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篇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经商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专门印发工作通知,就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工作,优化登记工作流程、加快推进工作进度作出部署。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就优化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登记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进度作出部署,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通知强调,要倒排工期。要求各地做好本地区培训机构拟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总量摸排工作,建立工作台账,牢牢把握2021年底前完成登记工作这个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细化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确保登记工作如期完成。现有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对于未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的现有培训机构,应当设定截止日期,日期届满,由教育部门依法终止其办学资格或调整办学内容。

通知明确,要优化流程。要求各地充分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优化换证、登记和变更、注销等“营改非”登记工作流程。一是申请换发新证。现有线下营利性培训机构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同时交还原办学许可证;经依法依规审批,审批机关重新颁发新办学许可证后,及时注销或变更原办学许可证。二是申请非营利性机构登记。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现有线下营利性培训机构持换发的办学许可证,向同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政部门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登记。三是变更经营范围或注销登记。办学许可审批机关应告知并督促培训机构自办学许可注销或变更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申请变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或注销登记,办结后及时告知结果。

通知要求,要压实工作责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是“双减”工作关于培训机构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实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政策落地,关系到培训机构违规上市清理整治工作效率,关系到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工作成效,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不打折扣、全面完成相关任务。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走访江苏省健美操协会、健美操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江苏省健美操培训机构的实际情况。并对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内部流程进行了初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完成对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内部流程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 青少年 健美操培训机构 内部流程

健美操培训机构是指具有健美操培训资质的机构,并对健美操爱好者进行健美操相关理论知识、技术技巧等作为培训内容组织机构。在内部流程中,首先教练员是机构内部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练员的满意度是培训机构内部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学员的情况能直接反应培训机构实际的运转状态,也是培训机构内部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教练员满意度的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练员普遍工作年限都在6年以上,这些教练都具备有丰富的经验,完全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而且全职教练员工作年限几乎都在6年以上,只有兼职的教练员工作的年限比较短。从工作的时间上看,兼职的教练员是按照每周来上课,每周的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十小时以下,全职教练员都是根据一般工人的作息时间,一周的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四十小时左右。从工作性质来看,大部分教练员都是兼职,调查发现兼职的教练员达到74%,而只有26%的教练员是全职的。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教练员对硬件设施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在机构发展的投入上看,机构的管理者已经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有了一定的投入。首先在机构的场地设施的投入上,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每年机构都会有设备资金的投入,从投入资金和总收入之间的比例可以看出,目前投入的比例也越来越多,说明机构的管理者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场地设备的更新在培训机构的发展上的重要性。场地设备的好坏能让学员最直观的了解培新机构运营状况,好的场地设施能够更好的吸引学员的眼球,为机构带来更多的学员,同时也能为机构带来更高的利润。通过调查教练员对于机构的硬件设施还是比较满意的。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教练员对工作待遇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机构对员工都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主要反映在员工工作的时间,学员比赛的获奖,而对于员工的教科研,创新工作,以及员工自我提高情况都没有统一的考核体制。这对员工的要求就比较的低,只要求员工能照步就搬,能完成目前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员工的发展也没有要求,这就会让员工产生极大的惰性。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实际培训情的调查分析。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分析。健美操学员年龄结构是指所培训的健美操学员系统内各年龄段的比例,健美操学员在年龄上合理的组合,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培训机构管理的成熟度,它关系到培训机构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健美操学员的年龄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培训机构学员的年龄结构组成虽说是一个梯队,但年龄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江苏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总体的年龄分布为,6-8岁的学员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4.39%;9-11的人数为53人,占总人数的25.85%;12-14的人数为56人,占总人数的27.31%;15-17岁的人数为87人占总人数的42.43%。从目前的形势看,低年龄的健美操学员数量明显比较少,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院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主要与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的训练动机有着明显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培训机构学员主要是为了获得运动员等级而进行的突击训练。真正从小开始训练的学员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着可以丛学院训练的年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学员只有3-5年的训练周期。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性别特征的调查结果分析。人们对健美操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健美操项目的性别比例,通过调查发现健美操性别比例最大的是出现在9-11岁,这个阶段,学员其实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主要是学员父母的意识,而到了15-17岁,学员的自我意识逐渐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员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在这部分学员中,为了获得运动员等级的学员也越来越多,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员也正面临着高考,为了获得加分和体育特长生招生的机会,他们才积极的参加到健美操培训的机构中来。正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学员对运动员等级的要求不存在性别的差异,所以这个阶段学员的性别比例在降低。

对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年龄的调查,发现学员各个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和学员对自己的训练动机决定的,但各个培训机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随着学员年龄的变大,学员的数量也在变多。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师生比例的调查结果分析。培训机构教练和学员的比例对培训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比例越大,教学的质量也就越好,反之则不然。江苏教练跟学员的比例一般在1∶15左右,也有一部分的培训机构这个比值过小,这对机构的培训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人均训练面积的调查结果分析。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人均训练面积是培训机构实际训练的面积跟每节课学员的数量的比值。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人均训练面积是5M2/人。大多数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的人均训练面积都在这个范围之间,只有少数培训机构的人均训练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人均训练面积过大会影响培训机构的利润,而人均训练面积过小则会影响训练效果和质量。

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周训练时间的调查结果分析。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青少年健美操学员要掌握和提高健美操运动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具备一定的健美操运动技能,必须参加系统的训练,有足够的训练时间。从目前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培训的时间看,大部分学生培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周6-8小时,健美操培训机构就要根据学员的练习时间,适时的调整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抓住学员的心理,开展适合学员要求的培训课程,以达到快速完成每一阶段的培训课程,为机构创造更多的利润。通过了解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每周训练的次数和学员实际希望的训练时间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学员的训练时间基本上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要求,也就是说健美操培训机构目前所设置的课程跟学员要求的训练时间比较吻合。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更好的满足学员的需求,学员对机构的满意度在这个方面也得到了体现。

结合上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根据调查分析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的内部流程,目前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的教练员对工作设施、环境等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培训机构对教练员的再学习和再培训的待遇,目前做的还不够完善。

二、通过对江苏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内部流程的的分析,学员对机构提供的条件比较满意。目前江苏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年龄、性别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将影响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l] 江山.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管理现状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2).

[2] 刘永峰.对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76-78.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3篇

近期,随着教育局《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课工作方案》,校外辅导机构复课也开始提上日程。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学 校开学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教育部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托管班开学防疫工作流程。

一、学生报到前准备工作:

1.学生到本机构前,本机构必须全面消毒、通风,本机构设置充足的垃圾桶(含口罩专用垃圾桶,隔离观察室专用医疗垃圾桶)。

2.进门处设置体温检测点,(测温枪用酒精消毒使用),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入本机构。

3.汇总员工及学生健康卡、体温监测卡,以及请假缺勤人员情况等。

4.开展疫情防护知识教育。本机构安排专人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5.落实每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学生在本机构期间的流程安排:

1.学生进入本机构时保持1.5米距离有序排队进入机构,安排2位老师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体温正常的学生方可进入机构,进门必须佩戴口罩。

2.引导学生在指定区域进行擦手消毒,用酒精面巾纸消毒擦手。在流动水下,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进入机构后,进行消毒、洗手、体温监测的签到后,给家长发微信报孩子平安的消息提醒。全程无接触式方便安全,家长和机构都放心。同时机构留好签到流水记录。

4.让学生直接进入各班班级,在教室就对本班的学生进行考勤签到,汇总各班考勤数据发给校长查看。

5.进班后由专人负责了解学生身体情况,检查口罩佩戴,专人负责机构内定时开窗通风。

6.若是发现学生体温超过37.3度,则引导学生到临时隔离点,由机构防疫老师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量体温。经过水银温度计测量后,若是学生体温异常,体温复测点老师向托管机构疫情报告人(校长)报告。同时做好记录并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了解该学生及家人14天内有无重点疫区旅居史、途径史或疫情接触史并通知家长接孩子到定点医院诊治(若家长无法到达,则由机构联系医院发热门诊送医)。防疫老师对体温复测点进行消毒。

三、接送:

1.  家长即接即走,引导家长不在门口聚集。部分学生可由工作人员送至街口。

2.学生走完后,开窗通风,对机构各个区域进行清洁消毒,部分场所再行打开紫外线灯消毒,安排专人进行督查,填写消杀记录表。

四、注意事项:

1. 严禁家长及其他外来人员进如本机构。如特殊情况需进入托管机构的,要求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填写相关表格, 如实填写出入时间、事由和校方对接工作人员等信息。

2. 工作人员及学生在机构期间,除进食及喝水外,均全程佩戴口罩。进食及喝水前后必须洗手。

3.员工在工作期间,须佩戴口罩,鼓励线上交流,减少近距离对话。

防疫物资准备:

按规定标准储备一定数量师生使用的医用外科口罩(儿童专用口罩)、压舌板、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剂、体温计、体温枪、手电筒、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水靴、酒精棉片或棉球、碘伏、喷雾器、呕吐物处理材料等防控物资。

按标准配备了足量的洗手池,达到每 40-45 人配设一个洗手盆或 0.6m 长洗手槽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纸巾或干手机等设施设备,张贴了“七步洗手法”。

有隔离区。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洗手液、体温检测设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有专人负责,熟知应急处置流程。

五、机构防疫物资清单:

1:一次性医用口罩 | 数量:教职工每人每天2只 | 备注:储备不少于2周用量

2:测温仪 | 机构不少于2把 |

3:含氯消毒剂等 | 每天消杀2次 | 储备不少于14天用量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4篇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五方物流 市场 培训 营销

第五方物流的定义

关于“第五方物流”的提法目前还不多,还没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有人认为它是从事物流人才培训的一方,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专门为其余四方提供信息支持的一方,是为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资本运作等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服务的一方。笔者认为第五方物流应该指的是从事物流人才培训的一方,故本文将从此角度阐述第五方物流市场。

第五方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规模巨大

在世博、奥运两大盛会举办的带动下,我国物流产业将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每年物流相关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直接带来了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急剧升温。根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至2010年,我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训练的各层次物流人员不低于654.5万。

就业压力巨大

无论是高校毕业生为谋求更好的职位,还是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都希望通过社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个市场十分巨大。截至2005年9月,应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仅为72.6%。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05年中期,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挤干登记失业率中的水分,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在2000年,全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就已经达到8.3%。

传统学历教育体系的不足

一边是物流人才“一将难求”,一边是亟待就业人群如此之大。面对庞大的反差,传统的教育模式却无法及时和适当地给予以供给。

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录中,教育部备案设立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仅有10所左右,虽然我国高等院校已经在进行第二批物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但目前这批物流本科人才还未毕业,研究生层次的物流教育也刚开始不久。而且即使有一定的供给,也由于毕业生在校所学的实务课程与企业很难马上接轨,从而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第五方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巨大的供需缺口直接引爆了第五方物流市场,形式各异的物流职业培训和短期培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加之《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中央政策法规的支持,更加速了第五方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名目繁多的培训层出不穷。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市场利润丰厚,准入门槛低,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大大小小的机构纷纷开办物流培训班,并且大都对外宣称自己的认证是“最权威的”,使第五方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培训机构纷纷使用送听课费、送赠品、赞助、折扣等方法吸引消费者,手段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培训在实践环节方面的薄弱或缺位,致使大量国外培训机构进入,例如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等机构的物流认证已经陆续进入我国,并对我国培训机构发起了巨大的挑战。

消费者选择机会增多

纵观目前的第五方物流市场,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国际性通用认证:代表有英国的ILT认证、美国的CTL认证、加拿大的CIP认证等;全国性认证:代表有国家物流师认证、CPLM认证、物流经理认证等;地方性认证:如上海、浙江等地的物流管理员证书等。名目繁多的认证,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培训效应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第五方物流业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也无明确有效的机制,物流培训机构的稳定性和层次有很大差异,质量实难保证,鱼目混珠也在所难免。

缺乏合格的培训人才

随着第五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合格的物流培训师也变得十分紧俏。目前我国极其缺乏本土的培训师,因此许多物流培训机构在师质方面难以保证,还有的不得不从境外聘请专职培训师,但是,由于他们对我国这个市场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缺乏营销理念

第五方物流市场虽然红火,但培训机构普遍缺乏营销理念的指导。表现为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品牌意识,竞争手段单一等。很多物流培训机构在做市场推广、客户销售的时候,没有详细的营销计划,即便有营销理念指导,也多半是以传统的4P营销组合为理论基础,仅关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另外,还缺乏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第五方物流市场的营销策略变革

第五方物流市场在发展、变化,这就需要培训机构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特别是营销理念也要随之改变。虽然传统的营销组合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仍适用,但是不能很好的适应培训这种服务产品的特征,例如: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存储性等。所以,对培训产品,一定要有更合适的营销策略。

7P营销组合的应用

在传统的4P的基础上,为适应培训等服务业市场的需要,布恩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两位学者将营销组合修改、扩充为7个因素,增加了3个P: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Process),提出以7P组合作为服务业的营销理念。笔者拟重点对新增的3个P进行阐述:

人员(People)。第五方物流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人就是服务的一部分,尤其是物流培训师,对培训的影响至关重大。同样的课程,不同培训师,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所以,一个培训机构必须选择高素质的培训师;此外,还必须重视其它员工的培训、激励和控制,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

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培训是无形的,消费者在接受培训之前,几乎无法感知各种物流培训的好坏。所以,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他们会努力寻求培训质量的标志或证据。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要“化无形为有形”,目前流行的免费试听是很好的方式。著名的外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在全国的巡回走场,也是这一理念的运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很值得借鉴。

过程(Process)。培训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具有上不可分离性。因此,要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满意,而不是事后进行补救。一方面,培训过程中培训师高超的授课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平息学员因其它问题造成的不满;另一方面,同一培训师,由于学员的反应不同,效果也可能差别巨大,所以,还应该重视学员与培训师的互动沟通。

4C服务理念的变革

与传统营销的4P相对应的,美国学者劳特朋(Lauteborn)教授又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提出了4C理论,即消费者需求与欲望(Consumer needs 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4C理论的提出引起了营销传播界及工商界的极大反响,随之推广。今后第五方物流业者也应该越来越加强对消费者――培训学员的关注,加强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 needs wants)。纵观现今第五方物流市场,由于受到物流培训师短缺及实践设施等条件的局限,在决定培训项目时,培训机构经常把自身的服务能力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绝大部分忽视了消费者。但是,随着大量优秀国外培训机构的进入和消费者选择机会的不断增多,这种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应该真正重视消费者,尤其是在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要方面下功夫。不要只从自身能力考虑,而是要提供消费者真正想要的培训,对于能力不足的项目,也可以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

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定价往往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依据品牌策略。但是,由于培训产品的无形性和巨大的差异性,消费者往往对价格分外关注,他们往往更多地考虑物流培训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发展,以及在这个发展层面上的投资额是否合理。所以,我们更应该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求而所愿意付出的成本,甚至包括消费者的收入状况以及消费习惯。在一些有统一国家指导价格的物流培训项目上,也应该进行细线条的操作。

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第五方物流业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很多权威的物流培训通常在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培训点。而且由于很多培训都是在周末上课,日程安排具有不连续性,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

因此,必须加快发展视频班、网上授课等远程培训方式或增加“外地班”等办学形式。另外,引起外地消费者流动的是有关培训产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训机构要提供给消费者尽可能多的购买方便,就是要使消费者更易于获得信息。因此,必须加强培训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与宣传。

沟通(Communication)。现今的第五方物流市场将进入品牌的战国时代,群雄并起,名目繁多的物流培训已不下数十种,而各机构的营销服务却如出一辙:1.(美)科特勒,海斯,布卢姆.专业服务营销[M].中信出版社,2003

2.(美)泽丝曼尔,比特纳.服务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郭向阳,吴筱,张玉卓.第五方物流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4

4.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王少愚.物流与市场营销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丁俊发.中国物流年鉴-2004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送听课费、送赠品、折扣及承诺等,使消费者很难做出决定。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要与消费者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弄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消费者档案,加强培训的售后服务,不断地分析后继信息,分析消费者关心的热点,并积极进行市场回应。同时,这还可使消费者成为固定的品牌忠诚者,并最终成为品牌的传播者。

无论培训机构对市场如何认识,贯以何种营销理念,都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笔者认为:第五方物流培训机构应该依靠4C来思考,依靠7P来行动。4C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看问题,决定了机构的未来;7P是站在机构的角度来看问题,把握着机构的现在。出发点不同,但思维都正确。所以,应该重视4C+7P的营销组合策略。

经济越发展,物流越重要,而第五方物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必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美)科特勒,海斯,布卢姆.专业服务营销[M].中信出版社,2003

2.(美)泽丝曼尔,比特纳.服务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郭向阳,吴筱,张玉卓.第五方物流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4

4.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6篇

一、培训课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针对不同的人群,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就有了短期班、长期班、提高班、合同班、保过班等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他们大部分以营利为目的,“缺少归口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只是作为创收的‘钱袋子’在使用”[4]。至于有没有传授新知识,学员素质和能力有没有提高,就是另外一码事了。正是由于认识的缺失,绝大部分培训机构忽视了培训的课堂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和培训师资,大部分都是兼职培训教师,上课敷衍了事,教学形式单一,存在满堂灌的现象[5]。学员应付差事、走过场,甚至有些学员报了名就完事了,从不上课,最后拿其他学员的教材划出重点,临阵突击一下,还能结业。培训流于形式,缺少监管,这在很多培训中都是普遍现象。然而,一所培训机构要长期良性发展,要真正实现服务学员、服务社会,同时自身赢利的话,就必须抓培训质量。培训质量的提高除了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要的教学手段,培训课堂的管理也尤为重要。要管理好培训课堂,就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双管齐下。然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多数培训注重的是培训课堂的目标管理,忽视了过程管理,其实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是互补统一的管理体系,要实现目标管理,适当的过程管理很有必要;过程管理的实施,能够深化目标管理,二者科学、有效的结合应是培训机构应有的管理模式。所以,培训机构应该一改以往单纯的目标管理的做法,适度进行过程管理。良好的过程管理能够使培训规范化、科学化,能够使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共同发挥作用,使培训有用且有效,以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标;使学员通过培训真正学到想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创设良好条件。

二、实现培训课堂有效管理的途径

如何在实现培训目标管理的同时适度地进行过程管理,以达到培训的管理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如何使培训更好地为继续教育服务,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创设良好的条件呢?笔者认为,要实现培训课堂的有效管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了解需求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对于一个培训机构亦如此。任何一个培训都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训机构在制订培训计划、实施培训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机、需求及学员的基本情况、特点等详细信息,这是制订培训计划的前提和增强培训效果的保障。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学员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需求、动机,才能因人而异,制订适合的培训计划,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也只有充分了解学员,才有可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使培训有效且有用。2.加强交流“交流就像大气中的空气一般,供人呼吸,供人生存。”这句话足可以说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培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多和学员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员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随时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增强学员和培训人员的感情,增强团队意识,打破以往培训教师只顾传授、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提高,有利于学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培训教师开放思维,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控制规模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最终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取可观的收益。很多培训机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大课堂上课,上百甚至上千人的课堂。大规模的课堂培训,节约了培训成本,但同时,大规模的培训课堂,使得师生之间、学员之间交往的机会就少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少了,无法实现与学员更多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给培训教师的课堂管理和因材施教带来了难度。而学员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很容易造成学员对培训的厌倦。一个培训机构要做大做强,就要提高培训质量,控制培训课堂的规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了解学员的需求,促进师生的进一步交流,针对不同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确保培训的效果。4.激励机制培训管理的有效实施,培训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培训管理队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培训教师发挥“教”和“管”的作用;同时,送培人员如果将学员的学习和相关利益挂钩,培训机构将学员平时的学习情况、综合表现和最终的考核结果挂钩,就能更好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培训管理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培训的效果也就立竿见影了。5.尊重学员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培训对象一般都是已经脱离正规教育或已参加工作和社会人员,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对待他们,不能像对待学生一样处处以教育人的方式和他们交流、授课,而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不仅对他们个人表示尊重,更要对他们不断学习的精神表示尊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也只有尊重,才能使学员积极参与交流,才能更多地了解学员,确保培训的有效实施。总之,培训要达到既定的目标,除了稳定高水平的培训师资、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必要可行的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管理是必要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培训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培训的良性发展,继续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实施。只有这样,继续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桥梁作用”,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才有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作者:张继晓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培训资源管理;内部培训资源;外部培训资源;培训制度与规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充足的培训资源是保证各项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管理公司内外部培训资源、充分地利用不同类型的培训资源有益于培训工作的高效产出。在日常培训资源管理工作中,由于培训资源管理占比较少,且各方因素的介入性强,资源管理所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其管理过程的灵活性直接影响了培训项目的开展过程及培训项目的收益。本文分别以培训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为分析对象,就已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管理环境和经营需要,就问题的解决对策给出解析。

一、培训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部资源中的讲师管理缺乏讲师资格评定机制,讲师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不明确,无讲师考核与激励流程,无内部课程管理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培训项目的开展多以业务操作内容为主,内训工作主要由业务岗位负责人承担,由于缺乏明确的讲师资格评定机制,经常是谁干活,谁主讲,其内训资格未提前得到评估和确认,如此导致培训工作结果参差不齐,学员评价满意度不高。同时内部培训资料的管理缺乏定期评审过程,其可追溯性不强,课件常因未得到及时的有效性评估导致其完整性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也造成同类课件编制过程重复性出现,浪费了人力。

(二)外部培训资源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第三方培训机构参与培训过程的门槛过低,业务部门参与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的选择过程,却没有明确有评价选择标准,使得培训项目的不可控风险增加,影响结果产出。

二、培训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企业各类培训管理人员应首先明确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各类培训的开展,无论是通用类的或专业技术类的均应以达成培训管理的各项作用为指导,基于培训需求分析,不能流于形式。培训资源是保证培训管理工作任务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的资源管理流程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关键一步。

(一)内部培训资源管理

1.内部资源的分类及资格确认管理

内部培训资源中的讲师资源,其资格确认可分为两步,

一是满足的基本要求,如思想品质优秀,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必须是技术和业务骨干,沟通能力强;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或业务能力;在本岗位工作二年以上,熟悉公司规章制度、程序文件及工作指引;

二是符合讲师资格确认表中各要求,且评价分在70分及以上,方可担任内部培训工作。

2.内部讲师工作流程

根据公司内训需要和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内部讲师开展内训活动,于培训开始前三周内通知安排培训任务。内部讲师接到任务后,依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培训课程的具体需求,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及参训人信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准备培训课件填写《培训课程表》并编制培训材料。为确保培训效果,内部讲师需在培训开始前一周将培训课件、《培训课程表》、考核范围和试题等提交培训管理部门审核、备案。不合格的培训材料将退回,由负责讲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培训材料需再次审核,直至合格后备案。

培训过程中,内部讲师有责任监控培训纪律,及时听取学员意见,修订培训计划,并协助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学员填写《培训记录》。培训结束后,讲师协助培训管理部门开展培训考核、试题批阅等后期工作。实施考核或批阅试题时需公平、公正,遇到可疑问题及时反馈给培训管理部门。

3.内部讲师的考核与激励

内部讲师的工作考核,由参训学员的培训反馈汇总和培训管理部门的内训测评汇总两部分组成。内部讲师的考核成绩分配比例为培训学员信息反馈的平均成绩占考核结果的40%,培训管理部门测评项的平均成绩占考核结果的60%。最终考核结果超过85分的讲师为公司优秀讲师,其他等级依次类推。

完善日常培训管理津贴的发放制度:原则上内部培训课程每课时50元,由培训管理部门每月统计并发放;每年年底,公司对所有参加内训工作的讲师进行年度培训工作考核,评选出不超过20%的优秀讲师及不超过10%的年度累计培训课时达30小时及以上的一般讲师予以奖励,奖励标准为500―1000元。有两次年度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内部讲师,培训管理部门将取消其公司内部讲师资格。

(二)外部培训资源管理

依据外部培训类机构的最近培训信息,培训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判断,并于每周定期完善或更新培训课程资源,为全员提供最新的培训咨询动态;依据培训实际情况或所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对外部培训机构进行等级评审,确认合作机构资质。

1.外部培训资源的评价方式及标准

有适用性的外部培训机构课程或外部讲师,需依据要求进行资质审核,符合80%以上标准要求的可参与公司培训过程。

2.外部培训机构工作流程

为确保培训效果,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参与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过程,了解企业培训需求调查程序,分析培训项目的可行性。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培训项目计划的招投标过程,相关方需提供的材料信息如下:

中标的外部机构在接到项目实施通知后,相关讲师需在培训开始前一个月与企业合作,针对需求对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前一周将培训课件、《培训课程表》、考核范围和试题等提交培训管理部门审核、备案。不合格的培训材料将退回,由负责讲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培训材料需再次审核,直至合格后备案。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8篇

一、着眼一流,制定晶牌化发展战略

如果说,国内教育培训市场 20世纪90年代是杂牌混战的时代,那么,进入21世纪则是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品牌已经成为培训机构赢得学员、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塑造高校教育培训品牌,不断提高高校教育培训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高校在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力,更多地获取外部支持,以及增强高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与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体现在: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跟踪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把握国际流行的发展趋势;聆听国家机关的权威声音;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满足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但是,潜在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继续教育培训优势,转化为继续教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以及把这套计划付诸实施的执行力。

一位著名的大师讲过一句话,叫做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出路。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有资源优势,对于这些资源优势如何开发、利用,制定一个品牌化发展战略极为重要。高校制定一个品牌化发展战略极为重要。这个发展战略宜在对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充分调查、深刻感悟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它应包括:继续教育培训发展环境评估(培训市场分析)、发展战略规划(含制定规划的目的、培训机构的使命、中长期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责任落实和时间跨度、对关键活动与资源的战略安排、可行性分析――财务与资源等、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控等)、专项战略规划(体现教育培训业务特色、主干培训业务布局、人力资源计划、财务计划、方法与手段等)、战略行动计划(将培训机构的战略目标分解成有针对性、可操作、可测量、可行和及时的活动、目标和任务,这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相互作用)。

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建设品牌化培训机构,要通过制定规划,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思路,科学规划业务战略布局,制定战略发展策略,适应培训发展大势。特别是对于立志成为一流的品牌化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来说,要通过品牌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搞清楚品牌培训机构的标准是什么?成为品牌化培训机构已经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继续教育培训外在环境变化是什么?怎样能真正成为品牌?如何打造精品培训项目群?如何处理好培训机构整体品牌(整体形象、员工品牌意识)、培训项目品牌(学科方向)、课程品牌和师资品牌的关系?如何实施品牌保护策略?如何在继续教育培训市场上科学定位和进行市场细分,根据自身的有限资源,设计包括培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品牌定位的战略规划,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拓展培训价值链等等。

二、规范流程,完成培训项目战略布局

培训项目体现了培训机构的品味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培训机构的战略发展方向,因此,培训项目布局要科学,有利于培训机构的持,续性发展和滚动式发展。因此,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于培训项目的设计,宜按照以下四个主要流程进行;一是培训需求评价(TNA):深入了解培训市场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培训需求,通过系统评价确定培训项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二是培训课程定制:根据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培训课程:三是教学模式多样化;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实习式、演讲式、游戏式、个案分析式,四是战略联盟/价值共享:发展与客户、同行和传媒共同双赢的价值观:五是客户关系管理: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不断吸引潜在客户,培养忠诚客户。通过这规范的流程,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板块,完成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战略布局。

从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来看,可依托的专业学科、师资力量都比较优越,可开展的培训项目也很多。但是,在选择、研发、确定培训项目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一是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否能维护和扩大所在高校的声誉,提高所在高校的社会形象;二是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否能很好地体现出学校的专业学科优势,是否有可支配、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所开展的培训项目的市场前景是否广阔,是否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四是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否为行业发展所必须;五是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培训项目群,六是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否符合培训机构的战略发展方向。

三、突出特色,形成精晶培训项目群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不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方式,而必须考虑培训规模、培训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培训项目开发时,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合理的教育培训产品储备和更新制度。要依托高校自身学科优势和已经相对成熟精品培训项目,加强研发,开发、形成系列化的特色培训项目,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训项目群(序列)。一方面要在学员定位、价格体系上形成合理的层次,比如对于某些管理类课程,既可以有针对高层学员、企业老总的培训项目,也可以有针对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的课程。另一方面,要做到推出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就象汽车产业一样,不同层次的产品并存,在不断研发和深入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

近几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发、运作的培训项目很多,涉及现代管理、工程与管理、金融、公共事业与卫生管理、传媒与会展、法律、信息技术、语言文化、艺术与考试辅导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特色项目、精品项目群。如何依托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培训项目,我们认为,宜重点在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依托高校工程技术学科优势,加强高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研发;二是依托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研发、推广特色明显的综合型、复合型培训项目;三是依托与政府、行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开发认证类培训项月。从培训动力来说,专业技术人员与党政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相比,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要维护其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除了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障外,最重要的是制定行业、岗位的强制性资格标准,以激发其参加培训的热情。高校要依托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积极与政府、行业合作,开发、制定行业、职业、岗位标准,研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资格认证培训项目,并有效组织认证培训。对于高校来说,这既是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开拓教育培训市场的有效途径。

要建立品牌培训项目保护与发展制度。一是对于已经成功的培训项目品牌,要实行保护政策。相同的培训项目,尽量集中到一个部门,不要遍地开花。二是对于品牌项目要滚动式发展,但不要拆分成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小项目。三是对于有前景的行业、培训业务增长点,要整合教育培训机构的一切有效资源,全力研发,形成“拳头产品”,培育、打造品牌项目。

四、加强合作,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各界的公共教育培训服务平台,有效开展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积极走出校门,与各方展开合作,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对于大力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合作模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是与政府部门紧密联系,开展长线培训项目合作。政府是培训市场的大客户,从培训需求来说,政府的培训项目具有需求稳定、培训对象稳定、培训项目内容稳定等特点,高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培训,重点在于针对特定对象,如党政领导干部、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研发培训项目和课程,把普遍化培训与个性化培训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

二是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职业、岗位资格认证培训。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对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职能越来越大,对于本行业中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的制定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为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以及与相关行业中的各种联系,积极参与各项认证标准的制定,根据标准研发培训项目与课程,并有效开展培训。有关院校及培训机构的经验证明,与行业协会合作,研发职业、岗位、技术认证标准及培训课程和教材,往往能创造出新的培训需求和培训市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与考试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认证培训。一些考试认证机构对一些认证培训项目具有垄断权,若获得其授权,可得到较稳定的培训收益。

五、拓宽视野,创新国际教育培训合作模式

国际合作教育是增强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培训国际化视野的重要途径。从实践来说,国际合作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开展学历学位,如专升本、专升硕等,二是与国外有关协会合作,引进有竞争力的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三是移植新理论和新课程;四是出国进修。

六、创新制度,完善高校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科学分配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资源分配管理系统,坚持“量力而为,量入而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有的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有效开展培训业务。

其次构建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培训资源使用效益。重点考虑三个环节:一是机制和环境,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内教育资源配置系统;二是投入产出,在配置资源时必须尽可能地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三是资源共享,对于培训机构所掌握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一个组织内,资源共享体系;对于培训机构外的教育培训资源,也应该尽量挖掘,建立一个宏大的资源共享体系。

七、完善机制,建立高校教育培训研发和市场推广体系(机制)

一是建立院级和部门二级研发和市场推广体系,学院负责政府、行业等大客户开发,部门负责课程研发和市场推广。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广告投放机制。把整体形象塑造、项目推广与个别培训项目的市场宣传分开。整体宣传与个别宣传有机结合,学院重点抓整体形象塑造和项目推介,个别项目由各培训业务部门根据需要适度宣传。

八、立足发展,实施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流通业;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132-03

完善和加快培养现代流通业人才,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有利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基本评价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近年来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形成了由多种培训主体、多种培训渠道,以及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类型多种模式构成的的社会化立体式流通人才培训体系。但是在人才培养中仍然要面对以下问题。

(一)现代流通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现代流通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熟悉计划经济和计划管理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并且懂得现代流通企业管理的人才少,现代流通业人才资源知识结构矛盾突出;擅长传统批零业务的人才多,擅长期货交易等创新业务的人才少,现代流通业人才资源能力素质结构矛盾突出;具有传统长线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多,具有新兴高新技术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少,现代流通业人才资源专业结构矛盾突出;中初级低学历人才多,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少,人才资源学历结构矛盾突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外资企业人才多,国有企业人才少,人才资源职业结构矛盾突出。总之,现代流通业人才队伍总体能力和水平与流通业大发展的差距巨大。

(二)各地现代流通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尚不能适应发展带来的新需求

主要表现为:一是流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有的行业协会虽与政府机构脱了钩,但官办色彩仍然较浓,已经成立的一些行业协会也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其今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政府的扶持。二是从总体上看,各种流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十分有限。

(三)现代流通业人才的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1.教育和培训市场鱼龙混杂

由于培训市场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不高,加之培训业的快速发展和业内巨额利润,导致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在资质、授课能力、研发、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在教育培训市场中,无研发能力、无自有课程、无固定师资、无教材的培训机构不少,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粗制滥造、教材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还有培训机构夸大培训师的资历和能力。更有甚者,一些培训机构对受训人员虚假宣传,骗取受训人员培训费,造成受训人员上当受骗,给社会培训机构造成了强烈的负面印象。

2.流通企业人才内部培训相对滞后

流通行业企业在对其自身员工的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培训的内容、方式等与企业外部社会机构培训大同小异,停留在一些操作性和概念性的层面,没有结合现代流通业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培养紧缺缺的人才,行动较为盲目。在着眼于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前瞻性、国际化视野培养人才方面也非常滞后。

3.学历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实战结合不够

大专院校开设了不少流通类专业,以培养中高级管理和运营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现实理论功底相对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并且很容易理论脱离实际。此外,高校现代流通业专业开设的还不多,不仅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有限,而且培养周期长,加之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一段实习和适应学习的过程,很难满足现代流通业对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4.执业资格认证模式尚未普及

这种方式是一种较为现实理想的培养模式,受训人员和用人单位都能广泛接受,但目前在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中这类培养模式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大面积推广普及,影响力不大。

二、完善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

对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而言,要统筹兼顾、明确分工、各有侧重,同时发挥两个渠道的功能,力争又快又好地为现代流通业大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1.学历教育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学历教育。一是要面对实际、面向未来发展需求,梳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和院系设置情况,力争多开设流通类专业和院系。在师资和教学设备有保障的前提下,引进教学和科研人才,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为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二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流通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大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招生规模,尽可能为为实现现代流通业国际化、上层次多培养专业人才、多输送有生力量。三是明确并强化高校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实际和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现代技术方法与手段,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高科技手段,开展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现代流通业工作,能够从事企业生产运营与综合管理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明确分工和侧重点,对高职教育合理定位。高职教育要与大学学历教育区分开来,应更加强调基层操作层次的实用人才。要培养面向流通企业生产运营第一线的技师、服务员等基层熟练和高层次员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突破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障碍,培养的高水平一线操作人才要体现职业化、实用性的特点,要保证毕业学生进入流通企业就能直接在普通岗位和关键岗位熟练操作,力争使优秀高职毕业生毕业即成为技术能手和操作骨干。

2.非学历教育

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和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一是大力支持各种有资质的机构开展中短期培训班,倡导培训主体多元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现代流通业人才、信息资源,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可以对非流通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中短期培训,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现代流通业人才。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对各自领域非常熟悉,应尽可能多举办中短期的培训班,缺什么、补什么。行业协会可以与政府机构合作,开展业内的岗位资格认证培训班,迅速补充实际运作中的短缺人才,社会机构也可根据自身所长和企业要求,定点定向为行业和企业在职员工开展中短期职业技术类培训。二是提倡非学历教育内容多元化。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班,应根据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补充企业工作所需知识的同时,增加像外语、计算机、国际贸易等新知识。

(二)加强行业协会对现代流通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各类行业协会和商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运用行规行约等富有特色的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行业人才培训。一是推动会员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倡导内部培训。结合建立企业自身发展,推动企业内部职工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企业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为职工创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职业技能的良好环境。鼓励会员企业通过推行企业内部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开展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强化岗位培训、以及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培养和形成一批技术骨干队伍。二是积极开拓人才培养途径,多渠道培训行业人才。建议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沟通,合作培养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的本专科人才;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与开办MBA的高等院校合作,在系统学位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开办流通行业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班,进一步提升其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三是加强与境外商会、行业协会与在华大型流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为我所用的现代流通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四是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各种职业考试的审查、考核、认证,严防不法分子假冒培训机构非法牟利,确保行业培训所长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 整合产学研资源培养各级各类流通人才

1.高中基层现代流通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

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采用差异化的途径培养现代流通业中高层管理人才。 对于中小型流通企业,由于培训资金实力有限,中高层人才培训以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为主。建议多参加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的中短期培训班,多参加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内部交流会。对于大型流通企业来说,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但是中高层管理人才数量比较多,培训课程和内容比较复杂,建议将中高层人才分类培训。可以分类分批送入高等院校的流通类专业培训班,开展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全脱产培训;可以与国外同行同业机构和培训机构合作,出国深造培训;可以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或行业领袖级企业家定期来公司安排讲座授课;信息条件和资源允许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国内网上远程授课来安排培训。

建议以企业内训、业务外包的途径开展基层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内训机构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制订企业年度、季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安排设计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课程,并且通过培训把企业总体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双赢。对于一些中小型流通企业,还可以根据其培训目标、培训成本比较,将内部员工的人才培训外包给企业外部机构。

2.特殊现代流通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

应建立政府指导下产学研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流通企业各尽所长,联合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应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校企联合为博士后开展游击创造条件。应重视发挥校企协同效应,在实践中不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

(四) 创新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教学内容方面

第一是强化对现代流通业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活跃的灵感,善于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够形成出超常规的成果。要鼓励受训人员突破传统的的商贸流通观念和管理方法的限制和束缚,按照市场与业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新探求和实验,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创新。第二是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流通类专业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教学总课时的1/3。在实践环节要强调综合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第三是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条件。鼓励开展实验和情景模拟教学,比如建立证券投资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超市零售实训室等教学实训基地。第四是推进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模式鼓励教师与学生自主创业,它既能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流通专业与市场的结合程度,又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等。

2.在师资队伍方面

一是加强对现行教师队伍的实践培训,增加现代流通业教师的实战背景。国外的大学教授许多具备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进入高校后这种从商的背景就是宝贵的教学财富,也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鼓励教师以专家顾问的角色与企业挂钩,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使教师在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以教育培养学生。二是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引进政府和企业家在师资中所占比例。吸纳政府部门的专家型官员,大型流通企业的中高层负责人,以及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实战型高水平讲师队伍。

3.在教材方面

除了使用现行国内外优秀教材外,还可以按不同职业分类,由产学研多方专家编写实用培训类专门教材。比如贴近行业,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的美容美发店管理教材、网吧管理实用教材等等。还可以根据省级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岗位认证类教材、职业培训案例教材。

(五)关注现代流通业人才国际化战略

1.整合国际和国内资源,培养现代流通业人才

首先,整合现有高校资源,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现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校应在对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中外联合办学,积极引进国外教师,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政策,学习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学标准和培养规范,借鉴国外高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商贸流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使学生接受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共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其次,选拔优秀高层管理人才出国培训或到国外名牌大学深造。每年在现代流通业内部,针对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行业,选拔一批年龄适中,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的现代流通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境外考察、研修,提升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最后,积极开展地方商会和零售企业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提升商贸管理能力。

2.引进国际现代流通业人才

坚持唯才是举,建设开放型的国际国内人才选调机制,在国际和国内范围选拔人才,构筑国际国内现代流通业人才高地。一是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咨询考察等形式,加大引智力度,吸引国外商务人才来工作,重点引进现代流通业国际人才和紧缺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人才资源。二是开展柔性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利用国际项目和国际合作的渠道,高薪聘请世界级现代流通业人才,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和资源优势为商贸现代流通业服务,并积极探索“资源共享,成果共有”的新路子。三是推进国际国内中介服务,大力发展国际商务人才市场、机构等各类商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商务人才的国际交流。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0篇

供电公司培训中心承担着企业培训的主要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培训工作数量多、种类多、人员多。培训工作的流程模式多样化,培训资源覆盖面广、种类繁多。按照原有工作模式无法对公司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无法提高培训资源利用率。基于此,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开发设计了培训流程及培训资源管控系统。该管控系统能够改变现有培训工作管理模式,以工作流的模式管理每个培训任务实施过程,同时对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能够减少培训工作者工作量,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和培训资源利用率,为合理分配培训资源提供支撑,并且能够为公司培训投资项目建设计划的制订提供支持数据。

系统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训流程和资源管控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现阶段管理系统从开发和使用模式上主要分为C/S、B/S、三层结构三种模式,C/S和三层结构模式用户界面和交互性好,但对客户端要求较高并且后期维护较为复杂,B/S模式无需单独配置客户端,能够实现客户端免维护,该模式已成为培训管理系统的主流模式。

国内外多数学校和培训机构有自身的培训流程管理系统,这些机构和学校的培训方式和管理流程上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企业的培训模式和流程不能照搬其他培训机构。国家电网公司ERP中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其中有员工培训管理功能,但其管理主要内容是员工培训,而非培训中心本身工作流程和培训资源管理,故其培训流程管理系统也有自身特点。

本培训流程及培训资源管控系统主要通过对培训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实现。系统中使用工作流方式进行流程管理,所谓工作流,就是在一个工作群组中,为了达成某一个共同目的而需要多人协力以循环或平行工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的任务。根据工作流本身特点可分为结构化工作流和即席工作流,根据工作流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面向文档和面向过程的工作流,根据支撑技术不同可分为基于邮件和基于数据库的工作流。此项目中涉及到的工作流为基于数据库的面向过程的工作流。项目中可以在J2EE标准下使用JSF框架实现工作流管理。J2EE标准三层结构包括客户端层、应用服务层、数据层,客户端层即为WEB浏览器,应用服务层用于管理工作流,数据层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

系统主要组成内容

该系统主要有四部分内容:需求分析、工作流模型建立、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

需求分析

根据培训中心自身工作内容和管理流程,提出系统实现的功能需求。根据各个功能归纳每个工作流程以及流程中包含的节点和数据流。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角色定义,划分各个角色功能。整理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文档和数据,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需求。

数据库

项目中数据库设计包括工作流管理数据库和系统基础数据库。工作流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工作流信息和用于实现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数据库要描述流程定义、流程节点、流程任务等。系统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人员、角色信息、文档信息、表单信息、设备信息等。

工作流模型建立

根据需求建立各个工作流模型,使用流程图或其他方式描述各个工作流模型。工作流模型主要描述工作流过程、活动、转换条件、相关数据、角色。模型中还应详细描述工作流中涉及到的组织模型和资源模型。组织模型包括人员、角色、职务、部门、工作组等,资源模型包括工作流中的数据、文档等。

系统中主要工作流有培训班办理工作流、技能鉴定工作流、竞赛考试工作流、培训设备维护工作流、个人事宜工作流。各个工作流形成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界面和功能模块设计

(1)界面设计。系统主界面采用WEB形式,通过JSP等技术实现界面功能设计和版面设计,如图2所示。

(2)功能模块设计。1)工作计划和总结模块。个人能够输入自身工作计划,计划跨度可以是年、月、周。实现个人工作内容自动汇总功能,提供用户编写总结的界面。2)工作任务申请模块。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申请功能,包括办班、竞赛、鉴定申请,个人事宜申请。3)培训班管理模块。实现培训班相关信息维护,是培训班工作流一部分。主要维护培训班日程信息、授课信息、学员信息、成绩、评估。其中评估部分可以实现学员在线填写评估表功能。4)技能鉴定管理模块。对技能鉴定的日程、考评员、成绩进行管理。5)竞赛考试管理模块。对竞赛考试的时间安排、监考人员、成绩进行管理。6)培训资源管理模块。实现对培训场所、设备管理。设备负责人可以在此模块中更改设备状态(正常、损坏、维修中),可以发起设备维护申请。7)培训耗材管理模块。实现对耗材入库、出库功能,能够打印领料单。8)统计查询模块。根据不同角色设置不同查询和统计权限,包括工作日程查询、培训数据查询、鉴定考试数据查询、培训设备和培训耗材查询、个人工作任务查询等。9)任务管理模块。对自己待办事宜、已办事宜进行管理。系统中在主界面中设计任务管理功能,另外系统中工作任务提示同时采用内存驻留程序方式实现,无需用户手工登陆系统即可显示待办事宜提示,工作流提示程序与服务器进行后台连接。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网络培训; 模式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network trai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model

Chen Zunhua

【Abstract】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network is a network based teacher training of the new mode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unt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model in network system" ready, implementation, sum up the" three stage", running, organization, content,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five pattern plate.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network training; mode1模式构建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

1.1目标性原则。以国家、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为基础,以网络为学习平台,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尽可能做到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合理组织培训运行,科学选择培训内容,有效开展监管评价。

1.2可行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考虑地域经济、培训师资、硬件条件、参训者学习技能的适应性,设计清晰的程序和结构,有利于培训机构按程序组织、运行、管理、评价培训,有利于培训教师选择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参训教师有序、真实地参加培训。

1.3创新性原则。按照国家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要求,注重培训模式的发展和创新,突出网络培训特色。

1.4针对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以教师为本,以岗位为本,以问题为本,以教师在岗学习、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体系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体系由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评价模式五个板块构成。

2.1“运行模式”是指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步骤和运转方式。

2.1.1以“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外力推动和内需驱动相结合”为主体运行模式。

图一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

“三个阶段”推进示意图

2.1.2外力推动包括,行政推动:两线(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四级(省、市、县、校)三位一体(进修学校、师训站、学校)推动;机构推动(由专门研究机构实施运行专项培训,如学科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认证推动(如学历毕业证、继续教育结业证、普通话等级证、现代教育技术等级证等与教师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学分推动(制定具体的学分标准,严格计分,落实奖罚措施)。外力推动特别是“行政推动”,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动力。但这些运行方式已经在教师培训中广泛使用,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内需驱动包括,课题驱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满足教师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博文驱动(组织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发表博文、评点博文、评选名博等);友情驱动(引导教师组成友情圈子、开展互动交流)。

2.1.3我们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外力推动和内需驱动的相互结合,构建 “行政推动+课题驱动模式”(或博文驱动或友情驱动)、“机构推动+课题驱动”(或博文驱动或友情驱动)模式、“学分推动+课题驱动”模式(或博文驱动或友情驱动)等多元化的网络培训运行模式,使中小学教师培训既有政策的强制性、统一性,又有学校的自主性、灵活性;既是教育行政的刚性规定,也是教师个人的内在需要;既有对教师群体的普遍性,又有对教师个体的针对性。其基本程序为:

图二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基本程序图

2.1.4三种最基本的运行模式。

“行政推动+课题驱动”模式。这种模式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和课题管理机构指导下进行,以学员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将学员的自主分散学习、专家在线答疑与网上讨论相结合,将学习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参训学员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线下集中学习和课题研讨活动,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或参与其他地区的课题研讨或成果交流活动。

图三“行政推动+课题驱动”运行模式流程图

“机构推动+友情驱动”模式。这种模式以专门研究机构和专家为引领,以一定范围内组成的若干友情圈子为学习单位,将观看视频与课例分析、专家引领与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班级沙龙研讨、视频主题研讨等互动交流渠道,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图四“机构推动+友情驱动”运行模式流程图

“学分推动+博文驱动”模式。我们在实验学校制订了《教师全员网络培训课程学习管理办法》、《教师网络培训考核暂行规定》等制度,对教师的网上学习时间、作业、讨论交流、博文写作、考核等提出具体要求。

以上是三种最基本的运行模式,以此为基础,可推演出多种变式。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2篇

远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远程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资源多是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且培训机构只根据一种版本的教材开发培训资源。这样一来,造成了教师教学需求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脱节,给教师直接应用带来不便,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五是参训教师个人投入过多。对农村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远程学习硬件设备,只能自购电脑、安装网络或使用无线网卡参加网络学习。据了解,教师除自己购置设备费用外,每天最少要上网学习2小时以上,这次中西部项目远程培训学习90天,网费共支出近400元。有一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的教师说,自己上网学习每天在5小时以上,除“双休日”,几乎每天晚上到一两点钟休息,参训使人疲惫不堪。农村学校远程学习条件的缺乏,造成参训教师个人投入成本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与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相当少,只能与平台一些教学辅助人员或学员之间交流,造成一些教学实际问题仍得不到及时解决;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网络培训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共性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仍需要现场指导,尤其需要发挥当地专家和县级以下教科研人员的作用。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提出

纵观网络研修十年历史,发展速度快,内涵提升慢。通用于多年国培和省培的培训模式,从常态化角度,均缺乏让研修重心下移的区域纵深和让研修跟进教学的过程纵深。解决两个纵深,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成为网络研修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摸索,去实践。“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是基于解决远程培训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训方式。其必要性在于:从优质资源的效度讲,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可以给全体参训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实践后的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建构。从培训组织方式讲,组建由网络培训专家、本地专家形成的专家培训团队,通过送培到市、县的方式,分期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县级培训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培训目标上讲,在远程培训实践中获取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与困惑,进行交流、指导和引领,使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参训者的教学及研究能力。从培训教学形式上讲,通过分组研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诊断、问题答疑、对话交流等形式,可以探究网络培训、集中研修的有效结合点。从特色与创新上讲,实施远程培训后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造血”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一是促进研修方式的改变。基于学校的问题可以采用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或采取同课异构、联片研修、连环改进等措施,扩大教学交流;同时,针对课堂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专题研究。二是研修组织的创新。以乡初中、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学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由县级培训、教研机构合作组织,引导学科网络协作组开展网络研修交流与研讨活动。三是合作研修的模式创新。打破以往“专家讲座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网络学习与集中校本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应用能力,促进网络学习常态化。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

有效教学来源于有效研修,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跟进式培训活动就是推动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做法。通过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对原设计有新的发现和调整;修改一次教案然后再去实践、去反思,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帮助教师自主反思、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就其内容与方式来说,要针对参训教师需求调查来确定,参训对象不同和问题不同,采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同。但是,实施“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主要是解决远程培训中校本培训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缺位问题,较理想地实现校本培训机制的良性运行,保证校本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学习支持,抓牢过程监控,科学考核评价,保证远程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可设计如下培训构架:构架一:培训过程的要素构架二:培训过程的构成打破“专家讲座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参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跟进式”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展开:专家报告(学情分析报告)——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现场诊断——再认识——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要领是:)学员带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学员在培训中共同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和专家同备课,同听课,面对面交流。专家就实践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教学指导。就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引领。专家释惑解疑,指导、斧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理性认识。采用“工作坊”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学员分出不同角色,即教师、学生、评课专家,由学员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专家评价学员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指导。学员分小组讨论,再次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派代表演讲教学方案。学员与专家交流、专家点评经过学习后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3篇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crew training, trai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n not only for the crew,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maritime management provides a convenient, can more effectiv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optimize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realize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maritime management mechanism.

关键词: 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实现方式;培训机构

Key words: crew train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implementation;training institutions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17-02

0 引言

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所以在船员培训管理当中,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信息化管理已经必不可少。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生活品质。

1 我国船员培训管理的现状

全国船员培训工作会议于2009年9月24日在大连召开,它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所需的人才,随着我国航运事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员越显缺乏,会议提出,目前我国年培养规模已达44000余人,目前我国已有25所中专、16所高职院校、12所本科院校开办航海专业,随着我国船员教育培训机制的不断改进,我国船员的知识、技能和交流都有不小的提升,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作为十分重要的措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优化,但是从国际社会来看,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船员,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尽快提高我们船员的技能水平,提高知识和交流。加强船员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 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培训班开班多、学员多,给培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培训机构主要依靠手工劳动来完成,给培训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缺少科学便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学员学籍管理、船员培训管理、船员教育和培训教材管理等。传统的培训模式,培训部门往往是从头到尾一条龙服务,如果培训量班次比较少,几个培训管理人员还能忙过来,从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都是一手操办。如果几个班同时进行,或是开班的规模大一点,就会捉襟见肘,这些问题是传统的培训管理方法是无法解决的。就拿一个班次来讲,要申报开班申请,汇总参培人员信息,再把名单和培训计划交给主管单位相关领导批准,最后统计出培训人数、需要安排的场地器材等等,工作量十分巨大。在这种形势下,对于船员培训机构而言,如何对船员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船员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日常工作日趋复杂繁重,而且对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就成了培训机构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船员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具体地说,对培训信息重组,调动培训管理人员的信息潜能,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是培训管理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组织培训活动,从而实现培训目标的过程。良好的培训信息化管理将能为提高工作效率及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便于培训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为船员、培训机构和海事管理机构三方都提供便利,培训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船员的培训效益,极大地规范培训管理工作,提高船员培训管理水平。因此,只有依靠培训专业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才能使培训管理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将船员培训管理工作同信息化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在培训管理流程进行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统筹配置是工作中的重点环节。

3 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方式

下面以广东海事局和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培训中心为例,要从海事管理机构和培训机构两方面同时着手,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以实现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讨论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实现方式。

3.1 船员培训机构 我们提出船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分析船员培训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3.1.1 船员培训管理工作现状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其船员培训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航海高等院校,培训学员数量逐年增长,培训工作量日益繁重。近三年来,海船三管轮适任评估2584人次;海船三副适任评估3405人次;值班水手、机工培训总数171人;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总人数合计1000人;二小证培训总人数达1272人,包括雷达观测与标绘和雷达模拟器(B07)和自动雷达标绘仪(B08)等。

从上边提供的数据来看,我们提倡的培训管理信息化是必要的,因为管理工作繁琐复杂,严重影响到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1.2 船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指教师、学员以及教学资源为基本,将涉及到教务排课、考务和成绩统计及相关日常工作的管理,与本学校的培训管理课程相结合。

3.1.3 船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培训管理可以完全实现标准流程和自动化操作,通过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使培训机构可以实现报班、开班、成绩公布等工作一条龙,培训管理信息化,适时调整培训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在实现培训数据的汇总的同时,节约培训管理的人力。

通过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化建设,可以很快地掌握参训学员的考核和考试成绩等,能对每个培训班次的培训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通过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和改进培训项目的实施,能将培训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船员培训规划的研究中来,从以往那些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的重复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

3.2 海事管理机构 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深入到船员培训管理层面,随着海事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海事管理机构而言有以下几点内容。

近几年来,广东海事局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海事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船员培训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信息化建设对海事管理方式变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化管理发展快、成效好。海事管理机构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成果,优化管理方式,人力资源从滞后的手工劳动中彻底解脱出来,研发了船员教育培训和收费管理等软件系统,开发了无纸化考试、考场监控,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培训中心发展空间,使培训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全面,让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先进、便捷。

与传统的培训管理工作相比,该系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广东海事局的船员培训管理业务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它简化了船员业务申报、船员业务查询、成绩查询等过程。

综上所述,为提高船员培训管理水平,以促进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应尽快完善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汪传雷,刘兰凤,孙元杰.一种面向决策的企业商务智能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08).

[2]左群.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2)

[3]龙记阳,杨宇栋.论小型航运企业船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技术,2005(05).

[4]陈善能,詹玉龙,张红晓.轮机工程管理的历史沿革与展望[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04).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流通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68-02

加快培养流通业应用型人才,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有利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深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流通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流通业人才学历总体状况偏低。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在以行业划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批发和零售业中大专学历的比例为6.7.%,本科为2.3%,在所有20个行业中位居倒数第八;在以职业划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商业服务人员的大专学历比例为5.9%,本科为2.%,仅仅高于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在以受教育程度划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商业服务人员的大专学历比例为17.6%,本科为11.3%,仅仅高于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流通技术信息化的新形势,全面提高现代流通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发展流通产业的紧迫而严峻的任务。

此外,缺乏流通业人才资源的战略规划,缺乏对流通业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有力支持,流通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教育和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流通企业人才内部培训相对滞后,执业资格认证模式尚未普及,学历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实战结合不够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流通业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二、流通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发展规划

为适应商贸流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十二五时期内,应该对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从流通业全面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出发,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战略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对流通业人才资源的宏观布局、层次结构和素质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应审慎平衡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流通业人才需求的近期目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是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好流通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关系。力争实现流通业人才总量同流通业发展目标相适应,流通业人才结构同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在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发展规划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流通人才培养市场的监管。首先是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公平竞争。强化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制化建设,完善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监管机制,确保人才培训服务市场竞争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商贸流通领域人才资源高效、有序、合理地配置。其次是严厉打击市场欺诈行为,保护培训学员的合法权益。对于有些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培训资质不合格、高收费乱收费、欺诈培训学员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对资质低下的培训机构要严格取缔。

完善流通业人才的评价认证体系是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必须考虑的。应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应该改进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除了现行统一办法之外,应该放宽年龄、资历、身份等限制,并且逐步推广流通业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进行技能鉴定的考核办法,推行工作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应当在大专院校、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行学历培养和职业资格培训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积极推进以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应用型技能训练。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

1.学历教育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学历教育。一是要面对实际、面向未来发展需求,梳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和院系设置情况,力争多开设流通类专业和院系。在师资和教学设备有保障的前提下,引进教学和科研人才,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为流通业人才培养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二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流通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大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招生规模。三是明确并强化高校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实际和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现代技术方法与手段,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高科技手段,开展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流通业工作,能够从事企业生产运营与综合管理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四是明确分工和侧重点,对高职教育合理定位。高职教育要与大学学历教育区分开来,应更加强调基层操作层次的实用人才。要培养面向流通企业生产运营第一线的技师、服务员等基层熟练和高层次员工,力争使优秀高职毕业生毕业即成为技术能手和操作骨干。

2.非学历教育

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和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一是大力支持各种有资质的机构开办中短期培训班,倡导培训主体多元化。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对各自领域非常熟悉,应尽可能多举办中短期的培训班,缺什么,补什么。行业协会可以与政府机构合作,开展业内的岗位资格认证培训班,迅速补充实际运作中的短缺人才。社会机构也可根据自身所长和企业要求,定点定向为行业和企业在职员工开展中短期职业技术类培训。二是提倡非学历教育内容多元化。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班,应根据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补充企业工作所需知识的同时,增加像外语、计算机、国际贸易等新知识、新背景。

(三)整合产学研资源培养各级各类流通应用型人才

应从企业实际出发,采用差异化的途径培养流通业应用型中高层管理人才。 对于中小型流通企业,由于培训资金实力有限,中高层人才培训以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为主。建议多参加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的中短期培训班,多参加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内部交流会。对于大型流通企业来说,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但是中高层管理人才数量比较多,培训课程和内容比较复杂,建议将中高层人才分类培训。可以分类分批送入高等院校的流通类专业培训班,开展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全脱产培训;可以与国外同行同业机构和培训机构合作,出国深造培训;可以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或行业领袖级企业家定期来公司安排讲座授课;信息条件和资源允许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国内网上远程授课来安排培训。

应以企业内训、业务外包的途径开展基层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内训机构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制定企业年度、季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安排设计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课程,并且通过培训把企业总体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双赢。对于一些中小型流通企业,还可以根据其培训目标、培训成本比较,将内部员工的人才培训外包给企业外部机构。

(四) 创新流通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是强化对流通业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鼓励受训人员突破传统的的商贸流通观念和管理方法的限制和束缚,按照市场与业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新探求和实验,勇于创新。其次是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流通类专业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教学总课时的1/3。第三是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条件。鼓励开展实验和情景模拟教学,比如建立证券投资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超市零售实训室等教学实训基地。

2.在师资队伍方面

应加强对现行教师队伍的实践培训,增加流通业教师的实战背景。国外的大学教授许多具备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进入高校后这种从商的背景就是宝贵的教学财富,也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鼓励教师以专家顾问的角色与企业挂钩,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使教师在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以教育培养学生。应优化师资队伍,引进政府和企业家在师资中所占比例。吸纳政府部门的专家型官员,大型流通企业的中高层负责人,以及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实战型高水平讲师队伍。

3.教材方面

除了使用现行国内外优秀教材外,按不同职业分类,可以由产学研多方专家编写实用培训类专门教材,比如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的美容美发店管理教材、网吧管理实用教材等等。还可以根据流通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岗位认证类教材、职业培训案例教材。

(五)关注流通业人才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性的大型流通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跨国零售业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均在我国开业经营,不断开疆拓土,使得国内流通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初步形成了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区域化的态势。流通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首先,整合现有高校资源,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现流通业人才应用型培养的国际化。美国、西欧等世界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培养流通业人才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经验丰富,效果显著。高校应在对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中外联合办学,积极引进国外教师,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政策,学习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学标准和培养规范,借鉴国外高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商贸流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接受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共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中外联合办学、国际合作也能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强化自身实力。

其次,选拔优秀高层管理人才出国培训或到国外名牌大学深造。每年在流通业内部,针对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行业,选拔一批年龄适中,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的流通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境外考察、研修,提升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最后,积极开展地方商会和零售企业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经验交流、相互学习,也是提升商贸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商贸流通企业应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进程。

培训机构培训流程范文第15篇

幼儿教师部级培训的课程设置直接决定着培训的质量,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发现,当前课程设置存在内容和结构不够合理、课程间缺乏共享的教学观、课程设置导致培训形式不够丰富的问题。基于此,建议改善课程结构和内容,加强培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和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

关键词

幼儿教师 部级培训 课程设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为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开始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随着计划的开展和深入,它的有效性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影响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培训的水平。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了“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该标准针对短期集中培训明确了“提升参训教师的保教能力”的总目标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能力,转变教育行为,引领教师培训”四项具体目标;根据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为承担培训计划的单位提出了建议课程内容,规定了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结构分别为10%,40%和50%;鼓励有条件的培训机构为学员创造自主选学机会。课程标准为培训课程的设置指出了方向,为规范国培计划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又是怎样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值得我们给予关注。

一、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以课程设置的文本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课程文本形成过程、课程目的、内容、结构等,从而揭示出一些问题。笔者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项目为例,分别在湖北、江西和四川各选取一个培训单位,以三个培训单位培训课程的文本为例,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课程设置的内容和结构不够合理

从课程设置的文本资料来看,培训单位普遍存在理论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超出了国家课程标准,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的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虽然各培训单位均按照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课程安排,但是课程的结构与国家标准规定的课程结构均有不同,专业知识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失衡。另外,三个培训单位均未为学员设置选修课程,虽然国家并未对选修课程的设置做出硬性规定,但是选修课程的缺失必然使课程计划失去灵活性,也减少了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选择的机会。

(二)课程间缺乏共享的教学观

大量证据表明,有着一致观念的各门课程和整合的课程计划与互不联系的各门课程机械的组合相比,对学习者的影响更大,教学效果更佳。

课程标准虽然对培训课程设置进行了规定,但是各培训单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经常根据本单位的力量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各专家往往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进行讲座,对国培课程的总体情况并不了解,相互之间也缺乏沟通交流,更不太可能形成共享的观念。幼儿教师的培训如果简单依靠“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能力课程”这一公式的组合,很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形成的知识零碎而不连贯,各种理论和观念不能互相强化,也不符合课程设置的持续和整合,不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

(三)课程设置影响培训形式不够丰富

国家的课程标准赋予了培训单位课程设置很大的自,各培训单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为了提升培训效果,把聘请高校的专家教授作为培训教师作为首要选择,然后依据他们的学术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进行课程内容组织。从文本中可以看出,高校的专家教授在整个培训教师队伍中占到了极大的比例,这些专家学者也更习惯采用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讲授。虽然各培训单位都采用了讲座、报告、观摩和自由交流形式教学,但是前两种方式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到了80%以上的比例,相对而言,在这几种培训形式中,讲座和报告也更容易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教师获得课程知识和技能的途径7.6%利益于专家讲座,11.8%来自到高等院校进修,19.7%是自己学习的结果,60.9%则靠在实践中的学习和体会。这一数据表明,很多知识的学习不能以形式化的方式进行,只能由学习者本人在特定的实践中去体验和建构。

二、优化课程设置对策探析

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幼儿教师部级培训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对策,优化课程设置。

(一)改善课程结构和内容

在培训计划开展前,培训单位的领导小组应对参训学员的兴趣和需求调研,再以此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结构比例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满足参训学员的实际需要,激发内在动机。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应该使参训学员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相互作用,防止课程形式的过度理论化与过度实践化。另外,国家应对培训单位加强指导,并提供资金支持,为参训学员数量较多,培训师资雄厚等有条件的地区设置选修课程,为参训学员提供更多选择的自由,增强课程计划的弹性。

(二)加强培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培训单位的领导小组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在使其符合培训的目标的同时树立全局意识,将各课程内容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依据课程的难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组织原则,注意各门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平衡。通过网络、电话或者会议等方式为各培训教师之间,培训教师与参训学员搭建交流平台,便于各位培训教师对课程设置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形成共享的教学观,使各门课程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课程整合。同时,各培训教师也能借助交流平台了解参训学员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调整各自负责的课程,使培训教师的教学观与参训学员的学习观达成一致。

(三)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课程标准要求培训应把“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以参训教师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作用”。现在针对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课程设置并非主要以参训学员的需求为导向,而是以聘请专家教授的便利性为出发点。各培训单位的课程设置的方式应当符合泰勒课程设置的步骤,从所要寻求的目的出发提供学习经验。简单说来,就是要以参训学员“需要什么”为主,再结合“能提供什么”进行课程设置。这种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应倡导减少讲座、报告培训方式的比例,增加观摩、交流、研讨的机会,充分发掘参训学员自身的智慧,加强师生互动,重视生成性资源,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简楚瑛.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陈时见,教师教育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

[3]王艳玲.教师教育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