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

舞蹈培训论文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觉认知;形态的模拟;动觉体验;舞蹈美与道德培养;舞蹈美育培养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第六感觉”。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无论是反射运动或随意运动都受其指导。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在舞蹈中,我们可以被《孔雀舞》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可以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御力。

舞蹈中动觉的细腻运用程度(脚趾、手指、眼神、气息的位置等);驾御认知的深度(从骨骼到体态、从立点到力点);有序的训练过程是舞蹈独具和无与伦比的。

2舞蹈人体动态有两个方面

(1)静态上的舞姿造型依赖于舞蹈动觉的调控。

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是舞蹈动觉中动态关系需要强化训练的重点。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

“动律”是指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

“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

“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

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

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而结构。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是雨,无所不至。

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训练、舞蹈作品中,刻意扑捉、把握、融入舞蹈动觉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民族情态中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舞蹈形式显示出动态、体态、动律主要运动部位身体配合上的差异,如屈膝动作,各民族在动作节奏、起落控制上显示出各自独具魅力的舞蹈动作差别。这些一方面成为舞蹈的财富来享用;另一方面拿来为舞蹈动觉上的体验进行舞蹈功能上的训练,使人体得到更大的可塑性和表现张力。

环境情态,住山的唱山、靠海的唱海、草原与雪山、南国与北疆,因自然地貌的差异,性情各异,心态万千。藏族地处高原多山而不平形成了屈膝、扣跨的体态,而蒙古草原造就了昂扬桀骜的天之轿子般的体态和动律,黄土地那高亢激昂人们形成了自我地貌环境特有的舞蹈形态,等等许多都是如此,似乎都能从地貌的特征中寻找到动的原因、动的形态。

心理情态是指具有明显心理活动特征的舞蹈动作。那些哑剧色彩、独白特征和心绪进发的动作形式,它提供了大量生活化、情绪化的舞蹈因素,并由此而调动人体情态下的舞蹈动作,成为舞蹈动觉中必须体验和认知的内容。我们的一些训练和所开设表演课,正是要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学生舞蹈时这一部分的不足,要从自信入手,逐渐达到心理情态自如而准确的流露。

3舞蹈美与道德培养

(1)舞蹈美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感觉器官在对舞蹈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后,所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是把人体美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叫媒介,向观众表露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单纯为了炫耀技巧。舞蹈是永远要把动作和舞姿置于情感逻辑的统率之下,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否则,为形式而形式,片面追求形式美,就会破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会失去舞蹈的真实性,所以舞蹈美感是人们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思想——精神世界之间的中介。要使舞蹈美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形体美是基础,但更重要的则是舞者内心对“美”的诠释,是内心美感的释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舞者要有文化底蕴,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用形体美诠释出的舞蹈美感才会是永恒的美。

(2)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所以说舞蹈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应让学生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以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创造真,善,美……。

4舞蹈与美育

(1)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

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赴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学生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另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2)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学习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跳跃、呼吸的运用对学生的体质也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使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5结语

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他是情感逻辑再现和体验。舞蹈的美育教育是舞蹈教育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道德教育为基本原则,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性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得到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序言[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英)哈夫洛克·埃利斯.生命的舞蹈[M].傅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毛诗·序[A].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业余舞蹈;教学实践;体会

公益性群众艺术馆活动场所的免费开放,给群众文化带来了多姿多彩生机无限的好时节,也给热爱舞蹈的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催生作用、辐射作用不可小觑,广场舞、室内舞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看到这样好的形势,作为一个群艺馆舞蹈辅导干部,心中不知是何等的高兴。为了满足群众性舞蹈活动的需要,我几乎是每天给他们上免费课,苦在其中,乐在其中。现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群众舞蹈辅导的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1 教学内容的设定与整体关照

舞蹈教材的确定,必须根据群众舞蹈活动的实际需要去组织,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内容和制定数学计划。从群众舞蹈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注意普及,又要注意提高。首先要作好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了解和掌握群众舞蹈活动的规律、特点、方法及群众的审美心理、审美兴趣以及欣赏习惯。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开设不同的课程。群众舞蹈的学员来自各个基层,各种职业的人都有,兴趣、爱好各异,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以得到心理抑或审美层面上的满足。我选择把重点放在成品舞和节目排练上,因为这样有助于较快地进入状态与境界。如:我选择《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把它编成一段舞蹈,既欢快又喜庆,可广泛用于嫁娶、庆宴等活动,很适合群众民间文化的特点,学员们很乐于接受。又因为该舞蹈动作简单却有规律性,富有节奏感,还得到了广大广场健身者的喜爱。因此,舞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普遍受到群众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己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比如社会上人们学习舞蹈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年龄的层面也在不断扩大。作为群众文化战线的一名文艺辅导干部,我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多年的群众业余舞蹈辅导工作中,我根据舞蹈辅导对象的不同,逐步探索出一套循序渐进、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从心理学入手,从提高兴趣、培养情绪入手,把握学习节奏,使学习者尽快地找到舞蹈的形体感觉,尽快地进入角色,把“快乐舞蹈”带入人们的生活,让舞蹈在每个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渴望,形成一种力量,最后达到通过舞蹈的学习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而教学方法则是保证教材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编得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是舞蹈课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舞蹈课需要亲自参加,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在教学中,特别要做好案头工作,不盲目照搬专业团体的训练方法和碟片上的动作,教学强调多做示范。舞蹈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直观教学――动作示范。示范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进度和质量。有的动作说十遍,不如带学员做一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示范、讲解、纠正”的方法,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要领的目的。示范、讲解与纠正是互为作用的几个关键链条,缺一不可。示范,就是教新动作之前,老师首先要把教的动作准确地试做一遍,让学员有直观的形象,然后带学员反复练习;讲解,就是在教动作的过程中,要把动作要领、音乐节奏、易犯的毛病,简单扼要地讲清楚;纠正,就是要及时纠正学员身上所出现的各种毛病,直到达到要求为止。纠正学员的动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动作中存在的毛病有普遍性和个别性两种。普遍性缺点,往往发生在教新动作的时候。个别性缺点有时也带有普遍性,那么在纠正时,必须要求全体学员共同观摩,共同分析,通过个别纠正引导全体注意。还要善于在动作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提示,要看对象、看程度、有步骤、有重点地纠正,不能一会儿要求手、一会儿要求脚、一会儿又是要求腰,要求不明确、不突出,这样不但起不了多大作用,相反有时把学员越弄越糊涂,无所适从。二是注意发挥学员的积极性,教学计划要执行得好。凡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基础和能力都不一致,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习热情都很高,所以我特别注意发现和调动学员的一切积极因素,注意因材施教,分别提高。因此,在辅导中一定要耐心热情,善于诱导和启发,切忌训斥,以鼓励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主动争取学员的配合,就能使教学正常进行。三是加强课堂纪律,考核学习内容。好的课堂纪律能使教学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中进行,考核不仅是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考试,也是对教师的考查。坚持这样做,能促进学员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跳得更好更美,还可以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3 舞蹈能力的培养

学员的柔韧性、控制力、弹跳力等提高的同时,还要对学员生进行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训练,培养学员舞蹈动作意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感情调动能力。身韵教学时,我首先让学员学习掌握古典舞身韵最基础的基本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多种动律元素的训练,然后再让学员练习舞姿、体态、路线等。我很注重气息、意念、神韵等内在韵律练习。在动作意识、思维想象练习中,我让学员静下心来,练神、练心,充分调动学员的内在情感,以使学员入境、入状态,完全融入舞蹈氛围中,做到身心互动、形神合一,实现身体、气息、内在节奏的高度统一。在身法运用上,让学员了解学习千变万化的规律,但必须注重内外统一;在舞蹈表现方位上,强调轻重、刚柔、强弱、急缓、松紧的对比;在造型上让学员了解舞蹈动作具有圆、曲、拧、倾的特点。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逐步对学员进行渗透。在我所接触的这类学员中,中老年人居多数,他们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以健身为主,因此在舞蹈动作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求舞蹈的幅度、力度和变化程度尽量适中;其次,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朴实、贴近生活;同时更要突出节奏感,加强语言对动作的提示。对于其他类型的舞蹈学习者则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一些单位要排练舞蹈节目参加比赛,这种舞蹈对象的特点就在于:注重成舞在自己身上体现的速度、而后才是质量。

总之,群众舞蹈培训一定要做好广泛的社会调查,不能闭门造车,训练内容老一套。要充分了解群众的喜爱和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只有这样,群众舞蹈培训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雪来.浅谈新形势下的群众文艺创作.青年文学家.2006 年 5 月.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作用

一、少儿舞蹈教学对少年儿童智力方面的作用

“美学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通过舞蹈美,真实地感受生活,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生活,在美的神韵中升华一种对善良美德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今天,舞蹈已经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

1.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舞蹈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年龄跨度大。小到学龄前儿童(4~5岁的娃娃),大到12~13岁的小学生。二是训练时间短,间歇时间长。通常每星期活动一次,每次活动也就两、三个小时,是否学会、记住,时隔五天再来上课是否还会跳,很大程度上要靠孩子的记忆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她们,培养她们的兴趣,诱发她们的参与意识,使学员的大脑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记忆能力的作用。据我的了解和观察,凡是舞蹈跳得好的孩子,在学校也往往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很有好处的。

2.舞蹈教学可以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为了避免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要常常给孩子们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从游戏中、从舞蹈中启发她们的想像。例如让她们用肢体语言去模仿表现白云、小溪、开火车的姿态、吹泡泡及各种小动物姿态等等,她们天真无邪的情感与动作往往为我们创作儿童舞蹈奠定了基础。这样老师教得开心,学员玩的尽兴,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二、少儿舞蹈教育心理方面的作用

1.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少儿通过训练、表演,展示思想教育内涵。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2.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体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少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对于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受教育的少儿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4.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三、少儿舞蹈可使少儿形成匀称的优美体形

1.在舞蹈训练中,总是要求小运动员要充分展开四肢,动作舒展,身体向上拔立,所以促使了端骨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生长,使少儿个子涨高,四肢变得修长。各种基本素质联习,又使其韧带肌肉发育平衡。更好得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但不难看出,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练习,可促使其形成四肢修长匀称的优美体形。

2.少儿舞蹈可预防“少儿肥胖症”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常常由于营养过剩,活动少造成肥胖,体重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组织的重量,在少儿的生长发育时期,前面的非脂肪重量在少儿体重所在比例差异不大,体重的增长主要是脂肪的增多儿造成的,所以说通过训练能抑制脂肪过多增长,即少儿舞蹈训练能预防“少儿肥胖症”。

3.少儿舞蹈练习能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

通过训练可以纠正含胸弯背、探脖子等不良姿势,对于有的X型腿和O型腿的少儿,坚持训练可使其腿形有所改观。具体方法如下:

(1)含胸弯背的纠正训练方法

有些小朋友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姿势,往往很容易有含胸弯背的毛病,这些毛病,只要家长及早发觉并督促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可矫正的。家长除了给小朋友做形体方面的练习外,还要经常地提醒小朋友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并可作一些矫正的补充练习。

(2)双手扶墙压肩胛带练习预备动作:双手举过头顶,比肩略宽,扶住墙壁。手不动,上身尽量向前压,同时把胸部挺起,凹腰。这个练习要经常做,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

(3)下腰掰膀子预备动作:小朋友伏卧地上,直膝绷脚,双手夹头伸直,另一人站立其身后。小朋友双臂夹头伸直抬起上身下后腰,另一人抓住其双臂往下轻压。注意肩关节放松,不要憋气。然后回到预备姿态。

(4)伸臂掰膀子练习预备动作:双脚平开直立,两手交叉上举,掌心朝上。两臂伸直用力往后掰,同时立起后跟,胸部向前挺。然后下后跟回到预备姿态。要求:反复做16次。呼吸:向后掰膀子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4.舞蹈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

通过训练可以使其力量、速度、柔韧、爆发力、灵巧和柔韧性得以提高,活动技能也有明显进步,表现在节奏感、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等方面。此外还可以使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得以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少儿健康成长。

总之,舞蹈教学对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是自然而然的,对儿童智力的促进与开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就不拘泥某一方面的专业学习,发展创新,鼓励她们求新求异,增强欣赏能力以及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福媛.奥尔夫教学在中国儿童舞蹈基础教育中的应用[J]舞蹈,1995,(4)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馆;舞蹈培训;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人的物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文化发展,这大大加快了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步伐,然而,在舞蹈艺术方面,其发展明显带有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舞蹈艺术特别是舞蹈培训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现阶段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馆舞蹈培训重视不足。我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对民众一直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体育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在我国己处于非主流文化,不被民众重视,这种艺术形态的忽视体现在文化观众对舞蹈艺术的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演员舞蹈水平的发挥。

(二)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由于文化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其发展经费都是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在现阶段,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文化馆各项事务较为繁杂,费用支出也较为庞大,这样,应用到舞蹈方面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舞蹈培训的发展。

(三)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有待加强。制约舞蹈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在所有制约因素的首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主要的是要会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能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培训的发展水平,

二、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

(一)提高对舞蹈培训的重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舞蹈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进行关于舞蹈知识和文化的宣传,最直接有效的宣传,就是多举办舞蹈比赛和表演。通过这些手段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展现舞蹈对人们的锻炼价值,让民众对体育舞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提高体育舞蹈的社会化程度。

(二)加大对舞蹈培训的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舞蹈尤其是文化馆舞蹈的资金投入,应该给予其政策和经济上的补助,改善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环境,改善教学设施,提高体育舞蹈教师待遇,并对优秀的舞蹈演员给予一定经济资助,或为其以后的发展开通更好的出路,上专业院校或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运动等级的评定,达到一定的等级可以在以后的求学道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在体育舞蹈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学习动力和舞蹈工作实效性,从而促进舞蹈的发展。

(三)增加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干部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吸取生活中的营养,去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佳作。创作是为辅导而服务,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每一位业务干部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作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四)提高对舞蹈培训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需要政府组建定期体育舞蹈教师培训体系,加大交流,组织低收费或免费的教师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学习进修的积极性,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各机构的教师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或邀请、指派专家对文化馆的舞蹈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舞蹈教师还应不断学习、积累和吸收其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所用,补充、更新、提高现有的业务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

三、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意义

(一)提高审美能力。舞蹈课程在很多国家都是正常教学科目,他们认为舞蹈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对美的认识,提高本身的美感,才能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舞蹈就是增加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的美感是让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从内心来体验,进而变成一种心理欲求。可以说,对学生的舞蹈培训能够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俗语说,手舞足蹈,即是指通过舞蹈来表达一种心情状态,而这种状态一般是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闻一多先生和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都赞成这种说法,舞蹈是一种语言,它能表达最单纯最强烈实质的感情,它能沟通心灵交流思想,能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舞蹈是一种艺术,能够使肉体和精神的和美感合二为一,心灵进人美妙的境界,达到彻底的和谐。可以说,舞蹈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

(三)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带来精神享受,还能再现历史,反映真实的特定生活,以此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现实并以史为鉴。如舞剧《丝路花语》再现了盛唐时期的盛况,而且舞蹈保留了各民族人民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如满族的《莽势空齐》、傣族的《泼水节入高山族的《柞歌》等等,这些舞蹈是了解他们文化的重要工具,以此来了解社会,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四、小结

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融合时代的、社会的、生活的营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更好地完成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工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海音.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J].群文天地,2012,(2).

[2]张晓利.新形势下文化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J].东方艺术,2005,(20).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 音乐理论 教学模式

舞蹈是一种肢体表现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表情、肢体动作、音乐节奏中可以了解到,舞蹈艺术中音乐的重要性。舞蹈通过动作表达情感,这种动作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情感的诠释下更具魅力,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音乐作为舞蹈的伴奏,提升了舞蹈的感情诠释和艺术魅力。然而,在我国很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缺少音乐理论的课程,导致一些舞蹈专业的学生不能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不会用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内涵,影响舞蹈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舞蹈专业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探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舞蹈专业音乐理论教学现状

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展现。近年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普遍令人担忧。在课程设置上,舞蹈与音乐的教学都比较独立,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中,音乐只是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许多教师没有将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放在教学的主要内容中,更没有重视音乐在舞蹈中所起的作用。只是在音乐的陪衬下,机械的传授舞蹈,将舞蹈艺术形式单一化、机械化,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注重学生音乐理论素养的培养。只有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实现真正统一,舞蹈表演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高校舞蹈专业忽视音乐理论培养的表现还在于考核方法的单一,舞蹈训练重点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高校舞蹈专业如果在考核方式上重技能、轻音乐,忽略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强调舞蹈技能训练,就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音乐理论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舞蹈不是机械的肢体的摆动,舞蹈内容要与音乐伴奏相融合,才能够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舞者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受音乐节奏,体味音乐的每一段旋律,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充分展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如果舞蹈表演与音乐伴奏不合拍,即便表演的动作再出色,也会给人以一种不适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高校舞蹈专业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片面和单一的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将舞者与音乐的配合也作为一项采分点,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舞蹈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模式应用

(一)培养学生音乐细胞,改善乐理知识的教学风格

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理论教学非常关键。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乐理知识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肢体的训练一直是舞蹈专业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乐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实用性为主,重新分类乐理知识,结合舞蹈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将乐理知识学习化繁为简。对于一些重点的乐理知识,如音程、音调、节奏、节拍、旋律等,要结合舞蹈专业的特点深入学习,重点讲解。要让学生具备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学生只有充分理解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在内心产生了乐感,才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乐曲,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产生不同的音乐情感,为后续的节奏训练奠定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好的诠释音乐的情感。

(二)注重节奏训练,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相融合

节奏训练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而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又影响着舞蹈训练。因此,学生能否抓住节奏的规律,并能够准确的听懂节奏,对于舞蹈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舞蹈作品当中的节奏能够体现不同的风格,诠释不同的情感。如表达淡然或者忧伤的情感,可以用长节奏的舞蹈进行诠释。表达轻快或是紧张的情感,可以用短节奏的舞蹈进行诠释。节奏训练追求学生感官上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因此,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是节奏训练的重点,学生能否准确的把握节奏的规律,听懂节奏,熟练掌握节拍,对日后的舞蹈学习非常关键。

在以往的节奏训练中,教师往往采用听写训练的方式进行授课,模仿多于理解,节奏训练的学习属于一个难点。重复的进行听力训练,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而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节奏训练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训教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音乐试听时,要让学生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感受节奏,或者用其他肢体动作感受节奏。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感受情感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将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融合,提升了舞蹈的感情诠释和艺术魅力。

结语

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要弱化理论教学,重视感觉培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要注重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相融合,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注:本文为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5)

参考文献:

[1]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

[2]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2011(2).

[3]李莘.试论音乐课程序列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着力点;侧重点

前言

基于对舞蹈教学的了解,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乐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做好乐感的培养具体应当从合理播放背景音乐、进行专门的集中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等方面入手,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乐感培养取得积极效果。同时,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也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在肢体训练和协调性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肢体训练并且教会学生舞蹈技巧,还应当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与此同时,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也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通过教会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抒感,将舞蹈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舞蹈中收放自如,达到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目的。所以,掌握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舞蹈教学应做好乐感的培养

在舞蹈的基础教学课堂上,我们必须时刻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和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的崇高精神,使学员养成一个良好的训练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严令禁止消极怠慢、意志消沉、漫不经心的思想意识出现。

1.舞蹈教学应合理播放背景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舞蹈教学中,乐感的培养既关系到舞蹈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乐曲的特点,根据音乐节奏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舞蹈教学中应当合理地播放背景音乐,通过背景音乐来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在舞蹈训练中以背景音乐为主,锻炼自己的听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做到跟着背景音乐起舞,并且在背景音乐的影响下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舞蹈的整体表现力。

2.舞蹈教学应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

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学员很容易出现呼吸不顺畅、憋气等现象,那么如何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呢?比如,在进行跳跃、前进、后退、下降等动作时,在蹬地离地发力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采用快捷吸气;身体在空中或表换姿势造型时,采用控制呼吸,在动作完成后,落地时再呼气等。再如旋转时,吸气、蓄气要贯穿整个动作的始终,直到整个动作完成后再呼气,这就增加了旋转动作的稳定感。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要做好背景音乐的播放之外,还应当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让学生能够对舞蹈节奏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做到在音乐节奏下有节律的舞蹈,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又能够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专门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独到的认识,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

3.舞蹈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

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既是衡量学生舞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舞蹈教学中应当培养的重要内容。基于对舞蹈教学的了解,在舞蹈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让学生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能够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并能够投入到音乐中,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背景音乐的了解。

二、舞蹈教学应注重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

1.舞蹈教学应注重肢体训练

由于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依据这种情形,我们在进行把杆训练的教学中,应该将擦地、小踢腿以及压腿作为舞蹈训练的重点。比如,压腿主要是为了拉韧带,它不但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体形的完美,降低受伤的危险性,而且还可以将舞蹈表演得更加轻松、精彩。对于舞蹈教学而言,肢体训练和身体协调性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好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按照规定动作完成舞蹈。基于这一认识,在舞蹈教学中应当重点开展肢体训练,力求学生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够达到规定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美感。因此,注重肢体训练并提高肢体训练效果是舞蹈教学的重要侧重点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当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基本功训练夯实基础,提高身体表现力,保证学生的肢体训练能够取得实效。

2.舞蹈教学应教会学生必要的舞蹈技巧

在舞蹈表演中合理的舞蹈技巧既能够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舞蹈的整体效果,同时也能够赢得观众的掌声。对于舞蹈教学而言,教会学生必要的舞蹈技巧,既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方法,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应当得到有效的开展。基于这一认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舞蹈教学实际合理地开展舞蹈技巧的教学,才能够满足到教学的需要。

3.舞蹈教学应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

学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对腿的训练,却忽视了支撑腿的动作姿势要领。比如,在把杆的过程中,部分学员很容易紧紧地抓着杆,而不是用手去轻轻地扶住,殊不知,这种不正确的姿势很容易造成原本在主力腿上的重心出现偏离,从而会出现膝关节不直,肌肉比较放松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不但会使得主力腿的肌肉得不到加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整个舞蹈舞姿。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为了完成规定的动作,需要身体具有较好的协调性,而身体的协调性也会关系到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舞蹈教学中应当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通过基础训练基本动作的强化,让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让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能够有较好的表现。与此同时,身体协调性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舞蹈教学标准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身体协调性的训练是做好舞蹈教学的关键。

三、舞蹈教学应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1.舞蹈教学应教会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抒感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情感舞蹈表现力,与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情感表现力既能够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同时也能够将这种情感传递到观众的身边,感染观众和影响观众。基于这一特点,在舞蹈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抒感,保证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将舞蹈的精神和舞蹈者的情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提高舞蹈的整体表现力,使舞蹈者能够作为单独的个体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

2.舞蹈教学应将舞蹈与情感联系在一起

基于情感表现力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在舞蹈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情感表现力的教学。通过情感教学将舞蹈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舞蹈与情感的实际联系。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情感的认识,让学生将舞蹈作为一种传递情感的工具和媒介,在具体的舞蹈训练中能够做到有效地投入情感,提高情感的表现力,用舞蹈的形式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让更多的人能够对舞蹈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和感性的认知。

3.舞蹈教学应做到让学生在舞蹈中收放自如

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应当让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投入足够的情感,并且尽情地表达。但是考虑到舞蹈的整体要求和舞蹈动作和节奏对舞蹈者的要求,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还应当要求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做到情感收放自如,既有效地表达和传递情感,又不能陷入到个人的情绪中,使情感表现力能够为舞蹈表演服务,保证舞蹈表演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让学生在舞蹈中收放自如,是舞蹈教学培养情感表现力的基本要求。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舞蹈教学中掌握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对于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舞蹈教学的了解,在舞蹈教学中具体应当注重对乐感的培养、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同时还应当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和舞蹈水平,进而达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的,为舞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性和实效性,满足教学的实际要求,使舞蹈教学能够在整体教学质量上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田甜:《浅谈记忆规律在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意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27期。

[2]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学位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梁泉:《比赛中的中国古典舞现象研究》,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4]戴铮:《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5]槐佳朋:《“注意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吉林艺术学院,2013。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舞蹈学专业,专业特色,舞蹈技术课

一、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

再次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

二、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必要性。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实际需求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来展开。在教材的组织上依据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围绕身韵训练内容形成由分节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各类教材的纵线关系。依据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劲律贯穿起来的手眼身法步各环节整体照应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各类教材的横线关系。

(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保证。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贯彻实施过程为保证舞蹈学专业技术课教学目的、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的完成掌握与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这些课的实践性也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性,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备相应课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运用讲授和指导阅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审美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这些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层的认识,并对教学法等知识有相应的掌握。

三、结语。随着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因而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围绕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这些舞蹈技术课也要量身定做”,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我们尽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编写完成了《舞蹈学专业舞蹈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的教材算作对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为一个靶子能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舞蹈学专业,乃至对所有舞蹈非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25-02

我国传统的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要求。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这导向,提升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体现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发展,是当前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艺术学校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与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舞蹈基础差异较大

当前艺术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舞蹈基础差异性过大。主要是一些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缺乏,舞蹈表演能力欠佳,学生舞蹈基本能力呈现多样化的差距,另外,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勤奋程序也促进了差异的进一步加大,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忍受舞蹈学习中枯燥艰苦的训练,学习怠慢甚至厌倦,增加了舞蹈教学的难度。

(二)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不科学

艺术学校中舞蹈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正规高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廖若星辰,有的教师是转行过来,只经过短期培训,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因材施教;忽视对文化知识背景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是教学教材不够规范。市场上舞蹈教学教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针对艺术学校的教材编排不尽合理。二是课时设置不够合理。在舞蹈教学中,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的安排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二、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舞蹈专业基本功应包括素质、形体、技巧和舞姿等内容上加强训练。

1、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尤其是软度训练应从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2、形体训练。一般分为“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扶把动作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训练为主。腰必须柔韧地灵活地运用,可以用胸腰、前旁后下腰、单腿前后下腰、跪下腰等训练项目。腿的训练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绷提。离把动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完全脱离把杆的情况下身体做到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3、技巧训练。包括“转、翻、跳”等特技。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二)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舞蹈教学中,对于舞蹈艺术所蕴含的意境,所体现的美学,所反映的内容,要求学生去尽心理解,用心领悟,细心体验,把情感注入动作,做到情舞共融,渗透舞蹈知识,纠正舞蹈动作,同时丰富个人情感,体现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使学生在审美、鉴赏能力,艺术气质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拓展。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

舞蹈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学科内容,艺术学校学生在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仍处于欠缺状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在语言授课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只能培养舞蹈的匠人,而永远不可能造就集表演、教学、编导、研究于一体的优秀舞蹈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应适时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培养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基于提高学生技能的舞蹈教学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创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和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舞蹈动作上阐述得清晰准确,还要通过教师简洁的教学用语、专业术语、准确的动作理论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舞蹈动作实践练习,逐步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感觉及用力方法的学习,从而积累一定的动作意识和体验。 学生也要主动培养用肢体动作实践舞蹈理论的习惯,必须主动地思考、主动地练习。

(三)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教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展开艺术想象,打开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比如教师讲解编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找音乐,自我设计,自我创作,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合作,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

四、舞蹈教学培养目标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以培养适用性人才为中心,对现有舞蹈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侧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双重提高,以应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导,不断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与用人单位共建课程,最大化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要求教师提高理论素质。同时通过开展教学观摩,及时参加教研活动,同时不定期地举办青年教师专场演出,推行教师公开课,使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为教师提供登台表演、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还要吸纳文艺团体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舞蹈教学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教法。以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展开舞蹈技能培训,应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中建议采取如下方法:

一是合作式教学法。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合作方式,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互相依靠、积极互动、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

二是动态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课程实施动态分层教学。由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教材,按不同的进度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意愿,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具体能使用的手段有:(1)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些语言表达的方式有:引导性语言、表扬性语言、勉励性语言、幽默性语言、严格性语言。(2)利用道具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3)利用音乐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气氛。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计算机教学系统(MCAI软件,也称课件),把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使学生同时接受视听等多方面信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舞蹈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音频技术的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技术可在上课、复习课、排练课以及演出中代替钢琴与乐队,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视频技术的使用。舞蹈录像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播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观摩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反复回放教学实况录像,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讲评,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师生共同改进教学。多媒体技术中数字摄影、录像设备,可以记录有保留价值的舞蹈教学资料,供以后教学参考、研究之用。

三是教学课件、校园网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充分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制作舞蹈专业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一个舞蹈专业知识网页,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注重创作实践教学

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自己编创、排练节目,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同时,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

(六)改革考核方式

在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上,转变一次考试定分数的观念,变总结性评价为过程及发展性评价,把学生最后应得的分数分散到平时的课堂上、实践环节上、和完成“任务”的质量上,赋予相应的权重,按照质量打分,平时过程的积累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督促学生的过程学习,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

五、结语

培养既有丰富理论修养、又有较高实践技能的优秀舞蹈人才,是社会赋予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作为教育传播的主阵地,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应该不断探索创新舞蹈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培养学生领悟舞蹈艺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能在专业领域内做出一番成绩,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

一、现状分析

少儿舞蹈训练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与成人舞蹈训练不同,少儿舞蹈的旋律更欢快明朗,是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编排的。儿童舞蹈训练有利于发展少儿智力,促进少儿道德养成,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等特点。各初等学校和舞蹈专业学校必须要认识到少儿舞蹈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少儿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让少儿从小就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少儿对舞蹈的感情以及提高其舞蹈欣赏力。

二、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侧重点

1.加强少儿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

身体训练(基本功训练)是打好舞蹈功底的基础,要注重少儿四肢、躯干以及肩、腰、腿、跨等部位的训练。由于舞蹈动作高度美化和规范化,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训练程式,讲究训练节奏和技巧。要注重压腿训练,打开少儿腿部关节的韧带;要注重压肩训练,打开少儿颈肩部关节韧带;注重少儿腿、脚、背部训练,使少儿形成良好的形体和优美的动作;适时合理地加强少儿舞蹈的把杆训练,要特别根据少儿身体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训练,把握好训练尺度;要训练少儿劈腿基本功,拉伸少儿腿部韧带。

2.加强少儿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少儿心理因素,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少儿心理训练,能够避免少儿在舞蹈训练中产生自卑心理和紧张胆怯的情绪。在少儿舞蹈训练中,要强化少儿心理训练,调动训练情绪,采用身心交融的训练方法,更好地促进少儿舞蹈基本功教学。

三、加强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新思路

1.要做到音乐和舞蹈的视听结合

在现实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少儿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少儿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力要加强其音乐欣赏,激发其对舞蹈音乐的兴趣。必须要做到音乐和舞蹈的视听结合,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对少儿进行音乐舞蹈欣赏教育。鼓励少儿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感情和培养对配乐的欣赏,选用适当的舞蹈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提高其舞蹈技能。

2.要充分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

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应特备注意舞蹈选材的趣味性,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编排舞蹈,充分调动少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少儿舞蹈编排必须要做到通俗性、直观性和动作技巧简单易学相结合,具有轻松自如的灵活性表现形式。少儿舞蹈的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吸引少儿注意力,培养少儿审美能力。要做到舞蹈动作的趣味性,必须要做到少儿在舞蹈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舞蹈趣味性相统一,还要和少儿情感体验相联系。只要少儿提高舞蹈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3.注重少儿舞蹈内容,体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师在选择少儿舞蹈题材时,必须根据少儿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确定舞蹈内容。由于少儿具有生活丰富多彩、情感复杂多样等特点,儿童舞蹈内容的多彩性必不可少。可以利用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童幻世界中山水风雨为内容设计少儿舞蹈内容,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要拓展少儿舞蹈题材,使少儿舞蹈形式多样化,还应当多采用歌舞、歌舞剧、小舞剧等体裁,使儿童舞蹈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丽多姿。

4.针对忽视基本功现象,扎实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

目前的少儿舞蹈教育中,忽视基本功训练的现象很普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这种现象,使少儿舞蹈事业回到正轨。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少儿过早参加舞蹈训练,舞蹈基本功周训练次数比例较少,忽视辅助练习等。针对此,幼儿舞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少年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少年舞蹈演员学会正确使用身体姿态和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扎实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工作,培养其标准身体姿态、掌握舞蹈器械的能力,提高其舞蹈基本功底,有助于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及提高动作质量。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做到:加强少儿舞蹈理论建设,用舞蹈基本功训练理论指导舞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重视少儿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少儿舞蹈基本功;加强职业舞蹈教练员的业务培训。

参考文献:

[1]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1):61-62.

[2]韩吟.浅谈民间舞蹈在少儿舞蹈中的重要性[J].大家,2011(12):60-61.

[3]李蓓.浅析舞蹈教育在五大领域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1(S2):243-244.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2.3学习者综合素质偏低

对于现在的学习者而言,她们注重的是舞蹈基础的学习以及形体身形的学习,但对于理论以及综合审美的学习十分匮乏。对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舞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不足,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会出现问题,这样下去,就会严重影响舞蹈学习者的舞蹈训练。舞蹈要求的是动作以及舞蹈者对于音乐三个方面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动以及丰富多彩。如果舞蹈者对于舞蹈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舞蹈审美,严重影响舞蹈学习者的节奏感训练,就不能演绎出优美的舞蹈。所以,必须进一步提高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舞蹈自身的审美。

2.4舞蹈学习者自身学习兴趣不高

舞蹈学习者自身不愿意去学习以及学习的方法不对,导致舞蹈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不高。众所周知,自己兴趣不高,那么再好的老师以及环境,都是白费的。自身的基本功不扎实,加上理论知识的匮乏,很难学有所成。

3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方法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起着决定性因素。节奏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学习者的兴趣作为支撑,通过听力节奏培养和训练学习者的节奏意识,音乐需要舞蹈学习者用耳朵去欣赏,用心去感受,慢慢的听得多了,舞蹈学习者在听到一段音乐后,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对待任何音乐,都可以通过自己内化为自己的节奏。培养节奏意识,需要舞蹈学习者通过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带动身体节奏产生变化,身体节奏跟随音乐节奏,逐步的完成节奏意识的培养。

3.1舞蹈教学中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节奏感

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来源是音乐,那么,为了培养舞蹈学习者在舞蹈学习中的节奏意识,就需要加强舞蹈学习者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认识,从而增强节奏感。最起码的,舞蹈学习者要增加对于音乐的阅读量,通过多而广的音乐摄取,增加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从而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听得多了,剩下的就是跟着音乐进行舞蹈练习,从中摸索规律以及节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节奏意识。只有舞蹈学习者敏锐的发现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基本感情,才能更好地配合音乐,将舞蹈节奏展现出来[4]。通过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增加舞蹈学习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一步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节奏意识。

3.2加强学习者形体节奏意识训练

要想培养舞蹈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节奏意识,就必须加强舞蹈学习者的基本形体训练。舞蹈教学中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舞蹈学习者进行舞蹈训练,这样可以帮助舞蹈学习者自己积极进行形体训练,从而保证舞蹈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形体基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保证学习者推进形体训练,进而增强节奏意识的培养。

3.3舞蹈教学中提升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形体节奏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上舞蹈老师的正确指引,实现舞蹈学习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培养节奏意识。舞蹈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上舞蹈老师的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得自己跳舞节奏感增强。这样一来,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对于舞蹈学习者就更有意义。

3.4从兴趣入手,培养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意识

很多学习者学习舞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形,而被迫的进行舞蹈的学习,而她们对于舞蹈的认识也比较简单,不会去注意舞蹈理论知识,更不会去注意节奏感的培养,这时就需要从兴趣人手,提高学习者的动力以及积极性,保证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在舞蹈教学中注重节奏意识的培养。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充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需要舞蹈的不断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受一定的舞蹈训练,让他们通过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舞蹈教育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只有内心拥有丰富的感受,才能自然的在舞蹈表演中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舞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

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舞蹈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身新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气质,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也会不断的提高和增强。人们通过对自身仪容仪表的追求运用到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做一个灵魂的舞者,从而对艺术有全新的领悟。

二、我国高校的舞蹈课程的普遍情况

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蹈进行教学,因此要不断地开展各项舞蹈类的活动。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舞蹈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增进信息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能够让学生们以不同的高度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对美感的强烈支持,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教育的改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更多的舞蹈课程,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虽然各个高校舞蹈水平不一致,但是把这些舞蹈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没有音乐和舞蹈的专业课高校而言,音乐、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在课程之中,学生们学习最多的是街舞和交谊舞,授课的时间为大约一个学期,一周课程主要设置在周六或周末,两节课程;另一类为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舞蹈教育的价值,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人们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舞蹈专业只是为了培养那些日后可能会从事舞蹈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对一般同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舞蹈课程一直作为各个高校的选修课,各高校的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的重要作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舞蹈都没有正视的被列入必学的课程之中。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之中增设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但是从舞蹈教学的多元化角度来看,所谓的智能,就是舞蹈的能力,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活动为智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对舞蹈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是在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舞蹈智能化的发展对体育和音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舞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在舞蹈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成长。在舞蹈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地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舞蹈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源的基础太差。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相关的知识教育几乎是空白;少数的学生接触过舞蹈教育虽然是在学校所学的,但对舞蹈教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课余的舞蹈表演。这使得高校的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缺乏适合的教材。舞蹈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不规范的,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的针对各个高校所使用,在各个院校中的教材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选用的是专业的舞蹈教育教材,有的是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所选用的教材,或者是将以往的节目重新翻版给学生。这些做法都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

3.舞蹈作为一门辅助课程而言,教学课时的安排非常有局限性。在舞蹈教育真正落实的基础上,还会有其他活动对其影响。目前各个高校的舞蹈发展水平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团队,发展相对成熟;而在有的高校中,舞蹈的普及范围依旧是狭窄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都没有接触过舞蹈教育,因为他们从未上过舞蹈课程,舞蹈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门选修课,学生排练舞蹈是为了应付表演,但是这些单一演绎的舞蹈动作因为缺乏创新,通常情况下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对于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舞蹈团体来说,排练舞蹈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的立足点(背景)是: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观念往往只是停留在辅导专业课教程,即针对性设置基本形体课,往往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成为检验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高校舞蹈教育肩负着培育舞蹈专业从事人员的使命,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在师资力量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灌输式”教育方式,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舞蹈知识、动作、技能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的不断前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在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提升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度,从而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论文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为出现的问题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问题)

1.生源质量差。普遍我国高校的艺术生生源质量较差,舞蹈学生也不例外,在进入大学之前,面对压力重重的高考,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顺利的进入艺术院校,在其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艺术动作的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且在高校录取分数上,艺术分所占比例比较大,导致重视形体忽视素质教育的现象出现。而且往往是集中一段时间训练,没有长期的舞蹈基础训练,甚至部分学生未经受过任何的专业舞蹈训练,在集训的时间段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及教育几乎为零,导致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年龄早已经超过了舞蹈训练的最佳时间,身体的柔韧度以及软开度不够,甚至未曾开发,这样为高校舞蹈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高校舞蹈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忽视舞蹈技能培养,舞蹈训练的排课时间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舞蹈实践课上的安排比例比较小,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也就是两节课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会逐渐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发展。

3.课程结构不合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是以舞蹈实践为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在教材上也是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舞蹈案例以及活动设置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舞蹈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1.保障生源质量。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调整高考,建立舞蹈形体与文化素质同等重要观念,合理的分配艺术分和文化分。对喜爱舞蹈,有意愿进入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应当端正其学习理念,从小训练基本功,不能为了应付高考而去参加所谓的集训,保障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小感受舞蹈的魅力,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片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在其教育方面,要准确的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保障生源质量。

2.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便于学生毕业就业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并且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锻炼方式,如上岗前参加综合素质培训、进修等,树立理论服务与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育。除此之外,教学目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即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3.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理论化,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过于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舞蹈魅力,学生通过观看、欣赏舞蹈表演,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审美情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加重舞蹈实践课程比例,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

4.合理安排课程。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学生的内在需求。舞蹈实践课的比例必须增加,可以每周进行3次舞蹈实践,且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己组织舞蹈队进行舞蹈表演(包括舞台剧、唯美的伴舞、舞蹈形式的音乐剧等),可以邀请舞蹈专家、教育家、人民群众进行观看、赏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及时更正学生的缺点,通过一次次的检验、磨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舞蹈素质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5.丰富教学手段。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且这种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为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且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无时空限制、视频、动画、语音等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如在理论课上,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调查相关资料,将其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视频的解说,简化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加高效、优质的理解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五大训练之中,从而转化为舞蹈实践的内在动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点的渗透,从而保障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舞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借鉴网络视频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舞蹈动作,融入新的舞蹈形体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恰当的配乐,使得学生集中精力融入到实践学习中。除此之外,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或提供一些实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掌控力、心理素质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6.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力量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微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作为学生的标杆,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学生素质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高效舞蹈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上岗前,均要进行综合素质摸查及培训,上岗之后,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如定期开展交流会,教师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传授教学经验;创设培训班,要求教师审视自身能力和素养,及时纠正教师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舞蹈家担任教学工作,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的、方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教学力量,而且能够与社会发展及时接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且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能够全面的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进程,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对症下药最为关键,准确的把握问题,循序渐进的改正,才能推动其质变。

五、结束语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模式

一、前言

随着体育舞蹈项目传入中国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体育舞蹈竞技、表演、娱乐、健身的特性,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参与到体育舞蹈这个项目中来。这就促使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在中国迅速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体育舞蹈的需求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不同性质的体育舞蹈俱乐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找出体育舞蹈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以后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东育苗体育舞蹈国家青少年俱乐部、广东省体育舞蹈培训中心、佳成舞蹈文化机构、广州市绿叶体育舞蹈俱乐部、广州利百佳体育舞蹈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体育舞蹈、体育管理学方面的书籍、论文、期刊等试图找出适合现代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经营模式。

2、个案调查法:对不同类型俱乐部采取个别案例的调查研究。

3、专家访谈法:与体育管理学及对体育产业有资深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

三、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模式的定义

经营:现代汉语词典中经营就是筹划并管理,这个一般针对企业而言。另外经营泛指计划和组织。百度百科名片中经营是指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它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模式:百度百科名片中意思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经营模式”在百度百科名片中意思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生产链的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经营模式是企业对市场做出放映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有效的。因此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模式我们可以定义为体育舞蹈俱乐部根据自己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体育舞蹈俱乐部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经过被理论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可以模仿或推广借鉴的样式。包括体育舞蹈俱乐部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四、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模式分析

(一)体育舞蹈俱乐部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型的体育项目,它把体育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是一项高雅的活动。体育舞蹈有着娱乐和锻炼价值,所以体育舞蹈也是一项人体文化,非常受广大市民的青睐。俱乐部(又称会所;英文:Club)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的组织团体或者其场所,严格解释是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二)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类型

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其运行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经营型、准经营型、单位型。

1、经营型业体育舞蹈俱乐部

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例如:佳成舞蹈文化中心、利百佳体育舞蹈运动俱乐部、广州绿叶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是指经营者投资建成,以赢利为目的,实行股份制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即满足了广大体育舞蹈爱好者学习舞蹈技术、健身、娱乐的需求,又在灵活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找到了一席之地,是现今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将是未来体育舞蹈运动市场开发的主要依托。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在市场机制下的运作,它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满足了广大体育舞蹈爱好者学习舞蹈技术、健身、娱乐的要求,是当前体育舞蹈爱好者的首选之地,它的形成和发展代表了当今大众体育的一个主要组织形式,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体育舞蹈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

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例如:广东省体育舞蹈培训中心、广东育苗国家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是指体育局在原有的场馆和业体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它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收费标准要低于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并且全部费用将用于场馆维修,改善设备条件和教练员的费用。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是以体育局的行政管理为主,俱乐部经营管理为辅的一种管理模式。

3、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

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例如:各高校的舞蹈俱乐部、舞蹈协会及舞厅。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利用自己单位的场馆组建的体育舞蹈俱乐部。俱乐部成立的宗旨:第一,提高本单位人员的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第二,能够代表单位参加本系统和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体育舞蹈比赛,为本单位争得荣誉。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是以各单位的工会部门或是学生管理部门为主管,由于俱乐部是在业余时间服务于本单人员,所以俱乐部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单位的扶持和国家的福利机制,在经济上和行政上是和单位联为一体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经营权。

本文以下提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均为经营型或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

(三)广州代表性体育舞蹈俱乐部与全国知名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主要业务比较

目前广州的体育舞蹈俱乐部都是在自发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商业化道路的,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收取培训费、场租费为主,销售体育舞蹈用品为辅。

广东省育苗体育舞蹈青少年俱乐部,是在广东省体育舞蹈运动协会领导下,由吴琴老师创办的。主要以培养青少年为主,之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育舞蹈选手,像吴稚安、李文、张白羽、孙看等。在他们上专业院校以前曾多次包揽广东省、广州市锦标赛少儿、少年组别的冠军。现在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百花齐放,像利百佳、佳成舞蹈、绿叶体育舞蹈俱乐部、个少年宫也都培养出一大批业余成人及青少年选手。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从1998年初创办至今已涵盖了体育舞蹈培训、体育舞蹈赛事组织、舞蹈健身、体育舞蹈传媒和舞蹈演艺事业等诸多方面,以体育舞蹈为核心的主营业务主要是联系和协调很多行业组织和承办各类活动。同时为广大的体育舞蹈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艺都舞蹈文化机构,由张世华先生创立于1998年,下设“深圳市艺都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艺都体育舞蹈培训中心”、“深圳市艺都舞林会”及“香港艺都舞蹈文化会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外舞蹈文化的推广和交流、大型文艺表演和比赛的策划承办、舞蹈文化用品的制作、销售以及各类舞蹈的教学培训。

以上可以看出,广州体育舞蹈俱乐部主要以参加体育舞蹈协会比赛为主,是建立在选手的业余爱好的基础上,没有多元的经营方式组合。

(四)广州体育舞蹈俱乐部都有一定的规模但缺乏品牌意识

广州体育舞蹈俱乐部有几家已经初具规模,像育苗、绿叶都有几个分场地,但采取的经营方式是跟别的单位合作经营或是只是自己的分支场地。育苗曾和多家小学进行合作,在小学内开设体育舞蹈兴趣班,然后派几个老师过去上课,利润跟学校分成。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连锁机构。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看品和劳务区分开来。因此一种品牌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知名度、声誉、市场占有率、能够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在广州如果有人说去健身俱乐部我们大家很多时候想到的就是“力美健”为什么?

因为“力美健健身俱乐部”已经成为一个健身行业的品牌。“力美健”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方式20世纪80年代有氧健身操在中国流行,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开始于孕育。1994年马华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1999年起马华引入了连锁经营模式,在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开办了10家健身俱乐部分部。“力美健”健身俱乐部正是效仿和发展了这种经营模式从2001年开始它的圈地运动现已发展到5个地市25家直营连锁。

品牌连锁经营的优势:1、授权人只以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等投入,便可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不仅能在短期内得到回报,而且使无形资产迅速提升;2、被授权人由于购买的是已获成功的运营系统,可以省去自主创业不得不经历的一条“学习曲线”,包括选择盈利点,开发市场等必要的摸索过程,降低了经营风险;3、被授权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司,掌握自己的收支。被授权人的经营启动成本低于其它经营方式,因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入并盈利。被授权人可以在选址、设计、员工培训、市场等方面,得到经验丰富的授权人的帮助和支持,使其运营迅速走向良性循环;4、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不是一种竞争关系,有利于共同扩大市场份额。这种经营模式比广州市俱乐部现有的经营模式有着不可比拟竞争优势和赢利点。

以上可以看出广州市的体育舞蹈俱乐部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连锁经营和品牌意识。

(五)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盈利方式

1、培训费

培训费是指参与培训者接收专业的指导所支付的费用。从盈利的角度来看,体育舞蹈俱乐部获取的培训利益可能有三种方式存在:(1)俱乐部招聘舞蹈教师,俱乐部支付其课时费后所获取的收益;(2)俱乐部和舞蹈老师合作,俱乐部支付舞蹈老师分成后所得的收益;(3)俱乐部和相关部门合作,获得分成后,支付舞蹈老师所得,获取的收益。

广州市大多数体育俱乐部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培训费。像育苗、青宫、佳成、省体育舞蹈培训中心,由于开展业务的单一性决定了它收入的单一性,以上俱乐部都是以开展体育舞蹈培训课成为主。经营体育舞蹈用品为辅,没有参与体育舞蹈其他的附属行业,像演出、音像制品发行等。

2、体育舞蹈相关产品销售所得

与舞蹈用品的销售收益存在于培训者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涉及多种产品类型,例如:练功服、比赛服、舞蹈鞋、体育舞蹈音像资料、饮品等等。广州市所有的体育舞蹈俱乐部中基本都设有舞蹈用品及饮料的销售点。此外还有的俱乐部也是行了网上销售。有的体育舞蹈俱乐部(如:佳成舞蹈文化机构)也是施行了会员制,在购买舞蹈用品时会员可以拿折扣价,体现了参与者与会员之间差异。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3篇

近十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审美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其不可缺少的舞蹈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期间,舞蹈教育已从单纯的职业教育,进入了舞蹈启蒙考级类教育,综合大学舞蹈特长生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个个舞蹈盛事也从舞蹈界的圈子逐步融入了社会文化大市场,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青睐,舞蹈被作为一种文化得以传播,交流和推广。而高师舞蹈教育作为一支新的生力军,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各高等师范都纷纷成立舞蹈教育,舞蹈学与舞蹈编导专业,它们培养的人才已经直接进入了舞蹈普及教育和文化市场的第一线,辐射面之广毋庸置疑,他们对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播,对全民舞蹈教育的推动作用也显而易见,高师舞蹈教育已初具规模。从全国性及省及地区级的重大舞蹈赛事中高师学生的积极加入与骄人成绩足以见得高师舞蹈教育的成果,高师舞蹈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向职业舞者靠拢。然而与此同时,参加论文评比或寻求更高学位并立志投身舞蹈研究的却寥寥无几,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一、文化积淀:高师舞蹈教育之根

(一)“大舞蹈文化”是高师舞蹈教育的理念

许多师范院校在成立舞蹈专业时,都确立了自己的培养目标,无论是舞蹈普及教育的师资还是群众舞蹈的推广者,都希望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科学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十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与丰富。除了舞蹈专业技术课程之外,既有舞蹈基础理论,舞蹈人体运动,舞蹈心理学,舞蹈形态学等舞蹈科学,也有音乐,美术,文学等相关艺术学科,充满了人文色彩。而事实是,这些课程在高师学生的学习中更象是些副课,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身体技术就是舞蹈的全部,即使他们知道舞蹈是心灵与肢体的共鸣,仍热忠于技巧,追求技术精湛是他们的目标,学校也缺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与研究的良好氛围,而更加倾向技术水平的评价标准。这似乎等同与职业舞蹈教育。究起原由,是因为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来源绝大多数是来自各地区的中专舞蹈学校,这些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弱,知识结构单一,又习惯于被动的“被雕刻”式的学习方式,对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缺乏思考,面对高校丰富的文化资源却不知如何是从。

而当今世界舞蹈高等教育的理念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即研究性的学习。美国犹它大学舞蹈系主任当娜•怀特提出:本科教育要发展艺术表现力,身体表现力,批判性思维,实践经验,自尊,协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葡萄牙里斯本技术大学则重视舞蹈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如:运动科学,体育,卫生教育,运动管理,人类工程学和舞蹈,涵盖了学科的多样性以及交叉性,利用解剖学,生理学,肌肉运动以及舞蹈历史和人类学,培养学生具有人体活动方面的高水平知识,将其应用到以后对不同的人群教授不同的舞蹈技巧。甚至把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如何把舞蹈艺术尽可能多的与其他行业建立联系,寻求相互合作作为舞蹈高等教育的重点。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作为中国的高等舞蹈教育,尤其是高师舞蹈教育,更应该抓住舞蹈的本体,挖掘舞蹈文化的内涵,传播舞蹈艺术的精髓。

要实现“大舞蹈文化”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舞蹈文化人才,高师舞蹈教育应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根基,积极吸收世界舞蹈文化艺术的理念,以舞蹈本体为特色,拓展与舞蹈文化相关的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甚至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然而,高师舞蹈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提供一个文化的平台上,应首先帮助弥补中专职业舞蹈教育与作为完全教育的高等教育在文化上的脱节和断层,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高师其他相关艺术学科及人文科学的资源优势,丰富信息储备,创造舞蹈学术研究气氛。

二、“本土舞蹈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是高师舞蹈教育的特色

在“大舞蹈文化”的背景下,全国各高师舞蹈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所在地区的文化及地方舞蹈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各地区民间舞学习的优势,各地方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无论是教学还是艺术实践这些影响都是停留在对已有地方文化的接受与继承上,而忽视了对本土舞蹈文化这块肥沃土地的挖掘和利用。对于有着良好人文环境的高师院校,只有充分利用地方文化丰厚的资源,投身地方舞蹈历史,人文形态,艺术特征的研究,丰富教材建设,开发地方艺术作品创作,构建出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体系,才能显现出高师舞蹈教育的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新的尝试。我们申报了江苏民间舞蹈的研究课题,旨在依托江苏文化大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江苏民间舞蹈的传承为突破口,较完整地展现江苏民间舞蹈的古老历史、地域特征、风土民情,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江苏民间舞各品种的现有状况,发展趋势及其艺术特点和价值,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舞蹈艺术教育体系。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艺术教育和文化决策提供新材料、新观点。

江苏民间舞有着丰厚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但除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殷亚昭等学者编写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以及近年来著名舞蹈家马家钦正在进行与江苏民间舞蹈有关联的昆舞研究以外,整体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江苏民间舞蹈应用研究更加薄弱。也没有系统的资源应用建设项目,特别是符合时展的可应用项目。而作为这一方水土养育下的高等教育有责任去认识和分析江苏民间舞蹈的历史及审美特点,深入研究当代江苏民间舞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有责任在高等教育中建立本土文化的传承基地,将江苏民间舞蹈引进高校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课堂,完善高师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该课题既包含了结合地域、人文形态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理论研究,又包含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应用研究,将丰厚的江苏民间舞蹈资源运用于高校艺术教育领域,为高师舞蹈艺术教育及素质教育增添了新内容。既能填补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改变江苏民间舞相对滞后于我国其它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现象,又能通过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通过教材的整理建设、教学内容的丰富、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本土舞蹈文化的学习、研究、创作基地,建立高师舞蹈教育的特色。江苏民间舞蹈教育在江苏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及普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中将大有可为。

随着大众对舞蹈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高品味高艺术的舞蹈演出。而担负着培养未来舞蹈施教者与舞蹈传播者的高师舞蹈教育,更需要用文化作为舞蹈教育的基础,用丰富的文化积淀去诠释舞蹈。有许多人认为舞蹈是一种天分,而事实上,舞蹈更需要对生活的积累,对文化的理解,高师舞蹈教育应启发学生的心灵感悟,用更深更广的文化内涵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高师舞蹈教育还应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以科学的发展继承观,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顺应时代的步伐,发展新的民族文化。当学生装满了知识,学会思考,并用文化的钥匙去开启舞蹈艺术的真谛之门时,舞蹈本体将在高师舞蹈教育中彰显其无比的魅力。

三、人文渗透:高师舞蹈训练之本

高师舞蹈教育中的训练体系几乎都沿袭了职业教育的路子,但却不具备职业教育时间上量上的保证,教材搬舞院,作品搬精品,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技术不扎实,发展不均衡。笔者在这里不是要反对借鉴地学习,事实上职业教育能给高师舞蹈教育许多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这里要指出的是,且不说高师与职业教育对象上的差异,目标的不同使得高师应有适合自己的教材与教法,当职业舞蹈教育在反思教育理念,回归舞蹈本体时,高师舞蹈教育却又走上了职业教育的老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

高师舞蹈教育仍以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身体训练并不等于技术训练,如果仅仅追求跳多高,转多少圈,搬了多少度的极限突破,它似乎与体育竞技没有多少区别,舞蹈的身体是在一种意韵状态下的运动,技术也是具有舞蹈美学意义的技术,如今对于舞台上层出不穷的高难度技巧已不足为奇,但笔者却对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中山的一个旁腿控制记忆忧新,或许她的高度已被众多的后起之秀突破,但她的那如流水般慢慢撩起,意致脚尖的过程,象是在诉说一份悠然,淡定和沉着。而这种艺术状态的人体技术,似乎在高师训练中被遗忘了。

人是舞蹈的主体,高师的舞蹈训练应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主体。高师的学生来自各地区,其各自接受的初,中级舞蹈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异,在高师的这个集体中首先要面对的是规范整理的问题,这一点无论是其接受进一步的训练,还是今后作为施教者的可能性都尤为重要,因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其自身与今后的教育观都起着直接的作用。其次技术的训练还受着学生自身条件与开发阶段的限制,教师的主观意愿与量的积累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何况在高师丰富的教学内容背景下,也给量的积累与技巧的突破带来了难度,这就更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其在原有的基本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高师舞蹈教育不仅要从理论上,也要在训练中探索形态与文化,形态与美学的关系,将舞蹈技能与文化理解与思辨能力相结合,挖掘更深入的训练价值。而舞蹈训练教学法的研究,直接影响到训练价值的体现。

1、“人体修养”的开发

建立一种新的舞蹈训练意识,当一个个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学生走进训练课堂时,如果教学仍停留在“依样画瓢”的简单模仿上,是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只有挖掘学生由内而外的自发动力,以感觉状态,协调状态,表现状态及综合的“人体修养”,心理与生理之和的人体艺术状态,才能使他们更加鲜活,只有以意韵作为先驱的舞蹈训练,强调内心与外形的统一,技术与韵律的融合,抓住细节,才能品味出更广阔的文化内涵。

2、“人体思辩”的挖掘

要注重技术科学的互通性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训练中不能就动作而动作,就技巧而技巧的评论,而应把它放到科学的依据中去寻找科学规律,用一种开放、互动、会话的教学方法,探索不同的途径,选择最佳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对于纠错,规范及提高的训练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该将训练与舞蹈解释,分析与大文化紧紧相扣,与万事万物紧密相贴,培养思辨的思维。

人文渗透下的舞蹈训练,将塑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艺术形体,这使得高师舞蹈训练不再是技术技巧的攀比与炫耀,不再是留于外表的自我欣赏,而是一种充满情感与意绪的文化。

四、品质提升:高师舞蹈教育之脉

1、“和谐发展”是高师舞蹈教育品质的保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标准在不断提高,社会更加需要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需要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便是对教育的需求,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就要有人的素质结构教育理论下的现代素质教育。高师舞蹈教育同样肩负着素质教育的任务,而其自身因具备素质教育的功能,又承担着培养未来素质教育实施者的重任。对于今天的受教者,将来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而言,“素质”便尤为重要。

高师舞蹈教育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其教育过程中不需要枯燥的理论,也不需要抽象的说教,只要在舞蹈审美感知与体验中,就能被艺术的力量所感染与征服,产生心灵的共振。必须通过认真严谨,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刻苦努力才能实现审美目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而这些思想与品质既符合社会的需求,又能推动高师教育自身的发展。因此和谐发展应象血脉一般渗透到高师舞蹈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

2、“良性循环”是提升高师舞蹈教育的关键

深圳高级中学的教育思路率先做出了榜样,从这所普通高中走出来的一支舞蹈队伍,不仅在历届全国中小学舞蹈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更以高素质的形象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貌。凡是见过他们的人无不被他们舞台上准专业化的鲜活灵动,与舞台下的整齐纪律所感动。了解其教育过程,会发现在每天仅有的一个半小时训练中渗透着极其严格的管理。对训练的自觉主动,对专业的刻苦求精,对人与人的团结合作,甚至对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及精神面貌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17-02

舞蹈的肢体动作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情感才是表演的本质。舞蹈表达出应有的情感才能提高舞蹈的情感张力、吸引力,才能抓住舞蹈的艺术灵魂。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肢体动作达到标准以及技术难度,而且更要要求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达到标准,创造出可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舞蹈形象。舞蹈不仅是一种肢体动作,更是美的艺术,属于抒情的艺术,可反映人的内在情感和社会现实。在近年的许多舞蹈比赛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舞者只注重舞蹈技术技巧的表现,在表演过程中缺乏情感,难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与舞蹈技巧的难度往往会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及水平高低的标准有关,这种表演给观众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画面很美但不完美。作为舞蹈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将肢体动作和情感内容相结合,使他们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舞蹈的情感吸引力。

一、提高文化修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定时间、某一地方的文化、历史的载体。舞蹈源自生活,其动作和情感反映出其出现的历史背景、创作动机、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等。学生只有在了解舞蹈的背景文化,深刻理解舞蹈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才能更好地将感情灌注到舞蹈的每一个动作中去,分析出每个舞蹈动作的起落点。为此,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社科类的文化知识、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用心领悟作品,总结出其情感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表演主题,设计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

二、训练音乐节奏感

舞蹈和音乐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给观众留下的印象的。舞蹈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音乐协助舞蹈丰富和确立核心形象,让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情感培养的初始阶段是培养节奏感,让学生的肢体动作更好地跟上音乐节奏,但这并不是简单地数拍子。利用音乐控制节奏,音乐的旋律线条和节奏类型对身体动作的位置、情绪的变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高、低,强、弱旋律的变化都可提示学生变换动作,音乐节奏的变化决定了舞蹈节奏的变化,不同的音乐节奏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风格,是舞蹈艺术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另一方面,舞蹈本身在控制动作节奏和表达情绪时也需要舞蹈音乐的配合,舞蹈不可以离开的只有音乐。在训练中,让学生先从了解音乐、体会音乐开始,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修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全面准确认识能力和领悟能力。学生在解析音乐作品的信息时,不能单从理论知识对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而要将音乐作品放在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大背景中解读。学生毕竟与社会接触较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尽量搜集舞蹈和音乐背后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要反映的人物、事情、历史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出他们无限的热情,进而逐步把握舞蹈的节奏感、韵律和韵味。

三、训练表情

舞蹈的艺术情感源自于人的内心,通过舞蹈或音乐等外在形式表现的真善美等能够打动人们。舞者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脸部表情可以将部分情感传递出来,也可让观众感受到真善美。

学生手臂的动作变化、身体的摆动,甚至呼吸等都可以表达情感,舞者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但脸部表情的准确表达并不简单。准确的脸部表情可表现出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对于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眼睛是心灵之窗,反映舞者的内心,在舞蹈训练中要注重眼神训练。

脸部表情能表现舞蹈者内在情感,而这种情感单靠脸部某一个简单的表情是难以展现出来的,还需要与头部、眼部,甚至与整个身体配合。这样配合的舞蹈才能够做到形神兼备,才能达到舞蹈的美学效果。观众可以不听音乐,但不会忽视舞者的神情。从“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这句话可以看出,舞者表情始终贯穿于表演之中,有画龙点睛之效。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能影响整个舞蹈表演。

四、激发创造灵感

舞蹈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其思维空间,对舞蹈表演、情感表达和动作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授蒙古族舞蹈《草原汉子》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感受蒙族长调的悠扬与连绵,之后,适当地营造气氛,让学生幻想自己是草原蒙古族汉子,体会马背民族的热情与奔放。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其更好地将感情因素灌注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对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和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方能将作品内容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现。舞蹈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把音乐内容、舞蹈表情、教师想象力完美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展现作品内容,达到舞蹈创作的最高境界。

五、基础务实

好的舞蹈是建立在标准的舞蹈动作上的,要培养情感,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基础。舞者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是当前衡量舞蹈技术水平的前提,通过规范专业的训练不断强化肌肉组织、协调关节韧带,可以逐步增强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发展舞蹈技术技巧,提高身体素质。规范的基础训练可不断地增进敏锐度、准确度和协调性,例如,常规的舞蹈训练中的“擦地”动作,学生在长期练习“擦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绷脚、外开、延伸等腿的形态的准确感觉,而且增加了对脚底、脚尖和地面相互关系的敏感程度。科学、系统、量化的练习,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动作迅速地作出准确反应和预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需要一个全面的训练过程:训练技能和情感培养,这也正是对舞蹈学习者的要求,及提高舞者自身感官反应敏锐力的方法。赋予动作感情,舞蹈的感染力也就随即增强。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一个好的舞者必须练好基本功。

六、结语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活动的动作体现,人们对于舞蹈的审美要求已上升到艺术层面,这也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运动的主要特征。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指导学生开拓思维、丰富肢体语言、提高文化修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舞蹈必须满足文化市场对舞蹈艺术不断增长的审美要求,但这并非一朝一日能够完成,舞蹈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荣.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艺术百家,1999,(04):100-102.

[2]殷广乐.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J].大舞台,2011,(09):219-220.

[3]张大鸣.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与培养[J].大舞台,2010,(04):189-190.

[4]张竹岩.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63-64.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舞蹈表演;能力提高;训练手段

舞蹈,是一种动态艺术,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基础表达工具的一门表演性艺术。舞者自身所具备的肌肉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动作的表现能力是从事舞蹈表演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训练及掌握一个由舞者自我控制的,并可任舞者随心所欲去施展动作的身体,就成了包括专业表演人员在内的所有舞蹈学习者所首先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还是现代舞的基训,都能为舞者的肢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肢体协调性,为学习和掌握高、难技术技巧作铺垫,是通往舞蹈艺术殿堂的第一步台阶。而正是在这一阶段,我们将面临著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学习者进入“放松”状态,则凸显其中。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以舞蹈动作为主袋表现手段,来表现人们内在深胺的精神世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那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训练呢?

一、舞蹈表演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如下:

(一)舞蹈表演中内心情感的激发。内心情感的激发就是内部心理技术方面的训练,这部分与戏剧基本相同。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通过各种元素的小品练习,如规定情境、想象、真实感、交流、情绪记忆等等,达到对内部心理技术的掌握,从体验中学会创造角色的方法。戏曲把情感归纳为喜、怒、哀、乐、惊、恨、愁、痴、傻呆等几个字,从各种人物出发,练习这几个方面情绪的激发与表达,对于打开一个演员的戏路是很有好处的。而舞蹈的表演训练要有一个吸收与创造的过程,对话剧的几种元素要有所侧重于选择,小品的内容也需按舞蹈的表现特点来组织,采用的形式也需采用情绪舞蹈组合的小品来练习情感与舞蹈动作及音乐的结合。这样的练习于今后的舞台实践相近,也比较切实可行。

(二)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的训练。人的形体各部位正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粗略的通关一下各部位的表现力,可看出人体的上半身擅长于细微深情的感情表露,而人体的下半部位,主要在于舞姿线条的构成和各种心情的舞步及技巧功能。因而,重点训练的是善于发挥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表达,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体,呈现在形体多姿的舞蹈之中。是动作充满内在的感情而又包含着韵律。

(三)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训练。戏曲的面部表情集中并扩大了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具有民族特色,有助于情感的传达与性格的造型,这对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表演来说,是继承与吸收,尤其是在塑造古代人物形象时更是如此。话剧的面部表情比较接近生活,真实而细腻,塑造当代人物性格是很有必要向其学习的。而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更强调一双眼睛的运用,由于舞蹈不说话,对眼睛的表现力要求得格外准确而明快。

(四)舞蹈表演中感情与动作的音乐性训练为达到人物情感、舞蹈动作、音乐密切吻合,使人物的动作充满音乐性,人物的感情富予音乐性。这样四个方面,有内心体验与外部的体现,有舞台表演艺术的共性,又有舞蹈艺术表演的个性,构成舞蹈表演技术训练的一个整体。

(五)强调表演的重要性 加强舞蹈表演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舞蹈表演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对舞蹈表演的认识和表演基本功的系统训练,形成了某些片面的认识比较突出的就是重技轻艺的现象,认为只有舞姿、 动作、 技巧才是正经活,研究表演是不务正业, 反映在艺术教学上,则重运动素质的提高 ,轻艺术素质的培养, 这种观念在艺术教育与舞台实践之间循环又加深了 重技轻艺的思想,使得一些演员成为身体技术的巨人舞蹈艺术的矮子。

(六)提高对舞蹈表演的认识 营造舞蹈表演的浓厚氛围

加强舞蹈表演培养,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基础理论方面的培养 ,让他们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舞蹈, 什么是舞蹈表演, 舞蹈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明确舞蹈表演在舞蹈中的作用,影响和意义,让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舞蹈表演观念和舞蹈表演意识。

二、如果想在舞蹈表演方面得到更高的提升更大的进步还需要做到哪些呢?

(一) 要让身体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这也就是说要具有完成基本的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体素质――身体各部分要灵活、柔软,又要有韧性和力度;要具有跳跃、旋转、翻滚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时,要使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统一,既符合舞蹈动律的节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

(二)要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舞蹈艺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手舞足蹈,更是一种文化,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

(三)要不断加强文学和其他各种艺术的修养。舞蹈和音乐、美术、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没有一定的音乐和文学的素养,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受影响,舞蹈也是不可能跳好的。

在所有的这些训练中,应当抓住的主要是解决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要培养演员从广阔的生活中提取艺术创造的素材,使艺术充满生机与血肉,永远处在新鲜活泼的创造状态中。舞蹈表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脱离生活是造成舞蹈表演中,“千人一面”、“恰当微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深入生活的自觉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使他们的表演更加真实可信,对观众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

另外,作为舞蹈演员,文化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艺术道路的成败得失,没有文化的舞者,充其量是舞蹈的“机器 ”、舞蹈的 “匠人” 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很难达到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应重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以此来促进提高舞蹈表演者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演员自身也应该多读一些文学经典作品,并通过文化指导老师对名著的剖析、讲解,在促进演员吸取文化精髓的同时使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艺术品位的提高与心理智慧的发展。 总之,舞蹈与舞蹈表演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重视舞蹈表演的培养,提高舞者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力 舞蹈本身才有意义,其生命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