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工教育 CAD/CAM 教学改革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先进的数控设备,但是在生产中企业工人的CAD/CAM应用水平却不能紧紧跟上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步伐,工人有的能掌握简单的CAD绘图,有的能掌握CAM辅助制造,有的能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但是能够将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联合应用并融会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企业用工的技能水平、层次较低,严重降低了先进制造技术对提升企业效益的作用,制约企业的发展。

一、技工院校CAD/CAM教学分析

目前技工院校均开设了AUTOCAD、PRO/E、MASTERCAM和数控加工等课程,配备了先进的数控设备,建立了专业机房,建设了一体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笔者结合在企业实践中的所见所得,反思在CAD/CAM教学过程中仍有可提高的空间,现行AUTOCAD、PRO/E、MASTERCAM和数控加工等课程是分开独立教学的,教授地点、任课教师、教学计划单独安排,没有有机结合形成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整体,学生没有掌握一体化技术的载体和教学环境,很难融会贯通地综合应用数控技术。

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技工院校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本着服务地方产业,适应数控加工技术发展需要的方针,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为了紧密对接企业生产实践,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数控技术一体化教学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加快改革。应整合CAD/CAM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形成多门课程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CAD/CAM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1.营造联合教学环境

在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中应有符合软件运转需求的计算机房、主控计算机、数控车床、铣床设备。计算机上安装AUTOCAD、PRO/E、MASTERCAM等设计软件,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CAD零件图绘制、PRO/E三维造型、MASTERCAM仿真加工,通过主控计算机传送到数控设备完成零件加工。

2.分课程完成理论实践教学

教师应组织学生完成AUTOCAD、PRO/E、MASTERCAM软件教学和数控加工实践教学。重点学习软件命令的应用,熟练掌握CAD图形绘制、编辑、标注,掌握PRO/E软件的三维造型、工程图绘制、运动仿真等功能,熟练掌握建模、装配等应用。在MASTERCAM学习中注重对零件造型进行加工分析,科学准确设计加工程序、切削参数、刀具路径,进行模拟仿真,生成程序代码。熟练掌握数控车床、铣床等设备的使用,熟悉刀具使用,熟练掌握程序编写,完成零件加工。

3.校企合作组织一体化教学

首先是一体化教学实施思路。要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工教育特色,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按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要求让有经验的企业工人师傅带领学生徒弟开展生产实践。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组建课程教学组,确定一体化教学计划。采用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作为教学课题,让学生按照产品完成AUTOCAD绘图、PRO/E造型建模、MASTERCAM模拟仿真和数控加工全过程,校企共同评价教学成果,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数控技术。

其次是一体化教学实施步骤。第一,明确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法,组建校企合作教学组,教学组经过讨论,确定一个典型零件作为工作任务。第二,零件图形绘制。根据所给工作任务,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零件的绘制和标注,明确零件的形状尺寸,学生上交零件图,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第三,三维造型及建模。利用PRO/E软件完成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完成零件造型设计、曲面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导出三维数字模型。第四,零件数控加工仿真。三维造型及建模结束后,在MASTERCAM软件导入PRO/E中已完成的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明确技术要求。应用MASTERCAM软件进行刀具路缴柚茫模拟仿真加工。校核完毕之后确定无误输出加工程序。第五,数控机床加工。选定合适的数控机床,正确安装刀具和夹具,机床输入MASTERCAM加工程序,操作设备完成加工。

最后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要点。

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CAD/CAM技术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上述三种软件的应用及数控加工技术,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丰厚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学生到企业实践、企业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到校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将专业教学紧紧扣住产业发展的脉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深学生对所需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的分工,学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训练、实训进度等检查,企业专家要着重加强对产品结构设计、学生操作方法、设计制造实用性等问题的指导。在教学结束后,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学校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企业专家根据学生制作产品进行实用性、可行性评价,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敬业协作精神、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学生从职业态度到技能水平的总体情况。

三是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工匠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零件设计加工过程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要在企业实践、顶岗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熏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敬业和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缩短就业期间与企业的磨合时间。

三、小结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CAD/CAM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机械企业中,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与企业接轨,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开展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加强教师、学生下企业实践,切实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不断提升CAD/CAM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CAD/CAM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义水.基于MasterCAM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9) .

[2]林海霞.高职院校真正落实“做学教”一体化教学途径的研究[J].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3(2).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做好“加法”:加大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做好“加法”,就是通过“市长+市场”、“人才+资本”、“平台+服务”等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市长+市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形成合力”的要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调领导小组,及时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目标任务细分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加强督促检查。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就业创业的主渠道作用,依托市属人才市场和220家民营人才中介机构,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校园招聘和网上招聘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就业。

“人才+资本”。出台创业资助办法,明确大学生创业可享受最高20万元项目无偿资助和最高2万元商业贷款贴息,对获得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二、三等奖项目的,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无偿资助,对登记失业的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并在证照有效期内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自主创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三年来。全市共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624个,资助资金2977万元,带动大学生就业4134人,其士98人、硕士337人。

“平台+服务”。注重发挥大创园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调动各城区及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建设大创园。经批准设立的市级大创园,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建园资助。三年来,全市共建立市级大创园11家,形成了“一区一园”、城区全覆盖的格局,并向县(市)延伸。各大创园均出台了房租减免、贷款贴息、创业资助等优惠扶持。目前,大创园共入驻创新企业1590家,成为全市吸纳和集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

二、做好“减法”:减少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做好“减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大学生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具体是实行四个“零”。

工商注册“零首付”。降低大学生创办企业注册资本门槛,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即免除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涉及的注册、验资、银行开户等所有手续费用。

入园创业“零门槛”。新办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人驻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的,两年内由创业园所在地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为其提供50平方米以内的免费经营场地:在创业园外租赁房屋用于创业的,两年内由纳税地财政给予房租补贴,补贴标准第一年补贴1元/平方米・天,第二年补贴0.5元/平方米/天。

招聘服务“零距离”。通过外出、本地和网上招聘等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搭建“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平台。三年来,共有50多万名求职者通过网上投递有效简历1600多万份。让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触”网求职。

人事“零费用”。对本地生源未就业的毕业生,由两年内免费提供人事服务调整为三年内免费:对本地生源出国留学的学生,两年内免费提供人事服务;对应届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三年免费提供人事服务;对到农村和社区任职的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服务;对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服务。

三、做好“乘法”:发挥大学生就业创业效益。做好“乘法”,就是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以实训促就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就业创业工作的“乘数”效应。

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组织、政策、平台、培训、服务等“五大体系”,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三年来,全市共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3414家,每年带动大学生就业人数接近当年大学生就业总数的10%,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实训促进就业。积极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先后推出了服务外包、信息化、文创人才等实训项目。三年来,全市共建立创业实训基地424家,举办实训班3304期,参训人数超过12万人。其中参加市人事局实训的2万名大学生,有1.5万多人与实训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留用率达76%。

以大赛驱动就业。在国内首次举办全国高校“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157所知名高校的811个参赛团队报名参赛,决出36个获奖项目,28项在杭落地转化,创办企业31家,直接带动大学生就业300多人。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内地31个省市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共334所高校的1943个参赛项目,实现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转化。

以招聘推动就业。每年免费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6次人才集市招聘服务,并在西博会人才交流大会等大型招聘会上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招聘专区,在杭州人才网显要位置开辟大学生就业创业网上招聘信息专区,及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贴心人才招聘服务。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活动近600场,近7万家用人单位推出90多万个需求岗位。

四、做好“除法”:排除大学生就业创业障碍。做好“除法”,就是破除陈旧观念,破除政策障碍,加大扶持服务,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

破除政策障碍。出台《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意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30多个政策文件,努力破除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并重点抓好“万名大学生实训计划、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到民营企业就业计划、到农村和社区招聘计划、学业提升计划、见习计划、未就业和困难家庭帮扶计划和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等“九计划一平台”政策的落实,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上海稳定就业的措施

(一)实施就业特别计划。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上海市专门制订了就业特别计划,以全面调动社会、企业和高校各方力量,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实现就业,维护社会和谐。

一是实施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即根据“困难企业”中实行岗位共享或处于停工状态的员工人数,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岗位补贴。实行岗位共享或处于停工期间,职工的工资报酬可通过协商重新确定。“困难企业”可实行灵活的工时制度。包括“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中后者的计算周期可放宽到一年。

二是实施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即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由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其中,在校大学生参加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内的技能培训。可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50%的培训费补贴。毕业后未就业的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全额培训费补贴。同时。将大学生见习期限从目前的3~6个月延长到12个月。见习期的生活补贴标准为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60%,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三是就业援助特别计划。即加大对连续处于实际失业状态6个月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和安置力度。“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大龄失业、协保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连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中等残疾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被征地并领取生活补贴期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7类人员。对于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由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标准为:吸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每人每年补贴10000元:吸纳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已满15年的征地人员,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二)实施大学生就业专项计划。为引导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上海专门推出了6个专项计划:一是“引导升学计划”:将普通高校专升本人数增加到3400人,研究生招生计划数增加到2.73万人;二是“郊区教育医疗卫生人才计划”:招聘1800人到郊区镇校任教,1000人参加郊区医疗卫生建设:三是“就业项目拓展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当村官。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人数增加到100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增加到300人:四是“社会工作见习计划”:为毕业生提供5000个岗位。鼓励毕业生到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实现就业;五是“职业见习计划”:见习基地增至3000家,除企业外,还将见习基地拓展到事业单位,接受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共3万人。六是试行“学士后计划”:为自愿延迟就业的本科生进行技能培训。

(三)大力推行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上海市还把促进就业重心放在鼓励创业上。最近。上海市政府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今后三年将实现“6532”的工作目标,即实施创业教育和培训6万人,建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50个,帮助成功创业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0万人。其中,2009年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创业教育和培训1.5万人。建立15个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同时带动就业6万人。具体政策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准入成本。(1)创业大学生给予“零首付”和“分期缴纳注册资本”的优惠:凡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的,可给予专项创业补贴。(2)“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其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收费。

2,大力破解经营场所制约。(1)宅基地房屋可出租开商店:经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审查同意。允许农民以宅基地房屋自营或出租给他人开办个体工商户从事小型商业零售、“农家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或者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场所。(2)动漫设计可在家办公:从事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网络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等经营项目的企业,允许其在区县政府提供的场地中集中登记,不必再办理分支机构办公的登记。(3)个体户经营登记“联系点”:对机动车运输、个体演出、个体演出经纪等采用流动经营方式的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登记可为经营者的联系地址。(4)支持创意产业园区经营:在不改变建筑结构、不影响建筑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支持园区内创意产业和不超过园区总建筑面积20%的配套服务经营者的登记注册。(5)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简化为“一证”:确有合理原因,无法提交产权证的房屋,允许提交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作为产权证明:经营场所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内,允许提交依法成立的大型超市的营业执照作为产权证明:属于公有非居住用房的,允许提交《公有非居住房屋租赁合同》作为产权证明。

3 加大“融资”输血力度。(1)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全市新增20家左右小额贷款公司,确保每个区县都成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同时,加强市区有效联动,筹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小额贷款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大力发展信用社区的创建工作,全市信用社区比例至2011年达到80%以上。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创业后三年以内的创业组织,担保金额最高为1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的贷款项目可免予个人担保。(2)健全创业资金扶

持链:实现每个区县都设立专项资金或创业引导资金;每年新增1~2个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分基金会数量;建立起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融资扶持链,在创业筹备阶段,加大“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创业起步阶段,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扶持,在创业发展阶段,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

4 加强创业教育培训。(1)建立“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推动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培训计划,2009年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到55家,创业教育人数达到10000人次,创业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2)实施“测评、培训、模拟、见习”的创业能力提升模式:组织各区县每季度开展一次创业实务和技能为主题的“菜单式”创业专题讲座,发展350家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机构作为创业者见习基地。每年全市级别创业主题咨询活动不少于3次,创业计划或创业先锋的评选活动不少于1次。

二、对我省的启示

上海市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多个方面实行了创新突破和有益尝试,对当前我省解决就业难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1 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拓宽就业渠道。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保就业首先要保中小企业。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全省有200多万家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在当前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效益下降、处境困难的情况下,我省可选择一些不污染、低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政策帮扶的重点,充分发挥其就业载体的作用,以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同时,还可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挖掘民企增加就业的潜能,鼓励那些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吸纳、储备人才。

2 以制度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针对阻碍人们创业的资金和场所两大难题,上海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推行了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和“分期缴纳注册资本”制度:对一些有发展前景且需要扶持的第三产业推出“集中登记”政策:以及允许农民出租宅基地房屋经营商店、农家乐等。这些政策措施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些做法对我省也有借鉴作用。另外,我省还可以在有能力的地区按照企业和个人实际缴费情况,以实名制方式。向“双困”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员三类就业特困人员按月发放社保全额补贴券来促进就业。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攻坚之年,我们将根据《市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努力使我区的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职业教育:

1.切实落实好学校安保工作和稳定工作,做到学校师生安全零事故,校舍安全零事故,食堂食品卫生零事故。

2.全力做好2014年招生工作和培训工作;中职、高职、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招生保持2013年水平;学校各级各类培训3000人次以上。

3.进一步加快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发展。2014年争创财会管理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省级实训基地。

4.强化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学生涉案率不超千分之三、犯罪率不超千分之一,力争为零。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培养市区学科带头人2-3名。

6.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文化课、专业课检测达到B级标准以上。

7.进一步推动教科研工作开展,各类课题、教师论文获奖与发表有新的突破。

8.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学生实习率达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

9.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文明风采、创新大赛、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奖牌总数力争超过2013年(8枚),力争金牌零的突破。

10.发挥省级社区培训学院的功能,加强与区人社局对接,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

社会教育:

1.创建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1—2个,创建市社区教育中心1个,力争创建优秀培训项目1个。

2.进一步开展区居民学校验收活动,力争全区100%的社区、行政村通过居民学校的验收。创建省居民学校达70%。

3.强化社区培训活动,确保各类培训活动达6.13万人次,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45%,老年教育受众面达占老年人口比例达10%。

4.大力扶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好民办幼儿园、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做到严格审批、规范办学。

三、主要工作

(一)职业教育

1.抓机遇求发展2014年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对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重视的契机,进一步调研落实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规划,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创建成“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向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迈进。

2.抓管理提质量今年是我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关键之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强化德育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使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校园建设等体现对学生职业教育的特点。着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力争建设一至二个特色活动项目,形成亮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和社团建设的同时强化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培养具有“三创”精神的技能人才。

第二、提升办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重视年级组,专业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校区间视导等活动,强化教学五认真检查和考核工作,以省“三个管理规范”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力争在市级教育教学调研和省、市职业学校年度质量考核中取得新突破。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赛事,技能大赛奖牌总数力争超过2013年,力争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第三、抓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教科研培训、技能培训、讲座等校本培训,抓好教师“共读共写”活动。同时把相关骨干教师送进企业,送到市、省、国家乃至国外参加各类培训,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逐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结构。重点实施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加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培养1-2名在省、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

第四、做好招生和学制改革工作。认真做好2014年招生工作,想方设法完成招生计划。今年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学制改革,把原来中职的“2+1”、高职的“4+1”改成现在中职的“2.5+0.5”、高职的“4.5+0.5”,中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分别延长了半年,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做好教师、教室、实施设备的保证工作。

3.抓专业升品质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品质,因此我们将在专业建设上下力气、做文章。首先在去年调研、与企业对话的基础上,做好现有骨干专业的升级和新专业的开设工作;其次是做好财会管理专业创建省品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创建工作;第三与新港开发区骨干企业对接,引进师资、设备、文化等,力争每个专业都能以新港大中型企业“冠名班”,做到校企无缝对接,把企业文化,企业要求直接由企业给学生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和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二)社会教育

1.社区教育工作

(1)将培训作为中心工作2014年社区教育重在抓各类培训和活动,通过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劳动技能、扩大就业面;通过活动来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陶冶情操。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各类培训。重点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岗位技术培训(在岗、下岗、转岗)、各类社会生活知识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新市民培训、成人学历培训。培训对象不仅面向成人还要注重青少年和老人。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应主动联系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区培训学院,对接区人社局培训的项目,做好培训、做好服务工作。

(2)将创建作为重点工作今年将继续做好“区居民学校”、“省居民学校”和八卦洲街道“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等创建、实验工作,重点抓好创建、实验过程管理。在我区两年居民学校创建验收的基础上,各街道要加强居民学校的管理,真正发挥居民学校的作用。继续加强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和优秀培训项目的申报工作。在抓好以上创建的同时,重点做好西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阵地建设,力争创建市社区教育中心。协调马群、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阵地落实工作。

2.民办教育方面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进航空工业发展的步伐,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阳工学院等高校也纷纷设立航空院系或相关专业,成为传统航空工程教育院校布局的有益补充与拓展。河南省现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安阳工学院等6所院校开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航空物流、飞机与发动机工程、航空兵器工程、飞机制造与维修等航空相关专业。2013年河南省培养航空类人才共计1398人,其中本科948人。经过调查与统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要的航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实验区2015年将有8100人供需缺口,2020年有12800人供需缺口。如果不解决航空类高素质人才供需矛盾,将制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二、航空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1.航空产业特点

航空工业涉及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大部分产业,具有“一强、两长、三大、五高”的行业特性,即带动性强、周期长、产业链长、大投资、大风险、大市场、高管理、高技术、高熟练曲线依赖、高度垄断和国际化程度高。航空产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综合集成了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制造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和人机工程学、可靠性工程、试验测试技术等当代工程技术领域的多种成果,学科高度交叉、技术高度密集。基于航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其他产业的辐射作用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许多地区都把发展航空产业作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例如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天津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沈阳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

2.航空制造技术特点

1)航空产品零件的结构特点

现代飞机为满足高速、高机动、高负载和远航程等性能要求,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其零件越来越向型面复杂化、结构轻量化、材料多元化和制造精密化方向发展。零件结构常采用整体件和薄壁件等复杂结构。为了减轻飞机重量、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可靠性,航空零件广泛采用钛合金、耐高温合金、高强度钢、复合材料和工程陶瓷等新型材料。

2)航空产品零件的工艺特点

现代航空制造业所面临的通常都是多品种、小批量、短生产周期的生产任务,因此要求工艺系统有较高的响应速度。航空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使得需要切削加工的零件数量大幅增加,部分结构件的材料去除率达90%以上。薄壁结构易产生加工变形,使得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和科学选用加工参数成为工艺技术的一个难点。

3)航空制造新技术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是航空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包括数字化样机、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数字化检测及数字化信息管理等,最终达到完全实现产品在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传统制造方式正在被三维制造方式逐步取代,三维工艺信息完全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工艺文件,三维工艺信息的和使用使得三维产品模型被直接应用于研制过程的各个阶段,三维模型成为设计与制造的唯一依据,是三维制造方式与传统制造方式的主要区别。

3.我国航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10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工程专业人才,其中约33%是学工程的,但毕业生中只有大约10%具备从事该行业的必备技能。现代航空工程师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范畴,而是向“大工程”方向发展。“大工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技术人才培养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大工程”人才不能仅是纯粹地掌握科学或技术,而且具备数学与科学基础知识、大工程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沟通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大工程”专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从事具体某项技术工作的“工匠”型人才,而是为学生提供宽泛的专业准备,使学生在某一工程领域具备通识的、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在一个更高更广的领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整体性的把握。郑州航空产业的高技术、国际化等特点预示着人才培养必须沿着大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才能满足郑州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

三、机电类卓越人才培养思路

1.郑州航空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没有明确的人才标准和目标定位,工程教育科学化、实践动手能力弱化,却未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植入足够的学术根基,出现工程弱化、学术不足,教育方向混沌的现象。对于航空工程教育来说,由于以前我国军用航空产品型号任务少、民用及通用航空产品任务更少,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少,致使面向航空产业的工程教育非常缺乏。河南省拥有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面向军用航空的企事业单位,但是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够大,致使我省工程教育以面向通用教育为主,缺乏航空专业教育培养体系。随着郑州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工程教育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航空工程教育体系。

2.工程教育改革国家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要求高校和企业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卓越计划”为工程教育面向郑州航空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改革指明了方向。

3.机电类专业的航空培养定位

航空产业与通用产品的零部件在空间结构、材料、制造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航空零部件的制造难度更大、高新技术应用更广泛、国际交流更明显。面向航空制造产业的服务定位不仅可以提升传统机电类专业的社会服务水平,而且可以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因此,传统机电类工程教育面对郑州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要,将必须以航空产业为背景,利用“卓越计划”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拓展航空领域知识、强化先进制造技术教育,构建了航空特色鲜明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机电类专业的航空办学支撑条件

机电类专业确立了面向航空产业的服务定位,还必须在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师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全面改革,来突出机械工程专业与航空技术的结合,构建适应航空技术教育的平台和环境。课程体系方面须以“大工程”为培养方向,强化提高科学技术基础素质,完善和拓展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及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实践条件方面需要面向航空企业同步先进制造技术的设备、软件,将航空企业制造现场仿真或借助视频等手段引入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工程感知能力。师资培养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航空技术理论修养,鼓励教师参与到航空企业一线进行科学研究。同时,面向航空产业的机电类专业还需同重点航空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针对企业的前沿问题、重点难题展开联合技术攻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真正融入企业发展中,同时将合作的成果在反哺到人才培养中。

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类专业办学实践

1.学校面向郑州航空产业的办学思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唯一一所与航空工业有渊源的院校,学院为全面融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培育成立了“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航空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河南省领导的关怀下,组建了河南省“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此为契机,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郑州民航维修市场规划等项目建设。

2.机电类专业面向郑州航空产业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河南省特色专业,该专业面对郑州航空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与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平原机器厂、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派遣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在巩固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面向航空企业技术发展方向,开设了CATIA建模及数控加工、航空维修工程、三维制造技术、精密成型技术、轻质合金及复合材料等航空类相关课程。在实践环境建设方面,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验项目论证,购置了三维光学扫描仪、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搅拌摩擦焊制造系统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构建了快速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等实验项目。通过对课程、实践、师资等条件的改善,我校实现了航空制造企业准现场模拟教学环境的搭建。此外,我校加强了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开设了航空知识讲座、工程项目写作、科研项目训练、技术经济学等课程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航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近,我专业积极参与到河南省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通过走访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通航企业,同时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成功申报了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机械类专业满足郑州航空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五、结语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并出台了相关文件。为此,高职教育如何紧密结合专业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笔者所在的单位以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就业指导理念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做到“三个坚持”

高职院校要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方案共定、培养过程共管、质量评价多元、创新创业融合”的专业建设机制,增强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坚持“三联动”,强化就业与社会需求导向

一是招生与就业联动。将就业率作为评价院系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评估、新增专业的设置都与就业率挂钩。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要暂停招生或减少招生。

二是院系考核与就业联动。学校顶层设计,制订出台相关的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现目标管理,责任下移,工作前移到院系和相关处室,每年对各院系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年终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和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投放、就业经费以及和集体、个人的评优评选直接挂钩。

三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联动。学校招就处、教学处、院系等部门定期联合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调研,到毕业生源较多的地区进行跟踪调研,做到了事前有方案、事中有汇报、事后有总结,为教改提供一手的数据,从学校层面撰写写《就业质量报告》,为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提供一手的数据支撑。

(二)坚持“四对接”,实施市场需求导向的教学改革

一是专业对接产业。为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紧贴产业背景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笔者所在单位紧贴湖南传统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学校反复调研论证,开设有35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并制定了学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2015-2017年)》,规划通过三年的建设,最终形成湖湘特色工艺美术、时尚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五大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湖湘特色工艺美术、时尚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三大专业群,使各类专业群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品质。

二是课程对接职业,将企业标准、职业标准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完善了“项目导向、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人才与职场的“无缝对接”。

三是课堂对接职场,创设真实的职场环境,优化项目导向工作室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职场的有效对接。

四是教学对接创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引入真实项目,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教学过程即项目设计生产过程。

(三)坚持“三结合”,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

一是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要求将就业创业理念贯穿其中,实现将专业项目导入创新创业教育。

二是课堂创意创新教学与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紧密依托学校的社团、就业创业协会以及创业基地、创客空间等载体,开展课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是顶岗实习与上岗就业相结合。高职学生大三一般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一边完成毕业设计,一边进行顶岗实习,同时也是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察,学校利用就业实习基地,实现毕业生直接被顶岗实习企业留用。

二、实行“全流程”就业指导,实现大学生从容就业

(一)“全程化”课堂教学,高质量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学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成长辅导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制定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行两个小班授课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四个统一:学内容、统一备课、统一考查、材。

开设32课时《就业指导》和32课时《创业基础》的公共必修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全员化”师资队伍,多维度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学

紧密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建立了专业教师+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指导局面,多维度开展职业就业指导。

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引导讲座;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以成长辅导室为载体,定期举行专业教育、大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就业创业、职业素养等内容的教育;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以课堂、赛事、培训、讲座、团辅、创业孵化等为载体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学。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打造精品化就业创业指导活动

除了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多元化”就业创业实践活动。

一是每年举行一次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榜样激励人,以事迹催发人。

二是邀请毕业生回母校进行就业创业讲座。

三是每年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过全员参与、课堂授课、赛前指导等环节,提高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相关能力。

四是每年举行一次“创业规划大赛”,在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五是定期组织创业基地经验交流会和巡展。对入驻学校创业基地的团队定期组织沙龙、交流研讨、集中巡展。

六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通过学生组织活动,协会积极承办各类创业活动,最新的创业动态与信息。

七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专场招聘会。

八是举行创业GYB/SYB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九是打造“创客空间”。针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一些创业政策等典型问题,开展创业指导服务。

三、落实“两个零距离”,实现毕业生和企业“双满意”

高职院校本着以生为本,服务一切学生的理念,秉承为毕业生提供“零距离的就业市场、零距离的服务保障”的就业工作理念,寻找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效机制,实现稳定就业市场、稳定就业率,让毕业生从容就业。

(一)零距离的就业市场,让学生从容地实现就业

一是设计就业市场整体开发方案。学校要求各专业充分依托产业背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就业单位数量每年递增。

二是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专场招聘会。专人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艺术类专场招聘会以及网上供需双选会。

三是推进就业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紧密结合相关的职教集团和就业基地,开展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合作。

四是创新开展“校园招聘”系列活动。高职院校在现有举办的校园招聘基础上,创新开展校园招聘。笔者所在单位每年的2月至5月举办“校园招聘月”活动,每年10月制定校园招聘活动计划,二年来,各院系共计组织了31场专场招聘会,提供了3800多个岗位,将近800家企业参加了招聘活动,2000名毕业生实现了就业。

五是注重无形的就业市场的开拓。利用就业创业云服务平台中已入驻的4000多家企业,开展网上招聘。

(二)零距离的服务保障机制,护航大学生求职全过程

学校需加强对就业专职人员的和培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流程,简化服务流程,印制并向每个班级发放《就业服务手册》,优化了“协议书签发、报到证办理、档案投递、毕业离校”四项常态工作的“一站式”办结。对来校开展校企合作、校园招聘的企业热情接待。

就业指导是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经之路,需要高职院校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与社会资源整合、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创新工作模式,共同经营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推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革,刘乔斐高等学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述评[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 2009(9).

[2]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县交通局

年度目标任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69亿元。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杜绝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交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正确率均达到99%以上;干线公路超限率控制在4%以下。形成一批新的交通经验,形成一套县级交通的经济统计体系。力争把“e路畅优”品牌创建成为县市“十佳服务品牌”。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推进12个项目前期工作、9个结转项目建设、25个新开工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三个十”交通项目(十个交通路网、十个交通站场、十个交通绿化)和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出租车管理,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建成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50个点;完善和优化公交线路3~5条,新增、更新公交车客车70辆,适时推出公交直达班线。加速建设信息平台、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加速推进交邮合作等。继续深化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联村帮扶机制。

县卫生局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县一院迁建,启动县二院、县中医院、姚庄医院、惠民卫生院、大云卫生院新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任务。以“重点学科、名医、名中医”建设、县一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县康慈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为契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工作。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深化基层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实现零增长。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尽早出台配套政策与措施。推进医改信息化试点,启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LIS系统的对接。

县教育局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新天凝中学、干窑小学搬迁工作,完成第二职业学校、嘉善三中工程建设,启动姚庄中学、实验小学新校区(暂定)等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回购幼儿园10所以上。培育师德师风,开展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学标兵、十佳科研标兵和十佳青年教师等五“十佳”评创活动。力争顺利通过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成校独立建制,创建省社区教

育示范区。推进教育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加强交流互访、挂职培训,深化合作办学。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局机关干部每月下校服务日,解决学校发展难题。推进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探索以公交接送为重点的运行新机制。

县发改局

年度目标任务:制订实施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深入推进“三区一园”创建专项行动。加强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成县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政府实事工程,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实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着力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着力建设开放合作先导区,全年开展面向上海和浙商的招商活动10次以上。深入开展省、市小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开展“围绕重大决策、服务重大项目”的双重专项行动,组建八支服务团队,切实解决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难题。组织开展项目审批提速提效活动,实施一站式全程服务和全程告知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协调推进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提高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深化以“联百企、联百姓”为主要内容的“双联”活动,全年走访100家以上重点企业,组织党员干部到共建单位联系困难党员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分解落实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定期督促检查,争取完成投资总额16亿元以上。认真执行清费减负政策,加强价格监管,做好价格矛盾疏导,严格落实“12358”价格举报机制。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力争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县人力社保局

年度目标任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均保持在97%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培养高技能人才2300人,每万人人才拥有量净增人数100人,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个,创建2个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课程;做中学,做中教;以产促教,以产带教。

【中图分类号】TG76-4;G642.4

引言

随着模具工业的不断高速发展,社会对模具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年)》“职业教育”部分所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为了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中职模具专业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优化模具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以“做中学、做中教”为培养中职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市

场和企业需求的适时变化为契机,创建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培养出更多既有一定动手能力又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人才,是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所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创建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的重要性

(一) 模具专业课程的特点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相关课程,例如: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 CAD /CAM、数控加工机床等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灌输式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机结合,使课堂上理论教学难懂、抽象,学生们似懂非懂,学习兴趣下降,真正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时学生又觉得无从下手,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特点,创建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所谓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式教学法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教学场所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为中心,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求知型转变,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在较短的见习期内适应岗位需求,快速融入企业所需岗位,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就能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

二、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的教学环节

项目式教学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即: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

果归档。

1、确定项目任务。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学过的专业课程,结合生产的实际实施一个产品生产的综合项目教学,提出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终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经过教师确认后,明_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各自在小组的分工,按制定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做中学、做中教”的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4、检查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分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给出建议和措施。

5、成果归档。对各小组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归档。

三、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传统的模具专业教学中,《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 CAD /CAM 实训》和《模具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其课程设计题目是彼此独立的,是在相关课程教学完成后分别集中进行。设计题目综合了各自课程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很必要的,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不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模具人才的需求。

创建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是将学过的《模具绘图》、《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 CAD /CAM 实训》和《模具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结合起来,通过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使学生完成塑件设计、模具设计、模具零部件绘图、加工生产、产品检验等生产流程,让学生得到整体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下面以2013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工《小夹子注塑模具》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在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本项目适用于中职模具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生需要掌握全科专业课程,此项目教学可以把全部专业学科融汇到一起,通过实训教学,以“做中学、做中教”为载体,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模具专业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完整一套模具的加工流程,完成《小夹子注塑模具》的加工。

(一)实施过程

将学生 7―8 人分为一组,各小组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保证每个学生的工作任务既有共同的部分( 重要的知识点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完成),又有不同的部分,如:模具设计中的工艺计算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且要求每个学生完成模具中不同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和编程模拟。

为了确保项目能顺利实施,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调整、控制好项目的进度,合理分布项目式课程的学时。在项目实施中,学生始终处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确定了项目任务后,便要围绕该项目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先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工作计划包括产品图纸的绘制、模具图的设计、工件的加工方案及实施过程、CAM编程、模具的装配、检测和装机调试等内容。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先要确定学生各自在小组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

产品的造型和模具的设计,经过学生们讨论达成共识,确定产品的尺寸和模具的结构形式。交教师确定后,由学生通过学过的电脑软件将产品结构图和模具结构图设计绘制出来。《小夹子注塑模具》总装图如图一所示。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模具绘图、注射模结构设计和AutoCAD、Pro/E 和 Solidworks 等方面的知识,以检验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过程的综合能力。

模具设计完成后,可按照其结构拆画各零件图(零件图略),对所使用的标准零件可列出清单进行采购。

在模具的加工制作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零件结构,学生可从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对材料

进行粗加工着手准备,其过程即可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

在加工各零件前,学生们要先熟悉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及台@等设备的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设备来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对不会操作的设备,可通过教师的集中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掌握独自操作设备的方法后,再来完成零件的加工。

在加工完零件后还要对零件的结构尺寸进行综合检查评估,以检验加工过程所完成的质量状况,最后对模具进行装配和调试,加工完成后的模具如图二所示。

试模前,先把加工好的模具装配于注塑机上。试模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试模过程是制造塑件的最后一个工艺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使学生熟悉注射工艺过程以及模具调试的各种相关知识。

(二)小夹子注塑模具专业技术上难点分析

小夹子注塑模具的结构由注塑机的类型和塑件的结构特点所决定,模具由动模和定模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塑机的移动板上,而定模则安装在注塑机的固定板上。注塑时,动模与定模闭合后构成浇注系统及模腔,当模具分开后,塑件或啤件留在动模一边,再由设置在动模内的脱模机构顶出塑件。

注塑模推出机构有导向机构,成型零部件,型腔,浇注系统,加热与冷却装置,排气系统,支承与紧固零件。小夹子注塑模具最突出的重点和难点是结构组成。以下是具体分析:

1、模腔

模具中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空腔部分,模腔的形状与塑件的形状必须一致,模腔一般由型腔、型芯组成。

2、成型零部件

构成塑料模具模腔的零件统称为成型零部件,通常包括型芯(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型腔(成型塑件外部形状)。

3、浇注系统

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分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四个部分,是由浇口套、拉料杆和定模板上的流道组成。

4、导向机构

为确保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准确对中而设置的导向零件。通常有导向柱、导向孔或在动模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

5、推出机构

在开模过程中,将塑件从模具中推出的装置。有的注射模具的推出装置为避免在顶出过程中推出板歪斜,还设有导向零件,使推板保持水平运动。由推杆、推板、推杆固定板、复位杆、主流道拉料杆、支承钉、推板导柱及推板导套组成。

6、冷却与加热装置

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而设置的冷却或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道,加热则在模具内部或周围安装加热元件,如电加热元件。

7、排气系统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为了将型腔内的气体排除模外而开设的排气系统。一般由分型面间隙、型芯、型腔间隙或排气槽排气。

8、支承零部件(结构零部件)

用来安装固定或支承成型零部件及前述的各部分机构的零部件。支承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以构成注射模具的基本骨架。

(三) 检查评价 完成项目任务后,要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小组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项目的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教师评分一是以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二是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动手实做、产品制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完成学生评价。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以及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增强信心。

(四) 成果展示归档 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对相关的成果、文件资料进行归档。

四、项目式教学课程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要求教师教学方法要形象化、多样化,要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切忌概念化、抽象化。

五、项目式教学课程对教学实习基地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

教学实习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参加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场所。实习基地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实习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更新设备,并从实战角度出发,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引进校园,使项目式教学涉及的项目与企业生产保持零距离,从而保证学生走出校园,就能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快速融入企业所需岗位。

六、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为了和企业接轨,加强对人才质量的培养,在学生、学校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一是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二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外聘专家、兼职教师从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三是学生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采取社会评价,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等。

结束语

通过创建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课程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项目式教学对培养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中众多不符合要求的教W环节、模式都需要改革,好多课题还要做深入的研究。总之,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以学校理论主导的线性系统的学习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实践主导的环形系统的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导的协同系统的学习模式”,加大实训教学,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世友; 周光宇; 唐海波 《模具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中国职业

教育 2015(12期)

(2)王仁志; 何幸保; 李邦彦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具制造

2014(4期)

(3)郎丽香; 田梦; 孔智《模具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

2011(4期)

(4)傅建钢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模具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职教通讯

2014(10期)

(5)陶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0期)

[6] 王相,凌华. 项目化教学法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 2011(01)

[7] 金彩善.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8] 张红兵. 基于工程项目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8(02)

[9] 邓万国. 奥地利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在模具专业培训中的应用[J]. 模具制造. 2008(06)

[10] 黄晓燕. 项目教学在模具专业中的运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11] 韩森和. 论高职模具专业模具设计能力的培养[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匆匆结束了,慕然回首,虽然说不上十分圆满,但也着实有许多欣喜与快乐值得回味。

一、不断加强个人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

本人矢志不渝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不断搞个人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以平和的心态,以文明的言行,以创建和谐社会的准则,以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观念,以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对待学生,对待同志,对待自己的具体工作,对待整个教育事业。

二、坚持终身学习与实践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文化与业务理论技能,以坚实的文化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

半年来,本人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首先是坚持不懈地加强了写作技能训练,本学期撰写各类计划、总结、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杂谈以及其他体裁的各类文章四十余篇,累计十余万字,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其二是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常抓常新,本人坚持不懈地学习组织领导与实验研究教育科研课题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校本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其三是不断丰富实施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在头脑中建立和完善了新课程理论体系,为实施新课改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坚持做好日常教学检查指导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配合县教科所、教育学会以及教师进修学校初教部等各职能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在学期工作过程中,首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案例研究工作计划》和《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工作计划》。其次是加强了全面调研、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科研管理与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检查与指导工作,并对个人负责的调研项目作出了具体、明确、公正的评价,及时形成了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其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管理,本学期累计整理归档文件十七卷,其中追补了以前积压文件三卷,使档案管理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其四是及时印发和转发上级各业务部门下发的科研成果征集通知,本学期累计征集上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论文共计四十七篇,较历年单学期征集上报篇目数量都有较高突破。

四、教育科研工作稳中求进,全面铺开,成效显著。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树立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校本课程与校本科研课题。为了扎实有效地将我校于去年十月份圆满结题的科研课题《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研究》在全乡各校全面铺开,学期初,拟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教学专项工作计划,并在学期工作中召开了专题校长工作会议,进行了专项跟踪检查指导,因此,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在联合检查考核过程中,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和校本科研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应用和传播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稳中有升,效果突出,成绩喜人。首先,我们的子课题《教育教学案例的整理与应用的研究》不但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总课题组的鉴定验收,我们课题组还有七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课题组同时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应用和传播的研究》工作先进试验单位。本学期,我校课题组又按照总课题组通知的具体要求,评选推荐了三十六篇优秀案例参加全国第二届“教育教学案例奖”评奖活动,我相信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理想成绩。最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不仅树立了全体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不仅提高了全体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全县联检考核中,我校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成绩和科研成果还在联检科研项目方面为学校赢得了令人满意的高分。其次,我又将二零零七年秋季在全国第一届“教育教学案例奖”评比活动中我校课题组获奖的三十二篇案例编辑成了获奖专辑——《实验教师优秀案例传播与交流》内刊第三期发表在互联网上与全国各地教师互动交流,并得到了各地教师的回应和认同。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数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实践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其宗旨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由大变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重大改革项目。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将该计划的申请提交教育部。在已制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专业一直坚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对高年级学生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一、实施典型案例或项目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

《数控技术》课程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是一门新兴的机械制造及机电控制类专业必修的技术课,培养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机电系统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就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工科类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主要目标。因此,本专业旨在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注重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形成一种以互动式学习与探索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以此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教学中选择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呈现实际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因此,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将工程实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之一,对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大有裨益。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实施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实际生产中精选典型工程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案例问题。如:《数控技术》中的“数控加工工艺”部分应用性很强,课堂上单纯灌输的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讲清楚相关内容,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解才能解决问题。案例教学的互导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的亮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逐渐提高,学习效果也大大改善。

二、实施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和实践是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理论教学课程中一般不可能设置太多的实验或实践环节。这样,《数控技术》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两种独特的方式:一是开设开放型选修类实验,包括“数控车床加工非圆曲线零件”、“数控钻铣零件加工(综合类零件编程加工)”等实验项目,作为理论课程实验的补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实际需要自愿进行选修,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二是修订新的培养计划,开设出创新实践环节,配合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设计,同时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发“数控加工工艺研究”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这些课题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多门机械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2012年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查阅文献并确定方案、自己选用合适的工艺方法、编程设计、加工过程实施加工、检测、评定和改进加工产品的质量,这样,学生可以提高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建立“现代制造系统”的校内专业化实验室。购置了数控车床、镗铣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数控焊接机、内外雕刻机、三坐标测量仪、机械手、数控加工刀具、夹具等硬件。建设了CAD/CAM机房,配齐了UG、Pro/Engineer、Solidworks、数控加工仿真等软件供学生上机实习。

2.学生在上机床操作前,使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三维CAD/CAM自动编程与加工模拟软件,先在电脑上模拟仿真加工过程,以此验证加工的正确与否,有助于提高加工操作的正确性和效率。

3.学生在现代制造系统实验室学习操作数控设备、拟定加工方法和巩固加工工艺知识,同时,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中掌握其研究过程。在适当时机教师再指导学生申请校级、市级和部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的创造性能力,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4.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结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直接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科研发展动态、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5.联合大型机械装备及制造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从企业选拔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是工程技术人员或资深技师。

三、打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

作为数控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必须随着数控设备和企业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改革,许多新设备、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出现,使得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随之更新和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发展的本质和核心问题是有效沟通,针对目前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沟通机制,构建合理的实习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一支有经验的导师队伍是成功开展实习的保证。

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实习学生、专业院系、生产企业是与校外实习基地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其中院系处于核心位置。打造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实习基地激励机制,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实训方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柔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实习基地作用。

2.强化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包括实习前准备、实习中监管、实习后评估。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委托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实习结束后进行效果全面评价,提高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实习基地构件一个过程监控平台,包括:①信息系统;②实习计划设置;③实习岗位管理;④过程监控;⑤实习评价反馈;⑥统计分析。

通过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创新实践、实验教学、开设开放型实验和创新实践训练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着力打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为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7.

[2]王雷,凌雪.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0-52.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基建规划处

XX年基建规划处的工作仍然是艰巨而繁忙的。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处围绕学校XX年工作要点,坚持突出工作重点,树立全局观念,全处职工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团结协作,继续发扬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为我校建设规模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的工作。

一、基本建设完成情况

XX年我校基建计划投资1.5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1.067亿元(其中包括零小基建1700万元)。在建工程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

1)续建工程4项,完成土建投资3638万元

第八教学楼:该工程建筑面积20557平方米,投资概算2928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357万元。XX年4月下旬开工建设,XX年元月下旬竣工。今年完成土建投资360万元。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57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审计工作。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一):该工程建筑面积14774平方米,土建投资1606万元。XX年7月开工建设,10月中旬主体完工,XX年5月下旬竣工验收。今年完成土建投资444万元。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606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审计工作。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二):建筑面积9315平方米,土建投资1045万元。XX年7月开工建设,9月中旬主体完工,XX年6月下旬竣工验收。今年完成土建投资230万元。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4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审计工作。

教育科技中心

该工程于XX年10月30日举行奠基仪式,XX年11月中旬正式开工,建筑面积28082平方米,土建投资合同价款8214万元(签订补充合同3282万元,其中包括外装饰变更部分、裙房局部采光顶变更、室内部分变更及其它).XX年完成投资260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689万元,目前进行内外装修和安装工程,主楼外装基本完成。该工程计划XX年6月竣工。

2)新建工程5项,完成投资5370万元

  图书馆

该工程由改建和扩建两部分组成,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39500平方米,投资概算80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561万元。XX年9月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计划XX年元月主体完工,8月整体竣工验收.目前已完成土建投资3700万元。新建和改建后图书馆建筑面积49200平方米。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三)  

该工程建筑面积15546平方米,投资概算22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943万元。于今年11月中旬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已完成土建投资540万元,计划XX年5月竣工。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四)

该工程建筑面积9061平方米,投资概算155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271万元。于今年11月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已完成土建投资200万元,计划XX年5月竣工。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五)

该工程建筑面积7553平方米,投资概算137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027万元。该工程于XX年11月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已完成土建投资380万元,计划XX年5月竣工。

  青年教师公寓

该工程建筑面积20417平方米,土建投资3555万元。于XX年11月下旬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已完成土建投资550万元,计划XX年8月竣工。                          

3)今年完成零小基建工程20余项,投资约1700万元(其中基建规划处负责实施项目投资约1350万元)

今年完成零小基建项目20多项,计划投资15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800 万 。部分零小基建项目由国有资产与后勤管理处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实施,如:12#、13#学生公寓改造、图书馆室外水暖电管网迁移、外教公寓装修、学校保密室建设等其零小基建投资约350万元。

由基建规划处负责实施管理的主要项目有主要包括:

第九教学楼改造: 第九教学楼改造为化工实验楼,建筑面积6202平方米,于今年7月开工,土建工程11月竣工。该项目计划土建投资200万元(第一批零小计划批复),实际土建改造投资230万元.

  育苑宾馆装修改造工程:计划投资600万元,其中包括装修改

造、购置电梯设备、消防维

修、门窗更换等。该工程于今年2月下旬开工,6月下旬竣工,8月中旬整体验收。该工程装修改造部分已完成审计,投资470万元。

  食堂改造工程:对原有食堂进行了扩建及全面维修改造,扩建部

分建筑面积723 m2,维修改造部分建筑面积4063 m2,计划投资4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418.5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99万元。

  东广场室外工程:该项目投资概算208.9万元,XX年4月下旬

开工,10月中旬竣工验收。东广场占地面积19200m2,其中建设面积12571 m2  ,绿化面积6590 m2,该项目完成投资208.9万元(该工程还需改造电缆地沟,未列入上述投资内)。

  机械工程实习用房:该项目计划投资110万元,土建投资79万

元,建筑面积700 m2。已完成投资5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竣工验收。

  机制大厅改造工程:为实施日圆贷款设备项目,对机制大厅共3页,当前第1页1

进行门窗、地面、屋面、水、电等进行改造,计划投资60万元,完成投资40万元,该项目已竣工验收。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一)机房电路改造工程:由于部分普通实

验室改造为微机室,需要对实验中心(一)机房部分电路进行改造,投资42万元。?

  XX年零小基建完成投资还有:5项校园道路改、扩建工程、

第二操场围网工程、化学药品库房等工程。完成投资120万元.

4)北校区征地及土地确权工作

(1)         全面完成了兰州市蔬菜有限公司10.92亩土地转让,已

收到政府的拨地文、图及土地过户文件。

(2)         孔家崖乡集体建设用地5.2亩土地省人民政府已批准(甘

政国土发[XX]50号,待市政府的批准下发拨地文、拨地图并办理土地证 。

(3)        征北校区土地,该土地位于我校北围墙以北至规划511#

路,共计337.5亩土地。在校领导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经过与政府各主管部门的多次协调,克服重重困难,目前已得到区、市政府的批准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待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上报国土资源部。

目前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兰州市土地局出具土地审查报告、供地说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尝使用费准备情况说明,但市土地局不予出具,直接影响该土地的上报。

北校区征地工作仍然十分艰巨,任务重、问题多,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处将进一步加大征地力度,想方设法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尽快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4)         北校区规划:现已完成北校区征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

究报告,并编制了北校区规划大纲,待提交北校区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实施。

5) 白银校区征地工作进展情况

   XX年11月30日由甘肃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后,计划征用的2054亩土地进入建设用地审批阶段,与当地有关部门共同整理完成了十余项上报审批资料。勘界工作已完成,投资34.6万元。

   白银校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筹建工作基本就绪,已具备开展工作条件。

6)为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

积极争取到邵氏基金资助

  根据我校未申请过邵氏基金的情况,在校领导大力支持下,时间短、准备资料多,但全处职工积极配合,以图书馆项目为依托,积极申报,编制大量申报材料并多次与省教育厅、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沟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为我校争取到最大额度500万元的资助。

正在努力争取XX年省预算内资金

我校以图书馆项目为依托,编制了《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大量申报材料并积极申报,拟申请省预算内资金XX万元。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上报至省发改委。

经过多方积极努力,我校14号学生公寓建设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建成后分期支付工程款,以缓解目前建设资金紧缺问题.

二、基建管理工作

基建规划处在管理工作中,时刻维护学校利益,忠实代表学校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对工程实行质量、进度、投资全程控制,并协调校内各有关单位保证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坚持工程例会和基建月报制度。具体工作如下:

  基建规划处认真落实《兰州交通大学基本建设管理办法》,使基

建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由于基建工作的

特殊性,我处主动接受工作监督,今年5项新建

工程均在甘肃省建设项目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标,并主动接受安宁区检察院对招投标工作全程监督。在XX年的工作中基建规划处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全处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注意加强政治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十五”发展目标。

进一步优化基建规划处网页,加强我校基建工作的透明度及宣传力度。

三、基建工作回顾与思考

1).基建规模快速发展,资金紧缺是目前制约发展主要因素

XX年至XX年期间,我校的基建投资规模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势头,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回顾自XX年至XX年基本建设投资状况;

XX年基建投资5670万元(其中:零小基建投资210万),竣工面积45021m2。

XX年基建投资3237万元(其中:零小基建投资500万),竣工面积25723m2。

XX年基建投资7580万元(其中:零小基建投资1300万),竣工面积44451m2。

XX年基建投资7880万元(其中:零小基建投资1100万),当年施工面积72727 m2。

XX年完成投资10670万元,竣工面积44646平方米,新开工建筑面积94936平方米,目前实际到位资金6100万元。自今年第四季度工程进度款到位资金逐步紧张,XX年资金缺口约4500万元。

XX年续建工程、新建工程、零小基建工程计划投资2.4亿元,北校区征地、白银校区征地计划总投资尚需2.95亿元。XX年计划总投资5.35亿元。

2)急需解决人员紧缺问题

随着我校基本建设任务不断加大,我处工作人员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目前工作需要,需新设置规划科并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成立办公室并需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请校领导尽快解决人员紧缺问题。共3页,当前第2页2

四、XX年工作计划

XX年基建规划处面临的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基本建设工作

续建项目尚需投资1.936亿元:

  教育科技中心:该工程XX年尚需投资4500万元,已保证工

程顺利完成。

图书馆工程:XX年该工程尚需投资7000万元。

  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三)、(四)、(五): XX年尚需投

资4500万元外,室外工程、拆除工程、绿化工程、广场及道路还需投资260万元。

  青年教师公寓:XX年需投资3100万元。

新建项目尚需投资3200万元:

  14号学生公寓: 该工程建筑面积14661 平方米,XX年计划投

资XX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工作,计划元月上旬开工,8月竣工。

  第二风雨操场: 该工程计划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 XX年计划

投资12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该工程的前期工作。

  征地项目计划投资2.95亿元

  北校区建设: 若北校区征地能顺利完成,计划投资1.35亿元征

地及建设费用。

  白银校区建设:计划完成征地、规划工作,并开工建设,需

投资1.6亿元。

  XX年零小基建项目计划投资1800万元

  燃煤蒸汽锅炉房改造工程:为落实蓝天工程,需对两台4吨燃煤

蒸汽锅炉进行更换、改造为燃气锅炉,购置锅炉设备95万元(含政府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土建工程需投资65万元,总投资160万元。

  硬化体操场地及化工学院田径场改建篮球场工程:该项工程计划

投资60万元。

  第一运动场改造:第一运动场及篮球场改造为塑胶跑道及球场,

现有草坪需更换,需投资 500万元。

计划建设的项目还有:中心花园改造,道路改造,电网管网改造等。

XX年未实施零小计划投资210万元;

XX年第一批及第二批零小计划中尚有未实施项目8项(具体项目见零小投资计划),需投资210万元。部分工程项目正在实施,其余未开工工程项目XX年继续实施。

上述XX年续建工程、新建工程、零小基建工程计划投资2.436亿元,北校区征地、白银校区征地计划总投资2.95亿元。计划总投资5.386亿元。

2)加快北校区征地步伐 ,完善北校区的规划方案

加快北校区征地步伐,征地工作仍然十分艰巨,任务重、问题多,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处将进一步加大征地力度,想方设法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尽快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并加紧实施北校区规划建设方案工作。

3)进一步加强基建管理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基建规划处继续在管理工作中,对工程实行质量、进度、投

资全程控制,并协调校内各有关单位保证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坚持工程例会和基建月报制度。

在XX年的工作中,要求全处职工继续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有关基建管理法令、法规,进一步落实《兰州交通大学基本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兰交基发[XX]262号文件精神,并贯彻在日常工作中去。

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处职工业务素质于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局观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把学校的迎评工作放在首位。并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十五”发展目标,加大、加快我校基本建设步伐,力争在XX年为我校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廉正建设。我处将继续落实“以责任制为龙头,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正建设”。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坚持廉洁自律的原则,严格要求全处职工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服务意识,杜绝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违法违纪的行为。具体落实如下:

所有限额以上的工程继续实行公开招标,严格执行国家颁布有关

建筑行业的法令、法规。

继续完善基建管理公开化、工作程序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由

监理公司进行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结算后由审计进行造价审计,充分体现投资效益。加强科学管理的工作程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进一步加强完善基建规划网页建设,充分体现我校基建工作的透

明度和宣传力度。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全处同志将在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努力作好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做出新贡献。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创新型人才;企业生产设计流程

一、由现行数控人才状况导入

据调查,从事机械行业一线技术工人绝大部分操作内容只局限于某一部分,转岗做其他事情又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工人缺乏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举个例子说数控车工人只会操作数控车床,机床出现了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学校对2012届机电部毕业生共300人在企业适应情况作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

图表 1

从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首岗适应较好,但多岗迁移能力较差。所以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观念应该转变一下:操作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即以技能训练为基础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实现这一转变的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改变教学模式。

二、引导式教学理论

引导式教学法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开发的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建立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

2、引导式教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要求技术工人对技术更新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生产领域里,对产品的重大决策,不仅是产品的设计过程,而且也发生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独立分析能力、工作计划和决策的能力。

企业引导式教学的流程建立如下:

图表2

三、引导式教学在数控实训中的实施

下面以项目载体“兵的加工”为例,探索引导式教学在数控实训中的实施过程。

一)引导获取信息――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获取信息即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学习并研究老师提供的加工任务引导文,由教师那儿得到的资料,如零件图、材料表等。

任务引领图纸展示,以项目“兵”为载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加工方案,然后再实施加工校验方案的科学性,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技术要求:未注公差按IT14,表面粗糙度Ra1.6

图1. 项目实物 图2。项目图纸

构建问题框架,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以下是问题引领:

问题引导单 自主学习 学习结果

图表3

答案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能力范围内,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独立自主分析思考,有困难在老师帮助下完成的。学习资源多元化,可以是机械设计手册

或网络资源共享等,其中网络资源可以使学生回家也可学习。

二)引导制定计划――课中学习分析,培养创新能力

制定计划即“解决应怎样干”的问题。其内容包括:

1. 制定分步加工的工作计划。

2. 确定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3. 确定质量控制体系。

4. 完成计划的时间要求。

兵的加工中需要制定一些工艺文件包括:加工工序卡、数控加工程序单、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把这些文件进行集中整理,形成计划书。

图3。计划书样本

三)引导作出决定――课中培养学生的重大决策能力

作出决定即“确定加工方法及设备”。以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质量监控单为依据,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并最终作出实施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的决定。这一环节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检验计划的可行性。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毛坯的决定

根据图纸要求,毛坯尺寸确定为长80mm(考虑装夹要求),直径为40mm.考虑材料价格经济性,选择45钢。

2. 工艺路线的决定

根据其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顺序的原则,各小组确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然后小组讨论其科学性,模式如下:

工序1:车右端面,打中心孔,车外圆

工步1 夹毛坯外圆,车端面,打好中心孔。

工步2 粗车外圆

工步3 精车外圆

3. 测量工具及刀具的决定-----树立质量意识,科学选择工量具

测量工具选择:外径测量用螺旋千分尺,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圆弧样板。表面粗糙度用对比样块。刀具选择:兵的外形是复杂成形面,直径变化又大又小,考虑干涉情况,应选择刀尖角较小35°菱形车刀或圆弧R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形状选择正确的测量工具及刀具也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的体现。

4.加工程序的决定

程序的正确性是数控加工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工之前应确保完全正确。可以借助仿真软件或通过机床的模拟加工过程进行检验。

图4. FANUC OiT操作面板

仿真流程:设置刀具―设置毛坯―对刀―仿真加工。检验完成后,确定程序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四)实施计划――实践操作中检验成果

实施计划即“加工零件”。按照工作计划,以小组分工方式实施计划,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每小组3人,分工明确,先一人主加工,另两人作为助手观察记录,后进行岗位轮换,避免学生在加工流程中的学习偏面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独立加工的安全性、规范性,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实施计划分以下几步进行。

加工计划实施流程

1. 视频感受。通过视频展示加工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感知正确的加工过程。为下一步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过程中讲解正确的加工方法和测量技术。

3. 学生模仿。教师现场获取教学信息,强调加工注意事项并强化安全操作意识。

4. 实操加工。本环节是计划实施的真正开始,也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实操加工过程

五)控制――引导思维分析改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

控制即回答是否完全满足零件要求的问题。学生根据已制定好的质量监控单,对劳动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质量监控并填入相应的表格。这些措施用于实现以下学习目标:

1. 重视和评价产品或劳动过程的质量。

2. 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

3. 认识错误或发生错误的根源。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测量零件,用合理的量具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学会正确处理数据,做出判断。同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当然在老师的引领、启发下完成的,是创造性培养的最佳时机。只有对做过的事情学会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创新。

产生废品的知识链接(学习资源提供)

表面粗糙度偏大的原因可能有:刀具刀尖磨损,背吃刀量过大,进给速度过大等。

工件夹伤或夹紧变形的原因可能有:在装夹时用力过大,工件夹歪,零件表面和卡盘表面不干净等。

形位公差超差的原因可能有:二次装夹时未校平,机床精度影响等等。

尺寸精度超差的原因可能有:机床精度影响,卡盘定心精度,刀具磨损,切削参数设置不合理等等。

六)评定――下次做得更好

项目评审也重在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学生在过程中参与程度,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要给予充分的评价。以下是多层次评价流程:

A、学生自评 ―学会反思

每组选出代表,对本组产品进行论证说明。重点从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安排、加工方法、刀具选择、切削用量、产品的加工质量、成本核算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教师建议学生就如何使用刀补保证尺寸精度讨论。

B、小组互评 ―团队力量

根据各组完成情况,各组间分别对彼此加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C、教师评价―体现综合

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肯定同学们的成绩,以增加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要根据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同学们知识运用上的一些不足以及同学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解决能力进行评析,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评选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同学进行表扬。

三、 引导式教学的实施成效

引导教学作为长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工业技术。本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法刚在起步阶段,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看到了一些成效,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学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夹具。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一般的零件由于形状简单,用卡盘装夹足够。但是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加上长度有限,装夹十分困难。以加工奖杯为例说明制作夹具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学生也有能力进行创新工艺。

图5.奖杯

工艺分析:零件形状复杂,装夹困难。毛坯长度仅有106毫米,用一般方法没有办法。

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实施加工。

结构改进―采用自制夹具加工奖杯

学生自制螺纹芯棒夹具

既解决了装夹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形位误差的问题。

2.学生能写计划书。

以往学生只知道做,而不去考虑写规范性文件。做到哪,算哪,这不是很好的职业素养。现在实施了引导文教学后,能在加工前准备计划,加工后又能修改计划,做到有文件可依、可查。这是与企业生产设计接轨的,为学生以后工作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3.学生在创新比赛中获奖。

有我校夏冬同学制作的半圆自动切割机获杭州市创新比赛一等奖。他的成果给企业带来利益。用他的话来说,只要看到有不合理的结构,他都要去改进创新,提高更大的效益。还有一些同学设计的定位教学圆规,也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果。

四、 几点反思

职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是有限的,在分析这一环节会遇到很大挑战。这完全靠老师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了,怎么去引导学生了。包括有效的项目载体,有效的教学手段等等。

不过,人才培养模式从基于操作性向创新型转变作为导向永远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首岗适应,多岗迁移”是对学生的负责。只有这样,人才会创新,企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富强。

参考文献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等方法研究。

二 结果与分析

2.1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

2.1.1月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师基本情况

表1 零陵区6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n=23)

显然表1显示零陵区农村初中学体育教师的男女比列不合理。调查得知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与学历层和城市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2.1.2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作量情况

表2零陵区6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周课时工作量表 n=23

调查显示虽然所调查的零陵区6所农村中学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但是也有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远远高于国家所规定,近年来,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每周开 2~3 节体育课。[2]通过调查得知,被调查的零陵区6所农村中学都在学期计划中明确的规定了每周体育课程课时安排为 2 个课时,但是实际却存在着严重的占用体育课程的现象,零陵区部分农村中学的体育课都安排其它科目。

2.2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的现状

2.2.1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配备的现状

调查得出,大多数学校的田径场场地的面积不足,再加上多数学校上午一般都是主干科目,体育课总是集中在下午,使狭小的体育场地变得更加拥挤。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凹凸不平的泥地田径场,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下雨几乎不能使用。从被访问的各个学校主管体育的老师口中得知,相比较于文化科目,体育显的微不足道,学校对体育的投入少,就导致体育场地得不到修复。

2.2.2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器械配备现状

据调查了解零陵区的6所农村中学中体操器材(单杠、双杠、跳箱)全部都有的 0 所,有其中1种器械的 5 所,没有其中器任何一种体操械的学校有1所。6所农村中学中,乒乓球,排球、篮球等常用的教学器材其数量少的很,个别学校还存在几百个学生只有几个足球的现象,而且学校对体育器材更新检修周期特别长,有的学校几年甚至更久才更换器材,极大的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工作,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3 体育教学现状

2.3.1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开课率

据调查的永州市零陵区6农村中学有5所中学能正常开设体育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首先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教委统一颁发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每周开设2~3学时体育课。永州市零陵区6农村中学中有5所农村中学每周开2节体育课,反映出。大部分农村学校能按大纲要求保证基本开课学时。调查结果说明,在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率比较理想。

2.3.2 零陵区农村中学实施课程标准及依照教学计划教学的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零陵区农村中学实施课程标准的情况如下,有2所学校基本上按要求实施,其中有4所学校是实施了一部分,同时,调查了体育教师依照学校所规定的学习计划上课的情况,调查得知,零陵区农村中学存在严重的体育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具体表现有;其中有2所学校的体育教师能够按照学校所规定的体育教学计划进行上课,有3所学校部分体育教师依照教学计划进行上课,还有1所学校体育教师根本就不按照或者没有教学计划 ,很明确的显示出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甚至完全不去考虑学生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都是由于汝城县农村中学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学校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所导致,最终使得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和管理水平都偏低。

2.3.3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排列如下:田径项目、篮球、乒乓球。由于场地、器材和专业的老师的缺乏,导致羽毛球、健美操、排球、武术项目难以在当地开展。

2.3.4 零陵区农村中学常用体育教学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大多数都采用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而“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主要沿袭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遵循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通过访谈我发现,零陵区农村中学有很多的体育教师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了解的很少,且体知识结构低,根本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3.5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评价

通过调查了解到,零陵区农村中学有对体育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学校仅有2所,对体育教师的教学从来没有进行评价的学校4所,其中已经实施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评的学校,评价标准主要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彩与否,他们都忽略课堂教学效果。

2.3.6 零陵区中学体育教师使用教学方法现状

调查得知,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于缺乏学习提高的机会,导致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很难接触到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致使零陵区农村中学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较传统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是讲解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等,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时代体育教学的需求。

三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教师收入低、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学历和职称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导致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不高,都阻碍和抑制了零陵区各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 零陵区农村中学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缺乏,建造质量差且不合理,检查修复的周期十分的长。

(3) 在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方面,零陵区农村学校基本上能按规定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而且领导和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十分明显。

(4) 零陵区各农村中学基本上能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课外体育活动,只注重形式,活动内容缺乏。

3.2 建议

(1)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尽可能的提高体学校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鼓励各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的搞科研,学校积极鼓励体育教师提高自己的职称层次,鼓励学校招生女性体育教师,学校做到高度重视体育教学质量。

(2) 加大对零陵区农村中学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不断的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场地、教学器材设施的建设,缩短对体育器材的检修周期,提倡开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体育拓展项目。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在社会工作领域,我们将致力於建立一个"敬老扶幼,幸福人家"的社会.无论是安老服务之身心照顾,家庭服务,青少年辅导,还是复康服务,预防药物依赖等方面的工作,都将有新的服务和更完善的措施.

在旅游领域,我们将以"广悦远来,宾至如归"作为本澳旅游发展的主轴,以亲善的态度,介绍本澳"东西文化交流"的特色,配合各种创新旅游设施与活动,设计文化,休闲,美食等不同主题之旅游路线,吸引海外旅客.

在文化领域,我们将以"东西菁华,融铸澳门"为目标,继续推广和发扬本澳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我们同时要积极培养艺术人才和艺术欣赏的观众.此外,亦将致力加强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之功能,使本澳民众以及对澳门研究有兴趣的人士,都能善加利用.

在体育领域,我们以"飞越濠江,跃向世界"为目标.除积极发展大众体育,强化本澳居民的体质外,更致力於推动本澳的体育事业走向世界,力争在东亚B>,亚运会等国际盛事中,创造佳绩.同时,透过这些盛事,宣传澳门.

综而言之,不论是与体质有关的医疗,体育,与社群关系有关的社会工作,或是与提升人本身精神生活有关的教育,旅游及文化,在在与"民"息息相关.在未来一年里,社会文化司将秉著"以民为本,服务为先"这一理念,继续努力为全澳居民服务.

以下,我们先就二零零一年来本澳在社会文化方面施政工作的执行情况作出汇报;然後介绍二零零二年之施政方针计划.

第一部份

二零零一年度施政方针执行情况

1.卫生领域

1.1基础建设

由卫生局聘请国际顾问公司对澳门卫生体制的研究工作已顺利完成.名为"MacauintheNewMilleium–AStudyofMacau’sHealthcareSystem"的研究报告书英文版本已完成首阶段的中,葡文翻译工作,其附件及有关法律和法规部份的翻译亦将於今年内完成.随後,由行政长官任命的医疗改革委员会将对研究报告和社会各界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研究跟进.

卫生局落实了多项大型及中小型基建设施的整合工作,如仁伯爵综合医院设施内不同专科使用空间的改建工程,院内的供电及供水系统的更换工程,改善中央制冷系统部件工程,全面铺设中央电脑网络工程等,使医院的诊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仁伯爵综合医院内设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的计划也取得重大进展.现正研究与上海有关机构进行合作,使仁伯爵综合医院成为远程医疗网络的会员医院,以发挥会诊的成效,使医疗人员迅速累积个案经验及提高本地医疗技术.

今年卫生局还制定建立澳门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时间表,并派员到外地吸取筹建,管理及运作等经验.预计到二零零二年四月,将完成一份完备的中心构想建议书及检讨法规的草案.而有关的健康教育资源中心将被纳入为疾病控制中心的辖下单位.

1.2措施及活动

今年卫生局进一步扩大推行服务承诺计划的范围,并积极进行评估,检讨其成效,不继加以改善.与此同时,卫生局在按照现行法规的模式处理投诉的基础上,新设立一个"申诉委员会",以便能在医疗事故的鉴定和处理过程中积累专业意见,让有关的调查结果更加公平和公正.

为了更有效地让工作人员明白及准确掌握工作上的要求,各大部门均已检讨完成或更新其内部规章及工作指引,并加强了预防,诊断及治疗的质量要求.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人员均参加或举办了不同的课程,工作坊和研讨会等,以求提升服务质量.为促进本澳医疗的服务 和水准与国际接轨,已开始在仁伯爵医院内推行以英语作为临床工作语言.在二零零一年三月,具医药卫生及学术性的杂志亦已创刊,除澳门的法定语言中,葡文外,英语亦为该杂志的主要用语之一.

在药物发展方面,供医院医生使用的新版协定药物处方集已经完成.医院药学服务已在院内多个专科开展了供药和用药的双方合作,务求令病者的治疗能获得最佳效果.此类合作将逐步推广至所有专科.今年增强了与各卫生中心的沟通,确保充足有效的供药配合.在药物监管方面,加强了在药房发牌,定期稽查,入口审批和分类,以及广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为配合中药迅速发展,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达成协议,协助送检中药的分析工作,并安排培训本地药业从业员.而有关澳门市面售卖的药品名录(初版)亦已公布,供有关人士或业内人士使用.

资讯应用系统的发展,实现了求诊服务的全面电脑化,尤其是门诊预约的工作,部门专科门诊已采用时段预约,减少求诊者等候的时间.候诊区设置了可查询门诊轮候情况的显示器,新病历档案管理系统亦已逐步投入服务,诊治医生可从监察器存取病人的临床资料.

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方面,通过定期会议及质量小组,进行了检讨评核工作.各卫生中心及卫生监督,定期与其社区内各社团和场所沟通和联系,使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保障和提高.

1.3专业培训

在行政范畴方面,卫生局藉行政暨公职局开展的课程培训工作人员.在医护方面,透过年度培训计划的安排,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参与和开展了培训活动.本年度还透过举办全科实习医生培训课程,为20名实习医生进行培训.此外,还有12名专科实习医生在11个专科范畴接受培训.

2.教育领域

2.1高等教育

2.1.1教学与科研

2.1.1.1提高教学质量

二零零一年度高等院校采取了各项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优化行政程序,推广服务承诺制度;改善教学条件,从国内,外增聘一批具博士学位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人员任教;鼓励并协助教学人员进修及进行科研;新办及修订多个课程;加强学生之语言培训;增加图书馆之馆藏量及资讯设施;推行校园电子化计划;进行了校园建设及维修工程;师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社会服务;推行校外评审制度,学生问卷调查,完善院校之教学及课程之内外评估工作;此外,各公立高等院校研究修订章程,以配合未来发展.

澳门大学因应澳门发展需要,增设四项全新课程,并对各学院进行架构重组,将教学资源汇集於学系.校外课程亦急剧增加,已有十多项全新的文凭课程及十二项证书课程,为满足社会各界人士自我增值的需求创造了更多机会.澳门理工学院以"专业为本,国际接轨"为目标,创"中英翻译"课程,加强师资力量,积极为社会培养英语人才.并与香港"持续教育院校联盟"结盟,设置不同课程以供社会各界人士进修,扩大终身教育的规模.

2.1.1.2增加科研投资

在坚持教育与科研并重的方针指导下,二零零一年度公立院校之科研拨款大幅增加,达九百多万元.澳门大学科研项目有大幅增长,达六十多项,并设有"学术研究奖";澳门理工学院制定了有关科研规章,建立资助和奖励制度,并成立了科研出版处.

2.1.1.3加强服务社会

各高等院校加强与公共部门及社会机构之联系,利用其科研条件向其他机构提供多项研究,培训计划及社会服务.澳门大学把其尤里卡项目"空气质素智能预报系统"赠予气象局,现已投入为全澳市民服务.且与临时澳门市政局合作研究"南湾湖生态环境的评价和保护策略".此外,更成功於内地取得了"个人电脑开关电源功率因素提升电路"的专利发明.澳门理工学院针对本澳关系重大的社会课题进行调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1.2招生与升学辅导

2.1.2.1扩大招生范围

今年澳门大学的内地招生扩大到十四个省市,而澳门理工学院内地招生从三个省扩大到十个省市.特区政府积极支持和协助高等院校开展到内地招生工作,并组织代表团多次到各省市进行宣传及推广活动.另外,各院校亦增加了推荐生及奖助学金之名额,以鼓励学生入学.

2.1.2.2调低学费

二零零一年度公立院校进一步调低学费,减幅由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减轻了学生之负担.

2.1.2.3强化升学辅导

增加大专升学辅导服务之广度和深度,除了个案谘询之外,还举办了大型专题讲座,升学展览,出版升学辅导刊物等.

2.1.3学术交流

2.1.3.1加强对外交流

各高等院校与本地及外地有关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并签定了多种学术,培训等合作及交流协议,积极主办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提升本地高等院校之国际地位.

澳门大学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学术组织,通过联络,交流,合作等方式,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经验,同时提高了澳门大学在国际学界的地位和知名度.此外,继续积极参与和内地,欧洲及其他国家共同研发的国际性科研计划,包括六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及四项尤里卡项目.

澳门理工学院采用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评审,对专业配备,课程设置及质量及时进行评估和提出意见,使各种专业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2.1.3.2发展交换生计划

各高等院校与内地,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之大学交换生计划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学术交流.

2.1.4研究高教发展

高等教育顾问小组已向政府提交本澳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高等教育关注委员会亦举行了关注本澳高等教育之会议,并进行了有关的跟进工作,特区政府正研究各项意见和建议.

定期收集本澳各高教机构资料,以便进行对各高教机构之评估,规划本澳高教发展及资源分配.部份资料数据已出版成册,供市民参考.

2.2非高等教育

2.2.1小班的设立和校舍改善

2.2.1.1为落实小班的设立,以增加学生的在学成功机会,从二零零零/二零零一学年下学期开始,实施修改的普及倾向免费教育津贴制度,於小学教育预备班施行.

2.2.1.2为改善小学校舍设备,协助渔民子弟学校(新学年改名为"海晖学校")搬迁至新建造且永久性的校舍,并继续推行青洲学校及沙梨头坊众学校校舍的改善工作,而福 建学校的扩建计划亦继续进行中,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於仔的一所新的小学及幼稚园校舍工程亦已展开.

2.2.2提高教学人员质素

2.2.2.1课程改革

(1)落实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课程改革试验计划.该计划於九月份在各协作学校落实到教学层次;

(2)展开了"幼儿教育试验计划","英语课程改革试验计划"的筹备工作.

2.2.2.2延续培训

(1)通过短期课程,短讲及工作坊,为近两千人次教师进行延续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2)在不同层面进行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包括辅导实务,特殊教育,主题教学,普通话,图书管理及师范等多项专业.此外,还与澳门大学合办"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职培训课程",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办"教育专业","英语专业","数学专业","幼儿心理教育专业"课程,资助223名教师修读.

发展资讯科技教学

2.2.3.1继续完善及推广资讯及多媒体教育计划.再次拨出款项约一千四百万元,资助非牟利私立教育机构完善及增购多媒体资讯教育设备;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合办3次澳门校长资讯科技教育研修班,共有七十多名中,小学校及幼稚园负责人参加;与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合办资讯教育教师培训课程,共有九十多人参加.

2.2.3.2组织新加坡考察访问团,29间中小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的主管人员参与,了解该国资讯科技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上应用的总蓝图(ITMasterPlan),以及在学校的实施情况.

2.2.3.3从年初开始,各教育活动中心及青年中心设立了"资讯休闲站"服务,并持续扩展,方便广大市民使用互联网.

2.2.4实施义务教育

2.2.4.1支持和跟进扩展学校网,已订於新学期开始使用菜农子弟学校的中学部校舍,可容纳405名学生.黑沙环新填海区浸信中学(约2,100个学位)已完成地基工程,而新填海区教业中学(约1,800个学位)预计今年内动工.澳门濠江中学,仔濠江中学,镜平学校(中学部)的校舍扩建工程已经开展.此外,澳门坊众学校(小学)现址亦可以在今年内落实改建成中学.

2.2.4.2积极辅助学习缓慢及行为偏差的学生,帮助新移居澳门的内地学生,让他们重返校园与入学.自一月起,在已接受辅助的新来内地学生中,已有95入学.

2.2.4.3扩展施行於少年感化院的教育,自小学程度延伸至初中程度.

2.2.4.4为配合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学期中途离校而未能安排入学的学生开设特别课程.

2.2.4.5对全澳各校的私立教育机构章程进行分析,重新检讨各校升留级和毕业标准,操行,奖惩,离校等情况,制订中,小学生的评核法例,改善学生中途辍学的情况.

2.2.5终身教育

为了推广终身教育,鼓励终身学习的风气,教育暨青年局系统地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以期唤起广大市民对於学习的重视.

2.2.5.1为促进职业技术的发展,协助广大市民提升工作能力,举办了70个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电脑应用,语言培训,经济管理等.

2.2.5.2在推广中华文化和基本法,强化市民知法守法意识以及推行家庭教育方面,共举办了21项活动.

2.2.5.3在创造条件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为提高教学人员的质素,举办了以成人教育导师及行政领导为对象的培训班和工作坊.

2.3青年事务

2.3.1提升公民意识和青年社团的参与

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馀暇活动,包括座谈会,比赛,工作坊,参观,电台节目,表演等,加深青少年对"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及澳门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重大事情的认识.

2.3.2推动年青人的体格及品格的发展

透过举办各类体育项目(主要有田径,足球,武术,曲棍球,柔道等)的学界比赛,培养青少年学生刻苦锻炼,努力奋发,公平竞争的精神.持续向公众及一般青年社团借出教育暨青年局的体育设施,特别是公众需求甚大的黑沙环区中葡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馆.举办多项具艺术性质的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识及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

3.社会工作领域

3.1服务法规

为促进社会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进行了多项相关之服务法规(包括内部运作规章)的草拟和修订,主要包括规范发出准照予社会服务设施之法规,安老院舍及老人中心运作规章等等.

3.2家庭暨社区服务

3.2.1为解决因贫穷带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今年开展了"澳门特区贫穷问题的对策:探索性研究",并将於年底前完成.

3.2.2响应及配合联合国"国际义工年",透过义务工作管理培训,服务推广活动和义工服务奖励计划,提倡义务工作精神,推动不同范畴之义务工作.

3.3儿童暨青年服务

3.3.1开展了"澳门特区青年问题与服务发展蓝图研究"工作,就青少年的院护和外展式服务的发展作深入研究,以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效率.

3.3.2强化院护工作和外展模式的服务方案,回应社会对儿童及青少年问题的关注.

3.4长者服务

3.4.1为改善本地长者之生活状况,强化了各项社区支援计划和院护服务.

3.4.2成功地协助一间环境欠佳的老人院舍进行搬迁,重建的工作.

3.5复康服务

3.5.1通过跨部门的协作,在残疾人士中央登记计划,残疾人士之职业复康与就业发展计划,以及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工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就职业复康与就业发展计划,与行政暨公职局共同合作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探讨落实的方案.

3.5.2"复康服务的服务对象与长远策略研究"亦已展开,预计於明年底完成有关研究工作.

3.6预防药物依赖服务

通过健康生活教育课程和各项大型活动等社区教育,推动"无毒社区环境"的建立;并透过本地区跨部门和跨地区之合作,出版禁毒报告书,举行第二届"澳防治药物滥用研讨会",探讨本澳禁毒机制的建立.

3.7戒毒复康服务

藉设施让与民间机构的方式来加强戒毒复康服务的开展,并藉新服务设施的筹建(按原定计划可在年底落成的生理断瘾戒毒中心)和研究的开展(澳门治疗药物依赖服务研究和评估)来重整本澳戒毒复康之模式.

4.旅游领域

今年重开展了提高旅游业的服务素质,开发及优化旅游产品和加强对外的宣传活动,令上半年旅游业继续保持可喜的增长.与去年同期比较,整体旅客数字有14.75的增幅,香港,内地及台湾仍然是本澳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其湾市场的表现尤其令人鼓舞,升幅达到25.13,内地旅客的升幅亦达到20.63.

4.1旅游产品的发展

4.1.1为增加本澳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完成了在一系列旅游景点举办连串文艺表演活动的可行性研究.

4.1.2筹办并积极协助在澳门举办的大型项目,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高尔夫球公开赛,国际烟花比 赛汇演,龙舟竞渡,马拉松长跑赛,澳门国际音乐节以及澳门艺术节等.

4.1.3筹备在澳门国际机场及港澳码头开辟旅游展示区,将透过实物及图片,向旅客展示澳门迷人之处,例如:洋酒区,澳门美食区,澳门盛事图片展览区等等.

4.1.4为了令游客享受优质旅游,委托旅行社筹划优质城市观光游,对象主要是自助游客.

4.1.5与澳门的其他八间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项为庆祝世界博物馆日的宣传推广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佳绩.

4.2提高服务质素

4.2.1全面强化旅客辅助办公室的工作,在保护和巩固旅客权益及增强旅客在澳门购物的信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4.2.2透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居民灌输旅游业对澳门的重要性以及与旅游相关的知识,务求引发全民效应,让大众齐来担当"旅游大使",向全世界推广澳门.

4.2.3增设二十四小时旅游热线电话服务,以多种语言向旅客即时提供实用及详尽的旅游资讯.

4.3对外推广旅游

4.3.1推出全新形式的澳门旅游互联网页,新的网页中包括已有的英文版本以及新增加的繁体与简体中文版本,增强了对目标市场的旅游宣传.

4.3.2加强与不同机构,包括商号,餐厅,酒店,娱乐场所,博物馆等的合作,务求推出更多超优惠的购物,住房折扣,推广"澳门欢迎您"护照,促使访澳旅客延长逗留时间.

4.3.3分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台北,高雄,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成都及香港多个地方举办不同形式的旅游推广活动,并与信用卡公司在香港合作推广澳门旅游.

4.3.4为开辟新的旅游市场,首次组织参与了在印度孟买及新德里举行的旅游展销会,并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

4.3.5接待海内外旅游业界及传媒代表团到澳门进行考察及访问,这是重要的推广策略,上半年共接待了世界各地的143个考察团,共1,171人.

4.3.6在广告宣传与材料制作方面,为印尼市场印制了印尼语的旅游总览;出版了《购物指南》(中文繁体,简体版,葡文和英文,共四种版本);以发放最新旅游资讯和宣传各类型活动为主的月刊《澳门旅游》在二月份起推出了中文版;全新设计的《澳门旅游地图》,系统地以中,葡,英,日四种文字介绍了各种旅游项目和设施.

4.4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4.4.1广泛培训旅业人才

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加强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更多的活动教学方法来协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

举办了多种类型的短期专业培训课程,并与教育暨青年局合办旅游技术职中课程.此外,还应旅游业界及政府部门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课程,以及为西安旅游及酒店业管理人员提供一系列相关课程.

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杭州正式成立"旅游研究与培训中心",目的是发挥双方办学的优势,积极推动旅游发展,提高旅游教育的水准.

由欧盟全力支持的"澳门——欧洲旅游高等研究中心",推出了"资讯科技旅游"及"餐饮业新潮流"两个新课程.该中心并负责制定"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以提高从业员的服务质素.现已顺利完成了"房务员"及"餐厅服务员"两个职业基准.此外,应"亚太旅游教育及培训院校网络"(APETIT)会员之要求,在伊朗举办"导师培训"课程.

4.4.2国际合作交流学术

为了拓展与更多本地机构及国际院校的合作关系,分别与澳门电讯有限公司,文化局,南非技术大学校长委员会,荷兰旅游及运输学院,瑞典卡尔马大学,南丹麦大学和西班牙CESLuisVivesCEU大学等签定了合作协议.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旅游机构及学术团体之活动,并通过交换生计划促进学术交流.

4.4.3推广普及旅游文化

为了向青少年推广旅游教育,在多间中学举办"认识旅游业工作坊".同时,还与一些中学合作举办中学生旅游课程,厨房及餐厅职前培训课程.

举办不同地方的美食节,推动各国美食交流及丰富澳门的饮食文化.与此同时,亦派出经验丰富的厨师到外地参加美食节,把澳门独有的饮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5.文化领域

5.1文化活动

5.1.1澳门中乐团

邀请多位内地著名指挥家来澳对中乐团进行指导和训练,并举办音乐会.使中乐团业务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

5.1.2澳门室内乐团

5.1.2.1举行了52场"校园音乐会",5场"玫瑰堂音乐会".

5.1.2.2在文化中心举办的五场"走进艺术宫殿",让本澳四千多名高中学生欣赏交响乐,接受艺术普及教育.

5.1.2.3正研究把室内乐团扩建成"澳门交响乐团".

5.1.3澳门青年音乐比赛

今年的澳门青年音乐比赛有近千参赛人次,是历年之冠.首设十万元奖学金的"文化局大奖",为培养本澳音乐人才创造实质性条件.在比赛前举办了37场各类乐器的工作坊,让本澳学生有机会直接受教於名师.

5.1.4展览

举办了"翰墨雅集书画活动",以及四个展览:"翰墨雅集展","澳门风采水彩画摄影展","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及大风堂用印展","澳门风采摄影展".另与澳门设计师协会联会成功举办了"澳门设计双年展".

5.1.5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共有16项共27场的演出节目,制作推出了澳门原创舞剧《澳门新娘》.艺术节总观众人数合共27,247人,较去年增加7,783人,增幅为40.

5.1.6第十五届澳门国际音乐节

本届音乐节共有17项节目共演出21场,内容丰富,水准较高.进一步将音乐节与艺术推广,美学教育普及工作相结合,在本澳中,小学及大专院校举行《音乐与健康人生》巡回讲座.

5.1.7社团资助

上半年资助了73项各种文化社团活动的开展.

5.2文化财产

5.2.1对澳门的文化财产进行保护,修葺和修复的工作,以保存和延续澳门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财产.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修葺工程(包括郑家大屋等)达22项.

5.2.2启动"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同时推出"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开展文物保护教育.

5.2.3另外,为了加强亚洲地区之间对近代建筑的研究及保护的讯息交流和联系,举办了"近代亚洲建筑网络"的成立会议.

5.3学术研究与刊物出版

5.3.1学术研究

5.3.1.1继续透过发放学术研究奖学金,支持开展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

5.3.1.2与旅游局,"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共同筹办"澳门妈祖旅游文化节",举行"妈祖文化研讨会".

5.3.2刊物出版

在内地及国际市场上建立澳门文化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体系.与珠海新闻出版局,中国图书进出口广州公司及马来西亚UTUSANPUBLICATIO&DISTRIBUTORSSDNBHD公司协商解决书刊销售发行问题.

5.4演艺学院

5.4. 1音乐学校

除继续为四百多名学生组织常规课程外,还举行了超过十场的公开音乐会.

5.4.2舞蹈学校

除继续为二百三十多名学生组织常规课程外,还积极参加了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大型舞剧"澳门新娘"之编导,制作及演出等工作.

5.4.3戏剧学校

各项戏剧课程,工作坊,专题讲座及戏剧营等活动皆得以如期顺利举行,期间更制作了4个(共7场)不同类型的公开演出.新创设全年制的"剧场编导基础课程"取代原有"戏剧教师培课程".

5.5澳门中央图书馆

5.5.1於五月份起澳门中央图书馆与澳门艺穗会合作,逢周六举办"推广儿童阅读活动".一月至六月共举办了5个专题展览.上半年亦陆续举办参观图书馆的系列活动.

5.5.2为扩阔读者阅读空间,澳门中央图书馆总馆进行内部装修及重新规划空间布置工程.

5.5.3本年度徵集(包括订购,赠送及交换)报章约100种及杂志615种,增添图书约30,000册及多媒体视听资料约1,500种.

5.5.4澳门中央图书馆总馆开设澳门资料阅览室,并投入澳门资料参考谘询服务.

5.6历史档案馆

5.6.1把有价值档案纳入馆藏

5.6.1.1与旅游局商讨前移交大典统筹办公室档案的移交,并进行档案清点工作.

5.6.1.2与卫生局协商将该局所存死亡登记簿册移交历史档案馆,并已於七月三十日完成移交程序.

5.6.1.3海外方面,搜集存於荷兰档案馆的广东商人日志资料,并准备与其协商购买相关缩微胶卷.

5.6.2为开发档案资源的利用,档案部及读者服务部正积极整理各全宗的档案,以便编制目录及清单等检索工具予公众利用.

5.7澳门博物馆

5.7.1徵集文物方面至今年七月份已蒐集得藏品共89件/组.

5.7.2举办了《常宗豪黎晓明书画展览》,《抗战时期的澳门》展览,《伶伦比律——李锐祖竹制乐器展》.

5.7.3邀请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和广东省博物馆的两位专家来馆,对澳门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评估和鉴定.聘请了专人为多件书画作重裱和修复.

5.7.4在暑假期间,为本澳学校学生举办考古课程,除本馆负责考古的技术人员外,还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考古学者来馆作演讲,并组织两次前往珠海宝镜湾考古现场参观.

5.7.5主办了考古和文物鉴赏讲座,邀请了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扬式挺教授来馆讲学.

5.7.6至今年七月份为止的参观人数:澳门博物馆103,761(人次);观音莲花苑55,266(人次).

6.体育领域

6.1大众体育

体育发展局自二零零零年起重新开展大众体育的工作,20__年大众体育活动的班数和参加的人数皆有大幅度的增长,至本年十月初,参与者近14万4千人次.此外,加强了与有关国际体育组织,如亚洲大众体育总会(ASFAA)和国际大众体育联会(TAFISA)的联系.

6.2体育医学

专责体育医学诊疗工作的体育医学中心,不断强化向使用者提供的体育医疗服务,并开展了"澳门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为4,086名澳门居民进行测试.

6.3国际体育赛事及活动

体育发展局与20__年澳门东亚运协调办公室共同举办和参与的大型体育赛事包括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第九届全运会草地曲棍球预赛,武术套路预赛,日本大阪第三届东亚B>,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决赛,20__年世界男女子排球锦标赛赛,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B>和第九届全国B>.

6.4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

6.4.1在体育发展局的鼓励和支持下,至本年九月底,本地的体育总会在本澳共举办了127次赛事,还参加了82个国际体育竞赛.预计至本年底,体育总会将要参加的世界和亚洲区赛事还有24项.

6.4.2至本年八月底,体育发展基金向体育总会发放的资助共澳门币14,467,441元.当中包括了96项培训活动,共计澳门币2,259,200元.

6.4.3暑期活动

与教育暨青年局合作,进行暑期活动报名工作,聘请导师,助教和安排活动场地.

6.4.4培训活动

透过举办和让体育人员参与共76项培训活动,学术会议,讲座和其他有助予提升人员的素质,增加体育方面的知识等活动,继续落实本地人员培训和增值政策.

6.5体育基建

6.5.1体育基建工程

至本年九月底,已完成及正在进行中的体育基建工程共有29项.此外,已列入本年行政当局投资与发展计划中要开展的工程项目还有11项.

6.5.2运动设施的使用

体育发展局辖下及由其管理的体育综合体共有12座,由48个体育设施组成.自本年一月至九月底,共有1,536,521人次使用,增幅达去年同期使用人次的7.6.

6.6透过体育发展旅游

为了贯彻吸引更多旅客到本澳旅游的政策,体育发展局致力主办和协助举办一些大型体育活动,并透过各种媒介,宣传澳门是一个进行体育活动的最佳地点.现已有三支中国草地曲棍球队和数支排球队索取在本澳集训和训练的资料.

6.7出版刊物

本年,出版了多项赛事的特刊和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小册子和单张.

6.820__年澳门东亚B>

6.8.1基建范畴

20__年澳门东亚B>协调办公室组建之後,主要就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扩建工程和兴建本澳所需要而目前仍缺乏的体育设施进行研究筹划工作.

6.8.1.1现已基本完成澳门运动场曲棍球场增加座位及澳门综艺馆的改善工程.此外,为筹备澳门运动场之现代化工程,已开展了相关的设计,地质探讨工作以及所需的行政程序.

6.8.1.2为美化澳门运动场周边环境,开展了"仔雨水沟之上盖及其景观整治工程".另外,两座位於理工学院及何东中葡学校的室内及现代化综合体育馆的设计,地质探讨工作以及所需的行政程序亦已开展.射击场,路大型综合馆及国际高尔夫球中心的兴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6.8.2宣传活动

6.8.2.1透过体育活动及广告进行宣传

协调办公室分别利用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九运会曲棍球及武术预赛,第二十一届北京世界大学生B>及第九届广州全国B>,进行有关20__年澳门第四届东亚B>及澳门的宣传活动.另外,亦在杂志"ActionAsia"及"UniversalNews"刊登广告;同时在澳门航空的航班杂志"大众之翼"刊登宣传文章.

6.8.2.2日本大阪东亚B>之宣传活动

在日本大阪东亚B>期间举行名为"澳门之夜"的晚宴,在总部酒店进行一连三天的展览会,以及在总部酒店及新闻中心设置宣传柜台.在闭幕礼中,20__澳门东亚运的会歌及吉祥物首次登场,活动取得空前的成功.

6.8.2.3向广大市民展开之宣传活动

举行了"我为20__添色彩"儿童绘画比赛和"见证澳门体坛相片徵集比赛".在儿童绘画比赛中,共有56间小学的参与,总共收到33,056份作品.而相片徵集活动方面,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徵集了369幅作品.

6.8.2.4推广B>的形象

在成功举办了20__年澳门东亚B>徽章和创作比赛後,继续举行会歌,吉祥物的创作比赛,成功选定了会歌,吉祥物.

6.8.2.5市场推广

与澳门航空公司签署赞助协议,在其6架航机上绘制B>的标志,更好地推介澳门,宣传20__年澳门东亚B>.

协调办公室积极鼓励本澳及外地的私人机构参与20__年澳门东亚B>有关计划的投 资和合作,务求节省公共资源的投入,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社会效益.

6.8.3比赛范畴

6.8.3.1大型体育活动

本年陆续开展20__年澳门东亚B>各比赛项目的筹备及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与体育发展局合作筹备一系列的本地及国际性大型体育活动,并得到多个国际体育联会,本澳单项体育总会及私人机构的参与和协助.

6.8.3.2第四届东亚B>体育比赛的研究

为了订定20__年澳门东亚B>体育赛事的项目(正式,非正式及表演项目),正进行评估参加运动员的数目,赛事举行时间,体育设施所提供後勤支援的能力及各类型比赛的场地.此外,亦与可被纳入为B>的正式比赛项目的单项总会接触,以便对有关事宜提供经验及作出贡献.

第二部份

二零零二年度施政方针

1.卫生领域

-妥善医疗,预防优先-

在完善医疗卫生系统的前提下,二零零二年卫生领域的政策,重点是重新规划卫生局的基础设施,使医疗服务的提供和行政运作更具备良好的条件.在功能系统方面,透过资讯化的实施,以及配合二十一世纪行政现代化的新理念,向使用者提供各类从内到外简化服务的程序,配合不同系统的完善工作,积极推动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文化,以回应及满足市民的需求.

随"新千年,新澳门–澳门卫生体制的研究与评估"报告的完成,将成立的医疗改革委员会将会专责跟进研究报告的建议,进一步为完善本澳医疗卫生系统而展开分析和规划工作,在"先改善,後改革",和"确保现存之免费医疗网络"的原则下,逐步规划出一个中长期并能符合本澳实况的医疗卫生体制,强化医疗服务素质,医疗效率,善用资源,避免医疗浪费,从而使本澳居民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在与国际间和邻近地区已建立的协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专业培训,致力提升各专业之水平,尤其是本地医疗学术及实践的能力,使医疗技术能达致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继续维系和加强卫生局与本地各类医疗单位,社团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务求善用本地有限资源,提供最高效益的医护服务.

另一方面,药物的安全及监管亦为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无论在常规药物,抑或传统中药方面,卫生部门将配合实际的需要,检讨及完善现行法规;继续推展临床药学服务,让供药及用药能互相配合,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卫生局将严格贯彻改善医疗服务素质的宗旨,全面开展系统及程序的优化工作,俾能在这些方面取得更佳成果.

1.1基础建设

1.1.1筹划兴建卫生局行政综合大楼及全科卫生护理综合大楼.

1.1.2继续进行仔精神病科住院部,包括司法精神病区的兴建工程.

1.1.3筹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支援全澳各医疗单位在疾病预防,治疗及控制工作方面的发展,以及提供必要的资讯及化验等服务.

1.1.4筹建新黑沙环卫生中心,以改善现址的工作环境.

1.1.5继续完善仁伯爵综合医院各项现代化设施.

1.2系统与运作

1.2.1跟进有关二十一世纪澳门医疗系统的研究工作,俾能作出合适本澳的改革措施.

1.2.2积极推行以医疗服务使用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文化,更好地回应市民的要求.

1.2.3检讨及完善现行医疗投诉,监管,评议机制以及相关法规,鉴定和处理医疗事故,以保障居民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1.2.4促进行政现代化工作,配合行政当局的整体发展,使运作更有效率和更具效益.

1.2.5更新全澳现行疾病分类系统,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新版本的要求.

1.2.6透过系统资讯化,更有效地提供完善及全面的病历存取和诊疗服务.

1.2.7继续在财务资源方面支持本地医疗机构,社团及单位等的营运,以配合医疗政策的贯彻执行.

1.3人员培训

1.3.1拓展专科实习医生之培训,使本地编制医生之专科服务更趋专业化;继续进行学位後培训.

1.3.2与其它国家和地区合作培训本地卫生专业人员,并向外招聘具备优良素质的医生,以服务市民及培训本地人员.

1.3.3培训各级人员,以提升工作效率.

1.4发展方向与活动

1.4.1促进仁伯爵综合医院各专科部门的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素和更合理应用现有资源,使部门内的技术,设备条件更趋专业化.

1.4.2加强与国际卫生机构沟通,共同发展医疗事业,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釐订的发展方向.

1.4.3完善仁伯爵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服务,以及配合澳门紧急救援系统的完善.

1.4.4鼓励各级专业人员参与科学研究,投放更多资源,以提高科研质量.

1.4.5维持及加强仁伯爵综合医院和镜湖医院之间的服务和专业协作.

1.4.6研究中医药在澳门发展的可行性.

1.4.7完善药物质量保证及安全系统,加强对中,西药的管理及监测工作,检讨及完善现行有关药物方面的法规及所订立的协议,以及加强监察对受监管药物的限制使用等,务求能全面地促进药业的健康发展.

1.4.8强化卫生保健的化验工作,提升澳门化验专业的水平.

1.4.9完善公共卫生紧急应变系统,以迅速回应市民对健康卫生的需求.

1.4.10促进现有的优质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条件的监控,以解决社区重点健康问题,满足重点人群的健康需要,从而提高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1.4.11鼓励社区参与,协调社区资源,解决社区卫生问题,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能做得更好.

1.4.12强化卫生中心的管理,引进现代化行政管理的技术及设备,加强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质量保证,同时完善电脑化临床资讯和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促进和发展初级保健网络资讯系统.

1.4.13不断完善重点工作指引,以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的质量.

2.教育领域

-作育英才,潜力尽显-

2.1高等教育

踏入新世纪的澳门特区高等教育,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特区政府在未来一年仍致力提高师资素质,务使学生在德育和知识方面均得以增进.加强本地及对外招生工作,致力扩展升学辅导服务范围,配合升学需求;以高教机构为科研基地,积极鼓励开发研究项目;完善高等院校之资讯科技系统以助教学和科研;开拓高教发展空间,发挥本身优势,强化国际形象;完善高教法规,做好高教体系评鉴及资料统计工作,促进高教发展.

在专业培训领域,要求教学标准国际化,专业水平达国际认可.同时,积极培训本地所需的专门人才,以及开展配合本澳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科研项目,俾能服务社会,与社会共同发展,为本澳培育更多专业人才.

2.1.1教学与科研

2.1.1.1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师资素质,建立优秀师资队伍,继续招聘资深之教学人员;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进修及参与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完善教学方法.招收高素质之学生;保持对学生的严格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德育及语言培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於创新的精神.完善教学及课程设置的评估机制,根据检讨及评估结果尽快作出调整;改善高等院校设 施,包括继续增添图书馆馆藏及改良设备,推行校园电子化计划等.

2.1.1.2开办及更新课程

开办及更新配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重视全人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工作及开展网上教育;鼓励高等院校与其他公共部门或企业单位合作开办专业培训课程.另外,将按实际需求,适当引进外地高教课程.

2.1.1.3开发科研项目

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培养科研人员及发展长远的,一系列的科研项目,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完善高等院校资讯科技系统;鼓励高等院校与本地及外地机构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并加强宣传科研计划及运用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料统计,开展高等教育项目研究.

2.1.1.4提高国际地位

鼓励本地各大专院校根据其院校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建立独特形象;巩固各院校与内地及国外其他机构之合作关系;支持有关本澳高等教育刊物的出版;提高专业培训水平,争取各项专业培训达到国际认可标准;发展学系制度,俾与国际系统接轨,从而提升本澳高等教育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2.1.2招生与升学辅导

2.1.2.1加强招生工作

办好招生工作,并按适度之外地学生比例向内地及国外招生.逐步增加学额,以满足更多本地及外地学生的需求.

2.1.2.2扩展升学辅导范围

扩展升学辅导服务,由个别辅导模式扩展至团体以及社区服务模式,以加深各阶层人士对本澳高等教育的了解.更新及完善升学资料库,以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

2.1.3学术交流

2.1.3.1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特区政府高教部门与其他地区高教部门的交流,鼓励本澳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组织,以提高学术水平及加强彼此的联系和合作.

2.1.3.2发展交换生计划

鼓励各院校继续发展与各地高等院校之交换生计划,透过多元化的课程,多元化的生源,开拓学生视野,并推广澳门高等教育的特色.

2.1.4服务社会与高教改革

2.1.4.1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之联系

加强高等院校与社会之互动,向社会开放学校设施,为社会提供技术转移,并提供谘询顾问,专业培训等服务;积极与其他机构发展合作计划及研究项目.

2.1.4.2推行高教改革及院校行政改革

考虑高等教育研究报告之建议,逐步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修订大专院校章程,人事章程及教学人员章程;优化院校之行政程序,对院校管理逐步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及科研服务;加强院校自主性及灵活性,增加院校行政运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

2.2非高等教育及青年事务

2.2.1评估澳门教育制度

基於广泛的共识,有需要对沿用了十年的教育制度进行评估;与此同时,需要培育有能力,具独立思考,有创意,富於参与精神的青年人,以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内地在社会及经济方面的快速和强劲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於作为教育制度直接伙伴的家长,教育机构和政府,经评估的教育制度应能使其权利,义务和社会责任更为清晰.此外,这一制度将具有更大的透明度和更强的操作性.

2.2.2促进义务教育发展

评估小学教育预备班包班制的实施情况,从而订定这一制度向小学教育延伸的计划.继续扩展学校网计划,透过重建,扩建及新建校舍的方式,增加中学学位.安排学习较为缓慢,行为偏差的学生以及内地移居澳门等学生入学,并提供辅助.

完善学生离校通报的机制,尽早获悉学生离校的资料,提供快捷有效的辅助与支援.透过不同的途径,支持多元化课程的开设,以适应学生的性向发展.

继续发放在社会教育范畴的各项津贴,避免学生因经济理由而辍学;完成本澳学生智力评估工作,建立以本地学龄人口为基础的智力常模,冀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2.2.3推广创思教学模式

目前师资培训多眼於解决教师实务教学工作.教师接受了培训,大都能解决教学上遇到的问题.明年的师资培训工作将重於长远而有规划的培训活动,藉以创造让教学人员成长的机会,当中强调在熟悉的教学活动中改变思考的习惯,令教学人员成为有效而具创意的教学活动的创造者和实行者,从而培育懂思考,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

推广创思教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将朝如何加强教学人员在思考创新方面的培训;重如何教育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去学习,打破一向只重知识传递的单向形式.推行的课程大纲将以诱发学生朝多元化创意思维,能独立及兼容两备的思考方式为重.在创思教学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大前题下,将适当改革现有的评核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配合创思教学的发展.

鼓励各类型的教育机构以活动教学,户外活动教学及资讯教育等模式推广思维教育.

2.2.4开发终身教育资源

密切加强与学校,社团的合作关系,开发,开放及利用现有的终身教育的资源,特别是学校资源.进行研究及规划未来澳门的终身教育体系;增加学习机会,建立更有系统,实用的培训机制,注重市民对资讯,语言,沟通及管理方面的培训.透过多元化及多媒体的教育活动,加深市民对文化,艺术方面的认识,提倡健康教育,增强个人能力,发挥潜能.针对正规,非正规,正式及非正式教育和培训活动的范畴,改善这范畴的中,短期教学和培训活动的实施条件,以提升市民的能力,培养知法,守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及关心社会,爱国爱澳,放眼世界的情怀.为了达致这些目标,将致力提供充分的教育辅助与便利,并推动出版一系列成人教育教材及成人教育的研究刊物,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创造条件,为实现全民教育,迈向学习型社会作好准备,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面貌.

2.2.5统筹资讯科技教育

资讯科技教育的基本目的应包括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学生潜能,培育创造性思考,为终身学习作预备.推广资讯及多媒体教育计划,从基础设施,学习资源,教师培训,课程和学习等方面同步开展推动资讯科技教育的政策,让资讯科技成为学习的组成部分.在基础设施方面,继续以财政资助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资讯和多媒体教学基本设施和设备,同时,展开研究工作,制定指标,以订定资讯科技的使用程度.推广学习资源的利用,透过统筹教学网站,鼓励开发教学辅助软件等措施,推动软件及资源共享.在教师培训方面,将针对资讯教育观念的转变,资讯科技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多层次地向教师提供资讯科技的培训;此外,促进教师利用科技,不断提升教学效能,优化方便於教和学的资讯环境.

2.2.6推升学校整体素质

为促进本澳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将创造条件,设立机制,增强各学校间的沟通及了解,达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标;积极鼓励各学校在教学及行政管理方面开展相互交流观摩活动,借鉴各学校按其本身条件发展出来的独特教学方法及行政管理经验,促进资源增值,提高整体教育素质及效益,具体交流及观摩活动范畴包括教学,教材设计及制作,学校课外活动,学校管理,家长会经营等.

2.2.7促进新一代的均衡发展

为培育身心均衡发展的新一代,将完善学生体质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并与相关部门合作,以完善健康保健系统.

向学校推广现行的体育课程大纲,并逐步对其进行优化.此 外,透过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培养学生对体育及运动的兴趣.研究制定学校活动场地及基本体育设施的标准,并尽量协助学校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以确保青少年学生有适当的活动场地.充实学生辅导支援网络,提供学生辅导服务,协助在学的儿童及青少年适应及解决在学习,人际关系及成长等方面的困难,提升自信,发掘潜能,使身心健康成长,达至全人发展的目标.透过推广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使社会认同及肯定学业的成绩并非是学习成功的唯一评核标准,以减少学生的挫败感,加强其自信心及自我肯定.

培育一群有责任感,使命感,有魄力,勇於承担,愿意回馈及贡献社会的良好青年;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进其沟通及人际关系技巧,从而增加其道德判断能力;促进青年在生涯规划上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课馀活动和社区活动,发掘其潜能,并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辅导措施,协助对社会有适应困难和新移居本澳的青少年融入社会及适应生活;协助青少年扩阔知识面和加强亲子沟通及技巧,鼓励及启发青少年认识和学习法律,为青少年营造守法精神的环境奠立条件;加强与外地的交流活动,扩阔青少年的视野.

2.2.8强化家校合作机制

优质教育的成功推行需要家庭与学校两方面互相配合,家校合作有助於为学生们建构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推行家校合作的理念,鼓励成立"家长会",加强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3.社会工作领域

-敬老扶幼,幸福人家-

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乃是人类不断地回应社会需求的过程.藉各项福利服务研究工作的推行,基本上可逐步掌握本澳居民的有关状况.然而,若要准确地回应需求,健全服务的规划和输送这两个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随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工作的进行,已建立的规划系统将可正式投入运作;而原有的服务输送系统,亦将会随公共资源的增长而得以配合.

3.1家庭暨社区服务

为了回应联合国消灭贫穷的十年计划(一九九七至二零零六),特区政府会透过专题研究来建立一个逐步扶贫的策略性方案.同时,对陷於社会,经济困境的个人及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3.1.1开展"澳门家庭与服务需求"的研究,俾能有效地检讨目前各项家庭服务的情况,重整本澳家庭服务之网络,以及针对贫穷提出适时有效的扶贫方案.

3.1.2继续完成新来澳人士之生活状况调查,藉此掌握有关人士之困境状况,以便提出相应之处理方案.

3.1.3积极推动"家庭生活教育"的工作,期能扩展至全社区和每一家庭.

3.2儿童暨青年服务

加强对陷於社会困境和行为偏差的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工作,透过专项问题的研究来掌握当前青少年的问题和所提供服务的状况;逐步增强外展青少年工作,以及透过专业服务计划来强化各项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

3.2.1继续强化为处於危机状况下的青少年而设的辅导工作.与青少年院舍合作改善有关的辅助方案,为离院院童提供跟进服务;同时,将增设一队外展工作队为离散於家庭与学校之外的青少年提供辅导.

3.2.2检讨在社会保护制度范畴内向法院提供的辅助服务;进一步完善在领养,亲权及监护权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同时,与法务局合作,出版资料单张,向市民推广相关的法律资讯.

3.2.3继续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进行"澳门特区青年问题与服务发展蓝图"的跨年度专题研究工作,目的在於建立一个为边缘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辅导与社区支援的系统方案.

3.3长者服务

强化现已为长者开展之服务网络,如辅导工作,安老院舍,颐康中心及家务助理等.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独居长者之关怀及支援,并藉各项服务计划的增值,促使有关资源更能善加运用.

3.3.1重建一所现存的安老院舍,使之能发挥护理的功能.

3.3.2继续强化向独居长者提供的关怀服务,进一步发展现存的日间照顾设施,向高危独居长者提供支援服务.

3.3.3推动护老者支援工作,在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设立相关服务,协助护老者处理在家居照料长者时所遇到的问题,并强化其照顾能力.

3.4复康服务

强化复康范畴内各项专业人力资源的质与量,增设相应缺乏的复康设施,并透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为残疾人士融入社会提供较有利之条件.

3.4.1改善现存复康院舍的人力资源与运作条件,增设专业人员为住院者提供复康治疗服务.

3.4.2为新设立的复康服务设施提供技术及财政辅助.

3.4.3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残疾人士的职业复康与融入社会的就业辅助.

3.4.4继续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复康服务的服务体系与长远发展策略"的跨年度专题研究工作.

3.5预防药物依赖服务

积极协调各相关公共部门,逐步建立预防及打击药物滥用的常设机制,使能结合本澳及邻近地区的各方力量,有效地促使本澳成为一个无毒社区.

3.5.1推动"禁毒委员会"之成立及有效运作;促进发展本澳与内地,邻近地区以至国际间之合作及交流.

3.5.2加强对预防青少年吸烟及滥用酒精的教育,并提供早期干预及治疗计划;开展"大专生对药物滥用之认知和态度"以及"失学或离校青少年对药物滥用"的调查研究;透过禁毒活动奖励计划及禁毒话剧计划,以增强一般预防教育工作的效度及广度.

3.6戒毒复康服务

藉戒毒治疗模式多元化发展,健全澳门戒毒复康机制,为药物依赖者提供适切的戒毒复康服务.

3.6.1开设综合戒毒治疗康复中心,以改善本澳戒毒医疗系统,提供短期之住院治疗及长期之门诊跟进服务.

3.6.2完善药物滥用人口中央统计系统,定期提供相关数据及资料分析.

3.6.3协助改善民间戒毒院舍之设施,继续加强整体戒毒工作之质效及发展.

3.6.4完成"评估澳门戒毒治疗和复康服务"及"药物依赖者的特性和需要"之研究工作计划.

3.7支援及协调

3.7.1藉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所得的统计数据,完善本澳社会福利服务规划机制.

3.7.2整理及统一服务使用之管理系统,以掌握目前各类服务之状况和有关服务之需求.

4.旅游领域

-广悦远来,宾至如归-

4.1突出关键旅游产品

4.1.1文化旅游

四百多年来的东西文化交流为澳门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这是推动澳门旅游事业的一个重要和有利的资源;同时,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为此,特区政府将会主导和鼓励民间利用历史文物建筑举办更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完善文化旅游步行路线周边的服务和资讯设施.

4.1.2特殊兴趣旅游

本澳在一些国际热门的特殊兴趣旅游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例如中葡点心美食烹饪班,太极班,中草药班,土风舞,中葡语言课程等.旅游局将鼓励和辅导业界,学界及民间团体规划及发展以旅客为对象的相关项目.

4.1.3家庭旅游

致力协助善用产品,使有关产业朝多元化发展,务求更有效地吸引家庭旅游.

4.1.4艺术与运动盛事之都

加强推广在澳门举办的大型盛事,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高尔夫球公开赛,国际烟花比赛汇演,妈祖文化节,龙舟竞渡 ,马拉松长跑赛,国际音乐节以及澳门艺术节等.同时,协助其他私人和公共机构宣传其举办的旅游文化活动.

4.1.5会展及奖励旅游设施

会议及促进旅游活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此,将致力推广澳门可举办大型会议和可促进旅游活动的设施.

4.1.6二零零二国际生态旅游年

生态旅游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中愈来愈重要的组成部份,联合国更将二零零二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本澳大可善用这方面的发展潜力,推广离岛郊野山林径,组织主题路径,完善相关之旅游配套措施.

4.1.7宗教旅游

澳门作为天主教东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地,且孕育於丰厚的中华文化之中,对此所留传下来的丰富宗教建筑与文化,是推动宗教旅游的有利条件.透过不同宗教活动的推广,以吸引不同信仰的信众来澳参与.

4.1.8发展海港城市

研究利用本澳水上观光资源,以及强化现有海上游的功能及航线,使其充份发挥交通与旅游的双重功能.

4.2针对性的推广策略

4.2.1积极扩大主要客源市场的同时,继续开展潜质市场,包括印尼,印度等.

4.2.2向与澳门有航空联系的城市作重点宣传,推广本澳作为直达目的地的形象.并透过与机场管理部门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寻求开拓新航线的机会.

4.2.3参加国际或区域所举办的重要旅游展销会,以建立和强化澳门作为旅游目的地之形象.

4.2.4透过在目标市场举办旅游业洽谈会,组织本地旅游业界积极与外地旅游商进行业务洽谈.

4.2.5透过海外旅游代表处,邀请各地旅游业界,传媒及知名人士到澳门考察.

4.2.6在现有旅游产品整合促销的基础上,加强宣传新的旅游产品,设施和盛事.

4.2.7全新录制澳门旅游宣传影片,以配合澳门的新风貌.

4.2.8承接二零零一年"宾至如归,澳门欢迎您"宣传活动,继续推动本地业界及市民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

4.3建立夥伴合作关系

致力寻求与市民,其他公共部门,业界,邻近区域以至旅游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以不同形式的夥伴关系来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新旅游城市.

承接二零零一年的工作,旅游局将继续协同多个公共部门共同参与所举办的澳门旅游认知宣传活动,让市民认识到旅游业在澳门经济结构上的重要性,从而在推广旅游发展活动中起积极的作用.此外,透过旅游发展辅助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与文化局,临时澳门市政局,工务运输局加强联系,就旅游相关的文化活动,文物保护及城市发展等相关议题交换意见,互通讯息以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加强与治安警察局,消费者委员会和其他公共机构的协调,确保旅客权益和发展相关的配合行动.

加强与本地旅游业界的连系和沟通,互通市场讯息和充分运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以促进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在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素方面,积极推介优质服务标志.同时,继续推动区域策略联盟,加强与广东和香港等实体的区域旅游合作计划,积极参与国际旅游机构,以树立澳门作为国际夥伴的形象,以及充分利用这范围内所衍生的推广机会.

4.4共享优质旅游服务

旅游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本澳旅游业整体的服务质素及竞争力.首先,是以旅客为本的旅游热线电话服务.旅客可透过一般电话或利用设立在各主要旅游点的专用电话享用方便快捷的多种语言旅游谘询服务.其次,透过相关法规的配合,加强维护随团外游及随团访澳旅客的权益,以确保旅客能透过旅行社获得优质的服务.此外,进一步强化旅客投诉机制及严格监督旅游业界的不规则行为,并在澳门旅游认知宣传运动的配合下,提升整体社会对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认知,从被动的监管模式迈向积极的参与.再者,在发出执照及接待公众方面,藉行政程序手续的简化,推行公开,迅速及有效的服务承诺计划.

4.5掌握旅游发展情况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份:一,把已经统计及量化的旅游资料,结合到其他经济资料上,并进一步作定量和定性分析,例如对旅客人数,消费等数据的波动提出经济上的解释;二,发展特定项目的专题研究,例如对旅游范畴内的不同产业(如酒店业,旅行社,交通等)研究,对特别活动(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国际烟花比赛汇演等)的意见调查及成效评估;三,与统计暨普查局合作,逐步调整本澳旅游统计体系,为将来实施旅游业附属帐(TSA)作好准备.

4.6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除了确保旅游人力资源的教育及培训达国际水平外,还会继续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6.1拓展国际联系

旅游学院将继续与姊妹学校进行导师和学生交换计划,以促进多方向的学术及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同时,学院将努力不断地完善及优化其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设施设备,来迎接世界旅游组织每两年一度的评核,确保再度获得旅游教育质量认证.

为配合旅游市场对高级专题课程的需求,"澳门-欧洲旅游高等研究中心"将推出三个与休闲管理,品酒专业技能及厨房管理有关的新颖课程;并计划把这些课程推广到内地,其他国家和地区.

此外,为配合文化旅游的发展,旅游学院将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办文物导游课程,建立文物导游的认证机制,并进一步完善旅游学院目前所开办的文物管理及旅游范畴的课程设置.

4.6.2加强学术交流

我国正大力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国策,加上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北京获得二零零八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可预计到旅游及酒店业未来在内地将有巨大的发展.为此,旅游学院更将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此外,旅游学院今年更是其中一所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内地扩大招生至14个省市的高等院校,明年将掌握好在内地招生的工作,录取优秀的学生到澳门学习,为内地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教育.

4.6.3配合市场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澳门特区政府的重要政策.旅游学院将继续发挥其首要功能,为澳门旅游及酒店业培养高质素的人力资源.透过"澳门——欧洲旅游高等研究中心"为旅游及酒店业制定有系统的"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逐步为旅游业界建立完善和系统的服务技能标准,并促进业界迈向高水平的目标发展.

旅游学院将继续在中学推广"认识旅游业工作坊"这项长期性的教育工作,教育青少年学生除了要认识其重要意义外,还要承担起一份公民的责任,齐来建设和推广澳门旅游业.同时,将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开展调研工作,积极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以配合市场以及其他公共和私人实体的需要.

5.文化领域

-东西菁华,融铸澳门-

5.1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广文物保护意识

二零零一年七月,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启动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澳门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开局良好,获得了各界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澳门的历史建筑群如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将可极大地促进本澳以至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澳门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对於澳门特区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区政府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细致地做好历史文物的研究,修复,保护和整治工作,同时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理解,响应,支持和配合.

5.1.1在二零零二年里,将加强对澳门历史文物的保护,修葺和修复,加快研究,完善和制订相关文物保护法例的步伐,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加紧对文物建筑周边不良环境的整治,务求全面改善澳门文物的现状,并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审核,考察.

5.1.2政府将更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澳门历史文物的科学研究价值,文化教育功能和旅游经济效益.通过组织和发动本澳及外地的专业团体和研究人员参与澳门的文物和历史研究,挖掘澳门历史文物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潜力,发挥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魅力.积极进行文物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拓展其不同的特性,进行具创意的规划,充分利用文物本身的独特性及历史名人效应,发挥历史文物的使用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5.1.3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及行动对澳门能否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能否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澳门的社会文明尤为重要.为此,将开展多方位的"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使每一位澳门居民都能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爱护澳门历史文化遗产为己任,以支持政府的文物保护工作为自豪,自觉地成为推广澳门的"文物大使".与此同时,还将通过资助的形式,鼓励民间社团举办相关的各种活动,支持专家学者进行有关澳门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民智慧,把澳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更深,更广,更高的层次.

5.1.4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宣传,推广和建设澳门的过程.因此,将增强与世界各地有关政府,组织和团体的联系,促进交流与合作.开展学术研究,访问考察,技术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澳门在文物保护上的技术水平.

5.2深入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提升澳门的社会素质是特区政府战略发展的重要根基,社会素质的提高与市民个人文化素质的优劣紧密悠关.为此,将把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开展新一年的文化工作.

5.2.1艺术教育对於成长中的青少年尤为重要.事实证明,艺术教育不仅有助於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还有助於他们培养创造力,创新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来一年里,将加强面向全澳学生的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的艺术兴趣,促进青少年美学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今年将扩大澳门室内乐团的规模,组建新的"澳门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澳门中乐团将通过举办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专场音乐会,学校音乐会,推广音乐知识的普及.配合澳门国际音乐节和澳门艺术节的举办,将充分利用各地艺术家云集的优势,邀请他们举行讲座,工作坊或短期训练班,把各种艺术形式的内容和技巧介绍到澳门.同时,还将通过青年音乐比赛的举行,鼓励青少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拨出专门的款项,设立丰富的奖学金,资助有潜质的学生进行深造.此外,将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展览,通过深入浅出,言之有物的导赏,使学生们掌握欣赏技巧和审美能力,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

5.2.2将通过澳门博物馆举办与澳门历史文化相关的专类展览,以互动的教育形式,促进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本地文化历史的认识.通过工作坊,讲座及证书课程的举办,向青少年推动考古教育.

5.2.3澳门中央图书馆亦将针对不同年龄读者的特点,增加举办各类专题活动,吸引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求知欲,推广阅读和写作风气.与此同时,图书馆将进一步改善阅览空间,简便办证和借还图书的手续,扩大藏书的门类和数量,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料,电子出版物等,务使图书馆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工作,求知和休闲的一个便利场所.

5.3提高文艺活动水平,创建优质文化生活

5.3.1澳门国际音乐节和澳门艺术节一直是特区政府推动本地艺术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在新的一年里,将善用资源,努力争取更多的世界优秀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来澳演出,让市民得以参与高雅的艺术活动,享受优质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将积极介绍祖国各方面的艺术成就,增加市民对国家民族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基础上,将通过新组建的文化谘询委员会加强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与互动,广泛听取意见,设计出节目形式多样,趣味丰富,雅俗共赏的音乐节和艺术节.

5.3.2澳门交响乐团和澳门中乐团也扮演积极和重要的角色.通过扩大编制,健全组织而建立的澳门交响乐团,将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家和演奏家,他们将负起提高澳门文艺水平,培养澳门音乐人才的使命.澳门交响乐团将不仅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艺术水平较高的乐团,以代表澳门参加国际性文化艺术活动,还将安排优秀的乐师进入学校和团体,从事音乐艺术的培训工作,为澳门乐坛培养一代新人.澳门中乐团将聘请一流的客席指挥来澳培训乐团,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增加举办社团音乐会,学校音乐会及工作坊等,做好民族音乐艺术在澳门的传播教育和普及工作,提高市民对中华音乐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5.3.3澳门演艺学院现有舞蹈,音乐,戏剧学生近千名,这些学生是澳门未来文化艺术发展的生力军.为此,将增强师资力量,完善各项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和兴趣,开设多姿多彩的短期课程和工作坊,丰富和充实本澳艺术教育.演艺学院还将定期举行各种学生演出,并鼓励支持他们参加艺术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积累演出经验.

5.3.4在二零零二年,将会主办"第四届华文戏剧节",这是一项华人戏剧界的艺术盛事.来自内地,台湾,香港的华人戏剧精英将云集本澳作精彩演出和学术研讨.特区政府希望藉主办是次活动,为澳门大众引进各地高水平的戏剧演出.同时通过观摩,交流,研讨,使本澳的戏剧界进一步扩阔视野,锤鍊技艺,推动澳门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5.3.5每年,政府都透过资助民间社团开展多元文化的文娱康乐活动,不仅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各界的优厚潜力,也使得更多艺术爱好者在广阔的创作空间自由翱翔.这些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辛勤耕耘的人们,为澳门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政府将更加重视民间社团开展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尽可能给予充裕的资助,并从各个方面作出配合与服务.

5.4弘扬澳门文化特色,深化文化发展策略

澳门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四百多年不同文化的和平共处,孕育了澳门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的精神.澳门历史文化特色的弘扬,对於确立及提升澳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对於创建澳门社会美好未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5.4.1弘扬澳门文化特色,首先要对本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深入,全面的发掘,研究和疏理.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展开,二零零二年中有关澳门历史文物建筑的各项研究将取得新的进展.此外,还将大力支持有关澳门的文化,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通过发放学术研究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以及协助出版学术研究成果等多种方式,调动本地乃至世界各地有关专家学者从事澳门研究的积极性,争取更多学术成果的出现.

5.4.2在澳门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应用方面,澳门中央图书馆将加强搜集澳门文献资料,增设澳门资料参考谘询服务;澳门博物馆将整理出版现存馆藏目录,供公众使用;澳门档案馆致力搜集外地有关澳门历史的档案文献,并编制清单,目录等检索工具.透过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将构建本澳较完整的文献查找及应用体系,配合澳门研究发展的需要.

5.4.3信息的传播也是弘扬澳门文化特色的重要一环.将出版中,葡,英版《文化杂志》,学术著作及研究论文集,并翻译介绍有关澳门文化的各种作品.同时,将透过与内地,香港,台湾及海外有关书籍发行商的联系,加强开辟各类出版物的推广和销售渠道,向内地及海外推广澳门.

5.4.4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功能,制作形式生动,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互动网页,使全球不同角落有兴趣的人士都能轻而易举地接触到澳门的独特文化和新鲜信息.

5.4.5澳门的历史文化必须进一步走向世界,而澳门文化的策略发展也同样需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在新的一年里,将把"澳门艺术双年展"发展成"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其目标是将之办成一个面向全球艺术家,具有国际水准和知名度的大型艺术评比及展览活动,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参与,为澳门带来艺术创作的新观念,新技术,新作品,开阔市民艺术眼界,推动本地艺术创作的成长.

5.4.6组织澳门艺术家,文化团体出外举办或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同时也邀请内地及国际上的著名艺术家来澳,进一步加强澳门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中央图书馆也将争取加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亚太地区城市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组织等,更好地为澳门引进世界各地的知识动态和文化讯息.

5.5提升专业水平,倡导服务意识

为了使本澳的文化工作更加符合时代 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社会大众的需求,将加强在文化领域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训练,提升专业水准,并全方位地倡导服务意识,做好公众接待和社会服务等工作,让更多的市民可以亲近文化,热爱文化,推广文化.

5.5.1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员,领导主管进行各种研究,学习和进修,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参与各种学术研讨,艺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严格要求他们紧握时代脉动,扩阔知识面,深化专业学养,增强"创新","创意"的才能.而对於面向大众的广大前线服务工作人员,将提供更多自我增值的进修培训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奖励机制和事业前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5.5.2进一步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倡导服务意识,认真听取市民的意见,密切跟进社会需求,改善服务态度和有关服务设施.在新的一年里,澳门博物馆,中央图书馆,历史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都会以更加主动,热情,亲切的专业态度为市民服务.

5.5.3澳门中央图书馆将逐步延长开放时间,以回应与日俱增的图书馆使用率.此外,还将积极研究在仔设置图书馆,以及兴建澳门图书馆新馆的可行性.

5.5.4澳门历史档案馆将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档案查阅服务.

5.5.5为配合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也尽可能提供一些免费的交通服务,免费导赏服务和各种购票优惠.

6.体育领域

-飞越濠江,跃向世界-

6.1促进高水平竞技体育

在二零零二年将会落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政策.透过规划,确定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概念,以及与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本地体育总会的合作方式,以共同发掘和选拔运动员,挑选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项目;同时,还确定技术,物质和财政支援的方式,以推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此外,在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本地体育总会的合作下,拟定澳门代表队参与世界,国际或地区水平的赛事之准备计划,及20__年东亚B>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队之训练计划,为本地运动员参与自己所属地区举办的高水平体育赛事作出积极的准备.

6.2推动体育社团的发展

积极推动本地体育社团的发展,除给予支持外,还会协助培训本地体育人员,招聘体育管理或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协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和体育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为提高运动员的价值,将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对其发展方向实行规范措施.

6.3促进大众体育的普及

体育运动对人们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落实大众体育的政策方面,将促使体育运动成为市民,尤其是在职人士生活的一部份,组织多元化以及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体育活动,充实大众的闲暇生活,从而使体育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为促进大众体育的普及,还需要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作配合;为此,除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外,还将兴建一些体育场地和可进行体育活动的休憩场所.

6.4丰富参予赛事的经验

对於体育总会和特区代表队参加国际性的体育竞赛,特区政府将坚持一贯的政策,给予技术,後勤和财政上的支持,特别是协助其参与由澳门体育发展局支持或组办的一些国际体育赛事,坚持从实践中不断改善的观念.此外,透过聘用本地或外地具有丰富体育经验和知识的技术人员,落实培训本地体育人员的政策,增进其组织,筹备和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的相关认识;同时,透过与内地的紧密合作,吸取其在体坛上的成功经验,将有助於提升澳门的体育水平.

6.5支持组办20__年东亚运

作为推动澳门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部门——澳门体育发展局,对二零零五年在澳门举办的第四届东亚B>,无论在资源或行政经验上,将给予全力的支持.同时,将会与筹办该项B>的实体合作,拟定相关体育基建的管理计划.

6.6体育运动迈向国际化

继续落实筹办,参与和支持组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政策,此举不独可以提升本地体育人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更可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水平的体育基建.在此政策下,不仅可与国际体育组织保持联系,亦有利於提升澳门的国际形象,对日後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起催化的作用.透过参与国际盛会的机会,把握宣传推广澳门是一个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集训和其他活动的理想地方,从而也带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澳门更可凭其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优越条件,在中,葡两地所举办的世界体育赛事中扮演桥梁的角色.此外,致力宣传20__年澳门东亚B>和其他在澳门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本地体育和经济创设有利条件.

6.7提升整体市民的体质

透过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收集本地居民的体质资料及其变化趋势,并对之加以研究分析,从而拟定一个透过大众体育改善居民体质的计划.同时,也手研究和拟定一个以澳门特区代表队为对象的训练计划,以推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运动医学领域上,将加强向运动员提供运动医学援助,特别是在预防措施方面;同时,透过培训运动医学的医护人员和药物检定工作人员,建立一个澳门运动员体质长期监测系统.

6.8设立澳门第四届东亚B>组织委员会

为筹办20__年澳门东亚B>而特别成立的20__年澳门东亚B>协调办公室,其主要责任是积极筹组是项B>的组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将在二零零二年一月一日开始运作,其职能是组织,推广及协调所有有关20__年澳门东亚B>的事宜.

组织委员会将会与澳门体育发展局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获得其在资源上和运作经验上的支持和协助.在未来一年里,组织委员会将会按议定的工作日程表,为举办20__年澳门东亚B>展开实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筹组各项体育比赛,为组织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工作,开展宣传策略以及争取如投资,赞助等可能的经济收益.

6.8.1完备各体育基础设施

举办20__年澳门东亚B>这项国际性赛事,拥有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体育基础设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然而,对於如何使这些资源投入能够获得经济上,物质上的最大效益,控制其日後在维修保养和管理上的支出,是政府所关注的,因此,将会为这些体育基建的管理拟定一套管理措施.

澳门奥林匹克游泳馆的兴建工程预计在二零零二年竣工.明年,亦将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改建及完善工程,以符合国际赛事的要求.同时,增设综合体育设备,这些设备亦将有利於未来体育发展的需要.

6.8.2筹组各体育比赛项目

二零零二年是筹备第四届东亚B>各项体育比赛的关键性一年,除草拟出B>的比赛项目外,更会为各比赛项目聘请及培训赛事主任,亦将透过参与及组办一些国际性体育比赛来测试各项体育设施及体育人员的水平.

此外,将与被列入B>比赛项目的单项体育总会签署议定书,以订明其责任,必须的协调方式,提升运动员竞赛水平的目标以及各体育总会领导人员的专业经验等.

6.8.3培训组织委员会人员

在二零零二年,将对筹办是项大型B>的人员进行培训,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人士负责是项培训工作,使组织委员会的成员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及所需的条件.

6.8.4开展全方位宣传策略

积极为这项B>开展宣传工作,是对这项盛事的成功举办以及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起促进的作用.

在二零零二年里,将按照已订定的日程表不断进行有关的宣传工作,宣传攻势将会不断加强,直至B>成功举办.

组织委员会将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手法,推介20__年澳门东亚B>,譬如透过一些国际体育赛事,国际盛事,本地大型活动,教学活动等机会进行宣传,当然更少不了可激发全城参与的城市宣传策略,因为能获得第四届东亚B>承办权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6.8.5开拓高效益合作伙伴

为了确保组织委员会在落实具体工作时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将会致力谋求各范畴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引进一些具专业技术的人员,在资讯科技方面能提供协助的机构,航空交通运输,和协助提供海外联络,协调服务等的机构 ,从而使资源的投入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结语

特区政府的社会文化范畴工作,不论是关乎市民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及体育运动推广,或是致力救贫扶困,造福社群的社会工作与福利事业,乃至教育,文化,旅游等等这些涉及市民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工作,无不关系到千家万户,在在与民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广大市民也对政府协助改善生活寄予厚望,这些都是我们提出并实践"以民为本,服务为先"政策理念的根本动力.我们将要求每一位政策的执行者及有关公务员充分发挥公仆精神,全力以赴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由於各种环境因素,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文化范畴的工作仍有待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欢迎市民监督及提出意见批评,我们一定会仔细聆听及作出研究.此外,澳门民间的各种社团组织和机构,一直是推动澳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是政府开展社会及文化服务的忠实伙伴,我们同样希望他们能够献计献策,给政府的施政以支持,配合和协作,为创建澳门美好的社会生活贡献智识和才具.

总结经验,检讨不足,目的是使社会文化范畴的工作能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个层次.在二零零二年,我们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步伐,各项社会福利工作会在更广泛的层面发挥作用,我们将会因应澳门的新环境,以新的形式加大宣传和推广澳门的力度,并继续倡办多种形式,符合澳门特点及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促进本澳教育及体育事业迈向国际化,同时,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全面评估.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的政策理念一定能够在社会文化范畴中得到落实,在全澳市民的共同支持下,也一定能够把澳门建设得更好!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精神,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根据xx市教育局及xx县科教局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以“三零”创建工作为切入点,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校信访问题、校园安全风险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查漏洞、补短板、建机制,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早在小。

——坚持结果导向。以群众评判为标准,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组织领导

为深入推进学校“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特成立“三零”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师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四、工作目标及阶段划分

“零上访”是指凡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除必须由上级部门解决的,全部都要在学校得到有效化解;“零事故”是指不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零案件”是指不发生刑事犯罪和治安违法案件。学校精心组织、逐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

1、第一阶段(2020年):

全面铺开,初见成效。学校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完成动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工作责任,确保人、财、物和制度四落实;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增强共创共建合力。

2、第二阶段(2021年):

深入推进,完成目标。对照创建目标,围绕第一阶段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方法措施不断强化、创建成效明显提升、创建任务按期达标。

3、第三阶段(2022年):

巩固深化,提升创优。在2021年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先进、对照一流,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聚焦重点、集中攻坚,总结经验、拓展成果。

五、创建标准

(一)组织领导保障有力

1、党组织坚强有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2、落实主体责任,校长是“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承担分管职责范围内的责任。

(二)内部治安防范严密

防范力量配齐配强。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配备专职保卫人员,严格落实出入校门登记制度。

(三)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1、学校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选配专门的调解员负责矛盾纠纷的化解和处置工作;

2、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要多渠道收集师生的社情民意、涉稳信息,定期分析本学校、单位的稳定形势,预测预警预防重大矛盾纠纷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3、对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全部清零,当年无新发生的上访事件。

(四)重点人群帮教到位

1、加强对学校服务管理人员的管控,凡在学校工作的保安、物业等个人信息必须到属地公安机关登记审核备案,备案率达到100%。

(五)安全隐患整治有效

1、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动态掌握风险点、危险源,对隐患的种类、数量、状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有工作台账;

2、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危险化学品规范管理、使用,建立出入库台账。对过期化学药品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销毁处置;

3、隐患治理落实到位,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做到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教学设施安全等工作当年无事故发生;

4、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应急预案完善,定时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情况,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

(六)法制建设持续深入

1、普法宣传形式多样,注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广大师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

2、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

3、扎实推进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依法治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七)公共服务优质高效

1、加强公共服务管理,学校的调解员作为信息员、宣传员、服务代办员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

2、加大对困难职工、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帮扶,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3、激发和引导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等形式助力“三零”单位创建工作。

六、主要措施

(一)强化源头预防工作。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严格规范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单位集体讨论决定。科学规范决策,不断规范事务公开运行机制,在人事调整、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招生等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每年召开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学校重大工作事项,防止因决策不当、违规操作、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引发矛盾甚至群体性上访事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教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通过德治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制度执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强化隐患排查整治。

每月全面排查一次各类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重点围绕个别教师诉求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重点设施、重点场所、重点人员以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重点环节,定期深入排查,掌握底数、加强研判、推动解决。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等形式,定期了解掌握工作领域范围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对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认真研究解决。

(三)强化信访问题处理。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包案制度,对于信访中的疑点难点,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心理疏导等方法解决诉求,对新发的信访事项,尽量化解在内部。

(四)强化社会治安防控。

全面加强“三防”建设,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格局。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协调机制建设,发挥校园综治成员单位职责和作用,加强对校园周边检查巡查,查处危害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行为。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摸排校园周边黑恶势力、黄赌毒、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非法宗教等违法犯罪线索,并坚决予以查处严办。在校园门口建立护学岗、警务室、警务联系点,维护上下学时段交通秩序和治安。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把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

(二)明确主体,强化责任落实。

把“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时刻紧绷安全防范这根弦,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