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国防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性教育。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拒绝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

第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国民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国防教育任务决非一朝~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持久地开展,常抓不懈。因此,国防教育不仅要在组织形式和法规制度上予以保障,更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特别应在国防教育赖以进行的国防理论上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教材,使国防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的安危。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跟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施教;要注意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搞好各种教学保障。

2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要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形式看,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经常教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国防教育节目、栏目,以及结合思想工作、业务工作等所进行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增强人们的国防观点。集中教育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国家和国防纪念活动、部队和民兵训练、征兵、学生军训、举办国防教育学习班以及战争动员等所进行的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集中教育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

二要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对象看,国防教育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国防法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对重点团体、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教育对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是个有机整体。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共性教育、长期教育,是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没有普及教育,国防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中。重点教育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点教育,那些担负特殊任务的团体和人员,那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后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建没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

三要把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就教育内容和方法看,国防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等教育;行为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教育、参军参战和支前教育、爱护和保护围防设施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实际操作、战备演习等教育。理沦教育和行为教育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国防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

3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围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可在各级党校、军队院校、地方大专院校和高级中等学校开没国防教育课,对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这些受洲者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干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

三是组织各种参观。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搞一些展示我军形象的军事活动。

四是增强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励创作有关国防教育的影视作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开展关心退伍军人活动,参加保护军事设施和支援国防建设活动,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宣传并表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单位。

此外,开展国防教育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学校课堂教育、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参观等各种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国防教育广泛、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现实途径刍议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性教育。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拒绝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

第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国民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国防教育任务决非一朝~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持久地开展,常抓不懈。因此,国防教育不仅要在组织形式和法规制度上予以保障,更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特别应在国防教育赖以进行的国防理论上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教材,使国防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的安危。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跟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施教;要注意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搞好各种教学保障。

2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要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形式看,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经常教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国防教育节目、栏目,以及结合思想工作、业务工作等所进行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增强人们的国防观点。集中教育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国家和国防纪念活动、部队和民兵训练、征兵、学生军训、举办国防教育学习班以及战争动员等所进行的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集中教育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

二要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对象看,国防教育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国防法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对重点团体、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教育对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是个有机整体。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共性教育、长期教育,是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没有普及教育,国防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中。重点教育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点教育,那些担负特殊任务的团体和人员,那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后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建没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

三要把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就教育内容和方法看,国防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等教育;行为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教育、参军参战和支前教育、爱护和保护围防设施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实际操作、战备演习等教育。理沦教育和行为教育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国防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

3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围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可在各级党校、军队院校、地方大专院校和高级中等学校开没国防教育课,对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这些受洲者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干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

三是组织各种参观。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搞一些展示我军形象的军事活动。

四是增强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励创作有关国防教育的影视作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开展关心退伍军人活动,参加保护军事设施和支援国防建设活动,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宣传并表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单位。

此外,开展国防教育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学校课堂教育、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参观等各种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国防教育广泛、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就,但高校国防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高校中没有学科依托,“尽管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已进行了20多年,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没有确立。”这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一方面因为没有学科归属,很多学校对国防教育课程不重视,使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无力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序列,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使高校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层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将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发展为学科建设。本文从这个着眼点做研究,以期寻找高校国防教育未来发展的示范之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纵深发展。

二、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自1985年我国实施军训试点工作以来,以军事理论教学和集中军事训练为主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积累了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很多高校除了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选修课,使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手段多样,这表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教学职能越来越强,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向高层次发展。“21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来自传统(军事)和非传统(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恐怖主义以及经济、科技、信息、金融、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双重安全压力;”[5]现代国防观念也不再是指领土遭到侵犯,国家以战争为抗击来犯者方式的传统国防观念,而是确立总体安全观。高校国防教育应多内容、多手段、多角度实施才能达到培养现代国防观念的目的。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军事高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多种功能交织这一新特征,具有兼容性。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应该多环节多渠道,只有这样,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贡献才能凸显。

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

国防教育是军事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近缘学科是军事学和教育学。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

1.军事教育自古以来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实践与军事实践的分量最重,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军事教育在阶级社会之初的突出地位。夏商周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军事教育成为其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军事教育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由于统兵征战专职将帅的出现,使将帅教育成为军事教育的重点。秦汉至隋唐,我国封建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全面确立,各项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开始规范化、法令化。宋代武学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古代长期把军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传统,开创了中国封建军事学校教育训练体制的先河。19世纪中期,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军事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军队院校教育在近代有了发展,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统治者意识到军事教育的重要性。单独开办了军事学堂。专门的军事教育从国民教育中分离出来。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技的发展最终对战争的作战样式和形态产生了根本影响。大量武器装备涌现,新学科层出不穷。军事教育对地方院校的依赖性增大。部分部队军官需要地方院校培养和输送,某些专业技术课程需要地方学者来教授。军事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相互依托和渗透,国防教育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要造就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功不可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时,曾专门提出军事素质,要求青年要懂点军事科学,军事知识也是培养胆识、胆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竞争如同打仗,要有战略、战术观点,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8世纪军事科学的概念提出后,军事科学的发展已到成熟的程度。军事理论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这些学科与军事学科相互影响,使大量交叉学科涌现,国防教育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学依据

1.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依据我国现行《兵役法》,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通过实施国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培养后备兵员。同时我国明确建立预备役制度,军官预备役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依托国民教育体系为部队培养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预备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2.现代国防理论的发展国防理论脱胎于军事科学,而军事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突破武装斗争的狭隘圈子,新时期的科技革命也使国防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包含在国家利益中,也没有什么不与国家利益相关,现代国防理论使国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被极大的扩展。美国国防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国防科技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对国家实力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国防教育明显具备了教育学和军事学的双重特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军事为内容,促进人类文化素质发展。

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规划

(一)合理的教学形式

1.横向发展上,教学形式以必修课为主、开设多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以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助,形成立体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必修课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念,讲授军事知识和训练军事技能,选修课丰富知识内容体系,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2.纵向发展上,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逐步建立国防教育方向博士点,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形成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二)学科内容体系设置

时代的进步赋予国防教育应有国家安全观的新内涵,在此内涵下,国防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设置应更注重实用性,在学科内容体系设置上,除保留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外,可设置“国防与外交”、“国防与经济”“军事指挥管理决策”“中外军事思想”等课程,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在竞争中取胜的技巧和方法。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现代战争特点相结合,尝试一些更加贴近战时情况的训练项目,如进行电子对抗的模拟演练,无人机模型的试验飞行等。只有在变化中更新,在更新中丰富,才能使高校国防教育拥有不息的生命力。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全国高校国防教育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不少误区,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是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不同的教学需求,注重多媒体课件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用网络教学,宣传推广国防教育,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教与学互动,使更多的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引入更多情境教学、案例型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机构建设

教学机构建设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教学机构力量应该加强,作到任务明确、地位明确。机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国防教育机构独立运行,以教学职能为主,行政职能为辅,并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五)师资队伍建设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是国防教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群众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职工有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在技术因素之外所独具有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 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杨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国防教育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国防教育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企业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防职能、意识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首先是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企业文化它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其次是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再次是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要的共性特征。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最后是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职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国防忧患意识国防教育活动

孙子兵法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华民族还有古训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无数的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就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国防忧患意识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未来国防建设的主力军一大学生的国防忧患意识水平更是至关重要。国防教育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在高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

一、开展各类的国防教育讲座

要发挥好国防教育研究人员的作用,一方面要让他们及时研究大学生关注现实的国防热点,另一方面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讲座内容,发挥直接的感化和引导作用。一场好的国防讲座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防形势和热点,让学生热血沸腾,由衷的产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可以引导学生自觉的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学生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到国防建设中去。

二、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场所,开展参观访问活动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越直观的教育就是越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越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类国防教育场所开展教育。

1、运用各类历史遗址、英雄纪念馆、烈士陵园和开展各种各样的参观活动。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这其中有坚强的华夏子孙抗击侵略、英勇献身的史迹遗址,有西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的历史遗址,有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证现场,如圆明园遗址、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地。这些直观的参观活动,既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又很好的增强了国防忧患意识。

2、组织学生去武器馆、军事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进行观摩。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国防历史上先辈们取得的辉煌业绩,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直观感受某些历史时期屈辱的国防历史和国防科技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

3、组织学生开展军营一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部队营房,参观最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和部队官兵座谈,通过军营浓郁的氛围感染大学生。

三、让大学生自发组织各类国防社团

高校要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各类国防社团,要利用国防社团进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同伴教育的许多时候要比自上而下开展的教育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同时情绪具有弥散性,通过周边同学的相互感染,可以更好的让大学生自觉主动的具有国防忧患意识。高校要能够给予国防社团以场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最好要能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引导要让各类国防教育社团在大学校园中茁壮成长。

四、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和戏剧作品进行教育

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都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同时效果又是非常显著和长远,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和戏剧作品等军事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忧患意识教育。建国后,我国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文化作品,有些作品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近年的一些军事文化作品也深受大学生喜爱,如《亮剑》当年风靡大学校园,主人公李云龙深入人心,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亮剑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再如《士兵突击》也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了热潮,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些学生社团自发给自己的社团成员放映,并组织多次的专题讨论,”许三多”成了许多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偶像。还有一些作品描述了国防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能够增加大学生对国防历史的直观感受,并能由古推今,如《甲午风云》、《走向共和》、《南京!南京!》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代表。因此国家要让文化部门、文化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鼓励他们创作出大学生感兴趣的军事文化作品,国家也要能够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五、大力宣传表彰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和骄傲。高校可以请在国防建设各条战线上做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报告,通过榜样的作用发挥感召作用。现阶段,可以邀请大学生入伍后又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大学生士兵典型走进大学校园现身说法,可以缩短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共鸣。

国家在宣传表彰这些英雄人物的同时,要能给予英雄人物以物质上的优待和关心,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国家优待英雄人员,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效果,更能激发大学生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热情。

六、组织各类军事体育运动

军事体育运动包括军事射击、定向越野等。在高校中开展军事体育运动既可以强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忧患意识。就曾说过”年青人要强健其体魄,野蛮其精神”,国防体育活动就可以收到这种效果,既可以在校园里营造更浓的氛围,也能可以以此为中心扩大国防教育效果。笔者在高校就参加过校定向越野队组织的定向越野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教育

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网络。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兵器知识和战史非常感兴趣,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出版优秀的报刊,如《舰船知识》、《军事史林》等杂志,牢牢的抓住大学生的心。要借助广播、电视平台,开辟一些优秀的国防教育栏目,对国内外国防时事热点进行评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南军事论坛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院校,国防人才,培养,研究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建设强大国防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职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把战争向信息化形态推进,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又一次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对各国国防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本在于国防人才的培养。我国在这次军事变革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国防人才的培养,因此军委提出了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范围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院校学科门类齐全、资源丰富,具有培养国防人才的优势。近年来地方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在培养国防人才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地方院校国防生招收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院校已达117所,在校国防生近7万名,已有3万名毕业国防生补充到我军各条战线。[1]第二,报名参军入伍学生数逐年增加。据《南方日报》报道,从2001年2000余名大学生入伍,到2009年将有13万大学生进军营,年度总量扩大了近60倍,部队的每一个班排都将有大学生士兵。第三,地方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得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把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纳入到法制轨道,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地方院校依照法规,逐步开展起国防教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摸索,地方院校在培养国防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防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提供了智力保证,加快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在总结地方院校培养国防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地方院校在对全体大学生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整体国防素质上还存在欠缺,突出表现在:

1.地方院校部分大学生国防价值观淡薄

为了解大学生国防知识掌握情况,我们随机对某专业的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能全部正确回答这些问题的学生仅占40.1%,说明地方院校虽然开展了国防教育,但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并不十分丰富。少数学生把学好知识和早日成才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而为之奋斗,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公民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薄弱,个人主义盛行。在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的社会和家庭教育背景下国防教育论文,学生缺乏对应有的公民责任意识的共鸣,因而不能认真地接受国防教育。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中, 31.6%的同学认为最值得尊重的职业是军人,占比例最大。但当询问“如果你有机会从军或国家需要,你是否愿意参军”时,只有18.7%的同学选择了很愿意,有35%的同学表示比较愿意,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17.7%;当问及“是否考虑过毕业后到军队或军工行业去就业”时,考虑的占43.5%,没有考虑的占56.5%。从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大学生国防职业价值观淡薄,应该得到加强。[2]

2.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保障机制不健全

自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从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到专业的国防知识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国防素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管理机构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在武装部领导下成立了专门的国防教育教研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但有部分高校根本无健全的、专业的、职责明确的国防教育管理机构,造成国防教育流于形式,消减了国防教育效果,达不到为国防建设培养后备力量的目的。此外,许多高校认为地方院校毕业生不会有多的学生从事国防事业,因此没有必要在国防教育中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造成地方院校缺少军事理论课教师和国防教育经费。地方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也遇到一个尴尬的情况,由于多数高校缺乏国防教育相关的学科,很难引进高水平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引进少数军事理论课教师,由于缺乏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工作热情下降,影响教育效果。

3.国防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目前多数地方院校国防教育形式为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训练集中于一段时间内进行,要完成规定的科目及政治教育,工作量偏大,而且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较大,军训人数多,军训内容大都约定俗成,运作方式凭着老感觉、老思维、老经验在进行,所以军事训练形式上难以突破,使得学生感到军事训练枯燥,盼望早日结束。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地方院校应肩负起历史使命,通过国防教育推进地方院校国防人才培养工作。依靠教育的特殊功能,达到改变大学生国防素质的目的,增强大学生为国防服务的意识,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开展,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国防人才核心期刊目录。

1.从国家安危高度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职业价值观

首先,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时,很少进行国防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造成大学生普遍产生国防行业地域偏僻、生活艰苦的偏见,致使地方院校大学生国防行业就业比例偏低。因此,应结合国防教育,大力开展国防职业价值观教育,逐步让大学生树立起投身国防、建设国防、现身国防的职业价值观念。其次,当代大学生是中国80后的一代,出生于和平时期,成长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期,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艰苦锻炼,更由于没有经历战争年代生与死的考验,造成危机感较弱,甚至缺乏。因次,有必要结合国防教育提升他们的忧患意识,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强化的关键时期,要结合国防教育,逐步扭转他们的自我意识、利益观念,树立起以爱国主义、奉献牺牲精神为核心的国防职业价值观念,为国家培养更多国防中坚力量做准备。第三,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对国家安全有关概念掌握不准确,对国家安全工作不了解,认识片面,有部分学生不清楚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应承担什么义务。又由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追求享乐,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奢靡之风日盛,使一些大学生居安不思危,社会责任感不强,警惕性不高,客观上起到削弱国防意识的作用。外国敌对势力很有可能抓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薄的弱点,进行思想渗透。因此,也有必要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的高度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教育论文,树立起正确的国防职业价值观,克服享受的思想。[3]第四,大学生受过专门的训练,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未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拥有者。他们走出校门后,接受一定时期的实践磨练,定能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周围的的一批人,因此他们国防观念的强弱将能对全民国防带来影响。

2.建立职责明确的国防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

国外地方院校形成的从国家到高校自身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非军事院校的军事训练,属于国防后备力量动员体制的组成部分,由军方直接负责。在英国,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数十所大学中设立了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几所大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4]

为保证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各高校要单独建立职责明确的武装部或国防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的学生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开展的管理工作。地方院校要落实国防教育教师编制,选配好国防教育课教师,搞好国防教育教师培训进修和职称评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年龄、职称、专业结构以及生师比较为合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以满足国防教育工作的需要。地方院校应主动与地方部队沟通联系,争取地方部队在军训教官的选拔、培训和派遣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地方教育和财政部门要搞好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经费预算,加大对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各地方院校要把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到学校教育经费中给予保障。[5]

3.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工作

发达国家组建专门的训练团队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地方院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除了开展以学生军训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外,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相比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必须在国防教育的方式上下功夫。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还停留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上,完成这两项“规定动作”就认为完成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缺少“自选动作”。地方院校可以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成立国防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建立国防类社团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拓展教育形式。开展主题鲜明的国防教育活动,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可以增强教育效果。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单靠上几节教育课和听几次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广泛、深入,持久上下功夫;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到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到素质教育计划中去。

面对新世纪,拥有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大的财富。国防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国防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国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地方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并且投入到国防建设中来,真正地做到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马鹰,黄家富.国防生招生10年回顾:菁菁校园砥砺军中利剑[N]. 中国教育报,2010-11-11.

[2]眭国荣,黄丽侠.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1.

[3]师雷宏.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6.

[4]张纪光.国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启示[J]. 安康学院学报,2008,1.

[5]林成郎.对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是国家为了捍卫与扩大利益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高校国防教育,是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是指与国防教育内容有关的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高等学校国防军事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那么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对大学生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二、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在高校国防教育就是按照军队的基本标准来要求学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万千宠爱于一身,使许多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应有的爱心。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受,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饶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其他方面相比,在育人总目标上,有着自身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要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军事训练和其他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军事素质能力,养成军人作风的习惯”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军事素质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把国防教育“从纯理论作用和文化隔绝的状况中解脱出来,使它同智力、道德、艺术、社会和公民活动更紧密联系起来”(见《终身教育导论》第61页),进而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确立,应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增强国防观念出发,通过提高学生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这一途径来进一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风貌,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确立,必然要求高校军事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目标时,首先要解决自身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需求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问题。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活动的最本质的特点是要通过对人的培育来为社会服务。高校国防教育,要求军事教师在具体实施育人总目标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住21世纪人才需求的标准,才能为目标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说,高校军事教师在育人方面,应该由过去的主演变为导演,即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减少以往知识传递的作用,加大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在锻炼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开发智力水准、提高军事素质上下功夫,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说,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在于军事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与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思维方式,这也是直接关系到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与教学质量水准高低的问题。

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主体是教师,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从21世纪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看,关键在于军事教师必须确立“科学育人”的思想观念。因此,能否有一支具有现代思维方式和科学育人能力的高校军事师资队伍是关系到尽快提高我国高校军事教育水准的现实问题。

“科学育人”的内容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在高校国防教育方面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广义上讲,高校国防教育水准的提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质上是个科技水准的提高发展问题;二是从狭义上讲,高校国防教育的贯彻落实,要求每一名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与实践。前者是个宏观把握的问题,后者则是个微观操作问题。这是说,科学育人的落实,从具体实施过程看,更加依赖于具有科学育人思维方式的军事教师的具体实践。因此,每一位军事教师都应当具有“科学育人”的战略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应当通过尽快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尽快提高现代意识、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具体实现“科学育人”的根本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提高“科学育人”问题的重要一点是要提高广大军事教师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文化知识和修养,这是“科学育人”的必要基础。

然而目前仅从我国军事教师整体文化素质状况看,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差距很大。从学历层次比例来看,据调查统计的数字表明,吉林省高校现有军事教师100多名,其中学历层次基本上属于大专和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的为零,而其他学科的教师具有博士生、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则为30-40%左右。这就告诉我们,尽快提高我国广大军事教师的文化层次,对于实施“科学育人”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一)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自1985年我国实施军训试点工作以来,以军事理论教学和集中军事训练为主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积累了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很多高校除了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选修课,使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手段多样,这表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教学职能越来越强,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向高层次发展。“21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来自传统(军事)和非传统(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恐怖主义以及经济、科技、信息、金融、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双重安全压力;”现代国防观念也不再是指领土遭到侵犯,国家以战争为抗击来犯者方式的传统国防观念,而是确立总体安全观。高校国防教育应多内容、多手段、多角度实施才能达到培养现代国防观念的目的。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军事高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多种功能交织这一新特征,具有兼容性。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应该多环节多渠道,只有这样,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贡献才能凸显。

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

依据国防教育是军事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近缘学科是军事学和教育学。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

1.军事教育自古以来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实践与军事实践的分量最重,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军事教育在阶级社会之初的突出地位。夏商周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军事教育成为其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军事教育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由于统兵征战专职将帅的出现,使将帅教育成为军事教育的重点。秦汉至隋唐,我国封建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全面确立,各项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开始规范化、法令化。宋代武学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古代长期把军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传统,开创了中国封建军事学校教育训练体制的先河。19世纪中期,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军事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军队院校教育在近代有了发展,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统治者意识到军事教育的重要性。单独开办了军事学堂。专门的军事教育从国民教育中分离出来。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技的发展最终对战争的作战样式和形态产生了根本影响。大量武器装备涌现,新学科层出不穷。军事教育对地方院校的依赖性增大。部分部队军官需要地方院校培养和输送,某些专业技术课程需要地方学者来教授。军事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相互依托和渗透,国防教育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要造就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功不可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时,曾专门提出军事素质,要求青年要懂点军事科学,军事知识也是培养胆识、胆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竞争如同打仗,要有战略、战术观点,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8世纪军事科学的概念提出后,军事科学的发展已到成熟的程度。军事理论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这些学科与军事学科相互影响,使大量交叉学科涌现,国防教育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学依据

1.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依据我国现行《兵役法》,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通过实施国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培养后备兵员。同时我国明确建立预备役制度,军官预备役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依托国民教育体系为部队培养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预备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2.现代国防理论的发展国防理论脱胎于军事科学,而军事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突破武装斗争的狭隘圈子,新时期的科技革命也使国防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包含在国家利益中,也没有什么不与国家利益相关,现代国防理论使国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被极大的扩展。美国国防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国防科技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对国家实力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国防教育明显具备了教育学和军事学的双重特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军事为内容,促进人类文化素质发展。

三、国防教育学科发展规划

(一)合理的教学形式

1.横向发展上,教学形式以必修课为主、开设多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以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助,形成立体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必修课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念,讲授军事知识和训练军事技能,选修课丰富知识内容体系,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2.纵向发展上,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逐步建立国防教育方向博士点,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形成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二)学科内容体系设置

时代的进步赋予国防教育应有国家安全观的新内涵,在此内涵下,国防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设置应更注重实用性,在学科内容体系设置上,除保留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外,可设置“国防与外交”、“国防与经济”“军事指挥管理决策”“中外军事思想”等课程,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在竞争中取胜的技巧和方法。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现代战争特点相结合,尝试一些更加贴近战时情况的训练项目,如进行电子对抗的模拟演练,无人机模型的试验飞行等。只有在变化中更新,在更新中丰富,才能使高校国防教育拥有不息的生命力。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全国高校国防教育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不少误区,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是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不同的教学需求,注重多媒体课件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用网络教学,宣传推广国防教育,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教与学互动,使更多的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引入更多情境教学、案例型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机构建设

教学机构建设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教学机构力量应该加强,作到任务明确、地位明确。机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国防教育机构独立运行,以教学职能为主,行政职能为辅,并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五)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同样是保障

国防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设一支专职的稳定师资队伍,应该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补充师资队伍。也可以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还要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层次。

四、结语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1.1国防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富含时代精神的军事高新技术总是研制快,投入使用的速度也快,对于科技新潮流有着导向的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将军事科学知识内容列为21世纪我国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科学知识。军事斗争自身的“敌对性”、“残酷性”和“复杂性”造就了军事思维“创造性”的显著特征,而此处所指的“创造性”也正是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最根本来源。通过学习军事科学内容,不仅博览军事高新知识,而且拓宽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2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

所谓身心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同样也指接受教育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健康的体魄不论对人的成长发展还是思想道德提升都有着基础性的价值。当前师生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多数埋头苦学而忽视掉了身体锻炼,以致身体素质降低。所以,国防教育自然成为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节课,它本质上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七至九小时,另外还有十几里的拉练活动、军体拳训练、小园定向比赛等等。这些都以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为直接目标,给学生日后体育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强健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屈服于生活,做生活的主宰者,这是我们对新一代青年人所提出的期许。很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面临接触社会、独立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挑战。军训可以使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得到提升,使其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勇敢面对,并培养坚定的自信心。在军训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煎熬但同时也能体会到军人的品质——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等等,这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他们的意识得到磨练,进而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克服心理脆弱,增强面对问题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融入社会是大有裨益。

2素质教育是指导国防教育的理论前提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8- 01

有国必须有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里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难看出,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要,做好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研究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1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和国防技能等方面。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属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部分,国防技能属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部分。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从学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和整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1相互区别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将国防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首先,就两者涉及的领域而言,国防教育只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而素质教育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其次,就两者的教育目的而言,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素质教育的目的则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不同。高校国防教育只是高校所有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通过高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加强,国防知识得到丰富,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防教育是部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

1.2相互联系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分割。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也就变得不完善。国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国防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影响。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越重视,人们越能认识到国防教育的独特性,国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更加重视国防教育,使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2多和一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种实践有效。素质教育是一种理论,是一;国防教育是实践活动,是多。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有效,也对其他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国防教育可以实现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多一关系是双向的多一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3被指导和指导的关系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素质教育指导国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发现各门教育学科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那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并力求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推进国防教育的力度。素质教育发展程度越高、素质教育理论越完善,对国防教育的指导也就越科学,对国防教育的推进力度越大,国防教育的发展也就越好越快,也就越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开设的国防教育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旨在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而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旨在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融合课、实践活动为体系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丰富国防教育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应用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以实现维护国家和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总目标。

一、历年普通高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内容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非常重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在过去的30多年间,普通高校军事训练主要是与国际、国内的形势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等不断变化和发展。1985年以来,经过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的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是以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196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民兵训练大纲(草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怎样突出政治、三八作风、人民战争;军事技能训练:基本射训练、战术训练、防空教育、投弹训练、野营训练。教学形式:融入部队进行学习、训练。教学时数:180学时。198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军事思想、我军宗旨、简史、革命传统、作风纪律和形势政策教育、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军事技能训练: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军兵种知识、条令、技术、战术训练。教学形式: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到部队训练与在校训练,一部分学校的学生由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训练。教学时数:100学时。199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国防史、现代国防、世界军事形式、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军事技能训练:中国人民条令、优良传统、轻武器射击、战术、军兵种知识、综合拉练。教学形式:在高校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数:110学时。2007年与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军事技能训练: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教学形式:在高校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数:148学时。

比较各个年代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下,196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教育内容上的临战性,以“提高警惕,准备打仗”为基本内容的形势战备教育。教学形式全部以融入部队为主;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确立和国家长期处于和平时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国防和国防与军队、国防观念与战备观念等同起来,把国家受到的威胁仅仅看作来自军事方面的威胁,缺乏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全局上理解国防实质的自觉性。教育内容仅限于国内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形式也仅是一部分在部队,一部分在高校;三是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与国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相互之间不仅依赖共存,而且各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比较1994、2002和2007年颁布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站在了国际战略高度,以高技术、信息化、战略水平等为主要内容,也融入了国际大环境、大形势。但仔细分析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理念与层次仍然停留在防御或进攻的军事技术提高的“保家卫国”教育上,未能提到国防教育应与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结合这一高度上,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需求。教学形式是完全在高校内部进行,缺少学校与部队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和形式,没能保持原先教学训练在校园和军营相结合的原则。

二、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高校在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起步早晚、力量投入等方面不尽相同,再加上我国现有的社会氛围,都使得尚处于探索阶段的高校国防教育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各高校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贯彻实施参差不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能将军事理论课列为必修课,但在有些高校还只是选修课,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这门课。理论教学的内容参差不齐,没有严格使用统一的教材,各个学校都是选用各自的教材,课时安排上也差别较大;二是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军训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内容太过单一,仅仅就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每年都是队列、拉练、军体操等,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更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与国际国内大形势、大环境不能紧密结合,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联不大。而且国防教育课程和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而缺乏持久深入的作用与影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国防教育没有被置于一个重要位置。高校的国防教育实际上仍然滞后于现代国防建设需求,特别是与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比,高校国防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校国防教育水平与现代国防不匹配;三是许多学校把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唯一手段,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这种方式虽然在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上有显著作用,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军训因受课时限制,一旦军训结束,学生便很少有机会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这样学生的思想就容易出现滑坡,国防教育效果就事倍功半。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思考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设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与国防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具有教育的共同特点。同时,国防教育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是教育的终身性。部队教育,有服役期满的时候,学校教育有毕业的时候,而国防教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公民,一生中应该不断接受国防教育;二是教育的全民性。其他科学文化或专业知识的教育都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而有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而现代国防教育是全民性教育的社会工程,其教育对象涵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社会成员;三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其他教育课程规定都很明确,内容比较单纯,而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和全面,凡是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有关的内容都是国防教育的内容;四是国防教育效益的滞后性。国防教育不像学校教育、法制教育或其他专业技术教育那样,可以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见效。国防教育总体效益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它的直接效益与其他教育相比是滞后的。国防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防教育的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为此,高校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又要遵循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程设置原则有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宜广不宜深的原则,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课程二分法,教育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思考。一是开设必修课,确保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内容在高校中的贯彻与实施,奠定大学生国防教育军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二是开设选修课,满足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研究;三是开设专题讲座课,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军事专家来学校作世界军事形势和当前有关热点的讲座,时刻把握新形势下的军事动向和主流思想;四是开设融合课,与高校内任何课程相结合,进行国防教育内容渗透与融合;五是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国防教育领域,实现多样性与灵活性。

2.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正在发生变化,国家安全的内容日益向非军事领域发展,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地位不断上升。现代社会发展至今,人类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单纯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侵略他国并占有其土地的行为在世界上难以实现的,但隐性的政治宣传、经济侵略、意识渗透等方面无时不在进行着。政治制度的颠覆、经济危机的爆发、意识形态的入侵,足可使一国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几十年。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走向一体化,但全球化并未使国家之间的界限模糊。全球化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挑战与隐患,也可以带来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的产生,必将使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摆脱传统军事国防观念的束缚,变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国防教育。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目标不仅仅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与观念,加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掌握,培养符合未来战争所必须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而且更要通过国防教育最终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国防力量是实现维护国家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依据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内容设置以掌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程:中国国防、中国军事思想、中国战略与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二是内容设置以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和发展为主的课程:国防建设与绿色生活、军事思想与人类文明、国际战略环境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军事高技术与和谐社会、信息化战争与人类和平、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现代战争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条令条例教育和训练与个人生活习惯培养、战术与体育竞技比赛、军事地形学与图地对照训练、综合训练与定向越野、队列队形与团体操、军营生活体验、军事体育比赛、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军民联谊联欢、文艺演出、军民体育比赛。三是内容设置以国防教育与人类和平和发展为主的课程:国防教育与人类和平、国防教育与人类发展。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强大国防力量,国防教育只有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才能在维护国家的基础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必将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大形势大环境和战略格局的变化、人类思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时丰富与变化。

参考文献:

[1]匡壁民.军事理论教程[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15-16.

[2]张正明.章涵恺 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前沿理论,2008年3月第3期:12.

[3]台启权.高校国防教育历程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2006,3(下).

[4]石防震,朱兴同.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12期:74.

[5]马文婷,蒋琳.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3月号上旬刊:34.

[6]杨晓平.关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67.

[7]问鸿滨.论全球化发展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高管参考,2007,6:4.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人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总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

[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5] 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6] 罗新立,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0-13.

[7] 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