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认识、理念和管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管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管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管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在各科技计划之下,管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管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管理层次。这些管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管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认识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去进行管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认识,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管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管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管理的“项目”.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从“目标确定性”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初出台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作为指令性计划,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性和共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跟踪、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推出了“863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出了“973计划”,培育和支持重大发明和发现,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目标,陆续推出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产业化环境的科技计划。可见,每个科技计划,都有自己确定的目标,符合“目标确定性”特点。

从“一次性”的角度看,每个科技计划地提出和设立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求,因此科技计划的任务都不是永久持续不变要做的事情,一旦预定的目标达到,一个科技计划的使命就结束了。然而“一次性”并不限定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长短,一个“课题层”项目的目标可能需要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阶段,比如1—5年。而一个“计划层”项目的目标实现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比如5年或10年,或许更长一些。国际上也有把这类项目归类为“长期项目(long-TermProject)”,表明实现其目标需要较长时间。科技计划大致属于这一类的项目,从“独特性”的角度看,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都是从事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可复制的成果和开发研究模式,必然符合“独特性”的特点。

从“渐进性”的角度看,由于科学研发项目的目标不是能够完全可以预测的,风险度较大,进度难以把握,在各种条件和人为努力都满足的情况下,项目目标实现,以成功而结束。否则也可能由于失败而终止项目。科技计划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每个阶段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对比,不断调整管理措施,逐步实现向预期目标的逼近。因此“渐进性”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特点。

从“整体性”和“开放性”角度看,因为科技要素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科技计划必须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才能得以实施,现行的各项科技计划都是在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联合部门、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的。因此“整体性”和“开放性”是科技计划必然的选择。

由此看来,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类工作的属性,是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项目”,在国际上也把这类项目归类为“伞形项目(UmbrellaProject)”,其含义是将宏观目标一致的项目组合比作一把伞,在其之下覆盖多个分项目,进行统一模式管理。国外这类项目有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世界银行实施管理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整体淘汰计划”等。

上面分析说明了科技计划以及科技计划项目虽然层次不同,涵盖范围和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具备“目标确定性”、“独特性”、“一次性”等项目属性。既然同是“项目”,就可以同样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计划的改革与创新之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如《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但是以“项目管理”的思路看,我国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从观念到措施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没有“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和制度

任何机构都有常规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项目类工作是一次性工作,要经历从创意开始到结果完成的一个过程,称为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概念起到了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按照“生命周期”建立项目管理流程制度和程序,保证了项目管理完整有序进行;其二通过科学完整的项目逻辑设计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提出详细的内容,并做出具体化、量化的设计,使项目实施和管理人员能够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保证了项目执行和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与目标的拟合性。

对于“课题层”的项目,现行科技计划的项目管理没有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明确划分阶段性,在管理上也没有遵循该规律的具体操作要求和制度规定,在项目设计上缺乏针对各个阶段的刚性的检查评价尺度。按项目一般规律,在不同阶段,项目投入曲线如图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

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

对于“计划层”的项目管理,没有遵照“项目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多数科技计划出台之后,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完成时间表,即何时达到计划目标,何时结束。这样导致的管理问题是:科技计划“只生不死”,越来越多,不得不实行捆绑管理.在这里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即一项科技管理工作究竟是常规类的工作还是项目类的工作?前文已经分析了科技计划是项目类的工作,既然如此,不按“生命周期”属性管理,就使科技计划变成没有终结目标和阶段目标约束的常规性工作,最终目标总是处于弹性化状态,就很难对其阶段性任务目标实施控制和管理。

2、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和干系人错位

项目干系人是指项目参与人和其利益受到该项目影响(受益或受损)的个人和组织。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特定人群的活动,不同的项目,有不相同的参与人,在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干系人都是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个体,他们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问题相差甚远,甚至是互相冲突的。理顺项目干系人关系,才能在项目执行中形成互相制约,良性互动的关系。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攻关计划主要依托各行政部门管理,863和973计划主要依托专家管理。而在实际执行当中,不管哪种模式,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从事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对谁负责,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交织在一起,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方的项目管理机构交织在一起,部门利益、院所利益交织在一起,由于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中,许多项目管理实体混淆了位置,“裁判员当了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当了裁判员”,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混淆,增加了项目协调的复杂性,加大了项目管理成本,降低了项目管理效率。

3、缺乏训练有素的职业项目经理人

所有的项目管理要求,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项目委托方还是承担方,都要产生大量人财物的调配和协调,每个方面(也即项目干系人)都要有自己的管理人员,在自己明确的责任范围内,管理协调好项目的有关活动。

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出台不少“办法”和“规定”,如果没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项目管理人员队伍去把握,去执行,一些制度要求就成为“纸上谈兵”。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世界银行的项目经理至少有硕士学位,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培训,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缺少这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现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项目管理专业训练,不掌握项目管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不懂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准则。此外,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授权不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多依托行政机构,以行政的管理模式代替了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没有指定任务和责任明确的专职项目经理,管理主体动态化,使得各项管理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执行和监督。

4、采购管理欠规范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项目执行中需要通过购买从外部获得各类资源的管理过程。采购的内容有设备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采购规划,采购的准备,合同管理,合同收尾。所用的技术方法有采购需求分析,合同类型选择,选择供方,加权选择体系,独立估算,合同谈判,合同变更控制系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日益走向法制化道路,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相关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都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九五”之后,在科技项目管理中也陆续颁布了《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开招投标方法,体现了科技管理的机制创新。但是按照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仍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如:项目申报和招投标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渠道少,时间短,实际操作性差;申报/投标渠道以行政管理系统为主,没有对非国有机构全面开放。信息获取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十五”以来,科技部注重了宏观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科技发展思路,如“12个重大科技专项”、“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如这些工作能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更为严谨更科学的设计和组织管理,将会减少漏洞,提高效率,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国际上在各类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已成潮流。国内最早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此后,“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应用。近年来项目管理在国内已经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教育部211工程建设、2008年奥运会筹备组织工作,北京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都开始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从市场机制发展的趋势看,项目管理走向职业化是必然的方向。

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应用进展情况相比,目前在科技计划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尽管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性特点使其不同于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但它也有确定目标,通过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一丝不苟的管理,只能更有效地贴近目标,实现目标,提高项目成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科研开发领域采用“项目管理”方法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它的成功证明科研开发项目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随着科技发展规划日近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也成为日近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改善的办法,推进“项目管理”方法的实施:

一是把“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作为一项要求,列入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给予正式“名分”,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提出职业项目管理人概念和要求,并对现有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经理人队伍后,再逐步建立认证、选拔、聘用、评估等制度。随着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分工的细化,必将促进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是在一些易于操作的节点,先局部采用一些“项目管理”技术方法,比如目前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国际常用的“逻辑设计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一方法,保证项目设计的全局性、逻辑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在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扩大“准入门栏”,逐步规范化,使更广泛的科技机构(包括民办、个体私营机构等)参与科技计划申报与投

标,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活力和效率效益;

五是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管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管理控制。

以上措施仅仅是一些初步思路,每个措施的实现,都必须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步步深入,层层细化,逻辑协调,才能最终成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注:

1.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管理”均代表由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基础隆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973计划、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大学科技园、西部开发重大专项、奥运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科技强县专项行动等等。

3.本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指符合上述特征的项目。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这个阶段的项目管理还不够充分,二是现代项目管理阶段,而这一阶段,项目管理得到了发展,涵盖的内容范围也扩大了,九大知识范畴包括综合管理、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项目管理将这九大知识范畴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每个知识范畴又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从现代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我国现代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科研机构的项目组织形式一般都是层次化组织和项目结构,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组织形式会导致部门沟通不畅,各个部门相分离;而项目组织形式相比较要优于前者,虽然项目分离出来,但是项目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还是各司其职,这样也没有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忽视了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项目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项目,因其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随时发生,无法预估。目前我国并没有对科技项目进行强化风险意识,没有风险管理计划,对项目的风险不够重视,这样很可能影响到科技项目的进程和结果,更严重的会造成科技项目的中途终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科技项目已不再像从前被完全封闭起来了,更加放开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归属、转移也不再是个要求回避的问题了。

3科技项目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可行性与特殊性

项目的分类有很多种,现代管理模式如果引入到科技项目管理中,那么就属于项目,因此,科技项目具有很多特性:独特性或一次性,每个科技项目不是随便就成立的,它都是要适应某个时期的需要才去创新的,这就说明了科技项目的独特性特征,而每个项目并不是一直永远的在进行,在科技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成果,那么这个科技项目就会结束,所以说科技项目有其一次性不可持续的特征;目标明确性,纵观我国的各个科技项目,我们能够知道我们每个项目都有成立的明确目的,不是盲目进行研究的,例如:973计划项目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提供科学支撑;渐进明细性,科技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无法预测它的风险,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要将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不断地跟随实际情况改变措施,不断向要达到的目标靠近,将差距缩小;生命周期性,科技项目是一次性项目,有开始有结束,科技项目总共分为三个周期,但是其在每个周期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不确定性,由于科技项目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科技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来自技术的不确定性,也有来自科技自身的结果,因科技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创造的过程;约束性,科技项目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周密计划等步骤进行安排,也要有组织进行管理,对科技项目的各个环节,对风险的规避,对成本的控制等都要进行管理,这也是科技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石。科技项目不仅仅属于项目,因其研究的广泛性,它还具有许多其他领域的特征,科技项目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科技项目的管理人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担的,它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管理人员都属于知识型,而且他们都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他们会为自己设置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钻研;科技项目的知识管理,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知识也就没有科技项目,而知识是无形的,不易量化的;科技项目人员的管理观念,由于管理人员的主观认为科技的开发本身就是创新型活动,应该放任科研人员,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样极其不利于科技项目的进步,科技管理人员要为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发挥的环境氛围,但也不能疏于管理,这样才能让科技项目保质保量的进行,节约成本。

4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完善科技项目

4.1完善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保障科技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进行的基础,要首先建立专家信用评估机制,其次要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科技项目评估系统,不能以其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衡量其成就,而要以其实际做了多少来衡量,不能盲目,要综合评价。

4.2建立科技项目动态监控机制建立科技项目的动态监控机制可以很好地对科技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能够对于成本的投入、质量标准等进行严密监控,保证科技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规避科技项目中的风险也有帮助;对于人员的管理,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随时监控科技项目的进度,对进度的监督可以使管理人员很好地把握住对科技项目的管理,掌握实际进度与计划目标的差距等;对科技成本的控制,一项科技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资金的监控是必要的,使科研人员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样对科技项目的顺利进行也是有推动作用的,从而优化科技项目的过程。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早期,设计院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书面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随着项目的增多,这种方式难以对大量的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操作的效率不高,不利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2011年,随着设计院生产管理项目系统的成功上线,当时的科技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科技管理系统。本系统基于ECA平台开发,完成了项目立项管理、项目验收等模块,实现了科技项目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此次的变革证明了科技项目走信息化建设道路的必要性。但初步的系统建设只是实现了科技管理数据的信息化。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交叉细分,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科技管理系统需实现从刚性至柔性、从数据信息化到流程信息化、从管理信息化到决策信息化的转变。显而易见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现有科技管理的需求。2012年底,科信部全面梳理了科技管理业务流程,分析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目前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条件,基于原平台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和升级。系统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的控制,实现科技项目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验收管理、产值管理、成果管理等全过程的跟踪实时管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院的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为设计院的科技决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4]。

2功能介绍

本系统基于ECA(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平台开发,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在对科技项目管理特点、管理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将科技管理内容划分为科标业项目管理、科技采购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管理报表与查询和科技管理配置五大模块。系统功能图如图2-1所示:科标业项目管理为项目为主线,覆盖了院内项目与外控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阶段的管理。项目立项:院内项目由各部门编制计划提交,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项目是否立项。过程管理:立项的项目,科研人员定期提供工作报告,对科研活动的进度、内容和成果进行汇报;科技管理部门安排相关检查和评审,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风险控制。项目验收: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验收和评审,根据验收结果形成处理意见。科技成果管理:项目完成以后,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期内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项目取得的成果,并对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及奖励。科技采购管理:申请人发起科技外委采购合同申请,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合同评审管理的过程。科技报表与查询:面向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等对象,提供灵活的查询与统计。

3创新成果

(1)信息共享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互联,科技项目信息互通,科技项目成果信息共享,融合科技信息资源[5]。平台能够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水平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2)分类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来源项目进行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院内批准立项的项目,由科技信息部列入科技项目实施计划并下达任务书给各项目组实施。院外批准立项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外控项目登记,无签入合同的,转为院内重点项目管理;有签入合同的,按照外控项目进行管理。院内项目过程管理完成项目变更、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估、产值等管理。外控项目过程管理完成合同管理、项目验收、经费结算等管理。项目根据不同来源实现具体化、明确化管理,满足不同来源项目不同内容的需求,全面提升高效、精细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3)过程控制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项目为主线,实现项目立项、项目控制、项目成果等项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系统实时记录项目阶段管理状态,使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能够清楚地知道项目所处的阶段,方便对科技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协调处理,保证科技的有效进行。过程管理有一系列具有步骤性和控制关口的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具有固定的启承关系,前驱阶段完成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系统通过对产值申报阶段的控制来实现科技院内项目研发工作的有效推进。科技项目按阶段产值率来控制产值申报,立项后完成项目策划按15%申报;提交中间评审按30%申报;完成中间评审按40%申报;提交验收按80%申报;通过验收按95%申报;完成归档按100%申报。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了项目的质量,提高项目的效益。(4)产值统一申报生产项目与科标业项目产值遵循“分开管理,统一申报”原则。过程中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可对产值进行调整或终止。系统提供科标业的产值申报明细表和产值池情况,方便科技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产值动态。产值统一申报,各个部门每月底可同时申报生产项目和科标业项目的产值。集中化的申报,方便了部门产值申报,提高部门申报的效率。(5)无缝工作流分析并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流程,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流程的映射、建模和管理,实现无缝工作流。实现流程自动化,能够实时地传递项目管理的信息,及时RTX消息提醒相关负责人进行项目管理的具体任务操作。可以避免在等待中浪费时间,缩减行政成本,有效提升效率;实现监控全面,管理层可以全面把握各种工作的执行情况,了解和分析任务的状态,提高决策速度;具有可追溯性,可随时查看流程的历史执行情况,减小人员间的扯皮现象。

4后期升级

本系统不仅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和信息化。但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关系,系统还有一些不足,后期还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的研究:(1)门户展现运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结合科技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建设科信部门户。目前在科信部门户建立了报奖平台指南,展现了各种奖的评奖办法、相关文件下载的信息。后期将逐步丰富科信部门户,逐步将项目的重要信息、成果奖励机制等内容在门户上统一展现。大大提高科技项目范围内的知识传播和共享,更加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工作,实现科信部门户的专业化。(2)科研人才平台科研人员是科研项目最主要的资源,对科研管理的现代化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清楚的了解科研人员参与的项目及成果获奖等信息动态,是用好人才的前提。科研人才平台以人员为对象,集中展现人员在科研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具体包括人员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奖、技术标准、专利、论文等情况。使科技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领导等不同层面的用户清楚的掌握到设计院人才队伍现状,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规划,推动解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提升院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决策支持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根据不同部门、项目组成员、领导、中建集团等用户的需求查询并生成相应报表,能够及时掌握解最新科技项目动态。但未达到决策支持水平,后期将逐步完善统计模块,全方位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帮助科技管理者及领导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科技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从整体上提高设计院科技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5结论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绩效管理是作为项目可研活动的重要保障,所以,有效的提高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成员的科技创新以及推动学术发展。但是目前很多农业单位都忽视了绩效管理对于科技项目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欠缺必要的考核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项目目标的实现。而从目前的绩效管理来看,主要是管理理念淡薄、不能够明确岗位职责、考核方式落后、缺乏有效的沟通等方面制约了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发展。

2.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农业科技项目内部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只为单纯的完成科技项目,为了获取奖励而奋斗。他们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自身的科技项目无关。使得科技项目部门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2.2过于注重个人评价

是绩效考过于核侧重于科技项目中对个人的绩效评价,未将个人、部门、整个项目的绩效考核进行有机联系起来。

2.3考核指标过于单一

单一的绩效考核指标,具体表现在绩效考核集中在对项目指标考核上,而项目指标的考核来自于科技项目的相关数据,绩效考核就存在着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两种,加大了考核难度,不能做到良好的协调,对的绩效管理只是分配福利、奖金等的手段,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过于注重业绩考核,忽视了在工作中是否存在着不符合规定操作,是否按正常程序办事,从而会对科技项目的经营、安全重视不到位。

2.4科技项目管理安排不够到位

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者在给安排工作时,没有给出明确标准、开始时间、完成任务时间,只给出了一个较为模糊的指令,让无法理解这件工作的轻重缓急,以致于最后工作绩效不佳。农业科技项目的从事的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管理者没有明确告诉要做什么,是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件工作怎样才算做好。

2.5不能够明确工作重心

农业科技项目内部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对某些工作,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以致于绩效不高。农业科技项目在对员工培训以后,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测验体系,并不能知道在培训后,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的科技项目技术,是否具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仅仅是不知道怎么做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农业科技项目在培训新人时,并没有去考虑一个问题,让有经验的人去带新人,这些带新人的人是否具有培训的专业理论知识;或者是让有理论知识的人去培训新人,其是否有具体的实践能力?如何对进行培训,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6信息系统管理不够全面

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全面,不能够满足变化多端的考核指标需要,实际操作性较差,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3.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有效策略

3.1采用新型的绩效考核法

由于农业科技项目有高度的工作自主性、突出的创新能力、工作过程难于监控和工作成果难以衡量等特点,对其工作,经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这一特点为正确评价农业科技项目中的个人价值给予合理的薪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将目标管理法、360度反馈评价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考核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方法[2]。根据目标管理法,由于农业科技项目的特殊性,在制订绩效指标、目标及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的项目发展及其个人规划,使得个人目标与项目目标协调一致,将个人的目标实际上融入组织的目标之中,个人为组织目标奋斗的过程也就是个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与不断地向共同前景靠拢也就引导了员工的持续努力和奉献。基于农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如高度的工作自主性、突出的创新能力、工作过程难于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等,所以仅仅进行目标管理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结合360度反馈评价法。与传统的考核方法相比,360度反馈评价法在反馈和避免考核错误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由于360反馈评价是一种偏重于定性的考核方法,它不能准确量化业绩,因此有必要引入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对360度反馈评价法的弱势予以弥补。由于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化、可度量化、可实现、现实性以及时限性,所以它主要解决的是将绩效如何量化的问题。

3.2针对目前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绩效管理

3.2.1转变思想认识,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成长成才服务,重在提升素质和能力。二是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战略导向的理念,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为实现战略目标、落实部门和团队目标服务。三是要树立过程管理的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和双向互动,强调系统性和持续性。四是要树立齐抓共管的理念,绩效管理主体不只是人力部门,而在于各部门、各级管理者以及全体的积极参与,如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管理就需要农业科技项目的有管人员的参与。

3.2.2将绩效与组织绩效有效统一起来

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让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发展是依托于项目的发展,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农业科技项目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的个人绩效必须与组织目标有效统一,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引入一些强调团队精神的绩效指标;其次绩效考核过程中,将个人绩效与所在部门的绩效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3]。

3.2.3完善考核指标,使用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

农业科技项目将绩效目标分为业绩目标和品能目标,并按照具体的标准对业绩目标与品能目标作出了短期与长期计划以及对业绩目标和品能目标作出了明细的划分,指出了制定绩效发展目标书的具体程序。绩效考核标准应坚持“四个基于”,即基于职责、基于目标、基于数据、基于事实,按照数量、质量、效率、效益四维标准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目前的考核工作有些方面还是值得思考的,有的看起来合理,实际上不见得合理。比如考核一个人,谁给他打分最贴合实际,应是他的直接上、下级,与他有工作联系的人等。如果给他打分的,跟他一年也见不了几面,没有工作关系,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那他怎么给别人打分。因此,我们要按照“谁管理谁考核、对谁服务由谁考核、谁了解谁考核”的原则,合理确定有权考核人范围。绩效考核应全面评价其业绩目标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尽量克服“前台唯指标,后台凭印象”的状况,不仅要“立足于现在看过去”,对过去的业绩进行考核,还要“立足于现在看未来”,加强对未来发展所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尤其是农业科技项目,需要对项目的未来前景进行评价。我们要重视绩效反馈工作。在现实工作中,绩效反馈经常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或避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面子文化”,人们多愿当面说好话,不愿提供负面的反馈意见,这实际上是对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认为上级对下级反馈一些负面的信息,关键是要看动机,只要动机是好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即使说错了,我想都是会原谅、理解的。

3.2.4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者应当明确向指明工作具体内容

作为管理者,在对下属安排工作时,应当明确标准、项目开始时间、项目完成时间,给一个清楚的指令,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以提高工作绩效。

3.2.5重视项目过程管理,加强绩效沟通和辅导力度

持续的沟通和辅导是绩效管理区别于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这也是我们过去的绩效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绩效考核不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沟通、反馈不足,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对上级的工作期望、绩效目标和考核标准不清楚,个别甚至连考核结果也不知道。要通过建立“三次谈话”制度,让全部都参与进来,形成“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帮助搞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好之后能获得哪些激励;同时通过全程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可能存在的偏差,辅导按时完成预定的绩效目标。

3.2.6科学地完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绩效考核中所涉及到的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以及分析等多种流程,这些都需要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技术支持,为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条件,使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体系更显规范化与科学化。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农业科技资源“碎片化”农业科技项目包括科技攻关、成果推广、转化等多种类型,但从农业科技项目多部门立项、多部门管理来看,造成了项目低层次重复,如省级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机构就有科技厅、发改委、农牧厅等多个部门,还有各个市州有关部门的,多头下达、相互重叠,从而导致农业科研力量分散、重复研究等现象出现,造成了农业科技资源的“碎片化”。

2.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由于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可预见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容易导致农业科技项目完成的不确定性。农业科技活动是一种创新和创造活动,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有些项目由于研发方向和实务或者研究条件的限制,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科技目标,反而进展缓慢,甚至失败;有些项目由于研究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而需要中心变更研究内容等也是有发生。因此,农业科技活动的时间进度、成本预算及质量都难以把握,执行中有许多未知因素,对结果往往难以预料和不可预见。

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虽经过了多年不断探索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现代前沿的科技项目管理思维正逐渐接轨。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逐年增加、项目类别逐步多样,在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项目过程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重立项,轻管理”。这是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即侧重于项目的前期组织论证工作,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部分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不能按期结题,缺乏执行科技项目合同的严肃性。项目管理机构耗用了大量时间精力来组织完成项目的评审、立项等环节,使得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力度不够;市(州)县(区)科技局和项目承担单位只顾跑项目、争取经费,对项目的进展和实施效果并不重视,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效应不高。

2.项目的成果转化率较低现行的农业科技计划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缺乏事后评估和绩效的跟踪、调查和分析,科技项目产业化缺乏引导和支持,项目成果转化率偏低,造成“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项目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很大一部分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只是为了完成考核目标、职称评定、评奖等,从而造成一些项目从立项开始就不可能实现产业化。

3.产学研的合作机制有待健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着渠道不通畅、目标分散、各行其是等现象。部分院所、高校的研发项目方向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关联,多数科研人员,缺乏生产经营活动能力,不会经营管理企业,不懂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只是具备专家素质。从另一个方面看,就企业而言,面对可能的高风险压力使其对大量科技成果的机遇望而却步、止步不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同时,对于鼓励并优先扶持产学研的联合创新缺少配套实施细则,产学研的利益分配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就目前而言,效果并不显著,据统计,2013年甘肃农业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

4.管理方式亟待完善近年来,有关部门逐步对科技项目管理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项目没有按照进度开展、经费使用不合理或者未完成合同制定的指标情况下,没有制定严格的惩罚手段,这些都需要在今后予以发展和完善。

三、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

1.树立新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对科技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各类科技计划在计划立项、编制和项目实施等各环节都要强调该计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产业和领域、哪个阶段、有怎样的贡献。要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体现主要按市场需求选择项目、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转变从重视单项工作向多方面工作综合集成的方向转变,注重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的集成,转变项目管理工作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同时,项目的选择要强调有企业参与或承用、有市场前景,有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选择要面向市场,采取招标、投标的办法。资源的配置要按市场机制运作,要改革简单分钱分物的模式。在项目提出和计划编制过程中,各类计划可先提出项目,根据比较、分析、论证,竞争择优,再确定项目,落实计划的经费安排。

2.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在项目立项阶段,协调好农业科研、高校和推广单位之间的关系,将产学研结合作为选择立项的方向之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制定定量考核目标,对无法量化的内容制定评判标准,明确奖惩机制;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实施过程中几个考核点,把只关注结果的管理方式转变成重视过程管理,明确将项目日常进展情况定期汇报纳入考核内容,完善中期评估体系,通过邀请业务专家现场考察,验证实施效果和实施进度。

3.开展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培训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管理部门,还取决于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的负责和自觉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对项目的顺利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极为紧迫。

4.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后评估农业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是针对已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科技项目在技术水平、综合效益、项目管理、成果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制定评估体系及评估标准,定量评价项目成果的后续情况。一方面考察了科技成果的延伸和带动作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应用,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为决策和管理提出建议,以提高科技项目质量、决策及管理水平,为科技决策和计划制订提供依据。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以至于经费不足导致后期无法执行,或者经费有剩余造成资金管理不完善

基层农业科技项目的任务下达者,并非是项目真正的实施者,在制定预算时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费用并没有一个完全的了解,有时光实施地点的区域性差距就造成费用相差很大,而且经常会出现会计报表失真等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科技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一,负责项目申报者并不是专业财务人员,每个项目的预算工作必须面面俱到,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很难考虑到方方面面的费用支出,尤其是管理费用及其他细项支出。另外,为了项目申报成功,在进行预算项目所需经费时,出于人为的因素,几十万元的农业财政经费,有时需要上百万的自筹配套经费,实际实施时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导致无力支付,造成项目无法顺利完成验收。其二,科技项目完成后,剩余经费未按规定结转使用,甚至用于其他开支,变相地挪作他用。经费乱用,财务管理能力薄弱,这不仅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资金的不合理利用,更容易为不法分子,存小金库,埋下的风险。

(二)部分科技项目经费不能按项目实施进程比例拨付,影响项目进程,造成项目无法竣工验收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一方面为了取得科技项目的申报成功,先期做了大量工作,支付了一部分人工及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先期垫付很大的成本,在项目审批成功后,承担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投入成本费用,而项目资金此时还落实不到位,等项目实施过半,资金才“姗姗来迟”一部分,现行的科技项目资金都要求“专款专用”,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块垫付的资金在财务上很难处理好。有的项目经费甚至到项目实施快结束时资金还有大半未到账,造成实施单位在支付相关费用时也跟着拖欠,严重时影响项目进程,或者影响项目质量,项目的验收也很难如期完成,工期延长浪费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同一类型科技项目多头申报,资金投入重复

农业科技项目本身特点与其他行业项目不同,在很广阔的地域实施,本身包括多行业(种、养、林、水等)和多种生产,呈现出量多、分散、规模小的状况。项目实施地一般在农村,某一科题确立后,一方面向农口部门申报要求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再以此科题向科委等主管科研的机构申请经费。此时申报部门不同,相应的项目经费来源不同,但是实际上项目的承担单位相同,资金不可避免造成浪费。这次在某个区农业项目督查时就有类似情况:一方面,业主承包了养殖池塘,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发展改进养殖业,取得了新品种养殖成功的经验,并以此项目向科技部门申请项目经费。另一方面镇农业服务中心也以此项目向上级农业局申请科技经费。两个项目因为申报的单位和部门不同,只要不在同时验收,根本就不会发现是同一个池塘同一类项目。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科技项目预算管理,考虑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费的预算

科技项目的申报人员不一定懂财务,让财务人员参与科技项目的经费预算,把关每一个细节的费用支出,这样更能清晰地反映出实施整个科技项目所需的经费。同时,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资金的预算,更能“量入为出”,知道自己的家底,配合项目负责人筹备好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实施顺利完成。如有经费节余,剩余资金按照规定应返还下达经费的部门,或者通过批准后,用于补助相关科研单位或者奖励在实施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二)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实施所需经费

项目申报成功后,以自有资金垫付的前期相关费用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应先挂往来账,待项目确立后再转入相关科目,同时也可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自有配套资金。可行性科技项目申报成功后,与科技经费下达部门沟通,确保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同时自有配套资金也要筹备到位。相关省、市、区(县)主管部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全省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利用自有资金或地方配套资金先行实施,根据实施进程项目经费按相应比例下达,项目实施完毕后,由区(县)级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确定的验收标准组织初验,合格后由省级主管部门进行终验,验收结束后项目经费按文件下达完毕。

(三)建立完整的农业科技项目内部信息交流系统,同时加强财政经费监管力度

农业科技项目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信息的交流是农业部门与时俱进保持不落伍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外部的信息还是内部的信息,都对农业科技项目的财务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外部先进财务管理的吸收,尤其是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越发普及,农业科技项目的财务管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系统,在科技项目实施中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为财务管理提供正确的信息保障,保证管理的高效运行。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经费监督,做好业务分类管理,会同农业主管部门监督项目的实施。走外部监督路线,通过民间力量等规范实施项目的财务行为。要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力度和监督水平,加强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审计部门也要做好审计核算的工作,有违法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惩处。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到农业项目的透明化公开化,明确每个项目资金的去向,让群众了解放心,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要树立监督意识,打造一支强有力业务监督队伍,提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队伍培训,才能适应越来越重的业务管理任务;要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领导的监督职责,让项目资金的监督要落实到每项明细当中去。

三、结语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述评;界面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29-02

1 引 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归根结底是通过科技项目实现的,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正逐渐成为解决重大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难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一般认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以提供公共科技产品为主的国家科技主体计划,都属于重大科技项目。经检索发现,目前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文献主要是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存在问题/对策方面的研究。下面将从上述三个方面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以期能为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关于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兰劲松已经给出了较为完善的定义,而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特征则不同的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兰劲松在参考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阿威克教授提出的大项目(Megaprojects)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定义,将其界定为国家科学研究计划中意义重大、规模庞大、耗资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的科技项目。同时他也分析指出了重大科技项目具有重、大、难、深四个特征,其中,“重”是指重大科技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大”是指项目规模庞大、耗资巨大;“难”是指项目研究往往存在着不少困难,是科学研究中的难题;“深”是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过程的深入尤其是其研究结果的精深。张智文、申金升提出重大科技项目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综合性、影响或效益的广泛性、长期性、高投入与高风险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等特点。倪健在继承兰劲松成果的基础上从管理视角分析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基本特征即体现政府意志、整合科技资源、高投入与高风险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影响或效益的广泛性。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重大科技项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创新性、高风险性、高整合性、高投入与高影响性。

3 关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项目管理模式是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管理运作方法论。张智文、申金升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面临的新问题从提高体制效率(即因采用某种组织管理体制后而增加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视角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全过程闭环控制与项目协调管理两方面建议。兰劲松在分析构建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目标一致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信息沟通原则和机构精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的权变制矩阵结构与合同制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王化兰、王长峰在分析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过程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后,基于整体一致性原则、先进可行性原则、数量适中性原则、突出关键性原则和动态协调性原则提出了节点控制、接口管理、监督管理等建议。陈省平、郑湘峙、罗轶、刘涛以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为例,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从中总结出“强调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行为、实行‘产学研’联合模式、加强重大项目的过程管理等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经验。蒋玉涛、招富刚、朱星华在分析了重大科技专项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需求调研分析不足、过程管理比较落后、成果转化比较薄弱、经费支持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管理部门缺乏协调五个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主体层次多元化、资金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三足鼎立、凸显过程管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模式。王芳、赵兰香通过对美国国防采办创新管理过程、技术方法的研究,分别从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并行决策技术、阶段门方法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模块化资源配置管理技术模式。陈强、鲍悦华、程妤以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实践为分析对象,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资源配置模式、内部协同机制、组织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路径设计的基本思路与保障措施。不难发现,上述研究可以概括为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过程类、项目组织结构类以及项目投入产出类问题的研究,也就是说,有关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都能被划归到上述三个类别之中。

4 关于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现有研究分别从法律法规制度、项目监控机制与项目评估机制分析并给出了重大科技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倪健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过程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投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项问题,提出了对治的五条建议即引入监理机制、实施过程创新管理、实施风险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加强成果的社会化评估评价。胡宝民、王婷、李子彪对从表现形式、实施过程、行为分布、发展趋势等视角对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新时期区域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计划的制订提出建立重大科技专项长效机制、加强专项成果的示范推广、健全评价和监督约束机制等建议。李春好、杜元伟在分析现行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监控、评估机制不完善等缺陷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全过程视角提出了对科技项目合作实施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对策。现有研究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所提出的改进对策可以归纳为健全项目监控机制、健全项目评估机制以及提高科技管理部门管理效率三个方面。

5 结 论

虽然已经学者开展了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管理模式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方面的研究,但是现有研究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仍存在众多有待完善之处,特别是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未见报道。考虑到界面管理作为一种消除界面障碍的协调理论,已被应用于合作管理领域并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合作冲突、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管理模式。但令人遗憾的是,界面管理理论目前尚未被应用于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领域。从界面管理视角来看,现有成果因为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针对重大科技项目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配置问题而展开的冲突协调,所以都可以被抽象为是对重大科技项目中的人才类、实物类或者资金类等界面问题(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管理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设和研究问题的具体类型上看,现有成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只是简单地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界面问题为研究对象,并未考虑重大科技项目中界面问题具有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使其研究结论仅是资源配置问题的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其二,没有考虑界面与界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者说都隐含着一个共同假设前提即界面与界面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无法解决现实项目管理中更为普遍存在的界面与界面之间具有复杂影响关系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其三,仅考虑了存在单一实施主体的重大科技项目界面管理问题,故并不适用于解决存在多个实施主体的项目合作界面管理问题即容易引起合作主体之间为之冲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兰劲松,薛天祥. 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与组织[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5):52-55.

[2]张智文,申金升.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的若干思考[J]. 中国软科学,1998(12):50-53.

[3]倪健. 基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5):36-37,55.

[4]王化兰,王长峰. 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74-77.

[5]陈省平,郑湘峙,罗轶,等. 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以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4):93-94.

[6]蒋玉涛,招富刚,朱星华.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模式构想[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4-17.

[7]王芳,赵兰香. 重大科技项目模块化创新管理方法研究――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方法的探析[J]. 科研管理,2009,30(1):1-7.

[8]陈强,鲍悦华,程妤. 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胡宝民,王婷,李子彪. 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7(9):81-85.

[10]李春好,杜元伟. 我国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分析与改进对策[J]. 管理学报,2010,7(2):1-7.

[11]郭斌. 企业界面管理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1999,20(5):73-79.

[12]聂柯渐. 界面管理系统化研究――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J]. 市场论坛,2006(3):44-45.

[13]刘兰剑,党兴华. 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研究及其新进展[J]. 科研管理,2007,28(3):1-7.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技开发;新产品;知识管理

1 概述

现今,科技高速发展,各行业信息资源交流和沟通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化工集团作为石油企业中以提供油田化学助剂研发――生产――应用――售后服务的行业,在保障长庆油田主营业务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那么,依靠科研项目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于研发信息的来源,研发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研发后的试生产、试应用、应用效果录取、扩大生产应用、全面销售等全过程,都离不开对知识的管理。

2 化工集团科技研发过程流程

化工集团科技研发流程主要有8个阶段:项目信息调研阶段研发信息整理分析立项论证阶段项目开题研究阶段项目试生产阶段项目试应用阶段项目验收管理项目信息资料归档存档阶段全面应用阶段

3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知识管理

3.1 项目信息调研阶段。项目信息调研阶段是化工集团开展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因此,每年化工集团都需要对技术人员提出开发需求计划任务下达,提前筹划,并定期与油田生产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对方生产需求。同时,需要随时查新该领域的新的技术需求,以获得开发需求信息。这一过程形成的调研报告作为一种知识管理证据。

3.2 研发信息整理分析立项论证阶段。为了确保研发项目不仅技术上可行,且满足生产,而且有市场需求,每年研发的项目通过项目负责人对研发信息分析整理,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表,从立项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技术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攻关目标、达到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交科委会讨论(化工集团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种独立负责技术管理的组织)。如果在科委会讨论中,各科委成员无异议,则同意立项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知识管理。

3.3 项目开题研究阶段。立项讨论确定了的项目,以“化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名义,下达年度科技发展计划,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攻关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达到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进度安排、项目组成员、项目经费预算、承担单位和管理单位意见等内容。这一阶段的知识管理依据就是项目开题报告。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正式开展项目开题研究了。一般地,技术研发人员都会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专利等技术信息检索,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避免重复劳动,节省研发时间。在研发进行中,广大技术人员都会潜心研究,按月向化工集团科委办上报项目研发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月计划,科委办督促检查落实项目开展情况,并定期组织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和交流,有效实现了研发阶段的知识管理。

3.4 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科研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实施严格的确认验证程序。研发人员向中试生产单位所移交的产品配方要经过多次试验证实是一个稳定的配方,在这个知识管理过程中,化工集团采取了通过科委办管理机构对接管理,使研发部门与中试部门之间的过程得到确认;并且,在此过程中,研发结果中试前通过科委办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配方确认和性能验证。

在试生产过程中,研发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和指导,确保放大生产的产品与室内小样的一致性,同时,在该过程中,现场放大生产工艺对于研发人员也是一个充分学习的过程。在中试过程中,如果工艺需要改动,中试单位负责人要与研发人员协商,一般不得随意改动配方进行生产;而对于不成功的中试生产,研发人员会及时分析生产数据、查找并吸取试验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中试生产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3.5 项目试应用阶段知识管理。化工集团为了确保科研项目试应用阶段的科学管理,制定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了试生产单位、现场销售单位和项目研发单位各自的职责,项目在现场应用中,各单位应该联系的环节、录取的数据、资料的移交方式等知识管理。

3.6 项目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科研项目以验收与否作为项目研究阶段的标准。因此,一般年末科委均会以发文形式规定项目验收提交的资料要求,然后组织科委会成员召开项目现场专题验收会,验收时,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研发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小样、现场试用证明等。最终形成的验收文件作为项目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依据和结论文件。

3.7 项目信息资料归档存档阶段知识管理。对于化工集团来说,开展科研项目攻关研究是企业投入的一项活动,也是确保企业长足发展的有力举措。因此,每年对该项工作很重视。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资料既是研发人员辛勤的汗水积累,也是化工集团的知识财富,因此,化工集团科委办专门进行了项目验收后的资料归档和存档管理。并建立了严格的保密管理和技术信息资料借阅管理程序。

3.8 全面应用阶段知识管理。全面应用阶段既是新产品开发的终结,又成为下一轮新产品开发的基础。 科研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验收的项目,形成新的产品,起草并产品标准,编制新产品现场生产作业指导书,申报产品构成原材料应用价格证明文件,申请办理产品销售价格及现场应用资料,纳入采购程序等,选派专门的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对新产品进行技术服务,实现新产品全面应用,完成科研项目全面应用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在此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在销售部、研发部门、技术服务部门等部门间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为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奠定基础,为新一轮的产品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在实施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城郊煤矿已建立了一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及科技创新运行和激励机制,但在科技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项目申报不能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创新成果的验收及收购过程不透明,审批进度存在“黑箱”,收购的创新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共享;三是申报材料管理难度大。因此,急需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科技管理系统,通过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激励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真正实现科技兴矿,科技增效。煤矿科技管理信息化,是以煤矿各项科技管理制度为依据,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科技项目的计划申报、过程管理、成果验收、收购及总结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研究开发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工作流引擎、信息流引擎、报表引擎、搜索引擎,建立以业务流程管理与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工作平台,提高科技市场运行水平,提高煤矿核心竞争力水平。

2煤矿科技管理信息化功能模块分析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城郊煤矿目前科技管理模式,提供涉及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分类有序的资料管理。建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库,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建立科技成果库、人才库、数据字典;建立科技项目资源管理中心,提供培训学习资料下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适时更新。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业界领先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协同平台技术,按照国际化软件标准开发,提供全面的虚拟社区服务系统。具体功能模块包括: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市场运作管理,优秀论文管理,专利管理,QC成果管理,建议征集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制度文件库管理及信息中心管理。

2.1科技项目管理模块

科技项目管理模块主要针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综合管理。

1)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以下简称“永煤公司”)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管理,针对科技项目的流程制定流程管理,并在项目进行的相应流程中,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的文件规定,提醒项目相关人员提交相应的文件资料和填写相关的项目记录,形成完整的项目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建立矿级科技计划项目库,为提取有价值的计划项目提供基础。

2)招标项目管理。对永煤公司下达的科技招标项目进行管理,针对科技项目的流程制定流程管理,并在项目进行的相应流程中,按照永煤公司相关的文件规定提醒项目相关人员提交项目阶段对应的文件资料和填写相关的项目记录,形成完整的项目流程闭环管理,建立矿级招标项目库以及投标单位信息数据库。

3)项目合同管理。建立项目实施、项目流程管理,确保所有科技项目都签订技术合同,提供合同到期付款提醒等功能以及自动下发通知功能。科学办理技术合同认证登记,变更和注销登记。

4)项目实施管理。科技管理部门可对项目执行情况跟踪检查,监督科技经费使用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5)项目经费管理。针对已立项的科技项目建立项目经费申请和使用台账等记录流程,并提供账目查询统计功能。

6)项目成果管理。建立科技项目成果验收标准,提供项目验收评议报告和验收依据,根据评定结果划分等级,并列入煤矿科技项目成果,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查询汇总统计季度、年度科技成果情况。对已完成的科技项目的应用成果执行跟踪管理,对科技项目的专利申请、版权申请、表彰奖励等的记录。

7)项目档案管理。依据科技项目管理流程,为每个项目建立档案,包括项目的计划或招标、项目技术合同、项目实施、项目经费决算、验收报告以及成果收购奖励等,根据不同权限划分查看项目。

2.2科技市场运作管理模块

1)科技成果申报管理模块。根据永煤公司对科技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相关规定,建立科技项目市场运作管理流程。按类进行科技成果的申报,提供申报条件、范围、标准,对申报情况进行登记,并提供申报成果的查询、统计功能。

2)科技成果验收管理模块。根据成果申报流程处理结果生成验收证书,并提供验收成果的查询、统计功能。

3)科技成果收购管理模块。根据永煤公司对科技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相关规定,建立科技项目市场运作管理流程。按类进行科技成果的收购,提供收购条件、范围、标准,对收购奖励进行登记,并提供收购成果的查询、统计功能。

4)科技成果管理模块。依据尊重产权原则,对科技成果执行奖罚措施。针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危害公司利益行为,按照集团公司对处罚、处分规定给予相关管理流程。

2.3优秀论文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城郊煤矿全矿优秀论文进行建档管理,建档内容主要有: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刊号、发表时间、技术密级、论文附件等,并提供优秀论文的查询、统计功能。

2.4专利管理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全矿专利情况进行建档管理,主要内容有:专利名称、专利类别、专利类型、发明人、附件等,并提供专利的查询、统计功能。

2.5QC小组管理模块

1)QC小组组建。在系统中建立QC活动小组,登记小组的基础资料,并从系统成员中选择加入到该QC小组中,并进行申报审核。2)QC活动管理。记录QC小组的活动日志,及在课题调研过程中的各种档案资料,方便对QC小组进行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的跟踪保存。动态跟踪小组活动,定期扫描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成员。3)QC成果管理。对已完成发表的QC活动成果进行管理提供查询功能。对QC活动中的活动小组和个人获得的表彰奖励进行登记、查询管理。

2.6建议征集管理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全矿合理化建议进行管理,内容有建议人、建议人职称、建议内容密级、附件等,并提供合理化建议的登记、查询服务。

2.7创新人才管理模块

1)人才库管理。人才库的管理分3部分:新建人员信息、删除人员信息和导出人员信息。2)人才网络拓扑。创新网络拓扑分4级结构:网络拓扑顶层、分管矿领导、单位、人员(技术骨干或技术骨干、技术人才);人才库能够自动生产拓扑或可上传拓扑图生成技术创新网络拓扑页面(即上传拓扑后自动在右栏显示)。3)人才培训管理。培训管理分4部分:培训计划、培训列表、培训报告、报告列表。4)人才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分3部分:创新计划、创新报告和创新活动记录(创新计划表、创新报告表)。

2.8制度文件库管理模块

1)目录管理:提供给管理用户,为科技项目管理上传的相关管理文件建立管理目录,方便用户对文件的梳理和查找。2)文件上传:在相应的文件目录中上传相应主题的文件资料,后其他所有人员均可浏览。3)文件查询:以文件名称快速模糊查询保存在系统中的文件资料,方便用户在众多的文件资料中找到所需的文档。

2.9信息中心管理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管理人员在系统中系统公告,公告的类型可由管理人员自由创建,在的公告信息标题前列出公告类型。

3科技管理信息化实施成效

城郊煤矿科技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管理方式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从项目跟踪管理上实现任务追踪,从资金配置上实现了优先支持,实施意义重大。

1)规范了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了科技管理效率。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城郊煤矿建立了对科技项目的申请、审批、执行、验收、推广的一体化流程管理,同时通过该系统动态监控各项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实现了对科研成果的数字化管理,规范了煤矿科技管理工作。通过开发高速数据搜索引擎,能协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系统中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和文件,通过建立灵活的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引擎,方便在日常的系统使用操作过程中分配系统的应用权限,提高了科技管理效率。

2)避免信息重复记录,减少了工作量。一方面通过原始数据共享使科技管理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传递的信息可以互相引用、互相参考,不再重复劳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数据之间的关系得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该系统,城郊煤矿建立了科研项目档案库,便于及时对项目进行积累和整合,排除了成果的重复建设和收购,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加了企业效益。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有效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信息获取快速化,突破由于部门的划分和工作模式造成的限制,使每一部分的数据成为有控制的共享,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使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利用便利的网络系统,收集相关需要技术创新的信息及将国内外解决此类问题的信息提供给更多专业人才,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科研团队的能力,激励更多技术型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通过实现信息共享与管理,做到信息及时掌握,合理服务创收,实现真正的科技增效。2011年,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城郊煤矿创造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型工程建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持久的快速发展期,中国建筑业也活跃在国际建筑领域,成为推动国际建筑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加快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依靠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支撑,引导建筑业发展和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必须从传统的、狭义的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转变。

1.1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借鉴相关学科发展成果

建设项目管理是技术和经济的综合。从管理技术方面来讲,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从经济分析方面来看,建设项目管理各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经济关系,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建设项目管理涉及面广,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任何一门学科和一种理论的存在必然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管理科学和新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运用各学科成熟的理论成果,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规律,从管理技术和制度设计等方面丰富发展建设项目管理理论。

1.2建设项目管理必须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研究

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经济体制自从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国际范围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特别是建筑业作为最早走向市场的行业,市场化发育较成熟。可以说支撑我国当前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必须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市场的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1.3建设项目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业长期处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阶段,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发展。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必须借鉴工业化的

理论,按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理论和流水线生产的模式改造传统的建筑业,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业水平的唯一途径。按照工业化、物流管理等理论,丰富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是构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2.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2.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和治理结构理论

建设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建筑产品生产、交易的全过程。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各方主体都要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形成以经济合同为纽带的经济关系。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只重视建设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很少研究作为建设活动主体经济人之间的关系及制度设计。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效率。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应充分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新经济学的观点和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改造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治理结构。

(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

制度是一系列运动约束和非运动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减少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具有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建设项目管理基础的投资体制和方式,已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也带来很大影响。建设项目制度设计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原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进行制度分析和制度设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建设项目管理规律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2) 建设项目治理结构

建设项目治理结构是指建设项目财产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规范委托一各方之间关系的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建设项目组织机构体制的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是由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组成的复杂的经济关系。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在产权关系上存在着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关系。建设项目管理治理结构研究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分析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存在的投资所有权、控制权分离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研究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和防止出现“人”问题。

(3) 建设项目组织方式和行为

建设项目的单件性、一次性等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特点,在组织上普遍采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形式进行施工。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项目部实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项目部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特别是当前建设项目重要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已很高,项目部与集团公司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我国企业资质制度、项目建设模式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表现出不经济的特点。研究规范项目组织方式和行为,对于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设项目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组成越来越高。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适应建设项目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管理科学和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适应建设项目特点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努力使建设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

(1) 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理论

自从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以后,管理科学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科学管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支撑了西方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讲,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们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就不可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管理科学理论的核心是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利用管理科学理论成果结合建设项目特点,构建适应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和相应的项目管理文化。

(2) 充分运用工业化理论

建设工程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坚持采用大工业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是将建设工程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设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构建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运用工业化和现代物流等理论,丰富和发展项目管理理论,用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科学化、专业化等技术和手段代替传统的建筑工业生产方式,将其转变到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轨道上来。

(3) 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理论

现代项目管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研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取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形成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化、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能力原理等理论流派。项目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要系统研究国际上相关项目管理理论,充分借鉴其合理成分,努力与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相结合,构建适应我国建设特点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

2.3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技术科学,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优地实现组织目标,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当然建设项目决策不仅依靠科学的分析,同时也要凭借经验与艺术,但是随着项目决策难度和复杂程度加大,建设项目决策必须建立在基于科学方法的信息处理和可行性研究上。当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建设项目管理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阶段。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1) 相关问题概念化

钱学森曾经指出,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总是把与系统有关的数量关系归纳为系统机制和性能的数学方程组,即数学模型建立后在约束条件下求得这个数学方程组,找出答案。运用管理科学方法去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关键是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正确地定义问题。建设项目由于对象不同、约束条件不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抛开具体项目对象的不同,就管理特点而言,具有同质性。相关问题概念化就是要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将工程项目管理中许多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并进行相应归纳,便于运用相关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建立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关键是对复杂的管理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并进行概念化。

(2) 建立数学模型

管理科学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以各种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的学科。数学模型是实现系统的一种简明映像,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的定量分析不仅能够使人们对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便于使用计算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根据管理科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进一步发展覆盖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完善网络计划、决策、规划等模型,形成能支撑建设项目管理的模型库。

(3) 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项目管理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技术除运用于相关决策分析和数学模型求解外,要广泛运用于建设项目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重点是在开发综合管理软件的同时,在统一工作分解和编码的前提下针对工序、工艺和专项管理工作开发适用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开放的精神进行积极创新。

3.1必须更新理念

与传统手工业生产相对应的只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工程建设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我国要由建筑业大国转变为建筑业强国必须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推进建设项目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认识到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但是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认识到建设项目管理可以飞跃,但不能简单跨越。中国建筑业没有经过科学管理阶段,要想发展,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

3.2 必须坚持开放的思路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开放性,都善于借鉴别的学科研究成果,都坚持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必须善于吸收别的学科先进成果,借鉴别的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先进性的理论体系。

3.3 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

管理是科学,表现在管理有规律,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注重研究、分析,掌握建设项目的规律性,实现从定性的经验型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有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发展成果建立模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和工具体系,实现管理向数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真正使“软”科学成为“硬,,技术。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国有科技型企业;项目管理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1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92

黄河水电光伏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公司创立伊始,依托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两个生产单位(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面向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致力于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研究,在已经部分具备“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中心”基础上,努力打造集团公司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持平台和创新驱动引擎。近年来,黄河水电光伏产业技术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积极探索研究科研管理新方法,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分析研究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建立了创新管理的原则和创新管理的制度体系,促进了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1 国有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通过科研项目的研发与科技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多的成功,如何提高科学研究效率,成为科研项目管理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又有项目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如下五个主要问题:(1)层次管理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2)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目标管理机制;(3)项目经费拨款落后于计划;(4)科研项目责任制管理中的责、权、利结合还不紧密,三者有些脱节;(5)评估、考核机制还不够合理。

在项目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愿打破常规管理的模式;(2)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缺少有效的交流与沟通;(3)一些科研管理人员对相关技术发展了解不够全面,知识面太窄;(4)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比较缺乏。

2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原则

2.1 责任制原则

所谓科研项目责任制是指:由具体的职能部室负责科研项目管理,针对具体的科研项目成立科研项目组,设立项目组负责人,由项目组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和项目成员的管理工作;项目组在项目实施初期制定项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时间,并根据项目组成员的自身特点配置工作量,并将其责任制化,做到研究工作谁承担,质量、时间、进度、经费谁负责的机制,并根据个人的具体工作量,分享项目成功实施后的相关奖励,实现“活、我负责、我收获”的管理体制。

科研项目责任制管理方法使项目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均承担一部分责任,从而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同时该方法不同于常规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单一性和教条性的局限,该方法将项目组效益与员工工作量相结合,促使员工在工作之初即开始从管理方法、专业技术以及资源运用等多个方面集思广益,将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到项目研究之中确保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2.2 责、权、利平衡配置原则

责、权、利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科研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技术创新的程度。重责任、轻权利,很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技术创新也会受到限制。重权利、轻责任,会使部分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目标能否实现满不在乎,可能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因此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必须强调责、权、利的平衡配置,给相应的权利,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此同时,赋予相应的责任,必须要给予恰当的权利,合理的配置才会产生激励

作用。

3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结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应由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组成,并建立行政决策、职能部门执行、项目组实施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3.1 科研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实行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利于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战略研究综合论证立项申请专家论证立项实施与检查阶段评审目标调整成果验收结题,从十个环节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

3.2 考评机制

对科研人员进行合理、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首要条件。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将直接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在制定考核评价要素和各要素的权重等标准时,应提交科研人员充分掌握需要考核评价的标准,使其在工作中按照考核评价的标准去努力。

3.3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促进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建立激励的原则;其次是激励要与考核评价结果相一致;最后是要建立激励的基金制度。

4 科研项目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实践

4.1 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规章体系

黄河水电光伏产业技术公司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制定了《科研项目责任制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对标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日常管理指标(报表、关键业绩指标等)、进度控制、经费使用情况、报表报送情况以及协作情况、《专业部室关键业绩指标百分制考核办法》《专业部室日常管理考核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对标管理细则》等制度配套执行,考核按100分制执行,在实际考核中科研项目的完成率占60%权重,日常管理占40%权重。

科研人员――除执行项目责任制考核奖励外,根据科研项目和一般技术工作比重,考核结果占个人绩效考核的50%~100%,并与年终绩效工资挂钩。

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责任制考核情况享受相应奖励。

专业部室――执行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与组织承担科研项目责任制考核的综合考核。

4.2 建立科研奖励基金和奖励标准

建立科研奖励基金,对在科研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科研工作有重大创新的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黄河水电光伏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设立了奖励激励基金,基金来源主要是上级奖励和政府奖励,其中80%将用于科研项目组奖励。

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是科研项目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之一,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与工程实践时,根据其产生的价值提取效益奖励,并对专利、论文等科技成果进行一定奖励。

4.3 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培养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能够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1)建立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定期培养制度,使科研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知识更新,了解相关技术发展信息;(2)着力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3)要给科研人员压担子,使其感到工作中有压力,使压力变为工作的动力,迫使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4)将科研管理效益与科研人员利益挂钩,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5 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公司组建以来,通过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践,承担黄河公司委托科研项目29项;承担政府、集团公司科研项目9项;配合生产单位完成科技项目5项;完成集团公司《光伏产品技术标准编制》7项,《高纯多晶硅清洁生产标准编制》5项,产业类标准4项,行业类标准4项;完成科技成果认定3项,申报国家专利36项,其中10项已授权,26项已受理,发表科技论文24篇,产生经济效益2703.36万元。

今后,光伏产业技术公司将依托黄河公司全产业链优势,发挥光伏发电系统实证科研平台、光伏产业技术中心科研平台作用,着力开展新技术创新、开发、储备、应用,有效提升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优势,努力在光伏产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玉志,康力平,钱成文,等.国有大型企业科研管理体系探讨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3,(2).

[2] 王宝峰.论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4,(1).

[3] 卜文杰.论企业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J].湖南有色金属,2010,(5).

[4] 陈颖娇,何贤.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自然辩证法;系统方法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6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项目管理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作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地管理。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在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某一具体规律、科学技术某一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中具体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它吸取了历史上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研究和认识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科学图景及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并研究和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1]。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想象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成果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1]。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体系[2]。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社会认识实践具有重要的自导意义,唯物辩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阐述了我们在实践中所用的方法、技术和逻辑过程。

(二)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意义

恩格斯指出:“一个名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度,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研究,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这一整套理论,要求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自然辩证法

(一)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一词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定义很多,国际标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ISO10006)》定义项目为:“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项目的目标[3]。

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对象通常是有着预定要求的工程技术系统。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和工程活动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整个系统的管理。完整的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项目管理应该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技术)、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等的管理。

(二)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

系统方法的一般步骤:阐明问题目标选择系统方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计划。系统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并将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4]。

1.系统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内在要求性

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系统性、产品固定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体积庞大、操作空间有限、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等技术经济特点,从而对立项的正确性和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的子项目,也包括管理项目的人――管理者。工程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技术素质、经营素质与方法等,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导因素。

(1)现代项目管理具有特征:“1)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化。这是现代项目管理最显著的特征。现代项目管理吸收并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具体表现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等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最显著的是计算机的使用。2)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由于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项目管理。3)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复杂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多,使得项目管理日趋国际化。”[5]

(2)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内容:包括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

项目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在某一工作区域内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都会对另一个工作区域产生影响。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很明确的、可以把握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由于存在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所以需要管理者对各种项目目标进行权衡。在各种管理中,要有整体和全局观念。任何一个子系统、子项目都不能脱离整体,一旦脱离整体,其组织就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2.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

系统不仅是整体的,也是开放的。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到管理者对项目的管理。如何处理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管理学中的SWOT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工具,其哲学依据就是开放性原理。SWOT是在进行项目选择时最常见的对项目优劣进行分析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左右框代表内因,上下框代表外因;Ⅰ、Ⅱ代表积极因素,Ⅲ、Ⅳ代表消极因素。框内内容表示:(1)上边的Ⅰ为内部积极因素,即自身优势(Strength);(2)左边Ⅱ为外来积极因素,即外部机会(Opportunity);(3)下边Ⅲ为外来消极因素,即外部威胁(Threat);(4)右边Ⅳ为内部消极因素,即自身劣势(Weakness)。

在承接一个项目之前,以项目团队为中心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理性,减少决策的失误。其方法是:(1)列出团队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并填入Ⅰ。(2)列出该项目提供了什么外来机会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并填入Ⅱ。(3)列出可能影响项目成功的威胁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威胁,并填入Ⅲ。(4)列出团队自身弱势以及怎样将影响降至最小,并填入Ⅳ。

SWOT方法就是如何利用内部的变化去适应外部环境。项目目标要能实现,就必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避免威胁。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体现在“度”的范畴里。“‘度’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话动范围。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双方的比例、事物发展的过程.都是有‘度’的,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它能保持事物的稳定状态,维系事物特定的质。此时,事物总体上处于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状态。”[6]协调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取得一个成功的项目,协调具有重要的作用。

协调可以使矛盾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解决它们的界面问题,解决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在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项目定义、设计和计划、实施控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协调工作。

三、结语

工程项目由于诸如市场条件越来越苛刻,项目变得越来越大,行业变化速度加快等原因,越来越需要更专业、更高级、更系统地进行管理,自然辩证法对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管理理论基础。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工程项目管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贯穿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沈杨.软件工程中的自然辩证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6).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俞慧玲.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J].水路运输文摘,2005,(2-3).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在任何国家应用都具有同质性,但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常碰到的问题,而且是跨国公司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它就是管理文化或管理文化模式的冲突和碰撞。项目管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引进或应用项目管理时,也应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以便研究项目管理的价值观、方法、语言和工具,解决应用过程中的不同管理文化或管理文化模式的冲突和碰撞,使项目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项目管理产生和应用的社会背景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发展史,就会发现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五十年代,应用于六十年代,流行于八、九十年代。

1.项目管理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五十年,不仅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也得到迅速发展,整个世界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中,由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其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职能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社会性越来越强。一部汽车上万个零件的设计、制造都由不同专业来完成,不同工厂来生产,一家工厂来组装。固定资产投资也不例外,一个大型工程项目从投资前咨询、前期准备、实施到试运行、后评价,不仅需要数万人来完成,而且内外部环境极为复杂。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要求高度的协调、控制和系统安排,才能保证工程项目整体的统一性与高效率。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形成和应用的。

2.项目管理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产物近50年来世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全球化,而这个全球化的最重要标志又是经济一体化。各国和各地区的市场正在变成全球市场,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断加速。特别是贸易、金融和投资自由化,不仅冲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壁垒,而且形成了洲际一体化经济区,世界贸易、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投资空前活跃。从而,一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技术、商品、服务等跨国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的转移又带动了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合作。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如此,不仅日趋国际化,而且日趋大型化,迫切需要有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取代项目业主自行管理。于是,以系统管理、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专业化承包模式便诞生了。

3.项目管理是现代文化的产物二十世纪都是以工业化价值观的世俗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为主导的,而且日益从技术理性上升至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尤其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出现,不仅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催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而且使社会科学从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大大促进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学说,都比较重视经济的“合理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这一切不仅为项目管理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础,而且为项日管理科学的应用准备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项目管理的价值观

从发生学角度看,任何一种管理或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应用,都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指导或符合某种价值观念的要求。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也不能例外。

那么,项目管理或项目管理模式生成和应用的价值导向是什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或者说现代科学思维、技术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倾向、团队精神或合作精神的统一。

首先,从项目管理或项目管理模式的产生来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体现着合规律和合目的统一。这也就是说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或科学的模式,取代业主自行管理,既体现了项目管理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也蕴含了项目管理社会伦理演绎的客观必然。因为项目管理并没有取代原有的项目投资前咨询、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价,也没有取代项目业主、政府、投资机构及专业咨询工程师、建筑商、供货商等项目参与者,所不同的只是用系统工程方法把各阶段的业务和利害关系者,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作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实现各利害关系者的利益的管理方式。所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认为项目管理是多种资源利用与活动的协调,将各部分的单独工作整合成多专业、多方面的整体努力,以便建设项目在业主要求达到的进度、质量和费用目标内完成。相等的资源投入有较少的产出或相等的产出有较多的投入,就意味着效率的降低或低效率,所以,它不仅项目筹划和实施自身运行的规律性,而且也符合项目利害关系者的目的性。项目管理体现着合规律和合目的的统一。

其次,从项目管理的功能看,项目管理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效率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资源有限前提下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具体地说,相等的资源投入有较多的产出或相等的产出有较少的投入,就意味着效率的增长或高效率。而PMC或EPC等项目管理模式和项目业主自行管理相比,目标的系统管理和制度的过程控制,不仅合理地配置了资源,而且产生了最大效用。注重效率内含着对人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有无效率或效率高低取决于人的活动有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高低。因此,项目管理专业化导致高效率,其实质是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第一,尊重项目各利害关系者的独立性;第二,肯定专业咨询工程师的专业咨询才能和价值。

其三,从项目管理的社会作用看,项目管理体现了手段和目的统一。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从他“合理性”概念所特有的含义出发,把人的合理性行为分解为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行为。工具合理性行为侧重于对达到目的的工具、手段有效性的关注,而对目的、手段的对人的终极价值的意义忽略不计;价值合理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只有手段才是自觉思维的对象,目的则被赋予了个人绝对的最终价值。实际上纯粹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行为,都是不存在的。所不同只是前者更关注手段和工具,后者更关注目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组织体系,不仅把各利害关系者的期望和目的,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统一成一个整体,而且把所有参与者的多种价值观,在并存共容、互补竞争的基础上,整合成一个系统。所以,这种统一的基础必然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项目管理的方法理论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个部分:目标的系统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而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又分别来自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三个原理倒不如说是三种方法。

1.系统工程方法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是目标的系统管理原理的直接来源和理论基石。它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应用于五六十年代。它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也与哲学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则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则、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这种技术和方法与传统的技术和方法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过去的技术和方法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而这种技术和方法则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一事当前,先从整体考虑出发,提出目标,设计系统,评价择优。从而给人们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工具。

2.工程控制方法工程控制技术和方法是控制论的主要分支,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线性和非线性理论系统;概率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以及自组织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模糊性理论等。目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及其他领域,作为人们认识客体的工具和从整体把握客体的方法。

3.现代信息技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所以,项目管理都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抽象的信息变换过程,利用模拟模型和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合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思想的材料和工具。

项目管理的制度文化

《中国文化史纲》中说,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人类实现“自然的人化”,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内在主体心智的塑造。因此,文化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分。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制度层面,另外还有文化层面。

那么,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其制度层面是什么?

“游戏规则”,或者说制度语言。

制度是文化价值观念的直接载体,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制度传达自己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文化价值观念离开了制度就会悬在半空中。项目管理亦是如此。如果离开了制度有效地传递价值观念的信息,统一员工的行为和意志,那么员工们便会各行其事。人力所不及之处,正是制度显现力量之地。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能够管理上万人,而另一些企业家只能管理百十人?关键还在于企业家内心相信什么。只相信自己自然信赖自己的权威和亲信,并依靠自己的权威和亲信来传递自己的思维。反之,相信别人就会用公平的制度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促使人们接受和执行自己的思想,从不自觉到自觉。

项目管理的文化制度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外部市场的游戏规则,二是内部项目的游戏规则。

1.外部市场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其确定的社会动机和目的,就是试图为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它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传递自己的思维,指导人们这样或那样。尽管这个过程充满理性和非理性,但是市场经济自身却会在不断寻找中变得日趋理性。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就是这种不断寻找的产物。它以协调替代的方式,协调各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和利益实现,尽量减少非理性成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所以,它作为一种游戏规则取代项目业主自行管理的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

2.公司内部游戏规则市场游戏规则的创新必然带来公司游戏规则的重塑;否则公司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企业却很少关注这种变化和重塑,企业经营者把企业当作一部机器,把员工当成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要设计一个作业流程,就不愁产品没人买。因为那时的市场稳定多于变化,企业的最佳选择,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然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却不同了,变化多于稳定,企业要适应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再也不能把员工当成工具,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大多数公司都效仿普惠等公司的管理方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人性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平台,依靠制度和业务管理系统传递经营者的思想。

项目管理的文化工具:

从广义上讲,项目管理所应用的一切技术都有可以视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即外在的文化产品。从狭义讲在上述技术系统中只有那些与文化价值观念有较为直接联系的技术才可视为文化的工具,它们就是技术经济寻优和协调替代寻找。

技术经济寻优或者技术经济评价是我们目前应用最多的工具,即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的途径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它与技术寻优相比是一个进步,但和协调替代寻优却落后了。20世纪后半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不少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陷入大量的争议和矛盾之中,其中有不少争议和矛盾已远远超出技术经济的范畴,完全应用工程措施已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添加必要的非工程性措施。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沟通与协调体制,调动公众和有关部门、团体参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参与项目决策的人员数量和规模扩大了、比选目标和要求也多样化,而且参与项目决策各方的价值观念、利益也不尽相同,出现分歧的机率增加了。这就必然要求项目管理的专业咨询工程师采取协调替代寻优的方式处理和解决项目决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争议和矛盾,寻求最佳方案,达到双赢或共赢。有的工程公司还建立了多决策者参与的情景共享式模拟模型。所以,现代工程公司不仅集中一批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专家,而且拥有一批法律、商务、社会学、心理学、历史乃至哲学顾问。

协调替代寻优方式的出现,不仅是人类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重新审视,而且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潜透交叉发展的产物,体现了项目管理的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即系统、民主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科技主管部门; BSC; AHP;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5-0035-0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发展对科技要求越来越高,科技主管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的独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机构绩效评价状况的分析和借鉴,试图找出比较先进的、合理的、适合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办法,从而构建适合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理论综述

(一)相关概念

绩效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工作结果,从成绩、效益和效率方面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绩效评价具体来讲,就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特定对象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客观、公正和科学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科技主管部门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科技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是实现科学研究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 1 ]。科技主管部门具有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使命性特征,以及科研活动具有的探索性、长期性、动态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科技主管机构绩效的内涵和标准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的技术、经济与社会价值的评价,以实现评价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2 ]。

(二)相关理论

1.平衡计分卡理论(BSC)

1992年,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一位研究院执行长戴维・诺顿共同创立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与以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比较,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之前业绩管理只注重财务管理的情况[ 3 ]。平衡计分卡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综合地将财务层面、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成长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放在一个体系之中,用来评价一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反映了组织的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平衡,全面地考虑了长期战略与短期目标,兼顾外部群体和内部群体的利益平衡、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等重要方面。运用平衡计分卡中四个层面的考核指标,不仅使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有了理论依据,而且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绩效,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主管部门可持续地长久发展。

2.层次分析法理论(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大型复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实质就在于将复杂事物的评估和决策过程进行定量化、模型化,使决策者作出相对合理的决策,在此过程中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把某一目标分解成若干因素,并且将两两因素相对于决策目标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科学的一大进步,也是复杂的系统实现科学比较和决策的有效工具。

本文选用这种确定变量权重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复杂问题中分析了其本质、相互影响关系,在解决问题时增强了合理性和逻辑性;第二,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使用了过程数学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解决那些多层性、结构性不明显的复杂问题,使整个过程相对客观、合理。

二、基于BSC的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价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权责交错、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大、责任推诿等。这就要求政府应当选择在战略导向下进行绩效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政府评估主体更加规范、评估方式更加科学;另一方面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信息和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的修正更有利于政府机构整体绩效的提高,满足公众的利益。平衡计分卡(BSC)在企业绩效评价中作出了巨大成就,而且其评价目标与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能够更好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在政府的管理因素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很多政府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开始尝试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其绩效管理中去[ 4 ]。

按照科技主管部门的自身职责、本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外界的需求,科技主管部门一般会确立其在一段期间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通常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这三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科技主管部门具体的总体绩效目标。

然而以上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依赖单一方面就能决定,它是由科技主管部门的各个方面共同影响决定的。按照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总体绩效目标的形成依赖四个层面:财务、顾客、流程、学习与成长[ 5 ]。这四个层面基本涉及影响一个组织总体绩效的几乎所有重大方面。

基于BSC每个层面的角度,考虑实际数据的搜集难度和是否易于量化,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一)财务层面

虽然科技主管部门不是以盈利为目标,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收益,这种收益不是由科技主管部门直接获得的,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科技主管部门在这一财务方面的指标表示为:产业升级占比、环境治理占比、项目贡献率、完成项目计划的比例。

产业升级占比,即关于产业升级的项目资金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这一指标表明科技主管部门中的产业升级项目资金占了多少份额,反映了科技主管部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体现了科技主管部门的经济性。

环境治理占比,即环境治理的项目资金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随着环境污染难题的出现,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这一指标能够体现科技主管部门绩效的效果性。

项目贡献值,即可直接衡量的货币收益与科技项目总数的比值。这一指标表示每完成一个科技项目带来的可以直接用货币衡量的收益,反映了科技主管部门开展工作的效果性。

完成项目计划的比例,即科技主管部门实际完成的科技项目占总项目数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出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效果,运用相对指标,反映有多少个科技项目,又完成了多少项目。这一指标的提高意味着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效果得到了提升,科技主管部门的运营更具有效率性。

这四项财务指标基本包含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三方面的绩效评价内容,其在总体绩效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顾客层面

由于科技主管部门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全部利益相关者都应该被视为其顾客。原因是被管理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投诉等方式来反馈、评价其绩效,公众完全可以评价其绩效情况或对其提出某些要求。科技主管部门在顾客方面的指标表示为:符合政府政策类项目占比、国家科技技术项目占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占比、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占比和其他项目占比。

符合政府政策类项目占比,即符合政府政策类项目资金量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这表明科技主管部门对政府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资金支持,也说明了科技主管部门资金投放对象的恰当性。

国家科技技术项目占比,即国家科技技术项目资金量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效果不仅仅体现在项目完成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项目的使用情况上。国家科技技术项目的资金占比说明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技术的重视程度。国家科技技术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占比,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资金量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资金量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主管部门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重视,可以聚焦国家需求中的科学问题。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占比,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金量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金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主管部门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有助于国际开放合作。

其他项目占比,即其他项目资金量占科技主管部门投放资金总量的比例。这一指标是科技主管部门对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

(三)流程层面

完善的内部组织或业务流程是开展科技管理工作的必要保证,因此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加要关注过程的有效性。科技主管部门在流程方面的指标表示为:下拨资金足额到位占比、科技机关内控制度改进数、科技经费预决算、项目监督耗费率、项目信息化经费投入比例。

下拨资金足额到位占比,即科技主管部门下拨资金能够足额到位的数额占科技主管部门资金投放总量的比例。这一指标是科技主管部门在下拨资金程序中对下拨资金公正性的一种体现。

内控制度改进数,即科技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的制度数。内部控制制度影响着科技主管部门人员执行工作的效果,制度越健全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就越具有效率性、效果性。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数,这一指标能够在科技主管部门业务流程层面反映科技主管部门为提高工作绩效的效率、效果所付出的行动。

科技经费预决算,即科技项目的经费决算数额。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量特别大,如果能够改善流程,就能提高科技主管部门运营效率。在科技项目计划执行之前,科技项目耗费的资源这一情况应当得到充分的预测,这也是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资金下拨的一种监督,代表着科技项目的效率性,同时也意味着科技主管部门绩效的经济性。

项目监督耗费率,即项目的监督耗费占总经费的比。这一指标表明科技主管部门花费在项目监督上的成本,体现其工作的效率性。

项目信息化经费投入比例,是指项目信息化经费的支出占项目总支出的比例,能够反映科技主管部门为了改善工作流程在信息化方面作出的努力,一般项目信息化程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这一指标能够从侧面反映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

科技主管部门要提高其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科技主管部门在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表示为:人均培训次数、科技交流与培训次数、员工学历水平、员工绩效工资增长比例。

人均培训次数,即年度总培训人次除以在职人员数。科技主管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效率、效果。人均培训次数能够反映科技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为提高其运营效率、效果所作的工作。

科技交流与培训次数,即举办或参加的科技交流机会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科技主管部门的科技交流也应格外重视,这样能够更加完善科技项目工作的效果。

员工学历水平,即学历为本科以上人员占总体人员的比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效果。

员工绩效工资增长比例,即员工绩效工资今年与去年相比之差与去年的比例。这一指标表明员工的绩效工资情况,反映员工工作的优良程度,也说明了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基于AHP的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

(一)构建判断矩阵

前文已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下面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在构建判断矩阵时,先构建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然后再构建各个维度的判断矩阵,这样可以体现出一种层次感[ 6 ]。

本文采取德尔菲法对科研机构负责人、大中专院校科研人员、科技行业从业人员、科技机关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问卷40份,收回问卷34份,其中有效样本问卷30份。对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平均后得出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中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值,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出各个指标相应的权重值(本文指标的重要性程度采用1―9标度,并省略判断矩阵)。

(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为了使得结果的一致性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通常在0.1以内),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根据AHP理论计算一致性指标CI;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计算一致性比例CR。当CR

当CR

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得到相应的一致性和指标的权重。

在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各数据表示相对于上一个层次的权重值,也就是相对重要程度比例的分配。例如在顾客层面(B2)中,项目成果利用率(B21)数值0.4352表示在该层面中其重要性权重值为0.4352,每一层面的权重值之和为1,并且可以看出所有单层排序的CR值均小于0.10,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所得出的权重值可以当作变量使用,符合一致性要求。

(三)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四、基于BSC和AHP的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通过层次单排序及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后,可以确定目标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并得出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五、结语

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涉及范围广,指标比较多,评价起来较为复杂。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就是把主观转为定量化、数学化的过程,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结果更加客观、科学,使得出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值,看出科技主管部门目前的现状,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依照此评价体系增强绩效评价效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提供保障和支持,为今后政府机关绩效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良玉.安徽省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J].安徽科技,2014(9):32-33.

[2] 郑准镐.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发展演变[J].行政管理与改革,2015(2):54-58.

[3] 宋红玉,沈菊琴.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及超越:一个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5(5):134-136.

[4] 刘颖,朴勇范.韩国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体系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5):48-53.

科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科技情报;科研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G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59-01

根据科研生产全过程的特点要提高科技情报的前期管理,需要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情报的内容都要有详细的核实,特别是涉及到的一些有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情报,要进行科技情报的搜集与管理,力争在科技情报的处理将这些问题都解决好,免得到时出现因对科研生产全过程的管理[1]。以下将对科技情报融入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作用及建议进行阐述。

1 科技情报的主要形式

科技情报的来源具有非文献形式和文献形式两种:

非文献信息形式,通常指非记录性信息,如口头传播的信息、实物传播的信息等。其特点是传播信息直接、简便、迅速、及时,但由于这些信息不能按原样加以存贮和保管,故一般不把它专门列为信息管理的对象。

文献信息形式,系指通过文献而获得信息的来源。文献乃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信息的一种载体,或称其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科学文献是科学的社会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科技信息交流体系的最重要成分之一。科学文献也是科学存在的表现形式,没有科学文献就不可能有科学。

这两种形式的科技情报,都有各自应用的范围和价值,针对不同科研项目或者科研项目不同生产阶段都需要科技情报的融入,并且是有效率地融入,有价值的融入[2]。在进行科技情报搜集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治学和科研精神,要求科技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一丝不苟地将本职工作做好,相关部门要让情报资料共享,时刻保持科技情报的流动性和动态性。

2 科技情报在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2.1 使用价值

所谓科技情报的使用价值,就是在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中,科技情报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情报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因此科研部门要建立数据库系统,对情报的搜集工作要做到分门别类,一旦科技情报被传递起来就显示出来是动态的,科技工作者在对科技情报进行搜集和利用时,由于具有使用价值,才会被应用,如果没有价值,就只会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工作起到作用。从整体上看只要科技情报都具有使用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科研项目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对于科研项目的不同阶段,也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在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中,科技情报都一直融入其中。

2.2 具有针对性

科技情报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知识理论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解决一些科技问题及科研生产,从而获得一些新知识体系。科技情报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科技情报融入到科研生产全过程中是当前科技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问题[3]。

在提供情报时,科研生产全过程要将科技情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时,注重科研新产品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技术难度时,通过科技情报可以提供迎刃而解的技术资料,而不是没有目的性地去搜集无关的资料,在科研项目中不能应有,就失去了其应用的价值,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2.3 具有速度性

在科研生产全过程中,科技情报是走在前面的,通过科技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将最新和最有价值的资料应用到科研生产,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科技情报是动态的,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速度。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能够与科研课题完全相关的资料很少。科研产品本身就是在众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的结果就是新的科技情报。

3 科技情报融入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的建议

3.1 注重科技情报的全局性

由于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周期相对比较长的过程管理,有的科研项目会长达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批的新科技情报会涌现出来,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实时的更新与发展,每个阶段需要的科技情报的信息资料都是有层次,这就要求注重科技情报的全局性,要朝着科研和生产的方向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把握科技情报的最新动态,实时地科研项目进行更新,力争让科研项目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创新。

3.2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对于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研项目生产过程中,要与科技情报结合在一起,这些科技情报的前期工作需要科技人员有专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需要相关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工作人员。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对自己的科研项目有明确的情报资料,根据科技情报的特点,对科技情报进行适当的调整已满足的要求,要加强与科研工作者的沟通,力争在把相关的科技情报能够融入更加清楚,这样在科研的结果中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

3.3 加强科技情报的有效管理

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情报要注重使用后的整理,对已经使用过的科技情报要进行整理,为日后科研项目的实验和验收工作,要保持科技情报的机密性,这些科技情报有的是内部资料,需要科研工作者要注重知识理论的保密工作,这样对科研项目的专利有直接的联系。在对科技情报进行管理时,要时刻保持科技情报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都要保持有条不紊,不能随意将科技情报进行处理,要严谨地将科技情报与科研需要对应起来[4]。

结论

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文献的出版等情报信息都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论从用户出发,还是考虑馆藏要求,都应体现出情报信息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色。对于不同科研项目或者科研项目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科技情报的融入,只有这样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才更能体现科研自身的特点,要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在科研生产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琪,肖建国. 信息时代基层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思索[J].科技传播,2011(10):86-87.

[2] 赵睿涛,孙宇军,赵伯桥. 构建新时期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体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2):132-133.