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养猪;主管技术场长;培养

中图分类号:S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1-0055-04

为了更好的完成“养猪与猪病防治”部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培养出养猪行业拔尖人才,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市场营销内容,加强经营管理理念,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主管技术场长。这种培养理念符合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养猪主管技术场长人才培养模式: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选拔热爱畜牧兽医专业,喜欢养猪行业,立志从事养猪工作的优秀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按照企业生产技术主管场长的标准,由学院和企业共同聘请教授和总经理作为指导老师共同培养。在原来培养的基础上,增加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生产实习时,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养猪实习,毕业定岗实习时,按排在企业的主管技术场长的职位上实习锻练,最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毕业评议,达到生产技术主管场长的标准后,发给养猪主管技术场长相关证书,毕业时以主管技术场长的身份进入养猪场工作。

通过实施养猪主管技术场长培养计划,给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公平竞争的平台,让每一个符合报名条件的同学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有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还能让同学们在竞争中看到自己的差距,知道了“精英”需要达到的标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1 养猪主管技术场长选拔程序

1.1 报名

1.1.1 自愿报名 畜牧兽医专业大二第一学期学生,热爱畜牧兽医专业,喜欢养猪行业,立志从事养猪工作的,可自愿报名,参与选拔。

1.1.2 组织推荐 辅导员、班主任、系部老师也可推荐优秀学生。

1.2 资格审查

1.2.1 选聘条件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②热爱养猪工作和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有团队精神及开拓创新意识,思维活跃,积极进取,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③为人正直,心胸宽广,群众基础良好,在同学中享有良好声誉。

④有充裕时间处理好各项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⑤学习成绩优良。各门课的成绩达到80分以上,专业课的成绩达到86分以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⑥熟悉公文写作,有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

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心理健康,不怕挫折,善于调节自我,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⑧曾担任各级学生干部(包括学生干事)一年以上。曾荣获“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荣誉称号、中共党员(含预备)可优先考虑。

⑨性格开朗,活泼,交际广泛,诚实。

1.2.2 综合审查,确定初审名单 对报名和推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进行资格审查,初选60名。

1.3 综合能力测试(笔试)

对通过初选的60名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偏重于考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试题涵盖畜牧法规、养猪行业动态、养猪日常管理、计算机能力、文字表达等方面。成绩优秀的前30名学生进入下一轮考查。

1.4 竞聘演讲

通过综合能力测试的前30名学生,逐一进行演讲,时间不超过5min,考评小组(共9人组成:外请养猪场长3名,教养猪与猪病防治课老师2名,学院领导2名,系部领导2名)现场提问,考评小组面试。对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创见解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最后选择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前15名进入投票环节。

1.5 评委投票

对入选的15名学生,经评委投票,(评委组成:学院领导、教务科研处领导、系部领导、外请养猪场长、系部副教授以上教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养猪与猪病防治精品课程组全体老师)。按照投票结果,取前10名。

1.6 面试

1.6.1 自我介绍 对学生会工作的认识、对竞选岗位的理解及工作设想等。时间不超过5min。

1.6.2 回答提问 回答指导老师提出的相关提问。对10名学生,由面试小组(共9人组成:教务科研处领导1人、系主任1人,系书记1人、企业指导老师3人、学校指导老师3人),进行面试选拔,取前3名。(时间不超过5分钟。)

1.7 公示

对选拔的3名学生在校内各种媒体上公示一周,广泛征集意见。公示后对无异议的学生,学院正式发文通知学生本人。

2 指导老师的选拔

2.1 校内指导老师选拔

2.1.1 政治思想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

2.1.2 养猪教学 从事过养猪与猪病防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2.1.3 养猪经验 具有养猪生产第一线工作经验。

2.1.4 学历学位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2.1.5 技术职称 具有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2 校外指导老师选拔

2.2.1 政治思想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2.2 热爱教育 关心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培养养猪优秀人才。

2.2.3 养猪经历 具有五年以上养猪生产第一线工作经验。

2.2.4 学历学位 具有学士学位、中级以上职称。

2.2.5 企业领导 现担任养猪企业的总经理。

3 养猪主管技术场长培养方案

3.1 家校企互动结合教育

家校企互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能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完善,彼此形成合力,家庭、学校和企业互相援助,促进孩子的成长和人才培养。

“养猪主管技术场长”人才属于企业联合培养,企业用人,因此,这3名学生,企业和学院各出4 000元,每个学生交培养费2 000元,用于支付6位老师指导费及其它的项目支出。

3.2 修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及时数分配如下:

3.2.1 职业能力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应用化学、就业与职业指导、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共占20学分。

3.2.2 职业能力核心课 动物生物化学、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畜禽繁殖与改良、动物病理与药理、畜禽环境控制、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生产实习共占60学分。

取消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

3.2.3 职业能力拓展课 礼仪礼节、公共关系、文学欣赏、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实验室检验技术等院、系级选修课,共10学分。

3.2.4 实践教学课 入学教育、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共10学分。

3.3 实践操作

3.3.1 学校猪场实习 对原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从职业能力基础课调整出的时间,以及取消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的时间,安排在本校猪场实习。

3.3.2 寒暑假实践 学生在利用2个暑假和2个寒假,以及顶岗实习期间进猪场完成实践操作课程,具体由企业指导老师负责管理,每3天向老师汇报一次,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从零开始,对猪场的第一道工续都认真学习,熟悉每一个环节,从最基层的饲养员开始,配种员、技术员、防疫员、管理员等每一个岗位都亲自操作,独挡一面的完成任务,并要求考核优秀。

3.3.3 实验室操作 强化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在正常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常见病、危害严重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学习。

3.3.4 参加科研和交流 参与校内外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同时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感触和接收前沿知识,扩大对外交流,养成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良好习惯。

3.4 加强管理

3.4.1 加强行政管理训练 在专业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学习行政管理知识,并且在企业领导的岗位上锻练。企业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管人”,核心是经营好“人心”。一切按制度办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关心员工的利益,真正为他们的工作和事业提供帮助,才能得到认同。“理事”,就是要根据团队的目标,确定具体的职责划分,并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这是一个团队管理体系的基础。让每个人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目标是什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工作流程要让每个人明白如何沟通、如何反馈、如何对接、如何协调,以系统化来提升工作效率。管理者要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在公平的原则上制定职责划分和工作流程,并严格监督,把握住对“节点”的控制,保障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3.4.2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道德培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3.4.3 加强校内老师对学生的管理 在校由学校指导老师负责,每3天向老师汇报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存在问题,由老师协调解决,督促和教育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5 颁发证书

修完规定的理论课程,考核每门成绩86分以上,在生产一线各个岗位轮岗,熟练掌握每一个生产环节流程,经企业考核达到优秀者。学校发给大专毕业证书外,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发给“养猪主管技术场长”培养证书。获得“养猪主管技术场长”培养证书的同学,能胜任技术场长工作的由企业任命为“主管技术场长”。不能胜任技术场长工作的继续培养,直到达到技术场长要求,或有岗位时再聘任为“主管技术场长”。

4 小结

4.1 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养猪企业要拓展市场,建立新猪场,需要场长;种猪销售到省外,也急需要场长,老场长退休,也需要新的场长。从高职学生中培养主管技术场长符合现代养猪的发展方向,可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4.2 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质量

主管技术场长在培养过程中,具有猪场的工作经历,有过管理生产一线的经验,具有较全面的营养、兽医、畜牧知识,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具有统计知识,能看得懂财务报表和生产报表、了解我国关于用工、安全生产、财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毕业时,以技术场长的身份就业。

4.3 校企合作理想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出“养猪主管技术场长”,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是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理想的模式之一。学校培养注重理论学习,企业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校企合作培养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在实践中检验,是校企深层次的合作,达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 蔡汉棠.家校互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J]. 教育导刊,2010,11:49~50

[2] 李素萍.重温孔子教育思想二题[J].教育导刊,2010,11:93~94

[3] 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 教育探索,2010,12:145~146

[4] 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导刊,2010,12: 147~148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三新工程;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91-03

近年来,受生猪养殖利润丰厚的诱惑,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生猪养殖中。如何确保生猪养殖场养猪的数量与质量,发展养猪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与农民富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虽然养猪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品种质量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猪场选址不科学、场内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盱眙县是生猪养殖大县,荣获江苏省“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生猪养殖一直是该县的主导产业,生猪养殖量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疫病和粪污对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加大,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生猪健康养殖,投入奖补资金用于引领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发展高效健康养殖,而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难以获得奖补资金扶持来发展高效健康养殖。通过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众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得到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扶持,更好地解决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难题。

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与制度设计

1.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

农业三新工程是江苏省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强农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现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通过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

1.2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设计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果,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强化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督查和验收管理规定的通知》、《江苏省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规范了项目申报、实施、监管、验收等各方面的行为。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请、科学评审、专款专用、绩效评估的原则,要求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首席专家监督指导和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实施制度。

2 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2.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制度

江苏省每年根据产业或重大技术推广需求设立若干技术推广协作组,每个协作组设立一位首席专家,指导各项目单位(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相关技术集成推广,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应用。盱眙县于2012年6月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在项目申报时便与项目试验示范场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相关的执行专家技术团队,开展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获批后,积极开展相关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设立项目基地标识牌,进行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2.1.1 协作组首席专家及其团队的监管指导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项目协作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项目单位的执行专家、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场负责人的培训、座谈,到项目单位试验示范场指导技术集成,定期听取项目单位的汇报并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点,推进项目实施。

2.1.2 形成汇聚协作组专家团队智慧的三新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要求 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实际,要求项目单位围绕以下要求的方向开展生猪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①养殖环境优化、种猪种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入手对影响其猪群健康生产的相关环节进行HACCP分析,测试相关环境因子,分析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②加强投入品控制、改进饲料生产与储藏工艺、强化养殖流程质量监管等措施,实施有效营养调控,禁止使用霉变或添加违禁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增强营养性免疫力,保障猪群健康。③改善猪场消毒隔离、防鼠防蚊蝇和粪污处理设施,改进猪场消毒防疫流程,规范饲养过程、减少饲喂应激、防止过程性霉变污染,减少蚊虫侵袭等有效措施,改进示范基地生物安全状况。④完善猪场各类生产信息录入及报表制度,总结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2.2 执行专家及技术小组实施项目

依托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和江苏省财政资金的扶持,项目单位——盱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方案和协作组专家团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改进饲养设施条件,完善技术措施,强化规章制度,从饲养管理技术和养殖场建设改造规范这两方面集成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和实施方案。

2.2.1 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进行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基础好的养殖场推广“两点式”生产工艺,提高圈舍利用率。

(2)饲料选择。①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②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③严防饲料霉变。④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⑤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育肥猪出栏前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制度。

(3)猪舍管理。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以及管理方案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妊娠前期定位饲养、高床产仔和高床保育是关键技术,猪舍设施设备都是围绕满足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的生理特点,而解决了哺乳母猪怕热乳猪怕冷的矛盾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前提。

(4)疫病防控。①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②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③根据本地和本场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工作。④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2.2.2 养殖场建设改造

(1)根据《畜牧法》有关规定和农业部有关文件要求,将畜禽标准化饲养场概括为必须达到“五配备、四分开、三改变、二分离、一利用”。“五配备”即配备兽医消毒设施、配备兽医防疫设施、配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备畜牧兽医专职人员、配备养殖档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四分开”即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生产区与集污区分开、健康畜禽与发病畜禽分开、种畜禽与商品畜禽分开;“三改变”即改变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改变水冲式清粪为干式清粪、改变无限制用水为控制用水;“二分离”即场内设施要做到固体污物与液体污物分离、雨水与污水分离;“一利用”即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被农田果园利用。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有三种:即固体粪便采用强通风静态堆肥技术模式、液体粪便采用农田利用技术模式、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技术模式。

(2)结合“六项创建”活动,推进相关创建标准。盱眙县根据养殖场状况,结合江苏省组织实施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新型畜牧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六项创建”活动,提出建议,推进规模养殖场达到场区布局科学、饲养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档案记录齐全等相关创建标准。同时,依据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意见,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团队不断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3 实施效果与意义

(1)将项目实施与开展“六项创建”活动等业务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落实。大力推广生猪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全面推进粪污综合利用,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升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省项目协作组专家的培训指导和项目的开展落实,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增强了基层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了生猪养殖的发展空间。

(2)农业三新工程发挥了巨大积极作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推广的问题,推动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难题,也进一步密切了与养殖场户的技术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走进了中小规模养殖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二是鼓励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提供了规模养殖场户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机会;四是部分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推广的经费;五是让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提高科学养殖理念。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3篇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散养猪;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2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13-01养猪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不仅对维持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且其直接目的是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一个生产阶段内,能够提供可屠宰肉食猪的数量及比例越高,其饲养效果就越好;反之,经济效果就越差[1]。因此,为达到预期经济目的,养猪经营者必须应用现代科学饲养技术、生产经营方式,发挥生产潜力,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1 农村散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散养猪的品种差,以致饲料报酬低,饲养时间长,增加了饲养成本 。二是饲料搭配不合理,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不平衡,如蛋白质过多或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矿物质比例不当,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等,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增加了饲料的消耗量。三是饲养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规模小、饲料浪费严重。经调查,饲料浪费量可达5%~15%。四是夏季防暑通风不畅,冬季保温条件差,体内外寄生虫危害严重(如蛔虫、肺丝虫、疥廯等);某些慢性传染病时有发生(如气喘病、慢性胃肠炎)等,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亡,因而直接增加了饲养成本[2]。

2 对策

2.1 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关系到饲养生猪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而饲料在养猪成本中占50%~60%的比重。因此,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是减少饲料消耗,即减少每增重1 kg活重所消耗的精料。比较发达的畜牧业生产地区,生长猪每增重1 kg活重,消耗混合精料2.50~3.20 kg,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在12%~18%的范围;而在当地的肉料比却是1∶3.70~5.20,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仅有7%~12%。因此,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在消化能和氨基酸都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提高蛋白质水平,缩短饲养时间,从而节约饲料和减少开支,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改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健胃,加强经营管理,防止疫病发生,实现减少饲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2 采用先进技术

目前,我国商品肉猪的60%以上来自农村,农村养猪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传统养猪实行技术改造,增加物质投入,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广配合饲料,采用添加剂喂猪,实行早期断奶技术,以及进行猪的各种性能测定,建立繁育体系和品种改良等现代综合配套技术,以不断提高养猪生产水平,逐步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合作养猪、现代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三大层次养猪格局转变。

2.3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个养猪场能否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是否先进,而且取决于经营管理的好坏。因此,加强养猪场的计划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十分必要,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最终的生产效益上,同时也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和是否真正得到落实[3]。如养猪场实行计划管理,则各项计划、规章制度和措施必须实事求是;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劳动生产率、产仔率、猪群结构、成活率、出栏率等)一定要科学合理;经济管理责任制必须明确和全面得到落实;要建立健全猪场的日常管理制度,以保证养猪生产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4 稳定产品销路

养猪生产是一种商品率较高,主要以销售为目的的生产。但养猪生产与其他产业又不同,具有宰前的吃食性和消费前的不易储存性等特点,这意味着要提高养猪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逐步以出售为主改变为销售为主[4]。所谓销售为主,就是着眼于市场的销售活动,从产品计划、价格、推销宣传直到选择销售渠道,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经营计划的出发点,即在生产周期的开始就要考虑到市场的销售。一是通过食品部门供销,一般有2种形式:①食品部门与养猪专业户(场)签订供销合同,规定供猪的数量、质量、价格及供应时间等,以获得稳定的收入;②由养猪专业户(场)临时向市场投售,价格随行就市,其利润虽不稳定,但不压栏。二是通过进出口贸易部门供销,由进出口贸易部门与有条件的养猪场、养猪大户或以场带户的场(户)建立商品猪基地,双方签订供销合同,规定品种、质量、交货时间,并给予仔猪、饲料、技术咨询等保障。这种形式是养猪场(户)的发展必经之路。三是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系列一体化组织,包括养殖业、农业生产、饲料加工、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等多个部门。这种系列联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 参考文献

[1] 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生产技术手册[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詹信良.浙江省青川县红光乡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9(8):63-64.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RFID;耳标;种猪场;视频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1;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61-04

0 引 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发展了70年,芯片技术不断提高,成本急剧下降,功能不断增强,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RFID能够满足现代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信息准确标识物品唯一性的需要,可用来监控该产品在各个工序中的状态,实现产品全程质量跟踪,主要应用于制造业物流管理、服装生产企业以及危险品管理等领域[1]。在食品安全方面,北美的SYSCO公司将RFID用于食品运输过程中监控温度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2]。日本建立了“食品身份证制度”,即产品履历和跟踪监视制度,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广泛采用条形码、RFID等技术,用来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3]。英国的Trenstar公司使用RFID标签实现对盛酒桶的追踪[4]。澳大利亚的Moraitis公司使用RFID追踪西红柿的安全信息,包括产地、包装日期、种类、质量和大小等[5-7]。中国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肉品的安全生产监控中也使用了RFID标签[8-11]。

在大型种猪场,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未能及时统计导致的,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种猪场信息管理平台。此外,由于问题猪肉事件不断曝光,老百姓对“放心猪肉”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对生猪出口的影响,以及疫情防控的必要性,都需要对生猪实行全程跟踪与溯源。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是难以实现的。农业部已经推广牲畜二维条码耳标数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生猪的运动性,很难实时在线地识读耳标,大多还需要人工识读。基于RFID做成的电子耳标可以方便地实现生猪个体的标识,由于其非接触性识读,容易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跟踪。国内所见文献中论述的(猪、牛、鸡)养殖平台[5-8],主要从饲料营养配方或生产管理等形成单方面的养殖技术平台,在一些发达国家则侧重于自动化饲喂[4]。本研究以300头种母猪为基础,将RFID、物联网、3G网络等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基于RFID耳标的规模化种猪信息平台,最终形成数字化的种猪物联网管理平台。

1 RFID简介

1.1 RFID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等3部分组成。

RFID标签由芯片与天线组成,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同时有一定的信息存储容量,可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根据不同的射频信号发射方式,RFID标签可以分为主动式(有源)标签和被动式(无源)标签。前者可以主动地向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后者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后,将部分电磁能量转化为供自己工作的能量。

RFID读写器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然后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同标签上其他有关信息传输到后台主机以供处理。

后台数据库用于存放标签的基本信息和企业应用相关的数据。

1.2 RFID耳标的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ISO11784和ISO11785规定了用RFID识别动物的代码结构和技术准则,其中ISO11784规定动物识别代码总共由64位(8个字节)组成,ISO11785则规定了电子标签数据的传输方法以及读写器的规范。动物电子标签基本包括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4种。通常意义上讲,工作频率小于30 MHz的RFID为低频标签,有125 kHz、225kHz和13.56MHz几种。工作频率大于400 MHz的RFID标签为高频标签,有915 MHz、2 450 MHz和5 800 MHz几种。

1.3 RFID耳标的识读率和掉标率

影响RFID耳标推广的主要技术参数识读率和掉标率,与耳标设计、材质选择以及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在国外,RFID耳标已成功应用于动物的识别与跟踪,报道的掉标率在2%~10%[4]。在我国,RFID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5-10],公开的掉标率在10%~30%[11]。目前,采用多层封装技术的RFID耳标,经过一年使用后,识读率均可达到95%以上。

2 需求分析与建设步骤

2.1 需求分析

信息平台的研究总体目标是要能够整合已有的业务系统,并能够支持新的业务流程和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具体目标包括:

2.1.1 实现数据采集和记录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

每头猪挂有电子耳标(无源RFID标签),饲养员手持读写器将喂料、喂药、转群和检疫等信息记录到电子耳标中或读取电子耳标中的数据,这是一种半自动化方式;还有些测定需要全自动化方式,如母猪识别,这往往需要自动记录母猪访问公猪的次数、日期和时间。

2.1.2 建立完善的生猪个体标识档案

实现生猪饲养和免疫的全程跟踪与追溯。每头猪的电子耳标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能够存储信息,可以记录生猪个体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建立完善的个体档案。在决定生猪能否出栏销售时,只需要读取电子耳标中的数据,防止生猪在休药期内出栏,杜绝源头污染,实现全程跟踪与追溯。

2.1.3 实现种猪性能测定自动化

依据个体体况精细饲养。当挂有电子耳标的种猪进入自动给料站时,读写器会自动读取其电子耳标编码,称重传感器获得种猪的空腹体重、采食量和采食持续时间。然后将获得的个体体况数据传送到后台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评估预测模型的参数,优化日粮饲养方案,实现种猪的精细饲养。

2.2 建设步骤

在大型养猪场,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已经比较普遍,但多数部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基于部门需要进行开发的,企业业务数据难以共享。如果重复输入数据,则会影响工作效率且难免出现错误。因此,信息平台应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建设:

第一,全面评估现有的业务系统,明确数据来源与流程;

第二,建立中心业务数据库,对不同人员进行合理授权;

第三,构建连接各个部门的网络基础设施;

第四,对生猪个体进行电子标识,建立数据采集与记录业务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库和中心业务数据库无缝连接。

3 基于物联网的种猪管理平台

图1所示是基于物联网的种猪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图。该平台由猪场管理、精细化饲喂、环境监测、视频监控、溯源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

图1 基于物联网的种猪管理平台功能模块

3.1 猪场管理

猪场管理模块的功能是利用现有的商业猪场管理软件,使其符合整个管理平台的需求,其基本功能包括种猪管理、分娩猪管理、商品猪管理等。

3.1.1 种猪管理

种猪管理包括种猪资料、种猪转群、种猪免疫、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种猪用药记录、公猪采精、配种管理、妊娠管理等。饲喂管理采用定位栏进行单独饲喂,需要根据体重进行个体化饲喂,饲养量需要进行日常记录。

3.1.2 分娩猪管理

分娩舍管理要首先记录转入分娩舍的日期、重量和体况等;其次要对分娩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日期、胎次、产仔数和窝重等;最后记录断奶日和从分娩舍转出日,同时要对仔猪性能进行测定。

3.1.3商品猪管理

商品猪管理包括商品猪资料维护、商品猪转群、商品猪离场、商品猪入场、商品猪免疫、商品猪疾病治疗、商品猪生长性能测定、商品猪用药记录,主要管理和记录商品猪生产全过程的信息。

3.2 精细化饲喂

传统的种猪单体限位栏饲喂方式会给猪只本身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单体限位栏的空间有限,仅能容纳一只猪的空间,限制了种猪的活动,造成母猪分娩时间延长、难产或消化不良,不符合猪只福利制度;另一方面,在限位栏内人为地定量供给饲料,猪只的进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完全满足猪只本身需求;此外,建设猪场前期的投资较大,并给饲养人员带来繁重的饲养任务。利用RFID耳标,可实现种猪小群精细饲喂。根据管理每头种猪的体质量、年龄、妊娠、繁育等具体情况,投放相应的饲料量,从而做到按照个体进行精细饲喂的目标。

3.3 环境监测

在种猪养殖当中,猪舍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高低。影响猪舍内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NH3和CO2等,种猪舍内环境的信息化调控方式,主要利用各种传感器(温度、湿度、气体传感器等)作为信息的拾取装置,通过I/O接口及总线将信号传输到上位机,由上位机中的智能控制器将各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化解成各个无耦合的单变量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猪舍环境监测系统,自动搜集传感器信息,自动组网传输数据,可实现猪舍微环境的局部调控,有利于种猪的福利,同时节约能源。

3.4 视频监控

利用3G网络技术、视频编码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把种猪场的视频提供给观看者和决策者,在进行数据感知的同时,强化更加形象化的现场感知。用户可通过手机、网页、客户端看到实时画面和历史报警记录。研发独特的“所见即所得”移动图像侦测功能,可在监控画面上直观设定多个安防侦测区;利用WSN技术,无须打墙洞、布线缆,不破坏室内原有装修,即可方便地链接温湿度传感器和氨气传感器。系统内置2 GB存储卡,可存储16 h的连续录像,2 000次报警抓拍的图片(2幅/次)和1000次录像短片(5 s/次),10万次报警文字日志。图2所示是基于3G技术的猪场视频监控的实时截图。

图2 基于3G技术的猪场视频监控实时截图

3.5 溯源管理

通过RFID耳标,能够追溯到商品猪的父母代,从源头保障了肉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让消费者从公开透明的监管渠道获得生猪饲养每一步骤的信息, 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一般而言,“放心猪肉”每千克价格一般比普通猪肉高1元,从而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基于猪个体的精细化饲养提高了生猪的品质,尤其在出口方面,高品质的生猪同一般品质的猪相比,每头售价要高出几十元。另一方面,溯源管理有利于及时召回受污染的猪肉,避免事态扩大化,是对消费者和政府的保障。

4 结 语

通过本次应用性研究可获得以下结果:

(1)通过RFID耳标、猪耳缺号和牲畜耳标号综合试验[11],发现母标式结构的RFID耳标,在打标时损坏极少,且经过猪只咀嚼后,仍有很高的识读率。RFID耳标的材质不易过硬。实际观察发现,耳标的颜色和味道也会影响到掉标率。经过多层包装的黄色耳标,掉标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

(2)基于物联网的种猪管理平台,融合了RFID技术、WSN技术和3G技术;把电子耳标用于生猪养殖,建立电子标识系统,不仅为了防疫和溯源,还可以实现饲养过程自动化;可减少人手,节省人工工资;通过对生猪个体的监测和精细饲养,可以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监控手段,减少隐性成本。

(3)物联网在种猪场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技术标准尚在研制之中,还不够成熟;二是资金问题有待解决,相关设备是比较昂贵的。

从长远来看,基于物联网的种猪管理平台在应用量扩大之后,成本自然会下降。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该平台将更好地推动养猪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马存云.电子标签技术在动物管理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82-1383.

[3] MOUSAVI A, SARHADI M, LENK A, et al. 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in the meat processing industry solution[J]. British Journal, 2002, 104 (1):7-9.

[4] 文汉云,金升藻.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识别与跟踪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3):73-75.

[5] 周仲芳,游洪,王彭军,等.RFID技术在活猪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241-245.

[6] 陈一天.RFID及其在动物识别与跟踪中的应用[J].金卡工程,2006(7):39-42.

[7] 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等.工厂化猪肉安全生产溯源数字系统的实现[J].江苏农业学报,2006(22):51-54.

[8] 王立方,陆昌华,谢菊芳,等.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5 (7):168-174.

[9] 白云峰,陆昌华,李秉柏.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管理[J].食品科学,2005(8):473-477.

[10] 白红武,白云峰,胡肄农,等.RFID电子射频耳标在种猪场的对比试验[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2):446-448.

Boar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IOT technology

BAI Hong-wu1, FENG Guo-xing2, DING Wei-rong3, CHEN Shu-gui3, WANG Feng-chao4, ZHANG Jin-jin4

(1.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od Safety and De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

2.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

3.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uhe base, Nanjing 210014, China;

4. Jiangsu tomorrow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210002, China)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6篇

培训等, 负责改善猪场现场生产指标为主要工作目标。 3、乙方提供甲方技术场长以及技术员食宿。 二、生产指标考核 1、按每头基础母鼠年出栏 17 头合格育肥猪考核,达到 17 头(含)到 18 头(不含) ,超出部分乙方向甲方支付报酬每头 10 元,达到 18 头(含)以上, 超出部分乙方向甲方支付报酬 20 元。未达到考核标准,达到 16 头(含)以上, 17 头以下(不含) ,少于部分甲方赔偿乙方每头 10 元,低于 16 头(不含) ,少 于部分甲方赔偿乙方每头 20 元。以饲料形式进行补偿。 2、如遇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猪场严重受损,上述考核指 标不予考核。 三、管理层设置与管理方式 1、猪场生产实行场长负责制,各生产阶段(配种妊娠舍、产仔哺乳舍、保 育舍、 育肥舍) 实行技术主管负责制。 猪场设生产场长一人, 由甲方派人员担任, 负责全场的生产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协调;技术员由甲方或乙方派人员担任,技术 员负责所管辖单元的全面生产管理工作, 负责日常的免疫和协助场长完成日常工 作,所有技术员服从场长的统一管理。 2、会计、统计、保管等人员由乙方派人担任,由甲方场长管理,在猪场管 理制度和本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完成工作。 四、工资发放办法 1、乙方技术员、饲养员和后勤人员工资根据猪场管理办法由甲方场长制作

工资表,由乙方负责发放。 2、 技术托管 2 个月后乙方猪场用甲方饲料超过 60 吨时, 不需支付猪场服务 费用,若猪场用料在 30-60 吨时乙方需向甲方支付驻场服务费用 3000 元/月。 3、员工激励办法,根据《现场管理办法》规定,每月各单元评选出生产成 绩优秀的饲养员实行物质奖励, 召开猪场全体员工会议进行表彰,奖金由乙方发 放。 五、统计办法 1、甲方场长每周要按甲方公司规定的报表格式如实填写生产报表,交由猪 场统计核查无误后上报给甲乙双方主要负责人各一份 (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各一 份) 。 2、 甲乙双方每月 24 日共同派人对猪群进行核查, 清点猪群存栏汇总后做月 报,按第一条款规定上报。 3、场长、技术员每周、每月要写出生产总结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查 找不足,提高生产水平。每周必须开周会,每月开月会。 六、采购与销售办法 1、乙方猪场必须全部用甲方饲料厂提供的饲料,价格根据市场原料的行情 按甲方市场优惠价格执行,现场结算,甲方必须保证饲料质量。 2、 兽药、 疫苗、 低值易耗品、 燃料等由甲方场长定期上报计划和监督质量, 由乙方采购送到猪场,不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甲方可以拒收。 3、甲方负责及时向乙方上报销售计划,由乙方负责销售。 4、销售猪磅码单及销售统计表由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七、财务管理 由乙方负责,甲方参与监督。 八、设备改造,维修及管理 1、猪场的改造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方案后,由乙方负责改造和维修,甲方 驻场人员协助完成。 2、服务到期双方只清点和移交猪群,不作房舍及其它建筑物的清点移交。 九、母鼠年出栏猪头数的核算

1、年出栏肥猪头数=年出栏肥猪数+(期末-期初)存栏+自留后备 基础母猪平均饲养头数 2、期末存栏=期末存栏仔猪+期末存栏保育猪+期末存栏育肥猪 3、期初存栏=期初存栏仔猪+期初存栏保育猪+期初存栏育肥猪 4、基础母猪平均饲养=52 周饲养基础母猪头数之和 52 周 5、基础母猪以配种分娩一次后为准,没有分娩的后备母猪不能计入基础母 猪,用于制备高免血清和准备淘汰母猪不作为基础母猪计算。 十、委托技术服务年限 1、乙方委托甲方技术服务的时间为 1 年,甲方提供的饲料必须保证质量、 价格按甲方市场优惠价格结算。 2、委托技术服务时间从 20xx 年*月*日起,指标考核时间从 20xx 年*月*日 -20xx 年*月*日委托技术服务终止,20xx 年*月*日清点后结算当年奖励。 3、委托技术服务期间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甲方在征得乙方同意的 情况下可以安排科学试验和人员实习。 十一、猪场管理文件 1、甲方有为乙方猪场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文件,并且有逐渐完善并报乙方 同意后执行的义务。 2、 猪场文件包括: 《猪场操作规程》 、 《猪场疫病防控制度》 、 《猪场管理办法》 、 《猪场报表》 、 《猪场生产技术服务合同》为准,猪场文件文件未尽事宜由双方协 商解决。 以上协议条款从 20xx 年*月*日起实行,20xx 年*月*日终止,此协议经双方 法人代表签字后生效。

甲方(盖章) :

乙方(盖章) :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7篇

1 养猪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繁峙养猪业历史悠久,当地由于气候原因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民的种植收入较少,过去农民就以养猪为副业增加收入补贴家里。最近几年,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在畜牧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养猪逐渐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尤其近几年,建起了许多小型的养猪场,使养猪数量大增,现在全县有5个大型的养殖小区,全县存栏数达到28万头。虽然养殖数有所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品种问题

绝大多数养猪户目前并没有完全掌握到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特别是种猪的选择,本县优质种猪数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少,大部分养殖户选择从外地引进小猪进行育肥养殖,这样极大的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现在即使有部分能繁母猪也是一些超高代无序杂交能繁母猪,应当在本县发展种猪,使种猪向二元杂交甚至三元杂交方向发展。

1.2 饲养问题

全县虽然建立了一部分养殖小区,但是仍然以小规模和散养户为主,尤其是散养户,猪舍建设饲料搭配问题明显突出。总体上看,这样的养殖不利于畜牧业向经济专业化方向发展。

1.3 养殖大户的养殖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规模化养猪比重偏低,尤其是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企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方面的,但养殖技术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技术力量不足,养殖场的疾病预防不到位,疾病隐患延缓了猪的生长发育,这样就增加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不能培育出优良的种猪,非优种猪则生长缓慢,这样就减少了收益。

2 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2.1 推进规模健康养殖

首先县委、政府应持续支持发展养猪业,坚定不移地将规模化养猪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和任务,应当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及各乡村的养殖情况,选择三到五个乡镇打造成生猪产业基地,建设5个父母代种猪场,5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00头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年出栏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其次,通过规模养殖提高综合养殖技术,养殖技术不是简单的单一生产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配套,只有提高养猪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收益,这样才能促进养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实施品种引进和本地改良工程

优秀的种猪、精确的营养、先进的管理、科学的保健是养猪的主要因素,尤其种猪的选育是重中之重,要选育优质种猪必须建立区域特色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首先完善县、乡、村(场)三级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种猪场建设和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做好养殖场种猪的合理配置,提高良种覆盖率。同时,提高畜禽改良技术,主推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这样就缩短了良种猪的培育时间,大大提高种猪的优种率,选择培育生长快瘦肉率高的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

2.3 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养殖是一个系统综合过程,应当树立科学管理理念,提高科学养殖技术。首先,加强对畜牧人员及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良种选育扩繁,疾病防控等配套技术。提倡畜牧兽医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帮助和指导养殖技术人员,促使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将相应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快速提高我县的养猪技术与管理水平。其次,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疫区调入种猪,如确实需要引种,必须经过45天的隔离饲养,防止疫病的传播。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自身抗菌防传染能力,就能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4 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大集团,建立养猪协会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8篇

农业现代化新路

养猪苦、养猪难的问题,在猪场广泛存在,一些猪场给出一个月五六千元的工资,却招不到养猪人。然而先进的现代物联网技术,有望改变传统养殖企业的这一状况。日前,汇聚多位专家在北京大兴区召开的“‘4S养猪物联网’项目成果验收暨会”上表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北京资源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这一科研成果,是中国规模养猪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提升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4S养猪法”由母猪(Sow)、系统营养(System nutrition)、护理师(senior server)、安全(security)四大模块组成,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养猪标准应用技术体系。所谓“4S养猪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养猪投入品、产品及生产过程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养猪生产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从去年开始,北京资源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组成联合研发团队,校企携手攻关,成功开发出了这样一个生猪养殖“4S养猪物联网”系统。该系统在北京资源集团种猪场投入使用后,取得显著的效果。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这一新型养猪系统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以超高频的RFID(耳标)为猪身份识别手段,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跟踪与记录,既有猪免疫管理、保健、饲喂和猪日常管理等功能,又有配种、妊娠、分娩、保健、免疫、环境、淘汰、销售等功能。利用多种传感器建立的自动监控系统,可对母猪进行监控并自动提示,准确率达90%,确保及时配种。猪场管理者利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可随时随地掌控猪场的实时动态信息,对猪场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

“不好养、没地养、没人养”的难题困扰着中国养猪业。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科学院教授陈清明、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秘书长荆继忠、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荆继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等专家认为,“4S养猪物联网”抓住了目前中国养猪业最薄弱的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苦、养猪难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猪肉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现代化养猪开辟了一条新路,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北京资源集团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技术中心”设立单位,目前拥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北京资源集团董事长刘钧贻表示,将现代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传统农业,将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资源集团将继续致力于“一辈子只做猪业这篇文章”,进一步升级完善“4S养猪物联网”项目。近期,北京资源集团将在全国建立一批“4S养猪物联网”示范猪场,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让养猪幸福起来

在北京大兴,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种高科技养猪场。区别于普通的养猪厂,这家高科技养猪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猪合内配备了多个传感器和视频监控,使得养猪员能实时了解猪的生长状况。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可实时探测猪合内的温度,天冷给猪添草,同时让猪圈也保持一定的湿度。在猪的身上配备了一个芯片,加载了猪的生长信息,如配种猪的资料,该猪每日饮食,何时生过病,打了什么针等等。这样便于查阅猪的所有状况,如果猪肉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根溯源,方便查证。

物联网技术养猪对隔离要求很高,记者不能进入猪舍,但可以到监控中心察看养猪情形。监控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认真观察面前的液晶监视大屏,屏上有20多帧画面,每一帧画面上是不同猪合的情况。

通过一帧帧画面,记者看到画面上10多只苗猪正躺着休息。技术人员说,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猪生产的各个流程,从饲料加工到母猪、配种、分娩、保育、育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机控制,可对生猪进行有序饲料投放,合理控制生猪采食;适时控制猪合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猪群密度;对异常现象进行警报处理等,全程智能化运行。

由于每头猪耳朵上都有芯片,即使远在外地也能给猪远程治病。母猪以及在猪场出生的猪,耳朵上都会被打上一个电子耳标,耳标里有一个电子芯片,这个芯片内加载了这只猪父辈、祖父辈的相关信息,还有这只猪在今后各个生长阶段的相关信息:包括父辈、祖父辈一生中的饮食、疾病、疫苗、配种、怀孕、产子等信息;并详细加载了这只猪在今后生长过程中,每天所需的饮食、饮水量,何时打疫苗,何时进入繁育期,及出现不同体征时的疾病诊治等信息。然后运用物联网技术,就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对养猪情况24小时远程监控。

物联网技术养猪到底有多先进?通过每头猪耳朵上的RFID超高频标签,能够实现远距离的数据操作。给猪的食槽修一个人口,就像超市的入口一样,在入口处放一个感应器,猪一走过路口的时候就能感应到,这样,系统就能监控到猪是否正常进食了。这些信息通过近距离组网后再经由3G网络发回到私有云数据中心,这样养殖公司的从业人员每天只需要打开电脑、Ipad或手机,就能知道猪的情况。如果一头母猪当天没有进食,就无法被按需饲喂系统扫描到,该系统就会在远程电脑管理软件内“报警”体现。公司方对“报警”设定成手机短信或者网络邮件,那在世界各地就都可以收到短信或者邮件了。再链接视频,启动报警系统的猪就出现在眼前了。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9篇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一种先进模式,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规范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从而达到养猪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养猪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县畜牧产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后院养殖模式淡出,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是规范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必然选择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http://收集整理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91.2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60.38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66.19%。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态环保的要求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3.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4.推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二、按现代规模养殖要求,创新技术,不断更新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内涵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2.结合发展与环保的要求,科学处理粪污、废弃物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3.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4.结合生猪生理规律与减少劳动力强度要求,推广现代养殖设施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

转贴于

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5.结合动物生产与人类健康的要求,推行科学防疫技术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6.健全制度经常监管,做到管理标准化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部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http://收集整理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1.结合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3.利用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方面畜牧、动防体系要指导各规模养殖户科学规划,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应用好标准化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指导辉华牧业、鹏辉牧业、芙蓉牧业等龙头企业作好示范引领,完善售后服务,辐射带动一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同时要引进唐人神、大北农等高水平产业龙头企业与我县养殖户合作,通过企业服务网络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小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养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技术至关重要,与养殖户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关联。保育猪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为养殖户带来损失。所以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很有必要。

1养殖管理

在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的养殖管理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育猪阶段,要将猪群放在保育舍中。保育猪进舍之前要做好一系列的预备工作,首先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通过高压冲洗来实现猪舍的完全清洁。其次要对保育舍内的基础设备进行综合性检查,主要是对保育舍的饮水器进行检查,查看饮水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存在故障的设备维修人员要及时修复。管理人员要对猪舍的温度进行调节,适宜温度为28℃。在保育猪进入猪舍后,管理工作人员要对保育猪前3d的饮食、饮水、运动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为保育猪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1]。

2免疫管理

做好免疫工作在保育猪的养殖中能够有效避免猪群受疾病的感染。保育猪的免疫力较低,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致使保育猪在成长过程中患上各种疾病,不利于保育猪的正常生长。在引进保育猪之前,要对保育猪的相关免疫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深入养猪场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当地养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对养猪场存在的一些疫病进行检测、分析,探明其发病规律。对保育猪群进行检测,以明确其带病情况。做好免疫程序计划,为保育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养殖环节中,还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对患病的保育猪进行治疗[2]。

3饲料管理

在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的养殖工作中,对饲料的管理要做到合理性饲养和科学饮水。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保育猪的生长需求条件不同,不同日龄的猪体消化特点有明显的差别,所以管理人员在饲养中要针对不同日龄的保育猪进行合理喂食。针对保育猪的日龄采取四次更换饲料。第一阶段实现25%的换料,第二阶段实现50%的换料,第三阶段实现75%的换料,最后阶段实现全部换料[3]。防止换料对保育猪的应激。保育猪阶段对饲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饲料管理要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干燥,保障库房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对保育猪喂食的料槽也要进行定期清理,以减少料槽中的病菌,避免引发疾病。饮水管理中,对保育猪的饮水温度要严格控制,水温不可过低,这对刚进入保育猪舍的猪群体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如果猪群饮水不足,会致猪群食欲不振,不利于猪群的健康成长。

4小结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关系到保育猪的健康成长。规模化养猪极大满足了市场的猪肉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饲料管理以及免疫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并严格把控质量,重视饲料的营养搭配,为保育猪提供健康生长的环境,促进养殖户的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旭光.试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255-256.

[2]李少怀.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17(1):42,51.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1篇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摘 要:在我国推出有关扶持养猪业发展政策的背景下,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养猪的创业致富之路。本文以四会农村地区的一家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发现了该猪场存在筹资费用过高,饲料仓库存储不当和饲料转化率低,日常医药保健费用高,管理人员技术有限等成本问题,从而引起了我们的深思,积极寻找有效的的成本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养猪户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效益养猪理念。

关键词 :养猪场;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55-02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俞嘉裕(1991-),女,汉,广东省肇庆市人,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林晓丹(1993-),女,汉,广东省深圳市人,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黄妙君(1993-),女,广东省潮汕市人,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

随着我国对农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产出地之一,使得养猪业成为畜牧业中一个关键的部分。肇庆市四会地区处于丘陵地带,河流水网资源丰富。四会地区一般养猪场养猪年出栏数500-3 000头的养猪户有245户。四会地区已拥有广东省重点猪场6家,是广东生猪出栏数最多的县。2013年底,四会地区生猪饲养量216.3万头,生猪出栏量133.34余万头,存栏量82.89万头,存栏母猪12万头。其中,大部分养猪场普遍存在着养猪成本高的问题,其成本高主要体现在饲料成本高,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等。本论文采用经济批量采购饲料,农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控制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养猪户的收入。

肇庆市四会地区养猪户数量较多,但是普遍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在广阔的生猪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对于如何控制养猪生产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为地养猪户提供成本控制方法。

一、四会万利养猪场发展现状

万利养猪场作为四会农村地区较为大型的养猪场,该养猪场占地面积100多亩 ,员工共20余人,其中猪舍占地面积约为3300-3500平方米,猪舍建造分为四个功能区:生产区、饲料管理区、隔离区和生活区,其中生产区是猪场主要建筑区,其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而饲料管理区作为附属建筑区,包括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等,猪粪堆积处和病猪则放置隔离区,而生活区则是人员办公地方和居住地。

万利养猪场积极与周边同类养猪户进行养猪经验与技术交流,并寻求建立技术战略伙伴关系,定期聘请养猪专家到现场进行养殖技术讲授,以提高员工养殖和管理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万利初期的设备选型的投入,养猪品种定位,饲料商的选购,猪舍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以“以质取量”为经营目标,避免了与大型养猪场进行市场争夺的竞争。同时万利养猪场存在筹资费用过高,饲料仓库存储不当和饲料转化率低,日常医药保健费用高,管理人员技术有限等成本问题,如何控制成本问题成为提高养猪场收益的重要途径。

二、万利养猪场存在的成本问题

(一)筹资费用过高

由于生猪资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价值变动和市场状况会随着生猪生长周期发生较大的波动,这就给养猪户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一方面是万利养猪场前期投资资金较大,而养猪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收速度较慢,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内部经营资金匮乏,使得流动资金短缺;另一方面,该猪场筹资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来源于老板的自有资金和抵押贷款向银行借入大量资金,即使自有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但仍然存在资金回收效益不确定的风险。同时,万利猪场信用等级较低,所属养殖行业养殖时间较长,所面临经营风险又偏高,使得不仅受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而且借款资本成本率高。

此外,万利养猪场作为养殖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疫情风险,而近几年养猪行业出现“商热种冷”的现象,即商品生猪在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由于种猪市场受饲料和人工成本的增加的影响,而经营资金有限又使得养猪户积极性不高,这就容易使得养猪户处于停产状态。所以由于筹资不合理,使得猪场必须定期支付较高的贷款利息和填补一定的亏损额,这就增加了现金流出量,也就是后期所指的养猪成本的增加。

(二)饲料储存不当

饲料费用在养猪过程各项目支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饲料是指各猪群消耗的各种饲料。万利养猪场对饲料购入与出料没有一个详细的登记数据,一方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数目混乱,没有按照各种饲料类型建立账簿;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及时对仓库进行消毒和对购进的饲料进行就及时合理放置,导致鼠虫滋生,容易造成饲料发生霉变而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

采购员在采购各种饲料前,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来统计该猪场实际需要饲料的总量,导致盲目采购,加之该季度处于夏季,天气高温炎热,导致饲料不易存放,也因为天气炎热导致猪种进食量下降,使得饲料总体需求量大大减少。

另外,通过饲料成本、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更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饲养技术,可以降低养猪户的养猪成本,达到效益化养殖。该猪场对仓库饲料进出量核算与记录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实行统一标准和建立相关会计账簿,对出料单和进料单进行记录,由于日常工作缺少了对仓库饲料进行成本核算,使得对仓库实际存储量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数目,也容易造成后购进的饲料先出料,导致了先入库的饲料因存放时间过长发生变质而造成浪费,从而增加了饲料采购成本。

(三)饲料转化率低

饲料转化率的高低成为衡量猪场经济效益的指标之一,而质量好的饲料价格较高,能给猪提供营养价值高的饲料,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在万利猪场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了饲料转化率低,使得养猪成本增加。

一方面,因为饲料费用支出是养猪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就必须有效控制和降低饲料成本,这就使得饲料采购员购买了价格较低的三无保障饲料,而这些饲料营养价值得不到保障,甚至部分饲料保质期接近过期时间;同样地,由于饲养人员技术有限,在配制饲料配方时忽视不同猪群的实际采食量以及没有针对性放入不同分量的原材料进行饲料加工,而盲目进行加工和喂养,使得配方不准确,造成了饲料浪费。

另一方面,万利猪场管理人员忽视了外在环境对种猪进食量的影响,没有分析了环境成本、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夏天季节气温高,种猪进食量减少,而冬天寒冷干燥,这时维持种猪的能量明显增多,这就增加了猪的采食量。但是,该猪场喂养员却采用每天同等的饲养量方法进行投食,造成了夏天投料率过高,而冬天投料率却过低的现象发生,使得不能因时制宜地投料而降低了饲料转化率。

(四)猪场人员管理不善

万利猪场的人员在养猪过程中因饲料采购、喂养不当等方面管理不善,导致了饲料成本的增加,究其原因,与猪场周边同行业的猪场对比,发现该猪场的员工资以及津贴待遇较差,这就导致了人员工作态度较马虎,积极性不强。与此同时,猪场人员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了管理不善。据我实地考察数据统计,万利猪场有2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名场长,1名会计,1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2名,其余人员为猪场喂养员,从该猪场人员各岗位分布数量来看,基层工作人员居多,他们一般缺乏养猪的专业知识,纯粹是劳力劳动;而处于有专业管理水平的人员数量很少,特别缺乏具有养猪综合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从而因管理不善而增加了养猪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此外,养猪场管理人员没有对生猪进行阶段性的成本核算,对生产性种猪和商品猪没有进行会计核算,使得在成本归集中的统计数据混乱;此外会计人员没有建立完整的生猪原始数据登记制度,使得在保育仔猪、育成猪和后备猪的阶段,没有选择历史成本模式计量,也没有在育肥猪阶段按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熟低原则计量,导致了该猪场没有使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无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措施进行相关成本控制。

三、解决的对策

(一)科学与多元化筹资措施

万利猪场在拟定筹资方案时,应当根据猪场的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年度的资金预算表,明确筹资的金额、用途和来源,对筹资费用的高低作出充分评估,并根据养猪经营所需资金和规模选择不同期限的筹资方案,科学合理筹资资金,从而充分利用筹资资金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相关的财务费用。此外,该猪场属于国家重点资金扶持的养猪行业,所以,该猪场应当在遵守国家法律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进行社会扶持性融资,尽可能由有关政府出面担保贷款,或者进行无息低息贷款,从而降低筹资费用。同时,应积极主动探寻多种方式的筹资渠道,譬如,在固定资产设备方面,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杠杆租赁等方式租入设备,可定期向融资公司支付一定的租金来缓解资金压力,使得有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便更好地分散养猪场高筹资高费用的风险。

万利养猪场在科学与多元化筹资过程中可以进行筹资成本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筹资方案,使得债务期限与养猪场投资生产经营回收期相配比,筹资费用与养猪收益相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借款金额,从而有效控制筹资费用支出。

(二)制定有效的措施控制饲料成本

(1)加强饲料储存的监管力度

饲料仓库要保持通风防潮,防腐避光,并落实对仓库进行全面消毒工作。饲料仓库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猪群所需的饲料数量和质量,因此,万利养猪场必须加强饲料储存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饲料入库质量控制。采购员应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饲料商,并在饲料入库前进行饲料检测,防止出现购进饲料有发霉变质的现象发生。

第二,建立完整的出入库饲料登记账簿。制定一套有效的监控措施,按照猪场的相关手续定期对出入库饲料进行登记与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第三,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对不同规格的饲料以及不同批次的饲料分开存放,并做好相关数据登记,避免了因饲料混放而导致饲料出入库数据不全,使得饲料员无法掌握有用数据进行饲料出库。

第四,加强仓库的盘点和消毒工作。仓库饲料要保持低温干燥,防止高温潮湿,同时注意防鼠防虫,定期进行仓库消毒。此外,仓库员应每周对仓库饲料进行盘点和检查,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第五,制定合理的饲料采购数量和批次。通过养猪场实际投放量和以往采购数量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合理的采购数量和批次。

(2)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控制措施

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猪增重的速度,也是关系到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规模,所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成为了养猪场降低养殖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在选购饲料时,应避免购进三无保障的劣质饲料,保障购进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从而提高生猪的进食量。此外,饲养员要因时制宜地进行喂养,根据生猪实际进食量进行喂养。

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配料投放比例,严格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对玉米、豆粕、麸皮等原材料进行合理配比,保证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同时,密切关注每一个猪舍生猪的进食量情况,如发现有生猪进食量发生异常,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救治,并适当减少投放量。

提高喂养员投放饲料的准确率,避免在投放过程中造成的饲料浪费。同时,应选择同等营养价值,价格偏低的饲料替代品,由于近几年玉米、麸皮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飞快,使得部分养猪场养殖积极性不高,所以,可购进残汤剩饭或者青菜类等作为饲料进行混合喂养,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三)加强人员的管理与技术培训

“要养好猪,先养好人”,这是养猪场要获利的一个秘诀,所以必须要尊重员工,激励员工,发现人才,积极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坚持岗位责任制,坚持按劳计酬进行工资发放,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考核办法,从而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管理能力,有效地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此外,定期聘请养殖专家到猪场进行授课,加强对员工队伍建设,通过熟悉和掌握标准化技术养殖,提高其饲养技术和管理能力。同时,进行以饲养管理技术、技术操作等作为上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的主要内容,加强横向交流,积极鼓励员工参加猪病交流会,从而提高人员的自身养猪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通过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规程,进一步加强了整体人员技能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养猪场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其贯穿生产经营整个过程。成本支出是客观存在的,猪场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使得有效降低养猪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敏李.集群式供应链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型研究[D].南京:南

京理科大学管理学院,2011.

[2] 乔琳雁.生猪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探究[D].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2.

[3] 谢祥,赵锋.生猪养殖场饲料转化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养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技术至关重要,与养殖户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关联。保育猪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为养殖户带来损失。所以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很有必要。

1养殖管理

在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的养殖管理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育猪阶段,要将猪群放在保育舍中。保育猪进舍之前要做好一系列的预备工作,首先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通过高压冲洗来实现猪舍的完全清洁。其次要对保育舍内的基础设备进行综合性检查,主要是对保育舍的饮水器进行检查,查看饮水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存在故障的设备维修人员要及时修复。管理人员要对猪舍的温度进行调节,适宜温度为28℃。在保育猪进入猪舍后,管理工作人员要对保育猪前3d的饮食、饮水、运动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为保育猪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1]。

2免疫管理

做好免疫工作在保育猪的养殖中能够有效避免猪群受疾病的感染。保育猪的免疫力较低,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致使保育猪在成长过程中患上各种疾病,不利于保育猪的正常生长。在引进保育猪之前,要对保育猪的相关免疫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深入养猪场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当地养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对养猪场存在的一些疫病进行检测、分析,探明其发病规律。对保育猪群进行检测,以明确其带病情况。做好免疫程序计划,为保育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养殖环节中,还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对患病的保育猪进行治疗[2]。

3饲料管理

在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的养殖工作中,对饲料的管理要做到合理性饲养和科学饮水。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保育猪的生长需求条件不同,不同日龄的猪体消化特点有明显的差别,所以管理人员在饲养中要针对不同日龄的保育猪进行合理喂食。针对保育猪的日龄采取四次更换饲料。第一阶段实现25%的换料,第二阶段实现50%的换料,第三阶段实现75%的换料,最后阶段实现全部换料[3]。防止换料对保育猪的应激。保育猪阶段对饲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饲料管理要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干燥,保障库房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对保育猪喂食的料槽也要进行定期清理,以减少料槽中的病菌,避免引发疾病。饮水管理中,对保育猪的饮水温度要严格控制,水温不可过低,这对刚进入保育猪舍的猪群体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如果猪群饮水不足,会致猪群食欲不振,不利于猪群的健康成长。

4小结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关系到保育猪的健康成长。规模化养猪极大满足了市场的猪肉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饲料管理以及免疫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并严格把控质量,重视饲料的营养搭配,为保育猪提供健康生长的环境,促进养殖户的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旭光.试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255-256.

[2]李少怀.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17(1):42,51.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3篇

一、畜牧集团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

1.技术水平领先不断引进消化和应用新技术新措施是永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经过近20年的努力,畜牧集团各子公司不同程度地建成了畜牧人才小高地,依托人才和技术,现已从国外引进曾祖代sPF(无特定病原)瘦肉型原种猪,从根本上保证选育种效果;建成七点式生产工艺(分种公猪站、头胎母猪区、经产母猪区、保育区、后备母猪培育区、育成区、育肥区)、全进全出分阶段小单元饲养、水帘降温系统、大功率换气风扇、B超鉴定母猪、A超测背膘厚定喂量等,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参照美国的综合选择指数公式,制订永新的综合选择指数公式,根据MLI、TsI和sPI指数值进行选留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核心种猪群进行应激基因(氟烷基因)检测,确保猪群无应激基因,提高了种猪和商品猪的质量与销售价格。

2.基本设施现代猪场建成并使用现代高床生产设施和降温设备。良圻原种猪场严格按照国家现代集约化原种猪场的要求和广西特点来设计布局,实行三点式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每个阶段养殖区相对独立,场间距≥1000M。实行净道与污道分开设计、雨水与污水分渠独立达标排放。在产房和保育舍全部安装铸铁高床产栏和高床保育栏,并安装大功率电扇或进口排气扇,自动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空怀配种和妊娠阶段实行定位栏饲养。育肥阶段以全价配合饲料实行大栏饲养。为保证公猪的质量,实行集中饲养,应用水帘降温方式减少公猪的热应激,使猪舍温度维持在22-23℃。其它养殖阶段配备有喷淋降温或滴水降温以减少热应激的装置。

3.拥有广西唯一的国家重点原种猪场为满足市场的需求,畜牧集团1998年一次性从加拿大引进sPF原种猪247头。2001年又从丹麦引进sPF原种猪100头,两次引进原种猪347头。品种有: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是国内一次性从国外引种最大规模的国家重点原种猪场。通过多年纯繁扩群,现有生产母猪近2万头,其中纯种原种猪5000多头,二元杂母猪近15000头,年出栏种猪35000头,是广西目前规模庞大的、档次高级、设备精良、种猪质量良好的原种猪场。也是国家重点原种猪场,是国家948育种基地。

4.精细化管理先进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畜牧集团开展“6s”现场活动,对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实行“三定”和“五统五分离”管理。即集团公司对所属各单位和管理部门“定岗位、定工资总额、定技术文明指标”“、统一技术、统一财务核算、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饲料配方”、“采购计划、定期招标、验收、付款与监督相分离”的制度,通过由集团组织招标确定购销价格,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人为误差,确保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结果的一致发挥集团优势做大做强广西农垦畜牧产业的思考闵红(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性,公平、公正、公开和权威性,既能提高可比性、透明度和执行力,又可强化监督,相互制约,为奖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引导员工努力向上,奋发有为,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企业的公信力也随之大为提高,是广西第一家通过“GsPc”AAA级(企业标准体系)认定白畜物公司。

5.产业带动力强畜牧集团建立并实行“公司+基地”或“公司+标准大户”经营模式,将发展基地和大户的主攻方向放在农村。公司与农户间以签订生猪购销、技术服务合同为契约形式,坚持“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建设猪舍,统一提供的猪苗、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技术方案,统一销售生猪“”五统一”的管理原则,实行定价购销,现金交易,为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从资金、种猪、人工授精、防疫、饲料、饲养技术、培训、保价回收等方面对养猪生产进行扶持。至今已在横县、柳城、柳江、龙胜、贵港10多个县(市)区建立50多个养殖基地,累计推广种猪约14万头,直接销给农户9.95万头,直接间接改良并年出栏商品猪360多万头,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带动农民和农场职工养猪致富3万多户。

(二)劣势分析1.体制不顺。控股子公司的不是畜牧集团,而是良圻原种猪场,造成良圻原种猪场“直接控制生产经营”;二是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责权不够清晰。2.疫病侵扰,防疫体系、冷链体系、监测体系尚未完善。3.各子公司之间发展不平衡。4.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5.人才流失,技术力量断层。6.聚合力尚嫌不足。

二、做大做强农垦畜牧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农垦畜牧不愧为广西畜牧产业的龙头企业,但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一龙头目前并不特别强大。进入“十二五”规划期,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农垦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建成广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广西农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加快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实力,以充分发挥对“三农”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要达到目的,必须做强做大主要产业。综观当前的农垦各行各业,大多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已经经历了多轮的转变磨合,糖业、生化淀粉、剑麻、茶业等现有产业由于原料基地和产业基础的限制,在短期内都缺乏迅速做大做强的跨越发展空间;而畜牧产业由于它的特殊性,以及前几年受重视的程度不够等原因,潜力大、后劲足、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相对而言却存在有做大、做强的空间,所以近期内将其做大做强是十分必要的。

(二)可行性

1.过硬的技术、完善的管理为做大做强提供了支撑一是管区具备了完善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种猪繁育体系。主要猪场都能实行全进全出分阶段单元式隔离饲养一流技术,把养猪作重要产业发展和商品来经营,出栏率达>200%;二是畜牧集团一直能保持与先进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永新已被美国谷物协会定点为免费技术指导单位,每年派4—6批专家到公司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管区畜牧业已形成以科研项目带动生产经营的风气;三是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的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管理体制蕴藏巨大潜力,在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框架下,实行全员联产计酬工资制和标准化管理,对饲料厂进行技改扩建,生产能力由原来单班产3万吨提高到6万吨,对原种猪场进行技改扩建,由原来4000头扩大到1万头,基本可以做到自繁自育自养,管理水平有确切保障。#p#分页标题#e#

2.环境优越一是地理环境,畜牧集团子公司及农场猪场分布于全区12个地市近20个县,用土地均为国有土地。这种格局较能适应多点式分离隔离饲养的战略布局需要,而且这些单位大多地处城镇郊区,邻近粤港澳,交通便利水源丰富,适合将畜牧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周边环境,农垦养猪,加快了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很高;三是政策环境。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效益提高,畜牧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增大,仅2004年就为地方缴纳各种税费1700万元,由此地方政府对农垦养猪产业也持积极帮扶的态度,当前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税收、土地、疫病防控”等各个方面的扶持政策。

3.农场具备一定养殖基础并有合作成功范例广西农垦管区先后兴办养猪的农场有34个,据了解,管区大多数适宜养猪的农场都有跟畜牧集团合作发展养猪的意愿。他们谋求在畜牧集团的指导帮助下进一步扩大猪场或重新经营猪场,盘活猪场现有资产,增加企业和职工收入。

4.业已形成出口品牌畜牧集团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永新源”猪肉肉质细嫩可口,产品质量好,诚信度高,商标品牌好,符合国家供港澳冰鲜肉屠宰用活猪要求,早在2002年就获得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动物养殖企业备案登记证。同时由于产品知名度高,在世界其他各地市场也很畅销,产销率达100%,种猪更是供不应求,常常半年未到就已预定到年底。

5.加工销售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年人均猪肉消费量34千克,到人口高峰期达到16亿时年总需求量为544亿千克,属世界最高,应存在55.1亿千克的供应缺口,每年需要从美国进口近4亿千克猪肉。同时我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人口也相当稠密,消费猪肉的人群约有1.3亿人,年人均猪肉消费为20.5千克,年总需求量为26.65亿千克,但近些年,我国对其年出口不到1.4亿千克,缺口巨大。

三、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做好发展规划布局,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农垦局和畜牧集团应对养猪行业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研究,认真分析畜牧集团内部优势、外部威胁和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围绕年产值100亿元目标,制定未来的五年“畜牧发展专项规划”,在管区具有养殖基础的区域进行养猪产业布局。强调畜牧集团为主、带动农村;四大子公司为主、带动农场养猪;种猪仔猪养殖为主、带动饲料屠宰加工销售,将畜牧集团建成中国一流大型的现代畜牧企业集团。规划期内,应当强调高起点建立广西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畜牧博士后工作站,扩大布局规模。挖掘下游产业,明确投资责任,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注资2至3亿元。

(二)理顺集团母子公司关系,强化管理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大型养猪企业应努力争取企业彻底转制或改制,从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在浙江省金华市种猪场的基础上完成企业转制成立股份公司,转制后发展很快;四川省原种猪场、湖北省三湖种畜公司等企业都成功地实现企业的转制。永新畜牧集团虽然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以下方面仍需要改善:一是应当进一步调整畜牧集团与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二是应当调优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依法给子公司放权。

(三)加大融资力度,扩大土地注资一是要加强投融资工作,保障畜牧集团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进一步拓宽农垦畜牧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二是清理历史债务,给畜牧产业轻装上阵,公司改制时由农场划过来的巨额债务应作技术性处理,名义上重新划归农场承担,实际上仍由畜牧集团帮其偿付,借此降低负债率、提高畜牧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三是适当划拨土地,增强畜牧集团经济实力。

(四)推广和完善现代健康养殖新技术一是提高养猪装备水平,强化标准化、集约化健康养殖。二是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与疫病防控体系。三是扩大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加快生态养猪建设。按照环保、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强化畜牧产业的循环经济,大力开展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五)扩大推广“公司+基地+大户”、“多点式饲养”等经营方式除了上述循环经济的要求之外,育肥猪养殖尤其适合选择经济较不发达的区域,远离工业发展区、居民区的位置,扩大养殖规模。实践证明,只要水源干净、供电正常、道路畅通,选择在距乡镇村屯1公里以远、周边无工厂、医院、垃圾场等污染源的山地、果园、鱼塘一带建场是比较理想的,密度小、隔离好,成活率更高,农户积极性高,每头可节约成本40多元。上述经营方式既符合防疫的要求,也适应做大畜牧的需要,而且可以帮助一些贫困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开拓脱贫致富的路子,值得在管区贫困农场和周边农村逐步推广。

(六)延长产业链,开发深加工畜牧集团产业不能局限于养猪,还要实现从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到饲料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和一体化发展,将产业风险分散到养猪生产、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等四个环节中去,消除猪产业链中明显的条块分割,实现产业条链有效集合,产生更大的效益。

(七)加强资产整合,开展品牌化经营小而全比不过专而精。要改变目前各个子公司都养种猪、母猪和仔猪,都生产饲料的分散经营的局面,实行专业化整合、合理化分工布局,给擅长养殖种猪的猪场专门养种猪、擅长养母猪的专门养母猪、擅长养仔猪的专门养仔猪,以此实现技术上的优势互补,通过整合产生聚集效益和比较效益。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4篇

一 、正确认识养猪业对环境污染及危害

20多年来,我国养猪主工艺没有改变,养猪过程基本上都要面临不同程度的废物排放问题。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污水、臭气和粪便,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源来自养猪过程、废弃物排放、堆放或贮存过程以及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利用过程。这些污染物成分除了传统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还包括铜、锌、砷制剂等重金属、兽药和消毒药物、有害温室气体排放(如甲烷)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病原体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猪场污水仍然是当今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最突出问题。

1.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畜禽业的规模集约化养殖及畜禽养殖区的城市化,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加之农业上由传统的使用有机肥转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畜禽粪便利用率低,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畜禽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如猪的口蹄疫、链球菌、炭疽、猪流感等,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3.对周围和流域水质的污染

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能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地表水,而且还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村民正常饮水安全。

4.对周围空气的污染

由于猪粪中含有大量的恶臭物质,如氨、硫化氢等,使畜禽圈舍周围空气会充满恶臭味,对畜禽和人体造成危害。

5.影响社会稳定

城市郊区和农村居民集中区周围内,建起了一些养猪场,产生的恶臭及噪音对周围环境也带来影响。日趋严重的畜禽养殖污染导致的投诉日益增多,纠纷不断发生,已成为农村和城市不稳定社会因素之一。

二 、养猪业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调查

1.监管不力

目前许多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养殖村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内部管理不规范,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废弃物的治理监管力度还不大。

2.环保意识差

粪便露天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种、养殖业脱节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没有配套耕地消纳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加之农村耕作方式的变化,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从事养殖的不种地,粪便不能当作肥料;种地的不再从事养殖,农田靠施化肥,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例大幅下降。难以形成具有多环节链接和实现粪便——肥料综合效应的良性循环,无法有效吸纳与降解废污排放。集约化养殖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农牧脱节,畜禽粪肥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结果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

4.缺乏有效经济的治理技术

畜禽养殖场排出的粪尿和污水的氨氮浓度高,污水脱氮的工艺比较复杂,导至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管理复杂、运行费用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支持。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的畜禽养殖业更不愿投资污染治理。

5.科技的支撑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差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治污模式有多种多样,如沼气生态模式、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等等。在建设、运行成本,集成与示范,提高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等各有利弊,缺乏有效的技术攻关与创新。

三 、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研究

1.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构建理念

目前, 国家已高度重视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中,着重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明确提出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养殖企业必须按《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建设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因此,规模化养猪生产应与时俱进,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理念。主要围绕用现代科学发展观提升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技术和兽医保健技术;猪场规划设计、隔离消毒;猪病监测技术;全进全出、多点生产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等生物安全防疫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好猪场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活用当地生物资源,合理解决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效益提高和环境治理的“三大难题”,探寻尊重猪只基本权利,实现环境友好、安全优质、持续高效的现代养猪模式。

2.对当前养猪模式的调研

笔者根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质量安全、持续高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畜牧业的整体要求,结合当前养猪业发展及生产自身特点,对大量规模化养猪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2.1目前养猪业发展趋势。大型集约化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含量、设施设备等全面提升; 50~2000头的适度规模养猪场(户)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急需规范;超小规模的农户散养正迅速消失。适度规模化养猪因其规模适度、管理方便、专业生产等优点,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养猪业发展的重点。

2.2不同规模养猪企业、场(户)废弃物处理模式也不同。使用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占8.8%;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占0.2%;“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占23.5%;粪便干、湿分离处理占50.9%;用水直接冲洗粪尿乱堆放占16.6%。

2.3根据陈亮等研究常用的模式是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其中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是规模化养猪场将产生的粪尿经水冲后全部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该模式适用于中小型猪场,最适合能源生态大棚种养结合。缺点是建较大沼气池、周围须配套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园地和浪费大量水资源,不宜大面积推广。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是采用干湿分离出粪,既可获得沼气能源供综合利用,又能使外排水达标,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利用与环保达标。缺点是投资费用相对较高,日常维护费用大。该模式适用于大型猪场。“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对猪的排泄物进行降解、消化,从而达到了处理猪场粪污的效果。实现“零排放”和除臭,其核心在于发酵床。缺点是需要大量锯木屑和谷壳、投资较大。不适用妊娠母猪、仔猪。

3.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生产与污染特点及当前养猪业环保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调研,笔者认为以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理念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探索养猪生产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的新方法。

3.1关键依靠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利用沼气工程和自然养猪法相结合,能取得显著效果。 由于规模化养猪场是按自繁自养的原则进行生产,把养猪生产的过程人为分为两大阶段,即母猪、仔猪和育成猪。母猪、仔猪阶段防疫和保温要求高,适合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因为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相互依存、互为利益的耦合体。遵循生态规律,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把种养相结合,这样既能保障母猪及仔猪健康生长发育,又不需建大沼气池及配套大面积种植园;既能充分利用沼气给仔猪保温,又能利用沼渣、沼液、沼肥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而育成猪舍则采用“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能有效解决猪场粪尿的难题。实现了“零排放”;猪舍环境得到优化,疾病减少,防疫压力减轻;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冲洗栏舍用水;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作发酵垫料。笔者曾在一个有350头核心种猪,年出栏7000头规模化猪场按这两种模式的互补进行了两年多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深受到养猪企业的欢迎。

3.2抓住机遇,突破“瓶颈”。 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沼气,猪场的沼气工程已列入农业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已列为《2008年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该项技术已在福建、山东等多地试点和推广使用,成效较为显著,受到养猪企业的良好评价。因此,规模化养猪场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利用沼气工程建设与“零排放”自然养猪法的现有技术进行改造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破当前养猪业面临环境污染的难题。

3.3实施全过程健康养猪技术的指导和监控。包括对猪场疫苗免疫程序和兽医保健程序的制定与调整;猪场合理建设、布局、隔离、消毒、卫生等生物安全管理规程;猪病定期监测、兽医技术培训和综合配套服务;采用全进全出、多点生产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等等落实到位;重视养猪场内外环境绿化,达到吸收猪场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过滤、净化空气、减轻异味;科学修建雨水沟,实行雨污分离,减小污水排放量。

3.4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根据养猪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国家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排污不达标养猪场,限定时间进行整改;新建场必须先参加环评,严格按“环境友好、安全优质、持续高效”的现代养猪模式进行生产。

3.5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提高业主环保意识。由于养猪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防治养猪污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需加大环保法规宣传力度和环境污染惩治力度,让业主认清“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原则,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导,防治污染是企业的义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与引导养猪业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奖罚分明,积极引导规模化养猪场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丽等.浅谈规模化养猪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泰州科技》2009年02期.

[2]章广德等. 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污染治理的探索与思考《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年02期.

[3]李诗兵等.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方案《当代畜牧》2008年04期.

[4]陈亮等.湖南养猪场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及投资分析《中国沼气》2009.2.

[5]倪俊娟. 生物发酵猪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发展的优势《河南畜牧兽医》2009年第29卷8期.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5篇

20xx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xx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20xx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纷纷建立;三元杂交猪的繁育体系、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和无公害兽医防治体系初步形成。三元杂交模式的筛选和无公害饲料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到目前,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国外瘦肉型种猪930多头,建立良种繁育场4个,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累计繁育种猪4800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32万头。占该区域生猪生产量的37.7。在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方面,先后完成了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三元杂产观众型猪杂交模式的选择、绿色无公害饲料配方筛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和无公害生猪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月河流域的养猪规模和养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已达到62.4;三元杂交商品猪90公斤出栏时间缩短到142.6天;三元杂交肥育猪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已降到2.86公斤。为全市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20xx年以来,畜牧课题组共建示范点12个。在示范的建设上,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抓精品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对石泉万头猪场、汉阴望山梁种猪场、汉滨恒桥良种猪场、汉阴浦溪三堰村等示范点,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建设,一方面为三 元杂交猪繁育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示范点的建设为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2、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建设起步良好。目前,石泉、汉阴、汉滨区分别建设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一个。石泉池河镇成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带最大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每年向该基地提供三元杂交仔猪8000多头,发展养猪大户50多户。汉阴县三堰村发展养猪大户98户,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500多头,每头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新增纯收入246元,比一般商品猪多收入126元。以此计算,仅在月河流域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每年群众多增收384万元,四年累计增收1536万元。

3、试验示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筛选、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三元杂交猪的肥育及优良屠宰试验等20多个试验研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研成果三项。特别是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试验及猪种的引进,为##市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推广与服务初见成效。几年来,科技推广与服以规范饲养技术为核心,围绕三元杂交猪的生产,先后制定了“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疫病防治与兽药使用规范”、“养猪场卫生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在示范点、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共印刷技术手册5000余册,技术资料20xx0多份,举办各种技术培训250场次,受训人数15000多人,深入养殖户现场解决问题240多场次。

5、产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养猪协会3个,以“公司 农户”为基本模式的畜牧产业化正式形成。目前,以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为核心,众多农户参与的“养猪合作社”,以汉滨区恒桥良种猪场为龙头的“大户带一般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这些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户按照要求组织生产,这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问题、产品销售问题。如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与40多家农户形成养猪合作社,猪场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技术、饲料、防疫及产品销售服务(即五统一),农户按公司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农户参与第二次分配,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养猪的积极性。

三、选准发展三元杂交猪的着力点

1、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以月河流域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各县区要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全市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原种猪800头,其中母猪600头,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二是各县区以养猪企业为核心,以存栏100—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元,建立二元杂交母猪扩繁网。全市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母猪”10万头。三是以养殖专业户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年生产量达到200万头以上。

2、培育三元杂交猪饲养大户和专业村。重点发展一批年出栏量100—1000头的养猪大户和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专业村。到20xx年,通过集约化生产的瘦肉型商品猪达到瘦肉型猪出栏总量的80以上,在养殖小区和专业化的养猪场,实行“六统一”的标准化饲养方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大力扶持和发展肉食品加工企业。以##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联合市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组建大型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现代化的冷鲜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冷鲜分割肉加工为主打造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冷鲜肉分割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创建无公害的猪肉品牌,用品牌抢占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特别是大型超市)。

4、全面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肉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生猪标准化生产,就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约束。按标准要求建场、饲养、防疫、用药、排污等,规范各环节操作。以有效的控制猪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5、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督体系。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体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要重视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使用品种、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生猪免疫程序,指导养猪企业搞好猪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测网络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和专用设备,负责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要以饲料、兽药和生态环境检测入手,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形成网络。

6、搞好饲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生产其关键技术是提高猪肉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技术要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并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成套实用技术。目前,在我市已经成熟,且急需推广的实用技术有:①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技术。②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③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④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技术。⑤养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7、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调动加工销售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快产、供、销、加工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公司 农户(场)”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生猪产业化的经营机制的创新,稳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养猪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在制定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已有的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新的养猪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市、县两级养猪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良种建设、防疫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畜产品的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从畜产品企业上缴所得税中,每年拿出10返还该企业,市县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对养猪企业农户和乡镇发展养猪业的奖励。四是制定出台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按照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正常晋级不变,创收归自己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养猪生产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服务,创办、领办养猪实体和龙头企业,发挥科技人员应有的作用。

9、加强领导,整体推进。市上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和协调资金、计划和人员。特别是要组织畜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畜牧科技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的科技人员合力攻关,搞好无公害生猪饲养关键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组装配套与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肉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建立提升畜产品竞争能力的示范区,形成示范区内关键技术攻关点,组装技术示范片,成套技术推广面相结合的梯度推进的实施层次。

四、几点建议

从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看,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实施国家食品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市具有建立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条件。因此建议:

1、把建立“##市200万头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并对外招商。

2、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申报工作,尽早取得省上的认定,并积极做好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4、出台我市发展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实施意见,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先把月河流域建成我市生猪三元杂交商品基地。

(作者分别系##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