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艺术;服饰;考察;教学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突出民族特色的艺术教学,是我院办学的努力目标,在各学科课程的设置中,均有一定比重地安排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采风收集及运用设计的课时;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师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深入认识,另一方面,为发掘、研究、保护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出实际贡献。

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形式,从其服饰形态上看,在历经漫长的历史变更后使得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颇为壮观;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各个节日里,如:苗族的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姐妹节、鼓臧节,侗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均能看到节日盛装中的华丽服饰,精美的蜡染、精致的刺绣工艺及其独特的装饰艺术形态,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传统民族服饰采风研究的必要性

传统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更和劳动生活中,根据民族自身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承所产生的服饰形式。一般分为便装与盛装,便装却为日常生活劳作中穿着,盛装即是在民族重大节日盛会、婚礼庆典等场合穿着,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多为盛装,由于其穿着的时间性,这就给我们的采风活动必须要考虑其节日的时间安排。因为当今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较少穿着,其原因是现代时尚流行服饰对新时代青年的着装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对于已渐渐走出大山的少数民族青年也不例外,他(她)们在电视信息、外出务工、上学等的方面,逐渐接受了新的时尚着装理念,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的穿用已不注重;在许多的苗寨、侗寨、瑶寨里平时很少看到青年人穿着其民族服装的,只有在他们的节日里才能看到载歌载舞的身着盛装的人们,展示其华丽的民族服饰。这些华丽的服饰里有精美的刺绣、独特的蜡染工艺和华美的配饰艺术,均蕴含着宝贵的现代服饰创新运用的艺术元素。

由于民族开放与融合,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观念也渐渐被“汉化”。他们所居住的木楼已渐变为水泥砖房,其穿着的棉麻纺织土布也逐渐被时尚的“牛仔布”所代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项圈也更换为时尚的钻戒、项链……这种现象的延续,意味着再过十几乃至几十年后,是否会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艺术丢失更多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发掘和研究、保护和挽救、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是当今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民族艺术的采风、考察研究,正是这一任务的具体实践。

从现代设计的趋势上看,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在现代设计领域上得以广泛的运用。西方艺术形态的引入和发展,所注重的是现代艺术元素的研究和运用,所体现的是以西方艺术元素的现代构成成果。在历经一定设计阶段的探究后,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已开始把目光注视到民族艺术元素的设计运用上,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其成功代表作品如:我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的设计作品“鼎盛时代”、张肇达的“紫禁城”、“西双版纳”等等,这些作品均具有时代性又富有民族性,是当代服装设计的优秀作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民族服饰艺术元素;但在年轻的大学生中,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需要加强,在学习、研究中丰富和发展民族艺术。因此,民族艺术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对培养现代设计人才,弘扬、发展民族艺术具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民族服饰艺术采风的实施方法

对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认识,普遍的方式是,在现有的图书资料、画册图片、网络视频等阅读媒体认识、分析与研究;在以往的采风过程中,也只是到一些少数民族的村寨拍些照片、画画速写,记录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但仅是这些采风活动,对传统民族服饰的研究,探索其民族艺术深层次的精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课题研究的采风活动,不是一般性的采访,更不是只到民族地区的旅游观光,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采风内容、地点,深入到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居住地,有方法、有步骤地,较为完整的服饰艺术考察,从而较全面地收集民族服饰的第一手资料。

1、采风路线、地点的选择与确定

在准备下乡采风前,要带着目的与任务地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和行进路线,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该地点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饰有什么特点等等,都要预先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了解,否则,没有目的的随便走走,就有可能无法收集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在接受到带采风课的老师,应当根据该班的专业方向及研究课题,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如:服装艺术设计的班级,进行苗、瑶、侗族的服饰考察研究课题,就应选择这些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广西融水、三江、龙胜、金秀,贵州的凯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与此同时,也要选择好行进路线,在该路线上,根据时间安排,确定几个考察点,预定每个点的考察时间和考察内容,尽可能的做到时间紧凑、经济实惠;并准备该考察地区地图,标定行走路线,从而确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线。

2、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考察出发前,首先要组织学生查阅所考察地区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对其历史概况、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装饰艺术形态等作初步了解,这些了解,对考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所考察的内容中有哪些资料是要重点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补充收集的;其次是经费准备,根据考察的地点、路线、车船交通情况、吃住情况等作经费预算。另外,对该班级学生作以小组为单位的考察分组(以3—5人为一组),指定组长负责;同时,组织一个由2—3人组成的先遣组,负责车(船)交通及住宿的联系与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员负责经费的收支与管理,领取或采购必备的药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对全班进行下乡采风的安全及纪律教育,强调各项规定与注意事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完成采风任务的重要保障。

3、采风考察的实施方法

采风考察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民族地区的州、县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资料的参观考察;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对民族服饰资料的收集与考察,这些考察要确实做到具体、细致,对收集的资料,要力求完整和准确;由于民族服饰的类型较多,因此,应以每件(套)的服饰的分类进行小组负责制,同时每小组的同学,每人负责一项具体任务;如对某一苗族女装服饰的考察为例:

第一组(5人):负责头、项、胸饰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二组5人:负责衣服类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衣物(上衣、裙、裤等),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记录数据;组员五,负责画出个衣物的款式样式图并标记各部位数据,记录有关调查、采访资料。

第三组(5人):负责服饰材料的织造、蜡染、刺绣工艺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物品,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四组(4人):负责银饰铸造、打造、雕花、镶嵌等制作工艺: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测量银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制作步骤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五组(4人):负责服饰的装饰图形(图案)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图形物品,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图案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图形的调查、采访的资料。

在考察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各组员进行机动轮换。各组在考察时,如时间较紧迫的情况下,应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细节可作粗略记录,在后期整理资料时凭记忆和参考照片补充完善;同时,也要注意记录各服饰的穿戴方法。

三、采风过程中的教、学互动

采风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授方法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认识和掌握这一方式、方法的过程,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采风教学,是课堂式教学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是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只是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采风实践教学,深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环境中,使得师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聚集较大的激情投入该教学实践中,感受新的服饰文化氛围和获取新的服饰知识,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风实践里,教学气氛轻松、活跃,真可谓寓教于乐。这一方式,也是众多师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2、灵活的教学方法

课堂的教学,通常是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而采风实践,是在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接触性研究,从而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丰富和提升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则注重方法的传授、在把握好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机动地安排实践和灵活实施每一个步骤,充分发挥教学的灵活机动性,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学,则以确实了解和掌握采风所获取的新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的,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灵活地实施考察环节。采风实施中,方法的灵活多样,师生相互配合、组与组的分工合作,组员与组员间的互相协调,共同完成采风任务,是集体主义和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3、教、学的相互促进

采风教实践学,一方面是学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饰艺术的特殊魅力,并从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民族服饰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和研究民族服饰艺术的方式方法;这一方法,也将会影响和启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教师在同样感受民族艺术瑰宝的同时,从中学习到传统民族服饰的更深层次的服饰艺术和文化内涵,对促进教师对民族文化研究与运用的科研创作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将为今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考察、研究与运用,探索新的采风方法而提供实践基础。

四、采风资料的后期整理

资料的收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今后的艺术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当面对采风收集回来的一大批资料时,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阅和调用。

1、资料的分类整理

按民族名称或支系名称的不同服饰分类:采风收集的有多个少数民族服饰资料的,应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时,男装、女装、童装也要实行分类,盛装与日常装也要进行分类;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饰,也要作分类整理。

按每套服饰的衣服、配饰分类:(1)衣服类:有上衣、裙(裤)、绑腿等。将图片、款式图及测绘数据、采访资料均按秩序排列。(2)银饰类:有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镯等。(3)服饰材料染、绣工艺类:有蜡染、刺绣、织造等。(4)装饰图案类:有崇拜图腾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同时,传统民族服饰的图案装饰十分丰富,如帽饰图案、衣领图案、胸襟图案,背部图案、袖饰图案、裙摆图案、腰带图案、绑腿图案、鞋饰图案等。对这些图案,运用PS软件进行抠图,将单纯的图案从服装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图形单元,以方便今后的设计运用。

2、文献材料整理

文献材料,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采风后期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中也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民族史料:有关该民族的起源、迁徙、、生活习俗及发展简况。(1)服饰的发展变化。(2)服饰现状。(3)民族的神话传说与故事等。

3、总结、撰写考察报告

总结是每次课程后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每位师生在该课程的教学体会与心得,有了总结,才能检测到每位学生在课程中都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因此采风总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以撰写考察报告为总结形式。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采风;实践教学;民间音乐;传承

采风,在我国古代主要是指采集民歌,也包括民谣、谚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周代,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是一部采风得来的民歌总集。隋•王通《中说•问易》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之早,历史之悠久。这种传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延续中一直中断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采风”的含义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口头创作和风俗。到了现代,其他民间文学艺术种类的现场采访也都称之为采风。

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为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增加学生民间音乐文化的积蕴,普遍在实践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田野采风内容。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考察对象锁处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特定区域民族的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考察、学习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加社会生活体验,田野采风已成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教育内容。

一、田野采风的实践教学性质

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方面。田野采风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内容,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民间音乐,在了解、学习和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感触、体验和认识其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和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在人类衍育、发展过程中与生来的情感文化,有在生产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作文化,有在社会融合与民间交往中形成的社交文化,也有对自然现象与各种灾难迷惑不解而产生的宗教文化。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普遍的文化形式,紧紧地依附和融合在这些社会民俗文化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根植于民间、积淀于历史中的珍贵民族文化财富,既保留了朴实而单纯的原始人文因素,又体现着凝重而精深的民族历史沉淀,它反映了当地民众独特的生活情趣、审美观点与精神品质,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现代音乐理论体系,掌握了音乐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田野采风组织学生深入民间基层生活,通过接触色彩斑斓的民间音乐事象,体验原生态的民间音乐活动,领略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质,感受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的原生环境,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在感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民族文化修养,激发了艺术创作灵感。在采风中所收获的考察成果,必将成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及开展科研的重要素材与题材。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收获也将是一笔有益学生终身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来看,田野采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感情,甚至对他们艺术观念及民族文化认同思想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田野采风活动的实施

我国疆域辽阔,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各有不同,其文化形态的存在与发展千差万别。一方面大多数民间音乐存在于各种社会生活与约定俗成的节庆活动中,具有很广泛的群众性与广场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在传播的方式上多数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历史的推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稀有乐种已经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其对采访进行有一定难度。因此,田野采风应首先对采风选题进行前期调研,制订周密的考察计划,让学生了解采风活动的目标、内容、作用和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学生提高田野采风的调查采访能力、拍摄记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只有坚持执着的求索精神、细致的工作态度,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才能持有较好地完成采风任务。

(一)田野采风考察内容的选题

田野采风的目的,就是客观深入地考察、体验、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文化。那么,在采风中考察什么内容,是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田野采风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民间音乐文化现象考察

民间艺术是民族的母体文化,是民间围绕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主题产生的精神文明,是地方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识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人类远古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在与凶猛野兽的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从原始部落狩猎捕获的狂欢到现代社会各种民俗活动的喧闹,无不体现了群娱群乐的广场文化特征。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主要是指在各种民间活动中,与音声有着直接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如民俗节庆活动中的歌会、歌节、歌圩以及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各种民间宗族、家族仪式中的音声;各种寺庙、道观及民间宗教活动中的音声;各种农事,务工活动中的音声等。采风可从这些民间音乐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程式,产生渊源、历史衍变、文化内涵、流传区域及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

2.民间音乐文化形态考察

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种类繁多,古往今来与人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审美,民族的风情。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就是指民间音乐艺术的类型,有演唱类、演奏类、舞态类、曲艺类以及综合艺术等种类。在演唱类民间音乐形态的考察中,主要了解其歌种特征及产生渊源,演唱形式及声部组合,旋律特点及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及传承方式,流传曲调及各种谱本等;在演奏类音乐形态考察中,主要了解其乐器种类及相关文化,乐器构造及演奏技巧,乐器产生或传入年代,乐种类型及组合形式、传统曲牌及流传曲谱等;其他艺术种类则是重点考察其民族文化内涵与民间音乐表现方面的艺术特征。

3.民间音乐文化载体考察

千百年来,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音乐,以绵绵不断的生命力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承载着这些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民间音乐事象中的群体与个人,包括民歌演唱群体与歌手,民间音乐演奏乐社与乐手,民间歌舞表演群体与艺人,以及其他民间艺术种类表演群体与个人。田野采风应重点了解地方各种民间音乐表演组织的创办时间和背景,主要成员与活动方式,组织结构与活动内容,班社的艺术风格与表现特色,技艺特点与传承方式,收藏实物及音乐资料。民间艺人的采访主要了解其从艺历史及师承授徒情况,掌握技艺的门类及技艺特长,个人表演风格及艺术成就,主要历史贡献及社会影响,艺术生涯代表作及保留曲目,收藏传谱及艺术器具,重要演出与获奖情况等。

(二)田野采风的采访方式

强烈执着的求知欲望,敏锐科学的观察能力,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田野采风的行为要求。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深入采风地,真诚地以传统为师,进行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才能获得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考察资料,达到采风活动的目标。

我敫髅褡宥嘧硕嗖实慕谇旎疃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与浓厚的文化色彩,而最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就生成在这些民俗活动之中。集体考察是采风活动最常用的方式,它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最好的考察效果。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体验民俗活动的感人场面,感受乡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更能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励他们努力探索民间音乐的热情。

面对五彩缤纷的民间音乐文化,考察者的关注视线与兴趣是不一样的,要满足采风者的不同要求,小组采风是比较灵活的一种方式。可在总考察项目中分出若干子考察项目,进行分组并成立相应的组合机构,拟出子考察项目的采访内容与采访计划,达到深入探究、各得其所的采访目的,共同完成采风考察任务。

三、田野采风成果的整理与展示

经过田野采风,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与感受,对采访对象资料的采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要很好地整理与总结采风成果,以便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采风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

(一)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

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要经过整理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采风现场采集的各种原始资料与档案;后一阶段将这些资料进行技术性处理,以便整理成终端性的档案材料。

民间音乐文化的文字资料是采风成果整理、建档的基础,包括采风中收集的原始材料及采访笔录资料。要按照民间音乐类型分门别类进行建档,并按乐种事件产生的年代、历史记载、社会背景、传承方式、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和造册登记。对尚欠缺部分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再行补足。

民间音乐乐谱的收集是田野采风的重要内容,包括民间保存的乐谱手抄本、复印件和拍照图片。可根据乐种分经典曲目、一般曲目、失传曲目来整理,收集表格填写内容有乐种类别、记谱种类、演奏要求、采集地、流传区域、传谱人、抄本年代、收集人及收集时间等。在整理中尽可能将乐谱中的速度标记及各种演奏技巧符号重新订正并标注准确。为保证收集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使用音高测定器或电脑记谱软件进行测定和重新记谱。

田野采风中拍录的图片和音像也是珍贵的收藏资料,它客观地记录了采风的实况,特别对一些老艺人或濒临失传乐种的录音录像尤为重要。要注意整理音像资料的技术性问题,尽可能让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长期保存。可存放教学单位的资料室或电子阅览室,让更多的师生得以资源共享。如能长期持之以恒,势必成为学校甚至地方不可多得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之库。

实物也是采风活动材料收集的内容,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中使用的乐器、道具等都是采风实物采集的重要物品。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乐种与其特有的乐器是分不开的,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把乡土乐器原件收集上来,以供日后研究使用。如收集确有困难,也可详细了解其乐器构造、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便仿制。对采集的乐器、道具、服饰等实物应进行消毒、除霉、保洁,使之能长期保存。

(二)撰写民间音乐文化考察报告

认真做好考察总结是田野采风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采风结束后,应按照采风计划上的具体内容,在认真整理采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考察总结,其中包括总考察项目及子考察项目的总结。对民间音乐文化个案的考察分析,应从其民间音乐形态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与流变、挖掘与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撰写考察报告,事件要求真实,数据要求准。对民间艺人个人调查可从其从艺生涯与艺术成就,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进行专题考察报告。学生也可对采风活动的体会与收获进行总结,作为个人参加采风教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依据。

(三)举行采风成果汇报展演

田野采风收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后,以汇报展出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是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一方面让参与者重新回顾采风活动过程,加固学生在采风中引发的民间音乐感受与情感;另一方面能扩大采风活动及收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共享采风成果。将拍摄的各种采风照片整理编辑后,加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出版采风活动宣传版报;将采风中采集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民间曲艺等民间艺术,经过重新编排,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原生态地展示,使采风者通过自己的表演加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感受,也让更多未能参与采风的师生分享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田野采风的后续研究

(一)积极围绕采风题材开展科研活动

经过田野采风,许多关于民间音乐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其中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材也会让他们萌发研究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田野采风结束后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音乐论文是音乐学术研究的主要载体,是传递和储存信息,传播与普及音乐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流通形式。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论文的写作得以实现的。在田野采风活动中,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民族民间文化,无论是民间音乐的表现艺术或文化内涵都在感动着他们,不少历史悠久、深藏民间的地方音乐需要人们去挖掘,去研究,因此,选择采风活动中引发的研究问题,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很有价值的题材。

(二)充分利用收集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挖掘学生艺术潜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是高校音乐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构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采风活动结束后,学生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带进专业课堂教学,将采风活动中采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充分应用到歌曲写作课程的实践中去,将会拓宽学生艺术创作的题材,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使他们的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民族气息,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本来就是歌与舞联系在一起的,在歌中舞,在舞中歌是不少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经过田野采风,琳琅满目的民族舞蹈艺术还给学生的舞蹈学习与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其鲜明的舞蹈特色、丰富的舞蹈语汇为专业舞蹈形体教学带来了艺术借鉴,也为师生的舞蹈创编带来了创作的启迪与题材的拓展。

结语

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触摸民间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它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转变学生文化观念、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信念、加固对民族母体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艺术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底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田野采风给他们的大学生涯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他们带着被唤起的全新信念走向未来的人生。田野采风活动也给高校实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给音乐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朝着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静芳. 乐种学〔M〕.华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廖群. 周代“采风”说的文物新证〔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考察;采风;艺术教育

一、课程基本情况

“采风”,亦称“艺术采风”。它是指除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以外,有计划、有组织的,由学生参与的校外教学活动。它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艺术采风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兼顾着教学、体验生活和社会实践等多重任务和意义。从专业教学讲,艺术采风活动让学生从静态的课堂走向动态的空间,用视觉扫描大自然与社会,为艺术创作提供情感积淀和创作素材,它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音乐考察与采风”是石河子大学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音乐学专业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第六学期暑假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开设,主要由音乐系理论教研室承担该课程的教学,近几年该课程已成为音乐系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紧密,科研课题较多、取得成效较大的专业课程。2003年理论教研室对该课程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新模式作出新的规划,以培养应用性高素质的大学生为目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生在知识结构、舞台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古到今,从国际到国内,民族民间音乐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本国家民族的灵魂及象征,也含有一个伟大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形态。而新疆作为我国历史上文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就是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中心。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诸多的文化因素汇集于新疆诸多的民族中,从而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这些都为新疆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新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为音乐学专业开设的“音乐考察与采风”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自2002年设立这门课程起,音乐系一直坚持“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走出学校,由专门教师统一带队,深入民族民间音乐生活收集各种第一手的音乐资料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及今年(2010年),音乐系带领学生赴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进行音乐采风,学生被安排住在民间艺人的家里,与民间艺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了解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东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民俗,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系亦同鲁克沁镇的维吾尔族木卡姆民间艺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4年,音乐系带领学生赴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进行音乐采风,学生们又初步了解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状况。2009年,音乐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赴沙湾对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及舞蹈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是2008年,音乐系改变教学方法,采取“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即把鲁克沁镇的维吾尔族民间艺人请进大学校园,通过与师生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在为期两周的采风活动中,“吐鲁番木卡姆”第六代传承人、时任鲁克沁镇文化站站长、年过六旬的吐尔逊•司马义老人亲自带领12位艺人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则分组跟不同的艺人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相对于在大学接受的音乐教育,木卡姆及维吾尔民间歌舞可谓是一种陌生的音乐现象、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学生们亦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音乐厅、展厅、学院大厅以及学生琴房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学生们认真向民间艺人虚心求教的场景,艺人们也不知疲倦地带领学生们一遍遍地演唱和讲解所学的内容。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体味到了民间艺人的淳朴,掌握了最基本的“音乐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学生们也分别学会了用维吾尔语演唱两至三首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赛乃姆舞和纳孜尔库姆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维吾尔乐器,如热瓦甫、弹布尔、达甫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等,在最后半天的汇报展示中,学生们的表演可谓精彩不断,各组学生分别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赢得了民间艺人的赞许及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也同民间艺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客观地说,“音乐考察与采风”课程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提高了他们对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本体研究的理性认识,唤起了他们深入了解新疆本土音乐文化的求知欲望。

二、本课程教学实施的创新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有自身的独特性。如果说它是正规的教学活动,它却没有标准的上下课时间;如果按没有上下课的时间标准,说它不是正常的教学活动,它却有相关的教学大纲作依据。因此,在活动中很难把握一个“度”,即:不能很好地做到既不束缚学生的手脚,让其有自由主宰的空间,又不是松散的管理、放任自流而保证适当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在我国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地方性高校的音乐专业,其教学大纲里一般均设有“艺术采风”课程或类似的教学环节,看似相同的“艺术采风”,却因为各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同,使得该课程在教学内容、视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近年来,由于各大高校对艺术类学生的盲目扩招,很多院校艺术类专业在师资力量和管理能力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不足,这些因素也在间接地影响着艺术采风活动。实际上,精心策划和组织的采风教学,不但能很有效地解决音乐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它还是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锻炼学生对民间音乐采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鉴于此,石河子大学音乐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理论教研室根据几年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音乐考察与采风的经验,通过对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使每一年的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都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其教学实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结合师范艺术教育的特点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应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加快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音乐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支持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音乐系根据师范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安排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同时看到社会美育更为广泛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大自然,走访考察地的古迹、道路、建筑、展览馆等,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

(二)制定缜密的活动计划,全方位指导采风实践

音乐系在每一年的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前首先都会选择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民族特色分明、地域文化明朗、人文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作为对象,其次是能合理安排行程,提高活动效率。在出行考察前都会专门安排相应的理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的指导,包括艺术专业技能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等各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不仅仅在艺术实践上能得到收获,同时在思想品德等各方面也能收益匪浅,体会到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及时整理,提高认识

通过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是艺术教育的归宿。对此理论教研室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审美过程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评价他们所面对的民族民间音乐事象,督促他们及时归纳、总结自己的审美感受,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四)抓过程,同时更注重结果

采风结束返回学校后,就要开始进入了资料整理和研究阶段。这是整个采风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环节能否出成果、能出怎样价值的成果而设计的,音乐系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每位学生在采风结束后一周内都要提交采风报告,在这个过程中理论教研室的指导教师历来重视加强指导工作,但对于采风报告的写作内容没有限制。最后主要根据学生提交的采风报告,结合其在整个采风过程的表现情况,指导教师采取集体评分的办法,评出每一位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三、本课程在师范教育中的作用

师范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师范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应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精神力量。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活动课程,组织的学生进行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在师范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不但服务于艺术教育本身,而且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也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体察民风民俗的同时,对江山如此多娇的祖国更加热爱,对伟大中华悠久的文化艺术深感自豪,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爱国热情。

(二)开阔视野,激发艺术灵感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手段,是通过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通过学生对艺术内涵的进一步思考,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采风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搜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了解到课堂中无法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美的教育与创造,都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美的意境的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艺术灵感。

(三)增强凝聚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集体行为,学生走进社会,摆脱了学校及家庭的束缚,相互之间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凝和力,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活动中涉及到一些看似细小的但是又不容忽视的纪律,每个人只有认真履行,才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任务,加强了组织纪律性,进一步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参与管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的特殊社会环境,不同于学生以往单一的生活空间,需要他们解除依赖心理,主动地和周围的人和事接触、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他们的管理、组织、交往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逐渐地成熟起来。

所以,音乐系在音乐学(师范类)专业中开展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拓宽艺术教育新视角、开辟艺术实践新天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简要阐述,笔者认为。在音乐学(师范类)专业中开展“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拓宽艺术教育新视角、开辟艺术实践新天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石河子大学音乐系的“音乐考察与采风”课程也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有组织、有规模地教习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进一步传承了新疆民族民间音乐,弘扬了新疆民族艺术,为推动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建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石河子大学音乐系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使该门课程更好地为师范类音乐教育服务,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3]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赵塔里木.学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国维吾尔木卡姆当代

保存的重要手段[J].中国音乐,2007,(2).

[5]于东风.浅议“民间音乐田野调查技术课”的教学――从

新疆艺术学院哈密采风谈起[J].中国音乐,2002,(2).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专业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专业考察报告涉外护理专业考察报告英国、法国著名连锁企业专业考察报告美术学专业毕业考察报告一、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黟县西递、屏山、黄山 江西沱川、景德镇二、考察形式:班级集体考察、专业写生三、目的:提高专业技能,了解地

运管局考察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报告XX年5月21日至26日,市运管局出租科组织城区新组建的6家公司赴南京、苏州、湖州对出租汽车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和实地观摩,各公司对“公车公营”经营模式在经营理念上有了新转变,对本公司目前整合和下一步经营管理有了

社区考察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社区考察报告范文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民政部赴加拿大、美国社区建设培训考察报告关于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

名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天长教学实践组赴广西南宁考察报告撰稿人:仇卫芳XX年12月5日,杭州已经感受到冬的严寒,天长教学实践组的学员们从各地赶来,一行30余人带着几分欣喜、几分憧憬,在班主任、杭师大继教院王秀玲老师和基地导师、时代小学书记、特级教师杜小芳老师的带领下,赴广西南宁,开始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

考察报告:中学生社会思想环境的调查报告中国人民由屈辱的封建礼教到现在在及一个多世纪的贫困中走过来,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祖辈们过着困苦的,衣食无着落的日子。而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单位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单位考察报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报告事业单位考察报告范文根据公司工作程序和风井工业场地土石方工程招投标工作需要,针对本项目成立专门的考察小组,公司总工程师担任组长,于2月2日、

赴德国参观学习急救医疗考察报告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国庆54周年前夕,浙江省卫生系统一行16名专业人员赴德国石荷州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医疗和救护服务”培训学习。在短暂的两周时间内先后听取了有关德国急救医疗组织结构、管理以及德国其他救援组织的工作和组织结构

考察报告范文:医院信息系统考察报告我院(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是张家界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地市级医院,目前床位500张,年门诊量20万,年出院病人数1.5万,设13个病区,年收入7000万左右。

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广州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广州考察报告从意识形态创新,建立物业管理核心价值体系-赴深圳、广州考察报告赴广州、天津开发区考察报告年10月21日至24日蓝捷主任率副主任黄斌、党政办副主任赖华江赴广州、天津开发区学习考察天津开发区经国家商务部组织对国家

综合考察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综合考察报告范文湖北、湖南、广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东京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考察报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考察报告综合考察报告格式 一、本人基本情况 1、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入团时间、所在班级

省委党校中青班赴井冈山学习考察报告按照省委党校教学安排,第二十期中青班的22名学员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久已想往之心,于20**年10月15—23日赴井冈山、韶山、南昌等地进行了为期九天的体验式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

山东教学特色名校观摩考察报告范光琳9月19—23号学校安排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由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xx春之雨教育等单位主办的山东教学特色名校观摩考察活动,参观了昌乐二中、滨州清怡中学、邹平黛溪双语学校、茌平杜郎

赴南京参观学习考察报告:没有终点的旅行大美,自然。这是我在南京南火车站的广告牌上看到的宣传语,介绍的是河南云台山美轮美奂、雄浑大气的自然风光。 原生态的自然景色是美的,对我们来说,原生态的课堂更是美丽的。

幼儿园参观考察报告一、所见 1、孩子是环境的主人。 当车子停在了风景秀丽的宝石山下,北山幼儿园的蓝色不规则线条的镂空围墙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简约而不简单,在细节处渗透着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大学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大学考察报告大学生的艺术考察报告模板寒假大学生实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时间地点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内容建设幸福家园 构建和谐社区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是洛社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党建工

赴特色乡镇考察经济果林状况报告本着我镇将新发展经济果林特色的精神,我们在**副镇长的带领下,于8月27日、8月29日分别对锦绣黄桃特色镇**庄,葡萄特色镇马陆进行了专门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庄、马陆经济果林发展有几个共同特点 1、起步较早。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一、工业园区考察情况:山西**工业园区是1992年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XX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XX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更名为山西**工业园区。

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贵阳市工商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赴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考察报告根据中澳农业科技交流协议,中国农业部旱作节水及保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文秘部落情况如下:一、三县市的基本情况三县市均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属大城市近郊地带,计划生育工作

杭州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杭州考察报告高新区学科带头人赴杭州学习考察报告市地税局赴杭州、福州等地考察报告10月16日—24日,xx市政府采购学习考察组一行10人赴宁波、杭州、南京三市就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扩大采购范围、加强采购监管、专家库的管理、信息

考察报告: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评估办法为充分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更加扎实有效地促进全县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制定如下评估办法。一、评估内容:以《××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评估内容》(附后)中所列目标为主要内容,具体分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

建筑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建筑考察报告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报告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2月28日~3月4日,由城市管理局、市环卫处、城管支队组成一个考察团一行9人赴宁波市、镇江市、南京市,学习考察3城市

工作考察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工作考察报告范文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关于粤闽京沪部分法院多元化调解工作的考察报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考察报告近日,笔者随市政协调研组到××学习考察社区工作,所见所闻,让人耳目一新,××省××市的社区建

外出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外出考察报告教务主任外出考察报告教师外出考察报告##县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工业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为了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工作难题,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理清思路、更好地服务大局,经邹主任同意,由马国旭副主任带队,王

美国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美国考察报告美国林业考察报告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赴美国考察报告赴美国、加拿大考察报告9月11日至28日,贵州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了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部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赴美国、加拿大进行城市建设

景区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景区考察报告婺源:清华景区旅游考察报告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清华景区旅游考察报告作者:吴老师说起清华,最有名的就是彩虹桥了,这是宋代的一座廊桥。

美术学专业写生考察报告一、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黟县西递、屏山、黄山 江西沱川、景德镇二、考察形式:班级集体考察、专业写生三、目的:提高专业技能,了解地方本土的风土人情,为毕业创作搜集必要的素材,并且对户外的风景能够更好的描绘与自然色彩的了解,使大

英国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英国考察报告建设部赴英国、西班牙、法国关于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考察报告英国、法国著名连锁企业专业考察报告前不久,由国家经贸委经济法规司牵头组团,对英国政府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的基本情况和好的做法进行了实地培训和考察

上海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2017年上海考察报告赴上海方向招商引资考察报告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五月,在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有幸去上海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期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几乎都是马不停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辛苦中又伴随着震撼和思考。

精选酒店市场的考察报告范文一、利川的整体经济情况1、人口与面积:利川市总人口83万人,城区人口12万人,城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建面积10.77平方公里,是恩施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资源:利川气候独特,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烟叶、草场、水能、风能、

学习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考察报告为学习外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市老促会于XX年×月×日至×日组织了市老促会顾问、副会长、正副秘书长以及**县老促会同志共×多人,由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带队,赴陕西省延安市进行学习考察。

河水环境综合治理考察报告范文在环境治理战略的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

培训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培训考察报告人事系统公务员培训考察报告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育考察报告有关赴美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培训考察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学习兄弟省市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省旅游人才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考察报告**年8月9日,汪洋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载的《**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上作了批示。为落实汪洋书记批示精神,学习借鉴**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11月13日至17日,市委组织部、市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委组织市

行知学校考察报告例文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中职学校。学校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创造具有新时代校园文化特色,培养企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

考察报告范文:高校考察报告2017年7月8日至15日,由市教育局××副局长带队,**副院长、××主任、××教授等组成的四人考察团,应邀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道森学院和日本工学院大学,重点就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访学等事宜进行了为

工作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工作考察报告闽浙党建工作考察报告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计生工作学习考察报告为充分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更加扎实有效地促进全县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制定如下评估办法。

上海考察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上海考察报告范文赴上海、苏南盐业公司学习考察报告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对上海、苏、杭三地交警参观学习考察报告6月16日至22日,我局考察组一行6人,分别赴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对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物业管理的有关情况

营业部主任履职报告自XX年1月份来到xx县联社从事营业部主任工作以来,我深知营业部是我县联社的一面旗帜和对外形象的展示窗口,深感责任重大。做为营业部主任,我谨记上级领导位与的重任,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现在我把

植物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植物考察报告赴欧盟植物检疫考察报告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XX年2月14日,这是我们第一天来到广西南宁进行白头叶猴科学考察活动。为期8天的活动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那本无书的力量。

社会考察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社会考察报告范文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报告社会主义学院第三期党外干部进修班考察报告XX年3月22日下午,我们来到五四农场附近的一户农家,进行学农期间对农村的实地考察

基层支部建设工作学习考察报告为拓展建工委系统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方法,完善党建工作程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4月11日至4月18日, 建工委系统各单位主管党建工作的领导一行10人,赴四川省考察学习了党建工作。

建筑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建筑考察报告加拿大建筑管理情况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范文: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报告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7月3日至13日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进行参观实习。

欧洲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7年欧洲考察报告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欧洲创意经济考察报告范文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根据省水利厅的安排,在水保培训中心的组织策划下,我们省水利系统由高级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0人,于9月6日出发

艺术生考察报告201x年x月17日—27日,由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的以XX级学生为主的考察团体乘坐包车前往浙江、厦门、南靖、江西、安徽等地进行维持十天的考察。其间虽有劳累奔波之苦,但同学们仍然很坚强,没有任何的怨言。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业投资;考察要点;决策标准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91 —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铁矿、铜矿、金矿和大宗农用矿产短缺情况加剧,矿产价格上升,涉矿热也逐步升温,资源型行业已取代了房地产行业,成为了货币流向的首选“资金池”。不仅仅是矿业公司,非矿企业也纷纷涉足矿业投资,据统计[1],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A股上市的房企中,已有20多家房企投资矿业。矿业投资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高。投资风险高,加上额外的地质风险以及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在矿业领域尤为突出[2]。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矿业投资企业需要认真进行项目的前期考察,保证考察内容更加合理、明了、全面、真实,同时也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价决策标准。

一、矿业投资项目考察要点

矿业投资项目考察要点一般包括资源储量、基础建设条件、采选技术条件、环保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3]。

(一)资源储量

在进行资源考察时首先应全面地收集资料,查看地质报告、物化探资料、选矿实验报告、可研报告、生产报告,了解勘查历程和完成者、采选生产历程等[4]。

在查看这些资料时,要注意判别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目前的一些地质资料常常出现过度包装的行为,例如虚增地质工作量;有意将矿化带的描述与矿体的描述相混淆;矿石品位强调高品位;强调伴生有益组分、故意淡化或遗漏有害组分;资源储量级别不高、虚增可用资源量等。

其次,实地踏勘主要见矿工程(含钻探、坑探、槽探以及开拓采准巷道)和露头,追索矿体延伸,了解矿体分布、产状、矿石品位、矿石类型、工程控制程度。对主要地点进行现场拍照,采集必要的矿石样本。

实地踏勘时要利用手持GPS核实矿区真实位置,以免张冠李戴;要检查钻孔位置,走访当地群众,判断是否有空白孔;要走访地勘单位,调查是否隐瞒未见矿孔。

最后,估算矿石储量、资源量,对生产矿山核实剩余矿石储量,并对找矿前景(如果是生产矿山,则是找矿前景)做出比较合理的推断。

在核实资源量时,(334)资源量属于预测资源量、不可作为评价依据[5],小且不稳定的矿体一般不计入资源量。

(二)基础建设条件

首先,考察矿区的供水、供电状况,对水源地、供电来源和线路进行基本评价,判断是否具备基本的开发建设条件。

其次,考察矿区的地形地貌,初步评估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及尾矿库的预期位置。生产矿山需要对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及尾矿库的现有状况进行评估。

第三,实地考察基本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分区段对交通运输距离和道路状况进行描述,以便估算未来道路修建工程量、基本费用以及物流运输成本。气候条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生产周期和基建投资。

第四,了解附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及生活水平,矿业劳动力供需状况以及环保的影响与治理要求。

(三)采选技术条件

其一,收集矿体产状、埋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研究开采技术条件。

在低质量的地质报告中,常常存在对开采技术条件描述不准,有意将复杂度说成中度,或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不足便妄下结论等问题。

其二,设计合理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工艺、通风方式、排水方式以及生产建设规模,初步确定基建投资额和工期。

其三,研究选矿试验状况、评估矿石的可选性能。在选矿实验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入选品位高于全矿平均地质品位;氧化矿和原生矿分不清楚;伴生组分利用状况不提;有害组分去除方法及效果描述含混;或者没有选矿实验,仅作简单类比等。

其四,研究预估或确定选矿工艺和产品方案。确定选矿比、选矿回收率、精矿品位等各项技术指标。

对于生产矿山,需要详细收集各项采选技术指标、核实生产成本,并对采选设施和生产能力做出评价。对采矿边界、土地边界和面积进行审核,对采、掘、机、运、通系统及外部运销系统的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和评估。

(四)政策法规

首先,了解资源所在地政府及当地的矿业政策(矿权转让、证照办理、税费、环保、劳工政策、林地征用)、法规,特别关注地方性各种政策和矿权运作惯例。

其次,了解矿权所有者状况、核实各类证照、关注法律纠纷。主要证照文件包括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税务登记证、验资报告、采矿证、探矿证、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土地证(批件)等。常见法律纠纷包括:越界开采纠纷、矿业权租赁、承包纠纷、不服矿业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矿业环境损害赔偿、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纠纷、矿地使用纠纷、地勘成果使用纠纷、合作勘探、合作开采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纠纷、工程承包纠纷、矿业权抵押纠纷等[6]。

第三,尽量查清矿权转让的真实原因。一般情况下矿权转让包括如下几种原因:矿山各种条件较好但是缺乏开发或扩产资金;矿权本身没问题,不想勘探和开采,想赚高溢价;垃圾探矿权,包装出售;采矿权手续不全;采矿权资源有问题、没效益;矿山资源面临枯竭等。如果是后几种情况,千万不可介入。

二、矿业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标准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投资补助资金 500 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五、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xx]2787 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八、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一)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二)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三)自有资金证明及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四)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五)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七)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

(八)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学习申请报告

xx教育局:

为了搞好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实验工作,提高我镇教师小班化课堂教学水平,决定组织参与小班化试点实验工作的部分教师和校干外出考察学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考察时间:20xx年10月13日——15日

二、考察地点:上海xx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

三、考察内容:小班化课堂教学教学及管理经验。

四、参加人员:约30人,其中:

1、参与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的实验教师21人。

2、小班化试点学校的校长3人。

3、镇中心校人员5人。

4、教育局带队领导1人。

五、考察重点:小班化各学科课堂教学现场及教学管理经验。

敬请领导批示。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通信项目;经济评价;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通信建设项目中可研报告的作用

对通信建筑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从技术上、经济上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项目决策的能力,提高投资效益。

(一)作为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一个投资项目能否成功、效益如何,都将受到社会、技术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项目又具有不确定性,本着“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通过对通信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有助于认识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弄清楚拟建通信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切实提高投资经济效益。投资决策者主要就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最终结论决定是否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因此,它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二)作为向金融机构申请项目贷款筹集资金的依据

金融机构把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申请项目贷款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国家发展银行也要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才能同意建设贷款。银行通过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而对贷款项目进行评估。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确认贷款项目是否具有经济偿还能力,确认项目本身是否具有社会效益,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承担过大的贷款风险。

(三)作为编制通信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较详尽地提出了建设方案规划,可以根据可研报告中提出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规模、项目主要设备选型和项目总体布置等,作为初步设计下一阶段的施工图设计,以及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准备的依据。

(四)作为建设项目往来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合作协议的依据。

二、经济评价的重要性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开展,逐步实现通信项目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以及提高通信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经济评价在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具体运用,结束了以往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有尺无标”的局面。

在比较、选取项目的方案时,一般需要对项目的工程技术、工艺以及资源等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但归根到底,这些因素都要尽可能量化为投入产出的代价和效益。从此意义上讲,经济评价是通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使投资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一)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提高项目的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改善项目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一笔资金的耗费,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应讲究经济效益,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即谋求最好的投资效益。然而,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并不是可以简单的凭感觉就能识别和判定,而是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计算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正是为了这一目的,在项目建设前期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如果事先不进行认真分析就盲目决策往往会导致投资效益低下,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有助于优选项目或方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需要承担投资的风险,分享投资的效益,这就更需要在决策前进行项目的经济评价,把拟建项目周期内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应变和抗风险能力全面反映出来,以便于投资者权衡利弊,择优决策。

(二)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了影子价格进行费用效益的估算,影子价格是反映资源经济价值的最优价格,是实现优化的手段。从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看,进行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可以从宏观的,综合平衡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效益,指导投资方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通信项目经济评价是引进外资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来华进行投资,包括国际组织、政府机构、财团和商团等。他们来华投资的共同目标之一就是寻求期望的投资效益。因此,首先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和风险的分析及预测。另外,经济评价也有利于促进中、外投资者或合作者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

三、经济评价中两层次评价的区别和联系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联系。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它们都是经济评价,都是要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都采用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编制基本报表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二是评价的基础相同。两得都是在完成产品需求预测、厂址选择、工艺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论证、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基础上进行的。

(二)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区别。(1)评价角度不同。财务评价是从财务角度考察项目货币收支、盈利状况和借款清偿能力,并从项目的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确定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2)项目费用、效益的含义和范围划分不同。财务评价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收支情况,确定项目的效益和直接费用;国民经济评价则是根据项目给国家带来的效益和项目消耗国家资源的多少,来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国家给项目的补贴、项目向国家上交的税金及国内借款的利息,均视为转移支付,不作为项目的效益和直接费用,而且要计算项目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即外部效果。(3)评价采用的价格不同。财务评价对投入物和产出物采用财务价格;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4)主要参数不同。财务评价采用国家公布的汇率和行业基准收益率或银行贷款利率;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家统一测定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文学”门类划属艺术学门类,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这一目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纷纷强化实践教学,搭建起“实践课程+工作室+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多元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紧扣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改革采风课程教学,提高采风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做一探索。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独立制片能力、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既要能够掌握前期的构思、策划和剧本、文案及解说词的写作,又要能够胜任中期的拍摄任务,还要能够参与、指导后期的剪辑等相关工作。[1]”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唯一路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利用的实践机会主要包括:课程作业训练、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参加竞赛等。目前学生创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内创作居多,学生视野狭窄,选题范围囿于大学生活一角,创作题材多为微电影、广告、MV等虚拟性电视短片,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思想性、人文性难以拔高。增加校外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敏感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情怀,拓宽电视片创作的选题范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意义

专业采风属于校外实践,“是一项有组织、有预控、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2],采风课程一般在基础理论知识已经学完的第6或第7学期开设,时间一般是1~2周,由专业素质突出的教师带领学生到地域风俗文化特色突出的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园区等地,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选题、策划和拍摄工作,回校后再利用1~2周时间完成后期制作。采风课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地域民俗风情,提高艺术素质和生活洞察力,通过电视片制作的真实演练,提高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策划选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现存问题

1.心态不够端正,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采风课程选择的地点多为具有地域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景点或城市,个别学生对采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抱着班级集体“旅游”的心态,忽略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另外,采风课程管理和考核的松散也导致了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不重视采风课程,创作随意应付。

2.重生活纪律管理轻课程教学管理

采风课程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处于游动状态,可变性因素较多,且师生比为一比几十,难以时时监控,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院一般会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强化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如规定学生采风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单独行动等。和严格的生活纪律管理相对应的是课程教学管理的松懈,一些学校的采风课程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教学随意,采风教学管理的严谨与宽松取决于带队老师的责任心,一些责任心差的老师把学生带到采风基地之后就基本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组建小组去选题创作,对选题的内容和创作的进度、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只要求学生返校后如期拿出作品即可。

3.课程环节安排不科学

多数学校的采风课程作业是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创作,包括选题、策划、外联、拍摄等全部都要在采风基地完成,采风之前没有布置选题策划和资料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学生出发前对采风基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到达采风基地后,要自己走访、熟悉情况之后才临时决定选题,查找资料,进行策划和拍摄,如果没有足够的前期准备和策划,加上基地条件局限,1~2周的时间创作非常紧张。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创作不认真,仓促完成,采风作品质量不高。

4.采风作品题材单一,选题易撞车

目前多数开设了采风课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将采风基地选择在了民俗风情名胜景点,如安徽宏村、江西婺源、云南丽江等地。采风作品的题材多是民俗文化专题片和微电影。由于地点单一,前期资料搜集不够,准备不充分,选题极易撞车。如笔者所带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第一周是专题片创作,学生报上来的选题出现多组撞车,选题集中在“建筑”、“竹艺”、“茶文化”、“美食”等。

5.考核不严谨,采风作品不受重视

采风课程的成果以作品的形式提交。对于一些学校来说,采风结束,把学生安全顺利带回学校就等于采风课程完成了大部分,只需要最后给学生提交上来的作品打一个分数,采风课程就划上了句号。采风课程成绩考核流于形式,采风的具体成效如何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检验标准。此外,采风中完成的作品仅限于成绩评定的依据,成绩评完后就束之高阁,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重视,打击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会通过口碑相传的形式传到下一届,加重对采风课程的不重视心态。

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改革

1.强调课程意义,纠正不良心态

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更是一门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组织者应该在课程前期动员、组织活动中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宣讲和强调采风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在报告会上选播往届优秀采风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制定严格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学生“游山玩水”的消极心态。

2.采风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

严明的组织纪律虽然是保证采风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采风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于“艺术创作实践”,课程管理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制定规范的课程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前期动员、组织工作到中期课程作业的布置和指导、每天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后期作业的考核方式、课程成果的检测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作为认知主体的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以及指导者。[3]”为了强化采风课程中教师“教”的工作,制度化约束带队教师的行为,如实行带队老师小组负责制,每个带队老师负责几个小组,紧密跟进小组的策划、拍摄进程,并根据每个小组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将“教”与“学”的工作贯穿到整个采风进程中。

3.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采风作品,前期的准备工作(资料搜集、选题策划)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单靠采风的1~2周时间完成1~2个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采风中学生学有所获,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拍出优秀作品,需要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役”。采风课程的负责人可以在采风前的2周将采风地点、作业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如全面了解采风基地情况,搜集资料,确定初步的选题方向,并拟定初步的拍摄计划,并交由带队教师指导点评,这些初步的选题和拍摄计划在到达采风基地进行实地考查后还可以进行再调整。学生带着准备而来,进入采风基地后,考察和调研工作将会更加有序而有针对性,作品的创作也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到达采风地点之后,还可聘请熟悉当地历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名人做报告,向学生全面介绍采风基地的情况,利于学生掌握全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方向和调研的视角。如笔者所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到达当地的第一天,安排好学生食宿后即联系当地一位“地胆”胡先生给学生做报告,讲解宏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并以一个世代居住在宏村的宏村人的身份,介绍宏村近年来的变迁,宏村人的生活和心态等。独特鲜活的视角,丰富生动的资料是百度百科搜集不来的,讲解激发了学生探索宏村的兴趣,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催生了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选题。

4.灵活布置采风作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采风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多门专业理论课,全面系统掌握了多种广播电视片创作的基本技能,采风课程是为了综合、系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采风作业的题材可以不受局限,除了传统的专题片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不同类型的片子,如剧情片、艺术片、新闻片甚至广告等,作品类型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选题撞车的现象发生,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采风作品为专题片、新闻片、微电影、MV、广告中的两个任选题材。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带队老师鼓励学生在采风期间为正在征集作品的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节拍摄作品。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从事UFO研究,也就是探索不明飞行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从而最终揭开这一千古之谜,变不明飞行物为已知飞行物。

我国从事UFO研究事业已近二十年的历史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研究队伍逐渐增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以笔者拙见,目前多数成果都还停留在目击报告上,虽然目击报告十分重要而且是基础,但对研究UFO来说,这仅仅是“初级阶段”。要揭开UFO这一千古之谜,还必须进一步对uFo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那么,除了进行目击报告之外,,还应在哪些方面对UFO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呢?本文的提出就是一种抛砖引玉的尝试,以求引起各位专家的共鸣。由于笔者学识浅薄。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批评帮助,

一、何种材料构成

不论不明飞行物的形状如何干差万别。它的一个共同规律是飞行速度极快,飞行距离高,飞行方向变换快,根据它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不明飞行物的外壳应该是耐高温、御酷寒、抗高压、防腐蚀,能耐磨损,抗撞击,比重轻,光洁度好......等特性。因此,它的材料性质是应该十分优良的。然而,具备上述特性的材料是一种什么原料呢?据飞机研究方面的专家推测:是钛合金制成的,上海飞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上海UFO研究会理事长吴嘉禄就持这一观点。据美国收集的不明飞行器的残骇中发现的器件,经过化验有钛的成份,但除了钛之外还有什么成分呢?笔者认为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因为UFO的外壳除了钛的成分之外,还有哪些元素与之构成钛合金,从而比地球上目前选用的钛合金材料还优良这是值得研究的关键。试想,用目前地球上现有的钛合金制造的飞行器能够载人去外星系考察吗?笔者认为未必能行。那么,UFO外壳的钛合金中除了钛之外的其他元素,地球上是否存在?倘若现在没有,是否在将来可以制造出来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都是未来的研究课题。

除了外壳的主体之外,不明飞行器上的观察窗也是应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不明飞行器的观察窗需要具备透明度高,耐高温,抗严寒,防风沙。我们地球上目前能够接近上述特点的产品,应该说只有有机玻璃和钢化玻璃两种,而它们两者之间又都不具备不明飞行器的要求。因此,笔者猜测不明飞行器外壳的观察窗很可能是将地球上的有机玻璃和钢化玻璃两者的特点综合起来,然后运用更加先进的工艺将抗撞击、防高温、御严寒、耐磨损、顶风沙、透明度高……等特性的元素融合进去,从而制造出观察窗所需要的材料。

那么,不明飞行器的支撑物是何材料呢?笔者猜测它是一种比重较大的金属型材,这种材料是不明飞行器停靠时的基础,是前进中的船舵,是攻击作用中的“重磅炸弹”。因此,该部件的特点应该是强度大,冲击力强,承压能力好,适应高温、严寒、磨擦、风沙、雷雨、腐蚀、冲击…等等环境的考验。适应上述情况的材料,地球上似以不锈钢为宜,但不明飞行器上的支撑物应该是比我们的不锈钢性能更优越,材质更先进,表面的光洁度要更高,从而使它在不明飞行器停留时,能稳固的当好基础,支撑着整个不明飞行器,而当不明飞行器需要升空并进行横向飞行时,它就会立即收缩起来,并在飞行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当不明飞行器要开展攻击时,不明飞行器的“先头部队”实施了第一次“摸底”攻击之后,进行 “重炮轰击”就是支撑物的事了。因为对比不明飞行器的“前导攻击”,支撑物的“重炮轰击”更具有毁灭性。

二、不明飞行器外壳的工艺推测:

按照地球上生产飞行器的方法,应该是采用冲压成半成品,然后用紧固件加以连接,或者以焊接形式将半成品拼装成主体。然而不明飞行器外壳是如何制成的呢?它的工艺是怎样的呢?笔者的猜测如下:

(l)不会是地球上飞行器的工艺:

从第三类接触的目击报告看,绝大多数不明飞行器的形状是圆形外壳,从不明飞行器的总体结构上看,不可能采用地球上不明飞行器的加工工艺,因为它的外壳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形结构,而且除了门、窗之外,它的外壳是一个整体的。

(2)会不会是焊接的?

根据不明飞行器外壳的结构,会不会是两个半圆经过焊接而成的呢?就象人们把煤气罐……等容器的两个半圆体,用焊接的方法使两个半圆成为一个整体呢?笔者猜测有这种可能性,因为根据不明飞行器的制造者的智慧程度,这种工艺完全可以实现。

(3)能否采用爆破成形?

人们加工较大的容器时,往往采用爆破成形的工艺,那么不明飞行器的外壳、能否采用类似这种爆破成形的工艺呢?笔者猜测很有这种可能性。笔者认为,天上人间其实大道理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有的工艺,不明飞行器已经实现了,而地球上的人们还在去努力争取达到,象容器的加工,地球上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爆破成形,那么,对于不明飞行器的制造者来说,完成不明飞行器的外壳加工,不就是小菜�碟吗?这用爆破成形类似工艺,不明飞行器的生产者很容易做到。

(4)是否有精铸的可能?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截止到2月11日下午6点,北京电影学院报名总数达到18044人次,其中表演学院6186人次,①而招生简章中拟定的录取人数为85人,录取比例约为99:1。

报考表演专业的人数多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最能彰显“艺考”的困局。

一、拥挤的“独木桥”

小陶是一个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女孩,毕业于河北省艺校,接受过6年民族民间舞蹈专业训练,这次由妈妈陪同来考试,想圆自己做演员的梦想。小陶有一定的舞蹈演出经验,但对舞台表演了解不多,对于初试,她虽然没有太多的准备,但很有自信,认为以自己的实力初试可以过关,妈妈说小陶自幼就喜欢跳舞、喜欢表演,为了让孩子好好发挥,这次特地请假陪女儿来考试。除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外,小陶还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对于花费,小陶妈妈说道:“培养一个学艺术的孩子不容易,需要全家全力以赴,每年学费和生活费上万元。今年参加考试的路费、住宿费、报名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过,只要孩子能考上,钱花得就都值了”。对于落榜后的出路,小陶想参加民航招空乘人员的考试,她觉得当一个空姐也不错,而小陶妈妈则坚持孩子应该上大学,毕竟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对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小朱是一个普通高三学生,来自浙江省温州市,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独立了,一个人从家乡来到北京参加考试。小朱平时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但也仅限于参加学校的文艺社团,比如在晚会上模仿赵本山等。为了准备本次报考的表演专业,小朱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专门找老师突击培训了一周的表演课,也算是对表演有了那么一点儿尝试和印象。对于报考的目的,小朱说他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记者还采访到来自山东烟台的小周,由于太过重视这次考试,她显得比较紧张,为了初试时不忘词,小周一遍一遍地背诵要朗诵的诗歌。小周是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班的学生,班里有60多人,分别要报考美术类、表演类、音乐类等艺术院校,这次她是与班里的其他3位同学一起报名的。小周坦率地告诉记者,自己的文化课不好肯定考不上文理类的大学,而自己喜欢艺术,从高二开始,小周每个假期都赶到济南或北京参加表演培训班,而为了本次考试,小周从去年12月就来到北京上表演培训班,春节也没有回家。小周参加过一次电视剧的拍摄,虽然是群众演员,但也算是有了一些表演经验,增加了个人阅历,这令其他3位同学羡慕不已。而两年来在表演培训班上的花费,小周虽没有详细算过,但她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刚上的一个考前加固表演培训班,仅3天的费用就是2000元。小周的3位同学则表示都上过培训班,有一点表演基础。他们班里很多同学的文化课成绩都不太理想,文化课分数要求比较低也是他们选择报考艺术类高校的原因之一。

在记者所采访的20位考生中,有16人来自普通高中(含艺术特长班),4人来自艺术学校;14人参加过表演培训班,其中花费过万的有7人;父母支持艺考的有17人,不支持不反对的1人,反对的有2人;报考两所以上艺术院校的有18人。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普通高中生仍占据着大多数,高昂的花费、耗费的时间以及身心大量付出的疲惫,这些都是“艺考热”备受争议的关键点之一。

此外,由于艺术类考生数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美术类考生人数的增加,促使了一个新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美术、音乐、表演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学生希望通过短期的培训去应付即将到来的艺考初试。以北京地区为例,截止到2012年,登记在册的艺术培训班有300多家。②这种现象的“畸形”,一方面在于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也是艺考持续升温的原因。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艺考已经等同于高考,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通过极短时间的培训就匆匆上阵,几千人报考同一专业已经屡见不鲜,能否成功不言而喻。作为曾经轻松考入名牌大学的一条捷径,“艺考”如今已经变成“独木桥”。谈到“艺考热”,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而电视选秀节目推动的“造星运动”、影视明星受到青少年追捧等原因造成一些考生和家长的盲目和不理智跟风。

二、梦想照进现实

每年艺考时,全国各地的考生汇聚到艺术类高校,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有些学生报考艺术类高校并不是出于对于艺术的热爱,有的觉得自己外形漂亮当演员很适合,或者认为通过艺考上大学也是一种求学捷径,更有甚者认为,艺考是一种人生经历,通过艺考可以增长见识,这就让很多人走进了某种误区,无论是哪种心态,都促使艺考持续升温。

针对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陈说“其实很多考生对表演艺术最基本的问题都知之甚少,甚至有的考生就是仅凭长得漂亮或帅气便来试试运气。不可否认的是,漂亮固然是一种美好的特质,但生活中的美却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人物艺术形象美,电影艺术所要反映的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其中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各式各样的……‘漂亮’并不是我们选才的唯一标准,报考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必要的表演天赋,同时也要兼备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表演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是一种形象思维,审美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需要先天优秀的内在素质和后天刻苦系统的学习,另外,大量的实践基础也是一名优秀演员必备的。

就大多数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特别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考入名牌综合性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对文化课成绩要求很高,高考是残酷的,对于每一个怀揣大学梦,或希望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成为运动员或“艺术生”成为他们上大学的又一个希望。然而,前者需要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级别,甚至要求获过国内外重大比赛的名次,而通过这种硬性指标审核的学生非常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后者,通过几个月或几个礼拜的艺术突击培训,把考大学的梦想寄托于此。目前,除了专业艺术类高校外,很多综合类大学和民办高校都设有艺术学科,每年录取一定比例的艺考生,由此也助推了“艺考热”的发展。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一些艺术类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不高、理解进度慢、难出专业成绩等问题进行的反思。当这些突击培训通过考试的学生进校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艺术类学科,理应刻苦努力、积极钻研,对待专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人不解的是,有些学生因考上大学、圆了梦而停止了进取的步伐,甚至有些学生以跟不上专业课、没有艺术创造力为由推脱学习任务。大学4年成为了他们玩乐享受的时光,直至毕业,面临难找工作方如梦初醒。如记者认识的一位表演专业的女生,她的大学生活非常轻松,每天只需要用两三个小时练练台词基本功,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或休息,或逛街,而大学里的文化课基本不上,考试前看看书以应付考试。这种考前紧张、迫切的心态与考入后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反差如此强烈,让人不得不思考盲目艺考带给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和前景何在。

三、综合素质决定艺术之路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的意义包涵艺术,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文化产品,艺术教育的实质是文化教育。如今,艺术素养已经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素质的体现。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教师王鑫认为,考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们的艺术之路。中央戏剧学院除了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声、台、形、表等方面)的培养以外,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即文化审美素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加强了这两方面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在招生中,艺术类的专业考试已不单单是专业能力的测试,越来越注重考核考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日前,北京电影学院在招生中随机就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提问考生,以此考察考生的反应能力和对知识的积累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考官能够观察到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比较成熟的心智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判断能力。

表演专业侧重于考生外部条件和内在素质的综合考核。外部条件主要指外形、轮廓、身高、气质;内部素质的考察主要是个人知识和阅历,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力。陈认为,一直以来,如何能让考生在短时间里尽快展现他们的创作天赋和个性,是所有表演系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考官主要是通过各种考题来发掘考生独特的个性或内在的激情、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因此,考生应积极调整自己,放正心态,抓住一切条件和时机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在表演考试中,考官往往最为重视的就是学生的真诚,学生要以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去塑造角色,具备一颗纯洁的心,这既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察。表演专业招收的学生必须具备表演的潜质,考生在考试时要拿出自己的智慧、精力和勇气,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

对于考察艺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指出,“艺考就是对艺术人才的选拔、对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艺考是为了发现知识结构合理,电影专业能力扎实,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人才,顺应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发展需要”。

一年一度的艺考带给喜爱艺术、有艺术特长和天赋的学生一个追求梦想的机会,而对把艺考当做上大学跳板的学生来说,仍然需要理性分析,大学梦的终点是毕业后的前景和自己长远的职业规划,如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艺术工作、能否胜任艺术创作等方面都需要仔细考虑。艺考所招收的学生应是对该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在大学这个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里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发扬。因此,在选报专业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有选择的报考,不能盲目跟风。

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教育手段,艺术教育不仅能开启人的心智,而且能提高人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我们期待有作为的艺术大师的诞生,同时,也呼吁艺考生能够认清艺考现象的本质,理性对待艺考,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业学校 实验教学 改革探索

设施农业实验技术课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弊端。通过提高实验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设施农业实验技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对农业学校实设施验教学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优化整合实验内容

1.1改进实验教学手段,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

由于农业学科直观性和描述性的特点,实验内容往往以观察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为主 。直观形象的展示,加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由此农业学校从教学课件的改进,实物材料的利用,先进学习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1.2改进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

传统实验课被认为是理论课的辅助课程,没有独立计算学分和成绩,虽然学习课时与理论课相当,但成绩只是占总评成绩很少的一部分(约15%),实验报告也多是绘图,导致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花太多的时间在绘图上,而忽视了动手实践和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课时的缩减,单次内容的增加,令这种状况更加严重。为了适应学时的调整和内容的整合,教师一方面重新编写实验指导,在书中增加相应的实验图片和观察思考题,便于学生预习和自行独立操作;另一方面,改革实验报告形式,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报告项目与内容印发给学生,报告中将以往的绘图调整为填图,并增加了实验观察与思考题,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边思考问题,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这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花费更多时间,而不是绘出美观的结构图上。通过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的改进,不仅有效解决了实验学时紧张的现实问题,而且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1.3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教师在统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课的教学需要,利用数码显微摄影系统和数码照相机,拍摄了大量来自教学切片的植物显微结构照片和实验需要的植物外部形态照片,不断整合到教学课件中,同时学习和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改进和完善课件质量,尽可能真实而清晰地演示出学生在实验课上观察的图像,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植物学知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省时高效的强大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量和教学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加强设施农业师资队伍建设

2.1强化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交流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颁布及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对今后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教学师资队伍适应各种新的要求。一方面,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管理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另一方面,定时组织实验课教师进行学习、探讨有关设施农业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查阅大量设施农业教学方面的文章,使教师及时而充分地认识到当前设施农业实验技术的改革前沿和取得的成果。此外,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不定期地聘请在设施农业技术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专家做专题报告,探讨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教师队伍素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

2.2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

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教师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爱岗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科研实验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验教师不仅仅满足于上好实验课,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学习。为此,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采取各种措施和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支持实验教师不断地实现自我增值,如攻读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建立定期的学习进修制度,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不断更新知识;而且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人才,举办设施园艺温室设计与建设研修班、设施环境自动化管理研讨班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听课、助课和观摩教学,教研室主任以听课方式检查教学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正,促进设施农业实验技术教师的成长与成才。

2.3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保养和维护,综合统一规划使用实验教学经费;实验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实行试做报告,以便了解仪器的情况以及各组实验测量数据的范围,便于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测量数据,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总结报告,提出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在实验教学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质量监督和检查制度,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督导员及实验室主任听课制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督。此外,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积极组织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构筑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真实性。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通过不断地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不仅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激励实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目的。

三、强化设施农业实验教学的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实验教学建立了设施农业实验技术实验室,同时,也修建了本科实验教学专用日光温室,为学生进行设施环境指标的调查、覆盖材料特性的测定等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教学生产设施。同时,在仪器设备配置上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也购买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小型设备人手一台,大型仪器5~10人一台。同时优化实验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结语

实践性很强的设施农业科学实验教学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设施农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灾难;激变;人类学;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1-0081-07

2015年10月16日-18日,“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 国际人类学工作坊的工作报告会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国际人类学工作坊由中国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危机与灾难研究组三方共同主办,《民族学刊》编辑部、美国杜兰大学人类学系、他山人类学学社协办,并获得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2015年度引智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灾害场景辨析的人类学研究”(FE2015-032)、“西南民族地区灾难应对机制的人类学研究”(FE2015-038),以及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藏彝走廊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灾难应对机制的建设”(NCET-12-0980)的支持。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张原副教授和汤芸副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卡嘉娜(Katiana le Mentec)研究员,以及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危机与灾难研究组副组长张巧运博士是本次工作坊的学术召集人。这个由中、欧、美三个学术区域的学者共同召集参与的学术工作坊旨在成为跨社会文化之比较研究的学术平台,并试图基于民族志研究来促生有益的学术概念及理论框架,进而在深化灾难与激变的基础性学理研究之时,也期望能为人类社会有效应对生活可持续性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做出贡献。为此,4位学术召集人邀请了一批国际上在灾难与激变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工作坊的研究工作中。在为期一个月(2015年9月23日至10月23日)的时间里,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的20位海外学者陆续汇聚于成都,在西南民族大学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公开的学术讲座20场、圆桌讨论会7场、田野报告会5场,并在汶川、北川等地进行了3次短期的田野走访调查。为深化合作交流与总结研究经验,本国际学术工作坊以“工作报告会”的形式,在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了一场为期3天的学术研讨活动,设立7个研究专题和两个特别活动,参与研讨的海内外学者共40人。

10月16日上午9点,本次国际人类学工作坊报告会正式开幕,主持人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张明善教授。首先,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丁克毅教授用英语作开幕致辞,向海内外专家学者介绍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特别是在灾难人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期望借助这次国际学术工作坊,能促使西南民族大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更加国际化与前沿化;接着西南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肖琼副教授用英语简要地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外专引智项目;《民族学刊》作为本次国际人类学工作坊的协办单位之一,专门刊发了参与这次工作坊的多位国内外学者的论文,学刊编辑赵秀云老师用英语介绍了本期刊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之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卡嘉娜研究员代表工作坊的组织召集人向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工作坊的主旨;最后,西南民族大学张原副教授代表工作坊的组织承办方作会议特别致谢。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所有与会代表至西南民族大学行政楼前合影。

“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是本次报告会的第一个专题,于10月16日上午进行报道讨论,主持人为美国波特兰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米歇尔・甘本德(Michele Gamburd)教授,评议人为大英科学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教授大卫・帕金(David Parkin)。以“人类学者与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为题,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所所长大卫・盖尔纳(David Gellner)教授作了工作坊的第一个研究报告。他介绍了自己在和尼泊尔本地的几位人类学家对尼泊尔的地震灾后状况的考察,且初步认为,人类学家若要参与和帮助尼泊尔的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工作,应该从人类学的地方感知角度出发来探讨灾后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并从社会和政治角度出发来分析灾难及其后果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有效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加强对偏远村庄的救灾工作、评估鉴定易受灾地区、监测并考察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执行等几项人类家应该有责任义务参与的工作。接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弗里德克・克可(Frédéric Keck)研究员以“禽流感的防预:禽流感病毒如何改变了中国的人与鸟关系”为题进行了报告。在简介禽流感及其破坏力后,克可研究员回顾了自己在香港两年的实地考察研究,指出作为环境预警哨兵的鸟类在今天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生存境遇、文化象征和社会功能都在改变。通过思考当代人类社会可以从哪些方面感知鸟类的灾害风险与生物安全预警,他倡导应该加强人类与动物的多元自然主义关系这一人类学理论的建构和运用。之后,英国赫尔大学当代史研究所前所长格雷格瑞・班考夫(Gregory Bankoff)教授在其“减少灾难风险的历史路径”的报告中指出:人类在风险中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以及人类从生活、社会结构、身体和心理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往往是根据个人特点、知识经验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各异。班考夫教授提出,脆弱的特殊性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典型的历史问题,而在今天世界上大多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学会适应了“常态化”的风险威胁,从而可更好地承受风险危机,所以展开一些关于脆弱性历史本质的反思,以及在当下对脆弱性的研究中去分析总结不同环境和不同经验的人群对风险的处理方式,这对整个人类社会减少灾害风险而言极为重要。本专题最后一个报告人为西南民族大学的汤芸副教授,在其“面向生活世界的灾难研究――灾难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和学术定位”的报告中,她指出了不同的文化是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意义逻辑来感知灾难的,这使得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应该面向一个天然就充满主体交互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life world)中。她提出当前灾难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人类脆弱性,但我们还更应该注意到社会弹韧性(resilience)这一概念。通过“灾”这一概念在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中的意义内涵,以及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的经验研究,来强调灾难人类学研究的4个维度应为生态环境、文化观念、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而整体性、过程论和地方视角这是基本的考察路径。大卫・帕金教授在做该专题的总结评议时专门指出,人类学是一个跨社会和文化比较的学科,灾难研究需要这种比较性的考察视野和多元化的理论思考,而这个专题中的4位报道人用他们自己的研究经验和理论思考很好地呈现了人类学灾难研究的旨趣与价值。

16日下午14:00-17:00,工作坊报告会进行了第二个专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的报道讨论,中国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人类学中心资深访问学者彭文斌先生为主持人,米歇尔・甘本德教授作评议人。本专题的第一位报道人为卡嘉娜研究员,她在“理解激变时代中的延续性:简论人类学中的争论”的报告发言中指出,东亚社会把异常事件的解决作为适应性的这一举动是与西方观念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考察灾难时人类学必须注意比较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灾难反应。卡嘉娜研究员认为,激变所呈现的变迁之剧烈性虽然往往是超出人们通常的社会经验的,当其能够经由不同的理解框架得到社会文化性的阐释,并且外显的变迁之中总有一种“内在性”的延续。在“灾难阈限阶段的谣言与行为应对――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报告中,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杨正文教授指出,谣言的流行是与灾难相伴而生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他以汶川地震为例提出灾难“阈限”正是谣言滋生的沃土,并认为谣言作为一种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方式实为灾难阈限中社会的一种反应,应将其视为非常时期的一种常态现象而加以应对。接下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政治科学研究所的艾丽莎・雪格(Elisa Horhager)博士以“辨析灾难的能动性:关于自然灾害的定义之争议”为题做研究报告,围绕着如何处理“自然灾害”的动荡及评判其对社会建构的性质这一问题,她以2008年汶川灾难和2011年东日本海啸大灾难为例,运用比较框架来分析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应对中的资源动员和制度化过程,并提出公众对于造成灾难原因的不同讨论可以对灾难受害者的保护和形成制度化应对措施产生影响,所以灾难之中也有一种社会建构的能动性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随后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李锦教授作了“羌寨空间的变迁与震后文化修复”的报告。她指出地震是一种会对人们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造成巨大破坏的灾难,而灾难过后地方文化的修复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则需要人类学家细致地关注。通过对阿坝州理县休溪寨近百年来空间变迁的田野调查,李锦教授强调羌寨的空间变迁一直以来是一个常态,但聚族而居的居住形态与神圣空间的位置安排等空间格局的基本原则在变迁过程中有其延续性,即使受到了大地震的破坏以及灾后重建中政府的强力介入,羌寨的空间格局在深层的意义结构和文化逻辑上仍保持着较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因此当面对地震这一较为偶发但破坏性极大的灾难时,传统文化逻辑完全可以发挥文化修复的主导作用。本专题的最后一位发言人是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危机与灾难研究组负责人、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副教授A. J・法思(A. J. Faas),他报道的题目是“灾难的纠葛:灾难应对、恢复与重建中的实践网络、记忆和文化”。基于对南美洲厄瓜多尔安第斯高地野火灾难的社会应对的田野经验研究,法思教授指出在人类和环境的复杂纠葛中文化生产的核心关系要素是记忆与实践,对于普通灾民而言是实践形塑记忆,而对于专业救援人员而言则是记忆指导实践。所以灾难中人们通常会利用现有的文化体验和记忆经验来复述和共享一些文化含义,并减少个体差异和特质的经验,以有效地形塑分享一种有效的同时又具有文化涵义的灾难应对行为和记忆体验。米歇尔・甘本德教授在总结评议时强调,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与反思需要基于扎实的田野经验研究,而本专题的5位报道人在富有启发性地提出她们的理论观点之同时,也极为细致生动呈现了她们的田野个案,这样一种研究讨论风格值得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去坚持和发扬。

16日下午17:10-18:10,在卡嘉娜研究员的主持下,工作坊报告会开展了第一次特别活动“灾难历史研究国际项目介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皮埃尔・富勒(Pierre Fuller)作为“灾难历史网站”(Disaster )发起人,向与会学者介绍了这个由历史学家创建的专门为学者研究和公众利益服务的可供相互学习合作的专业网站。富勒副教授指出,中国有时间很长但鲜为人知的灾难管理历史,中国的学者可以加强对这个国际网站的利用,将其作为一个动态的国际合作研究和数据共享平台,从而让灾难历史研究超越学科区隔,扩大地理范围,并获得自己与全球的研究学者的合作机会。

10月17日上午9:00-12:00,“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的报告专题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永祥博士的主持下进行,由A. J・法思任评议人。米歇尔・甘本德教授首先以“金浪:海啸后斯里兰卡的权力与礼物”为题做研究报告。她指出随着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爆发,斯里兰卡涌入了大量救灾物,因此观察大范围人道主义救助的社会影响是反思政治―权力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视角。此外,在考察给予礼物和收到礼物的权力关系,以及对人道主义援助的话语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灾民在重建社会等级与社区关系中,“礼物”所具有的权力象征与文化意义。紧接着,欧洲社会人类学协会人类灾难与危机研究网络发起人、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玛拉・贝纳杜禧(Mara Benadusi)教授以“唤起灾难:印度洋海啸之后的真相与伪饰之机制”为题,报告了其对经历内战和海啸等灾难之后的斯里兰卡南部省份的一个佛教僧伽罗语地区的田野调查,她指出人们在显示灾难和揭示冲突时都采用一种类似的机制,即公布或隐藏特定类别的对象和主体,从而使得灾区的社会形象呈现出一种既脆弱又坚韧的特征,而这正是灾区获得外界援助时所采取的一种弹性策略。之后彭文斌教授在“环境/认同政治以及原住民对环太平洋油轮扩张的抵抗运动”的报告中,以2015年4月初一艘泄漏油轮驶入温哥华引起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原住民为其领土土地和水源受污染而抗议的事件,对全球地方化中灾难情景下的文化遗产和身份政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等雨来:墨西哥气候变化中的政治、话语与物质生活”为题,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罗伯特・巴里奥斯(Robert Barrios)针对大部分墨西哥人口仍继续在高脆弱的水文气象灾害的影响下生存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气候变化不仅对人类发展实践产生有形影响,也是一种通过不同方式和语境来完成的具有政治诉求和经济目的的话语-政治现象,因而干旱并非一种纯粹的自然灾害,而是一种政治建构的风险景象。本专题的最后一位报道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郑少雄博士,他报道的题目是“当代内蒙古的草原政策及蒙古牧民的应对”。郑少雄博士指出过去几十年来内蒙古草原社区所遭遇的种种灾害可视为一种空间改造过程的产物,其反映了国家空间生产与社会地方营造的一种紧张关系,而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力量平衡则决定着草原未来的发展。A. J・法思教授在总结评议时指出,灾难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这一专题的5位报道人用他们精彩的研究告诉我们,灾难的肇因还具有一种显现的政治性,因而从灾难的研究来反思权力、话语和社会行动,对于灾难的人类学研究而言是一个亟须加强的议题。

17日下午14:00-16:00,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施帝恩(Stéphane Gros)研究员的主持下,报告会进入第四个专题“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该专题的评议人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的张亚辉副教授。以“灾后恢复重建与社区需求”为题,李永祥研究员介绍了他对云南省两个灾后恢复重建社区――盈江县傣族社区和姚安县彝族社区的田野调查研究。他认为社区需求,包括社区连续性、文化功能、生产便利程度、安全感等方面都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核心内容,而由于民族文化和居住条件下的不同,社区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统规统建”政策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社区需求,反而会导致社区产生更加复杂的社会脆弱性。接着,美国杜兰大学的张巧运博士在其“想象文化:汶川地震文化重建和抗灾能力塑造中的政治”报告中也指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要想获得成功,规划者和管理者必须真正考虑“地方文化”的意义。以汶川地震后羌族村寨的文化重建为例,张博士反思了将羌族的“文化”作为一种旅游开发资源的那些恢复重建项目对羌族村落社会生活的影响。最后张亚辉副教授在评议时总结道:在当前中国各种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中,由于外来行政和市场力量的强力介入下,日常生活展演的前台与后台之区隔被打破,这对于灾区居民的伤害是值得重视的,而两位报道人的研究都清晰地呈现了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反思。

报告会的第五个专题“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于17日下午16:10-18:10在西南民族大学蒋彬教授的主持下进行,格雷格瑞・班考夫教授为本专题的评议人。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晓葵教授在其“灾难记忆与民间叙事”的报告中提出,中国近代的灾难是如何被表征叙述和记忆传承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1970年的通海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例,王教授指出在现代中国关于地震灾难的记忆传承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其后面所依托的是不同时代社会意识和文化逻辑,而纪念物和纪念仪式的不断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灾难记忆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重构的范例,并呈现了中国社会灾难记忆多样化的趋势。接着,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陈学仁(Chris Courtney)作了题为“历经灾难:1931年汉口洪水的现象经验与情感经历”的报告。通过对20世纪初期汉口市民如何经历了洪水的历史考察,他认为当时相关部门和机构所制定的灾难应对策略不仅仅是理性地为了生存,也在通过显示悲伤、宗教仪式和慈善行为试图在逆境中寻找生活意义,甚至是追求一种“苦中作乐”的乐趣。虽然这些行为并不总是能增强了大众的生存机会,但在帮助社区应对灾难方面也显现了一种重要的功能。随后,西南民族大学的张原副教授以“沙粒中的世界:高寒湿地草原沙化灾害的地方叙述”为题进行了报告。张副教授指出干旱通常被认为是土地荒漠化灾害发生的主要前提条件,然而降雨充沛且拥有大片湿地的若尔盖草原的严重沙化灾害迫使我们应该从地方的视角重新认识什么是沙害?特别是要关注沙害在地方叙述中是什么样的灾难?以及沙化灾害的前提条件和诱发肇因是什么?他进而通过案例指出,在当地藏民看来,沙害是一种报应,其发生是因为一种跨界和过度的行为打破了生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平行关系和边界秩序。而今天在若尔盖草原所发起的很多治沙工程在藏族牧民眼中,就像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做了一场错误的仪式一样,除了制造更多的灾害之外并没有逆转当地的沙害。因此,理解灾难的地方叙述,人类学的灾难研究或许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灾难发生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应对方式。格雷格瑞・班考夫教授作总结评议时指出,三位报道人的研究表明,对于灾难的地方记忆、体验与叙述的考察可以让我们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情景和文化价值逻辑来还原灾难的本来面貌。

17日晚上19:30-21:30,工作坊报告会的第二次特别活动“纪录片中的2008年汶川地震”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当代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柯安娜(Anne Kerlan)主持下进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部博士候选人邱月首先以“国家主导的灾后恢复中的个体”为题进行发言,她指出北川县城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政府高度参与的重建过程中,个体被植入在这个由国家提供的新的社会结构中,进而地方个体的声音被响亮的官方叙述淹没了,不少关于这场灾难的纪录片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灾后个人生活感知的途径。接着与会学者观看了由马占冬导演的纪录片《五月一天》,观影结束后马占冬导演和学者们在现场围绕着灾难、生育、创伤、情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0月18日上午9:00-12:00,报告会第六个专题“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在王晓葵教授主持下进行,弗里德克・克可研究员作评议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历史学院的郭建勋副教授首先做报道,他的发言题目为“环境、族群、地方知识与灾难:以1786年大渡河地震为例”。郭教授指出发生在清代中期的这场地震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上大渡河流域的地方环境、生活模式、族群关系和社会经济联系的研究视角,他认为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的不同民族会形成不同的环境知识和灾难应对经验,这使得灾难来临时不同的民族所承受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些民族则会在经历灾难之后通过相互的学习借鉴形成新的地方知识。以“中国的空气污染中的双重认同以及潜在的环境灾难”为题,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史乐闻(Edwin Schmitt)介绍了他近来关于空气污染的考察研究。史乐闻指出,许多突然性的灾难事件其实是自然生态受到人类社会严重干扰的结果,所以针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这样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而人们在感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还往往导致世界性与地方性的双重认同。之后,西南民族大学旅游历史学院的薛熙明教授作了题为“变动中的家与地方:灾后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的报告。以震后移民安置的羌族社区邛崃市木梯村为例,薛教授指出,在现代化和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家与地方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特别在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制化社区安置重建中,家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家所蕴含的物质空间、情感空间、生计空间、文化空间等多重意义都发生了分离,社区主体也缺乏对地方的认同,所以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亟待一种“自下而上”模式的出现。随后,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法比奥・卡尔尼里(Fabio Carnelli)作了题为“缺失了现在的民族志: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后的时空实践”的研究报告。他分析了幸存者们生活轨迹里关于“灾难”一词的意义变化,并列举了一些具体城市在震后采取的应救机制,从而指出要在灾难研究中去记述一个复杂的时空框架,这可以帮助人类学者去分析受灾难激活的“事故”及其后果。本专题的最后一位报道人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雷天来博士,他报道的题目是“国家权力、现代传媒与民族共同体:以‘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后‘头七’祭奠为例”。他提出公共纪念仪式一直被视为国家对灾难的反应,而纪念仪式的模型通常则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状态,当国家的纪念仪式与民间传统的“头七”习俗结合后,纪念仪式就发生了形式和内涵的变化。在此过程中,现代媒体和公众的参与不仅更新了纪念仪式,还挑战了传统模型,所以政府应该允许和提高民间信仰在国家公共事务中发挥特定的功能。最后,弗里德克・克可研究员在总结评议时提及,人们对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必然是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景的,因而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文化意义性,但人类学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不要过于人类中心主义,也应该关注到动物,特别是那些和人类社会紧密嵌合的动物对灾难的感知与呈现。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3篇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在文化艺术方而的交流与互动也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需求精神世界的多元化。海报一词最早源于上海,原指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演变到现在,它的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了。它已经变为向广大群众报道或介绍有美戏剧、电影、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报告会等消息的招贴,有的还加以美术设计。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多用于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时也能为企业单位或个人进行宣传。我此次的毕业设计作品也是凭借海报广告宣传性的特点,结合对本校实际的深刻了解,对本校宣传的一种艺术性展现。

中国传统图形所散发的无穷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海报设计的形式与思想,而海报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审美观念以及创新再造。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体现,着重指出现代海报设计中流露出对传统图形中意象运用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报艺术。海报,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是现代化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产物之一。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源于图画与图符具有图形特征。它以记号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包装、装饰、标志、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设计都可以借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现代设计领域。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传承文明、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在现代设计中作为主体元素逐渐被各个设计的领域所应用。在海报设计中汉字图形可以独立、形象、准确地完成自我信息说明,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并更充分地发挥海报作为信息传播媒体的功能优势。

海报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产物。现代海报设计的形式及表现手段也随着现代社会思想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立足于现代,对现代海报设计色彩表现进行考察分析是本文重点,即考察相同的历史语境中共同而临的问题:对现实的海报设计色彩表现的认知与把握以及由此引发的海报设计色彩表现形式的探索的基本原理,个体设计经验与时代精神需要,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美系,以及设计理想化与现实社会的碰撞所产生的困惑现代海报设计色彩表现不仅是艺术家的主观意象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的色彩运用理论基石出之上的产物。

海报的设计如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考和搜集资料,第二个阶段是绘制设计草图,第三个阶段是软件制作,第四个阶段是修改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仅仅是在设计的时间段内的模糊分界,其实没有明确的界线,这只是个大致顺序和方向。下而我以我的毕业设计为例,具体讲述宣传海报设计的四个阶段。动画项目《指驼为马》宣传海报,从字而理解即为宣传动漫短片的海报。其中包含的是学校的动漫专业的教学质量等等,在包含这些信息的同时,必须向看到海报的人传达一种信息。这种信息由海报的性质决定。第二个要搜集的就是西游记里而的一些主角造型照片,以展示剧情具体风貌。

第三个便是短片《指驼为马》根据西游记里而的人文及历史方而的资料,为海报适当添加核心标语和文字。

宣传海报分很多类,像校园宣传此类的海报大多要秉持稳重、大气的基本风格。根据内容和海报的基本构成,我将整个海报分为头、身、尾三个部分。头部放置校徽和标准字。身部放置图形图案,标语,图片等等。尾部放置联系方式和地址等。这样,基本的草构就完成了。整个海报着重需要绘制去表现的是角色造型图形图案。在这里,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蠢物(羊驼)根据这个形象把一些基本思想和一些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身部的图形图案:由此设计草图大致完成。设计草图,实际上就是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排列,组合,和再造。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4篇

1招标文件研读和现场踏勘

1.1招标文件研读工程投标报价从收到业主方的邀标函和招标文件开始,招标文件是业主方对总承包工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投标方投标报价主要依据。一般而言,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经过双方澄清修改后,将作为今后合同的组成内容,因此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是投标工作的关键性第一步。只有通过详细地研读,投标方才能充分理解业主的需求和意图,避免投标的偏差。招标文件通常综合在介绍自然地理、水电交通、原燃料情况等项目的基础情况后,一般会详细地提出技术方案的要求,以及设备、土建、电气等专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招标文件内容涉及面广且相互穿插,因此投标方的技术人员在分解研读时应扩展各自的专业外延,相互提醒,通力合作,准确全面地解读要求。其中对预算可能有重大影响的条款应汇总,请专家组评审分析,掌控技术风险。确实不合理的条款和方案,或者投资过高的方案,可以在投标文件中提出偏差和可选方案。投标人员应清醒认识到,大部分海外项目业主和咨询公司的经验、思维和理念与国内业主相差很大,其技术要求一般高于国内水平。招标文件中的每一条款,都要具体分析并理清潜在的风险。经过对招标文件的详细研读,投标商再及时提出澄清问题,请业主方明确,避免理解误差导致投标文件反复修改。

1.2现场考察和踏勘现场考察是投标方对项目现场的综合条件和业主状况深入了解的重要过程,有助于全面判断建厂条件对项目报价的影响。地形地貌复杂的现场,仅依靠招标文件的描述和地形图是不能充分地获得有效的信息。投标人员通过现场踏勘,才能更直观地审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更合理地确定总图方案。现场考察前应组织安排各专业根据招标文件提出考察提纲,新建项目侧重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地形、交通、施工条件、地材、税务等技术和商务的方面,扩建和改造项目还应充分了解老厂的设计方式和特点。现场考察后汇编报告,作为报价重要依据。

2投标文件的准备

技术方案是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在充分研读招标文件要求,澄清标书问题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现场考察的综合信息。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应根据业主的功能要求,确定技术先进、合理优化的技术方案,编制投标文件。根据经验,以下方面在投标文件中应予重点关注。

2.1技术标准的选择设计标准和当地规范一直是海外项目难以回避的风险,往往也是投标阶段业主方质疑的最大障碍,因此投标方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力争获得业主的理解和信任,并在报价中合理考虑相应的费用。例如,针对结构设计标准的选择,投标方可以通过不同标准计算的工程实例对比,说明中国标准并不差于其他标准。目前,基于中国在海外水泥厂的业绩,大多数业主已能在概念上接受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咨询公司采用欧标或当地标准检查的方式。然而仍然有苛刻的业主难以信任中国标准,因此加强学习和掌握国际通用标准,将更有利于海外项目的竞争。另一方面,项目所在地的环保、消防、安全等当地法规,投标方应予以重视。特别是法律法规相对健全的国家,投标方应联系当地咨询公司协助搜集,或向当地中国公司了解。当然,投标的谈判中,也要力争和业主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范围,使风险可控。

2.2业主资料数据的核查与补救在FIDIC条款中,除非合同特别约定以外,业主方不对他们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因此投标商应注意对以下重要设计数据的复核和检查,以控风险。(1)原燃料品质分析。因原料中的有害成分、原料的磨蚀性、抗压强度、易磨性指标、结晶硅的含量、生料的易烧性和燃料的品质等等,将决定主要原料破碎机、磨机和烧成系统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即原燃料的品质和化学成分,对技术方案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投标商应及时向业主提出送样分析的需求,分别送到自己的实验室和设备供应商的实验室。为保证试样的一致性和代表性,投标商应尽可能参与取样的过程。如发现重要指标的实验数据和业主提供的数据有偏差,必须和业主方重点澄清,并在合同谈判和合同文本中明确最终确定的数据。(2)地勘报告。地勘报告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条件,勘察的深度和质量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控制以及施工阶段的成本、工期影响重大,及其对建成投产后建(构)筑物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招标阶段,业主往往不能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地质勘探数据,或者仅仅只能提供少数点的初勘数据。投票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一应在投标文件中应对此进行设定,并说明如果设定条件和后期的详勘报告有偏差或出现重大地质问题,将作为合同的变更,以便于今后的索赔;二应强烈建议地质的详勘工作应在合同签署前予以落实,避免合同总价确定后的争议;三是因地勘工作通常委托当地地勘公司进行,为避免地勘报告的重要数据取值过于保守,投标方应安排国内地勘专家参与报告的编制和审核,以利于设计指标的合理确定和工程量的有效控制。(3)矿山资源。矿山资源是水泥厂建厂条件最为关键的条件,通常国内项目有比较完善的矿产资源分析报告,而海外项目的部分业主限于自身缺乏经验,或不愿意找专业的咨询公司落实,难以提供真实准确的矿山资源情况。这种情况下,投标方应特别给予重视,安排国内专业的勘探公司协助查明矿山资源,否则资源的储量和品质造成的问题,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2.3技术方案的确定技术方案是投标报价的核心内容,合理先进的技术方案利于获得业主方的信任和认同,同时也有利于预算成本的控制。因此,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应提供技术先进、优化可靠、经济合理,同时兼顾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各方面要求的技术方案。总图布置方案是体现方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合理的总图能立刻得到业主方认可。因此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投标方应根据厂区地形特点,并结合场平土石方量的综合平衡,提出主选和备选方案,以供业主选择。其中:为降低地基处理费用,投标方可利用掌握的地质情况,尽量将生料库、熟料库、水泥库等重载建筑物布置在地基承载力高的区域;另外,全厂总图的面积和道路、广场的面积对项目成本的影响非常可观,为避免设计阶段争议,道路和广场的面积和做法,应尽可能在谈判阶段明确。工艺系统的范围和技术要求是招、投标双方关注的要点,投标方需要详细研究标书,并提供系统平衡图(Massflow),各车间流程图,设备主要参数表。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内项目不同,业主方对主机设备表(Datasheet)中的详细技术参数非常关注,因此应及时请设备厂商参与,以期获得准确的信息。

2.4性能考核指标投标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工艺和设备性能的性能考核指标,通常有系统产量、电耗、热耗、关键件寿命、噪音和排放等指标。这是业主评标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项目考核阶段的达标和后期的运行成本。性能指标落后,将影响技术评标得分,难以获得业主信任和支持,甚至因此丢标;性能指标过于先进,将来考核达标将非常困难,项目难以交付,承包商的管理费用将大大增加。因此,投标方需组织专家组对这些指标进行重点评审和确定。评审和确定的主要依据:一是投票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二是项目建设的资源、交通、气候等各个方面;三是考核标准,等等。对于确实有差距但招标阶段业主强烈要求的指标,应适当增加约束和变通条件,尽可能降低风险。尤其应注意噪音和排放指标的确定和相应措施的配套问题,应避免前期措施不得力而导致后期处理费用增加的问题,尤其是在环保标准严格的国家和地区,投标报价中一定要适当进行考虑。

2.5报价预算在编制投标报价的预算书时,投标方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根据技术方案提出的设备、土建、物流、安装的工程量清单,同时还需要结合所在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因素,合理考虑当地税费、保险和内陆大件运输、劳务用工等费用。另在商务条款中,对业主的付款节点和比例、保函比例和期限、性能考核和工期罚则以及汇率因素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是投标方控制风险的关键方面之一。投标过程中,投标商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以上各项因素的细化考虑或者在初步预算价出来后,希望参考同规模的项目进行类比报价。在此强调,这样的类比必须建立在工程范围、技术标准、设计条件以及特殊的技术要求相近的基础上,一定要避免简单化采用项目规模来进行类比,否则报价将有很大的误差。

2.6信息积累和数据共享海外项目投标往往时间紧,任务繁重。发挥技术优势,建立相关项目的信息和数据库,将非常有利于工程量的统计和报价预算,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分析将进一步提高报价的准确和快速。然而需注意,在引用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时,应注意参考项目和投标项目的区别,关注招标文件中的特殊要求,不能不加分析地引用复制其他项目的设备表和参数,例如机电修、汽修和化验室等车间,业主要求千差万别,如果简单参考照搬,将造成报价的虚高或不足。

3结语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监察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12703

1引言

矿山企业的环境监察不但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环境权益。矿山企业污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破坏严重。矿山企业的采矿过程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采矿场、排土场可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二是环境风险等级高。选矿的尾矿库既是污染防治设施又是污染源。超标高、超服务期的尾矿库,易发生溢流设施损毁、溢流管线塌崩,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在某种程度上,对人身安全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矿山企业环境敏感度高。矿山企业发生尾矿污水外排污染事件可直接造成水体环境严重污染,造成周边农田污染,甚至造成水源环境污染。因此矿山企业的环境监察要做到环境执法到位,防范污染及风险隐患。

矿山企业生产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筹办阶段。该阶段企业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认真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进行环境项目评估;第二阶段:建设阶段。企业要注意确保执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到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第三阶段:运营阶段。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设施发生重大变动的,企业应当及时提交环评文件。第四阶段:闭库阶段。闭库是矿山企业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尾矿库完成服务使命后,企业应当及时开展尾矿库的闭库工作,恢复植被,实现谁污染、谁治理。通过生产阶段明确了环境监察的要点。一是否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二是否履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是否存在超过试生产期限,未履行或未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三是否存在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设施发生重大变动的,未及时报批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四是否履行闭库的设计施工,并得到环保验收。

矿山企业的生产工艺很简单。首先将铁矿石即原料开采后运到选矿车间。选矿车间使用的设备为球磨磁选。在球磨磁选过程中,需要加入水。球磨工艺水耗量特别大,大约1 t矿石平均需要5~7 t水。原料经球磨粉磨后进入搅龙水槽中。搅龙叶轮不停地在水槽中作圆周转动,从而将水槽中的砂石或矿渣颗粒物料在水中搅拌、翻转、淘洗并使受水物料在叶轮中脱水后排出进入磁选机。铁粉被磁出进入干燥设备脱水出铁精粉。泥浆被输送到尾矿库。进入尾矿库的泥浆经坡度沉淀,澄清水经溢流塔流出进入回水设施形成闭路循环。可见,矿山企业的生产工艺主要分采矿部分和选矿部分。

2采矿部分的环境监察要点

采矿点剥离废弃物堆放是否有专用堆放场。是否存在防止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影响水体环境情况。干燥天气是否对运输路面进行洒水减少粉尘污染。有无采矿污水外排行为。采矿污水为地下涌水,本来地下涌水水质较好,可以直接就近排入地表水体,但日常监察发现,地下涌水常与泥浆浑合在一起,直接外排容易造成受纳水体色度超标。这就要提出整改要求。如果距离选矿厂近可采取用泵打回选矿厂,作为补充水用;如果距离远,可要求其设立沉淀池,减少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采矿是否在低于最低标高情况下进行开采。因采矿点的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规定的标高要求。

植被恢复环境监察,按照采点的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一般采矿植被恢复分为初期、中期、结束后植被恢复3个阶段。采点标高监察和植被恢复监察,主要监察依据为采矿点的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具体监察有无采矿污水外排行为,是否在低于最低标高情况下进行开采,植被恢复环境监察可提高采矿业主的环境意识,以保证植被的有效恢复,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3选矿部分的环境监察要点

3.1原料粗破、细破设备环境监察

破碎部分,采用设备为破碎机,以鄂式为常见。在此环节产生的污染物为一般性粉尘。在此可监察企业是否安装了防尘设施,以减少粉尘污染。

3.2生产车间环境监察

生产车间一般都有两套输水泵设施,有时会发生输水泵未及时检修或更换,发生输水泵损坏,这时就会发生污水直接外排违法行为;还有生产车间的甩干设备有时会出现损坏未及时检修情况,造成污水未经尾矿库直接外排等违法行为。对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环境监察,看是否有设施的不正常使用情况。

3.3尾矿库环境监察

(1)监察尾矿库建设及其配套设施是否与环评相一致,是否存在污水直接外排污染环境情况。大部分每个尾矿库需配套建设1~3个沉淀、回水池(这个根据环评影响评价报告书都有要求),尾矿库污水经溢流设施流入沉淀、回水池,做循环水使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又对尾矿库进行了更严格要求,要求配套建设应急事故池,如发生突发事件可对尾矿污泥进行截留。有的企业因占地原因或为了节约成本,未建设沉淀、回水池,就地取材将河道进行拦截作为沉淀、回水池,这样既方便又节约了建设成本,但这种沉淀、回水设施污染隐患特别大。正常运行时不会发生污染隐患,不会给水体造成影响。但遇到汛期,水量大时,拦截处就会被河水冲开,造成污水直接外排。尾矿库溢流设施发生损坏或断裂,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外排,浑浊度高的水不能够直接回车间使用,就会造成污水超标排放情况,并且未经沉淀过程直接外排对突发事件的环境应急工作也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尾矿库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非常重要,也是环境监察时要点,对未按照环保要求建设的要及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2)监察尾矿库出水口水质情况。此点监察可作为尾矿库运行是否正常的一项对比指标。日常监察常常会遇到此类问题。有溢流管塞自然脱落情况,有人为降低溢流管塞导致污水在尾矿库内的沉淀停留时间不够,污水超标回用或外排情况、如果尾矿库出水有变化,代表尾矿的溢流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情况。将要对企业生产负责人进行询问了解尾矿溢流设施运行情况,提出整改要求,防范污染隐患。

(3)尾矿库的服务时限,坝体高度、坝体植被恢复环境监察。超服务期、超高运行尾矿库,易发生溢流管线塌崩、尾矿库溃坝污染事故。此事故的特点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尾矿库环境监察要以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主要参考。监察尾矿是否超过服务时限、是否超过坝体高度运行,对超服务期限、超坝体高度运行的尾矿库要提出整改要求,尽到环境监察职责。坝体植被是保证尾矿库坝体安全、减少粉尘污染及为闭库做前期准备的。有的企业领导不重视尾矿库的坝体植被工作,尤其是承包经营的更不重视。作为监察人员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保障坝体植被恢复按照计划完成,提高坝体的稳固性。

3.4环境应急工作落实情况环境监察

环境应急是对突发环境事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按照环境应急工作的相关要求,企业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上报到环保局。这就要求环境监察人员认真审核企业上报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到现场对企业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察。

3.5尾矿渣环境监察

尾矿渣是选矿的固体废物,对于铁矿磁选行业来说,尾矿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尾矿渣的固定贮存场所为尾矿库。日常监察常发现企业未取得环保部门同意将尾矿渣随意转移、转让或倾倒情况。转移、转让或倾倒主要目的是减少尾矿库容量,延长尾矿库的使用时间。第一,常见于采用软矿为原料的企业,一般在尾矿库服务期未满时尾矿库已堆满尾砂。软矿的产出比有的高达15∶1,即15 t软矿石出1 t铁粉。正常矿石的产出比为3~5∶1。第二,尾矿库已到服务期限,为延长使用,进行掏尾砂。转移、转让或倾倒地点有:转让给如盖房奠基用,或低洼回填、采点回填用的;直接排放在河道上,形成临时河堤的;转移到山沟内。转让给盖房奠基,或低洼回填、采点回填用风险隐患不大,但直接排放在河道,如遇到强降雨,尾砂将全部被带走,造成河道污染。更严重的就是在山沟内贮存,风险隐患非常大。

4环境监察人员执法要点

环境监察人员做到执法到位,防范污染及风险隐患可采取3种监察形式。

4.1定期监察

定期监察是采取有计划的监察措施。定期全面检查,科学督促企业的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开展定期现场监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流程、主要化学反应过程及工艺技术指标,了解和掌握关键产污设备和工艺的特点和基本情况,产污部位、产污种类和数量,排放方式和去向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等。按照环境监察工作要求,重点源每月监察1次,一般原季度监察一次。这种监察就属于定期监察形式。定期监察形式非常重要。抚顺县环境保护局制定矿山企业环境监察工作计划。要求对矿山企业每季度监察不少于1次,并做好监察记录。通过定期监察提高了矿业领导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矿山企业的不稳定运行率高幅度下降。

4.2不定期监察

不定期监察,也即突击监察、临时性监察,是在开展定期环境监察的同时,所开展的一种辅助监察形式。不定期监察可杜绝企业违法外排行为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环境认识。

4.3组织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如果企业对环保提出的整改要求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那么联合执法就是最好的一种执法形式。必要时通过县政府组织由安监、环保、农电、工商、公安部门的联合执法小组,对企业进行联合执法。

5结语

可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通过有效的环境监察,将直接持戒矿山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工作,健全企业内部的环保机构和规章制度,落实人员职责,明确生产过程中各岗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对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事项全过程的控制,营造绿色、安全、和谐的矿山企业运营氛围。二是促进污染治理、企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监察,及时发现问题,使严重的违法排污行为得到纠正,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三是促进企业实施污染预防战略。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不得不寻找清洁的生产方法,采取污染预防战略,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等方面寻找减少流失的途径,实行环境污染的全过程控制,以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1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

[2]抚顺县人民政府.抚顺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抚县政办发[2012]14号)[R]. 抚顺:抚顺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