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毕业论文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总体素质却有所下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其实际质量与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衡量论文质量的标准,现行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对论文管理质量的评价存在局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学校主管部门对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院系领导对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指导教师对其所带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执行。现行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只看重论文的内容质量、形式质量和答辩质量,而对论文管理质量的评价却存在着局限性和狭隘性。

1.2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内涵不明确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不同于课程考试的成绩评定,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果均没有标准答案,不宜进行明确评分。评价指标和标准均含有可变因素和主观因素,这就要求评价体系具有多层次评级指标以及精准明确的评价内涵,而现行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却存在着体系松散宽泛、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内涵不明确的问题。

1.3针对实施对象不能因材施教学校各专业使用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一般是由学校教务职能部门制订的适合所有专业通用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往往是适合所有专业的抽象化、概念化的模糊语言,而不是体现专业特色的具体语言。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来构建适用本专业的评价体系,既不能真实反映论文本身的质量,又不能准确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及整体教学水平。

1.4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反馈现行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除了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价以外,在发现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往往只能发现论文的质量问题,却不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反馈。随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及权重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2构建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

2.1构建原则

2.1.1系统原则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不仅要注重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格式规范、答辩及成果所反映的学生学术水平与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要充分考虑学校及学院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和管理。

2.1.2专业原则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学、工学和药学等多学科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生物相关的知识技能、理学的基本概念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还要掌握工科的相关知识。而对于中医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来说,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学科背景。因此,构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体现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传统特色,以此提高论文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并引导培育专业特色。

2.1.3操作原则一个易于操作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具有客观性、可测性和完整性,指标内涵不模糊,应使用明确及可以考评的语言对指标进行描述,而模糊及难以量化的指标则放入综合评价中。操作性好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减小评价者对论文的主观评价影响,缩小评价结果与实际质量之间的偏差,体现对论文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2.1.4激励原则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将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本指标与提高性指标相结合。所构建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2体系内容

2.2.1静态质量评价毕业论文的静态质量评价是指对毕业论文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对论文的内容质量、答辩质量和形式质量进行评价。将一级指标“静态质量”分解为3项二级指标:内容质量、答辩质量、形式质量。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核心,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对论文的评价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涉及到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研究成果等方面,将二级指标“内容质量”分解为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与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等三级指标,对选题是否合理、文献综述是否具有综合性特点、外文翻译是否准确、研究成果能否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评价。

毕业论文的答辩质量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等的全面体现,具有直观性、过程性、综合性的特点。将二级指标“答辩质量”分解为汇报论述、口头表达、回答问题、多媒体应用等三级指标,对答辩汇报是否条理清楚、口头表达是否流利、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多媒体应用是否优秀等进行评价。毕业论文的形式质量是本科毕业论文的直观表现,论文在结构层次、语言文字、数据图表等方面应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目前,毕业论文的规范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如论文的结构层次不合理、数据图表不规范、撰写格式有误、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等。将二级指标“形式质量”分解为结构层次、文字表述、图表质量、规范要求等三级指标,对论文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述是否合理、图表制作是否精确、文本格式是否规范等进行评价。

2.2.2动态质量评价毕业论文的动态质量评价是指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包括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控,以及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和管理。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评价主要包括制度建设、组织保障、教学条件、过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评价。制度建设的评价是对学院是否制定了毕业论文的工作方案以及具体规范要求进行评价;组织保障的评价是对学院是否成立毕业论文工作小组或答辩委员会进行评价;教学条件的评价是对毕业论文的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支撑情况进行评价;过程管理主要评价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情况。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注重于论文任务书与指导开题报告的质量,计划进度及执行情况,评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对各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是否到位等。在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各个因素中,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和管理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影响最大。

3结语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般而言,传统的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由以下过程组成:教师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学生参观生产过程、讨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提交实习实践报告、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经过分析,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该实习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工厂生产,也未接触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生产过程有了初步认识,没有深层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该实习模式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未培养出适应生产实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得毕业实习变成了一种感官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各高校的财政政策都向学科建设、科研奖励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毕业实习实践,致使实习经费不够。在安排实习实践时一般都以分散实习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放散羊”,也就保障不了实习质量。在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时,指导教师无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有的指导教师会很少了解过问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所以很难保证毕业实习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意义。就学生本身来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进行研究生、公务员的备考以及找工作,所以学生的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走过场,最后获得一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鉴定表而已。因此,传统的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

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此,需要毕业生提前开始寻找并确定工作单位。而传统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习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难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的最佳效果。

3.受到生产接收单位的制约难以进行。

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由30名左右或者更多的学生组成实习组,由教师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实学习。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生实习的需求,另外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单位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实习单位害怕学生会出现意外伤害和事故;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投入不够,实习单位无利可图。一般企业优先接收已签约学生进行实习,而不愿意大量接受非签约毕业生实习,即使对已接纳的实习生,也不会安排具体工作。该情况下,为了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变为参观生产过程,甚至变为旅游实习。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不能锻炼学生适应生产现场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改革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毕业实习模式

1.自行联系实习模式。

由学生按自己意愿或兴趣选择实习单位,即“实习与个人兴趣意愿相结合”模式,学生可进入即将就业的单位实习,以利于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层次的使学生得到更适于自身发展的锻炼。将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主动与企业单位接轨,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而能够明确学校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实习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确保在有限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对用人单位而言,乐于接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早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实践,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需求来培养毕业人才,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早一些了解行情内务,提高工作的完成质量。然而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并非有所保障,不利于监控实习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实习基地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过来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将生产、实习与科研全方面相结合,共同带动企业跟高校的发展,利于科研成果的蜕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参与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经过企业的学习或者相关导师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从中接触到知识的前沿,进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特思维的能力,同样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讲,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物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不仅为企业生产带来服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优化、带动企业相关员工,并且培养的相关学校实习生,也可作为日后企业人才的储备。

3.订单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实习与就业相联结”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学、实习同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相关高校,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同学生签订定向协议,其中的学习经费可由企业进行支付,实习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培养,实习毕业完成后要到该企业上班。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专业性强并且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专业,它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危机。由于该模式是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学生在入学就已经确定了日后的工作方向及岗位,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组织形式上,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实习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辅以参观实习,使参与生产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相结合。

3.实习内容上,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实习目标上,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融合。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分析研究

引言

商洛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共开办31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其中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设在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2010年至2015年共毕业生物技术本科生215人,共完成215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1]。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源、选题、师资、实验条件、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制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扎实有效地做好该项工作,我们对商洛学院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215名的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及时发现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215名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及管理文件,对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内容、选题来源、指导教师职称与数量、论文成绩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运用描述性统计、归纳、综合等分析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毕业论文课题来源情况与分析

第一,表1显示,历年来,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中实践研究类占绝对优势,平均每年在95%左右,此消彼长下,理论研究类则相对较少。第二,毕业论文课题类型包括指导教师科研课题、有关单位委托课题、教师拟定课题、学生学术课题(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学生自拟课题等。由图1可知,近六年来,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课题来源变化较大,其中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占比从2010年的74.3%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34.3%,有关单位委托课题、学生学术课题与自拟课题所占比例逐年增长,说明毕业毕业论文课题来源更加多元,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同时,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从2010年的5.7%攀升至2015年的17.1%。学院近几年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省级、部级立项屡创新高,2015年部级立项达到8项。同时,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逐步从过往的“填鸭式”向“互动式”“研讨式”“问题驱动式”转变,以上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论文质量情况分析

对表2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第一,2010-2015年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生师比稳定在2:1-3:1之间,毕业论文优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5年,毕业论文优秀率平均水平在13.1%,较前两年提升了50%左右。分析原因在于:近几年来,学院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专业人才,师资力量显著增强,且对教师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均给予高度重视,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都给予科研和教学量的认可。同时,学院加大了对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改善和提高了实验室整体运行能力,激发了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项目数量也逐年增加,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指导水平上均有明显提高。第二,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中有教授职称的占总数的10%左右,比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老师所占比例少近五倍,反映出本专业教师中教授职称人数相对较少;副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的教师是毕业论文的主力军,占全体指导教师的80%以上,这与理论上(副教授比例最高,教师和讲师相对低)的数据分布略有差距,但对毕业论文质量影响不大;查阅副教授和讲师指导的学生论文发现,不存在指导人数差异极大的现象,本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人数较为合理。第三,同2012、2013、2015年相比,14年论文优秀率下降,原因分析:①该届毕业生开题时间较晚(2014年3月),导致所选的课题预备和实施时间均不充裕,从而影响最终论文质量。②与其它各年相比,2014年论文中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论题占比为31.7%,为历年最低。该类毕业论文课题一般情况下采用教师定题、学生选题之后由老师布置任务、安排进度、定期检查的程序和方法,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指导安排,即使开展拓展性的实践训练也是在很有限的程度和范围内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进行。但是,由于学校新专业增长快、招生人数多,指导教师人均指导学生数较多(当年师生比1:6),显然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系统辅导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导致论文优秀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2.3其它问题分析

图2可以看出,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较广,选题占比分布较为均匀。课题内容主要涉及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学、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培养、病虫害防治、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覆盖了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与方向。其中占比前三位的课题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学是该专业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应用性强、适用性好,通过此类课题的实施,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部分课题,例如资源调查与开发,充分体现了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地方产业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也让学生了解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背景为今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基础。表3可以看出,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来看,这六年在管理上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后几年中加强了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同时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此情况下,毕业论文在学校完成的数量随之明显增加,同时意味着学生投入实验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的实际时间增多,因此毕业论文优秀率也得到提升。

3存在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自学能力较差,大多数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以理论学习为主,有限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一般也由教师按计划进行,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指导安排。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很少主动对论文总体思路、方案设计、写作规范等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从理论性课堂学习进入实践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转换过程中面临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近年来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增长较快,指导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指导学生人数较多,课题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陈旧、重复率高等实际情况的存在,制约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2建议

3.2.1严把开题关第一,加强前期指导。学校在第一、二学年安排开设相应的论文辅导课,讲授思想道德教育时包含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每学期二级学院依据教学大纲就课程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毕业论文训练等安排专题辅导和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并要求一定比例学生参加。组织学生观摩上一级毕业论文答辩,启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2],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论文、专利),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分。这一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可鼓励学生高效利用前七个学期,增加第八学期的灵活性。同时,成功范例也将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3]。第二,提前选题时间。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而这一学期是毕业生考研面试、就业的关键时期,为避免此段时间学生就业的冲击和教师指导过于集中,毕业论文启动工作宜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着手进行,到第七学期开始前完成选题。这样做既能在大三学期结束的假期实习中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进行主动思考,完成选题、查阅文献、收集材料等毕业论文准备工作,又能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第八学期时间冲突的压力,使学生有机会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践立题,融入到真实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环境中,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增强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第三,加强选题管理。首先,为确保选题质量,备选题目数量应大于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数。其次,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办学目标,选题既要与专业知识相匹配,又要起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尽可能体现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鼓励优先选择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对于难度较大或低级重复劳动性题目应及时调整。最终,选题类型以实验研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为主导方向,同时允许调查报告、文献综述、工厂设计多样化形式存在。3.2.2加强中期检查对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院应每年4月份前组织学术委员会在中期检查中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实验室预约单、实验记录、教师指导等环节进行逐项检查,并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中期检查工作坚持做到不走形式,发现问题,提出批评,纠正偏误,对于典型突出问题院分管领导主抓,动员协调各方力量,尽早解决。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发现未按规定要求完成预期任务的情况,院内做出通报批评,由指导教师与辅导员联合督查,加强指导,最终使学生赶上进度,顺利完成该项工作。3.2.3全面答辩,把好论文质量关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在答辩前一周都要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如下:①论文复制比检测。对于检测结果过高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直至符合标准。②审查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语言文字、逻辑格式、排版等)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③实行预答辩。每名学生必须参加指导教师组织的预答辩,导师模拟正式答辩提出问题,着重就学生论文初稿、制作的PPT质量、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最终决定其是否具有参加正式答辩的资格。④院内统一确定论文评阅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负责制,真正起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3.2.4跟进相关制度第一,创新毕业论文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论文、专利),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分。第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应每年逐步加大对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持续改善提高实验室整体运行能力,并且逐年统计每个实验室运营率,对实验室开放率设定要求,保障毕业论文(设计)顺利实施的可持续性。第三,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认定。学校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给予科研和教学量化的认可。同时,该项工作纳入个人年终考评和职称晋升考核必须项目中。第四,设立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对公开、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优秀毕业论文比率。

4结语

目前,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只要我们从管理制度入手,规范过程监督,加强质量监控,除了把好“选题关”和“实验关”外,还必须把好“撰写关”和“评审关”[4],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实施、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当然,适时补充出台更加合理的激励制度(例如在校期间通过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等实践项目和教师科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也可纳入创新学分或算入毕业论文(设计)学分之中)以及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等也是提高该项工作成效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53-56.

[2]魏育新,陈蕊丽.如何提高公安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求实,2012,(1):269-270.

[3]韩浊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42-45.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 毕业选题 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41-03

21世纪,生命科学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活跃的学科,其涵盖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包含能源、环境、人类疾病等各个方面。生命科学的研究相当广泛,从微观到宏观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生物学的存在。微观方面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等;宏观方面包含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甚至生态环境。2015年所评选出来的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多项成果来源于生命科学领域,包括美国癌症基因图谱的完成、调控细胞衰老的关键开关以及可能遏制艾滋病感染的新疫苗的发现等,这些成果为相关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标以及可能的干预途径。生物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以及兴趣培养对于其以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指导本科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顺利进行正确的选题、执行以及撰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探索生命科学未知领域的热情。这对于培养生物学专业领域的创新性人才至关重要。

1 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第一次探索和尝试,是对本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物学本科生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所掌握的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提升了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技能,是生物学本科教育环节所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然而,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敷衍了事,造成了抄袭以及伪造数据等现象的发生。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学生在刚开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理论储备,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很容易使自己产生退缩和懈怠的心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较短,为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本科最后一年是学生心理较为脆弱的一年,面临着未来人生道路如何选择的关键问题,所以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毕业论文中,造成毕业论文完成期间敷衍了事,甚至伪造数据。部分学生认为以后不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可有可无,不能正式对待本科毕业论文。

教师的监管不力,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多数的大学教师自身承担着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导致时间不够充裕,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少,导致其问题积压较多,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了其不愿与教师交流的心理,最终导致了学生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学院的监管力度不够,考核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和指导老师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生物学本科学生面临着继续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或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在科研上给予其正确引导,很可能流失部分科研界的优秀人才。一旦科研人员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会给以后学生的科研道路造成影响,引起科研的不正之风。

总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模式转变为大众化模式。本科生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师科研工作的压力造成其对学生的监管不力,部分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可有可无,这些原因造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严重下滑。

2 提升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体系建立

近年恚该院提升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一对一指导,加强了教师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引导以及完成过程的把控,帮助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与热情,勇敢面对科研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取得了较好地改进结果。

督促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包含生物信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专业,其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涵盖了从普通生物学到专业书籍等多种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生命科学框架,广泛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大到生物界的分类,细微到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以及DNA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1.毕业论文学校政策的准备

学校层面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对毕业论文质量起决定的作用。然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并不是靠从教师层面抓课堂教学、抓考勤、抓完善文件等,而是要有科学完善的毕业政策。

1.1 严格大学学分管理制度

从部分学生视角来评论大学制度,大学制度还是挺严格的。查早操、查自习、查晚归、查宿舍、不允许私自外出、不允许聚餐等等。管理制度严格了,但毕业生质量下降了。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扩招后入学生源质量降低了,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严厉的不是地方。学生只要遵守学校的这些规章制度就可以顺利毕业拿到大学文凭,至于真正掌握知识能力有没有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那要因人而异。这种制度造成了学生在主观上努力的缺失,在毕业论文上的反应和平时学习也是一样的态度,并没有认真重视。而这种制度反应在教师身上也是消极的。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比较严格,对论文的要求也很高,但个别学生主观上不努力,造成论文质量不过关,最后还是由教师来修改论文,学生根本不在乎,因为他知道最后还是会顺利毕业的。在这种宽松的毕业制度下,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所以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有效的严格大学管理制度,特别是毕业制度。真正意义的按学分和绩点毕业,而不是考试前划重点什么的,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考试不过关或毕业论文不合格,导致最后学分绩点不够就应该延迟毕业。如果学校在抓延迟毕业方面有所突破的话,管理方面很多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学习的国度,而这个自由一定要有一个框框。学校不能以招生为理由,放松对学生毕业的要求。

1.2 逐步完善毕业论文管理

论文制度应该是成熟的管理制度,如果要变动需要至少提前一个学期进行全校通知。创新是必须的,但不能为了创新而损失了效率。如果有新的论文管理制度应该先在某几个二级学院试点,成功后再进行全校推广。这样就可以避免我校在之前出现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出现的尴尬。另外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将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分流,第7和第8学期都可以自由安排毕业论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和其他专业一样,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由于学院所有专业都在这学期进行论文,一方面实验室准备不足,现在毕业论文要求100%实验类型,这样实验室在第8学期超负荷运转,容易出现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找工作、考研复试等也会耽误很多时间,最终实验仓促完成。如果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布置论文选题,大四全年可进行毕业论文,这样老师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就能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给毕业论文充足的时间。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准备

为了显示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即工科特点。指导教师工科背景比例应该增加,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来说,指导教师是提高专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2.1增加教师配备,利用特殊政策招聘工程类专业教师

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师生比例,要不然提高教学质量或者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学院每年都会招聘新的博士回来,但是工科背景的博士却很难有合适的人选。并不是没有合适人才,而是合适的人才对我校的招聘政策并不满意。如果学校层面能够放宽政策或者利用特殊优惠政策相信一定会招到合适的工程背景的教师,这最终对生物工程专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2 加强现有教师的工程实践设计能力

招聘人才需要有一个周期,而且有一定的机遇性。对在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学院要根据一些教师专业特点尝试向工科进行转变。通过对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进行调研,安排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跟班听课学习。同时可以与外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师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逐步提升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师的论文设计的指导能力。

2.3 增强教师校企合作

学校利用各方面资源来组织统筹校企合作单位,而并不是把这一任务交给教师个人。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部分教师可以在企业中得到锻炼,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一部分企业可以接纳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实行校企双导师,以减少学校工程设计指导教师不足的困难。

3.毕业论文学生的准备

学生是毕业论文完成的主体,而不是教师,这一点必须要明确。教师是指导作用,对实验起统筹监督等作用,最终论文数据的分析、资料上传等都应该是学生的工作。

3.1 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将自己的科研融入于课堂,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自学本领为主要目标。到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应该要有自主设计论文的能力,能够对某个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初步解决问题的实验路线。一定要在毕业论文之前培养学生查文献,论文设计等能力,为开展毕业论文做好智力准备。

3.2 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有效途径。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一些综合类实验的周期比较长,这样每次3课时的实验安排就可能不符合实验的现状,所以可以安排综合实验周,穿插几门综合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菌种分离实训就应该不同于微生物学实验,需要锻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实践。

3.3工程设计的训练

为了体现生物工程工学特性,一定要有相当比例的论文设计,同时毕业设计类的增加也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室的负担。应该对设计类课程如《机械制图与CAD课程设计》、《发酵生产车间设计实训》和《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加以强化,以设计类工厂企业实习替代目前生物工程专业见习,这样可以更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指导教师结合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布置工作,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调研和收集有关资料,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做好准备。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 本科生毕业论文 实践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28-02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连续多年扩大的情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工作,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每一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每位指导教师认真思考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分析。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不长时间的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指导的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时间是前提

大学期间的第八学期是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期,但第八学期又是本科生入学研究生面试、考试或找工作的阶段。这种时间上的冲突,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时间短促是目前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普遍原因,尤其对于实验性和探索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学科来说,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让学生开始毕业论文是相对必要的。笔者指导的2010届2名本科毕业生,由于在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基金开放项目”,2011届被保送上研究生的1名本科生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因此完成的时间相对较充足,论文水平也很好。但2012届的2名毕业生,由于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使得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仓促,最后只能撰写文献综述,且质量极差,根本没有起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鉴于以上的经历和体会,笔者组织了4名2011级的学生申请了“内蒙古大学2013年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批准,现在已安排他们正式进入实验室,相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必定对他们的毕业论文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二、科研项目是依托

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而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指导老师将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或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实验内容转化为指导本科生参加部级、校级创新训练项目或毕业论文,积极指导本科生尽早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这样既可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接受科研训练,又可以让学生准备或完成毕业论文,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笔者指导的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依据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需要对几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抗逆性(抗旱、耐盐性)进行基础性分析,以此为后续科研工作受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安排了2名毕业生分别通过NaCl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种子,比较分析NaCl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出不同品种间的抗逆特性及差别。这样既为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进展,又将此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小课题,通过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训练了本科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三、选题要适中

用于毕业论文的课题应符合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难度适宜、分量合理,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要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使其受到科学研究(设计)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而许多学者提出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要新颖、有创新,这样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适中,兼顾新颖即可。

首先,由于多年扩招以及学生对大学校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适应能力不同,使得在校毕业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以相同难度要求他们完成毕业论文似乎不太可能实现。指导老师要和学生沟通交流,针对其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其次,作为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的一个小课题的毕业论文很难体现出新颖性和创新性,但其必定是具有学术价值的。

四、指导教师的角色

目前,在论文选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多数毕业生还不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3-5个关键词,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从中筛选出能直接辅证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的文献,以此为依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由指导老师指导修改。实验的实施过程是本科生第一次真正亲自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尤其是在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或数据的合理分析和推理、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置都将会影响其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激情和安全性。因此,整个实验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都要耐心地跟踪指导,言传身教,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也要“放手”,给学生留有自由实验和探索的空间,营造严谨而又宽松的环境。另外,生物学科实验本身就是探索性的工作,任何一个实验步骤在重复3次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或结果不理想时,指导老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并认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寻求其他可能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的过程。毕业论文是具有学术规范的科学性、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既要严谨、通俗易懂,又要具有专业性。因此,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严格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的要求,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用词准确,科学、真实地表述实验结论及其学术意义。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结论,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而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术性论文写作时常常出现的共性是:口语化用词太多,经常使用第一人称表述;推断性结论太多,缺乏严谨性;结构、层次不清晰,缺乏逻辑性;物种拉丁名、基因和蛋白质的书写不规范,缺乏专业性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导老师必须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写作的习惯。

不难看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的观点,但也有学者不完全认同此观点。笔者认为考虑的角度不同,指导老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初次接触并亲自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工作的本科生,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的,指导老师必须进行全面的指导,起主导的作用。对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的学生,指导老师只需给予引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五、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其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完成。因此,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是毕业论文顺利进行的保障,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白拟开展的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学术意义,消除“毕业论文肯定能通过”的消极态度,并强调解决好就业或研究生入学与毕业论文在时间上冲突的实际问题,避免“老师比学生着急”的现象。

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的同时,在实验实施或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也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培养严谨的作风。实验过程不顺利的时候,学生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急于完成工作任务而编造实验结果或篡改实验数据,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和寻求原因,或许可能发现未曾预想到的现象,提出新的科研内容或问题,这也是生物学科实验性和探索性的特点。

六、结束语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任务的最后环节,是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写作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任务,是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互长的教学活动。指导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全面地指导、点拨,又要“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从单纯学习过渡到实践学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或增强学生的专门技能。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一个真实的科研或专门技能工作的过程,是即将成为研究生或专门技能工作者的一次“实战”和“练兵”的经历,相信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的基本科研素养或增强的专门技能必将影响着毕业生以后的科研或专门技能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芳萍,任志峰,赵春江.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2).

[2] 谢吉琴.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

[3] 李海燕,俞金梅,高志红等.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占用一个学期,达大学教育阶段的八分之一。这一教学环节能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使用各种工具书、应用计算机、外文翻译、工程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同时通过毕业答辩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讲演与口头表达能力、反应敏捷能力。东北电力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研总结出:这些培养目标仅靠在校园里苦读书本、纸上谈兵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只有到社会实践中去,走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

一、改革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

将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分为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型、签约就业型和自主创业型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开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并结合自己的毕业去向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新颖创新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专业教师把关审题;也可支持学生到就业单位或实习实训基地做毕业设计(论文),可使学生受到正规的科技开发训练,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提前完成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支持学生参与大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自主开放型"实验项目的研究,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和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持考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研究。这些措施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增强我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建立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联合指导企业基地

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共建研究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借学校人力资源进行研发工作,学校利用企业条件培养人才,互利互惠,建设一批工程实践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作为生力军,直接参与工艺设计、产品研制、科技开发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形成了特色。我校地处各大类企业门类齐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有优越的校企联合优势和校企合作传统,同时,各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多是我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可依托本地建立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联合指导企业基地,在培养一批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设施和工程训练场地不足及到企业实习只能以参观形式进行的困难,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和保障。

3.建立和完善实效显著的校内工程训练基地

利用校内资源条件,发挥学科优势,依托我院学生科技园、应用化学特色专业、省水处理实验中心组建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校内工程训练基地,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对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程实际能力再培训,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

近几年,我专业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他们的学历高、综合素质高,但没有工厂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因此,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在学生到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也下到企业锻炼,亲身体验工程实际和生产管理运行过程,积累工程经验,既可提高他们的理论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水平。

5.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方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要求及联合指导协议书等教学文件,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序进行。为考核学生的培养效果,制定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的操作及过程控制方法。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实行10~15%的末位复审制,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改革的可行性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是教师的一种自觉需求,教师既可以寻找科研立项课题,也可为企事业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学习生产新技术,反过来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这种模式也是学生渴望的,学以致用,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一方面考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申请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真题真做感兴趣,更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与优秀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人才流失,增加了引进人才的可靠性,节省了培训费用。

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有效地缓解了我们专业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验设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有益补充,能有效地缓解学校因扩招而造成的资源紧缺的状况,提高了企业与科研院所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

三、结束语

这种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可全面提高我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我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冀满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42-143.

[2]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05,1(6):59-61.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杂志封面文章的内涵及报道特色研究》/杜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7.7

《“凤凰卫视”女性主持人特色解读》/谢淑玉/苏州大学/2009.5

《栏目研究》/鞠晓燕/厦门大学/2009.4

《画报研究》/郭巍/吉林大学/2009.4

《人物专访研究》/周睿/北京大学/2007.5

《的新闻学价值研究》/王巧云/河南大学/2007.4

《典型人物报道研究――以“感动河北”典型人物报道为例》/郭晓霞/河北大学/2006.5

《CCTV栏目的选题创意及其节目构思透析》/黄铮铮/中国传媒大学/2007.7

《CCTV电视谈话节目的会话分析》/王静/黑龙江大学/2008.4

《冲突话语:英语电视新闻访谈的综合性谈话分析》/许炳坤/安徽师范大学/2005.5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潘洁/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12

《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黄佳/中国传媒大学/2007.7

《从评价理论看电视新闻访谈的多声性》/李君/中国海洋大学/2008.6

《从心理学角度谈人物专访类节目主持人的准备》/陈贝贝/上海戏剧学院/2005.4

《大众参与的电视节目人物出镜研究》/刘青/山东师范大学/2006.4

《当代中国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变迁研究――以为主要考察对象》/黄群/苏州大学/2008.5

《当前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研究》/卢芳/华中科技大学/2007.5

《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学研究》/顾军/苏州大学/2008.5

《电视访谈话语研究》/代树兰/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5

《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倾听”》/林毅/上海戏剧学院/2006.4

《电视高端访谈节目研究》/汤蔚淑/湖南大学/2008.10

《电视精英谈话节目的竞争战略研究》/张源/厦门大学/2007.5

《电视谈话节目采访技巧研究》/孙海平/吉林大学/2009.5

《电视谈话节目社会功能的哲理分析》/张朝夕/华中科技大学/2004.11

《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权势现象》/张文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7

《电视谈话类节目制作的心理效应研究》/张秋佳/东北师范大学/2008.9

《电视新闻访谈的超语言学分析》/谢娟/西南财经大学/2007.4

《对领袖崇拜的理性思考》/于观杰/黑龙江大学/2009.1

《访谈节目中英汉女性话语风格的对比研究》/郭/华北电力大学/2004.12

《凤凰台叙事型谈话节目分析》/华丽/上海戏剧学院/2009.3

《广播访谈话语的人际意义系统功能研究》/张睿/外交学院/2008.5

《广告中人物形象的符号学解读》/刘逢秋/苏州大学/2007.5

《还原人物,记录历史――文本特色探析》/靳颖姝/河南大学/2008.4

《纪实类电视节目人物形象的创作特点与表现手法研究》/闫伟娜/山东师范大学/2006.4

《论中的女性形象》/汪敏/湘潭大学/2008.4

《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核心素质和人格魅力》/陈蓉/上海戏剧学院/2003.5

《论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现场的有效沟通》/陈姗姗/中国传媒大学/2009.5

《论史传报告文学》/吴晓丽/湖南大学/2007.5

《论主持人的“个性”》/董蓓/上海戏剧学院/2008.1

《论主持人沟通能力训练对当众口语传播者的普适性》/张早/上海戏剧学院/2007.4

《面向人物追踪的知识挖掘研究》/于满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5

《浅论新时期史志性报告文学的新闻价值和现实意义》/褚晓峰/东北师范大学/2006.6

《人物类特稿特点研究――以和为例》/张玮桐/吉林大学/2009.4

《网络(虚拟)社区对公众人物及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天涯社区和部分明星博客为例》/舒云/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7.6

《网络时代的庶民狂欢试析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草根文化》/陈闻/北京语言大学/2007.6

《我国纪录片频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刘晶晶/重庆大学/2009.4

《新时期(1995-2004)中国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史梁/厦门大学/2006.4

《新时期新闻视野中的报告文学研究》/张俊鹏/河南大学/2006.4

《新世纪传记文学研究》/汪炜/上海师范大学/2007.5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以叙事模式分析――与为例》/马骏V/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2

《谣言:概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金屏/吉林大学/2005.4

《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络人际传播再思考》/王华雯/2007.4

《英文电视访谈节目前序列分析――基于中央九台节目的研究》/张冰/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7

《影像传播中的虚拟人物研究》/郑春辉/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7

《纸质媒体中反面人物报道研究》/杨晓青/湖南大学/2007.4

《中国大陆电视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研究》/熊蓓蓓/华中科技大学/2006.5

《中国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研究》/赵颖/新疆大学/2008.5

《中美电视访谈提问研究》/李曦/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7

《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的跨文化会话分析》/徐宁骏/上海师范大学/2008.4

《转型期中国农村人际传播探究――以公共空间为视角》/熊芳芳/江西师范大学/2007.6

《“粉丝”受众研究――以“超女粉丝”为例》/刘立荣/天津师范大学/2007.3

《“感动中国”人物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张国芳/暨南大学/2008.11

《“胡适思路”在二十世纪人物传记中的隐性流淌》/樊志彬/兰州大学/2007.5

《人物通讯解读》/周俊丽/河南大学/2009.5

《中体现的文学批评观》/吾甫尔江・买买提/喀什师范学院/2007.6

《专栏中先进人物通讯的叙事学研究》/黄杰渝/四川大学/2007.3

《“类传”人物塑造的特色及影响》/谭时康/西南大学/2008.4

《列传合传研究》/胡安武/华中师范大学/2009.4

《写人成就探略》/潘定武/陕西师范大学/2003.5

《叙事学研究》/刘宁/陕西师范大学/2006.5

《与》/廖颖/贵州大学/2008.5

《1994年以来的中国女性受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施素雯/兰州大学/2006.5

《Blog热点话题发现及其作者声誉度研究》/时达明/大连理工大学/2007.12.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王晖/苏州大学/2002.4

《报纸语体中采访体裁的语言特点》/于天明/黑龙江大学/2002.5

《传播美学视野中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于洋/大连理工大学/2006.12

《传播视野下的名人博客研究――以新浪网名人博客为例》/王永强/湖南师范大学/2007.5

《传播学视野下名人博客初探》/钟正军/中南大学/2009.5

《传播学视野中的谈话类主持人节目》/毛婷婷/南京师范大学/2006.5

《从谈中国新闻类人物周刊的现状与发展走向》/朱宝/四川大学/2007.4

《从看司马迁对人的认识》/苏高岩/山东大学/2008.10

《从奥普拉与陈鲁豫的主持风格看其谈话类节目的言语艺术》/吴松/东北林业大学/2009.6

《从博客到播客看大众传播回归人际传播》/罗曼/四川大学/2006.4

《从受众期待研究我国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发展策略》/张梅/华东师范大学/2005.4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访谈会话中闪避回答的语用策略》/邢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5

《从谈话节目主客体关系发展看“观众”的功能演变――以国内品牌谈话节目为例分析》/郭丽红/山东大学/2009.4.25

《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中国20世纪报告文学流变史论》/谢耕耘/华中师范大学/2002.4

《从语用学角度看结构隐喻在中国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顺应性和功能性》/杨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4

《大陆电视谈话节目初探》/陈荣美/广西大学/2001.6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土化研究》/何剑波/南昌大学/2007.5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再现》/赵黎/郑州大学/2007.4

《当代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研究》/吴红雨/复旦大学/2008.4

《党报典型报道艺术论》/张菀昀/清华大学/2005.6

《典型报道:困顿的现状和未来的革新》/韩冰/南京师范大学/2006.5

《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种筱娜/西北大学/2006.5

《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从福柯的视点出发》/任俊英/复旦大学/2006.5

《典型人物报道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吴小君/苏州大学/2005.5

《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分析》/杨君/中央大学/2009.3

《电视典型报道研究――以十六大以来典型报道为例》/孔朋/山东大学/2008.4

《电视访谈“问答句”中“附加信息”的语用顺应之探究》/李成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5

《电视访谈节目:人际传播的大众化研究》/于玲玲/南京师范大学/2007.4

《电视访谈中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李海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6

《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研究》/巩晓亮/华东师范大学/2008.4

《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严三九/华东师范大学/2009.4

《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马琳/华东师范大学/2008.4

《电视人物访谈中疑问句的语用功能探析》/李欣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4

《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与创新研究》/谢亮亮/曲阜师范大学/2009.4

《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及主持艺术研究》/周媛媛/郑州大学/2006.4

《电视谈话节目品牌联合研究――以落地湖南卫视为例》/邓蓓莉/厦门大学/2009.4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传播效果研究》/李娇娇/中央民族大学/2009.3

《电话谈话节目主持人角色研究》/唐小茹/四川大学/2006.3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形象调查研究》/马培昕/西南大学/2006.4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语用分析》/赵爽宇/陕西师范大学/2008.4

《电视新闻主持人形象塑造与栏目品牌化经营研究》/梅冬/中南大学/2009.5

《电视娱乐谈话节目主持话语分析――和的话语比较》/曾嵘/暨南大学/2008.5.20

《对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学阐释》/陈天嵩/湖南师范大学/2009.6

《二维视野中的典型报道》/刘勇/安徽大学/2005.5

《访谈节目的语用模糊研究――以央视节目为个案》/桑杰/中央民族大学/2009.4

《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王卓/吉林大学/2007.4

《访谈类节目中提问的顺应理论研究》/崔佳/山西大学/2005.6

《访谈语篇中的人际意义研究》/苏凤/山西大学/2008.6

《符号学视域下的名人广告效应研究》/何洗礼/湖南师范大学/2009.5

《改革开放以来典型人物报道传播价值研究》/刘金星/兰州大学/2007.12

《改革开放以来的未成年人典型报道研究》/杨柳/西北大学/2009.6.17

《个人品牌的营销传播研究――以姚明为例》/唐智乐/厦门大学/2008.4

《故事类谈话节目叙事研究》/屈丹/四川大学/2006.4

《关于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研究》/张静/中南大学/2007.5

《关于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之理性探讨》/祁瑞萍/西北大学/2006.5

《关于英语新闻访谈介入资源的分析》/彭晓琳/山东大学/2009.4

《汉语新闻电视访谈会话研究》/张颖/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12

《回避:汉语财经访谈中受访者的语用策略》/杨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4

《基于信息经济学信号理论的名人广告研究》/王迎波/山东大学/2008.4

《记录我们的命运――之“封面人物”的叙事解读》/董P/湖南师范大学/2008.5

《节目主持人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功能研究》/李静/南京师范大学/2007.4

《解构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过程》/魏芳/华东师范大学/2005.5

《扩展型前序列的结构与作用――分析访谈节目Larry King Live》/黄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论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刘真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10

《论成都本土期刊发展潜力及其创办人物新闻期刊的可能性》/施晓岚/浙江大学/2006.5

《论邓贤的史传报告文学创作》/罗庆洪/湖南大学/2008.4

《论电视财经访谈节目品牌的构建和维护――以为例》/姚贝贝/华东师范大学/2009.5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个性魅力的构成要素》/王璞/郑州大学/2003.10

《论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及其兴盛原因》/王秒秒/陕西师范大学/2007.4

《论访谈节目中的交际策略――结合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交际策略的情况》/洪晨鸣/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3

《论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徐思红/2000.1

《论涉农电视访谈节目的创作――以为例》/杨程/南京师范大学/2007.4

《论受众研究的“质化”传统》/谢莹/湖南师范大学/2005.4

《论新时期典型报道的发展与变革》/兰天/南昌大学/2008.12

《论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嬗变》/江卉/武汉大学/2005.5

《论新时期纪实文学》/李华峰/郑州大学/2000.4

《论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的特色》/易文/广西大学/2003.5

《论中国社会转型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林素琴/苏州大学/2002.5

《媒介人性论――基于爱心传播的研究视角》/张咏梅/浙江大学/2009.4

《美国政坛与体坛人物访谈中话语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曾玮/华中师范大学/2007.11

《名人博客――传媒批判视野泛偶像的狂欢》/李艳/西北大学/2009.6

《名人博客的传播学思考》/杜畅/大连理工大学/2007.6.23

《名人广告的可信度评价及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与购买意向的影响》/李冰心/武汉大学/2005.5

《名人广告说服传播研究》/胡振宇/暨南大学/2006.5

《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研究》/姚婷婷/厦门大学/2009.4

《穆青的典型人物报道研究》/崔元苑/郑州大学/2006.4

《南方周末正面人物报道的价值取向》/郭丽/暨南大学/2008.11

《女性主持人的话语弱化――隐藏在电视光环背后的性别差异》/刘平/华中师范大学/2006.5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女性电视谈话节目――以为例》/张晓红/湖南师范大学/2009.6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中女性形象的批评性比较分析》/林蓉蓉/浙江大学/2008.4

《人物报道中的视觉传播研究》/汪茜/南京师范大学/2005.4

《试论分众化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张仕勇/郑州大学/2004.5

《试论人物报道的“平民化”》/罗坤瑾/广西大学/2004.5

《试论唐代民间信仰中的当朝人物崇拜》/马秀勇/首都师范大学/2003.4

《试论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特色与价值》/易钟林/暨南大学/2006.5

《受众认同与主持人形象塑造》/熊海燕/华中师范大学/2004.4

《司马迁对传主心理动力的探掘》/任刚/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4

《塑造电视谈话节目的深层魅力――选题策略分析》/向钰/中央民族大学/2009.3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专访研究》/张帆/山东大学/2007.4

《网络个人信息传播初探》/冯晓芳/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3

《网络人际传播的道德考量》/陈泳华/湖南师范大学/2003.4

《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研究》/张卓/河南大学/2009.5

《网络谣言与新闻真实》/潘相国/华中师范大学/2002.5

《我国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和文化意义》/愈小艳/广西大学/2008.6

《我国新闻传播者的媒介素养及其教育初探》/史雅娟/广西大学/2007.6

《我国知名女主持人形象解读》/吴真真/南昌大学/2007.6

《我国综合性人物杂志的生存与发展――以为例》/公丕钰/暨南大学/2006.5

《西方人际传播理论研究评析》/张晓菲/武汉大学/2005.4

《先进人物宣传的社会心理分析》/张元/西北工业大学/2006.3

《新时期我国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原因探究》/魏佳/广西大学/2008.6

《新时期正面典型人物报道的美学探析》/王建华/山东大学/2006.5

《新时期正面人物报道研究――以受众心理为视角》/张涛/华东师范大学/2008.4

《新世纪典型人物形象体系研究――以为例》/冯华/西北大学/2008.6

《新闻访谈的语类分析》/李晓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4

《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杨才英/山东大学/2006.4

《新闻职业精神论》/张晓峰/复旦大学/2008.4

《谣言、流言研究――以华语为中心的社会互动分析》/程中兴/上海大学/2007.12

《以人的视角记录历史――周刊报道方式分析》/周小雍/复旦大学/2008.5

《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电视节目的应用价值研究》/郭梦茹/华东师范大学/2009.4

《英语电视新闻访谈的会话分析》/邬争艳/苏州大学/2005.4

《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陈玉/长春理工大学/2008.4

《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新闻访谈中不对称性研究》/成慧/南京师范大学/2007.5

《真实、自然和有影子的记忆――试论电视纪实作品与文学关系》/蒋自斌/安徽大学/2003.5

《正面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以“感动中国”为例》/庾月娥/暨南大学/2007.5

《中国大陆访谈节目会话纠偏研究――基于访谈会话和日常会话的比较研究》/程红霞/山东大学/2006.3

《中国典型人物报道研究》/麦尚文/暨南大学/2004.5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叙事研究》/孔祥静/南京师范大学/2007.3

《中国访谈节目中话轮把持策略的研究》/刘吉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4

《中国名人博客发展概论》/刘佳/西北大学/2007.6

《中国写人学》/李桂奎/复旦大学/2005.4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李健/兰州大学/2007.4

《中国综合性人物类媒体发展研究――以、为主要案例》/蒋志高/暨南大学/2005.5

《中文电视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陈述性语言的语用研究》/李芝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6

《中文电视访谈中回避策略的语用研究》/罗雪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4

《中文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功能研究》/李姝/贵州师范大学/2009.4

《中文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打断现象研究》/田甜/华中师范大学/2009.4

《中央九套新闻访谈节目中打断现象的会话分析》/单红见/中南大学/2008.11

《主持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集》/张安安/浙江大学/2007.7

《专业主义语境下的典型报道研究》/朱剑红/南京师范大学/2007.5

《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臧云霄/苏州大学/2004.4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将来工作的实践准备。

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就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完成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取得过三等奖和优秀团队奖等较好成绩。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抄袭、拼凑完成的,个人观点比较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比较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论文的被动局面长期存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必须要加快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研究。

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

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形式就是毕业论文。在近几年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提出了很多要求,如必须结合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不得直接从网下抄袭,不得直接拼凑,虽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标准,但是毕业论文质量还不是特别的高。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完成毕业论文,这极大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

(二)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及时按计划完成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跟岗实习结束后至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这一段时间学生主要在企业实习,又要忙于找工作,压力特别大,自然很少将心思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根本不可能想办法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由于压力大、工作忙,学生就不能按照计划及时完成写作任务,总是一拖再拖,最后只好在论文答辩前、中、后的几天内匆匆选题、匆匆完成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差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跟岗实习结束后至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这期间学生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论文主题,往往随便确定主题,也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只能在答辩前一周,甚至在答辩时匆匆上网下载资料,直接拼凑论文,根本不考虑论文主题是否合适,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化根源分析

纵观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情况,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中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形式。综合分析,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创新、进取意识薄弱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形式,这主要原因就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指导老师由于教育教学、科研、班主任等工作,再加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全系专业中还是比较优秀的,有些老师就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和进取意识,所以很少考虑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改革。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又要忙于找工作,根本无法花时间想法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只是安于现状,按老师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完成准备资料,甚至有学生还无法按计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思想上不够重视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这是由于思想不够重视造成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虽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它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学生降低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多样性、时效性,也不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指导老师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认为其不同于课程教学,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考核又不严格,所以很少考虑如何改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大专生没有必要做毕业设计(论文),做毕业设计(论文)纯粹是浪费时间,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只是安于现状,按老模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规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没有激励机制刺激学生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学生往往在跟岗实习后返校的两天内与老师进行交流,形成相关的论文思路,然后在如此漫长的4-5个月的时间内,就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规范、激励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另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缺乏科学、健全的考核制度,对老师的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指导工作不规范,指导老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思考

(一)毕业论文形式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目前采用的最普遍的形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专接本学生,由于其第5学期和第6学期没有参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的时间比较长,用来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充足,与老师交流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一起形成写作思路,一起确定论文题目,一起罗列论文提纲,能及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这样可以切实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专业技能测试形式

专业技能测试就是以物流专业的核心技能为基础,依据企业、行业、岗位的需要,由物流专业老师制定出一些具体的能够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培养要求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由学生选取相应项目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多数都在企业实习,用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比较少,为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中,一部分专业技能比较娴熟的学生可采取专业技能测试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三)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实施形式

现代物流企业方案设计和实施就是根据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结合江苏省的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依靠学院的软件资源,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企业背景资料、货物、设施设备情况、作业成本等要求,制订作业方案;然后按照作业方案,在模拟仓储和运输环境中,完成现场完整的作业流程,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一部分过去参加过现代物流技能大赛训练和参赛的学生,可采取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方案和方案实施情况的具体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四)实习报告形式

实习报告就是学生结合实习的企业、岗位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职业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企业、职业岗位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想法,最终形成实习报告,以此作为毕业设计(论文)。一些经过一年实习,对企业、职业岗位比较熟悉的,又有想法和思考的学生,可以采取实习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的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环节。只要师生高度重视,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健全管理,规范指导,严格考核,定能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上一步。

[参 考 文 献]

[1]倪莉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27-131

[2]曹海红,王宏军.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模式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5(7):73-75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我校药学院成立于2000年,自2001年起招收四年制药学专业本科,药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学生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药物分析专业与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上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是在毕业实习环节上有较大差异.药物分析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监管及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药物分析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药物分析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毕业实习来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则是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培养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毕业实习来完成毕业论文,并最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药学院从专业建立之初就依据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要求,遵循“提升能力,推动就业”的理念,结合学校及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周密的实习方案.除了确保优良的实习内容、实习条件、带教老师等关键因素外,还建立了易于操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来保证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质量.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通过抓住毕业实习各阶段的关键节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举措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初步探索出适合我院实际的药物分析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2药物分析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实践

2.1优选校外实习基地,创建高水平实习平台.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完成毕业实习的前提与基础,药物分析专业的毕业实习对分析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要求较高,考虑到校内现有的大型分析设备、科研实验室及带教老师现状,一时难以满足近百名学生的实习所需,因此在加强校内毕业实习教学环境建设的同时,药学院在筛选现有药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依托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药物分析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我院原有药学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是以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等为代表的各级医院,其中只有部分医院开展了治疗药物监测及体内药物分析等工作,除了利用这一部分实习基地外,学校又拓展了一批具有高水平药物分析仪器平台及带教老师队伍的实习基地,包括以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实验室,以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为代表的药品检验机构,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药物研发企业,以常州制药厂公司、丰原药业为代表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实习基地所具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实验室为药物分析专业毕业实习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2.2遴选实习带教老师,推行双导师制.优秀的带教老师是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根本保证,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对带教老师的带教经验及科研经历进行综合考评,聘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带教老师,优先选择研究基础好、项目经费高的带教老师.原则上每位带教老师每年只带教一位实习学生,避免带教老师因分身乏术而导致实习带教质量下降.每届毕业实习完成后,由药学院组织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考评,及时掌握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校外毕业实习是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衔接,对于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通常缺少学生管理经验,药学院还为每一位实习学生指定了校内老师作为带教老师,实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制,校内带教老师还最终负责毕业论文格式审定及毕业答辩辅导工作.2.3开设相关课程,实习前强化培训.毕业实习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与学校教学有很大差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毕业实习,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则是非常必要的.药物分析专业培养方案在实习前的第6学期设置了《药学综合知识》、《药物分析实验技术》两门课程,前者由高职称教师围绕毕业实习相关的文献查阅、论文开题、论文撰写等内容对同学进行指导;后者则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各种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以期让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更快更好地投入实习工作.2.4利用网络论文管理系统进行毕业论文管理.考虑到学生多在校外基地实习,为了便于对毕业论文的过程进行管理,药学院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审核、提交、修改等工作均可在系统中实现,校内带教老师与校外带教老师均可通过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带教老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拟定实习项目后通过论文系统递交.由药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审批,项目经审批后即可通过系统向实习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在获知自己的选题后,在校内外带教老师指导下制定毕业实习计划、查阅文献、设计试验方案等,并于指定期限内录入论文管理系统,也鼓励有条件的实习基地进行开题汇报.2.5利用中期检查关键节点,及时掌控实习进度.对于为期一年的校外毕业实习,除了平时通过校内外带教老师对实习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外,在中期进行实习检查也是对毕业实习及论文质量进行控制的关键步骤,通过实习中期的检查可以对学生毕业实习进度进行检查监督,及时调整试验进度,确保能够如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中期检查通常安排在每年11月份左右,由学校向实习单位发送书面的中期检查通知,再由药学院选派年级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共同至实习点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由实习学生作课题进展汇报.通过中期检查还可以加强学院与实习基地间的沟通交流,方便学院更好地掌握学生实习及教师带教情况.2.6重视论文答辩及论文成绩复审.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实习过程和实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的关键环节.在实习结束前,要求学生必须于规定时间内通过论文系统提交毕业论文,由校内外带教老师对其论文质量进行审核评分,每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除了由带教老师评分外,还要求另外两位评阅老师对其论文进行评阅评分,提交评阅意见,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进行预答辩.药学院内成立答辩小组,实习学生返校后在校内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所有毕业答辩材料,并提交至论文答辩委员会进行严格的答辩资格审查,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论文一律不给予答辩资格,对于经修改后达到答辩要求的论文给予安排延期答辩.学生分组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小组专家对学生答辩过程进行打分,最终的实习成绩由带教老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肃性,避免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保证毕业论文质量.药学院对所有评定为优秀和不及格的论文会组织专家进行复审,对于评定为其他等级的论文也会抽取其中的10%进行复审,如有成绩评定与专家组评审结果差别较大的论文,则要进行更正并予以公示.严格执行论文评阅与答辩,把好论文答辩关口,能够提高毕业学生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并对将要开始实习的下一届学生具有警示作用.

3结论

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学生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处理以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还可以从侧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科研写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中“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18个二级指标之一[5].我校药学院药物分析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经过6届药物分析专业的实际运行,均顺利地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递交了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高水平的实习平台还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就业.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自2010年至2015年已有1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药物分析本科专业,我校药学院对于药物分析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和实践也为兄弟院校本专业的实习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胡颖廉.监管和市场:我国药品安全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07):38-44.

〔2〕毕井泉.用“四个最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J].行政管理改革,2015(09):17-22.

〔3〕刘维蓉.供给侧改革: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3+X”路径[J].亚太教育,2016(30):200-201.

〔4〕梁颖,刘浩,张小红.如何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151.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引言

高职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所以,做好高职毕业论文工作尤为重要。

“工学结合”是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重要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对2007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始实行“2+1”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1”的“工学结合模式”,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年,进入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和单位参加生产实践,从而实现“工”和“学”的轮换。之后又根据专业特点对2010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始实行“1+0.5+1+0.5” 的“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增加去企业锻炼的时间,使学生在已经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去企业顶岗实习工作,提高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效和更好地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这种缩短在校时间的培养模式却给高职毕业论文的管理和考评本文由收集整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1 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指导不充分。在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无论是“2+1”还是“1+0.5+1+0.5”的工学结合模式都出现了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顶岗实习时间相重合的问题。而学生的实习单位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学生的分布也非常分散,使得指导老师与学生很难有机会面对面地指导交流,师生互动少,教师催要论文繁琐,甚至出现了在学生答辩前指导教师才看到学生论文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指导难的问题。另外,虽然有一系列的毕业论文指导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学生分散,教师教务繁忙等客观因素,使得很多考评办法也流于形式。

(2)论文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物流管理教研室所属的专任专业教师人数较少,但每年都要承担90名左右的同学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人均指导学生达到了15人左右。在承担正常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负责这么多学生的论文指导,也影响了论文指导的效果。

(3)教师年轻化,实践经验不足。物流管理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虽然都是研究生学历,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但是普遍缺少企业一线工作实践经验。高职毕业论文跟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相比,又有它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的道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毕业论文更要突出它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情况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还是比较困难。

(4)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差。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系统的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对于论文的写作技巧、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等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学生的电子资源都是通过百度获得,对于学校图书馆里提供的中国知网等数字平台基本不会使用。在论文写作方面,很多学生还是停留在资料堆砌的层次上,通过各种资料的叠加来达到论文写作的文字数量要求,但对于整体结构、逻辑顺序、自主思考等方面做得比较欠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5)论文审核和考评相对较宽松。学生论文的审核主要是通过同事间相互评审,以及论文答辩的形式完成。面对这么大量的审核和考评工作,指导教师很少有精力做到认真细致地评审,最终也就导致了论文审核的时候相对比较宽松,再加上同事之间的相互间的个人关系也会导致最后审核会出现不客观因素。而论文答辩由于时间比较紧,学生比较多,答辩的时候每个学生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最后的考评也不够完善。

2 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建议

(1)强化入学教育。现在的高校一般在入学的时候都会进行入学教育,主要是介绍所在专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认可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就行职业规划的介绍。但是对在校期间的学习方面的教育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如何获取毕业资格等方面介绍得不多。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缺少概念,很多都是听上一届的学生说的“小道消息”,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误解,比如说毕业论文很简单,毕业论文基本上都给过等等,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够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所以基本没有学生去注意这方面的资料和资源的积累。只有在入学的时候就介绍清楚了毕业的条件,介绍了如何去撰写毕业论文,才能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

(2) 加强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每个学期安

排一次与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讲座,从如何拟定题目、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架构文章体系等。把功夫用在平时,避免出现临近毕业顶岗实习的时候学生赶毕业论文,指导不充分的现象出现,也可以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毕业论文。

(3) 强化教学实习的功能。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这段时间学生将离开教室,深入企业一线,去感受和体验物流行业,去接触和学习物流知识,去认识和结交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这个过程也可以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通过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去解读实习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为将来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能够与基层的工友,领导处理好人际关系,既可以锻炼交际能力又可以为将来论文撰写寻找企业指导老师,更加方便写作。

(4) 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真正让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学生毕业论文中来。一方面,邀请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写作进行全面的指导,使学生的论文更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让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去审核和考评学生的论文,进而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 毕业论文 培养模式 地区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3-02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飞跃的重要过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追求目标,也对高等教育实施多样性培养模式、特色性培养目标提出了条件[1~4]。生物类专业有本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己的发展领域。特别是突出地方特色是广西高等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结合我校生物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改革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专业素质上,具体措施不仅落在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改革上,而且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发展空间的关注,依托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教研项目的支持,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研究,以期有益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并达到毕业论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教学结合。

1 注重地区特色的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毕业论文在选题上结合泛北部湾特色,体现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物专业资源,例如,广西的木薯和甘蔗是实验研究的资源,比如有的学生针对广西辣椒病毒病进行抗病基因克隆,有的研究广西木薯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用的关键酶,有的研究广西玉米的功能启动子克隆,有的以广西甘蔗叶和桑叶为材料提取分析活性成分;有的从广西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有的利用自选微生物生产制备有活性的黄单胞菌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以及异麦芽低聚糖等。学生自行设计选题,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方法收集、实验内容完成诸方面是可以实现的。结合地方生物资源,学生兴趣高,改变了过去学生出成果难的局面,并与地方特色经济开展合作项目,培养出符合地方需要的特色生物人才。同时,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前的知识积累,在企业和社会实践中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结构。在指导选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改变过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教师为主导的分配式,变为通过启发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到论文题目选择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成为组织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邮件、QQ及实验平台在线等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供有益的建议,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按要求完成关,实施“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学有所获和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能力。

2 搭建稳定的毕业论文实验平台

依托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实践平台,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实验室,直面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置身真实的资源研究情景,能寻找到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课题,目标确立和兴趣激化可以驱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互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也为将来学生能够投身到分布广泛的生物类相关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区域生物资源的研究作为科研切入点,本科生可以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部级、校级和院级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前序工作,我院本科生在2003至2011年通过实验平台创新实验,连续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不少本科生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还有不少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在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公司及相关企业里很受欢迎。

3 毕业论文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

因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每年都面临实验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所以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和本科实验中心平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能较好解决该问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校外企业的技术员和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导师在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时充分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使毕业论文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也可使学生真正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初步的科研经历对其今后的就业和研究生学习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缓解了教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论文以一个导师课题项目组为单位,按照项目子课题每人一个方向,既发挥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将毕业论文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导师的单位科研项目当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运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5-7]。

4 毕业论文的实施步骤

4.1 毕业论文的题目设置

我院生物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由校内和校外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和企业及科学院相关专业科研项目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由于教师和技术员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教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关系到论文效果的优劣,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导师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做论文过程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特别是有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虽然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常常脱离工程实际,因而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4.2 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指导

毕业论文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教师应按照本科培养要求,规范指导学生基本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让学生熟悉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调研,能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学生有目的和方向的进入工作状态。导师小组对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指导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开题报告通过对题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验与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课题能否顺利完成,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讨论的例会制度,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

4.3 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深化提高。由于毕业论文与一般的文章有较大差异,所以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论文撰写经验,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堂,给出一些具备论据充足、分析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谨、语言简练、数据可靠、结论准确的优秀论文写作范例,加强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指导,并对毕业论文格式严格按规范要求来指导,使毕业论文的结构层次和图表格式等更加规范统一。

4.4 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综合评定和全面考核。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由平时成绩、毕业论文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在课题开始就向学生公布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重,并规定平时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不能进行答辩。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表现(20%)、能力水平(50%)、成果质量(30%)等方面评定。由评阅人根据选题质量(20%)、能力水平(40%)、成果质量(40%)等方面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评定。

5 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型下,强化技能,加强能力培养,重视基础实验,突出毕业论文的特色与质量,适合现代社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从地区特色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深化对毕业论文的改革,让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微,秦娟.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35-37.

[2] 陈玲.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56-11558,11562.

[3] 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8):65-66.

[4] 谢培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涵义、结构及归因[J].沧桑,2007(5):190-191.

[5] 崔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72-74.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经济学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绝不可应付了事。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3)科学性: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2、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

(2)不能偏离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经济管理范围。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职 毕业实习 物业管理 校企联合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是管理基础理论和管理技能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所服务的行业具有综合性、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随着物权法、新劳动合同法及新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用工制度更严格,急需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实际岗位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通往就业的桥梁。下面谈谈我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一些体会。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二月底到六月初,为期十四周。由于实习时间较长且连贯,学生岗位实际操作机会多,企业岗位安排灵活,对学生的考察充分。另外,学生之前已学完系专业教师与物企总经理和行业协会专家一起研讨确定的各模块课程,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室操作“物业管理系统”模拟软件及面对任务的准岗位员在岗课堂模拟训练,使学生对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已有一定了解。同时聘请的兼职教师如企业总经理和行业领导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座谈。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加之一年级的社会实践(二周)和二年级的专业认知实习(五周,不同类型管理规范的物业参观和实习基地岗位基本操作),为毕业实习作好了较充分的准备。

2.实习企业的选择。毕业实习须以就业为导向,除实习基地企业外,实习前还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具有一级和二级管理资质、社会声誉好、品牌优、企业文化先进的物管企业,它们管理着不同类型物业,如新建中高档智能小区、涉外小区、高层综合办公楼和商住楼、著名外资企业等。了解这些企业目前可供实习的岗位和要求。是否有新招聘学生的计划;如有新项目企业更合适。这样既满足企业目前需求;学生又能从头学起(从前期介入、早期参与和验收接管开始)。对他们学习和就业都有利,且实习费用一般都由这些企业负担。

3.校企联合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3.1 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前与实习物企充分协商后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同时聘请企业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作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老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细化实习考核表,包括实习的时间、进度、任务、岗位考核要求、考核成绩评定方法等,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岗位上得到充分地实际学习和锻炼,并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能切实体现学生岗位操作与理论基础知识的结合。

3,2岗位安排与实际操作。实习第一周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内部培训;内容包括企业领导介绍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经营理念等。部门经理具体介绍各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程序和安全事项等。第二周由部门经理或主管参照学生简历所述特点,将学生分散在不同岗位,并指定一位师傅在岗位上进行“传、帮、带”。学生上岗时佩带胸卡,以准工作者姿态、按企业作息时间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从基层做起,在岗位上直接动手、具体操作。譬如,在管理处前台接待业户,学会倾听业户各种意见。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学会与不同类型业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跟师傅去做催收欠费工作时,学习如何根据业户的经济情况、目前心态、还款金额、还款态度等做好宣传、解释、沟通和说服工作等;在工程部门实习时,参加现场维修服务,了解屋顶水箱、地下室水泵检修和业户室内水管堵塞的原因等,以及停车库、门禁系统智能管理软件操作,掌握电梯运行维护管理,了解安防和消防联动的现场操作程序等;装修管理中,劝导阻止敲承重墙、违章搭建和高空抛物,以及管理建筑垃圾等;在财务部门实习能熟悉公司现行的收费制度和物业管理财务软件的使用;参与公司物业报刊编辑和小区文化活动,特别是局域网上文化活动。如对宠物管理方法利弊进行网上辩论等{参加站岗安保、楼道保洁与花树绿化养护和回访管理。通过这些实际岗位实习。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而实际经验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考取企业认可的“物业管理员”上岗证等相关证书。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时,也拍摄一些实习现场照片,收集学生实习素材以及企业的基础资料,促进“双师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3.3 毕业论文与实习岗位的关系。毕业论文内容充分反映了与岗位实习的相关性,主要涉及:在客户服务部如何服务各种类型物业的业户、投诉处理、公司品牌与人性化服务管理,物业前期管理、安保三防管理,不同季节的保洁、全装修房装修纠纷、如何处理物业与业主、业委会三方关系、物业收费和维修基金的管理使用、绿化养护管理与经营、保安巡更系统、车库和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会所特色经营管理等。还有具体岗位管理难点的处理建议。如停车位、宠物管理等。实习结束后学生人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着重考察论文中理论结合岗位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成绩由毕业论文内容(占35%)、答辩情况(占15%)和实习平时岗位表现(占50%)综合评定毕业成绩,与高职学生培养特色相适应。由于实习安排组织得当、效果明显,因此每年都有近75%的同学在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鉴定了四联单,其余学生借助在这些企业实习的良好背景,在毕业后不到一个月内都实现了就业。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起点的选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教学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