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6篇

时间:2023-03-31 15:38:59

妇产科护理论文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妇产科2024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2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6.4±7.3)岁,平均孕周(37.8±3.2)周,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26.6±7.1)岁,平均孕周(37.5±3.4)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及指标:对两组产妇进行剖宫产等危险指标的统计分析并实施评估。观察组在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为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孕产妇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64%、15.6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护理疗效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16%、87.5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健康产妇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23±3.5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中学16例,小学及以下15例;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13±3.6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中学17例,小学及以下14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了解产妇及婴儿基本资料,对产妇进行常规知识培训并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研究组选择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整体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与产妇建立良好关系,并对产妇心理进行评价,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选用宣讲、多媒体影像播放等形式对产妇进行产后注意事项教育,如饮食、性生活、自身清洁、母乳喂养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提高产妇掌握孕产知识的程度;③环境护理:营造舒适、安静且和谐的病房环境,以保障母婴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SDS、SAS对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有抑郁症状为SDS标准分≥50分,有焦虑症状为SAS标准分≥50分;统计两组产妇自身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孕产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孕产知识掌握率86.96%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是医院日常诊疗以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围生期对产妇予以科学合理的整体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DS、SAS评分以及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可知研究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对自身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体护理干预除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外,其选择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可有效为产妇提供更为专业的孕产信息以及护理。此外,通过宣讲、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即饮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养教育等产后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产妇产后的困惑和疑虑,进而实现提高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情况,可知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DS评分为(36.57±2.53)分、SAS评分为(37.58±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77±2.01)分、(47.76±2.65)分。该结果表明予以整体护理后产妇未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与郑巧玲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产妇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以及心理变化给身体、情绪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产妇可能会出现产后忧郁症,其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整体护理干预及时地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价,并针对产妇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为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对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调节。

4总结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观察指标

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对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进行调查,评分<7分表示无焦虑心理;评分在7~14分之间,表示存在轻度焦虑;得分>14分,表示存在严重焦虑。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教、病房管理、护理质量以及交流沟通等5项,每项2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0分,表示比较满意;得分<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11.2±3.15.1±2.2*对照组3011.1±2.98.6±3.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成立领导协调小组

本研究课题领导协调小组由5名组员组成,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主要负责拟定研究主题,编制专家咨询表,遴选咨询专家,以及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1.2遴选专家

根据Delphi法的特点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对象,拟订选择专家的条件:(1)具有高级职称临床产科医疗和护理专家,包括高级职称助产士和高级职称医师;(2)从事专科、本科的妇产科护理教学15年以上,并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育者;(3)具有助产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4)熟悉妇产科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或长期从事妇产科护理学专业教育研究;(5)愿意参加本研究并回答专家函询问卷;(6)能保证在课题研究的时间内持续参加本研究的几轮函询。本研究依据遴选专家条件,共聘请了专家20名,分别来自10个地区的10个单位(4所医学院校,6所三级甲等医院),且分别来自妇产科临床护理和医疗教学医院、大专及本科妇产科护理专业教育及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临床带教老师等领域。专家组成员于本课题研究内容相关性较好。

1.3初拟指标体系草案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妇产科护理学理论和临床教学的情况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后,研究小组成员制定了专家函询表,包括说明信、问卷正文及专家基本信息。初步将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分解为6项(表1),二级指标23项。专家按照Likert5级评分进行评价。(最重要赋值5分,最不重要赋值1分)

1.4专家咨询

在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草案基础上,课题领导协调小组设计出专家咨询表及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采用亲自发放或E-mail方式发放并回收专家咨询表。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用频数、构成比、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权威程度用指标的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表示。缺失值处理:及时审核咨询表信息,减少缺失值的出现;对出现的缺失值,赋予均值以减少数据的损失。

2结果

2.1专家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两轮函询的14名专家均为副高级或以上高级职称,职称结构:教授、主任护师、主任医师共8名,占57.14%;副教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医师6名,占42.85%。年龄结构:30~39岁1名,占7.14%;40~49岁9名,占64.28%;50~59岁4名,占28.57%。学历结构:大专1名,占7.14%;本科10名,占71.42%;硕士2名,占14.28%,博士及以上1名,占7.14%。

2.2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2.2.1专家的积极程度

积极系数主要反映在专家函询表的回收率上,回收率的高低能说明专家对该项目研究的关心程度,也是进行专家咨询的关键。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函询,两轮均发放专家函询表20份,每轮均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每轮函询均认真完成表格,部分专家还对指标内涵及指标分级提出建议和意见,并通过书面或来电等方式针对一些问题给予指导和探讨。

2.2.2专家对本研究课题的权威系数(Cr)

Cr取决于专家自评熟悉程度(Ca)及判断依据(CS),Cr=(Ca+Cs)/2,一般认为Cr大于0.70即为信度较好。本研究中Ca=0.92,Cs=0.84,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8。

2.2.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分析

协调系数反映全部专家对全部指标评判意见的协调程度,用W表示,W越接近1,表明专家对指标结构认同的一致程度越高,所有指标的协调程度越好,结果越可靠。显著性检验是专家一致程度的可信检验。本研究中,6项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805,23项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713。同时,全部指标的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4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经过两轮调查、整理和分析,确定了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讨论

3.1运用Delphi法的科学性

Delphi法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并主要作为决策分析、指标筛选与指标体系的构建等。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再通过综合、整理、归纳后反馈给专家并提出新的论证,多轮论证后得到一个可靠性较大且比较一致的意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初步拟订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Delphi法搜集妇产科领域专家和妇产科专业教育者对评价体系进行咨询论证,依据咨询结果构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熟悉系数、专家判断系数等均表明专家参与积极性较高;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8,可以认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本研究中6项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905,23项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913,说明专家意见认可程度非常高,协调性好。

3.2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了6项一级指标和23项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理论学习能力赋值最高,包括了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考核、文献检索能力、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4个方面。在本科教学中,专家认为要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并掌握除开专业理论知识外的英语、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同样,专家们认为妇产科护理学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临床学习能力也十分重要,包括临床上主动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病情和用药观察能力及应急能力。这说明专家认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强化巩固理论知识,另外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培养护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临床思维和观察能力。在一级指标中专业精神和慎独素质被认为仅次于理论和临床学习,强调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慎独性,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目前随着健康定义的扩展,需要临床将患者的生理、心理作为整体来护理,所以对即将转型为临床护士的护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患者需求。护生要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要求护生自己学会自我调节,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为患者提供护理。另外专家们认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在妇产科教学中需要被关注的方面,这包括关爱妇产科病人,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将护理伦理学知识运用到妇产科护理中,并且要学习和掌握与母婴相关的法律知识。

4小结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180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1±4.7)岁;其中妊娠综合征75例,生殖系统感染8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对照组180例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6.8±4.5)岁;其中妊娠综合征72例,生殖系统感染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和产科分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工作重心和风险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妇科患者着重患者的就诊情况,特别是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并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避免因治疗中断而影响治疗效果;产科应根据产妇的不同身体情况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并于产前消除危险因素。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和产科常见风险因素及护理内容等制定合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制度的学习,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水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妇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并对病情反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产科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确保产妇安全。③加强培训:以讲座、视频学习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护理工作重点的学习,避免因护理经验不足引发风险事件。④加强护理记录管理:不断规范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记录的文书格式,护理记录再护患纠纷中对维护护理人员权益起重要作用。

1.3观察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0~79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96例,满意72例,一般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0例,满意78例,一般38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当前,医学教育改革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要对传统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学改革包括改革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加强技能训练和考核,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等。

1传统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的理念缺乏先进性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都属于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的范畴,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先进性,重视理论多于重视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不能顺应社会对于临床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1.2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妇产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通常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导致临床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理念难以实现。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妇产科护理实训与操作的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出现了技术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1]。

1.3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

由于妇产科疾病往往都会涉及到女性的生殖系统,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害羞甚至是抗拒等情绪,因此,导致妇产科的护理实践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护理学实训室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但是,由于目前其所用到的人体模型仿真程度比较低,并且价格较为昂贵,因此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4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不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就少不了要进行临床见习与实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和重视程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然而,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临床实习的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2《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卫生保健的投入力度,有效的释放了群众对于就医的需求和能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护理教学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的培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

2.2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2.2.1病案讨论法

通过运用病案讨论法,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将问题展现出来,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于积极性。并且,通过运用病案讨论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例如,在进行对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方法的教学时,其重点教学内容,在于明确产后出血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病例展示的方式,帮助护生掌握这一难题。例如:患者年龄27岁,足月临产,因第二产程延长行胎吸助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胎儿娩出时伴阴道持续大量流血,呈鲜红色,有凝血块。通过这个病例,让学生们根据诊断,来得出软产道损伤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理解,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2.2角色扮演法

从本质上来说,角色扮演法能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并通过让学生充当观众或者演员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自然流产”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针对先兆流产患者所进行的心理护理有着很高的地位,而学生们对这一点有比较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教师扮演孕妇,学生扮演护士。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先兆流产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借助于自己学过的知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2.3强化对妇产科护理技能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之间的充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们对于课堂上所讲解的各种操作技术有一个深入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会阴擦洗“操作课的讲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自习时间相互操作,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对其进行轮流的讲解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课时不多问题。长期以来,在妇产科护理学的考核大纲大昂中,都会把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成绩单独的列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也能引导其自主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2.4强化对临床实习管理的重视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床实习的内容与标准,不仅要充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可操作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落实到位。例如,就针对于护生的病房实习过程来说,要求其必须要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并为妇科疾病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等。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就要求每位护生分管3~5张病床,在每日的查房时间,要求护生必须要在床边进行患者情况的汇报,并对其进行护理体格检查。只有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内容,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迅速的提升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确保其能够对整体护理的方法与要求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3结论

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于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的妇产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妇产科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和和考核,加强学生的临床实习管理等,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全面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并以此来推动现代护理教学的发展进步。

作者:高莉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