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

生物学教学反思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为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他们已经具有医学生物学、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实施生物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医学类学生仍然普遍反映医学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微观、难学。现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但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多才多艺,表现欲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力较差。高等院校要把这些大学生培养成才,必须有适合于这些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3]。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授之以渔”,即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并且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学习什么。如何使学生建立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应该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更真实的发挥启发、引导和组织的作用[4]。

2教学内容的反思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学专业不同,教师应该尝试结合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量体裁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地删减、添加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应该合理搭配临床实例。课堂上引入实例教学,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有学以致用的切身感受,对临床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本身与临床工作联系紧密,增加实例教学并不困难,关键是方法、时机和内容等的合理搭配。学生普遍对临床科室的检测项目、仪器使用及工作程序等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学生就业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考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等前沿内容。总之,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医学各专业的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启迪思考中将枯燥且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4]。

3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目前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教师还应不断作出灵活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切不可太过单调,只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5]。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体系深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运用,其主要优势是更大容量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表述方式及交互性制作技巧有机地整合各章节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演示问题,应用计算机特有的三维显示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学生掌握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易于理解与这个结构相关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3.2运用医学实际和生活实例教学

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具体,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将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密切相关的生化知识和技术穿插介绍给学生,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对其一生都是有益的。生活、临床、法医、食品、考古、体育等都有医学生物化学的应用,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阐明机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将RNA生物合成机理与临床艾滋病治疗相结合;讲解DNA损伤修复时,将DNA损伤修复系统的缺陷与遗传性着色性干皮症和早老症等遗传病的发生相联系;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等;通过这样的联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其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6]。

3.3运用名人名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利用讲故事、民间俗语、生活中的小常识或科技新进展等进行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故事,用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复制和转录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父亲KornbergA分离纯化了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儿子KornbergRD发表了第一张RNA聚合酶的全动态晶体,父子两位科学家都曾在不同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物化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运用练习测试巩固知识

每堂医学生物化学课给学生介绍的知识点很多,随着课程的延续,学生不理解的方面越来越多。根据以往的评价和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生物化学难懂难记,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对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前3-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几道题目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回顾。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对主要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课后再复习时,就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练习测试普遍反映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6,7]。

3.5培养文献检索和查新能力

医学生物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知识更新很快,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组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重记忆、轻思考的特点,笔者培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检索和查新的能力,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能单纯依赖课本,要注重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相关资讯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结合不同章节的要点,辅以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讲解,包括立题的依据、课题的设计以及讨论的要点等,并适当安排时间利用电脑给学生展示对某方面内容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有关专业网站进行推荐。同时,笔者在中国知网和Pubmed上还筛选一些生物化学专业期刊介绍相关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尽可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对于文献检索和查新的学习,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生物化学新知识和新进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

4教学模式的反思

4.1理论教学精益求精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高深难懂、枯燥乏味,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通过同行评课和与高水平的督导员交流,从板书、语言、导入、讲解、提问、演示、课堂组织、强化、练习指导等环节着手,分析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技能、策略和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来进行反思,矫正实际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力争精益求精,才能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到深入浅出、通识易懂。此外,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与学的偏差,教师应该即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同时进行反思。

4.2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普遍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实验室精选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应该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而通过理论指导实验操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是简单的讲解实验步骤,而是将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导向其思维,指导其操作。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很重要,学生习惯于用实验成功或者失败来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而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原因,以及实验结果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4.3利用临床见习辅助课程学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使学生直接接触医学前沿阵地,感受到医院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工作秩序,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肝脏的生物化学这一章节,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临床医院检验科见习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的项目,了解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5总结和讨论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教师授课内容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国全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RNA的结构与功能”选自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其具体教学内容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及其他非编码RNA;本堂课能为后续“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内容奠定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重点是mRNA和tRNA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mRNA的结构。授课时间为1学时,即50分钟。

二、教学模式介绍

本堂课采用“整—分—整”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讲授、问题式、讨论式、自学辅导式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DNA和RNA在分子组成、结构及种类的区别”作为引论,导入新课;以表格的形式概述性地介绍本次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目标;再以讲授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学,分别介绍mRNA、tRNA和rRNA的结构和功能,遵循突出重难点、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基本原则;最后以动画视频的形式播放3种RNA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多肽链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并进行归纳总结,升华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认识。另外,对“其他非编码RNA”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小RNA的种类及学科前沿进展”等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

三、反思成功之处

笔者通过反复观看本次教学录制的视频,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幻灯片、视频等表述方式有效地整合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运用“总—分—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开始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指出应掌握的重点知识,然后分别讲授三种RNA的结构及功能,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最后以动画视频的形式总结归纳,并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各个知识点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形成一条主线,层次清晰明了。第三,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基本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堂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及技术。第四,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实际编写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反思不足之处

本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许多不足。第一,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如导入新课部分内容讲解时间过多,导致课后总结时间仓促。第二,本堂课注重板书教学的作用,但板书层次不明了,字体太小,没能照顾教室后排的学生。第三,教学资料准备不够充分。通过这次教学反思,笔者在肯定自己教学长处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并为以后教学的完善和提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永富,郑湘宁.一堂生物化学课的教学反思[J].中医药导报,2009(8):98-99.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陆云燕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主要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老师为应变生物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我应更新教育思想、响应教学模式的变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要上好一门课程,第一步就是要研究教材,不只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而是要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全部生物教材,这样才能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生物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到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在教学中,我通常先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章节基础知识,在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专题。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以系统贯穿的方式进行归纳教学,最终让学生走出课本,达到在生活实例中用生物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目的。这样既能让学生从容的应对灵活多变的生物试题,又达到将生物知识回归生活的目的。当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很多的活动,除实验活动外还有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研究教材,了解学情。从整个初中生物教材教学来分析,以及许多生物教师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对人体的物质运输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大好,也是教师较为棘手的教学内容。按课本章节内容进行传输式教学则内容比较抽象零散,而如何最终将这盘散沙贯穿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知识,并达到知识的自我复述,则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和目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对本章节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从结构上来分析,人体的物质运输这部分内容基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内容之间。而有关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内容也较细,学生较好理解。而有关循环系统的内容,较为抽象,也是本教材的难点。但循环系统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消化系统和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呼吸、气体交换、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具体表现在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组织细胞,而人体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系统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就要求将每一阶段的教学都放到总的教学系统中加以分析。这就是本章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

从重点、难点来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本节内容中的重难点是概述血液循环过程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这一条目标达不成的话,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就会变得几乎为零。而这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不具备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这是教学难点。但是,只要教学设计合理,教学难点应该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所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年龄相近,认知结构相似,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也十分接近,对血液循环知识都比较陌生。但这并不能否定和排除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存在,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习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差异。为使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将这种差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如根据差异来提出难、中、易不同层次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后进生,提高优生的目的。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接下来我在教学策略上做如下调整和改进: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自学课本和观察分析循环系统图。通过观察,学生看着课本都能够自己寻找出物质运输的途径,这是他们在认知上的共同点。

(二)、自我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确定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结果和意义后。我又要求每位同学绘出循环的路线,由于学生的能力、知识储备有差异,因此我允许他们在绘图时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避免知识信息的孤立。最后让学生进行自己的绘图和知识结构成果展示。尽量多的给他们机会,并且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提出疑问和指出优缺点,教师在一边起到点拨引正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的讨论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为了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逐渐将抽象知识集体化,系统化。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搜集、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将血液循环知识形象化、故事话。在进一步学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血液循环电子模型,让学生观看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紧接着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血液,表述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走过的路径和进行的物质交换,此过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我请学生起来自由表述时,有表述细致的也有表述简略的,但只要思路正确,我们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能达到自我表述血液循环路径,认识血液循环的结果和意义,也就攻破了这一章节的教学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记得在表述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的故事化表述,他说:我是血液,是城堡主人的运输员,在左心室等待命令。当左将发号命令(左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我就面红耳(鲜红)赤充满动力(富含氧)的从主动脉涌出,流到组织处毛细管去看望前方战士,当我看到一线战士正在分解有机物为城堡提供能量而累得气喘息息时,我慷慨的把我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给了他们,同时扛走了妨碍他们工作的代谢废物。就这样我脸色暗沉(暗红)疲惫不堪(缺氧)的缓慢离开,从上下腔静脉我回到了右心房(完成了体循环)。接着房室瓣打开我到了右心室,右将看我过于劳累,特许我去外休假几日,接到通知我就欣喜若狂的从肺动脉涌出,到达了我理想的度假村(肺),在这里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吸收着氧气,丢去了二氧化碳,在氧气的滋润下我暗沉的肤色恢复了红润。度假即将结束,我的红细胞携带着所能带走的氧气,我又面红耳(鲜红)赤充满动力(富含氧)的从肺静脉回到了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接着房室瓣打开我再次回到了左心室,等待号令,即将开始我下一次使命。这样的故事化表述将抽象、枯燥的血液循环知识变得具体、生动,瞬间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表述同学的知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肯定。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四)、习题处理。新的教学评分标准改革,生物学科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分值低,因此,学校安排的课时量也少。而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均衡理解学习和强化练习也是难题之一。比如,在血液循环这一章节中,为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在绘图和学生表述过程中就占用了大量时间。而面对大量的习题资料,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高效的练习强化也是必须思考和处理的。在这里我的处理原则是: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然,选择高效有用的习题,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就要求教师课后对资料习题和历年考题做深入的研究,把握精、准度。

(五)、积累教学经验。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总有一些是适合我借鉴和学习的。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才能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积极参加一些学科的培训,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对象分析。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二)教材分析。

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必俢本“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与选俢本的“化学电源”结合等。

(三)教学组织。

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四)总体评价。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一)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在学习新知识时,采取边读、边思、边析、边讨论方法。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之前,拟订如下的预习提纲:“什么叫伴性遗传?”“写出正常男女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为什么色盲患者只是男性多于女性?”“为什么色盲病一般是由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练习预测后代的色觉遗传现象。”“写出遗传图解。”“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在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凝问的地方。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始于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上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如阅读后、实验后或教学内容完成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问,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根对矿物元素离子吸收过程时,让学习带着问题对阅读教材,“为什么说是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联系?”“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对水人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对水分的运输对矿质元素的运输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关系?”在老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获得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在谈到减数分裂时,利用课本上的图、表发问“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在遗传物质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及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图表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加深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盎然,对所学知识牢记不忘。

(三)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在生物第一册(上)讲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一)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二)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三)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四)记再教设计。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实践;课改;观念;创新

如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初中生物教学来看,虽然教师队伍学习并实践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定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将新教学观念应用于实践中

教师虽然对新课改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厚,加上教师本身形成的教学习惯很难改变,教师有新观念,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不能恰当地应用其中。因此,表现出了教师一边宣讲新的教学观念一边受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这一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大部分生物课堂

目前,中考依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烦琐,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

3.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生物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师除了对知识点的讲授以外,就是带领学生做相应的生物实验。整个课堂表现出来一种按部就班的状态,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则安于现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为中考积累知识,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

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针对以上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生物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禁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采用教师单纯的讲述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课堂中,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设计教学课件,先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关于花朵和树木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播放一段花朵开花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到植物的魅力,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境、合作、讨论等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3.实践新课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2(07).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没有差异等。如在制订学期教学进度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作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一、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画线工具或画线方法吗?能否用其他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具有强烈情感的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二、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中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

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并针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进行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78-02

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年轻教师的发展过程:“一年适应,三年成手,五年成骨干。”现在我已经工作多年了,回头看看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历程,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前三年是第一轮教学,教案写的很认真,很多教案后记有教学反思,或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或是课堂的精彩之处,或是对学生的要求,记载着当时的心得。再次翻阅它们,又有很多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回顾,现将几点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1 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1.2 通过当地的资源特产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比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我以家乡群山植被的历史变迁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地山上的茂密森林在建国前夕曾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森林几乎荡然无存,并通过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热爱群山、保护群山的情感。

1.3 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作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

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3.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如,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

4.2 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3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种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4 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用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来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周围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感性认识。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学生自学法、观察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法等等。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5.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很好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6.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当然,自信是要有基础的,一个老师只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信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善于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与个别学生的目光接触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

讲课的艺术还突出表现在语言和教态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高低强弱的音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染力量;还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如同沐浴春风,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

(上接175页)

(1)可以设置悬念,使“课程悬念化”。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2)“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

(3)“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之所以现在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磨了学生的兴趣。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事化的讲述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讲故事的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一定是非常成功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便能掌握课本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4 以学生为中心适当整合教材。作为普通中学的高中学生,许多人的基础知识还是不扎实,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欠缺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和习惯,那就是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都是等到要考试才来临时抱佛脚,只能停留在上课的那些模糊印象上,凭感觉考试了。所以,针对这样一些特点,我们作为老师的,就应该在如何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9篇

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考纲》,采取“细微中见宏大,宏大中有细微”的态度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处理技巧,但又要能跳出《考纲》,站在《考纲》之上来看“高考”。高考试题=取材+立意,我们只有立足于“取材”和“立意”这两个基本点,做到对知识的“点、线、面、体”全方位的理解和整合。在读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对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要进行仔细地研究,明确“考什么”、“怎么考”,通过研究高考试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更能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

二、重基础,缓速度,抓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题目虽然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一直都没有变化,高考题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基础性。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知识增多,难度加大,但仍需放慢教学速度,夯实基础,特别是一轮复习,要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逐渐提高,以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对于以前所学知识要更深一层的去理解,刨根问底,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重基础的同时还要突出主干,因为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是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例如:代谢、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实验、选修这六个主干。复习时还应把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分类整理、归纳,可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概念图、流程图强化内涵和过程,把每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的复习方向更加明确,复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精选精练精讲,提高复习效果

高三学生每天的时间紧、题量大,习题的训练要以质取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题海让学生上岸。选题要贴近学生需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要与考试说明的要求相吻合。老师只有做到精选学生才能精练。习题讲解应有针对性,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精讲,可以一题多变,一问多变,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练题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审题能力、把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四、反思纠错

有反思就有提高。学生做题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可以通过摘抄法、标记法、 裁剪法等,把自己平时出错率高的题目、月考中的错题积累在纠错本上,并写好出错的原因以及简单的解析,便于以后查看。这样如果下一次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题目就可以很方便的翻出纠错本查看。如此循环,采用“销号”的方式就可以把自己的错题逐渐消灭。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就能监督自己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加强弱点,从而提高成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复习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容量也很大,所以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特别是在二轮复习时。对于要用的课件应先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再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才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方面。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课本中的所有实验,包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并应用其中的一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重复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会进步的教学。利用反思性教学,生物教师通过寻找课堂教学实践前、实践中和实践后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听课、和其他教师交流、邀请同事和专家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等多种反思途径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来到实验室巡查,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实验,就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学生又答:“做实验。”卢瑟福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那么晚上呢?”学生回答:“也是在做实验。”学生满以为自己的回答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非常严厉地批评他说:“你整天都忙于做实验,那么在什么时间思考呢?”

实验需要思考,学习需要思考,教学也要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的教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自我成长。

1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运用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作了如下定义: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

反思性教学运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生物学的课程特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以及生物挂图、模型、课件等媒体的使用,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促进生物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效率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并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可以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2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教师首先要有经常反思的意识,并需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也即要找到反思的最佳视角——要发现值得反思的问题。

习惯上,按时间维度,将反思性教学实践划分为三类:一是实践前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实践后反思。

2.1 实践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况进行超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能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并能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这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高三生物的复习课一般来说是教师从头到尾将知识体系理一遍,再讲些例题。但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教师在讲知识点时,学生们并不爱听,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讲的都已懂了,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位。所以要经常思索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效率。例: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中时,先请二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反思的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交谈等方法,让学生提出薄弱的知识点,或者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不足点、遗漏点,教师再进行反思调整。

2.2 实践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进行反思。实践中反思指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经常反思,并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整。生物学科在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眼里是比较简单的学科,给大多数人造成了生物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行了的假象,所以学生对上课教师的分析并不会很重视,为此生物教师要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二个经典实验后的下一节课,提问让学生简单回顾介绍一下这二个经典实验的实验思想、过程、方法和结论,但结果往往是学生答非所问,可见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并不重视,认为和考试无多大关系,但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对学好生物,特别是培养科学实验的思想、方法等有很大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改为重新梳理经典实验的有关内容,这样的及时调整,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并不易,为下一阶段学习遗传、变异的有关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更加强调了生物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又比如为了提高生物课的听课质量,一般情况下笔者不要求学生记笔记,但是在复习提问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教师在讲述时学生已听明白,但是时间一长又都已经忘记:例如在讲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介绍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有关知识,但在复习时学生已经记不起来了,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在讲到这些知识点时,提醒学生记下来,教师作适当停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实践后反思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的结果,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前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用录音或摄像机摄录下来,课后再认真回顾分析、反思,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有些教师会发现自己在语速、语言表达、教态姿势、口头禅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缺点,发现这些问题后,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

反思性教学不应仅仅是自我进行的反思,还可以借助同行、同事、专家等的指导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做可以打破反思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1)同行交流反思:教师在听课、和其他教师交流等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同行教师经常要互相听课,而听课不应该仅仅是一项任务,其实上课教师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问题和不足。

例如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问题:从听课中发现大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看起来非常热闹,效果却很一般。但是生物课的有些内容通过媒体的宣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时,用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片断;有位教师在讲述受精作用时放映了一个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过程的视频。如何使用多媒体,如何根据生物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为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思考。

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虽然有很大好处,但是在听课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有些问题要本不需要讨论。而生物中有些内容需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习惯,这时讨论法就能发挥较大作用。所以怎样更有效地使用讨论式教学法,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成了我听课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新的问题。

2)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进行反思。有智者说,两个人交换两个苹果后还是一人一个,但是交换了思想后一人则有两个思想,所以在与同事交流教学体会后,认真反思,也能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邀请同事、专家来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自评)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

3 反思性教学的提高—撰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以成为名师。”反思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通过长期坚持记载课堂上的成功点、不足点和课堂上新的设计点,一方面能为教师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

总之,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是教师自我塑造的过程:塑造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塑造自己对各种观点的理解能力,塑造自己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应用在教学效率提高中显得更加重要。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会进步的教学。利用反思性教学,生物教师通过寻找课堂教学实践前、实践中和实践后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听课、和其他教师交流、邀请同事和专家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等多种反思途径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来到实验室巡查,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实验,就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学生又答:“做实验。”卢瑟福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那么晚上呢?”学生回答:“也是在做实验。”学生满以为自己的回答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非常严厉地批评他说:“你整天都忙于做实验,那么在什么时间思考呢?”

实验需要思考,学习需要思考,教学也要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的教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自我成长。

1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运用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作了如下定义: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

反思性教学运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生物学的课程特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以及生物挂图、模型、课件等媒体的使用,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促进生物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效率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并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可以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2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教师首先要有经常反思的意识,并需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也即要找到反思的最佳视角——要发现值得反思的问题。

习惯上,按时间维度,将反思性教学实践划分为三类:一是实践前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实践后反思。

2.1 实践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况进行超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能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并能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这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高三生物的复习课一般来说是教师从头到尾将知识体系理一遍,再讲些例题。但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教师在讲知识点时,学生们并不爱听,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讲的都已懂了,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位。所以要经常思索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效率。例: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中时,先请二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反思的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交谈等方法,让学生提出薄弱的知识点,或者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不足点、遗漏点,教师再进行反思调整。

2.2 实践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进行反思。实践中反思指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经常反思,并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整。生物学科在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眼里是比较简单的学科,给大多数人造成了生物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行了的假象,所以学生对上课教师的分析并不会很重视,为此生物教师要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二个经典实验后的下一节课,提问让学生简单回顾介绍一下这二个经典实验的实验思想、过程、方法和结论,但结果往往是学生答非所问,可见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并不重视,认为和考试无多大关系,但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对学好生物,特别是培养科学实验的思想、方法等有很大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改为重新梳理经典实验的有关内容,这样的及时调整,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并不易,为下一阶段学习遗传、变异的有关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更加强调了生物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又比如为了提高生物课的听课质量,一般情况下笔者不要求学生记笔记,但是在复习提问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教师在讲述时学生已听明白,但是时间一长又都已经忘记:例如在讲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介绍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有关知识,但在复习时学生已经记不起来了,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在讲到这些知识点时,提醒学生记下来,教师作适当停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实践后反思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的结果,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前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用录音或摄像机摄录下来,课后再认真回顾分析、反思,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有些教师会发现自己在语速、语言表达、教态姿势、口头禅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缺点,发现这些问题后,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

反思性教学不应仅仅是自我进行的反思,还可以借助同行、同事、专家等的指导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做可以打破反思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1)同行交流反思:教师在听课、和其他教师交流等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同行教师经常要互相听课,而听课不应该仅仅是一项任务,其实上课教师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问题和不足。

例如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问题:从听课中发现大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看起来非常热闹,效果却很一般。但是生物课的有些内容通过媒体的宣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时,用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片断;有位教师在讲述受精作用时放映了一个和卵细胞受精过程的视频。如何使用多媒体,如何根据生物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为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思考。

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虽然有很大好处,但是在听课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有些问题要本不需要讨论。而生物中有些内容需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习惯,这时讨论法就能发挥较大作用。所以怎样更有效地使用讨论式教学法,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成了我听课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新的问题。

2)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进行反思。有智者说,两个人交换两个苹果后还是一人一个,但是交换了思想后一人则有两个思想,所以在与同事交流教学体会后,认真反思,也能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邀请同事、专家来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自评)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

3 反思性教学的提高—撰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以成为名师。”反思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通过长期坚持记载课堂上的成功点、不足点和课堂上新的设计点,一方面能为教师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

总之,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是教师自我塑造的过程:塑造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塑造自己对各种观点的理解能力,塑造自己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应用在教学效率提高中显得更加重要。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反思;教学观念

一、教师反思的含义

人类一直注重反思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反思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内,第一个对教师反思予以探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熊川武教授,他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生物教师反思的特征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其学科特点对教师反思的要求不同。

1.生物教师反思要具有研究性

在面对纷杂的高中生物知识时,教师不仅仅要做到熟悉教材,还要“吃透”教材。例如:在高中生物“激素调节”一节,虽然教材中明确地呈现了内容,学生自己也能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出现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就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印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但是,如果仅凭空想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深刻的研究才能获得具有独创性的教学风格。

2.生物教师反思要具有自我性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3.生物教师反思要具有实践性

在教学中,“对实践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而实践中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即: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直觉,所以,教师总是要考虑这些反应以调整教学策略。

三、生物教师反思的方法

新课改后,生物教师一定要认清课改的真面目。很多人认为课改就是变换教材教书,这是不正确的。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仅要改教材,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如果新一代的高中生物教师不能摸透新课改的新思路,不能做到及时和切实的进行教学反思,那么,素质教育便得不到推行。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有多种,既可以采取教师个体独自反思,也可以形成反思实践共同体,还可以将教师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这两种方式配合使用。下面简述几种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1.写作反思日记

目前,教师反思运用最普遍的方式是写作反思日记。很多研究表明,独自的个体反思方法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反思日记是指教师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自己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同时做出记录,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进行反思对话

反思对话是一般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进行的,反思对话可以分析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享好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是一种教师集体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多交流、多对话,有利于及时地反思、及时地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老教师保守自己的经典教育方法,新教师无法从其中吸收养分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对话情境,以支持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实施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通常是指运用技术手段将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录制下来,然后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摩自己的教学片断,在其他教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下,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4.建立档案袋

档案袋是包含着许多专题形式的档案。档案袋可以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教师组织、总结自己的记录、经验等,并进行深刻地反思。

反思理论的兴起,是当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反思理论在教师教育领域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一种运动,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进一步推动教师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反思;运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学反思,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反思教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用心体会,发现问题。用心体会,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型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特别抽象、理解不透。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潜心研究,调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因此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因为经验+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 功效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讲得好,业务能力强,但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能做到的,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要靠对每一节课的反思和总结,要靠对教学艺术不断地思考和追求。这一切分解到我们的每一天,分解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是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课前我们要充分准备,课堂上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教学反思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起到作用。

一、教师中忽视教学反思的现象及其对策

有的老师说,教学反思不知该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课后回忆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记录,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所以老师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一节课结束了,我们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还远没有,我们还要认真辅导、批改作业,而且要把所有这些环节中每一点得失,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收获,都要认真地记录到教学反思栏里。如果最后这一步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够深入,那就好像进入宝山一趟却空手而归一样,令人遗憾。我们的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每一点体验可以说都是我们提高的一个个台阶,我们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

还有的老师说,课后反思没什么值得写的,其实不然。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成功的课例,我们应该把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找出成功的原因。对一些“败笔”,也要分析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同时对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更要进行探索,逐步地深入,逐步地解决。另外,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分析也是逐步加深的,也应该随时记录下来。

只要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仅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而且要时时刻刻做一位有心人,每节课都要注意研究瞬息万变的学情,处处围绕着让学生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在探讨研究的气氛中,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问题不断地、持续地思考,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每节课都有许多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二、新课标下必须注重教学反思的功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听课、评课、议课,参与座谈会,总结出一些反思与心得,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发现问题,学生没有出现问题,看似很完美,可完美的背后是什么?是对教师教学技能、教育智慧的一种侮辱,它掩盖了真实的一节课,掩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传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演,是老师导演的精妙短片。

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入手,只有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好课。寓教于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乐”的目的是为了“教”,在于“授之以渔”,让学生体验,通过体验接受、掌握知识,而不只是一种表演。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合作学习要有其必要性,是为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而开展的绝不是一种表演。

活动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但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发现,能提高,有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则意味着人人皆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所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三、生物教师进行反思的基本方法

首先,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能仅就零碎的局部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片面的反思,而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整体的观点,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全面的反思。

其次,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适时性和灵活性。要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其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的和灵活的反思。所谓适时,就是要恰当选择反思的时机,努力把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灵活,就是要灵活选择反思的方法和形式,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和形式,以求真正收到实效。

最后,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长期性和全程性。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统一,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

生物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教学反思,把它当成提升自己的手段和阶梯,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让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好作用,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在点点滴滴的记录中,日渐提高,日渐成熟。

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

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后进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可见,要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付出更大的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课后分层练习,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

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

可见,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但是,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仍然是靠成绩说话,一考定终身,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