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篇

创意旅游;798艺术区;旅游业

引言:近年来798艺术区声名鹊起,我慕名前往,也被那里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觉得是一个艺术家可以肆意发挥艺术的天堂。我很想把这种独特的旅游感受分享给大家,以艺术创新为依托的景点更加耐人寻味一些。同时798作为文化创意旅游业的模范,以这种景点的“经营”方式为例,开发类似的旅游项目应该成为未来旅游业的趋势。

一、文化创意旅游的概述

(一)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旅游景区还在以单纯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这早已经不能形成优势。表现为对游客在感官方面形成不了有力的冲击,没有新鲜感,重游率低。要想提高景区的效益,不单单是建设等外在因素为主,更重要的是修饰文化,历史等这样的内在因素。创新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加上创新,丰富景区内容,一定会开辟我国旅游业的新篇章.

(二)文化创意旅游的内涵

创意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新西兰学者格雷·理查德与克里斯宾·雷蒙德在2000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文化或技巧的一种旅游产品;旅游者通过参加交互式工坊,激发自身创意潜能,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进一步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中国旅游报2008年3.7日第010版)笔者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以旅游吸引物作为创意的主体,在与它发生互动的同时,体验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旅游经历。文化创意旅游是创意旅游的一种,就是在创意旅游中重点突出文化这一因素。

(三)我国文化旅游的分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张辉分析,目前,旅游业在我国有4种新的业态可称为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体,分别是:

1.旅游文化演出(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为例)

2.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迪斯尼主题公园为例)

3.创意产业,即旅游文化街区(北京798艺术区为例)

4.旅游文化节庆(慕尼黑啤酒节为例)

下面本文针对第三个创意产业,即旅游文化街区,并以北京798 艺术区为例,进行分析。

二、798艺术区简介

(一)798艺术区的形成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原先是北京国营联合厂的电子工业厂所在地。该联合厂建于1951年,由798等数个工厂组成。1989年,由于工厂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工人大批量下岗,各厂决定出租一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隋建国教授便租用了798工厂闲置厂房作为雕塑空间。这一个举动被大家认为是798艺术区发展的开始。从此,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前往此地。2002年,是中外艺术家前往798艺术区的高峰。他们在这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使得798艺术区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举办了名为再造798的当代艺术展览,规模宏大,因此,798艺术区名声大噪。2003年年底,798艺术区及其周边开始拆迁。2004年,北京市、区级部门和领导陆续到798参观、调查,并决定保留798艺术区。

(二)798艺术区的发展现状

北京798艺术区作为中国文化创意旅游景点的典范,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外游客来京必游的景点之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调查问卷,来进一步了解近些年798艺术区的发展情况:(数据来自问卷星网站):

1 你是否来过798艺术区:是58.97%,否41.03%

2 你对798艺术区了解多少:很少39.29%,一般58.93%,很多1.79%

3 你去798艺术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慕名而来73.21%,购买艺术品、工艺品10.71%,参观游览,体验艺术氛围76.79%,观摩艺术品,进行艺术创作16.07%,追随时尚前沿、潮流资讯21.43%,其他14.29%

4你对798艺术区的哪些艺术形式最感兴趣:绘画67.86%,摄影58.93%,雕塑53.57%,行为艺术35.71%,设备21.43%,其他12.5%

5你对798艺术区展出的艺术品的理解程度是:基本不能理解16.07%,能理解一点66.07%,大部分能理解16.07%,完全能理解17.9%

6你是否会购买艺术品:是3.57%,否26.79%,是价格而定69.64%

7你对798艺术区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展出内容过于商业化,缺乏艺术性23.21%,交通不便30.36%,环境卫生差26.79%,市场推广度不够知名度不高7.14%,对展出艺术品缺少讲解62.5%,整个艺术区缺乏整体规划30.36%,其他16.07%

8如果对798艺术区加门票你还会去么:是25%,否66.07%,看价格8.93%

(三)798艺术区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调查问卷,我总结出798艺术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条:

1. 798艺术区没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对艺术品讲解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2.在艺术品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形式单一,吸引力小;有些艺术品价格过高,超出大部分游客的承受范围,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不符,商业化过于严重,影响景区的形象。

3.整个景区在规划方面存在缺陷,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4.艺术形式不够充实,大多数是艺术品展览,缺少亮点。

5. 798艺术区缺少相关政策的支持,比如对房租的补贴,周边交通改善等等,对这种艺术区,国家也要像保护重点景区一样对他们实行类似的呵护之举。

三、798艺术区存在的问题解决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解决措施

1.可以在景区设置专业的讲解员,对前来游览的游客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可以包括艺术品的灵感来源,创作理念,艺术价值等方面,使得艺术品化静态为动态,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游客眼前,即能加深游客对艺术品的印象,还能增强大家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让798艺术区不仅仅是艺术的展区,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圣地。

2.出售艺术品作为798一个附加产业,但是不应成为主流。有关部门加强对艺术品的把关,比如定价方面,不能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在艺术品的开发方面,还要突出特色,加强创新,可以制定出不同的风格,主题等等,也可以重视原创作品,例如DIY手工制作,类似这样的商店可以激发大众对艺术的热情,达到大家来到这里都对艺术产生兴趣的目的。

3.景区规划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分区分片,条理清晰,在进入景区的提示板上标明,一目了然,不同的区域,明显让人感觉风格迥异,引人入胜,丰富多彩。其次,在卫生上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执行实施。

4.定期举办活动,比如艺术节,有异域风情的艺术品展览,邀请著名的艺术家讲座等等。不仅可以提高798艺术区的知名度,还可以为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景区更加具有活力,与时俱进。

5.国家落实对这种艺术区的保护,给经营的业主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发展,坚定他们的信心,才能减少商业化气息浓重,真正以艺术为核心,一切为了艺术。

(二)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798艺术区应该力图形成我国规模艺术的标杆,北京市乃至世界的著名艺术区。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也要与世界各个国家的艺术交流,相融。把我们民族的艺术,尤其是像泥塑,皮影戏等等这些传统的艺术继承下去,发扬起来的同时,通过展览,讲解,传播,把这种民间艺术推向世界,形成我国独特的艺术文化,并且占有一席之地。798艺术区要成为我国艺术文化的摇篮,而非商业景区,开展定期的艺术讲座,论坛,比赛等等活动,宣传艺术之美,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培养广泛的艺术爱好者,尤其是影响青少年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意识,这种意义是非常有远见和前途的。

(三)总结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2篇

1.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作为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实践性应是其突出的特点。但是实际中,多数院校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如前所述,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科教育模式,进行课程压缩与删减,而真正需要实践操作锻炼的课程大多上成了理论课。以艺术设计为例,像人体工学、材料与工艺、印刷技术等原本需要实景学习、实际案例参与和操作的课程,课堂上经过理论讲解、经典案例赏析就结束了,好一点的也只是模拟性质的案例学习,根本谈不上深入掌握实践操作要领。实际上,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在课程上应当注重实践的比例,增加实景实战的训练与经验累积,处理好部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明确“必需”与“够用”的标准,让学生做到既对专业背景知识了解,又能精于实际创意构思、设计应用。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创意、技能类课程并不能紧跟行业、市场的变化和流行趋势。如,广告行业的CI系统早已经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平面、静态传播方式,因此在应用中也频繁出现了卡通吉祥物、立体标识、交互动态、视频媒体等,但是绝大多数院校的CI课程仍然是平面化作业,老旧案例学习、模板套用,结果学生拿出的作品与企业、行业的差距可想而知。

2.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课程体系上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协调好各门专业课程的比例、时间、位置、关系,评估它们各自的效果、相互的衔接与影响。然而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随意变化,课程门类想改就改,甚至同一门课程,每一届的内容都不一样;有些院校课程内容重复,课程之间相互套叠,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室内设计原理》《家居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与主干课的内容重叠,范围互相包含,这是教学资源的浪费;还有些院校偏重软件、工艺一类的操作,为了尽早让学生掌握而急功近利,那些引领学生入行业门的课程居然放在了软件课之后,学生学了半天,不知道学了以后用来做什么,或者简单地认为学习创意、设计仅仅是熟练软件就够了,形成了所谓的“唯技术化”心态。其实,作为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创意才是核心,只有操作,没有创意,充其量是个工匠,不是设计师和创意人员。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造成的。

3.课程缺少总结与反馈。虽然许多院校在文化创意设计的课程上有联系企业、政府等实际项目,做到了工学结合,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往往是以完成项目、成果汇报展为结束,忽略了对这些经历的总结反思及企业、用人单位、受众的反馈,经常是重复同样的模式,缺乏变通与改进,使得课程效果没有明显的提升。实际上,对课程的总结与反馈既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反思,也便于我们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是服务型的行业,这就需要对结合实践项目的教学进行受众反馈,可以是企业的意见、消费对象的意见,也可以是参与课程的师生的感受。它既可以帮助师生思考创意、设计有无继续提升的空间,也能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进行提供经验。

二、高职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1.课程设置统分结合,要针对细分方向与新兴方向。课程设置不仅要注意大的专业方向,也要有细的小方向、特定方向的课程内容,做到统分结合。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海报招贴、企业形象C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都是主干课程,但是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广告企业,有的专注于样本、宣传册等平面设计,有的专注于动态和视频广告,有的侧重于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同样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的企业侧重做家装,有的则专注于景观设计。所以,我们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中既涉及大的专业面,同时必须有专攻。可以先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然后部分专业课根据教师的不同专长,进行师生互选。另外,文化创意设计类学科、专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横向性和交叉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必须与时俱进、关注流行趋势、新兴方向、新需求等。如,广告专业及时开设网络广告的设计课,品牌策划设计及时增添卡通形象、品牌吉祥物设计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会展类课程和方向等。

2.课程体系要强调专业的系统全面能力、整合精炼。现在大多数高职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仍在使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即按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顺序递进。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各门课程追求各自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课程间缺乏沟通与连贯性;二是如上文提及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浪费教学资源、学生能力得不到有效深入和提升。因此,有必要以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的系统全面能力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为标准,整合相关课程,按照难度将它们有序地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一学年自成体系。可以在“大的专业课”中以多个课题的形式整合原来零散和容易重叠的课程内容,力争做到“少而精”,同时,让文化课、选修课在合适的位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不能仅仅成为学生漫无目的、“混学分”的课程,要真正起到对专业素养底蕴的熏陶。如,可以将传统文化赏析、地方人文历史一类的文化课、选修课置于涉及这些内容的专业课之前,以便学生明确目的,产生兴趣,更好地完成专业课中与此有关的创意设计课题。

3.专业课程三个主要方面要合理设置、紧密衔接。专业课要注重三个主要方面:创意类课程、设计总结与理论类课程、实践与操作类课程,它们是构成学生文化创意设计核心技能与思维的关键,需要统筹协调,不可偏废,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往很多院校都比较重视实践与操作类课程,如软件课、材料课、模型制作课等,认为操作熟练、技术应用方面经验多是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创意与文化、总结与理论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毕竟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创造的是知识经济,行业的特性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是高职教育就简单地把应用人才划归到操作工的地位。这里,创意类课程要着重训练学生挖掘文化元素、人文资源的敏锐目光以及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和设计概念的思维能力;设计总结与理论类课程着重进行理论教学、创意设计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实践与操作类课程主要强调将创意与概念等转化为实际应用产品、作品并能适应市场推广的能力;另外,三方面课程需要贯通、融合与衔接。可以对创意、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程以同一专题项目或课题范围进行联系与衔接,将课题深入、完善、做好做精,避免课题内容的低层次重复、浅尝辄止。

4.课程与课题要多引入企业实践项目、内外结合。实践性、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竞争优势。第一,在课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积极与当地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龙头企业、知名大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像二、三年级一些文化创意、设计综合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喜好,以市场调研组、创意组、设计组、制作组等与相关企业进行项目对接,让学生真正在大企业中领略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点,找准自身定位和将来发展意向;另外,大企业有行业最为成熟的案例和实战机会,能为学生带来课堂中没有的宝贵经验。第二,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实践积极性,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承接、参与一些企业、政府的文化、设计类项目,并将它们带入课堂作为课题,让教师与学生组成课题组,在课堂或者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也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实地进行文化设计项目服务,“校外课堂”可以是相关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同时,要配套相应的灵活的辅助政策,在调研资金、课时计算、教学管理上给予扶持。第三,展开全校范围内课程的共享和课题组合作。如,作为产业化中十分重要的市场营销知识,同样可以作为选修课给艺术、设计、文化系部开设,《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策划与实施》这样的课题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可以让艺术设计、广告系与旅游系在同一时段的课程内、以同一课程主题组成联合课题组来共同完成。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3篇

社会实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能力,而培养学生文化创意能力的主要渠道中社会实践是一大重点。简而言之,社会实践对于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可以有以下三大方面:

1.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我国高校大学生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禁锢,学校向来重视的都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创新意识薄弱。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都要经历的,社会实践的环境是不同于学校生活的,社会实践的环境复杂,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应对突况表现镇静,并且需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是需要学生运用到自己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应对能力的,所以说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是锻炼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

2.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一起,充分体会到社会实践的乐趣与知识性。而且,社会实践是不同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的,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大可以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自己的工作量减轻,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创新的积极性。

3.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系列的知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了,但是再多的知识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而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现实状况,最终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了实际能力。

二、如何具体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创意能力

如今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具体需要从方面来着手。首先,个大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文化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是先于存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只是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显然这已经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了。因此,从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开始培养,一步一步实现对学生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其二,培养全方面人才,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忽视了除智以外的其他四方面的人才培育,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所谓创新是不能够局限于一方面的,需要从多方面获得创新能力。其三,创意能力的获得是要有民主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的。人在轻松的情况下,可以想出更多的点子,这也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够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由此可见,民主能够使人放松,更易说出自己的想法,释放自身创新能力的天性。其四,学校应该合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帮助学生开发创新能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测试理解自身创意,将自己想出来的创意经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测试后付诸实践。最后,各大高职院校还需要优化社会实践。优化社会实践中的设备以及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其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能力。

三、结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4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受产业特点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很少有特别大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除了一些上市公司或者准备上市的大型企业之外,中小企业大多对会计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会计在企业中的管理作用很难显现出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够,容易受会计专业与日常业务之间的账本形式约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对会计人员的复合型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文化创意产业会计改进的建议

1.扩大资产的计量范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会计核算中,应该扩大资产的计量范畴。虽然资产概念中有提到无形资产,但范围却很窄,一般只包括几项内容,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涉及到的无形资产却很多,比如公司的品牌、专利技术、融资关系、客户和伙伴、企业中的复合性人才、企业的管理方法等等,这些无形资产的种类很多而且都有巨大的价值[3]。所以,为了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就要不断的扩大资产的统计范围,就要更客观更准确的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估值。

2.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文化创新产业中研发支出在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把研发支出加入成本管理中,并把研发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工作,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加入产品生产前的开发、设计等成本,直接参与开发的核心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和智力成本等。智力资产的耗费也是文化创新产业成本构成中重要的一项,对于智力资产的耗费,企业也应把它加入成本管理中,并且应该把按智分配加入到企业利润的分配中。

3.企业加强对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会计的作用,会计包括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它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它能够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资金流向等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的重视程度[4]。企业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的特点,把文化、创新的理念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使其能够打破会计专业与日常业务之间账本的形式隔膜,能够运用文化创新企业管理人员能够读懂并会使用的报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会计人员自身也要重点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创新这个行业的发展,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做好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5篇

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全年收入9285.83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4.5%;资产合计11999.31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20.2%;利润总额721.8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8.4%。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彰显出巨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必然带动就业增加。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52.9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45.9万人,年均增长8.3%,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3.81%。这说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实现了产值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实现了就业的稳步增长,就业机会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就业岗位的创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一致,实现了保增长和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2004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呈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200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5%,至2013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2.34%。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及对GDP的拉动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增长快慢和波动情况,更能反映其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产业拉动度指GDP增长率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见表1)。可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徘徊在10%-14%之间(除2008年达到26.66%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作用凸显。在2013年北京地区GDP9.06%的增长率中有1.13个百分点是文化创意产业拉动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整个宏观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增长。

(二)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大部分,尤其是创意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甚至属于生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对北京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其发展无疑是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68.2%上升到2013年的80%,说明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体现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测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进而对促进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准确的把握。1.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大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会存在关联性,包括前向关联性和后向关联性。前向关联性指文化创意产业要依赖于其他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以及创意的需求,需求越大越能刺激经济的扩张,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后向关联性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对其他产业的最终产品的需求,需求越大,越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能更好地解释其对经济带来的增长效应。灰色关联度是指从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和与其相关的因素数据序列入手,通过灰色关联度来考察主行为因子和相关行为因子的关系紧密程度。本文运用此方法来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由表3可知,2004-2013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78981、0.590253、0.629877。因此,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大,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有着强劲的带动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渗透性、高附加性、高投资、高收益的绿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在人才吸收与培养、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等方面也需要第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实质上是在城市中较低层次的产业形态经历成熟之后逐渐走向衰落、较高层次的产业形态在新生的基础上不断成长的过程,城市功能也随之发生优化,产生对区域经济更大的影响及带动效应。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提高了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促进了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整体效率,从而有效地优化了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使第三产业能够更加高效、快速、优质地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非常广泛、强大的融合功能,能对其他产业产生渗透、融合作用,把文化、技术、制造、服务融为一体,一方面可以增加其他产业及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其他产业升级,使其他产业更好地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使其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三、对未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6篇

钧瓷艺术的创新是一个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许多具体的方面,共同构成了钧瓷艺术的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的创新由于钧瓷艺术独特的釉料与创作特点,其在工艺方面的创新是相对较少的。钧瓷艺术的烧制讲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在烧制后的窑变效果是其钧瓷无双的决定性因素。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钧瓷烧制工艺的创新在多个层面均有体现。首先,在烧窑的材料上由最初的柴烧到煤烧,从炭烧到气烧,虽然这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但不同的燃料所带来的烧制效果也是不同的。其次,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发展,人们逐渐也把创新的目光放在了釉料上,利用现代化学的研究成果给钧瓷釉料带来新的内容。

2.造型的创新在创作观念变化的影响下,钧瓷艺术的造型创新成为其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钧瓷的造型能够最为直观地传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文化背景。从唐代的雄浑到宋代的典雅、元代的粗犷到明清的秀丽,进入现代以后的钧瓷造型在融合历代造型的经典内容的基础上,逐渐融入现代陶艺创作理念,进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在造型设计的类别上也有了极大的丰富,其中有日常器皿的类型也有陈设观赏的类型,既有传统类的造型类别,又有异型化、概念化的造型类型。这是钧瓷造型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的成果,也给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钧瓷艺术。

3.题材的创新钧瓷艺术的创作题材,与时代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一领域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有被动的原因也有钧瓷本身主动发展的内容,发展为今天钧瓷艺术题材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在钧瓷产生的早期,其题材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要素,这是钧瓷艺术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一直保留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融合,现代社会文化中的题材逐渐进入钧瓷艺术的创作中,从而丰富了钧瓷创作的内容,造就了今日钧瓷艺术的多姿多彩。

4.钧瓷文化的创新钧瓷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原本只是观赏、摆放的器物,除却表现当时社会的文化属性以外,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载体。但在当代社会,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再仅仅包含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而是更具有延伸的诸多文化内容。钧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与造型形式了,而且成为极具发展与影响力的文化聚合体。其创新不单纯集中在器物本身,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现实拓展。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钧瓷艺术,具有了在诸多领域展现魅力的能力。钧瓷的创作及其作品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创作活动,而成为了一种精神能量,具有了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条件。钧瓷艺术的创新不可一概而论,在明晰了钧瓷艺术的创新内容后,我们可以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有针对性地思考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从中找出最为合适与恰当的方法,最有效益地提升钧瓷艺术的价值。文化创意产业对各艺术门类的促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同的文化艺术门类,也有自身的特定条件与特点,只有最符合钧瓷艺术特点的产业条件才是最恰当的。

二、文化创意视域下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

面对着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钧瓷艺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要求。选择以文化创意的条件作为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来源,就是要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模式与创新机制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钧瓷艺术所具有文化内涵的魅力,来促进钧瓷艺术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形式的结合,我们首先需要处理好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以钧瓷艺术的传统内涵为基础,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独有的创意运作方式来进行钧瓷艺术的创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取精华去糟粕的过程,而是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运用新内涵追赶时代精神的过程。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条件的分析以及对钧瓷艺术创新内容的梳理,我们尝试性地思考了钧瓷艺术的创新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从时代性的视角思考钧瓷造型的创新从运作方式上讲,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发掘各种文化资源的特色,然后借助现有先进技术作为表现手段,实现最终的产业经营与发展。得益于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下考虑钧瓷艺术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把握钧瓷艺术与当今时代的关系,突出钧瓷艺术的时代性。时代性视角下,钧瓷艺术创新并非是单纯使其成为一种畅销的商品,当今社会物质消费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于文化艺术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条件下,钧瓷艺术的创新更应该突出文化内涵,既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又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载体,这也是钧瓷艺术新价值的体现。

(二)把新的创意创作方式融入钧瓷艺术创新的体系钧瓷艺术需要通过把握时展趋势以及挖掘时代精神,来实现钧瓷文化与钧瓷表现形式两个方面的创新。钧瓷文化的创新在于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拓展钧瓷艺术的文化内涵,扩大钧瓷艺术的影响力,从而借助好的创意方式与条件,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为钧瓷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可能。钧瓷表现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钧瓷造型创新、题材创新等方面,重点在于有助于造就出具有创意的,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生活的独创性作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创新体系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能够给钧瓷艺术从造型到题材的创意性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7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各国与各学术层面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笔者搜集相关资料发现,在我国主要包括出版、广告、影视文化、设计服务、咨询策划等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点、人类大脑创意为主,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知识服务类产业组合,具有独创性、高科技含量、强辐射和高附加值等特性。其形成与发展也凸显了文化和创意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之一。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劣与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自媒体概述

所谓“自媒体”是相对于“他媒体”和“平台媒体”而言的,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形式。与电视、广播、报社等传统的媒体相比,其突出特征是较大程度上对网络技术的依赖以及传播主体的自主化、平民化和广泛化。美国著名互联网届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Gillmor)是最早提出自媒体这个概念的人,“美国新闻学会(TheAmericanPressInstitute)的媒体中心(MediaCenter)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ShayneBowman)与克里斯•威理(ChrisWillis)斯两人联合提出的‘WeMedia’研究报告,对于‘We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Media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其主要类型有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微信、微博、微电影、空间、论坛以及自媒体节目等。

三、自媒体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文化体制的改革使其迅速崛起。新媒体的兴起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如今,自媒体做为当今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发展契机

1.营销推广多样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文化创意的新颖和被接受度也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产品的经济回报,好的营销推广方式能够扩大产品的销量并形成品牌效应。例如经纪人对画家的包装推广就能够促进绘画作品经济效益的扩大,这也是“媒介人”存在的重要意义。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的发展就充分诠释了自媒体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最开始其只是个人的视频脱口秀节目,随着节目爱好者的增多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公共交流平台,2014年6月份出版了节目书籍版,同年8月主持人罗振宇参加冰桶募捐挑战,9月借中秋之势在微信中售卖月饼,还有巡回演讲、旅游等与受众互动的方式。其精彩的节目内容自然是成功的一方面,但利用自媒体新兴性和便利性开创的多样营销推广方式无疑是其制胜的“法宝”,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2.传播渠道创新化。“创意产业价值的传递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传递的手段、渠道决定了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创意产业价值的市场规模”。

2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脑创意,时间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收益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效应主要依靠快捷便利的传播渠道。自媒体更新了以往依靠纸质传媒、电视、广播的传播方式,主要利用现今人们对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偏好而“量身定制”的传播形式,缩短了传播的时间周期并拓宽了传播渠道。例如微信和QQ中的每日新闻,改变了传统唯独电视和电脑网络的传播途径,受众面扩大的同时对信息的接受突破了时间、地点和工具的限制,现今已经成为对大众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方式。另外,自媒体传播多样化、平民化也带来了传播内容影响力的扩大,个人对产品内容体验后借助自媒体平台所的相关信息也成为传播的重要渠道。

3.成本费用低廉化。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是创造出受大众喜爱的创意产品,但创意还要经过产品化、营销推广才能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到达消费者手里,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费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与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相比于传统媒体,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自媒体省去了各项复杂的手续,降低了门槛,甚至一部分是“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如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微博新闻的兴起、藏画家开展自己的主页博客、部分艺术馆开设的公众微信号等,都能够在移动终端的网络上把艺术作品呈现给大众,实现与参观者的直接互动,省去了以往高额的广告费用。

(二)发展危机科技的进步是文化创意产业勃兴的基础,但同样是把双刃剑,在为其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机。

1.信息不对称。“在文化创意产品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其需求难以判断,因此,投资文化创意产品需要承担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高风险”。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交易本身就具备未知风险,而自媒体的出现虽然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但更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如当下风靡的微信广告,创新了广告的和传递方式,但者仅仅只是产品的商,多是普通的学生或者上班族,的信息真伪难辨且并不具备所有权和解释权,甚至有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产品的真实来源,消费者所得到的信息更是已经经过层层“变异”了。另外,在创造文化创意产品之前,也无法判断所创造出来的相关产品是否能够得到受众的欢迎。如一些自媒体节目在制作播出前既无法得知潜在受众数量,也无法准确把握受众喜好,这对产品收益和成效的预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监管困难。文化创意产业高度依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多为虚拟产品,自媒体的出现为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个人生产、个人沟通和个人消费创造了条件。但在自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法律的制定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很难跟上信息传播的脚步。目前我国只有针对网络的相关法律,并没有专门针对自媒体的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为产品消费和流通带来了监管的困难。如个人制作的视频等公开到网络后,大众复制简单且成本低廉,这就可能造成原创者个人创意的被剽窃。另一方面,通过自媒体流通的产品质量也难以审核,原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当今流行的自媒体交易保护并不全面,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越来越多。例如在艺术品投资收藏业,以自媒体为平台的私下艺术品交易就不易监管且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则。除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产品的监管外,一些通过自媒体交易的文化产品偷税漏税现象也十分普遍。当下流行的代购业十分发达,且多采用微信、博客等私下交易的形式进行销售,这就导致大量走私物品流入市场和偷税漏税情况的愈发猖獗,严重影响了通过合法途径流通在市场的文化产品销量。

四、自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的关联性,二者发展存在双向互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赖于自媒体平台的构建,借助这一平台就必须要清楚的认识自媒体利弊的客观存在,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减少资源浪费与不良影响。

(一)做好“微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卖的是文化和创意,要发展就必须有文化资源或优秀的创意,自媒体的发展恰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创意的交锋和融合,使其能够实现各个行业的业态融合。一方面,“微创新”是信息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最有优势的创新方式,能够在不断的创新尝试中发现受众的要求,如陌陌的“用户星级评定系统”等移动社交软件不断人性化的更新;另一方面,自媒体带来了营销推广多样化、传播渠道创新化和竞争透明化,内容为王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借其发展的时只有做好定位,扬长避短,依靠创意保持创新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并不断赢得受众的目光,将创意转化为财富。

(二)完善相关法律“由于创意产品通常与科技新产品相比,具有更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很容易被模仿,倘若知识产权保障不足,原创人员在创作过程中所作的大量投资便难以收回甚至会血本无归”4,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版权产业,相关法律的保护至关重要。一是从业者的合法权益,自媒体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难以预知的,只有加强对原创者版权的保护才能避免信息剽窃造成的损失;二是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目前私下的自媒体消费缺乏严格的监管,文化创意产品的无形性也使得交易中一旦出现问题便很难取证,这就需要在完善交易手续的同时依靠相关法律的制定,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三是打击非法自媒体交易法律的完善,为文化创意产业交易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倡导行业自律建设高水准的文明社会,不仅仅需要法律的强制,更需要个人道德的规范,自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首先,自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不确定性,政府很难做到全方位的监管,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会不可避免的具有部分滞后性,在具体实施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消费者良好的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其次,自媒体的特殊性造成很多从业者利用法律的空白以求非法之财,这就要求从业者自律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坚决抵制无序竞争和非法从业,倡导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优化竞争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消费者在通过自媒体之便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交易时需也要思考是否有偷税漏税或其他不法行为,如果发现应立即自觉停止。

五、结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8篇

(一)国内对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于乡村旅游产业链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和产业链对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价值方面的研究。赵承华(2007)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延伸和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建立品牌乡村旅游企业,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的主要路径。张晶(2012)认为实行产业链纵深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周格粉,肖晓(2013)首先认为全产业链模式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渡模式,并提出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模式。

(二)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研究

目前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研究较乡村旅游多出些许,但主要是从产业链视角出发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厉无畏,于雪梅(2007)认为培育创意人才,完善创意产业链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环节。邢华(2009)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价值链的整合,并提出以产业链末端—版权贸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陈少峰(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业链的经营与运作,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以及产业要素挖掘与整合。纵向产业链的延伸,可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内、外部资源共享,即产业内、外融合;横向产业链的拓展,可表现为产业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即产业规模效应的体现;产业要素的挖掘与整合,可表现为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化和专业化经营。金元浦(2010)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概括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创意环节,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第二环节,生产环节,采取“内容为王”的措施;第三环节,销售环节,坚持“眼球为王”、“渠道为王”策略。

(三)国内对创意旅游产业链的研究

国内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相对较多,且主要集中在融合的机理、路径、模式及策略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且系统,并且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但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对二者融合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有关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欠缺,且主要集中在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方面,研究的不够全面、系统、深入。柯涌晖,赵明,陈白璧(2011)认为闽台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创意产业价值链,完善了旅游产业链条。李洋洋(2011)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分为了延伸性型、重组型和渗透型三种,认为延伸型的产业融合模式出现在产业链的生产制作和消费环节,延伸了原有产业链条;重组型的产业融合模式解散了原有的产业链,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链条;渗透型产业融合模式扩展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内涵,提高了产业增值能力。王爱玲(2009)以“紫海香堤艺术庄园”为实证研究对象,认为其成功是现代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从产业链的设计、经营和营销各环节充分融合的结果。

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环境恶化,生态功能弱化

乡村旅游地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农业化学物质及废弃物污染、污染企业转移农村导致的工业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污染。但受政府对农村污染控制问题还没有系统的、足够的重视,且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扶持措施不力,以及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因素影响,乡村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美、生态好的意象日益弱化。

(二)忽略市场调研,营销模式固化

乡村旅游地的营销首先缺乏与市场的对接,乡村旅游地自发进行市场调研及市场分析的凤毛麟角,因此,营销模式和手段的选择没有实际指向性。其次,乡村旅游地的营销模式落后,网络营销、植入式营销、创意营销及联合营销所占比重极低,全国范围内建成“信息化乡村旅游景区”的数量屈指可数。

三、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建议

乡村旅游产业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互动融合,在第一个创意阶段,要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维融入到创意乡村旅游研发、设计和资源规划中;在第二个生产阶段,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过程”作为“乡村旅游产品”进行销售,供旅游者观摩;在第三个营销阶段,建立起文化产业现代化的营销网络,起到足够吸引消费着注意力的目的,而在第二阶段的乡村旅游经历则又刺激着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在两者的互动影响中,创意性文化旅游产业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创意旅游者;在第四个消费阶段,与第三阶段作用类似,在此阶段,对创意乡村旅游产品的消费产生感染效应,促使消费者对该文化创意相关的乡村旅游感兴趣,而反过来,在第二阶段的旅游经历又增加对该文化旅游产品的认同感;第五个后续环节,实质上是创意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重组,通过建设主题公园,举办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节庆等方式向旅游市场延伸,从而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创意环节

从创意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结构来看,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形成依赖于乡村旅游活动能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且有吸引力的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所形成的核心要素。因此创意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建设要从创意环节入手。针对于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环节的融合阶段,两个产业可以在项目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利用,创意、创作相互借鉴等方面进行互动。具体说来,首先,应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维融入到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研发、设计和资源规划中,立足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性的本质,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业的特色,将乡村旅游产业的特色资源作为创意乡村旅游的创意素材,增强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原创力;其次,立足于乡村旅游产业的现有资源,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即: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技化和数字化的创意理念,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环节资源的互补融合。

(二)生产环节

针对于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生产环节的融合阶段,一方面,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过程”作为“乡村旅游产品”进行销售,供乡村旅游者观摩,丰富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产品素材,如:独具创意的舞台演出、创意影视作品、大型歌舞“秀”等等,都可以成为旅游体验的过程;另一方面,将“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创意性、艺术性及科学性的包装和生产,供乡村旅游者购买,提升创意乡村旅游产业产品的综合功能价值。

(三)营销环节

针对于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营销环节的融合阶段,该环节决定了策划、组织等环节成本的回收和盈利状况,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满足观众的文化体验质量,创意性乡村旅游产品通过现代宣传手段能更好的达到推广效果,且大大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而实际的旅游经历又能刺激旅游者观看、欣赏或购买创意乡村旅游产品。如:影视作品通过现代电影技术能更好的展现实景旅游地,而且剧组拍摄往往能吸引众多媒体跟踪报道,对拍摄地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宣传作用;而实际的旅游经历又能刺激消费者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因此,在营销主题、内容、形式、渠道等设置上,不拘泥于模式化的处理,实施灵活的富有创意的运用。

(四)消费环节

创意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是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价值的最终环节。文化旅游消费者完成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和消费后,一次完整的文化旅游活动才实现。销售环节是创意乡村旅游产品与受众互动体验的关键环节,旅游者的满足是保证创意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意性乡村旅游产品要具有很强的精神感染效应,成功的创意乡村旅游产品必定满足了旅游者的某种文化诉求或创意诉求,能刺激旅游者前往创意乡村旅游地体验;且旅游者在消费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时,其相关的旅游经历又能增加对创意乡村旅游产品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五)后续环节

创意乡村旅游商品、知识产权的出让、品牌的扩张、影视动漫等是创意乡村旅游产业链的衍生环节。创意乡村旅游消费结束后,一部分旅游者还可能购买相关的衍生产品,如《快乐星球》图书、《印象•刘三姐》旅游演艺的光盘等。另外创意乡村旅游品牌的扩张,创意乡村旅游企业知识产权的出让等。该环节能进一步挖掘和创造价值,对创意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意乡村旅游衍生项目的开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9篇

驻马店地处淮河上游,被誉为“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传说古时舜分天下为十二州,《尚书•舜典》云:“肇十有二州。”孔颖达《尚书正义》云:“十有二州,谓冀、兖、青、徐、荆、杨、豫、梁、雍、并、幽、营也。”后来,禹又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尚书•禹贡》云:“禹别九州,分其圻界,任土作贡。”孔颖达《尚书正义》云:“九州之次,以治为先后。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皆从下为始。冀州,,於九州近北,故首从冀起。而东南次兖,而东南次青,而南次徐,而南次扬,从扬而西次荆,从荆而北次豫,从豫而西次梁,从梁而北次雍,雍地最高,故在后也。”到了西周初年,“三监之乱”平定之后,周公又派人到各地进行土圭测影,测得“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这个“以标天中”的“聚土垒石”就是后来的天中山。山不大,方圆30余米;不高,10余米。《读史方舆纪要》也说:“土圭测影惟此地为天中。”“自古考日景(影),测分数,以此为正云。”“此地”是指今天驻马店汝南县城城北1.5公里处。驻马店的天中文化就是因天中山而得名的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悠悠岁月中积累起来的天中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魅力独特。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推“六大文化体系”:

(一)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

先秦时期,在汝南淮河流域曾先后有蔡、江、沈、道、挚、房、柏、祈等古国分布。《驻马店通史》云:“(先秦时期)今驻马店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帝喾时,本区第一个古国柏国建立;尧、舜、禹时,房、沈、吕国建立;夏朝时,江、慎国建立;商末,挚国建立。周初分封诸侯,除原来的几个古国外,蔡、道、唐国也同时建立。”这些古国虽后来陆续被灭,但其后人为了纪念则多以国为氏。驻马店所拥有的如此丰厚的古国文化资源,既可进行古国古城文化研究,又可开展姓氏寻根活动。

(二)以“棠溪剑”为代表的冶铸文化。

驻马店的冶铸文化有传统,有载体,有遗存,可以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战国时期,韩国兵器制作以“棠溪”最为有名,在各诸侯国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战国策•韩策一》云:“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汉刘向《九叹•怨思》:“执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汉王充《论衡•率性》:“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棠溪、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铤,山中之恒铁也,冶工锻炼,成为铦利。”今在棠溪剑原产地西平县的棠溪村附近,有古冶铁炉群遗址。在泌阳县下河湾也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规模之大,堪称之最。

(三)以平舆为代表的交通文化。

平舆县之所以名“平舆”,与古代的“挚国”联系密切。《汉语大词典》解释:“挚,古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夏奚仲之后,即薛。”挚国是夏代黄帝之孙少昊后裔建立的国家。少昊名挚,其后裔奚仲以“挚”名国,号称“挚国”。《说文解字•车部》曰:“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山海经•海内经》亦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挚国人擅长造车,加之平坦的地势,这就使得“挚国”有了“平舆”之名。既然奚仲是车辆之始祖,那么平舆无疑就应当是车的发源圣地。而且,“驻马店”的名称本身亦与古代驿站有关。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专门的发掘与研究。

(四)以南海禅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汝南的南海禅寺始建于明代,后遭损毀而仅存前后殿及左右耳房。1994年南海禅寺进行了重修扩建,扩建后的规模称得上是全国第一。除此之外,驻马店还有汝南悟颖塔、新蔡法隆寺、西平宝严寺塔、泌阳铜峰佛道建筑、确山北泉寺、确山乐山塔等宗教建筑。如此大量的宗教建筑使得驻马店的宗教文化显得既深厚又别具一格。

(五)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典爱情的化身。尽管曾一度与外地有梁祝故里之争,但汝南的梁祝故里之说依然有着广泛影响。梁祝文化与当地的重阳、、女娲、嫘祖等民间传说一道共同构成了驻马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因而对其进行发掘与开发的潜力较大。

(六)以竹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确山的竹沟镇曾经是中原抗战的领导中心。此外,确山又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现在还依然保留有杨靖宇故居、杨靖宇领导确山武装暴动的指挥部旧址、刘店秋收起义旧址等。因而,驻马店的红色文化资源可谓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驻马店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维护。除上述六大文化体系外,驻马店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9家,其中10处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遗迹172处,古墓葬50处,石窟、石刻7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其中4项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驻马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优势。如果能够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很好的发掘和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必将能形成带有“驻马店标签”的文化创意产品。

二、驻马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也强调“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驻马店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就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为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而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所拥有的巨大的创造财富能力和发展潜力,已然使其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地区或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发达地区或城市也不例外。驻马店未来的经济发展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应当成为驻马店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首选产业,而且要通过其建立和稳固,逐步淘汰落后产业,推动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重点发展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培育、平台的打造、人才的集聚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基地,汇聚文化资源,使其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接轨,并融合世界文化元素,可以说是驻马店培育接续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是中国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要素的新型产业,它通过为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而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属性,使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摆脱传统的资源、环境、资本的约束,并借助创意把各种资源尤其是文化资源转化成创造财富的资本,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外生型向集约型、内生型转变。而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又使得它能够与传统的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实现有效对接,延伸传统产业的价值链条,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优化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巨大催化作用,必将促使驻马店的传统产业迅速裂变出新型产业群,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

(三)增加就业渠道,有效解决城镇化就业难题

城镇化是未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一个至为关键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且区域经济并不发达的驻马店必将面临来自城乡就业的双重压力。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同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之后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而且门类与形式纷繁多样,富有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所吸纳的劳动力既包括拥有丰富知识、多种技能和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也包括大量普通劳动力资源。因此,驻马店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有利于解决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难题。

三、发展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步伐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当前驻马店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创意人才匮乏问题。

第一,鼓励属地高校开设文化创意类专业。

属地高校可开设与驻马店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专业,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驻马店文化课程,包括驻马店历史、人文民俗文化资源、驻马店人的性格需要、驻马店城市的特点等内容;二是文化创意课程,包括文化融合方式、文化创意思考模式、创意可行性分析、创意必要的技术处理等内容。同时,文化创意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只有在资源共享、互利合作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才能使驻马店高校开设的文化创意专业真正成为文化创意人才的“摇篮”,不断地为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第二,加强政策引导,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是设立专项基金,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二是搞好文化创意人才认证,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建设。这既可以系统掌握本地区文化创意人才的总体状况,又是对文化创意人才的认可和鼓励,有利于留住人才。三是构建创意平台,让文化创意人才有用武之地。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三,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大力挖掘、整合、用好市内现有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两条腿走路”,即要有健全的学校教育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培训体系。

(二)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第一,做好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

应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列入驻马店发展规划,并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确立重点发展对象。驻马店现有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经济资源也相对匮乏,因此,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将条件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类企业作为重点加以发展和培育。

第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驻马店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进一步畅通投资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资金注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可以采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或出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积极进行银行融资模式的创新,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因缺乏可融资抵押物而很难直接从银行融资的矛盾,从而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环境,促使更多的资金流向文化创新领域。

第三,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

目前,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创时期,政府应当对其予以政策倾斜与扶持,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要实施文化创意企业认定制度,制定《驻马店市文化创意企业认定办法》。对通过认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持。相应扶持政策的出台,必将促使驻马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第一,扶植龙头企业,建立创新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由分散走向集群。

目前,驻马店从事文化创意的企业机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比较分散,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基本上仍然是以单个企业的“单兵作战”为主,远没有形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因此,驻马店要顺应发展趋势,改变产业现状,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核心吸引相关企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行以点带面、以项目带发展的策略,有效利用文化资源,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尽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人才。

第二,立足传统文化,加大现代科技投入,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

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借助高科技手段使文化创意产品迅速流通,以保证其巨额利润。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不同于高科技产业,但是又离不开高新科技,文化创意产品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高新科技。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高新科技的竞争,高新科技的渗透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借助网络媒介提供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依然以提供传统文化产品为主体。这一现状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也要加快高新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因此,在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与利用的同时,驻马店要及时关注高新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吸纳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生产能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及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净化制度环境,保护创意成果,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人治走向法治。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0篇

多方面资源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讲课时若仅限于课本,往往难以将课程内容讲得新颖生动,更做不到深入浅出,最终必然枯燥乏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教师在实验课的讲授中,如果自己都没有一种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又谈何培养学生。教师的教学不仅在于知识的讲解,更在于优良素养的言传身教。实验课本中选用的内容虽然是经典可靠的实验项目,但方法固定单一,不利于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全面了解,导致学生做完实验后不懂得方法、原理和试验手段的拓展应用。相反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课外资料(参考教材、网络及文献资源等)对实验项目内容进行适当扩展,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且无形中将影响并促进学生形成查阅资料、全面细致的习惯和跳出定式思维、敢于思考否定的品质,这也是科研创新的最基本素质。

2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教学途径

2.1增加开放性兴趣实验

在分析化学实验原有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开放性兴趣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定方案并自行完成实验,由实验教师对试验方案、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了多项综合实验,包括多种蔬菜水果及饮料中维生素C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易拉罐中铁铝含量的综合测定、油条中铝含量的测定、牙膏中钙含量的测定等扩展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大部分不同于前期实验课的项目,但所运用的分析原理与方法都是前面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有所创新,达到了科研教育的作用,又避免了盲目开放,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在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方案中对原材料的处理、试剂的配制、试验的原理及结果的处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实际的试验测定并完成小结论文。可以说开放实验与基础实验形成了教学中理论与应用的互补关系。

2.2引入科研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我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试验工作,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分拆出若干小型试验项目,让本科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去,并由相关教师针对性地对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学生在试验中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并掌握了更为复杂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同时表现出了积极研究探索的浓厚兴趣,并在实验技能及专业素质上获得了切实的提高。在组织开展的数十项教学科研创新试验项目中,其中“向日葵籽壳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研究”项目在第六届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部分科研创新试验项目被应用于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或列入开放性兴趣实验项目中。

2.3设计对比实验

将实验中的即定因素科研化,通过重新设计,形成变量对比,是在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创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针对原料、试剂、方法或步骤等因素设计两组或多组对比试验,由学生在实验课中分组完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大豆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测定某市售加锌铁钙豆奶粉中锌、铁、钙的含量,通过对比试验,拓展了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或者采用pH计指示终点的方法。通过对指示剂的替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以及方法误差,同时通过对pH计的使用,让学生深刻理解酸碱滴定分析的原理,了解试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保障

3.1必须形成科研创新的基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只有实验教师自身具备了科研创新的基础教育理念,在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科研创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我国过去的教育体制长期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基础实验教学阶段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掌握基础的实验手段与数据处理方法,而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进行培养和训练。这种理念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思维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训练,特别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3.2必须建立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教学体制

以往限于实验教学安排及教学模式等原因,教师通常不愿意在原有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途径及创新方法。我们在教学安排中专门设置了开放性实验环节,从教学体制上提供了相关教学内容所需的场所、时间、人员和物资的保证,从而确保开放创新实验教学的落实。同时鼓励及协调实验教师与实验室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生科研实验工作,建立科研创新教学途径,形成良好的体制氛围,最终不但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学生更是踊跃报名实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各方获益良多。

3.3改变考核方式和增加配套奖励机制

在建立必要途径和教学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改变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我们明确了开放性实验单个项目考核成绩在实验课总成绩中占有固定比例,考查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对所选项目的资料准备、试验设计、实际完成情况及论文撰写情况等,最后进行综合评分,并将这一评分结果按20%比例计入到该门实验课程的期末总评中。此外,在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中,每年进行优秀创新实验项目及实验小组评选活动,并对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此外,推荐部分优秀项目参加大学生实验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创新实验中得到收获与荣誉。这种考核与奖励的双重机制完善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制度,促进了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4结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1篇

1、文化产业科技融合度低文化产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与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的改革不仅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当前,以网络信息和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文化创新丰富、竞争力强的新兴文化产业,就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在不断强劲的政策推动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动漫游戏、电子出版、数字媒体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相继兴起,并逐渐起到了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但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比重偏低,而且缺乏科技创新的竞争力。以美国好莱坞的影片与我国商业影片对比为例,两者在主题内容上和人物情感表现方面不相上下,甚至我国的影片在细节内容上的表达还优于好莱坞影片,但好莱坞的影片票房却远远超于我国,其关键问题在于高科技的运用不仅将观众带入影片中,而且还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单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单一逐渐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但效果不明显。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样都是高风险产业,在其产业成长的前期主要是成本的投入,其收益主要来自后期的文化项目的衍生收益,这种收益极其不稳定,因此很难合理地评估文化产业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同时,文化产业的资产形态和结构与其他产业也不同,文化产业拥有的主要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而较少拥有可以用来向银行进行抵押的固定资产。在当前文化产业融资配套体系不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的情况下,尽管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仍将许多信贷资金阻止在门外。文化产业缺少银行等各类融资渠道的信贷支持,只能从国家财政进行融资,融资渠道单一。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在科技领域,协同创新使得科技领域的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合理配置。在教育领域,英美一流大学重视教育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引领功能远远高于教育的学术影响力。在文化领域,世界闻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好莱坞电影、巴黎的时尚设计、日本的动漫、韩国的游戏等等都是协同创新模式的典范。协同创新已成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传统文化产业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随着高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已逐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传统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式微。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产业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艺术养分基础上,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大大增强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符合当前文化消费需求和代表未来文化消费倾向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因此,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不仅加速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更创造出了许多新兴文化业态,推动着文化产业快速、高效地发展。当前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是融资难问题。虽然近年我国采取过一定的措施,但效果仍不明显。

因此,采取一系列手段促进文化与资本的融合是突破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之一。文化产业是“内容+载体”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产业链条长等特点,与当代科技和较多产业存在极强的耦合关系,具有融合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广阔空间。因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实现科技与创意的融合和文化与资本的融合,同时还要实现文化与旅游嫁接,文化创意与经济的对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延伸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链,提高文化附加值,衍生开发与创造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实现各种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同时也应实现产学研等各种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目的在于区域内各创新主体相互合作,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入手,凝聚各种力量,实现创新要素的最大组合。因此,任何文化行业的发展都不应偏离协同合作的道路,不能孤军奋战。从国际趋势来看,当前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是当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世界闻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好莱坞电影,巴黎的时尚设计,日本的动漫,韩国的游戏等等都是协同创新模式的典范。中国的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要“走出去”,走向世界,与国际市场接轨,必须走协同创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打造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终赢得国际市场。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路径分析

1、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在长期行政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中,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条块分割现象明显。广电、新闻、信息、文化等各行业之间以及中央、省、地、县等各地区之间壁垒严重,各行业各地区自我封闭,独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首先要求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机制,突破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再是“一家主管”,而是融合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多个部门协同管理。应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完善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支撑、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还应积极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协调机制和渠道,打破地区或行业壁垒,引导区域内外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创新要素的融合整合,并积极引导建立区域内各种专业协作组织,协调解决跨区域产业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技术、经济、财务和法律问题,从而多维度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协同创新。

2、加快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的大进步和大发展,技术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产品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科技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增强了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必须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打下牢固基础。首先,应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现代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围绕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和企业集团,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其次,加快建立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针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应集中各方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形成我们的技术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2篇

作为文化创意中的产业创意或称经济创意,是通过创意和技术手段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在服务于制造业经济的创意行为中,工业设计是最具“跨界”性的领域。工业设计不单是外观设计,更是从产品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功能开发到品牌包装策划等一条完整的设计产业链,这是工业设计“跨界”的核心含义。工业设计是一座桥梁、一个载体,是使用新的创意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满足人们对产品从外形到功能的需求。它的跨界特点表明,在工业设计的研发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需要如艺、机、电、智等多学科齐心协力、协同作战,在其产业化过程中更需要产学研联盟作为支撑。构建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跨界设计,必将在“设计之都”上海创意产业规模建设的同时,实现工业设计的能级提升,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调整。许多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创意设计大赛,产生大量的创意作品,但真正能产业化的却寥寥无几。有些学校只注重如何帮助学生把奇思妙想变成获奖证书,关心获奖等级和排名,极少关注成果转化问题,人为造成产学研“生态圈”失衡。那些独具创意的获奖作品和设计专利作品在赢来短暂喝彩的热闹之后,除了获奖证书外,仅有不到三成作品能够签约转化,能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也仅占被转化成果的三成,高校科研成果中也只有约十分之一能够取得经济效益。此外,大学生申请的作品专利主要集中在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上,这些专利相对于发明创造专利来说技术含量低,思考度和成熟度不足,不易被市场接纳。这也使得很多生产企业不会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大学生的专利上,许多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也不容易被发掘。

上海现有的几百家服务于消费类的工业设计公司中,大都不具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多数仅停留在简单的仿制和改进阶段。原因是这些公司规模小,研发投入经费有限,产品设计单一,缺乏独立技术支撑的能力,因而始终脱离不了在低价位上挣扎、竞争。现实证明要改变这些状况,因为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力不从心。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是产学研联盟,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合作各方主体在平台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创造并转移新知识。新知识转移既是合作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的主观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转化,提升各自的知识和信息水平,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绩效,实现合作创新。构建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就是重点依托高新技术创意产业集聚和高校多学科协同创意的技术力量优势,围绕“联合国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整体优势,在促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的同时培养创意设计人才。

2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是集人才培养、产学交流、展示评比、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体现出以创意转化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特点,是一个面向工业设计(生活消费品等)为主线的以创意转化为主导的创意设计教学和研发机构。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具体由教学平台、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组成。

2.1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整合高校资源来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多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是它的主要特色,可以提升创意设计的内涵,实现创意设计的商品化。创意转化的切入点聚焦在创意产品设计及专利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上。创意过程中分为二个层次:①发散创意思维,是“量”的体现;②深化创意设计,是“质”的飞跃。在第一层次,以集聚各高校为主参与和搭建各类设计竞赛活动。依托上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打造上海工业设计领域具有权威、价值、产业形态的国际化设计展示、评比的交流赛事,即设立“上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大赛”,使其成为国内外工业设计领域学术和设计作品交流的国际舞台,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产业化并在设计界、产业界具有盛誉的赛事活动,成为上海海纳百川创意都市的名片。在第二层次,以提升产品的创意设计核心竞争力为主,以取得设计发明专利为目的。集聚高校资源,在毕业设计环节,结合高校多学科优势,设立多学科协作的毕业设计联动机制,联合成立由多校专家和业内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赛获奖作品的二次开发,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选题,各相关学科都可根据本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展开课题研究,这种并非虚拟的毕业设计研究课题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的互补与碰撞,非常容易产生创意灵感的火花,一些概念性设计也可在多学科协同开发下实现其功能,经过整合就极有可能诞生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意设计专利产品。

2.2研发平台主要体现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成行业资源,开展创意产品的研发,提升创意设计的价值与作用,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平台将借鉴发达国家在功能技术产业服务上的建设经验,协调整合上海科技资源,积极展示和提供包括设计、工艺、产品、材料、市场等方面的功能技术产业服务,将平台打造成为各具行业特色的工艺技术检测中心、产品设计论证中心、设计功能体验中心、创意设计展示中心,使其成为技术研发机构、设计机构、设计师、产业管理者、产品制造企业、技术需求企业、产业园区、创意集聚区以及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这一平台既可服务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又可服务于广大的社会生产企业,尤其是改变目前中小企业重模仿、轻研发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产品质量和经营内涵,形成系统化的产业服务功能,服务于上海、长三角和全国的产业发展。

2.3产业化平台主要体现在与企业、行业和产业园对接,促使技术转移和创意产品的直接转化。通过成果和展示,向地区辐射。根据上海各高校创意设计类专业的定位,先行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服饰、会展、包装设计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和优势的高校为核心,对接一批行业知名度高的企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平台将建立工业设计工艺技术检测资源数据库,鼓励设计机构和制造企业提供设计产品、建立检测目录。依托张江科技园区和高校联合成立创意产业技术应用中心,参与建立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引领上海各具行业特色的创意产业技术应用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依托上海图书馆建立上海工业设计大型数据存储托管平台;依托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原创设计交易平台。结合高校文化创意产学发展需求,探索提供网络数据检索的服务。扩大与兄弟省市产业集群的战略合作,集中区域产业资源优势、高校人才优势、行业引领优势、大师工作室品牌优势,为促进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功能技术与设计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增值提供一个技术特色明显、辐射效应显著的产业服务平台。

3结论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3篇

1.1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基础,非营利性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资源配置活动[1]。它不仅包括服务设施、资源和13类服务内容[2],还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相关内容。按照目前主流“文化权益论”观点,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具有捍卫个人“文化权益”的主动性,十七大、十报告中“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表述是这一观点的最好体现[3]。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方面也出现了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4]和多元化的探索实践。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成为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图书馆采取的一系列创新创意措施,卓有成效地对文化部十一五、十二五文化改革规划进行了落实,第三次(2009年)和第四次(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相关考核项目及内容的变化是一个力证。两次评估是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服务的集中展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得到不断提升[5]。

1.2文化创意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创意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要义是指运用人的智慧,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创造、发明等是其关键词。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科技创新)是创意的两种基本形式,显示了创意与文化的相融关系。当前所讲的创意一般是指文化创意而非科技创意(科技创新)。目前,国际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共识的定义。按照联合国发展署2008年《创意经济报告》描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出现,它将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模式从本质上说明了一个事实:创意、知识和信息获取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6]。创意离不开文化和技术支撑。图书馆为创意服务提供了文化元素、技术元素和实践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模式重构、框架模式搭建、技术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巨大潜力。

1.3三者关系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政策[7],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属于抽象概念的具有文化元素的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是借助于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和创新,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创意服务与文化创意服务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框架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照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图书馆服务属于“文化产品的生产”中的“文化艺术服务”,在“延伸层文化生产活动内容的说明”中图书馆属于“专业性团体(的服务)”项目。按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表”(依据国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图书馆属于“文化艺术”中的“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项目。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10月29日)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与信息、扫盲和文化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是三者的交集部分,最具有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如图1。

2图书馆创意服务兴起的背景

2.1社会发展背景

在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它为传统产业产品提供了文化附加值,提升了其经济价值,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处于知识产权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地位。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本质上属于知识生产,而创意产业属于知识服务,它以创意对其他产业进行融入和渗透,具有广泛性,从而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与平台。10年前,国内对“创意”和“创意产业”还知之甚少,2004年首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论坛以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很大发展。目前,创意已经成为高频词,创意产业不断涌现,从时尚、视觉设计、互联网、金融、交通等领域到公共文化领域,创意服务和创新项目备受关注。

2.2图书馆行业发展背景

近2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精神理性也得到回归,宏观环境越来越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20年的发展中,图书馆界的实践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在继承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成为近年来的主旋律,不仅表现在返本开新、综合创新和推陈出新等诸多创新路径的开辟方面,而且表现在图书馆空间和资源的整合方面,更表现在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创意思维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与运用方面。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创意平台,以知识为工具,以信息为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输出创意服务,形成文化创新产品。策划、实施创新的创意图书馆员群体也逐渐成为公共文化创意服务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

3图书馆创意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开放,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信息资源和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从宏观角度看,创意不仅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示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积极参与。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诸多创意服务进行梳理,从模式型、技术型和项目型创意服务3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3.1模式型创意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框架性创意设计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及由其建立、组成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网络等服务平台[8]。在图书馆行业搭建适合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建设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图书馆“普遍均等”理念和达成“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实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在不改变各级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和省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意才能,建立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目标的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创意载体,如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之一。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成功构建了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市)图书馆与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图书馆(室)为总分馆的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搭建起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质量基本一致、运行效果大幅提升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大杭州”范围内实现了让公众最大程度和最为便捷地享有“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这种模式的创意点是基于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充分应用和区域实际情况,通过杭州市图书馆行业自身的创新性实践促成政府出台相关文件[9]和成立相关组织[10],从而带动各区、县(市)政府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管理员队伍要求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给予各级图书馆有力保障。该模式具有“严密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适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可控的管理体制”[11]三大特点,因此极大地提升了“大杭州”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服务效能。近年来,虽然缺乏完善的法治环境(《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但全国各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均有不同形式的实践和不同程度的推进,服务效益和服务效能显著,使政府、社会和行业对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双向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2]。在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中,浙江省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嘉兴总分馆模式等的有益探索,与上海“中心图书馆”模式、首都图书馆联盟、苏州总分馆模式、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东莞图书馆集群系统模式相比,殊途同归。这些区域特色鲜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让“普遍均等”理念得到具体落实,这些充满创意的图书馆服务让杭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地气”。

3.2技术型创意服务: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实践相融合的创意

创意离不开技术支撑。新技术环境为图书馆创意服务提供了充足空间和无限可能。图书馆是一个对知识、信息和新技术应用非常敏感的行业,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各种技术型创意服务不断涌现,利用现代传媒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即是典型案例。电视图书馆是指通过第三类媒体(即电视媒体)把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主动提供给用户,用户按需索取的图书馆。它借助电视网络把图书馆搬到千家万户,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机进行OPAC查询、图书预约续借、看展览、听讲座、接受远程教育、进行参考咨询与互动等,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拓展和服务延伸[13]。绍兴图书馆在对用户需求分析、技术环境可能性、内容资源、本馆人力资源、案例和行政区域内条件进行充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于2012年创新推出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图文版和互动版两条途径将15个一级栏目、73个二级栏目和264个三级栏目的丰富服务内容送至千家万户。在技术上,由数据库系统、GMS(“绍兴电视图书馆”)内容管理系统、UI(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和数据广播系统等组成的前端系统建设和终端呈现开发工作[14]。这种充满创意思维的跨界合作,是绍兴图书馆和数字电视运营商积极合作的成果,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力资源、行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打造出一个新颖的图书馆创意产品。近年来,在泛在化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不断地尝试拓宽服务范围和创新服务手段,绍兴图书馆推出的电视图书馆创意服务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中独树一帜。与2009年国家图书馆“国图空间”、2010年国图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基于IPTV的CNTV图书馆项目、2010年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2011年常州701频道、2012年泰达图书馆电视服务相比较,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虽然也存在共性的技术瓶颈,但从其整体上讲,更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并且大大提升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益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3项目型创意服务:图书馆项目型读者服务活动创意策划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无论是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还是拓展国内国外业务,以及推广读者服务工作,多采用项目型业务设计为载体带动各项工作的形式。其中,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2012年推出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模式“儿童知识银行”是典型代表,常被用作创意服务的经典案例予以分析和借鉴。温州市图书馆馆员充分利用跨界思维,将图书馆资源比作“知识财富”,将未成年人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比作赚取、积累“金钱财富”的体验过程,仿效银行流程,将可量化的虚拟币“知识币”比作流通“货币”,小读者开户获得读者卡后即成为图书馆“知识储户”,可以自主通过借阅图书、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获得“知识币”,储蓄知识币并获得“利息”、取款兑换小礼品以及“销户”。“知识银行”创意活动推出后,“知识存折”成为小读者们的“最爱”,阅读成为“赚钱”的有效“途径”,很快获得孩子、家长与学校的认可并获得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一等奖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新奖一等奖[15]。经过几年的发展,“知识银行”已经由初创时期的单一阅读推广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全新的少儿综合阅读推广创意项目,它通过文明阅读行为、阅读指导活动、阅读写作、捐赠好书、排行榜5个类别将数十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规范制度和完善网络技术平台,以奖励“知识币”形式予以整体推进,形成了行业影响与社会效能双突出的创意性项目型未成年人服务典型案例。如前所述,在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省,公共文化创意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与“文澜展窗”、杭州图书馆和德清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平台、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绍兴市图书馆的少儿天地等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创意方式传承着悠久的地域文化,传播着地域文化精神,提升着市民文化素养,成为文化服务中的有机元素。

4结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4篇

将校园创意文化纳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从整体来讲,同处于校园空间范围内,校园创意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恰好给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反过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将对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

1.校园创意文化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从音乐教育体系来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本身在师资力量、音乐设备、教学观念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营造上表现出很多不足,使得学生难以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使得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处于低下水平。对于这样的情况,虽然很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但是最终的结果都不如人意。校园创意文化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标志,如果校园创意文化成为高职院校文化主流的话,势必会成为扭转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的局面。具体来讲,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音乐等艺术活动,形成良好音乐素养,这恰好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二,校园创意文化的推行,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尤其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能力将在此过程中得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不断锻炼;其三,校园创意文化的执行,有利于教学内容、课程和考核体系的调整和进步,随着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将把传统音乐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中的缺陷暴露出来,并且校园创意文化会成为解决这种困境的重要途径;其四,校园创新文化的进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长期处于校园创意文化的压力下,教师为了保证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势必会积极接触创意文化,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全面培养;其五,校园创意文化的推动。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音乐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使得其朝着社会化、职业化方向不断发展。也就是说,校园创意文化势必与外界市场需求产生广泛的联系,在校园创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多,由此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为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提供契机

通过对大量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其校园创意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发展更加快,产生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和深刻。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需要文化素养高的学生、教师,还需要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益比较理想的高职院校。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校园创意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良好契机。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其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势必使得学生的音乐理论体系不断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进行音乐创意的时候,就有更加夯实的基础开展各项工作,并且最终成为促进校园创意文化发展的一份子。其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构建专业化的教师教学团队和学生社团,在这样组织化的引导下,将使得校园创意文化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其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学生势必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创意文化活动中,也将成为校园创意文化不断发展的不接动力和源泉。其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在完善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制度的背景下,校园创意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更加顺利,对于促进创意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校园创意文化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融合过程中的缺陷

提出将校园创意文化纳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很多的高职院校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虽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依然难以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融合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音乐创意人才培养意识淡薄,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对于校园创意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关系认识不清所造成的结果;其二,音乐创意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情况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的认识不一致,音乐培养目标不清晰,难以实现专业化音乐人才的培养,也使得校园创意文化发展处于滞后的状态;其三,音乐课程设计存在失衡的情况,随意性、变动性大的情况下,使得课程结构中创意文化主体课程和产业服务课程比重过轻,难以为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提供契机;其四,音乐创意型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的情况,无论是从教师数量、教师质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音乐创意教师成长途径来看,创意教师师资力量都出现了严重缺乏的情况;其五,音乐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很多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发展滞后,忽视了音乐的实践性,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单调排烟模式,从而导致校园创意文化氛围死气沉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四、正确处理校园创意文化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

1.改变观念,树立高职创意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整个音乐教育体系还没有关于培养创意人才明确的分工和规划。对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该切实抓住这样的机遇,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改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培养应用型、创意型音乐复合人才为高职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才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创意工作者上。其二,强化对于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将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意识到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其三,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创意人才交流会、研讨会,针对目前自己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开展关于创意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为后期建立培养音乐创意人才的教学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师资,打造专业化的创意型师资队伍

作为校园创意文化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倡导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成为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中坚力量。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析:其一,制定切实的创意人才培养教师的准入机制,对于创意文化理解不深刻,自身教学能力有限的教师,不得将其纳入音乐创意教学体系。其二,积极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将校园创意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纳入其中,使得教师在深刻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三,积极将教师创意文化倡导工作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以此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实际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以实现创意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

3.改善教学,建立健全创意式教学管理体系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5篇

深厚的城市商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文化行为、道德行为和心理构成。商业形象既是商业文化的表层和风貌,也是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现阶段针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新塑造的研究,更多还是从商业、经济的传统角度进行探索,难免出现“就事论事”、思路狭隘、孤立片面的弊病,很难跳出原有思维理念的制约,以多元化态度、混感官模式进行研究。本项目针对我国城市商业形象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已有理论和近年来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所做的该项目类型研究成果,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社会特色、人文理念的城市商业形象重构之路。

辽宁省很多城市本土文化特点突出,借助其历史符号塑造起鲜明了城市文化形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或盲目发展模仿抄袭令自己变成其他城市的复制品,或停滞不前让自己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已被淘汰的模式下艰难生存。对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的发展,甚至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以辽宁地区重点城市作为对象研究其商业形象现状,将文化创意引入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于辐射至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1世纪是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国家在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文化的创造力充分释放。当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由过去原有的硬件竞争,逐渐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过渡,城市与城市之间原有的经济实力的较量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文化实力的比拼,城市特色形象经营的主导方向已经开始向文化创意产业迅猛靠拢。

一座城市所能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包括多方面,其中自身拥有的独特文化创意产业,是其它任何竞争城市都无法模仿的。而这种各不相同的文化产业特点,正是城市个异性的所在,也是城市所具有的真正综合实力较量的精髓所在。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本民族和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构的研究中,文化创意应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精神文化作为构筑商业形象的灵魂,以制度文化作为强健商业形象的骨骼,以营销文化作为充实商业文化的血肉,以创意文化塑造商业形象的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