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

创意经济论文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最近一些新新人类提醒我注意—马上将要成为“前沿”的创意经济,实际已经老朽了。所以要在创意经济概念还没有普及之前,先提出“新创意经济”以正视听。昨天我在万圣书园的醒客咖啡厅被他们洗了脑之后,现在就现学现用,采用新创意经济理念,重新解释“新”知本主义。

创意经济,是凯夫斯在即将流行的《创意产业经济学》中,给我们指出的未来方向。而新创意经济,是对“创意产业第一理论权威”凯夫斯的批判,要给人们指出有区别的未来方向。我认为,北京和中关村,如果能看出我们下面将指出的凯夫斯的盲点,发展新创意经济,可以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中关村问题”。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凯夫斯创意经济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新创意经济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或者说,凯夫斯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一版(“互联网除外”版);新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二版(“互联网2.0”版)。

凯夫斯的“硬伤”

凯夫斯这种激进理论,在我们看来已经保守了。这是站在不耽误少年儿童前程的立场上的特殊思考。少年儿童在未来10年内,可能实现的最大奇迹,就是在结婚之前成为中国首富。试想,丁磊、张朝阳,在这个天旋地转的时代,如果不靠互联网,能在结婚前进入首富榜吗?门儿也没有。可凯夫斯偏偏在创意经济这么大一个关系少年儿童前程的事业上,只字不提互联网,这不充分说明凯夫斯理论过于保守吗?这里说“只字不提互联网”,当然是一种比喻。不是说凯夫斯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没有致力于互联网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之类);而是说,没有把互联网当作方法论,用于有效发动“‘创意’转化‘经济’”的商业革命。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其实是很前卫的理论,但更适合30岁以上的人阅读。如果说它有值得推荐的理由,在于它是对更传统的观念的冲击。更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物质生产和有形资产的玩法上。而《创意产业经济学》说的是文化生产和无形资产的玩法。通过这本书,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容的生产与物品的生产,具有许多不同规律。区分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也仅此而已。

凯夫斯注意到了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这是他的贡献。但他的一大败笔,是没有留意到,不仅内容特性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且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后者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新创意经济理解的创意,要比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更为宽泛,更具普遍意义。它更接近知本的原始意义,即活的精神创造,而不光是指生产内容。对于中关村来说,它要发展创意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不光是形成内容文化产业;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如何将中关村蕴含的创意资源,也就是人头脑中的“湿件”资源,利用互联网新的游戏规则,迅速释放成经济能量,形成区位优势,完成现代化转型。因此这里所涉及的创意,就不光限于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或者说凯夫斯意义上的创意产业),还包括把广义的知本,也就是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创造性的头脑活动,作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的核聚变方式,迅速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新创意经济可以包容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许多经济形态。比如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产业,比如提升传统制造业价值的各种创意策划,比如缺乏资源的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在相关孵化平台上发挥创意优势低门槛创业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文化产业问题,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都是要务,是新创意经济的题目中应有之要义。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宝贵的资源,即创意资源。中关村单个人看,都极富创造力,汇合到一起,却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经济”。单纯用凯夫斯的路子,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中关村搞创意经济,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新……经济”,缺少“网聚人的力量”这一新创意经济的路子。

新创意经济要重点提醒人们的,就是将创意转化为经济的新方式、新玩法,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有关的新玩法。而这却正是凯夫斯的思维盲点,他光注意在互联网兴起前上个世纪文化产业中早已有之的木乃伊级、骨灰级的老玩法。

创意生产方式的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如果回答是TCP/IP,人们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们要换一种对社会、经济、文化都通用的语言,把互联网说成是从集中模式向分布模式的转变。从经济角度理解,农业经济是分布模式经济,工业经济是集中模式经济,信息经济是集中模式复归分布模式的经济。“新”创意经济的“新”,在根子上与利用这一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创意经济中,“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创意成为经济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这样的老问题。只不过创意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现规模经济的逻辑有所不同,这是凯夫斯致力剖析的问题。但在新创意经济中,“经济”的含义本身发生了变化,“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大规模定制”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规模经济”,与同它相反的“定制经济”的结合,是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东西的结合。规模经济,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定制经济,意味着较高的个性化程度和较高的价值。用传统的方法,是无法实现二者结合的;只有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新经济,才能达到这种经济效果。因为互联网一头通向社会规模,一头通向个性节点。有什么样的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驻马店地处淮河上游,被誉为“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传说古时舜分天下为十二州,《尚书•舜典》云:“肇十有二州。”孔颖达《尚书正义》云:“十有二州,谓冀、兖、青、徐、荆、杨、豫、梁、雍、并、幽、营也。”后来,禹又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尚书•禹贡》云:“禹别九州,分其圻界,任土作贡。”孔颖达《尚书正义》云:“九州之次,以治为先后。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皆从下为始。冀州,,於九州近北,故首从冀起。而东南次兖,而东南次青,而南次徐,而南次扬,从扬而西次荆,从荆而北次豫,从豫而西次梁,从梁而北次雍,雍地最高,故在后也。”到了西周初年,“三监之乱”平定之后,周公又派人到各地进行土圭测影,测得“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这个“以标天中”的“聚土垒石”就是后来的天中山。山不大,方圆30余米;不高,10余米。《读史方舆纪要》也说:“土圭测影惟此地为天中。”“自古考日景(影),测分数,以此为正云。”“此地”是指今天驻马店汝南县城城北1.5公里处。驻马店的天中文化就是因天中山而得名的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悠悠岁月中积累起来的天中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魅力独特。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推“六大文化体系”:

(一)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

先秦时期,在汝南淮河流域曾先后有蔡、江、沈、道、挚、房、柏、祈等古国分布。《驻马店通史》云:“(先秦时期)今驻马店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帝喾时,本区第一个古国柏国建立;尧、舜、禹时,房、沈、吕国建立;夏朝时,江、慎国建立;商末,挚国建立。周初分封诸侯,除原来的几个古国外,蔡、道、唐国也同时建立。”这些古国虽后来陆续被灭,但其后人为了纪念则多以国为氏。驻马店所拥有的如此丰厚的古国文化资源,既可进行古国古城文化研究,又可开展姓氏寻根活动。

(二)以“棠溪剑”为代表的冶铸文化。

驻马店的冶铸文化有传统,有载体,有遗存,可以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战国时期,韩国兵器制作以“棠溪”最为有名,在各诸侯国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战国策•韩策一》云:“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汉刘向《九叹•怨思》:“执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汉王充《论衡•率性》:“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棠溪、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铤,山中之恒铁也,冶工锻炼,成为铦利。”今在棠溪剑原产地西平县的棠溪村附近,有古冶铁炉群遗址。在泌阳县下河湾也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规模之大,堪称之最。

(三)以平舆为代表的交通文化。

平舆县之所以名“平舆”,与古代的“挚国”联系密切。《汉语大词典》解释:“挚,古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夏奚仲之后,即薛。”挚国是夏代黄帝之孙少昊后裔建立的国家。少昊名挚,其后裔奚仲以“挚”名国,号称“挚国”。《说文解字•车部》曰:“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山海经•海内经》亦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挚国人擅长造车,加之平坦的地势,这就使得“挚国”有了“平舆”之名。既然奚仲是车辆之始祖,那么平舆无疑就应当是车的发源圣地。而且,“驻马店”的名称本身亦与古代驿站有关。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专门的发掘与研究。

(四)以南海禅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汝南的南海禅寺始建于明代,后遭损毀而仅存前后殿及左右耳房。1994年南海禅寺进行了重修扩建,扩建后的规模称得上是全国第一。除此之外,驻马店还有汝南悟颖塔、新蔡法隆寺、西平宝严寺塔、泌阳铜峰佛道建筑、确山北泉寺、确山乐山塔等宗教建筑。如此大量的宗教建筑使得驻马店的宗教文化显得既深厚又别具一格。

(五)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典爱情的化身。尽管曾一度与外地有梁祝故里之争,但汝南的梁祝故里之说依然有着广泛影响。梁祝文化与当地的重阳、、女娲、嫘祖等民间传说一道共同构成了驻马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因而对其进行发掘与开发的潜力较大。

(六)以竹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确山的竹沟镇曾经是中原抗战的领导中心。此外,确山又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现在还依然保留有杨靖宇故居、杨靖宇领导确山武装暴动的指挥部旧址、刘店秋收起义旧址等。因而,驻马店的红色文化资源可谓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驻马店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维护。除上述六大文化体系外,驻马店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9家,其中10处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遗迹172处,古墓葬50处,石窟、石刻7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其中4项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驻马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优势。如果能够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很好的发掘和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必将能形成带有“驻马店标签”的文化创意产品。

二、驻马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也强调“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驻马店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就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为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而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所拥有的巨大的创造财富能力和发展潜力,已然使其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地区或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发达地区或城市也不例外。驻马店未来的经济发展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应当成为驻马店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首选产业,而且要通过其建立和稳固,逐步淘汰落后产业,推动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重点发展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培育、平台的打造、人才的集聚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基地,汇聚文化资源,使其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接轨,并融合世界文化元素,可以说是驻马店培育接续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是中国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要素的新型产业,它通过为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而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属性,使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摆脱传统的资源、环境、资本的约束,并借助创意把各种资源尤其是文化资源转化成创造财富的资本,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外生型向集约型、内生型转变。而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又使得它能够与传统的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实现有效对接,延伸传统产业的价值链条,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优化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巨大催化作用,必将促使驻马店的传统产业迅速裂变出新型产业群,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

(三)增加就业渠道,有效解决城镇化就业难题

城镇化是未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一个至为关键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且区域经济并不发达的驻马店必将面临来自城乡就业的双重压力。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同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之后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而且门类与形式纷繁多样,富有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所吸纳的劳动力既包括拥有丰富知识、多种技能和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也包括大量普通劳动力资源。因此,驻马店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有利于解决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难题。

三、发展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步伐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当前驻马店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创意人才匮乏问题。

第一,鼓励属地高校开设文化创意类专业。

属地高校可开设与驻马店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专业,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驻马店文化课程,包括驻马店历史、人文民俗文化资源、驻马店人的性格需要、驻马店城市的特点等内容;二是文化创意课程,包括文化融合方式、文化创意思考模式、创意可行性分析、创意必要的技术处理等内容。同时,文化创意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只有在资源共享、互利合作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才能使驻马店高校开设的文化创意专业真正成为文化创意人才的“摇篮”,不断地为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第二,加强政策引导,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是设立专项基金,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二是搞好文化创意人才认证,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建设。这既可以系统掌握本地区文化创意人才的总体状况,又是对文化创意人才的认可和鼓励,有利于留住人才。三是构建创意平台,让文化创意人才有用武之地。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三,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大力挖掘、整合、用好市内现有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两条腿走路”,即要有健全的学校教育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培训体系。

(二)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第一,做好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

应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列入驻马店发展规划,并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确立重点发展对象。驻马店现有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经济资源也相对匮乏,因此,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将条件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类企业作为重点加以发展和培育。

第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驻马店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进一步畅通投资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资金注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可以采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或出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积极进行银行融资模式的创新,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因缺乏可融资抵押物而很难直接从银行融资的矛盾,从而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环境,促使更多的资金流向文化创新领域。

第三,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

目前,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创时期,政府应当对其予以政策倾斜与扶持,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要实施文化创意企业认定制度,制定《驻马店市文化创意企业认定办法》。对通过认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持。相应扶持政策的出台,必将促使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第一,扶植龙头企业,建立创新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由分散走向集群。

目前,驻马店从事文化创意的企业机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比较分散,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基本上仍然是以单个企业的“单兵作战”为主,远没有形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因此,驻马店要顺应发展趋势,改变产业现状,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核心吸引相关企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行以点带面、以项目带发展的策略,有效利用文化资源,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尽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人才。

第二,立足传统文化,加大现代科技投入,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

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借助高科技手段使文化创意产品迅速流通,以保证其巨额利润。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不同于高科技产业,但是又离不开高新科技,文化创意产品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高新科技。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高新科技的竞争,高新科技的渗透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借助网络媒介提供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依然以提供传统文化产品为主体。这一现状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也要加快高新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因此,在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与利用的同时,驻马店要及时关注高新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吸纳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生产能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及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净化制度环境,保护创意成果,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人治走向法治。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创意产业是新兴服务业,又被称为创意工业、创意经济。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这一产业内涵、概念的诠释、理解不一。一般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国家,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别创意、技术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拓和利用,用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本文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产业,它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持,有着明显的产业融合特性,是一个既融合又独立的复杂产业体系。它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紧密合作,衍生产业价值链;也可以成为独立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创新型产业。

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是跨越多个行业、渗透诸多行业的产业。创意产业不是个体艺术家或设计师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产业发展形态、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生活与工作的结合、知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结合、多样化的外部环境与独特本地特征的结合。

创意产业源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又繁荣、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上个世纪末,人们通过伦敦复兴城市的创意计划开始了解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作为三个最著名的全球城市代表之一,伦敦世界级城市的地位在新世纪更反映在创意产业中心地位上。2003年,伦敦公布了《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发展战略是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主要途径,并要把伦敦建设成世界级的文化中心。

二、奥运创意经济

奥运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核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注意力为目标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文化实践方式。因此,人文奥运不仅是文化理念,更是一个具有实践特性的可开掘、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文奥运”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这一战略的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和奥林匹克运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奥运从根本上看应该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是“文化”,奥林匹克提出文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这是奥林匹克的精髓。从根本上看,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交融,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交融,这在北京是集中应有之喻。所以,2008年奥运会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一次创造性的与经济相关的战略实践,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极好机遇。

第二,奥运作为内容产业,在当今世界代表着科技发展,代表着现代新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奥运作为内容产业,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面提升北京整体的文化创意水平,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在IT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所以奥运提供给北京不仅仅是几个服务业的岗位,它要从根本上全面的提升、改变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要让它上升为一种创意的产业形式。

第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遇到奥运的契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型的会展业。作为一个城市的营销来讲,奥运会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级“会展业”,它是超级会展业的顶级实践。全世界有着大量的人群,据测算,雅典奥运会有42亿电视观众,有22亿网络观众,有数百万的旅游者,有7万多相关运动员和领队,还有5万以上的传播媒体的记者。这样一次巨大的会展业,给我们城市形象的设计,给我们城市形象的营销起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在这一方面加强奥运举办城市的营销,树立创意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意城市

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制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为创意产业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创意产业也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了城市的总体形象。创意经济起源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又繁荣、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作为三个全球最著名城市的代表,伦敦、纽约、东京世界级城市的地位在新世纪更反映在创意经济中心地位上。同时,创意经济也正成为新加坡、香港、伯明翰、旧金山等区域中心城市复兴的原创动力。创意经济在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创新水平、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引起了人们对创意城市理念的广泛关注。

奥林匹克本身是一个机遇,会给创意产业带来发展,最终给城市带来效应。这种逻辑对北京和其他的奥林匹克举办城市都是正确的,相反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其他的世界和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指的是城市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继而促进奥运会发展,给其他的城市带来启发,给那些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带来启发。基于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的低水平,当前重要的是要抓住08北京奥运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奥运创意经济,促进我国创意城市的发展。

1.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是要把奥运创意经济融入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组织的创新。创意产业通过将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转化为经济成就,改造了传统产业,衍生了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等;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津贴补助等财政手段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2.文化资本策略

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理念同时构成了北京奥运的三个特色。其中,人文奥运是亮点,将人文奥运的理念化为实践,就会充分展示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要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注入奥林匹克文化,使其增添新鲜血液。从具体实践来看,要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就必须使奥运创意产业融入城市文脉的延伸。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独有的魅力和价值,一旦断裂,城市原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将消失殆尽,城市也就缺失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灵气。城市文脉延续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西方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概念范畴也逐渐扩大,已从单体建筑、建筑群、街区的保护扩展到对整个城市的保护。创意产业正是这种对旧城进行科学更新的动力,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新的激励因素。创意产业无须占用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仅仅依靠人才的创造力和集聚效应,就使面临废弃的老城区焕发了青春,不仅提升了该地区的文化品位,而且体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3.城市形象策略

创意产业的关键因素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在当今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中,人才与资本的流动性都大大增强,如何吸引并留住具有创意才能的人,除了人居环境建设、各项配套设施完善以外,城市的知名度、声誉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地域营销就是树立城市声誉,加强城市对外交流的有效手段。创意城市的地域营销策略,就是根据创意阶层的需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舒适、安全、生态的人居环境,丰富的文化设施和城市公共生活,精致的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和空间,便捷的信息网络和多元的文化交融,最后还要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作为城市的符号标识,突出表现城市个性,使之易于识别和被接受,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12).

[2]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5).

[3]唐勇,徐玉红.创意产业、知识经济和创意城市[J].上海城市规划,2006,(3).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产业的两个重要方面。衡水发展历史长远,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有着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如景县的景州塔和“封氏墓群”,南门古墓、竹林寺碑和“衡水三绝”等。可以利用动画的“衍生产品”构成模式进行再开发,在动漫产业的帮助下,能够让这些传统的文化产品换发新的活力,不断打造新品牌。利用出版物以及漫画作品进行了资源的整合宣传,同时促进产品的商业化,形成产业链。在动漫制作上要加大力度,要在动漫制作方面逐渐形成影响力,比如优秀动画连续剧的展播,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衡水文化资源的开发,并且形成以旅游服务业和衍生品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能够广泛的认可衡水,衡水的文化产品也就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甚至跟衡水的文化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时还对衡水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表示赞同,从而加大了衡水出去的可能性,并能够大大的促进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

另外发展5D电影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机遇。4D、5D动感影院由三大要素构成,即计算机控制系统,立体放映系统,特效座椅与设备。这三者共同作用,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属于当代高科技产品。它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有儿童,青少年,旅游购物者,流动消费者,特别是高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之前的动感影院造价高,只被运用在航空或是高科技体验或展示方面,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有机会去体验其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科技打造出来的影院成本不断降低,不但增强了各种效果,普通老百姓只花二、三十元就能体验到4D电影所带来的震撼效果。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只有一部分有动感影院,极少数的二、三线城市有,县城更是没有动感影院。因此,我们认识到国内的动感影院项目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当然,作为中小型城市的衡水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正确确定市场定位,不要盲目进行市场扩大,要量力而行,以动漫为敲门砖,创造有城市特色的动漫品牌,借助政府的支持,凭借优势企业拓展市场,将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的经济支柱。

文化在旅游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文化的追求成为广大游客主要的心理诉求。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物质生活的丰盈已经不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而对于游客来说,文化的消费成为主要的一个方面。人们开始在旅游中享受和发展文化,科技、旅游、文化和教育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衡水市应该积极的拓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依托“东出西联、南北通衢”河北省第二大交通枢纽的优势,深入的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将衡水本地的旅游资源最大化。比如在可以建立动画基于创意产业模式“主题公园”,并开发以“记忆中的衡水”为主题的博物馆,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文化的开发方面应该发挥其历史年代的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对衡水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创新政治文化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求更加广泛的资源,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一是能够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证;二是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三是可以培育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克服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非理和伦理失范行为。

关键词:政治文化创新 可持续发展政治 经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必须为其寻求更加广阔的资源与支撑要素。政治文化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的阶级、民族、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既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又渗透于政治系统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发展与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会起到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求更加广泛的资源,提供一种持久的动力支持,更好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政治文化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深层次的实践价值。

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其实质是一个国家的阶级、民族、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渗透于政治系统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政治文化作为在一种文化资源,其发展与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会起到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求更加广泛的资源,提供一种持久的动力支持,更好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政治文化有利于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基础,社会稳定则首先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政治稳定对于我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谈到“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政治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突出作用表现在能够支撑社会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政治秩序的稳定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序性、社会生活风气的正常化、公民对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满足感等等,其中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度,也即公民对政治文化方面的支持与适应度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

政治文化制约着人们参与政治的行为方式与动机,影响着人们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符合最广大民众利益的先进的政治文化,有利于实现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增强政治系统存在的合法性,维护政治系统与社会的稳定性;先进的政治文化通过对社会政治统治系统提供合理性、合法性的解释和说明,使全体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及执政党、政府及公务人员产生普遍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意味着社会成员对自己与政治系统间的归属关系以及政治系统所确立的行为规则的承认,使得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自愿地为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和资源,从而实现政治秩序的稳定。

如果政治文化陈旧,不符合民众及社会整体利益,甚至损害民众和社会整体利益,就会使公民政治信念缺失,对政治参与和政治活动持消极、冷漠的态度,就难以形成或降低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最终会导致政治系统存在的合法性危机,整个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也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严重的危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我国“期间”,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差,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度个人崇拜的狂热的非理性政治文化理念占主导地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结果我国丧失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理性政治文化新理念的确立,公民个人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被确认并得到保护,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逐渐增强,社会政治秩序日益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确立起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必须创新政治文化,使其始终符合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并始终具有先进性,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创新政治文化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也是经济秩序稳定的前提。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受一定政治文化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这种观念不仅直接决定他们的政治行为,也会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经济行为。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接受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体必然会接受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将自己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的约束之下,自觉维护经济秩序。

如果民众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可度较低或不认可,那么他们对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也不容易接受,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冲击,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经济混乱将不可避免,可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创新政治文化,使广大民众始终对主流政治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可和接纳度,增强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信任感和接纳度,自觉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一)创新政治文化可以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政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阶级、集团利益的集中反映,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最充分地反映着社会经济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且也最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经济基础变革的内在要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意识形态变革的先导力量。先进的政治文化往往代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潮流,是一种先进的政治价值观念,符合民众的根本利益,能够鼓励和引导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从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先导,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之后,经过深刻的反思,我国的政治文化开始遵循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价值观念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所代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观深入人心,由此开始了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程。这个过渡历程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等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政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

伴随着创新政治文化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比如由单纯局限于对所有制的判断标准的认识,发展到对所有制的实现手段与资源配置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对公有制经济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认识转向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理念,推进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创新;对国有企业改革由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开始向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转变,从微观基础上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等等。伴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政治文化得到不断创新,党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执政理念,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创新政治文化可以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创新政治文化,努力为民众提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政治参与途径,能够促进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的觉醒,提高公民的政治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一方面,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及参与的扩大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维护了公民的政治权益,增强了公民的主体责任意识,这必然能够激发广大公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 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任何政策的制定,如果有公民的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就可以提升政策的科学性,从而可以有效地克服政策制定中的信息资源不足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支持。

培育法律、道德观念,减少非理和伦理失范行为

(一)创新政治文化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育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法治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和良好的法治观念的支撑。经济活动主体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直接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法治化程度。政治文化可以通过长期的灌输和积淀,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把法治意识反复作用于经济主体并逐渐转化为他们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准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育出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法律传统,再加上法制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还存在着执法不力等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法治环境还不完善,经济发展中社会信用危机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经济诈骗不断出现、资本市场信用不佳等,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的稳定,成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障碍。因此,创新政治文化,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运用政治文化的作用塑造法律契约观念,有效地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目标,这对于在我国重建规范有序的信用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政治文化可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育经济主体的道德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利益普遍觉醒,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拜金主义、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非理开始凸显,有些经济主体为了个人利益无视社会整体利益,随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非理破坏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政治文化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因为政治文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道德调控作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反映社会整体利益的政治文化,能够引导经济主体确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情操,克服经济活动中的非理,从而克服可持续发展在道德领域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所以,创新政治文化可以提升经济主体的道德情操,为经济发展中利益的协调与非理的克服提供一个强大的道德支持系统。

总之,创新政治文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只有创新政治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政治文化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政治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单纯是基于文化层面的变革,更是一场制度或体制的演变。要实现创新政治文化的目标,必须积极推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创新政治文化提供制度基础与保障;同时要积极推动政治文化内容的创新,既要实现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又要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这样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政治文化。

参考文献: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以“网娃模式”为例,论证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突破传统加工企业的技术薄弱和营销渠道单一的局限,企业如何在创意经济背景下,通过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结合创意经济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来选择适合自己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最后得出结论,OEM企业利用创意经济带来的新机遇,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自主品牌经营是其转型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创意经济;OEM;自主品牌;创新

绪论

目前全球已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改革开放30年的大潮中,浙商崛起了,“浙江制造”崛起了,取得了巨大成就,面临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浙商需要努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从“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以创意与品牌,提升制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天,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生产规模决定一切的工业经济时代已逐渐走向衰落,高新技术也不再是万能的了。当今和未来,产业的优势将更多的建立在创意和品牌,以及对其价值不断提升和变革上。此时,拥有一个优秀的创意,比拥有更多的机器更加重要;拥有一个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品牌,比拥有强大的现金流更加重要.

创意产业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集聚创新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推动作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我国各产业企业依据创意经济特点,自觉策动企业市场营销变革,是创意经济来临之际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格局下浙江经济的转型思考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陆在南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广泛开展初级产品的来料、来件、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三来一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加工贸易己经占到出口额的50%以上,我国内地成为全球重要的OEM生产基地之一。

OEM即原始设备制造商,最初的含义指采用其它公司生产的原件组装产品,以自有品牌销售的公司。随着经济的发展,OEM的含义已经演变为委托生产或代工生产的方式,现在OEM所涉及的内容脱离了最初的“原始设备制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OEM过程中,存在着合作的双方:品牌商和产品制造商,品牌商利用自有品牌、销售渠道、核心技术和其它市场资源,将非自己擅长的生产环节交给别的企业去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以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造商根据品牌商的要求提品或组件。

(一)浙江代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开始大量吸收国际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产业转移和外包订单,使那些劳动密集、附加价值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成长,浙江就有很多企业都是代工生产(OEM)。可是近几年受人民币升值、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鞋帽类)开始频陷经营困境。

首先,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浙江OEM厂商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上的低成本优势已难以为继。清华大学华如兴教授估计,以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会在未来的5一8年之后丧失。另外,人民的升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OEM企业劳动力的优势。

其次,从土地和其他资源的角度分析,这些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浙江各企业均在大规模圈地,致使储备土地被迅速消耗,土地使用成本开始攀升。此外,就其他资源来看,近些年来频频出现的水荒、电荒、煤荒等资源短缺现象,也反映出浙江OEM厂商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正在趋于丧失。

再次,从优惠政策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到期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目前,浙江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新目标,将政策优惠倾向于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浙江省OEM厂商所拥有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减少。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夹逼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冲击:很多外贸企业出口订单无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资受阻,甚至出现不少企业外迁;部分传统产业企业倒闭,另有不少企业“不务正业”,将大量资金抽去炒房、炒股;整体工业经济扑朔迷离,产值增长出现了新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双重回落。

(二)浙江代加工企业的出路:自主品牌经营

浙江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过度依赖低劳动力成本,大量采用代工生产模式,以微薄的利润率、靠大批量生产和过于单一的大客户订单维持经营,这种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虽然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生存路径,各有优势,也各有困境。但是无疑进行自主品牌经营是每个代加工企业都想要但是却不一定都合适的最佳转型策略。

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它有三个主要衡量因素:市场保有量、生产研发的历史及其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以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为载体,将产品推向市场,品牌会产生“品牌效应”。一般来说,品牌的寿命比产品长,品牌资产还可以逐步累积,通过品牌延伸惠及多种产品,自主品牌经营模式可以很好的转嫁加工订单减少对企业造成的损失。OEM企业转型为自主品牌经营,则可以转变为出口转内销,但又不是简单的内销形式。以自己的品牌为卖点,将企业生产的商品进行新的创意加工和包装,从而拥有品牌。通过在国内外销售,建立自己的品牌产品销售网,最终达到转型的目的。

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经营自主品牌是浙江代加工企业转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创意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转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品牌营销方向,也为企业自主品牌提供了更多的经营手段。

二、创意经济——“以人为本”的创新经济增长模式

相对于制造业的萧条,创意经济在全球经济面前显示出了它的无穷生命力。在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价值已达到200多亿美元,而且每年以5%的速度在不断递增。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增加值超过GDP的五分之一。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标志。

以创意主导的新经济不仅仅包含文化创意产业(或者说文化产业),更包含“创意”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颠覆,更代表着提供“功效”产品到“品牌”产品的变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其产业链和产业的延伸。创意经济主导的是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经济的创意核心是商业模式。在传统的产业中,迅速积累财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低成本、规模化的经济产业;二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产业。创意经济可以突破这两个陷阱,富有创意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创意经济大师约翰•霍金斯与中国营销界宗师级人物孔繁任先生认为创意经济的概念是创意产品和创意的供求关系,它所代表的将是更多的满足消费者精神性层面的创意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创意经济必将颠覆传统产业单纯依靠功能性诉求打动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要求企业必须洞察消费者的潜在的需求和倾向,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品牌塑造、销售渠道、终端销售、售后服务等层面全方位的满足消费者的特定精神需求。在创意经济背景下,成功的品牌或者能够引领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或者能够分割出清晰的消费族群,或者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的消费标志,或者满足消费者对于自我的认可和褒扬。诸如ipod的流行、生活家巴洛克的备受青睐、德狮堡地板的奢华主张都是这种消费者对于产品精神需求的满足的品牌消费表现。中国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发展,必然由产品时代转向品牌消费的时代。

(一)浙江经济的转型选择:创意经济。

浙江经济是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依靠内地蜂拥而来的廉价劳动力以及沿海的地理优势,浙江OEM企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随着物价上涨,一线生产者们对工资要求日益增加,其廉价劳动力优势日渐丧失。同时金融危机的发生,海外订单减少,众多代加工企业难以维系,破产倒闭。依托廉价资源发展制造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昔日的“加工中心”已经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浙江制造业如何能够持续发展,其根本就是要转变浙江制造业附加值结构,由过去加工劳动附加值占主体的结构逐步转变为以技术、设计和品牌附加值为主体的结构。“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浙商非此不可的战略选择。

创意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性产品,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等要素都已融人产品的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性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物质以外的精神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创意经济将刷新OEM企业的品牌发展格局。

创意经济背景下OEM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培育和树立创新意识是其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的价值具有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可以大幅度提升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创意产业正从价值观念、产业结构、品牌营造上改变着中国企业,改变着国民经济,改变着世界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认知。

1、创意经济特征

创意经济的到来将刷新品牌发展格局,未来品牌将以创意为中心。创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注意力经济到来。正如MichaelH.Goldhaber所言,在当今社会,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而创意产业,正是以注意力作为市场目标的新兴经济形态。

2)“体验”成为新兴经济形态。体验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创意产业正是以消费者体验作为基础,通过文化力量来创造消费回忆。

3)消费者审美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物质,而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和审美。创意产业在产品上创造出丰厚的精神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在创意经济时代,品牌要成为人们的注意力中心,必须针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通过创意来为消费者创造难忘的消费体验。

2、创意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特征

同时,创意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的特色、文化和差异化经营是发展自主品牌的三大法宝,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以创新和差异化为竞争的主要途径。

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成本优势和歧异化优势。OEM企业想要成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需要调整以前以规模和成本作为主要竞争的手段,将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作为品牌经营的主要手段。

2)以品牌营销战略的差异性作为核心竞争力。

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品牌已经占满品牌空间、品牌空间业已拥挤的前提下,全球市场能不能认同新进入的企业和品牌,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新的企业和品牌如何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深入到消费者心目中去,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除了产品的创新以外,成功的品牌营销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因而品牌营销战略的差异性也就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以企业文化经营品牌,是传承品牌魅力最能持久的妙方。

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一个良好的品牌,除了要有物质形态的组合,还应赋予品牌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是现代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约束、导向、融合、凝聚、娱乐和辐射等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渗透文化理念,全球企业竞争的革命,已由规模效益竞争转向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志,其内涵包括了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品牌的建立与运营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和依托。品牌的物质基础是产品,品牌的精神力量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企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文化竞争是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企业必须塑造独特的品牌文化来适应这种竞争局面,只有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企业及品牌,才可得到世人的瞩目和消费者的青睐。

三、海利集团“网娃”的案例分析

OEM企业主要为国外企业提供贴牌生产,生产管理、生产线水平和产品质量都能达到一定层次,虽然产品利润较低,但有保障。很多这类企业都能利用自己现成的生产线和技术创立品牌,因为切实拥有自身现成的生产线和技术,所以OEM企业往往渴望创立并成功地推广自己的品牌,尽管实际运作困难重重。如今,创意经济的端倪初现,为OEM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海利集团通过网络游戏的平台打造“网娃”的模式创新,从而建立自己的玩具品牌的大胆尝试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

(一)海利集团的背景

浙江海利控股集团始创于1992年,是一家集制造销售、投资、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现代企业集团。公司坐落于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北冀——杭州湾大桥新区,在长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内,至沪、杭、甬均只需一小时,地理位置优越。集团共有七家控股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化纤、玩具、电子、担保、光电等多个行业。集团公司通过投资控股及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实现对各子公司的管理,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公司通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公司年销售收入超18亿,总资产超8亿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员工总数4200人。

海利集团旗下的浙江网娃动漫文化有限公司和嘉兴海利纺织有限公司是具有十七年历史的专业毛绒玩具生产企业。浙江网娃动漫文化有限公司的产品主打国内市场,嘉兴海利纺织有限公司致力于海外市场,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各国。公司年产毛绒玩具6000万只,年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共有8家联营厂,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毛绒玩具生产商。

2004年之前海利玩具公司是海利集团下属的一个小型玩具加工厂,长期为国外品牌代工生产毛绒玩具产品。从2004年开始,海利与美国的Ganz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生产Webkinz品牌玩具。并在美国热卖,让海利也尝到了甜头。2007年,海利的Webkinz玩具出口额高达1.1亿美元。2007年夏季的玩具“召回事件”,使中国玩具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据广州海关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有实际出口玩具记录的企业由4820家减少为1554家,骤减三分之二。2008年后,在国内玩具出口一片惨淡,大势已去的形势下,海利玩具却出人意料的成为了逆势中的黑马,不但没有受到召回事件的影响,甚至于其出口额比2007年更有所增长。

Webkinz在北美的成功让海利玩具的订单数量飙升,但海利集团却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订单多了,所以利润高了,但利润率不变,仍然是代工形式的利率。”

2007年9月,由海利玩具投资成立的成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开发针对国内青少年的“Webkinz”。2008年12月28日,由该公司开发的“网娃总动员”在嘉兴宣布正式启动,海利玩具也更名为“网娃动漫股份有限公司”。

借鉴Webkinz模式在美国的成功,海利决心创立自己的玩具品牌,自己的“网娃”,并将市场瞄准国内。“内销的利润比外销要高出3-4倍。”方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方光明:首届“科技新浙商”浙江海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二)网娃模式

从无形的精神消费品到实体化消费品的路径演变是创意经济的常见模式,传统的动漫商业模式是先在杂志上刊登漫画作品,若其受欢迎,则继续出版漫画图书;若图书反响强烈,则继而将动漫制作成动画片播放;最后,开发商趁热打铁,推出动漫衍生产品以及相关品牌授权和服务。网娃模式则是“游戏+玩具”相结合的模式,它将网络游戏与现实中的玩具相结合,先有实体玩具,再辅助开发网络游戏,使网络游戏成为实体玩具的衍生品,但同时又是其与消费者产生持续联系的纽带。

海利集团通过逆向思维,将传统动漫商业模式进行倒推,便成为先有实体玩具,后有延伸游戏这样的倒置式创新,网娃模式由此诞生。“游戏+玩具”的模式让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自主品牌的经营,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将创意融入到传统制造业后的无限魅力。

(三)海利集团网娃

海利集团推出的这款产品并非仅仅只是毛绒玩具,而是其建立的一个在线游戏社区网站——Webkinz,中文译名是“网娃”。

“网娃总动员”包括两款游戏,分为两个频道。“kid”频道对应的游戏是针对儿童的“成长乐园”,里面的场景完全模拟现实生活,孩子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游戏、学习、看病、用ATM机取钱等等;而“teen”频道对应的游戏则是“魔法书”,增加了“打怪”等内容,针对年龄阶段更高的孩子。

每个实体玩具网娃身上都附有一张具有特殊功能的智慧卡,进入游戏的密码就在这张智慧卡上。有效期同样为一年,一年后需要购买新的玩具以获得新的智慧卡。

美国沃顿商学院网站就美国Ganz公司推出的这个“游戏+玩具”模式撰文指出,“网娃将实体玩具变成虚拟世界的身份证,成功俘获了少年儿童的消费心理,其将传统的零售模式跟现代网上营销巧妙结合到了一起,并将虚拟世界的宣传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一年一次购买毛绒玩具所需的费用,“网娃总动员”中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也就因此有别于传统网游需要靠不断购买点卡来维持的特点。因而其费用也是每个家庭所能够承受的。

同时海利集团通过签约2008年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一炮而红的小女孩林妙可为其产品“网娃”的代言人,使网娃迅速进入大众视线,深入消费者意识,成为国内玩具行业为数不多的能够被消费者记忆的国产玩具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开发网络游戏,海利集团还将着手开发网娃的系列产品。包括书刊、光碟、文具等现实产品。孩子一旦购买这些产品,其游戏中的宠物也将拥有一样的产品,真正将现实生活和虚拟网游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个产业链。

用文化创意通过高科技的互联网来提升最传统的玩具产业——这也是方光明给“网娃模式”下的定义。

将虚拟服务实物化所带来的价值之一,就是消费者心理的满足,以及为他们带来的安全感。从没使用过“网娃总动员”的父母,也愿意为孩子购买这种玩具。大不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普通的毛绒玩具。这一心理,无形中为“网娃”大大降低了发展用户的门槛。

网娃模式只是众多在创意经济背景下对制造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下的初期产物之一,对于新生的品牌经营模式我们不能以现阶段的得失去评判它的成功与否,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它的前沿性和先导性作用,它为众多还处在迷茫中的OEM企业提供了新的经营思路,同时也是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成功产物,为以后浙江代加工企业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如何让在世界范围内突围找到了新的方向。

从海利集团网娃模式这个实例我们看到,品牌要取得商业创意的成功,往往也需要借力于创意产业,搭上“创意经济”这辆顺风车,网娃模式正是符合了创意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特征,成为OEM企业向自主品牌经营转型的良好榜样。然而在感慨于网娃模式的创新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海利玩具在发展自己的国内网娃事业的同时,也没有停止为美国的Ganz公司的玩具代加工业务,因而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也正是由于海利集团雄厚的资金优势以及由代加工所获得的市场最新信息和技术创新优势,才使得海利集团转型进行自主品牌经营取得了胜利。

四、结论

OEM企业在创意经济背景下应当选择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自主品牌经营之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现状与基础,思考未来怎么样才能走得更远,保持原有的一套得过且过只会走向灭亡;其次需要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过。这时候要集中精力在核心客户和核心产品上,走细分市场,比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通过产品开发,专注于一些有价值的领域;浙江的中小制造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这就要求企业主要主动改变内部管理,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有条件的企业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保留知识产权,因为无论是做自主品牌,还是把握自主技术,只有在某个领域里掌握了标准制定权,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不至于随波逐流地经营。

(一)从宏观上来看

浙江OEM企业能否成功转型为自主品牌经营时,需要足够重视以下几点。

1、经营自有品牌须谨慎选择时机。

中国企业进入品牌经营的壁垒越高,代价越大,失败的风险也越大。更为险恶的是它可能意味着双重的风险:一旦其战略转向经营自有品牌,在可能得不到市场认同而胎死腹中的同时,又失去了原本正常秩序的OEM订单。因此,对于某些先进的中国企业来说,转型到经营自有品牌的时间决策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实施产品创新战略要详细地考虑所在产业的性质、市场结构特征、竞争环境、企业发展阶段和具体的策略等因素。品牌作为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质量、技术、市场、人才和文化的融合。自创品牌包括品牌的塑造、维护、提升、延伸。品牌产生的品牌效应的寿命一般比产品寿命长。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OEM企业利润降低。不少OEM企业将自创品牌和OEM产品两手抓,以求降低风险,提高企业价值链。

2、培育和扶植品牌的市场基础。

浙江省代加工企业的成功转型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在OEM企业转型为自主品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为其铺设适应其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市场基础。1、制定有利于OEM企业的法律法规,对成功转型的OEM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和奖励。2、对政府的大宗采购项目,应该对省内优秀的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优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实行按国际惯例的倾斜政策;3、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同时为省内进行自主品牌经营的企业进行正确的市场引导;4、社会和政府要创造浙江企业著名品牌形成的市场基础和舆论条件。

3、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

创意经济背景下,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品牌建设尚处在初步阶段.品牌形象塑造贫乏、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内涵缺乏、品牌功能夸大、品牌战略规划缺失和急于求成、浮躁取巧的心态非常普遍。有些企业更多地投入于品牌标识、宣传媒介等外在内容.以为知名度等同与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素不知品牌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个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需要对它产品的商标,文字,图案,以及包装进行注册。在进行单一注册的同时,也需尽可能注册联合商标、防御商标,以防止一些不正规的商家注册近似性商标,生产劣质产品,从而对本企业的品牌产生恶劣影响。国家应当制定详细的相关法律及政策用以规范企业的商标及品牌,同时加大对生产假冒产品厂家的惩罚力度,以及对中国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从而增强我国自主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二)从微观上来说,

一个OEM企业要想在创意经济背景下成功进行自主品牌经营,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

品牌建设是一套系统性工程.其建设历程可能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而不是一些企业所理解的短期投资即见效益的行为。构筑企业文化是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从表面上看,品牌展现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品牌所表达和传递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理念和精神,也就是企业文化。品牌不仅仅代表产品的商标或标志,更是对企业形象、价值共识、理念创新、文化品味、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等诸多元素有机融会的完美诠释。OEM企业想要真正成功地转型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就需要也必须要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

2、对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

首先是技术创新策略,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强大的技术保证,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企业需要依据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和流行要素,对原先代工的产品进行改造,完善产品线和价格体系。寻找适合产品定位的市场通路,制定好适合的渠道政策;其次是打造业界自己的标杆。企业打造品牌一定要在生产、经营、服务各环节严格遵守国际“规范”,以实际行动打造业界标杆,率先在国内同行业建立行业标准,其品牌价值评估自然能够成为行业榜首。

3、注重消费者利益

一个好的产品首先必须要能够满足销售者的需要,再好看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就等同于是垃圾。其次必须有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如果这种产品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则势必会遭到淘汰。而创意经济告诉我们,“体验”及“审美”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特质,企业在进行自主品牌经营时需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涨的消费需求,以便为企业带来盈利。

(三)转型经营自有品牌的问题认识和解决。

我国的许多制造企业都有发展自创品牌的强烈愿望,逐渐认识到品牌战略的作用和重要性。几乎所有做OEM的企业老总都表示,“创品牌、做内销”是他们在外销稳定之后的一个新目标,但是创建品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做OEM的企业来说风险太大,不易实施。于是他们担忧,现在就开始做品牌是不是太早了?以企业目前的状况到底该专注OEM,还是自创品牌?如何转变受托加工下品牌、技术、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从OEM到ODM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有品牌?这些都是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1、吸收经验,扬长避短

自创品牌和从事OEM业务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而是很好的资源互补。任何企业只做OEM,那充其量只是产业竞争和发展过程的配角,作用很有限。如果只着眼于短期利益,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OEM在获得代工订单业务的过程中会产生“溢出效应”,即不仅赚取了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更为重要的是,它把浙江代加工企业从一个封闭的环境带入了高度竞争的开放性国际市场,唤起了其国际市场意识,锻炼了劳动者和企业高级管理者,增强了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就可能使那些希望转型的OEM企业培育起进一步向产品分工的高端(如设计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等)自然延伸的动态能力。

OEM企业在转型自主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干中学”,扬长避短,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自己作为OEM企业的优势。作为名牌公司的OEM供应商,在持续获得采购订单的同时,还会得到名牌公司在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认真吸收“技术溢出”所获带来的优势资源。这为企业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自有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OEM企业通过借鉴知名公司在产品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经验,经过对自身的改进和创新,也可以逐步打造出一条独特的、高效的价值链。当这些为企业带来效益时,也就意味着它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歧异化经营。

2、对消费者心智的占有

品牌就是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品牌定位就是在消费者的心智地图上切割转身领地。在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无论是产品还是销售都不成熟,能够拥有工厂、拥有销售地域便拥有了商界霸权;而当工业时展成熟之后,拥有资本便能拥有更多的霸权,因为资本才能够占尽更多的人、财、物,便形成了垄断,行业垄断或者产品垄断或者地域垄断。而在数字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的初始阶段,企业能够自主影响到部分特定人群,从而维持并攫取利润;而到了信息时代,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信息泛滥,一个是信息细分,即每个人都自主的选择信息的时候,圈人的概念便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消费者心智的占有,通过消费族群的引导划分形成特定的因为观点相同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将是未来品牌运动的核心,也是品牌塑造和传播的核心。

3、政策支持

中国制造业通过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整体的产业升级,这个阶段还没有全面地到来。但这并不排斥某些具备条件的先进企业在提高和稳定OEM订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OEM、ODM向OBM转化。实现这种转化不仅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累积组织能力,而且需要社会和政府为某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创造品牌经营的市场基础和需求条件,培植品牌企业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心和制度条件等。

1)调整财政政策,为OEM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浙江OEM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对OEM企业在贷款贴息、贷款信用担保、政府采购、技术进步奖励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强化对OEM企业技术改造、购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推进金融改革,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金融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为OEM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OEM企业的贷款支持;加快实施《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

3)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外向型OEM企业信息网建设和加大融资信用、创业基地,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创意经济条件下,创意成为新的制造业、服务业和一种新的利用知识的方式,它不再是产品的装饰品和附属物,而是居于产品的核心地位,甚或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及其管理和操作。创意经济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思路,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思路,OEM企业可以为自己的转型,为自己的品牌找到更简单,更有效,更低廉的营销方式,使自己的品牌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消费者的视线,深入消费者的大脑,占领消费者的口袋。

笔者不反对OEM,但是笔者认为只是企业发展初期阶段为了积累资金技术的权宜之计,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赚取更多的利润,获得长久的发展,尤其在这个创意经济不断发展,必须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品牌,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才有市场的话语权,不用受制于品牌商。

本文的主要结论:

1)现阶段,浙江代加工企业发展面临艰难的境地,有必要也有能力进行OEM转型;

2)创意经济的发展为浙江代加工企业OEM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设计创新,技术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管理创新,OEM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

3)浙江企业的OEM转型为自主品牌经营还需要从行业的角度,企业自身的角度,以及政策等方面去分析。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1

[2]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三联书店2006

[3]妮明.品牌经济时代更需品牌文化[J].东方企业文化,2009,(5)

[4]张艳香,.新创意经济:信息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9)

[5]聂姝媚.对外贸易发展与自主品牌塑造——基于我国外贸结构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6]曲如晓,颜莹.创意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J].国际经济合作,2008,(9)

[7]陶学忠.创意经济特点与企业市场营销变革[J].现代企业,2009,(8)

[8]黄峰.我国OEM生产方式的利弊和提升路径研究[D].2007.

[9]厉爱玲.我国制造业企业OEM或自创品牌的决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10]夏丽萍.OEM与自主品牌的选择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34)

[11]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5)

[12]史晓飞.创意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开发模式创新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

[13]宋扬.经济危机下中国自主品牌的创立[J].学术研究.2009

[14]邬畅.网娃动漫欲造中国版的Webkinz.[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1)

[15]王晓云.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理论选择及分析模型[J].商业研究,2005,(2)

[16]郑磊.服装界:金融危机下的品牌机遇[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1)

[17]吴志鹏.我国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18]刘莹莹.我国实施外贸品牌战略的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哈尔滨商业大学2008

[19]兰建平.傅正,方申国.工业创意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J].浙江经济,2009,(5)

[20]唐松柏.创意产业背景下宁波自主品牌的设计与创新研究——宁波自主品牌创新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5)

[21]毛小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建设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6,(20)

[22]杜人淮.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抉择和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09,(3)

[23]张学东.设计创新: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J].机械制造,2007,45(10)

[24]涂娟.再论OEM与自创品牌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9)

[25].我国制造业品牌战略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5)

[26]马媛."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的战略研究[J].中国商界,2008,(1)

[27]刘洋.拥有自创品牌的制造业OEM企业发展思考——以上海XX公司为例[J].今日财富,2008,(10)

[28]杨晓阳.广东玩具企业OEM转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6)

[29]Florida.R.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NewYork:BasicBooks,2002.5,

[30]SingfatChu•HeanTatKeh:Brandvaluecreation:AnalysisoftheInterbrand-BusinessWeekbrandvaluerankings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LLC2006

[31]PeterJones,DaphneComfort,IanEastwoodandDavidHillierCreativeIndustries:EconomicContributions,ManagementChallengesandSupportInitiatives.ManagementResearchNews.2004

[32]MonikaMalinowska-Olszowy.BrandStrategyintheClothingandTextileMarket.UniversityofŁódź.Fibres&TexilesinEasternEurope2005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一、创意人才素质教育的内涵

与其他产业相比,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知识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跨界性,是科技、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融合的产物,对创意人才的素质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培养多元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使其具备以下多种素质,如图(1)所示:

(一)、具备多元的知识能力。知识能力指的是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在创意产业领域需要创意人才不仅拥有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独特掌握能力,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对创意产业的相关知识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拥有对社会的各种文化的接触积累和独特见解,并能够与产业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

(二)、具备多变的创新能力。创意人才的头脑创新能力应如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思维善变,反应敏捷,善于汲取各种创意元素,善于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意思维没有想象能力、洞察力、变通能力、模仿能力、实践能力,是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创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伟大的创意无不源于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洞察力是从多方面观察事物,把握其核心的能力,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产生、定位创意的点子极为重要;变通能力、模仿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先声,不可否认有许多成功的创意都是仿效已有,进行再设计或改造产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指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对创新的实现和执行力,没有实践能力的实现和执行,再好的创意也只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三)、具备多样的基本能力。所谓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通过对从业人员的调查看,创意人才的优势竞争力往往不是其创新能力,而是其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可以使他们有效的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增加他们的正能量,又快又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其具备良好的的状态。学习能力是自觉地进行求知,自我发展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对艺术美、设计美、生活美基本的认识、评价能力,可以帮助人创造艺术、科学的设计作品;沟通表达能力是能够把自己创意、意图用明确清晰明确的言行或图文表达的能力,并善于使人理解和认同;团结协作能力是强调团队合作、互助互补的精神,特别是创意产业领域,大量工作的完成需要团队来进行;适应能力主要指人的处事交往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创意产业是与多种产业、部门有交集的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辨别能力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研究的能力,创意人才要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才会在自己专业领域里有着独特的创意和见识,取得优秀成绩。

(四)、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创意人才的个性品质是其核心特质,是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特质,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禀赋上,也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在常规生活中,将人具备某一特长、艺术天赋、活泼开朗、积极上进、善于创造、与众不同等特征称作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创意人才来讲,更需要具备这些优秀的个性品质。

二、创意人才素质教育的思考

创意产业人才素质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总的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创意人才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基础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生活环境陶冶以及个人品质等。

(一)、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素质是指人才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培养而积淀的素质,时间跨度从幼儿教育开始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熏陶出来的人的基本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种基础素质不是浅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创意人才来说,需要的就是这种更为坚实的基础素质。因此,要构建科学的、完整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素质教育要从儿童时代开始,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乃至职业教育阶段,形成长期的熏陶和引领;高等院校应把人文教育、创意教育、美育纳入高校的通识教育当中,在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的土壤里播下创意的种子。

(二)、专业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是在专业学校进行的为专门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引领性的人才。面对创意产业人才短缺的局面,结合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应改革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大力发展高等专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齐全、结构合理,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建立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等与专业教学统一起来的评价标准;构建符合产业需要、引领产业趋势,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专业院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创意产业的相关职业技术培训,对相关行业人员进行专业再教育,大力提升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职业素质教育。从产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素质是比专业素质更进一步的素质,职业素质是来自产业实践的一种经验素质、能力素质,是从业人员从事创意产业所必需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根据行业实践人员调查数据显示,(图2)影响创意人员成功的因素的比例为:专业素质占36.5%,职业素质占48%,社会环境占8.5%,个人品质占8%。影响创意人才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如:受教育程度、企业环境、工作性质以及个人品质等。培养创意人才的职业素质,首先要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日常行为规范的守时、诚信等细节处抓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其次要实现专业教学和专业实战的有效统一,以“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方式,按照专业实战的规范进行专业教学和考核,培养学生的职业经验。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四)、生活环境陶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要努力打造适合创意人才生活的环境。首先,积极保护和建设各种文化资源,这是创意人才从事创意活动的基础,不但要保护好已有的文化遗产,而且也要建设好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其次,政府和社会对“创意”要有宽容度,要提高大众对创意的欣赏和消费能力,要通过各种平台、活动弘扬创新、鼓励创意。再次,高等院校要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

(五)、个人品质。创造性人才在人格上具有独立性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敢于突破常规、有怀疑精神等个性品质,他们渴望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个人或团体,渴望得到尊重认可,渴望实现自己的想法和价值,具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因此,我们要充分的尊重、认可他们,欣赏他们,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创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灵感和创新意识,为创意产业创造高水准、高质量的创意产品。

三、总结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便开始注重“知识价值革命”这一变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未来人们将不再追求对资源、能源和农产品的更大消费,而是追求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而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同时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无论是数据还是实践,创意产业在“知识价值革命”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新兴产业若想真正发展起来,就需要理论、实践和数据信息形成有力的三角关系来支撑其发展。在理论上寻求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意义,能够为各国或地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一、创意产业及其发展概述

(一)创意产业简介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英国伦敦。1997年英国工党赢得政权,新政府为了振兴英国经济、提高GDP,于同年7月成立了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文化媒体体育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首次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正式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此,创意产业便进入了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中。

虽然英国提出了创意产业并致力于将其推广到全世界,但是创意产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却有不同的名称,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使用版权产业,韩国使用内容产业,芬兰使用文化产业,我国台湾地区则使用文化创意产业。除此之外,不同国家、组织或学者对创意产业所涵范围也有不同的见解。如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艺术及古董市场、表演艺术、工艺设计、时尚设计、软件及计算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把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印刷出版、电影、广告、文化观光等列入创意产业范畴;而素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限定为其产品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他认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

尽管创意产业的称呼、范畴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创意产业是与个人创造力、知识产权等相关的产业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得到一致认可的。通过对创意产业范畴的总结,不难发现创意产业的根本是跨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产业价值链体系中,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创意”这一特殊的媒介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并最终成为价值链上游的高端产业;从需求层次上,创意产业往往能够在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带来更多的与精神文化、娱乐享受有关的高消费需求(见图1)。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概述

创意产业是由英国工党提出的,然而在这之前类似于创意产业定义的产业活动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究其本质,创意产业的诞生仍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制度、政府、资本、人才、文化和技术六方面(具体如图2所示):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在以上六个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经验,故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相对顺利一些。创意产业如今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有关理论的研究还明显滞后于其发展。这其中有两个主要的背景因素:其一是创意产业带有政治背景而非学术性的出身,使它在被引入其他国家时,大多根据本国的情况对创意产业重新做了定义,并有了不同的称法和产业范围;其二,由于各国对创意产业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地区仍有对其所含产业范围的争论,这给创意产业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西方理论界大多从研究“创意”本身出发,通过研究创意阶层与创意产业的特征,进而推进到有关创意经济理论的研究。而我国对创意产业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阐述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及方式、方法或是从国家和产业层面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建议,尚未关于发展创意产业有关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在已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寻发展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二、创意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在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优化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己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的今天,知识产业已成为当今主产业,知识创新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创意产业区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首先,创意产业的出现促使新三大产业的划分:传统产业(传统业态的第一、二、三产业部分)、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新三大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创意产业决定信息产业的内容空间,而信息产业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同时又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且创意产业往往以信息产业的面貌出现,并常常借助传统产业的形式。由此可见,创意产业出现的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表现,是社会分工和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很高阶段的产物。

其次,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形成多样化产业结构。创意产业的生产依赖于生产者服务业,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又促使城市房地产投资、广告商、法律和咨询服务业等生产者服务业的繁荣,从而形成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又促使集群和集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了大都市多样化产业结构;第二,区域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创意产业区在中心内城区形成以“头脑经济”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群体和社区,再次使这些具有重要区位价值的中心区域获得主导产业优势。原因在于创意群体是高素质和高收入人群,代表城市现代和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他们在城市的中心区域生活和工作,正是反映了城市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突出了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势;第三,对大都市核心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表明,四组有相互关联的经济部门主导着世界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等核心空间,即金融商务服务(银行、基金、债券、保险等)、权力部门(政府总部、贸易协会、国际组织等)、旅游行业(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文化与创造性产业(时尚设计、出版发行、影视、音乐、艺术等)。因此,创意产业代表了大都市核心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城市的新产业空间。这些新产业空间和其支持性生产网络以及劳动力的新空间分割,对大都市核心经济空间调整意义重大。

三、创意产业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早在1986年曾撰文指出,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而创意产业正是一个以脑力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的产业,同时其产出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认同感。显然,创意作为一种思想的创新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理论,其中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人力资本论”代表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特征。它强调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人力资本能够产生递增效益,这不但可以抵补一般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甚至还可以扭转资本和劳动力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向,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因素,只是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创意产业往往是以集聚区的形式存在,这样的存在形式自有它的客观道理。因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内生增长特征,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外溢等增长因素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才能的创造力,也就是创意阶层的贡献。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生态功能表现为创意产业区能吸引和促使更多创意资产流动。原因在于,创意产业集聚区对新人群和新思想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容忍性。Florida在2005年进一部指出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宽容性和创造性所吸引而来的创意阶层。一个具有开放的和低门槛的城市在吸引创意人才和人力资本中具有截然不同的优势,从而可以产生和吸引高科技产业,实现城市经济繁荣。一个地方越是多样性和多文化,对他们越具有吸引力。能吸引这些具有创意人的地方可以吸引公司和产生更多的创新,从而实现当地的经济良性循环。创意资本之前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企业吸引人力资本”,而创意资本理论则认为是“创意阶层吸引企业”,“人力资本”在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生理论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强调了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的经济内生作用,但与传统增长理论相比,忽视了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般而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外部空间环境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之一。事实上,空间作为资本可分为虚拟空间和物质空间。其中,虚拟空间可视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条件,网络科技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物质空间可视为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经济空间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载体和网络形成的物理条件。比较而言,传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更强调虚拟空间等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物质空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区位选择颠覆和补充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原有区位理论,使空间再次成为生产资本,充当这一新经济空间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因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往往选在一些“另类空间”,包括内城、旧城区和老工业建筑等城市破败地区,按照传统增长理论和一般内生增长理论,这些空间都不是适合生产的地方。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新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才赋予了这些空间独特的生产功能,并成为新经济空间――创意产业集聚区。因此,可以说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赋予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2、Hutton.T. The new economy of the inner city[J].Cities,2004(2).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36-02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经济学家厉无畏认为,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人们智慧的凝聚或艺术的设计形成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具有高文化、高环保、高效益的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模式,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创新为理论核心,瞄准文化高新技术发展前沿,为形成高文化、高环保、高效益的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如下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创意思维经营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现代产业的基础上,把文化艺术、产业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有机地链接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它不仅继承传统产业的精华,而且重视文化艺术、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强调创意思维、多业互补、提高综合协作能力,注重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推广应用不同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强调开放性与特色性有机统一, 要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产业生产模式,建设开放的生产体系,开放利用产业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等各类市场要素的最优化利用。

3.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机制上具有市场化特征,在生产经营上具有文化性、智慧性、创意性特征,在产品供给上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特征。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透视

大量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一定的动力机制基础之上的,具有自身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一)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涌现的经济学背景理论

1.资源禀赋变化的诱致性变迁理论。特定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会引起人均资源禀赋的减少。人均资源禀赋的下降,会使已选择的资源利用方式发生从适宜到不适宜的变化。当资源利用方式难以维系下去时,人类会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以提高特定资源禀赋的承载力,使资源禀赋、资源利用方式和社会发展三者继续保持协调。人均资源禀赋变化得越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频率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人均自然资源禀赋变化的诱导下,通过知识融入、技术和制度创新,以相对丰富的要素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要素资源的过程。

2.边际收益理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之一,是由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的,即生产要素的增加达到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价值和产量将会逐渐递减,甚至没有增长或衰减。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传统经济学的这一定律却失去了它的解释力,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显示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其“新增长理论”中提出,知识或者是创新科技这种新型要素作为要素投入其他生产要素中时,对其投入应用和改进越多,这个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产品的核心价值越高,则市场价格就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带来边际收益递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的不再是稀缺的有形资源,而是无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智慧和创新思想,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成本与价格之间往往没有关联,价格竞争已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市场需求成为创意产品价格的主要推动力。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今的需要而又不牺牲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从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创意学思维、文化艺术学、生态学、美学和旅游学等学科知识,增强产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通过各种创意要素的植入,使产业资源得到“二次开发”,促使产业系统产出和增值功能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产业及文化事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性、持续性、和谐性、协调性和生产模式的创意性方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利益主体。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类型的显著特征是他的利润目标与福利目标可以相容,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经济效益,而且能向外部提供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通过它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来实现,社会效益通过它所具有的消除或化解负外部性、增加正外部性供给的能力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以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生产模式替代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产业生产模式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富有创意、附加值高,所以企业和农民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受益者;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兼顾社会效益,所以社会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受益者。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农民始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政府则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化理论。产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横向上实行文化、资金、技术、劳动等产业生产要素的集约化;在纵向上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创意组织和协会为依托,以广大农民为基础,以文化知识和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产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各参与者主体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的运作。从产业产业化的内涵来看,它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关键是“龙头”带动,基础是农民参与,本质是由有关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成主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产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信息大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内在动力推动和引致的自发性体制创新。该体制创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能够引导分散的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生成规模优势。

3.人力资本理论。知识和创新代替自然资源和有形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R.Florida, 2005)。文化创意产业选择配置在某个村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该地区的市场和供给网络,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当地受过良好教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中获得生产力提高的收益。因此,政府与其为了吸引企业投资而实行各种减税政策,不如投入一些资金用于产业便利性的建设,从而吸引创新人才、创意人才,因为他们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现代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面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现实,当产业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时,就必须努力寻找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产业模式,来代替上述落后产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文化特性正好适应这样的要求:克服要素报酬递减和要素成本递增的压力,从而成为产业中的“新宠”。

从经济学的角度,创意也是一种资本形式――创意资本,而且它是比人力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更有意义的资本形式。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产业建设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到处都弥漫着创意的氛围,帕累托最优就更容易实现了。经济学家很早就提出不同类型的资本:物质资本(原材料、土地)、金融资本(金融资产)、人力资本(受过教育的人)和社会资本(通力协作的人群)。与当今主流的经济学家依据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来计算人力资本不同的是,那些能够建构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创意资本”。

4.创新理论与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学家熊彼特很早就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1934)。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也认为,人类伟大的进步都是来源于思想,新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然而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来自于人的大脑,设计产品的人、开办企业的人、创作音乐和绘画的人等都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活动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我们的生活。“也许创意经济时代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更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哈佛大学教授J.S.Nye (1996)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资本、自然资源、甚至土地不见得是财富。今天投资驱动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需要创新驱动型经济与知识驱动型经济的领域,需要新创意、新知识来推动。罗默还指出(1986),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阿特金森和科特(Atkinson & Court, 1998)明确解释了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创新和创意为本质的经济。

继产业经济以土地、工业经济以资本和矿藏为最重要资源之后,创意经济使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知识生产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资源获得了空前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在创意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或信息,而是创新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主要是指:(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与“三生”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具有和谐、交融的特性,资源配置具有复合、循环的特性,生产的产品都具有文化、艺术的创意特性,属于智慧型产业。(2)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运用创意的思维范式,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文化与生产、产品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创意性产物,能够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3)经营机制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产业生产、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互衔接,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机制必然要求与传统产业的经营机制有很大区别。

5.产业集聚理论与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的兴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集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组织形式难以相比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自身发展的特性(创新性、经济外部性和知识密集性等)更倾向于在空间上集群或集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从业者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多源于知识网络和创意场效应。从理论上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家族的新成员,与其他产业活动一样,需要为发挥创意的潜能提供完善的内外部条件,如专业化的创意教育培训和灵活的人才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支持以及频繁的信息交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中的文化和产业结合、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的环境、有独特的本地特征。

参考文献:

[1] R.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2002.

[2] 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 .创意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2012年9月19日上午,由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创意未来经济”主题论坛在天津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包括学者、政要和企业家在内的创意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们共计300余人参加,规模空前。国际著名创意产业专家约翰·霍金斯先生出席了此次论坛,作了“创意生态:创意经济如何塑造未来?”主题发言,以“创意经济将取代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模式,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观点,回应了刚刚在天津闭幕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的“塑造未来经济”的诉求。这是一次有关城市与创意产业发展的深入谈讨,思想在立言、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碰撞和交流。约翰·霍金斯先生接过特聘为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特邀高级顾问的证书,以及创意经济《天津宣言》发表,标志着天津的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霍金斯:创建良性创意生态环境

在“创意生态:创意经济如何塑造未来?”的主题发言中,约翰·霍金斯指出:发展天津创意经济最为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创意人才,二是完善发展创意市场。他通过创意产业理论的发展过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和创意生态的基本观点。“‘创意’是与‘重复’相对立的概念,从总的来说,未来的经济是逐渐远离‘重复’的经济;创意经济是具备可持续性、用户体验性,不存在对自然的破环性的经济;创意经济、创意生态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创意经济的提出和发展,应该可以替代‘物化经济’而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约翰·霍金斯讲道。

创意需要有自由的充满多样化的环境,这是霍金斯的第二个观点,这就需要创意的“自由市场”:人人都有创意,创意需要自由,自由需要市场。只有在创意的生态环境中模仿、互利和学习,才能将个人想象力充分变成可以交流的创意,才能实现由创意到市场的转变,而塑造未来经济的关键是形成能够激发创造力的市场制度系统,因为创造新市场的自由与创造新产品的自由同等重要。

同时,他提出了城市、教育和学习对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城市最大的诱惑力是优秀人才的高度集中,从而形成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学习是自主的事情,但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愿意去质疑,这与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互为因果关系。霍金斯强调创意生态要通过对话产生新颖性,只有思辨交流,才能启迪更多智慧。

专家论剑,创意经济改变未来

此次论坛暨对话霍金斯,邀请了天津市创意产业5位业内专家与霍金斯交流互动,围绕创意经济与城市空间发展、创意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创意经济需要新的市场机制、创意经济需要新的财务思维和产业金融体系作为杠杆、创业经济的政策制定过程、创意经济与信息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和对话,把脉天津创意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塑造未来经济给予了答案。

夏平:创意产业是一种独立的产业吗?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约翰·霍金斯:我在《创意生态》这本书中提到过“世界上有两种经济,一种叫经济,一种叫创意经济”。我们应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创意经济,它是拯救我们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态度,一种看待人、自然、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视角。它不再过多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利用想象力、利用创意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以实现。

康军:2008年,您发起推广创意生态的思想,并和中国同仁合作创办了创意生态实验室。我一直关注创意生态实验室,它的功能有哪些?创意生态如何通过实践进行推广?

约翰·霍金斯:我们创意生态实验室想把关于创意生态的理论和系统应用到跟城市发展有关的实践当中,致力于探索在城市空间再造、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应用和实践。其中有3个步骤,首先是关于对变化、学习和适应性这些个体概念的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就是明确每个个体在创意生态系统里扮演的不同角色,我们从微观到宏观这些不同层级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就是跟城市的发展者、规划者们探讨怎么把第一步、第二步进行转化。我们和城市的政府合作,包括对在造的工程、项目进行咨询和策划,我们与企业合作,把创意生态带进企业,挖掘内部员工更多创意潜力。我们希望跟城市的规划者、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等一起努力,把城市、社区、企业打造成大小不一、规格不一的创意生态模式。这是创意实验室的梦想,欢迎大家加入打造天津创意生态行动。

薛义:80年代中国的高等院校开始增设艺术课程,到目前全国1500多个高等院校均设有艺术课程,每年我们培养出来100多万艺术专业毕业学生,但是后来真正成为艺术家的很少,在国际上获奖的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是不是在教育方法上需要很多改进?霍金斯先生在天津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建议?

约翰·霍金斯:人才的培养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以英国艺术院校为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容、自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才华的环境。另外,一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的成熟,并不是单一地看有多少设计师和艺术家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设计感的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消费群体能够懂得欣赏艺术之美,并且愿意去购买这些具有艺术之美或设计之美的产品或服务。伦敦成为世界顶级创意城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具有优秀的创意工作者,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伦敦人都能欣赏美,欣赏创意,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成功的创意经济市场,不是只靠制造环节,依靠的是愿意接受美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洪再生:创意生态要打造的是跟城市、社区紧密相关的未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作为一个殖民城市,吸收囊括了国外优秀的建筑文化,对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的租界文化的城市,霍金斯先生有什么建议或观点?

约翰·霍金斯:天津具有港口城市的先天优势,容易接纳和融汇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信息。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作为特色予以考虑。我希望天津今后不仅是做产品的进出口,而且做创意的进出口,成为充满创意的港口城市。

孙建成:我拜读了您的《创意生态》这本书,其中有“CRECO”这个词,有的时候是CRE.CO,有时候是CREC.O,那么请解读一下教育和创意经济的关系?

约翰·霍金斯:这个词是我们的创意,我们想把这个词,运用系统的规律,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在创意生态大环境,人文教育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通过人文教育,我们可以在过去历史中,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借鉴他人经验,以便更好面对未来。所以,面对不确定性和实验性,我们需要聚在一起,变不知道为知道。人文学院的教育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创意生态城市”,天津起航

9月18日~19日,应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之邀,约翰·霍金斯先生还走访考察了天津市百年名校南开中学及南开中学体验创意中心、C92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动漫产业示范园和天津市文化中心等地。“天津在传统文化、历史景观、教育科研、理论研究和制造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具备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先天优势,创意生态实验室适合在这里生根并茁壮成长。” 约翰·霍金斯说道。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文创产业;创意阶层;创意城市;产业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5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28-03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提出以创意立国或者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没有例外,都成了创意产业最集中和发达的地区,并以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于世。创意城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新的方向。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背景下,创意产业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这一核心要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虽然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创产业的内容有一些差异,但正如张振鹏(2011)指出,文创产业具有典型的中国特性,相比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更具兼容性,内涵也更丰富[1],也更能体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发展文创产业,以期使之成为支柱性产业。国内外学术界也围绕文创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下文将围绕创意阶层理论、创意城市等研究梳理有关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相关文献,为深入研究城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创意阶层理论研究

创意阶层,是创意经济下产生的新概念,它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RichardFlorida提出。在创意经济时代,美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劳工阶层、服务阶层和农民阶层外,一个新的阶层——创意阶层正在悄然兴起。Florida把创意阶层分为“超级创意核心”和“创新专家”两部分。“前者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与建筑师,非小说作家、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舆论制造者等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而后者则广泛分布在如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法律与卫生保健业以及工商管理领域等知识密集型行业”[2]。以Florida有关创意阶层的特征、创意阶层指数等研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创意阶层理论。创意阶层,一个新诞生的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可以概括为个人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两个方面。

(一)个人特征

第一,创意阶层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意阶层人员虽然从事不同职业,但都经常有新想法、发明新技术,从事着旨在“创造有意义的新形式”的工作。第二,创意阶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李振华(2008)对上海市创意阶层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从事创意产业的人群中,本科学历占81.5%,硕士占17.3%,博士占1.2%[3]。第三,创意阶层的价值观。创意阶层人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我表达倾向,因而他们更欣赏开放性和多样性。

(二)地理分布特征

创意阶层集聚于创意城市,并对城市生活条件有较高的要求。Florida、Clark、Glaeser都是城市生活便利论者。他们认为,便利的城市生活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充足的商品服务供应;二是由优美建筑和合理的城市规划等形成的美丽的市容;三是良好的社会治安;四是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这其中Florida的3T理论影响最为深远,该理论认为一个科技发达、创意人才聚集、包容性的城市能吸引创意阶层集聚。

国内学者如张迺英等(2010)也对我国创意阶层现状做了研究[4],但受限于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使得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深入和拓展。只有诸大建、王红兵(2007)的文章中第一次引用2005年的地产评论中的数据对我国主要创意城市相关指标进行排名,并给出了城市创意阶层的比例[5]。

二、创意城市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创意城市中关于创意城市形成影响因素的论述也是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一个方面。创意城市本身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学术界没有就创意城市的定义达成一致,但其中Landry对创意城市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目前主要有国外的四种理论来解释,分别是:

(一)Landry的七要素理论

Landry认为创意城市的形成主要在于创意环境的营造,而创意环境的建立关键在于创意人才、意志与领导力、人力的多样性与开放的组织文化、地方认同感、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机会这七大要素。

(二)Hospers的三要素理论

Hospers认为创意城市能否形成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1)集中性:体现在人口数量以及人互的密度上;(2)多样性:包括城市居民在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3)非稳定状态:能否激发创意。

(三)Florida的3T理论

3T理论的逻辑在于宽容吸引人才,人才创造科技。Florida通过美国的创意城市数据实证证明,这些城市都在经济发展的3T方面成绩斐然。

(四)Glaeser的3S理论

Glaeser(2004)提出的“3S”理论认为导致创意城市形成真正有效的因素是技能、阳光和城市蔓延。

概括起来,创意城市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创意城市应具有能够吸引创意阶层的高品质生活环境;(2)城市文化多样和开放,以增进创意人才、企业的交流、融合。

三、文创产业环境研究

上述创意阶层理论是比较系统的一个从宏观层面围绕城市创意人才环境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外,目前有关产业环境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

(一)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志成等(2007)研究指出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存在两类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意经营环境和创意资本基础[6];陈建军(2008)从文创产业区位选择的角度考察了其它影响因素,并概括成制度、环境、人才和文化这四大因素[7];张纯等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展示了自发形成的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8];褚劲风(2009)、黄江(2011)、薛东前等(2011)从空间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9,10,11];马仁锋等(2012)的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的相关文献认为,科技创新是文创产业动力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12]。这也支持了3T理论中强调科技因素的重要性。

(二)具体某一产业环境要素方面的研究

陈倩倩、王缉慈(2005)通过对音乐产业的案例研究,认为极富创造力的创意阶层是创意产业活动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核心,而创意产业集群能为创意阶层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13];任珺(2008)探讨了深圳具备的政策环境优势[14];孙彤等(2012)对我国四大直辖市的文化产业融资环境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15]。

(三)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

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创意产业环境进行评价。童昕、王缉慈(2005)采用调查问卷和企业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北京和上海的创新型企业,从微观层面对比企业对城市创新环境的主观认知和评价[16];丛海彬、高长春(2011)运用TOPSIS理论构建相应的城市创意产业支撑环境评价模型;吕庆华、芦红(2011)则基于面板结构方程方法,对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实证研究海西七大中心城市[17];王重远(2012)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18];申玉铭等(2012)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5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19]。

另外,也有许多学者从城市软实力或者竞争力等角度进行了一些讨论,如丛海彬(2011)指出创意中心城市以发达创意产业为支撑、以创意氛围为核心要素、以密集的创意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意文化的基础创新为根本[20];张伟、谢宇鸿以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为工具,对广沪深三城市的文创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21]。

四、总结与展望

相比国外的研究,有关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文献国内的并不少但还没形成系统性的理论,这主要在于我国的城市文创产业的实践起步比较晚。但随着近几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文创产业发展以及创意城市的打造,围绕文创产业和创意城市的研究将是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形成优秀理论的指导下做相关研究,力求在研究实践中结合实际得出符合我国城市发展文创产业的成果。

创意城市不是文创产业的简单堆砌,不是经营城市的权宜之计,而在于创造一个吸引创意人才、文创产业繁荣发展而有机结合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形成创意城市。因此,迫切需要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城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文创产业的中国特性和中国道路[J].经济问题索,2011,(11):37-41.

[2]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 李振华.上海市创意阶层休闲消费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张迺英、笪祖秀.我国创意阶层的崛起及构建对策[J].经济论坛,2010,(11):143-146.

[5] 诸大建、王红兵.构建创意城市——21世纪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J].城市规划研究,2007,(03):20-24.

[6] 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8):49-57.

[7] 陈建军、葛宝琴.文创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09):71-75.

[8] 张纯、王敬甯、陈平等.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J].地理研究,2008,(02):440-448.

[9]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9,(01):102-107.

[10] 黄江、胡晓鸣.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11):1851-1856.

[11] 薛东前、刘虹、马蓓蓓.西安市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11,(07):775-780.

[12] 马仁锋、唐娇、张弢、刘修通.科技创新带动文创产业发展研究动态与中国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93-99.

[13] 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5):5-8.

[14] 任珺.深圳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J].南方论坛,2008,(01):28-37.

[15] 孙彤、侯璐、齐庆祝.国内文化产业融资环境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12):49-52.

[16] 童昕,王缉慈.北京与上海创新性产业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05,(04):35-40.

[17] 吕庆华,芦红.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09):1476-1482.

[18] 王重远.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08):24-27.

[19] 申玉铭、邓秀丽、任旺兵、黄霖.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评价及空间发展战略[J].地理研究,2012,(07):1269-1279.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创业文化 经济文化一体化 创业文化理论体系

创业文化理论体系构建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应对当前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依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就要充分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增强和改善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创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因为,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表明经济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进行和发展。而创业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能否充分真正发挥作用又取决于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面临的形势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政治、文化等软实力,其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到同志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强调的都是这个问题。民族和国家的真正强大不独有赖于经济实力的雄厚,更有赖于基于雄厚经济基础的文化价值的深厚强大。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从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2.创业文化理论体系构建可以推动创业活动的发展,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的应对我国当前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严峻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群众的齐心协力,不断增强和改善各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

创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创业文化通过为社会提供创业人才、技术、创意、创新的支撑,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创业文化理论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中的渗透无处不在。

同时,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引导创业者抓住创业机遇,通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积累社会财富,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虽然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但是创业者的创业实践活动正是在市场薄弱的地方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市场需求和短缺中寻找创造财富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这种创新价值观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良性的发展、充分的体现,就必然需要一种科学的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加以支撑。同时,创业过程中无法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这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优秀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以及优良的创业意志品质,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正是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应有之义。因此,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既是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实践过程。

3.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表明经济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进行和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的深层支撑。创业文化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创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和依托。“文化活动中具有经济功能,经济活动中具有文化取向,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愈益使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呈现出文化与经济一体化。”1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一个事实,即经济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进行和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文化理论体系不仅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寓教于乐,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而且还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软实力。在经济社会里,创业文化与经济紧密相连,在新的时期赋予文化新的内涵,作为一种产业来做,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发挥出其优势。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

一方面,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较多的投入,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还是文化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资本的投入。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必须根植于经济生活的土壤。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为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也就是说文化发展日益经济化。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3篇

《2008创意经济报告》并不是只反映2008年世界创意经济的发展情况,而是概括了近10年来全球创意经济的发展情况。该报告是联合国关于这一新兴话题的首次多机构合作研究,第一次展现了联合国整体对这一创新主题的观点;第一次引入了创意经济这一概念,研究了其定义、特性、并确定了相关参数,以帮助衡量创意经济对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推出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共享的愿景和一种政策导向的研究议程,以反映联合国对当今国际情况的思考,并作为各国制定国内和国际政策的依据。

《2008创意经济报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代表联合国首次宣告,创意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报告指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全球兴起,它连接了经济和文化,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涵盖了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新发展范式的核心就是――创意、知识与信息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是全球化的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报告认为,“创意经济表现出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拥有创造收入、增加就业和出口收益的潜力,同时也促进社会包容、文化多元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兴的创意经济不仅成为最发达经济体中推动经济增长、就业、贸易、技术革新与社会凝聚力的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快速成长地区提供了新的机会。”

创意经济概念的提出,大大超越了我们通常理解的“文化产业”概念,甚至也超越了“创意产业”、或者“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报告特别强调“创意经济”是新的“发展范式”,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2008创意经济报告》给我们的信息和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于“新的发展范式”的论断,无异于宣布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成为全球创意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变化改变了全球化的格局。

其次,对“创意经济”的概括,大大提升了对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评价,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大的情况下,值得引起我国的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对创意经济的论述令我们耳目一新。报告指出:“创意经济表现出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拥有创造收入、增加就业和出口收益的潜力,同时也促进社会包容、文化多元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范式”与我国近年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甚至可以说是从全球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佐证。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认识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枢纽性作用的认识。

第三,《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表现出色,但是在不同领域表现差别较大,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应该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以释放。

报告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全球创意经济发展趋势中的表现。据报告数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额从184.3亿美元增长到613.6亿美元,增长了233%。2005年,中国已占据创意产品全球出口市场19%的份额,成为“高附加值创意产品”的世界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报告也显示,中国在创意经济不同门类的国际贸易中表现极为不同,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平衡,还有较大的潜力,应该以进一步的体制机制改革加以释放。从报告中不同部门的数据排序看,中国目前在国际创意经济贸易中占的比重最大的是新媒体,占全世界市场份额40%;二是设计,占30%;三是艺术和手工艺品,达到24%;四是视觉艺术,占15.6%;五是音乐,占2.5%,最后是视听产业,占1%左右。值得关注的是,凡是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据较大份额的产业门类――新媒体、设计、艺术工艺品等――都是文化产业的“增量”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准入门槛较低,主要不在传统的文化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由此看来,越是依赖于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越能做活做大,越能占领国际市场。因此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还要依赖于体制机制创新。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城市;构成要素

一、创意城市理论综述

创意城市以创意产业为基础,由英文“creative city”翻译而来,即创意城市的发展以知识、智力、创意为动力。查尔斯・兰德利曾提出创意城市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英国经济学家汤姆・坎农在“首届世界大城市带高层论坛”上明确提出建立“创意城市”的模式,他认为城市不仅是砖块,更是个人释放创造力的舞台。创意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改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改善公众居住的文化、社会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创意城市相关理论的研究

霍斯珀斯的“三因素说”。集中性:集中度能带来人们信息交流和社会交互所必须的集聚效应;多样性:多样性包括城市居民个体的差异,以及他们知识、技能、思想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非稳定性:环境运作本身需要创造“既成事实”与“理想状态”的不平衡,在这种结构的不稳定性中更容易产生新的观念。

佛罗里达 的“3T理论”。技术(technology):是指一个地区的创新和高科技的集中体现;人才(talent):即创意阶层,是除了劳动阶层和服务阶层的新兴人群。

兰德瑞的“七要素说”。人员品质;意志与领导素质;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种人才的发展机会;组织文化;地方认同;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动力关系。由创意七要素形成的创意生活圈是创意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创意城市构成要素分析

根据以上对创意城市主要理论的分析,归结出如下几点创意城市构成要素。

(一)经济基础

城市的创意经济发展水平是创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创意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城市创意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百分比,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创意能力。国际上诸多有影响力的城市都是创意经济很发达的地区。以英国伦敦为例,伦敦市创意产业的年产值均超过210亿英镑,2012年甚至超过300亿英镑,同时解决了超过50万人的就业。伦敦的创意产业将取代金融业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二)社会网络支持

社会网络支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政府支持。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推动建设创意城市,例如英国专门成立创意工作小组,对创意产业进分类并制定促进创意城市构建的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进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在创建创意城市过程中发挥引导、推动、培育作用,以纽约soho区为例,soho区原本为一个废弃的工厂,在纽约政府的引导下演变为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其次,法律法规支持。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创新,它是一项智力成果,创意产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价值,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意产业良性发展、保证创意人才的权益至关重要。

(三)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创意城市的源泉,它包括该地的历史、习俗、手工艺、建筑、艺术遗产、美食与烹饪等。城市文化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资产,而且对塑造城市精神、建立市民认同感以及形成城市的自尊和社区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利用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构建创意城市,同时又对文化资源起到保护传承的作用。以美国圣达菲为例,该城市的民间手工艺有着悠久的传统,政府十分重视以民间手工艺为标志的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包括建立博物馆、推进民间手工艺等,在传承文化资源的同时城市创意产业得到发展,圣达菲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民间手工艺之都。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意城市发展的核心因素。强大的创新能力为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技艺、新思想及新创意,是创意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包括科研支持和创新人才。加拿大蒙特利尔市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设计之都,创造经济产值超过7.5亿美元,包括蒙特利尔大学等在内的20多所院校,50多个设计研究的专门职位,均是蒙特利尔创意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城市的生产要素。在创意经济时代,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除了需要技术和人才替代传统的自然资源和有行劳动实现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外,更来自于能迅速地动员这些人才资源把创意转化成新产品。弗罗里达将创意阶层分为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和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人员,前者包括了高科技、法律、金融和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人员,后者包括了小说家、诗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文化人士等。

四、结语

创意城市是当今经济现代化背景下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创意城市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资源消耗低,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创意城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要从经济、文化、社会、人才等各方面进行努力。本文总结了创意城市构成要素,包括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完善的社会网络支持,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多样化的创意人才以及良好的城市氛围,它们对于创意城市地形成和发展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军,陈鸣,朱洪举.创意城市――文化创造世界[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2] 盛垒,杜德斌.创意城市:创意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取向[J].未来与发展,2006(09).

[3] 龚雪.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创意指数[J].开放导报,2012(06).

[4] 王秀芹,肖毓媛.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创意城市开发[J].中国外资,2008(10).

[5] 冯琪.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0.

[6] 陈旭,谭婧.关于创意城市的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 2009(03).

[7] 厉无畏,于雪梅.中国和欧洲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02).

[8] 易华.基于“3T”理论的上海创意城市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

[9] 肖永亮,姜振宇.创意城市和创意指数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10(03).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创意设计是践行低碳理念,推进低碳经济科学发展与构建低碳生活的重要力量和依托。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具有着不同内涵与特质。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创意设计的支撑与保障。低碳界定与拓展了创意设计内涵与实践面向。准确、全面地理解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间的辩证关系,既是低碳理念由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诉求,更是创意设计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

在全球反思经济模式的今天,“低碳”日渐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新时期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性共识。由低碳理念引发的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不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与主旋律,更成为全球经济、生活的必然趋势与新支柱之一。低碳理念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需要以特定且相关的学术理论为基础,更需要具体与取向明确的实践活动予以转化。而创意设计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低碳面向,并通过其学理内涵与特质的低碳价值取向,以独创性的低碳造物活动,具体化、物质化的践行方式诠释着低碳理念,进而成为推动与促进低碳经济科学发展与构建低碳健康生活的重要力量和必要依托之一。

一、 低碳理念的界定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止无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①面对此情此景,关注、倡导与践行低碳的理念呼之欲出,并日渐成为共识。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的涵盖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了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旅游、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等多个领域。“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二、创意设计的解读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创意设计同“低碳”一样,可谓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综观世界各国,创意设计及其产业越发达,人们的生存品质就越高,经济就越强,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的。

创意设计,简而言之,它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在我国,“创意”的概念源于英文形容词“creative”的翻译,愿意为“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产生的、引起的”等,其名词“creativity”可以翻译为“创造力”,或“创意”。毋庸置疑,创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创新的意识与思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子”、“主意”、“想法”,如此等等。因此,创意是一个相对“大众化”、“民主化”的语汇,其活动往往表现为一种普适行为——人人可为。

当然,并非所有的“创意”都是向上的、积极的与有价值的。正如“发明”被划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创意”也可区别为“有价值创意”与“无价值创意”。比如,用玻璃做成的马桶是创意,但是却不太可能有人去做,因为这种创意在人们看来没有价值。所以,衡量一个创意价值与否的一个前提就是创意的结果要得到目标受众的价值认可。

设计,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现代我们所用的“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的翻译,基本词义是“图案”、“花样”、“企图”、“构思”、“谋划”等,词源是“刻以印记”的意思。如果从字面训诂,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根据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的设计定义,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创意是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是思想和意识或者理念的更新和创新,它是设计活动的思维原点与起点,是设计最为直接的基础要素;而设计是创意的具体实施与物化架构,是创意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1](p112)优秀的设计需要优秀的创意为基础,而精妙的创意更需精妙的设计予以“架构”,并促其价值实现。[2]

三、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创意设计的支撑与保障

低碳理念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达成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和面向的经济发展体系与生活方式,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等。[3](p36)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相关政策的关注与引导,需要人们积极的配合与践行,更需要来自学科、技术领域的针对性理论和可操作性实践的支撑与保障。而创意设计所从事的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以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为手段(内容)的创造性活动。[4](p66)创意设计所包含的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及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科门类,正是低碳理念得以实现与贯彻所必须依托的重要而具体学理诉求。同时,低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

“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和199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最早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5](p9)

四、低碳界定与拓展了创意设计内涵与实践面向

首先,创意设计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6](p79)特定的理念与经济模式会赋予创意设计以新的内涵、面向及方式。低碳理念与经济模式是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较之其他理念与经济模式,必将对现有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提出特定的新诉求,从而有助于该学科内涵与实践面向的丰富、拓展与完善。以最为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创意设计——工业设计为例。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创意活动是以“顾客需求”与“企业效益”为面向的。 [7](p35)而在低碳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则应调整为“生态”、“环保”与“绿色”;实践面向也应因势利导地有所转变,即所谓的“3r”,3r: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由其所带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必须兼顾、围绕“低碳”的这个主题。

其次,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是设计学科重要组成,而设计学科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模式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模式嬗变而不断发展、丰富与拓展的。[8](p116)构建低碳理念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正是这种动态特征在新经济模式下的积极响应。在低碳理念模式下,诸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体验设计等新型创意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创意设计的面向与实践也因之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更新,这正是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完善所必需的。就创意设计的纵向发展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设计可以解读为人类的造物活动。[9](p25) “人”是造物活动的核心,造物过程中的物质与能源的消耗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与企业效益为价值取向,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是处在与次之地位。

五、结论

准确、全面地理解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间的辩证关系,既是低碳理念由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与措施的诉求,更是创意设计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创意设计需要依托富于健康方式、科学精神的创造性理念,才能展现其开拓与进取的无穷“魅力”和良性效应。[10](p79)而构建与面向低碳理念的创意设计正是这种健康方式与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魅力效应“的特定彰显。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庄贵阳.中国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白庆祥,李宇红.文化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左铁峰.产品设计形态语言分析[j].装饰,2008,(11).

[6]彭泽立.设计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7]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8]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