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妇产护理论文范文

妇产护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妇产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妇产护理论文

第1篇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妇产医院的200名护理人员,随机抽取,均为女性;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2.4±4.9)岁;学历方面,中专及以下54人,大专139人,本科7人;职称方面,护士及助产士69人,护师107人,主管护师24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自拟,内容包括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工作中有无防护措施、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是否在工作中受到过器械损伤、是否接触过化疗药物等。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分,收回率100%,有效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职业防护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名护理人员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培训,占3.5%;未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的护士占96.5%(P<0.05)。

2.2工作中的防护措施

职业防护措施包括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等。结果显示,处理患者排泄物时采取防护措施的共172人,占86%;进行终末处理时会采取防护措施的91人,占45.5%;而进行患者生活护理时采取防护措施的49人,仅占24.5%。三者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传染病接触状况

调查显示,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占88%,其中采取防护措施的仅23人,仅占总数的13.1%。

2.4工作中器械损伤情况

有过被针头等医疗器械刺伤、划伤的198人,占99%。其中被无菌针头刺伤的132人,占66.7%;被污染针头刺伤的162人,占81.8%。

2.5化疗药物接触情况

接触过化疗药物的112人,占56%,其中,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仅43人,占38.4%。

3职业安全防护分析与对策

职业危害问题已经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职业危害往往涉及的范围更大,危害因素也更加复杂。对于工作在临床的一线人员而言,每天必须面对大量的患者,在进行各种医疗活动时都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但是由于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缺乏,许多医护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一些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职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曾有过被针刺伤或划伤的护理人员占总数的99.0%,这说明护理人员器械损伤发生率极高,加上防护意识淡薄,风险性较大。有文献报道指出,患有血液性传染病的医护人员有85%以上均是由于针刺损伤所造成,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临床护理人员。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被污染针头或医疗器械刺伤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为6.0%~30.%,丙型肝炎的概率为0.4%~6.0%,艾滋病的概率为0.25%~0.40%。这些数据使我们认识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职业危害风险,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才能够防止职业性感染发生。对于妇产医院护士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防护培训,护士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十分淡薄,在工作中处理前置胎盘、子宫出血、产后出血等问题时往往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这些都是造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的因素。从本文调查结果来看,接触传染病或病毒携带者的护士占总数的88%,而护士们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只是根据自身的判断来进行防护措施,导致在处理患者排泄物、终末处理、生活护理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分别为86%、45.5%、24.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妇产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淡薄,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美国疾控中心对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的两个预防标准中提到,医护人员都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防护操作规程来进行,这不但是对于医护人员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患者健康的一种负责。标准中提到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不用考虑患者的疾病种类和诊断结果,而是一视同仁地进行微生物传播的预防。对于妇产科护理人员而言,应当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接触前后进行洗手,接触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时穿隔离衣,被医疗器械损伤后迅速挤压出血再进行清洗和消毒,要有血液是潜在危险物品的意识,及时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减少接触可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0%的护理人员都有过化疗药物接触史,而在工作时会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仅38.4%。临床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化疗药物对于操作人员存在十分严重的危害,这些药物能够通过皮肤、呼吸以及经口吞入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即使低剂量的药物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具有致癌、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此类药物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一般而言接触化疗药物主要通过配置药物、执行化疗、处理药物溢出状况以及处理患者排泄物等途径,因此医院应当针对这些途径设立必要的管理措施,为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药物对护理人员造成明显影响。本次调查共200名护理人员,其中仅7名护理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这说明,绝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为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广泛设立培训平台,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可采取讲座、发放资料等,增强护理人员的知识获取量,也可在院内建立防护机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考核,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的重视。

4结语

第2篇

一)材料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职称比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及2008年实行岗位等级设置后,护理人员高级职称的数量有了一定变化,2013年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总数已接近6%,高级职称的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结构

2006年起,医院使用派遣制护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护士人数及其占在编护理人员的比例依次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况

2006-2013年护理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三、讨论

第3篇

妇产科作为一个特殊、复杂的科室,其护理人员多是护理专科院校中专、大专学历的女性,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相比,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要求要更加仔细、耐心和富有亲和力,而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要真正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要特别注重护理人员的专业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带教、继续教育、讲座等方式,同时注重培训效果的反馈,及时进行考核和抽查,以求达到熟练掌握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考核,设置奖励措施,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督促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在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护理礼仪,这是现代医学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修养、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手段。护理管理者要对护理人员的交流技巧、妆容和仪表等方面进行系统专业培训。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始终面带微笑,注意语言的使用,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督促每位护理人员用自己真诚友善的微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态度要亲和,动作要柔和,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护理人员的着装和仪容仪表也应被重视,衣服统一并配备胸卡,淡妆上岗,给患者一种自然柔和、得体大方的感觉,这对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有促进作用,增加彼此的信任度。护理人员管理者在现代管理模式中,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护理人员的角度和出发点想问题,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妇产科工作的特殊性,护理工作量大、责任重、风险性高,而护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护理人员身心俱疲,工作时情绪不稳定,尤其面对有些患者的无理要求时,态度往往控制不住,冷言相对,造成护理纠纷,影响工作安全。护理人员管理者要充分为护理人员着想,要根据工作强度、工作量合理科学配置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关心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医疗高峰时期,要实行弹性排班,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排班时一定要注意老、中、青三代结合,进行合理分工和搭配,充分发挥年资护理人员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护理人员尽快成长。护理工作管理人员要及时评估病区患者,合理分配患者,护理难度大的患者交由资历老、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排班前根据护理人员休假要求,在保证合理顺利完成排班任务的基础上,也能够合理满足护理人员的排休,使护理人员能够劳逸结合,释放压力,工作时更专注、高效,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2实施现代护理管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患者多是女性,实施现代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集中体现在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对患者的权利和需求的关注等。这些可通过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来体现。优雅的护理环境,贴心的服务设施,才能让护理工作更加温馨自然。基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对病房环境的要求更高,例如对于新生儿室,平时病室温度适宜在18~20℃,在检查、治疗时室温应略高,以22~24℃为宜。护理工作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从软硬件两方面同时优化完善护理环境,如制定相关宣传手册,为患者提供科学育婴、母乳喂养等方面知识,将病房尽可能增加温馨元素,如将墙面、被褥、窗帘颜色等设置成粉色等暖色系,减少产妇焦虑、郁闷情绪;病床间增加布帘,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私密环境;病房多设置安全警示牌等,切实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安全的护理环境。实施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产妇患者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制定相应的简化就诊、办理住院等流程,设置相关导医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要迅速启动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及时地进行施救。实施现代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要首先转变服务观念,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人”是医院首要的服务对象,其次才是“病”。宗旨明确后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并进行换位思考,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期望和需求,以及期望被满足的方式,以便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达到甚至超越患者的期望,使患者的健康需要最大程度的被满足。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一言一行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及时的安慰、劝解都将缓解患者的疑虑,给他们心灵的安慰,让他们“安心、放心、开心”的接受治疗。当患者指责护理工作时要耐心,诚恳的解释。在护理的过程中随时传递对病人的关爱,拉近护患距离,讲究沟通技巧,减少护患纠纷,让患者感觉时时刻刻被关心,方方面面受重视。如患者接诊入院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众多的不解和疑问,面对忙碌的护理人员又很茫然,这时护理人员要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科室的规章制度,与患者建立亲近感;针对不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个性化全方位护理,安慰术前的紧张病人,在分娩或手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对术前紧张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后告知患者缓解疼痛的具体方法,产后的注意事项,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并注意配合患者观察母乳情况,同时密切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等。由于妇产科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护理人员要多关心这类患者,多鼓励和开导,帮助疏导焦虑不安的情绪,给予患者生理上、心理上及感情上的帮助和支持,努力为患者提供最贴心、周全的护理服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