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 鉴赏 意义 审美 艺术 水平

一、舞蹈鉴赏

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关舞蹈欣赏的论述,多半是和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论述融合在一起,散见于中国的乐论、文论和诗文笔记中。如傅毅的《舞赋》、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舞蹈欣赏水平,也大大推动了舞蹈的流传和发展。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舞蹈鉴赏仅仅是以人体动作为对象的瞬间感受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经验的感召和凝聚。

构成舞蹈鉴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鉴赏主体(作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人);鉴赏客体(被鉴赏的舞蹈艺术作品)和鉴赏中介(舞蹈审美实践)。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通过舞蹈审美实践后,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舞蹈鉴赏活动。对于那些谙熟舞蹈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在鉴赏过程中,舞蹈作品积极影响着鉴赏主体,唤起鉴赏者的情感活动;鉴赏者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与之相结合,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鉴赏者的介入,努力领会和揭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思想意蕴,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使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舞蹈鉴赏过程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需要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的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满的舞蹈审美过程。

舞蹈鉴赏的过程也始终离不开舞蹈形象思维。作者首先从生活感受开始,获得题材,形成主题,再运用舞蹈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而观众却首先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产生感情反应,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

鉴赏舞蹈大致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即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舞蹈作品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第二层是由舞蹈作品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所引起的体验、联想而进入想象;第三层是通过对流动人体形象的想象、内蕴的探究而得到领悟。这一层可以说是鉴赏者审美过程中的最高层次了。一个舞蹈作品经过审美体验,呈现出丰厚的内涵,成为一段柔情、一片风光、一个梦境。

在舞蹈鉴赏过程中,想象力的作用极为重要。欣赏者通过感觉、想象、体验、理解把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生活进行“再评价”。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挖掘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娱乐中接受教益。

舞蹈欣赏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且也反作用于创作者。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往复关系,才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

三、舞蹈鉴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大学生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欣赏者通过对多方面舞蹈美的反复品味,会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对舞蹈美的欣赏能力。对舞蹈传达美的方式和技巧认识得愈深,理解力愈强,就愈能接受美的信息并不断强化审美感受,深化自美体验,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进而升华成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逐渐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朗、大方、文明、健康的操行仪态,健康、健美的体魄和自由、和谐、完整的人格。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艺术作品;鉴赏;本质;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它以身体为物质材料和物质手段,创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舞蹈鉴赏,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批评的思维活动及过程。舞蹈鉴赏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审美心理活动

(一)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舞蹈鉴赏与一切艺术鉴赏活动一样,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审美享受主要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鉴赏心理来实现。

“共鸣”实际上是鉴赏者与舞者在情感、趣味、理想高度上的共振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高度和谐共振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情境。强烈的共鸣往往使鉴赏者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净化”,是指鉴赏者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调节、慰籍、疏导和升华。“领悟”,是鉴赏者在共鸣、净化的基础上主动追索作品深层意蕴的结果,它是一种生命智慧的飞跃。在舞蹈鉴赏中,对舞蹈“意境”的领悟,是舞蹈鉴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这是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人们往往把艺术鉴赏看做人生的一大乐事,有些悲剧作品,明知看了要伤心落泪,但还是忍不住要看,这是由于悲剧往往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使人得到崇高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由张继刚执导的中国当代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将凄美的爱情故事,融于地域的风韵、石墙的森严、古道口的荒凉、大院的奢华、酸枣林的浪漫之中;“盘鼓舞”愤懑的呐喊,“大漠相拥”的哈姆雷特式的悲剧绝唱,让观众肝肠百转,魂魄震撼。如果我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就不能算作舞蹈鉴赏。

(二)舞蹈鉴赏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方式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形象性。我们观赏舞蹈作品时,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到动情之处,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当你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时,可能瞬间感到物我合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便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联想”与“想象”在起作用。

在舞蹈鉴赏中,联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度与跳跃;二是建立形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联想调动我们有关生活、情感、思想的积累,从而更深切的感受舞蹈艺术形象。例如《小溪、江河、大海》是一个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情感表现性的优秀抒情舞蹈作品。由舞蹈中连绵、流畅的“圆场步”联想到到涓涓细流的“小溪”;由徐徐而颤的手臂联想到“江河”的波涛;由漫卷飞舞的纱裙联想到“大海”源流,完整的形成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完整的流动的祖国美好山河的“意象”。

而想象是引领观赏者真正走进舞蹈艺术世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舞蹈作品《五彩云霞》,在天籁般的音乐声中,舞者半脚尖碎步慢移,轻轻漂浮的披风曼妙舞动,把观众带入了想象的境域:在袅袅烟雾和变幻的灯光中,舞者的肢体与披风合成同一意象。

(三)舞蹈鉴赏以情感体验为认知目的

情感体验是舞蹈鉴赏中最活跃的因素,舞蹈鉴赏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首先,就舞蹈作品来说,艺术形象与审美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舞蹈作品,不仅渗透了编导和舞者的情感,其塑造的形象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第二,鉴赏者在鉴赏时,不仅要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且要对这些情感作出反应;第三,鉴赏者对作品所作出的判断与评价渗透他的主观态度与体验,表现出情感化的审美评价;第四,在鉴赏中,情感是推动各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引发审美注意和期待,强化审美知觉。

二、舞蹈鉴赏是舞蹈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舞蹈鉴赏是实现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桥梁”

舞蹈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但这些价值和功能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鉴赏才能转变为现实。比如《千手观音》这么美的舞蹈,如果大众不是通过央视春节晚会鉴赏到它,那么它即使具有再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舞蹈鉴赏就是在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二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当观众被放射状的“千手观音”造型所感动、所震撼时,光芒四射的艺术的“太阳”,也真正让人心燃烧,舞蹈作品的价值和功能才成为现实。

(二)舞蹈鉴赏是推动舞蹈创作的动力

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事实上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了鉴赏者的需要、爱好和兴趣。当一个舞蹈作品与观众见面后,观众的评价会影响到创作。仍以《千手观音》为例。2005年《千手观音》在海外得到追捧, 世界友人热情的掌声激发了张继刚的创作热情,继续精练,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全国观众的热情评价与支持激励编导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重新编排的新版《千手观音》出现在“鸟巢”时,原来的21名演员扩展为126名演员,从六个角度向观众展示。不仅消除了视觉盲点,还以立体式造型阐述人类圣火。掀起了第三潮《千手观音》热。假若观众的反应是冷淡的、否定的,那么编导就会及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创作。

(三)舞蹈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从文艺消费的角度来看,舞蹈作品一经推上舞台,它就是“艺术商品”;而从精神方面考察,这是“艺术接受”——主要体现为鉴赏与批评。舞蹈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舞蹈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舞蹈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挖掘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意蕴,或寻找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来分析,阐释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三、舞蹈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须”

(一)舞蹈鉴赏与审美需求

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精神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宇宙观、生命观和基本的生活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艺术文化与哲学文化、宗教文化三者因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属于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从发生学意义上来看,舞蹈艺术文化是超越于具体宗教、哲学理念和范畴的本源性和本体性存在,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舞蹈鉴赏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美学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舞蹈鉴赏与其它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鉴赏者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

(三)舞蹈鉴赏与人格完善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它以身体为物质材料和物质手段,创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舞蹈鉴赏,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批评的思维活动及过程。舞蹈鉴赏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审美心理活动

(一)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舞蹈鉴赏与一切艺术鉴赏活动一样,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审美享受主要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鉴赏心理来实现。“共鸣”实际上是鉴赏者与舞者在情感、趣味、理想高度上的共振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高度和谐共振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情境。强烈的共鸣往往使鉴赏者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净化”,是指鉴赏者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调节、慰籍、疏导和升华。“领悟”,是鉴赏者在共鸣、净化的基础上主动追索作品深层意蕴的结果,它是一种生命智慧的飞跃。在舞蹈鉴赏中,对舞蹈“意境”的领悟,是舞蹈鉴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这是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人们往往把艺术鉴赏看做人生的一大乐事,有些悲剧作品,明知看了要伤心落泪,但还是忍不住要看,这是由于悲剧往往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使人得到崇高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由张继刚执导的中国当代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将凄美的爱情故事,融于地域的风韵、石墙的森严、古道口的荒凉、大院的奢华、酸枣林的浪漫之中;“盘鼓舞”愤懑的呐喊,“大漠相拥”的哈姆雷特式的悲剧绝唱,让观众肝肠百转,魂魄震撼。如果我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就不能算作舞蹈鉴赏。

(二)舞蹈鉴赏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方式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形象性。我们观赏舞蹈作品时,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到动情之处,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当你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时,可能瞬间感到物我合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便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联想”与“想象”在起作用。在舞蹈鉴赏中,联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度与跳跃;二是建立形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联想调动我们有关生活、情感、思想的积累,从而更深切的感受舞蹈艺术形象。例如《小溪、江河、大海》是一个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情感表现性的优秀抒情舞蹈作品。由舞蹈中连绵、流畅的“圆场步”联想到到涓涓细流的“小溪”;由徐徐而颤的手臂联想到“江河”的波涛;由漫卷飞舞的纱裙联想到“大海”源流,完整的形成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完整的流动的祖国美好山河的“意象”。

而想象是引领观赏者真正走进舞蹈艺术世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舞蹈作品《五彩云霞》,在天籁般的音乐声中,舞者半脚尖碎步慢移,轻轻漂浮的披风曼妙舞动,把观众带入了想象的境域:在袅袅烟雾和变幻的灯光中,舞者的肢体与披风合成同一意象。

(三)舞蹈鉴赏以情感体验为认知目的情感体验是舞蹈鉴赏中最活跃的因素,舞蹈鉴赏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首先,就舞蹈作品来说,艺术形象与审美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舞蹈作品,不仅渗透了编导和舞者的情感,其塑造的形象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第二,鉴赏者在鉴赏时,不仅要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且要对这些情感作出反应;第三,鉴赏者对作品所作出的判断与评价渗透他的主观态度与体验,表现出情感化的审美评价;第四,在鉴赏中,情感是推动各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引发审美注意和期待,强化审美知觉。

二、舞蹈鉴赏是舞蹈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舞蹈鉴赏是实现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桥梁”舞蹈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但这些价值和功能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鉴赏才能转变为现实。比如《千手观音》这么美的舞蹈,如果大众不是通过央视春节晚会鉴赏到它,那么它即使具有再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舞蹈鉴赏就是在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二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当观众被放射状的“千手观音”造型所感动、所震撼时,光芒四射的艺术的“太阳”,也真正让人心燃烧,舞蹈作品的价值和功能才成为现实。

(二)舞蹈鉴赏是推动舞蹈创作的动力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事实上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了鉴赏者的需要、爱好和兴趣。当一个舞蹈作品与观众见面后,观众的评价会影响到创作。仍以《千手观音》为例。2005年《千手观音》在海外得到追捧,世界友人热情的掌声激发了张继刚的创作热情,继续精练,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全国观众的热情评价与支持激励编导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重新编排的新版《千手观音》出现在“鸟巢”时,原来的21名演员扩展为126名演员,从六个角度向观众展示。不仅消除了视觉盲点,还以立体式造型阐述人类圣火。掀起了第三潮《千手观音》热。假若观众的反应是冷淡的、否定的,那么编导就会及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创作。

(三)舞蹈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从文艺消费的角度来看,舞蹈作品一经推上舞台,它就是“艺术商品”;而从精神方面考察,这是“艺术接受”———主要体现为鉴赏与批评。舞蹈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舞蹈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舞蹈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挖掘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意蕴,或寻找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来分析,阐释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三、舞蹈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须”

(一)舞蹈鉴赏与审美需求

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精神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宇宙观、生命观和基本的生活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艺术文化与哲学文化、宗教文化三者因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属于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从发生学意义上来看,舞蹈艺术文化是超越于具体宗教、哲学理念和范畴的本源性和本体性存在,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舞蹈鉴赏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美学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舞蹈鉴赏与其它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鉴赏者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

(三)舞蹈鉴赏与人格完善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 欣赏

原始时期,舞蹈的审美功能并未提及,但到了现代,这一功能就显得尤为突出了。舞蹈鉴赏是舞蹈教育的桥梁,更是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舞蹈理论知识普及不够,所以与音乐、美术相比,舞蹈艺术鉴赏还是个薄弱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艺术事业蒸蒸日上,艺术演出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上海为例,上海各大剧院不仅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演出季外每年还有两个大型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其中舞蹈类演出场次也在逐年增加,东方艺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舞蹈类演出场次占总场次的6.98%,高于戏曲曲艺、音乐会等其他演出,到2013年该比率增加到9%。的确,除了平时剧场正常的舞蹈剧目上演外,两大国际艺术节期间是对国内外优秀舞蹈作品进行集中调演。此外,全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等落户上海,加上每年的群文新人新作展演和全国大学生、中小学生的艺术展演,可以说上海的舞蹈演出市场十分兴旺。

观赏舞蹈是笔者从小就有的爱好,读研后,上海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吸引着我穿梭在各大剧院间,从平时剧场的舞蹈演出到艺术院校团体的作品汇报、展演,从每年的国际艺术节到群众性的文艺汇演,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舞蹈节目我都不会轻易错过。量的积累让自己有了思考的意识,但除了对演员舞姿技术的表现、服装灯光的运用和外在情感喜怒哀乐的表达上可以辨别优劣外,对于作品本身好在何处,弱在哪里却不得而知。自己也曾写过一些短小的观后感,从对演员肢体动作的迷恋逐步转为对舞蹈的全方位探索,但文字总是停留在浅层,抓不到关键道不出作品的真正魅力,也不能向没有观演的人传达舞蹈作品的美感和意涵。在随后的观演听讲过程中,笔者有意的与普通观众交流,发现很多人士对舞蹈的喜爱更胜于笔者,但同样的问题是对观演的迷茫,优秀的舞蹈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经笔者对舞蹈鉴赏研究相关资料的初步搜集和整理发现:我国目前市场上以“舞蹈鉴赏”命名的书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至今已找到33本之多,尤其以2008年和2009年为盛。近几年的新作,上演前有导赏活动,演出后,报纸杂志上均会刊登评论文章。但教材中,导赏时,评论间,对作品的描述多是讲些创作的背景故事,演员的生平来历,剧情的内容介绍等信息,而少有对作品本身即作品如何通过舞蹈手段来塑造形象从而表情达意的阐述。

普列汉诺夫曾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可见艺术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与哲学、自然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方式来反映客观世界不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任何艺术都需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舞蹈也不例外。吴晓邦老师曾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舞蹈家是从生活、情感、想象到形象,即情、意、形,换句话说是从内心到外形。而从观众欣赏角度来说,就恰恰相反。观众是要通过形、意、情来感受的,从外形到立意而获得的感受,即从外到内。”吴晓邦老师关于“情、意、形”和“形、意、情”的总结给了笔者很大启发。舞蹈创作是作者有情而发,通过主题提炼立意,然后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与之相反,鉴赏则是从作品的形象入手进而把握立意,然后引感共鸣来体会和获取美感。因此,在舞蹈鉴赏时首先从对舞蹈形象的分析入手,通过舞蹈形象去把握作品主题和编导意图的舞蹈体现,从而才能体会该舞蹈作品的魅力所在。隆荫培、徐尔充在《舞蹈概论》一书中指出:“舞蹈形象是运用舞蹈家的人体动作(即以人体为物质材料),创造出一种能够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饱含主体情思、富于美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它可以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和姿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主题动作为核心的动态系统,还可以指以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因此,舞蹈形象是构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是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个性因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态形象。”舞蹈作品中的动态形象也是它能够吸引万千观众的魅力所在。观众鉴赏舞蹈,就是进行一种以人体动态美为对象的审美活动。鉴赏者通过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动态形象――富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姿态、构图、技艺、表情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具体地感受其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活及在其中活动着的人物(也包含拟人化的花、鸟、鱼、兽、神仙、鬼怪等)的思想情感,进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乃至思想启迪和陶冶性情。

舞蹈鉴赏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观众对舞蹈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对舞蹈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解析舞蹈形象的角度来鉴赏舞蹈、分析作品,是从舞蹈本体入手来探索方法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舞蹈艺术审美的特点,研究舞蹈形象的特征和它的构成等,突破以往感性认识的文学表述,使感性的感觉用一种理性的表现方式传达给观众,来培养鉴赏者具备“懂舞蹈的眼睛”。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蹈鉴赏课;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作用

舞蹈是以人的身躯和四肢作为表演的工具,通过头部、眼部、颈部、手部、肩部及足部相互协调,构成具有节奏感的动作、神态和造型;它是一种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鉴赏课的开设必将提高我国大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1 舞蹈鉴赏课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在对学生进行舞蹈鉴赏课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刻意强调这门课程的作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开设贴近学生心理、现实生活的课程。现代的大学生思想都非常前卫、追逐流行时尚。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可以选择开设街舞、拉丁舞、交际舞等课程符合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也感受到快乐。舞蹈鉴赏课的开设内容在质量而不再数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舞蹈鉴赏课这门课的精华慢慢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有回味的空间,享受舞蹈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了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终归是有限的,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进行舞蹈艺术鉴赏的方法。领会到舞蹈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加强对学生的舞蹈意境的想象训练,在学生进行联想之前,要适时地引导大学生对其中的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反复的体验,体会到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运动中体味舞蹈真谛。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和学生能够进行适时地互动,明显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讲到各种舞蹈的不同点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一起做,让学生动起来,亲自去体验舞蹈的魅力。学生在进行这些简单舞蹈动作的练习时慢慢地体会了舞蹈的真谛,在塑造自身优美形体的同时,也美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了自我艺术鉴赏能力。

2 舞蹈鉴赏课对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舞蹈鉴赏课是最直接的、最具体的艺术美学教育。罗丹大师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存在,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艺术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强弱。此外,由于舞蹈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大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在气质、情感、涵养等各方面都会在无形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从而走向高雅、美丽。

(2)舞蹈鉴赏课的开设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舞蹈本身是人类情感的产物,它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着眼于人类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舞蹈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流露。例如:2005年央视春节晚会的舞蹈《千手观音》,就曾深深地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这个由21名聋哑演员表演出的舞蹈,塑造出了一个个丰满而又鲜活的艺术形象,这个舞蹈很高妙地把吉祥如意、大爱的人文内涵传达给了观众。艺术家通过充满激情的表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舞蹈艺术的感染,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的精髓就在无声无息中潜移默化给了学生。当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种内在深处的善良、真诚和热情就会传达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3)舞蹈鉴赏课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文化素养。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可以很精明很有能力,很智慧但不一定会给人一种很有文化素养的感觉。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美术等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学习,不断地积累人文知识才可以达到一定境界。仅仅通过几门课程、几本书来很快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那是不可能的。而舞蹈鉴赏课却可以把这几门学科的精华都整合在一起,通过人类丰富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一部优秀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舞蹈不是简单的人体各个肢体动作的叠加,它是借助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文化元素,把这些元素糅合在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4)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他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也相互渗透。了解西方艺术的现代人都知道达芬奇不但是一位著名的美术艺术家还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丰富的艺术学知识在他进行科学研究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舞蹈鉴赏课的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欣赏舞蹈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进行想象,从而加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是舞蹈艺术的欣赏也具有了现实意义 。

(5)舞蹈鉴赏课的开设,帮助同学们进行定期的舞蹈训练,让大学生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舞蹈是人体动作的美妙艺术,它是需要通过人的肢体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够学习、领会的。在学生上完课后,肯定会在下面进行练习,这样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健硕、心灵也更加开放、乐观。舞蹈鉴赏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地放松学生的身心、舒缓学业上的压力,让学生的精神愉悦,心灵得到了艺术的滋润。

3 结语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将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欣赏国外的舞蹈,一睹外国舞蹈的风情,领路外国的文化。通过对异域风情舞蹈的欣赏,一定会激发当代大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培养了大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对待生活,从而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增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大学生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生 舞蹈艺术鉴赏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4-03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社会而言,艺术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剂和奠基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效及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而医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和亟待有所突破的领域。从医学行业的特征上来说,这个行业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医生被看作是与律师、经济学家、教师等职业并列的社会精英角色。而从现代文明构成的角度上看,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这就要求,医学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世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就应当以艺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实施科学、艺术的交汇与融合,使学生逐渐从医学长期被认定为自然科学的片面认识中走出来,明确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种性质,补充并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

在人文艺术领域中,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从人类原始时期的祭祀、求偶、邦交等功能演变至今的具有健身、教育、娱乐并集音乐、肢体语言、服饰、风格、舞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舞蹈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对于生命的孕育、人类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最高境界的理解)、人格培养和完善给予人文艺术的外化,通过舞蹈艺术鉴赏课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特殊的)育人价值。更何况,舞蹈与医学并非两个领域的平行线,两者既有历史渊源的交织,亦有实操融合的价值。而目前,部分医学类院校选修课程虽设置了舞蹈鉴赏课,但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符合医学生特点的修养体系。本文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特殊性出发,结合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舞蹈艺术鉴赏课开展情况从中探讨舞蹈艺术鉴赏课针对医学生开设的意义及其教学方法。

二、舞蹈和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关联

(一)舞蹈和医学相融合的历史渊源。舞蹈是一种深刻的形体文化,由古至今,人类用舞蹈进行宗教祭祀、国家典礼、传承文化;医学则是对生命终极关怀和追问的科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在存续人类生命、探究生命奥义的各个领域飞速前进。舞蹈和医学,两项文明传承的精髓,虽一直伴随人类发展,却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从未交织。然而事实上,舞蹈和医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大禹治水时期,为了治疗风湿疾病,大禹所创的禹步一方面起着治疗病痛的功效,另一方面,其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的步伐,在后期也成为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对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依据。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形体动作,创造了“五禽戏”,可算是古代的“保健操”,当然也是一种舞蹈。发源于古印度的瑜伽之术,在现代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和艺术修养项目,更是公认的在医学意义上有利于健康的保健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医学界正式承认“舞蹈疗病法”,算是对医学和舞蹈之间关联的一种认定。

(二)舞蹈和医学内在关联的社会背景。当然,以上探讨的是舞蹈与生俱来的健身功效(对于治疗的意义),那么加强舞蹈这种人文性质的艺术修养对于医者本身,又是否有现实意义呢?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人称“医侠”的吴一龙曾说:“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一位顶尖的“圣手”对医者的人文艺术修养如此看重,可见,无论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都是跟科学领域相关联的。尤其在当代社会,面对患者形成的医学行业体系,不仅仅是技术和科研体系,更是一种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撑现代文明的基础社会功能。因此,医者具备舞蹈等现代人文艺术素养,也是医者群体提升医患关系和谐度、塑造行业美誉度的重要条件。

三、面向医学专业学生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的现实意义

(一)在国家政策方针层面上有导向和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而舞蹈鉴赏课程是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

(二)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因为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注人、理解人、尊重人、热爱生命,这就要我们在新形势下找到能使医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舞蹈艺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鉴赏者除了能直接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之外,还能自觉地在脑海展开舞蹈画面所带来的丰富想象,直接与心灵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钱学森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应该让学科学的(人)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修养。”舞蹈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笔者认为,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修养途径之一。医患关系是当今最为敏感的几种社会关系之一。医患关系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既有整个医疗卫生体制建设缺陷的原因,也与医患关系当中的主动方―― 医护从业者的素养有关。从医患沟通的角度出发,医者不应当仅仅是个严谨刻板的唯物主义者,更应有对患者的生命关怀和情感关照。但如果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医者必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也不能很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舞蹈作为释放身心、用肢体创造沟通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医护从业者增强感性思维和同理心,从而对患者形成更深切地关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1.有利于医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所谓医者仁心,仁即道德情操,医术可以在实践中提高,但医学生在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阶段,未能树立一定高度的道德情操,则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形成对拯救生命的高度责任感。舞蹈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突出作用,舞蹈的综合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艺术体验,健康的舞蹈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医学生通过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感受舞蹈演员表现的喜与怒、哀与乐,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在优美的舞姿中得到放松,在舞蹈音乐中得到升华。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表演舞蹈的课堂练习过程中,从舞蹈艺术的真、善、 美,升华到对生命感悟的真、善、美,树立起人文情怀。

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到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必不缺少的。医学生通过欣赏舞蹈作品,透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形象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背景,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肢体的抒发方式,从中获得大量课外的知识信息和人文知识。特别是各个民族独具特色舞蹈表现方式给医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感受,既可以满足他们欣赏美和感受美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激发他们寻找美、创造美的欲望。

3.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医学生作为理科学生,在科学严谨方面的训练非常系统,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相对于文科学生要弱。这一劣势看似对职业生涯影响不大,但整体而言,会影响医学从业者的想象力―― 医学和与之关联的生命科学领域,一直如同我们探索的宇宙般浩瀚无垠,对生命秘密的探索不仅需要大量实践,更需要大胆的设想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爱因斯坦,他对于世界的改变,基础虽然是天才的演算,但原动力却是宇宙级的宏伟想象。医学跟所有学科一样不是停止不前的,每一次科技的更新都离不开创造者扎实的学术知识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在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医学生可以发挥感悟力和想象力、在舞蹈创作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形成不断获取新观念的能力,为医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有利于医学生强健体质,塑造美的职业形象。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参与舞蹈形体训练还有助于强身健体,甚至可以医治疾病。舞蹈对形体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可以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提升个人气质和外在美感,调节个人的情绪,使其在艺术修养和气质上得到提高和加强。例如时下风行的各种广场舞、健身操、瑜伽训练等等,不仅仅在运动医学意义上有助于健康,更带来时尚、阳光的正能量体验,这也是医学生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提升职业抗压能力的一种良好方式。

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各器官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舞蹈技能训练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更灵活的掌握护理技能操作,培养严谨科学思维和创新性结合有很大促进。学生在舞蹈中对音乐、动作、队形、画面感的统一协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当今医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对在医学院校所担任舞蹈赏析课的任课教师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医学院校舞蹈鉴赏教学有了初步的探讨。

四、医学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舞蹈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和感受作品的魅力。针对舞蹈基础差,甚至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医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使用艺术院校的专业教材,可按舞蹈发展史中各阶段的形成特点、舞蹈表演形式、以及提炼优秀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选择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意义以及符合当代学生流行审美趋势的并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作品。

(二)在授课过程中,可分为认识、分析、阐述三个部分。通过认识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结构、阐述自身观点层层递进的三个学习方法,让教师从单一的灌输性教学上升至讨论式教学,让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在鉴赏作品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演员的肢体美、线条美以及从中了解一个优秀舞蹈演员为艺术作品做到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辛勤付出,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培养自己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三)寓教于乐,快乐学习,逐渐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在教学中设计了模仿展示环节,在舞蹈形成的初期,各类舞蹈也是从模仿而来的,例如原始时期祖先们为了狩猎模而仿动物体态;各个部落为了人丁兴盛以模仿图腾而舞,民间舞中的傣族舞、壮族舞都具有典型的图腾形象。在鉴赏戏曲舞蹈时,可让学生来模仿其中的舞蹈角色,不仅使课程更生动,也使学生对欣赏曲目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给出音乐,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确定主题,用动作表现音乐,增加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处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技能操作过程中,要求科学、规范、严谨的同时,对护理人员动作的流畅、娴熟以及美感也提出了新要求。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工作人员在给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同样展现着职业的形象美,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授舞蹈鉴赏课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肢体表现力,在让学生从有认识美的意识逐步提升到有表现美的能力。

(四)启发思考,升华思想,有所感悟。开设舞蹈鉴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因此在欣赏作品之后,要对作品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概括,使学生在欣赏优秀舞蹈作品之余,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引发对于人生的思考,从而得到人格的提升。

作为拥有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应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首要目标,以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为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设置舞蹈鉴赏课的核心目的便是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渠道。总之,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舞蹈赏析课程,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规划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提炼出即达到人文艺术熏陶又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作品和鉴赏方法。

【参考文献】

[1]岳金莲.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与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的构建[J].艺术教育,2008(8)

[2]周楷,邱振声.艺术欣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3]李源.高职舞蹈鉴赏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群文天地,2013(12)

[4]张扬扬.高职高专《舞蹈鉴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

[5]涂频.浅谈普通高校《舞蹈鉴赏》教学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6]商玮娜.医学院校中舞蹈普及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7篇

    一、切身感受阶段

    这是舞蹈奖赏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一切奖赏的原动力,一切奖赏的美妙,都源自真实的感受,正像普列汉诺夫指出:”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活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1]鉴赏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当舞蹈着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观众不仅立即被舞者的舞姿所吸引,而且随着舞蹈者所表现的内容的不断展开,他的各种心理机能也逐步启动、协调、配合、逐步进入完全摆脱功利性倾向的关注状态,并获得一种对舞蹈艺术形象直接感知的整体把握。这时,受舞蹈着艺术表演的吸引,欣赏者会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将个人的情感投入其中,自然地就感受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信息,或者说是充分的调动自己感觉器官的全部能量来参与到舞蹈艺术鉴赏过程中,充分“触摸”舞蹈,感觉舞蹈,从而进入舞蹈艺术的奇妙的世界当中去。

    二、情感共鸣阶段

    当观众全身心第投入到舞蹈艺术作品中,就会“物我两忘”进入舞蹈艺术作品虚构的天地之中。这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境界,是由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就是进行典型化的艺术,只有选取最有普遍意义的、最有人性的东西,以职工遭某种令人信服的,才是最不可动摇的东西。”[2]一部优秀的、形象生动的、而且表演细腻逼真的舞蹈作品,才能充分的激活观众的感情层面,使其与剧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即使最高形式的感动,也是艺术鉴赏中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即依赖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典型生动,更依赖欣赏着感情、修养与作品的接近相同。此条件缺一不可。

    三、理性判断阶段

    在上述艺术鉴赏的基本经验上,在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舞蹈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理性体验舞蹈作品阶段,这一个近段是对舞蹈作品传达的艺术信息做进一步的判断。分析、真理,并加以理性的梳理。简单地说就是舞蹈鉴赏者如果在自然感受的基础上,脑子里适当地对眼前的艺术信息做一些综合分析。例如,该作品舞蹈形象属于什么类型?编导用意何在?动作造型怎么样?作品创新自出在哪里?作品中的音乐是否好挺好记?舞蹈服装是否有助于作品形象的创造等等,如果能够有机会进入舞蹈舞蹈鉴赏的过程,并回答这些问题,就会大大加深舞蹈鉴赏的程度。那该有多美妙呀。简单地说,就是在分析意识中,运用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去“设问”,在感受舞蹈的时候别忘了问问自己,“那是什么动作?”这个动作用在这里能体现作品中主人翁的什么情感表现?情节是在哪里有所变化的呢,有问有答,设问请教别人回答,久而久之你就会一步一步深入到舞蹈艺术奖赏的美妙境地里去了。

    四、再度创造阶段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舞蹈鉴赏 舞蹈语言 审美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3-02

鉴赏课的特点在于以一种感性的方式,通过艺术的感官形象给人一种直观体验,同学们感兴趣,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但缺点在于,由于直观感受作为主要方式,容易缺少系统分析和理论导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只注重感觉、兴趣、爱好,而忽略了艺术中的思想内涵、理性知识及审美意蕴。对于鉴赏课,同学们常常是抱着“轻松解乏,娱乐至上”的心情走进教室的,因此,上好这门课首先要取决于老师的教学目的及定位。本文在向大家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意义时,开宗明义地申明艺术赏析不仅需要感性和直觉,同时也需要理性与思辨,在严肃的环境下运用想象和进行欣赏。这种引导,首先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认识及审美观念的确立。

1.从技术层面到身体语言的理解

艺术是对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经验的表达,而不是流于纯粹形式的把玩。因此,技艺的模仿和学习不应是高职艺术课堂的重点,而更好地理解艺术本真的意义才是我们课程学习的目标。

在当今多数同学眼中,观看舞蹈,特别是舞蹈表演性舞蹈,主要是看其技术技巧。有此观点并不奇怪,很多舞蹈作品中超人的“跳转翻”能力和惊人的“柔术”炫技,吸引了很多外行人的眼球。然而在一阵掌声和欢呼过后,除了惊叹大家并未留下更深的印象。教师在上课时,有时为了吸引学生也步入了误区,课堂的焦点和兴奋点都放到了舞蹈炫技的展示上,以为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对舞蹈发生兴趣。但其实,这样的行为诋毁了艺术的真谛,同时也败坏了同学们的审美趣味,降低了他们的艺术眼光,这样的“鉴赏”与高职艺术教育的目标南辕北辙。高职的艺术教育除了要注重感性,更需要注重理性思辨。高职艺术课程虽说是以普及和通识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但普及并不代表肤浅和简单。

梅洛・庞蒂告诉我们:“身体是我们能拥有的世界的总的媒介。”舞蹈是一门身体语言,肢体表现性的魅力是巨大的,而舞蹈的语言魅力与杂技的极致和体操的力量是有区别的。“舞者的身体应该是文化与审美记忆的载体。”舞蹈技术除了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外,更重要的是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身体语言的表达,以及由此传递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舞蹈技术的高层次是艺术表达,而不是技术本身。在课堂上要让同学们了解什么,对艺术应抱有一种怎样的态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囫囵吞枣一带而过或是一味迎合。在对舞蹈作品的鉴赏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和讲解的方向应更多地放在舞蹈的历史流变、身体语言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技术技巧作为身体语言表达的内涵和作用上。

2.以符号性的形态分析舞蹈本体

学生们经常会在课堂上问:“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那段舞蹈在表现什么?就动作讲动作,对于舞蹈老师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而分析舞蹈语言之中的奥妙才是舞蹈鉴赏课的真正意义。舞蹈语言是“有意味的形式”,当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观赏作品时,要从对事物的模仿、借物抒情,上升到把舞蹈看作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因为舞蹈的“形式”――人体姿态及其连接、运动,其实是社会生活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这种以人体动作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是高度抽象、写意的。舞蹈语言的流变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显现以及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时期的社会心理、情感方式、习俗特点和审美判断。正如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语言乃存在的家园。”舞蹈语言正是以特殊的形式显现着这个世界。

舞蹈语言的符号功能极强,可以通过一个动作概括一个民族的什么倾向和文化性格。每每言及这些,同学们的眼神中无不透露出好奇和疑问,于是教师就将敦煌“飞天”的形态和芭蕾中的“阿拉贝斯”造型对照展示,让同学们从动作的不同形态、线条质感和走向当中寻找其内在的答案。从这些极具典型性的身体符号当中,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体悟了东方舞蹈语言之“拧倾圆曲”的审美内涵和西方舞蹈语言“开绷直立”的不同文化魅力。在“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的舞蹈语言中,感受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意蕴。

3.以科学的视角走进舞蹈文化

在舞蹈鉴赏课中,作品的介绍必不可少。教同学们“怎么看、看什么”是此环节的关键,如何让同学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和思考,需要授课教师反复思量。有几种课堂现象值得反思:一是“盲目观看”。有的老师认为鉴赏课就是观看,便从头至尾的播放舞蹈剧目,同学们在没有文本知识的辅垫下浑然不知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寓意,看的昏昏欲睡;二是“跳跃式观看”。有的老师只为课堂内容好看,全然不顾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学生上课只为看热闹;三是“孤芳自赏”。有些老师认为作品是经典,经典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于是观看之后不提问、不讨论、不做任何点评,同学们看了没机会说,不明白的也不敢发言。

作为选修课的舞蹈鉴赏,对于课程内容的凝练、概括和含金量要求很高,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当中,把舞蹈的种类、表现手法、文化历史、一般规律,包括交叉学科的艺术问题等方方面面的话题作深入浅出地讲解梳理,因此课程体系的系统与严谨非常重要。其次,教学思路决定教学结构。第三,对经典作品的文化再认识。鉴赏课上老师们都会选择介绍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但我们往往是将“经典”置于“文化偶像”的地位,一味的膜拜,不能有疑义,否则就是你看不懂。艺术欣赏中这种“毋庸置疑”的态度往往是弊大于利,它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力的培养,况且对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普遍的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才会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此时经典作品受人倾慕也好,批判也罢,但总是充满着让同学们无法摆脱的吸引力。

总之,舞蹈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肢体的“美观”和形式的“装饰”。正如已故著名舞蹈家孙颖先生所说:舞蹈风格、色彩、情调、意境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历史长河、社会演变中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共同的文化形态、共同的审美情趣的凝集……”舞蹈鉴赏课是舞蹈文化普及传播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舞蹈鉴赏》属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的范畴之内,国家近期也有相关的文件出台,指导此类课程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此类艺术教育课程。其中应该涵盖舞蹈基础理论、名作赏析、名家简介、教师示范、学生互动等环节。  

 

美育问题是一直让人们很纠结的问题,虽然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下,20世纪90年代正式写入到了国家的教育纲要,但是发展的速度还是很不尽人意。难道是人们不再追求“美的事物”了么?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均衡,国家的财政支持不够等原因是挡住人们“发现美的眼睛”的障碍。 

近些年,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为了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不断完善普通高校艺术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03年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到去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炉,其中强调“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进一步阐释了:“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期间还有自2005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从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实施。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国家在普及美育教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开始了拔锚起航,而不单单是喊在嘴里的口号,写在纸上的章程了。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推行包含舞蹈艺术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不得不提及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所谓通识教育是与专业化教育所不同的教育模式,虽然通识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博览古今为通人”——《论衡》等。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却是在前苏联的专业化教育的影响下办起来的,学生被强调学习专业知识,知识面窄,适用性差,有知识而没文化。而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一种全方位教育的大学理念,它是涵盖了我国现在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它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功利性地为了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所做的教育,而是张扬个性的、广博的、培养健全的人的教育。也为越来越多国际上知名的大学所认同,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就明确指出了“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中“舞蹈鉴赏”就包含在公共艺术限定选修课中。而大学的美育教育就以“鉴赏”为主。鉴赏是指对艺术品或文物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有些教师在把课程的内容定义为“舞蹈欣赏”,我认为不合适。“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是包含在“鉴赏”中的,只是浅层次地停留在“形式美”上。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备了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只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造成审美的偏差或不足的大学生们。 

我认为在《舞蹈鉴赏》课中,要包含: 

1.舞蹈基础理论知识 

舞蹈的基本原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艺术的分类;舞蹈的历史进程:中外舞蹈史、舞蹈的文化生态等。 

2.结合舞蹈基础理论鉴赏中外舞蹈、舞剧名作 

通过文字资料、剧照、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比如像中国舞蹈史的古代部分并没有舞蹈的视频资料,只有在当代根据那个历史时期的人和事及史料描述新创作的作品。 

3.结合舞蹈基础理论穿插介绍舞蹈名家 

中外知名舞蹈编导家、表演家、教育家、作曲家和舞美家等。 

介绍舞蹈名家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视角入手,比如,介绍编导家张继刚时,我总是先跟学生们一起先回顾一下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然后再推荐他的其他一些经典之作品,如《太阳鸟》《哈达献给解放军》等。 

4.教师适时示范,增强课堂直观性 

如蒙族肩部的动作有很多,这跟他们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有关的,上课时我就给学生示范蒙族的硬肩、柔肩、双肩、笑肩、耸肩、碎抖肩等一系列肩部的动作,学生们当堂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 

5.学生简单模仿,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授维族的移颈动律时,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做移颈,并配合猫洗脸、遮阳托腮式等一系列手臂动作,拉近学生与舞蹈的距离。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想套用一下彭吉象先生在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发言稿的题目,针对当前艺术教育情况,笔者认为:“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再多也不为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素质

1、概述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才人的越发重视,各高校都把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引进了校园。舞蹈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审美教育。对高校大学生而言,舞蹈则是一种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培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

2、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2.1 师资力量不足。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教学人员。一名好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技能知识,但这样的舞蹈教师可遇不可求。

2.2 学生兴趣不高。学校的舞蹈鉴赏选修课,到课的人往往一开始特别多,到后面越来越少,就是去的也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说到底,还是学生对这个课程不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课程困境的重要途径。

2.3 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很难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在这样没有科学性设置的课程安排下,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工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

2.4 教学方法死板。缺少规范性教材。系统理论和教材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无科学理论作铺垫,教材内容也空洞。在舞蹈艺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学生只能盲目性的学习,缺乏科学性,学到的东西没有真正的内涵,久而久之,其舞蹈意识形态便是残缺的。

3、高校开展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3.1培养审美能力,完善文化修养。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美学、哲学思想等,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各种舞蹈艺术形态的感性显现也大大扩大了大学生们的视野,对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探索未来都有深刻的影响。

3.2增强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从动作的设计、编排到表演,都包含着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而大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舞蹈的欣赏和学习,属于形象思维,通过对形象思维的发展,来促进掌管着数字计算等功能的左脑,从而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

3.3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意识。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平时的训练和有计划的演出, 特别是一些群舞客观上给大学生的交际搭建了一个平台,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提升。使其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自然相伴而生。

3.4净化心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操。舞蹈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学生们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得到了感官的愉悦和意向的感悟,超越了功利的意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精神的境界,其本质意义上说一种情感的教育,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特征,也正是舞蹈的审美本质所在。

3.5促进内外美的统一和举止得体。舞蹈是以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处处都能体现姿态美。它体现在了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使身体的力量性、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得到全面的提高,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阳光朝气的健康形象。

4、舞蹈教育改革探索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4.1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投学生所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选择上,应有选择性地介绍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对学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语汇。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从。

4.2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要丰富鉴赏的审美知识储备。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其鉴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从文化内涵上领略舞蹈艺术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与单纯鉴赏的传统模式相比,师生间进行互动显然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在讲到不同舞种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安排教一些简单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把舞蹈知识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

5、高校舞蹈教学的建议

舞蹈教育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多借助现代化工具,让学生体验美,?多给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创造美?,多支持舞蹈团队,培养团队凝聚力。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耳熟能详的藏族歌曲。如天路等等,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用大自然和音乐的无穷魅力打开学生的心扉,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舞蹈教学环节,这样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和领悟,从而在学习舞蹈时融入情感。增强学习学趣,激起学习热情,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为舞蹈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为满足大学生舞蹈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以大学生舞蹈团活动的影响力来带动大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6、结语

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可以很好的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舞蹈 意境 中职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03-01

引言

近年来,大众对舞蹈艺术的学习热度持续升温,社会对舞蹈教学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中职教育培训的舞蹈类专业也倍受追捧。但相比其他专业,舞蹈专业学习门槛较高,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较强的模仿能力作基础,还需要深刻理解和认知舞蹈作品内涵的能力素养[1]。本文从分析中职舞蹈教学现状入手,比较意境赏析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讨提高学生舞蹈意境鉴赏能力的具体方法措施。

1.我国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舞蹈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传授方法,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更为突出。一方面,有力促进了中职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符合国家对舞蹈教学的相关标准,院校加强了专业舞蹈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能够使青年学生在系统专业的舞蹈学习培训后,具备满足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舞蹈专业人才,更有力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中职舞蹈教学的功利性和简单化。特别是在市场条件下,舞蹈人才必须面对应聘求职的竞争。这使中职舞蹈类专业划分更加细化的同时,也影响了舞蹈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入。在这样大背景下,中职舞蹈教育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约束技能标准,而轻视舞蹈艺术内涵的发掘和演绎。要么过分重视舞蹈基本技术的教授,只有大量对舞蹈动作的示范讲解,却缺乏对舞蹈外在形式之下所构建的深层意境的剖析。致使课堂教学有内容无趣味,有技术没技巧,教学互动贫乏,教学质量一般。要么过分强调教学课程设计形式上的标准化,使学生始终被动地学习舞蹈作品、机械地重复舞蹈动作,却不重视传授舞蹈语言表达上的精髓,学生对舞蹈只有动作的记忆,缺少心灵的触动和交汇[2],更难谈及在舞蹈上追求艺术创新和自由表现。

简言之,中职舞蹈教学弱化了艺术教育熏陶对人的全面培养和提高,限制了学生的舞蹈思维发展和创作的生命力。

2.舞蹈意境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是有灵魂的艺术。舞蹈通过表演勾勒出的意境,饱含着作者的艺术理念和价值追求。

对学习者而言,舞蹈鉴赏能使学舞者较快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专业标准和表演风格,直观感受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所谓舞蹈的意境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对背景的介绍和描绘、解读音乐烘托的基调和氛围,代入作品塑造的独特情境,引导学生逐一解构舞蹈自身呈现出的美学元素组成。帮助舞者充分运用想象力构建以我为主的虚拟情景,让教学在作品营造的艺术空间中展开,使学生领悟舞蹈主体思想,体味舞蹈细腻情感,身心浸入其中去演绎作品主题赋予的灵动和激情。以《云南印象》为例,为展现特有的云南民族文化而包含着大量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3]。而传统民间舞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艺术凝练的缩影,常常拥有着丰富的人物情感,蕴含着广博的历史渊源和唯美意境。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知舞蹈的外在形式美,如从讲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入手,对区域内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服饰进行大量深入的背景研究,教学生体会作品中美的观感;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动作场景美,如播放舞蹈所反映的各族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明确讴歌的对象,教学生领悟作品中美的定义;再次,要把舞蹈向实际生活取材凝练的动作返璞归真,从具象化的生活动作向抽象化的肢体语言正向学习,教学生感受舞蹈美的塑造。如果单纯强调学习民间舞的肢体动作技术,是难以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水准的,更何谈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所以说,重视传授对意境的欣赏和品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精髓的认知力与创造力,可以更好地去用舞蹈表现和创造美的意境。

3.推行舞蹈意境教学的对策措施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无论是幼教专业对学前儿童的审美启发,还是表演专业对艺术功底的积淀历练,都非常适宜推广和开展舞蹈意境体验式教学。

一是加强案例式教学,历练学生对舞蹈的分析能力。舞蹈,是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艺术载体。舞蹈学习和表演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对意境本身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之上[4]。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源于生活、意境丰富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典型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舞者身体、神态,及舞台场景的声光变化等,形成对舞蹈的直观体验,并结合主体形成舞蹈意境的内在心理认知。然而,由于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的差异,各自形成的心理认知也不尽相同。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可以权威地剖析经典舞蹈作品的创作意境,有效矫正各类错误认知,形成学生对舞蹈意境认知的正确经验。

二是提倡自主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在意境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要学会欣赏发现舞蹈之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舞蹈美的构成[5]。首先,要改进课程设计,增加舞蹈鉴赏的学习比例;其次,要加强课堂互动,为学生提供探讨舞蹈意境的良好氛围;再次,要支持学生进行基于意境体验的自主式舞蹈教学,并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既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通过自学提高舞蹈技艺奠定基础。

三是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艺术源于生活,舞蹈意境同样来自于生活实践[6]。学生对舞蹈作品意境的体验,只有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才能够达到移情共情的心灵感悟,形成出对舞蹈原汁原味的表现潜力。因此,舞蹈意境的课堂教学,同样要鼓励学生用艺术的眼睛重新观察和审视生活。在两者的比较中,多去思考如何将客观生活用舞蹈语言去内涵式、抽象式地表达。既能增强学生的意境感知能力,又使学生善于根据生活感悟进行舞蹈创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职舞蹈教育培训还面临许多问题,谋求中职舞蹈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积极推进舞蹈意境赏析式的体验式教学,赋予舞蹈教学应有的艺术涵养教育,是今后中职舞蹈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于占东.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 民族艺术研究,2000,(4):68-75

[2]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发展新模式;探究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舞蹈也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而音乐舞蹈发展的新模式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下文从课程体系、音乐舞蹈创新、音乐舞蹈鉴赏进行分析,探究音乐舞蹈发展的新模式。

一、了解社会现实需求,完善音乐舞蹈课程体系

对于音乐舞蹈的课程来说,其发展模式要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音乐舞蹈教育的发展不是由其本身决定的,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的根本影响因素是由社会现实需求来决定的。音乐舞蹈教育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实际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研究。音乐教师可以结合专业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重新布置与调整音乐舞蹈课程体系,使得音乐舞蹈有一个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音乐舞蹈的需求变得愈加宽泛,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音乐舞蹈的显示需求,各种音乐舞蹈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而社会上的各种音乐舞蹈教育工作者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就需要掌握不同风格音乐舞蹈,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还需要了解音乐舞蹈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社会对音乐舞蹈教育的广泛需求,学校要变革传统音乐舞蹈课程模式,完善音乐舞蹈课程体系,使之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厚基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发挥艺术资源优势,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学校应当发挥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具体来说,学习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剧目,针对其实施一系列创作规划,建立健全重点剧目立项研究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机制的科学性。还可以发挥出文化主管部门的对剧目创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地实施艺术创作,当然在剧目创作时,要结合当地的艺术文化特色,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节目都这独特性特点,对一些独具特色的剧目创作工作,保证当地的术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充分表现出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特色,保证剧目鲜明的独特性,进而体现出节目对音乐舞蹈创作的需求,促使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音乐舞蹈创作中,需要学生了解音乐舞蹈创作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与环境条件。音乐舞蹈的创作需要在专注于一些重要领域以及关键问题上,实施一些突破性的探索与分析,增强人才交流与培养,促使人才流动机制的良性循环,使得艺术创作能为人才发展提供保证。

比如,汉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独居汉族民间特色的舞蹈片段与优秀的剧目,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自由体验。观赏结束之后,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喜欢舞蹈动作,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喜欢表演者的情绪与表情,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喜欢舞蹈的道具与服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创作,吸收观赏舞蹈的特色,最后再进行交流汇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的艺术资源优势能发挥出来,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三、把握艺术审美情感,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学校应当注意把握艺术审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一般音乐舞蹈学校的发展模式需要以学生对美的追求为重。学校实施的美育就是以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重要内容,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从认识、欣赏、追求美,再到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就某种程度来说,美育其实就是审美教育,或者是美感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音乐舞蹈教育,其主要是目的就是在美育的范畴之内,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音乐舞蹈教育又可以实现德育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舞蹈教育又是体育的范畴,能培养学生坚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锻炼与塑造。众所周知,美育是大学生音乐舞蹈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在音乐舞蹈美育的影响下,能实现学生自我的寻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学生能自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在进行大学生音乐舞蹈美育的中,笔者发现音乐舞蹈艺术的教育能达到提高与完善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的独特效果。结合多年音乐舞蹈教育工作,音乐舞蹈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同音乐舞蹈专业的知识、技能训练是一样重要,都是音乐舞蹈教育的重点,由此音乐舞蹈发展的新模式中需要重视音乐舞蹈的审美教育,把握艺术审美的情感,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以实现音乐舞蹈的全面教育。

比如,各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历史、宗教、人文风俗等艺术特色,音乐舞蹈的风格也各有特色,除了在课堂上接受到的教育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影视资料等来感受、欣赏、体会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接受艺术的熏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促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审美培育,感受音乐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情感,学生的鉴赏能力也能得到增强,为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新模式提供保障。

四、结语

文章对音乐舞蹈发展的新模式進行的简单探究,从舞蹈课程体系、学生创作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是三个方面,总结了音乐舞蹈发展新模式探究的方向,为音乐舞蹈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的理论支撑。

作者:廖舒怡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舞蹈鉴赏;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舞蹈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保持形体,塑造气质,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还是可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在舞蹈艺术中,不仅需要音乐节奏的配合、服饰的搭配、动作顺序的记忆,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灯光、布置布景等。舞蹈艺术以其无可替代的功能在现代生活和高校素质教育中焕发出青春活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90后大学生特点

1.注重自我感受,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团队意识不强

9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受父母及长辈们宠爱甚至溺爱,以致都比较注重自我感受,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个性较强,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不懂得尊重他人。舞蹈中的集体舞可以帮助其增强团队意识。

2.缺乏对美的感知,意志力和行动力薄弱

90后大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吃穿不愁,意志力和行动力相对薄弱,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较弱,对待事情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如对他人挑剔,不懂宽容,缺乏理解、尊重和同情心。

三、舞蹈鉴赏课的作用

高校推进艺术素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审美文化的育人功能,较好地满足当代90后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

1.舞蹈鉴赏课有利于美化人的心灵

在欣赏舞蹈作品表演时,观看者通过作品中展现出的一系列动态形象、背景构图、技艺表演、表情等带入角色,进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感染。

90后大学生需要有欣赏美、发现美和感受美的心灵,这样有利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在大学里,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具备良好的形象、体态和高雅的气质。舞蹈鉴赏课的熏陶培养,可以帮助其在走向社会、面试工作、公共场合等都应付得体,学生具备了由心灵散发出的真善美、举止言谈高雅、衣着打扮不俗、行走体态端正等,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心灵美、仪态美和行为美的标准,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对待生活。

2.舞蹈鉴赏课有利于健康人的体魄

学生在赏析舞蹈作品时,看到喜欢的作品,就可以在实践课中模仿并学习它。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动脑和手舞足蹈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强身健体。舞蹈动作训练不仅可以美化并保持大学生的形体,还可以塑造气质,健身强身。因为舞蹈艺术是动态的,是改变体能的最佳方法。舞蹈能调节人脑的中枢神经,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改变人体的原有不良机体,并且这一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舞步中实现的。

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通过舞蹈鉴赏课实践模仿学习一系列动作,可以增强体魄,美化他们的形体,达到健身强身的作用。

3.舞蹈鉴赏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听到这首歌曲,就在脑中浮现出各民族人民手拉着手、载歌载舞、气氛融洽的景象。

在多数90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中,欣赏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舞蹈也可以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美育意义。比如:欣赏集体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意识,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互帮互助。欣赏热血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热情、果断和进取的意识。主要是让学生看懂角色人物的思想感情所展现出的舞蹈主题,让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互相探讨,融聚在一起。

4.舞蹈鉴赏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在讲到现代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那位教授说,在他看来,“学艺术的学生一定不会有心理疾病问题,因为他们有发泄的渠道,他们可以尽情唱歌跳舞”。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舞蹈艺术鉴赏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通过舞蹈艺术鉴赏课程的实施使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1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将世界著名的舞蹈呈现给学生。观看舞蹈表演是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其中的舞蹈者所要表达的东西进行讲解,对于感性表现、感情流露、动作协调性,舞蹈动作所表达的意境等内容和学生一起研究及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去,使自身的精神形态能够随着舞者的动作变化随机改变,与此同时也会将自身的艺术细胞激发出来,在此鉴赏过程中,不断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操。

1.2 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升方面

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静态的教学方法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度,注意力不能够集中,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有很好的记忆,因此就不能有更好投入学习的热情。以往学生掌握知识大多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后果通常都是当时会记住知识要点,但不能使之理解,导致遗忘。但是通过进行舞蹈鉴赏教育,这种感受性、灵活性、节奏性都较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中找到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再把它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使得学习效率能够不断进行提升。

1.3 学生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方面

通过对舞蹈艺术的鉴赏,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进行展示,教师也是乐意听到学生的想法,即使由于表达错误而产生了分歧,也是好的,因为学生通过自我的表现,使自己敢于发言,加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身在不断进行思想强化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创新的习惯,把创新改革当作是一种乐趣,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在对舞蹈表演进行细致的观赏、深入的探究的时候,其中会发现不可言说的艺术奥秘。这种奥秘就在于通过对舞蹈的鉴赏,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我参与能力,将自己不断进行融入,使自身的建设与舞蹈鉴赏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走出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怪圈,并将这种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渗透到起到教学课程中去,有益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1.4 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默契方面

教师通过对舞蹈鉴赏课程的深入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到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天鹅湖》、《千手观音》、《孔雀舞》等舞蹈作品,并且将这些作品一一进行细化分析,通过和学生对作品的探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与教师不断拉近距离,在进行艺术的交流的时候,互相进步、互相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以往的“上下级”关系打破,从而达到高度的默契。

2 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发展

2.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在进行舞蹈鉴赏教育课程实践的时候,要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主导的位置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将艺术气息不断带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意味着,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师来进行评价,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自我研究,发现舞蹈艺术的灵活性,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比如,学生进行舞曲与舞步的结合阐释,将其中的节奏快慢和情节的流露进行详细阐述。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舞蹈中对细节的把握标准,这是不易的,这是他们通过深刻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还有其他学生也能够就其感性的东西进行阐述,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大胆地畅想,使之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2 将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

提到灵感,它并不是自始至终就有的,它会在某一瞬间迸发,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灵感会很多,但是真正把握住的人却不多。教师有责任进行对学生灵感的激发,将学生在舞蹈鉴赏学习中提升一个档次,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将新型的艺术构想说出来。

进行舞蹈鉴赏,了解到了舞蹈表演、编排、编剧等各个细节的注意事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学生就一定能进行更好的创新,但是现在的教学不注重创新,学生有一个好的想法,创作出新的舞蹈来了,教师通常不会放在眼中,这就使学生的信心受打击,无法得到鼓励,灵感也会随之消失。

笔者觉得,目前学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课程有很多做得很好的方面,但唯独在学生的灵感创新应用方面做得不好,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进行革新,善于发现学生新的思想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负起责任来。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5篇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着,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着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