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创意思维论文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参照本•弗莱在《可视化数据》中的观点,认为信息可视化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解析、过滤、挖掘、展现、提炼和交互。[1]同时又兼顾斯蒂尔在《数据可视化之美》一书中的见解,提出单纯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将其置于某种特定场景之下。换言之,需要针对某类问题而提出特定场景,并将之作为数据的参照系,从而赋予数据展示一定的意义。这样一来,数据可视化便意味着通过具体故事情节来使单纯的数据获得有意义地展示。因此在结合以上两种数据分析视角的基础上,本人将数据可视化过程简化为:明确问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四部分。

(一)明确问题与搜集数据

本次调查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实现广告创意教学过程中消费者思维导图的数据可视化。且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的真实命题“三九感冒颗粒”来引导受访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在此之前已经进行过两次同类实验性思维发散,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而后进行数据的过滤,主要依据思维节点与主题之间的有效性,过滤到无效或有效性较低的样本,最终选取34个有效样本。其中样本的有效性主要依据ErtuEvrekli所提出的思维导图的可视化评价量规,以核心概念与节点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价标准,将第一等级中概念与节点有效连接的记2分;第二等级中的有效连接记为4分;将第三等级中的有效连接记为6分,并以此类推。若出现无效连接则记为0分。

(二)整理数据

1.进行有效样本的数据加工

通过思维导图软件MindjetMindManager9将所有样本进行数据输入和加工整理,并形成以“分享爱”为核心概念的34条样本数据链。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即保持节点层级的完成性。据统计此次调查共有646个子节点,并构成三层思维等级。2.制作内容分析编码表依据以上编码表(表1),重新分类整理节点。以4个一级子概念为核心,通过思维导图软件进行重新分类,并分别形成4副思维导图,并将其以word形式逐一导出,而后再导入EXCEL表格中,进行分类文件的分析,从而形成关于不同子类的初步统计数据。

3.计算子概念的抽象指数

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思维导图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无论在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中受访者采用何种语言形式(文字或图形),其最终输出结果都被认为是思维的映射,同时也可以被用来归纳总结消费者的心理偏好,从而为广告创意指明方向。为了避免对思维节点的主观分析,本次调查中主要依据语言分类模型(Linguisticcategorymodel,简称LCM)来对思维节点进行语言抽象性的统计分析,以此来反映受访者对核心主题的认知程度。由于此模型从1988年提出以来,已被应用于多国语言,尤其是在2013年首次被我国学者成功地应用于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之中。所以该模型也同样适用于汉语的语言抽象性分析。依据LCM模型本次分析将依照以下编码表来确定思维节点的抽象层级与编码。通过以上编码表(表2),计算出各个样本的抽象值;而后我们便可计算出各样本的抽象指数,即R1=(1*NDAV1+2*NIAV1+3*NSV1+4*NADJ1)/(NDAV1+NIAV1+NSV1+NADJ1),其中NDAV1\NIAV1\NSV1\NADJ1代表每种类型出现的次数。其中思维导图的节点若为名词,我们则主要用来判断其后续节点的内容类别,而对其抽象指数则忽略不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为样本中的所有节点编码并赋予权重。样本中共有646个节点,则需逐一对上述节点进行赋值。若节点为名词则其权重为0,若节点为描述性行动动词则其权重为1,若节点为解释性行动动词则其权重为2,若节点为状态动词则其权重为3,若节点为形容词则其权重为4。其次,结合前面进行的子概念分类,将对四个一级子概念和九个二级子概念所包含的全部节点进行权重累加。例如“分享爱情”一级子概念共有232个节点,那么我们将逐一累加其各节点的权重,最终统计该一级子概念的抽象值。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子概念的抽象指数,即将前面所得的抽象值除以节点出现的次数,其结果为该子概念的抽象指数。

4.确定数据分析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会获得两种不同的统计数据,其一是概念的节点数,用来表示受访者对概念的熟悉程度。即关于某概念的节点数越高,则我们认为受访者对此概念的越熟悉。其二是概念的抽象指数,主要衡量受访者对概念所持有的态度。其中,按照LCM,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抽象水平的语言来描述某一行为。若采用高抽象水平的语言来描述时,一方面代表着被描述行为的稳定性更强,另一方面代表了描述人对行为所持态度和认知程度。换言之,当描述人对某一行为的认知越深入,或认为其稳定性越高时,则描述时所采用的语言抽象性就会越高。

二、广告创意教学中思维导图数据化的结果展示

(一)概念节点数的展示

1.一级子概念节点数的展示

思维导图通过记录发散思维的过程,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向四周发散,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子概念,依次而推并最终构成一张链式思维记录图(图1)。所以围绕“分享爱”这一核心主题会形成不同的子概念。经过统计(图1),我们归纳出爱情、友情、亲情、同情四个一级子概念,而后再统计出其各自的节点数。在固定时间段内,受访者的思维图中涉及某一子概念的节点数越多,则代表其对此子概念的熟悉程度越高。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四个子概念熟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爱情、友情、亲情、同情。

2.二级子概念节点数的展示

由上图2,我们依据受访者的熟悉程度可将二级子概念分为以下三个等级,最熟悉的是朋友间的共享欢乐,感恩父母与恋人间的浪漫情怀;次之是朋友间经历的困境,恋人间行动上的关爱与对陌生人的关心;最后是行动上对父母的回报,行动上传承父母亲情与拯救动物。总之,结合上述两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受访者对“分享爱”的理解首先表现为朋友间互相分享的快乐;而后指恋人间情感上的满足以及父母所给予的情感支持;但是他们对行动上关爱父母、恋人、他人是不熟悉的。也就是说,该受访群体对朋友、恋人、父母更多表现出情感上的需要,但却缺乏从行动上关爱旁人。同时这一结论便为广告创意确立了基本方向,即在情感诉求为主的基调上,将产品融入到日常的关爱行动中。

(二)概念抽象指数的展示

1.一级子概念抽象指数的展示

通过图3,我们可以得出一级子概念的抽象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爱情、友情、亲情、同情。借此便可看出,受访群体对不同子概念的认知程度及其态度。换句话说,该群体对爱情、友情、亲情更为熟悉,同时态度也更为明确。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1.1取决于定位的商品影视广告和其它形式的广告一样,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促进销售,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因此,成功的广告创意应该以商品的各种真实资料为依据,如商品的外在形状,内在特质等,并对此进行逐条逐点的分析,找到商品所具有的特色,然后,以它的亮点作为铺垫向消费者展示,与消费者的可能关注点相连接。离开了定位商品的真实资料虚谈广告,其创意再好,也是凭空捏造。无的放矢的创意广告,丧失广告真实性,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导致广告活动的失败。因此,影视广告的创意思维必须依据于定位产品的内在特性和它的实用性,才能取得有效的惊人效果。

1.2依据于消费者的关注点消费者的关注点是影视广告创意思维不可忽视的落脚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人们消费的价值观和欲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商品的丰富多样、琳琅满目和营销思路、营销观念不断更新,使广告创意思维越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市场为背景,对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其消费动机、消费心理,测定出消费的因素、地点、范围、方式和数量,测定消费者使用商品的时间、场合、目的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关注点,告知消费者产品所提供的利益、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善于发掘产品有效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期望。

1.3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沉淀丰富而厚重。因此广告创意思维时不可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张扬。可以说,家喻户晓的、受到广泛赞誉的广告是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例如,1996年张艺谋执导的五则爱立信企业广告《父子篇》、《夫妻篇》、《师生篇》、《爱情篇》、《代沟篇》通过对普通人们的生活描述、各种情感的流露和展现,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心,而且还能够激发人们去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生活的高质量,这种情感又很自然地转移到商品身上,因此这组广告的创意成功,荣获了香港4AS广告创作大奖“金帆奖”。由此可见,影视广告创意应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把握民族文化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意思维的表现类型

在影视广告中,创意就是表现主题的新颖构思,其作用就是用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使消费者在接受广告信息时能引起注意,起到诱导消费者的积极心理情绪和购买欲望。各种形式的影视广告都有其自身的创意,其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故事展示型故事展示型是影视广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故事情节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观众与广告内容产生自然交流。如山东电视台《消费栏目》宣传篇中的“消费者自述”广告:镜头中一位带眼镜的中年男子,站在自家门厅内,用山东乡音叙述了一件令人痛苦而又麻烦的事件。原来是因为买了一件假皮衣,自己找商场领导,拖了几个月也未能解决。画面中,他无奈时拨打栏目热线,栏目马上派人调查,帮助解决了问题。这个广告篇的镜头虽效果平实,画面简单,但创意较为新颖。消费者站在自家门厅内,用乡音叙述,一开始就缩小了与观众的距离,让人感觉自己并不仅仅是观众,而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像是讲述自己的故事。此篇广告与一般商品广告不同的是,其目的在于树立电视台栏目的形象,使观众喜爱这个栏目,并且积极参与。

2.2解决问题型解决问题型是影视广告表现形式中比较容易被观众接受的一种。“据奥格威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的广告要比其它类型的广告有效4倍,这也是一种很有促销力的传达方式”。例如,上海灵狮广告公司奥妙洗衣粉———“红番茄篇”的广告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创意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家庭主妇做介绍,使产品增加了可信度。其二是用动画表现产品的特点:让一群奥妙小白人去搓掉污渍,强调不用手搓,从而使观众加深了印象,提高购买的欲望。最后广告以一个红番茄贯穿全篇:顽皮的红番茄飞速旋转从天而降,弄脏了女孩的衣服,闯了祸,在遭遇奥妙之后,红番茄的傲气一扫而光,在奥妙洗衣粉面前灰溜溜地逃走了。情节设计得诙谐幽默,使枯燥的产品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此类广告要达到的目的是为消费者解决难题,因此用观众自己的话来表达,至于商品的特色和优点,应在介绍商品与解决问题之间恰到好处的提出,达到广告促销产品的目的。

2.3情感联系型以情感为诉求重点来寻求广告创意,是当今广告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在一个高度成熟的社会里,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日益成熟,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和情感相一致的感情消费,而不仅仅注重于广告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因此,若能在广告创意中注入浓浓的情感因素,便可以打动人,从而影响人。许多成功的广告创意,都是在消费者的情感方面大做文章。例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广告:一天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进餐,电话铃响了,老妇人去接电话,回来后告诉老先生:“是女儿打来的电话。”老先生问:“有事吗?”老妇人回答:“没有。”“她说她爱我们。”俩人顿时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广告中出现旁白:“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这则广告从最易引起人们共鸣的亲情入手,通过远在千里之遥的子女,用电话向年迈的父母传达爱心,而赋予电话以强烈感彩,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最后则水到渠成地推出要宣传的企业———贝尔电话公司。整个过程自然得体情真意切,有很强的感染力。

2.4警示型警示型广告一般都是强调人们要引以为戒的公益广告。淮北有线电视台广告部《拒绝珍爱生命》就是一则优秀案例。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人都应格外珍惜。是威胁人们生命的最可恶敌人,将与生命相提并论,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在这则公益广告中,创意人借用一枝美丽的鲜花因为注射了而枯萎这一象征手法,配以艺术效果,不仅避免直接拍摄一个濒临死亡的吸毒者惨不忍睹的场景,而且也引起人们的想象,进而引发人们对吸毒者的惋惜,对的憎恶,以达到“拒绝,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目的。随着画面的展示,观众进入创意人设计的情节而受到启发,随着广告警示语的出现,人们便恍然大悟,对这则“拒绝,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留下了印象,使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告理性感性诉求消费者原则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诡言众听,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1.感性诉求广告抬头的年代

何谓感性诉求广告?这必须从人的情感和商业广告的目的说起。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而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一起。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感性诉求广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并不完全从商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

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广告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缘故,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要寻求从概念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即可,如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冰箱最省电、什么手表最准时等,这种我们称为理性广告。当然,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理性广告仍然是现今广告的重要诉求手段之一,比如在耐用消费品的广告当中就比较多用。但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左右你的情绪,使你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日益提高的今天,情感诉求广告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2.现代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前面我们说过,商业广告中的感性诉求是根植于受众的情感,那如何在感性诉求广告中达到迎合受众情感的目的呢?又如何在今天盼繁复杂的广告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2.1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质的满足上升到感性满足,这就是消费的高层次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豪华高级的奔驰轿车不再只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一点在中国就更显得突出,亲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家庭观念相对冷淡的西方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而弥漫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2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这种以自然对象来反映和寄托艺术家情怀的现象,在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看来,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他认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动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浪漫气氛,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伏特加酒的广告,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EBEL手表广告,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岸边的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远古与现代结合的环境,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2.3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以情动人,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人有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运用情调设计来揭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设计虽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都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图)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的商业广告十分注重表现感情因素的运用,情调设计也多被利用。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美能达复印机广告可视为是比较成功的,它采用滑冰者的艺术表演和游泳比赛的精彩场面来表现复印机具备的快速传达,并让精彩场面完美体现的优良性能。此外,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2.4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当今世界公认的日本优秀广告设计大师斋藤诚就经常以清晰又强烈的人体设计形象,以男女两性之间的依恋与激情作表现,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吸引。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而且具有非凡的消费潜力,因而女性从来就是广告瞄准的重要诉求对象。现代女性天生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希望,经常以感情因素来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特别容易受广告的诱惑,因此激情诱惑的广告较利于实施于女性。一旦女性在广告上发现了美的楷模,她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效仿,以期能象“她”一样洋溢诱人的魅力。同样,男性也因女性的曲线美而很容易被征服,特别是看到极富激情的场面更是无法抗拒,故激情诱惑的手法更易实施与男性,其命中率会令人出其预料的高,往往会让商家产生无限的惊喜。这种广告一般多用于香水、香烟、服装、酒类等跟美与风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日常用品。如Moods香水广告,画面展现的是一对浪漫情人无法抵制信香水带来的激情冲动,它把人体的美与香水的香宣泄得出神入化。这样的诱惑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无以抗拒的。

3.感性诉求广告创造遵循的一般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3.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感性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也应以现实及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3.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告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得全新的感受。但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极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不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创作的时候极其需要灵感,他认为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同察到世界的本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澳大利亚著名广告设计师靳祈岛就特别重视设计的情感控制,他说:“我喜欢高尔夫,就是因为其需要高度控制感情”。这一点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十分值得借鉴。

3.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可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谐趣幽默外,还有对比、抒情、夸张、比喻和联想等,应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不同的创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广告已经成为悦取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更加显得重要。只有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尽量减少点商业味,把丝丝情感融入到无情商业之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只有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与实施方法,才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童庆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平面广告设计新思维,李巍著,重庆出版社,2000

3.图形想象新思维,黄越著,重庆出版社,2001

4.图形与意义,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理性的浪漫,陈放编著,海天出版社,2000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感性诉求广告是现代商业广告策略中的一把利剑,本文阐述了现代感性诉求广告的形成、创作的新思维及其应遵守的一般原则,以期在今后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告理性感性诉求消费者原则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诡言众听,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1.感性诉求广告抬头的年代

何谓感性诉求广告?这必须从人的情感和商业广告的目的说起。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而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一起。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感性诉求广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并不完全从商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

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广告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缘故,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要寻求从概念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即可,如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冰箱最省电、什么手表最准时等,这种我们称为理性广告。当然,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理性广告仍然是现今广告的重要诉求手段之一,比如在耐用消费品的广告当中就比较多用。但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左右你的情绪,使你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日益提高的今天,情感诉求广告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2.现代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前面我们说过,商业广告中的感性诉求是根植于受众的情感,那如何在感性诉求广告中达到迎合受众情感的目的呢?又如何在今天盼繁复杂的广告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2.1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质的满足上升到感性满足,这就是消费的高层次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豪华高级的奔驰轿车不再只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一点在中国就更显得突出,亲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家庭观念相对冷淡的西方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而弥漫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2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这种以自然对象来反映和寄托艺术家情怀的现象,在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看来,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他认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动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浪漫气氛,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伏特加酒的广告,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EBEL手表广告,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岸边的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远古与现代结合的环境,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2.3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以情动人,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人有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运用情调设计来揭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设计虽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都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图)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的商业广告十分注重表现感情因素的运用,情调设计也多被利用。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美能达复印机广告可视为是比较成功的,它采用滑冰者的艺术表演和游泳比赛的精彩场面来表现复印机具备的快速传达,并让精彩场面完美体现的优良性能。此外,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2.4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当今世界公认的日本优秀广告设计大师斋藤诚就经常以清晰又强烈的人体设计形象,以男女两性之间的依恋与激情作表现,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吸引。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而且具有非凡的消费潜力,因而女性从来就是广告瞄准的重要诉求对象。现代女性天生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希望,经常以感情因素来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特别容易受广告的诱惑,因此激情诱惑的广告较利于实施于女性。一旦女性在广告上发现了美的楷模,她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效仿,以期能象“她”一样洋溢诱人的魅力。同样,男性也因女性的曲线美而很容易被征服,特别是看到极富激情的场面更是无法抗拒,故激情诱惑的手法更易实施与男性,其命中率会令人出其预料的高,往往会让商家产生无限的惊喜。这种广告一般多用于香水、香烟、服装、酒类等跟美与风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日常用品。如Moods香水广告,画面展现的是一对浪漫情人无法抵制信香水带来的激情冲动,它把人体的美与香水的香宣泄得出神入化。这样的诱惑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无以抗拒的。

3.感性诉求广告创造遵循的一般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3.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感性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也应以现实及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3.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告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得全新的感受。但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极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不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创作的时候极其需要灵感,他认为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同察到世界的本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澳大利亚著名广告设计师靳祈岛就特别重视设计的情感控制,他说:“我喜欢高尔夫,就是因为其需要高度控制感情”。这一点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十分值得借鉴。

3.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告理性感性诉求消费者原则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诡言众听,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1.感性诉求广告抬头的年代

何谓感性诉求广告?这必须从人的情感和商业广告的目的说起。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而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一起。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感性诉求广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并不完全从商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

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广告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缘故,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要寻求从概念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即可,如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冰箱最省电、什么手表最准时等,这种我们称为理性广告。当然,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理性广告仍然是现今广告的重要诉求手段之一,比如在耐用消费品的广告当中就比较多用。但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左右你的情绪,使你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日益提高的今天,情感诉求广告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2.现代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前面我们说过,商业广告中的感性诉求是根植于受众的情感,那如何在感性诉求广告中达到迎合受众情感的目的呢?又如何在今天盼繁复杂的广告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2.1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质的满足上升到感性满足,这就是消费的高层次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豪华高级的奔驰轿车不再只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一点在中国就更显得突出,亲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家庭观念相对冷淡的西方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而弥漫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2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这种以自然对象来反映和寄托艺术家情怀的现象,在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看来,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他认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动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浪漫气氛,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伏特加酒的广告,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EBEL手表广告,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岸边的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远古与现代结合的环境,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2.3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

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以情动人,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人有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运用情调设计来揭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设计虽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都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图)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的商业广告十分注重表现感情因素的运用,情调设计也多被利用。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美能达复印机广告可视为是比较成功的,它采用滑冰者的艺术表演和游泳比赛的精彩场面来表现复印机具备的快速传达,并让精彩场面完美体现的优良性能。此外,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2.4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当今世界公认的日本优秀广告设计大师斋藤诚就经常以清晰又强烈的人体设计形象,以男女两性之间的依恋与激情作表现,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吸引。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而且具有非凡的消费潜力,因而女性从来就是广告瞄准的重要诉求对象。现代女性天生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希望,经常以感情因素来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特别容易受广告的诱惑,因此激情诱惑的广告较利于实施于女性。一旦女性在广告上发现了美的楷模,她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效仿,以期能象“她”一样洋溢诱人的魅力。同样,男性也因女性的曲线美而很容易被征服,特别是看到极富激情的场面更是无法抗拒,故激情诱惑的手法更易实施与男性,其命中率会令人出其预料的高,往往会让商家产生无限的惊喜。这种广告一般多用于香水、香烟、服装、酒类等跟美与风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日常用品。如Moods香水广告,画面展现的是一对浪漫情人无法抵制信香水带来的激情冲动,它把人体的美与香水的香宣泄得出神入化。这样的诱惑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无以抗拒的。

3.感性诉求广告创造遵循的一般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3.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感性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也应以现实及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3.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告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得全新的感受。但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极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不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创作的时候极其需要灵感,他认为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同察到世界的本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

意义的形式。

澳大利亚著名广告设计师靳祈岛就特别重视设计的情感控制,他说:“我喜欢高尔夫,就是因为其需要高度控制感情”。这一点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十分值得借鉴。

3.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6篇

艺术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传播手段,它受社会环境所影响。创新艺术发展,对设计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之外,还需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艺术设计技能培训,创造性思维引导较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是比较少的,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意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特性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完成某种任务,实际上是通过头脑的思考来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解决任务的倾向就赋予思维以问题的指向和探究的性质。人们的思维产生于问题,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就是思维在头脑中运行的特点。老师准确激励学生、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设计素描的训练要打破传统绘画教学形式,防止落人某种偏见和模仿,探索与设计教学的结合。设计素描的训练由于对绘画技巧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只有对自然形态和空间关系分析的客观性认识,可以容易地形成的本质的肤浅理解,而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对学生准确而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研究

3.1创意思维之知识的积累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在艺术和设计知识的大量积累。艺术设计知识的积累是影响艺术设计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创意从每个元素的生活和经验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生活,用眼睛去发现美的世界,观察生活,这种创造性思维会不断地跳跃在学生心中,创作灵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3.2创意思维之联想训练

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些实践知识积累、思维活跃,也离不开人们的联想,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在艺术设计中,联想会使人的思维的扩展和延伸,让认识事物的人发现更多新的内容。联想是思想的窗口,如著名的联想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是用来思考和快速反应,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联想的思维习惯,启发。

3.3创意思维之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思考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方向的多维的方法。灵活性,平滑,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发散思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找到的东西,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创造美妙的想法。发散思维的培养是不能从知识积累的分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知识学习和积累更多的领域,图形设计实践的发散思维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7篇

中医原创思维定义存在的问题

界定中医原创思维,是一项相当棘手和难度很大的工作。除了要概括其定义,还必须改变长期因循的理论定势,需要沟通众多自我生发的孤立观点,区分几个外延不甚清晰的基本概念。

1理论定势的偏向需要纠正

理论定势偏向其一,中医原创思维是哲学命题,认定思维活动只是单纯的认识活动。此等认识的结论,大都缘于中医学同哲学的思维功能基本一致,认为思维活动只是认识万物和宇宙自身。尽管认知功能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思维的功能还有指导实践和规范行为、梳理层次结构与构建实践规则,创造价值与进行评价的功能。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曾说,中医学不仅体现了认识论上的知识论,更是实践论。换句话说,中医原创思维,不是为了认识而去认识,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其二,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国其他传统学科思维具有共同性,通过对中国传统农学、天学、物候等学科的思维进行解析,能够从外部间接了解中医原创思维。笔者认为,从思维发生的认知基础与基本特征,如天道自然、天人相应等认识的逻辑起点来看,这一思路并无不当。但基础和特征并非思维本身,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根本界限不应忽视。中医学是以人体生命现象及其调控法则为对象,要认识的是生命的机制与原理,要解决的是辨证论治的实际问题,故中医原创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大相径庭。

2见仁见智的理论认识需要通约

通约,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科学哲学在表述属性或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关系时,常常称之为“可通约”。关于中医原创思维的定义,当代不少学者都有论及。如王琦[2]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刘天君[3]提出“具象思维是中医学基本的思维形式”。王永炎[4]主张原创思维具有“特有”、“与众不同”、“创造性”3个属性,“科学与人文交融”、“天人相应、调心与调身并重”两大特点。刘长林[5]曾指出,中医原创思维应以象思维为主导;“象”作为思维单元,是中国思想文化,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思维方式的共同特征。因此,需要比较各家观点,突出共性,体现个性。研究者应当反思:为何上述研究的对象均有“象”的因素?各类研究之间有何联系,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如果这些结论的孤立情况难以打破,无法体现中医原创思维的全面内涵,设法找出的共同的结构、共同的要素怎么能涵盖中医原创思维的全部活动而形成统一的定义?

3模糊的理论概念需要澄清

思维、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模式,这几个理论概念常常干扰我们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准确把握。对方法、方式、模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认识差异很大。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中,三者是否能够剥离开来单独加以研究?比如,辨证论治是方法,还是方式,抑或是模式?只有明确了中医原创思维这个上位概念的定义,才能对上述的若干概念加以澄清。

中医原创思维定义的基本要求

厘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就是如何加以定义并确立规则。笔者认为,中医原创思维的定义,需要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1充分展现中国原创文化底蕴

刘长林[6]曾说,中国原创的思维方式,其认识论基础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以时为正”。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中,侧重于时间维度,并基于此来统摄空间,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对于自然整体生命状态的本质描述。中医原创思维的认识对象,是生命过程中的现象与运动、原理与规律,调整的是生命不断生成演化的动力与状态,应充分体现中国原创的文化内涵。

2充分容纳中医学术史上的原生意识活动

所谓原生,就是在中医学术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生成,不加任何外界干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不断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丰富与完善。这一过程就是中医原创思维的生发过程。在当前,必须从学术发展的时间维度,来思考中医原创思维的界定问题。同时,在共时条件下,对中医原创思维进行深刻描述。

3充分发掘中医原创思维的普遍特征

对于中医学思维活动的特征,必须从面向临床实践的视角加以总结和归纳。有文字记载的中医学思维,大约出现在公元5000年之前的黄帝时代。直到公元100年左右的汉和帝时代,才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4种模式进行总结,也就是医经、经方、神仙与房中4个流派特征。如《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发掘中医原创思维的普遍特征,是界定其涵义的基本要求。

4充分考虑中医原创思维的创造特性

鲜活的中医原创思维,更加充分地体现在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与规范过程中。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每一次思维活动的革新,都会带来中医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从临床处方论治视角来看,每一次面对病患都是思维创造的开始。因此,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的总结及其对临床指导与规范作用、临床层面创新意识活动程序的描述,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等方面,也应在中医原创思维定义中得到体现。

中医原创思维的结构性要素及定义的表述

中医原创思维,同其他思维活动一样,都具备符号—语言、秩序—规律、程序—规则3个最主要的结构性要素。

1符号—语言要素

思维活动是自始至终在符号或语言媒介中运作的思维活动。无论符号表述一种意象涵义还是抽象涵义,其总是作为一种指代流动于思维过程当中。中医原创思维关注的是一种称之为“象”的符号,涵括了物象的自然整体、不加切割的全部信息。“象”是中医原创思维的思维活动单元。“象”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主客相融“感”的结果。中医学大多数的思维活动,都是以“象”为媒介发生的。如自然之象有天象、气象、阴阳五行之象等,人体之象有脉象、舌象,以及证候之象等。由于“象”本身蕴含的信息非常丰富,以至于“大一”和“小一”均难以超越其表征的范围。“象”又是作为意识活动主体的人,以及外界环境信息两相交融的综合反映。因此中医原创思维是在认识与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时,将人体信息表征“象”化,并在实践中具体加以传递、交流和运用的意识活动。

2秩序—规律要素

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从混沌或无序中发现或建构秩序的意识活动。中医原创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以人类生命运动、现象的秩序与规律为解释中心的意识活动,是指导临床实践并促使临床行为与诊疗技术规范化与有序化的意识活动,也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促使价值模式和尺度标准化和有序化的意识活动。客观地说,中医原创思维决定了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层次与结构,后者反映了前者的认知历史过程。中医原创思维也决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价值取向,后者反映了前者的秩序与规律。

3程序—规则要素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8篇

文学思维问题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存在,文学思维是具有一定情感取向的,文学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行文方式和内容方向。从作家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往往是作家有感而发的过程,文学作品因此也作为情感的产物而有了情感。文学作品的这种情感来源于作家内心深处的秘密,而这秘密恰好又是作家创作的动力。然而,由于受到来自现实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秘密常常难以正常表达,迫使作家使用文学思维方式。于是,文学思维方式既是作家的思维方式,又是不完全是作家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经过乔装打扮、幻化变形的方式。可以说,文学思维方式是作家个人思维方式与社会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学作品就成了一种特殊的状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文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

二、文学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文学创造也是一种思维劳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十分复杂的劳动。更由于它是一种精神劳动,它除了具有其他劳动共有的特点外,就还必然直接受作家个人修养的影响和制约,如作家的经验、情感、意志、习惯、理性、世界观等。文学创作是一项意识活动,便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文学思维的直观性

正如一位名人所指出:任何神话都是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很多情况下,文学思维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表现,因而,文学思维首先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比如,文学作品往往是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认识到的客观事物。人们的思维活动主要通过大脑的思维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属性,即为直观性。即便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创造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文学作品,也会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变化或者在实际上被支配而逐渐消失。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文学思维的直观性。由于对形象思维命题本身的怀疑甚至否定,关于文学思维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避而不谈,或者用比较模糊的方式或表述形式将其带过。显然,不正视文学思维这文学创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问题,是不能使文学思维问题得到解决的,当然也不利于促进文学思维发展的。于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造的文学思维进行梳理发现,作者的文学创造往往是从思维的直观性出发,通过视觉直接看到了客观世界,虽然在升华为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含有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这主要来自于作者的直观性。因而,首先发现了文学思维的直观性特点。

(二)文学思维的连续性

所谓文学思维的连续性,主要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思维的连续性特征。简单地说就是由此及彼,在作家大脑中不断地使一连串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活跃起来的过程。文学的思维方式一直是中外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和总结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时我们发现,关于文学思维方式的论述十分丰富,而且与创作实践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比,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方式或运思方式上的鲜明特色,例如,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思维之"思"这一概念仅仅就字面意义而言,就有数十种相关的说法:"神思"、"凝思"、"潜思"、"苦思"、"覃思"、"精思"、"妙思"、"诗思"等等,此外"兴会"、"妙悟"、"冥搜"、"想象"、"虚静"、"酝酿"、"现量"等都与文学思维密切相关。文学思维在文学文献中时隐时现、牵牵连连,为了对文学思维有一个更清晰明了的认识,通过横向分析和纵向梳理发现,文学思维不仅在文学作品的文情语义中具有互为补充、彼此呼应的连续性,而且文学思维具有纵向历史的连续性和横向密切的关联性,并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个中国文学文论所特有的文学思维体系。

(三)文学思维的概括性

文学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作者在观察体验之后,经过对材料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将事物的个别性归纳到一般性,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文学作品创作是作者进行思维概括性的直接表现,这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思维的又一特性。如《红楼梦》,就是得力于曹雪芹对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关系的思考和概括,他才写出了"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思维是创作主体在文学创作流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它独有的特性。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综合概括或对假、丑、恶的综合揭露或鞭笞,这就是文学思维的概括性,也是作者思维的概括性。对于中文系学生而言,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如讲演、交谈等等,但与专业相结合,则主要是以之为指导,撰写有理论分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在实践中,指导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撰写文学评论,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的一个好形式。因为思想的东西只有形诸文字,才能得以系统有效地整理,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以系统化。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理论本身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将之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融汇到文学概论课的教学中,将大大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与形成过程

关于文学的思维问题,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进入到学术的深层思考,有人提出了思维问题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无论这种说话的精准程度如何,文学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存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并且,对其思考任重而道远。

(一) 有感而发

正所谓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文学作品在初创阶段,作家的创作往往是有感而发,情感内容伴随着文学创作而生成,这就是文学思维的起点。古今中外文论体系中有关文学思维的观念范畴:"虚静"、"神思"、"凝思"、"苦吟"、"兴会"、"妙悟";"迷狂说"、"天才论"、"激情理论"、"酒神精神"、想象、无意识、"白日梦"、"形象思维"、灵感,等等,作为文学的思维方式,就在于这对文学创造和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人类原始思维、野性思维、神话思维、理性思维、灵性思维等思维类型的演化中,文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思维的本质到底是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虽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由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来看,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它们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中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趋向于将抽象思维纳入形象思维的轨道。用"形象思维"来概括艺术中的思维是文学理论研究学者们对苏联学者关于文学思维提法的继承,但是对于形象思维的内涵、思维的过程以及它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就是对"形象思维"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有许多模糊之处。西方诗学体系中的文学思维论西方文艺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思维的论述极为纷纭繁杂,就其对西方文论和中国文论的影响而言,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灵感说"、康德为代表的"天才论"、尼采的"酒神精神"、浪漫主义流派的"激情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想象"、"无意识"、"白日梦"理论等等。在文学创作时,文学艺术的思维形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性,无论这种特性是怎样的,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作者的思维沉浸在要创作的意境里,就像"搅拌机"一样,精筛细选,然后下笔如有神,把脑子里想的思维记录下来。有人说是想象,有人说是典型化,有人说是具体感性的方式,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有感而发"。

(二)逻辑梳理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把脑子里想的思维记录下来还不够,当然语言要通顺,这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逻辑。同时,文学活动还要遵循情感逻辑。情感体现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从文学创作到读者的文本解读,必然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情感因素的支配和制约。有人说,"诗无理而妙"或"愈无理愈妙"。其实,不尽然。包括诗在内的任何文学形象的"无理"都必须建立在逻辑和真情的基础上,否则无理便成了无稽,毫无价值了。无理之所以好,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无理有时更能反衬出情之真。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于形象思维的内涵、思维的过程以及它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就是对形象思维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有许多模糊之处,关于形象思维的内涵历来都有许多分歧,有人说是想象,有人说是典型化,有人说是具体感性的方式,这一概念本身到底指的是什么,还真的值得研究。散文家在不同的散文创作中其思维的概括性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表现。方纪的《挥手之间》表露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情感,而且表述了"当时群众对抗战胜利的热烈心情",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描述了去机场送行的人们当时所表现出的对毛主席的担忧、依恋的情感和激昂情绪。由于作者抒发的情怀具有广阔的普遍意义,所以他的散文才能给读者以感染和激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由游山洞而想到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结论。可见,思维的概括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观察体验之后得出的一种理性思考,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西方现代派作家,特别钟情于悖理传情手法的运用,因而被称为非理性主义者。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一个小职员一夜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尤奈斯库的《犀牛》写全城的人争先恐后变成犀牛在大街上狂奔,他的《秃头歌女》则写一对夫妇一同到朋友家做客,结果到了朋友家却互不相识,等等。马克思分析古代希腊神话的方法,是我们解读这些作品的一把钥匙。这些荒诞性的文学虽然不合乎生活事理,但它完全合乎情理,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总之,缘起于情感,归宿于情感,其间按照情感逻辑来构思形象、迹化形象和解读形象,这就是文学思维的逻辑。

    (三)作品呈现

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阅读活动正是在读者多方因素构成的情感结构和期待视野中,从而完成了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的解读。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其呈现方式和面向对象有多种。其中,读者对象之一就是学生,它要向学生阐述文艺学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讲清文学得以发生、发展及文学作品构成和批评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文学概论不仅承担了为中文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等文学史、文学理论知识提供理论基础的任务,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大学生理论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概论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系统的文学理论观点,而且还要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方法论思考和理解文学问题;理论观点的渗透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二者在文学概论的教学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文学概论课对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就必要性来说,辩证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素质;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文学概论课又因其自身的课程内容和学科特色,具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本身就是理论色彩极强的一门课,是与哲学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门文学课程。这一课程所蕴含的众多理论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在文学上的理论反映,这些内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辩证思维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核心理论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辩,无疑能大大强化他们对理论本质的理解,促进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结语

文学的思维方式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辩证思维训练只是文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当然,进行好这一训练,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文学理论基本功,而且要有较为良好的哲学素养和理论功底,要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相互融汇,达以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师,是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其次,由于文学的教学内容较多,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能否培养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有赖于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再次,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地进行,不能搞急功近利、教条主义,而要把它与其他文学课的教学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配合起来,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c].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0.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9篇

文学思维问题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存在,文学思维是具有一定情感取向的,文学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行文方式和内容方向。从作家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往往是作家有感而发的过程,文学作品因此也作为情感的产物而有了情感。文学作品的这种情感来源于作家内心深处的秘密,而这秘密恰好又是作家创作的动力。然而,由于受到来自现实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秘密常常难以正常表达,迫使作家使用文学思维方式。于是,文学思维方式既是作家的思维方式,又是不完全是作家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经过乔装打扮、幻化变形的方式。可以说,文学思维方式是作家个人思维方式与社会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学作品就成了一种特殊的状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文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

二、文学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文学创造也是一种思维劳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十分复杂的劳动。更由于它是一种精神劳动,它除了具有其他劳动共有的特点外,就还必然直接受作家个人修养的影响和制约,如作家的经验、情感、意志、习惯、理性、世界观等。文学创作是一项意识活动,便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文学思维的直观性

正如一位名人所指出:任何神话都是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很多情况下,文学思维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表现,因而,文学思维首先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比如,文学作品往往是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认识到的客观事物。人们的思维活动主要通过大脑的思维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属性,即为直观性。即便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创造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文学作品,也会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变化或者在实际上被支配而逐渐消失。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文学思维的直观性。由于对形象思维命题本身的怀疑甚至否定,关于文学思维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避而不谈,或者用比较模糊的方式或表述形式将其带过。显然,不正视文学思维这文学创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问题,是不能使文学思维问题得到解决的,当然也不利于促进文学思维发展的。于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造的文学思维进行梳理发现,作者的文学创造往往是从思维的直观性出发,通过视觉直接看到了客观世界,虽然在升华为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含有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这主要来自于作者的直观性。因而,首先发现了文学思维的直观性特点。

(二)文学思维的连续性

所谓文学思维的连续性,主要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思维的连续性特征。简单地说就是由此及彼,在作家大脑中不断地使一连串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活跃起来的过程。文学的思维方式一直是中外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和总结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时我们发现,关于文学思维方式的论述十分丰富,而且与创作实践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比,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方式或运思方式上的鲜明特色,例如,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思维之"思"这一概念仅仅就字面意义而言,就有数十种相关的说法:"神思"、"凝思"、"潜思"、"苦思"、"覃思"、"精思"、"妙思"、"诗思"等等,此外"兴会"、"妙悟"、"冥搜"、"想象"、"虚静"、"酝酿"、"现量"等都与文学思维密切相关。文学思维在文学文献中时隐时现、牵牵连连,为了对文学思维有一个更清晰明了的认识,通过横向分析和纵向梳理发现,文学思维不仅在文学作品的文情语义中具有互为补充、彼此呼应的连续性,而且文学思维具有纵向历史的连续性和横向密切的关联性,并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个中国文学文论所特有的文学思维体系。

(三)文学思维的概括性

文学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作者在观察体验之后,经过对材料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将事物的个别性归纳到一般性,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文学作品创作是作者进行思维概括性的直接表现,这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思维的又一特性。如《红楼梦》,就是得力于曹雪芹对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关系的思考和概括,他才写出了"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思维是创作主体在文学创作流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它独有的特性。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综合概括或对假、丑、恶的综合揭露或鞭笞,这就是文学思维的概括性,也是作者思维的概括性。对于中文系学生而言,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如讲演、交谈等等,但与专业相结合,则主要是以之为指导,撰写有理论分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在实践中,指导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撰写文学评论,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的一个好形式。因为思想的东西只有形诸文字,才能得以系统有效地整理,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以系统化。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理论本身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将之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融汇到文学概论课的教学中,将大大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与形成过程

关于文学的思维问题,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进入到学术的深层思考,有人提出了思维问题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无论这种说话的精准程度如何,文学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存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并且,对其思考任重而道远。

(一) 有感而发

正所谓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文学作品在初创阶段,作家的创作往往是有感而发,情感内容伴随着文学创作而生成,这就是文学思维的起点。古今中外文论体系中有关文学思维的观念范畴:"虚静"、"神思"、"凝思"、"苦吟"、"兴会"、"妙悟";"迷狂说"、"天才论"、"激情理论"、"酒神精神"、想象、无意识、"白日梦"、"形象思维"、灵感,等等,作为文学的思维方式,就在于这对文学创造和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人类原始思维、野性思维、神话思维、理性思维、灵性思维等思维类型的演化中,文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思维的本质到底是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虽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由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来看,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它们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中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趋向于将抽象思维纳入形象思维的轨道。用"形象思维"来概括艺术中的思维是文学理论研究学者们对苏联学者关于文学思维提法的继承,但是对于形象思维的内涵、思维的过程以及它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就是对"形象思维"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有许多模糊之处。西方诗学体系中的文学思维论西方文艺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思维的论述极为纷纭繁杂,就其对西方文论和中国文论的影响而言,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灵感说"、康德为代表的"天才论"、尼采的"酒神精神"、浪漫主义流派的"激情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想象"、"无意识"、"白日梦"理论等等。在文学创作时,文学艺术的思维形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性,无论这种特性是怎样的,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作者的思维沉浸在要创作的意境里,就像"搅拌机"一样,精筛细选,然后下笔如有神,把脑子里想的思维记录下来。有人说是想象,有人说是典型化,有人说是具体感性的方式,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有感而发"。

(二)逻辑梳理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把脑子里想的思维记录下来还不够,当然语言要通顺,这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逻辑。同时,文学活动还要遵循情感逻辑。情感体现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从文学创作到读者的文本解读,必然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情感因素的支配和制约。有人说,"诗无理而妙"或"愈无理愈妙"。其实,不尽然。包括诗在内的任何文学形象的"无理"都必须建立在逻辑和真情的基础上,否则无理便成了无稽,毫无价值了。无理之所以好,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无理有时更能反衬出情之真。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于形象思维的内涵、思维的过程以及它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就是对形象思维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有许多模糊之处,关于形象思维的内涵历来都有许多分歧,有人说是想象,有人说是典型化,有人说是具体感性的方式,这一概念本身到底指的是什么,还真的值得研究。散文家在不同的散文创作中其思维的概括性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表现。方纪的《挥手之间》表露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情感,而且表述了"当时群众对抗战胜利的热烈心情",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描述了去机场送行的人们当时所表现出的对毛主席的担忧、依恋的情感和激昂情绪。由于作者抒发的情怀具有广阔的普遍意义,所以他的散文才能给读者以感染和激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由游山洞而想到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结论。可见,思维的概括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观察体验之后得出的一种理性思考,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西方现代派作家,特别钟情于悖理传情手法的运用,因而被称为非理性主义者。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一个小职员一夜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尤奈斯库的《犀牛》写全城的人争先恐后变成犀牛在大街上狂奔,他的《秃头歌女》则写一对夫妇一同到朋友家做客,结果到了朋友家却互不相识,等等。马克思分析古代希腊神话的方法,是我们解读这些作品的一把钥匙。这些荒诞性的文学虽然不合乎生活事理,但它完全合乎情理,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总之,缘起于情感,归宿于情感,其间按照情感逻辑来构思形象、迹化形象和解读形象,这就是文学思维的逻辑。

(三)作品呈现

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阅读活动正是在读者多方因素构成的情感结构和期待视野中,从而完成了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的解读。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其呈现方式和面向对象有多种。其中,读者对象之一就是学生,它要向学生阐述文艺学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讲清文学得以发生、发展及文学作品构成和批评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文学概论不仅承担了为中文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等文学史、文学理论知识提供理论基础的任务,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大学生理论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概论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系统的文学理论观点,而且还要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方法论思考和理解文学问题;理论观点的渗透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二者在文学概论的教学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文学概论课对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就必要性来说,辩证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素质;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文学概论课又因其自身的课程内容和学科特色,具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本身就是理论色彩极强的一门课,是与哲学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门文学课程。这一课程所蕴含的众多理论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在文学上的理论反映,这些内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辩证思维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核心理论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辩,无疑能大大强化他们对理论本质的理解,促进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结语

文学的思维方式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辩证思维训练只是文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当然,进行好这一训练,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文学理论基本功,而且要有较为良好的哲学素养和理论功底,要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相互融汇,达以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师,是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其次,由于文学的教学内容较多,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能否培养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有赖于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再次,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地进行,不能搞急功近利、教条主义,而要把它与其他文学课的教学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配合起来,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C].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0.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思维培养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3

《动画概论》[1-2]是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动画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动画的起源、本质、发展、动画片的创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如何鉴赏动画作品等方面的知识。提起“概论”二字,在惯性思维的趋使下,多数人都会认为该门课是以介绍动画基础知识为主的初级课程。实际上,《动画概论》课程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建立新生积极活跃的动画思维的重任。由于学生已经普遍接受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难免变得僵化和生硬,而这与创作的实质和本源无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大学学习的伊始阶段,通过《动画概论》课程扭转这种畸形的创作思维,培养动画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动画概论》课程的核心价值

《动画概论》课的讲授主要定位在动画相关知识的介绍,普及和理念的传授,诸如动画的起源、动画的原理、动画的本质等。然而仅仅传授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该门课程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思维,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动画的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为创作积淀优良的素质。思维导向培养,才是该门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

2 动画思维的含义

如何能够创作出撼动人心的作品,关键性的“想法”很重要。所谓“想法”,就是思维意识活动的重新建构和组合。虽然创作作品表面上看起来用的是各种技术手段,但实际上技术仅是基础,创造性思维才是关键。艺术创作思维往往伴随感知、直觉、联想、想象、情感和理性等多种心理形式的融合,既有有意识活动,又有无意识活动,并且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3]。动画作为艺术的子种类之一,亦是如此。由于动画的基本构成来源产生于无生命的物质材料,或是变形的物质世界,不受现实真实性的束缚,所以它更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而正是这些构成了具有创造性的动画创作思维。

3 如何讲授《动画概论》课程

从其核心价值出发,《动画概论》课程在设置的方向上应有所延伸,在介绍知识性内容的同时,应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个方向入手来有意识地铺设和培养动画创作思维,同时应注重创意辨识能力培养。具体实践方案如下:

3.1 形象思维的培养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为培养形象思维,应让学生学会随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生活。优秀的动画师常常体验并观察自然世界,以其个人的认知方式提炼属于他的观察结果,再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动画创作思维培养的实践方式。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可以设置一个“每日记录作业”:可以记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或者有意思的人,一个人的某个举动、某个表情,或是某件物品,但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并且能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都要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小故事,亦或是信手涂鸦,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灵感。将灵感以草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为创作积累资料。每次上课之前都可以找学生一起来分享自己的idea,老师则进行相应的想法补充和思路拓展。分享可以是想法、故事、思考等等。美国作家乔纳森・高特肖在《故事动物:故事如何成就人类》一书中写道:人脑具有演绎故事的能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版本演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体会故事、生成故事、讲述故事。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日的生活中通过认真观察,从而发现与众不同的种种,再通过自身天然演绎故事的能力,将之转换为可创作的文本或设计草图,这就成功地实现了动画创作的重要一步。

3.2 抽象思维的培养

所谓抽象思维,就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为培养抽象思维,应让学生阅读报纸和书籍,了解艺术家历史,认识当代社会。可以命题给学生,或者学生自己根据各自喜好研究各种课题,以便拓宽广泛的创作视野,同时增强思辨性。因为在动画艺术创作中会涉及体裁的选择、人物性格设计、表现手法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另外,养成随手翻阅参考资料,阅读字典或者百科全书的习惯,做好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文字积累,因为那里总隐藏着各种奇思妙想。这些阅读习惯的形成就是后续创作思维培养的可靠导向。

3.3 灵感思维的培养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方式。为培养灵感思维,应让学生了解大众喜好。与长者聊天,了解他们喜欢的电影;去体会中小学,重温孩子们乐趣的源泉。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建立创意小组,学习皮克斯和迪斯尼公司的创作思维方式,畅谈是激发创作的最佳途径,有助于激发新创意,获得创作灵感。

3.4 教会学生用挑剔的眼光来讲评创意

令学生学会分辨哪些创意是在当下作品中可采用的,哪些虽然不合适这次创作,但是对未来创作或其它主题可能提供帮助的等等。

4 结语

通过本文列举的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形成积极的动画思维。当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前期的创作思维训练,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积累,在其以后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积极迸发的灵感必然会使其受益颇深。而且,这样也能为后续动画课程的设置铺设一定程度的基础素养。

众所周知,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基础实践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是动画创作思维形成的关键。当学生开始学会积极思维和想象、联想,这样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也就会充满更多意味,能更加打动人。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18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莫琳・弗尼斯著,方丽,李梁译.动画概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的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疑问犹如一把钥匙,能启开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顺应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有一个自由探索、平等讨论的民主氛围。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如我在教析《背影》一文时,就运用了录音,给学生以声乐的体味;运用了师生共同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以动态的体验;还运用了语言表述的方式,给学生以真诚的感受。

二、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设疑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教学内容创新因素的前提。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在课堂上巧设疑问,多方位、多角度设计各种思考题。

在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分散思维能力、跳跃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疑问在创新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学生每天每节课都喜欢提问,善于提问,便能达到“于无疑处设疑,方是进矣”的地步。如学生对“头悬梁、锥刺股”质疑:少睡觉就能学好吗?我对此指出:该成语不是指不注意睡眠,而是指一种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作为学生,应有,但不是蛮干,刻苦与科学用脑并不矛盾,即要将勤奋与科学的方法结合。

此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自己去为所学课文设疑,自己去析疑,自己去解疑。这样,一堂课下来,就形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全面合作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互相设疑,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乃至争论,使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学生的个人思维在集中的智能中得到了发展。如我在教学《故乡》时,首先要求学生去设疑课文中的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讨论、去争论,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促进争论,鼓励创造新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对于这种情况,我在语文课堂上是积极促进、大加鼓励的,充分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引起争论,产生共鸣。争论时要以理服人,要摆事实,讲道理,要表述清楚,有说服力。其次,教师给学生制定争论的规定:或小组对抗争论或个人自由争论,或选举主持人或是不用主持人,争论发言时或以男女为序或以座位为序。这样,能使争论时课堂上真正做到“开放”而不“乱放”。再次,争论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认真听清别人的发言,分析别人意见的对错,以便随时修正和补充。这么一来,争论时既能“说”,而且能“评”,从而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激发思考、培养思维的好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求异,首先培养了学生的“不安分”精神,不能只满足于别人的答案或自己已有的结果,使学生敢于挑战,对学生的创见给予赞赏,对学生的异议给予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满腔热诚地予以纠正。这样,课堂就起到了培养学生敢于求异、敢于标新的作用。此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特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求异训练机会。在训练中,不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维,不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学生的思维模式,而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从正面想了再从反面想,从一个角度想了再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从一个结果想了再从另一个结果去想。这样,学生们求异的火花得到了迸发。如我在教析《孔乙己》时,就允许学生去争论,“孔乙己打成这样,你怎样为他去主持公道?”“孔乙己身材高大,如果他勤劳动,结果又会是怎样?”

“孔乙己读过书,在那时的社会里,读书人并不多,但为什么当时就不给他一点生存的空间?难道孔乙己就派不上一丁点儿用场?”“当今社会的‘进学’之路,也有很多人走不通,会不会出现新时代的孔乙己?”在争论中,学生的发言是众说纷纭的,有时可能会是千奇百怪,但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教师的支持,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尊重了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通过这样的争论,学生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创造性思维从中得到了质的拓展。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创新是知识科技发展的源泉,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改变,或者创造出原来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一个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作为一个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才会自觉思考,主动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创新兴趣的激发不能只靠老师单方面的讲述来实现,还需要在课堂上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精神饱满,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除此之外,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脑海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思考,课堂便成了各种可能性发生、各种思想碰撞的土壤,很多新奇的想法便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产生,创新兴趣就得到了培养。

2.引导学生质疑发言,创新思考

创新思维来自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可见,质疑对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学会知识迁移,有质疑精神并知道从何处质疑,从而能够举一反三是如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捕捉典型的问题,让学生锻炼质疑的能力,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质疑与争论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高中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可以选择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争论,让学生开阔思维,自由思考,充分发表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改变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教学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且始终贯穿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在创新活动的产生、发展、检验和论证过程中,从实践到意识,再由意识到实践,创新意识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教学。在创新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不再墨守陈规,而是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方式和作业布置上都做出大胆的革新,渗透创新教学。例如在上高中作文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互相传阅、批改,对于其他同学的作文有建设性的意见直接写在后面,最后再由老师统一批阅,这样让大家的思想进行交流碰撞,非常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4.开展辩论会、学生小课堂等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在任何时间场所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要抓住这一切可能,培养创新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开展辩论会、学生小课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辩论会,找出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辩题,让学生展开自由辩论,例如在学习话剧《雷雨》时,就可以对周朴园是否真正爱着鲁侍萍展开讨论,在思考与辩论的过程中,各种想法交流碰撞,学生充分调动大脑,创新思维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培养。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还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体验课堂教学,各个学习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学习《孔乙己》《孔雀东南飞》等有剧情的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演课本剧让同学理解课文,在学习《长恨歌》、《锦瑟》等诗词时,可以吟咏诗歌、模拟诗歌情景再现经典,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感受了不同的思想,利于激发创新思维。

5.结语

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速度。创新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创新教育的成功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变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质疑发言、创新思考、开展辩论等创新性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加快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壮大及全面推动素质教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3篇

名师教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其课堂有多完美,而在于其能在平常之处显出智慧。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和盛兴凤等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涌现,代表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他们的学术造诣是语文教育示范性的力量,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智慧的课堂,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场所,对催生语文教学的课堂创新思维,提升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1.名师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基于一般思维活动上的对各种思维形式进行协调进行的整体性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辩证统一的结果。名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问题性、多向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强的名师,往往比较善于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思想中没有问题、在工作中不去研究问题,断然是不会成为名师的。因此,名师是具有问题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他们能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创造出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多向性创造思维呈发散状,能有效帮助教师从学生与教材、教学理论与教材的相互联系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的单向性的教学信息流动。开放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此外,名师的创造性思维还包括了辩证性、宏观性、求异性等特点。

2.名师的创造性课堂教学

2.1诗意语文――创设自主创新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主创新的教学情况是调动学生情感,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注重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诗意灵动的想象。首先体现在营造想象创新的情境,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针对一些学生无法理解“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王老师就创设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新空间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你看,在泉水当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没看到吗?闭上眼睛想象一泓清泉,静影沉璧……这样就会有学生说:我看到了静静月夜下,月亮正沉浸在水中。王老师接着设问,那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到月亮正沉浸在水中的呢?噢,原来是静影沉璧。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八个字的含义,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想象画面。这样的想象既是诗意的,又是美好的,学生在王老师引导和创设的情境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激烈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2.2超越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在学习中得到尊重,以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手段。特级教师窦桂梅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产生的超越理论中有关“超越教师”的思想给新课改提供了新的启示。其中有关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名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好孩子的感觉,师生间也能平等对话。同时,窦老师还表示,语文课堂是要将发现、思考和批判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窦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名师创造性思维中的开放性特点发挥的淋淋尽致,通过拓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质量。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学中,窦老师引入了《我的老师》一文和当时一些有关亲人主题的时事进行讲解,课堂结束后又鼓励学生多阅读如《爱的教育》等书籍。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窦老师引入了雨果先生描写的圆明园文章进行对比讲述,又通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相关历史资料来拓展了课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教学。

2.3情智共生――开展创新的专题课堂教学

情智共生的教育理念,是特级教师孙双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创新性教学理念,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智慧教育、情智共生的教育。孙老师的专题教学《走进李白》不仅体现了情智语文的特点,还充分展现了名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通览本专题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可以将研究的内容和解读的思想归结成一点,即创造性,具有体现了创造性的设定教学专题、创造性的开展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利用教学细节。以李白诗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例,孙老师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和教学,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想象的特点。孙老师不仅实施概念式的向学生呈现李白诗的想象,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后自主概况和理解。如讨论“飞流直下三千尺”,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夸张”时,有学生就说“疯狂的夸张”,这时孙老师就以调侃的口吻说“用疯狂来形容诗仙,着实俗气”,在欢笑中体现了李白的高雅,发展了学生的情智。

3.结语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教学理论 实践模式 创造性 思维情景

尽管受中国传统的“重理轻文”观念影响,但近年报考文科的人数却有增无减。文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堪忧,大多数文科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人文社科研究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这不仅与我国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也与我国的文科教育缺乏创新、学生没有真正的钻研和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有关,学新闻的学生去当文秘,学社会学的去售楼,这些都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中国的文化产业崛起。所以,在文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进行的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性人格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能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灵感型、潜在性、敏锐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没有单一的思维形式,也没有专门的一两种思维形式,而是根据主体的不同情况、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思维运行的不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获得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常见的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顿悟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两相思维、组合思维、角度转换思维等等。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互为排斥又互相补充,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成功,不无例外地都是依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发展起来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全面的创新人才。只要设置合理的学科体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提高创造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从小学开始,发达国家的学校就鼓励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所以,美国和英国文科的发展远远领先我国。目前,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然相对落后,不仅无法适应国内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且在国际上也缺乏竞争力。以新闻传播学为例,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大都是跟随世界上主流学科的思想,总结居多,没有创新。理论落后,也致使在新闻的领域,中国也一直受制于发达国家,成为信息霸权的受害国。文科人才是否能谈得上是创新型人才,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其思想言行和研究成果是否能够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高校中的文科教育能否创新和突破,将直接影响我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发展地位。创新文科教育 ,培养文科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势在必行。

要在文科领域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必须克服传统文科教育中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重书本经典、 轻社会现实和重师承、 轻批判的倾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和课堂实践,按层次提出以下几点模式建议:

1.创设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感氛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在教师启发之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也说明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1.1 创设具备创造性人格的心理情境。创新性人格主要包括学习关注、自信心、自主性、批判性、坚持不懈等,学生的这些心理品质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引起学生内在的重视和需求,一切外在的条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具备创造性人格的心理情境。目前,我校已经全部实现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这为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提供了可能性,如在审美文化与影视传播课程中,教师可以讲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影片的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上观赏影片,探索影片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和创作中的闪光点,在学生高昂的学习关注中完成课程的教授。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以超前思维的四大基本特征为依据,对学术期刊主编思维的超前性评价提出了四项要求,即超常的洞察力、高度的应变力、科学的预测力和创新的胆识力。主编思维超前与否,对期刊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超前思维所具有的超常洞察力和科学预测力是期刊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高度的应变力是期刊理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的胆识力则是期刊答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超前思维是一种科学的、具创造性的苹命思维、在一切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经济时代,超前思维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创新,也已成了期刊出版界的重要研究课题,鉴于编辑在期刊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侧,也决定了主编(或专职副主编)在期刊创新中的龙头作用。所以,主编的办刊理念及其思维是否超前,自接影响着期刊的创新力度。主编的思维越超前,他就越具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他所编的期刊也就越具有创新特色。相反,一个现代学术期刊的主编,如果缺乏这种超前思维能力,那么,他的知识再渊博,下作再敬业,他所办的杂志也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学术水平,就小能很好地推动和促进知识创新的传播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到底超前思维理论对主编思维有哪此基本的要求?主编思维的超前性对期刊创新又有何重要影响?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一、超前思维理论对主编思维超前性的基本要求

超前思维具有否定性、独立性、变苹性和超越性四大基木特征、关于这此特征的基木内容已有人从小同角度进行过论述。而以超前思维的四大特征为依据,对主编思维的超前性要求提出一此基木看法、

一)超前思维的否定性和独立性特征要求主编思维具备超常的洞察力

否定性是一种否定对象的逆向思考,是从反而或对立面来思考一此事情,把事物或观念中落后的、过时的、没有价伯的东酉排除,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酉,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新的观念。独立性是指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观念的产生都不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先有人通过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肖先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越超前,对未来预见的成份越多,越不容易被人们和社会所理解、所承认、所接受。

否定性要求主编首先对作者超前思维的否定性作出判断: 作者提出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与经典的理论有什么不一样?其创新之处到底在哪?其潜在的价值有多大?要用这种怀疑的方式来一个个地解决上述问题,象剥蒜皮一样,层层深入、否定性还要求主编敢于对专家的意见提出质疑或否定。当自己有把握断定专家的审稿意见有欠公正时,应大胆地给以否定;当自己还存有疑问时,可协同其他专家共同商讨、超钱思维的独立性要求主编的这种评判力完全产生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不能过分依赖其他专家的意见或被作者的思想所左右、主编的这种独立见解往往先在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而否定的依据往往需要独立的个性才能获得,一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只有把超前思维的独立性和否定性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形成主编思维超常的洞察力,才能去发现作者那超常规的新思想、新观点;才能去伪存真,识破那此挪用别人思想来装饰自己论文的假冒伪劣之作,维护学术阵地的纯洁性。因此,超常的洞察力应是评价主编思维超前的一个肖要条件。

二)超前思维的革命性要求主编思维具有高度的应变力

超前思维的变革性代表着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一种时代的潮流、超前思维是在事物变革之前产生的一种变革性思维,它反映了一此先进人物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不断地发现社会中不合理的东酉, 并且力图改变它们的一种社会心态、超前思维的变苹性代表着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一种时代的潮流。现在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改革和创新成了时展的主题。我们的期刊事业也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已成了我们奋斗的ii写。昨人的经验,早已成为过去,今人的办刊模式,也许明人不再适用。所以,作为期刊主编,应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开放自己的办刊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刊模式,不断创新自己的营销思路,以应对市场的变幻莫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要,争做期刊改革的推动者和领路人、若缺乏这种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的改革就会停滞不前,我们的创新就会流于形式。

所以,高度的应变力是主编思维超前性的基础和前提。

三)超前思维的超越性要求主编思维具有科学的预测力

超前思维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对表象现实的超越,即从现实的发展过程出发,指明前进的方向,预见未来。对时间的超越,体现了思维的深度;对空间的超越,体现了思维的高度;对事物的超越,体现了思维的广度。主编应站在期刊所处的一此主要学科的发展前沿,对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能根据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本学科的发展规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作出前瞻性的预测,使自己的刊物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甚至成为某学科发展的一面旗帜,指明学科发展的方向。否则,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的陈见和现实的局限,无法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我们的期刊创新话动就会缺乏远见,期刊的学术质量就会落于平庸。所以,科学的预测力应是主编思维超前的重要特征

四)超前思维的否定性和革命性还要求主编思维具有创新的胆识力

对旧的事物进行否定,为的就是要创造新的事物;对不合潮流的制度和观念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否定和改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创新。但这种创新绝不会一帆风顺,它会碰到旧的势力的阻绕,还会受到旧的观念的抵触,有时使你寸步难行,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创新不但需要智慧.而且更需要大无量的精神和勇气。主编在进行期刊改苹和创新的时候,难免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扑折,甚至要面临失败。没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创新话动就无从开展,超前思维就难以产生。所以,创新的胆识力应是评价主编思维超前的必备条件。

二、期刊创新的内容简介

有关期刊创新的定义及基本内涵作者已有专文论述,本文仪从期刊创新内容的表现形式来简要论述其基本内涵。

一)期刊的学术创新。主要指期刊出版之后所展现的学术风采和思想创新水平。期刊的学术创新,不但是作者创造的精华,更是编辑创新的核心。它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1)特色的栏目设置;;( 2)新颖的论文题日; 3)先进的实验手段;(4)可信的实验结果;(5)创新的学术思想、

二)期刊的形式创新。主要指期刊在编排风格、装帧设计及传播载体等方面所显示的特色和创新、期刊的形式创新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开拓市场,赢得读者方面,其作用确实非同小可。它包括如下三个主要方而的内容:(l)独具匠心的封而设计;(2)赏心悦目的编排格式;(3)与时俱进的传播载体。

三)期刊的理念创新。是指期刊编辑(主编)超前的办刊思想和理念。随着学术期刊的逐渐面向市场,作为期刊的编辑,必须转变过去封闭的办刊观念,构建现代全新的开放理念,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读者意识和人才意识,实现编辑角色的全方位转变。这种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明确的办刊宗旨;(2)开放的办刊思想:3)准确的期刊定位:4)超前的市场意识。

四)期刊的管理创新:管理能出水平,管理可出效益,这已成了人人皆知的道理。期刊创新要想顺利实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体制相配合、也就是说,期刊编辑部必须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新管理体制;(2)与现代管理相配套的高效运作模式;(3)紧跟市场需要的独特营销策略

三、主编超前思维在期刊创新中的意义

一)主编超前思维所具有的超常洞察力和科学的预测力是期刊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主编在期刊创新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主编的双重角色,他既是期刊的主要策划者和编辑者,同时又是期刊论文的学术把关者门。一方面,主编要运用超常的洞察力对来稿的真实性进行照察,对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识别,以免伪劣之作滥竿充数;另一方面,主编还要运用科学的预测力对论文的潜在创新性进行识别,对期刊专业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预测,以免优秀的作品明珠暗投,以免编辑的选题策划缺乏新意。所以,离开了主编的超常洞察力和科学预测力,期刊的学术创新就会无法把握,打造精品期刊的愿望就会落空、

二)主编超前思维所具有的高度应变力是期刊理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超前的办刊思想和理念绝不会凭空来到大脑,它是因为受到主编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应期刊改苹和创新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没有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主编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等现代意识就难以产生,编辑的角色就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改变、这种内在的推动力实际就是主编超前思维所具有的高度应变力的前身,一以它与改革的愿望相结合,就会形成一种主动与社会相适应的倾向,即主编超前思维的高度应变力。如缺乏这种高度的社会应变能力,主编的思想观念就会保守落后,期刊的理念创新就无从谈起,其他的一切创新话动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三)主编超前思维所具有的创新胆识力是期刊答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要对旧的答理体制进行改革,必然会影响一此人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要对传统的下作模式进行创新,必然会而临新的失败,引起一此人的嘲笑;要推行新的营销策略,必然会招来新的风险,导致一此人的非议。总之,只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话动,就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风险,甚至会面临失败,因此,主编没有超常的胆识力和惊人的风险承受力,期刊的管理创新就会无法启动,其他创新也难以持久下去。

参考文献:

[1]贾世传,潘喜媛.新世纪编辑思维力式论[J].辽宁师范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 4) ; 54-56

[2]李占锁.试论超前思维及其价值[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14

[3]杨蕾.论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J].广西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88-92.

[4]邓祝仁.论礼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创新问题[J]社会科学报2000 (4):70-73.

[5]黄河胜.谈谈科技期刊的创新.出版发行研究2000(11):56-57

[6]孙洪敏.超前思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7]刘吉元,许雪梅.超前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刘主编思维超前性的评价[J].编辑学报,2002 ,( 5 ) ; 315-316

[8]赵桂树.而向知识经济的科技期刊的创新「Jl]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