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

学校数字教育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篇

近来,听了北京市教委基教处李奕处长的讲话,感触很多,与大家共享。

李奕处长说:“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理性的依据,要做出教育的化验单,获得诊断的说明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教育的某些特点来看,目前的教师更像一个中医,要“望、闻、问、切”,凭自己的工作经验,看出孩子的特点、能力、性格。上课过程中,教师凭着孩子的举手、眼神、发言、动作、反应,师生的互动,语言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理解力、问题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人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仅凭直接采集信息、目光交流来把握学生的特点,显然是不够的。由此,我们会发现,传统教学方式应对现在的教育改革,应对现在孩子成长的方式,多少有些乏力之处,可能有的问题,教师没讲学生就会了,或者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并不真正“解渴”。对于这些学生不太了解、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点,我们如何诊断出来?考试固然是个好办法,但相比较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科学的办法。用数据说话,应用不同的数据点,翔实地分析出问题点,帮助诊断学生,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可以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佳的效益。

数字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利用数字校园平台,使用新的技术成果,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行医”方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对孩子的认识也不再只是看表象,而是借助丰富的数据支持,形成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得到更加科学完整的评价。数字校园就是做这个教育教学的“化验单”,帮助我们更好地“透视”学生。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网络;校园

随着学校进入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之中,数字校园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实现对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手段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园网络。网络的数字化、全球化、个性化、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等特征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领域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的数字化体现着素质教育与教育信息数字化、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跟以往的德育手段相比,网络化的德育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一,是德育时空变化的优势,24小时内几乎都可以上网吸取各种信息,这为学校德育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其二,是德育效果优势。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字、数据、声音、图像为一体,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其德育知识的感知,德育情感的体验都是传统德育手段无法比拟的。其三,实现德育手段网络化,可提高学生利用网络科技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网络化的自我教育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他们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广、多、快的特性来提高自己在网络时代的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设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网站,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性。

一、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问题中的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语文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利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等,虚拟了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二、开展网上主题班队活动,调整道德观念

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可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时间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与网络同行”系列活动,“上网利与弊”辩论赛、“网络与我们”手抄报、“与网络的亲密接触”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并在活动中将调整自己的道德观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中,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下能够“慎独”,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引导学生浏览适合的网站

学校德育的应对之道是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这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需要。校园网站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安装节点过滤器和一些软件,以此来摒弃不健康的内容。同时向孩子推荐优秀的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让学生在指定的这些网页上“冲浪”,从而体验网络的乐趣和学习的趣味;还可以组织孩子参加网站上有意义活动,如参加《少年电脑报》《中国少年报》社组织的小记者社会活动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孩子们网上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网上生活。学校教师还可积极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倡导学生共同参与校园网主流文化的建设。

四、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本身要积极掌握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上网导航;才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抓住网络这个良好的教学载体,制作优秀课件和网页,使道德教育更具特色,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教师为人师表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必须率先示范,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才能保证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渗透情感因素,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强化,为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在当前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与网络共处同一时空的学校德育教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教育绩效。

【参考文献】

[1]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3篇

数字校园电视网络是通过校园局域网络和校园闭路电视等方式传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在线通话、即时文字图片消息的形式与校园电视台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沟通,把校园新闻、校内各类活动、校园生活、教学实践多媒体课件、科研活动等等制作成为共享资源,用网络进行传播的集成系统。

二、当前我国校园数字电视网络存在着的问题

(一)营运数字电视网络的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不够过硬

目前各大高校中的数字电视网络的大多都不设置专职人员,而是以学生兼职的方式来运营,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转依赖学生群体也是校园电视网络的一个很大特点。从各个角度讲,吸收学生参与都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不能使新闻的质和量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学生的流动性,使媒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校园数字电视网络存在着硬件设施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的困境

校园电视的优势在于视觉感染力强,易留下深刻印象,但很多学校是每周播出一次节目,时效性比较差。许多高校的校园电视台硬件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一些高校的教室、学生宿舍没有电视设施。电视台受到资金投入限制,导致设备不完善,诺大的演播室可用设备少得可怜,而且由于设备趋于老化,更新换代慢,经常导致节目制作的仓促,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实效性。有的高校采用校园网络的方式播放校园数字电视节目,但是园囿于网络速度等问题,很多学生并不能收看到节目。还有的高校虽然有一套数字电视采集的设备,但是年老不经修,已经不能实现快速采播节目的能力,或者是有些高校采用的是线性编辑系统,而不是快速采集新闻的非编系统,采集回来的新闻事件不能很快地传达出去。

(三)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播放的节目过于单一,内容不丰富

目前大多数的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播放的大都是学校各大会议,传达某些政策及会议的精神之类的内容,对学生日常生活、教学实践、校园新闻等关注度不够,脱离教学科研、学生生活的实际,缺少来自基层学生的内容。还有些高校尽管学生采写了校内新闻,但是普通学生却不能很方便地查看到最近的新闻。有的高校校园网络电视纯粹就是一个国内各大媒体的转播台,就是播放其他媒体的新闻来充版面。播放的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反应校园生活、校园新闻、学生生活、日常教学等情况。

三、完善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更好地服务校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将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来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利用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走向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科教学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创立了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教书育人的新天地。

(二)改进校园数字电视网络的硬件设施,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校园网络的传输质量

针对校园网络技术、设备等存在的各种问题,出现的网络速度较慢不能较快实施网络教学出现的困境,需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校园网络系统。采用三层C/S与Browse/Server相互结合的网络架构:采取直播现场的直播工作站作为第一层,主要是用于音视频及电子信息的采集;服务器集群作为第二层,主要是用于音视频信息与电子文档信息的同步;第三层是用户层,主要是用于学生、教师浏览。三层分工合作,将网络平台建设得更合乎校园的实际情况。同时,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园电视对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和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性,统筹协调,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对校园电视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校园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在每个教室配置一台电视,让教学实践中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数字电视带来的丰富信息与资源;在每个饭堂配置几台电视,在转播国内各大媒体的电视节目的同时,播放校园内的新闻,让学生能在休闲时间也感知到校园内发生的新闻;在学校网络中连接校园数字电视的内容,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可以观看的校园电视节目。

(三)丰富校园数字电视节目的播放内容

通过对校园内发生的新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教学科研、教学实践的采访;通过对先进的大学生典型事迹的报道,比如身残志坚的生活强者、志愿服务边疆的优秀毕业生、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楷模等进行宣传报道,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来影响和鞭策其他学生;通过盲目消费、破坏环境、虚度光阴等不良现象适度曝光,发挥校园电视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尽量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同时,还通过对《新闻联播》、《新闻三十分》、《焦点访谈》等栏目的转播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情,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人生,形成是非观念,提升评价能力。校园电视的教育作用与教师课堂教育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校园电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与编排,进行客观的分析,形成正面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四)加强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

校园数字电视网络采取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的方式,采取积极走出去的战略,通过校园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一起搭建的平台,将利用有线数字电视具有交互性、节目内容丰富等的特点,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资源、教学资料、数据及丰富的各类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合作,还可以将学校的各种新闻信息机各类教学材料等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传输出去,达到互助合作共赢的目的。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数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49-02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历数近三年来国内所发生的灾难中,少年儿童都是受到伤害最严重的社会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约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平均每天约有44名学生死于各种伤害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教学班“集体死亡”,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对少年儿童构成的潜在威胁呈现新的形态和特点,关注儿童少年健康、保护儿童少年成长刻不容缓,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没有生命,无从谈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知识的主动普及和良好的普及效果,将大大减少伤害的发生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

1.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积极尝试。2008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合制作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9月1日,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约2.2亿人收看了该节目。

2.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机制的号召,体现儿童少年权利保护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倡议发起并实施了专项大型公益项目——“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同时设立了“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的推出和实施,旨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安全应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普及、教育培训活动,改善有关设施,培养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意外伤害应急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提高广大儿童少年安全应急技能和相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少年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远离伤害、远离事故、远离犯罪、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长。

3.中国安全教育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主办省略/。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模式

总体来说,加强儿童少年的应急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救技能,着重从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即教育的有效性上来考虑未来安全教育的研究方重点。

1.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从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应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仅有一次相关课程,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现在社会生活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形态多以大课堂宣讲为主,单向灌输,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理解和接受,互动交流性差;缺乏实际演练,即使有演练,也是走过场,直接导致学生对各种潜在危险和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对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安全教育的定义相对狭隘单一,没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要解决这些困境,在传统模式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教育成本大大提高:教育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相关配套设施需要跟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普及度也因此受限。

2.数字化教育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讲解安全知识、推广安全理念,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均将大为扩展。以安全教育电子出版物为例,其设计制作完成后,可推出光盘与网络两种版本,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版本,并就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不同设计制作不同的教学版块,推广到国内城乡学校。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媒体均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

现代媒体的受众面广,不仅针对学生,而且将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学会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

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二)期 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数字化设计研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四、小 结

数字技术使安全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和内容将更多的群体、单位纳入到安全教育的建设体系中,这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工程。这在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先蓉,罗紫初.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ization Campus"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Zhang Feibiao

(Ningbo Yinzhou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Ningbo315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 campus"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ideas,put forward,such as multimedia,digital resources,construction,and network platform to build such detailed ideas,but for special education the special nature of students defect compens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chool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with a view to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Keywords:Digitalization Campus;Special education;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不断的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了现代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是指在数字化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管理、科研和教学过程当中所产生和所需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送和应用等,确保实现教学信息的最优化配置。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包括: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日常办学方式等方面和普通学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次,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包括视障、听障和智障等残疾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比正常学生的欲望更加的强烈,而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很多方面将能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再次,特殊教育学校具有自己的授课体系,不可能与普通教育的课程同步。因此,积极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特殊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特殊教育进行一定的弥补,对于特殊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思路

(一)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之下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新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之下,要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积极的引导特殊教育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评价体系的分解和建设当中。

(二)将网络融入到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当中。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整合之外,更应该重视在教学活动课程当中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出信息网络资源的作用。就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可以在高年级中积极的开展“我的理想职业”等类似的主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借助网络工具,诸如在网络上收集、观看、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和当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然后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流,在论坛上学生能畅谈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积极的定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达到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合作建设资源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加深,同时还考虑到合作低成本方面的考虑,特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始趋于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学校作为技术需求方,可以和相关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合作,与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与资源共建,共同来开发特殊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向更加科学、系统与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多所同类型的学校建立“聋校双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网站,在其中提供各个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相关优秀资源,展示最新、最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相互发展。同时,还可以联合政府部门,诸如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等机构,合作开发聋、盲、培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实际上通过应用的方式来促进建设的发展也是“数字化校园”创新建设的一种方式。

(一)融入到网络教研,给教师的成长服务。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以网络为平台的学校教研交流舞台。例如,开展网读活动,开展分学科的方式,由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提供和推荐相关的文章,之后确定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将之及时的到平台上。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与思维空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间接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还可以积极的开展诸如网写的活动,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教学体会等到论坛或者是自己的博客当中,供素有的教师交流。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撇开一些不必要的约束,容易形成学习团体,实现同伴互助,专家引导,有效的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融入到办公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数字化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变革,同时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办公带来了同样程度的改革。例如,学校可以在既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开发诸如Active Messenger类似的实时信息交流软件,实现管理团队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提高管理效率与效果,进而形成一个快、易、好、省的办公网络体系。而针对于专项的事务管理,可以引进专业的电子管理软件来实现。诸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智能化的服务将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基本环境和保障。

(三)融入专题研究,补偿学生的缺陷。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给残疾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是整个特殊教学业界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而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的寻找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课外阅读之间的完美结合点来加以改善。例如,开发一种双语视频的阅读资源,教学过程中利用专业制作软件来制作出一种图文配手语的故事及科教视频资源,并将之存储到视频点播系统当中。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进行自我学校,多语言、多信息的环境支持下感受到轻松欢乐的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资源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引言

职业教育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类别,要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多种岗位提供各类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及操作性,面向教师,构建适合职业学校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难题。

1职业学校教师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诉求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1.1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1.1.1资源建设理念应用不足,亟需相关政策支持职业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仍停留在教材的数字化、文本的电子化等简单的“书本搬家”,缺乏以学习者为主的学习理念的支持,忽视资源的设计环节,忽视学习者的动手实践操作环节。而教育信息化管理层只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数量,忽视建设的质量,另外,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忽视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合作,建设的资源具有共同性,导致重复建设。1.1.2缺乏需求分析环节职业学校生存的重要法则是能够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数字资源是为师生提供教与学支撑,因此,在建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要,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仅在响应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缺乏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系统科学规划。1.1.3职业技能特色不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1]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字资源建设应符合这一目标,依据不同的职业,系统性设计不同的资源,如倾向于操作类、虚拟仿真类资源、提高动手实践类资源,以支持师生的操作,提高示范-操作能力。而实际建设中的资源多以文本、图形或多媒体课件为主,示范演示类资源相对较少。

1.2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多集中于多媒体课件,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掌握情况及数字资源使用情况发放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2.1教师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掌握情况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是教师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基础,包括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处理软件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基于教师常用的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掌握情况(如图1),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较熟练的使用Word或WPS(文字处理软件),其次是多媒体教室设备和QQ、微信、BBS、博客;掌握程度最不理想的是动画制作软件。可见,职业学校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水平有限。1.2.2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形式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数字教材资源及微课等。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58.76%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46.38%的教师有时使用试题库,1/3左右的教师有时使用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教材。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较为熟悉多媒体课件,其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尚且不熟练。

2适应职业学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类型多种多样,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类型包括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模拟库、资源库、问答库等)、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如教育平台、教学工具或软件等),而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应具有教学性、具体性及示范性的特点。

2.1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

2.1.1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根据CELTS-31《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描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2],而精品课程资源则是网络课程中的精品资源,是国家评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应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形式,以便教师根据需求设计教学;为教师提供其他教师的优质共享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案例、练习题、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学习。2.1.2虚拟仿真模拟库“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指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拟各种职业教育实验和训练的工具软件”[3],虚拟仿真模拟库是虚拟仿真工具软件的集合,能够将教学实训大规模、无限制地供师生反复操作,验证原理性知识,有利于节约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减少危险程度高及复杂性操作,便于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实验和训练。面向教师的虚拟仿真模拟库不仅要满足基本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性,还应具备让教师直接添加步骤备注与开发的功能,使教师能够验证知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关于具体课程的操作实践。2.1.3资源库职业教育中的资源库包含课件、视频库、案例库、文献、素材库、资源目录索引等具体资源类型。一般情况下,将其分为三级: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及素材级教学资源[4]。(1)专业级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该专业先进的建议,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①为教师提供相关专业介绍,包括该专业的详细信息;②为教师提供该行业标准,指导教师标准地运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③人才培养方案,在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专业优势,进行课程设置,并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开发符合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级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完整的课程资源案例,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及教学评价等。①课程大纲,是教师课程设计的标准,保证教师在特定教学目标下完成课程设计;②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具体方案,指导教师按照具体设计实施教学过程;③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具体活动,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小单位;④教学评价,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后对学生的测试,是教师判断课程有效性的标准。(3)素材级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发课程的基础,按照媒体形式可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在符合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需与课程内容结合,优化组合,以满足教师日常教学。

2.2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

2.2.1教育平台教育平台是职业学校师生在线学习获取资源的支撑,同时也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依托。职业学校通常借助企业已开发的教育平台支撑师生教与学,因此,在选择教育平台时应考虑系统功能,可从交流参与、管理、课程传递及内容开发四个维度进行比较,每个维度具备的功能如表1所示。2.2.2教学工具或软件教学工具或教学软件,帮助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学习者需求随时调整课程资源,通常来说,职业学校教师应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处理软件及网络教学平台等,但在调研中发现,教师仅对日常应用类工具软件如Word或WPS,多媒体教室设备和QQ、微信、BBS、博客等使用较为频繁,其他工具软件应用有待加强。

3建设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策略

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环节。建设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过程中,政府是推动资源建设的关键力量,应积极发挥其主导职能,为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提供顶层保障。除此之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面向企业需求,建设对口资源。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企业输送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建设对口资源。一是可以利用校企结合的方式,企业直接向职业学校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实际的要求;二是可以利用市场调研,职业学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资源。(2)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促进区域间协同开发。教师作为本专业技术的掌握者、知识的传授者,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理解学习者学习特征与发展情况,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同区域间的教师所掌握的行业信息与技能有所差异,教师协同开发,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专业、系统的智力支持。在教师参与的过程中利用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消除教师顾虑,提高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激励机制方面,采用科研资助、职称晋升机会、公开表彰与奖励等方式吸引教师参与;在培训机制方面,利用培训提高教师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检测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建立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标准,科学建设。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标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为数字化教育的资源开发、管理及应用提供技术与标准支持,包括技术标准和资源标准。技术标准为各项技术提供统一的准入标准,并保证各类平台之间的互操作;资源标准提供了不同形式资源的元数据及其属性、描述方式等。在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标准下,科学建设资源,既保证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满足技术规范,又保证其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和师生需求,具备个性化的特点,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区别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明霞.职业发展导向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23).

[2]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7篇

一、数字化环境下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数字化教学环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还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1.教学不再有固定的场所

传统教学的上课地点一般仅限于教室、操场、实验室等校内场所,而在数字化教育的情境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和知识,学校没有了知识的围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任何学校、个人的教育,共享世界各国的知识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同时网络课堂也不占用校舍,多媒体教学一课堂可以容纳好几个班的学生,这样大大节省了教育成本。

2.教学载体和教学资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照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而现在的计算机能对声音、文字、图像等进行输入、识别、存储、处理、管理和输出,学习过程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可以从网络传媒中学到比课本幅度更宽、频度更高、速度更快的知识和信息,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3.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计算机的交互性,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是人对计算机选择和控制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习者主动参与,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数字化的特征赋予了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接受某种知识的权力,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深度和难度,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二、数字化环境下对师生关系的挑战

1.教学中教师的主动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得更加突出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主要手段和媒介是黑板、粉笔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述,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讲解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虽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数字化环境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数字化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集于一身,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争辉,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带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新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教师的地位由教学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

2.教师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情感关系的核心要求

网络化时代,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人物,传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贤,学生只能“洗耳恭听”,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由教师来传授和塑造,数字化教育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平等的“对话”基础之上的,师生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共同享有知识和智慧。正是由于网络所具有的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分工走向了合作,师生之间在知识占有量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对于一些新知识的掌握,有的教师还不如学生,学生也不再在知识的获得上完全依赖教师,而是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与信息。网络的无限性使师生可以最广泛地参与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日趋平等和开放,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地讨论,双向地学习,成为学习上的朋友。

3.师生的感情距离渐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天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教师的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增强师生的情感体验。数字化教育下的师生关系虽然变得更加民主与平等,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跨越时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但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是借助于网络平台,网上布置作业、网上纠错答疑、网上进行论文指导等,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彼此之间缺乏直接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变得较为疏远。教师不能见到学生本人,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因材施教,更不能在道德上教育自己的学生,这是数字化教育的一大缺失。

三、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教师应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网络时代中,计算机的交互性可提供方便灵活的信息检索,受教育者可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在某些知识的获得上超过教师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做一个指导者的同时还要做一个学习者,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答疑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调整方向,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要及时补充与学习知识,尽量在信息量上不落后于学生,与学生保持同步。在和学生讨论问题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放下先行者的姿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把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地位,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掌握一些新的能力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教学的要求,如指导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监督评价能力和心理沟通能力等,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能力,才能做一名数字化环境下的合格教师。

2.教师应具有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研究、考察、测量,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适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学习起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通过努力来掌握知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学生偏爱的学习类型,针对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设计能照顾到学生个性的教学,最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数字化的优势。由此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能熟练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除此之外,还要扎实地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设计操作技术,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创作过程。

3.教师应具有更强的心理沟通能力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容易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放松对学生的学业管理,减少对学生的关爱。为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补充心理学知识,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问题时,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弥补因间接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道德品行,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让学生通过网络也能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与母亲般的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的新要求

1.学生应具有选择优良知识的能力

数字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字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但是学生的时间与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平衡网络学习资源,在众多开发好的学习资源中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符合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能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核心知识与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科研能力和钻研精神,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能力

数字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但是在这种情形下,老师毕竟只是起到监控的作用,要想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求学生本人具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能力。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主动投入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问题时,学生要能良好地约束自己、坚持学习。网络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游戏等不健康信息,当被一些不良信息干扰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时,要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方向,用坚强的意志力抵御诱惑,避开一些垃圾网站,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残疾人由于生理的缺陷,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如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残疾学习者由于“听不到”和“看不到”问题,无法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准确获取知识,影响课堂效率,同时他们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限制。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种媒介当然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则把“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视为“媒介是对人体缺陷的补偿”,因此在残疾人职教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充分分析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残疾等学习者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场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他们在校园内搭建畅通的生活学习平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处于成熟期,很多高校的建设架构都是大同小异,只是在内涵建设上凸显自己的特色。特殊教育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以服务残疾的人学习和校园生活为理念,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校园。从事特殊教育的院校,一般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宝贵的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特色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如配备手语或者字幕的教学课件等),这些经验和资源是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方向,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将围绕上述特色资源展开。

一、建设主题

考虑到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将此次建设的主题定为“以信息无障碍理念打造面向残疾学习者的智慧校园”,其选题产生的原因如下:

1.新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量企业开始采用以数据中心为业务运营平台的信息服务模式。进入新世纪后,数据中心变得空前重要和复杂,这对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如何通过数据中心快速地创建服务并高效地管理。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业界各大厂商纷纷制订相应的战略,新的概念、观点和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的技术热点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如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虚拟化解决方案的运行平台,基于多租户技术的业务系统在线开发和运营平台,大规模云存储服务,大规模云通信服务等。

2.残疾人教育发展的趋势

据调查,目前云计算和物联网主要应用于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外出陪护、安全监控、应急援助、康复、健康管理等多种服务。我校的学生主要是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困难。如果将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于校园,必将为残疾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大大提升他们校园生活的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校区内漫游时,可以获得各个楼宇的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信息,从而方便学生办事;学生可以随时获得一些关于教学和学校活动的通知;每天提前获得食堂的菜谱和价格,方便视障和听障学生就餐;获得校内安全信息提示,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以信息无障碍理念打造面向残疾学习者的智慧校园”的建设,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二、建设原则

我校从事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其信息化建设与普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特教学校校园数字化建设仍遵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架构,但是在应用需求分析上要更加细化,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残疾类型学习者在使用相关应用的时候遇到的困境,同时遵守残疾人信息无障碍的规则。因此,特教信息化的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引用普教的相关应用后,根据使用的残疾人的特点进行二次开发;第二,专门开发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学习者的应用,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

特殊职业教育由于学生情况比较复杂,为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带来难度,因此我们首先对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角色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挖掘每个角色在数字化校园中的真实需求。针对不同角色,我们将服务类型划分为以下两类:教师和领导:工作、生活;学生:学习、生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既有交集的部分(如课程平台),也有无交集的部分(如科研系统);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几乎都是有交集的。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只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的部分,对于与学生无交集的部分则可以参照普教的模式建设(如科研系统)。

三、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既是一个改造学校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的过程,更是全校从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和一线教学人员全面转变理念和提升信息素养的过程,因此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将遵循“统一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建设:第一,基础平台的搭建;第二,特色服务平台的搭建。具体如下:

1.基础平台的搭建

一是借助校园基础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完成支撑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统一身份平台、信息门户平台;三是完善部分业务系统,对业务单一、服务职能少的业务系统还需要进行补充,如资产管理等。

2.特色服务平台的搭建

由于主要是针对残疾人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鉴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对其服务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服务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残疾学生为理念,从生活、教学等各个方面构建我校的无障碍智慧校园,它包括:利用物联网和移动技术打造校园内外的“全方位综合信息无障碍服务系统”,实现残疾学习者校园内外生活学习活动的信息无障碍;打造服务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学习者的特色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提升残疾人职业能力;改造学校现有的安保系统,做到校园安全无死角,为残疾学习者建设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四、特色建设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特色建设内容可体现在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无障碍图书馆和安全校园三个方面。

1.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由于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其异地求学存在一定困难,且目前参加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主要是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的残疾人,除了学校教育,针对残疾人的远程教育需求逐年增加,其原因如下:一是残疾人的残疾情况较复杂,除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可能还伴有多重残疾,但是每个人都应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对于这部分残疾人,需要通过远程教育在家里学习;二是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发展不相适应,特殊教育职业学校虽然已经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残疾学生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为了满足更多残疾学习者接受教育的需求,目前国内针对残疾学习者开设的远程教育,主要有中央电大和中国残联合作的远程教育平台及北京联大特教学院开设的远程教育专业。但是,这样少的资源满足不了国内残疾人的需求,因此建议各个省可自己举办远程教育。

学校将与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相关部门共建残疾人远程教育平台,其规划如下:初期,依托学校已有的视障教学资源,建设针对盲人的远程教育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期,依托学校已有的听障教学资源,建设针对聋人的远程教育专业――动漫制作专业、装饰艺术专业等;后期,扩大到其他类型残疾人(肢残、脑瘫等)的远程教育专业。

本远程教育平台目前受众为本省的残疾学习者,平台的开通将需要如下的改造:一是需要对“在线教育与学习平台”增加硬件投入(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等);对于“在线教育与学习平台”的管理功能不需要大的改动,但是对于课程的建设内容将进行部分改造,毕竟职业教育需要实训,利用远程进行实训,需要对内容进行重新规划。

2.无障碍图书馆

图书馆的无障碍建设主要是针对视力障碍残疾学习者,其中我们要了解如下术语:

(1)口述影像服务:一种透过口语或文字叙述,将视障者无法接收的影像讯息转换成言辞符号,协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和就业环境中各种影像障碍的服务。简单地说,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见”的“说”出来。

(2)视障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视障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视障信息服务网络架构体系。

3.安全校园

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听障、视障、肢残等残疾人为主,未来将会有智障残疾人,甚至很多学生是具有轻度智障、听障和其他障碍的多重残疾人,其对社会和自身的认知程度受到一定限制。另外,这些残疾人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基础性疾病,如心脏病等。这些都是校园安全需要保障的内容,我们将在学校信息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出解决方案。

(1)校区环境安全:由于我校残疾人较多,在某些危险区域设置一定安全边界,使学生在靠近危险区域时获得提醒。

(2)特异体质报警:建立特异体质人员信息档案,使上体育课或者进行一些其他活动时,相关教师与工作人员获得预警信息,从而避免危险发生。

五、结语

如果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是参考普通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显然是不够的。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立足于接受教育的各类残疾人,在成熟的数字化校园框架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挖掘有内涵的特色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9-11.

[2]建设新一代无线校园网络[DB/OL].http://.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党校干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7-6565-0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起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一场学习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党校干部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但也应看到,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干部培训需求和学习方式变化的节奏。深入研究党校干部教育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进党校干部教育信息化,对坚守党校作为干部教育主渠道的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新的学习理论激发新的学习策略

在信息化的带动下,新的学习理论发展迅速。传统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和回忆相关信息的过程,这是简单和浅表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理解之下的、对信息重组的、创建性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个性、背景和知识结构等对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境遇主义”则强调社会、环境、伙伴、网上交互活动等对学习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境遇或社会环境的研究形成了强调人际交往对认知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境遇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及其指引下的学习理论发展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推动了新的学习策略的形成。一是个性化学习,注重学习形式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学习者可以根据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计划。二是主动性学习,注重激发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避免硬性规定等强制性学习,通过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满足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认知能力和动力。三是交互性学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组织者与教师及学生之间,以及各类人员与学习信息资源之间的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发展组织共识。

2新技术推动数字化学习发展

在学习的方式和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后,引起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催生了以多媒体、网络化、虚拟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究,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学习数字化的进程。

2.1 Web2.0促进了学习互动

Web2.0的出现,改变了网络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信息的双向流动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学习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场所。在虚拟的互动环境中,借助于微博、聊天室、BBS和SNS社区等网络工具进行联系交流,个人的知识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个人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与提升,这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2云计算实现了学习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云计算为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支持提供了有效便捷的解决方式,“教育云”的探索和研制使教育信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建立连接各级教学机构,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面向各类学生服务,实行统一管理的公共教育云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

2.3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无处不在了学习条件

2011年尼尔森在线研究表明,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各类移动上网的设备选择中,手机上网以93%占据榜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碎片化学习具有学习融入工作生活、灵活方便、按需学习、即学即用等特点。

WEB2.0促进了学习互动,云计算实现了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整合和共享,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在这些技术和理论的共同作用下,数字化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3党校干部教育应大力发展数字化学习

随着干部队伍愈来愈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校的教学对象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学员学历层次高,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二是学员个体差异大,由于学员的学习背景不同,工作岗位各异,学习需求也不同。三是学员思想活跃,学习主动性强,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更倾向于研讨式、实践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四是学员工学矛盾大,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很难在一定时期内单一地承担学生的角色。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具有便捷、灵活、自主、互动特点。党校干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学习方式,一是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场地不限,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二是学员能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大,能够因需定学、因需施教,改变学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三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四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五是学习过程有迹可寻,便于课后分析统计,有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也有利于考核和测评。当前,在党校干部教育中应着力探索和发展数字化学习模式。

3.1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0篇

成效显著 契合未来学校发展

据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仰协介绍,2012年,成都进入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行列。

“建设教育云平台,将提供更多优质多元的信息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移动学习需求,塑造新型的工作学习模式”,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表示。

未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校人人通”将可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地长足发展。

据成都市教育局吕信伟介绍,近年来,成都通过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政策,增加了政府教育投入,提高了学校教学仪器装备标准;通过打造“三通两平台”、 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依托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区域合作等路径,开展远程结对互动教学和直播、录播网校教学,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向郊区(市)县辐射。

据了解,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基本实现网络满覆盖、学校全接入的“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整体普及率为77.4%;成都市已经有20余所城乡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2012年10月,成都市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智慧教室”,随后,7个试点中小学校纷纷落地并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在“智慧教室”里能实现课堂多媒体互动、e化评量与诊断分析,以及无缝导入云教学平台,契合了教育科技和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

成都教育“云”中起舞

吕信伟表示,根据2013年正式实施的“宽带中国”国家战略,成都正进一步修订完善成都市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其政策框架,检测与评估政策实施和目标达成效果,发展教师ICT能力,培养学生电子能力,创新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资源,推进移动学习。使成都教育适应,并有力支撑中国城市化。

同时,未来成都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应用云计算、移动技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市级枢纽为核心,县级中心为支撑,校级应用为目的,搭建以“办公、管理和资源”为核心的“成都教育云”。以师生服务为核心,以“校园云”平台为基础,构建起一站式登录、一站式管理、一站式服务的智能个性化“云桌面”。实现师生应用数字终端多方式、多形态覆盖,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

到2015年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全面优质化,基本实现数字校园普及,实现校园网网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

“到2015年,成都将完成500名技术装备管理干部、2000名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培训;同时,培养能从容应对未来校园、未来教室数字化工作和学习的未来教师。”吕局长表示,2014年,成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参培率达到100%,考试合格率不低于85%。2015年,5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

运用教育信息化培养优秀人才

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都江堰国际论坛了《成都市义务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2012:创造有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报告分为七个章节,反映了成都市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情况,与国际社会分享成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方法和经验,共同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报告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政策背景和宏观环境、成都ICT基础设施建设、ICT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ICT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都ICT发展差距与工作建议以及ICT成都愿景等七个章节的内容,显示了成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未来成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拟形成以下共识:信息技术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以及信息化应面向的群体。并据此提出了倡导及建议: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全球化公民;积极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化能力框架”,制定本国(地区)标准;运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建设开放性教育资源,推进远程教育和移动学习;建立教育信息化指标、定期收集数据、实施ICT政策评估。

报告提出,未来成都的教育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应用云计算、移动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市级枢纽为核心,县级中心为支撑,校级应用为目的,搭建以办公、管理和资源为核心的成都教育云。

实现成都教育梦

成都市作为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从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确立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让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学有良教、品质卓越”的成都教育梦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实施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提升工程,2012―2014年,成都市级和区(市)县两级财政将投入26.2亿元,到2014年生均设备值小学提升到约3600元、初中(含九年制学校)约3900元、高中约5800元。

二是打造“三通两平台”,300多所学校完成校园有线、无线双网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4年,中小学生机比将达到6:1,师机比达到1: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达到1: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开展师生个人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试点工作,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师生实名制,支持网上协作、多方互动和虚拟化教与学的“网络学习人人通”;构建“成都教育云资源平台”和“成都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

三是广泛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

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依托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区域合作等路径,开展远程结对互动教学和直播录播网校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市)县辐射。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中专卫校教师 继续教育

1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又称网络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1.1 数字化学习必须具备3个条件(1)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即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包括学校信息网络平台设施、多媒体计算机终端机、通讯工具等。(2)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包括视频和音频、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3)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不断充实自我,并通过利用共享资源,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1.2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1)主动性强:学员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2)形式多样:学习过程即是学员之间或学员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多样。(3)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是随时随地甚至终身的进行的。

2 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中等医学教育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骨干教师状况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专业课教师的现状是。(1)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临床教师严重馈乏。以我校为例,常年在校生5000左右人,专业课教师总共不到80人,教师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些科目教师周学时达到30学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可能脱产进行继续教育。(2)专业课教师脱离临床, 知识陈旧,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知之甚少,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水平有待提高。(3)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乏责任心和上劲心,客观上说明专业课教师迫切需要继续教育。(4)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率低、进修渠少,教师教学任务重,抽不出时间脱产学习,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3 中专卫校教师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实施

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中专卫校教师实施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学校应该提供如下帮助:

3.1 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要加强学校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教师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科的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教师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

3.2加强专业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3.3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 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搭建由教育部免费开放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互联网上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及本校资深教师研究开发的精品课程组成的学习平台。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学员之间的交流的桥梁。

4 小结

(1)数字化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时空限制,对于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机会脱产学习的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比较合适;(2)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要以年轻教师为培养的重点,教师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择性的进行学习;(3)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学科进行数字化学习,扩大继续教育接受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4)加强数字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使年轻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和规范化。(5)学校要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字生态教育教学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63-01

一、 试点选题

(一)搭建教师校本研修平台

1.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线的课程建设模块;2.以上课、评课、听课、说课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块;3.以个人独立式充分备课、集体聚集式备课、个人个性化备课为主线的课前准备模块;4.以做题、说题、组题、累题为主线的习题研究模块;5.以平衡学科、专项式补救、预约式辅导为主线的课后辅导模块。

(二)搭建学生成长评价平台

1.以学习、竞赛为主线的成绩模块;2.以三个文明、三个认真、三个百分百为主的德业评价模块;3.以阅读、社会实践、社团、探究性学习为主线的选修模块;4.以心理测量、体质测量、价值观测量为主线的测量模块。

(三)建立常规管理平台

1.以长春六中基本法为主线的教师考核模块;2.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为主线的后勤管理模块;3.以管理国有资产为主线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块。

充分、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三个平台十二个模块数字化,构建数字化校园。

二、试点目标

1.理论探索:探索新形势下多样化办学体系、生本化课程体系、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以价值引导为核心的德育体系、以制度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体系、培育自主教育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2.实践应用:将自主教育理念下的三大平台十二个模块切实有效的开发及应用起来。

三、预期效果

1.远程培训,自主学习。远程培训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便于采用开放自主的学习模式,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不同的课程和内容,根据需要自主调整学习进度。

2.专家引领,网络研修。建立一支优秀的课程专家团队。课程专家将全程参与课程建设管理,进行点对点的实时交互辅导和异步离线答疑。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多方对话,开展多边交流和专题研讨。

3.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秉承“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课程资源建设理念,开发了一批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极大地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4.学校管理,勤俭并举。将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数字化,进行自动管理,有效督促教师高效、智慧地工作,勤俭治校。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化专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教育局信息化办领导、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担任顾问,给予专业指导。

2.经费保障:一是学校自筹部分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数字化校园所需硬件。二是争取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试点项目广泛深入、持续有效地进行。

3.技术保障: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抓好教学信息化培训,把教育信息化做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4.制度保障:建立各部门合作机制、联动机制及科学评估的长效机制;保证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五、进度安排

1.完善网络平台(2012年12月-2013年3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的精神和我校全数字化生态校园方案,及时、高质量完成所需网络建设。

2.设计开发软件平台(2013年3月-2014年3月):根据我校全数字化生态校园方案开发相应软件平台,导入基础数据,为测试做准备。

3.全数字生态校园系统试运行(2014年3月―2014年8月):根据预期效果检测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及时改进。

4.迎接中期评估(2014年8月-10月):认真总结2012年专项试点工作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撰写《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中期报告》,迎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试点工作中期评估检查,组织“长春六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赴兄弟院校进行专项考察。根据评估专家组意见和兄弟院校先进经验调整实施方案。

5.继续试点项目(2014年8月-12月):根据调整后的实施方案改进全数字生态校园系统并完成测试工作。

6.接受项目验收(2015年10月-12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撰写和整理《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终期报告》,学校聘请有关专家组织试点工作的内部验收;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申请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验收。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3篇

摘 要 云计算作为一种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与存储技术,为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方便。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瓶颈,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建设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

关键词 云计算 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 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掀起了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字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和校际共建共享不足的现象。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有助于解决师资不足、学训矛盾等问题,基于云计算建设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能够节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云计算的内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为网络用户提供一组抽象的、虚拟化的、动态可扩展的、可管理的计算资源能力、存储能力、平台和服务的一种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聚合体。云计算有三种服务类型: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可为用户提供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的资源(软件、平台和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具备跨平台、跨时空的人机交互功能,基于云计算建设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目前硬件投资过大、人员技术要求较高、运营维护成本过高等缺点,有助于广大体育教师利用手机、iPad和台式机随时随地的建设数字课程资源。

二、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操作问题

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场馆游刃有余,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软件却手足失措。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应用多种软件才能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视频的录制与剪辑等设计到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编辑软件(如PowerPoint、Acdsee、Cool edit、Animantor、Flash、Camtasia Studio)的使用和版本升级让大多体育教师望而却步。

(二)平台应用问题

建设数字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依靠网络平台实施教学的,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有助于解决师资不足、学训矛盾等问题。但是,网络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作业、在线答疑、统计分析等功能,这对于习惯口传身授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三)基础设施问题

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相关软件和硬件。目前可用于网络教学的硬件有台式机、笔记本、iPad和智能手机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Android、iOS等),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存储兼容性不足,不能很好地跨平台实施教学,面对众多数码设备及其纷繁复杂的操作系统,体育教师大多会望而生畏。

三、基于云计算建设高校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对策

(一)使用网络软件,在线建设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

软件即服务,云计算为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方便的网络软件。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Baidu Wenku查找下d教学课件,利用在Google Docs创建教案,在Youku中查找或上传教学视频,也可以使用美图APP在体育场馆拍摄教学图片、使用美拍APP录制教学视频,并进行适当的编辑剪辑,然后使用美篇APP制作图文声色并茂的网络教学资源。

(二)借助网络平台,在线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

平台即服务,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用户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资源。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灵活使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如通过QQ群的作业功能作业信息,利用WeChat朋友圈共享自己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学习,利用飞信课程通知信息,通过平台互动的状态数据来分析数字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

(三)借助移动设备,在线分享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

基础设施即服务,云计算通过虚拟化的云存储把数据存储到云端,解决了传统硬件设施的存储兼容性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在智能手机、iPad和台式机上分别登录QQ、WeChat或借助手机、电脑管家软件实现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与分享,利用Baidu网盘、360网盘等云存储适时分享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NBA、世界杯等大型体育比赛实况录像等)。

四、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与存储技术,为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方便。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云计算对网络教学方式的影响,加大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努力提升体育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加快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16YBA181)。

参考文献:

[1] 张怀南,杨成.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06:45-50.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闭。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

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网。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数字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突出重难点;丰富资源

随着高校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发展,现代化数字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下讲解与示范易产生分离的弱点,数字教学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二者的统一,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信息接受效果。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化数字教学应用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数字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力普及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老师只能以边讲解边示范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老师动作示范标准程度的影响。而利用数字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保持了学生很好的学习兴趣。

2.突出教学难点重点。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难点重点问题很难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观察理解清楚动作要领的难度很大。

3.降低事故伤害率。体育课程中难度比较高的动作练习,如跳远的空中滞空、体操的翻滚等,学生难以很好掌握。如果没有认真领悟好,很容易在练习中发生意外事故。而数字教学方式可以将这些动作以慢镜头的方式反复进行播放,同时将学生的动作同正确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二、高校体育课中现代化数字教学应用途径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应用现代化数字教学方式,并将其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统一,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更好的教学指导,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1.拓展教材的广度深度。利用数字教学的优势,可以突破常规教学内容的限制,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应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权,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的方法和内容。

2.丰富学习的资源范围。应大力发挥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的鲜明特点,利用其交互功能、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变灵活的放映特点、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图像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所拥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将会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同兴趣,新颖的教学手段也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联想思维能力,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求。数字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意志过程、情感过程、认知过程等统一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使其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3.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对施教者本身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授时对体育老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但有时老师会因个人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劣势,很难对这些动作做到很好的示范,一些空中动作比较多的项目就很难以“逐帧”播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因此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就会陷入较大的困难。而采取数字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其方便的重分、连间、快慢、动静等变换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上述困难,将教学的难点重点形象地展示出来。

4.完善学生技术动作。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要领,必须经历一个模仿、训练、纠错、再训练的往复过程,这是运动技能的科学形成规律。而利用现代媒体摄像功能,可以在计算机中采集学生训练中的实际动作技术,有的数字教学系统还带有自动动作分析功能,其科学准确的动作分析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完善,效果将会更好。

现代化数字教学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一大趋势。在体育教学中高校教育者应本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加大数字教学模式方法途径方面的研究,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吴刚.高校体育课实施现代化数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