

CIS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它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及视觉识别系统(VIS)三个有机整合运作的子系统构成。所谓理念识别系统,主要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的结合体,包括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三个方面。行为识别系统指企业在其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视觉识别系统是基于MIS,根据和一切经营活动有关的媒体要求,设计出交流的识别符号,以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群体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陈荣荣等,2001)。

借鉴该理论,本文将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分为理念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和视觉标准化。

(一)理念标准化

理念标准化通过行为和视觉的标准化体现,是最深层的标准化,是餐饮企业标准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标准化。首先,为了实现长远经营与竞争力提升,餐饮企业必须确立明确、统一的战略目标。其次,餐饮企业要使全体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追求。在其指导下,餐饮企业要制定详细明确的行为准则,以规范全体成员的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行为标准化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行为标准化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对顾客的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化,即餐饮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有一致的标准可依。在其规范下,应实现原料及采购、产品制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标准化(于千千等,2008)。原料及采购标准化主要指为保证原料质量和及时、准确、充足的供应,对供应商选择标准、原料采购渠道和程序、原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统一、明确规定。比如规定蔬菜必须从无公害种植基地采购。餐饮产品制作标准化指餐饮产品制作的程序和方法遵循统一、量化的标准。比如制定标准菜谱,对产品用料种类、数量及产成品规格等进行详细规定。原料及采购和产品制作标准化最终是为了实现餐饮产品质量标准化,即保证企业的每家店面每次提供的同一种餐饮产品都具有相同味道、外观、卫生状况及营养成分。为此,质量标准化中还需包含餐饮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及半成品、制成品的保存和处理要求的标准化规定。服务标准化指对企业的服务种类、内容、程序和标准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向顾客提供持续一致、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营销标准化,即餐饮企业制定统一的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采用统一的营销手段,努力塑造和维护企业整体营销形象。它一般体现在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产品标准化要求餐饮企业拥有统一的基本产品目录,在各家店面都提供相同种类的基本产品。定价标准化则表现为同一区域(比如同一国家)各店面的产品实行统一价格。渠道标准化是餐饮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分别选择最优渠道并固定成企业标准,形成统一的渠道策略。比如,即食产品在餐饮店面中销售;而速冻产品则在超市中销售。促销标准化主要指餐饮企业对促销活动在促销方式、促销费用、促销时间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定,以保证其在适当的费用投入下获得既定的良好效果。比如,规定新店开张时要在当地媒体进行一定程度宣传。

第三,扩张方式标准化。此处的扩张方式包括开发新产品、开设新店。新产品开发标准化指新产品的提出、研制、审批、试销及成为正式产品的程序、期限及物质、人力投入等都具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新店设立的标准化则要求企业设立新店时,设立方式(如特许经营、直营等)、店面规模、选址、加盟者资格(如果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原店与新店间关系等都遵循明确的标准。

(三)视觉标准化

本文的企业视觉指通过企业标识、商标、产品包装、企业内部环境布局和员工着装等媒介塑造和展现企业形象。视觉标准化是标准化的外显层,直接影响顾客对餐饮企业形象的感知。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经营环境标准化,指餐饮企业在店面装修布置(包括厨房、卫生间的布置)上遵循统一的标准。它执行情况是企业标准化程度的最直接反映。第二,设施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指餐饮企业所具备的餐饮产品制作器具、餐具、菜单和饮品单、卫生及安全保障设备和工具等物品的质量、性能、样式、数量等要符合统一的标准。第三,员工着装标准化,即根据企业内不同职位的特征与需要,为各岗位员工(尤其是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分别设计不同的工作服,使员工的着装整齐划一并体现企业形象。

中餐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策略

(一)通过培养企业文化加强理念标准化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Organiza- tional Culture),是一个由组织成员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共享的意义和信念的系统。标准化是形成、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统一、强势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利于促进标准化的顺利执行与实现。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中餐企业首先应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促进整个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的形成,以实现理念标准化,并为行为和视觉标准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通过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形成行为标准化

消费者到饭店就餐的目的首先是品尝餐饮产品,满足果腹与享受美味的需求。因此,中餐企业行为标准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其餐饮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以持续吸引顾客。这要求企业针对原料采购到产品制作完成的每个环节制定严格、详细的标准。此外,餐饮产品的设计必须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并及时开发新产品,以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服务质量的好坏对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对餐饮企业的声誉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中餐企业要关注服务标准化,设计一整套具体、可操作、书面化的服务标准。为保证实施效果,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并注重标准的量化。

(三)通过规范经营环境和员工着装实现视觉标准化

鲜明亲切的企业标识,统一、舒适的就餐环境,干净、整洁的制作设备和空间以及着装一致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良好品质和优越档次的代表,对顾客尤其是潜在顾客有很大吸引力。因此,餐饮企业应针对店面设计、设备工具和员工着装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现和提升企业的规范化水平与档次,使顾客获得统一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认知。

综上所述,标准化需要大量投入,基于CIS的中餐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推行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对于资金较少的中小企业,要全面实行标准化比较困难。因此,餐饮企业在推行标准化时应结合自身实力,运用“二八定律”抓住重点,逐渐实现标准化(贺玲玲,2008)。

参考文献:

1.丁玉勇,程大进.以烹饪标准化促进中式餐饮标准化现化化发展.中国经贸,2009(10)

2.李晓黎.ISO9000与餐饮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2)

3.李健,李祝舜.现代中餐企业的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陈荣荣,刘英骥.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5.于千千,张雪占.论餐饮产品标准化管理.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餐企业标准化CIS

问题提出

多年来,我国餐饮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但数据显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比例,百胜集团则以绝对的优势高居榜首(丁玉勇等,2009)。究其原因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在标准化方面,中餐企业存在明显不足。

第一,总体管理制度缺乏标准化,效率和效益低下。中餐企业多以手工操作、单店作坊式经营和经验管理为主要特征(李晓黎,2001),经营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而标准化能够将最优的实践经验加以固定并推而广之,利于优化企业经营各环节和流程,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餐饮产品制作方法缺乏标准化,品质难以持久(李健等,2006)。在中餐企业中,技术的传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为主,产品质量完全依靠厨师经验把握。而餐饮产品制作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标准化使良好的操作方法能够被推广,并大大降低厨师个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企业难以“复制”,扩张之路困难重重。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体系,许多中餐企业难以保证各分店的一致,严重影响企业的扩张。可见,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式餐饮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式餐饮标准化发展是中餐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CIS理论,对中餐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基于CIS的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模式

餐饮企业标准化是一个概念体系,涉及餐饮企业经营的多方面活动。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理论中理念、行为和视觉的分类思路比符合餐饮企业标准化的内容特点,可借以用于对这一标准化系统进行分类。

CIS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它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及视觉识别系统(VIS)三个有机整合运作的子系统构成。所谓理念识别系统,主要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的结合体,包括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三个方面。行为识别系统指企业在其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视觉识别系统是基于MIS,根据和一切经营活动有关的媒体要求,设计出交流的识别符号,以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群体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陈荣荣等,2001)。

借鉴该理论,本文将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分为理念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和视觉标准化。

(一)理念标准化

理念标准化通过行为和视觉的标准化体现,是最深层的标准化,是餐饮企业标准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标准化。首先,为了实现长远经营与竞争力提升,餐饮企业必须确立明确、统一的战略目标。其次,餐饮企业要使全体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追求。在其指导下,餐饮企业要制定详细明确的行为准则,以规范全体成员的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行为标准化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行为标准化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对顾客的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化,即餐饮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有一致的标准可依。在其规范下,应实现原料及采购、产品制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标准化(于千千等,2008)。原料及采购标准化主要指为保证原料质量和及时、准确、充足的供应,对供应商选择标准、原料采购渠道和程序、原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统一、明确规定。比如规定蔬菜必须从无公害种植基地采购。餐饮产品制作标准化指餐饮产品制作的程序和方法遵循统一、量化的标准。比如制定标准菜谱,对产品用料种类、数量及产成品规格等进行详细规定。原料及采购和产品制作标准化最终是为了实现餐饮产品质量标准化,即保证企业的每家店面每次提供的同一种餐饮产品都具有相同味道、外观、卫生状况及营养成分。为此,质量标准化中还需包含餐饮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及半成品、制成品的保存和处理要求的标准化规定。服务标准化指对企业的服务种类、内容、程序和标准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向顾客提供持续一致、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营销标准化,即餐饮企业制定统一的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采用统一的营销手段,努力塑造和维护企业整体营销形象。它一般体现在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产品标准化要求餐饮企业拥有统一的基本产品目录,在各家店面都提供相同种类的基本产品。定价标准化则表现为同一区域(比如同一国家)各店面的产品实行统一价格。渠道标准化是餐饮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分别选择最优渠道并固定成企业标准,形成统一的渠道策略。比如,即食产品在餐饮店面中销售;而速冻产品则在超市中销售。促销标准化主要指餐饮企业对促销活动在促销方式、促销费用、促销时间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定,以保证其在适当的费用投入下获得既定的良好效果。比如,规定新店开张时要在当地媒体进行一定程度宣传。

第三,扩张方式标准化。此处的扩张方式包括开发新产品、开设新店。新产品开发标准化指新产品的提出、研制、审批、试销及成为正式产品的程序、期限及物质、人力投入等都具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新店设立的标准化则要求企业设立新店时,设立方式(如特许经营、直营等)、店面规模、选址、加盟者资格(如果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原店与新店间关系等都遵循明确的标准。

(三)视觉标准化

本文的企业视觉指通过企业标识、商标、产品包装、企业内部环境布局和员工着装等媒介塑造和展现企业形象。视觉标准化是标准化的外显层,直接影响顾客对餐饮企业形象的感知。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经营环境标准化,指餐饮企业在店面装修布置(包括厨房、卫生间的布置)上遵循统一的标准。它执行情况是企业标准化程度的最直接反映。第二,设施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指餐饮企业所具备的餐饮产品制作器具、餐具、菜单和饮品单、卫生及安全保障设备和工具等物品的质量、性能、样式、数量等要符合统一的标准。第三,员工着装标准化,即根据企业内不同职位的特征与需要,为各岗位员工(尤其是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分别设计不同的工作服,使员工的着装整齐划一并体现企业形象。

中餐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策略

(一)通过培养企业文化加强理念标准化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个由组织成员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共享的意义和信念的系统。标准化是形成、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统一、强势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利于促进标准化的顺利执行与实现。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中餐企业首先应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促进整个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的形成,以实现理念标准化,并为行为和视觉标准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通过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形成行为标准化

消费者到饭店就餐的目的首先是品尝餐饮产品,满足果腹与享受美味的需求。因此,中餐企业行为标准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其餐饮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以持续吸引顾客。这要求企业针对原料采购到产品制作完成的每个环节制定严格、详细的标准。此外,餐饮产品的设计必须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并及时开发新产品,以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服务质量的好坏对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对餐饮企业的声誉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中餐企业要关注服务标准化,设计一整套具体、可操作、书面化的服务标准。为保证实施效果,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并注重标准的量化。

(三)通过规范经营环境和员工着装实现视觉标准化

鲜明亲切的企业标识,统一、舒适的就餐环境,干净、整洁的制作设备和空间以及着装一致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良好品质和优越档次的代表,对顾客尤其是潜在顾客有很大吸引力。因此,餐饮企业应针对店面设计、设备工具和员工着装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现和提升企业的规范化水平与档次,使顾客获得统一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认知。

综上所述,标准化需要大量投入,基于CIS的中餐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推行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对于资金较少的中小企业,要全面实行标准化比较困难。因此,餐饮企业在推行标准化时应结合自身实力,运用“二八定律”抓住重点,逐渐实现标准化(贺玲玲,2008)。

参考文献:

1.丁玉勇,程大进.以烹饪标准化促进中式餐饮标准化现化化发展.中国经贸,2009(10)

2.李晓黎.ISO9000与餐饮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2)

3.李健,李祝舜.现代中餐企业的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陈荣荣,刘英骥.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5.于千千,张雪占.论餐饮产品标准化管理.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9篇

【摘要】餐饮企业选址就是指餐饮企业营业场所的位置选择,店址选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大小,对消费着者吸引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对长期效益的取得具有战略性的影响。

【关键词】餐饮企业 选址策略 长期效率

近两年,餐饮企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大量开设分店因为选址不当,导致许多餐饮企业面临着经济发展为负增长,所以选择一个优良的地理位置是餐饮企业要做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餐厅选址遵循四点原则:(1)市场原则。餐厅的地理位置、规模档次、设施设备、餐饮内容和服务都应以目标客源市场作为出发点,餐饮选址应尽可能的方便目标客源,并且与目标客源所属的地区相吻合。(2)投资回报原则。由于餐饮投资的回收时间越来越长。因选址时要充分评估地价、租金、基础设施费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各种税费的有关规定等等成本费用因素,并且预测餐厅可能的销售收入,以及经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3)方便性原则。表现在选址地点应尽可能靠近顾客所在地或适当方便顾客前来餐馆用餐的地点。(4)稳定性原则。选址应尽可能的选择经济和治安比较稳定的区域,重点还要考虑所选地点在预期经营期内不能受到城市扩建、改造、违章的影响。

餐饮企业选址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背景:居民的收入水平,餐饮消费市场大小直接与居民的收入有关,而且一个地区的物价水平和税收政策、其他开支和费用都会影响居民可以支付外出餐饮消费的可支配数额。

(2)区域文化背景。由于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餐饮方面往往形成一定的产品偏爱,所以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教育程度、固有习惯、、社会风尚、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等区域环境。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餐饮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还决定了其收入的消费结构。因此必须考虑所要投资的餐饮企业类型和供应的产品是否符合该区的文化背景和客源市场的接受程度。区域内居民的人为特征。主要是指市场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规模、工作时间、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

(3)市政规划。一是了解选址所在城镇的总体规划,如文教区、商业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住宅区、工业区。重点掌握所在地域属于哪个区域。其好处是可以根据区域特点,把握投资规模、决定经营形式和经营内容;二是对城市的重建计划,了解哪些地方在若干年内需要拆迁和重建。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盲目选址,可能会使企业无法收回预期的投资,也可能会因此失去选址是所拥有的区域优势。

(4)行情。行业情况调查主要包括本地区餐饮的总体规模;分地区餐饮的类别、风味特点以及经营时间;各类别餐饮的市场成长性;各种类型、档次的餐厅的价格;本地区餐厅的分布格局;各餐厅营业情况;有无市场供需可以进入。客源情况调查包括客源数量和餐厅接待能力总量的比较;各类餐厅接待能力与客源数量的比较;主要客源的来源情况;消费能力与需求强度;餐饮习惯;餐饮方式。竞争对手状况调查主要为营业状态;营业项目与价格;顾客群分析、座位周转率;经营日与营业时间;员工人数与服务态度;店面及内部装修;店内摆设、灯光、气氛;对餐厅及其管理人员的评估等。

(5)交通状况。主要包括道路的格局、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其中道路状况是餐厅可进入性强于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表明了餐厅的方便程度。

(6)社区服务。主要了解该区域内是否提供垃圾处理、消防、其他各种服务,服务设施质量、费用、方便程度都会影响到餐厅日后的经营。

营业条件和成本费用调查概括为以下内容:

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和建筑物费用;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情况;人力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情况;税收和产业政策。一般来说,那些餐厅的经营情况反映了该类餐饮产品市场的消费特点。如果所在地区没有类似的产品可供参考,那么也可考虑其他地区类似餐厅的经营情况来作比较,但要充分估计不同地区的特点可能会对销售额带来的影响。

应用此方法推测销售额,必须掌握几个重要参数:餐厅座位数,包括大厅的餐位数和包厢的餐位数;餐d每天营业时间和全年营业天数,其中营业时间是指每天供应的餐别(早餐、午餐、晚餐、宵夜);顾客的人均消费,其公式为(每餐)人均消费额=(每餐)营业收入/(每餐)用餐客人总人数;餐厅的座位周转率,公式为周转率=餐厅接待的客人总数/餐位数。得到以上几个参数后,餐厅的消费额预测可以按以下公式进行:餐厅的年销售额=餐厅预计座位数×平均座位周转率×年营业天数×顾客人均消费额。以上是餐厅选址分析的一些主要内容,但没有任何一种分析是普通适用于所有餐厅的。对选址可行性的分析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因素的考虑以及地区和市场的特点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了较为理想的地址后,下一步就应收集所选择区域各方面的有关资料,用以评估和所选地区的好坏。

首先要界定餐饮企业选址所在地可能的经营区域。餐厅经营区域是指消费者愿意前来就餐并且愿意行经的距离,一般是以餐厅为中心,以消费者愿意移动的距离范围为半径确定的范围。按步行时间计算,一个餐厅的核心经营区就是以餐厅为圆心,以从餐厅步行五分钟的距离为半径的圆的范围,而5~8分钟步行距离属于中间经营地带,10分钟步行区以外的属于外层经营地带。按距离来表示,这三个不同的经营地带分别相当于400米、600米、800米距离。如果按车行时间界定那么以30分钟的经济行车时间所能走过的路程为半径可以画出餐厅的整个经营区。但要加入行车速度和堵车等因素。

结束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餐饮企业经营选址的工作同样是一项不可小看的工作。重视选址工作,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步,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做好第一步,才能更好的把二步、第三步做的更好。随着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则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大,有了一个良好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条件之一,然后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更新新的菜肴。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0篇

一、开展“地沟油”专治

(一)严厉打击不合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各乡镇、各有关部分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物平安整理的主要内容,以县城及周边为重点,细心排查和清算不合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起原和发卖渠道,对发现的问题清查究竟,对黑窝点一概取缔,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过为。要以集贸市场、批发点等场合为重点,严厉查处运营冒充伪劣和起原不明食用油的行为。

(二)谨防“地沟油”流入食物生产运营单元。以集镇、旅行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域,以食物生产小作坊、腌卤熟食店、暖锅店、小餐馆、陌头餐饮摊点和黉舍食堂、企事业单元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首要对象,增强对食用油购货记载和票证反省,依法查处从不合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运用“地沟油”加工食物的行为。对运用“地沟油”的食物生产运营单元依法责令停产破产整理,直至撤消答应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查刑事责任。

二、增强餐厨垃圾治理

(一)餐厨垃圾发生环节该当恪守下列规则。

1.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依照市食物药品监管局等7部分结合的《关于在餐饮效劳单元执行食物原资料起原及餐厨垃圾处置信息公示准则的公告》要求,设立食物原资料起原及餐厨垃圾处置公示信息牌,保证公示信息牌的内容真实牢靠。

2.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设置专门的餐厨垃圾搜集容器,搜集容器坚持无缺和密闭,并标明餐厨垃圾搜集容器字样。加工运营场合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依照情况维护治理的有关规则,装置油水别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预防设备。

3.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涯垃圾分隔搜集,日产日清。制止将餐厨垃圾暴露寄存以及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流、水渠和茅厕。

4.餐饮效劳供应者在餐厨垃圾发生后24小时内将其交给收运单元或小我运输,不得将餐厨垃圾交由未在城管部分建档备查的餐厨垃圾收运单元或小我收运、处置。

餐饮效劳供应者自行搜集、运输和措置餐厨垃圾的,该当契合城管、环保主管部分规则的前提。

5.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于2012年10月1日前到县卫生和城管部分对餐厨垃圾发生措置状况建档备查。

建档备查内容包罗餐厨垃圾发生单元称号、法定代表人或担任人、地址、运营局限,均匀日发生餐厨垃圾分量、流向、用处等,还应供应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和谈复印件。

6.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与餐厨垃圾收运者签署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许和谈,相关合同或许和谈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物平安法》相关规则,不得将餐厨垃圾收受接管作为食物原料。

餐厨垃圾收运者发作改变的,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实时向县卫生和城管部分申报,更改档案记载。

7.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向餐厨垃圾收运者讨取相关证实资料。收运者为餐厨垃圾处置专业公司的,该当讨取营业执照和法人相关材料;收运者为小我的,该当讨取身份证复印件,照实记载收运者姓名、性别、春秋、联络德律风,以及餐厨垃圾处置地乡镇当局(街道做事处)、村委会(居委会)等机构出具的餐厨垃圾处置方法证实文件。

8.餐饮效劳供应者该当树立餐厨垃圾发生、收运台账,自行措置的还应树立措置台账,台账记载该当保管两年以上。

台账该当载明下列内容:餐厨垃圾的产出量、餐厨垃圾收运单元称号或收运小我姓名、收运工夫、用处、餐厨垃圾发生单元担任人或许其指定人员的签名以及收运单元收运人员的签名。

餐饮效劳供应者自行措置餐厨垃圾的,其发生、措置台账该当载明下列内容:餐厨垃圾的产出量、用处、措置工夫、单元担任人或许其指定人员的签名。

(二)餐厨垃圾的收运环节该当恪守下列规则。

1.餐厨垃圾收运者应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涯垃圾分类,执行独自搜集、密闭运输,并在收运进程中接纳防臭、防流掉、防渗漏等办法避免情况污染。

2.餐厨垃圾收运者不得将餐厨垃圾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河流、水渠和茅厕。

3.餐厨垃圾收运者每日(含法定节假期)至少到餐厨垃圾发生单元清运一次餐厨垃圾,并在当日内将餐厨垃圾清运至餐厨垃圾处置单元处置。

4.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要在分明地位设立信息公示牌,对当日餐厨垃圾起原和去向信息予以公示,公示信息要真实牢靠。

5.餐厨垃圾收运者应于2012年10月1日前到县城管部分建档备查。

建档内容包罗餐厨垃圾收运单元称号(含小我姓名)、法定代表人或担任人、地址、运营局限,均匀日收运餐厨垃圾分量、流向、用处等,还应供应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和谈复印件,以及餐厨垃圾处置方法证实资料等。

(三)餐厨垃圾措置环节该当恪守下列规则。

1.餐厨垃圾措置者该当依照国度有关规则和技能规范,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本化应用和无害化处置。

2.餐厨垃圾措置者该当接纳办法避免处置进程中发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粉尘等造二次污染。

3.餐厨垃圾措置场合要在分明地位设立信息公示牌,对餐厨垃圾的起原、每日措置分量以及最终品用处信息进行公示,公示信息要真实牢靠。

4.餐厨垃圾措置者自2012年10月1日起不得接纳、处置未在县城管部分建档备查的餐厨垃圾收运单元或许小我输送的餐厨垃圾。

5.餐厨垃圾措置者应于2012年10月1日前依照以下要求建档备查:

将餐厨垃圾中的泔水粗加工后用于饲喂畜禽的单元和小我应在县农发部分建档备查;将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收受接管的单元和小我应在县城管部分建档备查;将餐厨垃圾用于工业原料进行再加工的单元和小我应在县质监部分建档备查。

建档内容包罗餐厨垃圾措置单元称号(含小我姓名)、法定代表人或担任人、地址、运营局限,均匀日措置餐厨垃圾分量、用处等,还应供应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和谈复印件。

6.不得将未经高温处置的泔水和其他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

7.不得将抛弃食用油脂或许其加工产物用于食物加工和发卖。

8.餐厨垃圾措置者该当积极展开餐厨垃圾处置的科学研讨和工艺改进任务,经过制造肥料、沼气、工业产物等方法进步餐厨垃圾的资本化应用率。

三、责任分工

(一)增强食物生产运营单元的主体责任。食物生产运营单元要增强食物平安责任主体认识,对峙诚信守法运营,实在实行社会责任。要严厉执行生产卫生规范和操作标准,树立健全并严厉落实进货检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准则,增强对食物原料的查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刻处置并向监管部分申报。

(二)树立“一把手”担任制。各乡镇和有关部分要树立“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治理任务“一把手”担任制,增强一致指导和组织协调,明白任务目的和义务分工,树立健全餐厨垃圾的监督工作机制。

(三)落实部分监管责任。有关部分要依照各自职责和食物平安整理义务分工,仔细布置和做好有关任务。

县食物药品监管局(县食安办)牵头担任全县“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治理任务,增强统筹协调、宣传发起和监视推进任务。

县城管局担任餐厨垃圾收运、措置环节的监视治理。按收运环节与措置环节规则一一落实。对餐厨垃圾发生、收运单元和小我信息建档备查,对餐厨垃圾收受接管处置站措置信息建档备查,一致制订建档备查规则。

县卫生局担任餐饮效劳供应者餐厨垃圾发生环节的监视治理。催促餐饮效劳供应者落实餐厨垃圾处置信息公示准则;对餐饮效劳供应者发生、自行收运和措置餐厨垃圾的相关信息建档备查,一致制订建档备查规则;对餐饮效劳供应者申报的餐厨垃圾措置状况、台账记载状况进行核实;依法查处餐饮效劳单元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造食物的违法行为。

县教育局担任共同县卫生局对黉舍食堂的餐厨垃圾措置进行监视治理。

县旅行局担任共同县卫生局对宾馆饭铺的餐厨垃圾措置进行监视治理。

县消费者协会担任共同县卫生局对餐饮效劳运营者的餐厨垃圾措置进行监视治理。

县质监局担任依法查处生产范畴中运用餐厨垃圾为原料进行食物生产的质量违法行为;对抛弃食用油脂加工企业餐厨垃圾处置信息建档备查,一致制订建档备查规则;对餐厨垃圾再生产品的质量、规范施行监视治理。

县工商局担任对搜集、加工、发卖餐厨抛弃油脂及其再生产品的企业和个别工商户的注册注销;依法取缔无证生产“地沟油”行为,依法查处流畅环节运营发卖应用加工后的抛弃食用油脂冒充食用油的行为。

县农发局担任畜禽养殖场合的监视治理;对畜禽养殖场合运用餐厨垃圾信息建档备查,一致制订建档备查规则;依法查处运用未经高温处置的泔水和其他餐厨垃圾豢养畜禽的违法行为。

县环保局担任餐厨垃圾措置企业的情况污染预防监视治理任务。

县商务局担任催促餐饮效劳行业标准餐厨垃圾措置任务,倡议改良食物加工工艺、文明用餐和履行净菜上市,促进餐厨垃圾泉源减量。

县公安局担任供应法律保证,共同有关部分对收运、措置餐厨垃圾进程中的交通违法和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县流管办、县信息办、县广电局、《今天》等有关部分和单元依照职责分工做好餐厨垃圾治理的有关任务。

四、工作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为具体做好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治理任务,立县食物平安暨餐厨垃圾推进任务组,担任组织、协调、监视、催促全县食物平安暨餐厨垃圾治理任务。

(二)仔细督导反省。县当局目督办要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治理任务目的义务完状况进行督导反省。对问题凸起且长时间得不到处理的,要传递批判、催促整改,并追查有关担任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专治和餐厨垃圾治理内容,作为各乡镇、有关部分食物平安综合评价的主要审核目标。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1篇

现代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

1.对水平的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识不清

餐饮业食品的监督分级管理的普及率较低,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对量化分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安全的分级管理无法得到广泛推广。餐饮的从业人员并未识到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性,在上级针对性检查时,也只是摆摆样子、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花费人力和物力做好食品监督的分级管理。此外,餐饮业中企业自身经济水平不足,而食品的分级管理成本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品分级监督的推广。

2.量化赋分不够细化

餐饮行业对食品的量化分级评分细则也因餐厅的规模和经营模式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餐厅的经营模式有多种,如火锅、烧烤、西餐、韩餐、日料、甜点和饮品等,其烹饪手法和经营内容不同,导致了量化赋分的评价标准存在欠缺。而现阶段量化赋分的标准过于单一,而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过去的量化分级管理标准显然已不适用于现阶段多样的餐饮经营模式,细化量化赋分准则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餐饮行业中对餐厅的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加上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真正接触到专业化的监督分级指导,在日常经营中无法运用先进的分级管理理念监督食品安全,使得食品安全的问题难以根除。

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的量化分级的措施

1.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的分级管理理念

针对大部分的餐饮企业不重视食品监督分级管理的现象,有关食品管理部门应联合媒体、网络等向企业传达量化管理的深刻意义,促使消费者与餐饮管理者充分了解量化分级的具体指标和情况,让消费者提高对管理模式的认知,根据管理要求有效地监督餐饮企业,同时也让企业在多方面监督的情况下更加促使自身做好食品的安全卫生工作。

2.修订相关食品量化管理的评分准则,补充赋分内容

餐饮量化管理的评分准则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食品管理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评分,对一些没有明确值的规范进行补充和明确。例如对食品中熟食、生食的放置问题、食品加工和活禽的处理问题等,包括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使量化管理更加的细化,从而对餐饮中食品卫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的规范。

3.有效指导食品卫生监督员

食品安全与卫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个要求的重点并不局限于地区,对所有环节、所有地区的食品安全做好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必然的。这也就需要相关食品管理部门对基层的卫生监督人员进行专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培训,详细地解释分级管理的实施理念、评分标准和具体操作等方面,并保证卫生监督人员将评分标准贯彻实施到日常的餐饮管理工作中,针对不同餐厅企业的不同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帮助其发现自身餐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指导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餐饮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结语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2篇

餐饮策划,是餐饮企业以精准定位为手段,提升品牌形象,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盈利能力所进行的系统资源整合。餐饮策划的主要手段是精准定位,即在对企业周边商圈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进行充分调研和系统归纳,实现企业供给和顾客需求有效对接。提升品牌形象,是餐饮策划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归根到底,是要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盈利能力。餐饮策划的工具,是系统资源整合,取长补短,扶优限劣,优化投入产出比率。

餐饮策划的内容

1、选址策划。

餐饮经营过程中,餐饮选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业界常有“选址决定成败”的说法。餐饮策划在选址策划中有两项工作:一种,是根据成熟的经营模式去寻找合适的位置;另一种,是根据已经找到的位置,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模式。无论是哪一种,对于策划人都是一个严苛的考验。

2、定位策划

在深入调研商圈顾客的基础上,为餐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打包一个合适的“商品”,以便切入顾客内心的一种方法。定位,就是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寻找在顾客心中的位置。

3、主题策划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顾客的个人爱好是不同的。餐饮企业以不同的主题张扬个性,渲染环境,能够得到拥有共同爱好顾客的认同。

4、环境策划餐饮策划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策略和经济实力,对餐厅提出装修设想。

5、投资策划

测算餐饮企业的运营状况,确定盈亏平衡点,以便制定可行性方案,规划餐饮经营模式,核算投资回收期。

6、产品线策划

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技术实力,设计产品特色、品种数量、价格策略和展示方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力和足够的盈利水平。

7、采购策划

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入库原辅材料和其它物品,保质,足量,底价。

8、人力资源策划

“用人”从“选人”开始。展望工作愿景,规划员工人生,用更多的“非物质力量”,激活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9、管理策划

职责明确,岗位分清,制度合理,奖罚分明。推行“傻瓜式管理”,杜绝任人唯亲、随意赏罚的“不规范管理”。

10、品牌策划

提炼企业精神,归纳企业文化,整合内外资源。用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承诺品质,吸引顾客,激励士气。

餐饮策划的步骤

1、市场调研

2、相关人员沟通酝酿

3、高层管理人员讨论决策

4、管理团队现场执行

餐饮策划的原则

1、效益性原则

2、时间性原则

3、便利性原则

4、可操性原则 餐饮策划的方法

1、重点法。突出主项,主次分明。如:全聚德烤鸭店。

2、主题法。彰显主题,挖掘内涵。如:荷塘月色素食坊。 3、品牌法。品质承诺,个性鲜明。如:钓鱼台。

4、特色法。单品规划,大众需求。如:新亚大包。

5、移植法。本地没有,照搬外地。如:肯德基。

6、嫁接法。改进创新,与众不同。如:新派川菜。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3篇

增强餐饮行业霸王条目专项管理任务,重点改正餐饮行业强行收取一次性餐具费、回绝自带酒水、最低消费等损害消费者知情权、自立选择权、公道买卖权等违法行为,获得了分明成效,有用维护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一、三制止。一是制止餐饮业主强行收取一次性餐具费。要求餐饮业主在供应契合卫生前提的免费餐具前提下,方可供应收取必然费用的一次性餐具,并将收费规范提早奉告消费者,供消费者自立选择。但凡餐饮业主没有供应契合卫生规范的免费餐具,运营业主不得向消费者收取一次性餐具的费用。二是制止强行收取开瓶费。要求餐饮业主不得回绝消费者自带酒水的行为,消费者能否需求餐饮人员开瓶以及开瓶费用几多,由两边协商决议,餐饮业主不得自定规范单独强行收取开瓶费。三是制止餐饮业主设置最低消费“门槛”。运营者设置最低消费“门槛”是以不合理的伎俩强迫消费者承受其规则的价钱,违背了《消费者权益维护法》有关规则,损害了消费者自立选择权和公道买卖权。

二、两监视。一是张贴宣传通告,提示消费者增强监视。市开发区工商分局一致印制了内容为“强行收作废毒餐具费、开瓶费、制止自带酒水等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的行为,消费者有权回绝”的消费提醒牌,还了“12315”消费维权告发德律风,协助餐饮业主张贴在大门口、吧台、大厅等消费场合的夺目地位,提示消费者增强监视,依法主张本身正当权益。二是落实片区责任,增强工商放哨监视。依据局管面、所管片、队管段、人管户的收集化监管机制,进一步落实市场放哨责任,增强工商机关对餐饮行业霸王条目整改状况的动态监管。到当前,已发放限日整改告诉书116份,成功避免餐饮行业霸王条目132起。

三、一曝光。市开发区工商分局具体搜集了餐饮行业“霸王条目”的首要显示方式和社会风险,与市电视台结合拍摄播放电视专题节目6期,在日报和红盾信息网开发了管理餐饮行业“霸王条目”宣传专栏,进行普遍宣传,营建气势,构成全社会一起抵抗餐饮行业“霸王条目”的优越气氛。还,对3起知法犯法、屡教屡犯的违法运营者在电视台、日报和红盾信息网进行了公开曝光,收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4篇

Shi Jingna; Xu Chenqiang

(①Hebe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ding 071000,China;②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Baoding 071000,China)

摘要:餐饮礼仪内涵丰富,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餐饮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剂”,传播餐饮礼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 of dinner etiquette is rich, and it is the symbol of the level of human civilization. Realizing social harmony, building fine society are always a social ideal that human go after. Dining etiquette is the "lubricant" to build harmonious society, and we should spread dining etiquett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关键词:餐饮礼仪 和谐社会 剂

Key words: dining etiquette;harmonious society;lubricant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94-02

1餐饮礼仪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餐饮礼仪更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餐饮礼仪不仅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1.1 餐饮礼仪的涵义餐饮礼仪是人们在餐饮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其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人们在餐饮活动中的礼貌、礼节、仪表,有时还表现为一定的仪式。可以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1.2 中国餐饮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历来崇尚礼仪,包括饮食礼仪。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来构想诸神灵界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可见,原始礼仪是在人们的食物丰富之后,再从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的。中国人在现代宴席中也十分讲究礼仪,宴席中的规矩很多,各地的情形不尽一致。宴席食礼是食礼最集中、最典型,也是最为讲究的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场合均有一些食礼食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2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200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3餐饮礼仪是和谐社会的“剂”

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只有实现人与人个体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首先反映在礼仪上,礼仪是社会公德“晴雨表”,礼仪是文明的标志。

3.1 餐饮礼仪可以增强沟通、提高修养、展示团队风采餐饮礼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要从餐桌上获得更多的有益信息,就得熟悉餐饮礼仪,用餐饮礼仪的相关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交际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还反映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在对外交往中,每一个个体都代表着团队的形象,很好的展示个人的精神风貌很多时候可以跟整个团队加分。

3.2 餐饮礼仪协调人际关系,扩大交流圈子餐桌是人际关系的剂和调节器。由于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敬人律己,真诚友善,因而它能联络人们相互间的感情,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交氛围。遵守餐饮礼仪,应用餐饮礼仪,提升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品位,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

《礼记・礼器》说:“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即使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某种不快、误会和碰撞时,通过一句礼貌用语,一个礼仪形式、便会化干戈为玉帛,重新获得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4传播餐饮礼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餐饮礼仪是一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国家的脸面,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播礼仪知识,使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4.1 餐饮礼仪对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作用餐饮礼仪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中。餐饮礼仪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行为规范,又协调着公共关系中的诸多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主体社会组织而言,它是组织中某些道德规范,又是组织成员必备的技能;对客体公众而言,它是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关系有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关系,如职工关系、股东关系、顾客关系等等。餐饮礼仪在诸多关系中就象剂一亲起着协调作用。公关活动中,也离不开规范的礼节和仪式(仪典)。餐饮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餐饮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人际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表现为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礼仪又是人际关系的尺度,当今时代,是个全面开放的社会,餐饮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作用也就显得更加必要,更加活跃,更加不可缺少了。

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掌握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餐饮活动是一种重要交际方式,餐饮礼仪是人生的必备技能。要掌握餐饮礼仪,应用餐饮礼仪,就必须要了解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守礼自律、诚信友善尊敬他人、宽容豁达谦恭适度、入乡随俗等。在餐桌应酬之中,每个人都要以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务必待人以诚,诚心诚意。一个人只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掌握并应用餐饮礼仪的上述原则,在餐桌上就有可能成为待人诚恳、彬彬有礼的人,即使忽略了某些细节,别人也会谅解的。

4.3 餐饮礼仪的培养餐饮礼仪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行为规范,又协调着诸多关系。餐饮礼仪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长期坚持,掌握餐饮礼仪的原则和本质,进而应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更美满,人际关系更和谐,事业更成功。总之,餐饮礼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只有更深入的了解餐饮礼仪,掌握它的原则,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和谐的生活氛围,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体的和谐才能促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餐饮行业的规则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营改增”;餐饮业;税负变动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52-02

一、引言

回顾餐饮业税收制度历史可以发现,自1994年起,餐饮行业就被纳入营业税征收范围,以营业额全额按照5%的税率全额增税。而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实际税负作为成本是由企业从其营业额中自行作为支出,因此,在本餐饮环节计税后的营业额,要在流转到下一环节在此全额征税,处于餐饮行业下游的各企业会随着流转环节的增多承受更大的税负;流转税的转嫁特性会将所有的税收负担转嫁给最终的购买方,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消费者购买餐饮商品所需支付的购买价格。对希望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的餐饮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餐饮行业的利润降低,餐饮业各界人士对餐饮业税制改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反,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增值额,可以做到流通环节的逐环节增税、逐环节扣税,因此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国务院总理于2016年4月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行视察时强调,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降不升。而某些企业却声称“营改增”后税负升高因此需要增加收费。据发改委网站29日消息,为坚决遏制部分经营者以“营改增”为借口哄抬价格的势头,确保重大改革决策顺利实施,发改委组织力量开展执法检查,目前查实6家企业以“营改增”为借口,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已于近日责成北京、上海、辽宁三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对6家企业各罚款200万元,共计1 200万元。

二、案例解读

对于此次“营改增”将给餐饮企业带来哪些变化,某报社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正在观望和学习中,还需要等新政实施一个月后再看税务报表。而著名餐饮企业海底捞方面则透露,经过多次测算,预测将至少提高3%个利润点,这也是此前眉州东坡作为北京市餐饮行业首例实施“营改增”企业时对外透露的数字。不过据媒体披露,不少餐饮企业声称“营改增”后税负升高而借机涨价。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根据下述两家餐饮企业,即位于长春市某大学城附近的“酱骨头家常菜”小饭馆,以及全国连锁的全聚德烤鸭店分别进行虚拟测算。

案例1:假设酱骨头家常菜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每月营业额20万元:

则营业税应纳税额=20×5%=1(万元)

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20/(1+3%)×3%=0.58(万元)

因此,实际税率为2.91%。

根据测算,“营改增”使得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率由5%降低至2.91%,该纳税人少纳税0.42万元。“营改增”之后,名义税率降低,因此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营改增”一定会带来节税效应。

案例2:全聚德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每月营业收入为500万元,每月接受文化创意服务(包装设计服务、广告宣传服务)15万元,购买适用13%税率的面粉、油、自来水等原材料50万元,购买适用17%税率的酒水、饮料等原材料和燃料25万元,且都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首先,列出该一般纳税人每月可抵扣的项目(见下页图):

则:“营改增”前每月应交营业税=500×5%=25(万元)

“营改增”后每月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500/(1+6%)×6%=28.3(万元)

进项税额=50×13%+25×17%+15×6%=11.65(万元)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6.65(万元)

虽然该一般纳税人在“营改增”之后适用税率升高,但由于计算应纳税额是用当期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在本案中应纳税额仍比“营改增”前的营业税税额有所降低。

三、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会计网校网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