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大学数学;教学

0 引言

近年来,各种科学科技不断涌现,已经投入使用并给人直观印象的高科技飞行探测器、无人机、高铁列车,还有逐渐渗透到个人生活中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最近刚刚上市方便出行的摩拜单车等。那么这些产品以及生活用品能直观触及到我们内心的变化,所以有激发人们去主动学习的动力,包括机械、轨道、计算机等各专业,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会怀揣改变生活现状乃至改变世界的梦想,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而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语言对大家来说也并不陌生,出国旅行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那么对于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已经迫不及待,尤其是日常用语,所以对于文学语言类课程,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进步阶段,经久不变的数学真理虽是各门学科的垫脚石,却不能直观的把研究成果真切的渗透到生活当中,加之众多繁杂的定理与计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最终导致学生中途放弃,他们觉得看不到尽头。

但是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提高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

1 大学数学课堂的发展现状

现在高等数学课堂的讲授形式基本都是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教师按部就班的将规定学时内的授课内容灌输给学生。有的同学会中途掉队,睡觉或玩手机等,这些现象还不能及时根治,也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大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从扩招这个客观原因来讲,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一个班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对大学数学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另外一个原因而言,大部分教师科班出身,知识结构单一,习惯于理论学科式教学,授课时不能将数学与学生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得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尤其对高职院校而言,还不能将应用直接贯穿到数学课堂当中[2]。

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公共课程,我们怎样才能在大学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2 对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

《大学数学》作为大学课程中的基础课,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经管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大学中比较受重视的一门课程。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想这些说法都没有问题,因为要想讲好一门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需要教学当做一件艺术品去创作。

那么作为一名高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哪些呢,尤其是课堂上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又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意见和看法。

2.1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一名教师的基础的条件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知识面的要求也很高。正所谓学高为师,大学不像中小学,学生们都是成年人了,都具备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科学文化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己学科的发展方向,还需要涉猎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2.2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照本宣科,也不是解数学题那样的按部就班。充分的课程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所学专业等用心寻找素材编写教案,认真构思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W方法,甚至是设计准备好每堂课提什么问题、怎样去提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透彻理解和把握所教课程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目的、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对于在高职学生的教学更要认真对待,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有自制力等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是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很难抹平,作为高职阶段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准备课程,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还应该想法设法做到去吸引学生,管理学生,启发学生。教师应学会吸引学生,课程的开设是根据专业的要求,是学生未来的需要,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一门开设的课程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就比如数学,就是学生比较畏惧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难懂,更因为学生的兴趣的缺失。为了让学生掌握做学知识,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去学习,教学是不单单是教师自己的事,更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往,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不应该是空洞的乏味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该注意培养自身的魅力,平时的仪表、语言、板书等等都跟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质,教学的效果更加有效。教师还应该学会管理学生,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高职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尤其面对学生迟到、讲话、玩手机、睡觉等情况的时候,怎样去处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督促学生认真上课的目的,这些细节可能很多老师并不在意,但实则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首先应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什么迟到,为什么讲话,为什么拿出手机,为什么一定要睡觉,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仗势欺人,强词夺理,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上给予启发也是比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应教给学生举一反三地本领,比如面临的学生的提问,是直截了当的给出结果,还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想适当的引导就要比直接给出计算的过程要来的好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提问也是启发学生的重要方法,互动交流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甚至是有些学生会因为一次提问,一个好的回答而喜欢上数学,当然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学生对于所提问题的不能回答,这时候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注意对待了,是不是需要给出些引导,给出些提示,还是适当的批评等等,因此教师也应该具备临场的应变能力,实际问题实际分析。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提问,鼓励学生去提问,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提出疑问,通过问题来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对于课堂的把握,教师除了要备好课以外,要想完整地上好一堂课,还应该控制好教学的节奏,包括最后的结束,以怎样一种方式来结束一堂课,教师可以是对一节课内容的归纳或者小结,去突出本次课程重点的内容,已达到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对于结束一堂课,教师还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引申,已达到使学生眼界得到开阔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本次课程与下一次课程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次课程的内容,以促进学生课后的预习工作。

2.3 积累实战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聆听优秀教师的课堂,可以最直接接触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听同类课程,也可以相对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程,然后再充分吸取各位老师在上课中的优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新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地去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去提升自己,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一名优秀的大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案编写;课堂教学;讲评活动

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乳山市南黄初中对学案导

学、讲评课、课堂基本功训练进行了有机整合,开展了“研、学、比”三位一体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

一、“研”,就是对学案编写等的研究与研讨

依托级部、学科组这两个平台,我们加强了对学案编写、使用等的研讨和监管。

一是开展学案展评、听评课活动。通过展评、讲课,认真总结各学科组在学案编写、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是开展深入扎实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凭借集体教研这一平台,由学科组长牵头,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开展研案、磨课活动。各备课组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智慧,对每一节课进行学案研讨、讲课观摩,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优秀的经验。

四是开展优秀学案展评活动。定期组织各学科组开展优秀学案展示、评比活动,并将好的做法在全校进行推行。

二、“学”,就是学习好课堂教学的讲评活动

课堂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听评课的模式。

一是学期初分组召开了教师会,研讨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认清下阶段听评课的侧重点和突破点。汇总教师研讨的问题并进行了剖析、整合。

二是实施了对比借鉴评课模式,重组评课方式。分阶段开展了观摩对比评、同组对比评、自主对比评并把教师反映出的问题分散到各项活动中。

三是加大了评课教研力度,把评课作为集体教研的重要内容,构建了由校长负总责的三级集体教研网络,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夯实了基础。

四是开展了校内、校间、专家同课对比活动。以对比借鉴为基础,以集体教研为平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把教师的课堂纳入到更加广阔的氛围中进行同课对比,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

五是开展了“精品课堂”展示活动、“校级公开课”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展示与评选,带动教师不断反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比”,就是开展好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围绕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学比武、书画、演讲、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比赛活动。

尤其是在教学比武展示活动中,大家认真钻研教材,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后,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中用精当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感情投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内容的探究兴趣,构建了鲜活的生命课堂,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3篇

一、“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涵义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简称“TFU”(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Framework),是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用于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修改和审核,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

1.“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实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产生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产物。这个模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地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为理解的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一直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我们发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以掌握的目标之一。“理解”的确给教师出了一大堆的难题:到底什么是理解?学生应该理解哪些事物?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得知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如何支持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为理解的教学” 模式为教师提供了设计、实行并反思以培养学生理解为目的的课堂实践,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2.“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构成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这四个组成部分分别引导教师思考一个在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教学问题。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把这些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方面。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与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四个基本教学问题相对应,分别是:

1.启发性论题,“我们应该教什么?”

2.理解目标,“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什么?”

3.理解活动,“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4.持续性评价,“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个组成部分的界定都有具体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提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内容的理解,并灵活应用。

二、“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1.实践意义

“为理解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深刻地孕育着设计师者的教育理念的。它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人格”和“学力”的完善与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这个角度看,郑州市“道德课堂”的教育理念与“为理解的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果把“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与“道德课堂”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相结合,付诸课堂进行富有创意地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整合教材,挖掘知识体系中的纲领性论题,以知识板块的形式运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内容、概念和论题的理解。

本单元主要围绕“三角形”这个主题展开,研究三角形的各部分知识,以及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本节教学,让学生事先做了预习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教学的重点落在理解三角形的含义,三角形特性的应用上。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启示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4篇

在改革的众多环节中,重难点均聚焦于课堂教学,如何提高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评价课堂教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攻坚克难,连续4年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开展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促进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参训者超过200人,已建立培训课程方案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培训课程的理念

1.以学员为中心的师生观

本课程的师生观要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具体表现在:2天的集中培训时间内,每个学员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学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员为中心;培训师则是引导者、辅导者和监控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根据大多数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进度,需要关注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成效,而不仅仅是主导式的单纯讲授知识技能以完成培训的教学任务。

2.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

本课程的质量观要体现能力为本位。设计培训项目时,培训师选取了一个真实的、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实例(培训师不做任何的指导)为教学载体,让教学管理骨干完整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与评课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位学员首先需要对课堂教学现象独立开展评价,接着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小组评价,同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又要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理论,且共同构建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学员再用评价指标来解析教学实例。

培训对教学管理者的各项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评课能力:对观摩课实施“2+2”的评价中,每位学员必须对观摩课写出个人评价(2个主要优点和2个主要不足)并张贴出来,在培训师A的引导、归纳、总结和提炼之后,学员马上可以学会评课的“2+2”基本方法,学会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观察、分析并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每位学员通过观察、理解、反思和评估,能够自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短板,提高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

3.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

本课程的效率观要体现产出为导向,没有产出或不明确产出的学习则是无效的。为此要确定培训对实现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管理是否真的有所贡献,要树立培训一定要给学校带来增值服务的概念。

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关注人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即行为变化,确定学员通过学习后发生的行为改进程度。只有学习者真正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后,才达到了培训课程的学习目的。更为重要的产出是培训课程能为学校带来什么影响,即产生的效果,包括因学习而带来的组织上的绩效改变,包括质量改善、效率提高和满意度提高等。

反之,投入为导向则是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对教学反馈意见,即确定学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但学员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技能,即发生了有效的学习。另外,还可对学员学习前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即确定学员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这可检验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但仍无法确定学员是否能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要求有改进自身职业行为愿望的受训者具备5个特点:有提高现有水平的迫切希望;能真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允许其提高的环境和条件;能得到对此感兴趣并有一定能力的人的帮助;有尝试新想法的愿望和机会。

培训中,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学习心理学的教学实验感受,通过小组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让学员不断地提升“能力的产出”。又如个体独立学习与团队合作的开放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个体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又强调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学习,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发言,组间互评,欣赏与批评,到总结与反思,培训师调动学员冲破固有思维,开放多元,大胆创新,再进行综合式的点评分析。

二、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

本培训围绕着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问题,着眼于教学管理者的内涵与能力提升,促进管理者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成长。

1.对培训师的要求

在培训中,至少安排A、B两名培训师相互配合进行,并需要一至两名助手协助。其中,A培训师必须为一体化课程理论专家,把握整个培训过程,调整各环节的教学进度,组织学员的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讲授教育教学理论与主要概念,点评各环节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学员观点等,在培训中起关键作用;B培训师主要是配合A培训师开展培训工作,必须掌握一体化课程基本理论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主要协助归纳学员观点,提取A培训师讲授过程的关键词,在某些独立的教学环节,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的学习理论体验可由B培训师主持。具体分工要求详见表1。

2.培训对象的选择

培训对象是教学管理干部与教学骨干,包括: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和系部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评价什么与如何评价、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如何等均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教学管理者通常是优秀课堂组织实施者的代表,必须熟谙何为优秀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骨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更要清楚什么是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课堂、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学员的学业成长。

3.培训内容的安排

培训课程确定为两天分两个阶段完成,前一天半,采用行动导向方式开展,主要内容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现场观摩、讲课者自评、学员“2+2”独立开展他评、培训师梳理提炼学员观点、小组学员讨论达成共识、培训师讲授课堂教学评价和一体化课程的理论问题、“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小游戏的体验、小组学员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展示与解释、培训师带领学员点评分析评价表、全体学员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分析教学实例。

最后半天将依据培训学员的已有基础,安排内容不同、深化培训主题的专题讲座。第一期是生本理论专题,弄清何为“以学员为中心”,一体化课程如何组织教学等基本问题;第二期是结合当年的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做竞赛方案的解读;第三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专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期从课堂教学与管理层面,以学校实际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案例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管理举措做个案分析,树立优秀个案的校本式标杆。培训课程通过设计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促成了培训目标的达成。参见表1。

表1 教学管理骨干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安排

日期 内容 时间 形式 培训师的分工与职责

天 课堂教学现场观摩 90分钟 观摩课 组织培训者观摩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设计与学生工作页等资料

讲课者自评,培训者对观摩课进行评课,梳理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90分钟 头脑风暴 培训师A:负责引导讲课者自评、解释“2+2”评课形式、调动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学员的评课观点,写纸条、张贴、纸条的同类项合并、归纳等

课堂教学评价核心问题的探讨 180分钟 研讨 培训师A:负责主持、讲解、引导、点评、归纳、整理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观点,写纸条并归类张贴,板书等

天 “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等学习理论体验

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构建与分析 240分钟 行动导向 前150分钟:

培训师A:负责补充、解释、提示、指导等

培训师B:负责主持、概述、展示、提炼观点、布置任务等

后90分钟:

培训师A:负责主持、点评、标识各组评价指标关键词,讲解教学理论与概念等

培训师B:配合标识、点评等

培训深化专题 120分钟 讲座 每期选择不同主题,持续深入

4.培训方法的设计

在前一天半的学习当中,观摩、评价、头脑风暴、讨论、游戏、展示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替使用。

观摩课的实施环节:由承办学校在教学场所准备一堂真实完整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时间为90分钟,培训学员进行观摩。评课阶段:观摩课后,学员们回到培训场地,先由讲课教师做自评,每位学员对观摩课做“2+2”的独立评价并张贴关键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内讨论,梳理学员个体自评的关键词后形成小组评价意见;紧接着,培训师利用各学员或小组观点,引导问题讨论、讲解基本理论、点评学员观点、提炼归纳整理要点,通过对张贴纸条的重新组合,归纳提炼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线及基本要素。为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一体化课程的相关理论,培训师必须将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投入与产出等概念及时补充并讲解。最后再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制作出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展示与解释。

培训师要依据学员的学习基础,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需要,调整培训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与学习进程,及时补充学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开阔学员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视野等;同时培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观察案例、听理论的“投入性学习”过程,而且是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行动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研,学员要把听课评课中现实的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高度融合,且不断吸收消化。本培训是行动导向等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学员思维相当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详见表2。

表2 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

项目 表现特征

教师 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员独立或合作学习的工作方式

学员 照顾学员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多为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的系统性特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方式方法 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替使用

组织形式 学员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员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5.培训质量的控制

培训质量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及时反映学员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员对学习的进程进行积极地总结和反思,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业的完成。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视野投向学员的整个学习历程,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发展性评价更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特征的教学反思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追求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人的个性特征与风格。而人,才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这为课堂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其次,听课、评课教师都不仅仅是以个体权威者出现,而更多的是依据教学需要组成各种灵活的小群体,在群体中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追求互相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协商、共同发展的这种同伴关系,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共同合作建构评价标准;第三,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灵活,针对性强,评价重视“理解”“阐释”“交流”“移情”等在评价中的运用,初步尝试了评价中的人性化关怀。发展性评价倡导的这种人文化评价(质的)是对原来强调实证化评价(量的)的根本性的补充。

培训过程就是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在一次次的“收获产出”当中,培训师及学员相互间的评价促进了学员的评价能力提升,可以欣喜地看到变化与进步。如在小组汇报环节,各组展示的作品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学习效果,又在与其它组的对比中找到各自的差距,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恰当的评价。每一期培训的最高潮就是在各小组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时刻,这份评价表基本上体现了他们经过一天半学习的水平,各组之间会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相互指出不足,可立竿见影地看到学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学员在学习心得分享环节,常常能明显地感受到学习前后的变化,可以自我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

从管理队伍的成长、培训效益的延伸,到培训影响的辐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学管理队伍的茁壮成长

在四期培训中,第一期主要以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等部门正职负责人为学习主体,而后慢慢地扩大到教学系正副主任、专业带头人、系部部分骨干教师等;从只面向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到普及所有民办技校,受训层次慢慢下移,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深入,四期两百多人的参训队伍成为目前院校课改的主力军。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第一要素是人,而且必须是一支具备课改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行动力的师资队伍。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队伍成长也需要有一个过程。通过连续培训,促进了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课改骨干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这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2.教学管理效益的上下延伸

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培训者把所学、所思、所得迅速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最为重要。一是直接应用到一体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各类大型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队伍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两届全市的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培训效益在参赛选手的作品上已得到很好的体现,无论是在一体化课程的基本要义贯彻,还是在作品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同时在多类型的全国性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的参赛成绩骄人,捷报频传。

3.教学管理影响的多维辐射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5篇

一、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至为重要。为了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激发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兴趣,我在教“绪论”部分时,采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导入新课的方法。“同学们,街上广告牌中的霓虹灯为什么要一闪一亮?军人为什么要着迷彩服?生活中给人取绰号为什么越看越像?老年人和我们女同学为什么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一听到这样的提问,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对这些现象都很熟悉,生活中也经常碰到,但其中原因不一定能回答得上来。接着我说:“从今天开始,我将给大家讲授你们在初中从未接触过,而生活中又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学科——心理学。”这样耳目一新、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心理学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同时借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从心底里想要竭尽全力去学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学,弄清了什么是心理学,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等。

一节好课,不仅要有漂亮的“头”,还要有个绚丽的“尾”。我在讲授“幼儿情绪和情感”一章有关挫折的内容时,针对我校幼师学生情绪变化快,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极端愤怒、悲观,尤其稍遇挫折,表现为“我要发泄”,心理承受力差等特点,在课快结束时,送给学生“害怕黑暗就不能走向光明”这句警语,为诠释其深刻哲理,还播放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领悟到歌词的蕴涵。这节课在十分浓厚的激情感染的气氛中结束,情和理有机融合,学生在审美中领悟到对待挫折应持有乐观、坚强、自信的态度。这样,使学生在收到“外施造化中得心源”之效的同时,提高了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锤炼教学语言,注重学生的职业引领

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注重学生的职业引领,把幽默搬进课堂,坚持而不乏幽默地举实例、打比喻,把鲜活的典型生活现象带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深奥的理论。比如,我在给学生讲有关于幼儿思维发展表面性特点这一内容时,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实例:“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看到奶水从阿姨的里流出来,于是,他认真地问:‘阿姨,那里面会有咖啡吗?’”又如,为了向学生说明幼儿的思维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我给学生举例说:“一个幼儿把热水倒入鱼缸中,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老师说了,喝开水才不易生病,小鱼也应该多喝开水。”再如,根据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还处于浅显层面,对于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往往难以理解透彻,不能理解事物内部的真正含义,我举例说:“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跟着去,教师生气地说‘去,去,去,都去!’,结果,幼儿因为不理解教师的真正意思,一个个相拥而去。但实际上,这些幼儿中,真想上厕所的人寥寥无几,而大多数是去厕所‘参观’的”。

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合谐音符”,如果教师善于用幽默性语言去化解,就能避免师生间的尴尬或是不愉悦的场景。如一次上课时,发现有人在黑板上画了我的肖像,我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仔细观摩了一番,然后说:“画得不错,下次要是可以将其画在纸上送给老师,并带上画家的亲笔签名,那就更好了!”这种处理方式,体现的是老师豁达开朗、乐观大度,同时也更能赢得学生们的敬意。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的学生,教师可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予以暗示提醒,将学生唤回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既能有效地处理违规行为,又能避免了对正常教学活动不必要的干扰。如针对个别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我风趣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上课睡觉容易导致身体横向发展” ;针对个别学生上课迟到,不喊报告,还趁我不备,从后门偷偷溜进教室的情况,我诙谐地说,“只许走前门,不准开后门” ;针对个别学生上课时间偷偷地看小说的情况,我会提醒他们“要注意用眼卫生” ;针对个别学生边听课,边拿棒针织围巾的情况,我就打趣“班上出了些山寨版的孙悟空” ;有时个别学生边听课,边吃东西,或化妆,或玩手机,发短信,我就称赞他们“个别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很强”……听到这些风趣幽默的话语后,同学们都会开怀大笑,变得乐观、阳光起来,而那些上课违规的学生也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撇开了严厉训斥的老套,通过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在和谐包容氛围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的引导。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古人云:“学贵有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激活或唤醒思维材料的刺激因素,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改进的过程”。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我尽可能在每次上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一些具有专业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探讨。当我向他们提出 “为什么幼儿记得快也忘得快?”“孩子为什么总爱听故事?”“孩子们为什么总爱玩游戏?”“幼儿的自我意识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为什么具有相同的遗传条件,相同的生活背景的双胞胎,甚至连体人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等问题时,同学们通常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探索心理,甚至把这些问题看作是一种挑战,这样的挑战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他们的认知兴趣和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发,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调动,过去的经验被激活,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不仅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还会产生增值效应,成为推动后阶段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讲解“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这个内容时,我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一所幼儿园内要搞基建。为了不影响幼儿出入大门,就在另一侧破了一段围墙,便于工程车出入。一个中班孩子却回家对妈妈说,幼儿园的围墙倒了,压了许多小朋友,送医院去了。”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提问:“你们怎样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不少学生回答这是小朋友在说谎。我又问:“幼儿到底是不是在说谎?”“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朋友那样描述?”“幼儿园破了一截围墙的目的是什么?”“搞基建与围墙倒了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同学们回答说:“围墙倒了是事实,是搞基建的需要。”接着我又问:“围墙倒了是否压了许多小朋友且送医院去了?”“小朋友为什么会这么说?”最后学生回答说:“那是因为小朋友看到那截缺口产生的想象,被说成是上面的‘事实’。”经过一番思考后,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在幼儿想象发展中常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事当作真实的事情。这种混淆想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人误认为是孩子在说谎。事实上,这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由于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引入所创设问题情境中去,触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了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景的作用在本堂课上得到了很好地发挥,从而使学生顺利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特点”这一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本职业相关认知的拓展与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学有所用。而理论联系实际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的全部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尽量把新知识的传授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幼儿园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挂钩,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和说明幼儿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幼儿感知觉发展规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上课时说话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在为幼儿制作教具或布置活动室时,则要注意“对比”规律,如白底的贴绒教具上面贴黑色的图纹,使图纹更突出;在讲课、板书、板画、制作挂图、运用教具时都应当遵循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的规律,使幼儿对知觉对象能够明确认知,容易掌握。这样,在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广泛迁移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理论来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源于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它所涉及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因此,为了突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用价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尽量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感性认识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知识。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日程,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把自己或同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感情、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运用所学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分析,从而主动地、正确地去调适自己的心态,装点亮丽人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生活质量。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维;插图;思维导图;开放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50-01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英语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和观摩中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专注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英语教学。

一、围绕课本插图,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插图是英语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诠释语言的意义,也再现语言的真实场景,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插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让语言学习和形象思维相融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开展“Brain storming”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插图尝试用自己了解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课堂;教师则从插图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预测,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Do you like flying kites? Which season is it? /...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孩子们每个季节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季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教师通过听录音将季节和插图进行配对,为插图配上天气图标等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地阅读。

案例中笔者巧妙地运用插图进行课堂的导入、预测和阅读活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围绕插图展开一系列语言学习活动,借助插图唤醒的形象思维展开了有效阅读,优化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

二、围绕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认知策略,它通常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放射性的树状结构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运用也充分协调学生的左右脑,让语言变成线条、符号、文字和图像综合的容易识记、有序的组织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概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的教学中,笔者在授课伊始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节日名称围绕When is it?/ What do they do?说说相关的信息,生成了一个思维导图:holiday―when―food―activities;然后笔者出示语篇中的两个人物,播放《生日快乐歌》并告诉学生“They are talking about birthdays”。并利用导入环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展开对语篇的探索,寻找语篇人物生日的时间、活动及食物,思维导图的运用为学生语篇阅读提供了“脚手架”,让学生迅速找出语篇的关键信息,有效理解语篇内容,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案例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脉络,有效地对语篇内容进行概括,促成学生将语篇内容和思维能力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更明晰。

三、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发散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语言学习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英语课堂因思维的活力更精彩。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氛围,让学生伴着轻松愉悦的歌声走进话题“At Christmas”;随后老师紧扣话题和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自由交流“What do people do at Christmas? ”然后笔者告诉学生“Christmas is coming. What does Mike do at Christmas? ”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篇内容的预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案例中笔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预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语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问题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象一切可能的活动,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也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言学习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有效提高思维品质,优化语言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7篇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教师如何才能熟练的驾驭语文教学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缺乏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这就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重新拉回到课堂。成为语文老师要深思的问题,我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着力提高备课的能力

1、以“文”为本是根本

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2、“吃透”教材是关键

吃透教材,表现为“广、准、深、巧”。广,一是将文本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去学习,让课有广度──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等都可以信手拈来增加文本底蕴;二是拓展延伸,扩展视野。准,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深,是对教材理解深,教师对文本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悟。巧,一巧在设问;二巧在选准突破口;三巧在问题来自于学生。

3、“材料”的选取要合宜

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就很难上成一堂成功的课。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最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由此,在选择、取舍教材时,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文本制宜,因目标制宜,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4、模式,要灵活多变

教师要灵活变换备课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教师要着力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只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想。这看起来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学习,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很难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语文课堂应该处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体现出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思想的启蒙,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信念的获得。同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给学生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近祥和的课堂气氛。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三、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用录音机播放《童年》这首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再现童年美好的生活。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也有利于教学情景的进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把握朗读节奏,一边积极开动脑筋,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教师要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四、教师要着力提高激励质疑,启迪思维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尽量做出正确的解释。

五、提高教师文学素养迫在眉睫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8篇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英语素质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再如,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成效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国家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作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多年来,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摆脱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因此,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显得更为紧迫。

一、挖掘学生探求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探求欲望是学生所具有的天性,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质疑释惑中获取了许多知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激发学生善于质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出发点。要善于创设“认知矛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前后联系,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习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进行对比讨论,产生问题疑点,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相关内容教学时,有的学生根据面积S梯=(a+b)h÷2,三角形的面积=ah÷2,提出应该能够用上述公式“上、下底之和与高乘积的一半”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出示了几道习题让学生进行此种类型的计算,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答案。

二、突破学生思维局限,诱导学生善于创新

人们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单板的固定思维方式,束缚了创新思维的广度,限制了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因此,突破传统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教“时、分、秒”的换算时,学生会受定势思维影响,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观察时钟的表面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出示“1分钟=?摇?摇秒,1小时=?摇?摇分”的题目,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行简单的知识预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这时,有的学生得出了单位换算是10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得出换算进率为60,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对时、分、秒的换算进率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这种解决疑难中巧妙地运用“矛盾”进行启发,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动手实践,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通过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等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学生通过拼合、旋转、平移等多种方法,发现所拼出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与平行四边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四、重视指导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归纳演绎法、对应法、转化法、假设法、代数法等。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上升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思维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教会学生善于进行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解答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解题效能。如,有一道应用题为:服装店新进5箱男装,每箱有30件,又运来4箱女装,每箱有25件,运来的女装和男装共多少件?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算,他们列出的算式大多是:30×5+25×4,并且也能说出了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的是什么。再鼓励他们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算法。分成四人组讨论后,汇报时,有一组代表立即站起来说,我们组经讨论后还有别的算法,“可以把男装的箱数先看成4箱来计算,再加1箱女装的件数,列式:(30+25)×4+30”。接着又有一组代表站了起来说,我们组的意思是“把女装的件数先看成和男装的同样多来计算,然后减去多加的一箱的件数,列式:(30+25)×5-25”。另有一组接着说,我们组是“把每箱男装的数量先看成和女装的同样多,然后减去4箱女装与男装的相差数,列式:30×(4+5)-(30-25)×4”。教学中经常设计开放性的多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运用变式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提升;兼职体育教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50-02

兼职体育教师就是指学校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老师,同时还担任体育学科教学任务的非体育专业教师。他们是目前专业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有效补充,由于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时缺少专业的运动技能传授,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设想,以此快速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堂能力教学。

一、选择兼职教师,兴趣为本

在当前兼职体育教师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有针对性选择兼职体育教师,为快速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选择安排兼职体育教师的时候要选择喜欢体育,并愿意为体育教育奉献的教师来兼职;要选择具备一定体育素养的教师进行兼职;要选择具备运动天赋的学科老师进行兼职。以此激发兼职体育教师的激情,提高体育专业素养。这也利于后期的培训,为快速提升体育教师把握课堂能力奠定基础。

二、创作体育素材,送教课堂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下,微课、微信视频已经悄无声息地深入到了体育教学的课堂。通过整个区域进行微课课程资源的整合,拍摄小型微课,不仅可以为体育资源提供素材也可以快速让兼职体育老师上手教学。为他们提供快速提高体育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撑。高新区主要做法:把小学水平一到水平三的课内出现的教材内容或者重要的知识点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微课录制。(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拍摄不同视频,并创编成一系列的资源库。每节课上课之前在资源库中抽取准备、基本、结束部分内容创编成完整的一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教学进行模仿,让兼职体育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再进行授课。这种以微课为载体,储备有效体育资源的素材,并送教于课堂,是让兼职体育教师们通过这种手段快速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注重团队合作,以专带兼

苏州高新区每所小学校都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可以手把手指导兼职体育教师,提高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性地组织安排专、兼职体育教师师徒结对,师傅带徒弟,体育组使用材、参照案。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安排师傅每周进行听课并定期开展有效评课,以专带兼,这种互赢的方式、为快速提高体育课堂专业水平提供了技术指导。

四、同一考核标准,共促进步

以往兼职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理解的偏颇,把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简单化,降低了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授。“快乐体育”成为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各种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认为只要能组织管理学生,就能上好体育课。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缺少考核监控,导致一些兼职体育教师,上课没有教案,教学没有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教学内容,只是带着孩子们做做游戏,缺乏体育课应该有的练习密度、负荷和强度。在教学技能方面没有专业技能示范和展示,让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要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兼职体育教师缺乏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教研室采取对兼职和专职同等考核,并进行同体异构,让兼职体育教师倍感压力,促使他们尽早明确体育教学的步骤以及体育运动规律,以此提高上课的技巧和课堂的实效。

五、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实效

为了更好解决目前存在兼职体育教师的现状,借助区域内培训是最好的一个手段。在培训前做好问卷调查,找出老师最需要的内容。比如:体育教学的常规、组织形式,运动安全,简单的运动生理知识、运动负荷安排,场地器材等等都需要了解。培训的形式,除极少的集中培训外,教研室制定兼职教师培训翔实的计划方案进度,开展化整为零的“影响小、效果好”小规模形式的培训;教研室组织的“送陪下校”的培训;相近2~3所学校的开展的小范围联合培训;这种多样性的体育培训项目,为兼职教师由兼到专的发展做到少时多效。

六、搭建竞赛平台,展现才华

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一般都是通过基本功比赛以及评优课的选拔,对于兼职体育教师缺少选拔机制。为了更快速提高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把握课堂能力,制定出一套适合兼职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评优课的方案,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赛,教研室牵头承认各种比赛的获奖。为兼职体育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兼职体育教师的授课激情和体育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常态课堂 教学细节 执教能力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要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几个闪光的细节。它的生成离不开对教学过程中细节的精心预设,教师要用开放的胸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这样才会在课堂生成中得心应手,才能画龙点睛,在平淡之处见精彩。那么如何聚焦常态课堂,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执教能力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注重语言细节,让课堂更加靓丽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果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用自己的语言把学生带进瑰丽的艺术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创作的灵感,那样的美术课堂才是最靓丽的。

教师的语言只有给了学生强烈的感染,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美丽的丝巾》这一课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大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我们融入自然,感受自然,才会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来!”我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一大片碧绿的草地被湛蓝、湛蓝的天空所包围,到处是鲜花烂漫的田野、山坡,然后是千姿百态的鲜花,看了图片,学生才会有创作的灵感。以上虽然只是几幅图片的欣赏,但是我觉得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定能填补学生视野上的空泛。毕竟现在的学生能走出教室的机会太少了,大部分的时间被禁锢在教室里了,对外面世界的美好感受实在太少了。

二、注重教态细节,让课堂更加精彩

所谓教态,就是教学姿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姿。教态(诸如表情、举动、姿态、语调、衣着等)直接影响学生听讲的情绪,因而也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必须讲究教态美,教态从容。教师教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中最直接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手投足、眼睛面部表情等都反映着教师的修养水平及教学技能。首先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其次要有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接着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爱、恨、怒、叹等表情。最好还要具有标准的普通话,力求发音正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三、注重互动细节,让课堂更灵动

课堂教学细节,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在教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去。学生参与教师的“教”既是“教的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也是“学的师生互动”。尤其是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讨论、交流或者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时,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另外还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游戏竞猜等多种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四、注重“人文化”细节,让课堂充满情趣

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诚的关怀,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洋溢课堂。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对学生有着真切的爱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有效开掘这些精妙的细节。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美丽,充满情趣!

五、注重常规细节,让课堂更加规范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了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是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转变方式;数学思想;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我认为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而数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后天大量的培养和塑造,在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主要是蕴含在数学教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作为初中生,数学方面思想十分有限而狭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重点是学习的趣味性

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转变以往教学单调而乏味的教学模式,制定和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做到寓教于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在教育心理学层次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是存在不同阶段的变量因素。而在这么多的变量中,学习知识目的动机是其关键作用,也可以说它是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源泉,其中也具有情感的因素所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具有内涵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精彩的故事、趣味的数学案例等,以此来培养、激发、塑造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数学动机,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利用日常的生活实例引入问题解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问题及解答,又使学生感到比较亲切。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数学知识竞赛,设计的游戏一定要有一定愉悦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竞技和愉悦中获得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师来说,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就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要使自己教学手段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教师也要积极营造或塑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完成必要的教学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自主学习意识思维。

总之,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重视社会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这样就会使教学变得有趣和实用。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新教师 美术教学 能力提升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面临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因差异性而理解不到位、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勇于探索的同时,更要及时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正视并解决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实现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反思一:营造多元化的教学导入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美术课多是安排在主课之后,一般为上午的第三节,或者是下午时间段中,这些时间段学生已到了一定的倦怠期,或者说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如何有效的将课题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挣脱出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将孩子天性中的好奇、求知、探索释放出来,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铺展。笔者在上低年级段的《春天来了》一课时曾经发现,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很多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采用音乐《春天在哪里》的视频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一边哼着这个耳熟能详的曲调,一边看着画面中不断变化的春天景象,从而可以唤醒孩子们记忆中的春天,当提问到关于春天的相关问题的时,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教学气氛中,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争相告知自己印象中美好的春天。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言,让整个本来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广泛素材,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关系。

反思二: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

像世界万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们由于他们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针对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性、性格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性,将学生间的差异视为一种闪光点来进行开发,从而实施一定程度有差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质,促进个性发展,这在美术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新教师课前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而所谓的备课不只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做课件、准备范画,更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做好相应准备,学会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所以对授课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也是我们新美术教师的备课内容之一。因为新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更多的是理论方法,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方法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如在《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前笔者了解到班级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省市、五湖四海的孩子,基于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介绍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美景”这一话题进行导入,教师没有直接关于家乡固有场景的灌输,而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得到充分发挥,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路,让家乡场景不局限于高楼大厦,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场景,例如:林荫小道、小桥流水人家、山乡村野、四合院等家乡场景,为之后的创作给学生留下个性发挥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丰富情感体验。

反思三:尽情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以临摹为主,让学生模仿着画画,看谁画得最像,画得最仔细就是好的、合格的作品。这是对学生模式化的教学,脱离了学生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情感表达。学生在机械的作画练习中,会丧失属于自己的创作意识和学习兴趣,创作能力逐渐下降,也将越来越依赖于老师的灌输,懒于自己去想象和创造。因而作为新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笔者曾经上过《夸张的脸》,并在高年级段中选二个班,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一个班级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将脸部的各个细节都详细地讲述一遍,比如五官应该如何制作,陶泥搓揉捏手法等等;而另一个班级则采用相反的模式,以学生讲述为主,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来讲述制作的方式,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师生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得出制作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制作原理和过程。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前提下,第二个班级的作品比第一个班级的作品脸部表情更加丰富,并且笔者还意外发现一些造型新颖而形态奇特的脸部表情,而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作品基本以笔者讲述的样式为主,变化和创新鲜有。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到高年级段越容易被束缚,越将老师的直接灌输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理所当然,对今后老师的突然放手,要求进行独立和创新性的思考时,会不知所措,想象的区域会变得狭窄,内容死板空洞,仅局限于老师曾经所讲授的范围,犹如围城,不再愿意动脑筋去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和枷锁。

所以新教师应该紧贴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想法无尽地挖掘出来,让他们能够走近生活去感受作品,将生活实践中的感悟展现在作品中。话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创作的起点,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要求让美术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体现生活的情境。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不仅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美术其实是渗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不是美术课结束了就停止了,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的。这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丹说的这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反思四:提倡多形式作业评价手段

作业评价不仅仅体现于课堂最后十分钟的点评,而是贯穿于整节课中。小学生还是孩子,因此有技巧的评价,有技巧的表扬,能够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如何绘画鱼这一课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小男孩,在绘画内容布置后的五分钟左右,他就完成了,将手扬得高高的,一脸急切地看着老师,嘴里嚷着“老师,我画完了,我画完了”。走近一看,大大的白纸上就画了一条孤零零的、没有着色的小鱼,并且是最简单的画法,而此时笔者奖励给他一个大拇指卡片,对他说:“你太棒了,能这么快就画出一条小鱼,但是你想想你平时玩的时候是不是有好多小伙伴啊,而你的小鱼它却孤零零地在这么大的一张纸上遨游,它也会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你应该怎么帮助它呢?”以一种启发式的评价,将他绘画中的闪光点放大,并且引导他继续创作。随后不多时,他又一次扬起了手臂,发现原本空空的画纸上画满了小鱼,随后笔者又奖励他一个大拇指卡片,继续引导,让小男孩给小鱼儿们穿上美丽的花衣服――添上色彩,小男孩连续得到两个大拇指更加开心,更加专注地绘画,平时的小动作,讲空话也就都不见了。而他这一系列的表现,以及得到的奖励,也在无形中鼓舞了周边的一些小朋友,这个也可以说是班级中的一种“羊群效应”。

而作业评价中最好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这三个点评方式递进进行。学生的自评,是让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作品的优点,以及创作的灵感来源,设计的意图,而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也有利于听的同学关于这一绘画主题创作思路的发散。学生互评,是让其他同学对于自己的作品提出想法和意见,这个过程是全班参与的过程,都积极思考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最后教师的总结点评,是一个主题升华的过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作品中表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作品在肯定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可以变化的意见,而这个意见最好不局限于一种方式,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形成单一的模式化概念,才有利于他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亚娜 《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考试周刊 2010.4

[2]相毅敏 《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表达 提升能力

在中职教学中,一些农村来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辞不达意,缺乏基本的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还有的在课外与同学之间闲聊时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乏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首位并贯穿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现在的中职学生自尊心和自卑心都很强,学生不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愿参与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与交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最主要的还是心理原因。在学生看来,课堂氛围是严肃认真的,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他们怕回答错误使自己难堪,更怕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语速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于开口”,以至于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不敢主动参与交流,因而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并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就灌输给他们一种理念:只要你开口,你就会进步。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笔者上的是莫言的《卖白菜》,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母亲为什么哭了,从这位母亲的泪水中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品质?”并要求班上的一位同学回答,结果这位同学站起来后始终保持沉默。眼看时间静静地流逝,是笔者自己解答还是换一位同学回答?沉思片刻,笔者当机立断先让这位同学坐下,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五分钟,并走下讲台,参与他们这一组的讨论,以一位学生的身份进行旁听和发言。五分钟后,老师再次让这位学生坐在位置上回答,这一次他没有让老师失望,不仅开口了,而且回答得很好。后来笔者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同学很内向、腼腆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孤僻,就连同班同学之间也少有主动的交流。但从那以后,这位同学从被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到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从坐在位置上回答到站着回答,最后还敢在课堂活动中走到讲台前当着四十多位同学和老师的面进行交流或演讲。看着他的进步,老师很庆幸自己在那堂课上没有因为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对他选择放弃,更庆幸自己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学生讨论让他感觉到有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不至于让他因畏惧而产生抵触的心理。

二、根据职校学生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职业学校学生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差,而偏科严重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的学生语文功底很好,有位学生甚至能在一些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有的学生语文功底的确很差。所以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安塞腰鼓》时,老师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你觉得《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个层次,《安塞腰鼓》的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第三个层次,为什么《安塞腰鼓》会有这样充满激情的表达效果。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教师掌握设计问题的难度,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能够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的阶梯。

三、利用专题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不注重职校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他们两到三年后走上社会纵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交流,使自身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新版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大大增加了口语交际训练等相关内容,在这一学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利用形式多样的专题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把中职《语文》上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进行整合,创建了“自我介绍”“工作答询”“人际交往”“新闻采访”“招聘现场”等五大教学模块以演讲游说、你问我答、抢答辩论、角色扮演等以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专题教学活动。在“招聘现场”专题活动,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设计了如:你为什么应聘我们公司?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经常要求你加班,你能做到吗?你所学专业与应聘的岗位联系不大,我凭什么要录用你等等50个在招聘过程中最常见的面试题,以角色扮演、问题抢答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说话之前很快打出腹稿,做到成竹于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适应说话的内外语境,边构思边说,随机调控,尽快把思维转换成语言,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慧于心而秀于口”的硬功夫,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服务专业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未来会加入文秘、推销、导游、技术工人、酒店服务员、客服等职业队伍的行列,有的或许成为企业的主管或者是经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在许多场合中,他们需要做报告、发表演讲、作动员,需要游说、洽谈、陈述和辩论,需要专心、耐心、冷静、礼貌地听取别人的讲话,需要运用高素质的思维获取语言信息中的蛛丝马迹并做出明智的决定。

笔者任教的班级之一——电子商务班,在暑假期间被学校安排从事客服(电信外呼)工作。开学她们回到学校后反映工作中的情况,有的同学说:某某客户真是太过分了,在电话里我真想教训他一句;有的同学说:某某客户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明明是为他好,但他却认为我骗他;也有的同学说:自己还真的好喜欢也挺适合做客服的,业绩也很好……。笔者听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材料,当即要求她们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的感想等写下来。课后笔者查阅了电子商务方面的书籍,上网查找了客服工作的相关资料,再结合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有关内容,以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上了两堂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跨学科的口语交际训练实践课。通过跨学科口语交际的探讨,师生共同掌握了服务中心标准礼貌用语是哪些、常见的客服禁语是什么、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有哪些常用的客服技巧……等等。

笔者认为只用心去教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语文教学也能做到真正服务专业教学,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的职业能力。在生活中,交流交际是多种多样的,或见机行事,或毛遂自荐,或推崇他人,或推心置腹,或虚与委蛇,或主动出击,或退避三舍,或大度宽容,或当仁不让等等。这些以表达为主的交流、交际方式,一旦被学生掌握,就会形成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今后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榜样激励;高校青年教师

一、 引言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是我们从小就开始传唱的歌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老话。而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至理名言。因为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事业成功的向导。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 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 很大一批青年教师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 虽然角色上从学生转成了教师, 教学能力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谢云,2008)。因此,在这段时期他们也需要榜样,也需要教师的“教师”的激励和指引,从而促进他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年轻教师的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在大学的教师培训中,多数是重形式,轻效果,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对于新任或青年教师而言,路在何方?榜样是谁?榜样的力量在哪里?

二、 榜样激励的必要性

(一)所见所闻

链接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理论把握不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能力不强……不要以为这是在对中小学教师“指摘”,实际上,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在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应在高校建立教师发展机构,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刘文健,2011)。

链接二: 朱淼华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讲师。他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西方艺术史》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全校精品课之一。但是,在岗位聘任考评中,因为没有论文等原因,他在哲学系排名最后,被淘汰“下岗”(张志峰,2005)。

思考和启示:目前,许多大学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其弊端正在日益显现,一些教师过分重视科研,忽视教学,导致教学水平下降,这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说标准和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榜样的话,那么这种变革应该是深层次的。

(二)相关研究和启示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7%。然而单靠新教师“广而泛”的短时入职培训或者自我进修提升,并不能帮助他们迅速地提高教学能力、成功地进入教师角色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新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学会如何将知识教给学生,即同时掌握“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特别是新任教师需要尽快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即运用相关教材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体现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构成(刘忠生,2010)。

另外,教学能力的实践性和反思性非常明显,新任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学习反思。学校要“持续不断地引领大学教师提高学习力。它需要在长期的不断累积、反馈和评估中逐步发展。它需要大学管理者营造健康的学习文化,通过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共同学习” (何华宇等,2009)。如何营造学习文化并鼓励共同学习,榜样激励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来自于榜样的强大的激励功能。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榜样激励是指学校管理者选择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工作积极、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作为榜样,加以肯定和表扬,并要求所有教师学习,从而激发教师团体成员积极性的方法。

三、榜样激励的可行性

(一)身边的榜样

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需要独特的能力和结构。但是,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能力结构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同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教学能力结构。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也提出自己的教学能力结构观点。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发展表现出来的(王宪平等, 2006),因此,从一线的教师或优秀的教师榜样的教学活动过程可帮青年教师提供形象的范例,获得一种比较通俗易理解的范式。

(二) 可行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J.Locke)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有效的办法是把他应该做或是应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一旦你把他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了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特别是榜样内在的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号召功能、启迪功能、警醒功能。曾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私的园丁”、“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等教师的形象照亮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精神世界。现时,曾经征服人心、净化心灵的榜样精神几乎“失落”、“失灵”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抄袭门”、“造假门”、“漏题门”事件层出不穷。因此,面对高校教师榜样激励的缺失和不当的现象,如何重构和完善榜样激励机制,以更好发挥其示范和激励效应,成为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中重要的问题。

四、榜样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

榜样主要通过教育、目标和强化三个机制来发挥其激励效用。运用榜样激励应注意几点原则:

1.要注意选择好榜样。管理心理学特别要求选择的榜样必须在团体中具有特别高的认同度与信服度。选择的榜样认同度与信服度越高,激励效果就越好(戴健林等, 2008)。给教师提供的榜样,要符合教学示范和学习的要求,既要有著名的先进人物, 也要有教师身边的人,以增强说服力。

2.对榜样的宣传要注意客观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和教育时要实事求是地将榜样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榜样激励的情绪感染力。

3.要注意对榜样提出严格要求。榜样一旦选出,学校管理者必须对榜样提出更高的要求。

4.要注意鼓励教师学好榜样。榜样激励要求对学好榜样要做到有指导、有要求。指导和要求他们把学习榜样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中去。

5.在榜样激励中,要加入目标激励和情感激励。以榜样的目标和榜样的情感引起教师的共鸣,并创造机会加强互动和交流,促进学习、模仿、提高的愿望和实践。

(二)形式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面,除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进修,高校主要的措施和努力主要有:新教师的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及获奖交流会;各种校内外培训班和研讨会;先进师德个人及青年博士风采宣传;督导组的听课和指导。

(三)榜样的来源

从榜样的来源来看,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的同时,最好多开发和细分校内资源,树立本校的榜样,并形成系统化和常规化的指导和实践。

1.发挥各级领导的榜样激励作用。最具激励力量的榜样是领导,作为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高度重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才能带领教师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

2.发挥杰出个人的榜样激励作用。应注重榜样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进行榜样的细分并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各时期的先进人物,突出榜样某些方面从而发挥其榜样示范激励作用。

3.发挥优秀团体的榜样激励作用。通过一些优秀的教学团体、科研团体、项目团体或创新团体的榜样,帮助教师学会依靠“团体”的力量或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激发灵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4.发挥“人人都可以成为榜样”的激励作用。在榜样激励的过程中注重反馈与互动,互相学习,实现共建,激励所有教师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此外,从被激励的教师来看,要坚持榜样激励的常规性、互动性和指导性。如果榜样是在校内的、在身边的,那么学校应当鼓励或创造更多的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和“本土”榜样的积极交流,可以及时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通过深入的探讨和共同学习,无论是榜样者本身,还是榜样的仿效者,从中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人得到鼓舞,受到激励(戴健林等, 2008)。

最后,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榜样激励也需要结合学校发展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求而设计和实施,因而也需要管理和创新。例如,某些大学近年来启动“榜样库工程”,将榜样细分化,用优秀的校内榜样来影响师生,使榜样就在身边,成为“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

参考文献:

[1][英]洛克. 教育漫话[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3:64.

[2]何华宇,赵敏. 现代大学职能视阈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 2009(5).

[3]戴健林等. 校本激励——原理与策略[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3.

[4]张志峰,杨婷. 教育专家评说“朱淼华现象”, 重研轻教不可取[N]. 人民日报, 2005-11-28(11).

[5]刘文健. 教学理念方法单一, 高校应建立教师发展机构[N]. 中国教育报, 2011-10-1(2).

[6]王宪平, 唐玉光. 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 集美大学学报,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