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1、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工作法规及有关机构编制工作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相关会议和网络、电视等宣传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积极推动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列入党校干部教育和各单位中心组学习培训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法制意识。

二、抓住工作核心,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1、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扫尾任务,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落实其他非涉改单位的“三定”工作。

2、进一步完善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重点解决乡镇事业站所编制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以及“边清理、边整合、边规范”的思路,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调查摸底工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探索重要领域、重点单位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搞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事业单位的改革;理顺花江经济开发区、“两型”社会实践区和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完善竹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5、积极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三、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机构编制管理

1、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坚持凡机构编制事宜由编委及其办公室一个部门承办,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主管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一支笔”审批的“三个一”办事原则。

2、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要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编制使用核准制度,严守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三定”方案和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额两条“红线”,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总额、领导职数总量“零增长”。积极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调剂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办法,保证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机构编制需求。

3、建立健全实名制管理制度。一要加强对各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建立常态的联络校核机制,及时维护、更新实名制管理系统,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数据新鲜、管理有效。二要建立财政预算和编制使用、人员管理协调配合、相互约束的机制,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三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事业单位法人数据库、机构编制和机构改革文书档案资料数据库,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办公平台。

4、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按照严格、规范、及时、准确的要求,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切实做好各类事业单位的年检和登记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质量。

5、做好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1、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对全县党政群机关和县直正科级以上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情况,履行“三定”规定、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等工作制定科学具体的考核方法,加大机构编制管理指标权重,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督查协作机制。认真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监管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监管工作的科学决策机制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综合协作机制。制定督查工作计划、督查项目、督查范围,全年对政府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三定”工作执行情况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等情况进行2次以上督查,推进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问责机制。严格依照《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协同纪检监察部门严肃处理违反机构编制工作纪律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问责,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机构编制部门履职能力

1、坚持“学习兴办”,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组织机关干职工开展“一月一股一讲”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新理论、新任务、新要求,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促进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200F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中央编办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建设,努力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 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__]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对多年来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更带有根本性。

(一)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直接涉及到对执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机构编制工作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和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有效领导和管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推进;体现通过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上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在机构编制工作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的客观需要。

(二)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贯彻执行《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来自于相关宪法性法律规范,是宪法的权威性在国家机关组织机构管理方面的有机延伸,其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从体制上、组织机构管理上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迫切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深化各项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点。改革的实践表明,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是突破改革中机构撤并、编制精简难点问题,顺利推进改革、实现改革意图的迫切需要。机构编制工作逐渐成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资源,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有效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任务面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现实需要。机构编制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是对增减一个机构、一个编制、一名领导职数和一项职责等具体机构编制事项的管理。目前,一些地方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部门履行职责缺位、越位和错位、条条干预等问题依然存在,机构编制意识不强,机构编制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成了“看家护院”的角色,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机构编制难以控制、机构编制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影响了党政机关的自身建设。机构编制管理必须进一步严格执行进人控编审核制度、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等各项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纠正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性,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是有效性的保证,有效性是权威性的具体体现,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表现。一是表现在各项法律法规、改革政策和改革方案有效执行,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上。二是表现在不断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解决行政体制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机构编制管住管好,促使机构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三是表现在加强和改进管理,严格控制编制,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上。四是表现在依法确定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做到行政主体合法,实现行政机关的机构、职责、编制法定化上。

(二)影响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一是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合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多、程序复杂、工作缺乏时效性。二是机构编制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缺少可操作的编制标准,对机构编制的管理主要是靠经验、靠比较,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能没有完全发挥。重审批、轻监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缺乏严格具体的违纪处罚制裁措施,导致机构编制管理力度不够。四是编制意识不强。由于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到位、法规政策建设不到位、监督制裁不到位等原因,“编制就是法”的编制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一)理顺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改善运行机制,为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明确的职能定位、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样需要从明确法律地位、加强职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着手,打牢体制机制基础。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职能建设。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的职权,使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与责任相适应。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协调作用突出等特点,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对各类专项体制改革的协调职能,增强机构编制部门的协调能力。要科学界定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整体联动机制,保证机构编制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统一。

二是理顺机构编制管理体制。鉴于机构编制部门要统一管理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幅度较宽,管理职责较重,应该适当强化机构编制部门的管理地位,以增强其综合部门的权威性。

三是改善运行机制。合理划分编委和编办的职责权限,充分利用各级编委层次高、领导和协调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央和省级编委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切实把各级编委的工作重心转到研究制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研究拟定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等决策工作上来;适度扩大编办在具体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权限。同时,按照“便捷、高效”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精简工作环节,属于编委的职权,编办审核后按程序报批;属于编办的职权,由编办按有关规定直接办理,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二)健全机构编制法律规范体系和业务规范体系,为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面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机构编制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是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保障。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立法。在系统总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在规律,研究制定一批有关机构设置、职责管理、编制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内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法规政策体系。

二是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标准体系。机构编制标准是机构编制管理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确定机构设置和核定人员编制等管理事项的业务准则。要在对现有机构编制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的同时,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机构编制标准,逐步完善业务规范体系,做到依法用标准审批机构、核定编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三是综合发挥各项制度的保障功能。综合发挥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等各项制度的管理效能,用总量、标准和法规政策规范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为机构编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深化改革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机构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切入点。按照十七大作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部署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机构整合力度、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具体要求,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通过整合机构职能、修改完善部门“三定”规定等方式方法,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改革和消除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解决在政府效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机构编制问题,及时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作用,以此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是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政策性很强,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应深入开展对不同层级政府的功能定位、如何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层级的事业编制总量、如何使干部管理与领导职数管理相协调等问题的研究,拿出一批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符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际、能够解决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能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机构编制管理实践。

二是坚持机制创新。创新部门履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工作向机构编制部门通报机制、强化编制部门的监督约束机制、职能争议协调机制,追踪部门的履职和运行情况,做好部门职责的界定、协调和划分工作,防止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年度检验工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绩效评价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相应调整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提高机构编制调整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创新机构编制问责审计协调机制,协调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到各部门和下级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问责范围,对机构编制资源使用的效果进行问责、考核,增强各级各部门的编制意识。

三是坚持管理创新。进一步探索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新办法,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电子政务建设,搭建适合组织、编制、人事和财政和等部门共同使用的编制实名制信息交流平台,夯实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创新领导职数管理方式,探索建立领导职数使用核对制度,使干部管理与领导职数管理整体联动;创新编制使用方式,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新办法,盘活事业单位编制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切实解决一批领导关切、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所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探索建立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听证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争取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支持。

(五)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成果、维护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手段。

一是研究完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在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着力加强对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各项改革措施和机构编制方案的落实情况、各部门各单位履责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切实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执行力,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今天上午,全市机构编制干部培训班开班了,全市各级机构编制干部和市直各单位政工(人事)科长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机构编制业务,探讨机构编制工作。这次培训,是经市委编委会研究决定举办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机构编制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水平。借此机会,我就如何搞好这次培训和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培训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市举办的第一次机构编制业务培训,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把握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重点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中编办对各级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制定了时间表,同时安排部署了一系列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具体举措,如,专门研发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专门下发了湘发〔20**〕27号通知。这些精神和要求,是我们下一步机制编制工作的指针和重点,必须领会好、掌握好、落实好。这次培训把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作为了培训的重点,对指导大家开展机构编制工作、把握下一步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这是提高机构编制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机构编制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作为从事机构编制工作的干部,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我市机构编制干部队伍从总体上来说,是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但也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事物、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给我们的工作和机构编制业务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机构编制工作的需要。

第三,这是提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法规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需要。这次培训,把20**年以后新任市直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同志纳入了培训对象范围。从以往的工作实践来看,部分市直事业单位在登记和年审工作中存在积极性不高、法规意识淡薄、材料质量不过关、法人证书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增强市直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治观念,确立法人意识,提高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掌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和全面支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

二、解放思想,解决问题,努力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市在5月份就部署了“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专题学习活动。全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也要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找准和解决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机制编制工作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我认为,当前重点要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认真研究如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目前,国务院所属部门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在起动。多年来,我市机构编制部门为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党的执政资源得到进一步合理配置,从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但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有些仅仅局限于对现行体制的“修修补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构改革的“先行者”,要充分利用新一轮机构改革尚未正式实施的间隙,加强对我市市县两级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调研,认真分析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为我市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分类管理。要以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重点,继续扩大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

第二,要认真研究如何加强机构编制督查监管工作的问题。目前的机构编制管理主要是体现在审核审批上,至于批复以后落实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我们机构编制部门掌握的还不多,研究的也不够。近年来,随着对机构编制工作研究的深入,大家也认识到,要想真正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仅仅着眼于审批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由单纯的批机构、批编制、批职数,转变到深入调研、强化督促检查上来,努力建立审批与监管相结合的机构编制督查监管机制。当前,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减少领导职数,控制机构编制”和中编办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超编人员的消化工作,继续执行机构编制冻结令,严禁违规审批机构、新增新配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对新出现的超职数配备干部、超编进人问题要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重点督查,认真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方案中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考评办法,确保2011年前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同时,要加强对机构职能运行的监督,跟踪监督各机构职能是否转变到位、落实到位,是否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另外,要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坚持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活动,加大对机构编制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落实政纪处分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切实维护正常的机构编制管理秩序。

第三,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好基础性工作的问题。机构编制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准确掌握本地本部门机构运行的基本情况、职能界定的基本依据、人员编制的基本数据和事业单位运行的基本状况等一手资料。过去我们对基础性工作不够重视,对本地、本单位机构编制基本情况能做到心中有数的不多,能做到了如指掌的则更少。作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参谋作用,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最近,中编办正在向全国机构编制部门推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很强大,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对我们机构编制部门做好基础性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超编进人、混编混岗等问题会迎刃而解。大家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和系统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建立统一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努力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端正态度,认真学习,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培训虽然只安排了两天时间,但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有关内容;二是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问题;三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力求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第一,要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认真听课。这次培训我们特意请来了省编办的领导和专家为大家集中授课,这是一个向他们学习请教的好机会,对于提高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思考、善领悟。要加强交流。大家从事机构编制工作的时间有长有短,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真正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单靠短短的两天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培训只是一个氛围、一个方向、一个起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要坚持学以致用,切实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学习不仅要“见于文章”,更要“施之事业”。学以致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真正把学透和用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家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始终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来开展学习,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切实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密联系当前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如何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实效来开展学习,找准工作重点和切入点,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顺畅的体制机制保障。

第三,要严肃培训纪律,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工作千头万绪,真正有机会集中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这次办班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真正沉下身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安心学习,刻苦钻研。要严格遵守党校和培训班的纪律,以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作风,展示我们机制编制干部的良好形象。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一、把握特点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从事编办工作以来,深刻体会到无论从主管领导到服务对象,还是从工作程序到资源配置,编办与别的单位都有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工作中责任大、协调重,权衡多。总结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分管领导多。或者说主管领导多,管大事的重要领导多。编办列党委部门,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工作,对书记负责,大事要向书记汇报。同时,编办又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行事,编委主任是市长、县长,副主任是常务副市长、副县长,以及市县组织部长,委员包括两办主任、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同志。可以看出,不管是上级主管领导,还是常打交道的编委会部门同仁,编制工作涉及领导多、份量重,话语权也很重。仅分管领导多这一点,就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比。因此,凡我们部门涉及上会研究的事项,都需要向各位领导依次汇报沟通,从而有了更多与领导直接面对面的机会,这既是工作的推动剂,同时也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对工作的把握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服务对象层次高。机构编制工作不仅与组织、人事、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涉及所有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像别的单位,服务对象大多都是办事人员,我们打交道的都是部门一把手,话语权比较重,协调有难度。这样的特点也造成编办长期以来不为群众所熟知,保持一种神秘感。

三是办事程序繁杂。许多事情的议定出台,要历经编委会、常委会及上级编委会的逐级审批,时间长,程序多,关口多,受形势发展的制约因素多。比如批一个副县级机构,需要编办拿意见,然后主管领导批,市长书记批,之后上编委会研究。编委会一两个月开一次,通过后再报省里批,省里也要有个审批过程。整个过程至少半年以上,稍有准备不妥、协调不周或时机不成熟,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使相关部门对编办产生意见。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机构编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感到工作职能不断增加,工作任务加重,原有的编制人员难以支撑工作运行,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面对有限、既定的机构编制资源,特别是财政供养编制,上级只减不增的刚性要求与各单位的现实需求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

二、理清思路理念,找到方向路子

以真心让领导放心。坚持谁授权为谁负责,谁主导向谁报告的原则,对每一名领导都真心相待,真诚面对,不厚此薄彼,不阳奉阴违,不去故意夸大事实或隐情不报,认认真真做好沟通解释,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干好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赢得信任和支持,让领导放心,让组织放心。

以服务让基层信服。要变冷漠应对为热情服务,严禁冷横硬拖,杜绝吃拿卡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面对政策的刚性要求和服务对象的弹性需求,邯郸市编办树立“能办推定”服务理念,对完全符合相关要求的,马上办;确实是事业发展急需,不违背政策要件,需上级支持的,想办法解决;实在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能办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2012年7月,由于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实绩突出,邯郸市编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唯一一家“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市委书记专门批示:学先进、赶先进,进一步浓厚“创先争优”氛围。市委、市政府在《邯郸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贺信表示祝贺。

以高效让工作奏效。编办对机构设置的批复直接关系工作的启动开展,一方面很多事情都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本来办事程序就繁杂,因此编办自身就更不能再耽误拖拉时间,必须把提高效率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强树“工作不在我手中耽搁,工作不在我手中出错,工作不在我手中滞留”的工作作风,通过每周办公例会,对机关的重点工作现场调度、跟踪督查,对重点工作每天检查、全面监控等措施,促进每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廉洁保队伍纯洁。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编办主任带队伍,要靠人格感染,靠纪律约束,靠制度奖罚,自己公正廉洁,站的正、行的端,维护纪律的严肃、制度的权威,使同志们敬畏,这样才有威严,才有说服力,才能带好队伍,提升执行力。

三、讲究方法措施,工作借势而为

一要勤汇报。编办分管领导多,要让领导真正理解我们的工作,就要经常将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信息和简报送至分管领导的案头,让领导对机构编制方面的条例、规定和最新动态有及时的了解,同时还要将有关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建议顺畅地反映上去,帮助领导对有关问题科学决策、及时解决,赢得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更多的重视和认可。另外,一些部门在涉及机构编制事宜时,不是首先与编办沟通、协调,通常是直接向党委、政府或编委领导汇报,使市县编办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通过勤汇报勤沟通,一是能消除误解,二是避免好多不必要的麻烦,三是取得领导的理解支持。

二要善协调。机构编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作为编办负责人,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协调的重点是不直接分管的市县领导和纪委、财政、检察、组织、人社等部门。要量力而行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对于上下级之间、同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关系不顺等棘手问题,要有理有据有节地当好“说媒人”。既要防止由于我们的原因造成的政府缺位,出现管理漏洞;也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防止部门之间由于我们协调不到位而出现矛盾性倾向。比如,在落实“三定”规定时,就需要编办及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争得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又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往往是有利的事争着干,承担责任的事相互推诿扯皮,市县编办作为界定各部门职责的机构,就必须出面进行协调,确保政府职责落实到位,避免管理真空。

三要重推介。编办作为新独立设置的部门,外界的认知度并不高。为便于工作,应注重向外宣传推介自己。要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向各单位宣传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常识,使社会了解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职能,支持机构编制工作,从而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创造好的工作环境。

四要抓队伍。培养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优的干部队伍,要注重三点:一是重学习。机构编制工作综合性、系统性、政策性都很强,要把学习贯穿始终,从周围学,从外地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学习,不断开阔眼界视野,丰富知识体系,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二是严制度。建立健全一次告知、首办负责、限期办结等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工作流程,靠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三是出活力。干部问题是敏感问题,在提拔使用干部上一定要摆明态度、亮明立场、树好导向,这是带好队伍的关键。

四、梳理日常实践,体会工作关键

一是取得两个“一把手”的重视、信任和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市县编办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编委的办事机构,其性质决定了工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市县编办作为机构改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工作常常触动相关部门的利益,处于矛盾的焦点,干部群众关注度高,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许多是各方面关心的大事,有些是长期积累的难题,解决起来难度大。如何让机构编制工作冲破改革的阻力,得到各界的认可,提升编办的权威,加强自身力量,在改革发展中有所作为,而不被边缘化、被动化,就需要借势而为,把取得两个“一把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作为工作的重要基础。2010年,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时,邯郸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对机构改革工作作出批示。市长更是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两个“一把手”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省支持我市新增1个副厅级机构、6个副县级机构,市长表扬我办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上做了不少贡献,主动提出要为我们增设机构,增加行政编制,以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重的需要。这样,我办率先在全省成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此,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有为才有位,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核准制是编办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邓小平提出“编制就是法”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理论支持,也是编办行使职能权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比较集中和突出的主要是“三超”问题,即“超编制调进人员”、“超规定设置机构”和“超职数配备领导”。“三超”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关领导把关不严,二是部门编制意识淡薄,三是编制监管力度不大。归根结底,正是由于缺乏刚性管理办法和强有力的手段,才使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三超”现象控而不住,屡禁不止。长此以往,编办的作用和地位无形中受到了极大冲击,工作愈发难以开展。编办主任作为部门领导,在搞好服务的同时,也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唱黑脸”,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力度。而强化核准制是加强编制管理的重要抓手。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牢牢把住“编制使用核准制”、“科级职数审核”等制度措施,能够从源头杜绝“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编制控制严了,编办的责任尽到了,影响力也扩大了。

三是编办应当被赋予适当的自。人们常说的部门职权,包括职责和权力两个方面。要保证部门完成所承担的职责,就必须赋予部门相应的权力。权力过大,就会对其他部门的职责、权力产生不利影响,权力过小,就会不利于本身职责的完成。只有职责与权力对等,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职责。但编办上面有“大编委”,下面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权限受限、掣肘颇多。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进编等,都是“大编委”说了算,编办只有建议权,没有任何决定权限,编办只是办事,有时被议论为“只当家不作主”。地方编办要发展,就需要适当增加自,争取“自留地”,使机构编制管理的职权与责任相适应,增强其协调能力。

四是编办要充分看重自己的地位有效发挥职能。随着改革的需要,各地编办与人事部门彻底独立开来,但机构编制工作与编办自身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足够的重视,编办与人事之间也还存在着一些职能上的、心理上的交叉。现在很多人有“大人事、小编制”、“只知人事、不知编制”的错误认识,而且越到基层,这种现象越严重,编办职能发挥得不好。因此,编办主任必须厘清二者间的关系、看重自身作用,发挥自身职能。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机构编制,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到**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作为编委的办事机构,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国家政权建设、优化执政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作用,一定要通过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这种执政资源,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强化编制意识。机构能分不能合,级别能高不能低,编制能多不能少,这是大多数部门领导和干部的惯性思维,机构编制成了他们招兵买马的渠道、增加经费的来源,甚至被当作是领导干部的政绩。其实,机构编制并不全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也会有三个和尚没水吃,机构编制并不全是人多力量大也会人少好过年,其实,机构编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的一种执政资源,需要科学合理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全面履行职能。以往的机构编制工作,重在机构撤并和编制增减等具体审批业务上,没有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思维。面临新的形势,机构编制工作必须调查研究、开展审批和监督检查三项工作一齐抓,确保我们的决策有理有据,确保我们的决策不变形不走样。

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创新管理方式。一要注重管理的法制化。要从不断完善各部门的“三定”规定入手,逐步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与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使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注重管理的科学化,特别要重视对机构编制标准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标准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作用。机构设不设、编制定多少,不能随心所欲、讨价还价,也不能拍脑袋、想当然,而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标准,用标准来管理,用标准来说话。三要注意管理的制度化。比如建立编制政务公开、编制动态管理、机构编制评估、目标管理等制度,用制度管理长远,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

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机构编制工作有关法规政策,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科学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查研究、科学审批、监督检查中来,努力做到站得高一点,想得深一点,做得实一点。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铁路机构编制信息系统 功能数据库设计 调整日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90-02

一、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部门的最新数据,必须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机构编制数据的共享和处理,使工作人员避免大量的手工重复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自动化、精确化。

二、系统应有的主要功能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需要,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机构的设立、撤销、名称变更;机构整建制划拔;编制调整;查询某一级机构的编制数,如行政管理人员编制数、服务人员编制数;查询某一级机构的部门设置,如某单位的科室设置和车间设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定员表;按职务分类统计编制数额,如某单位科长、工程师编制数;查询机构编制历史数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机构编制组合查询和统计,即通过灵活的多条件设置进行查询和统计;查询结果的导出和打印;用户管理,实现不同类型的用户注册、权限分配、身份验证、功能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包含存储机构编制信息的数据表,实现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的数据表,以及实现其它辅助功能的数据表,如字典表、用户表等。

1.机构编制信息数据表。机构表:存储机构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机构名称、建制级别、职责范围、成立日期、批准文号、类型、链接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编制表:存储机构所设的岗位定员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职务名称、定员数量、定员类型、所属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2.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数据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数据项。

操作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中的每个数据操作。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操作方式(指插入、删除、修改3种操作)、操作表名称、操作日期、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记录编号(外部关键字)、操作内容记录号(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删改机构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机构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机构表。

删改编制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编制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编制表。

插入记录登记表:存储新插入机构表和编制表的记录编号。

上面列出的是基本数据项目,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增加其他数据项。

四、机构编制数据的组织

多级管理、部门繁多的机构数据和各机构所设的行政管理服务人员定员数据如何组织,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1.组织的逻辑结构。各级机构采用树形逻辑结构实现(见图1)。每一个独立机构都是有唯一根节点的树状结构,其下属的机构是树上的一个分支。树形结构的特点是向上只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以有多个子结点。与此相对应,每一个机构只能隶属于一个上级机构管辖,同时可以管辖多个下属机构。

设置一个名称为铁路局的根结点,其他结点可根据需要自由增删(对应设立、撤销机构)和剪切粘贴(对应机构调整)。允许设置多级机构,增加程序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2.结点的类型。结点有三种类型:(1)分类标识结点。如图1中的直属单位、运输站段、机务段等结点。这类结点作用是表示机构的类型,将机构树划分为不同的分支,而不代表具体的单位。(2)机构结点。如具体的××单位、××科室、××车间等。(3)职务结点。如站长、科长、工程师等,这类结点是没有子结点的叶子结点。

3.数据的存储。每个第一类和第二类结点对应机构表中的一条记录,并通过“类型”数据项区分一、二类结点,也可以另外设置机构分类标识数据表,专门表示第一类结点。

每个第三类结点对应编制表中的一条记录。

4.逻辑关系的存储实现。(1)机构的分级代码。在数据库中可采用分级代码的方式实现上述的树形结构,如直属单位为代码4,运输站段代码为41,直属站的代码为411,其余依此类推。这种方式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效率,优点是执行查询方便快捷,缺点是机构调整时操作比较复杂。(2)链式存储结构。采用树形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在数据表的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相关链接结点的唯一编号,例如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其父结点记录的编号就是链的要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机构编制调整实现简单,例如机构整建制划拔时,只需将其从一个结点剪贴至另一结点,更改链接域的父结点记录编号即可,缺点是查询时需要编程进行各个结点的遍历。在对操作速度要求高的情况下,为避免频繁读取数据库接口,可以将机构表和编制表中最常用的基本信息从数据库导入内存中,用兄弟链表表示法(左链接域存储子结点地址,右链接域存储兄弟结点地址)组织实现。

5.上述结构的特点。树形数据结构本身具备递归的特点,可以使用递归方式或堆栈方式从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遍历其所有子结点的信息。本方案中将直属单位、运输站段、直属站等分类标识结点作为实体,而不是所为属性来设计,就是为了从设计上实现树形结构的统一性。从而使设计统一的程序段来查询和统计任意一级机构的下属所有机构的信息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统计全铁路局的机构编制信息和统计所有运输站段、统计所有机务段、统计某一单位或科室的机构编制信息采用相同的方法,都是对机构树中的一个分支进行操作。

五、分级管理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特点,设立铁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用户,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进行机构编制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从而构成全局范围的机构编制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1.网络功能。系统采用C/S或B/S模式设计,实现多用户管理。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访问服务器数据。

2.用户权限划分。用户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允许执行的操作权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据对象,二是操作类型。

按照实际工作中管理权限的划分,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规定每项机构编制数据只有唯一的用户可以进行录入和修改。一方面明确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按数据对象权限范围将用户分为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全局用户可以查询所有数据,并对管理权限内的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即得到授权对机构树的一个子树进行操作。

机构的设立、合并、撤销,只有该机构的上级管理用户才有权进行。例如:只有全局用户才能执行设立、撤销基层单位的操作,基层单位本身无此权限,即超出了授权的子树范围。基层单位用户有权执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立、撤销操作。

另外,设置只有数据浏览功能、无录入修改功能的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供特定的管理者(如主管领导)使用。

3.数据的安全性。(1)采用用户身份和密码验证的方式,防止其它人员非法获取数据。(2)执行授权的访问控制机制,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机构树中对应本单位的子树进行操作,防止越权使用资源,起到分级管理和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3)采取数据加密算法。包括对不同数据采用何种加密算法以及密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执行效率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六、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管理

要做好机构编制工作,不仅要掌握当前机构编制信息,还要掌握机构编制的历史数据,以及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过程,以便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和分析,进而作出决策。为此,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调整日志功能。

1.撤销操作恢复前期数据。简单的做法是定期备份数据表,在需要前期数据时导入备份。更完善的实现方法是建立调整日志表登记机构编制调整过程。

由于设立、合并、撤销机构,机构更名,调整编制的功能都是进行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因此,可以登记每个操作的信息,形成日志。反向执行日志就可以恢复前期数据。

2.撤销操作的方法。对机构表和编制表的更新操作,需要详细登记操作前的内容,才能完成撤销操作。为此设置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和操作日志表。

在应用层,用户提交一次机构编制调整操作,就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中登记一条记录,登记的项目有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在实现层,该调整操作分解为对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删除、修改操作,相应地,在操作日志表中登记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表示一个操作,登记的项目包括操作方式、操作数据表名称、操作日期、操作前数据项内容等。

日志表登记操作和机构表、编制表的更新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处理。撤销时,根据操作日志表的登记项,对插入的记录执行删除操作,对删除的记录重新插入,对修改的数据恢复旧值。

3.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优点。(1)能够通过执行撤销操作,将数据库内容恢复到以前某一个时点的状态,与数据备份功能相结合,加强数据的安全性。(2)能够得到某一个时点的机构编制信息,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并且能方便地完成提供资料、上报报表的工作。(3)能够通过对日志数据表的查询,得到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大量数据,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保证机构编制的合理性,仅靠电子表格等办公管理软件难以满足机构编制数据管理的需要。本文从实用功能和技术要点方面分析了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1篇

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就*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作一个简要回顾,并就今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简要回顾

由于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市、县机构编制部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市政府机构改革上半年完成后,我们根据市委优化经济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工作要求,在市纪委设立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在市政府办证大厅加挂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的牌子,并且单独成立招商局,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通过市委、市政府批复,华容、汨罗、岳阳县完成了“三定”批复,改革基本到位;其他县(市、区)也批复了部分“三定”方案。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就乡镇机构改革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市编办调研形成的《关于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精官减副出效益》的调查报告,引起了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湘阴县将32个乡镇减至19个,乡镇班子成员由513人减少到288人。该县被确定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县之后,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改革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市委、市政府。华容从*年开始启动乡镇事业站所改革,精简事业编制492名,分流人员1283名,其中516人分流后已经买断工龄,完全与财政脱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我们按照分类处理的办法,与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复协调,加快了改革步伐。截止目前,除8家事业单位因类别难以界定、待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再进行改革外,其余单位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华容、汨罗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中央编办、省编办对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机构编制管理效果明显。市委、市政府年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通知》(岳发〔*〕3号),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审批程序,严肃了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岳阳县根据过去管理分散,进人口子多人员恶性膨胀的实际,在2002年实行集中管理,编委“一支笔”审批,去年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在连续三年人员编制“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负增长”。平江县结合本地实际,下发了《平江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编制人事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实行编制人事责任任期审计,首次实现了人员编制的“负增长”。临湘市、岳阳楼区也下发了加强机构编制编制管理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制。全市全面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认真开展了清理“吃空饷”人员活动。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实行“编制实名制”,认真清理清退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的通知》,各地各单位张榜公示人员编制情况,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机构编制部门进行跟踪督查,全市共计清退临雇借调人员415名。其中,市直清退81名。10月份市编办联合市监察局、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认真核查市直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清理“吃空饷”人员的通知》,之后又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全市共计清理“吃空饷”人员497名。我们按照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的要求,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坚持原则,扎扎实实地抓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上半结合编制实名制和清理借调人员的工作,重点加强了市直部门的督查,下发整改通知14份。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我们按照岳发〔*〕3号文件的规定,停办了单位的机构编制手续,会同有关部门核减了单位业务经费,停发了借调人员的工资,24名借调人员被清退回原单位。9月13日至23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编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县(市、区)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通过看文件、查台帐、翻资料、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办法,共查出各类问题28个。督查后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发了通报,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个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12月份我办又督查核实了整改情况,查出的28个问题有19个得到了有效解决,9个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之中。由于严格控制,督查到位,效果明显。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减员508人,新进672人,净增164人。新进人员中,政策性安置158名,解决公安“两校”毕业生遗留问题92名。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全年减员86人。云溪、临湘、华容、汨罗等地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均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岳阳县和云溪区不仅消化了以前超配的职数,而且连续两年没有超职数配备科级干部,华容消化科级职数81名,平江消化64名,湘阴消化72名。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逐步规范。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央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巩固过来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要求实施年审,认真整理和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市编办组织进行了登记管理首次行政执法检查,规范了相关单位的行为,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按照“稳步发展、逐步完善、周密细致、规范运作”的原则,筹备成立了岳阳市事业单位法人协会,首批发展会员单位62家。临湘市举办了为期3天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450名法定代表人参加了培训。岳阳楼区加强各单位牌章的管理,制止了随意加挂牌子、刻制公章的问题。

全市机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不一致。在一些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时由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决策、或者开会行文后才将涉及的机构编制事宜交来履行程序,有的甚至连程序都不履行。有些部门,机构的变动、编制的调整和人员的异动,事前不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告,造成既成事实后再到编办补办手续;有的干脆瞒天过海,等到督查时发现了问题再作解释。二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机构编制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这就使本应由法律加以规范的事情,却由机构编制部门承受压力;本应由法律框架下各方面研究论证的“博弈”过程,变为机构编制部门单独面对;本应依法进行查处的行为,却使机构编制部门难以实行。只要有新的任务,各个部门就借机要求增加机构,增加人员,增挂牌子,提升规格,加之缺乏法律约束,造成“条条干预”比较突出,违反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机构编制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显得非常艰难。三是机构编制刚性增长的压力很大。机构编制是关系财政,关系群众利益,关系各项工作体制机制保障的政治资源,机构编制部门肩负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责任。但是,由于政策性安置任务重,各政策性安置单位为了顺利完成安置任务,往往只强调安置政策的重要,使机构编制部门处于“两难”的境地,加之干部改变身份的“出口”不畅,要控制增长或实现“负增长”,机构编制部门压力很大。

二、*年的几项主要工作

*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继续精心组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实现民本岳阳的和谐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1、积极抓好机构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要应对比以往广得多、复杂得多的矛盾,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作出调适,以回应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

一是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跟踪并动态掌握试点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作法。市编办重点加强对湘阴县试点工作的指导,力争按省编办要求在上半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其他各县(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制订改革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和探索改革新路子。

二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督促有关县(市、区)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和改革方案的拟订审批工作。已经完成分类和方案审批工作的地方,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分类后事业单位改革的办法,逐步建立基础优先、门类齐全、区域均衡、体现公平的公益服务体系,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抓好行政执法队伍清理和整顿。不含省里垂直管理的部门,市直有行政执法队伍28个,定编613名,其中全额拨款单位19个,编制456名,差额拨款单位2个,编制50名,收规费的单位7个,编制111名。这些门类繁多,五花八门的执法机构,大多数是依法执法的,但也有些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只顾小团体利益,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影响了岳阳的经济环境。因此,要进一步树立“抓机构编制就是抓财政增收节支,就是抓治理经济环境,就是抓依法行政”的理念,从体制、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入手,认真清理执法队伍,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切实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顺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四是配合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和实施《公务员法》等有关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和处理改革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衔接配套相关政策,分类指导,大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与此同时,根据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配合,稳妥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机构编制问题。

2、巩固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

去年12月,中央编办提出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即: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为落实“五不准”,全国统一设立“12310”举报电话,中央编办已经开通了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举报。中央编办领导强调,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受理举报,凡举报的问题,每一件都要查实,对实名举报的,做到件件有回音。经查实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问题,将按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今年机构编制管理就是要认真落实“五不准”,重点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长期以来,在机构编制管理上,仅仅局限于“机构数”、“人头数”的狭小框子,忽视了“三定”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各部门按“三定”规定履行职能职责的情况的监督管理。今后要加强对各部门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公开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职能调整与编制状况,营造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良好环境,使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在“阳光”下履行,在“阳光”下运作。

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环境变化和财政能力状况,综合考虑各地人口、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研究各县(市、区)事业单位编制总量,以及年度增编控制数。今后凡新设立或者变更的机构,不仅要批复机构规格,还要批复主要职能、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严格控制新增事业机构,严格控制事业机构升格。加大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力度,全面清退借用人员、临雇人员、挂靠人员和上一轮改革分流未到位的人员。重新核定行政事业编制,实行省一级总量控制。建立编制和人员台账,推行实名制管理,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五年内只减不增。

三是建立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善于运用弹性调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编制,有减有增,动态调整。在控制好编制总规模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弱化或取消职能的机构,要相应冻结编制、减少编制或撤销机构;对于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要尽量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相应调整。最近我们将根据中央编办、省编办要求研究出台《岳阳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促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四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要了解和掌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分析研究机构编制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跟踪重大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强化约束机制,加大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机构编制工作已经纳入市政府对各个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市直各单位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今年市委已将县、乡机构编制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市、区)“民本岳阳”的考核内容。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县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各级编办与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的约束机制,把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与县乡领导的业绩和使用挂钩。”我们将研究拟订具体的考评办法,再向相关部门报告,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经常性督查,重点督查各地各单位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拓宽信息渠道,开通机构编制举报电话“12310”,认真受理干部群众举报,做好举报电话和案件的受理查处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三统一”等基础性工作,加强证(卡)建设和机构编制软件建设,完善由市编办统一监制的用(列)编通知单。市编办将在第一季度末组织专项督查,确保“三统一”落到实处。加强岳阳机构编制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宣传机构编制政策,公布机构编制信息,加强上下联络与沟通。加强与财政、人事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定期沟通的平台和工作机制。继续抓好编制实名制管理,把清理借调人员、临雇人员和“吃空饷”人员的工作常态化,促进机构编制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3、认真落实《条例》,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重新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是我们搞好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法规,必须认真领会,切实执行。一是夯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基础。严格按程序按要求把好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材料审核关,提高登记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登记档案管理。作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准备工作。结合事业单位法人协会学习讲座活动,举办1-2期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二是加强事业单位法人监督。严格按要求抓好事业单位年度检查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资质的跟踪机制与评价机制,加大对事业单位法人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注销丧失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三是积极开展法人协会活动。要按照事业单位法人协会章程制定工作规划,积极开展维权服务、学术讲座、理论研讨和学习考察等活动,搞好省、市“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和“优秀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评选表彰活动。

4、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要把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机构编制队伍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学习型机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新形势,了解新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同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联系起来,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心系群众。

二是积极进取,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使机构编制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要敢于触及矛盾,善于化解矛盾,通过体制创新,不断消除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

三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高决策咨询和综合协调能力。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提出体制、职能、机构、编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真正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有作为。要主动为各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改革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协调。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2篇

解放思想是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的当务之急。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破解难题。当前,机构编制工作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一些重大改革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阻力和难度都在加大。机构编制部门的思想解放情况如何,是否有先进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直接关系到各项改革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二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跳出“藩篱”,取得突破。随着经济领域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从“本本”、“传统”、“定式”的东西中解放出来,破除影响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传统习惯,打破制约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努力实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突破。三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善于进行战略思考,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着力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主要做好“三个转变”:一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变。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狭隘思维方式,把精力和注意力从繁忙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谋思路、定决策、抓落实,始终置身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中。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主动跟进,合力参与,摸清实情,研究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领导决策、促进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逐渐改变经验型管理模式,健全内部运行机制,解决机构编制管理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应当逐步建立起由各类专家组成的科学决策咨询系统,健全机构编制事项事先评估制度,提高机构、编制、职数配备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立法步伐,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逐步向“法治”转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现代科技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有效控制机制,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的法定化、规范化。三是在审批方式上实现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机构编制部门应当带头树立行政成本意识,不盲目审批决策,推进精细化管理,严控机构编制,严防机构膨胀问题。工作中,从单一的审核审批报告,转变到深入调研和强化督查上来,大力提倡机构综合设置、编制内部调剂,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好,发挥其最大效益。加大机构整合力度,通过精简机构、人员,不断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探索、推动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下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和创新:

(一)政府机构改革探求新思路。一是扎实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探索研究大部门体制的新模式,以“大部制”思维推进完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突出抓好理顺职责关系这个重点,原则上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承担,确需多个部门共管的,健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应通过科学划分权责,有效分离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二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建设的意见》,按照“省内标杆、国内一流”的服务目标,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机制,达到区域内“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努力实现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三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解决政府、市场“双重失灵”的问题,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机构编制部门应严格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目录的审核,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绩效管理,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切实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的保障和监督措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使之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衔接。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探索。一是创新开发区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当前应紧紧抓住“蓝黄”两区建设和潍坊市委关于“突破滨海”的重大契机,先行先试,力求突破一些平常想突破而不能突破的政策“瓶颈”,树立应该建立而没有建立起的工作理念,解决好平常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创立更加先进高效、更加有利于“两区”建设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二是稳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试点镇管理权限,完善试点镇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用地制度改革,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试点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是全力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潍坊是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机构编制部门承担了多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下步,在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方面,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重要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明确国资委职责,推动实现由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在推动市区一体化发展方面,进一步调整理顺中心城区城市行政管理执法体制,促进执法重心下移。

(三)事业单位监管实现新突破。一是创新监管方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审核把关,坚持查处违法活动与保护合法权益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法人意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水平。建立事业单位事项信息披露制度,对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公众披露,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主管部门应“还权于事”,让事业单位法人真正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对职能已经转移、经费无来源或市场无需求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机构重复设置和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合并。三是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总结近年来试点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考核办法,根据行业特点和单位性质,选准考核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逐步实现全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全覆盖。强化结果运用,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积极开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和“诚实守信明星单位”评选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

(四)机构编制管理展现新作为。围绕“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严控机构编制,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真正发挥机构编制工作的“龙头”作用,切实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是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程序。严格控制编制,对已经超编的单位实行只出不进管理,对职能任务已经消失的单位进行横向调整,积极盘活编制存量,用于服务事关大局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切实落实机构编制部门“源头”管理地位。凡涉及职能、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调整的,必须由主管部门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各部门、单位调动人员时,必须先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编制,在有空编的情况下按规定程序办理。二是严格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进一步统一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强化实名制管理,对违反规定的,可暂停机构编制事项审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探索实行机构编制事项申报公示制,增加机构编制管理透明度。加大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力度,把机构编制评估和履职情况检查评估结合起来,实现管机构、管编制与管职责有机结合。三是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化水平。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机构编制网站建设,为各项工作开展搭建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内网办公网络建设,构建一个信息共用、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办公效率,确保信息安全。

三、进一步完善自身,争创一流

(一)提升学习境界。树立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学习境界,提高机构编制干部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增强议大事、谋全局、管本行的能力,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研究型科室、专家型团队。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机构编制干部不但要学习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最新的政策规定、最先进的实践经验,还要深刻领会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部署,真正使机构编制工作始终贴紧中心、服务中心。二是创新学习形式。在搞好干部自学、机关集体学习的同时,不断丰富学习形式,拓宽学习渠道。通过搭建各种学习平台,及时归纳总结全国、全省各地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做法、典型经验,认真加以学习借鉴。坚持以讲促学,开展业务讲堂活动,对重点工作、疑难问题进行研讨。继续举办全市机构编制干部高级研修班,不断提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三是学习调研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名干部都应结合本职业务确定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推动工作创新。坚持将日常业务与调研工作相结合,形成不调研不提交研究,不调研不进入决策程序的工作机制。

(二)提高工作标准。充分发扬“忠诚敬业、创先争优”的部门精神,大力弘扬雷厉风行、务实高效、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坚持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创新工作出特色,整体工作上水平。一是树立敢于担当、争创一流的意识。坚持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立身之本,在谋事决策、协调推进、督查落实等方面加强历练,遇到困难不上交、分内工作不推诿、复杂矛盾不下移,确保每项工作都要瞄准一流目标,争先进、夺位次、上水平。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高工作标准,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二是树立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要有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韧劲,敢于啃“硬骨头”。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不畏艰难,任劳任怨。三是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树立“追求卓越”的理念,发扬严谨细致的作风,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出差错、不留遗憾。建立客观公正、奖优罚劣的考评机制,坚持每日一计划、每周一汇报、每月一督查、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3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省委全会精神

1、深刻领会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真正领会报告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

2、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重点学习贯彻提出的各项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编办主任会议明确的工作任务。坚持从全局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做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其它改革工作

3、按照中央编办的部署,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过去改革经验,摸清当前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我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和意见。

4、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总结各地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经验和创新性做法,加强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

5、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完成省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适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市(地)、县(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研究探索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办法。

6、研究和推进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和解决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问题。

7、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对照国家最新清理减少的186项行政审批事项,对我省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以市(地)为单位,开展辖区内各县区行政审批(许可)项目数量、名称、依据、类别、时限五统一试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8、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和《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适时下发具体贯彻意见。

9、研究修订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办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针对公务员法实施和事业单位重新设置岗位,进一步完善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落编减员、领导职数核定和工勤人员调入办法,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10、建立机构编制奖励评估机制。商有关部门建立全省机构编制管理专项奖励资金,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奖励。

11、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省机构编制信息联网。完善省直电子文档数据库,指导各地建立电子文档查询系统。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研究探索网上办理落编减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逐步实现无纸化管理,取消纸介的《机构编制管理证》,建立电子版《机构编制管理证》。

12、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水平。继续全面深入推广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开通十三个市(地)和农垦、森工的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登记。组织开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软件,并在部分市(地)试运行。

1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围绕中央关于机构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对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坚决守住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乡镇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两条底线”。加强“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好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实用。

四、不断完善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14、加强对市县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指导市县编办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改革部署,研究解决市县编办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提供业务咨询。利用《机构编制动态》总结各市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做法,做好经验交流和推广工作。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4篇

机构编制审计工作,既是审计工作内容的拓展,又是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方式的创新,是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具体举措,是了解掌握各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新常态下,建立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监督检查手段单一、查处力度不够、工作开展难,部门(单位)不重视等问题。

(一)精心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到位。按照巨野县编办、巨野县审计局《关于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制定了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编办主任为组长的机构编制审计领导小组,并抽调2名机构编制审计业务骨干,参加了机构编制审计业务培训班。重点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审计内容、方式方法、问题认定,以及审计操作实际业务工作,设计制作了6套表格,统一审计数据政策,y一编制使用、领导职数配备等审计口径和标准,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内容重点,说明了有关事项,明晰了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问题,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机构编制审计方案,这种做法,得到了县编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以编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对部分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编制审计的通知》,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项部署,为做好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把握关键环节,规范审计到位。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巨野县编办坚持“严格把关、公正审计、规范操作”的原则,注重研究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方式方法,找准监督切入点,使整个审计过程公开、透明、规范。首先,审查机构设置情况。重点审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机构或增加、调整内设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性质或调整主要职责情况。其次,审查编制使用情况。重点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与组织、人社部门配备的在职人员、财政部门核拨工资的在职人员总数是否相一致,是否存在项目经费中安排超编人员和自行设立机构经费等问题;是否存在在编不在岗人员、调离未办核减编制手续,已判刑或降级、撤职等人员仍按原职级领取工资和津贴等“吃空饷”问题。再次,审查领导职数配备情况。重点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与组织部门配备的领导干部总数是否一致,有无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三定”规定。通过真查实找,突出对超编制安排财政供养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审计,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审计的监督职能、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有效遏制了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提高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和领导职数配备的科学性,确保整个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严格运行程序,纪律监督到位。首先,规范审计程序。通过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等方式,将机构编制审计的相关要求、方式方法、时间地点等内容及时告知被审计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审核通过自查自纠、座谈汇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调阅台帐、举报受理、情况通报等七个步骤,广泛收集情况,了解各方反映。其次,注重工作方法。主要采取听、查、谈三种方式。听,即主要是听取党政主要领导述职;查,即主要是查看党委、党组、政府及部门研究选拔任用干部、人事调动、机构管理、编制调配等会议记录和发文通知,看单位用编控制卡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逆向流动、超编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谈,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被审计审核单位干部职工座谈,倾听他们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获取的基本资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机构编制审计报告,以文件形式反馈被审对象。具体到工作中,归纳起来就是“五步工作法”:接到审计项目通知提供机构编制相关资料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形成机构编制审计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双审”工作的开展,为加强监督,掌握实情指明了方向。

(四)强化监管合力,协调配合到位。主动与审计部门保持工作衔接,加强审前沟通、审中配合、审后整改等工作。在开展相关审计时,编办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机构编制信息和数据资料、专项督查核查报告及有关政策规定,同时协助实施审查。在审后整改中,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单位的协作配合,按照找准定位、积极协调、稳步实施的要求,针对全县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提出要求,重申工作纪律,提出补充意见,及时指导和纠正因考虑不周而出现的一些差错,推动完善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机构编制审计工作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监管合力。

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为了确保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巨野县编办坚持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入手,使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真正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健全督促整改机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事实清楚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整改;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限定整改时间,并且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甄别定性,对共性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对管理不规范问题,责成审计对象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并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的建议;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典型问题,不遮不掩,适时通报,对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和有关部门处理,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审计的“紧箍咒”作用。同时,县编办结合审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对原有的工作规定、制度、程序进行了补充修订,对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编制审批、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并且借审计之机,分别对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实际,在提报项目、汇总修改、征求意见、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印发《2016年度巨野县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标准》,科学分配评价指标及分值,明确细化评价内容及标准,提高了全县机构编制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审计回访”是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促使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落实,既是对审计质量的一个“反馈”,又是巩固审计成果的有效措施。在回访办法上主要采取三种做法:一是“走出去”,到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二是“请进来”,与被审计单位座谈;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在回访内容上采取三看:一看处理决定执行情况;二看审计前后变化情况;三看整改情况。在回访中做到三个不放过:一是对越权审批的机构,原因没有查清的单位不放过;二是违反审批机构编制程序,整改措施未落实的单位不放过;三是在限额外审批机构、整改不彻底的单位不放过。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规定在审计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再组织跟踪回访,进一步了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三)完善成果运用机制。为探索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巨野县编办以发挥审计实效为出发点,加强机构编制审计结果运用。对已完成审计的全县审计报告逐一把关核实,提出补充完善意见,形成全县机构编制审计报告,经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审核,正式呈交县政府审定,最后将审计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将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组织保证。近年以来,共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12件,强化了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提高了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通过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健全了机构编制管理制度,规范了领导职数管理,有效地强化了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责任主体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对机构编制的重视程度,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内容进一步丰富,成效进一步显现。

三、几点体会

(一)大力宣传舆论是先导。加大机构编制审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报刊、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等宣传方式,全方位宣传机构编制审计的目的、意义、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机构编制审计。依靠审计监督,规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机构编制管理行为。

(二)审计法律依据需完善。虽然机构编制审计已经正式写入法规,《实施细则》也规定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政府、党政工作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但仅仅规定了必须开展机构编制审计的依据,并没有机构编制审计判断标准和具体操作流程,致使机构编制审计陷入困境。由于缺乏审计处理处罚规定等有效的法律法规,致使编制审计的工作目标难以凸显。

(三)审计技术方法需创新。由于编制审计起步晚,时间短,机构编制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还在尝试阶段,审计技术方法还处于简单的审阅法、核对法和计算法。审阅有关记录,查看涉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决策事项和编委会会议记录;核对机构总数以及重点领域改革方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文件规定是否相一致等问题。审计方法未全面应用环比分析、基数分析等数学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机构编制信息计、绩效审计等技术理论还缺乏机构编制审计技术方法创新。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5篇

1、领导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的领导和重视,结合党委政府换届,及时对各级党委政府分管编办工作的领导进行调整理顺,并调整了各级编委会组成人员。市编办先后通过考选、考录等形式,新进工作人员13人,现有人员达到25人,其中35岁以下17人,本科以上学历24人,研究生学历5人,基本解决了“人少事多”的矛盾,较好地改善了编办干部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临沂市辖3区9县,12个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共有行政编制138名,事业编制80名,实际配备行政编制人员72人,事业编制人员48人。平均每个县区编办10人。其中本科以上100人,约占总人数的83%,35岁以下56人,约占47%。体制调整后,新进公务员38名,平均每个县区3.2名。12个县区编制部门共核定领导职数43名,实际配备29名,配备率67%。其中2012年以后任职的16名,占55%。

2、健全制度机制,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市编办印发了《临沂市编委办公室工作规则》和《临沂市编委办公室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26项制度,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完善。不断规范完善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工作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理顺了各项工作程序。多数县区通过学习借鉴上级编办、同级组织部等部门的做法,更新完善原有工作制度等方式,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工作程序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制度机制,每个县区平均出台制度十几项。

3、抓培训强素质,机构编制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把机构编制理论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作为各级业务部署会、座谈交流会、干部培训会等活动的重要内容。市、县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五集中学习各级政策规定及业务知识。市编办建立了学习调研常态机制,各科室单位按照职责和工作任务,每月到县区或市直有关部门至少调研1次。每月底以科室为单位,就调研情况进行集中汇报交流。每名干部建立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利用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时间,每月在全体人员会议上汇报1次读书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坚持每年召开市编办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各县区编办创新开展周末大课堂、每名干部一堂课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机构编制干部能力素质。

4、注重沟通协调,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逐渐形成。注重及时向组织部汇报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提高了工作成效。对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市直有关单位,认真做好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积极做好有关政策的沟通解释工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开通了“临沂市机构编制网站”,各县区编办依托“网络红页”,建立了机构编制网页,打造网上宣传阵地。不断扩大《机构与行政》等专业刊物的宣传覆盖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制度机制需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独立运行3年以来,基层机构编制部门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但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高,各县区之间差异较大。如收发文办理程序不够规范等。同时,在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具体工作规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干部队伍不够稳定,能力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体制调整后,县区机构编制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调整频繁,再加上新进人员多,年轻干部多,干部教育和业务培训等工作有时跟不上,造成编制部门新手多,既熟悉历史情况,又精通机构编制管理业务的人员少,不利于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3、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县区编办满足于管住机构编制,在如何“用活”上研究思考的较少。再加上条条干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县区编办疲于应付,无力开展拓展性的工作。有些部门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对机构编制事项提出要求多,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存在不便或不愿主动进行交流和服务的现象。

4、机构编制工作研究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基层机构编制部门“人少事多”,工作主要精力放到日常业务上,造成基层编办对工作研究不够,特别是县区机构编制部门,基本没有专门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重大改革活动和机构编制管理的前瞻性研究不足,基层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不能及时反映上来,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对策和建议

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细化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在内部运行机制方面,注重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程序、标准、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更多地考虑基层的操作性。在业务办理方面,建立完善评估、督导、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完善科学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化,具体要求明细化,工作成效科学量化,使基层机构编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在办文办会、财务管理、公章管理、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工作领域,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转程序。在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总结提炼好的实践经验,通过文件指导、座谈交流、现场会推动等多种形式,在基层机构编制部门间推广,逐步提高基层机构编制工作运行效率。三是加大督导指导力度。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督导力度,多倾听基层的意见建议、多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指导督导基层机构编制工作,为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创造和争取更多了有利条件和环境。通过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对基层党委政府的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真正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摆上高度、提上日程。

2、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建立培养选拔机构编制干部长效机制

一是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班子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选拔配备,特别是编办主任的配备,更要优中选优,拟推荐为编办主任人选的,应有组织、编制工作经历。实践证明,凡是编办主任综合素质高、班子团结的,各项工作都能名列前茅。要参照选拔培养优秀组工干部的标准要求,建立机构编制干部“选、育、用”长效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大局意识强、能坚守原则、敢负责、善协调的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到基层编办班子中来,为基层机构编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二是建立合理的干部流动机制。从目前基层编办的人员情况看,体制调整前后,因提拔交流等原因,一部分长期从事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骨干“流失”,容易给工作带来短期“脱节”。同时,部分长期从事机构编制业务的干部职工,交流机会少,“出路”较窄,影响积极性。建立机构编制干部的流动机制,把好入口关,确保流入人员质量;建立合理的流出机制,保持队伍活力,要根据个人特点,定期轮岗交流,丰富干部阅历,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要通过逐级制定机构编制干部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完善干部任职集中培训、定期提升培训、业务专题培训等培训机制,建立机构编制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体系。同时,要将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通过完善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干部“大讲堂”、组织知识竞赛活动等,培养机构编制干部的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以提升工作站位为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找准定位。作为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着眼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机构编制部门的定位,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研究确定机构编制工作重点,找好服务中心工作大局的切入点,并深入研究思考、调研论证,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更好地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作用,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立足于促进发展抓好服务。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要立足于促进部门行业的发展,立足于解决实际工作需要,热情周到地为部门搞好服务,重点是在体制机制运行方面加强指导,发挥好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务实高效的服务形式,赢得各部门单位的认可。三是着眼于推动工作扩大宣传。要更好地适应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使基层编办实现“有为有位”,必须增强对机构编制宣传工作的认识。打造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宣传阵地,扩大对各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改革工作的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认识,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4、以提升工作效能为目标,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