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农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药效计算方法。灰霉病:病果率(%)=(病果数/总果数)×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果率,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果率,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果率,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果率。白粉病: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病情分级方法具体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以上。
1.2安全性。观察各用药区作物及其它生物的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3、4),生物农药腐霉对草莓灰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较化学农药嘧霉胺、烟酰胺等略低,但防效间无显著差异。以用腐霉3000倍液灌根加喷雾处理防效较高,与化学农药效果接近。腐霉6000倍液灌根加喷雾处理防效在发病初期较高,但后期对病害控制效果不佳。不灌根而直接使用腐霉制剂喷雾的防效均较低。
2.2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见表5、6),生物农药腐霉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防治效果。腐霉3000倍液灌根加喷雾处理的平均防效与化学农药相差无几,甚至高于部分化学药剂,但处理无防效显著差异。腐霉6000倍液对白粉病初期效果较好,但在用药10多天后表现为防效较低,与部分化学药剂间防效有显著差异。
2.3安全性经观察,各用药区作物及其他生物均生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分析与讨论
3.1腐霉制剂对草莓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腐霉对草莓灰霉病、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草莓移栽后,用3000倍液进行2次灌根,并定期进行预防性的腐霉溶液喷雾,对控制病害发生有较理想的效果,防效与化学药剂无明显差异;不进行灌根或用腐霉6000倍液灌根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腐霉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要明显高于灰霉病,在防治灰霉病时,最高防效仅64%左右。本试验并未对其他病害进行相关田间试验,需作进一步试验验证。
3.2腐霉制剂防治草莓病害需注意的问题试验发现,使用生物药剂腐霉重在预防,在发病较重时使用,防治效果不佳,且持效期不长,需按时进行多次防治,最好每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5d。使用腐霉制剂时,需在水中浸足20min,令其孢子充分湿润萌动,否则药效会有所折损。此外,腐霉制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1~2月期间,气温较低并遇连续低温多雨天气,棚内湿度较大,灰霉病发生较重,可能对腐霉防治效果的发挥有一定影响,在此期间,腐霉6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效较低。
试验设在玉门市柳河乡蘑菇滩村四组,枸杞品种为宁枸2号,杞龄4年。试验当天天气晴朗,8h、14h、20h平均气温19℃,平均相对湿度14.7%。试验设5个处理:(1)为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600倍液;(2)为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3)为0.5%藜芦碱可溶液剂400倍液;(4)为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5)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50m2,顺序排列,3次重复,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于枸杞叶正反面,以叶面湿润不流液为宜。于2013年5月20日喷药,按小区喷药,先喷对照清水,然后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顺序喷每个处理,每喷完一个处理,彻底清洗一次喷雾器。每小区按相同方位固定8株调查螨包量,喷药前1d调查螨包基数,喷药后1d、3d、5d、14d、21d、28d各调查一次,记载螨包数,计算校正防效。每次同时观察施药对枸杞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校正防效(%)=[1-(处理区药后活螨数×对照区药前活螨数)(/处理区药前活螨数×对照区药后活螨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观察,施药后枸杞植株生长发育及茎、叶色泽一直保持正常,说明供试药剂、剂量及施药方法对枸杞生长发育安全。
2.2不同处理对枸杞瘿螨的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施药后1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49.32%,其次为处理(3),为46.79%,处理(4)防效最低,为7.18%。施药后3d,以处理(3)的防效最好,为84.09%,其次为处理(2),为81.82%,处理(4)防效最低,为34.09%。施药后5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64.62%,其次为处理(2),为62.26%,处理(3)防效最低,为25.71%。施药后14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2.38%,其次为处理(2),为20.63%,处理(3)防效最低,为15.18%。施药后21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2.65%,其次为处理(4),为46.17%,处理(3)防效最低,为14.77%。施药后28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3.51%,其次为处理(4),为46.17%,处理(3)防效最低,为14.00%。从不同药剂来看,药后3d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瘿螨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84.09%和81.82%;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药后28d防效仍达到53.51%,说明该药剂对枸杞瘿螨药效较稳定,持效期较长。
3结束语
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1%苦参碱可溶液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2.8%阿维菌素乳油对枸杞瘿螨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d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瘿螨的防治效果最好,除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34.09%外,其余3个处理的防效均达75%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20.63%~81.82%,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药效较稳定,持效期较长,药后28d防效仍达到53.51%。鉴于防效与持效期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和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600倍液喷雾。综合考虑前期速效性和后期持效性较差,建议生产上按试验剂量在第一次施药后于每次采摘后立即施药,共施4~6次,并交替用药,以提高防效和延长持效期。参试4种生物农药,因其毒性低,满足了有机药品生产规范和技术要求,有利于保证药品品质,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的健康安全。
1.1安全性调查在大田整个生育期对试验药剂处理烟株进行药害调查。
1.2药效测定最后一次施用药剂后15d调查该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每处理调查50株,分5点调查。计算被害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1.3初烤烟叶产值在鲜烟叶采收时分大区进行采收,烤后烟叶分级按照行业内相关标准执行,测算产值、产量、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
1.4化验分析各处理选取X2F、C3F、B2F各2kg,平衡等级后送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测试中心进行烟叶外观测定和主要化学成分常规分析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农药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后一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0.6%苦参碱水剂后烟青虫危害株率减少14%,防效77.8%,施用1.5%除虫菊素后烟青虫危害株率减少12%,防效66.7%(表1)。说明两种生物农药对烟青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0.6%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更明显。
2.2生物农药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根据最后一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施用0.3%超敏蛋白微粒剂后病株率为4%,防效40%;施用0.5%大黄素甲醚AS(抗病毒剂)后病株率为6%,防效60%(表1)。说明两种生物农药对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大黄素甲醚AS(抗病毒剂)防治效果优于0.3%超敏蛋白微粒剂,但差异不明显。
2.3生物农药对有机烟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值、产量各处理明显优于对照,单产、产值、上等烟率、均价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
2.4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对烟叶物理性状分析表明,下部烟叶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1,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2,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4;C3F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2,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2,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4;B2F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2,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3,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3(表3)。整体来看以处理2物理性状较好,其余4个处理无明显差异。
2.5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主要外观质量的影响从表4可见,主要外观质量表现较好的处理4,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3。其中:X2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1和处理2,其次是处理4;C3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1和处理2;B2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成熟度表现较好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油分表现较好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2。整体外观质量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1。
2.6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烟碱含量除处理3的B2F偏高外其余普遍偏低,符合有机烟叶的标准。X2F钾含量最高的是处理4,处理3和处理1次之,均超过2.0%;C3F钾含量处理2最高,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4;B2F钾含量最高的是处理5,其次是处理1。氯离子含量均<0.3%。糖碱比:X2F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4次之;C3F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4次之;B2F最高的是处理5,处理4次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分别超过24%和22%(表5)。整体化学成分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但差异不明显。
2.7田间安全性评价观察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生长情况,发现所有处理的烟株生长正常,无任何药害现象,选用的所有生物药剂均对烟株生长安全。同时各处理化验均无农药残留,试验的所有生物药剂均适合有机烟生产使用要求。
3结论与讨论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